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2024-10-09

班主任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通用12篇)

班主任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1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关爱留守学生

工作总结

九(6)班杨菊

我的班级中就有5个留守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学期的时间里,在孩子缺少父爱母爱的日子里,我是如何做好这些孩子的思想道德、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情感心理等方面教育管理工作,弥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确保他们愉快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呢?。

一、抓住时机,做好与“留守学生”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割舍的爱。“留守学生”大多是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由于父母不在家,老人自然就十分疼爱。尤其是独生子女,老人更是疼爱有加,各方面都给予优惠的“政策”,对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问题往往是一笑而过,严重的也只是说说而已。这样,孩子慢慢地养成了娇气、任性的毛病,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同情心,怕困难、怕挫折。还有一些“留守学生”家境不富裕,老人整天忙于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有的甚至还要孩子承担过重的家务活,对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觉?都一概不知道或是根本就没想到关心。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的“留守学生”,他们在亲戚或朋友家中毕竟没有家里自由,有的由于胆小,显得很老实,但一旦离开监护人的监管范围,长期压抑的他们就有可能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胆大的,亲戚、朋友根本就管不了,只得顺其自然,由其发展。无论是哪一种,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孩 1

子。针对这类问题,我及时家访,与监护人共同探讨教育“留守学生”的有效途径,力争为“留守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消除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我班有一位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但自从父母外出打工以后,成绩开始逐步下滑。我多次找他谈话,他每次都有承诺,就是不见行动。经过调查,我得知该生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在家时管理较好,且方法也科学,所以成绩一直很好。可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爷爷奶奶在很多方面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慢慢的他开始贪玩,甚至迷上了上网。我及时抽出时间进行家访,可老人始终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家访也无果而终。几天之后,老人来学校给孙子衣服,恰好那节是我的课。我感到此时是和老人谈心的最好时机,于是我把老人拉进了我的办公室,我拿出上学期的考试分数和本学期成绩进行比较,在数字面前老人终于……从那以后我惊喜地发现该生又回到了以前。

二、倾入真情,让学生找回失去的笑容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对于留守学生而言,在父母目前撒娇、淘气……享受父母的惜爱和呵护都暂时成了一种回忆,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种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当他们从电话中或偶尔寄回来的汇款单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时,这种感觉会逐渐加剧。原来性格开朗的他们开始变得情绪低落,有的还变得自私、孤僻,成绩也大幅度下滑。不难发现他们此时最想得到的是来自

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于是我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去关心他们,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充分发挥班级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班有一位学生,刚转入时表现很好,上课发言积极,作业认真完成,加上性格开朗,又总是以一张灿烂的笑脸面对同学,他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玩伴。但好景不长,慢慢的上课发言少了,而且总喜欢望着窗外走神,看到别人父母来给孩子送东西时,他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眼中还时常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我知道她是在想念父母了,而且十分的严重。于是我经常找她谈心,让她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她更好的学习、生活,让好几在思想上清晰的认识到父母是十分的爱她的。我又召开班委会,让她担任了分管纪律的副班长,以充实她的生活。课后我鼓励学生多帮助她、关心她,我也时时让她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不久,那灿烂的笑脸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而且班级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三、做学生的朋友,提高学习成绩

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由于家教的缺乏,留守学生大多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我就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补缺补差。每天轮流安排几个在教室里做作业,让他们在我的监督、辅导下,按质按量完成家庭作业。然后亲密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积极进取而又乐观的学习态度。渐渐的,他们有了进步,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很愿意把自己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主动告诉我,真正把我当作他们的良师益友。

留守学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温暖的亲情、浓浓的师爱、有效的方法点亮孩子心中的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让他们的童年生活不再灰暗、纯真的童心不再孤独。愿他们的生命亦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班主任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2

1. 了解存在的问题

要关爱留守学生, 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情况。由于父母一方甚至是双方常年在外打工, 使得这些学生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亲情的缺失、社会的冷落、同学的歧视使得他们经常生活在孤独无助的环境之中。他们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学习无人管理。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无人帮助和指导, 造成对学习无兴趣, 成绩普遍较差。 (2) 心理脆弱。情绪波动大, 比较任性、自卑、敏感, 叛逆心理严重。 (3) 行为习惯差。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往往是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长辈, 这些长辈对他们或不敢管、或管不了, 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 如好逸恶劳、消费无节制、行为自由散漫等。

