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跳水说课稿

2024-05-10

23课跳水说课稿(共11篇)

23课跳水说课稿 篇1

跳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跳水》是九年义务教育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艘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逗弄猴子,猴子又戏弄孩子,结果孩子追猴子不知不觉爬上了桅杆的横木,在危急关头,孩子的父亲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脱离了危险,表达了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课文第一小节介绍了事情发生的环境和起因,第2—5小节是事情的发展,写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孩子追猴子爬上桅杆,然后孩子被猴子激怒了,走上横木,处于危险境地。第6、7小节是事情的高潮,写孩子的父亲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们救起。文章高潮部分只用了短短两小节,而作者却大量的笔墨写了故事的起因越发展。这是为什么呢?再读课文,细细体会1-5小节,字里行间流露出猴子越来放肆,孩子越来越生气,使得情况也越来越危急,最后把孩子逼上了危险境地,情节渲染得越危急,越能体现父亲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识与智慧,文章叙事环环相扣,那么,事情是怎样一步步发展,文章怎么把事情的经过描写具体的呢?

文章抓住了两个主要角色——猴子和孩子的行为活动,因为猴子越来越放肆,所以孩子越来越生气,因而把事情的发展一步步推向高潮。文中用了大量的动词描写猴子,从起先“摘帽子”到“用牙齿咬,用爪子撕”,最后“爬上桅杆,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怪样,”从这些词句能看出猴子是越来越放肆,因此,孩子的表现从“笑得开心”到“哭笑不得”到“气得脸都红了”最后“气极了”看出了孩子是越来生气,而旁边的水手们从“大笑起来”到“笑得更欢”也更使得猴子肆无忌惮,从而导致孩子走上绝境,情节跌宕起伏。第5小节文中的两组关联词“只要„„就”、“即使„„也”用得十分准确,前者是条件关系,写出了孩子站在横木上的危险,后者是假设关系,写出了孩子在横木上再走下去的危险。两句话虽然很简单,但足以写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体会两组关联词的用法。就在这危急时刻,父亲船长两句简练的话,把危急给化解了,第一句“向海里跳”船长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以摆脱危险,为了让儿子更加听明白,船长又下了第二次命令,这次加了“

一、二”这表明逼死孩子一定要跳,时间不等人,情况危急,不允许他犹豫,父亲两句如此简练的话,表现出了他在危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再回过头看文章的第一小节,表面看是环境的描写,但细细品味正是因为帆船往回航行,再加上风平浪静,水手们才有空闲逗弄猴子,因此猴子放肆起来,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其实第一小节就是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起因。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情、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制定了以下本课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

3、根据提纲复述故事,展开想象进行说话

4、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二、说教法

(一)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事情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危险境地的?了解孩子一步步被激怒,追猴子走上横木的过程。

其次本课的难点是思考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这一办法的妙处,体会船长用枪“逼”孩子,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二)教学设计

1、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

通过预习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先后出现了哪些角色?(水手、猴子、儿子、船长),这些角色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风平浪静的一天,正往回航行的一艘帆船上发生了一件惊险的事: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船长救孩子。这样试图抓住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精读故事,关注作者表达(1)找重点词句,感受情况危急。

让学生找一找文中写得最最危急的时刻是在第几小节?找找相关的句子和两组关联词“只要„„就”、“即使„„也”前者是条件关系,写出了孩子站在横木上的危险,后者是假设关系,写出了孩子在横木上再走下去的危险。体会关联词对表达内容的作用。

(2)理清脉络,了解事情的发展

事情是怎样发展到这么危急的呢?出示填空:猴子越来越(),孩子越来越(),以此让学生了解事情的发展,并且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文章又是如何描写猴子越来放肆,孩子越来生气的呢?文中用了大量的动词描写猴子,“摘帽子、用牙齿咬,用爪子撕,爬上桅杆”,尤其文中的第4小节,“爬到桅杆的顶端,钩住绳子,把帽子怪在横木上,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怪样”,从这些词句能看出猴子是越来越放肆,因此,孩子从“笑得开心——哭笑不得——脸都红了——气极了”猴子这么放肆,孩子此时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全,想到的就是追上猴子把帽子夺回来,看出了孩子是越来生气,而旁边的水手们“大笑起来——笑得更欢”也更使得猴子越来越放肆,孩子也越来越生气,情节跌宕起伏,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孩子一步步被激怒,追猴子走上横木的过程。

