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2024-10-29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精选15篇)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篇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树叶找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树叶找家

作者:庞金霞 来源:寿光市文家街道新世纪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

2、进一步加深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能通过树叶的不同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 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干各一棵、树叶若干 《小树叶》磁带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小树叶》

1、师:“天气好冷啊,北风老头鼓起腮帮子使劲一吹,小树叶会怎么样?小数叶都离开了妈妈,飘呀飘,飘呀飘……”师幼随音乐一起自由游戏.“小树叶,你要飘到哪里啊?”“小树叶转了圈,飘到了滑梯上、蹦蹦床上、草地上……”大风吹来了,小树叶是怎么飘的?风渐渐小了,小树叶又怎么飘了?风停了,小树叶怎么样了?

2、组织幼儿入座。师:“小树叶飘呀飘,有点累了,它们都轻轻地飘到了小凳子上。”

3、师幼谈话:“小树叶为什么要离开妈妈?”

二、认识落叶树

1、引导孩子回忆对落叶树的认识。“秋天,天气渐渐变冷了,小树叶会怎么样?会慢慢变黄,冬天一到,小树叶会怎么样?纷纷离开了妈妈。树妈妈变成什么样子了?一直是这样吗?什么时候不是?会变成什么样?”

2、教师小结:“冬天过去,天气会渐渐变得暖和起来,春天来了,树妈妈就会长出新的叶子来。像这样春天树叶发芽,秋天树叶变黄,冬天树叶全部落光的树,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猜一猜叫什么?叫它——落叶树。”

3、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落叶树。“想一想,你见过的落叶树叫什么名字?”(柳树、杨树、梧桐树、法桐、石榴树、柿子树、合欢、莲子树、玉兰、槐树、银杏树、樱花树……)

三、认识常绿树

1、师:“小朋友见过这么多的落叶树,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是落叶树呢?你知道什么树不是?(冬青、松树、柏树……)”

2、教师小结:“对!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一年四季都有绿叶,它在落叶的同时长新叶子。人们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知道吗?对!叫——常绿树。”

四、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叶的不同

1、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不同。师:“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落叶树的树叶全部落下来,常绿树的树叶不全落下来呢?它们的树叶一样吗?落叶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常绿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收集了这两种树的叶子,我们来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2、教师小结:无论我们在马路边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树叶的样子来判断它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请小朋友让你的树叶宝宝躺在小桌子上睡一小觉。

3、出示魔术盒(各种叶子),引导孩子判断它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小树叶,请小朋友看一看这片树叶像什么?它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也请个别孩子来取叶子,魔术盒,告诉我,这片树叶是什么?魔术盒怎么不说话不告诉我?小朋友谁来告诉我?

五、游戏:《树叶找家》

(声音:小树叶,你在哪里呀?)

(1)、出示一棵落叶树的树干,“我是落叶树,我的树叶宝宝又大又薄,表面没有蜡质,天气变冷了,北风把小树叶都吹跑了,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了。我的脚好冷啊!小朋友你能帮我找到树叶宝宝吗?(音乐响起,幼儿把落叶树的树叶放在落叶树上。)“”

(2)、出示一棵常绿树的树干,“谢谢小朋友。我还有一个好朋友,它是常绿树,它的树叶宝宝有的很厚,有的像针一样细,上面都有一层蜡质,保护着树叶中的水分。宝宝不怕太阳晒,也不怕被风吹。一年四季都是油亮亮的。小朋友你能帮它找到树叶宝宝吗?(音乐再次响起,幼儿把的常绿树的叶子放在常绿树上。)

六、根据树叶的特征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1、师:“谢谢你们!小朋友真厉害,帮树妈妈把宝宝都找到了。不知道树妈妈高兴吗?你问问她。树妈妈说很高兴,谢谢小朋友,我还有很多朋友呢,不过我不知道它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请小朋友帮我判文档仅供参考

断一下吧”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判断。“这是什么树?它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为什么?”

七、了解树叶的用处

师:“小朋友现在能根据树叶的不同来判断见过的树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了。树叶的用处不小呢!你知道树叶还有什么用处吗?(树叶为大树制作养分,为人类释放氧气、提供食物、挡风遮阳、做树叶面具、烧火、书签……)”

八、欣赏树叶粘贴画

1、师:“原来树叶的用处这么多呀!我知道它还能变成非常有趣的图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出示树叶粘贴画,引导孩子欣赏。

[活动延伸]

师“你觉得这些画漂亮吗?那我们到院子里捡自己喜欢的树叶,让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把树叶打扮的更漂亮吧!”

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自由交流欣赏。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篇2

1.能用多种材质各异的纸设计制作漂亮、新颖的“衣服”,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3.增进幼儿对服饰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力。

4.活动中能适应多种角色的扮演。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质地、不同色彩的纸张。

2.手工制作的“服装”范例3件 (不同材质、不同款式) :上衣、裤子、裙子。

3.服装制作工具:透明胶、固体胶、剪刀、彩带等。

4.磁带、录音机、录像等。

活动过程设计:

1.观看录像中叔叔阿姨表演的时装秀, 引起幼儿争当“小小服装设计师”的愿望。

2.“小小设计师”学习制作服装的方法、步骤。

(1) 认识各种纸, 并了解其特性、适合做什么样的衣服。

(2) 欣赏老师制作的几件成衣, 分析、讨论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3) 总结制作方法、步骤。

3.“小小设计师”们设计自己认为最酷、最靓的衣服, 准备参加设计大赛评比。

(1) “设计师”选择制作材料。

(2) 使用工具适当剪裁、粘贴制作衣服, 并进行装饰。

4.“小小设计师”们分别试穿自己或他人设计的衣服, 进行时装表演。

5.设计师们将自己的名片分发给喜爱自己设计的观众 (听课老师) , 并邀请他们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进行表演。

6.评出最漂亮的服装设计作品。

(1) 幼儿互评。

(2) 观众老师评比。

(3) 为获奖的设计师颁发奖杯。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篇3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吴巧云.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J].考试周刊,2016(73):187.

