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作业

2024-10-20

有趣的作业(精选6篇)

有趣的作业 篇1

在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的作业通常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 课堂作业是学生在学校里当堂进行的作业, 而课外作业则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教育大辞典》讲道, “适当的课外作业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 并能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据有关调查显示,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不理想, 争议的焦点主要是“作业量”的问题。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课业负担较重的现象, 某些地区在考试的重压之下, 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书面作业量大, 实践活动少, 娱乐时间少,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 整个童年期不愉快。仅就课外作业而言, 全国多数地区的小学生每天课外作业时间已超过一小时, 有的为两三个小时, 甚至更多。试问, 在如此紧张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的身心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吗?为此, 2010年7月, 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我国将以制度保证中小学生减负”, 其中第六款明确规定:在中小学要通过“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 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这一途径确保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因此在小学阶段, 如何合理、科学地布置课外作业将是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作为一线英语教师, 我认为在布置英语课外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强调“时间合理”和“难易程度合理”。按照深圳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指导意见》的规定,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书面作业, 其他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因此, 小学阶段每天英语作业的总量最好不超过20分钟, 且在一、二年级主要以“听、说”为主。“难易程度合理”主要是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原理, 以三年级为例, 可以将作业分成必做和选做, 必做题相对简单, 知识性较强, 是全班同学“伸手就能够到”的题目, 比如“听”、“说”作业中的模仿英语光碟读单词、句子和故事, “书面”作业中的抄写单词和句子等复习性作业。“选做作业”相对较难, 比如背诵课文中对话和故事, 小组合作表演, 造句、写作文、调查等。顾名思义, 选做作业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完成, 教师鼓励学生挑战选做作业, 但不要求必须完成。

二实践性原则

这里的“实践”可广义的理解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重温、融通、运用, 拓展、思考和创新, 它是英语知识向英语技能、经验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为“改变过去重视积累词汇和掌握语法的教学模式, 重视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英语语言的实践。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曾对中西外语教学的差异做出过深刻的阐述, 她指出中国外语教学最大的弊病在于:长期以来, 以“语言知识为教学目标”, 在此错误的观念下, 教师和教材变成了学生的主要依赖, 教师在教学中负责知识的传授、讲解、分析和检查, 教材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和范本, 学生则成为接受四方渠道而来的知识的容器, 英语作业更多是机械的操练和枯燥的重复, 目的就是积累更多的单词和掌握更多的语法, 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结果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 “陆地上学游泳”变成了“交际残疾人”。因此, 要改变此种状况, 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方面从“输入为主”变为“输出为主”, 在作业方面变“知识操练”为“知识运用、语言实践”, 让学生在“用中学, 学中用”最终实现知识向技能、经验的转化。

三多样性原则

英语作业应贯彻多样性原则, 这是因为语言不是公式、定理, 而是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 每一句语言都担负着特定的功能。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多样的形式, 因此英语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英语作业有: (1) 模仿跟读——形成地道语音、语调; (2) 抄写、背诵——记忆单词和句子; (3) 阅读短文——发展学生阅读、搜集重要信息的能力; (4) 绘画造句、作文——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写英语书信、邀请函——发展学生的书面英语运用能力; (6) 演讲、朗诵——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 交流、对话、调查——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8) 唱歌、跳舞、英语剧表演——用艺术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心智; (9) 阅读英文原著——了解外国本土文化, 扩大视野; (10) 观看优秀外语影视作品——增进学生国际文化理解; (11) 制作英语报刊、设计广告语、制作英语手工艺品——发展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12) 组织和策划西方国家特定节日、晚会——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13) 搜集英语中的礼貌用语和模范英雄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14) 利用网络、影视资源, 电子词典等学习工具自主学习英语——发展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等。

