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贫困生总结

2024-09-13

关爱贫困生总结(精选15篇)

关爱贫困生总结 篇1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塘肚小学“关爱学困生”活动总结

关爱学困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学困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毛病是学校分内的责任,为此,各科任以及班主任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关心热爱学困生。

学困生不是天生的。由于学困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抬不起头,而他们恰恰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和家庭、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要转化学困生,重要的是使学困生动情,在日常生活中,学校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学习上热 情地给予指导,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帮助,有了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犯了错误进行耐心的教育,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的爱护与关心,使其逐步改正错误和缺点。

二、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先决条件。

要作好转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一个新的班级,首先在原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双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单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新的学期开学前,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作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三、对学困生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分为二。

学困生的缺点较多,也较突出,容易被大家发现。但他们也有优点和长处,只不过不太明显和突出,时常被大家忽视。学校应该注意发现学困生的微小进步,坚持一分为二,发现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引导。从实践中,作为老师深深地感受到学困生受到了老师的爱护、信任,就会有一种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就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

四、对学困生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对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大张旗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做出事与愿违的事。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对学困生我们只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之,通过努力,需要帮助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在上学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我们坚信只要为师者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不丧失信心,相信需要帮助的学生会越少。

关爱贫困生总结 篇2

一、热爱学困生, 温暖学困生

苏霍姆林斯基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 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学困生是每个教师心中抹不去的痛, 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单纯会教优秀的学生, 更要有能力挑战学困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确, 只要教师抛弃陈旧的教育观念, 赋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这些所谓的“差生”是一定会发生改变的。

记得有一年, 我所新带的二年级班里有个全校公认“难啃”的学生。他是个男孩, 无心向学, 动不动就跟同学打架, 他把老师的批评根本不当一回事, 教过他的教师都劝我放弃。一天下午, 他没有来上学, 我去他家也没有见到人, 最后终于在隧道口找到了他。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 原来他的爸爸因吸毒去了戒毒所, 妈妈因他爸爸吸毒离开了家, 就剩下了他和奶奶相依为命, 家里一贫如洗。这段时间奶奶也生病住院, 就剩他一人在家。我感到震惊, 一个本来正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却要自己照顾自己, 一个做母亲的疼爱之心油然而生。在他奶奶住院期间我把他带回了家, 在我端饭给他吃的时候, 他突然说:“老师, 你好像我妈妈。”我的眼泪悄然滑落。在他过生日的那天, 我买了生日蛋糕, 带上班干部来到他家, 同学们目睹了他家的困难, 也看到了他照顾奶奶的能干, 班上的同学不再冷落他, 在学习上还帮助他。他确实一天比一天地进步了, 这足已让我感到欣慰。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是的, 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 才能给他们以鼓舞, 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二、承认差异, 因材施教

以前, 我喜欢优等生, 是因为他们成绩优秀, 各方面看起来都好。现在我才明白, 其实, 学困生更需要得到关爱。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能力都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个性特点、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 不是去挑选适合自己的学生, 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 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去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

2. 关注学生的表现欲望

关爱贫困生身心健康 篇3

贫困生更容易抑郁

调查人员随机抽取了15个院系、4个年级中的800人,收回有效问卷718份。调查显示:在有效调查的718名学生中,贫困生共有217名。有113名贫困生存在着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占了贫困生总数的52.53%。在访谈中一些贫困生谈到,“只要一有同学说自己丢了东西,我就觉得所有人的眼光都在看着我。”

经济较好的学生抑郁平均数为38.52,贫困生的抑郁平均数为40.72,主要表现为,贫困生经常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感到压抑、恐惧和孤独,不容易集中精力做事,比平常话少了,等等。在访谈中有一位女生表示,“我在中学时,很活泼,也爱说话,可是上了大学以后,慢慢地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调查认为,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抑郁心理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在访谈中,一位贫困生谈及最近的心理感受时说,“心里总是很烦,谁帮忙也摆脱不了。”问其原因,他坦言,“中学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上大学以后,差距太大了”。可见,经济方面的原因已经成为贫困生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贫困生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他们抑郁心理的产生。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更多表现为内向、谨慎、情绪不稳定,参与社会的程度较低等特征。

海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崔灿(化名)在大一的时候得到过一笔资助金额约7000元的可口可乐助学金,该助学金每4年一次,专门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新生。大三时,利用打工挣的钱,她将即将走出校门的自己打扮了一番,买了新衣服、换了新书包、烫了头发。“贫困生,假装的!”“真会耍手段,骗到助学金后就来个大变样。”甚至还有同学质问她:凭什么拿助学金?各种各样的声音飞进了她的耳朵。崔灿说,自己真的很痛苦,她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拥有自尊。

崔灿说:“作为贫困生是不幸的,我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活着。我看的第一本外国名著就是《简·爱》,我最爱主人公简·爱的一句话:‘我穷,我丑,但我和别人一样有着自尊!’”

