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考作文

2024-10-18

谈谈高考作文(共11篇)

谈谈高考作文 篇1

谈谈高考写作的体裁

文/王大绩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里的“自由”、“有个性”和“有创意”,除写作立意、选材和语言等方面,也包括在体裁和结构方面的鼓励,“要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遵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原则,文体不限,近十年来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绝对主流。因为限定写某种体裁的作文,不但不符合“课程标准”精神,而且对考生有潜在的不公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写作个性是不同的。有的擅长抽象思维,他可能是学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有的长于形象思维,他一张嘴没准就是一部电视剧。用一种文体约束,就好比博尔特被迫去跑

马拉松,王军霞只能参加百米跑,难以展现真实水平,也少了许多精彩。再说,限定写某种文体,在阅卷中标准也不易掌控。说议论文、记叙文,好像泾渭分明,具体到每一篇作文中又难以简单判断。用行家的话说:“好的文章往往是跨‘文体’的、跨‘体裁’的,高手的文章经常如此”(孔庆东《不要人夸颜色好》)。2005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说“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而阅卷看到的大多为文艺性散文。最后阅卷规定:什么算议论文?有一句议论,就算议论文。照此标准,当年十万考生作文,只有20篇被判定“文体不合要求”。命题组专家十分满意。之所以偶尔一次要求写“议论文”,意在为高

一、高二教学做出导向。2006年湖南省高考作文《谈意气》也要求写议论文。我们看到的考场优秀作文,实际也多为文艺性散文。

考场上注意体裁要求与体现并发挥个性特长并不矛盾。作为高考作文,所能要求的无非是议论文、记叙文两种体裁。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直接阐明见解和主张,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间接表达思想和感情,要求要素清楚、细节充实、曲折含蓄。近年,少数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目要求“文体特点清楚”,主要是针对某些混淆议论、记叙基本原则的“四不像”作文。只要遵循议论或记叙的基本原则,就可以改变文体特点不清楚的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分类与文学体裁的分类,属于不同的标准的分类,可以兼容,并不矛盾。按孔庆东教授幽默的说法“‘小说’本来也是‘散文’,虽然分出去单过了,可爹妈还是要认。按照中国的老规矩,天下的文章只有两种:散文

和韵文。不讲究韵律之文,便是散文。散文里写人记事的,叫记叙文。小说不过是‘虚构的记叙文’而已。小说跟记叙文一样,都蕴涵着和遵循着叙述学的普遍规律。”(孔庆东《文章千古事》)同理,“杂文”和“议论文”也是分家爹妈还要认的。我们现在说的文学体裁的“散文”,也可以分别归入议论文或记叙文的名下。

至于考场上以应用文形式出现的作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文。例如书信,用于日常通信是应用文;又例如日记,自己写一篇生活纪录是应用文。用在考场上,已经失去了“应用”的本来意义,大多为文艺性杂文。再说,议论性文章和记叙性文章,也可以以应用文的形式出现。普列汉诺夫的《关于艺术的通信》就是谈文艺的议论文章;安德列耶夫的《撒旦日记》是中短篇小说合集,当然要归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最后说说“诗歌”。每年高考之后,总有些人对某些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耿耿于怀,声称“中国是诗歌的国度,高考作文不许写诗歌,是断送祖国的文化传统。”帽子大得吓人。我们要说,高考作文限止“诗歌”,是对考生的一种爱护。长期的阅卷经验告诉我们,考场上能写好诗歌的寥寥无几。再说,限止“诗歌”不等于扼杀诗才。800字的考场作文,750字是诗歌都行,写一场赛诗会行不行?认为限止“诗歌”,就会阻断诗歌才能的发扬,如此闭塞的思维,她能写出好的诗歌,你信吗?

谈谈高考作文 篇2

一、借鉴选择题命制方法, 从“形似”到“神似”

1. 利用浓缩法, 原创“形似”高考的选择题

原创试题首先要考虑试卷的长度、版面的容量和学生的阅读容量, 既要呈现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 文字数又不能太多。为此, 全国各省市的试题都采用了“人性化”的手段———浓缩法, 解决这一矛盾。

所谓浓缩法, 即去掉可有可无的形容词、程度副词, 使试题短小精悍, 语言表述精炼, 同时又不减少试题的信息量。以近几年的浙江文综高考试卷为例, 从题干看, 文字最少的一题 (2013年卷第28题) 只有42个字, 而字数最多的一题 (2012年卷第33题) 也仅为107字, 其他年份都不足100字。从选择肢看, 经过精心设计, 四个选项的文字控制得当, 最多的不超过26字, 或“四四相对” (即四个选项字数相同) , 排列工整, 表述规范;或“两两相对” (即其中两个选项长度相同) , 读上去朗朗上口。若四个选项字数不等的, 就以题肢字数的多少呈阶梯状排列, 如2012年卷的第35题, 2013年卷的第25、26、27题。这样的布局, 卷面清晰、简洁、美观, 呈现了国家级试题的形式美。

根据上述试题编制方法, 在平时的命题实践中, 我们可以从试题的材料裁剪、布局设计入手, 原创“形似”高考的选择题。

[例1] 对于雾霾成因, 有研究报告指出, 机动车为城市PM2.5“贡献”了1/4, 其次为生产排放和燃煤取暖, 各占1/5。为有效地治理雾霾, 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制定油品质量标准3生产高品质的燃油

2完善环保法律法规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14 B.23 C.13 D.24

例1是笔者所在市高中期末统一命题的选择题, 其题干浓缩、精炼、明快, 不拖泥带水, 且信息丰满。其选择肢四四相对, 表述对仗工整, 形式活泼, 与高考选择题很“形似”。运用相似方法, 还可以编制出“形似”高考的二二相对或阶梯状排列的选择题, 在此就不赘述了。

