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共8篇)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篇1
为你打开一扇窗
上帝也许是是令人敬佩的,也许让人痛恨的;但也许更多的会让你得到有助于你的东西。
你曾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生,阳光的你热爱打篮球,成绩也是优异,在老师心中“得宠”,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你也让同学深受欢迎;乖巧却又顽皮的你更是受父母的疼爱。
也许就是你如此欢乐没有受过过大的打击平稳地成长,上帝也许对你充满羡慕却又有了嫉妒之心而故意让你受一个重大的打击从而平复他那嫉妒之心。
然而,在你某一天打完球回家时,被一架突如其来的车重重地撞上了,你被汽车的冲击力直接撞飞至车角上,从车上撞飞了过去,你便让地上染上了你血色的妖艳的花朵,这时上帝得逞了。而本过着平稳生活的你却逃不过这残忍的厄运。你被急救车带去了市里的医院,那里的医生却无能为力,你被送到省的医院抢救,但你却气息奄奄地躺在那重症监护室的那一片白色的穿上,你那脸色如同纸一般的白。
那些你不吵不闹的日子里,你的亲人因为你哭得失了声音,而你确实那么无情地不理会我们。看着你扎满喉咙的管,你只能靠这些东西尽力地保住你的生命......
这样子的日子度过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直到某一天一声传来了好消息,医生说你很快就会醒了,你是不是听到我们的呼唤了?终于要重新回来我们身边了?就在那天晚上,你的手指动了,真的动了,我们激动地问:“你是不是听到我们叫你了?”你听到这句话手指又动了动,我们像是开心的飞上了天一样唤来了医生。当医生为你检查的时候我们既是激动又是紧张。
“他现在还没能张开眼睛,但很快就会重见阳光了。”医生带来了这样的喜讯,我们甚是激动与开心。
几天后,你张开了眼睛,也转入了普通病房,而正在医院呆了几个月后,你回到家里,你的手,脚都不能像往常那样正常的走路了,身上来留下了伤疤。因此,你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不像以前那么开心那么乐观了,这样的你让我们感到十分陌生。
但我真的希望你能像过去那样乐观。其实,上帝把你的大门关上了,它必然会把一扇窗打开给你。上帝把你带到挫折黑暗的深渊,你就应该从那里站起来,不向上帝低头。
找到那扇窗,你将看到一个全新的属于你的世界。
江西高考语文作文5
“为什么浅蓝色和深红色是第一流的花呢?”桂花没有自我,没有功劳,没有名字,所以有三个秋天。”当你暴露在阳光下,你会看到院子里有一个大厅,光线将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太阳是开放的,拥有整个世界。如果你打开门窗,你将永远走在真善美的阳光下。这就是中国人传播和实践的“视觉模式理论”!
花木有不同的视野。”几朵梅花在墙角,凌寒独自开放“眼中充满了自尊,这是寂寞和冷漠中的叛逆,所以只能华丽。”草木马上就要回来了,各种红紫争霸的芳菲“是名利双收,你为我打劫,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所以他们只能感叹春天的回归。”为什么浅蓝色和深红色,自然是一流的花”是摆渡人与自己融为一体的东西,平和淡泊中弥漫着高贵和豁达,所以桂花和秋天是永恒的。它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不是一个自私的精神,而是一个秋天的精神。每一次呼吸都是灵魂的芬芳。为什么“秋中有十朵莲花盛开”?为什么人们热切地期望“欣赏宫殿里的东西”?因为桂花是一种深尝秋之精华的高洁。哲学家是深刻、丰富和成熟的象征。它展示了秋天,也展示了自己。
人类在理解宇宙运行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境界。”光照时,你可以看到缝隙里有一张床,靠窗可以看到房间的中心,光照时可以看到大厅,光照下可以看到大厅。原来,阳光和人都在成长。当太阳的视觉和形象从窗棂、窗户、庭院扩展到世界时,它所拥有的世界也从一张床、一个房间、一个大厅扩展到四面八方。正是在《太阳运动》中,魏源明白了提升自己视野和境界的关键:接受的人小,看到的人浅;接受的人大,看到的人富有。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会到真正的光明和温暖;只有睁开眼睛,放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杜甫说“登峰造极,小山尽收眼底”;王安石说:“不怕云遮目,身在一层”;在庄子的作品中,看海叹气的何波,用巨大的鱼钩和巨大的诱饵,坐在会稽,在东海投竿,青蛙在井底和东海的乌龟,还有“举着羊角向上走”的大鹏。有两个词清晰地流淌在无边的笔下:视觉和图案。哲人的话还在耳边,但社会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和浅薄。如果你不见我,“秀”就成了一种“规定动作”:秀出你的美貌和财富;秀出你的孩子,秀出你的爱人;秀出仁爱,秀出孝心!最后,你是想展示自己,还是想用虚荣和自卑来展示自己?如果听不到,“保护自己”就成了一门“必修课”:不与陌生人交谈是保护自己的法宝;你的思想和心灵是不敢被阳光触及的堡垒;“世界如此之大”的诱惑,与“社会充满陷阱”的威胁不相上下。是不是有太多的阴霾,还是太小的家庭,让我们无法关闭自己?
