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困生总结(精选13篇)
关爱学困生总结 篇1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塘肚小学“关爱学困生”活动总结
关爱学困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学困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毛病是学校分内的责任,为此,各科任以及班主任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心热爱学困生。
学困生不是天生的。由于学困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抬不起头,而他们恰恰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和家庭、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要转化学困生,重要的是使学困生动情,在日常生活中,学校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学习上热 情地给予指导,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帮助,有了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犯了错误进行耐心的教育,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的爱护与关心,使其逐步改正错误和缺点。
二、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先决条件。
要作好转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一个新的班级,首先在原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双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单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新的学期开学前,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作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三、对学困生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分为二。
学困生的缺点较多,也较突出,容易被大家发现。但他们也有优点和长处,只不过不太明显和突出,时常被大家忽视。学校应该注意发现学困生的微小进步,坚持一分为二,发现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引导。从实践中,作为老师深深地感受到学困生受到了老师的爱护、信任,就会有一种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就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
四、对学困生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对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大张旗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做出事与愿违的事。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对学困生我们只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之,通过努力,需要帮助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在上学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我们坚信只要为师者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不丧失信心,相信需要帮助的学生会越少。
关爱学困生总结 篇2
一、热爱学困生, 温暖学困生
苏霍姆林斯基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 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学困生是每个教师心中抹不去的痛, 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单纯会教优秀的学生, 更要有能力挑战学困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确, 只要教师抛弃陈旧的教育观念, 赋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这些所谓的“差生”是一定会发生改变的。
记得有一年, 我所新带的二年级班里有个全校公认“难啃”的学生。他是个男孩, 无心向学, 动不动就跟同学打架, 他把老师的批评根本不当一回事, 教过他的教师都劝我放弃。一天下午, 他没有来上学, 我去他家也没有见到人, 最后终于在隧道口找到了他。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 原来他的爸爸因吸毒去了戒毒所, 妈妈因他爸爸吸毒离开了家, 就剩下了他和奶奶相依为命, 家里一贫如洗。这段时间奶奶也生病住院, 就剩他一人在家。我感到震惊, 一个本来正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却要自己照顾自己, 一个做母亲的疼爱之心油然而生。在他奶奶住院期间我把他带回了家, 在我端饭给他吃的时候, 他突然说:“老师, 你好像我妈妈。”我的眼泪悄然滑落。在他过生日的那天, 我买了生日蛋糕, 带上班干部来到他家, 同学们目睹了他家的困难, 也看到了他照顾奶奶的能干, 班上的同学不再冷落他, 在学习上还帮助他。他确实一天比一天地进步了, 这足已让我感到欣慰。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是的, 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 才能给他们以鼓舞, 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二、承认差异, 因材施教
以前, 我喜欢优等生, 是因为他们成绩优秀, 各方面看起来都好。现在我才明白, 其实, 学困生更需要得到关爱。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能力都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个性特点、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 不是去挑选适合自己的学生, 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 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去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
2. 关注学生的表现欲望
关爱学困生总结 篇3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中小学校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子,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相关内容。
三是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随时了解他们的疾苦,学校、教师做到有求必应,消除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顾虑,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广泛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分别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六是注重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让学困生在关爱中成长作文 篇4
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曾遇见过很多学困生,也转化了很多学困生。转化学困生的“良药”便是给学生关爱。我相信,只要教师锲而不舍地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学生就一定会有所改变。
