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平面设计方法

2024-09-03

建筑平面设计方法(精选10篇)

建筑平面设计方法 篇1

建筑照明设计的方法步骤

照明设计是一个建筑的点睛之笔,可以美化、装饰建筑,提高建筑的美学。现在,陕西佰思特文化小编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建筑照明设计的方法步骤吧!

第一:选择适合的光源。先全面了解建筑的外观外墙的材料的颜色,然后再考虑寿命、光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光源。

第二:选择照明的方式。全面了解建筑周围环境的明暗,根据建筑的大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照明方式。

第三:选择合适的灯具。根据建筑的外形,考虑灯的外形、防尘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灯具。

第四:安装完照明后现场调整:因为设计只是理论上的数据,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安装上照明设备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需要。

以上四个步骤,就可以完成建筑照明设计,这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造福于每个居民,为建筑增光添彩。

建筑平面设计方法 篇2

1 强调供电方案的设计优化

供电方案包括10k V电源进线、配电变压器配置及布点、低压配电网设计三大部分。本着安全、经济、适度超前的原则, 提高供电可靠性, 降低运行损耗。

(1) 10k V电源进线方案优化。10k V配电线路应根据当地城市规划或配网规划选用电缆或架空方式供电;具有高层建筑电梯等一级负荷的, 应用双电源方式供电;建筑群内部使用电缆线路, 宜采用开闭所 (环网柜) 和配电所方式实行环网供电。

(2) 配电变压器配置及布点优化。配电变压器配置首先要对配电变压器容量进行测算。在测算时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用电需求, 配电变压器总体配备容量要足够大, 也要避免变压器“大马拉小车”, 空载损耗大, 造成能源的浪费。

采用方法三:混凝土弹性模量Ec=30×103N/mm2;钢材的弹性模量Es=206×103N/mm2

设计取每侧4个, 4M764×700k N=2800>2674.57k N

3结论

上述三种方法都是钢结构节点设计手册提供的计算方法。方法一是常用的方法, 但是当锚栓直径大于等于60mm后, 用方法一计算得出锚栓拉力偏小, 偏不安全。查阅有些资料认为, 用方法三求得锚栓拉力最经济, 个人认为该结论是不妥的, 故当锚栓直径大于等于60mm, 应按照方优化设计效果比较明显, 配电变压器容量合适, 减少电力建设投资, 业主满意。

(3) 低压配电网设计优化。该部分设计较为简单, 要求新建居住小区低压供电半径不应超过250m;区内公共用电设备总容量在250k W或变压器容量在160k VA以下者采用低压方式供电, 超此容量, 原则上按高压供电方式;实施一户一表等。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同时, 满足正常人工抄表功能即可。考虑配网自动化发展, 预留配网自动化通讯管孔、配网自动化设备装设位置及通讯线路位置。即内设置配电变压器, 装设配电信息综合采集装置;集中表箱装设远程抄表装置, 包括具有通讯接口的电能表、数据采集终端等, 配网自动化系统与供配电设施同步建设投运。

供电方案必须与整体规划同步进行, 方能保持配电设施与小区整体的协调。电力设计图纸是施工、验收依据, 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配套电力建设水平, 因此供电方案的优化必须体现在图纸设计上方能见效。在新建电力建设管理工作实践中, 对供电方案优化设计, 并在图纸设

法三计算才能准确而安全计算出锚栓拉力。

参考文献

[1]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

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李星荣, 等.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洪晓晖, 1972年出生,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监理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从事结构设计。

计中充分体现。同时, 着重通过“基建用电、图纸审查、设备购置、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进行过程控制, 将电力建设各项管理活动纳入可控状态, 使各管理节点基础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确保供电方案落到实处, 确保电力建设管理规范和质量提高。

2 采用合适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

电力负荷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难以用简单的计算公式来表示。在实际的工程计算工作中,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等进行工业企业供电设计中的电力负荷计算。

2.1 利用系数法

以平均负荷为基础, 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

2.2 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供电方案作比较时, 可根据车间的单位产品耗电定额, 产品的年产量和年工作小时数来估算。

2.3 二项系数法

考虑用电设备数量和大容量设备对计算负荷的影响的经验公式。

由于在一条干线上或一个车间里, 当有多组性质不同的用电设备时, 应根据其工作性质划分成几个用电设备组 (一个组的用电设备性质相同) 。所以负荷计算应先分单组计算, 再进行多组的总计算, 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1) 单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同一组用电设备的工作性质相同, 而其中各机器名称和容量不一定相同。

(2) 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在一组用电设备中, 考虑了x台最大设备最大负荷重叠的因素, 多组用电设备中不可能所有各组最大设备的最大负荷都重叠, 一般只考虑一组最大的附加负荷即可。

2.4 需求系数法

需求系数法不考虑大容量设备最大负荷造成的负荷波动及用电设备的容量和台数, 适用于确定全厂计算负荷、车间变电所计算负荷及负荷较稳定的干线计算负荷。在一条干线上枝接性质不同的几组用电设备时, 需在分组计算的基础上再进行多组的总负荷计算。

(1) 单个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确定单个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目的是为选择支线截面提供依据, 应以满负荷运行时的输人功率作为计算负荷。

(2) 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一个车间有很多台用电设备, 在进行负荷计算时, 要将用电设备按需要系数表上的分类方法详细地分成若干组, 即将工艺性质相同的且需要系数相近的用电设备合并成组, 然后进行各用电设备组的负荷计算。

2.4.1 分组需要系数选用的问题和对策

现行设计手册中推荐一些行业的用电设备分组“需要系数”是建立在偏高基础上给定的, 是考虑企业发展余量过大而造成的结果。另一种情况是设计人员缺乏有关行业分组需要系数, 又缺乏必要的调研和考察, 仅凭经验选用系数时宁大勿小, 往往是高估高套而造成计算结果偏大和偏高。