“夕阳云与孤鸭齐飞,秋水与天空同色”,是夕阳使孤鸭,还是秋水凸显长空问你黄州、徽州、儋州的事迹,“苏轼成就赤壁、黄州,还是命运和历史造就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只有有大的眼光和大的格局,我们才能走向真善美的境界。它是为了“无限的视野和广阔的世界”。
江西高考语文作文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训练,书面表达,范文翻译,小组合作
过去, 老师对英语书面表达有所关注, 但指导方法不佳, 时间投入带来的并不是学生高质量的书面表达。相反, 就连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写一篇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完整、可读性较强的书面表达都存在一定困难。究竟是学生不敢爱书面表达, 还是书面表达爱不起。只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 现今的英语教师已都认识到英语书面表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日常英语教学中, 他们对书面表达教学越来越重视。英语书面表达的教学新法不断涌现。我结合日常书面表达教学实践和研究, 旨在探究书面表达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高中书面表达教学简析
1. 当前高中书面表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书面表达布置无的放矢
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 许多老师虽明白写作的重要性, 但在给学生布置书面表达任务时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拿到什么练习卷就布置什么书面表达, 缺乏系统性, 无的放矢, 事倍功半。
(2) 学生存在消极训练心理
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 写是高中学生最头疼的一项。所以, 一谈到书面表达, 学生总是表现出排斥和畏惧的心理, 但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他们又不得不一次次消极地进行训练。反复训练的结果可想而知, 一些学生反而越写越糟。
(3) 书面表达批改后反馈不佳
书面表达批改任务繁重, 许多老师辛辛苦苦地将书面表达批改完, 可是分发下去, 学生只是简单地看看分数和评语, 对于错误不做任何修改就扔到一边。其实, 更多时候学生是不知道怎么修改, 更不用说知道自己到底哪些地方、哪些句子写得好。
(4) 错误“输入强化”
以上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 在一次次的作文训练中, 会形成错误的强化现象, 与Sharwood Smith提出的“输入强化理论” (1991) 相悖。
“输入强化理论” (Input Enhancement) 的核心是交际活动与改错活动的有机结合。Sharwood Smith指出, 通过“输入强化”, 学习者既可注意在交际过程中忽略的语言现象, 又可使交际过程中的错误输入得到纠正, 提高语言的准确性。然而, 在现实教学中, 许多学生不仅没有改正错误, 习得正确的表达法, 实现“输入强化”, 还使错误在一次又一次训练中强化, 最终出现负面的“输入强化”现象, 错误得到巩固。教师会抱怨学生老是犯同样的错误, 更别指望学生写出优美句子。
2. 当前高中书面表达常见有效的训练法
不同省份的英语书面表达字数要求在120至150个字不等, 似乎仅由十来个句子组成, 而要把这十来个句子写好, 却很有学问。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日常的积累在英语书面表达训练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训练。在英语教师的大家庭里, 所有成员为了学生, 都在积极探索高中书面表达训练的“秘籍”, 渴望我们的弟子能够在师傅这本“武功宝典”指引下练就一身绝世的英语书面表达功夫, 来日闯荡各种英语测试这一“江湖”。
首先, 教材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最主要的课程资源,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语言。课文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 难易程度适中, 适合学生做缩写、仿写、改写、续写及写评论、读后感等练习。这些练习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其次, 美文背诵、句型操练、翻译等方法得到了运用, 发挥了作用。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艺超群的英语书面表达高手。
3. 范文翻译法出现的背景
根据课标要求, 学生在高中阶段要不断地提高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整合当前有效的训练方法, 我对书面表达的训练进行了可控制性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有效训练。
二、范文翻译法简介
1. 范文的选择
在收集了近十年各省高考书面表达题目及其范文之后, 写出相应的中文版本范文, 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进行分类。针对文体的不同, 将高中英语写作常见的近百个句型分别用在4种文体的35篇范文中进行训练。当然, 选择的范文话题根据课标要求的话题进行整合。
2. 范文翻译实例介绍
某英语报社拟成立“微笑俱乐部”, 现对外征募会员。要求申请者提交一篇题为“I want to Smile”的英语短文。请你以申请者的身份, 根据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2009年福建高考) 。 (1) 根据思路图适当展开, 使行文连贯; (2) 词数:120左右。
中文范文:
我要微笑
微笑优点很多, 既可以愉悦自己又可以愉悦他人。如果对生活微笑, 生活也会对我们微笑。不论何时何地, 我们要对所有人微笑。
首先, 对父母微笑, 因为他们生我并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他们几乎为我安排好了一切。在他们的帮助下, 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想微笑地对他们说声“谢谢!”。然后, 我要对自己微笑, 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才能够笑走麻烦, 过更好的生活。
总之, 让我们笑迎每一天。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1) 翻译前
翻译之前, 我先介绍范文翻译当中会用到的句型供学生使用,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翻译中强化句型, 方便今后写作时信手拈来。如下:
句型1:not only...but also...
句型2:only+状语+倒装。
句型3:if等从属连词引导句子的省略。
句型4:would like to do sth.
句型5:without/with+宾语作为条件的句子。
但是并不是简单将句型告之学生。对于每个句型的使用, 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事先操练, 提高使用的准确率。
(2) 翻译时
在上交作业之前, 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用蓝色笔先互改。主要是修改句型、标点和单词拼写的错误。要求批改者签名。互改完后进行二次修改, 然后组长收起上交等待老师批改。
(3) 教师批改
为了解决教师包办而效率低的问题, 对于翻译进行“双改”制。一改老师将学生错误的地方用各种规范的作文批改符号标出。评分并写好评语分给学生进行二改。学生二改要找到互改的那位学生一同修改。之后, 老师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二改。 (根据不同的学生, 有的进行面批, 有的用录音的方式减少对学生的干扰。) 第二次修改后, 老师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进一步修改, 最终形成小组翻译成果。
(4) 成果展示
选出5篇优秀的翻译作品张贴到学习园地。
(5) 后翻译阶段
翻译结束后, 要求小组将成果收集汇总形成“专著”。在积累中成长, 在共同提高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3. 范文翻译法的辅助提高措施
单一的翻译可能会让学生烦, 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所以范文翻译还可以采用单句成段法、借用缩写、仿写、改写、续写及写评论、读后感、同声传译法等变换操练。
4. 范文翻译的优缺点
范文翻译法, 能够扎实基础, 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效率高。但是, 由于工作量大、课时要求高, 要求授课教师做好充分的规划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范文翻译法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但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 是相当有效的。怎样使该方法成熟并推广,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所谓有心人天不负, 相信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该方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对于书面表达的教学也没有定法, 关键是一种方法运用好了, 可以让多人受益。
参考文献
[1]Sharwood Smith, M.“Speaking to many minds:On the relev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for the L2 learner”.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991, 7 (2) :118-13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试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孙尧芳.浙江省东阳市中天高级中学.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英语, 2008.04.29 (44) .
