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控制扬尘污染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10-12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控制扬尘污染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选5篇)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控制扬尘污染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篇1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控制扬尘污染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政办发〔2004〕57号

《西安市控制扬尘污染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研究,原则同意,现印发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四年四月十三日

西安市控制扬尘污染的实施方案

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我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着力解决我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标的突出问题,市政府决定采取综合整治措施控制扬尘污染,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近期任务与阶段目标:

近期任务:以控制城区现有建筑施工工地、市政施工工地、拆迁工地和园林绿化工地扬尘污染为重点;采取综合治理与防治措施,加强对运输易造成扬尘污染车辆的管理;加强对所有易产生扬尘物料(包括砂石、渣土、灰土、煤渣、粉煤灰等)堆放的管理;加强对城市建成区裸露黄土的防尘管理。

在城市建成区周边地区,实施区域扬尘污染防治,减少各类人为活动造成的扬尘污染,大力实施播绿、护绿工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

阶段目标:今年达到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77%(即280天);2005年达到78%以上(即285天以上);2006年达到80%以上(即292天以上)。

二、扬尘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原则:

扬尘污染防治实行属地管理、条块结合;谁审批,谁负责;谁施工,谁防尘。

各区县政府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曲江新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建筑施工工地、市政施工工地、拆迁工地和园林绿化工地的扬尘污染控制。市建委、市市政管委会、市国土房管局、市文物园林局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对建筑施工工地、市政施工工地、拆迁工地和园林绿化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监督检查。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治理扬尘污染的责任。

1.成立市控制扬尘污染领导小组(另行发文),下设联合检查办公室。

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制定扬尘污染防治规划、措施和监督检查,联合检查办公室负责全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协调与检查。联合检查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环保的副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市环保局局长担任,成员有13个区县分管城建、环保工作的副区(县)长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曲江新区分管城建、环保工作的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市经委、市商贸委、市监察局、市建委、市市政管委会、市国土房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广电局、市文物园林局、市工商局、西安日报社、市交警支队、市爱委会的负责人。

2.各区县人民政府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曲江新区管委会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辖区内的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市政工地和园林绿化工地的扬尘污染管理,并与建设单位签订防治扬尘污染责任书(责任书由联合检查办公室制定,内容包括施工期间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和主要工程完工后施工工地及周围防治扬尘污染净化处理措施、时限及相关责任和处罚等内容),此责任书报市联合检查办公室备案1份;负责对辖区内所有煤堆、砂石、渣土、灰土、煤渣、粉煤灰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监督管理。

3.市建委负责对各类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监督检查。

4.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对拆迁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监督检查。

5.市市政管委会负责对市区各类运输车辆抛撒、车体和车轮卫生、道路清扫、市政路桥施工工地及垃圾清运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并对全市市政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市交警支队配合市市政管委会对市区运输车辆扬尘污染防治进行检查和管理。

6.市文物园林局负责城市建成区的绿化和对绿化施工中的扬尘污染控制和监督检查。

7.市交通局负责对全市公路施工工地和公路清扫的扬尘污染防治监督检查。

8.市商贸委负责对绕城高速公路以内煤炭经营市场的扬尘污染防治进行检查和管理。

9.市经委、市工商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和市爱委会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防治扬尘污染工作。

10.市环保局负责对全市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检查;负责对城六区、长安区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曲江新区的扬尘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公布检测结果;负责公布扬尘污染严重、管理不善的施工工地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名单。

11.市监察局负责对各区县人民政府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曲江新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落实本实施方案情况进行督察。

(二)扬尘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

1.加强对建设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的管理与控制。

建设施工工地(包括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市政工地)周边必须设置1.8米以上的硬质围墙或围挡,严禁敞开式作业。要采取洒水、覆盖等防尘措施,定期对围挡落尘进行清洗,保证施工工地周围环境整洁。

在绕城高速公路范围内,所有建设施工工地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和袋装白灰。

所有建设施工工地出入口必须进行净化处理,并配备专门的清洗设备和人员,车体和车轮带有泥土的车辆不得驶出工地。

所有建设施工工地出入口必须设立环境保护监督栏(牌)。其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施工工期、举报电话、防治扬尘污染现场监督员姓名及有关防尘措施等内容。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曲江新区管委会责成建设单位确定防治扬尘污染现场监督员。

建筑施工工程完工后,应在1个月内完成渣土清运和绿化、硬化防尘工作。

建筑物拆除必须边拆除、边洒水、边清运渣土,谁拆除、谁负责。渣土、垃圾应在拆除完成后3天内予以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必须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对拆除后3个月内暂时不能施工的工地必须简易绿化或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

市政工程完工后,应在10天内完成渣土清理并采取防尘措施。

城区园林绿化工地在施工期限黄土不得随意堆放,且必须采取防尘措施。

遇有4级以上(含4级)风力时,施工单位必须停止土方施工和拆迁施工,并做好覆盖工作。

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秸杆、树叶、沥青、橡胶、塑料等严重污染环境空气的废弃物。

2.加强对煤堆、砂子、渣土、灰土、煤渣、粉煤灰存放的扬尘污染控制。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曲江新区管委会要监督辖区内单位,对露天堆放的煤堆、砂子、渣土、灰土、煤渣、粉煤灰等物料完成围挡和覆盖,不得露天堆放。

市商贸委要加强对绕城高速公路范围以内煤炭经营市场扬尘污染的监督检查。绕城高速公路范围以内的煤炭经营市场必须采取覆盖或进库经营等防尘措施。

锅炉除尘器下灰必须采取密封方式收集和运输。

3.加强运输车辆扬尘污染的控制。

凡在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及长安、临潼、阎良区建成区内从事散装货物运输的车辆,特别是运输建筑及生活垃圾、砂子、渣土、原煤、石灰的车辆,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封盖严密,不得撒漏。

市市政管委会要认真实施《西安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在办理运输准运证时应同时签订防治车辆运输遗撒、泄露责任书。

对进入市区的车辆,车体和车轮不得带有泥土。对市区内车体和车轮带有泥土的车辆,由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用机动车、拉砂车进城造成的扬尘污染实施管理,加强对未加盖蓬布、未实行密闭运输车辆的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施工单位、运输单位的责任,并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市交警支队要积极配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做好运输建筑垃圾、砂子、渣土、原煤、石灰等物料的机动车、非机动车造成的扬尘污染检查与管理工作。

4.加强城市保洁防尘工作。

城市主要道路及重点部位清扫保洁,应采用湿式作业或机械吸尘式清扫,增加主要干道洒水频次,防止道路清扫造成的二次扬尘污染。

市区主、次干道两侧临街单位或房屋产权单位要严格执行“门前三包”制度,对门前卫生采用湿式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必须做到日产日清。