四趣味性原则

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则决定了英语课外作业的趣味性。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儿童心理学提出, 6~12岁的儿童形象思维发达, 想象力丰富, 好奇心强, 好说、好动、好玩、好参与, 这些特点正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有利条件。但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目的性不强, 意志力较弱, 稳定性差, 学习自觉性较差, 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因此在设计英语课程和作业时应避免机械的操练和枯燥的重复, 要以兴趣为导向, 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玩中学, 在学中乐, 让学生喜欢学习英语、喜欢做英语作业, 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在单词教学中, 我常常让学生制作单词小卡片, 学生首先画上简笔画, 再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最后写上英语艺术字, 这一方式简单又有趣。又如, 我在教学第五册第四单元“Fun with shapes”B部分后布置学生用彩色卡纸剪出不同形状, 然后用不同的形状组合成自己喜爱的图形, 最后再用学过的英语句子来介绍自己的图形。通过这些有趣的作业既让学生动手, 又让学生动脑,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循序渐进原则

在布置英语作业的操作层面上, 我们应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原则。学生在语言的习得的过程中, 情感、态度是保障, 知识是基础, 技能是重点, 实践是方法。基础不牢就不用谈技能, 学习态度不良就无从开始学习, 因此英语作业的布置应“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 对学习态度不良的学生, 首先应通过积极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端正其学习态度, 调动其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还得强调模仿、跟读、观察、记忆、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 正确理解单词、句子、短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则可鼓励他们挑战难度较高的选做作业。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英语作业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有趣的作业 篇2

这星期,老师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贝类小制作。老师还说小朋友可以合作,互相帮忙,一起制作。

于是星期六的下午,我约好夏溢蔓来到我家,一起做小制作。等她到了,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把全部的贝壳放在桌子上。开始想该做什么呢?正在这时,阿姨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说做一只花老鼠吧。我和夏溢蔓异口同声地说:”好,就做一只花老鼠。“我们说干就干,先各自选了一个大香螺当作身体,然后把两片香螺口盖当作眼睛,粘上那对眼睛后,我们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再把一个个花蛤壳当作它美丽的裙子,当然,这条花裙子可得费上一些功夫了。最后阿姨从扫把上剪了几根黑色的线给我们的小老鼠当起了胡子,我和夏溢蔓做得可认真了。

瞧,那一对栩栩如生的花老鼠在我们两个”小化妆师“的精心打扮下诞生了,可神气呢!

“五性”让作业更有趣 篇3

一、返璞归真, 焕发“生活性”

“在生活中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教育观念, 而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 也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应让数学返璞归真, 回到现实生活中, 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可以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实现数学作业与学生生活的成功对接。

如教学“折扣”以后, 可出示如下问题让学生解决:

36位同学去森林公园游览, 门票每人15元, 40人以上享受八折优惠, 如果这次活动由你组织, 你认为怎样买票最省钱?

买门票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 可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为班级设计买票方案。第一种方案:直接买36张, 花15×36=540 (元) ;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 所以就买40张, 共需15×40×80%=480 (元) , 比第一种少花60元;第三种方案:买40张花去480元, 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赚回60元, 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420元。这道题综合了“折扣”等知识, 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交锋、碰撞, 让学生活用数学,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这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作业, 学生喜闻乐见, 兴趣盎然, 调查、分析、判断、比较, 既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呈现新意, 巧置“趣味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趣味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 教育心理学也已经证明,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 由于他们好奇心强, 求胜心切, 所以在作业中添加一些趣味, 能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完成, 投其所好, 抓住这一特点, 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接受任务。

在五年级“因数和倍数”的复习课上, 教师没有和以往一样做练习、讲练习, 而是出示了一个有趣的数字谜语。为方便和同学们的联系, 老师把电话号码留给同学:

从左往右依次是:

(1) 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3;

(2) 10以内的最大偶数;

(3) 8和32的最大公因数;

(4)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5) 25和30的最大公因数;

(6) 是奇数又是质数, 还是6的因数;