不同过往的心理负担

高校贫困生一般来自农村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每年近万元的学费及生活费占去了他们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经济压力使一些贫困生一直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之中。还有很大部分贫困生要依靠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等开销,他们事事都要考虑经济因素,无形之中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贫困生在原来的学习环境中唯一的评价标准是学习成绩的好坏,但是如今的高校是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评价,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标准。而且能考进大学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成绩。所以,贫困生很可能因为失去唯一的心理支柱——优异的学习成绩而再度使自己的心理失衡。

尽管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步入大学都意味着生活环境的变化,都必须为适应环境而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但对于贫困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而言,这个调整却充满更大的挑战。农村贫困生的原有的社会结构比较单一,而新的城市环境则充斥着复杂的内容与形形色色的群体,这就给贫困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好新旧环境的巨大反差,就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贫困生的消费障碍

贫困生也渴望友谊,渴望爱情,但没有经济能力参与一些校园的非主流文化活动。而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穿名牌,进饭店,交友广泛。相比之下,有些贫困生深感自卑,恐惧与别人交往,将自己封闭起来。有些贫困生为了表现自己,不惜编造各种借口向家里要钱,以维持交友和恋爱的各种开销。有些贫困生过强的自尊心又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方式,敌对态度,甚至对自己或别人产生过激行为。

海南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旭新说:“贫困生消费障碍是一个普遍现象,在高校许多贫困生都不能有正常的物质消费,即使有些消费是生活必需品。这是造成贫困生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贫困,所以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消费,我要穿最简单的,吃最便宜的,久而久之,许多贫困生自卑自闭的心理相应而生,很多人因为这样的经济贫困,造成心理贫困、学业贫困的多困生。”

关爱贫困生活动 篇4

(关爱贫困生活动纪实)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切实关心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加大助学救助力度,搞好向贫困学生送温暖活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我校决定开一次“节约零花钱,关爱贫困生”活动。

一、辅导员致开幕词

二、宣读倡议书

三、开始捐款

四、校长作总结

本次扶贫助学活动,因为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学校中开展互助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使困难学生在生活上,精神上,学习上得到集体的关心和帮助。我深信:爱心无价,真情永远!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爱贫困生活动记录

平房子蒙古族小学

关爱贫困生总结 篇5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父母目前撒娇、淘气„„享受父母的惜爱和呵护都暂时成了一种回忆,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当他们从电话中或偶尔寄回来的汇款单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时,这种感觉会逐渐加剧。原来性格开朗的他们开始变得情绪低落,有的还变得自私、孤僻,成绩也大幅度下滑,不难发现他们此时最想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成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记录手册,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爱心父母”,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

1、加强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留守儿童纳入到“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3、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4、加强同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5、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规划和计划制定

1、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每个学期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工作规划和计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关爱贫困生总结 篇6

钟祥市官庄湖学校 周家荣

进入四月份以来,钟祥市官庄湖学校积极开展走基层关爱贫困生系列活动,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为贫困生送温暖。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家访,为每个贫困学生送去新买的书籍、文具和衣服,还为特困生送去部分生活费,让每一个贫困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爱,不让贫困生因贫自卑或辍学。

二是对贫困生进行学习帮扶。学校安排责任心强又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教师,在课余时间对贫困学生在学习上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及时解答他们遇到的学习问题,帮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不让他们在学习上掉队。

三是带领贫困生参与学校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贫困生都有自卑的心理,他们羞于参加集体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根据贫困生的兴趣特长,带领他们参加相应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纠正心理弱点,变得阳光灿烂。

如何通过关爱教育转化学困生 篇7

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 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同学, 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学困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通常这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 遇到问题不善于思考,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何一个班级, 无论这个班级的生源如何,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总会出现学困生, 这是不可避免的, 只不过班与班之间的学困生的水平有所不同而已。

我所在的是一所乡镇中学, 这里有不少学困生。作为一名班主任, 多年来, 我通过对所在班级的学困生进行关爱教育, 不仅让他们学有所得, 各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而且不少人还摘掉了学困生的帽子。下面就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要帮助和转化学困生, 首先就要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我与学生多方面的接触、了解, 并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 我认为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教育跟不上

我发现许多学生本来很聪明却成为学困生,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引导, 尤其是那些留守学童。他们的父母或忙于生计, 或缺少教育的耐心和方法, 使他们养成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 进而影响了学习, 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 教师教育方法不当

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简单、粗暴, 对学生的缺点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 甚至讽刺挖苦, 使学生心灵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从而导致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不肯好好学习。