2. 借鉴有效题肢设置法, 原创“神似”高考的选择题

原创神似高考的选择题的关键, 是如何在文字浓缩前提下保持足够的信息量以及如何编制与题干信息相一致的正确肢和干扰项?关于第一个问题, 通过研究高考经典题, 笔者发现其“秘笈”是以浓缩的语言为载体, 传递一个个“微故事”, 充分传递解题的多元信息。多元信息能让命题者从不同角度,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运用相关编制技巧, 编制出体现考生知识基础和能力的题肢。高考命题者一般从题肢的引出和干扰项的设计两个方面编制有效题肢。

从引出题肢角度看, 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借助题干信息推导可能结果, 甚至是直接结果, 以此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2012年卷第24、25、26、34题, 2013年卷第24题, 其常用导出用语为“某行为的直接效果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从而导致”“这意味着”“上述举措的意义在于”等等, 旨在要求考生通过分析题肢作出正确选择。二是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 分析出现相关行为的原因或依据, 以考查考生知识运用能力, 其常用导出用语为“这是因为”“上述行为的依据”等等。这是较常见的引出题肢法, 2012年卷第35题分析我国政府外交行为正确的原因, 2013年卷第29题从认识论角度解释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的原因就属于此类。三是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 分析材料所蕴含的政治学科观点, 以此考查考生提取信息、阐释材料的能力, 其导出用语为“这表明”“这告诉我们”“使我们领悟到”等等, 如浙江省文综高考2012年卷第27、28、29、30、31、32、33题, 2013年卷第25、26、27、28、30至35题, 两年共17题, 此为最常见的编题方法。四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取的问题, 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以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导出用语为“政府、企业、公民应采取的措施有”等等, 此类编制方法只在2011年卷第25题出现过, 表明它不是主流的命题编制方法。

从干扰项的设置看, 编制正确选择肢较容易, 难点在于如何编制出具有高度迷惑性的选择项。通过研究高考经典试题, 笔者发现其常用的方法是先编制表述直接错误的二、三个选择肢, 然后, 或通过混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暴露学生易错点来设置干扰项, 如2012年卷第30题, 选项“4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以及2013年卷第27题题肢“4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的编制, 就直戳考生的软肋;或通过运用诸如“根本、终究、只要……就、都”等修饰词来夸大题干信息的功能来设置干扰项, 如2012年卷第30题干扰项“3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4顺从自然是防灾的根本出路”的设置就运用了此法。

编制了表述直接错误的二、三个选择肢后, 要利用浓缩法编制出“微故事”题干, 我们就可以原创高度“神似”高考的选择题。

[例2] 五一期间, 中国大妈抢金300吨震惊全国, 其目的就是通过抢购目前看起来比较廉价的黄金以抵御可能的通胀。黄金能抵御通胀的依据是

A. 金属货币包含的价值量是恒定的

B. 拥有黄金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

C. 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 它与纸币最大区别在于它没有使用价值

例2中干扰项B的设置, 就是引入片面修饰词“根本”来夸大题干信息作用的, A和D则为故意混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设置的错误题肢。

编制干扰项的最高境界为选项本身表述上没有科学性的错误, 只是选项和题干信息不吻合, 通过故意曲解题干信息或片面地解释题干信息的方法, 考查考生辩证的分析、归纳能力。

[例3] 2012年浙江省文综卷第29题

建设民生工程, 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 我们可以领悟到

1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 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2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3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 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4提升民生工程质量, 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12B.13C.24D.34

四个选项在表述上都是正确的, 但干扰项2中的“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与题干无关, 是在故意曲解题干信息;干扰项4片面归纳了材料信息, 对材料的解释是形而上学的。这类试题对命题者要求较高, 对考生难度较大, 成为命题者控制试卷难易程度的一种方法。

借鉴此类方法, 我们可以原创“神似”高考的复习试题。

[例4] 面对房价继续上涨的形势, 在限购限贷政策的基础上国务院规定, 转让个人住房要交纳20%的个税, 但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且是家庭唯一住房的, 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政策。由此, 我们可以领悟到

1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限购限贷是运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3转让个人住房要交纳个税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4转让个人住房所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A.12B.13C.24D.34

上题中, 编制的干扰项1明显曲解了题干信息, 与题干无关;干扰项3上交个人住房所得税, 确实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选项本身没错, 但这并不是题干信息的指向, 还是不能选。

二、借鉴经典主观题命制特征, 编制“神似”高考的主观题

1. 经典主观题命制特征:四要素齐全的动态题干

浙江省文综高考主观题共有两大题, 其编制结构为:第一大题下面有两小问, 通常从哲学与文化的角度提出来;另一大题有三段材料 (包括图表) , 具有内在联系, 通常从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角度设问 (2013年卷两大题顺序进行了调整, 两小问的设问调整为政治和文化生活角度) 。如果选择题的题干材料是用浓缩法讲一个“微故事”, 那么, 高考经典主观题的题干材料实为“微故事”的升级版, 即用精炼的语言述说一个“故事”, 包括背景、过程、结果 (影响) 、应对策略四要素齐全的动态题干。相对于选择题, 主观题对过程、结果 (影响) 、应对策略叙述要详细得多, 但每段材料的试卷长度不超过220个字, 为选择题长度的3倍左右。

[例5] 2012年浙江省文综卷第40题

近年来, 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 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 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 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 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 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 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 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 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

(2)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由于上述例子呈现了丰富的信息, 如果不限定设问的知识范围, 容易陷入语文考试的材料作文模式。为了突出政治学科的思维特点, 我省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都根据教材的单元、课、框、目标限定了设问范围, 以达成考查能力的目的。

2. 编制动态题干, 原创“神似”高考的主观题

依据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的编制特征, 笔者运用同样的方法, 在本市统一命题教学活动中原创了一个“神似”高考的主观题。

[例 6]

材料一

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 浙江省委出台“六项禁令”后, 对住宿、餐饮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阅读图1、表1, 回答问题。

(单位:%)