对于以上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利用设计手册中推荐的数值时, 宜采用其“平均值”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限”, 一般不宜采用“上限”。 (2) 当缺乏行业计算系数时, 应进行同类型或近似行业调查研究结果, 从而正确选用戈值。

2.4.2 需要系数法中单台设备计算负荷的取值

取值不同点: (1) 连续运行的电动机, 就是其铭牌上规定的额定功率。 (2) 断续重复工作制电动机, 应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负荷持续率下的额定功率计算设备功率。 (3) 对于电焊机、电炉、电热器和电灯的额定功率, 就是其输人功率。

2.4.3 最大同时使用系数选用的问题

在确定车间变电所或全厂总变电所的计算负荷时, 也就是在具有多个用电车间或用电设备组时, 其计算容量的总和, 需要考虑乘以有功与无功最大同时使用系数kw与k。同时系数基本上是从国外资料上引用的, 而这些国家往往电力工业比较发达, 能源比较富裕, 所以同时使用系数往往偏高。所以在选用“同时使用系数”时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 酌情把同时使用系数降低到0.9~0.75, 这样可以减少计算负荷5%~15%。由此可见, 降低“同时使用系数”是降低总计算负荷的关键。

2.5 选择原则

适当地采用计算方法是降低计算负荷根本性措施, 具体选择原则如下:

(1) 在实际工程计算中, 利用系数法与单位产品耗电量法这两种方法一般不采用。利用系数法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根据, 但因要确定的系数较多, 计算步骤复杂, 公式中的“最大系数”与“利用系数k”数据目前也较缺乏, 因此, 通常在工作中多不采用这种计算方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求出的用电设备负荷可能与实际负荷相差较大, 所以在缺乏正式的用电设备容量时, 还要按“需要系数法”重新进行计算。以尽可能取得更接近实际的计算负荷, 作为选择配电设备和导线的依据。

(2) 需要系数法比较简便, 因而广泛使用。当用电设备台数少而功率相差悬殊时, 需要系数法的计算结果往往偏小, 故不适用于低压配电线路计算, 而适用于计算变、配电所的负荷。

(3) 二项式法考虑两种因素: (1) 平均负荷。 (2) x台最大设备的最大负荷重叠造成的附加负荷, 以弥补需要系数法计算结果在上述情况下偏小的不足。由于二项系数法不仅考虑了用电设备最大负荷时的平均功率, 而且考虑了少数容量最大的设备投人运行时对总计算负荷的额外影响。所以二项式法比较适合于确定设备台数较少而容量差别较大的低压干线和分支线的负荷计算。但是二项式计算系数 (经验系数) b、c和x的值, 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 而且这些系数也只适于机械加工工业, 其他行业缺乏这方面数据, 从而使其引用受到一定局限。

因此, 对于负荷波动较大的干线或支线采用二项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较为准确。在确定车间变电所和全厂总负荷计算时, 则通常不采用, 还是采用“需要系数法”比采用“二项式法”更接近实际用电情况。

发现用电设备脱离实际而偏高偏大, 应与工艺人员协商解决, 在负荷计算时, 应在选用分组“需要系数”或“同时使用系数”时采取降低计算系数办法, 使负荷计算值降下来, 以保证合理地选用变压器等供配电设备。

3 运用经济节能的设计理念, 灵活运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基本措施

3.1 照明节能设计方法

除了要严格执行国家《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还应据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对视觉要求, 选择合理照度标准, 同时对要求照度高场所尽量采用混合照明方式以突出重点部分;充分利用天然光。天然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是绿色环保的照明方式。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到天然光与人工照明的充分结合, 充分利用各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 从而达到节省照明电能的目的, 这是节约照明耗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合理选择光源, 在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等要求的条件下, 根据光源、灯具及镇流器等的效率、寿命和价格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对不同的场所选择不同的光源;高度较低的室内场所 (如办公室、会议室等) , 应采用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或小功率的金属卤化物灯等光源;高度较高的室内场所 (如工业厂房等) , 应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 也可采用大功率细管径荧光灯;室外场所, 应选用高压钠灯等使用时间较长的气体光源以及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选用合理的照明灯具及镇流器, 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的条件下, 应选用效率高、易清扫及易换灯的照明灯具;设有集中空调 (配风机盘管) 的房间, 在条件许可时应采用照明与空调一体化的灯具, 利用此灯具可节电10%左右;灯具的镇流器应选用电子型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选择合理的照明控制方式, 合理的照明控制方式对照明节能同样起重要的作用。照明控制方式主要有:集中控制, 分区、分组控制, 就地控制, 调光控制, 声控开关控制, 人体感应控制, 楼宇智能控制等。诸多的照明控制方式中, 应做好切合实际的选择, 既要做到方便, 又要达到节能的效果。如对旅馆的每套客房设置节能控制型总开关;对居住建筑有自然光楼梯间、走道灯 (应急照明除外) 采用节能自熄开关;对公共场所、室外照明, 可采用集中控制遥控管理方式或采用自动控光装置等。

3.2 动力设备系统节能设计方法

选用高效电动机,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减少电动机的空载损耗以及负载损耗, 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根据负荷特性合理选择电动机, 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 以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和功率因数;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相关资料得出, 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 系统节能潜力巨大。设计时注意以下事项:机电设备启停优化控制;变风量、变流量系统最优控制;冬、夏季部分负荷时水泵分设控制;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控制;参数设定节能控制, 包括温度标准设定、焓值控制、利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新风量等。合理选择控制模式并对各参数进行优化设置, 挖掘系统节电潜能, 使空调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达到节能效果。

