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作业》教案

2024-07-29

《有趣的作业》教案(通用13篇)

《有趣的作业》教案 篇1

“太棒了,太棒了!”教室里炸开了锅,原来是数学张老师让我们放学后去超市买饮料,我也准备约好朋友一起去。正在兴奋之时,张老师又补充说:“大家去超市不光要买饮料,还要看一看标签,记得要买一升饮料。”听了这话,我们的兴趣更浓了。

放学了,我和好朋友小可来到超市,直奔饮料区。好多饮料啊!我连忙寻找我最喜欢喝的可乐、雪碧、冰红茶……边拿边想着,回家可以好好品尝了,想着想着,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小可一看我那馋样,笑着说:“你别只管拿呀,也要算一算这些饮料的净含量是不是一升啊!”我如梦初醒:“只顾着想吃了,把头等大事都忘了。”我赶紧放下手中的饮料,一屁股坐到地上算起来。算来算去,拿的所有饮料加起来还少170毫升才是1升,怎样才能凑到170毫升呢?我到酸奶区走了一圈,奇怪了,这么多酸奶,愣是没有170毫升的,要么多10毫升,要么少10毫升,怎么办呢?

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妈妈催我回家写作业了,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超市呆了两个小时。妈妈建议说:“买两瓶500毫升的饮料不就是1升了吗?”我为终于能完成作业高兴,又有点沮丧,如果用这种方法,我喜欢喝的饮料就不能拿了呀!是完成老师的作业要紧,还是满足自己的胃口要紧?在心里盘算了好一会儿,理智战胜了欲望。还是完成老师的作业要紧!最终,我忍痛割爱,拿了两瓶500毫升的饮料来到了收银台。虽然这样我就没法喝到多种口味的.饮料了,但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原来去超市买饮料还可以学到数学知识,这真是一项有趣的数学作业。

《有趣的作业》教案 篇2

一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强调“时间合理”和“难易程度合理”。按照深圳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指导意见》的规定,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书面作业, 其他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因此, 小学阶段每天英语作业的总量最好不超过20分钟, 且在一、二年级主要以“听、说”为主。“难易程度合理”主要是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原理, 以三年级为例, 可以将作业分成必做和选做, 必做题相对简单, 知识性较强, 是全班同学“伸手就能够到”的题目, 比如“听”、“说”作业中的模仿英语光碟读单词、句子和故事, “书面”作业中的抄写单词和句子等复习性作业。“选做作业”相对较难, 比如背诵课文中对话和故事, 小组合作表演, 造句、写作文、调查等。顾名思义, 选做作业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完成, 教师鼓励学生挑战选做作业, 但不要求必须完成。

二实践性原则

这里的“实践”可广义的理解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重温、融通、运用, 拓展、思考和创新, 它是英语知识向英语技能、经验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为“改变过去重视积累词汇和掌握语法的教学模式, 重视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英语语言的实践。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曾对中西外语教学的差异做出过深刻的阐述, 她指出中国外语教学最大的弊病在于:长期以来, 以“语言知识为教学目标”, 在此错误的观念下, 教师和教材变成了学生的主要依赖, 教师在教学中负责知识的传授、讲解、分析和检查, 教材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和范本, 学生则成为接受四方渠道而来的知识的容器, 英语作业更多是机械的操练和枯燥的重复, 目的就是积累更多的单词和掌握更多的语法, 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结果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 “陆地上学游泳”变成了“交际残疾人”。因此, 要改变此种状况, 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方面从“输入为主”变为“输出为主”, 在作业方面变“知识操练”为“知识运用、语言实践”, 让学生在“用中学, 学中用”最终实现知识向技能、经验的转化。

三多样性原则

英语作业应贯彻多样性原则, 这是因为语言不是公式、定理, 而是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 每一句语言都担负着特定的功能。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多样的形式, 因此英语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英语作业有: (1) 模仿跟读——形成地道语音、语调; (2) 抄写、背诵——记忆单词和句子; (3) 阅读短文——发展学生阅读、搜集重要信息的能力; (4) 绘画造句、作文——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写英语书信、邀请函——发展学生的书面英语运用能力; (6) 演讲、朗诵——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 交流、对话、调查——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8) 唱歌、跳舞、英语剧表演——用艺术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心智; (9) 阅读英文原著——了解外国本土文化, 扩大视野; (10) 观看优秀外语影视作品——增进学生国际文化理解; (11) 制作英语报刊、设计广告语、制作英语手工艺品——发展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12) 组织和策划西方国家特定节日、晚会——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13) 搜集英语中的礼貌用语和模范英雄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14) 利用网络、影视资源, 电子词典等学习工具自主学习英语——发展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等。