201x年秋季学期,我新接了三年级的一个班,班上有一名叫周晓红(化名)的女生很让人头疼。她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差,几乎从来没有及格过;课堂上,她提不起一点儿学习兴趣,不是无精打采地呆坐,就是在下面搞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学习;一到下课就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常常引发同学间的矛盾;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
我深知“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明白只有对其倾注爱心,才能走进她的内心,让她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我决定放下老师的架子亲近她,以点滴关爱触动她的心弦。每当课下有闲暇,我就主动找她聊天,与她闲聊生活中的琐事,交流学习上的问题。
在交流中,我了解了她不喜欢学习的真正原因:她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父亲再婚后与继母到广东打工,她跟随年迈的祖母生活。生活上缺少父母关爱,学习上更无人关心,所以她逐渐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无心学习。而长期对学习的厌倦又使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她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信心。
有一回,她又与几名同学发生了冲突。事后我问她原因,她带着泪花说:“她们说我笨,说我是坏孩子……老师,您也像她们一样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吗?”听了她的话,我赶紧拉着她的手说:“在老师眼里,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你朗读这么棒(她的朗读水平很不错),可见你也是很聪明的孩子,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一定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然后,我给她讲了一些和她一样的学困生怎样取得进步的事例,如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通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语文40多分考到80多分。我说:“我相信你也能像他一样!”她破涕而笑,朝我点点头。从她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希望,于是,我当即对她提出了两项学习约定,勉励她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严格要求自己。第一项约定是要认真听讲,上课时尽量不开小差,老师提问时要举手回答;第二项约定是鉴于她学习基础比较差,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她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并且要保证作业质量。她欣然接受了。
以后讲课时,我经常就一些浅显的问题向她提问,并请她到黑板上板演一些简单题目的解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下课后,我经常来到她身边,亲切地询问她是否听懂了,哪里不太懂。当她通过努力在单元考试中考了60多分时,我在班上大力表扬,让她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星期,我都通过电话与周晓红的家长联系,向他们反映周晓红在校的情况,对于周晓红取得的进步,每一次我都特别强调。我请他们多打电话给周晓红,让周晓红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半个学期后,周晓红的父亲竟然让周晓红的继母从广东回来照顾孩子的生活。更让我为周晓红庆幸的是,她的继母非常善良,愿意为孩子付出。所以我便与她的继母沟通,让她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学习辅导,如定期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指导孩子预习、复习,对孩子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等。
为了更快地提高周晓红的学习成绩,我安排班干部组成“帮困”小组,开展“一帮一”活动,并特意安排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学习委员与她同桌,发挥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跟学习委员进行了一番谈话,请她不要歧视周晓红,尽力帮助周晓红,让周晓红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学习委员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合作时间帮助她。与此同时,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关爱身边的你”的班会课,让全班学生就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展开讨论。这次班会课让学生明白了关爱他人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通过这次教育,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学生也更乐意帮助身边的同学了。
就这样,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帮助下,在家长的关心下,奇迹终于出现了,在期末考试中,周晓红语文考了75分,数学也及格了。期末班会上,我请她上讲台说一说取得进步的感想,她感动地说:“我很感激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关心,也真心感谢同学们对我的指点与帮助!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关心!”
周晓红的转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用心教育,悉心辅导,从各方面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教育,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并发挥家校合作与班集体的力量,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2021关爱贫困生心得体会 篇5
1、党员教师要从爱护学困生、贫困生出发,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时需要因人而异,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多作一些鼓励,树立学困生、贫困生的上进心。
2、党员教师对学困生要关心,主动接近他,并诚恳地指出他存在的问题,肯定学生认识和纠正错误行为的愿望。并给予 鼓励表示充分的信任。做到思想疏导,言语上的亲切开导,启发他们自尊自受。
关爱学困生总结 篇6
服务活动”总结
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形成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营造健康文明、助人为乐的校园氛围,切实推进我市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开展志愿活动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实现提升城市形象,以文明劝导、“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和组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着力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文明素质、提升了文明意识。抓住雷锋精神的实质,坚持不懈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用雷锋精神来激励大家,要求大家。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当前学雷锋的时代特征,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纪念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在全校上下掀起向雷锋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高潮。
