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共8篇)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 篇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
名词解释
1.比例原则(P74):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将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2.具体行政行为(P191):是指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运用行政权,针对特定相对人设定、变更或消灭权利义务所作的单方行政行为。
3.行政许可(p225):是指在法律规法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等形式,依法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为。4.行政征收(P269):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收税、费或者实物的行政行为。
5.行政诉讼第三人(P458):是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参加诉讼的个人或者组织。
6.抽象的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
7.行政听证制度(P345):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作出相应决定等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
8.行政处罚(p271):是指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法行政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9.行政主体(P83):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10.行政诉讼被告(P454):是指其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被作为原告的个人或者组织指控侵犯其合法权益,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简答题
1.简答信赖保护原则要求?(P73)
答:信赖保护原则:是指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便变更,不得反复无常。
信赖保护原则要求有四:其一,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即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和公定力。
其二,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授益行政行为后,事后即使发现有违法情形,只要这种违法情形不是因相对人过错(行贿或提供虚假资料,信息等)造成的,行政机关亦不得撤销或改变,除非不撤销或改变此种违法行政行为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其三,行政行为作出后,如事后以作出该行政行为后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或者据以作出该行政行为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撤销、废止或改变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
其四,行政机关撤销或改变其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如这种违法情形不是因相对人过错造成的,要对相对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予以赔偿。
2.简述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公务员法第68、69、70条)
1)第六十八条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进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 1
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2)3)第六十九条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条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 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二 涉及与本人有本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三 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3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P205)
答:
(一)公定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得到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这也就是说,公定力是一种对对世的法律效力。
(二)确定力:是指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
(三)拘束力:是指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
(四)执行力:是指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4.简述比例原则的内容?(P74)
答:其一,必要性原则:行政机关拟实施行政行为,特别是实施对行政相对人权益不利的行政行为时,只有认定该行为对于达到相应行政目的或目标是必要和必需的,才能实施。
其二,适当性原则:行政机关拟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先进行利益衡量,只有通过利益衡量,确认实施该行为对于实现相应行政目标是适当的,且可能取得的利益损害的利益,收益大于成本,才能实施。
其三,最小损害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在多钟方案中进行选择,择其对行政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案实施。
5.简述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的特征?(P283)答: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的特征:①听证是由行政机关主持的并由有关利害关系人参加的程序。听证程序在形式上类似于司法审判程序,而实质上存在着根本性区别。行政机关在听证程序中既是调查、主持者,又是行使处罚裁决或者决定的主体(尽管调查员与处罚决定人员通常分离);而司法审判中的人民法院只能是案件的裁判者,而不能同时调查取证和充当追诉人。
②听证公开进行。听证程序,不仅有行政机关和利害关系人参加,而且社会各界都可以旁听。
③听证程序只适用于特定的行政处罚领域,并非所有的行政处罚案件都可以使用听证程序。④听证程序的适用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⑤组织听证是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6.简述行政诉讼地域管辖规则?(未写完)(P442)
答:行政诉讼地域管辖规则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是指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所在地为标准来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法院。
2004年10月20日,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市场科的工作人员张某、王某和天津市地税局北辰分局征收科的工作人员李某、赵某联合对某农贸市场进行执法大检查。李某、赵某发现E公司自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偷漏税款达5000元,当场作出罚款5000元的处罚,并责令E公司补缴税款5000元。随后,张某、王某发现E公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当场作出罚款3000元、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E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钱某要求张某、王某举行听证,张某、王某告知钱某现在局里正在对办公楼进行翻新,没有地方举行听证,且E公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举行听证还是这个结果,拒绝举行听证。E公司不服,遂向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问:
(1)李某、赵某和张某、王某当场对E公司作出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2)张某、王某拒绝E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钱某的听证请求是否合法?为什么?
(3)张某、王某对E公司作出罚款3000元、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是否违反《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事不再罚”的规定?为什么?
(4)E公司对上述行政处罚均不服,是否可以以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和天津市地税局北辰分局为共同被 2
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1)不合法。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场处罚程序适用于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案件,本案中两机关的执法人员当场对E公司作出较大数额的罚款、吊销执照的处罚显然违法。(2分)
•(2)不合法。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E公司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E公司要求听证的,其应当组织听证。(3分)•(3)不违反。《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事不再罚”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本案中,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是针对E公司偷漏税款的行为,工商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是针对E公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前后作出的两个行政处罚不是针对E公司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故不违反《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事不再罚”的规定。(3分)
•(4)不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两个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本案中,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和天津市地税局北辰分局是分别针对E公司的不同违法行为作出处罚的,E公司对上述行政处罚均不服,只能分别提起行政诉讼。(2分)2006年12月15日上午,张某因工作问题与李某发生矛盾,李某一怒之下抡起手里的盛满开水的铁网暖瓶打向张某,暖瓶打到张某后瓶塞飞出,暖瓶里的开水洒到了张某的脖子上,导致张某颈部局部烫伤。张某立即向附近的县公安局报警,县公安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着手调查此案。县公安局的民警对李某进行了讯问,对张某和其他在场人员进行了询问。2006年12月15日下午,经法医鉴定,张某的伤情构成轻微伤(偏重)。2006年12月20日,县公安局作出给予李某拘留15天的行政处罚,在向李某宣告后即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李某。李某认为县公安局的处罚过重,向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市公安局受理后,经审查认为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处罚明显较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将行政拘留李某的时间改为5天。李某于2007年1月5日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后仍然不服,欲提起行政诉讼。问题:(1)李某应当向哪个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2)李某应当以谁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3)在本案中,张某若对市公安局的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4)在本案中,李某是否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5)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市公安局的行政复议决定对李某的处罚明显过轻,是否可以加重对李某的处罚?为什么?
