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2024-08-18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精选11篇)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篇1

学校必须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较好的成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者要密切配合。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再好的学校教育也等于零。当今社会由于受打工潮的影响,在校学生中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如何搞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和辅导工作,是各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使留守儿童快乐、健康地成长,我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校一年来的做法,予以总结。

一、成立组织,分工到位

为了搞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我校首先是成立恰当的组织。期初,学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各班主任任成员,并确定专人负责“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各班留守儿童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新苗头及时研究、讨论相关的措施。各班班主任负责各班的留守儿童的摸底、登记,每位老师必须结对2至3名学生,做他们的志愿家长。组织制度的各项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建立档案,跟踪服务

开学初,各班主任分头行动,弄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家庭信息,包括父母务工的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把这些信息摸清以后,为后来的家访以及跟父母和监护人联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于外出经商、务工的地点具有不确定性,父母的电话经常换号码,因此,我们要求老师要做好信息的变换和更新。并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创建“留守儿童之家”

为使这些留守的孩子有一个专门活动的场所,去年9月份,学校在三楼特地腾出一间教室,作为留守儿童活动室,学校从有限的公用金费中挤出一定的资金,添置文体器材、图书、桌椅等,利用上级扶助的电脑、电话及时跟电信部门联系,开通宽带,设立亲情电话,把学校原先放在办公室供老师收看的彩电也搬到活动室,让他们在课余时间里收看他们喜爱的电视节目。安排他们跟父母视频聊天,或接打亲情电话。组织他们排练文艺节目,展示他们的书法、绘画作品。

四、制订计划,措施,确保工作按照目标有序推进

根据学校工作分工,负责留守儿童的铺导员老师在学年开始时制订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基本概况、工作职责、信息卡制度、帮扶制度、联系制度。对我校一至六年级在校留守儿童登记了《花名册》,拟定了每学期《教师轮流服务安排表》、《活动日安排表》及详细的《工作安排表》等。让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活动开展有条不紊。

五、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季节特点,我校适时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一些有趣、实用的活动。如:

1.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卫生常识,让学生身心健康。

2.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班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本班“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3、读一本好书。志愿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要求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4.谈一次心。志愿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谈心记录。

5.写一封亲情书信。志愿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6、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老师、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7、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各班建好“留守儿童”学生生日档案,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唱一支生日歌,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让他们感受学校这个大家庭在温暖。

8.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和监护人一道到自家茶园采摘茶叶,分享劳动的喜悦。本学期,我校全体留守儿童均参加了这一活动。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领多了,自立能力强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显着上升了。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践行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谨遵“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温暖的家。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篇2

教师对学生的爱, 与一般人的爱有所不同, 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 也不是来源于教师某种单纯的个人需要, 而是来源于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了解和个人责任感。教师满怀觉悟地去爱学生, 就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 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够迅速确立起来, 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可以有力地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 亦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 推动学生朝着目标前进。教师的一言一行发挥着示范和激励作用, 对学生的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对学生的关爱, 这种挚热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馈, 继而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 起到爱屋及乌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关爱学生,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德修养, 用自己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打动学生, 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以达到以情激情之目的。记得一次课堂练习, 我发现一个学生做错了, 我用手摸着她的头说:“孩子, 仔细读题。”当时其他的同学都笑了。我说:“笑什么, 难道你们不是老师的孩子吗?”下课后, 同学们围着我说, 老师你有时像妈妈一样, 有时严厉, 有时和蔼可亲。因此, 在教学工作中, 关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教师的自身素养, 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分不开。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从细节做起, 关爱学生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性格、习惯、特点和兴趣都不一样, 应该针对具体情况解决问题, 这是白丽娜老师《7-12岁需警惕的几个信号》告诉我的。司晓庆老师的《昂起头来, 真美》让我知道: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作为老师要让更多的孩子拥有自信, 拥有更多快乐……还有她的文章《小学教育随笔》, 简短精悍的十九条教育随笔让我明白了怎么更好地当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还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 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要学会换位思考, 要对孩子真心多一点、平等多一点、赏识多一点。在很多次上课的时候,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经常开小差、出神或做些小动作, 也有的甚至说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题, 他们想说就说;老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时, 其他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也有的想要回答时手举得高高, 可老师没请到他回答后, 就不再听别人的回答……因为他们没事可做, 就认为这不关他的事。而且经常会出现没请到后就无精打采甚至埋怨, 回去还会告状说:“老师总是不叫我”。从孙庆荣老师的文章《教育孩子学会倾听》提到:老师在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 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 “听”也是目标, 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 还应该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培养其“听”的能力。孙老师还告诉我具体的方法:编一首儿歌来经常提醒他们:“要发言先举手, 同学回答手放下, 端端正正仔细听”, 平时上课发现做得好的同学马上进行肯定和表扬, 提醒他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有的孩子只听老师讲的, 我就告诉他们, 听老师讲和听同学答一样重要, 如果同学说得对, 你就可以学到知识, 如果同学答错, 你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并再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上我经常刻意表扬几个听得认真的同学, 树立榜样, 孩子的从众、模仿心理重, 很容易跟上。有时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复述同学的意见或答案, 判断同学的见解。再结合一些如“小小评论员”、“文明小听众”之类的活动, 学生就会有较长时间的兴趣和耐性去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倾听的效果自然会好很多。“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学习习惯, 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 还要坚持, 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所以, 我们要从细节做好, 教好每一个学生, 关爱每一个学生。

