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2024-10-30

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通用10篇)

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做遵纪守法的高中生”。

我们正值花季,肩负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诸如此类的事件我们通过各种媒体也有所耳闻,比如:有的同学在学校不遵守纪律,不听老师的教育,爱小偷小摸,小到拿别人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大到偷钱甚至打架等等,总之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有了许多劣迹。当走出校园后,或早或晚,几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最后走到这一步,并不是一步走成的,而是在我们这个阶段我们这个年龄就开始不听教育,渐渐变坏的。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着我们,如果没有自制力要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对我们的成长就极为不利,大家都知道有许多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犯罪,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一起来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直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希望和建议:

一、认真学习,贯彻和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它是规范学生们行为,提高学生们素质的最好的教材,如果能完完全全按照《守则》和《规范》〉来做,就一定是一位好的学

生。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大有用处的栋梁之材。

二、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们都知道,法律是一把双刃剑,他既规范和约束我们的行为,也是我们的武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各班举办一次以“法律在我身边”为主题的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唤起每位同学的法律意识,使同学们认识到法律无处不在、法律无时不在。

总之,作为学生,学法的主要目的就在于:

1、学法、懂法、守法、不违法、不犯法。

2、知法、用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同学们,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祝愿我们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一同举起生命的盾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依靠法律这把双刃剑,平安、健康、幸福地生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2

一、加强法制教育, 必须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中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常识教育的课程, 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途径, 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法制观念,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起着奠基作用。而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法制教育, 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因此, 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 做合格公民,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同时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 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不仅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经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 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 为我们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法制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在高一教材中讲授了《税法》《银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分别以三种形式出现在教材中:一是教材正文形式。如:第四课“劳动合同制度”, 在讲述劳动合同基本原则时, 教材直接引用了《劳动法》的相关条款。第五课“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在讲述税收征收管理时, 也引用了《税法》和《刑法》的一些有关条款。二是教材辅助文形式。如:第一课“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在讲述爱护人民币时, 教材介绍了《银行法》的有关条款规定。第五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讲述不同税种时, 教材介绍了《税法》的有关具体税率的规定。三是资料卡或语录式的附件形式。如:第三课“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教材在讲述反不正当竞争时, 列举出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资料。第七课“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讲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 也列举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资料。

在高二教材中, 也同样有不少章节是有关法律的内容, 和高一的教材内容相一致, 在此不再列举。在高三《思想政治》教材中, 仍然有“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知识等有关法律的内容, 这些都是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好教材。如“政府不管事也要成被告”, 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能否依法行政,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大局。政府的行政行为也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政府不依法行政, 不作为、不管事, 同样是违法的行为。该教材十分强调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教育, 涉及的法律知识是非常丰富的。然而教材并没有把这些法律知识作为专题系统地列出及作分析, 只是渗透到各课内容之中, 这就给教师讲授这一教材, 特别是有关法律知识内容增添了不少的难度。

二、加强法制教育, 必须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问题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 不仅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过程, 同时也是学生对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知到行的逐步转化过程, 从知的角度看, 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这是一个从不知到知, 从少知到多知, 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而《思想政治》中法律知识的编排也是这样做的。从行的角度看, 中学生在一定的政治观点、道德信念和思想感情的指导和支配下培养起守法观念。从教学过程的知行转化的辩证关系看, 要求政治课教师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要抓好知行转化这一重要环节。因为知是基础, 行是教育的目的, 客观上要求政治课教师有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

在政治课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 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趣”乃课堂“之灵气”, 有了它, 气氛才能活跃, 学生才能易学易懂, 思维的深度、广度才会加强。

三、加强法制教育, 必须突出“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

思想政治课堂是向学生宣传法律的最好课堂, 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好场所。这一课堂要突出“依法治国”这一时代主题。通过学习法律知识, 让学生领会“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核心内涵就是法制。知道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依法治国就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搞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对中学生在政治课堂进行法制教育, 是为我国建设向法制化迈进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法制观、道德观形成的时期,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及遵纪守法的习惯,关键在于教育,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了“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在这方面高中历史学科有着更多的优势,下面就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要充分认识历史教学中法制渗透教育的重要性

雷楚年一个曾经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如今却变成了诈骗犯,据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个中原因很多,但是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他们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我们学校教育应负的责任。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承载了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功能,而且也承担了公民素养培养的重任,在高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法制内容比较多,他们不仅包括《罗马法》、《秦律》等古代法律,而且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社会主义中国的法律、法规等,同时还介绍了法律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及法律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这些法律知识的讲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掌握法律内容,增强法制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对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渗透法制教育