四趣味性原则

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则决定了英语课外作业的趣味性。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儿童心理学提出, 6~12岁的儿童形象思维发达, 想象力丰富, 好奇心强, 好说、好动、好玩、好参与, 这些特点正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有利条件。但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目的性不强, 意志力较弱, 稳定性差, 学习自觉性较差, 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因此在设计英语课程和作业时应避免机械的操练和枯燥的重复, 要以兴趣为导向, 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玩中学, 在学中乐, 让学生喜欢学习英语、喜欢做英语作业, 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在单词教学中, 我常常让学生制作单词小卡片, 学生首先画上简笔画, 再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最后写上英语艺术字, 这一方式简单又有趣。又如, 我在教学第五册第四单元“Fun with shapes”B部分后布置学生用彩色卡纸剪出不同形状, 然后用不同的形状组合成自己喜爱的图形, 最后再用学过的英语句子来介绍自己的图形。通过这些有趣的作业既让学生动手, 又让学生动脑,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循序渐进原则

在布置英语作业的操作层面上, 我们应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原则。学生在语言的习得的过程中, 情感、态度是保障, 知识是基础, 技能是重点, 实践是方法。基础不牢就不用谈技能, 学习态度不良就无从开始学习, 因此英语作业的布置应“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 对学习态度不良的学生, 首先应通过积极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端正其学习态度, 调动其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还得强调模仿、跟读、观察、记忆、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 正确理解单词、句子、短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则可鼓励他们挑战难度较高的选做作业。

有趣的作业批改 篇3

巧用图形符号,直观有趣

提到批改学生作业,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武器”仅是“√”“×”两种符号。学生留在作业本上的思维仅以“√”“×”来定论,且不说这种评价方式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起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不负责任的,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更是不容乐观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业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作业的批改中增添一些图形与符号,可以收获意外的精彩。对于简单的抄写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字迹工整与否、正确的多少,给予不同的星星图形。听写默写应根据学生的正确率,送上不同的小红花以示区别。在课内外的作业本上,在学生的错误处,教师要圈一下,给个问号,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全对的话,那就给个笑脸,以示褒奖。这样批改过的作业本,学生才会爱看,才会认真看,进而让学生达到“有错改错,无错加勉”的要求。批改符号,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设定,但一定要直观有趣,且要告诉学生这些图形与符号的用意。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进行了五六年,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批改作业时,切不可只用“√”“×”去“打天下”了。

巧用文字交流,鞭策鼓励

在学生的作业本上,老师常常会给学生的作业做一个综合评价,要么是等级制“优、良、中、差”“甲、乙、丙、丁”,要么是百分制“100、80、60、50”。这样的综合评价,学生过目就忘,达不到表扬与批评的作用,学生也就不能从中获得激励与鞭策。在作业本上应该运用文字与学生进行交流,把你所掌握的学生做作业的情况诉之于作业本上,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通过阅读你的评语,清楚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奋斗的目标,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些作业,学习委员交作业来时,我问她交作业的情况,学习委员反映了一个学生抄作业的事,并告诉我说这个学生一直在外面玩,听说要交作业,就拿别人的抄了交上来。我给这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抄袭是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你要处理好玩与学的时间。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没学踏实,怎能玩得痛快?今后老师可看你的行动了!”这位学生后来真的就没有再抄别人的作业了。给作业写的批语,学生每次拿起这本作业本做作业时都有可能会无意中翻到,所以。批语不光是写在作业本上,它会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上。

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更需要表扬与鼓励,我会对其作业中的闪光点进行热情的鼓励。如:“字比上次写得工整了!”“这次的作业有进步!”“你这次作业中的错别字少多了!”这样的批语,学生会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有趣的作业课文内容 篇4

在上《特别的作业》一课前,我带领孩子们举行了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在登山过程中不时发出感慨。有的说:“咦,怎么风吹到脸上暖暖的?好舒服呀!”我说:“对……”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另一个孩子抢着说:“因为春天来了呗!”有的说:“哎呀!你们看,树开始发芽了。”“瞧那边,有紫色、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花好漂亮呀!”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想象、陶醉,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当孩子们登上山顶时,我说:“明天、后天休息,老师布置一项作业:下星期一,咱们把春天带到学校里……”在学习课文之前,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现实世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愿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促进想象,感悟语言。

