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十册《跳水》(精选9篇)
人教第十册《跳水》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写好“肆”等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能结合课文内容感受水手的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水手的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
2.能结合课文内容推理出猴子与孩子当时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提问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7课。这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自读情况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好字词
出示第一组:
【设计意图:(平舌音)】
出示第二组:
【设计意图:(船的各部分名称)】
(3)结合图片弄清船的各部分的位置,和楼房的图片比较,感受桅杆的高。
3.学写“肆”字,理解“放肆”。
(1)读好句子: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2)学习“肆”,观察字形特点,说说写法,怎样写美观,指导关注横画多的字写时横画之间要等距,每横长短有变化。看笔顺,范写。
(3)理解“肆”的意思,结合字典解释理解意思。
生活中你见过放肆的现象吗?用上放肆说一说。
4.再读这句话。猴子为什么会更加放肆呢?
三、合作探究,初感思维
1. 自主学习,探究“放肆”。
2.合作交流,理清因果。
分享猴子放肆的词句,说说感受。
(1)猴子为什么敢更加放肆?说说猴子是怎么想的?
相机板书:拿猴取乐
(2)关注水手的三次笑,圈出相关词语:哈哈大笑、大笑起来、笑得更欢。想一想:水手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3)引起的后果,说说孩子的表现,孩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他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关注人物思维。】
(4)出示表格:选择恰当的关键词,填写表格。
吓呆了、大叫
逗、挂、龇牙咧嘴
气极了、放、张、取
笑得更欢
转身又往上爬
气得脸都红了、追
大笑起来
撕、咬、逗
哭笑不得、吓唬
哈哈大笑
放肆、摘、爬
笑得很开心
水手
猴子
孩子
观察表格内容,你有什么发现?体会在水手越来越放肆的笑声中,猴子越来越放肆,孩子越来越生气,最终使自己落入危险的境地。感受作者是通过水手的三次笑推动了故事的情节发展。
3.出示插图,体会危险。
看图想象,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文中没用“命悬一线、生死攸关”这些表示危险的词,作者是怎么把这种危险写出来的?
(1)关注文中水手和孩子的表现。
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2)关注表达,体会孩子身陷绝境。
重点感受作者使用关联词的方法,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读好这两句话。
相机板书:追猴遇险 只要……就……
即使……也……
4.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脱险呢?故事的结果如何?
相机板书:跳水获救
5.回顾全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故事的起因和发展部分,故事的高潮和结果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文续航,体会思维
课后继续研读课文,思考:
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把他的思维过程写下来。
板书设计:
跳水
拿猴取乐
只要……就……
追猴遇险
即使……也……
跳水获救
人教第十册《跳水》 篇2
一、情境渲染, 引读领悟
开课后, 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当年红军长征时的艰苦, 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中一支红军队伍在前进。老师随着音乐和画面有表情地描述: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冒着刺骨的寒风, 顶着鹅毛般的大雪一步一步艰难地跋涉着, 等待着他们的可能是什么呢? (画面定格, 出现文字: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1、指名进行想象说话。 (……)
2、 (三、四位学生说后) 老师:看来还有很多同学想说。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节, 读后同桌交流交流, 说说从这一节中可以知道到些什么。
3、代表发言。
生:我知道将军很关心、很爱护战士。
生:我从中知道环境非常恶劣, 红军将会遇到生存的挑战。
生:还知道红军可能随时遭到敌人的袭击。
4、教师:课文用四个“可能”排比的方式, 说明红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可能 (学生接读:吃不上饭) ;可能 (生齐接:睡雪窝) ;可能…… (教师通过引读再次把学生带入情境中)
我们从中感受到老师为孩子们创设的生动情境, 教师用生动的画面架通了句与句之间的“涧沟”, 用生动的引读填补了情与景间的“空白”, 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 让孩子领略到长征的艰难, 距离年代较远的历史晃如眼前, 使孩子易于理解, 易于感受。教师富于情感的引读, 使孩子们能把握好阅读中的情感成因与变化, 但不等于框定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激活想象, 扣读导悟
(……)
(出现描写军需处长被冻僵时的文段)
老师:这里描写一位老战士冻死的场面何等的悲壮!该如何来读?