(3)感受船长的急中生智

让学生找找船长的两句话,在这样焦急的情况下,父亲却要求孩子往海里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向海里跳”告诉孩子怎么做,第二句加了“

一、二”逼死孩子一定要跳,时间不等人,情况危急,不允许他啰嗦,父亲两句如此简练的话,表现出了他在危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4)学习故事的起因

文章的第一小节是环境的描写,因为帆船是正往回航行,还是风平浪静,水手们才有空闲逗弄猴子,因此猴子放肆起来,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起因。

23课跳水说课稿 篇2

我是通钢一中教师邹立明,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二节“功”,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 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功”这一节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它的地位具有双重性。其一, 它属于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起点, 以教材内容为线索, 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 它属于能量和力的结合点:阐明了能量和力的关系, 是进一步学习能量部分及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结合本课特点,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功的概念, 做功的要素, 功的计算公式, 以及能够理解正负功的意义, 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求多个力做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通过特殊性得出普遍性的研究方法, 进而学会分析解决各种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前的活动, 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 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 点拨法。通过讲授法, 教师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 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的学法是阅读法、讨论法, 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教学是概念课, 分析、推理成分居多, 因此依据新课程的要求, 在本节教学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 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新课引入

由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瀑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引出功的概念, 然后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片, 请同学们思考图片中都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 同时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有什么共性, 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即力的作用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由两个必要因素总结出做功其实就是力对物体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 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功的概念。这样引入功的概念, 兼顾到了学科间的综合。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 这种讲法有助于消除学生因学习新课带来的懈怠感。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几点:谈到做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

环节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 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 做功应如何计算?这样设问可以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lcosα.教材上的方法是采取力的分解。在教学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 还可以介绍另一种方法, 即把位移l分解, 同样可以得出W=Flcosα, 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笔, 它能更好地开阔学生思路, 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好素材。在公式中, F——力的大小, l——位移的大小, 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因为公式中都是数值的乘积, 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公式其实也不是普遍适用的, 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 针对变力做功今后要开专题讲解。在讨论公式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cosα可能取到的值, 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力对物体做功的三种形式, 教师只要注意更好地点拨正负功的意义, 重在让学生理解透彻就可以了。这样做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

环节3.多个力做功的求法

以教材例题为例讲解第一种方法, 而第二种方法就让学生自主探究, 借此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复习一下合力的求法, 然后由老师给出结论。

环节4.本章小结

最后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记忆的深度。

环节5.习题设计和作业布置

物理学科讲究学以致用, 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适当难度的课上习题。然后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释生活周围做功伴随能量转化的现象, 这样既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研究式学习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 理清文章脉络, 突出重点难点, 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 清晰直观,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消化管》复习课说课稿 篇3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复习说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内容复习计划分两大讲,用6课时完成。第一讲复习消化管,计划用4课时;第二讲复习消化腺和腹膜,计划用2课时。本节复习内容是第一讲消化管的第2课时,复习咽和食管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其临床意义。其中,咽既属于消化道,又属于呼吸道,而且咽又借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咽部发炎又易引发中耳炎,咽的位置和特殊的形态结构决定了它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是食管损伤和肿瘤的好发部位,掌握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有助于食管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科学地进行食管插管。因此,让学生牢固而熟练地掌握咽和食管的相关理论知识,不仅能为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2016年新的考纲要求,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悉咽的形态、位置和交通。

(2)掌握咽的分部及各部的临床意义。

(3)熟悉食管的形态、位置、分部。

(4)掌握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依据考纲梳理考点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并初步学会运用解剖学理论知识解决临床病例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咽的分部及各部的临床意义;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咽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

