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月活动总结

2024-10-13

学术活动月活动总结(共8篇)

学术活动月活动总结 篇1

XXXX大学XXX学院

关于第二届XXX生学术活动月活动总结

姹紫嫣红满园秀,莺歌燕舞百鸟鸣。多彩的季节使日子如诗,靓丽的风采使校园如画。

XXXX大学XXX学院XXX年XX学术活动月于XX年XX月XX日开始,XX月XX日圆满结束。在XXX倡导下,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展示我院XX精神风采,我院本次开展了第二届学术活动月暨美术作品联展,主题为《艺术源、流的探索》。此次学术月活动不止是一次学术活动,而且也是对我院XX生学习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此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教学,同时也激励我们的XX生们不断提高认识,增加眼界,完善自己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并在全院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下面是对整个活动的总结:

一、组织方面

学院高度重视此次XX生学术活动,从活动策划的审查到人员分工,到活动流程,到活动的圆满结束,每一步都经过了学院老师的精细协调,毫不夸张的说,对活动的每一步流程学院老师都进行了监督和指导。在经费上学院更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可以说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离不开学院对研究生的关怀和支持。我们的XXX同学也不遗余力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此次学术月活动中,从前期的准备、协调和联络,到整个活动的部署,再到活动的开展,做好了每一个细节以及每一步的衔接。此次活动邀请了包括XXXX教授等十余名教授和老师参加,同时还邀请到了三十几名本科生进行参与,使得活动的互动性更强,也体现了活动的纽带作用,整个活动的过程可以说是师生凝聚一心的过程。

二、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由“学术讲座”、“学术沙龙”、“作品展示”、“读书报告会”、“社会实践”几部分组成。

(一)学术讲座

(二)艺术沙龙

(三)读书交流会

为鼓励同学们去发现阅读的乐趣,为开阔同学视野,拓宽同学思路,丰富同学感情,增广同学认知,娱乐同学身心,同时给大家一个分享、学习的机会,因此特意安排了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感受一场文化盛宴。

读书交流会共分五个部分: 《中国建筑史》 《西方博物馆巡礼》 《中国版画史》 《书画背后的故事》 《设计之维》

本次报告会是一道声色俱佳的文化大餐,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好书。同时通过讲解个人的阅读感想和思考,同学们获得再次阅读本书的心得体会。

三、宣传方面

在活动策划时就把对外宣传作为重点。在活动开展前,一方面通过学院网、广播站进行对外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海报和横幅的制作第一时间把各活动信息传达给学校师生。

在活动进行的当天,对整个活动的报道,包括学院自身的录像与宣传部的联络。在活动圆满结束后,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报道。

此次活动是对我院XXX学习成果的总结和展示。本次学术活动月的开展也进一步调动学院XXX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第二届学术活动虽然圆满的结束,但是我们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提高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在以后的XXX活动中进步。

XXXXX学生会

XXX年XX月XX日

学术活动月活动总结 篇2

今年学术活动月的主题是“自主创新·科学发展”, 共有70场学术活动, 预计直接参与人群将突破3万人次。活动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面向学会会员, 以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高水平且具影响力的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学术成果展示以及有关的创新科普宣传活动, 促进“深圳市科协学术活动月”在深圳市乃至大珠三角地区学术交流。由于今年学术活动月与高交会同期举行, 学术活动月将有更多的国内、国际专家学者参与到活动之中, 参与人群范围更广泛、传播途径和影响力更深远。

据了解, 今年学术活动月组织机构从科协系统扩展到校友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以及香港、韩国等国际组织;地域从深圳延伸到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区域;参与人群从院士、教授、医生、中小学教师、学生等多层的科技工作者和市民群众;学科从数学、生物、电子、医学向管理、经济等社会学科延伸。

论编辑参与学术活动之三重性 篇3

[关键词] 编辑 学术活动 三重性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1-0027-03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reefold character of editors' participation in academic activities. Editors involved in academic activities should have these three qualities: having both an insight into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a full perspective from the outside; having both humanistic sentiments and the character of scholarly businessman; being wise to the ways of the world but also sticking to principles.

[Key words] Editors Academic activities Threefold character

通常而言,学术活动是编辑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学界动态,物色适当作者,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平台。但如今学术活动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个人的精力、时间和出版社的财力,都不允许编辑去参加太多学术活动。那么,编辑参与学术活动,应抱什么宗旨?须恪守哪些原则?哪些应有所为?哪些应有所不为?诸如此类问题,均有进一步董理与探讨的必要。笔者以为,编辑参与学术活动具有三重性:第一,既要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第二,既具人文情怀,又备儒商品格;第三,既要人情练达,又能坚守原则。

1 既要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1]这番话是针对文艺创作规律而言的,但对我们认识编辑与学术活动的关系也不无启发。学术活动是编辑“宇宙人生”的一部分,欲“写之”、透彻了解之,就得入乎其内;同时,要摆脱“身在此山中”之弊,从更高层次“观之”、俯察之,还得出乎其外。质言之,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是编辑与学术活动这一矛盾体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入乎其内,指编辑要熟悉学术版图,能融入学术圈子,有与专家学者进行平等对话的能力。出乎其外,指编辑须臾不能忘记自己的职业本位,能谨守编辑本分,不越疆跨界。因为说到底,编辑与学术活动毕竟是主体与客体、主业与副业、本位与他位的关系。