三、诲人不倦, 是师爱的重要内涵, 是教育事业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爱, 并不是一种无目的的情感享受。所以, 关爱学生的情感一定要同诲人不倦的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 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育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 还要教育他们。因此, 教师在带着一颗爱心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 还必须同时做到对学生诲人不倦。在教学工作中,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 认真备课。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 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而针对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经常不完成作业等情况, 要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跟孩子们谈心, 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所在, 并让他们补齐作业。通过一学期的努力, 不交作业的现象减少了。看到学生们的点滴进步, 我由衷的欣慰。在对待学困生方面, 我注意留心观察他们, 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进步, 及时在全班予以表扬和鼓励, 使他们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就拿初一的王星同学来说。我刚教这个班时, 这个学生从不听讲、不交作业, 整天上课一副厌学的情绪, 在任何课上都违反课堂纪律。我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孩子, 并没有找他谈心。而是悄悄地观察他, 发现这个孩子他也想表现, 也有积极要求上进的一面。因此, 在平时的授课当中, 经常给他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 让他有学习的信心。慢慢的, 我发现他变了, 开始按时交作业了, 上课听讲了。虽然有时也违反纪律, 不交作业, 我想这样的学生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性的前进的。一次生物实践活动设计比赛, 王星的设计非常的认真, 版面干净清晰, 是我始料未及, 虽然相较于其他同学尚有不足, 但是他的进步不容置疑。我及时地对这次的活动进行了总结, 王星也获得了小小的奖品。而这次的鼓励也更进一步地促进了王星的改进和提高。记得有这样一句话,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 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我想教育学生也是如此。因此, 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 我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 因地制宜,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使学生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这正是教师的职业价值的体现。

四、尊重和信任学生, 也是关爱学生的重要体现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班主任    为人师表     师爱     班干部      班风

小学生天性好玩,甚至觉得和老师作对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班主任的任务就是保证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有秩序地学习。当老师和学生的想法产生矛盾时,班主任就应不断提高身为一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采取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技巧,让每位学生都能明白自己在学校里应该要做的事情,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的成长。

一、师爱

如果教师没有职业的使命感,那么就不可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班主任尤其要具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用爱心去感染学生、感化学生,才更利于班级各项管理工作的展开。如当班级里某位学生的表现与平常的表现有极大的反差时,班主任就不应该立刻去指责他,给他分析各种大道理,这种做法长期来看可能有利于部分学生的成长,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小学阶段的学生毕竟还是幼小而脆弱的,所以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班主任应在全面了解学生异常现象的基础上,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分析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很多时候,这些问题的处理都是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所以就要求班主任要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持有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职业使命感,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二、为人师表

小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而老师的仪表仪态、言行举止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班主任要努力塑造自己在课堂内外的形象,比如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可以具体到很细的地方,如注意板书、课堂语言要规范等,在课堂内外与学生、老师相处时也都要注意礼仪等细节。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名人”的倾向,一旦老师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名人”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崇拜心理,并认为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并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朝心中的“名人”靠拢。因而,班主任要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努力在生活、工作当中扮演好符合学生心中的“名人”的形象,这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

班主任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技术活,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做好各种班级事务工作。一般而言,班主任在工作了一定的年限之后,治理班级的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高。但现在要是还抱着这种观念就有些落伍了。班主任不是在单枪匹马地作战,而是可以借助别人典型的、成功的班级管理经验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如可以参考相关的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参加班主任专题的研讨会或与其他班的班主任沟通,相互借鉴好的做法。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现今知识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了,课堂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所以,时代的进步就要求班主任要不断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学生中站稳脚步。因为学生信服和尊重老师一般都是由于老师知道很多他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等。因而班主任在知识传播、更新途径多样化的今天,不断对自己“充电”,具有真才实学和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威信,才能更利于班级管理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培养班干部