幼儿园大班树叶分类教案反思 篇4

(1)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教师出示树叶模切卡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请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请幼儿按树叶的大小、颜色或者形状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样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朋友是谁?你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三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2)大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2.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

2.分类记录表、彩笔每人一套,教师记录表范例一张。

3.音乐《彩虹秋天》《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孩子们今天老师不仅请来了好多听课的老师,看还带来了什么?

幼:树叶…….。

教:是啊,秋天了,树叶宝宝都离开了自己的树妈妈,这不老师把它们带到咱班里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并发现它们的不同。

教:孩子们看这些“树叶宝宝”是一样的吗?(幼:不一样)。

教:哪些地方不一样?(幼:形状、颜色、大小不一样)。

(教师小结:对这些“树叶宝宝”的大小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不一样,有黄的有绿的,形状不一样,有单叶的有多叶的)。

3.出示“树叶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并确定分类标准。

1)引导幼儿探索分类.(强调把话说完整)

教:现在“树叶宝宝”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就是根据树叶宝宝的这些特点,把它们进行一下分类,待会把你们的分类结果告诉老师。

2)教师巡回,并为幼儿进行照相,通过电视展现给其他孩子。

4.幼儿操作“树叶”卡片进行分类记录。

1)分卡片教师讲解记录表的使用方法(播放背景音乐,提醒幼儿音乐结束,记录完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讲评记录情况

5.玩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6.找班内有相同特征的物品,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次的优质课评选,我选择了一节,以前从没挑战过的科学活动“树叶分类”,这节活动主要是让孩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并学习按一定的特征给物体分类并统计记录,从环节设计和材料准备我都紧扣目标,努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建议当中,我了解到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以下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在开始环节,我以秋天为导入语从而引出树叶,这一环节比较流畅,因为是大班的孩子了,再加上孩子对这种科学活动很感兴趣,所以当我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时候,孩子能够明确地说出树叶颜色、大小、形状的不同,这样很容易的就进入了下一环节,第三环节是让孩子探索分类,这也是本节活动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让孩子观察完树叶以后,我就让孩子根据树叶的特点进行分类,由于我对教材的挖掘程度不够,以至于孩子分的种类比较多,有按颜色、形状、大小的,还有按规律排序的,比如:大小小,黄绿绿多叶多叶单叶的等等。总之是我指令不够清楚,如果我在让孩子探索之前讲清楚是按某种分类方法,各分为两组,孩子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状况了。

分类以后是记录环节,我以为大部分孩子会书写数字,这里我考虑得不够周全,对于那些不会书写数字的孩子,我如果让孩子用自己明白的比如:画圆点、画符号等方法记录,就不会导致孩子有记录不出来的现象了。游戏环节可爱的孩子们让我感到欣慰,孩子们太聪明了,在说出和好朋友有相同特征的时候,孩子们能说出:“我们都是男孩”“我们的袖子颜色一样”“我们都是平头”,这样的语言,孩子们的想象力分反应能力太强了。

总结了这么多最想说的就是,自己还需要多多学习,领导、老师们的建议我会及时改正,在以后上课我会从环节设计、语言组织、材料准备上考虑周全,让自己有更高的提升。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体验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2、理解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学习用舒缓、跳跃声音来演唱不同的段落。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教师自备秋天背景图;自制活动教具小树叶若干片;幼儿人手一份小树叶道具。

活动过程

(一)、换位移情。

提问:小朋友,你们离开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

(1)、秋天到了,许多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去问问它。

教师朗诵第一段歌词,并将小树叶粘贴在秋天背景图上。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叶吧!”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

(3)、猜想:小树叶会怎么说呢?

(4)、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引入第二段歌词。

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

2、欣赏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整首歌曲,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范唱,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歌曲不同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提问:(第一段)离开了妈妈的小树叶心里是不是很害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对小树叶的关心呢?(教师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离开妈妈的小树叶非常勇敢、坚强、乐观、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小树叶的坚定、勇敢?(教师引导幼儿用跳跃、断顿的声音演唱第二段。)

3、幼儿学唱。

(1)、幼儿随弦律哼唱两遍。

(2)、幼儿边唱边尝试用“小树叶”道具做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尝试领唱和伴唱。

1、教师领唱,幼儿用“啦”伴唱旋律。

2、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用“呣”伴唱旋律。

教学反思:

《小树叶》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它采取了问答的方式,生动的表现了小树叶勇敢积极乐观的形象。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情感体验放在第一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播放“秋天”美丽的视频,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引起学生对以往生活急眼的丰富联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歌词,解决难点

考虑到一年级识字量不多,在咬字,吐字方面更容易出错。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有意无意的让学生跟着我用拍手拍肩的方法读出歌词的节奏,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楚同时使学生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