在具体活动中,学校反复宣传雷锋精神,总结树立师生当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例,把学习雷锋活动引向深入;同时又以当前应该做好的工作为中心,组织引导学生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努力学习。浓厚的学习气氛的出现,又带动了学校其它工作。在此基础上,学校又结合学雷锋,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并及时进行表彰,进一步推动全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我校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住实质和特征,反复宣传雷锋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1、开展学雷锋活动必须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活动开展得更加全面,更加广泛。
利用星期一升旗仪式的时间号召动员广大师生向雷锋同志学习,要学习雷锋的助人奉献精神和雷锋的“钉子”学习精神,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再创新高。
2、开展学雷锋活动必须作好宣传工作。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雷锋事迹,把握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特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向雷锋同志学习。
宣传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学习上“钉子”精神,对学生当中存在的缺点来说,正是对症下药。学生学习雷锋越深,他们改正缺点,取得进步就会越快越好。在宣传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广播和板报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做法。各班以“探讨雷锋精神”为主题召开了班会,对同学进行宣传教育和再次认识;学校团总支要求各班把本班的好人好事以稿件和材料的形式向广播站投稿,利用广播进行宣传;同时又要求各班办好主题板报和墙报,宣传校内的好人好事,纪念雷锋同志。由于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宣传,因此全校师生对学雷锋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在认识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向深入
1、道德榜样闪烁校园。各班级纷纷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地行动起来,参与到了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洁工作。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美化了校园的周围环境,使其变得更整洁,更美观,让生活在这里的同学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也纷纷投入到活动中去。
2、引导学生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献爱心活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奉献行动。
许多班级还要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的活动,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中广泛地树立正风正气。
3、志愿服务活动有声有色。
近一年来,我校师生志愿者,利用周六、周日时间,赴西陵一路路口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出勤人数达850余人次。开展倡导排队候车志愿服务,劝导市民文明出行,维持公共秩序,营造良好出行氛围;开展卫生清扫、清除校园周边的白色垃圾等环境整治活动。
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主题实践活动中,学校要求老师做到“课外访万家”活动覆盖全体学生家庭、覆盖教学区域内的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按照“六必访”“六不准”“六必进”“六知道”等活动要求,制定了访前、访中、访后一套“课外访万家”工作流程,确保家访出实效。访前,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家访小分队,班主任带头家访,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制定家访计划。访中,明确基本任务,即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举措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访后,对学生家庭状况、校内校外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认真填写“家访手记”。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到6月下旬,家访活动结束后,每个家访的教师要写出一份详细的家访情况报告。学校整理意见和建议,做好整改工作。这次活动极大的密切了家校联系,统筹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活动中展示出的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及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赢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为我校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长期性地开展校园纪律和卫生维持和督导工作,学校安排党员志愿者佩戴标志利用课间、课后时间进行校园纪律、卫生维持和督导工作,使我校的校园卫生天天、时时保持干净和整洁,使我校的校园紧张、活泼、有序。
组织教师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特困生、学困生进行学业辅导,讲授健康、卫生、安全、自护等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提升素质、树立自信,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教师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支教服务、慰问帮扶、学习辅导、兴趣培养、心理疏导等活动,建立这些学生的家庭联系方式薄和情况反馈卡,定期找他们谈话和家访,形成互动机制。
4、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学校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树立起环保意识。引导全校学生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中,不使用、少使用方便碗筷等一次性物件,为低碳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以正在做的为中心,做好争先评优表彰工作
1、通过学雷锋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在学雷锋活动中,我们教育学生把学雷锋和学做人结合起来,一致起来。各班以适当形式,发动学生、团员和学生干部找不足,找差距。然后,再逐项的研究改进措施。经过这次教育活动,全校上下都觉得学雷锋使一些班级和学生发生很大变化。
2、我们在全校开展评优表彰工作
学校在班级考核中,把学雷锋做好事当作评优的一项内容,给班级加分进行鼓励;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对做好人好事的班级进行大会表扬。坚持长期学雷锋,让雷锋精神在学校永驻。
我校通过各种活动旨在弘扬“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普及“锻炼自我、服务他人”的志愿服务理念,是我校“心怀感恩、学会做人”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今后能为社会文明奉献力量,为社会和谐添砖加瓦。通过活动,大家体会到,“学雷锋”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表扬,学习雷锋精神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每个人,关心每件事,同学相处要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生活处处都洋溢着和谐融洽的温暖。回顾过去,成绩鼓舞人心,展望明天,我们任重而道远。新的一年,我们将在深化志愿服务内涵、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扩大志愿服务队伍、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等方面不断加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彰显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爱、和谐共存的理念,秉承自觉自愿、力所能及的原则,有效地动员和整合学校各类资源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广泛动员学生和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为学校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2年7月5日