(7)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在如此情景之下, 学生觉得十分有趣, 个个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 利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很快猜出了老师的电话号码是3882536。紧接着提问:“老师也想知道你家的号码, 你们能自己设计谜语让大家猜吗?”这样, 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全班同学都在为自家的号码精心设计包装, 都想着让自己的谜语更具有挑战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和谐的环境中, 复习效果达到了, 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有效培养。这样富有创意的改变数学作业的形式, 设计新颖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类型, 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有血有肉、灵气活现, 深受学生欢迎。

三、引领应用, 投射“价值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何为有价值的数学?首先是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作业, 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人类离不开数学, 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同样, 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 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向往。

学习“圆柱的体积”后设计如下问题:一个饮料生产商生产一种饮料, 采用圆柱形易拉罐包装, 从易拉罐的外面量:底面直径6厘米, 高12厘米。易拉罐侧面有“净含量340毫升”字样, 请问这家生产商是否欺瞒了消费者? (温馨提示:先列式计算, 再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说明。)

这是一道生活中很常见, 但很少有人去注意的题目, 所谓“净含量340毫升”是指这种圆柱形的容积, 判断是否欺瞒了消费者, 就是指这种易拉罐的容积有没有340毫升。学生在回答商家是否欺瞒消费者的理由时, 见解独到, 认识深刻, 体现出鲜明的儿童世界的色彩。有的认为339.12<340, 所以商家欺瞒消费者 (容积计算出来是339.12毫升) ;有的认为339.12与340差距极小, 消费者可以原谅;有的认为π值本身是一个近似数, 考虑这点与差距抵消;有的认识到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差0.88毫升不足为奇, 但对于生产商来说, 如果卖出几亿瓶, 其中的利润就极大了;还有的从安全角度, 包装厚度等方面考虑也有一定的道理。学生的经验、所学的知识在这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想办法把数学知识依附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实问题中, 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 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 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 探求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

四、尊重差异, 凸显“层次性”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了避免出现“会了、懂了还在做, 不会、不懂却没做”的现象,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就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作业,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 给予学生作业的“弹性权”, 实现“个个能练习, 人人都发展”。

如学习“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后, 可布置以下几个不同层次的作业:1.基础层。一个底面长12厘米, 宽1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缸, 水深8厘米, 把一块石头完全浸入水中, 水面上升了1厘米, 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2.提高层。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 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分米, 向容器中倒入5.5升水, 再把一个苹果浸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6厘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3.挑战层。一个铁块体积500立方厘米, 完全浸入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水中。原来水深7厘米, 现将溢出多少立方厘米的水?

学生根据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高一层次的问题。这样, 很好地解决“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 照顾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 促使人人“跳一跳”, 达到自我发展最佳区。

五、百家争鸣, 倡导“开放性”

开放性作业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 并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中广泛获取数学信息, 拓展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 培养多样化的解题策略,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如四年级学完“小数加减法”后布置这样一道题:新华都超市食品单价表

学校组织学生到紫金公园秋游, 莉莉用15元钱买一个面包、一瓶饮料、一袋零食, 莉莉可以怎样买?每种买法要用多少钱? (至少写出3种购买方案。) 这样的作业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很自然地就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解题时要求学生全面观察, 广泛联想, 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 留足时间让他们尽情展示, 亮出自我, 获取自信, 让数学作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有趣的作业》教学反思 篇4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以《春天》为主题的单元,在教学《有趣的作业》这篇课文时,我想虽然天气寒冷,春天的身影不是随处可见,但还是想让孩子们到校园里去找找春天的踪影。看看我的孩子们会找到些什么。孩子们下课后 ,纷纷涌出教师去找春天了。上课时,孩子们特别兴奋,“老师,我找到春天了,我看见校园里桃花开了。”“老师,我找到春天了,我看到花坛里的小草冒出了嫩芽。我看见花坛里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脚下留情,我可没又进去哦!”“老师,我看见学校的树比以前更加绿了。”“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我发现今天的太阳特别的暖和”“真不错,你这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是的,今天阳光明媚,暖洋洋的,感觉才有春天的味道。“老师,我刚才去上厕所的时候,捡到了一片花瓣。”我听她说的时候的,特意将“捡到”强调了一下。说完,李静茹将手中的花瓣递到我的手中。我一看,举起手中的花瓣,这可是李静茹捡到的。我们能不能看到花很美丽,就去摘呢?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不能。”“那为什么呢?”接着孩子们纷纷举手了。“老师,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天气暖和了,青蛙妈妈就会生出很多的小宝宝———小蝌蚪,你们会不会去捉他们呢?“不会了。”“老师,我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变成青蛙,吃害虫和蚊子,他是我们庄稼的好朋友呢?“”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知道的这么多。”