班主任一个人不足以完成所有的事情,所以培养一批有带头作用的得力助手——班干部,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方能带动全班同学一起进步。在班干部的挑选上,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力强,在同学中具有一定感召力的学生,并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力。然而并不是说班干部的组成全是那些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在保证班干部队伍中一定量的具有能力的学生的基础上,让那些学习成绩好却不愿参加班级活动或学习一般而调皮的学生加入班干部队伍中。这样不仅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积极参加班级建设,也能够提高每位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更乐于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

五、班风建设

班主任要重视班风的建设,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般而言,同龄人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规范的培养尤为重要。如果群体的主流舆论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所倡导的道德体系不相符合,那么就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所以,班主任要做好“间谍”工作,打入学生群体中,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尤其要注意学生中间的舆论。无论所了解到的“情报”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班主任都要经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的思想认识给予反馈。如可以充分利用班会、墙报或其他集体活动等宣传手段,开展相应的表扬和批评,让学生了解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观并规范他们自身的行为,让班级中的每位同学都能在良好的班风里成长,促使每位同学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优良的班风建设离不开班主任的努力,班主任要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尽职尽责,让班级中的每一份子都乐于在这样的班级中生活、学习。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4

一、建立和健全了“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布置安排下开展各种“关爱留守学生”活动。

二、认真分析了我校留守学生现状,分别进行座谈、咨询,了解其不同心理,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了不同的关爱教育。

三、“关爱留守学生”小组分级包班,协助班主任把留守学生编入到本班学习小组中,带领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发挥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校得到家庭般的温暖。使每一个留守学生有所成。

四、每班开展了“一帮一”活动,使每一个班干部帮扶一个留守学生,从学习上、生活上进行照顾和关爱,使他们得到了温暖。

五、“十一”假中我们组织安排每一个留守学生完成一副小制作和一次社会调查以及书画展。通过这些活动减轻了留守学生在假期呈现的孤独感,并对他们的活动成果进行评奖,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特长技能。

六、学校组织了一次“留守学生法制报告会”,教育留守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了法制观念,增强了法律意识,学生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七、组织开展“托管家长”培训活动,指导留守学生书写“致远方父母一封信”。向父母汇报在学校、社会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的过程,这样使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

八、本期末我校举行了一次“十佳留守学生”评选活动,被评上的学生除在学校进行公示外,还给远方的留守学生父母发喜讯,学校还给予“十佳留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特长兴趣。

教师有效关爱学生总结 篇5

一、避免爱的伤害,是有效关爱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一组矛盾关系。学生对教师多的是敬畏、服从,少的是沟通与交流。如果教师主动找学生,大多数学生自觉不自学地会在情感上设防,心理上处于一种本能的防守态势。这种状态对于情感的交流和教育的实施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就要拆除学生心理这道屏障,为实施有效关爱创造前提条件。

克服攻击性心理。面对有过错的学生,尤其是少数“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难免会产生急躁甚至恼怒的情绪,这种情绪也易引发过激的言行。如果不加以克服,还可能导致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产生。如果不加以克服,还可能导致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产生。事实上,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还处于成长阶段,教师应该允许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教师要做的是呵护、引导帮助他们完善、成熟。明白此理,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和不满,而应有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遇事尽量克制自己,尽快稳定情绪,以健康、包容的态度去完成教育任务。

杜绝攻击性语言。基于爱和严,不少教师常是“刀子嘴,菩萨心”,然而学生感受到的可能只是你的“刀子嘴”,很难领会到你的“菩萨心”,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防御心理。学生通常会摆出一付“不吭气,任你”的架势,此种状态下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常言道:良言一名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除文明、规范外,还必须杜绝攻击性。增强亲和力,既不要用温柔的软刀子——唠叨来“磨”学生,更不能用套话、气话、伤感情的话来“刺”学生,而是应该用道理说服学生,用真情来打动学生。

防止准备攻击性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体罚学生的行为已为千夫所指,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准攻击性行为给学生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用眼瞪、鄙视、用手指戳、随手推拉等等,这些行为虽算不上体罚,但它对学生心理、人格的侵害程度是不可低估的,它往往是引起师生对立、冲突的重要诱因。我们应予以重视。

有关举止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人们互相注视频率高,表示彼此喜欢和情有良好意向。如果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视线联系,表示出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和肯定,会使学生更倾向接受教师的指导,从而抑制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一个视线都有如此的魅力,那我们何不把瞪着的眼睛、鄙视的目光变得和蔼、友善起来,把指戳、推拉之手变成关爱的轻抚呢?如果我们坚持做到以友善、关爱的行为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真情,别说是批评,即便是合理的“惩罚”,他们也会乐意接受,实现有效关爱。