•(1)李某应当向县公安局或者市公安局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本案中,市公安局改变了县公安局原来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根据行政诉讼地域管辖的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县公安局和市公安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对本案均有管辖权。根据行政诉讼级别管辖的规定,本案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3分)
•(2)以市公安局为被告。在本案中,市公安局的行政复议决定改变了县公安局原来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3分)
•(3)可以。因为市公安局的行政复议决定不属于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且张某与该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3分)
(4)可以。本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不属于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形,李某有选择法律救济途径的权利,其可以先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分)•
•(5)不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对原告的处罚,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除外。在本案中,受处罚人李某作为原告对市公安局的行政复议处罚决定提起了行政诉讼,但利害关系人张某并未提起行政诉讼,因此,法院即使认为被诉行政复议决定明显过轻,也不能加重对李某的处罚。(3分)
1.“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这一句话体现了行政法的(c)A合法行政原则
B行政公开原则 C正当程序原则
D比例原则
2.“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当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这一要求体现了行政法的(D)
A.公正原则
B.比例原则
C.效率原则
D.信赖保护原则
3.公务员在考核中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将被(B)A.开除
B.辞退
C.惩戒
D.调离
4.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C)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各部委
5.某省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决定由城建规划局统一行使数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城建规划局不能行使下列哪一项职权(C)A.交通管理机关的罚款权 B.环境保护局的罚款权 C.公安机关的行政拘留权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吊销营业执照权
6.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怎么做?(D)A.向上级的上级提出复议
B.不能提出改正意见
C.要求上级立即改正
D.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 7.关于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表述正确的是(C)A.国家行政机关
B.拥有规章制定权 C.依法取得行政主体资格
D.受各级政府直接领导 8.下列哪些行为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A)A行政许可
B抽象的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行政调解
9.确认发明专利权和海关处理的案件其诉讼管辖法院是(C)A.专门人民法院
B.基层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10.行政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诉讼的被告是(B)A.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复议机关
C.复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D.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 11.下列属于授益性行政行为的是(B)A.行政处罚
B.行政许可 C.行政复议
D.行政征收 12.下列行为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哪一项(B)A.工商局对某企业作出的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 B.国务院颁布的行政命令
C.某区规划局关于拆迁平安大街二号院建筑的拆迁决定 D.某公安局对张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
13.2000 年7 月,省人民政府做出《整顿省音像市场的决定》,9 月,该省某市某区政府据此决定关闭了本区内的二家音像市场,此二家音像市场不服,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同时要求审查该《决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市政府可以在7日之内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B.市政府可以撤销该《决定》;
C.市政府可以将《决定》移交省人民政府处理; D.市政府应将案件移交省人大常委会处理。
14.行政复议机关认为被申请人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的,应作出(C)A.维持决定
B.确认决定
C.撤销决定
D.履行决定 15.下列属于双方行政行为的是(A)A.行政合同
B.行政裁决
C.行政许可
D.行政立法
16.赵某在建房过程中与邻居钱某就宅基地使用权发生争议,后由某区土地管理局作出裁决,认定该宅基地使用权确属赵某,钱某未就此裁决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但仍占据该土地而区土地局逾期未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请问李某可以如何处理(B)
A.向区土地管理局所在地基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B.向该土地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C.向区土地管理局所在地中级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D.向该土地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7.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D)A.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B.两审终审原则 C.检察监督原则
D.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18.刘某向卫生局申请在小区设立个体诊所,卫生局受理申请。小区居民陈某等人提出,诊所的医疗废物会造成环境污染,要求卫生局不予批准。对此,下列哪一选项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B)A.刘某既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申请设立个体诊所
B.卫生局受理刘某申请后,应当向其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C.如陈某等人提出听证要求,卫生局同意并听证的,组织听证的费用应由陈某承担 D.如卫生局拒绝刘某申请,原则上应作出书面决定,必要时口头告知即可
五、多项选择题
1、甲因嫖娼被某市公安局B区分局C派出所抓获,由于情节比较恶劣,被派出所行政拘留5日,甲不服,提起行政复议,请问本案的复议机关是(CD)A某市公安局B区分局C派出所
B某市公安局B区分局
C某市B区政府
D某市公安局
2.下列关于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别的选项中正确的有哪些(ACD)A.抽象行政行为一般调整不特定的多数人和事,而具体行政行为仅仅针对特定的对象 B.抽象行政行为针对未来发生的事,而具体行政行为都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事 C.抽象行政行为主要表现为规范性,而具体行政行为表现为确定性 D.抽象行政行为可以反复适用,具体行政行为只适用一次
3、崔某不服甲市乙县政府向谭某发放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向甲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甲市政府驳回崔某的复议请求,但改变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崔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D)
A.崔某可向乙县法院提起诉讼
B.崔某可向甲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
C.被告为乙县政府
D.谭某为第三人
4.刘某因超载被公路管理机关执法人员李某拦截,李某口头作出罚款200元的处罚决定,并要求当场缴纳。刘某要求出具书面处罚决定和罚款收据,李某认为其要求属于强词夺理,拒绝听取其申辩。关于该处罚决定,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是(BD)A.该处罚决定不成立,刘某可以拒绝;
B.该处罚决定不成立,所以刘某不能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C.该处罚决定不成立,刘某缴纳罚款后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D.该处罚决定无效,刘某可以拒绝。
5.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应当自批准成立之日起6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备案文件之日起30日内发给《社团登记证书》。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上述行为是下列哪种行为(ACD)A.羁束行政行为
B.要式行政行为
C.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D.依职权行政行为
6.公务员张某经常参与赌博。一日,张某因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并被处以15 日的拘留和1000 元的罚款。张某所在单位收到公安机关对张某的裁决通知后,经研究作出了对张某予以开除的处分决定。张某不服,分别以公安机关和所在单位为被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张某可以公安局为被申请人提起复议 B.张某可以所在单位为被申请人提起复议 C.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都属于复议受案范围 D.行政处分不属于复议范围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 篇2
(一) 行政服务概念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与我国传统概念上的干涉行政方式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质的行政方式。
行政服务着重强调行政主体特别是国家政府要充分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给行政相对人, 尤其是关系到与人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国家施行行政服务时, 会处于和公民平等相等的地位。当然, 国家也可以高权身份来实施某些行政服务, 比如说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典型例子, 是用公权力来强迫公民接受教育的。
(二) 行政服务的内容和特点
如果想把行政服务的事情做的很好, 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 就必须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想想办法, 在我国, 我们的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开设了很多行之有效行政服务机构 (1) 行政中心的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政府在治理模式上的重要创新。它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重大改革, 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发展, 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2)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是我国政府一个创举。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上, 实行的是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表式办公和一体化管理等创新型的行政服务的方法。