编辑要入乎其内,要深层次地介入学术活动,而不仅仅是做一名走马观花者或局外人,此在业内已成共识。编辑要“学者化”,要做“学者型”编辑,都是此类观点的集中反映。来自圈外的,尤其是学界的声音,也可以使我们从换位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当代学者王晓明在一次出版界组织的座谈会上指出: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质,就是技术媒介日益深刻地介入内容生产。随着今后纸面文字出版愈益转向以质取胜的方向,学术出版势必越来越不能守株待兔,而是要深度介入学术活动,甚至介入学术活动的前期阶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有内容方面的“策划力”……要自己参与学术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广交学术界的朋友,知道什么人是真有水平,学术前沿在哪儿,哪些人的研究今后有前景……总之,你不能是个圈外人,最好你自己也能在某个方面,当小半个、甚至半个学人[2]。

此番言论,将编辑介入学术活动的必要性置于“技术媒介日益深刻地介入内容生产”的大背景下,不仅言之谆谆、情辞恳切,而且高屋建瓴、见解深刻,为编辑尤其青年编辑今后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在数字出版发展势头迅猛的今天,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定位已日趋凸显,对编辑策划、设计、组织、加工内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都要以编辑介入学术活动的广度、深度作为前提与基础。

入乎其内不易,出乎其外则为更高一层境界。周振甫先生是学者型编辑的代表人物,他不仅责编过钱钟书的《谈艺录》《管锥编》两部名著,自己在学术上也是著述宏富,成就卓然。此外,他还担任过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等学术团体的理事,称得上入乎其内很深的人物了。但周先生绝没有把自己完全当成一个学者,而是时刻不忘自己的编辑身份。一次,有记者问他:“您一生著述丰厚,却终年‘为人作嫁’,没有成为一位专业学者,不感到遗憾吗?”周先生淡淡地答道:“我是中华书局的编审。”[3]

“出乎其外”为更高一层境界,道理端在乎此:第一,由编辑而介入学术活动,再返诸编辑本位,非简单的循坏往复,对编辑而言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质的飞跃,较前已经进了一层;第二,有的编辑入乎其内后,转身变为专业的学人或作家,逐渐脱离编辑岗位,这样的例子在编辑圈内屡见不鲜。倘若,我们失去的是一位平庸的或志不在此的编辑,得到的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或学者,那倒也是文化知识界的幸事。不过,从编辑本位的角度来看,他们并非我们追慕效仿的对象。只有像周先生这样,以大学者之才华,做“小”编辑之余事,出入编辑与学术两端,“内外”兼修,优游不迫,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2 既具人文情怀,又备儒商品格

人文情怀与儒商品格,是每一个成功出版人必备的双重特质。纵观中外出版史,举凡张元济、王云五、陈原、贝内特·瑟夫、加斯东·伽利马等出版大家,例皆如此,概莫能外。此项特质之生成,实由出版业兼具文化与商业的属性所致。在出版这个统一体中,人文情怀与儒商品格之关系,直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须臾不可分离。只具前者,出版是缺乏物质基础的海市蜃楼,虽光彩炫目却虚空不实;仅有后者,出版即与一般的商业活动混同无异,其所谓内容产业的“内容”二字便徒有虚名。因之,做一个出版人,不唯要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情怀,亦须具备“在商言商,精筹细划”的儒商品格。这一准则,对编辑参与学术活动同样适用。

“人文”二字,《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4]可见,其核心在于一个“人”字。编辑参与学术活动,作为出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疑要具有人文情怀,其由有二。一是面对的群体。学术活动本身就是知识分子麇集之所,人文情怀之渊薮。编辑面对的大多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其中有学界耆宿,有中年精英,有青年才俊。编辑要多接近他们,尊重他们,充分认识他们的价值,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好。去年遽归道山的出版家范用先生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董秀玉在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中说:“他(范用)的真诚和努力,也使作者们都信任他、尊敬他,视他作最好的朋友。他为《读书》带进了一大批如朱光潜、钱钟书、沈从文、艾青、叶圣陶、巴金、萧乾、王若水、王蒙等优秀的作者,为《读书》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事业的一生,也有众多好友相知相伴。”[5]二是服务的对象。编辑参与学术活动的鹄的,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出版更多的好书奉献给读者。为了达此目标,有时还得冒很大风险。如果胸中没有人文情怀,满脑子都是现实考虑的话,是很难做到这点的。也是范用先生,当年乍暖还寒时节,巴金的《随想录》出版无门,他果断拍板,放到三联书店出版,并配以最好的装帧和纸张。巴金在致范用的信中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你们用辉煌的灯火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著引进‘文明’书市的。”[6]这“辉煌的灯火”,不正是范用先生的“人文情怀”之火吗?