4 结束语

建筑电气设计涉及强、弱电众多内容, 以上只是点点滴滴, 不足处望同行们补充指正。

摘要:探讨建筑电气实际工作中的设计方法, 以求更加合理的设计成果。主要探讨包括供配电方案的优化, 负荷计算方法的恰当选择,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理念的实际运用的等三部分内容。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方法,供配电方案,负荷计算方法,节能设计

参考文献

[1]徐志强.建筑电气设计技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山地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山地气候;山地地形;节能设计

1气候建筑与设计准则

1.1气候建筑

气候建筑从本质上说就是建筑回应气候并且融入自然环境的庇护所,它能够充分利用有利气候、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自然环境,降低不利气候的影响,并能連续调整室内微气候以适应天气的反复无常,清洁低耗,绿色环保,是一种自然、健康和节能的生态建筑类型。

1.2设计准则

气候建筑设计强调自然、绿色、节能以及适宜技术和地域特色,遵循乡土建筑美学与节能法则,顺应自然界的阳光、风力、气温、湿度的自然原理,尽量不依赖常规能源的消耗,以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来改善和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2基于山地气候与建筑设计方法

2.1山地建筑择址

山地气候不但体现一定地理经纬度的大气候特征,同时还反映出不同地形地貌所形成的小气候特征,是二者的综合显现。小气候特征与建筑所处的微观地形有关,涉及山体形势、海拔高度及山地地貌,这些因素与温度、湿度、日照、风雨等气象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山地小气候。由于山体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不同,各方位山坡日照时间和强度差异很大。南坡日照时间相对最长,夏纳南风,冬避北风,冬暖夏凉,气候条件最佳,是最为理想的建筑选址地;而东南、西南坡的日照时间相对较长,气候条件次之,是较好的建筑基址;东坡、西坡分别通常只有上午和下午半天日照,相对较短,气候条件相对较差,可以因地制宜布置建筑;北坡和东北、西北坡日照时间最短,北坡山地冬季甚至没有日照,夏热冬冷,冬风凛冽,气候条件最差,一般不宜布置建筑。因此为了冬季获得尽可能多的日照时间,同时保证夏季良好的通风纳凉,山地城镇与建筑基址优先选择南坡和东南、西南坡,其次是东、西坡地。

2.2山地建筑

山地建筑形态应反映气候特征:松散的建筑布局有利于湿热气候的通风降温,但不利于遮阳与热压拔风;而适当紧密的布局形式既利于冬季防风,又可以利用建筑遮挡夏季烈日,产生热压通风。夏热冬冷气候的山地城市,由于既要照顾夏季遮阳与通风,又要保证冬季日照与保温。因此,建筑的间距宜适中,建筑群体形态呈现南向开敞、北向闭合的半封闭半开敞的建筑组群布局。

山地城市景观设计结合气候环境,城市空间规划平行于南向山坡等高线,东西向山地建筑宜垂直等高线南北向布局,形成结合山地地形和局域气候的特定城市景观形态。南坡建筑沿山势呈阶梯状,建筑阶梯平行山体等高线,北高南低,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减少辐射热,冬季获得更多的日照,冬暖夏凉;东西两侧建筑亦呈台阶状形态南北向布置,建筑阶梯垂直山体等高线。随宜山丘的北高南低的整体格局易于满足日照需要,夏季形成良好的通风,冬季可阻挡寒冷北风,不但提高了建筑容积率,而且可使建筑获得更好的景观视野,并与山地形态协调一致,延续山地天际线,由此展现山地的独特自然与建筑交融景观。

2.3山地城市竖向设计

山地城市与建筑尽量选择南坡、东南与西南坡,竖向设计时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形成结合特定山地地形轮廓线的山地城市与建筑形态。场地的坡向为南向或接近南向,将有利于建筑冬季太阳日照和辐射得热以及夏季遮阳、通风。向阳坡地建筑间距L2小于平地建筑间距L1,建筑间距缩小,因此南坡可以提高建筑用地的容积率。在竖向设计中应充分运用这个有利条件,高效保留并利用南向山地进行台地式布局,节地省耗;而北坡则相反,竖向设计时应缩短北坡的长度,增加北坡的坡度,并布置日照要求低的次要建筑。为减少建筑物之间对南向日照的遮挡,建筑间距比平地增大,因此北坡内建筑宜以错开式点式布局为主。道路竖向设计时,应尽量与山地等高线保持一致,尽可能减少土方总量,降低对山体的破坏:

山地大部分处于夏热冬冷地区,这种气候区域建筑与城市规划布局需要考虑冬季防风和夏季自然通风设计。夏季的自然通风要求建筑群体布局尽可能减少对风的阻挡,单体建筑面对夏季主导风向应该是开敞的,以便引导气流进入。而冬季风通常与夏季风是相反的,因此城镇总体布局北密南疏,北高南低,建筑单体北向相对封闭,以阻挡冷气流入,南向纳阳通风,这种相反的通风设计需要仔细审视冬夏两季的主导风向。

2.4.1城镇通风策略

夏热冬冷地区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冬季和夏季主导风向往往相反。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盛行西北风。利用这种冬季和夏季主导风向的差别,结合城镇设计布局方案可达到冬季防风和夏季自然通风的目的。为引导和加速夏季群体内风的流动,城镇建筑群主要朝向与夏季盛行风方向的角度宜控制在0~60℃间,并兼顾朝向与山地地形等高线,尽量与正南向夹角保持在300范围内。从有利于建筑单体通风的角度看,建筑的长边最好与夏季盛行风方向垂直;但从建筑群体通风的角度看,迎风面建筑的长边若与夏季盛行风方向垂直,将影响后排建筑的夏热通风。因此,在夏季城镇空间通风策略上,南部建筑需要保持一定的开敞性,建筑长度不宜太长,留有风口以便形成穿堂风;而冬季防风策略而言,北向要尽量封闭,减弱冬季北向寒风,所以山地城镇北侧布置最高和最长的建筑,南侧布置低矮和体量小的建筑,采用前后错列、斜列、前短后长、前疏后密、喇叭口等导风技术措施,以组织夏季自然通风和冬季防风。