关爱学困生,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篇7
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困生, 作为教师, 应该感谢这些学困生, 是他们的存在使我们不断地进步, 不断地探索教育的方法, 完善教育方式, 他们的进步才能真正代表我们的进步。因此, 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学困生看做思想品德败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 而是应该将其视为一个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学困生的成因是由多种方面造成的, 我们要想方设法变换教育方式感化他们, 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这就需要我们的耐心、方法和爱心了。
一、严慈相济, 一双慧眼看学困生
我们都知道, “严格”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班主任, 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但一要做到严而有理, 二要做到严而有度。所谓的“严而有理”, 就是在严格要求学生时, 以“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出发点, 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着想, 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 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成长。如果只有满腔热情, 只知道一味地严格, 那就会束缚学生的身心发展, 更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导致师生对立。我们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呵护和爱。
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必须炼就一双慧眼,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陶行知说过,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 才认出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因此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角, 全方位地观察学生,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点亮学生的心烛。我告诉学生:“你在我心中最美。”“你的字写得比我的还好!”“我喜欢读你写的这篇文章, 真挚感人!”“其实你很有爱心!”这些话虽然是不经意的, 但学生听后会觉得特温暖, 得到老师的肯定, 他会高兴一整天!以后会表现得更好。
严出于爱, 爱寓于严, 用爱暖人心, 用严助其行, 我想班主任的这种严与爱的和谐交融, 必然会为我们的学生建立一个友好、和谐的学习环境;构筑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空间。严爱交融, 和风细语孕育芬芳桃李;刚柔并济, 精雕细琢, 铸就精英。
二、跟学困生及时进行沟通, 理解学困生
缺乏理解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 缺乏理解的教育是一种盲目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在学校里, 学生有了错误是难免的, 就要看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引导。他们在这一时期有着丰富、复杂、易变的精神世界, 因而渴望了解他人, 也渴望他人能了解自己、帮助自己。因此, 我在工作中亲近学困生、倾听学困生、细心观察, 深入地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 用理解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成为学困生的知心朋友。动情的教育才能打动人心, 打开心灵沟通的渠道, 爱学困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善于理解学生是一种教育境界。有了理解, 干涸的心灵会得到甘霖的滋润;有了理解, 不毛之地会长出参天大树。善于理解学困生是教师自身的一种涵养, 表现了教师个人的精神价值。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 他热爱孩子, 感到跟他们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但愿我们都能成为善于理解学生的好教师。
三、平等公正, 宽容对待学困生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是真正关爱学生的表现。不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学困生表现好要鼓励, 学优生违纪了也要严肃批评。对待插班生则更要多关心, 使他们打消寄人篱下之感。对于那些想辍学的孩子, 我们还得来个“三顾茅庐”把他“请”回来。全班师生“不抛弃, 不放弃”!让班级的每个成员都觉得自己很重要,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自然也就不想离开这个班集体了。
要想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就需要宽容地看待学生。或许有人会问我, 对学生宽容了还怎么严格要求他们啊?我觉得, 宽容与严格并不矛盾。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行为上的, 对偶发性的问题, 我们要宽容对待;对习惯性的问题, 我们则要严肃对待, 严格要求。老师宽容地对待学生, 学生也会宽容地对待他人。学生之间的彼此宽容相待也是班级团结稳定的重要保证。学生间产生摩擦时, 要让学生宽容面对对方, 那么学生就会在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愉快成长。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一些小过失采取宽容的态度, 别老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学生也希望班主任能忽略他们的小错误, 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四、关爱学困生,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让爱唤醒爱
现代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我们对学生的真挚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 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 但如果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 最终的目的是应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后, 再把这种无私的爱, 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 进而爱我们的社会, 爱我们的民族, 爱我们的国家……这就是爱的升华。”也有人说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爱不等于教育, 但教育永远离不开爱。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学困生就放弃对他的教育。本着对他的家庭负责, 我们必须尽到教育的义务, 这是责无旁贷的。“民主教育意味着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他们。