市工商局要积极协助各区县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管委会和市容管理部门监督集贸市场及露天营业的商贩,配备清扫工具,严禁乱扔、乱倒废弃物。对违反规定的,依法责令改正,并予以处罚。

各区县政府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对城市道路和农村道路的接口道路进行清扫净化,保持整洁。

5.在城市建成区实施黄土不裸露工程。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管委会要认真抓好辖区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建成区采用绿化、硬化等措施,实施黄土不裸露工程,加强对背街小巷、城市道路两旁、小区院墙外侧及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对辖区内裸露黄土的,要求土地使用者必须采取绿化、硬化、覆盖或铺放石子等防尘措施。

市市政管委会和各区县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管委会要加强对背街小巷裸露地面实施硬化,加强道路的修缮和保养,及时清理市政施工渣土,减少二次扬尘。

市文物园林局、城六区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管委会要在2005年底完成城市建成区内所有树坑裸露黄土的防尘工作,2004年完成主干道两侧树坑的防尘工作,采取铺放石子和加盖铁筚等防尘措施。

6.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实施区域扬尘污染防治。

市农业局要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加强对郊区季节性裸露农田推广实施“留茬免耕”等工作,减少农田扬尘和土壤尘污染。并负责指导秸杆综合利用的实施工作。

市环保局会同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秸杆焚烧的监督管理。

市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河道管理区以外采石场扬尘污染的监督管理,对无开采许可证或开采许可证已经到期的采石场必须依法取缔或关闭。

市水务局负责对西安市各地表水河道实施综合治理。清理脏乱区域,对河道内采砂严格按规划实施,并加强控制扬尘污染,对影响地表水源保护区及地下水源保护区内的采石场,必须关闭。

市爱委会和市环保局要加强对农村村镇环境卫生及防治扬尘污染工作的指导,建设绿色村庄和乡镇。大力开展郊区、乡镇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生态保护工作力度,改善我市生态环境。

各远郊区县政府要对城关镇、卫星城镇和小城镇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行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减少裸露地面,防治垃圾污染。

市林业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和铁路管理部门等应分别按照各自的职责,在城市周边和外围区域营造成片生态林,建设西安绿色屏障;在市区周围主要公路、铁路、河道和绕城高速公路主干道两侧建设由草本、灌丛、乔木组成的多层次立体绿化通道。加快我市周围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在风沙危害路线区营造防沙片林,实施“封沙育草、播草盖沙”工程,加强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减少自然风沙对市区空气中PM10的影响。

市经委要按照改善我市环境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组织协调我市电力及其它工业企业的工业用煤,要制定建材行业粉尘污染削减任务,对全市各工业企业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厂区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对各类炉、窑工艺过程和无组织牌坊的管理,对全市所有直径2.2米以下立窑水泥生产线和小石灰粉厂实施关停。

7.加强扬尘污染环境监测工作。

市环保局组织对城六区、长安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进行扬尘污染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8.加强新闻舆论宣传,提高全市人民的防治扬尘污染的自觉性。

新闻部门要加强宣传,当前一段时间,要集中宣传我市控制扬尘污染的政策和措施,对有关部门进行舆论监督。鼓励广大市民对造成扬尘污染的行为进行举报。

9.各区县人民政府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及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制定行动方案,并报送联合检查办公室。

市建委、市市政管委会、市国土房管局和市文物园林局分别负责对建筑工地、市政施工工地、拆迁施工工地和园林绿化工地进行统计摸底,并将统计结果报送联合检查办公室。

四、监督管理与处罚。

(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可以责令其停工整顿:

1.房屋拆迁渣土、垃圾在拆除完成后3天内没有及时清运且未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的;

2.在绕城高速公路以内运输砂石、水泥、土方、煤炭、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未封盖严密,造成撒漏的。

(二)市区主、次干道两侧临街单位或房屋产权单位没有执行“门前三包”制度,对门前卫生没有采用湿式清扫保洁的,由市或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逾期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可以责令其停工整顿。

1.建筑物拆除工地未实施封闭、未采取喷水洒水湿法作业的;

2.各类建设施工区域没有设置1.8米以上硬质围挡实行封闭作业的;

3.在绕城高速公路范围内进行现场搅拌混凝土的;

4.施工工地出入口未进行净化处理和没有配备专门的清洗设备和人员的,施工运输车辆车体和车轮带泥土驶出工地的;

5.在4级以上(含4级)风力时,继续进行土方施工和拆除施工的;

6.从正在建设或拆除的建筑物上向外抛洒、倾倒各类废弃物的。

(四)在房屋拆迁、拆除中没有实施封闭,未采取喷水洒水湿法作业的,由市或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予以处罚;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逾期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可以责令其停工整顿。

(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1.对砂石、渣土、灰土、煤渣、粉煤灰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未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露天堆放的;

2.露天焚烧垃圾、秸杆、树叶、沥青、橡胶、塑料、假冒伪劣产品等严重污染环境空气废弃物的;

3.对裸露黄土未采取绿化、硬化、覆盖等防尘措施的。

五、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控制扬尘污染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实行领导负责制,“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二)各司其责,注重实效。各级政府和各相关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分解细化本级本部门的目标任务,完善和落实进一步的具体措施,做到扬尘污染控制任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营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控制扬尘污染的良好局面,确保扬尘污染控制取得实效。

(三)注重协调,强化监督。控制扬尘污染体现着城市综合管理的水平,涉及到各级政府和诸多部门,市环保局要加强组织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区县政府之间要主动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全市控制扬尘污染的一盘棋格局。

市监察局和市环保局要组成联合督察组对每个阶段的控制和治理措施进行检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保证扬尘污染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各区县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曲江新区管委会及市建委、市市政管委会、市国土房管局、市文物园林局、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和市环保局必须设立防治扬尘污染举报电话并落实专人负责。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各部门在接到举报电话后,对非本部门主管的事项应在1小时内移交相应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必须在接到移交后12小时内进行查处,并同时将查处结果报送市联合检查办公室。

(五)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管委会,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负起控制扬尘污染的责任,对行政不作为,未有效控制扬尘污染的,一经查实,必须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集中力量打好我市控制扬尘污染的攻坚战,进一步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让市民呼吸上清洁、新鲜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控制扬尘污染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篇2

众所周知, 水、空气和固体废弃物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3个主要因素;在空气中, 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2.5, 构成衡量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据环保部发布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 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经成为包括西安在内的很多北方城市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因此, 如何控制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就成为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关键。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TSP、PM10) 如表1表示。

