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区宣传知识

2024-07-19

安全社区宣传知识(共8篇)

安全社区宣传知识 篇1

社会公益活动实践报告

——居民平安建设宣传活动心得体会

为了丰富假期生活,更好地锻炼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也为今后的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于十一假期参加了安阳市北辰派出所组织的“居民平安建设宣传活动”作为义务志愿者走进社区挨家挨户为社区居民宣传安全防范常识,提醒十一外出期间应该注意的家庭防火防盗知识。居民平安建设宣传教育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孩子提供服务。一同前往的办事处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告诉我“居民平安建设宣传”是维护社区治安稳定、和谐的重要一环,根据他们以往的经验证明,居民掌握防范知识,可以有效降低偷盗案件的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宣传工作的落实是最重要的,不能装装样子。

十月一日这一天,我兴奋地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北辰派出所辖区内的一个社区,这个社区是一个城中村,村里进行了规划,村民们重新翻盖了房子成了座座整齐的二层小楼,街道干净,家家户户房前会种些丝瓜、青菜什么的,还有设在街区中心花园的健身设备十分齐全。我们宣传的时候选在下午五点左右,同行的阿姨告诉我这个时候年轻人会下班,老人们会出来聚在一起说说话,旁边的幼儿园也要放学了,这个时候人最多,我们宣传的重点对象老人、孩子都有,效果比较好。听到这些我觉得自己不像来工作的,好像是来参加一次郊游,自己根本没对这次活动上心,对社区的情况不了解、对它要宣传的重点对象也不了解,事前根本没想到要做任何准备,心里感到有些惭愧,更觉得世间处处皆学问啊。来的路上对这个社区的一些观察,我觉得这个社区应该是“五好社区”吧,怎么会首先到这个社区呢?阿姨告诉我,这个社区环境比较复杂,与我们一般的居民区并不一样,首先它四通八达,没有大门,因此一些罪犯会选择这里当做自己的窝点,一有事情立刻可以逃走,而且它离京珠高速很近,可以直接上高速。还有,这里都是两层楼,有的房主把楼出租,或改造成小旅馆,这些都会滋发犯罪,造成不安全因素。所以这个社区宣传特别重要,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社区的已经好多了,我们很多追逃的线索就来自于社区居民呢。我看到的就是几年来努力的成果啊。我心里想我一定要为这里的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民警叔叔阿姨都投入到宣传工作中去了,我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说什么干什么,尴尬的要命。这时我看见阿姨正在向周围的群众分发传单,气氛十分热烈,我也被这种气氛感染,渐渐放松了下来,围在阿姨身边看她怎么做。她一边向来往的人群发传单,一边仔细地为有疑问的群众解答。我站在旁边仔细听了一会儿,发现她的宣传十分有技巧。对老人她会主要叮嘱防诈骗、入室抢劫的方面;对年轻女孩主要提醒飞车抢夺防范方法、街面防盗、抢遇警求助和防卫的知识;对有孩子的家长着重提醒儿童安全、家居防盗抢的知识;她还走入街道两旁的店面,宣传店铺安全。这样可以利用分发传单时仅有的一点的时间强调重点,给予提醒,还可以及时给有困惑的居民进行解答。学会这一点,我可以当半个助手了,但是我无法像阿姨一样对犯罪案例一一列举,用具体的案例对防范知识进行宣传。回到家,我立刻上网搜寻有关知识,在爸爸的专业指导下,我对防范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两天的宣传过程中我也可以用实例来宣传防范知识了。一些犯罪比如诈骗,只要我们居民对诈骗贯用的伎俩如和尚尼姑化缘、火车上陌生人套近乎敬烟递饮料、中奖诈骗、冒充执法机关电话诈骗、文物药材诈骗等有一个了解,再碰见的时候就不会轻而易举的被骗了;还有街面或者飞车抢劫,都要注意不要“炫富”,天黑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要边打电话边走。遇到伤害时要学会正当防卫和求助。

近年来,特别是公安部门组织开展的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社区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对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营造遵章守法的舆论氛围,对预防和减少事故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从一些派出所接到的居民报案来看,一些居民自我防范意识淡薄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反映出针对重点地区和特殊人群的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我认为进一步提高对安全宣传工作重视和关注、增强市民的社会责任感,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来,为预防和减少社区居民安全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大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促进社区安全形势不断好转,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这次为期三天的工作,不仅让我长了一肚子安全知识,成了一个安全小专家,更让我感受到投身于社会回馈社会的充实与快乐。

安全社区宣传知识 篇2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哈尔滨市某社区的18岁以上55岁以下常住居民共450人,其中男性189人,女性261人。

1.2方法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社区营养相关的营养学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在对某社区居民发放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前后进行问卷填写,两次调查问卷内容相同。干预前后分别发放450份问卷,有效回收450份。问卷调查有效率100%。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以及居民掌握的基础营养知识知晓率、对待营养学的态度、日常生活形成的饮食习惯。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16.0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采用率的描述与χ2检验。

2 结果

2.1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表1中看出,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前不到45%,通过采取发放营养学知识宣传手册的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营养学科普知识的大力推广,大多数居民还是很愿意接受营养知识的学习,并经过学习也都意识到营养合理饮食和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干预后的知晓率均有很大的提高,达到90.2%。

2.2营养态度

居民们大部分都能认识到营养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认识态度在干预前后分别是76%和97.6%,这也说明了居民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但还有一少部分的居民在根本理念上缺乏良好的认识态度,还需要宣传方面有侧重的加大力度,见表2。

2.3营养膳食行为

通过对居民营养膳食方面调查,干预后的各项指标都有很大的改进,但在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方面,由于人们常年形成的饮食习惯,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过渡。干预前后控制脂肪摄入量分别是12.7%和45.8%;在控制盐的摄入量分别是20.4%和44.4%;在糖控制方面分别是24%和67.1%。