(三) 服务行政的内容和特点
1.现代服务行政的形成和发展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在行政管理领域发起了一场新的改革运动, 其主要内容是把市场作为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标准, 并且以其为主导, 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将“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政府转化为“以满足人们需要为主要目的”服务型政府。这场运动直到现在依然持续着并且将继续影响着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在服务行政理论的指导下, 政府的具体运作, 通常采用市场竞争模式。此种模式下, 政府不再是公权力的唯一的拥有者, 将市场可以自由调节的公共资源让渡给其他的社会公共组织, 赋予他们职权进行公共管理服务活动, 从而提高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进而最大程度的避免服务行政中公权力异化的可能性。国家行政经历了从“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和服务行政自身的演变, 以及到最后确立现代服务行政理念过程。这种转变绝不是历史的偶然, 促成这种必然转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 但更是因为存在有深厚的理念基础。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转变:从抽象方面来说, 当代宪政体制下, 国家行使公权力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对人性的尊重, 行政权力就是其中最主要的, 也是最能体现人性尊严的一种, 就可以把服务行政当作是人性尊严在行政领域中的一种具体的表现;从具体方面来说, 就是要从行政本身的范畴出发, 最根本的原因是行政民主化的发展。
2.服务行政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如果想更加完善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们必须先进行一些调整, 尤其是对于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调整, 服务行政的理论提出了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显著成就, 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打下了了扎实的基础, 当然不可避免的, 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出来, 这是需要我们重视的。比如说, 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这些问题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都有明确指出的。正是基于此,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明确目标, 实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社会公众所享有, 发展要依靠人民, 发展要为人民, 不断促进民生的改善。服务行政要求的各种行政活动必须是以人民的权利保护为核心的, 所以我们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二、行政服务与服务行政的区别
(一) 概念不同
服务行政对与我们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很大区别于干涉的行政方式, 和我国传统概念上的行政方式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质的行政方式。服务行政是一种具有形成性质的行政行为, 行政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权利和利益。切身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福利。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国家行政机关都是用人民大众一样的身份地位以实施。行政服务和服务行政比起来, 它是以一种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有具体性。这种公共的服务满足了人民大众对于自己主体地位的承认和关心。这种行政多元化的模式促进了市场的主体在我们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的发展和长大, 这种行政服务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最基本价值的实现。
(二) 内容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通过的具体的行政机构来形式行政规则的方法, 它是一种服务。它的行为就为具体。服务行政是根据行政法所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种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理论, 一种思维模式。
(三) 可诉性不同
行政服务因为有很多的具体行为和机构, 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具有可诉性。服务行政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理论和理想, 比如说服务型政府等, 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不具有可诉性。
(四) 调整的关系不同
行政服务调整的是具体的行政行为, 具有很高的实践性。直接面对人民大众, 调整的关系和内容较为琐碎。多为一些具体的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和行政法, 行政主体和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服务行政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是一种行政理论, 没有像行政服务那的具体性, 相对来说更加抽象。调整的是行政法和行政法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 行政服务和服务行政在概念, 内容, 调整的关系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 但是行政服务也需要服务行政理论的指导, 才在行政服务中发挥更好更优秀的作用。而法务行政理论也需要用行政服务来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李东明, 姬建芳.注意解决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中的问题[J].中国监察, 2005 (6) .
论行政手段与行政法手段的区别 篇3
关键词:行政手段;行政法手段
一、概述
行政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主体、职权、行为及其程序违法及其责任和救济关系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比如工商局的检查,税务的查税,政府的命令等等。行政法的手段是指实现行政法的目的所采用的方法。而行政法的目的应当是保障公民的行政权益。分为按照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分为确定规范和非确定规范;按照法律规范机关、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法律、法令、条例、决议、命令、守则、合同、标准、规章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1.行政手段具有以下特点
(1)权威性。行政手段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行政命令接受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主体的权威大小。提高领导者的权威有助于提高行政手段的有效性。
(2)强制性。行政强制要求人们在行动目标上必须服从统一的意志,上级发出的命令、指示、决定等,下级必须坚决服从和执行。
(3)垂直性。行政指示、命令是按行政组织系统的层级纵向直线传达,强调上下级的垂直隶属关系,横向结构之间一般无约束力。
(4)具体性。一定的行政命令、指示只在特定时间对特定对象起作用。
(5)非经济利益性。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经济利益关系,而是一种无偿的行政统辖关系,两者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利害关系的纽带。
(6)封闭性。行政方法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机构,以行政区划和行政系统的条块为基础实施,具有系统的内化约束力,因而产生封闭性。
2.行政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确认公民的行政权益。明确公民具有的行政权益,保证其良好的执行,这也是保证行政法目的实现的前提。
(2)确定行政权限和行政职责。对行政职权進行严格划分,确定界限,防止行政越权行为,严惩行政越权行为。
(3)控制行政权。简而言之即使限制行政权的肆意扩张,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之初仅有三个部每个部只有几名雇员,而现今却拥有了二百七十万名雇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警惕这个庞大的利维坦无限扩张,而这又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在此笔者首先对行政权的由来进行简要分析,行政权作为一向公权力也可以称之为公众权利,既然作为公众权利也就是每个公民从自己的私权利中让渡部分权利来组成的权利集合体,既然是私权利的集合体,其目的也即应该为维护公众的私权利而实行。
二、区别
1.行政手段具有主动性,行政法手段具有被动性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依靠自身独立自主做出的一系列行为,是主体自身的行为,因此具有较高的主动性;而行政法手段由于要受到法律的限制,也就是当行政相对人提出问题时才发挥相应的作用,也即行政法手段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例如交警上街执法的行为具有主动性,而只有被交警罚款者提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时,复议与诉讼程序才启动。
2.行政手段更强调效率至上,行政法手段也需注重公平
行政手段由于是行政主体自发采取的,因此程序较为简单效率较高,因此行政手段是效率至上的;行政法手段由于有行政法的严格规定程序较为繁杂,因此在时间上较为拖延,也更注重公平。就像公交车上发现小偷后警察可以立即将其抓捕,而想要判决小偷是否有罪,应受惩罚却并不能再如此草率,要经过调查取证,公诉和审理等一系列程序,正是这一系列正当程序的有效实施保证了其公平正义。然而迟来的正义就是非正义,因此行政法手段在保证公平优先的前提下也应具有相应的效率。
3.行政手段具有多变性,而行政法手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行政主体由于采取手段的随意性以及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因此要求行政手段也应具有多变性;法律的稳定性与权威性要求作为法律手段的行政法手段也应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两者在此处的区别正是为了实现各自个目的所因此,也可以说是无可厚非的。
4.行政手段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行政法手段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行政权益
行政手段的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为第一要务,而行政法的手段则主要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行政权益,具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采取行政行为时要以当前社会与经济状况为指标,而采取行政法手段时要多采纳公众的意见。行政法作为限制行政机关合法执政的一门法律,保障公民的行政权益自然是其应有之义与核心价值。
总之,行政手段与行政法手段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行政手段披上一层法律的外衣就成为了行政法手段,而增加了这层外衣便会使其手脚受到束缚。这就好比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穿会被认为是野人或疯子,而一个疯子或野人是什么事都敢干出来的,而当他穿上衣服走入社会时便会受到种种制度的约束。就像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信仰,他将变得无所畏惧,而这种人将变得非常可怕,只有他对某种事物有了畏惧心理,他才会能够被制约与控制。因此,行政法手段比行政手段具有更加多的约束。
参考文献:
[1]薛刚林.论行政法的目的、手段与体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黄伯平.行政手段参与宏观调控:实质特征与原因.上海:探索与争鸣杂志社,2011.