1.1 扬尘的含义

1.1.1 扬尘的定义

扬尘是指排放源直接排放至空气中的颗粒物, 或排放源排出的颗粒物沉降后又在风力或其他自然力、机械力、人类活动扰动下, 再次或多次进入空气形成的大气污染[1]。

1.1.2 扬尘的分类

研究发现, 扬尘包含了分散度不同的一系列颗粒物, 如表2所示。

一般意义上说, 扬尘污染主要指r≤10μm的固体颗粒物即PM10污染。

1.1.3 扬尘的特性

(1) 扬尘的颗粒物是疏水性的, 很难被水湿润[2];

(2) 扬尘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为7~30d, 可以远距离传输, 从而造成更大范围、更远距离的污染;

(3) 扬尘的污染往往是开放性和随机性的, 在许多情况下, 扬尘污染很难控制。

PM10浓度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如表3所示。

1.2 扬尘污染机理

1.2.1 扬尘起动机理

(1) 在风力作用下, 当风速接近某个临界值v时, 个别颗粒物受到湍流和脉动压力的影响开始在原位置振动[3];

(2) 当风速超过v时, 振动随之加强, 迎面阻力和上升力就相应增大, 并足以克服重力作用;在旋转力矩作用下, 一些能量高且不稳定的颗粒物会首先沿地表滚动或滑动;

(3) 在滚动或滑动过程中, 当部分颗粒物碰到地表凸起颗粒物或被其他运动尘粒冲击时, 会迅速改变原水平运动方向为垂直运动方向, 骤然向上跃起, 进入气流开始运动, 这样就形成了扬尘。

由以上可知, 外冲击力是尘粒起跳的主要作用力。因此, 应尽量避免外冲击力, 以免激起第一颗尘粒而引发扬尘。

1.2.2 扬尘的影响因素

研究得知, 影响扬尘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尘土含湿量及尘土颗粒大小。

(1) 尘土的含湿量。

若尘土含湿量大于50g/kg时, 可保证扬尘浓度低于2mg/m3, 因此要防治扬尘, 就要确保土层保持一定含湿量 (图1) 。

实际生活中, 降水可对扬尘污染的产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主要原因在于降水增加了空气中颗粒物的湿度, 使小颗粒物聚结成团, 并沉降到地面, 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起到了冲刷净化的作用, 雨雪天气过后空气含湿量增大, 就会很清新。

(2) 尘土的颗粒大小。

粉尘沉降速度可用以下关系表述:

式中:Vt为粉尘沉降速度;r为粉尘粒径;μ为运动粘性;θr为外摩擦因数;ρ粒为粉尘密度;ρ流为气流密度。

从图2可以看出, 粉尘沉降速度Vt随粉尘粒径r和粉尘密度ρ的增加而增大, 因此设法增加粉尘的粒径和密度是控制扬尘的有效途径。

2 西安市扬尘污染分析

2.1 西安市自然条件

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 西北部开阔, 东南部狭窄, 市区平均海拔400m, 秦岭山地与渭河平原界限分明, 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之首, 这种地形地貌特点使西安市形成独特的大气层状况及局地气象条件, 关中盆地及渭河河谷盆地底部容易形成冷气垫, 因此污染物扩散困难[4]。

尤其是进入冬季以后, 较为明显的热岛效应、逆温、静风、大雾等不利气象因素使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加之冬季干燥, 缺少明显的雨水冲刷作用, 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

2.2 西安市空气质量概述

近年来, 经过全市各级环保等相关部门和西安市民的共同努力, 西安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由2008年的175d增加到2011年的295d, 再到2012年的301d, 达到有自动监测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

2.3 西安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扬尘污染

(1) 据统计:2012年降尘年均值为22.70t/km2·月, 超过省控标准 (18t/km2·月) 。

(2) 2012年西安市SO2和NO2监测结果均好于国家二级标准, 而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值为0.113mg·m-3, 超国家二级标准13%, 在没有达到二级标准的65d中, PM10超标64d, 占98%。所以扬尘尤其是PM10污染是造成西安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如图3所示。

2.4 西安市PM10的分布规律

2012年西安市PM10的月均浓度分布如表4所示。

全年最高峰值浓度出现在12月份, 平均浓度达到了0.168mg/Nm3, 最低浓度在9月份, 月均浓度为0.079mg/Nm3, 如图4所示。

依据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比较, 该年度1、2、3、4、5、10、11、12月的月平均PM10浓度以及2012年均浓度都超过了国家空气质量年平均二级标准。

由于全年空气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 总体分布是冬季最高, 春季次之, 夏季低于春季, 秋季质量浓度最低, 如表5、图5所示。

mg/Nm3

2.5 西安扬尘污染的来源

2.5.1 远程源扬尘

西安市位于黄土高原南缘, 上游天气区如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和内蒙古沙漠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易发生沙尘天气;在冬、春季节, 受盛行的偏北风作用, 携带高浓度沙尘颗粒的气团从新疆及内蒙古沙漠区广袤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向西安迁移, 途经了东亚主要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 以及沿线高污染城市如兰州、金昌等, 北方沙漠区地表的细颗粒和高污染城市的工业污染扬尘颗粒 (常以PM10为主) 就被输送到西安市上空形成远程源扬尘。

2.5.2 近程源扬尘

受季风作用, 主要来自榆林风沙区和黄土高原细腻、低粘性的黄土颗粒也被输送到西安上空形成近程源扬尘。

2.5.3 本地源扬尘

(1) 自然扬尘。西安市处于西北半干旱地区, 降雨量小, 又因植被减少, 裸露地面增加, 生态环境脆弱, 气候干燥、静风等因素, 各种沉降在地面的颗粒物、气溶胶离子受气流扰动再次进入空气, 形成自然扬尘。

(2) 道路扬尘。①由于城市机动车辆增加, 交通运输过程中洒落于道路上的渣土、煤灰、垃圾等各种固体物, 以及沉积在道路上的其他排放源排放的颗粒物, 经往来车辆的碾压后形成粒径较小的颗粒物与排放的尾气颗粒物混合进入空气[5];②车辆通过路面时形成的高速气流扰动道路周边尘粒形成扬尘。

以上两种作用相互叠加就形成了道路扬尘。

(3) 建筑扬尘。由于西安市政建设的迅速发展,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防尘措施落实不到位, 料堆遮挡不够完整;不能及时覆盖和清理建筑垃圾;施工现场的路面不能及时清扫;出入工地的机动车不能及时清洗等, 均易产生建筑扬尘。