三,情感体验,学习歌曲

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所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为了能让学生体会第一段树码吗的害怕与不舍,我设计了以“树妈妈”的一声叹息引起学生对“树妈妈”的情感关注。当我问:“树妈妈非常担心小树叶孤零零的飘到哪里都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养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呢?第二段的教学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表演中体会小树叶的坚强,勇敢,声音由第一段的‘轻、慢’变成了‘响亮而富有弹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些不足:有一句是“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学生在唱的时候总是漏了一句飘啊,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应对这一句的演唱进行专项练习。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到了,孩子们对落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还有在家园联系中有些家长反应孩子分铺有哭闹现象。大班的孩子大多在5岁半左右,对事物的理解力逐步增强,喜欢唱歌,有学习这首歌曲的能力。为了加强孩子们对落叶的了解认识,正确引导和爸妈分铺的问题,培养孩子独立勇敢地品格,选择了学习《小树叶》这首歌曲。

活动目标

1、让孩子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

2、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变化的情绪。

3、学习小树叶勇敢、独立、大胆地品格。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歌声中享受唱歌的乐趣。

2、难点:用歌声表达歌曲随旋律变化的情绪。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让孩子到郊外观察秋天的树林及落叶,知道一些树木秋天落叶是为了过冬,明年会长出新叶。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小树叶头饰。

3、环境准备:教室的墙面布置(秋天)

活动过程

1、制造悬念,引起兴趣。

活动开始,教师出示课件(树叶飘落的情景),引起孩子好奇,提问:小树叶怎么了?……激发孩子求知欲望。

2、初步欣赏。

让孩子欣赏歌曲,第一遍为有画面欣赏,提问:……接着复听音乐,此次为无画面欣赏,提问:……引导孩子说出小树叶勇敢、大胆、独立的特点,并愿意学习,平常自己玩耍,分铺不哭闹等。然后再次欣赏教师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提问:……

这三步层层递进,将学习由易变难,是学唱环节生动起来。

3、学唱歌曲。

针对孩子用一种方式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持久,我尝试用不同的形式来学习歌曲。首先用“啦、哩”轻声哼唱,接着师生齐唱,再分组对唱,个别领唱集体单字伴唱,提示孩子注意歌曲所表达的情绪,要用歌声来体现。这样的变化一定会受孩子喜欢,学习热情高涨,效果事半功倍。

4、演唱歌曲。

学习歌曲后,教师提供头饰,让孩子随歌曲表演。教师尽量为孩子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只要不影响别人,站、立、坐、蹲,甚至躺着去感受

去、表演都行,教师要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予以鼓励,让孩子获得成功感。

让孩子去环境布置中寻找自己喜欢的最勇敢地小树叶做朋友,再次在音乐中体验落叶飘舞的情景,并巩固所学歌曲。

结束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孩子对落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步学会了用歌声表达歌曲变化的情绪。同时,教学应体现在生活化中,活动之后,要及时了解反馈孩子勇敢独立的变化情况,用《小树叶》的形象再次鼓励,促进孩子勇敢,大胆品格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篇7

一、幼儿园大班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学生来说, 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 基本能够独立地在活动区域内自由的活动, 也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地玩耍。与伙伴玩耍时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并且与伙伴分享, 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教师指导能力较弱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 教师一般只是向1 或者2 个区域进行重点指导, 有一些区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教师只是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预设目标, 因此忽略了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 不能够在此时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解答。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成长要求, 而且也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的教师认为, 即便开展了区域活动, 只是把它当成集体活动来进行, 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有一些校园没有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 活动区域的教材单一, 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 不给予指导, 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指导能力弱, 必须寻求对策。

2.区域活动各种器材的放置和准备不合理

学校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易的活动材料, 不能好好利用自然物品和一些旧物品, 使得活动器材单一, 根本就不能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供需要, 因此, 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区域内有一些器材一放就是一两个月, 有的甚至是一两个学期, 有的甚至没有变化。还有些器材的投放位置忽视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乐趣, 没有新鲜感, 因此没有起到区域活动本该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对策

1.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主要以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依据。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能力, 将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 便于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前, 教师可以有倾向性地向他们展示新的教学用品。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学生先了解教学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学生进入该活动之前, 可以先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 为他们展示教学用品的制作方法, 使他们自由的发挥, 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观察活动内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若是在区域活动中呈现的问题, 要立即给予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 教师要重点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 及时给予解决方法,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

2.区域活动器材的合理放置

区域器材本身就能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形成活动目的, 例如, 算盘、图书、拼图等, 教师可以提供记录的材料, 让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供放大镜, 让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实践, 快乐地与大自然接触;还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就能学习统计, 更能深入地了解操作。

区域的创建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个人特点, 比如有的学生缺乏一些经验, 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区域设置不能太多, 通常器材的投放应该要集中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 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 器材的投放适量增多, 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并激起他们的乐趣;还有的学生说话能力较强, 聪明伶俐, 教师不单单要增加器材的数量, 而且放置的器材应更具有挑战性。因此, 每学期初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 了解他们的能力。在此方面上, 教师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不同需求, 选择不同的器材, 尽可能让教学用品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上。

总之而言, 区域活动的展开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活动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发展和成长, 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 那带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 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心中的好奇心, 使他们能够在这一阶段中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浅谈大班幼儿折纸活动 篇8