[3]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刘孟梦(1992.04~),男,河南焦作人辽宁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 篇4
1、下列行政强制措施属于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的有(D)D.执行罚
2、主持行政裁决活动的机关是(B)B.行政机关
3、实质性行政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是依据实体法追究行为主体的(C)C、惩罚性行政责任
4、形式性行政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是依据程序法追究行为主体的(B)B、补救性行政责任
5、“法律规定的行政终局裁决行为中的法律”应理解为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或通过的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
6、以下选择中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是(B)。B.居民委员会
7、当公务员不能或不依法履行其法定义务时,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但一般不包括(C)C.民事责任
8、行政授权引起(D)转移。D.职权或职责不发生
10、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行政诉讼中,由(A)承担举证责任。A、被告
11、行政法是(A)的延伸和具体化。A、宪法
12、下列属于行政优先权的是(A)。A、获得社会协助权
13、下列行政行为中非行政处罚的是(B)。B、开除公职
14、行政复议这一行政行为属于(B)B.行政司法行为
15、行政主体依职权对行政相对方科以一定义务,应属(A)A.单方行政行为
1、在下列法的形式中,(A)是行政法的特殊渊源。A、宪法
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D)D、国务院
3、非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活动,属于(B)。B、民事行为
4、以下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D)。D、发布天气预报
5、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B)。B、行政没收
7、市工商局的赔偿费用由(C)支出。C、市人民政府
8、下列哪项在我国行政诉讼中不能作原告(C)。C、行政机关
9、下列不属于行政确认形式的行政行为有(D)D.勘验
10、下列(C)属于行政主体C、北京市人民政府
11、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复议实行(B)B、一级复议制
1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是(B)。B、居民委员会
13、下列何项属于行政行为的特征。(B)B、单方性
14.以下行政处罚形式属于行为罚的是(D)D.责令停产停业
1.天津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A)A.条例
2.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种类的是(A)A.警告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撤销或者废止,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C)C.确定力
4.我国中央部门规章有权设定的行政处罚是(D)D.一定数量的罚款
5.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依法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了延续申请。如果该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C)。C.视为准予延续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处罚案件,对(A)进行审查。A.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
7.行政机关的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A)
A.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行为
8.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C)C.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9.吴某因打架被某公安机关予以拘留。吴某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罚决定。吴某认为处罚过重,在拘留执行期间与民警发生争执,吴某不慎被殴打致死。下列人员中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C)C.吴某的父亲
10.某基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行政案件时,认为当地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与国务院某部委制定的规章不一致,应当如何处理?(D)D.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1.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D)D、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2.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由谁签署发布?(B)B、国务院总理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公务员的是(D)D、某法院的院长
4.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C)C、不予处罚
5.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哪一类规范性文件设定?(A)A、法律
6.下列关于行政强制的说法正确的是(C)C、行政强制执行目的是实现行政决定为当事人所设定的义务。
7.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许可的是(B)B、行政机关依据申请颁发驾驶执照
8.对省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谁申请行政复议?(C)C、该县级人民政府
10.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A)进行审查.A、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一、辨析题(判断对错,对的划√,错的划×,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
1、规章的名称有“条例”、“规定”和“办法”等。(错)规章的名称不能采取“条例”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关中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错)各级人大中履行公职、属于行政编制并且由国家财政负担其工资福利的才是公务员
3、行政许可法规定了强制听证制度。(对)许可法规定了涉及到社会重大利益的许可必须由许可机关主动召开听证
4、行政程序法是为保证行政实体法的实现而出现和存在的,其本身并无独立价值。(错)行政程序法有独立价值,不只是保障行政行为实体合法性的手段。
5.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一致的。(错)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大于行政诉讼
1、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订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
2、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一般行政监督)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行政许可权)
4、在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途径有(向法院起诉)
5、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的划分依据的标准是(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律形式)
6、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代执行)
7、下列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没收)
10、行政复议机关在接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11、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特点说法正确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1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13、区公所的设立,要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14、公务员职务关系因(辞退)而消灭
15、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县林业局)的名义作出。
16、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
18、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内容的是(对象法定)
19、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下包括(行政程序)
20、以下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行政法律行为)
21、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行政法律事实);
22、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行政合法性原则);
23、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某市某区某镇工商所)
26、行政诉讼制度是由(国家司法机关)来追究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
28、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符合的条件,不包括(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的罚款)
29、对人身的强制执行方式不包括(行政拘留)
3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可以由(法律)设定。
31、根据《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当场处罚程序中,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的数额为(20元以下)
3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为人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的,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33、行政法制监督的不同主体中,(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监督是最全面、最具有权威性的。
34、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应(即时生效)
36、下列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是(遣送出境)
38、吴某之子在部队演习中死亡,部队将烈士证书发给吴某,换发新证书时,未给吴某换发,吴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引起争议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民政局)
1、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2、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行政合法性原则)
5、王某到山林中捉野猪,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林业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行政监督)的名义作出。
6、以下行政行为属于双方行政行为的是(行政合同)
7、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征求意见)
2、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5、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无效)的行政行为
7、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不包括(受委托的组织)
8、行政合同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较,有下列特征(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
9、下列组织或人员中,(行政相对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不构成行政违法
10、以下形式中,不是行政主体与其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共有的方式的是(行政处分)
1、某省某县畜牧水产局被合并到农业局,这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变更)
2、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8、行政机关中吊销任职资格证书的行为,属于(行为罚)
5、关于公务员个人身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所属公务机关对其个人过错负连带责任)
6、下列组织中,可以进行行政委托的有(上海市教育局)
10、行政合同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较,有下列特征(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产生的争议,不可以通过以下何种途径解决?(民事调解)
5.在我国可以设立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6.在行政授权中,不可以接受授权的主体是(民主党派)。
7.行政立法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8.关于行政许可的设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国务院各部门的规章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10.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为)。
1.关于行政的涵义,提出“国家意志执行说”的是(古德诺)。
2.以下说法不属于行政程序合法内容的是(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情合理)。
3.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合理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是否适当问题)。
4.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6.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
7.行政授权的依据是(法律法规)。
9.行政指导制度最典型、应用最普遍的国家是(日本)。
10.胡某生产假酒并进行销售,致使多人饮后中毒、少数人死亡,受害人亲属向当地县工商局举报。县工商局调查后认为,胡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那么工商局应该如何处理(不予行政处理,但应移送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胡某的刑事责任)?