高中历史教材中对法律知识的介绍颇多,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进行法制渗透,在教学中既要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又不能把历史课上成法制课,那么,怎样做才是最恰当,最合适的渗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2007年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中的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是法制教育的骨干学科,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挖掘法制教育内容,增强法制教育,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是历史学科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选择历史知识与法制教育的切合点,把握好时机,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法律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法律体系的完善能促进的社会稳定,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法律遭到破坏讲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教育学生应该要自觉遵守和维护国家法律。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的结合,让法律知识悄然映入学生的大脑。

2、创设教学情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对高中学生来说显得陌生和枯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知法守法呢?我认为创设情景教学是较好的方法之一,情景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主题设置跟当时相同的情景,师生融入这种情景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通过情景设置可以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使枯燥乏味文字活起来,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讲到高中历史必修一的《鸦片战争》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国人吸食鸦片面黄肌瘦家破人亡的场景,以及目前我国禁毒的宣传图片和影像,这些图片和影像给了学生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仿佛身临其境,心感其情,深刻认识到了吸毒的危害,紧接着向学生宣传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让学生明白吸食毒品不仅会给个人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从而让學生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抵制毒品,远离毒品。

3、通过教学复习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知识。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法律素材非常丰富,但是这些素材主要分布在各单元章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系统知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法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总进行复习时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了纵向梳理,从历史的角度充分肯定中国法制建设的成果,及中国在法治道路上的进步。了解西方从最初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到“三权分立”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理性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了横向比较,特别是中西方的法律,让学生明白伴随着各国、尤其是中西方历史的不同及文化差异,造成了中西法律制度的不同,让学生理解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一定要适合本国的国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正是适应了中国的国情,所以它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4

一、依法治校,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本着“让学生信赖、家长放心、群众满意”的办学宗旨,一直非常重视对全校师生的法制教育,已把法制教育工作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学校为此专门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并建立健全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依法治校与道德实践并重的长效机制。严格按章办事,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人犯罪法》、《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相应的法律法规,每位教师都有普法学习笔记,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校法制教育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使法制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依法治教,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化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依法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规范,制定了相关的教务、政教、行政和后勤等方面的具体的管理制度,并设有专人负责管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及时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学校近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在“师德禁令承诺书”、《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的“十条禁令”》上签字,以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在抓内部法制化建设的同时,我校还积极协调公安、工商等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大型的法律咨询宣传活动,以营造全校师生的维权氛围。通过活动推动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深化。公安局又联同城管、文化部门集中时间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文化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进行了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和平安校园活动,确保全校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另外,学校把教师平时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一一列举,注明侵犯了学生的何种权利,编成学习资料发给教师。比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侵犯学生的生命健康权;讽刺或侮辱学生,侵犯学生的名誉、人格尊严权;违背学生意愿公布其个人私事,搜查学生书包,侵犯学生的隐私权等等。可以说,这样的做法能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起到了能警示和提醒教师防止此类行为再发生的作用,真正将依法治教落到实处。

三、依法从教,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创设法制教育环境学校定期向学生宣传依法治校的相关规定和普及法律知识,营造浓厚的依法治校的氛围,全面提高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园内舆论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在校园的揭示板或各班级门口的特色展板上等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我校经常开展的“法律伴我行”活动,就是利用板报的方式登载了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资料,还可以利用校广播站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等,让学生置身于法的校园环境中,不再对法无动于衷,并生出主动去知法、懂法和守法。

其次,把课堂作为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特别是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班会课和心理健康课等,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文明礼仪”以及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学生受到了普遍的法的洗礼。让学生心中有法有规,从思想上提高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在他律的基础上向自律迈出坚实的一步。

最后,开展好法制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切合学生开展多种切合实际的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法制文化的熏陶,增强法制观念和主动利用法律保护自已的意识。如,定期组织学生出一些法制专题手抄报,聘请法律顾问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观看“警钟长鸣”等法制教育纪录片,开展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有奖征文、模拟法庭和法制文艺演出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法制主题教育,形象、生动、直观地冲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124法制宣传日的演讲稿 篇5

法治是规则之治,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性文件,它既规范国家权力的合法运行,又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公民生活紧密相关,宪法实施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逐步深入,宪法所确定的原则和所规定的权利内容逐步走向具体化、程序化。