3. 学生过于贪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而过于贪玩就会影响学习。许多学困生的智力并不差, 就是因为自制力不强, 贪玩, 把学习抛在脑后而造成成绩差。现在的很多学生都喜欢在网上玩游戏, 有的学生玩游戏时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从而影响了学习。

4. 学习方法不当

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比如不会预习, 不能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复习等。另外, 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又缺乏必要的鼓励和指导, 使这些学生失去信心, 也影响了学习。

此外, 学生个人的一些偶然因素也是使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 比如病假、事假过多, 事后又没能及时把知识补回, 造成知识“欠债”;学生对新的任课老师不适应, 造成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 等等。

二、对学困生关爱教育的方法

在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后, 要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动, 作为老师, 要从多方面进行关爱教育, 我的做法主要有:

1. 热心关爱学困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 也是教师的天职。如何关爱学困生呢?首先, 要热情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多数情况下, 学生一旦学习跟不上就会认为自己笨, 不聪明, “我不行”, 这是必须解决的思想问题。我告诉学生“我不行”这只是你的想法, 并不是事实, 只要努力刻苦, 或许你比别人学得更好, 以此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其次, 我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努力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即使学生犯了错误, 我也对其宽容和理解, 不讽刺, 不挖苦。一般学困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或多或少有心理障碍, 从而容易造成不信任别人、隐藏心里秘密的现象。我走近他们, 以朋友方式去和他们交流, 让他们愿意把我当做倾诉对象, 从而打开他们心灵之窗, 寻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

2. 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困生光有关爱还不行, 还要想办法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 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然而, 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 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内在的求知欲呢?我认为通过“激趣—乐学—会学”这个过程, 可以达到整体推进, 普遍提高的目的。

“激趣”, 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 使之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乐学”, 就是对教师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乐于接受, 对学习产生一种喜悦感, 在一种和谐愉悦过程中学习。“会学”, 指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初步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掌握自学的能力, 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学生的基本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学困生的学习方法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 就以我所任教的语文课程为例谈一下怎样激趣。

(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要想使学困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 要求老师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所以我平时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突破学科界限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 掌握其他学科的教学技能, 并恰当地运用到本学科的教学中去。其次, 我还重视新闻时事, 关注社会热点, 在教学中选用恰当生动的事例, 让学生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脉搏。只有教师自身不断学习, 才能用自己丰富的知识, 灵活的教法影响学生、激发学生, 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2)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学困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乏味, 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缺乏教学艺术有关。教师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 简单的说教, 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我对教法进行研究, 改革创新, 采用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力求使语文课教学生动艺术。根据不同的内容、学生的不同特点, 或故布疑阵, 激发联想;或创设情境, 激情朗读;或分组竞赛, 激趣竞争……这样, 不仅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起来了,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也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 适时给予积极评价是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学困生总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承认,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适时给予积极评价。对于他们的课堂表现或者作业, 只要做对了, 我就及时鼓励;即使做错了, 也要先肯定他能做了, 再指出他的错误所在。这样, 学生在教师积极评价的指引下, 就会产生“我也能行”的自信心。同时, 学生对老师有信服感, 就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报以积极的态度, 并产生学习的兴趣, 慢慢地就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了。

通过“激趣”环节,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后, 就容易达到“乐学”, “乐学”了也就会认真钻研, 认真思考和分析, 最终达到“会学”, “会学”了离成功的喜悦也就不远了, 从而达到“激趣—乐学—会学”的良性循环。

三、对学困生教育中需要避免的错误

1. 偏爱

作为一名教师, 一定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成绩、性格等因素而过分偏爱某些学生, 而冷落另外一些学生。要公平地善待每一位学生, 不偏爱优生, 更不能歧视学困生。学生对偏爱是既敏感又反感的, 所以我们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只有走出偏爱的误区, 把无私的爱分给每一个学生, 这样才能让学困生对你产生信任和爱, 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2. 挖苦

一般地说, 学困生对教师有一种胆怯的心理, 课堂上怕教师提问, 怕教师注视他, 课后担心教师找他。为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 温和的言语, 使他们感到教师可敬又可亲。心理学研究证明, 在教学民主、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下, 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才高, 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才能得到显著加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挖苦讽刺而伤害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心, 就会导致这个学生因不喜欢这个教师而厌弃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经常“逗”他们说话, 消除他们的恐惧和急躁情绪。这样他们才能专心致志地听讲, 因教师喜欢他, 学生会更爱听他的课, 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3. 冷漠