二、说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及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目标导引——知识积累——技巧点拨——能力提升——认知重建”的教学模式,以求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新课结束后的一轮复习课,一轮复习的侧重点在于梳理考点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巩固基础知识,会做常规性基础题和简单的综合应用题。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目标导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法、讲练结合法,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四、说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施教过程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下学法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依据考纲要求,梳理考点知识,自主学习,归纳、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养成积累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是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考题中的问题与考点知识相联系,将提炼的考点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是指导学生初步了解解答各类题型的技巧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答题能力,养成准确解答试题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在课堂上,我一直注重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结合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第一步:考纲解读,目标导引

开课伊始,通过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后,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所复习内容的考纲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考纲中各考点知识的要求层次。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考纲的解读,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复习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学习有导向、掌握有重点,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铺垫。

第二步:考点导学,知识积累

在学生明确目标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学学案,让学生在导学学案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积累基础考点知识。对学生有疑惑的地方,教师进行适时点拨讲解,以求达到巩固、内化基础知识的目的。

第三步:考点例析,技巧点拨

在学生基础考点知识巩固内化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解答。通过例题的解答,让学生感知如何运用考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归纳各类题型的解答技巧,以求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四步:考点精练,能力提升

在学生掌握了答题方法和技巧后,让学生做精选练习题目。通过针对性的强化练习,使学生对基础考点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并能进行迁移运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五步:考点回味,认知重建

最后让学生对本节课复习内容进行回味整理,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将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达到课堂知识小结的目的。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除了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以外,我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更为突出:一是在整节课中能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累知识、典例精练、独立思考,极力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引导作用;二是整节课中能让学生在导中学、学中练,练中获知,精讲巧练,较好地体现了导学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三是在整节课中较好地渗透学法指导和解题技巧点拨,让学生既有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又有掌握方法技巧的喜悦感。

23课跳水说课稿 篇4

《跳水》

一、说教材

《跳水》是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舟船。训练主题是:①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② 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

《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对于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也有一定了解,这篇课文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比较好理解。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梳理出文章所描写的角色,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用注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抓住二、三、四自然段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猴子的放肆和孩子的着急。以及水手的三次大笑和孩子的神态变化,正是因为水手的三次笑,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重点读孩子获救的段落,引导学生想象船长当时是怎样想的,感受船长的当机立断、沉着果敢,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3、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谈谈自己最想对水手、孩子、船长说些什么,学习船长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法

xiaoxue.xuekeedu.com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 2.语言点拨 3.抓重点词句 4,朗读感悟等等.六、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40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情.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2.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色身上去体会.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比如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角色之类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什么事强调用词来概括其主要内容和感受.在学习“孩子处境危险”时,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4.小组合作与交流

七、说程序

(一)激趣导入,整知感知

以体育运动项目跳水引入课文,与文中的跳水对比来激发学习兴趣,交流作者的资料,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明确课文所描写的角色,和这些角色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教学生一个新的阅读方法,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知道人物间的联系,从而整体感知课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二)自主探究,感悟情理

以“你认为这个惊险故事中的关键性人物到底是谁呢?”进入文章,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抓住二、三、四自然段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猴子的放肆和孩子的着急。以及水手的三次大笑和孩子的神态变化,正是因为水手的三次笑,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重点读孩子获救的段落,引导学生想象船长当时是怎样想的,感受船长的当机立断、沉着果敢,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xiaoxue.xuekeedu.com

讲读一,二段时,在弄懂段意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取乐,放肆,哭笑不得”这些重点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使学生知道水手取乐猴子是故事的起因.三,四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去体会文中角色特点,在汇报中重点抓住孩子情绪变化和危险情境以及寻求解救办法三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文.①孩子情绪变化的探究

以孩子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懂得孩子情绪变化原因有三方面:猴子的放肆,水手的过分,孩子的不冷静,从中告诉学生做事要冷静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注意分寸.②抓重点语句体会险境

出示惊险语句,先让学生自主感悟孩子的险境.然后通过指导朗读,填读形容危急情况的词语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入情入境,达到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效果.③寻求挽救办法

23课跳水说课稿 篇5

②Students can use the sentences to make up their own dialogues.

③Students can learn to take after their parents.

2. Key points;

The four skilled words: rainy, windy.

The three skilled words: snowy.

3. Difficult points:

The sentences: How’s the weather today?

Put on your shirt.