[4]夏建清.输入强化理论与英语书面表达打草稿.考试周刊, 2008 (8) .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篇3
2015年江西高考语文选用的是全国新课标I卷,相对来说更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作文选用的一段材料:“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以此为内容,写一封信800字的信。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一出考场,有些考生就吐槽:我练了三年的记叙文(议论文),竟然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材料中明确规定以信的形式行文,近几年来,中国掀起了一阵国学风,“汉语桥” “汉字听写大会” “中华好诗词”等形式,让国人去自觉地感悟国学,传承国学精粹。信属于应用文的一种,按道理来说对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情。然而,事实却让人咋舌,高中毕业生信的格式完全无误的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反观应用文中简单的请假条,现如今又有几个学生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笔者认为这绝非是一件信格式不会,抑或是应用文不会这么简单的事情。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现代科技发达了,很多传统都在慢慢地遗失,淡化在人们的视线外。提到信,很多学生都嗤之以鼻,一条短信或一个电话之类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还要通过信来表达就有些矫揉造作;其二,高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应试类的信息,对于这些应用文格式有所忽视;其三,生活的浮躁,信息增多,让学生在选择上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针对上述情况,我觉得还需要对症下药。语文的学习绝非是应付高考,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都应该转变观念,将语文的学习作为一个终身学习。并且多留意生活,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對于女儿举报父亲这一举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看法。本题的材料是取材于5月份的一则新闻。阅读理解上的难度都不大。父亲开车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儿迫于无奈,也出于安全考虑,选择举报。高考选择这“两难”的材料,让考生从抉择中明确是非。其中隐含着两个核心词:亲情和法规。孰轻孰重,如何权衡,如何抉择,是写作的关键。本篇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写:重视亲情,呵护亲情,必须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前提(亲情角度);人人都应该遵守法律的底线,遵者人敬之,违者人恶之(遵守法规角度);法律法规还需要有完善的地方,要严密细致,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不能寄托于他人的举报(社会角度)等。本文的写作审题不难,难就难在情感的把握,需要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需要自己理性的思辨来论述清楚这件事。
同是2015年新课标卷II“三个人谁最有风采”中,其关注点更贴近生活实际,关注人生,关注生命价值。近几年高考作文中都在尽力地引导学生理性思辨,客观辩证,体会人生的乐趣。比如:2014年上海卷材料作文题“穿越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激发考生思考世界上只有相对的自由,没有绝对的自由,同时也可以反观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庄子的《逍遥游》中,他追求的绝对的精神自由的片面性;2013年安徽卷以萧伯纳的两句名言为材料,引导学生在哲理思辨中感知“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不能这样?”的理性魅力。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篇4
高安中学 付荣华
【题目】
1、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举行的拍卖会上,一件估价仅为80-120万英镑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由于数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人相互竞争,最终以4300万英镑的高价落槌,创下亚洲艺术品拍卖成交最高纪录。据说,竞拍结果竟让拍卖行和出售者都狂喜不已,连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史堤夫文森称:“如今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结,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收回这些文物,有助于他们重寻身份和文化。”他甚至激动地称之为“瓷器爱国主义”。
2、2010年11月9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了《中国濒危文物红色目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不赞成不支持购买非法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依法追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写作点拨】
题目提供的是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意者,文之帅也。”立意作文成功的前提。要准确立意,就必须把握热点事件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一般说来,可从两方面突破。
一、理解事件关涉的中心词句,准确剖析其内涵。在这门热点事件中,“瓷器爱国主义”是关键词。众所周知,“爱国主义”是指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是一种深厚而真挚的美好情感。而“瓷器爱国主义”呢,从事件来看,指的是中国商人竞相以天价购买瓷器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吗?结合宋局长的观点,国家是不赞成不支持这种购买行为的。由此可见,“瓷器爱国主义”是英国记者有意强加的,是让中国商人“被爱国”了,是应遭受批判的。
二、揣摩材料叙述的情感态度,理性把握其倾向。材料作文在叙述热点事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表露出一定的情感态度,这需要写作者细细揣摩叙述语言。如,“竞拍结果竟让拍卖
行和出售者都狂喜不已”中的“竟”,“他甚至激动地称之为‘瓷器爱国主义’”中的“激动”等词语,都含蓄地流露出了叙述者对天价竞拍行为的情感。特别是材料二,是对文物购买行为评价的材料,可谓鲜明地表露了态度,更不能忽视。
据上分析,可从如下角度考虑。
一、大陆商人:竞拍绝不是爱国,而只是一种投资;
二、英国拍卖行:这是预设的阴谋,是二次抢掠行为。
三、中国:国家主张依法追索文物,反对商业购买。
四、综合:利益至上是拍卖行和商人开展活动的原则。
还应注意的是,作者应在本人掌握素材的基础上确定高远的立意。在写作时,应调遣较丰富的事例,展开精当的分析,以论证自己的观点。
【例文】
利益:博弈者的必然追求
朱映锴 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
日前,从大洋彼岸传来消息:清乾隆年间的一只粉彩镂空瓷瓶在英国一拍卖行以51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5亿元)的天价拍卖给了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人。英国媒体激动地将中国商人的竞拍行为称为“瓷器爱国主义”。
这样看来,商人的“爱国主义”,真可以让国人感动不已,夜不能眠了。可让人夜不能眠的拍卖又何止于这呢?
大约在半年前,北宋大家黄庭坚的书法长卷《砥柱铭》,以8000万元起拍,落槌价竟飙升为3.9亿元,开创了中国书法作品拍卖价格的新纪元。此次拍卖行的负责人也曾欣喜地说,这意味着在中国经济发展后,中国艺术品的价值也开始得到人们的正确认识,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自孔老夫子以来,中国人对富豪总是敬而远之,怀而疑之的;现在看来,世人不得不对诟病良多的富豪刮目相看了:争相竞买流失国外的文物,唯恐他国他人先于己有;附庸风雅不再是文人骚客的专利,富有如斯者已后来居上矣。如此进步,焉得不喜不贺?