冷漠是指对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极状态。对“学困生”的教育, 需要老师用满腔的爱去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动, 感受到老师那博大的师爱!教师如果对他们持冷漠的态度, 即使他们偶尔有了进步, 也视而不见, 或他们一旦做了违纪的事, 就马上以冷眼对之, 试问, 这样的老师还怎么能转化他们呢?面对一个冷漠的老师时间久了, 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自信心也会一点点消失, 甚至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 这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爱学困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篇8

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困生,作为教师,应该感谢这些学困生,是他们的存在使我们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探索教育的方法,完善教育方式,他们的进步才能真正代表我们的进步。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学困生看做思想品德败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是应该将其视为一个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学困生的成因是由多种方面造成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变换教育方式感化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这就需要我们的耐心、方法和爱心了。

一、严慈相济,一双慧眼看学困生

我们都知道,“严格”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但一要做到严而有理,二要做到严而有度。所谓的“严而有理”,就是在严格要求学生时,以“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出发点,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着想,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成长。如果只有满腔热情,只知道一味地严格,那就会束缚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导致师生对立。我们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呵护和爱。

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必须炼就一双慧眼,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出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因此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角,全方位地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点亮学生的心烛。我告诉学生:“你在我心中最美。”“你的字写得比我的还好!”“我喜欢读你写的这篇文章,真挚感人!”“其实你很有爱心!”这些话虽然是不经意的,但学生听后会觉得特温暖,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会高兴一整天!以后会表现得更好。

严出于爱,爱寓于严,用爱暖人心,用严助其行,我想班主任的这种严与爱的和谐交融,必然会为我们的学生建立一个友好、和谐的学习环境;构筑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空间。严爱交融,和风细语孕育芬芳桃李;刚柔并济,精雕细琢,铸就精英。

二、跟学困生及时进行沟通,理解学困生

缺乏理解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缺乏理解的教育是一种盲目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在学校里,学生有了错误是难免的,就要看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引导。他们在这一时期有着丰富、复杂、易变的精神世界,因而渴望了解他人,也渴望他人能了解自己、帮助自己。因此,我在工作中亲近学困生、倾听学困生、细心观察,深入地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用理解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成为学困生的知心朋友。动情的教育才能打动人心,打开心灵沟通的渠道,爱学困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善于理解学生是一种教育境界。有了理解,干涸的心灵会得到甘霖的滋润;有了理解,不毛之地会长出参天大树。善于理解学困生是教师自身的一种涵养,表现了教师个人的精神价值。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他们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但愿我们都能成为善于理解学生的好教师。

三、平等公正,宽容对待学困生

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是真正关爱学生的表现。不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学困生表现好要鼓励,学优生违纪了也要严肃批评。对待插班生则更要多关心,使他们打消寄人篱下之感。对于那些想辍学的孩子,我们还得来个“三顾茅庐”把他“请”回来。全班师生“不抛弃,不放弃”!让班级的每个成员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然也就不想离开这个班集体了。

要想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就需要宽容地看待学生。或许有人会问我,对学生宽容了还怎么严格要求他们啊?我觉得,宽容与严格并不矛盾。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无论是学习上还是行为上的,对偶发性的问题,我们要宽容对待;对习惯性的问题,我们则要严肃对待,严格要求。老师宽容地对待学生,学生也会宽容地对待他人。学生之间的彼此宽容相待也是班级团结稳定的重要保证。学生间产生摩擦时,要让学生宽容面对对方,那么学生就会在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愉快成长。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一些小过失采取宽容的态度,别老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学生也希望班主任能忽略他们的小错误,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四、关爱学困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爱唤醒爱

现代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我们对学生的真挚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如果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应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就是爱的升华。”也有人说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离不开爱。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学困生就放弃对他的教育。本着对他的家庭负责,我们必须尽到教育的义务,这是责无旁贷的。“民主教育意味着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他们。

例如10(19)班是个艺术班,有几个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几乎失去了信心,我接手后,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经常找他们谈心,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找原因,让他们重拾信心。其实教育无大事,但成功地转变一个学生,就是最大的幸事。今年该班学生都考取了理想的学校,他们说如果我当初不关心鼓励他们,也许就没有今天。每个教师都喜欢优秀的学生,但是,我觉得在心理的天平上更应该关注学困生,给他们存在集体中的信心和勇气。这需要教师的爱心和奉献,不歧视他们,让爱唤醒爱,当老师的爱感动他们的时候,教育的春天也就来了。学生的一句留言让我永生难忘:“老班,您是我见过的最像妈妈的老师,也是我见过的最像老师的妈妈!”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感觉到一切的辛苦付出都值得。在今年高考中,我班58人有50人上二本线,上线率达86.2%。

五、巧妙利用教材,渗透德育工作

很多家长很苦恼地对我说,现在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孩子们已经不太愿意和他们沟通了。对此我也深有同感,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时,学生们就很难体会到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背景、朗读及其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蕴含的浓浓的母子之情,从而懂得珍爱生命和感恩。