3 讨论

慢性病的发生与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吸烟、中度以上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等。其中,年龄、性别、种族、遗传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但其他的都是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膳食因素伴随人的生命全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慢性病的危险始于胎儿期并继续到老年[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我国的营养工作者根据营养学原则[3],结合国情,教育人民群众采用膳食平衡,以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目的的指导性意见。所谓合理营养,包括全面、平衡、适量三原则[4]。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营养基础知识的认知度在干预前平均还不到30%,干预后问卷调查的知晓率上升到90.2%。特别是关于饮食与慢性病的关系一次问卷调查中只有12.4%的人知晓,二次问卷调查的知晓率达到88.2%。对于社区居民在以后的营养教育中,不仅要加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宝塔》等营养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还要指导广大居民把知识应用到合理选择食物,科学安排膳食的行为中去[5]。

关于对待膳食营养的态度方面。在干预前持积极态度的分别是76%和97.6%。由此可见,大多数居民具有较好的营养态度,都有迫切掌握营养知识的强烈欲望,这也充分证明了大多数的居民已经深刻意识到掌握营养知识对自身健康及未来生活的重要性。

大量研究表明,约有大部分人选择食物的依据是食物的口感、口味、个人喜好,他们更注重的是食物的色、香、味等方面。其次才是考虑到食物的营养或自身对营养的需要,这说明尽管意识到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但运用营养知识来指导日常膳食的情况还需要改进。在调查中干预前具有良好饮食习惯的还不到60%。而在干预后仍然有20%的人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会诱发人体机体代谢紊乱,打破机体能量代谢平衡而严重影响人们的体质健康。

我国的经济日益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在吃饱、吃好的同时,还要吃的营养,吃得健康。我们应该加强营养知识方面的宣传,即健康教育工作,社区人群许多疾病或健康状况均与营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进行营养知识的大力推广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营养知识的同时还要真正运用到日常饮食中,这样对减少我国居民慢性病的发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目的 通过对某社区居民干预前后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了解居民营养状况的同时,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宣传前后统一问卷内容,对某社区的450名居民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对照,得出营养学知识掌握、认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的改变率。结果 社区居民掌握营养基础知识知晓率在干预前是25.2%,通过宣传教育后有了显著地提高,达到90.2%;对营养膳食态度的改变情况干预后提高了21.6%;营养膳食行为方面干预前后分别53.3%和79.2%。结论 通过在社区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后,大多数居民对营养学知识知晓率、膳食态度和营养饮食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有部分居民不能完全按照营养学来科学的进行膳食。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普及全民营养学知识,提高全民营养学观念,树立良好饮食行为,让广大居民意识到合理营养膳食和减少慢性病的直接关系。

安全社区宣传知识 篇3

关键词:移动网络;社区安全建设;手机应用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近年来,社区居民的流动频率和规模同比上升,居民的自主性、多元性、流动性、分散性明显增强,思想活跃。同时,随着移动技术紧密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基于移动互联网安全社区宣传教育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约4379万人,发展速度迅猛。移动互联网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应坚持与时俱进抓安建,加大对信息化、新技术的关注和调研力度,及时引入新理念、新方法,全力打造一款手机应用平台,将现代移动互联网络信息技术引入街道安建管理,通过推进安建信息化工作,扩大安建的宣传教育舞台和辐射范围。同时,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坚持贴近社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针,以辖区社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实际安全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安全社区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以街道(社区)安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的创新。

2 基于移动互联网安全社区宣传教育平台可行性分析

2.1 媒介优越性。相对于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插上移动互联翅膀的手机应用这一新传媒不仅克服了排版印刷、摄录编排等繁琐程序,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时间,显得更为灵活便捷、及时性突出、传播性强,而且数字化的信息无线推送与更新,规避了纸张等耗材的消耗与浪费,更为低碳环保,顺应了新时期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要求。因此,充分借助智能移动设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搭建安建各促进项目组织及互助共建者间的联系和社区自治的畅通及快捷渠道,提升安全社区的建设水平和实时宣传教育能力。

2.2 客观需求性。近年来,社区居民的流动频率和规模同比上升,居民的自主性、多元性、流动性、分散性明显增强,思想更加活跃,同时“朝往暮归”的生活模式成为广大中青年群体参加安全社区建设、参与社区自治服务管理的瓶颈。这类群体迫切需要一个移动应用平台来帮助其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其对移动性交互的诉求。运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借助广播式移动感知工具,在安建组织和居民之间建立能突破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联系通道和工作平台是破解社区居民参与局限性难题、提升安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趋势,同时也是推动安全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

2.3 管理模式革新。移动互联信息化技术可以完善各种信息的采集模式、共享机制、决策支持,很巧妙的克服上述弊端。将移动信息化技术落实于安全社区管理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实现动态条件下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可以实现“科技化、人性化、精细化”的安全社区宣传、服务与管理,让广大居民享受“均等、高效、健康、安全”的安全服务、社区服务及志愿服务。

2.4 顺应变革性。移动信息化技术落实于安全社区管理及社会服务管理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推进人性化、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安建促进项目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安建的科学化水平,顺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2.5 目标可实现性。安全社区手机应用服务软件,是基于移动终端为载体,提供基于Android\IOS\Windows手机系统的服务平台,使用GPRS\WCDMA等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连接,建立起一套可移动化的无线安建APP系统。其功能定位、内容涵盖等完全自主设计,并且前期微博、微信、微群“三微一体”安全社区平台聚合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技术基础,所以通过较低的制作成本投入便可达到覆盖社区所有人员及社会组织的安全社区教育宣传平台。

3 手机安建应用软件宣传教育平台的主要功能构思

3.1 设计便捷的安建服务功能窗口。安建应用软件应全面展示辖区内安建促进项目和服务信息,涵盖了安全社区诞生背景、创建理念、社区安全促进组织以及社区安全促进项目等。辖区居民可以通过自助查询,与相关部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交流等方式获取各类安全社区服务信息,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提升了服务。