只是欣喜终不应属于我等凡夫俗子。我们不妨再看看有关这只粉彩镂空瓷瓶的拍卖报道。《每日电讯报》报道称,“在竞拍的最后阶段,每一次出价都以100万英镑递增,这时只剩下了数名竞拍者,据说,他们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人。”一个原本估价不高的瓷瓶竟在一些中国商人的竞拍中屡创新高,落槌价竟是原估价的40倍。其实,在这场由中国富豪自己挑起的价格“屠戮”战中大受其利的是欣喜若狂的英国拍卖行和那对英国兄妹。有资料显示,以全球著名拍卖行英国佳士得拍卖行为例,仅2005年上半年,记录涉及中国商人的交易金额就高达9.1亿英镑。国内的拍卖市场也频频爆出天价。11 月底,在嘉德拍卖会上,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高古摹本以3.08亿人民币成交,这一天价,仅次于黄庭坚的书法长卷《砥柱铭》。
为了“爱国主义”,为了艺术,中国商人竟大度地将巨额的财富拱手送给了外邦和他人。当然,也有人说如此天价的竞拍行为未免有些愚蠢。但精明的商人绝不会“愚蠢”到花如此天价买下“爱国”文物搁在家里赏鉴不已,甚或径直转呈给国家博物馆珍藏。今日的竞拍豪举,必为他日“居为奇货”后的价值飙升。这绝不是妄加臆测,有例为证。黄庭坚的《砥柱铭》早于10年前被台湾一位收藏家从日本有邻藏馆以数千万购得,经有关专家考证,高度品评,10年后的《砥柱铭》在众人的关注与竞争中一飞冲天,定格为3.9亿元。
据说,中国已进入利益博弈的时代。博弈,俗称为游戏,在古代,参与者多以消遣时光,寻求乐趣为主;而演绎到现代,博弈者的眼里闪烁的唯有利益了。利益,必然是博弈者的终极追求。
史迁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此,拍卖市场的日益繁荣热闹也就不足为怪了。只是——面对天价竞拍,我们切莫因他人送了一顶华丽的“爱国主义”冠冕而盲目激动,也不必为富豪的阔绰壮举而惊呼不已。
【考场点评】
作者以简述热点事件开篇,由所谓的“瓷器爱国主义”让人感动,引出黄庭坚《砥柱铭》的天价拍卖一事,然后分析指出,世人不得不对诟病良多的商人刮目相看,焉得不喜不贺?但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篇5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工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小事……”
船工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以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件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你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声称,自己设计了一座精妙绝伦的迷宫,凡闯过迷宫的人,就可以获得万元奖金。于是闯迷宫的人蜂拥而至,但无一例外地被困其中,最后只好无奈地放弃,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运气不济的抱怨和沮丧。
一天,来了一位工程师,他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的秘密,他经过反复观察和测量,绘制出一份地图,最后宣布了一个惊人的结果,这座迷宫的入口其实就是它的出口。
面对那些自认为被欺骗而愤怒的人,商人说:“其实,你们应该考虑,是什么把你们困在了迷宫中。这座迷宫其实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你内心的目的、方向和欲望。其实,你们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走出心灵的迷宫。”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篇6
【高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参考】
①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考虑全面些,许多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困难重重,充分的准备会使你从容应对,有备无患。
②适当的的减负。总是带着沉重的行囊会加重负担,何况有的还是终生的负担呢。有的时候可以就地取材,或放开思路想想办法,谁能事事提前就考虑周到呢,有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重新找到新的出路,使我们豁然开朗。
③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用着也不得意。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敢走,很多时候“船到桥头自然直”。
如果仅仅把“行囊”理解为成功路上的知识储备或工具用品会显得很肤浅,边缘化的立意:扔掉多余的负担,轻装前进。因为谁又能知道那个是多余的呢?
【名师点睛】
今年山东卷作文仍然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取自许顺居的散文《行囊》,在形式上选取了一段富有哲思的语言材料,体现了山东卷作文命题选材的一贯风格。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立意角度更加宽泛,更方便考生扣题。本题所给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有用”与“无用”等二元概念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这里的“旅程”可指具体的出行计划,更可指人生中的前行。路途漫漫,可指现实中的路途,更可指代“漫漫人生路”。“行囊中的储备”可以指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这些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意准备,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用。行囊中的东西,也可以在一定情境下建立联系或互相转化。
行文过程中考生需要着眼全篇,抓住关键词,分析概念,探讨关系,同时也要重点突出,谈及个人体悟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贴近时代现状,写一篇闪烁思想火花、凝聚理性智慧的文章。
【审题误区】 在这个作文的要求中,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就“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来说,很多考生可能会忽视后面列举的几种可能,较多地关注材料开始部分地背景提示,导致审题不准,角度出错;“自拟题目”这个环节,可能会忽视行囊与旅程的关系,导致简单采用“行囊”这一词眼作为题目,失去了立意上的针对性和思辨性,导致写作方向发生“质”地偏移,最后主旨和写作重心发生偏转,文题跑偏,失去分数;虽然本题排除了“诗歌”文体,但是由于很多学生文体意识不强,依旧可能会导致“四不像”的作文出现。这些都是领悟写作要求不到位而可能出现的低级错误。
从隐性要求上看,文中的“行囊”“新的旅程”和“有的东西”都有很强的隐喻性,必须把它具体化才好展开,比如“行囊”可能是我们做的各种物质准备或精神准备,“旅程”可能是未来美好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希望,常常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是“新”的内涵;“有的东西”可以是具体的一件物品,比如伞、鞋子、砂砾,也可以是比较虚的事物,如精神毅力、苦难挫折、人性美德、法律规则等。最后一点,就是不能忽视行囊与旅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忽视了这点,也会导致写作上的偏斜,最终留下考场遗憾,不可不防。
【优秀作文】
我的老爸,我的行囊
午后的阳光肆意地打在他的脸上。
车突突乱响,霹雳哐当。
“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都是孩他爸了。”我坐在车后,看着他的背影,胡思乱想。
是啊,我都这么大了。这么些年,我们始终都是那个羽翼未满的孩子;而他始终都是那个给我一片天空的英雄。
抓着手中的行囊,我想起了过往。
那年,初夏的阳光已经有些热烈,有些浓重。
回家的路上,安静的出奇,鸟儿也似乎被熏晕了头脑,老老实实的睡去了。脑子里乱乱的,有点害怕,害怕他那威慑力十足的一脚两巴掌。其实我也不知道不明白:跳着去抢球,怎么就把人家的门牙顶下来了?我该怎么和他说明呢?