(4) 露天料场。各类工业废料、建筑材料、泥土、粉煤灰、碱渣、原煤、垃圾等的堆放场, 未采取防尘措施, 是扬尘的又一重要来源。

2.5.4 扬尘污染特点

总体分布以城市中心区域为主, 由城区外围向城市中心区域不断加剧。

扬尘污染包含:

(1) 远程源的沙尘及工业尘粒污染物;

(2) 近程源的低粘性黄土尘粒污染物;

(3) 本地源的混合尘粒污染物。

西安控制扬尘污染的主要目标是有效控制本地源污染。

2.6 西安扬尘组分分析

2.6.1 采样

为使测定结果具有一般代表性, 从西安市区的不同地点采集扬尘沉积样品4份, 采集地点及周边环境状况如表6所示。

2.6.2 组分检测结果

西安市扬尘化学组分如表7所示,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如图8所示, 土壤A层背景值和土壤主要化学组分如表9所示。

mg/kg

%

2.6.3 组分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 得出结论如下。

(1) 由表7知, 西安市4个采样点的扬尘中, 烧失量、SiO2、Al、Fe、Ca、Mg、K和Na是主要组分, 合计分别可占到扬尘总组分的86.22%, 84.53%, 86.04%和92.03%, 其中SiO2含量在4个采样点均达到50%~60%左右。

(2) 由表7知, 扬尘组分在西安市不同地区的构成有较大差别, 分析比较如表10所示。

比较全国土壤A层背景值和土壤主要化学组成表可知, 扬尘的化学组分与土壤化学组分相似;扬尘和土壤组分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微量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不同。

可以推断出, 西安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土壤沙尘的微小颗粒物, 由市内大量裸露地面和城市环境卫生状况不佳造成。因此, 如何消除城市裸露地面、减少松散土表层的微小土壤沙尘进入空气, 是降低西安市扬尘污染的有效方法。

2.7 扬尘污染的危害

2.7.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扬尘中的PM10颗粒较小, 比表面积大, 因受到各种污染, 富积大量有害元素如汞、铬、铅、铜、砷等, 且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 被人体吸入到体内后会造成呼吸系统感染和病原传播扩散, 导致组织、器官等受损, 甚至致畸、致癌[6]。PM10对人体的危害如表11所示。

2.7.2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1) 对城市景观和交通安全的影响。由于PM10和PM2.5对光的散射效应、吸收效应等, 使物体和环境之间失去了对比度, 对环境空气视觉景观和交通安全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2) 对气温的影响。由于大气颗粒物的存在, 直接阻挡太阳光抵达地球表面, 这样使可见光的光学厚度增大, 抵达地面的太阳能通量剧烈下降, 从而使地面温度降低, 高空的温度增高。特别是直径在0.1~5μm的颗粒, 通过散射和吸收太阳与地面辐射, 对大气温度作用显著[7]。

(3) 对酸雨的影响。空中粒径较小的气溶胶细粒子相对较多, 这些粒子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等人为活动, 其中含有经过酸性污染物SO2和NOx转化形成的硫酸盐和硝酸盐, 这部分粒子具有的较强酸性通常会导致酸雨[8]。

2.7.3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期的扬尘污染致使城市大气质量严重下降, 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1) 严重的城市扬尘污染是城市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人才的不利因素;

(2) 影响西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3) 在工业生产中扬尘会使设备磨损使其寿命大大减少;在高粉尘环境中, 汽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幅降低。

因此, 扬尘污染会直接影响西安市经济发展的速度。

2.8 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从扬尘污染机理可知, 增加尘土含湿量及增大尘土颗粒, 抵抗外力扰动, 是控制扬尘的主要途径。

2.8.1 洒水防尘

洒水抑尘的作用主要在于润湿粉尘, 使其相对密度增大, 并粘结成较大的颗粒, 使之在外力作用下不能飞扬, 适用于温度低于20℃、相对湿度大于40%的条件。

缺点:用水量大、地表水分蒸发渗透快、抑尘时间短 (夏季约持续30min) 。

优点:比较简单、方便, 故许多地市还在沿用。

2.8.2 遮盖防尘

建筑工地采用织物遮盖, 可以有效防止风力扰动而形成的扬尘;

缺点:无法对道路、施工现场等日常活动较频繁的场所进行遮盖, 对城市景观也有影响。

2.8.3 抑尘剂防尘

对于道路、施工工地、矿物料场等容易产生PM10的场所, 若直接洒水防尘, 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较大, 微细尘粒不易被水润湿, 因而防尘效果不佳, 如对2μm粉尘的捕获率只有1%~28%[9]。

如果在水中加入抑尘剂后, 水的表面张力大大减小, 能在尘土表面形成固化层, 达到保湿和凝并、固结尘土颗粒的作用, 因此控制扬尘效果显著。

总之, 控制扬尘污染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找准根源, 查清原因, 采取措施, 常抓不懈, 依法管理, 才能将西安市扬尘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3 CX型抑尘剂治理扬尘可行性分析

3.1 技术

使用抑尘剂可以使尘土表面形成一层固化层, 不但能使尘土保持一定的含湿量, 并且使尘土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 增大扬尘颗粒的密度, 加快扬尘颗粒的沉降速度, 从而减少空气中的扬尘, 达到控制扬尘的目的, 实践证明使用CX型抑尘剂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防治扬尘措施。

3.1.1 抑尘剂作用机理

CX型抑尘剂由保湿因子、固结因子、凝聚因子及表面活性剂等助剂组成,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保湿、凝并和固结3种作用, 并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抑尘剂溶液表面张力, 加强抑尘剂对尘土的渗透能力。

(1) 保湿作用。①保湿作用的核心是使抑尘面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分 (4%~10%) , 利用湿润作用使粉尘密度增大, 下降速度加快, 抑制扬尘的产生。②保湿因子。该抑尘剂产品以淀粉为亲水主链, 通过自由基引发接枝单体, 合成分子链上存在大量亲水基的高吸水性化合物, 以其作为保湿因子。由于各个分子链上的不同亲水基团相互作用, 其吸水能力较强。

CX抑尘剂保湿因子中含有大量亲水基和疏水基。湿润因子溶于水时, 亲水基一端使水的表层分子与空气接触状态发生变化, 接触面积大大缩小, 导致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疏水基与粉尘之间有吸附作用, 而把尘粒带入水中, 使得粉尘得到充分湿润。