学生交流读的感受:
一名学生自愿站起来读。 (……)
老师:听得出你此时心情很沉重。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另一生读后老师要求他把“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贴在他的身上”这句话再读) , 问“你为什么把“贴”字读得低而重?
生答“‘贴’字让人形象地感受到衣服太薄, 我很感动”。
另一学生补充说:“我也有同感, 我从‘贴’字仿佛看到了衣着单薄的老战士坦然走在风雪中, 我很敬佩他。
过渡语 (师) :你们说得很让老师感动, 读得也让人感动。这位穿着单薄而冻死的老战士究竟是谁呢?请小声而快速地读课文第8至12小节。 (……)
通过朗读唤起形象、表达感悟、训练思维。通过朗读也可见孩子们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对培养语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师生互动, 共同感悟
(……)
师:将军此时真是百感交集啊!他为失去一位那么好的战士而悲痛, 也因冻僵的就是军需处长而震惊, 同时又为误解了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的愧疚、自责!他为军中有那样崇高的战士而自豪!也为那种一心为革命、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这里表现将军如此复杂心情的语段该怎么读?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后叠上第12节文字)
指名读, 老师随机评点或插话引读。
生:﹍﹍ (师:“久久”再读慢些, 生重读“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 ﹍﹍ (师:“深深”“缓缓”读得沉而有力!很好!)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能想象你的心情很沉重。
另一个学生再读 (师:语调再放低沉些) , 生再读。
师:仔细听我读, 你从老师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师有感情地读)
生:老师被文章细致的描写感动了。
生:我觉得老师是被军需处长感动了。
生:是被将军丰富的内心情感感染了。
师:你们都很用心听, 说的都有道理, 感悟能力让老师佩服。谁再来读读?
(老师请所有举手的同学一起读, 教师插话评点:“敬了一个军礼”再读有力些。)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要使学生感动, 首先要教师感动”。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日积月累 篇3
园地一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园地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园地三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园地四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园地五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灾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园地七
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园地八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德国)
让预言的角号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英国)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泰戈尔(印度)
人教第十册《跳水》 篇4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汉字。(10分)
wǔrǔwēifengǎixiaojiaqínan ju le ye
()()()()()gānjúpéi bu shiguijǔdao zéimian bu gai se
()()()()()
二、用“√”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1、儿应(yīngyìng)声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dōudū)临淄住满了人。
3、我最不中(zhōngzhîng)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四、选词填空。(6分)
诚心爱心信心恒心关心耐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要有(),做事要有(),学习要有(与人交往要有(),对有困难的人要去(),向他们奉献自己的(即使„„也„„不管„„也„„是„„还是„„
宁可„„也不„„如果„„就„„
1、()多么艰苦,你()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2、邱少云()牺牲自己,()挪动一寸地方。
3、()只剩下一个人,我们()要渡过江。
五、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4分)
1、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2、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神态表演艺术。()
3、杰奎琳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杰克像个男子汉似的挺挺胸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六、句子万花筒。(4分)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
2、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改成双重复定句)
-------
3、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成陈述句)
--------
4、雨下得很大。(用比喻的手法)
--------
七、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句子的意思。(6分)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惠-------------)。)
句意: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乃--------------
句意-----------------------------
3、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八、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并写一句课外积累的对联。(4分)
1、地满红花红满地,2、,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3、,山外白云,池边绿树,雨落溪边
4、九、排列句子顺序,把序号填在括号里。(7分)
()那些有价值的书籍,他总是想尽办法找来读。
()读过后要说出自己的意见。
()列宁对于书籍的选择是很严格的。
()例如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要这样,中心思想在哪里,都要弄清楚才肯放手。()在他的房间里,那些无聊的书籍一本也找不出来。
()读的时候,他十分认真。
()至于没有价值的书,他从来不去读。
十、根据下面所描绘的情境,回答下列的问题。(2分)
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这时你是怎样劝说他的,请把话写下来: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回答问题。(14分)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 款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1分)
2、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择恰当的词语。(1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沾沾自喜()笑眯眯()
嘲笑()神情自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2分)
5、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2分)
6、经过晏子的反驳,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吗?(2分)
7、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2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5分)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不能把竹竿横下来。”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2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①、②、。(2分)
4、徐文长是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呢?请用“~~”画下来。(2分)
5、你觉得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2分)
6、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7、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2分)
第三部分:习作。(25分)
人教第十册《跳水》 篇5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再见了,亲人》和《金色的鱼钩》,认识了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志愿军战士和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老班长。今天我们将要认识的是在和平年代的一位说平凡又不平凡的村党支部书记——老汉,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6课《桥》。教师板书课题——桥
师:仔细看这个“桥”字,好好感受一下,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 生:桥(速度快)
师:慢点,这样读才有味道!生:桥
师:古朴无华,这一定是座古老的桥吧。生:桥(柔和地)
师:水波不兴啊!想必是座江南小桥。生:桥!(自豪地)
师:这么有感情,一定是座气势宏伟的大桥!