党的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其中所包含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监督权力等,都体现了宪法精神。深入理解宪法及其精神,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精神

体现国家理性

依法治国首先就是依照宪法治理国家,这就意味着国家治理必须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必须将宪法精神、宪法规定贯穿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以保障人民权利为出发点,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科学发展观反对GDP崇拜,努力实现“正义的增长”,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注重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这与宪法精神是一致的。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这种确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身份到契约的宪政发展过程。目前,中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跃至第二位,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其中就包括法治水平的提高。“中国模式”的成功不仅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也表现在国家理性、公共治理的进步。

权力约束是

宪法精神的第一要义

宪法是专门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关系的法律。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构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是宪法的基本精神。宪法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权力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界定,在宪法语境中,一切权力都是有限的,无边界的权力是不存在的。用法律思维、法律手段治理国家、管理社会,首先是在政府行为中体现宪法精神、宪法原则。在公共决策、公共事务中,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使公众参与成为科学民主决策的必要环节。政府的权力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审计、问责等戴在政府上面“紧箍咒”越来越多,权力运行越来越透明。

当然,单纯依赖于外部监督并不能造就伟大的政治家。只有具备宪法意识和法律素养的人,才会成为理国善政的出色领导人。柏拉图说:“只有那些最能遵守国家法律的人,才能在这场考验中获得最高的荣誉,他将被任命为最高的官职和众神的首席执行官。”

权利保障是

宪法精神的核心内容

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着公民权利的纸。”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本源和目的。宪法既宣告了公民权利,又严格限制国家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公民与政府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行政机关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多,如何实现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一个紧迫课题。

宪政学者蔡定剑说:“只有让宪法活起来,使宪法走向社会生活,走向大众心中,成为真正保护公民权利的手段,全社会就会重视宪法,把宪法作为最高准则,中国走向宪政社会的进程就会大大加快。”宪法观念只有深入到公民心中,宪法实施才能成为全体公民共同的努力。通过参与政治、参与听证、参与监督等方式,公民个人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权力部门对公众意见置之不理、对群众关切漠然视之已经成为不可能。公民的权利诉求是政府决策考量的首位因素。

宪法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是人民意志和智慧的体现,是对国家权力运行、公民权利保障、社会利益平衡深思熟虑的设计。宪法的至上权威,不仅意味着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更重要的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既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又体现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内活动的执政准则,也体现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内在规律。

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确认和保障。宪法至上,不只是确立一种法治理想,更重要的是付诸法治实践。只有坚定维护宪法的至上权威,才能消除长期封建专制历史留下的影响,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从根本上防止“”不再重演。党只有率先尊重和维护党的权威,才能保持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效避免执政危机和风险。

“徒法不足以自行”。社会生活是宪法的基础。弘扬宪法精神,必须大力构建宪法文化。宪法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和社会生活之中。宪法里面蕴含着高度的政治理性、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精致的法律技艺,决定着时代的思想高度、社会的共识程度,影响着政府和公民的价值判断。宪法文化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用宪法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塑造灵魂,提升素质。宪法所提供的不是工具理性,不能用功利的、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宪法,而是要形成价值理性,将宪法价值转化为幸福生活的制度力量和意义支撑。

法制教育高中生心得 篇6

法制教育高中生心得1

“法制”一词,我国古代就有了。然而,直到现在,人们对于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还是各有不同,其中广义的法制就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的,平等的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任何国家都有法,都有制度。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爸爸妈妈出门前一再让我听见敲门声不要随便开门,我一拍胸脯,满口答应。爸妈走了不多久,我就翻箱倒柜,扯床单,扯被子,无聊至极时,我自己倒“自投罗网”了,开门牵上狗,遛狗去了。正值八,九点钟,我家门口就是一个菜市场,里面人山人海,我拉着狗,这边窜窜,那边瞧一瞧,这样转了好几个来回,太累了,我便一屁股坐地上了,得意洋洋的看着来来往往的各路“人马”。里面也可谓是水深龙多,我东张西望,结果正好瞄见了一个小偷手正悄悄的伸进一个阿姨的包里,我刚要喊“抓小偷了”,那小偷发现了我,斜了我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叫,我就把你宰了!”我吓的不敢说话,4个字卡在了喉咙口,这时,一位小伙子也撞见了,把手机丢给我,说了一声打110,便冲过去与持刀的小偷周旋,最后警察来了,解救了被砍2刀的小伙子,成功的抓住了小偷,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小伙子是便衣警察,一直在抓这个小偷。

我不由的感叹:法制护航,伴我成长!我相信,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加和谐!