(2) 凝并作用。①凝并作用的核心是使抑尘面磨耗层的粒尘分布集中在r>80目区间 (颗粒的粒径为0.177mm) , 此时粉尘沉降速度较大。②凝并因子。从扬尘的化学组分来看, 扬尘中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 在有水情况下呈负电性, 而高分子吸水树脂产物带有大量羧基阴离子, 会造成聚合产物与扬尘颗粒之间相斥。通过引入凝并因子, 既可使高分子化合物的羧基酯化, 为接枝产物带入大量羟基, 减少产物中阴离子比例, 利于聚合产物溶液和扬尘颗粒结合, 又可使线型接枝分子之间连接起来, 形成更大的网状分子结构, 增多分子内部网状结构, 促进保水和吸收大气中的水分以便使泥土或粉尘聚合, 从而防止扬尘。

(3) 固结作用。①固结作用的核心是使抑尘面具有足够强度, 运动物体的动态压力、摩擦剪切、冷凝拉伸等作用均不能使其表面结构受到破坏。②固结因子。CX抑尘剂的固结因子的主要成分是粘性有机物, 当喷洒到尘土表面时, 各相分子与尘粒间的相互作用, 形成以范德华力为主的物理吸附和以化学键为主的化学吸附, 促使乳状液与尘粒之间的固结。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以上3种作用起到促进和调节作用, 它能在水面的憎水基与水和尘粒之间架起“通桥”, 冲破尘粒表面吸附的空气膜, 促进水对粉尘的润湿、凝结;由于破乳发生,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尘粒表面形成定向排列的吸附膜, 能抑制其基底水的蒸发, 使尘粒保持湿润的时间更长。

3.1.2 CX型抑尘剂生产制备

(1) 将一定量的聚合物单体, 加入适量的碱液中和, 作为待反应液;

(2) 在淀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于一定温度下糊化, 等淀粉冷却后, 加入引发剂和待反应液,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接枝聚合, 再加入适量的凝聚剂交联接枝聚合产物, 制成成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6所示。

(3) 抑尘剂产品外观。制成抑尘剂为乳白色悬浮液。

3.2 实施

实践表明, 喷洒水这类抑尘方法比较适用于温度低于20℃、相对湿度大于40%的条件下。而使用CX型抑尘剂控制扬尘的技术, 在有效抑尘期内, 一天24h都能使扬尘点周围空气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且较水具有更好的防冰冻性能, 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仍然可以喷洒。这些都是洒水防尘做不到的。

抑尘剂可以采用人工、机械或铺设固定管网的方式进行喷洒作业。

(1) 采用人工方式:喷洒面积<1000m2, 如农用喷雾器;

(2) 采用机械方式:喷洒面积>1000m2, 如洒水车、安装射流喷嘴的水泵;

(3) 针对固定料场或料堆:采用铺设管道或高位水箱连接喷头等方式。

实际应用证明, 抑尘剂在实施中是可行的。

3.3 环境影响

抑尘剂的成分以淀粉基料, 以高吸水性树脂主体, 再添加各种表面活性剂作为湿润剂, 其对环境影响上的优点是:

(1) 无毒害, 无污染, 易分解;

(2) 不影响植被生长, 不造成二次污染;

(3) 替代传统洒水方式, 大量地节约了水资源。

实际应用证明, 抑尘剂对环境无二次污染, 在环境影响方面是可行的。

3.4 环境管理

(1) 抑尘剂产品可桶装或袋装, 储运方便, 保存期长, 且无毒、不燃, 属于非危险品;

(2) 稀释、喷洒设备与现有市政设备通用, 且施工简便, 易于维护;

(3) 通过加入环保型颜料染色, 可以使喷洒过的场地着色, 易于监督管理。

所以采用抑尘剂防止扬尘污染管理上是可行的。

3.5 经济成本

比较洒水及织物覆盖, 抑尘剂适用范围广、效果显著、保持期长, 并成倍降低工耗, 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综合费用更低, 如表12所示。

注:水价3元/t, 抑尘剂10元/kg

从表12可以看出:彩条布遮盖的材料成本是抑尘剂的2.0倍, 洒水防尘的材料成本是抑尘剂的2.2倍, 因此, 抑尘剂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4 结论

(1) CX型抑尘剂是针对西安市扬尘污染特点和扬尘化学组分制成的抑尘产品, 可明显降低PM10等空气污染颗粒物浓度, 从技术上克服了西安市空气质量达标的最大障碍, 为西安市“蓝天行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 CX型抑尘剂与纯水和织物遮盖比较, 在对尘土的保湿、凝并和固结作用上有明显优势;

(3) 使用CX型抑尘剂所需设备与现有市政洒水设备通用, 且易于环境监督管理;

(4) CX型抑尘剂可自然降解, 不影响植物生长, 无二次污染, 环境风险小。

综合以上分析, CX型抑尘剂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 应用于控制城市扬尘, 从技术、实施、环境影响、环境管理、经济成本上等都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郭光焕, 吴建会.城市扬尘及其来源解析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7 (4) .

[2]周军, 柴国勇, 陈元.城市大气中PM2.5污染控制的意义与途径[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3 (1) .

[3]赵彬, 陈玖玖, 李先庭, 等.室内颗粒物的来源、健康效应及分布运动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5 (1) .

[4]张荫, 姚谦峰.西安地裂机制分析与防治对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 .

[5]齐珊娜, 鞠美庭, 王琦.从碳源、碳流和碳汇着手发展低碳经济[J].环境保护, 2010 (16) .

[6]胡敏, 唐倩, 彭剑飞, 等.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5) .

[7]李先华, 徐丽华, 曾齐红, 等.大气层辐射遥感图像与城市大气污染监测研究[J].遥感学报, 2008 (5) .

[8]张欣, 杜丽.灰霾的成因和危害[J].世界环境, 2010 (5) .