2. 建立帮助渠道

针对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 班主任要及时跟学生的家长联系, 互相沟通配合, 共同关心和帮助这些学生。首先, 班主任要认真调查研究, 摸清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给每个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 家长务工单位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 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其次, 要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 以便及时联系。

3. 在师生间搭建心桥

由于学生家长不在身边, 因此帮助留守学生的工作更多的需要班主任亲自去做。留守学生平时通常不爱说话、不合群、不自信、遇事胆怯。这就要求班主任要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与留守学生进行接触和交流。班主任只有跟留守学生交朋友, 跟他们亲密接触, 想他们所想, 急他们所急, 才能在双方间搭建心桥。

4. 用激情点燃生活热情

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的呵护和教育, 内心常常感到寂寞无助, 这对他们的成长容易产生不利影响。对此, 班主任应用激情点燃他们的生活, 让他们也能充满热情地面对各种挑战。我经常通过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专题思想教育, 让学生学会感恩, 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 从而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同时, 我也在课外尽量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 如演讲活动、文艺晚会等, 给留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班主任要努力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 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的诱惑;通过感受集体的温暖, 让他们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 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5. 多方配合齐抓共管

谈班主任对留守学生的关爱与管理 篇3

这些留守学生当中,绝大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智能发展。带来的心理障碍是:一是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和游戏厅,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二是性格异化,孤僻、冷漠、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不易沟通;三是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四是道德品行有失水准,文明、礼貌、卫生较差。

这无疑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出一道新课题,班主任应如何来管理好这些学生呢?

一、努力当好“父母”的角色

留守学生因长期缺少父母管教,作为班主任对这些学生更应给予父母般的关心,照顾,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和帮助他们,更应从生活上帮助和爱护他们。如当刮风下雨,天气变冷时,应时常关照他们注意多穿衣服,在霉变的日子里常晒被子,常注意个人卫生。学生有病时,应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悉心照顾他们等等。班主任不能因为他们学习不好,纪律差而嫌弃他们,应该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他们冰冷的心。我班有十一名留守学生,其中有三名寄住在祖父母家。有两名寄住在外祖父母家,有六名是从外乡镇来的,常住在学校。他们纪律性差,无心学习,经常缺交作业,基础差,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此,我没有嫌弃他们,而是耐心的教育他们,更加关心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查缺补漏,并安排几名学习、纪律都较好的学生一对一的帮助他们。我经常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的表扬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周末,其他学生都回家了,只有这几名学生还在学校,我就领他们到家中吃饭,并教他们如何煮饭菜。每逢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假日,我都领他们到家中,请他们吃饭,吃糍粑、月饼、水果等。他们有病时,就亲自带他们到卫生所看医生,学生有时无法按时购买早餐及饭菜票,我就经常先垫付给他们。冬天一些困难的学生衣服少,我就拿自己的或我小孩的给他们御寒,使他们能安心学习。衣服、鞋子破了,我就亲自给他们缝补,这些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心情非常的愉快,经常对我说:“老师,您比我的父母还要关心我,爱我”。他们的纪律好多了,学习变得主动刻苦了,性格开朗了。经过一年的努力,期考由最后几名上升到了二十多名,有两位分别上到了第七名和十一名。

二、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班主任应该想尽办法,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使学生能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让学生在“家”里能得到友谊、关怀和支持,能感受到回到久别的家里,依偎在父母身边一样温暖,没有孤独、寂寞和冷遇。因此,班主任将这些学生的情况向其他科任老师讲清,请他们协助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作用。其次,组织一部分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特别是班干部,去跟这些“留守”学生交朋友,一起学习,并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另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积极求上进的学生一起,他们也会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杜绝了他们同社会上一些有不良行为的青年来往的可能。记得“留守”学生杨明,刚来学校就读时,晚自修后,经常爬墙溜出外面去上网。我发现后,在对他进行教育的同时,又派一名学习成绩好的班干与他交朋友,洗澡、拿饭都一起去,经常帮助他解答学习上遇到的难题,课余时间又与他一起去打乒乓球、篮球等,杨明从此爱上了学习和体育锻炼,不再溜出去上网了,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