注:北京市高档餐饮企业营业额下降 35%左右, 上海市下降超过 20%, 大连市、沈阳市各中高档酒店营业额普遍下降 10%至 20%左右。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图1和表1的经济现象。

材料二

2013年1月初起, 公众自发发起一项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的“光盘行动”。对此, 小A认为:“光盘行动”是变相要求顾客吃光盘里的食物, 这干涉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也让众多高中档酒店、餐饮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小B认为:面对经营困境, 这些企业不必悲观, 只要顺应经济形势的变化, 改变中高端市场定位, 抓住家庭消费、民间团体和旅游团队等大众消费热点, 降低消费门槛, 开发家庭套餐、便餐、外卖和特色菜品种, 严把食品、菜品安全质量关, 吸引消费者二次消费, 必能获得发展。因此, “光盘行动”倡导客人吃尽盘中餐, 并不矛盾。

(2) 从做理智的消费者角度分析小A观点的错误所在, 从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小B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三

为了防范吃喝风的再度回潮, 全国各地采取了以下措施:从三公消费标准的制定, 到主动向社会公示, 公开相应的举报电话;从纪委的明查暗访, 严惩舌尖上的腐败, 到通过审计监督, 严格公款报销制度, 禁止直接或变相报销吃喝款, 建立考核和问责制度。这些举措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遏制了吃喝风的再度回潮。

(3) 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有关知识, 谈谈上述政府举措是如何遏制吃喝风回潮的。

从上述三段材料内在联系的角度看, 材料一用数据反映了遏制吃喝风所产生的经济现象, 而这种经济现象又从政治、经济方面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影响, 从而引起人们的不同评价。材料二编制了人们因遏制浪费减少了消费和内需萎缩产生的不同评价及应对策略。要求考生站在理智消费者立场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错误观点, 从而考查了学生的公民素养;要求考生运用公司的经营的有关知识, 考查考生调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材料三, 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浪费和反浪费的较量, 要求考生调动政府权力行使的知识, 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谈谈高考作文的审题与结构技巧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立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注意审题的方法和角度

审题即是审核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全面理解题意是正确审题的前提,否则就会写出偏题、跑题的文章来。本题要求有三:首先,“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其次,在立意、文体、标题上自行确定。最后,紧扣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得抄袭和套作。很明显,审题的重点应放在第一点上。以下分别对“全面理解材料”和“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进行论述。

(一)“全面理解材料”包括:

1.材料内容

材料包括了两段,在内容上分别说明了两种阅读方式在阅读率上的消与长,即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与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具体而言,第一段较为详细地标明了6年来每间隔一年的阅读率呈递减的数据,并简要列举不同年龄、类型的识字人不读书的原因。第二段材料仅选取其中三年的网上阅读率的具体数据,并没有说明原因。

2.材料含义

(1)基本含义:都涉及阅读问题,但在具体方式上又有所不同,一个是图书阅读,另一个网上阅读,并且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阅读是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尽管具体方式此消彼长,但终究离不开‘阅读’。即:不同的是方式(‘图读’和‘网读’),不变的是对知识真理,文明的追求。”这是笔者所在作文组专家对材料基本含义的概括,较为简洁,但不足之处是这种概括不仅有“基本含义”,也似有“引申含义”之嫌。

(2)分层含义:“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的回答说明读书的风气不够浓,青年人的回答说明他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在变化,“图读”方式有其不尽人意之处;“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说明网络阅读正是切合了青年人的阅读习惯,其优势不可忽视;此外,“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说明了传统的图书阅读成本高、图书馆等设施有待完善。

(3)引申含义

如果说基本含义和分层含义都必须紧扣材料来审题,那么引申含义则要求在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人生哲理、发展规律的主题来。作文组从哲学中的辩证法、发展观等视角出发,认为可以提炼出以下观点:

①事物的消与长、进与退、得与失、利与弊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应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新的事物、新的方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合理性,一方面要扬长避短,另一方面也不能丢掉根本的东西。

③“万变不离其宗”,应因势利导,促进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还可以媒介的角度、科技的角度、阅读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提炼出“媒介的变化(即从纸质媒介向电子媒介转变)必然引起阅读方式、阅读需求、阅读动机的变革。”“变化是永恒的”、“科技改变阅读、科技改变生活。”等等不同的主题来。

(二)“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包括:

作文组专家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上进行了全面分析,提炼出以下观点,笔者就这些观点加以简要分析:

①直接全面地扣题、扣材料。这种观点认为阅读不可少,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都离不开阅读。“图读”和“网读”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各有用处,也各有其不尽人意之处,要按“需”采用,兼而用之,形成互补,使学习方式更完备,学习效率更高。简析:这个观点的优点是较为辩证全面,让人无懈可击;不足是难写出自己个性,难见锋芒。

②倾向于“图读”,认为这种方式的优越性是暂时被忽视了,材料中所列的“理由”均不成其为理由,“图读”走低是暂时的,这种方式“永远不可取代”。简析:优点:论点鲜明,符合大部分人的心理(年长一些的阅卷老师主张亲近“图读”,远离“网读”),不足是为了强调“图读”的优越性而不承认其不便(如书价贵、储存不便、出版周期长等),考虑不周。

③倾向于“网读”,认为它快速、便捷、实惠,无所不有,而且是新时代、新科技带来的新事物(也提及要注意克服的问题)。这个观点既注意到“网读”的优点,也承认“网读”的需要克服的问题。

④侧重于指出两种阅读方式的不足之处,然后或提出以“图读”为主,在方便读者的各方面(如多设图书馆、降低书价、区分年龄层次等)进行改革,以利全民学习,或提出以“网读”为主,对少量“经典”采用“图读”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这个观点分类论述,合情合理。