1、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
4、(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为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和制度。
7、行为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
8、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9、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
12、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13、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14、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讲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15、(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20、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21、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以分为(实体行政法)和(程序行政法)。
22、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24、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25、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为);
28、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前提条件。
3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和自身特殊性的特点。
33、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
34、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35、(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可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36、(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或行政监察机关基于职权对犯有违法失职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采取的一种行政惩戒措施。
37、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38、行政关系是指(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39、行政立法权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 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力。
42、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包括 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 人事监督。
43、行政处罚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和 申诫罚)。
44、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主体的变更、客体的变更、内容的变更)。
4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
46、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乡镇人民政府)。
47、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以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48、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49、行政处罚处罚法定原则主要含义包括依据法定(主体法定、职权法定)和程序法定
52、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包括(行政性)、强制性和(执行性)
53、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制度中的创新包括(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集中办理或都联合办理
54、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
55、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固有职权、授予职权)两大类
56、行政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力
57、在我国,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58、行政立法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征求意见)
59、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制度中的创新包括(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集中办理或联合办理
60、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61、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行政不当)。
62.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行政法律关系的 主体、客体和内容。
63.行政立法性质的双重性体现在它既具有 行政性,又具有立法性。
64.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65.行政处罚适用的时效,« 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是两年,《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是六个月。
68.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包括法定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的行政机关。
69.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被称为()。A.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法关系 C.行政关系 D.行政法律行为
2.下列关于行政法的特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C.行政法规范不易变化
D.行政程序性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并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B.行政机关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C.行政机关在任何场合都是行政主体 D.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相同
4.《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合理性、合法性
B.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 C.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D.公平、公正、公开
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符合条件的某公司颁发企业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A.行政许可 B.行政确认 C.行政裁决 D.行政指导
6.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司法机关产生 B.我国的行政机关由上级机关产生 C.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
。D.我国的行政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
8.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A.10 B.5 C.7 D.15 9.行政诉讼一审审理期间一般为()。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10.《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A.变更 B.撤销
C.发回重审 D.继续履行,二、多项选择题
11.行政行为的内容为()。
A.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 B.国家强制力做保障 C.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 D.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12.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A.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C.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3.下列事项中,属于对财产的强制措旅的是()。A.变价出售 B.强制退还 C.强行拆除建筑物 D.扣押
14.关于行政诉讼中的回避,正确的表述是()。
A.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B.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C.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
D.当事人对回避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 B.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 C.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享受的权利 D.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三、填空题
16.行政法律关系是由____、____和一 三大要素构成。
17.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能够以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____承担 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8.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 来设定。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和_ ___。20.《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 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____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 决定。
四、名词解释 21.行政法 22.行政诉讼 23.行政指导 24.行政追偿
五、简答题
25.简述行政行为的分类。26.简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六、论述题(15分)
27.论述行政诉讼第三人。
七、案例分析题 28.案情介绍:
A县卫生局与B县公安局一起到黑龙江省购买木材。木材运回后,暂时存放在A县卫生 局院内。后该卫生局未与B县公安局商量,擅自将属于B县公安局的47立方米木材变卖。后B县公安局多次向该卫生局催要变卖木材款均未果。为要回木材款,B县公安局于2005年 5月17日将到B县出差的该卫生局工作人员乘坐的轿车扣留,并发给工作人员一份交通违章 处罚通知书。A县卫生局对此处罚决定不服,诉至法院。
问题:
(1)本案应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为什么?(2)本案中公安局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3)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后,应当如何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B 5.A 6.D 7.C 8.B 9.C10.A
二、多项选择题
11.ACD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D
三、填空题
16.主体 客体 内容 17.行政权力 独立 18.法律
19.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 20.五十元 一千元
四、名词解释
2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 的法律规范总称。
22.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 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 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23.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针 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非强制的手段,取得行政相对方的同意和协助,有效地实 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24.行政追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依法 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五、简答题
25.行政行为的分类主要有:
(1)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2分)
(2)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 要式行政行为。(2分)
(3)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 行政行为。(2分)(4)根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把行政行为划分为依职权的 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2分)
(5)根据决定行政行为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单 方、双方和多方行政行为。(2分)26.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包括:(1)合法性原则;(2分)
(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分)(3)便民原则;(1分)(4)救济原则;(1分)(5)信赖保护原则;(2分)(6)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1分)(7)监督原则。(1分)
so第i人,是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在行政诉讼过程
。鼯籍豌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4分)赛警黎紫湖嗣黪第三人的特征包括:(1)第三人是愿~被告之外的人;(2)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时间 特定,(3)第三人在主体方面具有多样性;(4)第三人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4分)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方式是第三人主动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3分)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法律地位与原告、被告类似。第三人在诉讼中有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 主张的权利和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等权利。由于第三人有类似于原告地位的第 三人与类似于被告地位的第三人之分,因此,他们各自的法律地位均独立但却不相同。(4分)