关键词:幼儿;折纸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36-01

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加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项有意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并能促进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尤其是大班幼儿,教师因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劝和成功的乐趣。今年我班在折纸教育活动中进行了系列的尝试,也因此我有了几点新想法,下面我想结合折纸活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课来谈三点:

一、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

大班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尝试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很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纸过积中,幼儿-改以前的"我不会,我小行--"的懒惰思想,认真的尝试起来。

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儿童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由此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儿童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儿童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那么,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

二、促进互动,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实际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活动中,在发现有幼儿遇到困难时,我鼓励他“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想找谁帮你呢?”过一会儿,我会问:“你在哪一步遇到了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在评价过程中,我没有武断的评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他们:“你觉的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

幼儿在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在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这一切都蕴涵着老师的精心设计。

三、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几次

幼儿对折纸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行的,特别对于那些能力较弱,动手少的幼儿来说,一次根本不够,我总是发现:活动评价后幼儿总还想问老师要材料,希望再折一个。如果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老师能作到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次或几次,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亭受成功的乐趣,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活动评价后,我特意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彩纸,还配备了磁铁钓竿,和回形针,并对孩子们说:“桌上还有有趣的材料,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再来一次,并可以尝试钓鱼游戏……”孩子们谁都不愿意就此停止,都兴致盎然的继续折了,连平时最不爱动手的闻闻也问这问那的,兴趣很高。有些聪明的孩子很快尝试了钓鱼游戏乐得在一旁哈哈大笑--善于等待,让孩子们在再来一次中,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折纸的技能并能在老师提供的材料的刺激下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充分体验了折纸活动中的乐趣,并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

2、进一步加深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能通过树叶的不同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课件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干各一棵、树叶若干《小树叶》磁带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小树叶》

1、师:“天气好冷啊,北风老头鼓起腮帮子使劲一吹,小树叶会怎么样?小数叶都离开了妈妈,飘呀飘,飘呀飘……”师幼随音乐一起自由游戏.“小树叶,你要飘到哪里啊?”“小树叶转了圈,飘到了滑梯上、蹦蹦床上、草地上……”大风吹来了,小树叶是怎么飘的?风渐渐小了,小树叶又怎么飘了?风停了,小树叶怎么样了?

2、组织幼儿入座。师:“小树叶飘呀飘,有点累了,它们都轻轻地飘到了小凳子上。”

3、师幼谈话:“小树叶为什么要离开妈妈?”

二、认识落叶树

1、引导孩子回忆对落叶树的认识。“秋天,天气渐渐变冷了,小树叶会怎么样?会慢慢变黄,冬天一到,小树叶会怎么样?纷纷离开了妈妈。树妈妈变成什么样子了?一直是这样吗?什么时候不是?会变成什么样?”

2、教师小结:“冬天过去,天气会渐渐变得暖和起来,春天来了,树妈妈就会长出新的叶子来。像这样春天树叶发芽,秋天树叶变黄,冬天树叶全部落光的树,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猜一猜叫什么?叫它——落叶树。”

3、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落叶树。“想一想,你见过的落叶树叫什么名字?”(柳树、杨树、梧桐树、法桐、石榴树、柿子树、合欢、莲子树、玉兰、槐树、银杏树、樱花树……)

三、认识常绿树

1、师:“小朋友见过这么多的落叶树,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是落叶树呢?你知道什么树不是?(冬青、松树、柏树……)”

2、教师小结:“对!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一年四季都有绿叶,它在落叶的同时长新叶子。人们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你知道吗?对!叫——常绿树。”

四、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叶的不同

1、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不同。师:“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落叶树的树叶全部落下来,常绿树的树叶不全落下来呢?它们的树叶一样吗?落叶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常绿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收集了这两种树的叶子,我们来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2、教师小结:无论我们在马路边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树叶的样子来判断它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请小朋友让你的树叶宝宝躺在小桌子上睡一小觉。

3、出示魔术盒(各种叶子),引导孩子判断它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小树叶,请小朋友看一看这片树叶像什么?它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也请个别孩子来取叶子,魔术盒,告诉我,这片树叶是什么?魔术盒怎么不说话不告诉我?小朋友谁来告诉我?

五、游戏:《树叶找家》

(声音:小树叶,你在哪里呀?)

(1)出示一棵落叶树的树干,“我是落叶树,我的树叶宝宝又大又薄,表面没有蜡质,天气变冷了,北风把小树叶都吹跑了,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了。我的脚好冷啊!小朋友你能帮我找到树叶宝宝吗?(音乐响起,幼儿把落叶树的树叶放在落叶树上。)“”

(2)出示一棵常绿树的树干,“谢谢小朋友。我还有一个好朋友,它是常绿树,它的树叶宝宝有的很厚,有的像针一样细,上面都有一层蜡质,保护着树叶中的水分。宝宝不怕太阳晒,也不怕被风吹。一年四季都是油亮亮的。小朋友你能帮它找到树叶宝宝吗?(音乐再次响起,幼儿把的常绿树的叶子放在常绿树上。)

六、根据树叶的特征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1、师:“谢谢你们!小朋友真厉害,帮树妈妈把宝宝都找到了。不知道树妈妈高兴吗?你问问她。树妈妈说很高兴,谢谢小朋友,我还有很多朋友呢,不过我不知道它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请小朋友帮我判断一下吧”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判断。“这是什么树?它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为什么?”