nlc202309011257

查尔斯·恩德曾经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即使是最出色的出版者,他的性格也兼有双重性:既有抱负着崇高理想的艺术家的一面,又有尽想着赚钱的买卖人的一面。此话可谓是对“既具人文情怀,又备儒商品格”的最好诠释。按说,“在商言商”乃商家之当行本色,但放到出版人身上,却怎么也给人满身铜臭的感觉。究其原委,出版社出的是精神产品,服务的对象大都是读书人,而中国士人向有“重义轻利”的传统,所以出版社言利逐利常遭人訾议。如蔡元培就曾诘难早期的商务印书馆:“昨得菊生(张元济)函,对于皮、杨、周、李四君之要求,毫不通融……而商务之纯粹营业主义,不肯稍提盈余以开辟风气,且为数年以后之销路计,亦视矣。”[7]编辑参与学术活动,必须具备儒商品格,完全不必受此思想影响。那么,高雅严肃的学术活动中难道还存在什么商机吗?如果我们细加分析,可发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学者除了能做精而深的专门研究,搞大众普及工作也是行家里手。譬如,当年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就曾为中华书局策划主编过《中国历史小丛书》这样的普及读物,其中关于明代的好几本,还由他自己操刀撰写。这套书在广大读者中影响极大,对普及历史知识起了良好的作用,发行量也达到惊人的数字。这说明,编辑参与学术活动,不能光盯着钱钟书、季羡林、饶宗颐们,还得善于发掘易中天、于丹、王立群们。一个编辑,参与学术活动是否有这样的市场眼光,是否具备儒商品格,是衡量其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资深出版人沈昌文说:“衡量一个好编辑的标准,不单是看他的学问有多大,更要看他手中的好作者有多少;发现大专家不难,难的是发现像房龙那样一些普及型的专家。”[8]真是知者之言,精辟之论。

3 既要人情练达,又能坚守原则

参与学术活动,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编辑社会活动中的一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国编辑学会编写的《出版专业基础》中说:“编辑必须有甘于寂寞、埋首案头的工作精神,同时又必须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的热情和能力。”[9]编辑参与学术活动,很大一个目的是为了发现和筛选好的作者;其主要内容,是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但世界之大,品类之盛,真是纷繁复杂,千姿百态;学者专家亦是各色人等,禀性、修养、品格、喜好均不相同。编辑该如何同他们交往,并无现成的公式可供套用,要靠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揣摩体会,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要做到人情练达。

读过《红楼梦》的人,想必对小说中的那副对联不会感到陌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练达”四字,何其精炼地道出了阅世极深的作者,对世事人情的深刻体验与高度概括。依照现时的标准,对编辑的情商有很高的要求,实则情商之中,就有人情练达的成分。我们来看《辞海》对“情商”的界定:“测定和描述人的情感状况的一种指标。属非智力因素,是保证智力水平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和成功的关键。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10]可以看出,其中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就属于人情练达的范畴。

编辑参与学术活动要人情练达,很容易让人同庸俗社会学的那套东西联系在一起,其实两者完全不同。之所以要编辑做到这点,原因大要有三端。一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李泽厚认为:“可以确证强调血缘纽带是‘仁’的一个基本含义。‘孝’‘悌’通过血缘从纵横两个方面把氏族关系和等级制度构造起来。”[11]可见,儒家思想中就有重人伦、重人情的特点,并影响了之后数千年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事准则。二是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历史形成的文化心理。恩格斯说:“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12]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更将中国农村称为“熟人社会”。他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13]但凡约过稿的编辑都有这样的体会:通过熟人约稿,效果要普遍好于自己直接去约稿,个中缘由即在于此。三是编辑所面对的群体的特点。学术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特征是心理上比较敏感,情感细腻,自我期许度较高。因而,编辑在同他们交往时,一定要拿捏好分寸:既待之以诚、重信守诺,又周到细密、谨言慎行,尤其不可忽视细节问题。这些都是人情练达的具体表现。

不过,凡事皆应有度。人情练达如果不加以节制或规范的话,很容易流向油滑气、江湖气一途。更有甚者,将手中资源作为达成某种交易、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滑入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泥潭之中,则为我们所不取。是故,人情练达之外,还得加上一条:坚守原则。

编辑参与学术活动,当然不排除商业方面的考虑,但其实质还是编辑为研发精神产品而进行的一种高智力文化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出版高质量的图书。因此,任何有悖于此项宗旨的行为都是我们应该摈弃的。《论语·子路》有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此处之“文”,即应为文化之“文”。窃以为,编辑参与学术活动,须秉持两个原则。第一,坚持职业操守,恪守服务学术与文化的理念。编辑是文化成果的催生婆和助产士,是文化产品的创意者、策划者、组织者、加工者和传播者,这一定位是始终不能改变的。第二,坚持一视同仁,不搞高低有别。编辑参与学术活动,要广结善缘,多方接纳,而不是唯几个“核心”人物或学术大腕之马首是瞻。惟其如此,编辑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为出版社发掘到更多更好的作者资源。

注 释

[1]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3

[2]理想的学术出版与学术出版的理想:沪上学者为学术出版把脉[N].文汇报,2010-03-27

[3]俞晓群.这一代的书香:三十年书业的人和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4-55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47

[5]吴禾.书痴范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

[6]范用.叶雨书衣自选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8

[7]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08

[8]俞晓群.“贩卖”文化的人得尊重文化[N].北京: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8-01

[9]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76

[10]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520

[1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2

[1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

[13]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

(收稿日期:2011-10-28)

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篇4

20**考古科普学术活动在本周六下午于四川省图书馆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现场座无虚席,观众热情高涨。

考古科普学术活动日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品牌活动之一,20**年至今已持续举办了十次。

本次考古科普学术活动主讲人为考古界的四位资深学者,他们用渊博的考古学知识和多年考古研究的积累为现场的观众揭开了一个个考古谜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李飞老师以《寻证荔枝道 探索川黔盐道》为主题,为现场的观众讲解了“荔枝道”的历史与它的重要意义。