3.2 拥有畅通的安建互动渠道。街道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民意征集和民意诉求,手机应用软件可设立留言板块,通过移动互联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接受监督、解决问题,拓展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以即时、便捷、高效的安建良性互动平台解决好广大居民群众的迫切诉求。

3.3 构建特色社区自治平台。构建手机应用软件,志愿服务与安全社区建设相结合,搭建居民、社会组织参与安全社区管理的智慧网格管理平台,提供动态的网格选取模式及动态的项目管理方式,每个群众个体都可以自主申请成为所选区域的网格长或网格管理员,利用智能手机图、文、音、影等多媒体手段,及时准确地上报空间环境、安全稳定、网情舆情等社区管理问题,并进行相关模块问题的处理。

3.4 形成全面的安建教育宣传阵地。利用手机应用软件这一灵活便捷的移动网络平台,全面发挥移动互联新媒体的教育宣传作用,公开安全社区活动信息、实时发布工作动态、展示街道建设成果等。用户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可在第一时间查询安建项目组各项活动,了解项目开展目的、查看工作动态,知晓工作成果,提升辖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对街道安建工作的知晓率与认同意识。

4 手机安建应用软件宣传教育平台功能评价

4.1 满足民生需求。安建手机应用软件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及时获取各类安全促进项目开展情况,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社区安全需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提升了群众对街道安全社区持续建设的满意度和信赖感。

4.2 拓展安建工作。安建手机应用软件平台提升了安建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搭建了面向辖区所有社会组织及居民特别是“朝往暮归”中青年群体的沟通及教育宣传平台;加强了安建组织与社会组织及居民的互动交流,居民及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手机反映问题、表达诉求、谏言献策、监督检举等,并得到及时的针对性的回馈和解答。

4.3 培育社区文化。素不相识的社区居民尤其是中青年群体通过手机应用平台自发地组织参与到老年人安全、精残智障安全、居家安全等各类安全促进项目互助活动,在公益活动中彼此建立起友谊,培养志同道合的公益梦想,传递公益正能量。提倡志愿服务、互助交友,促进安全社区邻里文化建设。

4.4 助推社区自治管理。安建软件平台的推广和应用,能使居民自主、自助式的成为网络管理员或监督员,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参与社区自治管理,破解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扩大参与管理主体覆盖面,调动社区居民自主积极性,手机平台用户参与程度将影响以自主理念为导向的社区管理方式形成,助推社区自治管理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健才,洪洲.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区课程学习平台建设研究[J].大众科技,2013(11).

[2]李容珍,徐锋.打造掌上团结湖建设指尖上的幸福家园[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3(06).

社区老人安全知识宣传会议记录 篇4

会议地点:XXX社区会议室

主持人:

与会人员:

会议内容:

一、总结上季度工作:

1.宣传工作深入开展。

老年人安全知识讲座已基本普及,提高了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安全技能。

居委会反映:很多老年人反映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安全讲座,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经常听讲座能出门活动,锻炼了身体,也可以接触更多同龄人,互相问候,互相关怀,心情也开朗了,身体也健康多了。

2.老干部活动中心竣工,内部设施正在安装,小组成员指导监督布置情况。

3.辖区中心敬老院即将建成。

4.办事处兴建的5个广场健身场所,投入使用,小组成员观察使用情况,有老年人在广场提毽子,打羽毛球,还有在健身设施上锻炼,效果不错。

5. 老年人安全监测持续进行。

检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意外伤害数量大幅度减少,在家跌倒仅占百分之十五。

二、问题讨论:

志愿者提出,健身设施很好,给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场所和设备,很多老年人感到满意,也感谢政府为他们做的事。但是,健身设备长期使用,难免会有损坏,保证设施安全很重要,因此,建议,健身设施有专人负责。当场有志愿者提出,主动监管某位置的设施,出现问题立刻与社区居委会联系维修。

三、布置本季度工作:

1.敬老院项目:

小组人员对敬老院的硬软件安全方面做好监督检查,尤其是生间扶手,活动中心扶手,防滑瓷砖等。

2.辖区老年人健身场所的安全检查。

3.定期监测老年人安全状况。

4.开展健身设施认养活动,希望有更多志愿者加入到健身设施监管队伍中,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在设施上注明,已损坏勿使用。并且与上级部门联系维修。同时定期安排居委会人员和专业人员检查健身设备。

5.听取居民反馈意见。

宣传社区绿化美化和低碳生活知识 篇5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低碳生活”并不高深,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居民来说更是一种态度,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如何让“低碳生活”走进社区,贴近居民,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以低碳生活小行为,促进环保大改变。本文结合都市花园社区的做法加以论述。

“低碳生活”和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一脉相承,作为省级“绿色社区”的解放区王褚街道都市花园社区秉承一贯的绿色环保传统,积极倡导低碳生活,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发挥社区职能等,为让低碳生活走进社区,贴近居民做出有益的尝试,收到良好效果。

都市花园社区位于焦作市新城区,辖区内高档居民小区林立,环境优美,居民文化层次较高。都市花园社区在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普及一个包括节能建筑、社区美化、垃圾分类、节水节能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低碳文明社区为目标,示范带动,努力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高效工作机制

街道、社区两级高度重视“低碳生活”普及工作。为了推动普及“低碳生活”工作顺利开展,街道办事处成立了都市花园社区普及“低碳生活”工作小组,由办事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由街道党政办公室、城管办、民政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队、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辖区单位领导、居民代表等有关人员任组员,负责实施“低碳生活”的推广普及工作。