例如10 (19) 班是个艺术班, 有几个学生基础较差, 对学习几乎失去了信心, 我接手后, 特别关注这些学生, 经常找他们谈心, 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心, 帮助他们找原因, 让他们重拾信心。其实教育无大事, 但成功地转变一个学生, 就是最大的幸事。今年该班学生都考取了理想的学校, 他们说如果我当初不关心鼓励他们, 也许就没有今天。每个教师都喜欢优秀的学生, 但是, 我觉得在心理的天平上更应该关注学困生, 给他们存在集体中的信心和勇气。这需要教师的爱心和奉献, 不歧视他们, 让爱唤醒爱, 当老师的爱感动他们的时候, 教育的春天也就来了。学生的一句留言让我永生难忘:“老班, 您是我见过的最像妈妈的老师, 也是我见过的最像老师的妈妈!”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 我感觉到一切的辛苦付出都值得。在今年高考中, 我班58人有50人上二本线, 上线率达86.2%。
五、巧妙利用教材, 渗透德育工作
很多家长很苦恼地对我说, 现在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孩子们已经不太愿意和他们沟通了。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时, 学生们就很难体会到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背景、朗读及其分析, 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蕴含的浓浓的母子之情, 从而懂得珍爱生命和感恩。
我不能保证让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 都能够一帆风顺, 但可以见证他们生命的每一次拔节, 想象其长成参天大树, 懂得回报社会。关爱学困生, 不要让一个学困生掉队, 让学困生也能够快乐开心地学习, 在班级里为他们找到一席之地, 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让关爱学困生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习惯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2]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让学困生在关爱中成长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57-01
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曾遇见过很多学困生,也转化了很多学困生。转化学困生的“良药”便是给学生关爱。我相信,只要教师锲而不舍地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学生就一定会有所改变。
2013年秋季学期,我新接了三年级的一个班,班上有一名叫周晓红(化名)的女生很让人头疼。她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差,几乎从来没有及格过;课堂上,她提不起一点儿学习兴趣,不是无精打采地呆坐,就是在下面搞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学习;一到下课就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常常引发同学间的矛盾;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
我深知“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明白只有对其倾注爱心,才能走进她的内心,让她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我决定放下老师的架子亲近她,以点滴关爱触动她的心弦。每当课下有闲暇,我就主动找她聊天,与她闲聊生活中的琐事,交流学习上的问题。
在交流中,我了解了她不喜欢学习的真正原因:她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父亲再婚后与继母到广东打工,她跟随年迈的祖母生活。生活上缺少父母关爱,学习上更无人关心,所以她逐渐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无心学习。而长期对学习的厌倦又使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她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信心。
有一回,她又与几名同学发生了冲突。事后我问她原因,她带着泪花说:“她们说我笨,说我是坏孩子……老师,您也像她们一样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吗?”听了她的话,我赶紧拉着她的手说:“在老师眼里,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你朗读这么棒(她的朗读水平很不错),可见你也是很聪明的孩子,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一定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然后,我给她讲了一些和她一样的学困生怎样取得进步的事例,如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通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语文40多分考到80多分。我说:“我相信你也能像他一样!”她破涕而笑,朝我点点头。从她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希望,于是,我当即对她提出了两项学习约定,勉励她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严格要求自己。第一项约定是要认真听讲,上课时尽量不开小差,老师提问时要举手回答;第二项约定是鉴于她学习基础比较差,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她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并且要保证作业质量。她欣然接受了。
以后讲课时,我经常就一些浅显的问题向她提问,并请她到黑板上板演一些简单题目的解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下课后,我经常来到她身边,亲切地询问她是否听懂了,哪里不太懂。当她通过努力在单元考试中考了60多分时,我在班上大力表扬,让她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星期,我都通过电话与周晓红的家长联系,向他们反映周晓红在校的情况,对于周晓红取得的进步,每一次我都特别强调。我请他们多打电话给周晓红,让周晓红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半个学期后,周晓红的父亲竟然让周晓红的继母从广东回来照顾孩子的生活。更让我为周晓红庆幸的是,她的继母非常善良,愿意为孩子付出。所以我便与她的继母沟通,让她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学习辅导,如定期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指导孩子预习、复习,对孩子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等。
为了更快地提高周晓红的学习成绩,我安排班干部组成“帮困”小组,开展“一帮一”活动,并特意安排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学习委员与她同桌,发挥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跟学习委员进行了一番谈话,请她不要歧视周晓红,尽力帮助周晓红,让周晓红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学习委员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合作时间帮助她。与此同时,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关爱身边的你”的班会课,让全班学生就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展开讨论。这次班会课让学生明白了关爱他人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通过这次教育,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学生也更乐意帮助身边的同学了。
就这样,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帮助下,在家长的关心下,奇迹终于出现了,在期末考试中,周晓红语文考了75分,数学也及格了。期末班会上,我请她上讲台说一说取得进步的感想,她感动地说:“我很感激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关心,也真心感谢同学们对我的指点与帮助!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关心!”