法制教育高中生心得2

法制如同温暖的阳光,如同润物的春雨,如同炎夏的清风,有它才得以让我们的社会和谐稳定,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比如最普通的交通法规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时刻刻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安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因此社会对交通安全方面严格要求,不容许发生任何意外事故。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骑着自行车去离家不远处的超市,到了十字路口要过人行横道,一贯守法的妈妈下了车,并喊我也下车,一起推车前进。我还以为是妈妈担心我车技不稳,大声对妈妈说:“没关系的,我可以骑过去。”没想到她严肃的冲我喊道:“你有点交通法规小常识好不好。”我感到莫名其妙,不就是过马路嘛,“红灯停,绿灯行”,幼儿园时就知道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这时,来了一位老爷爷,他也骑着一辆单车,轻快地踏着脚登,嘴里还横着越剧小调儿,在绿灯的指挥下缓缓而行,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可他没有想到“灾祸”从天而降。他丝毫没有察觉站在马路中央的交警鹰一样的眼睛已经死死地盯住了他。交警叔叔叫住了老爷爷,礼貌性地敬礼后也开出了一张二十元的罚单。老爷爷极力申辩,脸孔涨的通红,但是法规就是法规,岂是儿戏。交警叔叔为了交通的安全,秩序的井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而此时的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幸亏妈妈提醒了我。

回到家里,心里还有点不服气的我特意上网查了电脑,原来“非机动车通过人行横道必须下车推行”。交通小法规真是无处不在呀,我暗暗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多看些有关法制法规方面的书。心里也更加敬佩那些执法部门的叔叔。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美好!

法制教育高中生心得3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当今社会里仍然充斥着各种诱惑,人的思想和观念难免会受到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与腐蚀,作为一名金融系统的员工,我们应该深知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特殊性,我们所面对的是直接的金钱的考验,这就更需要我们能够摆正思想,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通过安全法制教育的学习正好为我们树立良好而健康的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安全法制教育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彻底找出自己思想、作风、制度、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增强自我的法律意识,能够做到面对诱惑不为之所动,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全心全意的为信合服务,为储户服务。生活作风上,能够牢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教导,用工作纪律严格约束自己,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勤勤恳恳办事,堂堂正正做人。

目前,通过学习我们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经营明显改善,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安全法制教育的学习,可以时刻让我们进行自我约束,增强防范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做到严以律己,尽职尽责,恪守职业道德。

安全法制学习的目的不但是要求我们员工进行自我约束,同时还能增强员工的警惕意识,增强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遇到险情能够作到触变不惊,临危不惧,能够机警的去应对所面临的险境,能够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难题,能够果断勇敢的去化解各种危机,当国家财产受到威胁时能够义无返顾的去保护财产,与不法分子斗争,保护集体利益。

通过安全法制教育的学习,我们不但更新了观念,改善了思想,同时也更加了解了当前的社会形式及发展趋势,我们今后在工作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会进步,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更是使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法制教育的学习我们应该继续的坚持下去,在学习中不断的进步我们的工作也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的人生轨迹也才会留下更好的印记!

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始终坚持安全法制教育学习,不断提醒自己作为一名信合员工所要履行的职责,重点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学习,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警惕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二是要加强对金融机构诈骗、盗窃、抢劫、涉枪等案件案例深入分析,汲取经验教训,时刻为自己敲响警钟,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法制教育高中生心得4

这堂法制教育课里面讲了很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真实案例,围绕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各方面原因展开论述,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家,是青少年第一个影响最深的地方,有的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子女的照顾。因此,他们胡乱结识朋友,到处留连,自甘堕落;甚至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关心自己,不惜一切,又偷又抢,坏事做尽……

学校,是第二个影响青少年的地方。例如,一些青少年因为和同学一时怄气,就影响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还很容易导致心灵或肉体上受伤。又例如某某同学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如果接受不了,就会怀恨在心,便处心积累想谋害老师。罪恶,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一些不经意的事情中造成的,缺少了胸襟,那么,你就会成为罪恶的“猎物”.第三,便是自身原因。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就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如果你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规则去做。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目的就是为了公民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权利与自由,同时也对破坏和妨碍他人权利与自由的人也起惩治作用。在法制社会里,每个人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法律。作为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遵守法纪。