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道不仅承载着 “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重任,更承担着关中和川东北、重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此外,李飞老师还介绍了以自贡为中心,沟通川黔滇湘鄂的食盐运销线路,让观众们了解了自贡井盐遗址及盐运古道的保存状况及自贡盐业的发展史。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冉红林老师则是以三星堆遗址近五年的考古大发现为主要内容给观众们进行了相关的介绍,让观众们对迄今为止西南地区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三星堆遗址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20**至20**年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中,发现了青关山大型建筑、北城墙、仓包包小城等重要遗迹,出土了玉璋、金箔、绿松石和大量陶器等精美文物。

这在八十载三星堆考古历史中是一个质的突破,为拨开古蜀国神秘的面纱起到了重大作用。

来自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周春水老师则为观众们介绍了“致远舰”号水下考古的一系列工作。

作为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的一项重要成果,“致远舰”身份的确认为中国近代史、甲午海战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杨军老师主要介绍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

20**年至今,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出土珍贵文物约1万余件,其中马蹄和麟趾金、金饼、金板的出土是我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

在杨军老师的讲解中还公布了许多珍贵资料与一些首次曝光的照片,将活动引向了高潮。

活动期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高大伦院长代表研究院向我馆捐赠共计39种43册书籍,书籍内容为研究院近几年的考古开发研究成果,陈雪樵副馆长代表省图书馆接受了捐赠并出具收藏证书,同时对研究院的慷慨捐赠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研究生学术活动报告总结 篇5

S09040735 在研一期间,我们听了许多有丰富经验学者的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广泛。听了这些学术报告,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和学习生活起到指导作用,获益匪浅。

在《燃气轮机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的报告中,崔玉峰博士给我们介绍了燃气轮机的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还讲了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重点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国家的差距,目前形势严峻,面临巨大挑战,但也存在机遇,我们要加快步伐,发展自己。

徐葆华老师给我们作了《文化背景对理工学习的支持》的讲座,“打开一扇窗,总会有世界”,我们要体悟生命运作之道,除了饮食钱财之外,还要之道生活是增长所有美好事物的喜悦,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通人通儒学,不应将文理对立,要和谐为人。作为一名研究生更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文科知识。

在李增亮教授的《石油开发与作业新技术及装备简介》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石油开发过程中用到的新技术及设备,比如,井下油水分离同井采油冷水新技术、井下直线电机驱动抽油泵新技术、电潜双螺杆泵新技术和水力驱动单螺杆泵装置新技术等,这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前言知识,收获颇多。

2010年5月27日,刘永红教授给我们作了题为《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报告,给我们讲了许多经典的创新案例,使我们从中得以学习。我们还学习到了实现创新的方法有:解放思想;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有需求,因为需求是创新的源泉;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分析是创新的钥匙;综合是创新的途径;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文献资料查阅与分析、综合;要具有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要合理利用计算机资源,坚信实践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要彻底摒弃替老师打工的想法等等。这对我们以后的创新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学术活动月活动总结 篇6

过去的两年里我参加了校级、院级开展的多次学术报告会议,涉及的专业领域较为广泛。如耿旭教授的生物能源研究国际发展趋势、张硕新等专家的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Foresty、李厚华等教授的SCI科技论文讲座、唐守正教授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混合模型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和林学院首届林学论坛等等。

2012年8月导师带我们一起前往哈尔滨,参加了由中国林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会上张星耀、骆有庆等众多专家就森林保护学专业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学科前沿领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汇报总结,另外来自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各林业相关单位及我校的20多位研究生之间也开展了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报告。这次学术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一方面使我了解了近期及未来森保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工作重点,另一方面在听取了刘会香、吕全、李永等专家关于杨树溃疡病菌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地位等报告后,我对现阶段自己关于陕西、甘肃地区的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地理分布及其分子系统的研究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给我们的科研论文积累了重要的素材,也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我们所做的该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生期间我曾在我校成人教育学院任兼职教师一职一年时间,任职期间为师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代《农业科技导论》课程,从学生身上我也学到很多,跟他们相处愉快。我的工作也得到学院领导和其他老师的支持与肯定。

2012年3月至7月我在林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做兼职辅导员期间尽心尽力为同学们服务。及时传达学校和学院的政策和各项会议精神,尽自己最大力量为同学们排忧解难。

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搭建研究 篇7

一、研究生学术活动的现状

(一)学术活动的意义

学术活动可以理解为就某一学术领域相关主题所进行的交流活动,搭建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学术氛围的营造。学术活动质量的优劣间接代表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实力。纵观国内知名高校,都组织并形成了自身的学术活动品牌,如清华大学的“明德讲坛”,暨南大学的“史学沙龙”等。通过学术活动的定期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养成学术习惯,同时发挥学术牛人在学生当中的带头作用,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学风建设起积极作用。

二是知识的消化拓展。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的内容: (1)知识储备阶段。对初步踏上学术道路的研究生而言, 文献阅读的技能至关重要,但实际上少有学生能够独立地消化文献。通过学术活动中同学的讨论、教师的指导, 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思维,学习他人的先进看法,深化对问题的理解。(2)知识拓展阶段。学科的交叉综合是现代科研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研究生只专注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忽略交叉学科的前沿或重点领域,很难有新的突破。学术活动涉及内容广、参与主动性高的特质使得研究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拓宽知识面。