进门的时候,他正在修理那辆年代极其久远的三轮车。他满头大汗,满脸都是油,像是一个刚刚挖煤回来的工人!脸上的胡子也不知道长了几天,毛烘烘的;两只胳膊甩着扳手,手上的青筋尽显,嘴里还不是嘟囔着“我就不信治不了你”。
我停下自行车的时候,他才发现了我。
“怎么回来了?不是星期天呀!”他惊异地询问。
“惹事了,把„„俺,俺同学的门牙顶下来了,班主任明天让你去一趟!”我嗫嘘着。心里虚虚的。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教训我,别打那个球。
“哦,啥时候去啊?”说话的时候,手里的扳手并没停下来。语气似乎也平静下来了。
“明天!”
“放心吧,别害怕,我明天去。”他似乎找到了修理车子的门路,动作麻利了许多。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不停地给我添菜加饭;而他只是在旁边自顾自的吃着。第二天一早,妈妈忙碌着给我做饭,送我上学;而他一直是沉沉睡着。
我不知道他啥时候去的学校,也不知道他在办公室有没有遇到刁难和讽刺。只是,那天正巧还是体育课,我蹑手蹑脚不敢动的时候,他却已来到操场边,笑着说“放心玩吧,没事了,不用害怕!以后小心些就是了,千万别冲动。”那天他刮了胡子,初夏的阳光也格外靓丽,照着他干净稳重的面庞。我只记得,他超级帅。
那个宁静的夏天早已悄然过去。如今,我手抓行囊,要去做一个高飞的风筝。
昨晚,妈妈给我包里添加着各种零食,重复着那些早就准备好了的唠叨。他静静地磕瓜子,看电视,时不时地冒出那么一句“别忘了拿么啥,忘了可没人给你送。”
我嚷嚷着换书包,因为书包带拔丝了。妈妈抱怨我说得晚,又重复起节俭的话。
早上起来,我一眼看到我的书包带缝上了,一针一针,像模像样。我扯了扯,“哟,这么结实!”弟弟说,是爸缝的。
“霹雳哐当!”我转回神来。车依旧突突乱响;他依然冷峻,胡子乱竖,稀疏的额头上,白发刺眼。
一道阳光泼洒过来。我眼里湿润润的,抓起了行囊,背在身上。沉甸甸的,是父亲的力量和慈祥。
【点评】
主题鲜明,详略得当,情感真挚。文章精心选取父亲呵护我的故事,详略得当,眉目传神,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关心孩子、沉默刻板、低调博大的父亲形象,钦佩感激之情流露字里行间。
作者以坐车上学、阳光照耀为背景,串联起回忆与现实,构思巧妙;语言流畅生动,善于描写,符合记叙文的特点。尤其是对父亲修车、临行前的动作描写,细腻准确,美好深沉,文句表现力很强。文章前后文照应较好,太阳光既推进情节转换,又服务于思想认识的转变,独具匠心。
有个性色彩,在生活中感悟父爱,作者不仅写出了父亲的个性深沉内敛,也写出了他博大乐观而又满怀期待的人文情怀,写出了父亲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
享文化之繁华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
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既有张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飘渺烂漫。那篇篇诗词,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
文化之美常浮荡于我心间。那里有轩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饰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它如枝头的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沧海,享那份美好与挚真,低吟文化之妙语,歌吟一生,幸福一生。
这样的行囊,希望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名师点评]
1、怎样才能享受文化之繁华?自然是将文化作为一生的行囊。文章用丰厚的历史底蕴引出文化是生命的行囊,然后在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建筑、戏曲、服饰等之间穿行,具化了文化的内容,写出了它们对生命的意义。最后两段点题,照应题目。
2、文采飞扬。文章一开篇就是诗意盎然的呈现,后面写音乐,美术、书法,无论是人物,还是艺术的表达,都充满诗情画意。在句式上,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古色古香。
(得分点:立意准确,排比修辞)
文化行囊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
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
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亦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这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还是沂蒙小调或是闵音,都在生命里唱响。
《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刻到了他的脑海里,在内心中未然成杯。抑或是叶子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馄饨,想念夜晚柏油马路上油沆气混着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嗔怪南京人将车站修在周围绿得不像话的群山。这是石头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让生活丰富且安详。
所以说,鸿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灵气。
传统教育中《颜氏家书》更是以“令熟读经史子集”为教育目标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文化成为自我的内在。而这种巨大的影响,是夏怀骂虫,玩物成痴的王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镇,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今生今世,定时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
罗素感概“参差百态是幸福本源”,那就和鲜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恒。
[名师点评]
1、主题突出。文章围绕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写出了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文章开篇以彭丽媛的话作为引子,指出文化浸润了人的魂魄,成为人生成长的一种底色。然后例举林徽因、翠翠、赛珍珠等为例,说明各种文化对人的影响。再以梁先生为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个人的生命的作用。最后点题:与文化行囊一起,直到永远。
2、文化底蕴。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化作文,与山东丰富的地域文化非常匹配。文章有大量的历史底蕴、名著底蕴、饮食底蕴、民俗底蕴、名言底蕴等,共同组成了文化方阵,加上语言优美,文采飞扬,自然成为阅卷场的亮点,获得高分。(得分点底蕴深厚文采飞扬)
行囊的故事
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尘世的繁华,年少的心中总有些牵挂,总是忘不了诗与远方的花儿。
我不是去流浪,行囊里有我爱的人,爱我的人,我的梦想,还有些许不甘。人生旅程,你知道起点和终点,却无法预知沿途的风景,更不知道谁会陪你走完这段行程。那些一直紧随你左右的,可能提前下车;另外一些看似随时都会离开的人,最后却陪你走到终点。在车上,你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都背着行囊,我们比较、交换、争夺毛囊里的物品„„
我们虽然赤条条来,但是没有人能够四大皆空,没有人会甘心行囊空空。前半生,我们拼命向行囊里塞东西,走啊走,不要停;拾啊拾,不拣选,当你实在累得走不动了,后半生才刚刚开始。
后半生,你要学会舍得、放下,要把行囊里的东西取出一些,可是哪一样东西没有青春的印记?哪一样东西你捡起时可曾想过最终要放下?可是你不得不抉择——最难的决定不是选择要什么,而是选择放弃什么,这就犹如Sophie的选择:残酷的纳粹让她在儿子与女儿之间只能选择一个活下来,每一个都是亲生骨肉,这种选择本身就是残酷的,可是我们必须选择,因为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生活本苦,可我们却要苦中作乐;生活本来充满不测——行囊里准备好的东西用不上,该死的救心丸却落在了窗台上,但我们依然前行,如履薄冰,矢志不渝。旅程风景如梦如幻,人生阅历如露亦如电,可是有些东西,我们一直不会丢:孔子说是“仁义礼智信”,孟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王阳明说是“为善去恶”„„对于今人来说,那就是我们的理想与情怀——理想不能因贫贱而放弃,情怀不能因失意而忘怀。