我不能保证让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都能够一帆风顺,但可以见证他们生命的每一次拔节,想象其长成参天大树,懂得回报社会。关爱学困生,不要让一个学困生掉队,让学困生也能够快乐开心地学习,在班级里为他们找到一席之地,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让关爱学困生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习惯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关爱贫困家庭倡议书 篇9

唤醒孩子们对梦想的追求

新年来临之际,当我们穿着温暖的棉衣在办公室里忙碌的工作时,可曾想过有这样一群孩子,为了接受教育即使食单衣薄也能认真的学习;当我们与家人在温暖的房间里共度跨年夜时,可曾想过有这样一群孩子,为了生存在寒冷的冬夜里拼命的劳作着;当我们与同事倾诉上班路途遥远时,可曾想过有这样一群孩子,为了上学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他们就是东川汤丹镇丰产小学的在校学生。

圆梦计划

三十一所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开展“爱心传递 助学圆梦”计划,由所团委牵手东川区团委,让三十一所职工牵手丰产小学贫困学生,针对贫困学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多措并举助力贫困学生成长成才。

唤醒孩子们对梦想的追求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冬季和多彩的世界,现号召全所职工对定点帮扶建档立卡31名学生开展“一封书信点亮希望”及“温暖冬衣送去温暖”活动。

活动要求:

关爱贫困家庭倡议书 篇10

在 4月 24 日航天日到来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航天科技集团第七次工作会部署和乐凯集团二届六次职代会要求,充分发挥乐凯团员青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青春力量,乐凯团委将开展“扶贫送智,爱心圆梦”捐赠活动,对乐凯集团爱心学校——涞源县南屯乡中心小学 152 名小学生实施学习用具和书籍捐赠,并对其中三名特困学生和残疾学生实施一定金额的现金捐赠。

三名特困学生和残疾学生的困难情况如下:

朱翠云,小学六年级学生,涞源县胡家庄村人,于 年 6月患骨结核病,父亲身有残疾,母亲呆傻,全家靠父亲一人种地来维持生活,没有其它经济收入来源,是村里的贫困建档立卡户。

王柯,小学六年级学生,马圈村人,中度烫伤加之本身患有残疾,是村里的贫困建档立卡户。

李俊杰,学前班学生,胡家庄村人,两岁时母亲因患癌症不幸去逝,因病致贫,现在只靠父亲一人在外打工和种地维持生活,是村里的贫困建档立卡户。

只要您献出一点爱心,略尽微薄之力,就可以给他们无法忘怀的温暖,就可能激发他们心中的立志成才梦想,就能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强大动力,就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请公司各级党组织、工会、团组织发动全体职工参与,由各单位、部门团支部书记负责收集捐款,于本周五(4月19日)上午11点将捐赠款以现金形式交至东办公楼110,未设立团支部的单位可由专人负责收集捐款,机关各职能部门爱心人士可自行前往110室进行捐赠。

只要您献出一点爱心,略尽微薄之力,就可以给他们无法忘怀的温暖,就可能激发他们心中的立志成才梦想,就能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强大动力,就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欢迎乐凯爱心人士献出爱心,温暖这些困难家庭和孩子,感谢您的爱心!

数学课堂中该如何关爱学困生 篇11

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对待,保护自尊心。学困生是每个班集体存在的事实,是班集体共同前进的一员。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理应享受和优等生同样的待遇。笔者曾经也对学困生缺乏热情和喜爱,冷落歧视学困生,甚至看到学困生就头痛,认为学困生转化不是课堂教学内容。对学困生提问,练习等于耽误进度,影响效率,从而使学困生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失落和自卑感,越学越后进。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的自尊心比优等生更强,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哪怕是一个点头微笑都会使他们兴奋无比,充满希望,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于是笔者改变旧的传统观念,正确对待学困生,从思想上爱护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学困生能顺利完成的活动,让他们首先参与,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享受获取成功的喜悦。如课堂上,多设计一些难度小,坡度低的问题和习题,让学困生回答与演练。发动优等生与学困生结成对子,互帮互学等,使学困生不受歧视,不被遗忘,不受冷遇,帮助他们战胜自卑、保护自尊,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良好的心理因素。

其次要讲究艺术,注重方法,培养自信心。学困生转化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实施中要讲究艺术,注重方法,对学困生要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变化,多帮助找原因,找出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及时进行表扬,那么他们受到的鼓舞和触动会比优等生更强烈,更能推动他们的进步:一是多找闪光点。把学困生的闪光点作为转化他们的契机,作为教师有责任把学困生的优点挖出来,这是使学困生“天天向上”的第一个台阶;二是兴趣激励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笔者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激情,奠定他们积极向上的基础;三是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面对几十个智能、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因材施教是培养学困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提高整体成绩。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有意识地进行分层教学,不搞“平均主义”、“一刀切”。在课堂提问、课堂训练、作业布置上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对优等生注意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吃得饱”,这样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从而有效地掌握知识,增强后进生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关爱贫困生总结 篇12