三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质的优化。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学术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研究生的表达能力和答辩能力,其主动发散的思维方式也有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术活动实事求是的初衷以及师友良好品格的熏陶能够优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防止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

(二)学术活动的实施

学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多种呈现方式,本文从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对其进行分类归纳(表1)。

第一类是学生主导的学术活动。这类活动中学生起着主要的作用,可以无教师参加或者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指导。现有的呈现形式包括研究生课题小组、研究生学术社团、读书会、讨论会以及一些竞赛性的活动,如学科竞赛、学术论坛等。

第二类是学校主导的学术活动。这类活动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依靠学校的组织,包括学校邀请学者或企业家作学术报告/ 讲座、师生研讨会/ 座谈会以及学校资助提供的科研项目、与对方学校的交流访学、校际间的联合活动等。

第三类是学术组织主导的学术活动,如各协会组织的学术年会、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报、论文集等。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种新兴的方式逐渐盛行,即基于网络的学术活动平台。这类方式成本低、 效率高、实施更为方便,有数字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学术博客、网络论坛、在线会议等,给学术活动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学术活动面临的问题

一是形式的局限性。由于资源的有限、实施的障碍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如校际学术活动、网络学术活动这类灵活性更高的形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另一方面,已开展的活动也因为各方面原因研究生未能广泛地参与。可以说,大多数研究生能够参加的学术活动种类还是很少。

二是效果的不理想。就各学院开展的学术活动而言,仅讲座式活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1)主题定位不佳。讲座主讲人通常把主题定为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者感兴趣的内容,没有顾及学生想听什么,学生听不懂,自然效果就不好。(2)教师唱主角戏。学术讲座需要由主讲人主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和发言,才能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但实际上大多数研究生没有理解其内涵,简单地认为这是课堂教学的另一种方式,自己只须充当倾听者的角色,没有真正地融入其中。这样一来,学术报告就不能发挥其功效,也容易出现“冷场”现场,即出现主讲人提问无人应答的尴尬情况。(3)虎头蛇尾。活动开展前宣传力度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但活动结束时却草草收尾,并没有调动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生也不会主动去总结活动的主旨精髓。

二、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的搭建

高校中应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保障。本文从学校、学院、学生三个层面来考虑如何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的建设。

(一)学校层面

高校应重视研究生的培养,保证学术活动在二级院校的顺利运转,要健全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对活动的举办提供指导,做好充足的基础工作。

此外,学校还应发挥关系作用,加大与其他学校、组织的联系和合作,向研究生提供与同专业领域其他教师、学生讨论的机会,共享学术资源。

(二)学院层面

高校要想更好地打造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学院层面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要贯彻思想、加大宣传力度,即学院要充分重视学术活动,并且让研究生也意识到学术活动的重要性, 不能仅凭兴趣或当作任务去完成。可采用的宣传方式除学院网站公告外,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这类学生更为关注的网络信息平台。

2.要规范管理。学院要建立完整的学术活动运作体系,确保学术活动长期稳定地开展,并通过实施双向考评制度确保学术活动的高质高效。所谓双向考评制度, 就是一方面学院将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表现和学位申请、评优评先挂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去评价活动的组织者或主讲人,避免组织者将活动形式化或主讲人敷衍了事。用学生满意度来衡量活动的优劣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寻求学术活动的效果最佳。

3.要深化学术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吸引研究生主动参加、主动学习的不应该是制度,而应该是多样的形式以及丰富的内容。除了学校举办的学术活动,学院可以鼓励研究生进行以学生为主导的活动,如课题小组、学术社团等。学术并不是一件枯燥无聊的事,在大家的互相讨论中迸发灵感是学术的精髓,也能实现研究生精神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4.与地方经济、企业接轨。高校研究生要充分利用地方经济、企业的资源,主动与企业联系,学术交流。学术研究有了实体经济的依托,会更加激发双方合作创新的灵感,也能让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三)学生层面

在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学生要做的就是摆正态度、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活动。研究生要明白,既然学术活动的面向群体是学生,那么无论主题是否与自己的专业相符,在某种程度上肯定对自身的研究发展有益。事实上,学术活动能够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彰显学生的主体性,锻炼思维的创造性。

实践中,学术活动平台搭建可以立足于高校的办学特色。根据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及特色,做好学科间学科交叉综合、共同发展,一来丰富了学科体系,二来突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避免弱势专业的弱势现象。同时高校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建立了与相关单位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这一举措,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高校的研究能力,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利用产学研这一新型教育模式为学生培养提供多样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同时,学院作为学校的枢纽环节,需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学校举办的学术讲座、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以及交换学习项目等,以此锻炼研究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学术活动月活动总结 篇8

关键词: 共现矩阵可视化技术聚类树形图多维尺度分析图交叉图技术

中图分类号: N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093-06

A Study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R & D Activities in Genomics Fields

Yang LiangbinYang Liying(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Qiao Zhonghua(Organization Department,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

Abstract: By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which using co-occurrence matrix to describe co-occurrence phenomena, research institutions' R & D activities can be studied qualitatively. The clustering tree map and MDS map on Institutions' cooperation matrix and institutions-keywords matrix can be used for analysis of institutions' mode of cooperation. Institutions-subjects cross-map can also be used to study institutions' participations in the subjects. This article deeply studies the occurrence matrix and cross-map technology, selects the institutions which publishing the most papers in genomics field, analyzes the profile and development of main research and achieves the situation about research subjects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institutions.