情到深处人孤独,意到执著心不渝。当你修炼到能够以宽恕之心原谅一切施加于己身上的不公,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不畏浮云遮望眼,你的行囊即使半空,可也充满富足。当伫立生命的最高峰,你就能够看轻尘事,看浅人情,看淡得失,行囊轻快,一路前行。
在凡夫看来,行囊本是身外之物,可在佛看来,这具臭皮囊,又何止不是行囊呢?《心经》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皮囊本是空空如也,后因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成这具形体,可是世间凡夫又无比热爱这具皮囊,对它始终不离不舍,悉心照顾。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篇7
关键词:高考英语,阅读表达,试题设计
一、引言
自2011年起, 江西省高考英语试题中取消了对话填空题型,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测试题型———阅读表达。这一题型要求考生阅读所给的一篇短文, 并根据文后的题目要求进行简答, 总分10分。该题型从多角度、多层面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有效信息、合理处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书面表达的能力。经过四年的尝试探索, 阅读表达题已日趋成熟, 成为江西省高考英语试题中的特色和亮点。本文以2011~2014年江西省高考英语阅读表达题为研究对象, 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表达的要求、阅读表达题的试题内容及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四年来阅读表达题型的发展变化及趋势进行梳理, 并对高中英语阅读表达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课程标准对阅读表达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教育部2003) 。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领下, 阅读表达题型应运而生。这一题型是“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的有机结合, 从多角度、多方位综合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试题内容涵盖了英语语言基本技能中的读、写、译三项, 重点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可以说, 阅读表达题型很好地贯彻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 全面考查了考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是对高考英语题型设计的创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同时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 共有四个级别 (六至九级) 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 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 (教育部2003) 。《课程标准》中关于各个级别的要求非常详细, 其中与阅读表达题型命题思路和题型设计有关的主要是语言技能目标中读、写方面的要求;语言知识目标中词汇、语法和话题方面的要求;学习策略目标中认知策略的要求以及文化意识目标要求。
三、阅读表达题的分析
以下从阅读表达题的题型设计和阅读文本选材两方面出发, 对2011~2014年高考英语 (江西卷) 阅读表达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
(一) 题型设计
对江西省高考英语考试说明进行解读, 不难看出阅读表达题主要考查这几类:1.短文信息简短回答;2.归纳或推断性回答;3.确认指代关系;4.补全短文中空缺的内容;5.概括主旨大意, 或指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态度。
回答问题要求考生参考文中内容回答问题, 考查考生根据任务需求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补全句子要求考生联系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 运用其英语语言知识在规定的字数内用合适的词语或句子将短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此题型符合课程标准对阅读技能、学习策略以及英语语言知识等方面的要求。主旨大意题需要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或文章中具体段落的主旨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与课程标准中对英语技能中阅读技能的要求一致。此外, 考生另需以书面形式整合并呈现文章的主旨大意, 在这一过程中, 考生的词汇、语法等英语语言知识得到了相应的考查, 这与课程标准中写作技能的要求相符。以上分析进一步印证了江西省高考英语阅读表达题对课程教学和测试的有机结合, 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课程标准对高中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
本研究对2011~2014年江西省高考英语阅读表达题各类题型的考查数目进行了统计。 (见表1) :
通过表1可以看出, 以往四年的试题中, 每年至少使用三种题型综合考查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但从具体的题型安排上看, 各题型出现的频率和次数有较大差异, 其中, 回答问题 (封闭式回答) 和主旨大意的数目占了四年总共20道阅读表达题总数的三分之一, 明显可以看出, 命题人更加注重考查考生通过通读全文有效提取、加工并表达信息的能力。要正确回答此类问题, 必须全方位利用和调动自身的综合语言技能、英语语言知识以及学习策略, 这也成为回答问题和主旨大意题之所以受命题人青睐的一个原因。相比而言, 以陈述个人观点为代表的开放式问答题还从未在阅读表达题中出现过, 原因在于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答案, 因而带来了诸如缺乏评分标准等问题。另外, 由于开放式问答题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因而题目的区分度不高, 在高考这样注重区分度的常模参照测试中, 此类题型的效度不高。
通过对这四年试题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 题型的设计和安排在2014年发生了变化。2011~2013年的真题更倾向于保持各题型数目的平衡, 每年在回答问题、指代关系、补全句子、主旨大意中都采用了四种题型分别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这一现象在2014年发生了变化, 题型的设置不再像以往四年那样面面俱到, 而是更加注重根据文章特点和命题需要, 就短文信息内容的各个角度、设置各种问题要求考生书面作答, 以考查“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变化可参照2013和2014年《考试说明》中阅读表达题的变化 (见表2) 。
但是, 此题设置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其难度会增大。理由有二:其一, 从分析本题历年考生的成绩看, 其难度系数一直在0.45左右, 难度偏大, 今年或今后此题难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其二, 此处修改的目的可能在于要摒弃原来“一对一”的命题模式。尽管此题命制将更具开放性, 但其测试性质是“在阅读理解能力基础上的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所以题目设置的角度依然是且只能是“主旨大意、作者意图或态度、具体信息、归纳或推断、上下文逻辑、指代关系”等范围, 较原来并没有实质变化。当然, 问题设置类型有重复的可能性, 如2014年回答问题、推理归纳各出现了两道题 (胡元生、周传联2014) 。
由此可以看到, 经过四年的发展, 江西省高考英语阅读表达题的题型设计更加灵活, 题型的安排和选用与所选阅读文本的契合度越来越高, 有效地提高了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 这是阅读表达题目日趋成熟的体现和象征。