法制教育高中生心得5

听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法制教育,我们可谓是受益匪浅。

一个个典型的实例,让我们了解到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造成他们现在的样子,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太差,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到弄得不可收拾才反应过来。在这些实例中,有很多人只是一时冲动,为了解气,才范下了故意杀人罪,当初如果平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该不该做这些事,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把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则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把这最美好的时间浪费在那幽暗而又阴森的且失去自由的屋子里,那一生将会有一道抹不去的阴影,陷入无底深渊,不能自拔。

青少年犯罪,不仅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还会连累到自己的所有家人,因为他们把一切都交给了我们,就算是为了他们,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伤害他们的事。

所以,我们要预防犯罪。首先要不断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并且要加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做一个合法的好公民。平时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交友方面还要增强判断力,判断出该交的朋友和不该交的朋友,从而更好的发展自我。

不过我想,那些青少年罪犯或许是一时疏忽而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如果身旁有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给他找回自信。

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7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关于道德的话题不断地触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例如, 一方面, “老人倒地无人敢救”等事件还在继续上演。另一方面, 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最美女教师”、“最美军人”、“最美护士”等英雄模范人物的不断涌现, 使公众一次次感受到社会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2012年12月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要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高度重视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 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

2013年8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所以, 素质教育旗帜下的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 既要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案件促进学生树立法律意识, 又要利用时事资源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弘扬传统美德, 培养初中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

复习“法律与生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一课时, 恰巧李洁 (化名) 同学缺课, 后得知是其家因宅基地与邻居发生殴斗。我就依据此事件及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 设计了一个专题, 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时事资源, 充实“法律与生活”这一课教材, 弥补其内容的滞后和不足, 与学生共同学习这一专题。

在第二节课展示时, 给学生5分钟, 播放时事材料视频, 展示哲理名言、经典言论。

师生共同选中了如下视频和材料:

其一, 《争出烦恼出车祸》视频内容说明:主要是播放一些不文明交通行为———别车强行、开斗气车、抢黄灯、闯红灯、司机斗气大打出手等, 出现了“宁让别人等3分, 自己也要抢一秒”的交通违规恶习, 与“宁等3分钟, 不抢1秒钟”的文明交通行为形成强烈对比。

其二, 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 都要起房造屋, 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 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 张宰相看罢来信, 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 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 深感惭愧, 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 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 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 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其三, 一条微博, “女儿:近日, 黑龙江桦南县一名孕妇谭某假装肚子疼, 将17岁女孩胡某骗回家, 帮助丈夫白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如果马路上碰到老人、病人或孕妇需要帮助, 不要自行救助, 而是要打110或120帮忙, 并在旁边保持距离等到救援来到, 你等待的同时也要给妈妈电话, 让妈妈从旁协助;如果同学邀请到她家去玩, 千万别去, 防止性侵。”

其四, 从2013年9月16日起, 江苏南京公交行业:“礼让斑马线, 文明我先行”活动正式实施。目前, 南京共有近千条斑马线没有红绿灯, 公交驾驶员遵循“321”礼让标准, 将路权优先让给行人。 (“321”礼让标准:“3”指当前方斑马线有行人行走时, 司机30米外就要松开油门减速;当前方斑马线无行人过街时, 司机30米外应当提前减速, 做好有行人横过道路的停车让行准备, 无行人横过时低速通过;“2”指220米外, 车速要减到15公里/小时, 脚要放到刹车踏板上;“1”指110米内, 必须停车, 并依次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

课堂上, 李洁讲述了自家和邻居宅基地纠纷简况。

接着, 学生分小组展开专题讨论。

专题一:结合本课理论知识和展示的时事材料及李洁家与邻里矛盾案例。对如何依法、依德处理这一矛盾提出建议。

专题二:结合本课理论知识和展示的时事材料, 阐述“文明我行”的重要性?

专题三:如何看待材料中的现象或规定, 当你遇到类似材料中需要帮助的人时, 你该怎么办?