星期一有的孩子带来了嫩嫩的柳条;有的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花;有的.带来了新鲜的蔬菜……教室里好不热闹。上课了,我说:“瞧,你们把春天带到我们教室里,给我们课堂带来了生机。有一个班上的同学们跟咱们一样,也把春天带到了教室里,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孩子们打开书,开始饶有兴趣地阅读,边读边说:“跟我带的一样……”学生经过几次朗读后,我说:“把你们带来的春天给大家介绍介绍吧!”有的学生说:“我带来了嫩嫩的柳条,微风一吹像女孩子的长发。好美丽!”有的说:“我带来了粉红色的樱花,听说它是日本的国花。”有的说:“我带来了青青的韭菜,用它来包饺子可香呢!”有一个学生两手空空站起来大声说:“我走进动物园,看到黄灿灿的迎春花张开了笑脸,好像在对我说:春天来了;我走到镜子似的小河边,看到远处有一对雪白的天鹅在河里快乐地游来游去,真漂亮!”我说:“是吗?这个星期天我也要去看看。”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再加以想象,把书面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我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三、善于发现,寻找新的教学生长点。

当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说着自己的感受时,我说:“我跟你们一样也被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用照相机把它拍了下来。你们看!”(老师把拍的照片一一贴在黑板上,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哇!红红的桃花,嫩嫩的桑叶,细细的柳枝,青青的小草。)接着我说:“谁来帮我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很有创意地进行了表达。我又说:“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我有意请刚才两手空空走上讲台的同学说自己的感受。接着我问:“你怎么什么东西也没带到教室来?”他说:“因为花是有生命的,再说公园的花是给大家看的,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把自己看到的说给大家听。”“老师,他跟课文中小丽的做法差不多。”学生开始议论。于是我说:“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吧!”

我没有生硬的提问,也没有说教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相互对比,在自我感悟中体会到要爱护花草树木,与大自然做朋友,体会人性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使之成为新的教学生长点。在这样的“对话”场景中,学生从各种束缚中超越出来,充分展开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接纳,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思想的发展和心灵的愉悦。在这里,创生着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创生着一种“人性”的自然流淌与思维的伸展和开放。

评析: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李老师根据本课的特点,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在上这课前她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亲自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老师善于捕捉学生的发现,及时给予鼓励。如:“咦,怎么风吹到脸上暖暖的,好舒服呀!”“树开始发芽了!”“瞧,那边,有紫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花,好漂亮呀!”等,为上好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一课书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上成思想品德课。李老师从学生的已有资源入手,善于“点燃起那些学生心目中未被发现的天才的内心火焰”(艾里克森语),通过自读、感悟、对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人性的美,在学习过程中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一个孩子两手空空地走上讲台说……”老师在众多的学生发言中发现了他,并抓住这个典型,说:“你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你想对她(指春天)说些什么?瞧你说得多好,那你为什么两手空空?”他说:“因为花是有生命的,再说公园的花是给大家看的,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把自己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多么令人感动的话语。这就是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让学生用充满活力的情感来伴随他们的认识过程,在互动中焕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培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这堂课中,李老师始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如:“我跟你们一样也被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用照相机把它拍了下来。你们看!”(老师把拍的照片一一贴在黑板上,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哇!红红的桃花,嫩嫩的桑叶,细细的柳枝,青青的小草。)教师就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学生。

《有趣的作业》教学反思 篇5

“有趣的作业”讲述了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别出心裁的作业,到大自然里去找春天,把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里来。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交上来的作业各式各样。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有趣”上。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先抓题眼,找出“有趣”一词,然后鼓励学生质疑,看了“有趣”一词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在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读书,理解这里的“有趣”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有新意,学生感兴趣,乐意去完成;另一层是学生到大自然中找到的代表春天的东西各种各样,形式各异,很有意思。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提出问题:谁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指哪里?学生一下活跃了起来,在森林里、公园里、花园里。听了学生的回答我觉得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开阔,我启发学生,大自然还可以在田野里、小溪边。在理解大自然的基础上,为了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我又追问:老师为什么对小丽和小龙的作业很满意?这样在讨论与争辩中学生明白,在找春天的同时,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这一主题。最后,以第三题为例,指导学生进行些话练习,用“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了,有。有。还有。”写话。叫了几个学生后,我发现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还是不会灵活运用思维很局限,于是我给学生播放第一、二课的录音,让孩子们回忆课文中的内容,打开思路。这下学生很轻松的完成了练习。孩子们写出了“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了,有粉红的桃花、有嫩绿的小草、还有清澈的湖水。”等句子。