(二) 阅读文本选材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考生:能识别不同文本的特征, 理解不同阅读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具有跨文化意识并熟悉个人、家庭、社会交往、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一系列我国及英语国家日常生活习惯及社会生活的话题 (教育部2003) 。这一目标对阅读表达题文本材料选择方面提出的要求是:选材范围要广泛、体裁要多样、题材要丰富、语言鲜活且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本研究从阅读文本的体裁、题材、主题、字数等方面对2011~2014年江西省高考英语阅读表达题的文本进行了细分 (见表3) 。
从表3可以看出, 从2011~2014年四年的阅读表达试题所选用的阅读文本体裁均为说明文或议论文, 其中以反映社会文化现实的题材为主, 选取了主题鲜明、时代感及现实意义强的文章作为命题文本, 另外, 2014年所选的有关自然题材的文本紧扣时代发展, 教育意义深刻。因而可以看出, 命题人在确定阅读表达题文本材料时紧跟时代的发展, 选择了不同题材、不同主题的文章对考生的阅读能力、知识层面及文化意识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考查。
然而, 尽管题材多样且文本主题具有现实意义, 但阅读文本的体裁从2011到2014年却一直没有走出说明和议论文的框架, 这难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效度, 而且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反拨作用, 使得教学中产生了更加注重说明和议论文体裁阅读表达训练而忽视其他体裁文章训练的现象, 进而影响了“测试目标与教育目标的契合度” (Bailey 1996) 。本研究认为, 随着阅读表达题的日益成熟, 其他诸如记叙文甚至诗歌等写作体裁均有可能加入阅读表达文体的队伍中, 从而扩大阅读表达文体的选材范围, 提高试题的效度, 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正面反拨作用。
另一方面, 与文本体裁选择发生变化相比, 阅读文本在字数上没有显著变化, 四年间试题所选文本字数均在300词左右, 基本维持在280~340词之间, 阅读文本字数的稳定也说明经过四年的测试和探索, 将阅读文本字数控制在这一范围内, 能够有效地保证试题的效度, 达到测试的目的。因而本研究认为, 如无明确规定, 在今后两年内的阅读表达题阅读文本的字数应该不会出现明显的改变, 不会对考生的阅读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而, 在备考过程中, 考生应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熟悉各种体裁的文本上, 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扩大课外的阅读量, 重点关注能够体现时代特色且具有较高现实意义的文章。
四、结束语
通过对2011~2014年江西省高考英语阅读表达题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发展, 阅读表达题的试题命制更加紧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教育部2003) 的理念, 契合其中对高中英语水平的目标要求, 题型设计更加完善, 题目要求更加合理, 所选阅读文本题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语言鲜活,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得到了有效的保证。然而, 阅读表达试题针对性的增强和试题质量的全方位提高给高中英语阅读表达的教和学两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学生做阅读表达题所需的各项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以上理论, 本研究对高中英语阅读表达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以期为江西省英语高考阅读表达题的教学及备考训练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 要重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导向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江西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是命题的纲领性指南和依据,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是最直观、信度最高的参考参照尺度。这些文本是最权威、最可靠的高考信息源, 师生应认真研读领悟, 才能把握命题的趋势方向、风格特点、试卷容量和难度。
(二) 教师应合理组织阅读表达的教学活动
教师应合理组织阅读表达的教学活动, 提醒学生应端正对待阅读表达的态度, 并养成良好的阅读表达题作答习惯。在平时课堂的讲授中, 教师应广泛选取多种体裁、题材和主题的文章, 从语言能力、语言知识和学习策略等各个方面出发,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并在讲授教材课文时潜移默化地加入阅读表达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相关技能的训练, 避免学生以应试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阅读表达。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前应认真审题, 清楚理解题目要求;作答要有针对性, 同时应注意问题后的作答字数要求;回答要简明扼要, 语言要准确, 书写要工整, 卷面应保持整洁。
(三) 要重视培养英语语篇能力
语篇能力指把篇章结构、内容、语段、语句有机地衔接整合, 以书面语或口语形式, 整体连贯地、合乎逻辑地理解或表达一个主题的能力。如果教育部考试中心把“单项选择”改为“语篇性语法填空”导向的话, 高考英语卷几乎所有试题 (听力、完形、语法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阅读表达、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 都是以语篇为载体, 都是以语篇听力理解、语篇阅读理解、语篇书面输出为目标。因此, 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培养语篇能力首先要训练句法和语法能力, 即遣词造句的能力和句中准确运用语法的能力。其次, 在有效构建语句的基础上, 加强逻辑语段、语篇构建的训练。再次, 要加强语篇分析能力的训练, 即从理解整篇文体和内容入手, 分析句际、段际关系, 把握语篇结构, 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 注重对语篇语境中的长句、难句的语法分析和理解的训练。
(四) 要重视语言基础, 把握好教学和复习的度
目前, 高中英语教学较普遍地存在一种有失偏颇的倾向:一方面教学不足;另一方面教学过度。
教学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注不足、投入不足, 动机兴趣驱动不足, 自主学习策略培养不足。缺乏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扎实基础, 会直接导致语言输出障碍, 这种障碍在听力测试、完形填空、阅读表达和书面表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缺乏动机兴趣和自主学习策略, 学业发展潜能就会失去动力和可能性。
教学过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是做题、考试过多。为了高考, 以没完没了做题目、做试卷的应考训练, 代替在探究有效教学过程上下工夫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过度纠缠考试技巧。考试有技巧, 但技巧要在学科扎实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效能。反过来, 有了坚实的基础, 考试技巧只需稍加点拨, 就会触类旁通;三是过度拔高难度。有不少备考训练不考虑学生现有心智水平, 不认真研究高考命题要求, 充斥着难题、怪题、偏题。
建议师生回归教材, 在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能力;注意考纲词汇要求和教材词汇的区别, 在复习备考阶段应着重参照考纲词汇, 不要过度拓展, 这样既更具针对性, 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参考文献