Key words: co-occurrence matrix;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clustering tree map; MDS map; cross-map technology

CLC number: N24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093-06

文献计量学者很早就注意到科技论文共现(co-occurrence and occurrence)现象,通过分析共现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揭示、挖掘隐含在论文中的各种信息。[1 ]由于共现现象可以转换为形式化的表述方式(共现矩阵)加以定量测度,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共现分析以其方法的简明性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成为支撑信息内容分析研究过程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大型科研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在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竞争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的主力军。这些科研机构不仅汇集了一流科学家,而且也是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基地。考察其活动规律,对发挥科研机构潜能、缩短科研周期、提高科研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机构有关的共现矩阵是揭示机构科研活动的重要数据基础:在机构-机构合作矩阵的基础上做出的聚类树形图和多维尺度分析图可以发现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和规律;[2 ]机构-关键词共现矩阵的可以分析机构在研究主题上的相似性;基于机构共现矩阵,将交叉图技术引入机构活动规律挖掘,可以形象地揭示机构的科研活动特点,例如用机构-研究主题交叉图展示机构与研究主题(不是论文)的对应关系;用机构-作者交叉图表现机构中活跃的作者群和作者隶属的机构,发现作为弱连接的作者。本文以上述共现矩阵为样本,从多个角度展现基因组学领域优势机构的科研活动现状。

1机构合作模式考察

合作研究是大科学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高水准、广泛的学术合作是一流科研机构取他人之长、保持自身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合作对象与合作内容的选择,是研究者和管理者制定科研合作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机构合作矩阵、机构-关键词共现矩阵(依据关键词相似性程度进行聚类)的分析、比较,挖掘研究内容相似的机构簇,为机构制定科研合作战略提供参考。[3 ] [4 ] [5 ] [6 ]

1.1基本思路

在科研活动中,有些机构经常共同研究某项或多项课题,表现为产出较多的合作论文,通过文献计量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机构合作强度较大,研究内容相近;然而,也有些机构研究内容很相似,却由于竞争或其它原因,合作很少。这些都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因为学术合作能否真正增加机构的科技实力,不仅要强强合作,更要强项合作,才能真正从合作中受益。

文献计量学可以观测到最典型的机构合作方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共同署名发表科研成果,即“机构-机构共现”,通过分析这种矩阵,可以了解机构合作的特点;论文关键词是科研成果内容最直接的表达形式,研究内容相似的机构发表论文的关键词应该表现出相似性。可以利用机构-关键词共现矩阵考察机构在研究内容上的相似程度。比较两个矩阵的研究结论,甄别那些具有相近研究内容、项目特点的非合作机构,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找到合作基点才能有的放矢,从合作中受益。

1.2数据与方法

(1)优势机构的遴选

大型科研机构往往汇集了最优秀的科研团队,拥有精良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孕育着科学重大突破的契机,是各国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世界各国研究者寻求国际合作的重心。笔者认为:论文数量指标是测度学术成果、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论文产出数量较多的机构,往往具有与数量相称的学术受众面和影响力,在本领域的研究中非常活跃,发挥着引领作用。因而,在本文中,定义优势机构为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机构。

在Web of Science原始数据中,机构字段有两种格式(见表1),机构标引也有两个级别:机构和子机构。由于本文涉及到的国外基因组学研究机构规模很大,组织结构也非常复杂,为了获得机构活动的细节信息,本文采用二级机构名称进行统计分析,遴选出20个发表论文数量最多,活跃在这一领域研究中的优势机构(见表2)。

表1Web of Science原始数据机构字段格式

表2基因组学领域SCI论文20个优势机构

(2)机构共现矩阵生成及处理

在优势机构遴选的基础上,对机构合作矩阵和机构-关键词矩阵分别作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生成聚类树和MDS图(见图1、2、3、4),比较分析两个矩阵的结论,挖掘不在一个合作簇,但却有相近研究内容的机构簇。

1.3结果与解释

图1表明机构合作具有地域性特点,地理位置或者共同隶属同一机构的子机构有很强的合作关系,如日本机构M&M生物医学信息公司与日本国家癌症中心研究院在极低的阈值水平下聚合在一起(阈值水平为1);耶鲁大学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与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系也在较低的阈值水平聚为一类(阈值水平为7)。毫无疑问,选择地理位置邻近的本国机构进行学术合作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财力资源,有利于本国的资源共享,提高科研效率。不过,整体来说,基因组学领域优势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较小,机构间合作关系比较松散,因此无法获得进一步的规律性特征。

图1机构合作矩阵聚类分析树形图

图2机构-关键词矩阵聚类分析树形图

图2机构-关键词聚类图可以看作机构在研究主题上的聚类图,比起机构合作关系,机构研究主题的关系相当紧凑,在阈值等于7时所有的机构已经被分为两组。

为了更直观地考察聚类簇之间的关系,通常将聚类结果与MDS图结合起来分析。图3与图4是结合聚类分析结论的MDS图。与图2类似,图4揭示出日本的两个机构日本机构M&M生物医学信息公司与日本国家癌症中心研究院合作非常密切,其它优势机构之间的合作非常分散。

图3机构合作矩阵多维尺度分析图

图4机构-关键词矩阵多维尺度分析图

图4与图3相比,机构间的关联要紧密得多。除了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日本的两个机构,其它机构都比较集中的聚在一起。这说明在基因组学领域,虽然20个机构间合作关系相对松散,而在研究主题上却要集中得多。无论合作关系的强弱,高水平的大型科研机构都会共同关注到重要的研究领域。