同学们,你们看,仅一个简简单单的“桥”字,当我们赋予它不同的情感去读它的时候,立刻会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其实学习语文就应该这样——带着自己的情感去阅读时,文中的人物就会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了。
二、检查反馈,感知文意。
师:看到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
1、为什么课文要以“桥”为题?
2、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想想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件出示:咆哮
等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三、感受洪水的肆虐
师:现在我们一同走进黎明前的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文中有许多句子描写了这场洪水,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并把它画下来,认真读读。生找句子(课件出示)
1、黎明前,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师:你从这个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生:雨下得很大。
师:由此你想到了哪些形容雨的词语。生:倾盆大雨、大雨滂沱等。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师:慢点,这样才够味道。
师:泼得再快点,倒得再猛些!读!一齐来。
2、山洪水咆哮着,像受惊的野马,从山谷中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师:你从这个句子中感受了什么? 生:洪水来得十分凶猛。师:怎么体会到的。
生:咆哮、狂奔、势不可当。
师:洪水越来越快,应该怎么读? 生:语速越来越快
师:一齐学着他的样子读这个句子。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你喜欢这样的舞蹈吗?为什么?这跟下句中哪个词语呼应?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现在你感觉到什么? 生:害怕、惊慌。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这两句。
三、深读课文,感悟老汉的品质
读了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洪水在慢慢地——上升,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村民都有逃生的——念头,都有逃生的——欲望。请同学们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写村民的句子找出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一下当时村民的逃生的情形。
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乱哄哄
师:同学们,同样是在洪水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 生:老汉
师:找到句子了吗 站着 不说话 盯着 像一座山
发现了吗?这是两组截然不同的词语。分别写出了在这场洪水中村民和老汉的不同表现,你能说说吗?
生:村民惊慌失措,而老汉沉着镇定,从容不迫。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不说话、盯着读出了老汉的镇定。师 :加上这些词语进去说说
生:在这场洪水中,村民惊慌失措,而老汉却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村民,显得十分镇定、从容不迫。
师:能抓住关键词语来说,但还不够具体,你能说说。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目光在告诉人们什么吗?
生:大家一定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慌张是想不出好办法的。师:你能把这些都加进去说吗?
生:在这场洪水中,村民惊慌失措,而老汉却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村民,显得十分镇定、从容不迫。他的目光仿佛在告诉人们:“大家一定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慌张是想不出好办法的。”
师:现在老师要送给他两个掌声,第一是他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第二他不仅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加自己的思考,这叫会读书。刚才我们在对比中感受了老汉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现在我们一起在对比中读读(请看大屏幕)
左边的同学读写村民的词语,右边的读写老汉的词语。生:(左)你拥我挤 师:快点儿,再来—— 生:站着 师:稳点 生:站着
生:疯了似的
师:好像还很理智哦 生:疯了似的 生:不说话 生:跌跌撞撞 生:盯着
师:目光透着威严,再读—— 生:盯着 生:(再读)
生:乱哄哄
生:像一座山
师:像山一样镇定,全班读——
师:老汉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使纷乱的村民安静下来。在洪水中响起了老汉的声音。
(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请同学们注意,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儿? 生:连续用了三个感叹号。
师:用句号不行吗?用感叹号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桥窄意味着什么? 生:情况很严重,如果村民挤上去,势必桥倒人亡。师: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叹号。师:排成一队,不要挤!能不能挤? 生:绝对不能挤,一挤桥就会塌,只有排成一队,才能使村民有序过桥。师: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叹号。师:党员为什么要排在后边?