2.4.2建筑通风应变

建筑单体借助热压原理拔风,通风节能策略包括平面设计合理组织水平穿堂风,以及在室内设立通风竖井。竖井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冷空气则从建筑底部被吸入。热压通风效能与进、出风口的高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室内外温差和进、出风口的高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明显。

在夏热冬冷地区,夏季节能设计要尽量避免或减低东、西晒和顶晒的面积,以及阻止太阳热及辐射热进入室内,并有效组织室内的自然通风,隔热、通风与降温是主题;而冬季则相反,建筑节能设计要充分利用日照、太阳能采暖,避免凛冽冬季风入侵室内,纳阳、日照与保温是其主题。尽管二者是相矛盾的,但是还是有共通之处,如建筑南向的利用、建筑体型的选择、空间开阖的变化、遮光纳阳板的调节,以及各种遮阳措施和太阳能采暖策略等。

2.5.1加大南墙面积

在山地地形环境中,如果建筑不能够东西长轴展开时,或建筑进深很大,可以通过建筑平面布局和剖面形式设法解决冬季太阳得热,夏季纳凉通风,原则就是想办法争取更多的南向墙面面积。设计中利用正南朝向,东西轴悠长,建筑空间沿轴线方向组织。北面设置交通走道作为气候缓冲空间。主要功能用房都朝南向布置,东西向长轴的设计缩短了东西向的外墙面积,从而减少了夏季太阳辐射得热。

2.5.2降低体形系数

影响建筑热工性能的另二个重要因素是建筑的体形系数。对于同样体积的建筑物,体形系数越大,其外表面积越大,散热面积也就越大。因此,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越小越有利于保温,同样也越有利于夏季隔热。

2.5.3节能构造设计

节能构造设计受传统地方技术的启发,合理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不依赖耗能设备,而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的细部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改善建筑热环境,实现微气候建构。适应地方气候的节能构造策略包括:

①采用现代构造技术与材料,遵照节能构造规范,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和严谨的构造设计,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冷桥失热的构造设计。

②太阳能取暖、太阳能热水泵及太阳能光伏发电节能构造措施。

③利用地表下的土壤浅层地下水、河湖水与地表的温度差的通风节能构造设计。

④建筑表面或内部引入绿化开敞空间,减轻建筑的热岛效应的生态构造设计措施。形成多维立体绿化系统,通过绿化遮阳、造景,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形态。

⑤双表皮的外墙构造设计形成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复合空间,可以利用双层外墙设计构造形成夏季自然通风,冬季封闭形成空腔保温。

3结语

建筑平面设计方法 篇4

基于生态建筑观, 在建筑设计时, 要尽量保证内部环境的适宜性, 建造适宜人居而且健康无害的环境, 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建筑的建设, 是为人们提供居住服务的, 因此在设计时,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 建设个性化建筑。同时设计人员要始终坚持协调性原则, 合理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 挖掘环境资源, 使得建筑能够有机融合到周围环境中。需要加以注意的是, 在建筑设计时, 不能够完全参照建筑周围的环境, 开展建筑物设计, 必须要从实际需求出发, 制定具有个性的建筑设计方案。依据方案设计的内容, 开展建筑建造, 进而展现个性化理念。除此之外, 要融合创造性理念, 确保建筑的个性化设计, 可以引发人们共鸣。将施工区域的特点, 同环境有机融合, 最大程度上把握设计尺寸, 以立体或者平面等形式展现出来, 彰显建筑的个性化特点。

在设计时, 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 (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原则, 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环境, 同时满足多样化建筑使用需求。 (2) 基于人们对建筑的各类需求,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减少资源浪费, 杜绝过度开发。采取科学的布局以及规划手段,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不断扩大建筑空间, 满足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在进行空间布局时, 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行为习惯, 合理设计, 使其能够感受贴心服务;对建筑室内设计, 要从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合理规划设计;对于交通设计, 基于安全和出行考虑, 合理控制停车场和小区的距离, 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环境[1]。

2.2 体现绿色室内空间

绿色室内空间的设计, 主要是从建筑技术以及材料等方面来体现。比如, 在建筑造型以及功能方面, 体现环境协调;在空间设计和建筑外部, 体现建筑绿色。通过适当引入室外环境, 促使建筑室内空间的生态化。设计人员可以巧用设计手法, 进行内庭院和共享大厅等的设计, 设计加盖开启屋顶, 依据季节以及时间的变化, 采取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方式, 实现对建筑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构造一体化的建筑室内室外空间。再比如, 运用绿化栽植以及引廊入室等手法, 打造室内景观。

对于室内环境, 在设计时, 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 (1) 风环境。居住环境的构成中, 风环境是主要内容。若建筑空间布局不合理, 则会影响着环境质量。比如, 通风不良等。因此, 规划设计风环境, 要合理布置平面, 强化对空间美观性和实用性的把控。分析气流因素和其他因素对通风的影响, 进而采取优化措施。采用自然通风设计手段, 比如快门等, 保证自然通风的效果, 同时保证建筑室内的温度和采光度等。 (2) 日照设计和遮阳设计。影响建筑室内环境的因素中, 阳光以及热辐射为主要因素。在进行遮阳设计时, 要结合围护结构自身遮阳或者百叶窗等特点, 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室内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 减少热辐射。可结合建筑所在地理以及气候, 通过科学计算, 优化建筑总体布局以及单体的关系, 做好阳光和照明等的全面分析, 看是否达到国家要求。 (3) 控制建筑室内噪声。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 构建控制噪声系统。比如, 将施工以及主要交通线相互分开, 进而避免交通干线噪声。合理选择建设位置, 减少噪声的影响。除此之外, 通过双玻璃窗交错设计的方式, 最大程度上降低噪音, 同时避免影响自然通风效果[2]。图1为生态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实现。