七、案例分析题 28.参考答案:
(1)应由B县法院受理。(2分)因为按照法律规定,该案件适用一般地域管辖,即应由最 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3分)
(2)公安局的做法不合法。(2分)追缴欠款,应该走正常程序或提起民事诉讼,不能无故 扣押轿车,这是滥用行政强制措施。(3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 篇6
D.行政复议权
2、行政优先权包括(ABC)A.先行处置权
B.获得社会协助权C.行政行为推定有效权
3、下列行政处罚中属于行为罚的有(AD)。A、责令停产停业
D、吊销营业执照
4、我国行政赔偿的途径有(ACD)A、单独就赔偿问题向行政机关提出
C、在行政复议程序中与其他问题一并提出
D、在行政诉讼中与其他问题一并提出
5、下列许可中属于独占许可的有(AB)A.专利许可
B.商标许可
6、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ABCD。A、不失职
B、不违反法定程序C、不超越职权 D、不滥用权力
7、行政机关作出(ABD)等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执照 D、数额较大的罚款
8、行政行为成立便对相对方和行政主体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一般地应具有(ABDE)
A、确定力
B、拘束力D、公定力E、执行力
9、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有ABD A、宪法
B、法律
D、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1.下列选择中,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ABCE)。
A.北京市人民政府B.海淀税务分局C.国家烟草局E.某行政公署
2.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AC)和开除。A.降级 C.撤职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的行为属于(BD)B.具体行政行为D.应请求行政行为
4、吊销驾驶执照的行政行为属于(ABCD)
A.具体行政行为
B.依职权行政行为C.要式行政行为
D.可诉性行政行为 6.直接强制执行措施主要有(AD)形式A.查封、扣押D.代执行
7.行政给付在我国主要有(ABCD)等形式。A.安置B.补助C.抚恤、优待 D.救灾扶贫 8.我国行政裁决主要适用于解决(ABD)A.权属纠纷B.侵权纠纷D.知识产权纠纷 9.下列合同(ABC)属于行政合同。A.科研合同B.粮棉征购合同C.计划生育合同 10.行政指导的依据有(ABCD)。A.法律 B.法律原则C.国家政策 D.行政组织法上的职能规定
1、行政行为具有(ABCDE)情形之一的,行政主体应承担撤销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A、主要证据不足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C、违反法定程序
D、超越职权E、滥用职权 2.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有(ABCD)。A.调查权 B.建议权 C.检查权D.行政处分权
3、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BC)管辖。B、本级人民政府C、上一级工作部门
4、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有下列(ABCD)侵犯财产权情形的,国家应予赔偿。
A、违法实施行政处罚 B、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C、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 D、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行为
5、下列(AC)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A、行政机关拒绝发放社会保障金C、卫生局对一个体食品商贩罚款
6、下列(ABD)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公安局依据刑事诉讼法进行的刑事侦查行为B、公民就已决定的行政裁决不服,重新提起处理申请遭拒绝 D、外部交发表的表明我国政府立场的声明
7.下列(BD)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B、确认发明专利的案件D、海关处理的案件 8.裁定管辖包括(CD)。C.移送管辖
D.指定管辖
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CD)C.部门规章
D.地方规章 10.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冲突的形式有(ABCD)。A.特别冲突B.层级冲突C.人际冲突 D.区际冲突
11.下列关于行政法的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B)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12.关于行政处罚的适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C.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13.对下列哪些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AB)A.天津市司法局 B.天津市公安局
14.对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变更决定不服,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是(ACD)
A.行政复议申请人C.行政复议第三人(行政相对人)D.其他与行政复议决定有利害关系的行政相对人 15.具备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ABC)
A.起诉人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B.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C.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诉讼必经程序而未申请复议的
11.下列不属于行政处分种类的是(ACD)A.降职 C.免职D.取消公务员的录用
12.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可依简易程序实施行政处罚,下列选项哪些体现了该程序的特点?(BD)B.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D.可以少于两人
13.在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下列决定中,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是(ABC)A.排除障碍 B.强制拆除 C.恢复原状
14.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哪些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BCD)B.国务院部门的规定C.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的规定 D.天津市北辰区公安分局的规定
15.下列行为中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是(AB)A.行政机关对贡献突出的公务员作出的奖励决定B.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所作的调解
1、下列(BC)是关于国家公务员法律地位的正确表述。B.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可以成为行政管理相对人;C.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不具有当事人地位;
2、下列关于即时强制的表述中(BD)是不正确的。B.实施前提是义务人不履行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D.必须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
3、下列(BC)属于派出机关。B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办事处;C 山西省某地区行署;
4、在我国,下列(ACD)能够制定地方性法规。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5、行政诉讼中,对(AB)情形,人民法院可以视为申请撤诉。A.原告并未明确表示撤诉,但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B.原告并未明确表示撤诉,但未经法庭同意而中途退庭的;
1、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时效制度、代理制度)加以实现的。
2、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3、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签订卫生管理承包合同)
4、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5、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下列(涉及个人隐私的、涉及国家秘密的、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除外
6、下列中的(国务院、北京市人民政府)是行政立法主体。
7、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吊销营业执照、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8、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监督的对象相同、监督的内容相同、监督的目的相同)
9、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天气预报)
10、以下主体,属于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是(法定的行政机关、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被委托的行政机关)
1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方、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12、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A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13、下列属于行政法特点的是(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C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D行政法规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
14、行政优先权包括(A先行处置权B推定有效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
15、下列哪些是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A适应需要原则B精简原则C高效率原则D依法设置原则)
16、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体现在(B性质不同C产生的依据不同D行为的后果不同)
17、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A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B了解情况的权利C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D提出申请的权利)
18、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A主体合法C内容合法D程序合法)
19、下列属于行为罚的是(A责令停产停业B暂扣许可证C吊销营业执照)
20、以下法律规范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A地方性法规B行政法规与规章C宪法和法律D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21、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D遵循法定程序的义务)
22、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目的是制裁违法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D是具体行政行为)
23、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哪些特点(A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C其个人行为代表个人D其个人行为不具有强制性)
2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A行政合法B行政合理)
25、(A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B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D精神病人才发病期间的行为)不予行政处罚
26、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B前者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C前者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后者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D前者不产生任何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后者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27、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C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1、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双方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行政主体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2、关于行政法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表现形式多样、规范数量多内容广泛)
3、关于行政主体,又下说法正确的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大于行政主体、非行政机关也可又成为行政主体)
4、关于对国家行政机关概念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权力依据是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的是国家行政权力、是国家机构重要组成部分)
5、以下主体可又接受行政授权成为被授权的组织的是(山西省吕梁市律师协会、黑龙江省林业厅)
6、行政许可合法性原则在设定行政许可时,体现为(设定行政许可时权限应合法、设定行政许可时应按照法定条件设定、设定行政许可时应按照法定范围设定、设定行政许可时应按照法定程序设定)
7、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3%的罚款属于(行政强制执行、间接强制、执行罚)
8、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行政处罚的理由、行政处罚的依据、依法享有的权利)
1、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内容)
2、以下属于行政法律事件的是(人的自然出生死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3、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强制性、不可处分性、职权与职责统一性)
4、关于作为公民的公务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行为不具有强制性)
5、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国家审计机关、上级行政机关)
6、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暂扣营业执照、罚款)