[9]余勇.扬尘的污染特性及防治措施的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 2008 (S1) .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控制扬尘污染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篇3

包府办发〔2008〕114号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中直、区直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七月四日

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我市是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并呈逐年加重趋势。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市区环境空气中70%的一氧化碳、60%的碳氢化合物、49%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尾气。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我市大气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内蒙古自治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包头市环境保护条例》、《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工作的通知》(环发〔2004〕11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开展在用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为基础,以推行环保定期检验合格标志为手段,以强化路检执法和停放检测为保证,以加强在用机动车排放维修和报废为辅助,以发展可持续交通为根本,全面推进在用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在用机动车定期检验、标志发放、网络传输、执法抽测、维修治理和淘汰报废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陶永山(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白春光(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 晔(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姚卫华(市环保局局长)

张 莽(市交通局局长)

石 磊(市公安局副局长)

马 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成 员:吴士忠(市环保局副局长)

康卫东(市发展与改革委副主任)

和 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李世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

魏占荣(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处长)

高海荣(市环境监测站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主任由吴士忠兼任,日常工作由市环境监测站负责。

三、职责分工

市环保部门是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包括贯彻国家关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防治的标准和各项技术规范,实施机动车排气检测管理,对机动车排气检测单位和维修治理单位进行环保资质认证,推广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协同市环保部门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负责将机动车排气检测纳入机动车管理。

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协同市环保部门对机动车排气维修治理站实施监督管理,抓好维修治理站的建设和资质管理。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机动车排气检测站进行实验室资质认可,协同市环保部门对机动车排气检测站的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并对机动车油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全市在用机动车定期检验、标志发放、网络传输、执法抽测、维修治理和淘汰报废的监督管理体系。

四、工作任务

(一)开展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管理,确保在用车尾气达标排放。

建立在用机动车环保年检制度。列入检测范围的在用机动车必须到环保部门认证的检测单位进行排气污染年度检测,符合标准的,由环保部门发给《机动车排气合格证》,加贴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合格标志。未取得《机动车排气合格证》的,公安交管部门不予核发安全年检合格证。

建立在用机动车过户环保检验制度。未取得《机动车排气合格证》的在用机动车过户前必须进行排放检验,过户时应出示排放检验合格证明,不合格的机动车不得予以过户。

建立在用机动车路检和停放地检测制度。除实行机动车排气年度检测外,环保部门应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路检和停放地检测,经检测不符合排放标准的,由相关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并责令其到通过环保部门和运管理部门共同认证的机动车维修单位进行维修治理,经复检合格后,方能行驶。

建立在用机动车环保维修治理制度。凡排气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均应进行环保维修治理,实现达标排放,经复检合格,方可发证。机动车环保维修治理站应具备环保部门和运管部门共同认定的排气测试资格,配置符合要求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测试仪器,其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应经过环保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二)严格执行机动车环保报废管理规定。

市公安交警部门建立在用车淘汰制度,对达到报废期符合延期使用的机动车在审批时应进行排放检验,合格的方可延期报废。运行里程已达到出厂设计指标治理无望或尾气排放检测未达标,经多次治理复检无望达标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不予年检,并按机动车环保报废管理规定予以淘汰。

(三)积极推进全市机动车环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要求,制定包头市在用机动车环保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方案,加强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类型、定期检测线、检测频率、达标率、标志发放数量、燃料消耗量、空气达标天数等环保信息的管理,并向国家环境保护部和自治区环保局报送年报,定期发布机动车污染防治信息。

五、检测办法

(一)检测范围:包头市范围内的在用机动车,近期主要针对汽车,今后逐步开展摩托车和农用车的检测工作。

(二)检测方法: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尾气检测线全部采用简易工况法,路检和定点检测采用双怠速法。

(三)检测项目: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烟气黑度和光吸收系数。

(四)检测执行标准: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执行《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执行《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

(五)检测流程

六、工作进度安排

(一)筹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5月)。

主要包括宣传、建站、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市环保、公安交警等部门及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要抓紧完成尾气检测站和维修治理站的建站工作,并同步完成网络系统建设。市环保、公安、交通、质监等部门要积极推动,严格把关,特别是要做好资质认证工作。要抓好人员培训工作,对尾气检测站和维修治理站工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培训,取得《机动车尾气检测员合格证》及相应资格证书,实现持证上岗。

(二)试运行阶段(2008年6月)。

包括仪器设备和人员的试运行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反复调试,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检测要求。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产品要筛选原国家环保总局认证推荐并经市环境监测站检测合格的产品。工作人员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工作程序、检测规范和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特别是尾气检测站和维修治理站要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为正式运行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正式运行阶段(2008年7月以后)。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控制扬尘污染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篇4

【发布文号】市政发[1999]86号 【发布日期】1999-06-08 【生效日期】1999-06-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西安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市政发〔1999〕86号1999年6月8日)

《西安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西安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一、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为了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关于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意见的通知》、《陕西省劳动安全条例》、《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二)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涉及安全生产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三)安全生产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和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管理体制;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其实施。

(五)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各单位,应大力支持工会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在研究决定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时,应吸收同级工会参加,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二、二、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职责是:

1.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时起草和制定地方性安全生产配套规定和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

3.制定安全生产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并保证其实现; 4.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并进行考核和奖惩;

5.负责治理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故隐患,对不能及时消除的隐患,督促采取防范措施;

6.按国家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及监察、监督机构;

7.负责向上级政府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二)市长、县(区)长、乡(镇)长对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的领导负具体领导责任;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人,凡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三)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需要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负责综合管理、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研究分析和预测安全生产形势,提出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

2.对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研究拟定有关安全生产的综合性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发布后组织实施;对于重大问题,必要时研究拟定立法文件,报人大批准后组织实施;

4.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协调、处理跨地区、跨部门的重、特大事故的处理工作。负责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对重、特大事故隐患进行整改;

5.经授权代表政府组织对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6.统计各类伤亡事故,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发布安全生产公报;

7.负责本地区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工作,向同级政府提出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奖惩建议;

8.制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并负责实施。

三、三、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是:

1.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各工交、商贸企业及其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2.检查工交、商贸企业和经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针对各单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计划、技术改造措施项目和经费,并督促按期完成;

3.负责归口协调相关方面的安全工作(如铁路道口的安全管理及电信、航空、交通、铁路等部门安全工作的协调);

4.核发特种生产经营许可证;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建设部门负责本地区建筑施工、城市燃气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拟定、实施符合安全生产原则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其安全生产职责是:

1.负责宣传、贯彻国家建筑施工、燃气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依法制定有关规定,并监督实施;

2.制定本行业安全生产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下达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建筑施工和城市燃气的安全管理工作及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本行业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及文明工地建设活动;对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设施和用品进行监督检查;

4.对施工作业人员及城市燃气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在负责规划审批城市各类建筑、设施及场所时,要充分考虑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由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其安全生产职责是:

1.负责国家关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并根据实际需要起草地方性有关规定;

2.各级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业机械的牌证管理,技术检验,驾驶、操作人员考核,年检审验,安全检查,纠正违章和农业机械事故处理;

3.上道路行驶的三轮农用运输车、专门从事运输和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运输的拖拉机的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员考核、道路行驶牌证的制作、核发及除国道、省道以外的安全检查,纠正违章和事故处理由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4.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好防洪、防森林火灾的安全管理工作;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四)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行使国家监察职权。其安全生产职责是:

1.负责监督检查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对劳动安全卫生、矿山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根据实际需要拟定有关政策措施或按照立法程序拟制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并组织实施。依法处罚劳动安全方面的违章行为;