⑤批评“识字的人不读书”的现象,批驳几种“借口”,认为“图读”乃读书学习方式之根本,并由此引申出不要因一时的消长,而丢掉根本,放弃好的传统。这个观点中规中矩。

总体上看,大部分考生审题正确,但立意新颖、深刻的考生却相对往年少得多,甚至还有部分考生作文出现偏题现象,如单纯写“阅读”、“学习”或“图书馆”,谈学习的态度、读比不读好、读书很重要、读书的乐趣、要选好书来读;或只写“书店”、“网吧”,而没有涉及“阅读方式的消长”及其含义,甚至有的考生完全“演义”材料,即将所给材料扩写、拉长,没有自己观点。

二、网上阅卷对高考作文结构的影响

一般认为,网上阅卷与纸质阅卷没有什么两样。的确,网上阅卷看到的学生作文的扫描版本与真实试卷相比,从内容上看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在形式上却发生了变化:即从纸质文本变成了电子影印文本。这种变化对阅卷老师的阅读方式、阅读心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纸质文本而言,阅卷老师将试卷铺开后,整篇作文如何开头、展开论述、过渡、收尾等一目了然;而网上阅卷,老师看到的只是电脑屏幕上显示出的试卷的一部分,要不断移动鼠标才能看完全文。但是,在高考阅卷中,由于阅卷时间短,任务重,老师的阅卷速度都比较快,如果作文段落过长,老师往往看到最后还没抓住作文的中心,或是没有发现文章的“亮点”,这时常常会将鼠标往前移,重读一遍寻找“亮点”,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师的情绪,加上文章的“亮点”淹没在冗长的段落中,这势必会影响作文的得分。当然,网络评卷中一份学生作文至少有两个老师评阅,相对是比较公平合理的。但也不排除老师因学生作文段落过长、不便发现文章“亮点”而同时给分稍低的情况。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实行网上阅卷后,考生在高考作文的结构安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精心拟题,抢人眼球。

“题好一半文”,的确,如果能拟出一个好标题,至少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多停留几秒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首因效应”可能会影响到老师对整篇作文的评价。如何拟好作文题?方法当然很多,可化用或直接引用诗词、电视剧名、歌曲名等,也可巧用谐音出奇效,写出耐人寻味的标题,当然还可以引入数学方程式等等。在2006年的高考作文中,如下标题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标题引用徐志摩《沙扬娜拉》一诗中的名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既特写式的再现了阅读时的情景与姿势,又符合文章主题的表达)、《悦读》(巧用“阅读”的谐音)、《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书》(化用海岩小说名《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人》)、《书香浮动夜黄昏》(化用林逋七律诗《山园小梅》中的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外,《漫卷诗书心宜长》、《那一缕书香》、《书卷香如故》等标题也富有古雅韵味。

第二,写好开头和结尾。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系列首尾位置的记忆材料容易记住,而处于系列中间位置的则容易遗忘,其几率相当于两端的三倍。英国新闻学者安德鲁·博伊德认为:“任何一个节目或新闻给人的长期印象通常都是最开始或最后几个词留下的。”故而他建议:“像有力的开头一样,结尾应该加强语气,避免虎头蛇尾。新闻报道宁用砰然响声做结尾而不用低声呜咽。有力、确定、语气强烈的结尾胜过软弱无力的结尾。”这话对高考作文也是有启示的。一篇好作文在形式上应当是具有对称美的。如果说文章的开头是“凤头”,那么结尾就必须是“豹尾”。我们既要在开头上呕心沥血,也要在结尾上殚精竭虑。毕竟,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停留在开头和结尾的时间会多一些。

第三,段落短小或用小标题。

为了让阅卷老师在快速浏览中了解你作文的主要内容和“亮点”,你得讲究结构安排,不管是前后呼应还是回环复沓,切记不能用“三段论”的结构模式,即开头和结尾各几十字,文章主体部分却只有一段,长达700多字。如前所述,这会让你想强调的信息淹没有冗长的段落中。比较理想的结构是,除了开头结尾外,中间部分再分为3-5小段,甚至更短小的段落。还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来突出文章的内容和线索,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第四,慎用题记和后记。

题记和后记在近年高考作文中较为常见,但应辩证来看这一现象。题记和后记用得好,的确可以起到或画龙点睛、或渲染氛围、或暗示甚至点明主题等作用。如在《宴书似月》一文中,作者用月阴晴圆缺的变化来比喻阅读方式的变化。其后记就起到点题的作用,“[后记]:时代在变,桑田变换沧海,然而书中的精华未变,人们爱读书的本质并没有变,变幻的,只是方式而已。”但很多考生的题记和后记用得泛滥,有些“记”根本文不逮意,偏于浮华。

总之,阅读媒介的改变并不仅仅意味着阅读技术手段的改变,而且,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评卷环境中,更意味着评阅者本身在阅读思维、阅读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变化。这恰恰是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地方。

谈谈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 篇4

7月10日,南宁新东方学校和南宁晚报联合举办了2009年广西高考骄子经验交流会,广西09高考文理科状元和单科状元们悉数到场。状元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他们的成功是一种必然。状元们的学习方法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地方。

要发现问题而不是无边抱怨。文科状元黄嫣,南宁新东方M3104班学员,她说到一个典型事例:前不久一位师妹问她政治课应该怎么学,抱怨政治太难。一般而言,身为成功的前辈这时都会煞有介事地告诉师弟师妹学好政治课的十点规律八条捷径,但是状元在处理这事情时显示出了智慧。她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让那同学再仔细想想刚才的抱怨有什么意义。是啊,这个世界上哪儿都有抱怨,但是我们常常只有抱怨而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耐心,没有踏实思考问题的习惯和静心,所有的胆怯和浮躁都通过抱怨的方式来宣泄,但是于事无补。如果我们遇到政治课学不好,要做的事情就是静下心来分析到底哪里不好,到底存在什么具体问题!如果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那么别人给你的再好建议也只是建立在空泛的基础上,当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这个案例让我强烈感到:状元的成功是掌握了很好的方法论之后的必然。当方法刺破抱怨,智慧就会从浮躁内部破茧而出!