周晓红的转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用心教育,悉心辅导,从各方面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教育,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并发挥家校合作与班集体的力量,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更是一门艺术。愿我们怀着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关爱老人活动总结 篇9
——“关爱老人·夕阳我先行”活动总结
当落日的余晖挥洒在身上时,我们也许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许这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的感慨,因为我们正处在人生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初升的太阳,根本无法体会和了解已近暮年的孤独和悲凉。老人们,尤其是那些没有亲人在身边的孤寡老人,他们有的没有老伴相伴左右,有的没有子女的照顾、尽孝,风烛残年的他们,承受着年龄与疾病的摧残折磨,身心疲惫。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希望。
由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协会发起的“夕阳我先行”公益性活动,得到了许多同学的支持,并自愿的作为志愿者加入到此次活动中来。3月27日,活动在龙湖镇老年活动中心成功举行,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帮老人做家务、和老人聊天、表演节目、体验他们的生活、进行棋牌友谊赛„„一系列的活动拉近了老人和我们的距离。
老人们慈祥的面容永远那么亲切,有一种像自己亲爷爷奶奶感觉。这样,他们对我们是对亲孙一样疼,一样给于鼓励。年迈的他们却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向往美丽的生活。他们喜欢和我们在一起娱乐,接受欢乐的喜礼。我们的活跃带动着他们的心,我们的青春牵动着他们的回忆。在这温馨的场景里,他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的欢喜,用自己拿手的节目出纳达他们的年轻。他们喜欢这样的聚会,喜欢这样的欢笑。在那里他们从不掩饰,把自己裸露的心展现得淋淋尽致。经过这次“慰问老人”活动,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老人们需要什么。他们有权利享受美好的生活,有权利得到社会的关爱。他们的心永远停留在青春时代,生活也是充实的。我们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身体健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爱。
通过参加“关爱老人”活动,让我感悟颇多。它不仅使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心志得以成长,还让我们有机会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不但有利于净化人们心灵,而且还有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增强。通过这次活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培养和提高了我们的爱心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强烈意识;知识上,丰富了关爱社会、助人为乐的知识和本领,积累了社会经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能力上,培养和提高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感恩父母的实践能力和主体参与、团结协作的能力;思想觉悟上,全面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思想觉悟,立志成为“四有”新人。
现在的社会生活是高节奏的,人们匆匆忙忙的工作和生活着,在追求高质量的明天的同时,却往往遗忘了许多东西,忽视了老人内心的需要。有的老人家里什么都不缺,他们面对的只是精神上的寂寞与空虚,步入老年的他们,更需要社会、家庭、子女对他们的呵护和关爱。人人都有夕阳之时,都会年老体衰,都渴望得到大家的关爱。关爱老人,让我们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去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之情,哪怕微不足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热情的志愿者们的口号,他们利用周末去陪老人们,帮助老人们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老人们多一份关爱。我们欢迎更多有爱心的人参与进来。“最美不过夕阳红”,只要我们都伸出热情之手,关爱和帮助老人们,他们就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安心地去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有了你我的关爱,老人将不再寂寞!可以说,“关爱老人·夕阳我先行活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 篇10
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镇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现将本学年留守孩子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我镇要求各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中队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 乐的一件大事。
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全镇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在全校开展了“庆六一,关爱留守孩子”大型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全镇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各校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
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2017泉交河镇妇联
关爱贫困生身心健康 篇11
贫困生更容易抑郁
调查人员随机抽取了15个院系、4个年级中的800人,收回有效问卷718份。调查显示:在有效调查的718名学生中,贫困生共有217名。有113名贫困生存在着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占了贫困生总数的52.53%。在访谈中一些贫困生谈到,“只要一有同学说自己丢了东西,我就觉得所有人的眼光都在看着我。”