二、营造爱的氛围是有效关爱的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读懂你的爱,你必须要付出爱。这种“付出”还不能是一般意义上的给予,而是在给予的基础上,多方的构建、营造一种爱的氛围,更是有效关爱的基础。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陈自己倾注强烈的爱心外,还要通过教育活动,让家长懂得如何关爱孩子,让学生懂得如何互相关爱,教师还要指导他们适时、适事地付出自己的爱。这样,教师、家长、学生才能共同形成一种关爱的合力。大家互相尊重理解、互相关心鼓励,在这样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不能健康成长、不断进步吗?所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学会自己爱。如前所述,教师爱学生是无疑的,但这种爱是否存在着主观和盲目的因素,是否是学生所渴求的那种爱,恐怕就另当别论了。教师爱学生,必须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了解学生,要弄清他们需要什么,尤其是心理的需求。换言之,教师要让学生读懂你的爱,你就必须先读懂学生的心。实际上,如今的学生心理承爱着相当大的压力:同学间的竞争甚至嫉妒,家长过高的期望,教师严格的要求,自身成绩、相貌、身高等的困挠,如此等等。学生思想上的这些压力。教师如果不给予充分的关注、真心的理解和及时地疏导,那么你的关爱很可能是劳而无功。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关注学生,读懂他们的 1 喜怒哀乐;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多看学生的长处,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事实上,由于顽劣、调皮,大多数所谓的“差生”从家长、教师那里听到的多是批评、训斥,因而,他们对关爱的渴求较一般同学更强烈,对宽容的感觉也可能比一般同学更为敏感。所以,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尊重和信任。实践证明:教师关注学生,会使学生自信;教师尊重学生,会让学生自尊;教师信任学生,会令学生自律。给予学生关注、尊重和信任,这就是给了学生最高的奖赏,这就是给了学生最深厚的关爱。

三、引导爱的实践是有效关爱的关键

帮助学生辨析爱。由于各种原因,与孩子接触最密切的家长给予的爱物质上的满足多,精神上的关怀少;单向的付出多,双向的报偿少;无私的奉献多,等值的体验少。即便给予精神上的关爱,也不免有些走形、变异——或是溺爱,或是偏爱、或是期望值过高、成才心过切的“功利之爱”。再加上老一辈与小一辈信息的不对称,阻碍了他们平等、顺畅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就难免出现目前较为常见的现象;家长认为是关怀,学生认为是桎梏。对老师、同学、社会给予的关爱,学生也有类似的误读。

为了纠正学生这种误读现象,我们既要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周围的人,又要教育学生学会理解、体谅、宽容他人,更要教会他们通过分析关爱自己的人的言行、动机探求其实质,领会父母、师长的良苦用心,还可以结合教学中相关内容,结合班内、校内以及社会上真实生动的事例,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认识真爱、领会真心、感受真情。

指导学生品尝爱。关爱,是美好的精神食粮,谁都乐意品尝。但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而言,犹如小猴子第一次吃西瓜;不知该吃皮,还是该瓤。教师有责任去指导他们如何品尝关爱,启发他们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真善美;从深夜妈妈端来一杯牛奶中品出父母的爱;从风雨中同学伸过来的半边雨伞中品出同学的爱;从困惑时老师给予的谆谆教诲品出师长的爱„„我们还可以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品尝爱。比如,我们可利用写作教学,让学生写“一封预留给下一代的信”,在学生给自己未来的下一代提希望和要求的过程中,提示他们与家长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那份拳拳的爱心。

告诉学生珍惜爱。教师要告诉学生。关爱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能约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她能帮助我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尽管我们的生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关爱始终是伴随我们的。过去。正是由于有了家长、教师、同学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爱,我们才能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健康活泼的中学生;现在,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关爱,让我们顺利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将来,我们角需要关爱伴我们走完漫漫人生路。因此,我们不能无视关爱。更不能拒绝关爱。无视关爱是一种无情,拒绝关爱就是拒绝生活。失去关爱。生活将失去光彩,我们将会感到孤立无助。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关爱。

教会学生付出爱 作为教师,帮助学生辨识了爱,学会了品尝爱,懂得了珍惜爱,这还不够,教师还须教会他们付出爱。社会的进步,环境的美好,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要想得到更多的爱,你也要学会付出爱,哪怕是为工作归来的父母倒杯茶,得用假期探望一下曾经教过你的教师。替代生病的同学做一次值日„„这些事虽小,但它可以让周围的人从你这里获得心理愉悦,感受生活的美好。