4.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Revision

1) Draw a thermometer on the blackboard. Invite four students to write the four words on the right place: hot, cold, warm, cool.

The other students spell the words together.

2) Use the computer to show weather. Let the students guess:

How’s the weather today?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小游戏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同时导入本课的新单词,)

Step 2: Presentation

Teacher draws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Students learn the new words: windy, rainy, snowy.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学生的读、拼、写让学生对新单词有深刻的印象,

)

Step 3: Look and say

Look at the video about the dialogue. Students listen and read the dialogue.

Teacher explains: Put on your shirt.

Students act out the dialogue in pairs.

After the show, students make up their own dialogues using the new sentences.

(设计意图:学生先练习本课的对话,掌握本课的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创编新对话,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句型。)

Step 4: Practice

1) Play a game: students take out their word cards. One student asks, the other guess. (Four students in one group)

Example: How’s the weather today?

2) doing the exercise on the exercise book.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游戏和练习也进一步巩固了本课的重难点。)

Step 5: Summary

Summarize what we have learnt today.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的这个环节再次让学生明确本课的重难点。)

5. Homework:

1) Recite the dialogue.

23课跳水说课稿 篇6

本课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加入收藏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雷雨时的描写。

【说过程】

《雷雨》一课描写的是夏天下雷雨时景物变化的内容。对这一课的教学预设,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进行导入并组织学习生字词。第二环节组织学生初 读课文并给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三个部分。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欣赏关于雷雨前后的一些图片,然后紧紧抓住了“乌云、大风、闪电、雷声、雨、彩 虹”这几个词语,通过引领让学生给“雷声、乌云、雨、大风、彩虹、闪电”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而让学生对下雷雨的整个过程有个更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 上,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按雷雨之前之时之后的顺序分成三部分。第三第四环节是对每部分内容进行精细的解读,引领学生抓住其他一些景物以及文本中的一 些经典字词和句子,如“压、垂”等字和“雨越下越大……”等句子来赏读全文,读懂全文。这样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难度,思路也很清楚。

【说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 点,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同桌合作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简约识字环 节。由于本文涉及的生字不多,只有四个生字,而且“压、乱、垂、虹”四个生字识记简便,可以利用学过的生字通过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识记,所以在识字这一 环节,我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准字音说出识记方法再读相关词语既“一读二说三再读”的形式展开教学。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文本的理解中。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几张关于乌云、闪电、雨、彩虹的特写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我安排学生对雷雨之前之时之后的一组图片进行课件展 示,在赏完图片之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从而再让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先后次序的排列,以此来理清课文的脉络,把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 三个部分。又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

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时的情境,使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3、引导想象,加深体验。通过想象,加深学生对雷雨前后景色的感悟。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使学生边读边 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看课件。而不是采用图解文字的方法。如:在读到“……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以及“……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两个句 子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议论“叶子为什么不动,蝉为什么不叫?”“如果是你,当时你会怎样?”以及“蜘蛛逃走了,他可能去了哪里?”等一系列问题的 研究,让学生感悟出此时此刻天气的闷热。

4、体会悟趣,训练词句。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 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展示图 像,然后追问:①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 时的感受。又如“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一句中,对“垂”字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给“垂”字换个字,即找找近义词的方式从而得到正确解读。再如“雨越下越 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中“越…越…”就用得极为准确,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雨声,学生自然体会领悟出雨是从小到大,慢慢变 化的,从而会说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并且以“乌云越来越()风越来越()闪电越来越()雷声越来越()……”的词组练习加深对课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可见,紧密联系视觉听觉效应等方式,在此基础上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学生 自然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三个方面设计: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然后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分别整理并板书雷雨前有乌云、大风、闪电、雷声;雷雨时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来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

公开课说课稿 篇7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带领学生系统回忆,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使学生重新构建对简便计算的认识;

2、引导在对错例的查找、分析和交流中正确分析错因,在找错处的错因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学会并善于观察算式中的数据特点,正确、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3、在不断纠错、分析、交流、总结的过程汇总,体验简算的妙趣,降低学生对简算的心理恐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对五大运算定律和三大运算性质的系统回顾与梳理;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并善于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采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设计安排与设想:

本节课我的思路设想共分四个环节

第一和环节:我主要先通过带领学生系统回顾所学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帮助学生先建立知识结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便计算的主要依据。在这个环节,我主要通过提问,填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熟悉五大运算定律和三大运算性质。我采用先回顾字母表达式,在指名根据字母表达式表示他们分别表示的实际意义,这样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这些定律和性质的理解。

第二个环节:通过出示4个错例,让学生在观察后找(圈)出错处,分析错因,,然后独立修正,交流评价等活动,目的是促使学会自我检验,自我反思,在找错因、该错误的过程中加深印象,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简便计算出错往往是在计算前没有认真观察思考,盲目简便,任意改变运算顺序就可能改变得数的大小。第三个环节是:对比练习,深化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完成两个题的计算,学生在计算,同桌相互检查,讨论方法和交流理由的过程中加深对简算的认识,在实际的计算题中,我们不能被算式数据的表象所蒙蔽,不能为简便而简便,这样往往会掉进题目预设的陷阱之中,在下笔之前要先仔细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认真分析后再确定是否能简便,采用哪种方法能使计算变得简便。

第四个环节:灵活应用,及时巩固练习。通过让学生完成预设的不同典型简算题目,训练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采用合理的方便进行简算。进一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能更加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本环节重点是为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四、教学效果自我评估:简便计算本属于一个知识难点,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其理解掌握不透,往往出错较大。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广,但到了六年级系统复习阶段又难以将其割裂开来进行复习。所有我自认为本节课教学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设想,课堂容量太大,对于班上中间及以下水平的学生难于完全理解和掌握。其次,学生对运算定律比较熟悉,但很多是死记硬背的结果,缺乏灵活应用的技能,面对不同的题不知该用什么定律;对运算性质比较陌生,更是缺乏应用能力。再有就是平时我的课堂教学时有急于求成,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力度不够,方式方法与技能缺乏,教师讲演的比重有些大,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同样的问题,反复讲多次学生还是屡次出错,效率较低。关注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需求方面也做得不够合理。总之效果不太理想。

公开课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小调集萃》。本单元涉及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小调音乐,根据教学内容,我确定第一课时的内容为两大块:1是学唱歌曲《无锡景》,2是欣赏《一根竹竿容易弯》。

《无锡景》是一首典型的江苏民歌,生动的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及特产,歌曲为民族五声调式,旋律细腻秀美,具有江南小调特点。在演唱时要注意吴侬软语的方言特点,尽量唱出“字领腔走,腔随字行”的效果,把江南歌曲曲折婉转、优美动听、清丽流畅的感情抒发出来。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2、知识目标: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无锡景》,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细腻的特点唱出来。

3、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准确演唱《无锡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唱出《无锡景》的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并准确把握歌词中的衬词,尝试用方言演唱片段。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面谈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7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4个环节:

图片导入—学唱歌曲—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一)图片导入(2-3分钟)

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风景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江苏民歌《茉莉花》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利用图片的直观演示法和音乐的律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聆听音乐

完整聆听《无锡景》思考:歌曲的情绪怎样?旋律和歌词各有什么特点?

2、歌曲简介 分析作品并了解小调音乐的特点

3、教师范唱

指导学生注意聆听倚音、切分的特点,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4、跟琴学唱

【要求学生本环节吐字清晰,在学唱中巩固波音、倚音的唱法及知识,注意曲调与歌词的紧密结合】

5、解决难点

指导学生从衬词、节奏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总结衬词及切分节奏对乐曲的重要性,从而吸收掌握】

6、聆听方言版本并学唱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对比普通话版,感受吴侬软语演唱的独特魅力,从而进一步喜欢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文化】

7、聆听《一根竹竿容易弯》感受异同之处

(三)创编活动(5-7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准确演唱歌曲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并展示效果。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3-5分钟)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及感受。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拓展和积累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业:能用方言背唱一段《无锡景》

以《青岛景》为内容,对歌词进行二度创作,下节课展示。

五、反思

23课跳水说课稿 篇9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它的柔性。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为了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在教学中我营造的是一种平和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3分钟(2)联系实际,探究新知;25分钟(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9分钟(4)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我们教科书的价格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学课本的价格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