七、了解树叶的用处

师:“小朋友现在能根据树叶的不同来判断见过的树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了。树叶的用处不小呢!你知道树叶还有什么用处吗?(树叶为大树制作养分,为人类释放氧气、提供食物、挡风遮阳、做树叶面具、烧火、书签……)”

八、欣赏树叶粘贴画

1、师:“原来树叶的用处这么多呀!我知道它还能变成非常有趣的图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出示树叶粘贴画,引导孩子欣赏。

[活动延伸]

师“你觉得这些画漂亮吗?那我们到院子里捡自己喜欢的树叶,让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把树叶打扮的更漂亮吧!”

教学反思

该活动是两类物体的比较观察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两次观看录象,加上老师的针对性提问和幼儿零距离观察树叶,很快掌握了“落叶”和“常青”两个概念,认识了落叶树和常青树,发现了常青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

这里的录象和实际的树叶都带给幼儿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树叶找家》的游戏更是将幼儿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较好巩固了对常青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篇10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树林寻找树木,观察最粗的树、最细的树、最高的树、最矮的树、叶子最多的树、叶子最大的树等。在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正在孩子们用工具量得起劲时,突然有个小朋友叫起来“快来看呀,树叶从树上飞下来了!”于是孩子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树叶上,“地上树叶真多呀!”“踩在树叶上软软的。”“树叶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地毯。”“树叶有的红,有的绿。”“咦,怎么有的树叶掉下来,有的怎么不掉?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大胆表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

活动准备

1.各异的树叶,有真的树叶,也有用色纸剪的树叶。

2.各种颜料让孩子们印树叶。

3.营造宽松、自由、有序的活动区域。

活动过程

我带领孩子们到公园里观察树木,捡拾各种树叶,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1、豆豆跑过来说,老师:我也捡到了一片树叶,看,它变成什么了?

2、我拿起这片叶子让孩子们观看。

3、孩子们说:老师,你们想不想也使你们捡到的树叶变一变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准备把你的树叶变成什么呢?幼儿根据树叶添画造型:

1、把自己捡到的树叶用双面胶贴在纸上。

2、用记号笔、蜡笔大胆构造、想象。

3、可选择一片或多片树叶自由组合创造。

4.给树叶画上手,脚,让它变成一片会跳舞的叶子

师生交流分享:

1、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对幼儿的创造意识给予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功感,体验和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地响亮地介绍,语言能完整、流畅。

3、老师对幼儿的今天活动情况作适当评价。

4、共同收拾各类教玩具。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不仅了解了各种树木,知道了树木名称,形态,作用,并且对它的叶子也有了一些了解。在捡叶子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想象,创造,使幼儿各方面都有了一定发展。

如何有效组织大班幼儿参观活动 篇11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开展了《阅读节》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文文带来了一本图画精美,形象可爱生动的图书《宠物小精灵》,吸引了全班大部分孩子,“你这本书是从哪买的,我妈妈找了许多地方都没有。”“是从图书馆借的,图书馆里书可多了。”“那么多的书不是要花很多时间去找吗?”“每本书上都有编号的,按着编号去找就可以啦。”那什么是图书编号呢?孩子们对于图书馆的书籍编号产生了疑问,讨论着图书该如何整理和编号。为了培养幼儿从小爱看书、多读书的阅读兴趣,初步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同时也为大班的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准备,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参观图书馆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首先确立了本次参观活动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参观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感受社会文化的丰富性,积累学习经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孩子们通过倾听和观察,有意识地收集信息,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录。在参观活动中遵守相应的阅读规则,参观后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提升和运用相关的知识经验。

二、有效调动家长资源制定完善的参观计划书

我们班的参观图书馆活动不仅是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同时我们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家长们的积极性,使家长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拟定了书信内容,让家长参与到本次活动。书信如下: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们大三班小朋友都想去图书馆看一看,去了解图书馆的秘密,请您帮我们联系一下图书馆的叔叔、阿姨好吗?

大(三)班

2011.11

信发出后,孩子们和老师家长一起投入到图书馆的活动中,文文的妈妈主动帮我们联系到了图书馆,孩子们高兴极了。

(一)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幼儿的参观需要

在组织幼儿参观之前,我们围绕参观图书馆的活动进行讨论。与幼儿共同商讨参观的目的、内容和程序,与幼儿制定参观方案。方案如下:

活动目的:

1.了解图书馆的图书的种类,以及图书是怎样编码的,增进对图书馆的认识。

2.激发幼儿喜欢图书,能够爱护图书的情感。

活动准备:事先联系好图书馆、确定参观目的,准备相机。

活动过程:

1.实地参观图书馆,增进对图书的了解。

2.幼儿相互交流参观图书馆的过程,分享知识经验与快乐。

3.共同讨论收集相关资料,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

1.发动家委会成员协助老师全面负责安全问题

参观活动中老师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先召开家委会,主动与家长沟通,首先使家委会成员了解本次参观计划、步骤,其次,我们将责任到人,确定参观中各位成员的站位,确保在图书馆门口、楼梯拐角、借阅室内等位置都有家委会家长确保幼儿安全。

2.和家委会成员一同“踩点儿”

在参观地点确定之后,我们和家委会的负责人来到图书馆,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事先沟通,了解图书馆的布局,和参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确保了参观活动顺利进行。