胡元生, 周传联.2014《.2014年江西省普通高考英语科考试说明》解读[J].江西教研网.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200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科)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实验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2014.2014年江西省普通高考英语科考试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篇8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
【文题解读】
这道题对于考生而言,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尽管要求中允许考生“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但相信,多数考生对“老腔”的认识,还是来自高考卷中刚刚阅读过的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但仅仅凭借着刚刚阅读过的一篇文章,就能发掘出“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过,由于议论文本身成文较为容易,而现在的高中生在考试时又多喜欢写议论文,由此可以判断,很多考生还是会选择写这道题。
这个作文题目提醒我们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具有生命力。与之前的“老规矩”材料作文一样,从北京的“老规矩”延伸到陕西的传统文化,慢慢地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地方,题型回归传统,回归诗意,回归文化之根对我们的心灵震撼!如果考生平时注意关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可以从“返璞归真” “文化传承”等角度进行立意行文的。但要写好议论文,不仅是立意的问题,还需要有足够的论据,要求中就有“论据充分”的要求。相信,因为论据原因而放弃选择这道题的考生比例也应该不在少数。
【佳作一】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一考生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那么,“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呢?这一问题自然是见仁见智,不过,在我看来,在于“老腔”对本真的坚守。要知道,坚守本真,从来都是大智慧者的选择。
坚守本真,是一种低调与率性。2014年4月18日,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时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起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网友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作为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李小文如此低调与率性,堪与东晋因袒胸露腹而被太尉郗鉴选中作乘龙快婿的王羲之相媲美。
坚守本真,是一种坦诚与清醒。2014年12月2日,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访问浙江大学。当他被问及有何新书推荐给读者时,莫言坦言:“2013年我不是一个读书人,很惭愧地告诉大家,这一年我几乎没读一本书。”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实话实说,体现了其做人的坦诚与清醒,无疑令生活在浮躁时代中的人们钦佩。
坚守本真,是一种进取与超越。据媒体报道,一部署名为罗伯特·加尔布雷特的侦探小说《杜鹃鸟的呼唤》面世后颇受好评。出版商表示,侦查员出身的作者退伍后从事安保行业,本书是其处女作。不过作者的新手身份因写法娴熟而被质疑。后经媒体多方调查证实,罗伯特·加尔布雷特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新笔名。被“揭穿”身份后,罗琳说希望这个秘密保持得更久一点,因为她隐瞒身份后看到关于小说的真实评论时,感受到的欢乐更加纯粹。罗琳,没有陶醉于自己的名声,而是追求来自读者的真实评价,这种在文学上进取与超越的精神,着实令人赞叹。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尽管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在我看来,“老腔”对本真的坚守,无疑是其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故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坚守本真的“老腔”必将继续在艺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评点】
该文以行文的有条有理,层次清晰,赢得了阅卷者的青睐。考生从“老腔”对本真的坚守生发出去,用中科院院士李小文、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和《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实例,阐释了“坚守本真”具有的积极意义,读来令人叹服。
【佳作二】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一考生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我的答案是:因为“老腔”是一种原生态,是一种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原生态”的事物,具有诸多迷人的魅力。
原生态具有的最大美感就是万物共生共荣,充满着生命的乐趣和无穷的奥秘,总能给人带来惊喜和思考。健康的身体需要五谷杂粮,人类精神的生态也离不开原生态的孕育和启示。曾记得,一位非常勤奋的职场女经理整日忙于生意,终于累倒了。在家养病的日子里,她第一次走进了处于小区一隅的花棚。面对沿着长满青苔的断墙尽情攀爬的青藤,触摸绿叶萌芽和鲜花绽放的喜悦,她热泪盈眶。原来,大自然中那些看似简单、粗糙的生命乐趣,才是最为珍贵的心灵家园。
人类美好的情感永远是鲜活的,它源自心灵与自然的对话,而生命的基因所蕴藏的信息又与自然是那样的默契和相通,让心灵感受原生态的魅力,营造“生命绿洲”,乃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在当代文学中,我很久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很久没有目睹一朵花的开放,也很久没有看到田野和庄稼的颜色了。”关注原生态,很可能是帮助世人重新发现自我的一个途径。
世界上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民族的也就没有世界的。民族文化是有其特性的,这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点。文化有其特性,才有生命力,才有其独立存在,否则何以立足于世界?哲学家罗素曾说过:“多种多样才是美丽的。”民族特色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美丽。“老腔”以其民族特色产生于华夏土地,正是以民族性而具备了世界性。
“老腔”凭借着原生态而活力无限,震撼人心。如今,越来越多的或来自边疆草原,或来自山寨村落的原生态艺术被世人所了解。它们是天然的山水、纯朴的民风、古老的文化酿造的艺术美酒,散发着山野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与憧憬。随着“原生态”或粗犷、或婉转、或激昂、或俏皮、或悠扬的风格,人们仿佛走进了苍翠而辽阔的原野,倾听到了万物生灵的歌唱,感受到了天籁之音带给心灵的滋养。
【评点】
结构清晰,论证有力。对于“老腔”震撼人心的原因,文章开篇即提出观点,认为是因为“老腔”是一种原生态,具有诸多迷人的魅力。文章主体从原生态具有纯洁性、生命力和世界性三个角度阐述了其具有的魅力,论说有理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结尾再进行总结、升华,且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心驰神往。文章结构圆合、语言清新,没有一般考试文章具有的陈腐气。
【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推荐阅读:
江西高考语文作文09-28
【状元之路】(江西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106-27
江西中考语文满分作文赏析:丢掉烦恼10-18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08-26
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孟子三乐08-02
江西高考零分作文:君子有三乐06-04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7-23
河南语文高考作文范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