2.3 步入建筑节能化趋势

建筑建设不断增加, 建筑节能成为无法忽略的问题。从近5年的数据来说, 我国建筑面积不断增加。其中, 房屋面积从的10亿m2, 增加到的21亿m2, 超过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的总和。这其中超过97%的建筑, 为高能耗建筑。据《~20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的总量不断上升, 在能源总消费量中占比约30%, 到很有可能达到45%。若不注重建筑节能, 必然会加剧能源危机。

图1 生态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实现

生态建筑观的运用, 在建筑设计时, 贯彻节能理念和环保理念, 充分利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 对减少能源消耗, 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 利用太阳能板, 对房屋建筑的屋顶进行装饰, 吸收太阳能, 利用能量转换装置, 使其成为电能, 供建筑内部照明以及电力设备运行使用。再比如, 利用雨水循环再利用系统, 收集雨水,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建筑设计过程中, 全面贯彻生态建筑观, 从建筑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入手,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减少能源消耗, 保护生态环境。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和可再生材料等, 为建筑工程建设, 提供多样化选择, 提高建筑的环保水平。比如, 选择新型玻璃材料, 通过合理配置以及利用, 一方面保证建筑内部的保暖性, 同时保证采光效果;另一方面, 减少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率。

建筑设计中, 可采取的节能措施较多, 具体如下: (1) 降低热损失。具体实践中, 通过强化对建筑密度和朝向以及结构等的把控, 减少热损失。 (2) 合理控制门窗比、优化墙体和屋顶等的把控, 优化围护结构设计, 进而减少能量损失[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建筑设计中, 应用生态建筑观, 能够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和质量。具体实践中,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持续发展观念等, 积极运用节能技术和新型环保材料等, 借助现代化技术, 提升建筑的节能水平, 保护环境, 保证建筑系统的运行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耀珑.建筑与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分析[J].住宅产业, (11) :43~45.

[2] 刘江华.探索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 (40) :53~54.

建筑平面设计方法 篇5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隔震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指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结合我国的隔震技术应用现状,引入了两阶段设计法的概念.此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周期.

作 者:孙柏锋 潘文 SUN Baifeng PAN Wen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刊 名:世界地震工程  ISTIC PKU英文刊名:WORL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7 23(4) 分类号:P315 关键词:隔震结构   隔震设计   橡胶隔震支座   两阶段设计法  

★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研究论文

★ 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及应用初探论文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

★ 可编程相位光栅的结构设计与制作工艺

★ 机场沥青道面结构设计方法与指标探讨

★ 拓扑及参数优化方法在专用汽车车架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 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简历

★ 信息技术与应用专业英文简历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建筑业计税方法 篇6

工程服务,是指新建、改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工程作业,包括与建筑物相连的各种设备或者支柱、操作平台的安装或者装设工程作业,以及各种窑炉和金属结构工程作业。

其他建筑服务,是指上列工程作业之外的各种工程作业服务,如钻井(打井)、拆除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平整土地、园林绿化、疏浚(不包括航道疏浚)、建筑物平移、搭脚手架、爆破、矿山穿孔、表面附着物(包括岩层、土层、沙层等)剥离和清理等工程作业。一般计税方法(抵扣法)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采用抵扣计税方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三)简易计税方法(简易法)1.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应纳税额。

一般纳税人特定销售,按照或者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应纳税额。

简易计税方法的应纳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征收率计算的增值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增值税属于价外税,销售额不含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的销售额不包括其应纳税额,纳税人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照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2.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下列货物,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1)建筑用和生产建筑材料所用的砂、土、石料。

(2)以自己采掘的砂、土、石料或其他矿物连续生产的砖、瓦、石灰(不含粘土实心砖、瓦)。

(3)商品混凝土(仅限于以水泥为原料生产的水泥混凝土)。

3.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以清包工方式提供建筑服务,是指施工方不采购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或只采购辅助材料,并收取人工费、管理费或者其他费用的建筑服务。

4.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甲供工程,是指全部或部分设备、材料、动力由工程发包方自行采购的建筑工程。

5.一般纳税人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建筑工程老项目,是指:

(1)《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

(2)《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未注明合同开工日期或者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注明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

建筑类一般纳税人、执行一般计税法企业,增值税税率11%;执行简易计税法增值税税率3%。

建筑设计方法探析 篇7

1 建筑设计的方法

建筑实用、建筑思想、建筑手法, 这三个因素是建筑师支撑建筑创作的基本内涵, 也是建筑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引导设计的主要依据, 它们之间互为因果、互相依存。我们说建筑设计的前提是设计形成的建筑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 在此前提下, 通过建筑思想的指引, 运用相关的建筑设计方法, 可以完成具有某种倾向的建筑作品;相反, 面对具有某种倾向的建筑作品, 分析其设计方法, 也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设计思想来。不论正反两方面看建筑设计, 建筑的实用、思想、手法是贯穿建筑设计始终的。我们知道建筑设计的方法很多, 也并不能统一出一种或几种固定的设计手法。正因如此, 我们才有了多种设计流派和多样的建筑设计。但是就某种流派而言, 都会有其相对特有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手段。从包豪斯到现在的高技、结构、解构、后现代以及简单主义的发展等等, 虽然设计方法多种多样, 但对这些设计方法而言, 都对建筑多样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从建筑创作的内涵和过程中可以明确地看到, 建筑设计方法具有其特定不变的中介位置, 它是从建筑思想到建筑实物的操作性环节, 是建筑从“虚”到“实”的物化过程。因此, 研究建筑设计方法也是分析建筑思想和作品的必由之路, 由于它的操作性特点, 对我们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建筑设计方法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类生活与思想的总结。运用它能使我们科学严谨的对待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的最基本的过程足一个“由简至繁, 由繁至简”的推敲过程。我们可以拿极少主义的建筑设计例子来看, “极少”并不是不经过设计, 而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繁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