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一同引导幼儿做好相关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在家长会上我们首先介绍了参观的目的,使家长全面了解了参观的计划。为了帮助幼儿有意识地收集信息,我们动员家长为幼儿准备记录时用的小本和笔,或者是相机,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记录。在心理准备上,我们一起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孩子对活动充满期待。在会上我们将和孩子们制定的计划书展示给家长。在规则方面:在参观路上排好队,不掉队,注意交通安全。在行为方面:到图书馆后主动与图书管理员打招呼,有礼貌地问好和询问借阅事宜。

三、参观过程关注幼儿需要和具体情况

(一)不断地与幼儿回顾参观计划

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顾我们参观的目的,使孩子们带着任务来到图书馆,并且再次提醒注意事项,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参观的目的性。整个参观过程中,孩子们被图书馆中哥哥姐姐认真、安静的阅读氛围所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放轻自己的脚步,好奇的目光在一本本书上游走。同时也有孩子们不时发出的各种疑问:“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来借书?”“阅览室的电脑是干什么用的呢?”“图书是怎样分类摆放的……”对孩子们的疑问图书管理员老师一一给予了详细解答。 孩子们惊叹图书馆的藏书是这么多、这么丰富!我们也给孩子们留下了充裕的阅读图书时间,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安静地阅读,然后正确地摆放图书,还赢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赞扬。

(二)及时抓住参观中有意思的事情,教师要善于利用环境资源

在参观图书馆幼儿阅读区时,孩子们都希望借阅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好多男孩子希望借阅关于飞机知识的书籍,他们在一起寻找,但是,半天没有找到,这时他们向老师求助。首先我们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环境,引导他们发现图书馆的书籍是有编号和编码的,在发现这一情况之后,孩子们又发现图书编码很复杂,不利于逐一查找。老师便向孩子们介绍可以求助于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这下子就促进了孩子主动、友好地与人交流。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主动询问和观察的机会,引发了孩子们与环境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主动获得了有意的信息和经验。

四、参观后分享参观经验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篇12

关键词:区域活动,大班幼儿,合作意识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亲身体验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快乐, 感受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域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园内活动, 对培养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学实践中, 我们尝试以区域活动为契机, 通过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 引导幼儿生成合作意识, 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一、重视素材, 培养合作意识

儿童的智慧、灵感来源于生活素材。在幼儿区域活动中, 生活素材是儿童顺利进行活动的载体, 是引导和激发幼儿合作动机与行为的媒介。善于利用生活素材, 可使幼儿与教师之间、与同伴之间、与环境之间的合作互动欲望越发强烈。活动素材就像一位看不见的教师, 无时无刻不在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学习。因此, 我们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操作素材, 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发地与同伴合作起来、互动起来是非常必要的。如为了加深幼儿对数字的形象认识, 我们在教室的益智区放置四种花式的数字扑克牌, 让幼儿抽牌配对或比大小。又如, 为了增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我们在教室的“超市区”摆放了玩具、文具等各种“商品”, 让幼儿进行自主“买卖”。玩转这些区域活动素材, 幼儿是不能单独行动的, 必须依靠彼此的分工与配合。幼儿就在这样的区域合作中, 自发地生成合作意识, 产生合作欲望, 形成合作能力。

二、提供机会, 提高合作能力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 幼儿有很多机会一起活动, 一起学习, 一起做游戏, 如一起拼卡通图, 共同搭积木, 一起作画或下棋等等。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能使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游戏的机会, 让幼儿抓住机遇, 学会自主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 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就合作起来, 逐渐形成自主合作的意识, 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如在“图书区”, 我们可以开展“同看一本书”活动, 让幼儿与同伴一起看书, 然后再互相讲述。这样, 既培养了合作意识与能力, 又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如, 在“美工区”, 我们可以作画材料有限为由, 让幼儿与伙伴一起合用作画材料。这样, 既能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 又能从小培养幼儿的谦让意识与宽容美德。再如, 在“建构区”, 我们启发幼儿一起商议搭建主题和方案, 并要求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一起搭建, 不独自占有, 不相互争抢, 遇到问题要一起商议解决。在“表演区”, 我们让幼儿一起载歌载舞, 自主商议各自分工, 共同完成小组节目表演。这样, 通过不同功能区提供给幼儿的合作机会, 幼儿真正做到了在合作中学习, 在合作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指导方法, 做好合作保障

幼儿年龄比较小,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自我中心意识。因此, 一些幼儿在区域游戏过程中, 可能在需要合作完成的情况下, 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一个地方自己玩, 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合作, 怎么合作。这时,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给幼儿一定的合作方法, 指导幼儿进行主动而正确的合作。如在进行区域活动的主题建构时, 我们可以先教给幼儿一些简易的分工与合作方法, 让他们共同搭建, 一起完成建构作品。在游戏中途发生矛盾时, 我们要教会幼儿通过商议、谦让或制定游戏规则来解决。当伙伴在游戏中遭遇困难时, 要引导幼儿向伙伴提一些中肯的建议来帮助别人。对于游戏中的合作行为, 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从一定的角度仔细观察, 比如,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用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这么做的好处有哪些?这样, 通过教师的引导, 幼儿在观察与实践中, 一定能够理解什么是合作, 合作有多么重要, 怎样进行合作。

四、因势利导, 强化合作意识

区域活动中, 为了调动幼儿合作的积极性, 我们要对幼儿已有的合作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 给幼儿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比如, “这个游戏一个人是玩不了这么好的, 你们配合得太好了!”往往我们一个赞扬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对孩子的抚摸动作, 都能让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 让他们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与欲望, 更主动、更多地合作。而对于不太会与同伴合作、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 我们也要及时地点拨和引导, 针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建议。比如, “你一个人完成得已经很好了, 但如果能两个小朋友一起完成就更好了。”“这个游戏, 几个人一起完成会怎样?”“你跟小娟说, 咱俩一起画, 试试看。”“你可以去帮忙一起搭。”在教师这样亲切又热情的鼓励下, 幼儿一定会大胆迈出合作的步伐。