“孩子们,你们不仅找到了春天 ,还知道爱护春天。是的,美丽的春天是属于大家的,我们不能据为己有。”

如何使语文作业变得更有趣 篇5

一教师布置作业存在的问题

学生为什么不爱写作业呢?作业真的那么无趣吗?我通过了解其他班的语文作业情况, 主动与学生交流, 并结合自己的实践, 认为学生感到作业无趣的原因,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存在以下问题:

1.“题海战”, 叫人难消化

新课改实施以来, 很多教师还没有转变教学观念, 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大搞题海战术。很多家长也认为, 多做题可以强化技能, 熟能生巧。而就是这样的题海战, 花掉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这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 纯粹是抄抄写写的题海战把学生引进了死记、死抄、死练的误区。如此一来, 学生做作业就会感到乏味和负担, 体验不到作业带给他们的乐趣。久而久之, 学生就对语文作业, 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

2.“一刀切”, 营养不均衡

很多老师为了方便, 习惯给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布置作业时, 采取的是同一要求:规定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内容、同样份量、同等难度的作业。作业难度高了, 往往会导致学困生“吃不了”, 视其为课业负担, 丧失学习兴趣;难度低了,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却又“吃不饱”, 语文能力的发展得到遏止。这种“一刀切”的作业, 没有层次性, 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

3.“机械式”, 锻炼乐趣少

语文是服务于生活的, 语文的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有些语文作业, 如词语搭配、选词填空、填关联词、抄写课文或生字词, 却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式的练习, 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作业会让学生感受不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一旦进入生活, 需要运用语文时, 他们又因为缺乏操练而无法自如地运用, 因为难而怕, 因为怕而疏远, 渐渐地就消解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如何将无趣的作业变得有趣呢?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语文作业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要充分考虑作业的启发性和发展性, 份量要适当, 要减轻学生负担, 不能让学生机械抄写。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针对当今教师布置作业的现状, 笔者在语文课上作了一些改革, 经过教学实践, 发现学生对作业再也不是漠然处之, 他们逐渐享受到了语文作业所带来的乐趣。

1. 减少作业数量, 重视作业质量

语文作业的种类很多, 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对这些作业进行归类分析, 然后区别对待。比如抄写生字、词语、重点段落等, 它们基本上都属于字词句的认知训练, 我定的要求是这样的:字词每个抄两遍, 重点句段抄写一遍。因为学生是否能记住, 与他抄了多少遍其实关系不大, 有的同学记性好或者记忆方法好, 他们在上课时基本就能记住了, 再让他们抄5~10遍只会增长其厌烦心理。而且临到考试时, 学生们还要再次巩固记忆, 所以与其逼迫学生大量抄写, 还不如“化敌为友”, 少留些作业。当然, 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我与学生约定:当天学完的字词或课文必须当天掌握, 第二天早自习小测, 全会的可以免去这些作业, 错个别的可单改错字即可, “全军覆没”的则甘愿按原来的量完成作业。如此坚持几天, 大家都看到会的同学享受的优待以及带来的种种好处, 便都自觉学习生字词了。再加上同学们看到其他班同学作业多, 自己作业少, 心里就觉得很美, 还能增进师生关系。如此, 学生可减轻一半的作业量, 基础知识也掌握了, 老师也省下许多批改作业的时间, 何乐而不为?