都市花园社区专门成立了普及“低碳生活”工作小组,建立了辖区单位“低碳生活”普及工作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制定计划,合理分工,推动“低碳生活”普及活动的开展。先后制定了普及工作计划、环境管理制度、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和普及“低碳生活”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住房装修制度》、《“低碳生活”推广志愿者培训制度》、《生活噪声管理制度》、《居民文明公约》等,按照普及“低碳生活”实施方案的时间要求,把任务细化、量化责任到人。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普及氛围

大力加强普及“低碳生活”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社区的宣传栏、活动宣传板、社区图书室、标语等,提供固定的绿色及环保知识学习场地,社区图书馆有环境保护法、环境动态、环境警示材料、环境日报等各

种图书600余册,并设环保图书阅览专柜及环保信箱定期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开放,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日常生活中与居民密切相关环保知识。向社区居民发出普及“低碳生活”行动的各种宣传资料近3000份,让居民了解更多的环保法律和绿色生活知识,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地进行绿色消费,使居民群众的绿色消费意识不断得到增强。提高了社区居民认识“低碳生活”、支持普及“低碳生活”、参与普及“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自觉性。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把普及“低碳生活”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低碳生活”、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用孩子的言行来带动家长,影响家长,渗透家长的环保理念。我们充分利用辖区阳光幼儿园、人民中学等学校资源,从学生入手开展“低碳生活”宣传教育活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我们都开展专题系列活动,举办以普及“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征文、绘画比赛,举办节约用水宣传、义务监测室内装修污染、文艺表演、趣味游园等活动。中行小区12名中小学生自己制定了《低碳环保公约》,利用节假日到居民区发放,他们以社区小主人的姿态,保护社区环境,收到了小手拉大手,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互动效果。社区把办公楼的三楼120平方米的会议室改建成“低碳生活”教育学校,按计划编排全年课程,请市、区环保宣教的专业人员来授课,每月授课两次,开展环保进社区系列活动,组织观看环保专题片,举办环保专题讲座,把群众认为高不可攀的环保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道理,并把环保知识和“低碳生活”理念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同时,可以教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废旧物回收、废电池回收以及实践“低碳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到现在为止,居民受教育2000余人次。

三、强化社区职能,创造良好推广空间

社区推广“低碳生活”,并不是要求居民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号召大家从自我做起降低一个人因需求而对整个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对自己也不失减少开支的方法。就是注意节电、节油、节气等,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让社区居民知道,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不断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和文明程度,让“低碳生活”成为社区居民新的生活时尚。

推广“低碳生活”,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很重要。为了使社区绿化美化,社区对各小区内的绿化设施进行了更新种植,拆除翻新旧花基15处共1216平方米,修整绿化栏共600多平方米,增种补种树苗601棵,绿化地2498.17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到了8平方米。截止目前,种植的花草树木种类达数百多种,绿化覆盖率达46%,社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推广“低碳生活”,公共场合首先要低碳,起示范效应。社区在辖区的14个楼院居民区设置了近200个垃圾分类箱,做到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袋装化,分类回收,定点存放并日产日清;各个小区路灯,楼道灯都采用节能灯,感应灯;公共卫生间采取节水马桶;社区办公不用一次性水杯,打印纸张双面用。通过社工和物业工作人员的细小行为,为居民“低碳生活”做表率。

为提高闲置物品利用率,社区还建立了“闲置物品循环日”。利用每周双休日,在社区门前小广场,开辟专区,来展示大家带来了的各自闲置物品,互相交换,让原来的每一件物品都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同时,居民有什么环保节能小窍门,也互相交流,大家非常认同,积极参与,共同受益。

四、强化共驻共建,激发普及工作合力

普及“低碳生活”是一项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在社区主导下,辖区物业公司和驻社区单位参与、调动了多方力量,全力加强“低碳生活”的普及力度。各个辖区单位都在本单位、本部门开展“低碳生活”普及工作,通过“低碳生活”专家到各单位的开展讲座,让职工都知道“低碳”涵盖了衣食住行,深深的嵌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专家举例说,少买一件衣服,就相当于少排放6.4千克的二氧化碳;每节约1度电,就可以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千克;少开一天车,减排8.17千克;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千克。“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如果大家都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它当作一种时尚,那么效果将是巨大的。”专家的话,获得大家认同,收到良好效果。

积极开展普及“低碳生活”深入家庭很关键。社区按照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的原则,着力进行讲文明、“低碳生活”活动,让居民每件事都寻求低碳消费方式,这就是低碳生活。首先,我们通过党员、楼门组长开展进百家户、知百家情的活动。我们散发社区环保手册、致居民一封信、宣传材料等5000余份,出黑板报10余期,利用社区在线网站宣传“低碳生活”的内容:有“低碳生活”市民基本要求,倡导绿色消费,远离白色污染,吸烟有害健康等内容。今年6月,区环保局举办健康环保大型公益活动,大力宣传普及“低碳生活”的有关内容和环保生活常识,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调动社区居民普及“低碳生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注重发挥志愿者普及“低碳生活”的作用。我们从抓社区志愿者队伍入手,抓队伍建设,多次组织社区成员、党员群众、中小学生等开展工作。社区共有各种环保志愿者360多人,他们在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教育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由联席会发起的“我为„低碳生活‟献计策”活动,共收到建设性建议17条。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社区成员参与“低碳生活”普及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自觉参与“低碳生活”普及工作的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一种“普及„低碳生活‟工作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和氛围,受到居民的高度评价。

都市花园社区普及“低碳生活”活动,不仅受到居民认同,还得到了省、市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2007年,日本三重县“地域性环境教育”项目组环保专家,在省、市、区领导陪同下,专程到都市花园社区实地考察环保普及工作,到社区、学校和居民区深入交流,对都市花园社区普及“低碳生活”做法很欣赏,和居民在社区门前共植一棵梧桐树,共同祝愿绿色常在,人间和美。