《有趣的作业》教学设计范文 篇6

本课讲述了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别出心裁的作业——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把能找到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里来;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交上来的作业,各式各样。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理解本课有关词语的意思。

2、能说出小朋友是怎样爱护春天的。

3、读课文,理解本课有关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的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具有不同的意思。教学重点:

懂得春天来到的特征和怎样爱护春天。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读准课文中新出现的生字词语。

二、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填上合适的词语

1、()的春天-----美丽、温暖、暖和、欢乐、热闹

2、()的小蜜蜂----美丽、勤劳、可爱

3、()玉兰花-----洁白、美丽、鲜艳、盛开

(二)补语的填写

听了老师的话,大家高兴得(鼓起掌来)----合不拢嘴、哈哈大笑、跳了起来、手舞足蹈

(三)照样子补充句子

课桌上,有放在铅笔盒里的朵朵桃花,有插在小瓶里的嫩嫩柳枝,有装在纸袋里的青青小草……

1、找出用词的特点:动词+哪里+怎样+什么

2、说例句“有夹在书本里的绿绿嫩叶”

3、小朋友试说

(四)写一句话

……不但……还

1、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这组关联词的意思。

2、老师造句,学生理解。

3、指名说一句话。

三、朗读指导

1、学生自渎体会。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比赛朗读。

四、拓展延伸

作业变博文数学更有趣 篇7

一、博文改变作业方式, 学生成为发现者

数学作业的功能主要是技能训练和巩固基础知识, 内容往往较为枯燥乏味, 形式单调繁冗、机械重复, 学生们没有新鲜感, 兴趣不高, 觉得作业是负担。久而久之, 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数学家庭作业。

博客中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直接在电脑上录入, 而很多数学符号难以在电脑上展示, 所以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数学作业的模式, 变“写”为“说”。让学生把当天所学知识内容全部用自己喜欢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写成博文的数学作业应该写些什么呢?

1.回忆自己所学知识。既然是作业, 肯定是为了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的内容, 因此,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 可以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也可以写下如何对数学知识点的消化整理, 也可以记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课堂实效。

2.记录自己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学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并把它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构建中。建议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点的方法记录下来。

3.写出课外学习心得与体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如果只限于课堂, 就太窄了。教师要让一部分学生用他敏锐的眼光, 从生活中寻找当天所学内容并进行解决, 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由于数学知识的连贯性, 很多学生把数学知识点写成了一篇篇的数学连载作品。比如, 陈星雨同学把数学知识糅合在自己的阅读书目中, 写出了《数学三国》;王殷悦同学不甘示弱, 也把知识点写成了《数学水浒传》连载。《喜羊羊和灰太狼》《猪八戒学数学》等一篇篇包含当天知识点的数学作业博文在学生们眼中妙趣横生。学生们突然发现:原来数学作业还可以这样写。

二、博文评论搭建桥梁, 学生成为研究者

博客的沟通方式比较简单和容易, 并且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和建设性等特点,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很容易喜欢上这样的作业。而利用博客的留言评论功能, 学生可以不必使用真名, 通过书面语言的交流, 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剔除教师根据表情进行判断的主观上的错误。这样, 学生就能通过博客展现所学知识点, 教师就能通过博客看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例如, 学生殷晓鑫在学习圆柱体体积计算后的作业有这样的对话讨论:

“我吃亏?烤肠不就是圆柱体吗, 烤肠多与少, 不就是看圆柱体体积的大小?它们的高一样, 就是大烤肠的底直径正好是小烤肠的底直径的两倍, 所以2根小烤肠正好等于1根大烤肠呀?”石磊被说愣了。

“你看, 这个烤肠的长是10厘米, 小烤肠的底的直径是4厘米, 大烤肠的底的直径就是8厘米。

小烤肠的体积:π× (4÷2) 2×10=40π立方厘米

大烤肠的体积:π× (8÷2) 2×10=160π立方厘米

很明显, 一个大烤肠的体积应该是一根小烤肠的4倍哦。店老板给你3根, 你还真以为赚到便宜呀!”金鑫将计算的结果分析给石磊听, “圆柱高不变时, 圆柱体积与圆面积有关, 不是与圆直径有关哦。”

在博文的后面很快就有学生评论:好!精彩!能从圆柱体联系到生活中的火腿肠。体积知识掌握得不错!