2. 丰富作业形式, 提高作业趣味

有些小孩不爱吃饭, 可是如果给他换个漂亮的碗, 他却吃得津津有味。同样是饭, 换不同的碗却有不同的效果,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同样是作业, 如果换成学生感兴趣的形式, 学生也许就能自主地完成, 作业的效果也就与机械作业大不相同了。因此, 为了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 我在设计作业时, 往往要考虑形式的新颖活泼和灵活多样。我采取了以下作业形式:

第一, 朗读式作业。语文课本收录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诗歌、散文的句子更是优美生动, 很适合学生朗读和背诵。我将每册语文要求熟读背诵的课文预先告诉学生, 分阶段地布置学生将这些文段反复朗读, 不断提高朗读水平。我还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 对这种竞争比赛, 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 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 绘画式作业。很多描写景物的课文常常是文中有画, 这时我便布置绘画式作业, 要求学生画一画课文中涉及的景物。如学习《春》、《济南的冬天》, 让学生画一画美丽的景物, 把文中优美的句子通过画面再现出来;学习《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时, 又让学生画画方位图, 理清文章写了哪几个方位, 每个方位各写了些什么。这种作业,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和绘画的能力。

第三, 编创式作业。对于一些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课文, 可根据教材的特点, 布置一些相应的编创式作业, 比如让学生续编或改编故事情节。学生在编创的过程中, 能够拓展想象的空间, 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四, 表演式作业。学生都喜欢看表演, 有些学生甚至还喜欢表演。根据这一特点, 可将那些故事性强或对白多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 布置成表演式作业。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然后表演的同学上台表演, 看表演的同学则写观后感。也可让学生分小组表演, 让他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 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3. 拓宽作业范围, 让作业进入生活

课堂小语文, 生活大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和社会、引向他身边的生活, 缩短情感与文字的距离, 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找一找生活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口头描述一则身边的新闻趣事。在三八妇女节给妈妈做一件事并写下来, 以表达对妈妈的感恩;说说端午节和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以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每个综合性学习环节, 更要充分结合课内课外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社会, 关心他人, 使心智得到发展, 人格得到完善, 全面提升语文素质。这样的作业, 有时是说, 有时是读, 有时是写, 有时是听, 范围广泛, 形式多样, 它是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样的作业, 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语文, 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业变博文数学更有趣 篇6

一、博文改变作业方式, 学生成为发现者

数学作业的功能主要是技能训练和巩固基础知识, 内容往往较为枯燥乏味, 形式单调繁冗、机械重复, 学生们没有新鲜感, 兴趣不高, 觉得作业是负担。久而久之, 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数学家庭作业。

博客中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直接在电脑上录入, 而很多数学符号难以在电脑上展示, 所以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数学作业的模式, 变“写”为“说”。让学生把当天所学知识内容全部用自己喜欢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写成博文的数学作业应该写些什么呢?

1.回忆自己所学知识。既然是作业, 肯定是为了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的内容, 因此,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 可以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也可以写下如何对数学知识点的消化整理, 也可以记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课堂实效。

2.记录自己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学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并把它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构建中。建议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点的方法记录下来。

3.写出课外学习心得与体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如果只限于课堂, 就太窄了。教师要让一部分学生用他敏锐的眼光, 从生活中寻找当天所学内容并进行解决, 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由于数学知识的连贯性, 很多学生把数学知识点写成了一篇篇的数学连载作品。比如, 陈星雨同学把数学知识糅合在自己的阅读书目中, 写出了《数学三国》;王殷悦同学不甘示弱, 也把知识点写成了《数学水浒传》连载。《喜羊羊和灰太狼》《猪八戒学数学》等一篇篇包含当天知识点的数学作业博文在学生们眼中妙趣横生。学生们突然发现:原来数学作业还可以这样写。