“低碳生活”普及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服务社区居民,给社区居民创造一

安全社区宣传标语 篇6

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新市镇安全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宣

2、安

3、中铁八局:(2.5x1.3)①,宣传栏:企业要发展,安全是保障,(长10.1m)杨家常家坪,民房:人人参与防范,社会和谐平积极排查,针对治理,防患于未然。

②,(31x1.8)厂房进门口:推进安全标准化,促进企业本质安全。

4、5、(20X2)杨家进场口左侧:安全社区靠大家,社区安全惠大(9.2x1.4)杨家九义校:上班上学家无人,停火关电锁好门。

家。

6、(1.3x0.4)杨家加油站:添加“新市镇安全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宣”

7、(2.44x1.2)民会村村委会外:池塘水深别靠近,一人落水十人应。防火安全很重要,人走火熄警惕高,烟头小火随时灭,隐患不除要糟糕。小偷小贼到处跑,保护财产需防盗,谨慎对待陌生人,小狗看门锁牢靠。阴谋诈骗最难防,去除贪心御恶狼,蝇头小利莫动心,无欲无求最刚强。

8、(高6.6,,宽6.4),民会村进村右侧民房:

9、(3.05x1.55)明会村进口(碑石):有你有我有他,安全社区是大家

10、新市中心小学:建设安全校园,学生健康成长

11、(长5米,宽一米)新市药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安全

12、(6x0.9)新市市场对面:开车不喝酒,过路横线走,方便给别人,安全自己有。

13、(12X0.8)荆州坝村村委现在地址:安全伴一生一世,幸福在你家我家

14、(5.9x2)荆州坝村被淹村委会:提高安全意识,减小汛期损失

15、(2.8x1.2)荆州坝村村委外宣传牌:防范靠大家,安全你我他

16、下马滩村民房:人人都享有安全,人人都享受健康

另:杨家九义校食堂需要的标志:食堂,存储库,更衣间,操作间,冷藏间,售卖间,生食操作,熟食操作。

新市天骄幼儿园需要标志:操作间,储藏间,主食,干杂,调料。

附:

1、以上内容请仔细查看后再制作,若有错别字请纠正!感谢!

2、所有标语落款均为“新市镇安全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宣” 农用电要安全,宣传教肓防为先;讲科学守规定,防范事故为三农;

要用电先申请,安装修理找电工;不私拉不乱接,私拉乱扯引灾祸;

保险丝保险片,严禁铜铝铁丝代;破股线不能用,挂钩接电更不行;

小水泵脱粒机,不准带电来搬移;通信线电视线,远离电线才安全;

电线下莫盖房,危及安全祸难防;堆柴草打麦场,远离电线免祸殃;

修房屋砍伐树,小心触电出事故;机动车要安全,勿碰电杆和拉线;

电线杆和拉线,别把生畜往上拴;杆塔边拉线旁,禁止取土把炮放;

爬电杆晃拉线,这样玩耍不安全;放风筝躲电线,避免搭挂出危险;

高抛物扔东西,莫对电线或电器;玩弹弓打瓷瓶,危害电气欠文明;

电杆歪线过低,报告电工来处理;线碰树电打火,赶快通知供电所;

电杆倒线落地,派人看守报县局;拉线缺塔材丢,报告县局来抢修。

私拉电网属违法,用电捕鱼危害大;一线一地来照明,危及安全严禁用;

灯头开关和插座,湿手不能去触摸;换灯头线与开关,如果破损快更换;

晒衣远离电力线,慎防触电保安全;安装漏电保护器,防止事故有效力;

为防拒动月月试,退出运行害自己;电器冒烟或起火,切忌带电用水泼;

断电灭火须遵章,先断电源莫惊慌;发现有人触了电,赶快报警断电源;

若拉开关有困难,干燥木棍挑电线;触电人员离电源,立即抢救莫怠慢;

人工呼吸挤压法,强心针剂不能打;安全用电天天讲,用电事故可预防;

共同关注人人管,农村用电定安全。

安全社区宣传知识 篇7

近日, 桂林市城管支队四大队将精心制作的12块“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专刊”板报和300多份相关宣传资料, 送进七星区12个社区, 让广大市民方便学习和认识国家的有关城市管理法律法规, 自觉遵纪守法。此举受到社区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笔者在七星区桂大社区看到, 10多个市民围在桂大社区门口, 观看“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专刊”。该专刊约为2米长、1.2米宽, 上面介绍了《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告诉市民如何自觉遵纪守法, 不乱搭乱建、不乱扔乱倒垃圾、不损坏树木。

桂大社区负责人对笔者说, 这种宣传形式很好, 让广大群众通过学习认识到乱搭乱建、随意破坏环境卫生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懂得用学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并制止他人的不良行为。通过深入宣传, 社区干部前往制止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和现象, 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同时也可以教育群众不要盲目搭盖违法建筑, 避免搭盖违法建筑带来的经济损失。她希望这样的宣传形式长期坚持下去, 并不断丰富宣传内容, 让群众喜闻乐见, 发挥更好的宣传效果。

安全社区宣传知识 篇8

〔关键词〕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知识管理流程;web2.0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166-05

1993年美国学者Rheingole率先提出了虚拟社区的概念,将为了某些共同的兴趣或目标通过特定的媒介有效地跨越地理及政治的界限而形成的人们可以彼此交互的社会网络[1]定义为虚拟社区。Internet的兴起使虚拟社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尤其是近年来基于web2.0技术的IM即时通讯软件、wiki维基、weblog博客、SNS社交网络服务的崛起。作为互联网中重要的信息载体,虚拟社区的广泛应用为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媒介,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知识交流。在虚拟社区成员知识交流的过程中,一些社区成员经常会对同一个话题产生兴趣。由于大部分社区主题采用时间索引的方式,此话题经过一段时间交流后随着新主题的大量产生而被覆盖,社区成员想获取以前的知识就比较困难。当其他成员再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重复的提问与回复浪费了很多成员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回复结果的不准确是交流的另一大障碍[3]。对于解决某些复杂问题需要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即便回复结果正确,用户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多少也会受到回复者知识水平的限制。这些因素导致了虚拟社区中一些热点主题低下的知识交流效率。本文基于用户知识共享的角度提出了虚拟社区进行有效知识管理的模型,并分析了虚拟社区管理人员如何通过建立高质量的知识体系结构分享整个社区成员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这对于一些涉及知识领域广泛,专业性强,更新快,知识获取难度比较大的虚拟社区显得尤为重要。