一、对我国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庞大, 高等院校的贫困学生规模也迅速扩大化, 特别是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和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的贫困大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多, 就逐步形成了“贫困大学生群体”。特别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为8%;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大学生比例超过30%, 特困大学生比例超过15%。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一) 在经济收入上, 大部分高等院校贫困学生是来自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

高等院校贫困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 其贫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来自革命老区、大石山区和边境地区的家庭, 因以种植农副产品为主, 家庭收入普遍偏低;或因经济上失去依靠, 没有充足的经济来源;或因家庭缺乏劳动力而无法靠正常的劳动获取充足的经济收入;或父母均为城镇下岗职工, 使家庭经济来源减少或中断;或因家庭人口多, 经济收入较少, 家庭负担过重。因此, 高等院校的贫困学生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对于其他普通学生普遍偏低, 且消费的主要目的为了解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并且受自身经济状况的影响, 他们基本上保持着简单的消费结构和低消费心理。他们的经济来源大多数都由来自国家、学校、社会的资助或者是自己通过勤工俭学来维持自己的学习费用或生活费用。

(二) 在学习成绩上, 大多数高等院校贫困学生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大多数贫困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各自的年级和班里都比较优秀, 他们普遍认为读书可以出类拔萃,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 学习的目标比较明确, 对学习的时间安排周密, 上课时专心致志听课, 下课后积极勤奋自习, 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较高的成功期望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积极进取、刻苦耐劳的精神, 但由于贫困带来经济能力的限制, 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

(三) 在心理健康上, 一部分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障碍

据有关的调查研究, 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非贫困大学生而言, 在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以及自卑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方面更加突出地表现了明显的矛盾和对立性:坚强和脆弱对立、独立性和孤僻相结合、自尊和自卑相伴等。此外, 由于少数贫困学生因贫困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 从而因抵挡不住社会上的种种诱惑而走上了歧途。

二、实施对我国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关爱政策

目前, 国家、学校等制定了多种政策, 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关爱解困, 主要政策有:

(一) 国家建立了“奖、助、补、减、免”多元化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体系

我国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解决好我国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特别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加大政府助学力度, 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现阶段, 在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建立了以“奖、贷、助、减、免”等多元化资助体系, 特别是建立了以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补助和学费减免, 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体系。今后国家将继续对高等院校贫困学生实行“奖、助、补、减、免”多元化资助的政策, 并将加大政府奖助学力度, 使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受益力度进一步提高。

(二) 教育部提出了高等院校学费收入的10%, 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

我国国家教育部对高校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关心, 特别是教育部在2005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切实落实对高校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和扶持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想方设法确保我国高等院校贫困家庭学生能够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支持, 制定和健全我国高等院校的国家资助管理制度, 提出了我国高等院校从学费收入中提取10%的费用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从而使我国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三) 社会力量参与了高等院校贫困学生助学, 设立了多种多样的助学形式

高校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 在政府和学校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同时, 社会力量也参与助学, 让社会力量直接参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 吸纳大量社会资金, 使得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助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同时, 我国高等院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努力争取与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联系与合作, 积极动员在国外的华侨及其他爱国人士、成功人士、校友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助学金, 使关爱贫困大学生更有针对性, 进一步解决了贫困大学生实际生活困难。

三、完善对我国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关爱策略

(一) 认真落实国家多元化资助政策, 加大对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我国对高等院校贫困学生实行“奖、助、补、减、免、贷”多元化资助的政策, 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家的这一多元化资助政策, 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对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的以奖助学、对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特殊困难学生的补助、学费减免政策, 使高校贫困学生得到国家政策性的资助。助学贷款应从商业性贷款转变为政策性贷款。大多数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就很难获得助学贷款, 政府有义务提供特殊的政策性助学贷款。政策性助学贷款由政府提供专项资金, 提供更为优惠的利率甚至是无息的贷款。积极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 根据各贫困大学生的实际经济情况, 需要设立不同种类的贷学金, 扩大贫困学生贷款的比例和额度, 允许多次借贷延长还款年限。通过认真落实国家的多元化资助政策, 进一步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使贫困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二) 切实调查了解高等院校贫困学生情况, 确保资助资金用于贫困学生