师:自己任选一个或多个专题发表看法?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活跃。首先, 只有小组代表发言, 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下面是部分发言的观点。

小组一:那位孕妇所做是有预谋的犯罪行为, 应该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通过这节课, 我明白了, 社会上的确有恶人存在。今后, 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形, 会先与孕妇保持距离, 问清缘由, 再请路人帮助或打120。此外, 我在电视里还曾看到过对类似材料四的现象和评论, 且记住了一些评论内容。例如, 面对行人闯红灯, 机动车除了自己要遵纪守法, 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多一些, 比如, 不给行人制造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 否则, 就可能给行人增加危险。这是机动车司机能够做到的, 这就是所谓的道德。

小组二:关于材料四, 我也看到了专家们的一些评论, 例如, 行人闯红灯时, 机动车辆或是冲上去, 或是停下了。冲上去的, 或是给行人一个教训, 或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停下了的, 可能导致交通暂时拥堵, 但行人却可以安全通过。一个有道德感的人, 应该选择停下。因为道德从来不是和别人怄气, 道德的践行需要有坚定信念。有道德的人不在乎别人是否比自己更道德, 在乎的是自己坚持了道德标准。

小组三:材料三中那孕妇的行为, 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 但是谴责归谴责, 制裁归制裁, 我们学生还得切实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因为我们毕竟还是未成年人, 救助的力量有限, 根据老师的教导, 救助还得讲究方式方法, 自己不会游泳就不要下水救人, 不能保障自身安全, 就不要随便帮人。最好的办法是及时报警或呼叫救护车, 由专业人员来处理。

学生一:看到这些材料里的事, 我想到《农夫与蛇》的故事, 在该故事的结尾, 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 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农夫看到的就是毒蛇, 而我们社会里的“毒蛇”多半伪装成了可怜的“小兔子”该如何分辨, 在无法分辨的时候又如何处理, 这些实在是需要好好学习的课程。我认为, 还是要相信绝大多数的人是善良的, 是能够遵守道德、依法做事的, 路边冻僵的可能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而不是毒蛇。所以, 该出手时还得出手。不过, 在出手时得讲究方式, 首先务必确认自己不能受到伤害, 才出手救助, 呼喊路人或拨打110报警皆可。

学生二: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对那些需要救助的人, 被证明是“毒蛇”的, 通过其他渠道坚决予以严惩。道德出现缺失, 法律更要守住底线, 但道德的提升不大可能同步。期待所有机动车辆都像南京公交车一样“礼让斑马线”有点难, 且难度不小;期待所有行人都像南京公民一样懂礼守法, 坚决不闯红灯也有点难, 且难度也很大。但这些不文明行为, 决不能成为自己做不文明的事的借口, 更不能成为一些人放弃道德文明的理由。如果是这样的话, 人人都能找到埋怨的借口, 人人都能等着别人更文明、更道德而自己才进步。否则,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人人都放弃提升道德的努力, 社会变成不道德的社会。

学生三:我的感触是, 在一个文明社会, 人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弱者是首先需要保护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般的权利。若没有对弱者的保护, 对生命的尊重,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不可能提高。

学生四:邻里之间只要能相互谦让、相互谅解, 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即使寻求法律救助, 其理想结果也还是促使邻里相互谦让、相互谅解、和谐共处。

师生共同总结出以下共识。必须承认, 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社会上的“毒蛇”确实让人憎恶, “毒蛇”不会有好的下场, 今年得救, 明年可能还得被冻死, 那位农夫之所以被咬死, 是因为农夫在救“毒蛇”时, 未采取合理的方式。只要救助的方式得当, 既能救了“毒蛇”保护了动物, 又不被伤害。希望我们在遇到需要救助的人甚至是“毒蛇”时, 不要成为第二个幼稚的农夫。那位孕妇本来应是充满母性光辉的, 可以受到社会善待的弱者, 却因为丧失了应有道德而变成了“毒蛇”, 在善良的人们心上狠狠咬了一口。但我们却不能因噎废食, 如果同学、朋友家都不能去, 老弱病残孕都要远离, 不能给陌生人提供任何帮助......这样的社会我们还能待得下去吗?这苦果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要吞下去的, 因为谁都需要和别人交往, 谁都可能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 社会本来就是人与人互相交往、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产物。我们要做的, 不是收起自己的爱心, 而是给爱心穿上理性的外衣———策略。南京公交司机给我们树立的道德及守法的典范。我们的社会就是在正能量和反能量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变化的, 我们不能夸大反能量, 但要正视反能量的存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 初中生必须掌握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遵守道德, 依法办事, 一旦遇到道德缺失的时候, 要坚守法律底线。让理解、宽容和法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让每个人都能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享受到安全、文明与和谐。

总之, 通过此课教学使学生对道德和法律关系的认识更加明朗了,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分析力等综合能力;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了思想认识, 提高了道德践行能力。