五、共享合作成果, 体验合作的快乐

当幼儿顺利合作完成游戏活动时, 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幼儿常常会产生愉快的心情。但幼儿并不能很明显地体会到这是合作带来的成果。这时, 教师要主动为幼儿巩固和强化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如幼儿一起搭建完成了大型主题公园模型后, 教师要让大家一起欣赏, 使他们感觉到是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才有了这样的成果、这样的快乐, 单靠一个人是完不成这样大的作品的。再如, 对于幼儿捏彩泥、做沙画的作品, 教师可让其他幼儿欣赏和讨论。这样, 幼儿的合作行为在活动中得到强化, 可使幼儿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生成更多的合作行为。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介绍、交流启发幼儿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

2.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幼儿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

活动准备:

1.收集的不同树木的叶子若干。

2.固体胶、彩色纸等。

3.范画。

活动过程:

一、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引导幼儿发现树叶的多样性。

1.教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树叶,都很漂亮,那王老师也带来了很多的树叶,我们来欣赏一下。(边欣赏边问小朋友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2.小结: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很繁多,树叶的形状也各有不同:有心形、针形、扇形、圆形等。

二、教师讲述树叶拼贴画的方法。

1.教师:看到叶子这么漂亮,王老师想用这些叶子来为大家变魔术,看看王老师是怎么变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老师快速用几片树叶在手里拼凑出小动物大致外形,问幼儿像什么,然后贴在纸上)

2.教师:原来把各种形状的树叶加以拼接,就可以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了。"

3.教师:老师这里还变了许多的动物,我们一起看看。

三、幼儿分组操作,老师给予具体指导。

四、互评互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修改建议本次活动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拼凑组合树叶的方法,重点是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树叶摆放,树叶和树叶之间可以有很多的组合方式,可以变化出很多不同的东西。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幼儿拼凑完成后,请大家一起欣赏,如果有许多拼凑的方法,就请幼儿进行展示。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孩子们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开拓视野、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拼凑过程中以幼儿自选为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强弱来选择活动,待幼儿完成后,让大家一起欣赏。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篇14

活动名称:树叶去旅行

活动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知、认识“上”和“下”的空间方位。

2、学习运用方位词较完整的描述树叶的行踪。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认识“上”和“下”的空间方位,并运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了解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会根据具体事物发生改变。

活动准备:

1、《树叶的旅行》PPT课件。

2、幼儿在进活动室的路上与大树打招呼。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叶。

1、谈话导入,刚才我们在树上找到了谁呀?

2、PPT1,引出课题。

出示树叶,小朋友一起有礼貌地打招呼。

秋天到了,树叶宝宝被秋风一吹,呼――它离开树妈妈去旅行啦。什么是旅行?

树叶宝宝到哪里去旅行了呢,我们来看看吧。

二、树叶去旅行。

1、出示PPT2,感知、认识“上”、“下”方位。

你看到了什么?

辅助提问:树叶飘到了什么地方?跟花朵在干什么?

我们把树叶飘到哪里,在干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2、出示PPT3,进一步认识“上”、“下”方位。

树叶又旅行到了哪里?跟风车是怎么玩的?

请你象刚才一样用一句话说清楚,(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先说树叶飘到哪里,再说跟风车怎么玩。

3、出示PPT4,巩固对“上”、“下”方位的认识。

树叶还会飘到哪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先看图再和旁边的小朋友先轻轻的说一说,然后告诉大家。

幼儿讨论后再学习运用句式完整讲述,要求幼儿说清楚方位。

4、出示PPT5,了解“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

最后,树叶飘到了哪里?

它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在小草的什么地方?

咦!怎么一会儿是上面,一会儿又变成下面了呢?

师幼小结:树叶和小草在一起,树叶在上面,小草在下面;树叶和滑梯在一起,树叶在下面,滑梯在上面。

5、出示PPT6,师幼共同小结前面四幅图。

我们一起把树叶到哪里去旅行了说一说,要说清楚树叶在什么东西的什么地方,是怎么玩的。

6、出示PPT7,学习用方位词“上”和“下”描述树叶的行踪。

树叶还到好多地方去旅行了,我们来看一看,等一下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师幼共同看PPT说说树叶的旅行。

三、游戏:我和树叶去旅行。

如果你是小树叶,你想飘到哪里?去做什么呢?