我国高等院校对贫困学生的困难非常重视, 对于这项工作, 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 完善贫困生确认的基本程序。我国高等院校对贫困学生的调查了解非常深入, 详细了解贫困生在校的实际生活消费情况, 以及家庭的经济来源情况, 并根据贫困学生本人的申请, 班、系、校三级审核后, 建立准确、全面、动态的贫困学生档案。通过建立贫困学生详细档案, 使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制度更加健全, 资助目标更为明确, 资助对象更为具体, 资助管理更加规范, 资助效果更为明显。同时按教育部的要求, 将高等院校学生学费收入的l0%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三) 引导社会力量在高校设立扶贫奖助学金, 扩大社会资金资助力度

发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是共同解决我国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经济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高等院校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 争取社会多方热情支持, 积极引导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各种扶贫助学基金, 拓宽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渠道和奖金来源。在社会各方共同关注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同时, 民革广西区委员会政协支部也积极参加“捐资助学, 情系教育, 关爱贫困大学生”的活动。在2010~2011年期间, 先后有民革政协支部党员、桂林斯壮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金鸾女士向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捐资2万元, 资助了该学院10名贫困大学生;广西帝恒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仇柳红女士代表其公司向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捐资5.4万元, 资助了该学院22名贫困大学生。为高等院校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 保证贫困大学生能正常学习、生活, 顺利完成学业, 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努力。

(四) 不断对高等院校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关怀, 关注贫困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对我国高等院校贫困学生进行经济资助时, 应积极注重贫困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问题。在经济上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同时, 社会和学校还必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励志教育活动, 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思想与心理上的帮助, 不断转变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培养社会责任感, 培养自尊自爱、诚实守信, 开拓宽阔的发展视野, 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 努力拓展自身综合能力, 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四、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贫困学生是高等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经济来源少, 生活困难, 但是他们大部分积极向上, 学习努力, 成绩优秀。为了让他们能正常地学习、生活, 我们需要对贫困大学生给予更多关爱, 以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 政府将继续对高等院校贫困学生实行“奖、助、补、减、免”多元化资助的政策;高校对贫困学生要以“扶困、励志、关心、公平、公正”为原则, 认真落实做好各项扶贫、助学工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个人要走进高校校园, 了解高校贫困学生, 参与关爱高等院校贫困学生行动;让高校贫困学生在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祝秀香.对高校贫困生精神扶持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3) .

[2]华丽.高校贫困生现状调查及解困对策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8, (12) .

[3]李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 2008, (8) .

关爱贫困生总结 篇13

播洒爱心阳光

三月里春光明媚温暖,三月里春雨柔绵有情,这是一个温暖有情的季节。

为切实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需要帮助的家庭,2017年的3月初,南塘小学决定开展学校入户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活动。

德育处在对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摸底调查之后,最后决定走访慰问我校五1班郑俊松和四2班郑俊忠同学的家庭。这两名学生是两兄弟,2014年,父母带着兄弟俩走出家乡四川来到长沙务工,兄弟俩也从四川某小学转入我校就读。父亲在一个砖厂做苦力,母亲则跟着打点小工,收入微薄,经济十分困难。且因两夫妻工作时间长、自身文化水平低,欠缺教育培养的能力,两兄弟各方面的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3月15日下午,南塘小学的德育主任杨老师、总务主任龚老师、科任老师罗老师以及热心的志愿服务者们迎着绵绵细雨走进了两个孩子的家。他们的家租住在一个大概12平方的房间,一家四口的起居生活就挤塞在这样一个狭窄的空间内,一张吃饭的木桌、一张破烂的木床和一些杂乱的用品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也这才懂得我们的彭校长再三嘱托要买一个书桌送来的良苦用心。我们将一个可容两人同时坐下的书桌搬进了他们的这个家,给兄弟两人分别送上了学校助学金,志愿者们还为他们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具,希望这点滴的关怀能够支持帮助到孩子。老师们向妈妈详细询问了家庭状况,并表示只要有需要,学校将会持续关注帮扶他们的家庭,并将力图帮助其争取得到更多部门和社会的帮扶。爱生如子的罗老师向妈妈汇报了两个孩子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勉励两兄弟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生活上的困难,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现实;并殷切期望他们树立理想,勤奋学习,长大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行此举还有这真诚关爱的话语忽然间触动了孩子柔软的心,兄弟俩眼泛泪光,不住地点头应允,相信他们一定感受到了南塘小学这个大集体的爱,他们一定会好好生活、努力学习、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关于关爱贫困家庭倡议书 篇1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基石。为树立政府重教、社会助教、老师乐教、学生勤学的新风尚,创造双廊教育事业的新辉煌,双廊镇建立了优秀学生奖励和贫困学生救助机制,鼓励在校学生拼搏进取,奋勇争先,帮助家庭贫困就学困难的优秀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资金旨对双廊初中至大学阶段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对家庭确属困难的学生进行救助。募捐活动在7个村委会和镇关工委设固定募捐点,全年接收捐款,我们将对筹集的资金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成才,惠及万代。谨此,我们向镇属各单位、各爱心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倡议,希望大家伸出援手,献出爱心,踊跃捐款,为双廊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子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他们奋勇前行,为祖国争光添彩。