用超越考试的高度与心态学习。理科状元黎璇,语文成绩141,英语149,数学142,凭这些成绩体现的综合素质上北大清华甚至火星大学都是合格的。英语和语文对于很多理科高手来说是挥之不去的痛,尤其以语文为剧痛。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状元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平时喜欢看王小波的著作,看《读者》,喜欢米兰昆德拉,会关注时事,了解当今风流人物,知晓如今流行话题,关注年度经济人物并阅读相关书籍……这些做法已经完全超越了枯燥的应试,她在学习的理念上已经超越了常人。难能可贵的是,她养成了坚持在固定时间阅读的良好习惯。

很多人也会有一开始雄心壮志定计划的“豪迈”,之后便有了偶尔放松的“变通”,之后便有了鲜有阅读的“愧疚”,最后就有了另求他法的“期待”。人性的弱点在这一种“豪迈”与“期待”的周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一以贯之的坚持并最终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体现出了杰出与平庸之间的差别。其实人与人之间本差别不大,但是走的路不同,结果就有了天壤之别。

了解自己并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理科状元有很好的自我分析能力,更能全力以赴去弥补要求与能力之间的不足。她告诉我们,她比较擅长的是偏重感性抒情的文章,但是理性辩论类的文章却不够强。为此,她在考前专门练习了这类文章,锻炼了逻辑思维,并注意积累理性辩论类文章所需的好词好句,说理性强说服力足的句子统统实行拿来主义,这些句子或来自大师美文或来自同学佳作。

团队学习让你在分享中更快提高。找几个学习能力相仿的同学,相互考核相互检测,通过比赛的方法提升学习动力,通过相互交流解题思路的方式促进思考。道不同不相为谋,道相同则彼此相辅。如果有一个学习小组,那么你不但收获了友情,你同时还延伸了智慧。当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题目解法,探讨出题思路,在相互争辩中学会了思辨,在良性竞争中完善了人格。有时候,我们过于封闭自我并害怕别人超越自己,自我封闭的人容易心胸狭隘而容不下别人可学习之处,一个国家不开放就不能利用全世界的智慧求发展,一个人不善于分享交流就不能延伸自己的智慧。教会别人成长的是自己,学习别人所长成长的还是自己。团队学习一方面促进了学习,一方面修炼了人格!

主动学习的心态使你事半功倍。刚考上北大的物理李昱萱高手正好是我英语词汇课的一名学员,从我对她的了解来看,她已经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物理,不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待回报老师的厚爱而学习,她是为了物理中存在的美丽而学习!当她在演讲中谈到一个个物理现象的时候,她的眼神闪烁着光芒——那

是一幅极其感人的画面,而在别人看来物理是枯燥的是强压在头上的功课,恨不得教育改革革掉物理之命而后快。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学习的效果必会减半,而在主动的心态下,一个人可以对枯燥的物理充满兴趣充满热情。当然,天赋会让一个人变得喜欢孤独享受枯燥,但是总体说来还是一条原则:主动学习远胜于被动学习。

谈谈高三作文备考 篇5

首先是教师教学生阅读现代散文所存在问题 :

第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阴影依然笼罩在课堂上,差不多还是主体。一般来说,教师还是按照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和文学常识、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层次结构、概括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这样的环节来教学文学作品的。

第二,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法的主导地位,语文课没了语文味儿,文学课没了文学味儿。语 文 老师将学生推出语文课堂,学生在课堂内部是好学生,到课堂外便是个作家,这不是个别的例子吧?

第三、教师文学素养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教师在学校涉猎面不够,功利化的读几本书,走上讲台,功利化的看教材,文学作品教学受到根本制约。

其次,是学生在学习阅读现代散文存在的功利性问题

一是重做题,轻阅读。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在散文阅读上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长此以往,题虽然做了不少,能力并没有提高,劳而无功。

二是重感觉,轻方法。学生主观上总是认为做阅读题其实就是凭语感,而语感的培养训练又非一朝一夕之功,不重视方法的寻找与总结,导致在做现代文阅读时摸着石头过河,屡战屡败。

三是重组织,轻审题。学生在做题时往往是把精力只用在答案的寻找与组织上,而忽视了审题的重要性。常常造成答案写了很多,实际得分很少;审题差之毫厘,答案谬以千里的情况,这样容易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是重局部,轻整体。在考场答题时,学生只是仅仅局限于几个句子与几个段落,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与主旨,往往会出现“坐井观天、挂一漏多、以偏概全”的现象。

【实用】谈谈公德作文 篇6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谈公德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谈谈公德作文 篇1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明白,要想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就务必遵守社会公德。例如,人人爱护公用设施,大家才能享受生活中的方便;人人持续环境卫生,爱护花草树木,大家才能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人人遵守公共秩序,大家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才会秩序井然,顺利进行。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生活就会发生混乱,甚至难以维持。试想,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公共秩序,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这个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貌?如果大家都不注意公共安全,然后都不爱护公共财物,都不持续环境卫生,社会又会是什么样貌?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会有什么感觉?

一个国家的人民对社会公德的态度,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礼貌程度,是这个国家礼貌的窗口。它不仅仅直接影响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而且对经济建设也有很大影响。很难设想,在乱糟糟的社会环境中,在公共财物和公共安全都没有保障的条件下,能够搞好经济建设。例如,某药厂厂长为更新本厂设备,决定吸引外资。一位欧洲商人参观了药厂,听了厂长的汇报,然后看到工厂的技术很满意,准备与该厂签订合同。这时,厂长见大功快要告成,十分得意,随口咳嗽一声,把一口痰吐在地毯上。顿时,外商的脸色显得很难看。他认为,连厂长都这样不讲卫生,怎样想象这个工厂能生产贴合卫标准的药品?于是,立即拒绝签订合同。

对个人来说,是否遵守社会公德,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值得高兴的是,在我们国家,多数人的社会公德意识越来越强,前几年还有人猎杀来公园展示栖息的白天鹅,但此刻,当白天鹅再次落户公园时,很快就有人前来资源守护和照管。

遗憾的是还有一些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他们常常只顾自我,然后很少思考公众的利益,他们的行为不仅仅给别人带来不便和损失,而且也给我们的社会抹黑。

为了要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更完美,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提倡遵守社会公德,这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我们青少年就应从小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谈谈公德作文 篇2

在如今这个发展超速的社会中,没有了公德行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行!”