7、行政责任承担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公务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8、行政机关调查终结,负责人可以作出如下行政处罚决定(确定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违付出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同学得给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1、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公务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在我国,专门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监察、审计监督)
3、通报批评属于(行政处罚、申诫罚)
4、关于行政合同和行政指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行政指导是单方行为、行政合同具有法律强制力、行政指导适用法律优先原则)
5、行政许可的作用有(国家宏纲调控的有力手段、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保护与发展民族经济、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6、依据行政行为实施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
7、以下主体可以接受行政委托成为被委托的组织的是(陕西省咸阳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滕州市公安局官桥派出所、吉林省长春市律师协会)
8、根据我国《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的是(警告、记过、降级撤职)
1、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行政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调整转为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优先权包括(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推定有效权)
3、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基本级别包括(省、市、县、乡)
4、根据我国《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的是(警告、记过、降级撤职)
5、关于行政相对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可以分为直接相对方与间接相对方、相对方有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6、依据行政行为实施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等
7、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主要体现在(情报公开制度、咨询制度、听证制度)
8、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3%的罚款属于(行政强制执行、间接强制、执行罚)
11.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行政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调整转为行政法律关系)。
12.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方、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1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合法性、合理性)14.关于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行政管理活动通过公务员公务行为得以实现、B 公务员公务行为是以国家机关名义实施、C公务员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国家行政机关承担、D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是职务上的委托关系)
15.在我国,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有哪几种情况?(选任、委任、调任)
16.关于行政相对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 B.可以分为直接相对方与间接相对方D.相对方有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17.行政行为的无效的原由包括(A.行政行为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B.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职权的行为c.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D.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18.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3% 加处罚款,3 %的罚款属于(行政强制执行、间接强制、执行罚)。1.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体现在(A.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 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不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c.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设立行政法律关系 D.行政主体可以对行政相对人行使强制权)。12.关于行政主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大于行政主体 D.非行政机关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13.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具有国家强制性、具有较强的执行性、按照一定层次和结构组织)。14.在我国,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有(罢免、撤职、免职)几种情况。
15.以下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是(A.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B.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C 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 D 广东省珠江电视台)。16.关于行政立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B.制定的法律规范性质为行政法规和规章C.目的是为了实施和执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
17.关于行政合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c.当事人双方必须意思表示一致 D.是双方行政行为)。
18.行政机关调查终结,负责人可以作出如下行政处罚决定(ABCD)。
A.确有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B.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模式探讨 篇7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 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适当性审查, 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1]行政诉讼指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的领域发生纠纷后, 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并判断相对人的主张是否妥当, 以作出裁判的一种活动。[2]行政复议是行政相对人通过行政程序来获得权利救济, 行政诉讼是行政相对人通过司法程序获得权利救济。在性质上, 行政复议制度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审查与裁决, 是行政权进行自我监督的重要方式;而行政诉讼则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一种监督形式。相对于行政诉讼而言, 行政复议程序简易, 运行成本低。对于专业性的行政争议由行政主管机关处理可以方便的在政府各部门协调, 使行政纠纷得到更有效的解决。而行政诉讼最大的优点是司法裁决具有国家强制力, 能使公民权利的得到最终的救济。两者的直接关系体现在《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对复议不服的, 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2 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衔接模式现状解析
我国目前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衔接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自由选择型、复议前置型、径行起诉型和复议终局型。自由选择模式是行政复议和诉讼衔接关系的基本模式, 其它类型是其特殊情形。
2.1 自由选择
自由选择, 即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两者中自由选择其救济途径。它包括两种情况:不经复议直接提起诉讼;选择先提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再提起诉讼。即复议不是相对人申请解决行政争议的必经途径。其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自由选择是我国处理复议与诉讼衔接关系的一般性原则, 其特点是复议程序与诉讼程序不能同时并存。即进入诉讼程序后不得申请复议, 进入复议程序后不能同时向法院起诉, 只能在复议程序结束后再提起诉讼。自由选择模式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了最大的自由选择度, 充分体现了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原则。我国现行的绝大多数法律法规都是依据此原则。
2.2 复议前置
复议前置是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 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 只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 才能提起行政诉讼。换言之, 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前置条件。我国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主要是涉及侵犯自然资源所有权的行政行为、税收征管、商标公告争议裁定和撤销行为、私营企业管理、现金管理处罚等方面。复议前置模式的优点在于对行政纠纷由存在上下级之间监督关系的行政复议机关先行处理, 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通过复议机关来处理一些专业性强的案件便于查明事实, 使行政争议得以及时解决。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将大量的行政争议案件解决在行政复议程序内, 避免司法程序不必要的介入, 减轻人民法院的工作负担, 有利于节约诉讼资源。但是复议前置程序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 因为必须先经复议才能进入诉讼, 必然延长了权利救济时间, 不利于对当事人权益得到及时保护。再者, 行政复议作为一种行政内部监督机制, 是否存在审查不公, 当事人不免心存疑虑。
2.3 径行起诉
径行起诉是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服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经过复议程序。我国关于径行起诉模式的适用, 主要是涉及以下情况:海上交通安全处罚、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使用费的裁决、水污染处罚决定、侵犯著作权处罚、虚假注册商标罚款、土地管理处罚决定等。我国目前有关径行起诉的规定不是排斥行政复议程序。
2.4 复议终局
复议终局指的是行政案件经过行政复议后, 当事人不得再提起行政诉讼。目前复议终局的情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选择性复议终局, 当事人可以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之间选择。但一旦选择了复议程序, 复议结果即为终局结果, 对复议不服不能再提起诉讼程序。二是单一性复议终局, 行政相对人只能通过行政复议程序寻求救济, 且复议为终局, 不得再提起行政诉讼。我国的行政复议终局主要涉及自然资源的确权行为、公民出入境处罚、外国人出入境处罚、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省级政府因行政区划对自然资源的确权行为、集会游行和示威的不许可决定等方面。由于复议程序是行政程序, 复议终局而不允许当事人再提起诉讼程序明显剥夺了当事人的诉讼救济途径, 复议终局虽有利于降低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但却失去了程序上的公正, 衡量两者, 我们似乎更应选择后者, 在保证程序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再考虑效率问题。
3 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模式的完善
3.1 取消行政复议终局模式, 确立司法最终原则
如前所述, 我国行政复议法实际上规定了多种终局性复议的情况。长期以来, 这种模式备受争议, 有学者明确提出, 行政复议终局性决定是对行政法治原则的破坏, 应将其无一例外地纳入法院司法审查监督的范围。[3]无论是法律所明确规定的还是事实上存在的行政复议终局情形, 抑或是因为当事人的选择而引起的行政复议终局情形, 在本质上都违背了法治国家所共同遵循的司法最终原则, 无助于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4]行政复议终局在事实上剥夺了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 违背了法治原则和公正原则, 容易导致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决权。司法最终原则一般是指任何适用宪法和法律引起的法律纠纷原则上只能由法院作出排他性的终局裁决。为此, 从维护法治、保障公正的角度出发, 我国在设置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的衔接模式时应该取消目前有关行政复议终局的规定, 让司法手段介入行政纠纷的处理和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 从而确立司法在法治社会中的根本地位。
3.2 推行自由选择模式
无论是采用何种形式,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都是为有效地救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在遇到行政纠纷时, 应该赋予他们自由选择权利救济的方式, 如果法律限制了行政相对人对其权利救济方式的选择, 那么,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就不是完整的权利, 是有瑕疵的权利, 甚至是虚设的权利。[5]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中还存在有关迳行起诉型的规定, 这种模式意指相对人对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 直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寻求救济。这种规定在当事人看来有时很难区分到底是既可以选择行政复议又可以选择行政诉讼还是只能直接选择行政诉讼。其实, 从立法本意上来看, 迳行起诉模式并不是排斥行政复议程序。从完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的角度出发, 为了避免因立法表述模糊而引起公众的误解, 应当将现行立法中的迳行起诉模式的规定改为自由选择模式的规定。
3.3 调整复议前置适用范围
行政复议前置制度之所以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优势在于有利于增强上下级行政监督的效果, 减轻法院的工作负担和当事人诉累。但是, 我国行政复议案件在行政程序中多为作出维持结果, 而在诉讼程序中作出改变的判决又居高不下, 如此一来, 复议程序似乎又为当事人增添了繁琐的程序, 增加了救济成本。为此, 如果将复议前置模式仅仅限定于某些具有技术性、专业性的案件如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环保、税务等那些能够发挥行政机关优势的事项之中, 可更有效地解决纠纷。