经济较好的学生抑郁平均数为38.52,贫困生的抑郁平均数为40.72,主要表现为,贫困生经常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感到压抑、恐惧和孤独,不容易集中精力做事,比平常话少了,等等。在访谈中有一位女生表示,“我在中学时,很活泼,也爱说话,可是上了大学以后,慢慢地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调查认为,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抑郁心理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在访谈中,一位贫困生谈及最近的心理感受时说,“心里总是很烦,谁帮忙也摆脱不了。”问其原因,他坦言,“中学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上大学以后,差距太大了”。可见,经济方面的原因已经成为贫困生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贫困生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他们抑郁心理的产生。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更多表现为内向、谨慎、情绪不稳定,参与社会的程度较低等特征。
海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崔灿(化名)在大一的时候得到过一笔资助金额约7000元的可口可乐助学金,该助学金每4年一次,专门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新生。大三时,利用打工挣的钱,她将即将走出校门的自己打扮了一番,买了新衣服、换了新书包、烫了头发。“贫困生,假装的!”“真会耍手段,骗到助学金后就来个大变样。”甚至还有同学质问她:凭什么拿助学金?各种各样的声音飞进了她的耳朵。崔灿说,自己真的很痛苦,她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拥有自尊。
崔灿说:“作为贫困生是不幸的,我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活着。我看的第一本外国名著就是《简·爱》,我最爱主人公简·爱的一句话:‘我穷,我丑,但我和别人一样有着自尊!’”
不同过往的心理负担
高校贫困生一般来自农村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每年近万元的学费及生活费占去了他们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经济压力使一些贫困生一直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之中。还有很大部分贫困生要依靠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等开销,他们事事都要考虑经济因素,无形之中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贫困生在原来的学习环境中唯一的评价标准是学习成绩的好坏,但是如今的高校是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评价,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标准。而且能考进大学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成绩。所以,贫困生很可能因为失去唯一的心理支柱——优异的学习成绩而再度使自己的心理失衡。
尽管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步入大学都意味着生活环境的变化,都必须为适应环境而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但对于贫困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而言,这个调整却充满更大的挑战。农村贫困生的原有的社会结构比较单一,而新的城市环境则充斥着复杂的内容与形形色色的群体,这就给贫困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好新旧环境的巨大反差,就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贫困生的消费障碍
贫困生也渴望友谊,渴望爱情,但没有经济能力参与一些校园的非主流文化活动。而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穿名牌,进饭店,交友广泛。相比之下,有些贫困生深感自卑,恐惧与别人交往,将自己封闭起来。有些贫困生为了表现自己,不惜编造各种借口向家里要钱,以维持交友和恋爱的各种开销。有些贫困生过强的自尊心又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方式,敌对态度,甚至对自己或别人产生过激行为。
海南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旭新说:“贫困生消费障碍是一个普遍现象,在高校许多贫困生都不能有正常的物质消费,即使有些消费是生活必需品。这是造成贫困生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贫困,所以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消费,我要穿最简单的,吃最便宜的,久而久之,许多贫困生自卑自闭的心理相应而生,很多人因为这样的经济贫困,造成心理贫困、学业贫困的多困生。”
关爱学困生总结 篇12
一、小学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学困生”主要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不感兴趣, 不愿学, 怕学, 态度不端正等造成英语成绩差, 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
1. 小学英语“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孩子们初学英语, 积极性通常很高,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学生们对英语的好奇心与新鲜感,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 这种新鲜与好奇会日渐减少, 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如以前那么高了, 尤其是到了高年级, 随着知识的加深、加宽, 学生们在学习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慢慢地可能会对英语失去兴趣, 课上往往不听教师的讲课、学生的发言, 容易分散注意力, 甚至索性不听久而久之, 部分学生就沦为了英语“学困生”。
2. 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关系没有得到重视。
教师偏爱优生, 授课时总是把机会给好生, 却忽视学困生的存在。有的教师鼓励表扬少, 不少教师上课缺乏表情和激情, 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无动于衷, 很少鼓励较差的学生试一试。“学困生”长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 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失去了兴趣, 丧失了信心, 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3. 家长对英语学习不了解。
在农村家庭中, 绝大部分的家长不懂英语, 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不闻不问, 孩子考试的分数直接影响他们情绪的高低, 当孩子考试成绩优异时, 对孩子宠爱有佳, 可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他们便会对孩子抱怨、斥责, 甚至粗暴的大骂。这些学生经历多次挫折后学习英语的动力和信心逐渐消失殆尽, 最终沦为英语“学困生”。
“关心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 教师应具有关怀品质, 要懂得关心、理解、认同、尊重、友情和信任英语“学困生”, 并懂得如何唤醒、鼓舞英语“学困生”, 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家长和学校要积极有效地配合, 共同来转化小学英语“学困生”, 解决他们英语学习的问题。