来,小树叶飘起来了,飘呀飘呀,飘到书本上,想和宝宝一起看图书……(幼儿学树叶飘出活动室,鼓励“树叶”寻找合适的场景……上面……下面旅行。)设计意图:谈话直接导入活动,带领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为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观察PPT。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1,仔细地阅读画面,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表述看到的内容,初步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学习运用方位词较完整描述树叶的行踪。

幼儿学习用刚才的句式完整讲述。

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交流讨论,运用已学的知识经验,对小树叶的行踪进行描述。

引导幼儿了解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会根据具体事物发生改变。

结合课件对前面部分进行梳理、小结,学习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共同讲述六幅图的内容。

采用游戏的形式,把自己想象成为一片树叶,结合具体情景,感知上下方位,并积极主动地讲述。

教学反思:

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情境,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和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经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活动《树叶》教案 篇15

一、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出现的问题

1.环境局限, 不能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假期我在抚宁县育苗幼儿园做兼职, 针对环境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 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其中, 教师妨碍幼儿创造占20%, 老师不认可幼儿占28%, 手工活动室声音嘈杂占46%, 环境活动室没气氛占6%。综上得出, 手工活动中环境局限性导致幼儿思维受阻。分析原因有两点:其一, 室内环境不适宜, 未能达到刺激幼儿创作目的, 导致幼儿思路不清晰, 创作产生干扰;其二, 幼儿心理环境受到伤害, 教师不肯定, 导致幼儿出现对自己不认可, 对创作活动不敢兴趣等现象。

2.手工材料单一, 缺乏创造条件。物质材料决定创新作品价值, 没有足够可发挥的材料, 拿什么谈创新呢? 经调查, 在大班手工活动中, 幼儿对材料需求较高且可产生创造思维的占65%, 对材料需求偏高且可产生创造思维的占28%, 需求一般且可产生创造思维占4%, 对材料需求偏低且可产生创造思维占3%。可见, 大班幼儿思维活跃的程度与手工材料的刺激成正比。

3.包办代替的教学方法, 磨灭幼儿的创造灵感。包办代替的教学方法是刻板的, 违背新时代课改要求。现代教学方法提倡自由探索式。大班手工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直接教、照搬做的模式, 不仅阻碍幼儿思维, 更严重斩断幼儿创造空间。

4.评价教条性, 打消幼儿创作信心。只关注幼儿作品而不注重幼儿创作过程的老师是不称职的, 不仅没有增强幼儿创作自信心, 反而在某角度伤害幼儿心灵。幼儿手工活动中, 往往创造能力表现在某个细节, 由于大班幼儿手工技巧还不算完善, 因此, 作品表象和头脑中思维会有些偏差;创作过程还可能由于某种材料使用不合理, 但形状凸显创造, 导致效果不佳。

二、大班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解决策略

1.创设富有创造灵感的活动环境。在手工活动中, 我们往往鼓励幼儿不受束缚的创作, 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所以, 环境的选择既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对手工活动的探索, 又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 创造思维的发展, 丰富手工材料是基础。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幼儿没有基本的手工材料, 何谈创作。因此, 在手工活动中, 幼儿教师除了提供课程中所涉及材料以外, 还要给他们一些可发挥想象的创新材料。大班的手工活动多是自由创作, 即适合大班幼儿的手工材料种类很广, 如, 其一, 纸工类, 海绵纸、皱纹纸、瓦楞纸、卡纸、彩纸。其二, 泥工类, 太空泥、橡皮泥。其三, 绳工类, 绳子, 线, 球。其四, 废品类, 豆浆杯, 果冻盒, 饮料瓶, 报纸, 鸡蛋皮。相信为大班幼儿配备齐全手工材料, 定会使他们创作出平面式, 浮雕式, 立体式作品。

3.探究式教学方法铸造创造能力的金钥匙。以大班剪纸主题活动“过新年”为例, 首先, 教师布置任务, 其次, 让幼儿小组讨论, 互相获得心灵共鸣, 再次, 自由结组、自由探索完成任务。教师则以引导者和发现问题者身份出现在剪纸活动中。其一, 引导者的身份, 可以让幼儿自主探究, 在对手工材料自由剪贴加工过程中, 创造力有效地表现在作品某方面。其二, 发现者身份, 当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出现问题或者对幼儿作品出现怀疑的时候, 教师可以靠近幼儿, 探讨一下了解一下幼儿创作思路, 这样不仅没有破坏他创作思维, 反而会在某个动作上引发他的创作思路。

因此, 必要的符合幼儿个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是开启幼儿创造能力的金钥匙。

4.注重评价的多元性, 鼓励个性的创作。大班幼儿渐渐产生了自己的情趣, 当受到老师表扬或批评时, 情感会浮在脸上。教师鼓励会大大培养幼儿自信心, 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从而调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分清侧重点、善于运用、评价技巧。多元有趣的评价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相当重要。大班幼儿教师在评价时, 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评价幼儿创作过程, 激发幼儿创造兴趣;第二, 揣摩幼儿创作思维, 探索幼儿创造价值;第三, 鼓励幼儿创作行为, 聆听幼儿创造情感。

综上所述, 大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在大班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既要抓住大班幼儿好奇心强、思维迅速发展的特点, 又要高度关注活动可实施性;既要抓住环境对创造灵感的产生, 又要高度重视手工材料多样性;既要抓住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大班幼儿造能力的开发, 又要高度重视经验丰富性;既要抓住多元评价对大班幼儿创作自信心的调动, 又要高度关注评价单一性。

摘要:幼儿是创造力发展迅速的时期, 教师应为幼儿敞开创造胸怀, 培养幼儿创造兴趣, 锻炼幼儿积极探索, 开拓幼儿创造力思维。而大班手工活动, 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学科, 它能抓住大班幼儿好学好问的特点, 在手工活动中勇于想象和大胆探索, 历练幼儿无拘束的在活动中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此外, 教师在大班手工活动中以引导者, 帮助者, 鼓励者角色出现, 从而刺激幼儿创造力潜能, 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 评价幼儿创造力个性。

上一篇:初中地理顺口溜口诀下一篇:浅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