创作博文的学生看到其他网友对自己的评论, 心中倍感自豪。这样的博文作业不仅提高学生生活中敏锐的数学眼光, 还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这不正是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吗?反过来, 这样的优秀作业又可以促进后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

又如学生在“圆”单元复习时的作业:

羊大爷家只有12.56米长的篱笆, 正好聪明猴过来帮忙了。聪明猴仔细思考了一下, 靠墙围成了半圆形, 正好用完篱笆, 大声地对羊大爷说:“我正好用完所有的篱笆, 经过我的精密计算, 我还帮你弄成面积最大的图形——半圆形”。

“那你帮我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究竟是多少呢?”羊大爷问道。

“我来帮你算一算。”聪明猴在地上用树枝开始写道, “半圆的周长是12.56米, 那么整圆的周长是25.12米, 所以圆半径是25.12÷3.14÷2=4 (米) , 圆面积是3.14×4×4=50.24 (平方米) 。我帮你圈的面积是50.24平方米。

在博文的评论中就有学生评论:错了吧!求半圆面积!不是求整圆面积!写博文的学生立马回复:不好意思, 我看错了, 只注意到扩大成整圆方便计算了, 没注意问题。谢谢。

通过学生在博文下面的评论, 可以看出这样是学生真实反馈的信息, 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作业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 学生是抄袭不来的。这样真实地将自己的理解通过博客展示出来, 还能看到其他学生对于问题的评价, 学生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 比教师单纯去讲解训练效果要好。

三、博文发表激发兴趣, 学生成为成功者

一般来说, 普通学生想发表一篇文章是很困难的, 他们强烈的表现欲不易得到释放。一旦学生的想法得到别人的认同, 学生所迸发出来的学习激情是无法想象的。而博客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发表”平台。

在网络化社会中, 学生发在博客上的文章很容易被其他同学和教师关注, 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受到鼓舞的学生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 投入到这样的课外数学作业中来。

特别优秀的学生作品有时还会被报刊录用, 学生作品被发表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奖励了。比如, 学生耿晓宇的博文作业《三个和尚挑水喝的由来》就是在博客中被学生杂志《课堂内外》选中并做成了漫画。班级学生的多篇数学作业被发表在《童趣》《教育周报》《学苑新报》《小学生辅导报》和《数学大世界》等报刊上。

在得到教师赞扬的同时, 又得到了报刊编辑的欣赏, 学生自然会激情澎湃, 他们会继续把自己的真知灼见写到数学博文上, 真正体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一份有趣的作业作文400字 篇8

爸爸拿起一个水杯和一块垫板,然后把垫板盖在水杯上,问我:“华瑞,如果是把水杯倒过来,会有什么现象?”我笑着说:“那还用问,垫板当然会掉下来呗!”爸爸把水杯翻过来,果然垫板掉在了地下,我和爸爸都笑了起来。

爸爸接着又问:“如果我们把水杯灌满水,放上垫板再倒过来,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胸有成竹的回答:“垫板会掉下来,水也会倒出来。”爸爸冲着我微微一笑,把杯子灌满了水,我真的担心水会洒一地。这时,爸爸放上垫板,瞧瞧我,又看看杯子,那种神秘感也只有在现场才能领略出来。说时迟那时快。爸爸把杯子翻了过来,出乎我意料,垫板被紧紧吸在杯子上,“哇塞!太神奇了!”我不禁鼓起掌来。我怎么也琢磨不出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时候,爸爸笑着说:“因为水的压力比空气的压力小,所以空气就把垫板吸在杯子上了。”我听后,不住的点头。

《有趣的作业》教案 篇9

《有趣的作业》是义务教育课程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鄂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全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同学们到大自然里找春天,把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来,大家纷纷带来了小蝌蚪、柳枝、青草......可小丽带来的是自己亲笔画的一幅玉兰花的画。小丽的作业受到了老师的特别称赞。故事告诉同学们,任何花草树木,还包括小蝌蚪,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它们的生命,关爱它们的生命。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能够关注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变化,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见解。

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积极性。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树立环保意识和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王、每、今、画、公、玉、兰、四”8个字,会认“代、表、教、定、课、桌、昨、完”7个字,认识5个偏旁“、人、、、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要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1、教学生学会生字,认识新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关爱动物和植物,热爱大自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前两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请你们把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里来,你们能给老师看看吗?