关爱贫困生总结 篇15

一、浓浓的关爱是开启学困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新课程强调,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 强化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体验, 使不同层次学生在数学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是广大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教师要坚信:“没有学困生, 只有差异。”对那些所谓的“学困生”要特别关注, 从关注他们的数学兴趣入手, 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 唤起他们的数学热情,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师长和同伴的关爱是促进学困生思维和情感健康发展纽带, 师长和同伴的关爱能开启学困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1. 课内多关照

学困生大都生活在“最底层”。在家家长常以呵责代替关心;在校同伴常以疏远代替帮助;教师如果不给予特殊的关照, 他们就有可能自暴自弃, 小小挫折就会一蹶不振。为了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课内教师要彻头彻尾地关心他们, 从课堂预设开始就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 尽量预设一些学困生能参与的教学活动, 并给他们参与的机会, 学困生在“跳一跳, 摘果子”的过程中, 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也逐渐增强了。

2. 课外细辅导

学困生大多存在自卑、畏惧的心理。他们害怕老师冷嘲, 对老师敬而远之;他们害怕同伴热讽, 对同伴若即若离。这些心理上的障碍是他们数学学习路上的拦路虎。为消除他们这些心理上的障碍, 教师要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教师要主动与学困生交流, 了解他们对课内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运用情况, 深入了解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预习和作业。

3. 组建数学学习辅导站

为减轻学困生思想上的压力, 扫清数学学习路上的障碍, 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求知路上的困难, 建议教师在班内组建“数学学习辅导站”, 辅导站的宗旨是:挑战疑难问题, 提高整体成绩。辅导站由数学教师任组长, 学习委员、课代表任副组长, 数学尖子生为骨干。对辅导站成员的挑战业绩定期总结, 并对业绩突出者进行进行表彰。这样, 后进生碰到“难题”, 辅导站成员会积极主动帮其渡过难关。帮助别人解决了疑难问题是一种快乐, 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了疑难问题是一种幸福。实践证明:数学学习辅导站的建立为班级营造了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由遨游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

二、积极的评价是消除学困生自卑心理的甘露

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积极的评价, 教师一句不经意的鼓励往往能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的评价语言应以鼓励为主,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放大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困生也获得经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不能只用分数的高低定位学生学习的好坏, 应看某一阶段他们进步了多少。为了能真实记忆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轨迹, 数学教师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真实记录某一阶段学生的成长过程, 为今后制定新的学习目标提供依据。

三、恰切的方法是打开学困生数学迷宫的源头活水

教学有法, 而无定法。只有恰切的教学方法, 才能实现每位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佳的发展。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叶子, 学生是独立个体, 每个学生先天性的智力水平和后天的成长环境不同, 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只有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才干、会沟通、能合作的综合型人才。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在防差转差、培优补差方面作用明显。

如分层布置作业, 对学困生可以从数量上照顾 (只求准确度, 不求数量多) , 还可以从难易程度上照顾 (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 提升题和挑战题可以不做) 。一方面培养了学困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另一方面提高了学困生挑战自我的勇气。

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困生学习热情的桥梁

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阵地, 生动、活泼、有效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源于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体系的桥梁纽带。

如在教学《认识分数》内容时, 教师出示一组漫画。漫画一:冬冬将生日蛋糕平均分成4份, 分给四个小朋友, 却发现是8个小朋友。漫画二:冬冬将每份蛋糕一分为二, 平均分成了8份。漫画三:第9个小朋友来了, 冬冬又将自己的那一块一分为二, 将其中的一份分给了第9个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每个人手里的蛋糕是整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切生日蛋糕的经历小朋友都有,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 在学困生转化方面, 教师除了倾注爱心, 挖掘潜力, 因材施教外, 还要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 只要“多播一份关爱, 多洒一缕阳光”, 学生就能张扬个性, 学生就能放飞梦想!使数学教育成为品格意志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 为了能实现优者更优、学困生进步,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积极创设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数学学习情境,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到知识, 增长才干。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魏凤玲.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1 (51) .

[2]祝樟华.“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陕西教育, 2007, 6 (93) .

[3]徐信祥.提高学困生成绩策略浅析[J].小学时代, 2009, 5 (89) .

上一篇:海湾高中学生宿舍火灾逃生演练方案下一篇:山寨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