1.1 符号象征法

我们把特定的或约定成俗的符号, 使用在建筑表面或建筑内部的特定装饰部位;或者, 用这些符号来演绎建筑平面以及空间体量。比如国内经常能看到运用传统大屋顶这一特定符号来说明历史文脉的呼应和延续。虽然部分建筑设计生硬的照搬这一特定的符号并不一定能很好的体现建筑文化的传承, 但是纵观国内外的很多建筑作品, 符号象征法在建筑设计中还是不断的采用。该方法大量运用在一些对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设计中, 如企业可能试图通过建筑设计与企业符号的结合来展示企业的形象等。

1.2 建筑沿革法

建筑沿革法, 就是要对以往的建筑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中提炼自然法则、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情趣以及人们的思想, 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从而进行建筑设计, 力求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

1.3 平面功能 (流线) 法

建筑平面设计是解决绝大部分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建筑物的功能分析时就会对所构想的建筑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虽然建筑是一个三维向量的产物, 不应该也不可能单一谈论一个局部, 但是对于建筑的今后使用, 平面分析还是有必要单独提出和研究的。平面处理的好坏直接作用于建筑的使用功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通过使用流线的分析, 设计出合理的建筑功能来比如我们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 常常要从使用人员的使用流线之间的关系、密集人群的安全设计、个体私密性等问题进行平面功能的组合;应该提供一个开放、安全、稳定、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而这些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师在分析平面功能关系时必须全面考虑。平面功能 (流线) 法是目前建筑设计人员大量采用的一种设计方法, 其主要概念是, 先分析用地关系, 通过了解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从功能出发进行平面功能的合理组合, 同时考虑建筑的空间设计等环节。

1.4 构图法

现代建筑的基本体量、空间或其它要素, 都可以归纳为简单的几何形体, 如矩形、正方形等。建筑设计通过构图要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 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的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使用构图法进行建筑设计的一个前提是:建筑师是怎样对其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定位的。关于探讨几何关系与构图也并不是到现在才有的, 早在希腊和罗马时期, 研究几何关系就已经相当深入了。构图法的一个典型实例是巴西国会大厦。

1.5 结构法

结构法亦称为结构主义的建筑设计方法, 其主旨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建筑设计。结构与建筑空间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通过结构设计的表达来演绎建筑物的性质, 现代建筑大师也曾经把建筑结构要素当作装饰要素来处理。但那些结构要素本身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构外露, 就像要告诉人们建筑内容是如此的丰富, 以至于人们看到此类建筑有时甚至会有点不知所措。

1.6 综合法

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并不是只针对一个简单建筑而言。大量的群体建筑的建筑设计中, 将不同的个体建筑分析为不同的几何形体作为总体的设计方向和研究。使之对于每个单体建筑之间有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清晰地、明辨的。我们运用这种手法设计出了大型的、综合的建筑和城市来。这种方法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

2 建筑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谈建筑设计方法的同时, 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还应该考虑些什么?我们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 建筑设计是不能没有文化和历史的。然而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和历史这一工作上还远远不够。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国际级的建筑大师。“这是为什么?”我们不禁要问!建筑是要靠对人们的热爱和对建筑创作充满激情的建筑师来完成的。我们的邻国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 但是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建筑师。

查尔斯.柯里亚作为一个建筑师, 在近4 0年的建筑实践中, 他注重将建筑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 并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而带来的人民生活问题, 并设计了著名的干城章嘉公寓。该公寓是为低收入群体做的居住建筑, 在建筑设计中更多的是考虑人性的意义。建筑师不能是仅仅为少数有钱人工作来满足他们的奢望。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经济条件较差的民众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筑对人应该是平等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民族建筑师。当我们走在上海这一中国目前经济最发达地区的街道上的时候, 我们不能只看到高楼林立, 我们更应该看到广大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状况, 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条件得到了空前改善, 然而看到依然还有一根根简易晾衣杆从破旧民居的窗台伸出来的时候, 作为建筑设计人员, 大家都会有一种内疚的思考。

3 结束语

优秀的、完善的建筑设计是设计人员所追求的, 当然也是为人类的居住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分析、了解不同的设计方法是每个设计人员必要的工作。

摘要:建筑是人类居住的场所, 人类生活习惯和环境决定了建筑的意义。而建筑设计反映着人类对自然的了解, 筑设计的好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建筑设计中, 不同的设计方法被运用, 而各种设计方法在设计中同样占有不同的地位, 本文就对六种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江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于文波.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空间、功能、交通组织[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生态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分析 篇8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

前  言:建筑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最大的,所以,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一定要改变建筑对能源的使用方式。所以,建筑设计要从节能环保的理念来进行设计和施工,这样既能体现环保节能,又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1 生态建筑概述