如果,这个社会中没有了公德那会怎么样?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会一团糟,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一起来设想一下,如果在今天这个社会中没有了公德那会怎样?假如,你去超市里购物,排了好长时间队,终于轮到你了,突然有一个人插在你前面了,你是什么感觉?如果你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你一定会上前去给他讲道理,可你不要忘了,现在是一个没有公德的`社会,那个人也许不会听你的,或者是出手伤人啊!

假如,你走在大街上。看见有人随地吐痰。你一定会很想去阻止吧!可是你别忘了,现在是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没有人会理你的!

假如,你半夜在家里,真睡得香甜!突然听见有人在你家门上写字的声音,你肯定会很生气的出去把他骂一顿,骂的他狗血喷头!可是你别忘了现在是一个不需要共得到的社会,你的有理也会变得没理了!

假如,你晚上出去散步,平白无故被人打了一顿!你问他为啥打你?他却说:“我乐意!”你说你怨不?

你说社会假如变成了这样,还怎么进步,怎没发展啊!所以,我们都要遵守公名守则,做一个好公民!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谈谈公德作文 篇3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请问没有了社会公德行吗?答案明显是“不行的”。现如今有多少人把“社会公德”这四个字抛诸脑后。

你看。那边,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小孩闯红灯。孩子说:“爸爸,老师说过红灯停,绿灯走。为什么我们见到红灯还不停下来呢?”爸爸牵着那孩子,边走边说:“没事,不怕,咱们赶时间。”于是,他们就这样走过去了。如果这时候车多,速度又快呢?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随时连命都没有。你看,没有社会公德能行吗?

你再看。那边公交车上,挤满了人。每个抢到座位的几乎都是年轻人,而老人呢?因为速度慢,手脚不灵活,抢不到座位,只好无奈的站在那里。突然,司机来一个急刹车,老人险些跌倒。因为无人让座,老人只好全程站着。我们常常不是说: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吗?那为什么见到老人还不让座呢?你看,没有社会公德能行吗?

还有,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能看得出,现在的人早已把“社会公德”这四个字抛诸脑后。我们经常看见有人随地吐痰、乱踩草坪、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禁烟区有人吸烟等等这一些现象都是没有社会公德的表现。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没有社会公德真的很糟糕。

不遵守社会公德是会遭人鄙视的,所以,从现在起,我们都要遵守社会公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得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用心去学习有关的礼仪,规则。例如交通规则,中学生守则等等。在现实生活中,爱护公物应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吧。

在某些旅游景点,你是否常常看到这几个大字呢?“某某到此一游”这些字真的很让人厌恶。试下想一下,如果个个来参观的人都留下这几个字,那么那些文物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所以,如果你想留恋还是选择拍照这个方法吧。还有,学校的课桌上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涂鸦,看着都觉得恶心。如果是一张干净的桌子那该有多好,看到这样也会激发学习的兴趣,也许会无意间会取得好成绩呢!

然后,我们还得学会尊老爱幼。公交车上,如果我们见到老人和小孩都应该主动让座。看到老人小孩过马路,我们年轻人应该主动上前帮助他们。

最后,某些公民还要改掉一些坏习惯。例如随地吐痰、乱踩草坪、在公共场所吸烟等一些不良行为。

如果人人都遵守社会公德,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谈谈高考题对“空间角”的考查 篇7

在2012年全国高考数学18套理科试卷中, 有17套都涉及到了“空间角”的问题, 具体情况如下:

由此可见“空间角”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立体几何知识点.若想要在高考中提高立体几何的得分, 突破此点是关键.

二、考点归纳

“空间角”包括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三种.

1. 线线角

解题的步骤:

(1) 找角 (平移或补形) 圯构造三角形圯利用边角关系求解;

(2) 分别找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圯求出向量的夹角圯下结论.

2. 线面角

解题方法:

(1) 将线面角转化为线线角 (即:线和其射影所成角) 求解;

(2) 找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圯求出两向量的夹角圯下结论.

3. 面面角.

解题方法:

(1) 将面面角转化为线线角 (即:从棱上一点发出、分别在两半平面内、同时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 求解;

(2) 分别找出两平面的法向量圯求出法向量的夹角圯下结论.

4.“空间角”之间的关系

三、范例精析

例1、 (2012年全国卷Ⅱ16)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底面边长和侧棱长相等, ∠BAA1=∠CAA1=60°, 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分析:作图;

根据已知条件不容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所以用几何法求解.经过补形平移直线找到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然后构造三角形并利用边角关系求解.

解: (略)

评注: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才能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应用了补形平移思想) , 同时还需扎实的计算功底.

例2、 (2012年湖南卷)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 PA⊥平面ABCD, AB=4, BC=3, AD=5, ∠DAB=∠ABC=90°, E是CD的中点, (1) 求证:CD⊥平面PAE;

(2) 若直线PB与平面PAE所成的角和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相等, 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分析:因为AB⊥AD, PA⊥平面ABCD, 所以很容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故此题用向量法要简单一些.

解: (略)

评注:本题已知线面角相等求体积, 打破了以往求角大小的考法, 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利用向量法解题需要学生能将立体几何的知识点与向量知识融汇在一起, 在备考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3、 (2012年浙江卷)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 底面是边长为的菱形, ∠BAD=120°且PA⊥平面ABCD, M, N分别为PB, PD的中点.