比较图3机构合作关系与图4机构研究主题关系发现:显然,有频繁合作关系的科研机构在研究内容上往往会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日本机构M&M生物医学信息公司与日本国家癌症中心研究院合作非常频繁,研究主题也非常接近;类似的情况还有耶鲁大学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与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系。有时候,较少合作的机构间也会存在相近的研究领域,例如,威斯康星医学院生理学系与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杜克大学医学院合作关系较弱,却有着相近的研究内容,这几个机构之间有着潜在的合作可能性。

机构合作伙伴的选择是科研机构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既要密切关注研究主题相似、有潜在合作基础的机构,重视同它们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又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争取实现优势互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伙伴和追踪竞争对手。

2优势机构研究主题的揭示

敏锐、超前的选题是科研成功的基础。实践证明,优秀的科研机构往往具备一流的科学鉴赏能力,在研究中会不约而同地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脉络,共同关注到一些重大研究课题。利用交叉图技术绘制机构-研究主题图,可以清晰的揭示不同机构关注焦点,为管理者、研究者监测、跟踪领域研究前沿内容提供可靠的依据。

2.1交叉图技术概述

机构-研究主题交叉图可以用来考察机构在研究主题的参与情况。交叉图是在一张平面图中展现两种特征项关联的可视化技术。通常的可视化图都是基于一个共现矩阵生成的,例如,作者合作关联图是基于作者合作矩阵生成的,而作者-研究主题交叉图是基于多个共现矩阵生成的(通常情况下为4个共现矩阵)。

节点-链接图用节点大小和链接线粗细来表达特征项关联的强度及其它特征,交叉图技术通常用交叉点圆圈的大小表示其中一种特征项发生的频次(occurrence times)。显然,交叉图技术实现起来要比节点-链接图复杂,所能揭示的内容更丰富。本文中,将交叉图技术引入机构活动的可视化分析,生成机构-研究主题交叉图,来分析机构与研究主题的关联。

美国科学计量专家Morris在文献计量领域首创了交叉图技术。交叉图技术只涉及到的研究主题和作者特征项,未涉及机构特征项。本文将机构特征项纳入到交叉图技术的可视化范围内,丰富了这项技术的分析功能。

2.2数据处理

机构字段的规范与抽取是本文中数据处理的难点与关键。Web of Science的机构数据不规范,且本文采用了二级机构,因此对机构名称进行了人工干预的规范。另外,德温特分析家(Thomson Data Analyzer)只能抽取一级机构名称,因此在原始数据中,将20个优势机构的一级名称全部替换为二级机构然后再转入德温特分析家,生成论文-机构共现矩阵,获得机构发表论文对应的ISI序列号,最后将机构-论文列表转入MatLab软件生成相应的共现矩阵。

2.3结果与解释

基于机构合作聚类,生成机构-研究主题交叉图(见图5):在图5中,x轴表示机构,y轴表示研究主题,机构间合作关系的树状图在机构维度的顶部,研究主题间的相关关系在图的左侧。x轴与y轴的交叉点表示机构相应进行的研究主题。圆圈的大小决定于机构在某个领域论文数量多少。因此机构-交叉图横着看可以了解研究主题的参与机构,竖着看可以分析机构从事研究工作的布局。

机构-研究主题交叉图可以揭示与机构所从事研究主题有关的多种信息:

(1)考察机构从事的研究主题

机构从事研究主题的情况是机构-研究主题交叉图所能反映的最基本信息。

图5表明,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系(机构8)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在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研究主题11),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机构6)则是分子进化研究(研究主题13)的强势机构(见实线方框)。

在图5,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图的右上角机构3、4(M&M Med BioInformat、日本国家癌症中心研究院)与研究主题47、40、41交叉位置圆圈很大(见实线方框),并且机构3所有论文成果都集中在47、40、41三个主题,其它研究主题没有一篇论文!同时,研究主题47、40、41也完全属于机构3、4。其它的19个优势机构没有对三个研究主题做出任何贡献。由于本文只选取了部究,但可能性很大。由于机构3、4只研究47、40、41等三个主题,对其它主题没有涉及,因此机构3、4中可能有一位研究者发表了很多论文并且有很高的自引率。查阅机器自动生成的耦合聚类结论文档证实了初始的推测:研究主题47,包括52篇论文;研究主题41,包括29篇论文;研究主题40,包括33篇论文。这三个主题所有的论文都是以Katoh,Y和Katoh,M为主完成的,参考文献也以他本人的参考文献为主。因此,47、40、41等三个主题是Katoh,Y和Katoh,M共同构筑的。

(2)分析研究主题的机构参与情况

从研究主题的维度观察机构-研究主题交叉图,可以观察到每个研究主题论文所属机构,作为分析不同研究主题机构的参与情况的基础。图5揭示出:基因组学研究和生物制药两个研究主题参与机构数量最多,是基因组学领域的基础和核心研究。相反,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主题44)只有一个优势机构——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机构1)参与。由于耦合聚类生成的研究主题包含论文数量不等,为了排除研究主题论文数量少造成的参与机构少的情况,通过查阅机器自动生成的耦合聚类结论文档得知,植物分子生物学有97篇论文,这个数字接近研究主题包含论文数量的平均水平。优势机构在这一研究主题的集体缺席似乎说明植物分子生物研究并非基因组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属于边缘研究主题。