第二板块: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买一张新书桌,接到**的任务,和朋友小红一起到超市里去挑选,测量并记录下书桌面的长和宽。这时,课件出示:测量结果书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的问题上来,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结论: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0分之4米。这时,教师明确的告诉学生:10分之5米还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学读数时,可以让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学生先尝试读,有困难教师再做指导。“那么,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先说一说,再读一读。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达到认知的迁移的目的。然后插入“想想做做”里的第一个习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建立起关于小数的数感。

第二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这里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红挑选好书桌后,在超市里买了一些文具,分别是:铅笔3角,学生尺7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一个练习: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练习: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习: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纵观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引入,都注意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体操技巧课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体操技巧对学生平衡、协调、心理健康、柔韧素质、身体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均具有较好的帮助;动作难度适中,对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素质要求不高。基于此,我们学院在自编教材当中把体操技巧列为教学内容之一。根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体操技巧纳入教学内容有力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对体操技巧教学要求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基本掌握体操技巧动作技术,促进学生柔韧、灵敏等素质的发展;科学认知动作的力学原理,练习与保护的方法;消除对体操技巧的恐惧心理,锻炼良好心理素质。

二、学情分析

我院学生接触体操技巧技术较少,大部分学生有抵触心理,个别学生还存在恐惧心理;教学对象以女同学为主,她们身体柔韧素质好,这为学好体操技巧提供了身体素质方面的保障;同时,体操技巧观赏性、趣味性强,容易激发学生主动的欲望,通过课前对学情了解,大部分学生有好奇、探究的心理。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动作技术的力学原理,科学认知体操技巧并不可怕,进而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并能丰富人体生物力学知识。

2.技能目标:使85--90%的学生学会体操技巧技术,100%学会保护与帮助方法,练习的步骤与方法。

3.情感目标:消除畏惧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熟练掌握练习步骤与方法,以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科学认知动作的力学原理,消除畏惧心理。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围绕教学难点、重点,通过微课视频、云班教学资源等,启发诱导学生主动探索、参与讨论;通过视频展示、教师近距示范动作技术,运用“讲解示范法”,让学生科学认知动作的运动力学原理、技术要求,最大程度消除心理畏惧;为化解动作的难度,通过设计的四个练习步骤,运用“由易到难法”进行技术教学;为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运用“预防与纠错法”对课堂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错。

2、学法

围绕教学任务与目标,根据“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模仿练习法”、“重复练习法”等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动作原理、精准模仿动作技术、反复进行巩固练习。

七、教学流程 1.导入

通过手机云班教学资源共享视频,组织学生课前观看体操技巧相关视频,并在课前提问、讨论,导入教学内容与任务。

2.基本部分

围绕教学目标与难点重点,基本部分的任务是完成三项任务:(1)第一项任务: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科学认知技术动作的力学原理,并进行心理疏导,进而消除学生心理畏惧;

(2)第二项任务:由易到难设计练习步骤。降低难度子老师帮助下完成——正常难度在老师帮助下完成——降低难度同学之间相互保护完成——自主独立练习。

(3)第三项任务:解决好练习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纠错的方法。根据教学经验、教材、学情分析,预计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纠错步骤与方法。

八、回顾与小结

体育室内课说课稿 篇1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室内体育教学课。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学习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培养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2)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游戏,体验学习的乐趣。3)在学习和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和完成各项任务。教材内容:我选择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教材的体育与健康常识“肥胖与瘦弱”及“游戏:打电话”。教学的对象是水平

(二)四年级学生。

教材简析:在发展中今天,你还能看见面黄肌瘦、骨瘦如才的孩子吗?答案肯定是:不能。但是我们却看见:优越的生活使孩子摄取了超过其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厌食、挑食、偏食、暴饮暴食、肥胖、瘦弱的现象随之上升,导致了学生健康意识的薄弱、运动能力的下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找出肥胖与瘦弱的原因,并提出良好的改善建议。

难点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学设计:教法:借助多媒体小网页,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质疑—讨论—探究——交流,在自主学习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