(1) 证明:MN‖平面ABCD;

(2) 过点A作AQ⊥PC, 垂足为点Q, 求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第 (1) 题用几何法很容易做, 第 (2) 题几何法和向量法都能用.

(1) 证明:连接BD, 因为M, N分别为PB、PD的中点, 所以MN是△PBD的中位线, 所以MN‖BD, 又BD奂平面ABCD, MN平面ABCD, 故MN‖平面ABCD

(2) 法1:几何法:如图:

解:因为PA⊥平面ABCD, 所以PA⊥AB, PA⊥AC, PA⊥AD又因为在菱形ABCD中, ∠BAD=120°, 所以AB=AC=BC=CD=AD, 所以PB=PC=PD, 所以△PBC和△PDC全等, 所以∠MPQ=∠NPQ, 又因为M、N分别是PB、PD的中点, 所以△MPQ和△NPQ全等, 所以MQ=NQ, 且

评注:本题在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两个半平面的特殊性 (即:都为等腰三角形) , 取了棱的一个特殊点作角.但确定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需要严格的证明, 故计算二面角的大小时, 一定要先证后用, 一般都遵循“作——证——算”的基本步骤.

法2:向景法 (略)

谈谈如何进行高考基本乐理教学 篇8

关键词:高考 基本乐理 教学方法

所谓基本乐理就是音乐理论中最基本的东西,是音乐的依附和支撑。基本乐理是音乐各种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理论课,同时也是高考中的一门必考科目。那么,如何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高考音乐考试中取得高分,就成了广大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基本乐理教学实践,谈谈基本乐理高考教学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教师深入研究高考、精心备课,是上好基本乐理课的前提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能够胜任高考音乐教学的老师,就必须深入研究高考,了解高考基本乐理所考内容,知道哪些是重点和难点,在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在上课之前,要精心备课,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基本乐理内容和知识全面、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多年的基本乐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本上的知识是最基本的、必须掌握的。但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仅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为不同高等院校基本乐理考核内容都不尽相同(广度和深浅度不同),专业音乐学院和普通院校不同(专业音乐学院比普通院校基本乐理考试内容难),同一所音乐院校的不同专业对基本乐理考试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理论专业和作曲专业比其他专业要求高)。因此,从事基本乐理教学的教师必须深入研究高考,根据不同高等院校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专业去向,科学、恰当地把握好基本乐理教学的“度”。 基本乐理教师不仅要研究音乐考试大纲,领悟大纲精神,还要多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历年高考基本乐理试题,抓住高考的重点和易考点,紧紧围绕高考组织基本乐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仔细研究历年基本乐理考试内容,就会发现:基本乐理主要就是考查学生是否会用所学音乐基本理论去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音乐中常用的记号和常用的术语”几乎是每年高考中必考的知识点。此外,音程、和弦、调式调性分析和写调式音阶等这些内容也都是每年高考音乐试题中的必考的项目。当然,虽然考题变化多端,而且灵活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大都是在声乐作品演唱和器乐演奏时常见的一些知识。

二、基本乐理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多元化思维能力

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讲授的效果可能出现很大差别。因此,好的基本乐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将乐理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和领会教学内容和基本乐理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够根据所学乐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音乐实践活动。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乐理知识,而且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高考中做“调式音阶”这种题,需要学生联系许多知识点,而且各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在具体解题过程中,除了要求考生掌握乐理相关知识点外,还要求考生能够在其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do音和主音均用音名来表示,但它们也有区别,因为调号是根据do音的高度位置来确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和关键点,只要学生把关键问题弄清楚了,把解题要领搞清晰了,高考中音乐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时,要让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多做不同题型的试题,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综合能力,因为同一概念、同一理论具体反映在高考试题上都可能会出现多种类型的试题,而且大多试题都是多种概念和理论的综合运用。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多元化思维能力。

三、善于归类和总结教学内容,将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许多乐理知识都是分述的,但它们之间大多数都有内在的联系,这些联系有章节之间的联系,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但在学生看来,这些乐理知识却是孤立的、分散的。基本乐理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分述的知识及时加以归类总结,把知识化零为整,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整体把握,从总体上去理解和驾驭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时,教师可以总结为:相邻的都是自然的,不是相邻的都是变化的。教师这样一总结,学生马上就记住了,而且将“相邻”与“不相邻”作为判断标准,既简单,又易记。再如装饰音记号,尽管回音、波音、倚音、颤音属于不同的装饰音,其在具体音乐活动中的唱(奏)效果也不同,但彼此之间却存在着许多密切联系。音乐老师如果能总结归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部分,将相关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定会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解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音乐问题能力。

此外,从事基本乐理教学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主动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基本乐理知识点众多,项目烦杂,有些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要及时复习和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和“熟能生巧”,学生只有多复习、多巩固、多练习,才能熟记于心,胸有成竹,在高考中有条不紊地做好各种类型试题,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奎.浅谈高考乐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2,(37).

[2]李胜杰.应对高考基本乐理教学的三个措施[J].中国音乐教育,2010,(06).

谈谈服饰作文 篇9

谈谈服饰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服饰的作用还真是不容小觑。有的时候,大方得体的衣着打扮能够帮忙我们更加顺利地解决问题达成目的,而如果是不协调的服饰很可能会给自己造成障碍,更有甚者,有人因此而丢掉工作或是吓跑客户。也许有的人会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光凭外貌是不能够决定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的。我们说,“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例子固然不可效仿,但表里如一总就应做到吧。有的人可能很有才,于是自恃才高,不修边幅,邋里邋遢,既影响观瞻也有碍自己的发展,因为无论何时,除了专业技能能够利用之外,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任何单位和部门树立起来的标杆人物。有的人可能很有钱,名牌服饰堆积一身,但是除了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之外,不会给人们留下任何完美的印象。这就涉及到服饰的选取和搭配。我们说,服饰的选取和搭配既要注意身份、年龄,也要注意场合,服饰的搭配包括衣服鞋帽之间的搭配,以及衣服鞋帽与饰物之间的搭配。原则上来讲,在选取和搭配服饰时,应注意颜色不可过于繁多,一般以三种颜色为宜,否则会令人眼花缭乱。