1.1 生态学对建筑领域的影响

生态学概念的首位使用者恩斯特.海克尔曾经说过“研究生物体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全部科学的称谓。”生态学自身具有井然有序原则、循环再利用原则、相生相克原则和自我调适原则,而这些内容直接影响了生态建筑学的内容。生态学对建筑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生态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与生态建筑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生态建筑作为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与其所在的外界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帮助人类有效解除当前日常生活面临的各种生态和环境危害。

1.2 生态建筑的含义和特征

生态建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和观察建筑活动与环境的联系,在建筑实践活动中兼顾其所在的生态环境保护,是能源能够得到循环,重复的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近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影响,生态建筑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特别是受到建筑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亲睐。生态建筑学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学而言,具有整体性和系统系强、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少、资源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利用价值。

2 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内涵

现代建筑设计的思想源于“以人为本”。因此,从偏颇角度而言,人类对社会造成的破坏,自然生态功能逐渐失衡,此时将这种结果仍然归结为“以人为本”,难免有些自私。同样,有人将生态建设设计理念单纯的归结到以“自然为本”。实则不然,真正的生态建设设计理念应能顾及到人、建筑、自然三要素的和谐相处。其中,“以人为本”固然是需要放在首位。生态设计理念会改善生态效益,就必须考虑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过去人征服自然的同时,也要学会改造自然。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上,要尽可能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基础,打造出经济适用的生态建筑。

3生态建筑设计的原理

3.1 和谐性

建筑施工对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在建筑工程结束之后,如果还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破坏和污染,就会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化。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有效的利用对建筑周边自然环境,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还能够对建筑周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例如:有效的利用太阳光,对建筑内部进行补光和照射作用,利用水池和喷水系统对建筑内部进行降温,进而减少空调风扇等电器设备的使用。

3.2 提高能源利用率

生态建筑设计的宗旨就是节能环保。因此,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在建筑功能,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进而有效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建筑周围的能源,例如:太阳能、光能、风能等。以此来减少建筑对矿物质材料的使用,进而有效的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3.3 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生态建筑的建筑理念,就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逸、环保的居住环境,从根本上体现出对人们的关爱,有效的增加人们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沟通。生态建筑在保证建筑的功能使用功能完整和完善的前提下,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建筑的通风、光线、建筑内部的温度与湿度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从根本上为住户提供舒适、安逸、环保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

3.4 开发新技术和新能源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能源的日益短缺,人们对建筑的节能和环保等工作越来越重视。因此,在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动下,与环保、节能、绿化等相关的技术和材料正在慢慢的出现。这些材料的出现,为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所以,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一定要重视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根本上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与浪费,同时有效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5 高效性

建筑一般是人们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因此,在对建筑进行建造、使用、维护、拆除上,都要满足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生态绿色建筑的前提。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融入系统采集集成技术,进而来提高建筑的功能使用效率,优化对建筑的管理,进而实现生态建筑高效性的原则。

4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

4.1 建筑内部环境的设计

建筑在进行内部环境设计的时候,其使用的材料,一定要是绿色环保的。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能够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不受污染。建筑内部装修最大的污染就是油漆,油漆所散发出的各种分子气味,不仅对空气的污染较大,对人体的危害也比较大。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环保型的油漆。在建筑装修完毕之后,剩下的建筑废料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千万不要随地丢弃,以免破坏生态环境。在建筑能源的使用方面,一定要选择既环保又节能的材料,因此,设计师要从这样的角度来进行建筑内部环境设计。其次,室内空气的温度能够根据室外空气的温度来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使得建筑内部环境温度适宜,除此之外,对人们生活中排放的废水和污水,一定要进行处理,才能够排放,将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例如:位于南昌市,南京路口处的金色水岸,该建筑楼道中的灯光照射,都是选用节能灯,并且采用声控感应来控制楼道灯光的照射。

4.2 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

建筑外部环境良好,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愉悦的心情。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对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对建筑周围的绿化面积,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在现有的绿地基础上,再增加一些绿色植物的种植和建设,可以充分的利用树木的遮荫避凉的效果。尽量减少水泥路面的铺设,采用带孔的砖块来铺设地面,可以在砖块的孔中,种植一些草,让建筑周围的环境显得勃勃生机。这样设计,不仅能够保护建筑周边的环境,还能够净化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废气,有利于人们的健康。除此之外,还在可以在建筑周边设计一些人工湖,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一些水文色素。例如:位于南昌体育广场的金域名都,该建筑的外面就是体育广场,体育广场内有很多绿色植物,以及健身器材。金域名都适合居住、办公、经商等一些列活动。其外部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好绿色植被,还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等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4.3 建筑自然采光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可是利用自然光为建筑进行照明,这样就能够节约电能的使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窗户、玻璃幕墙来补充建筑光线不足的问题,从而改善建筑的采光质量,将自然光引进建筑内部。建筑采用自然光照明,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的消耗,还能够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

结束语

生态建设没有规定的标准,不能够通过制定相关的准则来对其进行规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就会出现不同的条件,因此,要根据每个时期的本质来制定相关的设计方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掌握设计的方法和原理,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生态建筑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强.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园艺,2012(10).