2.负责制定和提出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3.督促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依照国家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发证。按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对危及劳动者安全的工作场所进行检测;

4.参加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改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审查和验收工作;

5.参加并监督对企业伤亡事故的调查,负责事故的批复结案工作;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五)公安部门负责本地区道路交通、消防、化学危险品、民用爆炸品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其安全生产职责是:

1.负责宣传、贯彻国家道路交通、消防及化学危险品、民用爆炸品安全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起草地方性有关规定,并监督实施;

2.负责制定道路交通、消防及化学危险品、民用爆炸品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及计划,并组织实施;

3.开展有关道路交通、消防及化学危险品、民用爆炸品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上述有关专业和义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4.负责组织或指导道路交通、化学危险品、民用爆炸品事故及火灾的预防和抢救工作;

5.检审机动车辆,考核机动车驾驶员,发放车辆审验合格证及驾驶员证件。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依法纠正违章行为;

6.对防火工作及化学危险品、民用爆炸品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发出整改指令书;

7.按市政府要求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制止和处理违章行为;

8.按规定负责或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根据政府安排负责做好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六)交通行政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本地区道路运输行业、水面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其安全生产职责是:

1.负责国家关于公路建设与管理、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根据实际需要依法制定有关规定,并组织实施; 2.负责制定公路建设及管理、道路运输行业、水面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中、长期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本部门管辖的公路(包括桥涵)、设施(包括路标、交通安全标志、安全护栏等)的设立、维护与管理,对事故多发路段、航段进行治理;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和市政府要求管理的其他安全工作。

(七)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以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其安全生产职责是:

1.负责国家关于乡镇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起草地方性有关规定和标准;

2.负责制定乡镇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下达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进行监督检查;

3.根据乡镇企业的特点,建立先进、高效、覆盖面全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实施有力的控制与管理;

4.负责组织 乡镇企业法人及职工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的政策水平和技术素质;

5.全面管理乡镇企业职业安全、劳动卫生、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并在花炮、化工、建筑等重点企业中开展安全达标,示范企业等活动;

6.组织开展乡镇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督促、协助企业治理事故隐患;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八)外经贸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是:

1.协调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同级主管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

2.各外商投资企业的主管部门,应向外商投资企业宣传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并监督其贯彻执行。

(九)卫生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是:

1.负责劳动卫生法律、法规中有关卫生标准的实施和预防、监督工作;

2.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中、长期规划与计划,并组织实施;

3.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治疗;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是:

1.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在向生产、加工和销售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民用爆炸品、其他危险物品、受监察设备、劳动保护用品等单位、个人核发营业执照时,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严格把关;

2.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集贸市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3.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十一)计划部门应将安全生产规划和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十二)财政部门应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必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十三)广播电视部门和报刊管理部门应负责做好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对长期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发生的重、特大事故要有组织地进行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十四)市和区县政府的其他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企事业单位都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十五)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管好直属单位安全生产的同时,应负责行业管理工作,其安全生产职责是:

1.督促各单位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组织实施行业安全生产规定、规程和技术规范;

2.制定行业的中、长期安全生产规划与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管理、监督、指导全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对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帮助各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下达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进行考核;

4.组织审查各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改工程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方案,并负责组织验收;

5.督促各单位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

6.开发和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成果;

7.组织本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对各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行业安全管理培训;

8.按规定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十六)国务院各部、委所属及省属驻市企事业单位和人民解放军驻市企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及我市颁布的法规、规章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十七)保险行业应依法开展业务,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应及时赶赴现场,查清情况,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及时给予赔偿。

四、四、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一)企业必须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在任职期间,应按规定定期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

(二)企业的安全生产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进行考核;

2.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其待遇不得低于同类生产管理人员;

3.负责做好上岗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

4.严格执行国家设备管理的法规政策,按规定进行检修、维护,保证安全可靠,企业的生产场所及设施应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

5.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应按规定予以治疗和妥善安置;对女工、未成年工要实施特殊劳动保护;

6.对事故隐患进行治理。一时难于治理的,要采取防范监护措施,同时要积极防止新的隐患形成;

7.按规定提取安全技术措施经费;

8.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接受监督。

(三)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职责是: 1.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

2.积极参加事故预防和抢险工作。

(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非企业单位本身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比照上述条款执行。

五、五、奖励与惩处

(一)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实施意见,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做出显著成绩的,由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所在单位给予表彰或奖励。

(二)区县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实施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提出批评并责令改正:

1.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不力,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本地区、本行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安全生产秩序混乱的;

2.对重大事故隐患未列入整改计划,未积极进行治理,也未采取防止事故发生的监护措施的;

3.未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

4.未完成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

5.未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监督监察的费用及其他必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

6.行业管理部门安全机构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较大影响的;

7.为了部门或个人利益,在安全工作上互相推诿扯皮的;

8.错误处理重大安全问题,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9.犯有其他较严重错误的。

(三)各级人民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实施办法,有下列行为或情况之一的,应查明情况,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分别进行处理。调查处理中注意查清政府或主管部门领导者的责任,并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1.对于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未及时消除,或未采取措施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

2.因工作失职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

3.对伤亡事故故意拖延、隐瞒不报或草率处理的;

4.应到事故现场,而无正当理由未到的;

5.犯有其他严重错误的。

(四)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违反本实施办法,给予以下处理:

1.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存在严重事故隐患,职业危害严重,劳动安全监察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仍不改正的,应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建议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2.因安全管理工作不力,一年内发生一起重大伤亡事故以上的,或事故多发的,除按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者处理外,应给法定代表人或厂长、经理和有关责任人以行政处分;

3.有意拖延、隐瞒、私自处理伤亡事故的,除按规定处理外,还应给法定代表人及有关负责人行政处分;

4.出现事故苗头而不采取措施,导致事故发生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应追究领导责任,并酌情处理;

5.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6.错误决定技术问题而造成事故的,应给决定者以行政处分; 7.出现其他严重问题的。

(五)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考核办法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另文下达。

六、六、其他

(一)各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实施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二)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控制扬尘污染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篇5

浙政办发〔2011〕125号

浙江省绿色城镇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浙委〔2010〕64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的通知》(浙委办〔2011〕42号)精神,推进城镇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城市化战略为龙头,按照集约节约、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生态特色的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规划、建设、管理齐抓并进,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联动,引导、扶持、保障多措并举,着力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美、人居条件良好、基础设施完备、管理机制健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城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统筹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需要,统筹城镇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加强规划,合理布局。