学法:运用讨论法与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

1、在设计《肥胖与瘦弱》时我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肥胖与瘦弱十分敏感,不论我举什么例子他们都会联想到班级中某某孩子。这样无形中将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为了避免这样问题的出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做一做)。带领大家做2个游戏:游戏1负重下蹲。发给六人小组一个10斤重的沙袋,请学生寄于腰间,在组长的安排下,组内学生负重进行下蹲比赛,看谁做的多。目的是:通过学生小组的测评,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通过体验负重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最真实的负重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游戏2轻装下蹲,要求全班学生将沙袋解下,一起做下蹲比赛。目的是在负重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轻装的乐趣,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在体会了2 个游戏后,我立刻质疑:经过了2个游戏后,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由于学生都参与了游戏,自然有最深刻的感受:负重运动太辛苦,都是沙袋惹的祸。

2)想一想:根据大家的结论,教师导入动画,提出假设:如果把这个10斤沙袋变成了0斤的肉长在我们的身上,会产生什么影响?假设的提出是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动画给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其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后,教师质疑:如果体重增加后,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吗?对身体有危害吗?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吗?并指导小组讨论与交流。在交流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正常孩子与肥胖孩子疾病发病比例图。并及时小结:过于肥胖是不健康的,多余的脂肪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对于这样的同学我们不能嘲笑,而是要积极帮助他们改善现状。设计的目的是:在学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后,希望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从而引发对肥胖问题的关注与深思。

3)辩一辩:肥胖可以通过负重来体验,可是瘦弱却无法体验。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请大家展开辩论:“过于肥胖是不健康的,但是瘦弱是健康的”这句话是否正确。我先将学生分组:认为瘦弱是不健康的为甲方,认为是健康的是乙方。并提出要求:各方要找出最充分的理由说明你的观点。这下小组可热闹了,持有共同观点的学生聚集一堂,挖掘充足的理由。这促进了小组的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又成分展示了学生的个人风采。经过激烈的辩论后,教师小结:瘦弱也是不健康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希望通过辩论会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能力,极为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4)结一结:在得出两个结论后,我请学生为有这样苦恼的同学找原因,想建议。在小组的交流中,教师将肥胖造成原因归为三类:1遗传:父母一方肥胖,其子女发胖率为40%;父母双放肥胖其子女发胖率为70%。2摄入的热量太多,脂肪大量堆积,3,缺乏体育锻炼。将瘦弱造成原因也归为三类:1患有慢性疾病。如贫血、寄生虫。2不良饮食习惯:厌食、偏食等。3缺乏体育锻炼。并通过多媒体将学生的答案展示。同时也将大家的建议归为1改善饮食结构,膳食均衡。2加强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目的是:经过前一段的交流与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找出原因,提出建议。

5)拓一拓:对照大家的建议,我请学生拓展思维:一定能有一个可以让我们不肥胖又不瘦弱的方法,请你制订“健康成长计划”。并给学生三点选择:1从饮食中思考;2从体育锻炼思考;3从你感兴趣的角度思考。请学生任选一点制订,并将制订计划用卡片的形式展现。这是一个延伸环节,是让大家感受生活时去展望未来。树立健康和体育的终身意识。

2、书包操:经过紧张的学习后,我带大家做书包操。因为书包是教室内特有的运动器械,它有一定重量,既可平举、上举发展上肢力量;又可下蹲、高抬腿发展下肢力量。通过负重练习,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能提高灵敏、协调、控制能力。也给大家在教室内活动机会。让学生边看光盘边练习,也有助于提高大家自学能力。当然我还引导学生思考:还有那些生活物品,可以被我们利用进行锻炼。这样不但能增加大家的知识面,还有助于体育运动资源的开发。

3、游戏:打电话。

电话已经成为我们不可以缺少的生活物品,作为交流手段,孩子再熟悉不过了。因此,我设计本课要传一个机密电话,不得大声说话,不能用手势交流,只能通过嘴巴对耳朵快速传递内容。做为比赛,胜利队将获得一面小红旗,失败对将完成一道智力题,而智力题将围绕本课重点设置。

上一篇: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下一篇:当春天来临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