(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点评)

师:有位老师也给他的学生布置了相同的作业,你们想知道那些小朋友带的是什么东西吗?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三课吧!

(板书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悬念式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检查作业时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后面的学习做到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

师:谁愿意提醒大家,我们在初学一篇新课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读者准字音。3、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4、把不懂的词做上记号。)。

[让学生自己说出初读课文应注意的问题,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这样不但巩固了学习方法,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对故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老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初读

(尽量面向低水平学生,这样更能发现问题)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要求会认的字:代、表、教、学、课、桌、昨、完

要学会的字:王、每、今、画、公、玉、兰、回、。

2、指名读课文

①指名读。(学生评价)

②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通过检查和学生的评价,发现学生在学词识记和课文朗读方面的不足,并及时弥补,消灭了初读中的“拦路虎”,为后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四、学习课文1-6自然段

1、师:上星期,王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什么作业?

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让其他学生带着问题听读)

生:王老师要每个同学到大自然里找春天,把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里来。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读课文,看插图)

师:同学们带的东西能代表春天吗?

生:能

师:同学们带了些什么呢?

生:有蝌蚪、有柳枝、有青草......

师:同学们只带了这三种东西吗?

生:不是。

师:你们想象一下,还会带些什么呢?

生1:桃花。

生2:小燕子。

......

师:看来同学们一定很喜欢春天,所以观察得非常仔细。

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深入新课。

师:上节课同学们学的非常好,谁能说出课文的1-6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老师要同学们把最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里来,同学们有的带蝌蚪,有的带柳枝,有的带青草,小丽带的一幅画。

师:你真棒,小丽为什么要画画呢?

(学生自读第七自然段)

生:小丽说:“我在公园看到一朵玉兰花开了,想摘一朵,突然看见‘爱护花木’的牌子,就回家画了这朵玉兰花”。

师:你们知道小丽为什么要摘玉兰花吗?

生:因为小丽心里想:这玉兰花开得这么美,不就正好代表春天吗?

师:小丽为什么又没摘,而画了一朵玉兰花呢?

生:因为牌子上写着“爱护花木”。

小丽舍不得摘花,又很喜欢这些兰花,所以只好画一朵。

师:玉兰花这样美丽,春天这样美好,小丽又是这样地喜爱春天,我们一起来读第七自然段,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好吗?

(学生读第七自然段,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由此走进小丽的内心世界)

师:王老师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第八自然段。

(学生自读)

师: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生1:小丽和同学们一样,把最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来了。

生2:小丽不但找到了春天,她还懂得了去爱春天。

师:其他同学呢?

生:他们有的捉蝌蚪,有的摘柳枝,有的摘青草,这是不对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动物也有生命,花草树木是供人们欣赏的,不能损坏。

师:对呀!任何花草树木和小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生命,关爱它们的生命。

(指导读老师的话,读出真心赞美小丽的语气)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吧!读出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读全文)

[在教学中,注重课文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让学生联系生活去观察、去感悟,把学习语言和塑造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

结束

师(播放有关春天景物的课件)配乐唱《春天在哪里》。

板书设计

3、有趣的作业

同学们蝌蚪、柳枝、青草......

有趣的拼图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开阔了学生寻找媒材的视野,拓展了学生创作的思路,为孩子们学习拼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接触过利用废旧物进行创新的内容,对巧妙利用媒材已经有了基础。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拼摆、粘接媒材,创作拼图,让他们认识到艺术创作媒材来源的广泛性,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环保意识。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纸片、形状多样的植物籽粒、果壳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耐心的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在学会制作纸片、植物籽粒、果壳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教学难点:

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拼图。教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从一个圆点联想到生活中见到过的物品。豆子,七星瓢虫等。

近距离观察由点变成的一粒豆子、果壳、纸片、运动会开幕式上队列表演的一个人……

2、用一个点,引出课题《有趣的拼图》。

二、欣赏探究

(一)欣赏各种拼图作品 欣赏并思考:

1、拼图作品用了哪些材料?

2、欣赏分析拼图中的点、线、面的关系。

知识点:一个个的点连接成线,一条条的线组成面。

3、观察比较怎样的图适合制作拼图?

4、主体物与背景的色彩该如何选择?