可见, 教材的理论与现实或历史的生活素材相结合, 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程和生活内在联系, 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促进了初中生法制观念和道德情操的养成。所以, 我确立了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思想:将思想品德教材作为联系现实生活与实践的桥梁, 为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台, 从而不断高效地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水平和学法、用法能力, 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光明、美丽。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可利用时事资源, 弥补教材的滞后和不足, 揭示学生发展与法律、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思想品德课程成为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的桥梁,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高中生法制的演讲稿 篇8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认识和尝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34-01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于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致力于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目标,法律素质已成为当代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充分认识新时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已经成为新课改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课题,作为法制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所当然的担当起重要角色。

一、法制教育渗透的目的性和无意识性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法制教育渗透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而作为受教育者的高中学生,则多半处在无意识状态,法制教育渗透是在有目的性和无意识性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完成。

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纸币时。教师可以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九条、二十条、二十一条的规定: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刷、发售代币票卷,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表达出变造、伪造人民币和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都是触犯法律的行为,是坚决不允许进行的。同时配合案例分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案例分析和法律条文的结合,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知道知晓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爱护人民币就是爱国,损毁人民币和伪造、使用、贩运假币不仅扰乱市场,更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增强与周围损毁人民币及伪造、使用,贩运假币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不难看出,在整过法制教育教学的渗透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有着十分明确的法制渗透的教育目标,通过营造和谐而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和恰当的案例,使学生主动接受了教师的观点:另一方面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时,心理意识又处于无戒备状态,消除了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但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不知不觉的接受了法制教育。从而体现了“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法制教育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了学生的心田。

二、法制教育渗透的艺术性

高中政治课程内容中有很多知识点涉及到法律知识,如果仅从内容上去讲法律条文很枯燥、很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法制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的施教手段和方式应力避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依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在讲“多彩的消费—消费品质量的法律保障及消费权益法律保障”时,教师通过发动学生收集案例,如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商品售出概不退货”、“打折商品概不三包”等事例,在讨论中得出经营者应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从而让学生知道,消费水平会受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商品的性能、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在产品质量上的强制性规范则是消费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真实生动、贴近生活的直观活动,使高中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自觉接受了法律知识的熏陶,扩大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层面。

三、法制教育渗透对教师的高要求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因素,找准法制教育的契合点,将教材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握时机,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既不要把政治课上成了法制课,也不能忽视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

所以,渊博的学识就成了法制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也是政治教师的必备素质。作为政治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外,最好得是个“杂家”,通晓文、史、经、哲、天文和地理、古今中外,皆应涉猎。教师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驰骋,学生才会被你渊博的学识所折服,并由衷地对你产生敬佩之情,也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法制教育效果。

四、法制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探求一系列灵活多变、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乃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所谓教学模式,乃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所谓教学模式,它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选择一定的教学手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实际,所设计出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法制教育的特点可采用案例→讲授→总结模式、设疑→点拨→总结模式、诱心巧问→阅读点拨→总结模式、温故知新→精讲模式、发问→阅读→讨论模式,此外还有边讲边仪,讲议结合模式等。

法制演讲稿 篇9

知法守法,加强自我防范

依法治校演讲稿

——知法守法,加强自我防范

各位老师:

大家好!自党的十六大实施依法治国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们的追求,依法治校更是我们的追寻。我们在了解一些必要法律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做到知法守法,加强自我防范。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万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末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目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且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比如在1999年发生的一起未成年人入室抢劫案,涉案人员有三人,其中年龄最小的王某年仅14周岁,99年10月的一天晚上,楼某与李某到我为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教动手帮助实施抢劫,那么王某也将被判刑坐牢。

(二)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

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学生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第一、学生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

第二、如果学生发现自己正在或己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样、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例如前面所举案例中的万某,他当时就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保护自己,如果他被刘某第一次抢劫时立即向父母或老师报告,就不会三番五次地被刘某抢劫。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是要构成犯罪的,要被判刑坐牢。

我再给各位老师讲另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殊情形。举一个案例说明:学生蒋某假期与邻居李某及张的几个朋友在一起玩,一天,蒋某和李某等人坐出租车出去玩,在出租车上,蒋某听李及朋友说:“等一下要将那人的手机枪来,另外还要搜一下他的身看有没有钱”,蒋某听了这话知道李某等人是要去抢劫,他有点想不去,但碍于朋友情面,他跟着去了抢劫现场,实施抢劫时,蒋某站在边上看,李某叫蒋某帮忙搜一下受害人的身,蒋某就上前搜了受害人的身并将搜到的钱全部交给李某,案发后,由于受害人及时报案,公机机关很快将李某还有蒋某一并抓获,蒋某归案后一直辩解说他并不想抢别人的饯,他觉得很冤