穿正装时,注意不能穿休闲鞋,也不能配白色或红色的袜子,女士穿裙子以搭配肉色的袜子为宜,男士穿西裤时袜子的颜色应选取稍深于裤子的颜色为宜,或者一律选取深灰色。皮包的搭配也很重要。很多人可能舍得花钱买衣服,却不舍得花钱买包,往往是一个两个廉价的包能够背上全年。我个人认为,穿正装必须要配优质的真皮皮包,穿休闲装则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不同样式的装饰包,但也要注意与衣服颜色的搭配。还有帽子、眼镜,颜色、款式的选取也应注意与整体的搭配效果。此外,还有首饰的选取与搭配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大而贵重的首饰一般在出席大型宴会等正式场合才使用,平时使用则显得有些夸张。平日工作时佩戴的首饰以不招摇为宜,还要注意大方得体的整体效果。总之,服饰的搭配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慢慢学习慢慢积累才能搭配得好。

谈谈公德作文 篇10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告别了贫穷落后,昂首阔步进入了小康,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地走进了崭新的时代。

中国的农民富裕起来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我平时对“食”方面观察的比较多,就让我从“食”谈起吧。生活富裕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充斥着市场,各种各样的包装袋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人们用完食品,便将包装袋乱扔乱放,风一吹街头巷尾四处横飞,遍地都是,构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这些白色的污染物正是疾病传染的根源,当疾病趁虚而入,染指了你的家庭,或许你并不明白疾病就是这些白色污染物。倘若你只为自己方便,而不顾及周围的环境,也许下次受害的就是你或你的家庭成员。所以,为了你和你的家人以及他人的幸福,请你认识保护环境的意义,不要乱扔乱放食品包装袋以及其他“废弃物”。

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公共汽车上,在电影院、剧场、饭店等任何一个公共场合,尽管,四处都有“禁止吸烟”,不许随地吐痰的广告,但那些“瘾君子”、“痰君子”却视而不见,依旧我行我素,如入无人之境,只顾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你若留心就可以看到“瘾君子”周围的客人,面对烟雾弹的强大攻势,只能捂着鼻子和嘴巴不停地咳嗽,不断的摇头叹息,面对那些“痰君子”随地乱吐痰的恶劣行为深

恶痛绝。这些“瘾君子”“痰君子”他讲社会公德吗?他们不讲,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十分的淡薄。所以在这里我呼吁那些“瘾君子”“痰君子”们,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你停止吸烟,停止随地吐痰吧……

谈谈新课改后的高考历史复习 篇11

如何进行新课程下的高考历史复习,首先就要明确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高考命题专家杨宁一说:“历史课程标准是指导高中历史教学的文件,和高考的要求即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一定意义上,课标的要求是高中教学都应该达到的,而高考的要求是从高中当中进行选拔,因此,可以说高于了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考又是以高中课标作为依托的,不能脱离课标来进行考试。”这样看来,高考复习不仅要依据课标,而且还要依据考试大纲,要把课标要求下的课程目标转变为考纲要求下的考试目标。

如何进行新课程下的高考历史复习,还要明确新课改后的高考怎么考。新课标是按照文明史的体系来进行编排教学内容的,这与传统教材在前苏联史学影响下的过分注重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革命史体系有很大的区别。新课程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还要特别注意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够有所提高。这意味着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单单是要记忆和理解一些历史知识方面的内容,而且更要关注历史学习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一些方法。新课程下,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且教材的版本较多、出现一标多本的现象。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测试的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年来的新高考看,命题设计了新情景,答案也不是依据教材的知识点采点给分。这种做法,命题专家杨宁一叫做“脱教材”,即脱离教材的语言模式和思维角度。试题重视从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审视历史,重视以开放、探究、求异的科学态度突破思维定势。但试题也保留了老高考中考查主干知识、隐形渗透时政热点的做法,试题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如何进行新课程下的高考历史复习,对于在前苏联史学观念下成长起来的教师来说,首先要了解新的史学范式,并能够在新的史学范式指导下重新构建历史体系、梳理历史线索。尤其要了解并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就缺乏必要的高度,学生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特别是能力的提高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必然会成为空中楼阁,高考的成绩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新课标下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多设计新情景。这些新情景有可能涉及到教材增加的内容,也有可能是全新的。新课程的新理念、好理念很多,如以课程为核心而非教材唯一的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为理念的新的学习方式,突出个性与创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而非替代作用等。高考内容的改革应该是课程改革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同时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它不仅要适应课程改革的趋势,而且还应与课程改革双向互动,共同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近年来新课标下高考历史试题特点以及“312课堂优化方略”(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开展的课改方略。三是“三定”:定课堂目标、定目标实施的方法、定目标实施的时间;一是“一找”:每节课至少找出一条知识规律或学习方法;二是“两看”:看教师的拓展能力,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历史高考复习课应当制定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教师先安排下一节课的复习范围,让学生围绕复习范围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和查找资料,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高考需要探索讲创新、讲效率、讲效果的新复习模式。以问题为轴心的复习模式,以解决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相关学习问题为宗旨,从提问题开始,循问题前进,启新问题结束。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传统的抄笔记课堂要好得多,这样的课堂更具有针对性。而且提问题也能使学生的预习真正落到实处,因为要提一个有水平的问题,必须动一番脑子。但学生提出问题将是多样的、宽泛的和不可预期的,可能一些问题与主干知识不搭边,如果课堂教学从学生提问开始,到解决学生的问题结束,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复习环节的严谨设计以及课堂合作学习的高效组织。所以,必须对问题进行筛选与鉴别,有的问题应该放在课后解决。

上一篇:信息化电工电子教案下一篇:产品送货期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