学生能够主动付出爱,也正表明他们读懂了爱。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县教育局关于留守儿童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推广和实施“留守学生关爱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具体行动,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校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9%,留守学生问题非常严重。为了使我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更大的成绩,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主要目标

加强“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调查调查,制定工作方案,狠抓措施落实,全面实施“关爱工程”,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我校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组织机构:

建立以校领导为核心,教育处为主导,年级、班级、学科组为主力的关爱组织。组 长:张 黔

副组长:申宏军 宋天芬 熊 进 王 军 成 员 : 王 进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处,周芝宏同志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

要求班主任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基本内容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党员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学校党总支组织党员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签订承包责任书,成为“代理家长”。对学生,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结队党员、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星期与本班的“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 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常回家看看,常来电问问,常写信和孩子聊聊。”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德江民族中学教育处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篇7

一、当前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很多学校都认同德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且也给予了一定支持,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难取得实效。传统教育更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很多学校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程教学中。而且学校德育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德育而德育,仅仅把它当做一个教学任务,这样往往会使其流于形式[1]。如学校有时会安排德育实践活动课,但并没有为其配备具体安排和内容, 很多学生只是把这类课程当做休息放松的课程,老师没能给予绝对重视,提出教学要求,最后直接影响德育成效。

(二)缺乏初中德育工作的技巧

德育是一门艺术, 必须首先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很多老师的德育都仅停留在口头单方面的说教上,这种方式百害而无一利。首先仅仅通过说教这种单调的手段是无法让学生欣然接受的, 并且长期说教也会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次单方面的方式更是无法和学生形成互动,走进学生心扉。作为恶性循环的后果,德育会越来越僵硬和封闭,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技巧,构筑与学生的心灵之桥格外重要,也是德育工作的成功之匙。

二、当前初中德育工作艺术的探讨

(一)付出关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初中生的心智是不够成熟的,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懂的孩子,并且正处于青春叛逆期[3],因此强硬的说教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关怀才能越过那堵心墙。当然这里的关怀并不是刻意显露的,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远比说教能感化学生。相关实践证明,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必须重视关心和关爱学生,将学生看成自己家人,主动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将学校、家庭结合起来,将德育与生活直接结合,真正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给予及时关心和帮助,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支撑,获得应有的温暖和关怀。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平等对待学生,用真心关爱学生。只有在关怀学生的基础上,德育之光才能照亮学生心扉。简言之,德育工作的艺术就是关怀。

案例1:某班有一 位男生 ,长期迟交 或不交作 业 ,而且每天都 看起来很 疲惫。老 师调查以 后才发现 ,原来他每 天放学后都 去学校附 近的网吧 上网 ,一直到很 晚才回家 。于是老师 决定家访 ,了解情况 。刚开始 ,他很抵触 ,在老师的坚 持下 ,还是妥协 了。当老 师来到他 家之后才 发现 ,其父母离婚 了 ,现在他和 父亲一起 住 ,但是父亲 每天工作 很晚才回家 。他每天 去上网的 原因其实 就是寻找 精神上的 依托 ,很明显他 缺乏关怀 。于是 ,老师暗下 决心帮助 其走回正轨 ,首先老师 建议他父 亲以后多 抽点时间 陪孩子 ,不要一心只 在工作上 。其次老 师可在平 时经常鼓 励该生。 慢慢地 , 效果越来 越明显 , 他开始认 真学习了 , 成绩相比 以前有了飞 跃。

(二)以身作则———树立学生的德行榜样

德育工作中的德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 还是对老师的要求。老师的良好品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4],最好的榜样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学生在潜意识里效仿,因此躬行实践远比生硬说教有意义。很简单的事例,老师几乎天天和学生说要注意安全,过马路时一定要看红绿灯,一定要走斑马线。可是很多情况下,学生不一定会按要求来,而且有时甚至老师自己也不会这样做。万一有学生看到老师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或不等绿灯,那么学生自然会认为那些要求只是口头上的,并不需要实行。相反,如果老师真的等绿灯再过马路,学生看到就会认为自己也得这样,那么无形中,德育工作就成功了。

案例2:某班刚开始实行迟到记名管理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太配合,迟到现象时有发生。有一天由于交通原因,班主任在路上堵了很久,最后迟到了,赶到班上后,立马向同学们道歉,并且要求考勤员在记录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保证说以后尽量不再迟到。之后一段时间里,班上迟到现象明显好转了很多。老师这次迟到后的以身作则,让学生明白准时上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三)公平公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从传统教学模式看,或在老师传统思维的统领下,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学生经常被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两类。而学校经久不衰的奖项———“三好学生”往往授予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其实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的学生就是不同的类型,以成绩为标准是不合理的。德育更是如此,实行德育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尊重个性。《论语》中已经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古人尚能若此,更何况新时代的人们。每个班几乎都有很多学习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所有方面都不行。如有一位女孩在学习上很努力,成绩却无法提高,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她会是市区艺术小人才绘画比赛一等奖得主。相似例子不胜枚举,有的同学在运动上有天赋;有的同学在书法上有天赋;有的同学在陶艺上有天赋,等等。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老师需要发现这些闪光点[5]。