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模式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导致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本文提出完善之设想以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相信随着行政相对人权利救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间的衔接会逐步顺畅。
摘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法上两个基本的救济制度和纠纷解决机制, 是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立法上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 造成了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上的脱节, 不利于行政纠纷的及时化解, 本文试图对这一现状进行解析, 提出完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衔接模式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79.
[2]姜明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95.
[3]郝明金.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370.
[4]章志远.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之再思考[J].现代法学, 2005 (4) :8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 篇8
关键词: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档案行政强制执行
1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在档案学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及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概念的陈述,对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界定。
1.1 《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2011年6月《行政强制法》颁布,并已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第二条对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作出了明确规定。其第一款规定: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其第二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其第三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法》既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合二为一(合称为‘行政强制),又在同一法中将它们‘一分为二(分别规定‘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之所以将它们“合一”,是基于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有其行政行为上的共性;之所以将它们“分二”,是基于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在法律设定和法律适用中的严格区别。[1]
1.2 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陈述。《行政强制法》颁布前,档案学界对档案行政强制的研究非常少,有关档案行政强制的定义只有两个。李建芳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档案行政主体为实现法律规定的状态或防止危害社会的行为而对义务人所采取的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2]胡春华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指档案行政主体及由档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为了实现档案行政管理目的,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强制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档案行政行为。”[3]两个概念共同点在于:档案行政强制是档案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是强制性行政行为,是为使相对人履行义务的行政行为;不同点:一是李建芳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为了“防止危害社会的行为”而采取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二是胡春华认为,实施档案行政强制的主体还应当包括“由档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与《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的规定相比较,上述概念明显存在界定不清,概念混淆与模糊等问题。
1.3 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界定。依据《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根据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及有关档案行政强制研究的已有成果,笔者认为,档案行政强制包括: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是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档案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档案违法行为、防止档案实体损毁、避免危害档案实体事件的发生、控制档案实体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档案实体或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是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于不履行档案行政决定的行政相对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2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
2.1 《行政强制法》中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规定。有关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行政强制法》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行政强制法》第十条对行政强制措施给予了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对行政强制执行给予了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简单地讲,就是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其他档案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执行必须由法律设定。
2.2 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陈述。李建芳1998年时认为:“我国目前法律明文规定的档案行政强制体现在《档案法》第十六条,即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4]
胡春华2003年认为:档案行政强制的几种主要情形包括“1.《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征购。这里就是强制保管和强制收购或征购。2.《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或个人有第一款第四项、第五项……并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征购所出卖或者赠送的档案。其中第一款第四项指‘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第一款第五项指‘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外国人的。这里是强制征购。3.《档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可以并处罚款。这里是强制没收。4.《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当事人在十五日内不缴纳罚款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在第二十九条又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档案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里是滞纳金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包括强制划拨、人身强制等”。[5]
徐广虎2012年认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强制职权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这就是《档案法》第十六条第一款,集体……征购”。[6]
综上所述,关于档案行政强制的设定,已有文献中的表述意见相同的是《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对集体……征购”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李建芳、胡春华两位先生没有对这一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措施,还是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说明。徐广虎先生在文章中虽然使用了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措施两个概念,但同样没有就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区别。
意见不统一的是《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是否属于档案行政强制,且胡春华先生也没有就这两个条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措施,还是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说明。
存在疑问的是《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由于《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属于部门规章,没有设定行政强制的权限,这一条能否成为设定档案行政强制的依据值得推敲。
2.3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构想。依据《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规定,根据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自身的特点,可以对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作如下推论。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其他档案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且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权必须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具备资格的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来实施。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必须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强制执行的,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定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按照上述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推论,依据《行政强制法》、《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个人认为目前法定的档案行政强制要有1项:按《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对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
法定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同样根据上述推论,依据《行政强制法》、《档案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目前法定的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有两项:第一项是按《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可以收购或者征购;第二项是《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对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必要时,可以征购。
3 结语
区别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对档案行政执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立法机关在《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修改时,正确地分别设定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其次,有助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档案行政强制中运用正确的强制手段,并防止误将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作为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再次,有助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正确地分别遵循档案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最后,有助于对以往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有效梳理和清理。
参考文献:
[1]胡建淼.“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分界[J].中国法学,2012(2):90~97.
[2][4]李建芳.试论档案行政强制[J].湖南档案,1998(5):19~20.
[3][5]胡春华.论档案行政强制[J].机电兵船档案,2003(3):24~25+31.
[6]徐广虎.档案行政强制初探[J].中国档案,2012(3):32~3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推荐阅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08-0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04作业》完整答案08-18
电大2009-2012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单项选择题答案09-28
行政法案例答案09-29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12章行政征收10-24
行政法试题3带答案07-05
行政学答案08-17
行政程序与行政法的论文08-17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小抄)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