5、作品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是怎么样的? 小组交流问题。

(二)观察并总结师用媒材制作拼图的创作方法并示范

1、设计画稿

2、均匀涂胶

3、粘贴整理

三、实践创作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创作。创作要求:

运用手中的料,并巧妙运用好材料的颜色与形状的特点,拼贴制作一幅

造型简洁、构图饱满、色彩对比强烈的拼图。

四、展示评价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生互评

《有趣的脸》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通过教学儿童面部表情让学生了解儿童的面部特征,包括脸形,五官的特征。特别是在不同表情时的面部肌肉的外形变化,重点儿童面部表情是了解各种表情时眉毛、眼部和嘴巴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

1、了解儿童面部表情变化的一般规律,熟悉几种变化要点。

2、力图用整体地观察方法,用简洁的线条概括人物的表情。

3、培养学生对人物画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人物表情变化的特征规律。难点:用简洁的线条概括表情。

四、教学用具:

铅笔、橡皮、镜子

五、教学建议:

1、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2、观察五官特征。方法:

自己照镜子观察----------同桌对视-----------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加深感知。

3、提出作业 要求:

要求临摹,画面构图安排得当;用线简洁果断,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 作画顺序得当:脸形--------发式---------五官,教师作过程性的示范。

4、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有趣的鞋子教案 篇12

2、愿意说说自己喜欢的鞋子。

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的鞋子若干,录像

活动设计:

(一)、说说自己的鞋子

1、看看我们的小脚,小脚上穿着什么?

2、你的鞋子和好朋友的鞋子一样吗?(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鞋子)

3、两个小脚穿的鞋子一样吗?

4、小结:两个一样的鞋子,我们叫一双鞋,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二)、看录像

1、猜猜这是什么?(播放发亮的鞋子录像)

幼儿自由表达

2、师:原来是一双会发亮的鞋子(显示答案),这双鞋真有趣。

3、听听什么东西在发声音?(放录像,会发出声响的鞋子)

幼儿自由表达

4、师:原来是一双会发出声响的鞋子(显示答案),这双鞋真好玩。

(三)、大人的鞋子

1、老师这里还有鞋子,看看这是什么鞋子,谁穿的?(出示爸爸穿的鞋子)

2、为什么这是爸爸的鞋子?幼儿自由表达

3、出示**的鞋子,**的鞋子和爸爸的鞋子一样吗?

4、小结:原来鞋子有大人的鞋子,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穿的。

(四)、给爸爸妈妈找鞋

1、老师拎着一只鞋子:他的好朋友在哪里?我们帮助爸爸妈妈找到两个一样的鞋子,好吗?教师为幼儿介绍场地,这是爸爸放鞋子的地方,这是妈妈放鞋子的地方,这是宝宝放鞋子的地方(幼儿自由找鞋配对,并将鞋子放在相应的地方)。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13

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9个的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前面的学习中啊,我们一起逮过蚂蚱,捉过蝴蝶,捉过蝈蝈,我们捉的这些都是什么啊?(昆虫)有位叔叔啊,和我们一样喜欢小昆虫,他是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板书课题“7.有趣的发现”)。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呢?(为什么有趣?发现了什么?在哪发现的?谁发现的?)

师:好,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同时要注意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

(一)识读生词 师:刚刚你们自己读过课文了,我来检查检查你们读的效果。一起来看一看黑板上这些生词,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一百

有趣

达尔文

而且

反复

研究

因为

许多(前鼻音)生存

著名

考察

淹死(平翘舌音)比较

容易

特别

原来 开火车读,打乱读。

师:我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

师:读好了生词啊,就要把它们用起来,把这些生词带到课文中,再去读一读!生自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师:还记得刚刚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吗?(为什么有趣?发现了什么?在哪发现的?谁发现的?)现在,请每个人拿出一枝铅笔,一边听别人读,一边在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指名读一、二、三、四自然段。每节请3人读,读一人指导一人,纠正后再读。其中,第三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第四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初步感知 师:课文读完了,谁能说说刚刚几个问题的答案呢?谁发现的?(达尔文)在哪发现的?(海洋中的一个小岛)发现了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师:你们真棒!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刚刚我们提到了,是达尔文发现的这个有趣的发现,那达尔文是谁呢?课文第一节告诉了我们,谁再来读一读?(请一名学生读)师:从第一自然段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这个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是达尔文发现的;达尔文是英国人;达尔文是著名的科学家)师:“著名”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他是著名科学家?从哪里看出来他很著名?(一百多年前)师:你们都和孙悟空一样,有火眼金睛,从第一自然段短短一句话知道了这么多东西!老师希望啊,今天回家后,你们能自己找点资料,了解一下,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明天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捧起书!(生齐读)