(3)揭示机构的研究布局

从机构的维度观察机构-研究主题交叉图,可以观察到机构参与研究主题的论文情况,从而揭示机构从事研究主题的布局。

观察图5发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机构1)、哈佛大学医学院(机构2)在很多研究主题上有较多的论文数量(见实线方框)。说明这两个大型机构(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论文数据列第1、2位)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很强,涉猎的领域范围很广;这两个机构在多个研究主题上布局较均衡,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研究主题。此外,图5还揭示出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系(机构8)、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机构6)科研布局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差异很大。这两个机构发表的论文大部分集中在某个研究主题上,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

(4)发现具有潜在合作基础的机构

有着频繁合作关系的研究机构,研究工作的内容会具有较多的相似性。而研究内容相似但很少合作的机构之间无疑存在潜在的合作基础。通过分析机构-研究主题交叉图,可以发现具有合作机会的科研机构。

在机构-研究主题图中,那些在机构维度上距离很远并且研究主题维度很近(甚至相同)的机构具有合作的基础。这些机构合作关系很弱,但研究主题却相同,是科研机构选择合作伙伴、制定合作战略应该关注的对象。

在图5中,研究主题11——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3个机构参与: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分子生物所(见虚线方框),这三个机构的在机构维度上水平距离很远,但在研究主题11上却具有相似性。说明它们之间合作关系很弱,却共同关注研究主题11,因此三个机构具有潜在的科研合作基础,是选择合作单位时需要给予考虑的对象。

研究主题相似机构也有可能是竞争对手,但无论是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都是科研机构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密切关注的对象。了解这些机构,重视同它们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考虑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伙伴和追踪竞争对手。

利用机构-研究主题交叉图可以追踪基因组学领域主流研究方向。对这些研究主题的准确把握,可以深入了解领域发展的概况和动态,发现重要的研究方向、热点研究内容,提高科研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之上,科学家可以考虑从不同角度对重要科学问题进行探索;管理机构可以针对本国已有的科学积累制定政策,鼓励开展持续、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实现有限科技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2.4思考

从图5可以发现在某个主题下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若干个机构,也就是发现若干对某个研究主题研究较多的机构。但这两种方法观察的角度有所区别,因此在分析机构研究活动中可以互为补充。

机构-关键词共现矩阵的聚类分析中,研究内容相似的机构簇是在关键词层面上具有相似性;在交叉图中,研究主题相似的机构是在耦合文献聚合类上具有相似性。在描述研究主题方面,耦合论文簇与关键词一定具有某种相关性,但也不会完全相同。另外,前者不是在某一个关键词上共现,而是在多个关键词上共现的机构;后者是在某一个研究主题上有共同的论文,不是在多个研究主题上有共同的论文。

机构-研究领域交叉图的优势在于给出了机构的研究主题,而机构-关键词共现矩阵的MDS图则不能;在发现某个主题下有潜在合作契机的机构方面,机构-研究领域交叉图要优于机构-关键词共现矩阵的MDS图,不仅可以找到有合作基础的机构,而且可以给出有相同的研究基础的研究主题;不过在挖掘有多个研究主题相似的机构方面,机构-研究领域交叉图就不如机构-关键词矩阵的MDS图了。

3结语

本文以多个与机构有关的共现矩阵为分析基础,结合在映射两种特征项关联上颇具优势的交叉图技术,从多个角度深入揭示基因组学领域优势机构的科研活动状况。

研究首先遴选了基因组学领域中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优势机构,通过生成机构合作矩阵和机构-关键词矩阵,对两个矩阵分别作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并生成可视化的聚类树和MDS图,揭示了机构合作的地域性特征、强强合作趋势,以及机构在研究热点领域的激烈竞争态势。为科研机构追踪竞争对手,选择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为了揭示不同机构关注焦点,生成了相关共现矩阵,绘制了机构-研究主题的交叉图,将不同机构在不同主题上的活跃度,和不同主题的主要参与机构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了解基因组学领域主流研究内容的轮廓与发展,追踪机构在这些研究主题的表现和科研成果。通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这些研究主题的准确把握,可以深入了解领域发展的概况和动态,发现重要的研究方向、热点研究内容,对科学家监测、跟踪领域研究前沿内容,从不同角度对重要科学问题进行探索,以及管理机构从本国优势重要研究领域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杨立英.化学领域国际主要科研机构论文共现现象研究[J].科学观察,2006,1(5):10-17.

[2]Steven, Allen, Morris., Unified Mathematical Treatment of Complex Cascaded Bipartite Networks: The Case of Collections of Journal Papers. PHD thesis[D].The Graduate College of the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2005.

[3]Glanzel, Wolfgang, Schubert. Andras. Domesticity and internationality in co-authorship,references and citations[J].Scientometrics,2005,65(3):323-342.

[4]Gl·nzel, W.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authorship relations[J].Scientometrics, 2001,51:69-115.

[5]Glanzel, Wolfgang, Leta, et al.. Science in Brazil. Part 1:a macro-level comparative study[J]. Scientometrics, 2006,67(1):67-86.

[6]Wagner,C.S.Six 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science[J].Scientometrics,2005,62(1):3-26.

上一篇:必须执行干部任用标准不走样解读下一篇:“麦田计划”图片展览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