二、解决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问题的方法
1. 激发英语“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让英语“学困生”从消极的态度认识英语转化为积极地态度认识英语并愿意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好奇、爱动、爱玩, 对游戏情有独钟, 将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 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 自觉开动脑筋, 发展思维能力, 丰富课堂生活, 学生在讲讲、练练、玩玩、赛赛中强化英语技能, 感悟运用英语的成功与快乐。
2.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给英语“学困生”成功感。
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树立英语“学困生”的信心。师生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授知识的纽带和润滑剂。教师要转化英语“学困生”必须进行情感投入, 建立一种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 教师要放下架子, 让微笑的目光洒落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特别对待“学困生”, 不仅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自己, 而且能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表现出差异性, 但他们都有一种“愿被老师肯定”的愿望。教师一句体贴的话语, 一个会意的眼神, 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其产生巨大的成功感。
3. 家长、学校应紧密配合形成强大的动力来转化英语“学困生”。
对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教师应该主动向家长介绍小学英语学习的目的, 学习内容, 反映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 了解小学英语学习的作用, 配合家长共同教好英语, 吸引家长参与英语教育过程, 加强家校互动, 如开展英语家长会, 让家长担任英语角的辅导员, 又如英语教师给学生布置“教爸爸妈妈学习英语”的作业, 把小学英语学校课堂也带入到“家庭课堂”中去, 帮助家长认识小学英语, 并共同促进英语学困生学好英语。
经过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 凭着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大胆尝试, 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英语教学方法“趣”、“活”、“真”。以“趣”为先导, 抓“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从而有效的解决英语学习上的困扰, 摆脱英语“学困生”的字眼, 在实际工作中, 不断对自己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 并高度关注英语“学困生”,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随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问题的高度关注, 而这些问题也是值得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积极地探索和不断地研究。本文在分析小学英语“学困生”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针对这些原因给出了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方法。
溪底小学关爱总结 篇13
工 作 总 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和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活动;针对我学校外来工子弟多的特殊情况,为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上存在的实际困难,结合我校班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我校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开展了多项工作:
1、成立领导机构,加强档案管理。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建立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档案和联系制度。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其中(1)、建立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建档率达100%;(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3)、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的家访谈心制度。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校经常开展各种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残疾儿童、外来儿童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残疾儿童、外来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 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4、注重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儿童的资助工作。通过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外来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帮扶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小手牵小手”结对帮扶活动,让特殊群体学生感受关爱,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培养奋发向上精神,减轻心理负担。
2011年11月11日下午,溪底小学开展了为身患白血病的101班黄河同学的捐款活动,溪底小学和学区领导联合在全学区发出“奉献爱心,让生命延续——为患白血病的黄河小朋友捐款倡议书” 并于11月11日在溪底小学举行“小手牵小手”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和“小手牵小手,关爱生命”爱心募捐活动,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区各校师生的广泛响应,在师生的踊跃参与下,捐款总额达72364.3多元,充分体现了全学区各校师生崇高的思想境界,同时也体现了溪底小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关爱学困生总结】推荐阅读:
关爱贫困生总结09-13
关爱学困生活动方案07-23
关爱贫困生活动方案07-18
六学困生总结06-03
学困生辅导总结12-04
小学数学学困生总结08-13
学困生帮扶记录总结08-24
转化学困生工作总结11-08
创新写作与学困生转化总结07-04
学困生家长会活动总结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