三、生字教学 教学“较”“研”“易”“存”“达”。较:车子旁,那一笔是提不是横。研:“开”那一笔是竖撇。

易:上面的“日”不能写扁了,是瘦瘦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存:半包围结构。笔顺。达:“大”的最后一笔是点。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后写外面,再次强调走之底的书写。

《有趣的发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啊,我们一起认识了一名科学家,他是谁?(达尔文)你们昨天回家有没有了解一些关于他的事情呢?能说说你知道些什么吗?(生说,师总结)

师:你们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下面老师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很厉害,昨天学习的生词有没有忘记呢?(出示生字卡片,读并组词)师:看来你们是真的很厉害呢!那你们还记得我们昨天提了写什么问题吗?看到这个课题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有趣?发现了什么?在哪发现的?谁发现的?)有趣是什么意思?(很好玩、很有意思)昨天我们解决了其中的三个,还有一个,就要今天来解决。我们一起看一看到底这个发现为什么有趣。

二、指导学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个发现是在哪里发现的?(一个小岛上)他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答案!

2、师: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小朋友用你的笔,画出答案!达尔文到底发现了什么?生读,师指导。

师:他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了?(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3、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达尔文看到了几种昆虫?指名说。

师:就看到了这两种昆虫,他什么感觉?(奇怪)奇怪什么意思?那他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谁来做一做?

师:我们都觉得奇怪,奇怪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小翅膀的昆虫呢?)对啊!真是奇怪!

4、师:你觉得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谁来读?

5、师:谁能把老师黑板上的句子填完整呢? 妈妈只允许我养一只宠物,要么„„要么„„ 放学回家后,我写完了作业,我要么„„要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达尔文看到这奇怪的现象,是怎样做的呢?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么做的?又得到了怎样的答案?用笔画出来。

2、师: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们,达尔文做了写什么呢?(“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终于找到了答案”)师:“许多昆虫”?多少昆虫?一百够不够?两百够不够?那要多少?(成千上万)“反复观察比较”?多少次呢?(成千上万次)为什么要反复比较?我比较一下不就好了!(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

师:原来是这样啊!达尔文可真„„怎样?谁来说说!(认真、刻苦)回答问题说完整。他这样认真去考察,得出了怎样的答案呢?谁来读读?

3、生:“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便逐渐消失了。” 师:因为什么?(岛上经常刮大风)刮大风会怎样?想象一下!树叶会怎样?海上的风浪呢?一般的昆虫呢?而且岛上“经常”刮大风!所以?怎样?

生: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不大可能会被风刮到海里淹死。(师板书)师:它们躲在哪里了?(草丛、泥土、石缝)把话连起来说“因为„„就„„”。那翅膀特别大的呢?

4、生:因为能挡住大风,也生存下来了。

师:为什么翅膀大就能挡住大风呢?大风的力气大不大?(大)那怎样才不会被刮走?(比风的力气更大!)对了!所以翅膀大的昆虫为什么能活下来呢?(因为力气被风大)(师板书)把答案连起来说“因为„„也„„”

5、师:岛上就只有这两种昆虫。那翅膀小的昆虫去哪了呢?谁来读读? 生:“可怜的是那些„„便逐渐消失了”。师:谁能说说它们为什么消失了?想想我们刚刚说的翅膀大的昆虫为什么可以存活下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师板书)

生:因为它们长了翅膀,偏偏翅膀又长得小,力气没有风大,所以它们逐渐消失了。师:它们是一下子消失的吗?(不是!)那是怎样?(逐渐)也就是?(慢慢地)

6、师:达尔文终于找到了答案!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开心,高兴)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节好不好!生齐读。师:从这个发现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总结: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前面我们说道,达尔文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那他为什么这么著名呢?第四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谁来读一读?

师:在这一发现之后,达尔文后来出版了一本书叫《物种起源》,它可以用来解释,我们人类为什么长得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没有翅膀?或者没有鱼尾巴。为什么小鸟是尖嘴巴,为什么蝴蝶身上有美丽的图案等等。所以说?一起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四)复述课文

师:现在谁能根据黑板上的内容来跟我们说一说,这篇课文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师:老师希你我们像达尔文一样,平时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但在这之前要学好生字!

上一篇:珍藏感动杂文随笔下一篇:改变课堂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