建筑物防雷图纸审核方法 篇9

1防雷设计技术审核

图纸审核应提供的主要材料有①设计说明;②基础防雷平面图;③天面防雷平面图;④立面图;⑤防雷施工大样图;⑥均压环接地系统设置图;⑦等电位连接图;⑧配电图等。我们要分类的进行细致、科学、严谨的技术审查。1.1防雷类别的审核

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要求进行分类,大型或重要、易燃易爆场所应先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审核设计图纸中的防雷类别划分是否正确,只有进行正确的分类,才能进行正确的防雷设计。1.2接地装置设计的审核

接地装置在新建建筑物当中体现为基础防雷平面图,在审查图纸的同时,我们还应要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和其它气象、地质条件[2]。

在审查当中,我们应注意设计图纸是否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审核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布置情况是否达到规范要求和防跨步电压的要求。审核建筑物设计的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当防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弱电设备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防静电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时,审核其接地电阻是否≤4Ω。

作者近几年工作中发现,部分设计院在防雷设计中并未充分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装置,而是另外设置人工接地体。如此则增加了工程量、人力和财力,而且人工接地体的使用寿命没有基础钢筋接地装置的使用寿命长,应在审核工作中提出明确的意见,从而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3引下线设计的审核

一般建筑物由于外观美观要求,新建建筑物引下线大都采用暗敷方式。审核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布置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应尽量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内主筋由下而上通长焊接作为引下线,要求利用两根不小于φ16主筋或四根不小于φ12主筋通长焊接[3]。利用作为引下线柱的平均跨度不应大于其对应防雷类别的引下线间距要求。建筑物的竖直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也可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接成电气通路并与接闪器及接地装置连接。

有些设计图纸对大型建筑物屋面明显的突出部分未设计引下线以给雷电流有最短的路径泄流入地,这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必须在审核意见中提出。还有要注意基础防雷平面图中和天面防雷平面图中作为引下线轴的轴号是否一致,数量是否一样,要结合两张图纸细心对照[4]。1.4接闪器设计的审核

审核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审核一类防雷建筑物避雷网格不应大于5m×5m或6m×4m。审核二类防雷建筑物屋面是否每隔10m×10m或12m×8m设置避雷网格,并在建筑物的女儿墙、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部位分别设置避雷带或避雷带与避雷针相结合的接闪器装置。审核三类防雷建筑物屋面是否每隔20m×20m或24m×16m设置避雷网格,并在建筑物的女儿墙、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部位分别设置避雷带或避雷带与避雷针相结合的接闪器装置[5]。屋顶的金属装饰物如金属旗杆或满足规范要求壁厚的金属屋面,均可作为接闪器。审核避雷针、避雷带的材料规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根据GB500507-94(2000版)规范要求,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 mm2,如贮存有易燃易爆物质,其接闪材料厚度不低于铁4mm,铜5mm,铝7mm。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避雷针、带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能保护到整个建筑物,天面带是否有构成一闭合环路。

3.高层建筑物侧击雷审核 3.1均压环设计的审核

在图纸审查当中,我们要查看图纸是否有侧击雷防护设计。按规范要求,建筑物高于滚球半径以上部分应当做好防侧击雷措施,在大于滚球半径高度起以上部分,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置均压环,并与引下线可靠焊接,还应将外墙的金属栏杆、门窗、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均压环宜选用40×4扁钢沿建筑物四周敷设或利用圈梁内外侧两根不小于φ10主筋或四根不小于φ8主筋。窗一环或窗一引下线的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03Ω。3.2玻璃幕墙设计的审核

由于建筑物美观艺术要求越来越高,玻璃幕墙在中高档建筑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玻璃幕墙的防雷设计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将幕墙竖向龙骨、横向龙骨和防雷网焊接,构成一个防雷整体。4雷电磁脉冲防护的审核 4.1强、弱电部分的审核

根据GB500507-94规范要求和GB50343-2004等规范要求,对内部或有可能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内强、弱电系统应做好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即应对建筑物的供配电系统、信号系统、监控系统等安装相应的SPD进行保护,有必要时应安装多级SPD进行防护。在审查中,我们还应查看电源线和各种信号在进出建筑物是否有穿金属管埋地,埋地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各相应SPD连接方式和接地线规格是否符合要求。4.2屏蔽和等电位的审核

在设计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中,应做屏蔽和等电位连接。进出建筑物的各种管线是否有穿金属管埋地进出,金属管套应做好接地处理。在进出各防雷分区时是否与就近防雷装置做好等电位连接。要求在各总、分配电室应预留等电位连接排或接地端子。查看各楼层是否有设计局部等电位连接排。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平面图 篇10

1.承重和非承重墙、柱(劈柱)、轴线和轴线编号、内外门窗位置和编号、门的开启方向、注明房间名称或编号和房间的特殊要求(如洁净度、恒温、防爆、防火等)。

2.柱距(开间)、跨度(进深)尺寸、墙身厚度、柱(壁柱)宽、深和轴线关系尺寸。

3.轴线间尺寸、门窗洞口尺寸、分段尺寸、外包总尺寸。

4.变形缝位置尺寸。

5.卫生器具、水池、台、橱、柜、隔断等位置。

6,电梯(并注明规格)、楼梯位置和楼梯上下方向示意及主要尺寸。

7.地下室、地沟、地坑、必要的机座、各种平台、夹层、入孔、墙上预留孔洞、重要设备位置尺寸与标高等。

8.铁轨位置、轨距和轴线关系尺寸、吊车类型、吨位、跨距、行驶范围、吊车梯位置等。

9.阳台、雨篷、台阶、坡道、散水、明沟、通气竖道、管线竖井、烟囱、垃圾道、消防梯、雨水管位置及尺寸。

10.室内外地面标高、楼层标高(底层地面标高为±0.000)。

11.剖切线及编号(一般只注在底层平面)。

12.有关平面节点详图或详图索引号。

13.指北针(画在底层平面)。

14.平面尺寸和轴线,如系对称平面可省略重复部分的尺寸,楼层平面除开间、跨度等主要尺寸,轴线编号外,与底层相同的尺寸可省略。楼层标准层可共用一平面,但需注明层次范围及标高。

15.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应绘制复杂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16.建筑平面较长时,可分区绘制,但需在各分区底层平面上绘出组合示意图,并明显表示出分区编号。

上一篇:温暖的话题演讲稿下一篇:关于感悟的话题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