枉,但是法律规定:帮助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强行劫取公民财物的行为同样构成抢劫罪。蒋某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耍告诉大家:当你开始与同伴在一起玩时发现同伴有犯罪意图时,你应当制止他,如果你制止不了的话,你就要赶快想办法远离他,千万不能为了哥们义气跟着同伴去抢劫,因为你一旦到了犯罪现场,即使你没有动手,你也难脱千系。因为受害人不管你具体有什么行为,他只说共有多少人实施了抢劫,你们这些去的人即使没动手也都助了威。所以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学生以后如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惹祸上身。

总之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耍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以上我介绍了违法犯罪的一点基本知识和如何加强自我防范万面的问题,希望我们都能做到知法守法,加强自我防范,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法制讲座演讲稿 篇10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和各位一起学习和探讨法律知识。国家法律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人都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学习和工作。

邓小平同志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既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告诉我们,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应当并举,法制建设应提高到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高度来抓,没有社会主义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他还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江苏要在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培养大批合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些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然应当具备这一素质。不懂得必要得法律知识,不具备较强的法律知识,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不能称只为合格人才。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关系到一代新人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成败的大事,必须长期坚持。

我国的青少年是一支强大的社会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广大青少年在党的教育、关怀下、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其主流是好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青少年中也存在着违法犯罪的现象。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产生,有社会的原因,有个人主观上的原因。

属于社会方面的原因有:社会上存在不良的风气;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工作方面存在某些缺陷等等。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错误思想占据了他们的头脑。

1. 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和享乐至上的辛福观。

而许多青少年罪犯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利己主义原则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把“活着就是为了享乐”奉为人生信条。为了满足自己吃、喝、玩、乐的欲望,把做人的道德、崇高的理想都抛弃了。

2.江湖义气的友谊观

江湖义气是剥削阶级腐朽的道德观,是封建行帮思想的表现。它是青少年罪犯结伙成帮的纽带,也是他们的一支精神支柱。

3.亡命称霸的英雄观。

为了人民内的利益,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勇往直前,无私无畏,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但有亡命称霸英雄观的人,却把凶狠好斗、心狠手辣、、视生命为儿戏看作是“英雄”,蔑视社会秩序,公开向法律挑战。

4. 产阶级的淫乐观。

近年来有些青少年受格调低下的小报和色情书刊、录像的影响、腐蚀,色情欲膨胀,资产阶级的淫乐观占据头脑,整天想入非非,最后趟走入性罪错的泥坑。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作多方面的努力,搞好综合治理。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青少年自己来说,应当怎样防止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1. 认真学习,2. 提高认识。

青少年要努力学习政治和文化科学知识,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繁荣富强的人生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高尚道德情操,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

3. 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比如应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参加社会调查,唱歌跳舞,组织交

游等。对于一些有害身心的活动,应当坚决抵制。

(三)要多看好书,有选择地交朋友。

青少年求知欲强,看重友情,这是个优点,但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就有可能走到邪路上去。有的青少年看书是为猎奇,什么书都找来看,不加选择,结果沉迷与黄色书刊,沉迷于宣扬封建意识和资产阶级腐朽意识的作品,不能自拔,走上了犯罪道路。有的青少年结交朋友不加选择,谁请自己吃、喝、玩,就跟谁好,这是很容易被坏人拉拢、利用的。所以我们要多看好书,要有选择地交朋友。

(四)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在青少年当中,法制意识薄弱。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青少年应当自觉地接受法制教育,认识法律的重大作用,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时时处处作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我们作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学法、懂法、守法、宣传法律知识,以后才能为祖国作贡献。

当今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守法。俗话说: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违法犯罪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它不仅危害国家、危害他人,最终也会危害自己。古语说得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人干了违法的事,不管他多么狡猾,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青少年要学法、守法,要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那么什么是犯罪呢?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的,都是犯罪行为。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法律是神圣的,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行为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一个国家的利益离不开法律的维护。学习法律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法律,是一种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带有强制性。有些青少年不懂法律,在行为上就有可能做出违法犯罪的事,给自己终身留下抹不支的污点。

上一篇:提档线是什么意思_对考生影响下一篇:韩语基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