1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相关研究

知识共享是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之间提供和获取知识的交流过程[4]。知识共享是虚拟社区一个重要功能,近年来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Ming-Ji James Lin指出现有研究从信息通信技术、成本与收益、激励系统、内部与外部动机、社会资本、社会和个人认知、组织气候和社区成员管理维护等方面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将这些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5]。Keng Siau等人研究了雅虎上18个中美社区中社区成员的不同国家文化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发现不同国家社区成员在共享知识的方式和知识的内容、类型上具有各自的特点[6]。Tal Grinshpoun等人提出了在不同的社区间共享社区成员名誉知识的模型[7]。这些理论和研究多是从影响社区成员个体间共享行为的个体因素以及组织环境等方面展开,知识共享的途径局限在成员个体间的交互上。在这种个体到个体的共享方式中,社区成员贡献出来的知识只是被当时关注这个主题的成员所获得,后续有相同需求的其他成员再想获取这些知识困难,共享效果受到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在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中选择一些社区成员所普遍关注的且具有高质量的知识来构筑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识体系,并将这些知识存储到知识库中,通过知识库向社区成员提供知识。知识体系则是由一些相关知识点相互联结构成的网络,其中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连续性,涵盖了解某一专业领域所必需的知识点。知识体系结构应该是一个由易到难的积累过程,这有助于社区成员循序渐进地掌握专业领域中一些深奥的知识,用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问题。

2 虚拟社区知识传递与知识管理流程模型构建

虚拟社区成员传播的大量显性知识和他们所拥有的隐性知识以及成员们的知识活动形成了社区丰富的知识资源。这些知识资源中的知识按照信息传递的方向可分为动态知识源和静态知识源。静态知识源一般是以静态页面为主包含许多知识内容的站点。动态知识源是由双向信息流页面组成,知识接受者可以直接贴出问题,有问题解决方案的社区成员可以作为知识提供者回答知识接受者的帖子[8]。许多教育机构、公司在互联网上设置的知识学习页面成为静态知识源,一些特定形式的知识社区如百度知道、新浪爱问、豆瓣社区以及各类专业论坛等形成了动态知识源。这些社区成员多样的兴趣以及对更多知识的追求使他们在不同的社区间不断获取、传递知识,形成了社区间的知识交互。虚拟社区共享了知识创新所需的信息、经验、知识[9],使得创新的关键因素知识、经验、想法得以交流、讨论[10],特别是其成员跨国界、文化、学科的知识与思想交互特征也为知识创新带来了巨大潜力。社区成员对一些事例、经验等有价值信息进行分析,形成对某些问题、事物的独特认识。通过讨论将这些想法同其他成员交流,产生不同思维间的碰撞,使社区成员的认识不断更新,形成不同于原有知识逻辑的思维转换。最终一些好的思路和想法被大量成员认可接受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而这些创新知识的传播也是社区实现其知识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上述知识传递的方式可以发现虚拟社区中知识传播主要以其成员的兴趣为动力,具有自发性和一定的盲目性,缺少相应规范。由于这种局限性,知识内容在传播的过程中也经常产生信息失真而偏离了原有的内涵,而且一些深入的探讨研究并不一定会得到严格的论证和广泛的认可,因此社区中知识的准确性与知识是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是评价虚拟社区知识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社区管理人员要获得高质量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虚拟社区内知识共享,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知识管理流程来实现。许多学者对于知识管理流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与方法。Bouthillier和Shearer建议将知识管理流程分为6个步骤:知识发现,获取,创新,组织与存储,共享,使用与应用[11]。Stollberg Michael等人将知识管理流程描述为知识识别,获取,准备,分配,扩散,使用与维护[12]。Peachey和Hall将知识管理流程描述为5个阶段:创新与产生,存储与检索,转移,应用,角色和技能[13]。Louay Karadsheh等人建议使用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知识融合,知识测评,知识过滤,知识库,知识应用构建知识管理模型[14]。Alavi和Leidner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有组织的明确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获取、组织以及交流人们的显隐性知识,使其他员工可以因为使用这些知识而变得更高效和富有成果[15]。本文将虚拟社区看作一个独立的知识组织,并认为该组织进行一系列知识管理活动来实现社区内的知识共享。在此管理过程中,社区内一些成员交流的知识形成知识源,管理人员通过对知识源内的显隐性知识及相关信息进行识别和过滤后获取满足一定标准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组织形成一定的结构后以特定的存储形式将这些知识存储到知识库。知识库中的知识经过知识学习和检索传递给全体社区成员,从而实现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对于知识库中的知识,管理人员还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测评寻找现有知识的不足进行更新维护,完善知识体系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

3 虚拟社区知识资源管理

3.1 知识识别

虚拟社区中记录了的大量信息,要从中获取有价值的

图1 虚拟社区知识管理流程模型

内容,管理人员首先要对其中的知识进行识别、系统化整理,排除讨论过程产生的冗余数据、非相关案例、不必要的原因分析等非关键因素,提炼知识要点,总结形成具有正确逻辑结构的知识。而且一些渠道如在搜索引擎上检索到的知识并不可靠,很多知识并未得到充分的验证、经不起推敲和更深层次的考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学术期刊、教科书等专业权威出版物确认所采集到的知识与原文表述的思想一致,通过保持获取知识内容的准确性来维护知识体系中知识的质量。对于社区知识创新所产生的知识,管理人员通过邀请相关权威的专家、管理员、专业人员进行评议的方式,排除含有缺陷和错误的内容,或是由大量社区成员讨论达成一致,获得对知识创新内容的认可,以确保这些知识在使用中可以正确地指导社区成员的实践活动。