生:党员要为人民服务。老汉作为书记,严格要求党员一定要留在后边。师:有没有商量的余地? 生:没有。
师:能不能留情面? 生:不能。
师: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叹号。
师:老汉真的就这么有威信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就在老汉有序组织村民撤离的时候,另外一个画面出现了,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是谁? 生:老汉
师:这是谁? 生:小伙子
师:老汉在做什么? 生:揪出一个小伙子
(课件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我感觉到老汉十分生气 怎么体会到的?
那你把老汉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其实老汉揪的小伙子就是他的儿子 老汉不知道这是他的儿子吗 知道
要知道揪在这边就意味着就是——死,放了他就有生的希望。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同学们,这位老汉难道真的不爱他的亲骨肉吗? 爱他的亲骨肉 你从哪儿读到了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又是吼又是推,这样凶巴巴的样子,还酸有情吗? 没时间多说了!太危险了!
必须争分夺秒了,才可以让儿子脱离危险。是啊,水已经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了,你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是啊,木桥已经在发抖,在痛苦的呻吟,你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洪水马上要把他们给吞没了,你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吼,这一推,你读出了什么? 对儿子的爱
哦?我就不明白了,老汉为什么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因为他要求党员都应该排在后面,小伙子是党员,所以应该这样 同学们你们现在体会到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啊? 不徇私情(板书)
《第十册练习2》 篇6
作者:宗阳春发表时间:-4-29阅读次数:203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
5.熟记成语。
4、学会修改病句。
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
(2)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十册《练习3》教学反思 篇7
练习第3、4题再次通过实物举例说明2个3和3个2以及3个4和4个3的联系与区别,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理解得较好(上节课中已经辨析2个5和5个2)。由于内容和时间的冲突,未能在规定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在练习中,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小朋友做得不是很好,主要是没有注意单位名称。
本节课是《认识乘法》的第3节练习课,由于自身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冲突,尚遗留数学书本上3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想这节课我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根据乘法含义解决实际问题,把这节课当做是应用课,重点在于对乘法含义的加深理解,难点在于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于乘法含义的理解。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优势(即时书写功能),对辨析题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利用电子白板即拖即用、无限克隆等功能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的地方:
(1)不到位。对于看图列式,横着看是3个5,竖着看是5个3,我没有对3个5和5个3再次进行辨析,初我认为经过前两节课的辨析已经可以了,我拿出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小朋友知道在一张图中,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会有不同的发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问题。后来想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还是要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再次进行辨析比较。
小学语文第十册《早》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知道鲁迅吗?展示: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一起来说《早》(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播放课文视频范读。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以“早”为课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检查预习及生字词认知情况。
1、出示生字图片: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谁来当小“老师”,一起读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
2、出示词语图片:指名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要求在课本中找出这些词语的位置标记出来。
3、检查课文预习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3、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重点段落重点讲解。
2、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我们来学习.(2)小组学习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习第2节,想想: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第三部分
过渡:大家喜欢腊梅吗?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呢?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谁来述说“早”的由来。
(2)大家想想: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5.梦圆飞天
6.火星DDD地球的“孪生兄弟”
7.克隆之谜
习作2
练习2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5 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 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 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 3 教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 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 hx$(M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6.火星DDD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DDDD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xx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齐读第3 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是,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作业
选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6.火星DDD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 生命存在(谜)
7.奇妙的克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4, 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工、母”的书写方法。
(2) 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 练习。
(1)学生再次绳其祖武,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人教第十册《跳水》】推荐阅读: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案07-12
人教第十册《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07-29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学设计07-17
跳水教学流程05-13
游泳跳水馆07-06
沪教跳水教案08-27
跳水教学设计范文09-11
青岛游泳跳水馆简介07-18
23课跳水说课稿05-10
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案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