二、博文评论搭建桥梁, 学生成为研究者

博客的沟通方式比较简单和容易, 并且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和建设性等特点,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很容易喜欢上这样的作业。而利用博客的留言评论功能, 学生可以不必使用真名, 通过书面语言的交流, 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剔除教师根据表情进行判断的主观上的错误。这样, 学生就能通过博客展现所学知识点, 教师就能通过博客看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例如, 学生殷晓鑫在学习圆柱体体积计算后的作业有这样的对话讨论:

“我吃亏?烤肠不就是圆柱体吗, 烤肠多与少, 不就是看圆柱体体积的大小?它们的高一样, 就是大烤肠的底直径正好是小烤肠的底直径的两倍, 所以2根小烤肠正好等于1根大烤肠呀?”石磊被说愣了。

“你看, 这个烤肠的长是10厘米, 小烤肠的底的直径是4厘米, 大烤肠的底的直径就是8厘米。

小烤肠的体积:π× (4÷2) 2×10=40π立方厘米

大烤肠的体积:π× (8÷2) 2×10=160π立方厘米

很明显, 一个大烤肠的体积应该是一根小烤肠的4倍哦。店老板给你3根, 你还真以为赚到便宜呀!”金鑫将计算的结果分析给石磊听, “圆柱高不变时, 圆柱体积与圆面积有关, 不是与圆直径有关哦。”

在博文的后面很快就有学生评论:好!精彩!能从圆柱体联系到生活中的火腿肠。体积知识掌握得不错!

创作博文的学生看到其他网友对自己的评论, 心中倍感自豪。这样的博文作业不仅提高学生生活中敏锐的数学眼光, 还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这不正是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吗?反过来, 这样的优秀作业又可以促进后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

又如学生在“圆”单元复习时的作业:

羊大爷家只有12.56米长的篱笆, 正好聪明猴过来帮忙了。聪明猴仔细思考了一下, 靠墙围成了半圆形, 正好用完篱笆, 大声地对羊大爷说:“我正好用完所有的篱笆, 经过我的精密计算, 我还帮你弄成面积最大的图形——半圆形”。

“那你帮我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究竟是多少呢?”羊大爷问道。

“我来帮你算一算。”聪明猴在地上用树枝开始写道, “半圆的周长是12.56米, 那么整圆的周长是25.12米, 所以圆半径是25.12÷3.14÷2=4 (米) , 圆面积是3.14×4×4=50.24 (平方米) 。我帮你圈的面积是50.24平方米。

在博文的评论中就有学生评论:错了吧!求半圆面积!不是求整圆面积!写博文的学生立马回复:不好意思, 我看错了, 只注意到扩大成整圆方便计算了, 没注意问题。谢谢。

通过学生在博文下面的评论, 可以看出这样是学生真实反馈的信息, 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作业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 学生是抄袭不来的。这样真实地将自己的理解通过博客展示出来, 还能看到其他学生对于问题的评价, 学生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 比教师单纯去讲解训练效果要好。

三、博文发表激发兴趣, 学生成为成功者

一般来说, 普通学生想发表一篇文章是很困难的, 他们强烈的表现欲不易得到释放。一旦学生的想法得到别人的认同, 学生所迸发出来的学习激情是无法想象的。而博客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发表”平台。

在网络化社会中, 学生发在博客上的文章很容易被其他同学和教师关注, 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受到鼓舞的学生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 投入到这样的课外数学作业中来。

特别优秀的学生作品有时还会被报刊录用, 学生作品被发表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奖励了。比如, 学生耿晓宇的博文作业《三个和尚挑水喝的由来》就是在博客中被学生杂志《课堂内外》选中并做成了漫画。班级学生的多篇数学作业被发表在《童趣》《教育周报》《学苑新报》《小学生辅导报》和《数学大世界》等报刊上。

在得到教师赞扬的同时, 又得到了报刊编辑的欣赏, 学生自然会激情澎湃, 他们会继续把自己的真知灼见写到数学博文上, 真正体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梅尼埃病论文下一篇:SSH集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