案例3:在某班,班级管理一直存在问题,班干部无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于是老师决定改变班干部选举方式, 采取“应聘上岗”的自由参选模式 ,并且由同学们投票选举。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平时一些不怎么表现自己的同学都踊跃参与竞选。最后,新当选的班干部几乎每个人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班级管理明显变得高效。

(四)畅游文海———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光靠目前思想品德教材上几篇浅薄的文章,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那些文章多数没有太大深度,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说教上。只有真正的文学作品才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如都德《最后一课》传递的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精神;海明威《老人与海》宣扬的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颂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等。老师可以“多读书、读好书”为核心,多开展一些类似读书交流会、读书月等活动。某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分布情况,见图1。

由上图可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借助课外书籍陶冶学生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上图中,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学生最多,调查发现,学生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感染力,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从而更珍惜和热爱生活。

(五)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有无限活力和激情,有极强的表现欲望[6]。因此应该给予他们足够机会展示自己。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个性特点发挥,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加强班级凝聚力,推动德育工作进行。初中各个班的班主任可以互相联系,举办一些团队性质比赛,如篮球赛、手工比赛、绘画比赛。在游戏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协作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几乎所有年级团体篮球赛都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场上的球员奋力拼搏,尽情挥洒汗水,场下的同学全力为他们呐喊助威。就这样在小小的篮球比赛中,整个班集体团结一心。由此可见集体比赛的魅力所在。当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让学生适当放松心情。

案例5:某班学生 长期看起 来没有生 机 ,原来学习 压力过大,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并且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整个班级缺乏凝聚力。于是,班主任决定做出改变。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他要体育委员到器材室借来羽毛球拍等用具,带着同学们到附近公园游玩。同学们刚 开始不适 应 ,可慢慢地 ,开始放松 心情 ,大家在玩 耍间有了交流和互动,同学们脸上都浮现了久违的笑容。之后该班变得生机勃勃,老师决定每学期尽量组织活动,带大家去放松。

三、实践结果及思考

通过实施上述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开展单元训练,其考试结果为:该班级40人,得分>80(含80)者30人,80-100分8人,70-80分有2人。本次考试中优秀率为95.0%。较上次考试优秀率明显提升9.6%,实践效果明显。整个班级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班主任被评为“区优秀辅导员”,班级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还有一人被评为“区孝敬标兵”,一人被评为“市金奖少年”,等等。由此可见,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指导学生实践,完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关爱学生的成长 篇8

教书育人,教师的责任如此之重大,想必是人人皆知。但要真正体会到这一点,理解教师的艰辛,只有作为教师的我们才能有切身的体会。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教书育人,而要完成这个使命并非易事。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工作艰辛。

作为教师,毋庸质疑,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理解教育的目的,在此也无需多说。我觉得作为新世纪的新教师,除了更好的塑造自我,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外,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过程,关爱学生——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天职!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

当我们成为一名教师,面前出现了一群学生,我们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将怎样看待他们,怎样对待他们,怎样处理与他们的关系,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教师的学生观问题,也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学生是人,这是无庸证明、人所共知的命题。学生也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这也意味着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他们不同于其他的物可以听任摆布,屈从于人。根据这一点,我们作为教师就得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当中更好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关爱每一个学生。

关爱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需倾注同样的爱心。通常我们称那些在品行或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为后进生,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关爱。而当我们用心去分析、体会,就会发现对后进生的关爱是尤为重要的,这是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前途问题,是项艰巨的工作。在办公室里,也许你会听到如下言语:“这几个学生成绩差得一塌糊涂,不管他们了,算了。”也许说这些话的老师无心也无意,但他就这样伤害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上的伤害。一个优秀教师值得学生永远尊敬,类似地,或许若干年后,这些学生还会清楚地记得老师的这些话。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应当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应洒向班里的每个学生。

一次闲聊中,发现班里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心声:“希望我的老师不要偏心眼”;“希望我的老师永远有一份不灭的母爱,有一颗不泯的童心。”这些话时时告戒我要关爱每一名学生,每一个孩子都会长大成材。教师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才会引起他们心灵的共振,行动上的回报。