——以人为本,务实发展。注重完善城镇功能设施,注重改善人居环境,注重优化政府管理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环境优势,充分体现各地自然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促进城镇特色发展。

——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着力破解制约绿色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推进城镇绿色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着力探索建设绿色城镇的新方法新手段,在改革创新中促进城镇持续健康发展。

(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在全国率先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城乡规划制度全面落实;率先基本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率先实现供水、供气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城乡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率先推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设施设备体系和标准制度体系;率先建立市县镇三级园林城镇体系,园林城镇创建水平进一步提高;率先基本形成绿色建筑发展体系,实现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规划引领。确立全域规划理念,优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城镇空间。2011年底前,全面完成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工作;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中心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实现城镇建设用地范围控规全覆盖。积极开展各类专项规划特别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着力加强规划之间的统筹衔接。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设”要求,严格落实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和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管治措施,严格履行规划修改法定程序,确保规划有序有效实施。建立健全规划督察员监管制度。到2015年,所有设区城市均实施规划督察员监管制度,县(市)规划督察员监管示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到2012年,80%的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设区城市和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7%和83%,其中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城市分别达到92%和88%以上。到2015年,基本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增城镇污水收集管网7000公里以上,设区城市和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85%,其中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城市分别达到93%和90%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45%以上。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建、在建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系统工程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到2015年,全省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达到10%。

2.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改造,重点加大垃圾焚烧处置设施建设力度,构建技术先进、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体系。到2012年,设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到2015年,实现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全覆盖,设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着力完善分类收运网络和处置设施。到2015年,设区城市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全省建成4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市县、4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项目。

3.完善城镇污泥处置设施。重点加快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积极推进市、县(市、区)区域内污泥处置设施共建共享,鼓励规范的污泥处置单位跨县(市、区)服务。到2012年,基本完成设区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到2015年,全面完成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改造,设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县(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

4.完善城镇供水设施。加强老旧和劣质供水管材管网更新改造,加快既有供水水厂工艺提升改造,完善配水系统,减少供水漏损和管网二次污染。到2015年,全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不超过12%。加快推进城市供水设施向周边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延伸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区域供水管网体系,促进城乡和区

域供水设施共建共享。

(三)加强城镇综合管理。

1.强化设施运行管理。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提高出水水质达标率。到2015年,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其他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提高到一级B排放标准。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特别是填埋场和焚烧厂运行的监管,确保设施正常运转。到2015年,全省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管理均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规定的II级以上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管理均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5—2001)。加强供水设施运行监管,严格质量和卫生管理,确保供水安全。到2015年,全省城市供水水质106项指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

2.强化洁化序化管理。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和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堆乱摆等重点行为的整治,规范城镇日常秩序。加强对清扫保洁、户外广告、建筑立面和城市家具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城镇整洁美观度。加强环卫作业管理,加快更新环卫作业装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到2015年,全省城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45%以上。

3.强化环境管理。加强城市内河环境整治,改善河道水质,努力营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景风貌。实施河道综合养护管理,健全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河道管护机制,到2015年,河道保洁覆盖率达到90%以上。深化“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烟花爆竹禁放区”和“禁燃区”划定工作,重点防治建筑扬尘、交通和娱乐业噪声、餐饮业油烟和小型燃煤锅炉污染。到2015年,全省新增“烟尘控制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的县以上城市比例达到75%以上,城市市区餐饮业和单位食堂100%配备油烟净化装置并建立运行维护制度,8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70%以上。加强辐射污染和放射源监管,确保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的安全收贮。到2015年,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达到100%。

(四)提高城镇人居品质。

1.推进城镇园林绿化。编制完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到2015年,各市、县(市)全面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工作。探索开展城镇绿道网规划编制工作,合理布局城镇绿色空间。加强既有绿地管理养护,严格落实绿线管制和古树名木保护措施。积极推广实行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等立体绿化,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植物,严格控制大树移植,努力打造“节约型园林绿化”。到2015年,县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1%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60%。深化园林城镇创建工作,鼓励国家园林城市争创更高水平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15年,设市城市均创建成为园林城市,园林市县占全省市县总数的70%以上,每个设区市创建的园林镇不少于4个。

2.推进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加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城市建设不占或少占原生湿地资源。加快推进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台州鉴洋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建设,总结推广绍兴市建设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城市湿地公园申报创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展城市湿地环境净化和生态恢复功能性研究,提高城市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3.推进风景名胜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认真实施《浙江省风景名胜区条例》,依法加强对各类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加快推动我省由风景名胜大省向风景名胜强省跨越。重点抓好西湖和江郎山世界遗产的保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到2015年,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基本实现详细规划全覆盖,风景名胜区设施配套水平、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各类风景名胜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文物古迹的保护,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推进人居环境示范创建。积极推进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创建工作,鼓励开展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创建,引领各地着力提高城镇人居综合品质。到2015年,全省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市县和项目争取达到30个以上。

(五)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1.深化建筑节地。科学划定城镇空间增长边界,引导紧凑型城镇布局。科学规划和安排城镇功能,促进城镇居住、就业和公共服务等就近配套。提高城镇用地特别是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积极推进城镇空间复合利用,加快推进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深化建筑节能。加强民用建筑设计节能评估和审查,开展民用建筑竣工能效测评,落实民用建筑节能要求。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普查,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民用建筑用能管理,扩大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高能效建筑用能设备。到2015年,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实行节能设计标准,既有高耗能建筑节能改造率达到30%以上,建成太阳能光热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面积5000万平方米以上。

3.深化建筑节水。加强建筑节水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政策。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积极探索雨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广泛开展国家级、省级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创建活动,到2015年全省力争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7个、省级以上节水型社会7个,建成一批节水型工业园区、企业、学校和社区。

4.深化建筑节材。积极推广墙体自保温等围护结构体系,加快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努力降低建筑材料消耗。建立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大力推行绿色施工,积极创建绿色工地,控制施工现场污染,减少物料损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绿色城镇行动是建设生态文明、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全省上下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省建设厅要加强牵头协调,省级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指导推动全省绿色城镇行动。各地要切实加强

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实施计划,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绿色城镇行动的实施情况纳入各级生态建设考核体系,与文明城镇、生态市县、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挂钩。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着力优化支出结构,整合各类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对绿色城镇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绿色城镇建设,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方面工程的建设和运营。

(三)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科研资源,加大绿色城镇建设相关科研攻关力度,重点抓好垃圾资源化利用、沼气净化治理、环境污染防治、新能源利用等方面技术的研究,着力形成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着力提高绿色城镇建设的科技含量。

上一篇:车辆安全检查制度下一篇:副护士长竞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