3.2 知识获取

知识是一系列的经验、理论、方法形成的联系,许多复杂的概念、理论理解需要借助于其他一些相对更简单些的概念。因此获取的知识要考虑知识点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收集足够的知识点,分析知识范围内零碎、分散知识点间的联系,并构建这些知识点之间清晰的关系结构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一些领域的知识面广覆盖知识范围大,凭借社区管理人员有限的工作量并不能收录整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体系中获取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管理者一般注重社区成员关心的热门话题,寻找符合社区主旨且内容独特新颖、有内涵的知识,使得社区具有鲜明的特色、主题突出,可以赢得更多的成员青睐。

对于显性知识获取的内容一般是知识本身,同时还包括知识的来源、资料的贡献者等信息,这将有助于知识接收者在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研究时,寻找更多的相关信息。对于隐性知识则侧重于获取能够反映该知识点的描述上,通用的术语及对相关问题的形象描述是社区成员获取隐性知识的必要信息。互联网中的大量网络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对于表述隐性知识尤为重要,这些信息有助于隐性知识的转移和传播。除此之外,隐性知识成员的注册信息使知识需求者可以通过寻找具有相关隐性知识的专家从而获得所需知识,这也是获取隐性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现在有些虚拟团队还倾向于邀请一些有能力的专家,将一些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进行管理[16]。相对于隐性知识,转换后的显性知识更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

管理人员获取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过滤。构建虚拟社区知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知识共享,但有些知识并不适于共享。当社区中的讨论进行到一定深度时,对从一些渠道渗透进来的竞争情报的探讨就成了将讨论继续深入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内容。与普通知识相比情报具有极强的商业、军事价值受到法律或是商业道德限制,这些情报的传播可能对社区成员、管理人员甚至是整个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在采集到竞争情报时,许多管理人员都将这些内容限制在共享的外围之外,取消社区成员对这些内容的访问权限。

3.3 知识组织

社区管理人员对收集到的知识进行组织可以形成明了的体系框架,帮助社区成员系统了解某些领域的知识。FAQ知识组织和分类知识组织是虚拟社区中常见的知识组织形式。FAQ常见问题解答是以实践为导向的知识积累,帮助成员解决实际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知识点比较多、覆盖的知识面广泛,而且有些含有隐性知识,原理上有时可能没有明确的显性知识表述或是在分类知识里面寻找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大量跨多个门类知识的积累才能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FAQ组织方式对问题进行了基本的分类,而且问题很多时候以时间为序进行排列。在一些社区中这种排序方式的形成跟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的复杂性有关,那些复杂的知识需要经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才能掌握。而知识的排序方式也呈多样化,新的论坛和博客使用了基于主题的索引方式作为第二内容组织机制[17],使社区成员可以全面关注某个主题知识的最新进展。一些虚拟社区软件提供了按照成员ID的索引知识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一些资深专家掌握的新知识的传播。

分类知识组织通过把知识的内容按类型分门别类结构化、系统化组织知识点,有助于初学者对知识点的记忆以及便于知识检索及学习,使这些初学者可以逐步地掌握整个知识体系。管理人员一般通过知识内容的语义按照现有的知识分类标准(如中图法)或是行业常用的分类确定知识的类别,与社区成员共同维护分类的完整性。Fu-ren Lin和Chih-ming Hsueh阐述了在SCTNet教师社区和台湾中央图书馆论文库两个社区内创建和维护知识地图对社区内知识进行索引的方法[18]。知识地图可以揭示知识资源及知识资源间的复杂关系,但知识地图本身并不包含知识内容,不能索引具体知识点,对于大量的初学者从知识地图的复杂联系中不容易掌握知识间的关系。为了方便知识的学习有必要建立图形化的分类目录,将知识的类别通过图形化的界面进行表示,并且知识内容中的专业词汇还可以超文本连接的方式连接到概念的释义上,便于成员对于专业词汇的理解。不过现在的虚拟社区还没有能为社区成员及管理人员提供可以自己编辑个性化的图形知目录的功能,只有少数社区如MSDN社区建有固定不可编辑的图形知识目录。

3.4 知识存储

具有一定结构的知识要存储到一定区域,通常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建立知识库。现有基于Internet的虚拟社区程序采用超文本语言编写,大部分程序都拥有独立数据库支持和存储空间支持动态网页,可以让用户存储文本、程序、图片、视频等内容,为显、隐性知识的存储提供了便捷条件。虚拟社区管理人员利用这一有利技术条件存储知识,形成的知识存储方式依赖于其虚拟社区程序所使用的软件技术。知识贴是很多社区论坛经常使用的一种知识存储方式,管理人员将整理汇总的知识记录在社区成员交流所使用的帖子上,以顶置的方式突出这些帖子,使其可以被社区成员所共享。这种知识存储方式的缺点是单个帖子存储的知识容量有限又是满足不了知识组织要求,有待社区软件开发人员增强管理人员使用的知识贴存储容量以适应知识存储所需的更多文本、多媒体信息的要求。而近年来Web2.0社区所带来的用户与服务器间的强大交互性,使用户通过发布信息将知识存储在Web2.0社区,成为网站知识内容的创造者。如通过博客,普通社区成员也可发布知识页面,成为个人知识创新成果存储与展示的平台,使其更容易建立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而选择wiki存储知识的用户则拥有更多对知识更新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允许更多用户参与以构筑庞大的知识库。现在很多社区成员使用即时通讯软件IM的文件共享功能存储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在自己熟悉的社交群中共享知识。这些社区中需要共享的知识普遍存储在用户界面容易被关注的地方,对于存在于其他社区、网页内的知识通常用户可以通过的超文本链来访问。