二、关爱学生的每时每刻

学生的一生中,在校求学的时间是短暂的。我们只能教他们“一阵子”,但应该想到他们的“一辈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爱学生的每时每刻。学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普遍具有年龄特征和年级特点,他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关爱。每位学生都期待着每位教师对他们的重视、辅导和帮助,渴望获得教师对他们的接纳、理解和认同。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我们就得时刻关注学生。由于父母与学校的过高期望,学生在繁重的课余学习与频繁的考试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愈是意识到学业成败、升学考试与个人前途关系重大,就愈是对自己前途命运缺乏把握感,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关爱。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情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的每一个亮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赏学生的每一份成功。只有这样,学生在自我探索中的迷惑才会解除,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我校优秀班主任阮老师所说:“要关注学生的每时每刻,在学生生日时即使是一句简短的祝福、一粒糖果,也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幸福;学生心情不好时即使是一句简短的问候,也会让学生体会到无比的温暖。”时刻关爱学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感情随心理距离的逐步缩短,也会逐步地信赖教师,能与教师倾心相交,向教师打开心灵的窗户,在困难矛盾中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也能与教师共欢乐,师生之间实现内心世界的高度统一。教师也会因学生对于他的爱戴、尊敬,而更加倾心于教育工作。假如我们每个教师都能这么想、这么做,或许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三、关爱学生的方方面面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爱学生的方方面面。每一位学生不仅每时每刻需要关爱,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同样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从学习到生活,从生理到心理,从个体到家庭。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会认知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究卫生,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学会与人交往;我们在促使学生生理正常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我们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增强自信心,培养意志力,敢于承受挫折,勇于面对失败;我们不仅要关爱学生个体的进步与成长,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引导和配合家长支持学生的发展,形成教育合力。而且并不是说各科教师只需关注自己课程的成绩,而是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各科成绩以及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班主任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9

工作总结

九(6)班杨菊

我的班级中就有5个留守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学期的时间里,在孩子缺少父爱母爱的日子里,我是如何做好这些孩子的思想道德、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情感心理等方面教育管理工作,弥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确保他们愉快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呢?。

一、抓住时机,做好与“留守学生”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割舍的爱。“留守学生”大多是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由于父母不在家,老人自然就十分疼爱。尤其是独生子女,老人更是疼爱有加,各方面都给予优惠的“政策”,对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问题往往是一笑而过,严重的也只是说说而已。这样,孩子慢慢地养成了娇气、任性的毛病,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同情心,怕困难、怕挫折。还有一些“留守学生”家境不富裕,老人整天忙于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有的甚至还要孩子承担过重的家务活,对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觉?都一概不知道或是根本就没想到关心。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的“留守学生”,他们在亲戚或朋友家中毕竟没有家里自由,有的由于胆小,显得很老实,但一旦离开监护人的监管范围,长期压抑的他们就有可能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胆大的,亲戚、朋友根本就管不了,只得顺其自然,由其发展。无论是哪一种,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孩 1

子。针对这类问题,我及时家访,与监护人共同探讨教育“留守学生”的有效途径,力争为“留守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消除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我班有一位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但自从父母外出打工以后,成绩开始逐步下滑。我多次找他谈话,他每次都有承诺,就是不见行动。经过调查,我得知该生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在家时管理较好,且方法也科学,所以成绩一直很好。可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爷爷奶奶在很多方面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慢慢的他开始贪玩,甚至迷上了上网。我及时抽出时间进行家访,可老人始终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家访也无果而终。几天之后,老人来学校给孙子衣服,恰好那节是我的课。我感到此时是和老人谈心的最好时机,于是我把老人拉进了我的办公室,我拿出上学期的考试分数和本学期成绩进行比较,在数字面前老人终于……从那以后我惊喜地发现该生又回到了以前。

二、倾入真情,让学生找回失去的笑容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对于留守学生而言,在父母目前撒娇、淘气……享受父母的惜爱和呵护都暂时成了一种回忆,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种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当他们从电话中或偶尔寄回来的汇款单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时,这种感觉会逐渐加剧。原来性格开朗的他们开始变得情绪低落,有的还变得自私、孤僻,成绩也大幅度下滑。不难发现他们此时最想得到的是来自

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于是我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去关心他们,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充分发挥班级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班有一位学生,刚转入时表现很好,上课发言积极,作业认真完成,加上性格开朗,又总是以一张灿烂的笑脸面对同学,他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玩伴。但好景不长,慢慢的上课发言少了,而且总喜欢望着窗外走神,看到别人父母来给孩子送东西时,他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眼中还时常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我知道她是在想念父母了,而且十分的严重。于是我经常找她谈心,让她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她更好的学习、生活,让好几在思想上清晰的认识到父母是十分的爱她的。我又召开班委会,让她担任了分管纪律的副班长,以充实她的生活。课后我鼓励学生多帮助她、关心她,我也时时让她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不久,那灿烂的笑脸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而且班级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三、做学生的朋友,提高学习成绩

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由于家教的缺乏,留守学生大多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我就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补缺补差。每天轮流安排几个在教室里做作业,让他们在我的监督、辅导下,按质按量完成家庭作业。然后亲密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积极进取而又乐观的学习态度。渐渐的,他们有了进步,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很愿意把自己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主动告诉我,真正把我当作他们的良师益友。

中学教师关爱学生思想总结个人 篇10

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厚此薄彼,不能偏爱一局部学生,而冷漠或轻视另一部门学生。每一位学生都盼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别变故的学生,轻易构成特殊的性情,这就要求咱们做思惟工作时应真挚相待,热忱激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熔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高兴的感情休会中接收教育。

为人师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领十分主要的地位。教师的思维情感,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格涵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入的印象,对学生有着陶冶引诱跟耳濡目染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言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老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拟在举动上。先生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当前在社会上还会长时光起作用。所以,教师须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榜样。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尺应该是这种人。”要学生耐劳学习,自己就必需学而不厌,爱不释手;要学生当真劳动,自己必须酷爱劳动;要学生讲文化礼貌,自己必须谈吐高雅,阔别粗鄙。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请求学生不做的本人坚定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导无小事,事事见真谛,因而,老师必定要时刻留神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贵的人格去沾染人,以整齐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气的立场去看待人,以丰盛的学识去领导人,以博大的襟怀去爱惜人。只有这样,才干保障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关爱学生 赢取信任 篇11

真心关怀,问明其想,是我们当代班主任必须做到的一点。学生需要爱,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多给他们一点温暖,这份真挚的温暖来自于我们亲切的话语和细微的关怀。我的班上出现这样一件事,班级里的单亲女生王淇自我早上见到她时起直到中午放学,她的眼泪就没干过,擦了又出,出了又擦,我问了几次都没问明原因,真把我难住了。怎么才能让她说出原因呢?中午放学我匆匆吃了几口饭就回到班级,看这个孩子在教室里满脸泪痕看自己桌子上的饭盒发呆。我便说“没吃完饭的同学快一点吃,吃完咱们到操场上去玩躲球游戏。”话音刚落,我见她拿起餐具把饭送到嘴里几口就把饭盒盖上了。随着同学们一同走出教室。我见状立刻说:“王淇快点到我这组里来,看咱们这组能不能胜过对方。”这时我见她的脸上微微有点表情,我们一同做了一会打躲球游戏,我故意蹲下来说我的脚脖崴了,便说:“王淇你快过来扶我到台阶上坐一会,帮我揉揉。”她快步向我走来,同我一起坐在台阶上。于是我趁此机会,拉着她的手说:“王淇你看老师的脚痛,你难过不?”她还是看着我不说话。我又说:“你跟老师说今天上午是什么原因让你一直在哭,老师看了真心疼,说出来,看老师能不能帮助你解除烦恼。”这时她看看我的脸开口说话了。她说:“老师,今天早上有一个人到我家给我爸提亲,我听了,就想哭。”我问明原因后,针对这件事同她进行40多分钟的促膝谈心,最后说服了她,在她的脸上看见了笑意后我说:“我的脚不疼了,咱回教室吧。”我和她一同高高興兴地走进了教室。由此可见,耐心倾听,闻全其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她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才能体现出班主任老师的价值。

细心地关爱学生是班主任老师的职责所在,做一名班主任老师只有爱是不够的,除此还要努力学习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改进陈旧的教师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所以必须努力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不做到这一点很快就会被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淘汰,深知这一点,我努力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挖掘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学习授课的新路子。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我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宗旨,努力把握高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环节我做到让智力好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让他们做一些有难度开发智力的作业题,使学生感到有事可做,得到学习知识上的满足。让学习努力的学生多练习,教师做到多指导,使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也增强了信心。对于班里的差生,在学习上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在智力差的学生身上多花心思,采用点滴讲授的教学方法,从知识的一点一滴讲起,不放过讲授知识过程中细小的环节,使这样的学生在听课时能听懂,做练习时思路清晰。如果有再没学懂的学生,那我就再给他讲,做到不厌不烦。这样做,使学生学习成绩大有提高。回味以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看到孩子们由不懂事到懂事,每一天都在进步,我感到欣慰。

上一篇:商务英语写作考试大纲下一篇:人教版九下变色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