3.5 知识测评与更新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个逐渐完善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原有知识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入和全面。知识测评要求管理人员定期会同有关专家,对知识库内的知识进行标准化、系统化考核,对于空缺、存在缺陷或是不正确的内容要及时确认与更新。对社区成员反馈到知识库中的问题要进行研究与更正,以维护和健全社区知识体系提高知识结构的质量。对于需要更新的知识点,同样需要经过专家的评议或者大量社区成员讨论达成一致的认可才可以进行更新。在知识主体更新的同时,要在保留原有知识贡献者信息的同时增加新的献者信息,以汇集在某一领域拥有研究成果的社区成员信息。对频繁更新的知识采取版本控制,这样有利于回溯旧知识以及因错误产生的更新撤销,建立清晰的更新管理过程。

3.6 知识学习与检索

一些学科领域的初学者很难确切、恰当地描述问题,其问题本身描述不确切[19]。管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要求新手对知识库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浏览与阅读,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考核。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正确地使用社区中标准的术语进行交流的注册者才能参与社区活动正确传播交流知识。这可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知识素质与水平,减少社区成员针对于基本常识的大量重复提问,提高交流效率。而相对于被动浏览学习知识的形式,知识检索则是社区成员主动获得自己所需知识的形式。社区成员可以通过知识库中的分类目录,检索到概念明确、有序的知识结构以及了解完整的知识体系。FAQ常见问题解答则有助于实践的问题解决及跨学科综合性知识学习,方便明确问题或是隐性知识的查找。大部分社区同时提供站内检索功能使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在庞大的知识库中快速地定位到知识点。对于复杂问题处理及隐性知识的检索,还可以借助于论坛发帖或是即时通讯软件讨论组功能向其他成员求助。尤其对于互助型社区的论坛,其成员间的互助知识检索是论坛中重要的知识活动。这种知识检索方式是由掌握一定知识量的社区成员将初学者的描述转换成专业词汇,确定相应问题在知识库中专业分类归属,以及分解复杂知识点和查找确定隐性知识专家等多项活动来帮助初学者在知识库中寻找需要的知识。通过以上渠道,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让知识体系中的知识传递到有效的社区成员。

4 结束语

虚拟社区中构建合理有效的知识管理流程可以拓展共享知识途径,提供系统知识的学习环境,提高社区成员获取知识的效率。本文为社区管理人员的知识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框架,但各个流程在社区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实施会有所差异,而且有些管理方式更是对于现在使用的社区软件技术提出了挑战。本文研究的管理流程模型希望能为虚拟社区的知识管理者提供一些思考,从而使得虚拟社区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Howard Rheingold.The Virtual Community: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M].London:MIT Press,1993.

[2]J Koh,Y-G Kim.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communities:an e-business perspective[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4,26:155-166.

[3]A Ardichvili,V Page,T Wentling.Motivation and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in virtual knowledge-shar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J].Knowledge Management Journal,2003,7(1):64-77.

[4]Usoro A,Sharratt M W,Tsui E,Shekhar S.Trust as an antecedent to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communities of practice[J].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2007,5(3):199-212.

[5]Ming-Ji James Lin,Shiu-Wan Hung,Chih-Jou Chen.Foste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professional virtual communiti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929-939.

[6]Keng Siau,John Erickson,Fiona Fui-hoon Nah.Effects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ype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Communities[J].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2010,53(3):278-292.

[7]Tal Grinshpoun,Nurit Gal-Oz,Amnon Meisels,et al.CCR -A Model for Sharing Reputation Knowledge Across Virtual Communities[C].[S.l.]:IEEE/WIC/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Agent Technology-Workshops,2009.

[8]Junghwan Kim,Jaeki Song,Donald R Jones.The Cognitive Selection Framework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Strategy in Virtual Communities[C].[S.l.]:Proceedings of the 43r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10.

[9]Ana Maria R Correial,Alice Paulos,Anabela Mesquita.Virtual communities of practice:investigating motivations and constraints in the processes of knowledge creation and transfer[C].[S.l.]:European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2009.

[10]Coakes E,Smith P.Developing Communities of Innovation by Identifying Innovation Champions[J].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anagement Decision,2007,14(1):74-85.

[11]Bouthillier F,Shearer K.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the need for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Research Journal,2002,8(1):1-39.

[12]Stollberg Michael,Anna V Zhdanova,Dieter Fensel.H-TechSight A Next Gener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Platform[J].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2004,3(1):47-66.

[13]Peachey T,Hall D.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Leading IS Journals:An Analysis of Trends and Gaps in Published Research System Sciences[C].[S.l.]:In Proceedings of the 38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5.

[14]Louay Karadsheh,Ebrahim Mansour,Samer Alhawari,et al.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Towards Improving Knowledge Performance[J].Communications of the IBIMA,2009,(7):67-79.

[15]M Alavi,D E Leidner.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Issues,challenges,and benefits[J].Commun.AIS,1999,(1):1-36.

[16]Terri L Griffith,John E Sawyer.Supporting Technologies and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for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in Virtual Environments[J].Group Decision and Negotiation,2006,15:407-423.

[17]Christian Wagner,Narasimha Bolloju.Suppor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s with Conversational Technologies:Discussion Forums,Weblogs,and Wikis[J].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2005,16(2):i-viii.

[18]Fu-ren Lin,Chih-ming Hsueh.Knowledge map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for virtual communities of practice[J].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2006,42:551-568.

[19]Daniel Memmi,Olivier Nérot.Building Virtual Communitie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3,2806:371-379.

上一篇:型号的英文下一篇:功夫熊猫的观后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