创造条件,组织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把这些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满足了他们的生理需求,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既丰富了文化精神生活,又调节了学习的节奏。而且也更好地避免了他们参加不良的活动,如上网玩游戏、赌博等。如我班的“留守”学生温俊宝喜欢画画,我就鼓励他参加绘画兴趣小组学习。因他家还有一个哥哥读高三,一个妹妹读小学,生活比较困难,我就经常买绘画用具、速写簿等送给他,他感动地说:“老师,您就像我妈妈一样疼爱我,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勤画画。”后来,他更勤练笔了,在校美术比赛中,他获得了全校第一名,后来他又代表学校参加镇美术比赛,又获得了一等奖。另一名“留守”学生黄志华,人长得高大,但性格孤僻、冷漠、缺乏热情,我根据他长得高的条件,让他参加班篮球队,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篮球赛,及时表扬他与队友配合得好,球技较高,他听了老师的夸奖后,更喜欢打球了,性格也开朗了,还能经常主动地帮助同学了。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4

广办中心中学是一所乡镇级初中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学生,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学生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学生”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学生帮扶制度》等。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学生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学生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学生”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比赛中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爸爸的雪花》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和现代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 篇5

毛李中学 代克祥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学生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相对匮乏的毛李来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结合我班留守学生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使留守学生建档率达100%;

2、留守学生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学生,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班级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包班教师。由包班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较差的留守学生学习。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学生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包班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学生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学生,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学生,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班级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每月与“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学生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学生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暑期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总结 篇6

引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生活的悉心照料者。但留守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使他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对陈旧,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往往只注意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要么过分顺从、要么过分溺爱;要么过分严厉、要么干脆不管。对留守学生思想引导较少,不能及时与他们沟通。所以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更多的是给他们心灵上的抚慰,启迪他们的思想。成为他们的学习教练,传授知识技能,做他们的代理家长,带给他们温暖和关爱,更要成为他们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念,给予他们集体的温暖,展示他们与众不同的才华。

正文: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小小的我,微不足道的尘土一颗。小小的我,平平常常的乐土一钵。阳光和水给了我美好的生活。我生来就是为栽下一朵花。”不可否认我们每一个人都微尘一样渺小。不同的面孔,同样的心情,因为有爱,大家相聚在一起。像尘微一样,相聚在一起也会发出太阳般的热和光。

从报名参加关爱留守学生活动到成为这次活动的志愿者,我第一次以承成人的姿态接触社会。对于第一次,每个人都有很深的感触。作为一名关爱留守学生的志愿者,我们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角色,更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的学生

曹雪玉,一个内心乖巧的女孩儿。第一次看到她感觉她比较内敛,可是不管怎样,我相信微笑的力量是伟大的,我相信我们能够成为朋友。

我并没有一开始就教她课本知识,而是轻声地问她的生活学习请况。得知她的爸爸妈妈都在上班,家里有年小的弟弟,家务活和弟弟都是她在照管,我当时就觉得这小孩太乖巧了。后来经过深入的接触,我了解到她对于这样的生活还是有一些抱怨的,作为一个刚上五年级的小孩来说她的负担确实有点重,所以抱怨也是无可厚非的。她时常说弟弟夺走了她的爱,爸爸妈妈对弟弟比对她好些。其实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样的无私和伟大的,但是由于生活的需要,大孩子总是提早的充当小大人的角色,孩子毕竟是好孩子有些道理她们不能够深入的理解,所以就回归结为父母的偏心。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时代进步所造成的另一种悲哀。此时,我们像尘微一样来到他们身边,呵护这颗受伤的心灵。我想,只要心的距离拉近了,沟通起来就容易了,教学也就不是问题。

然后我叫她做数学题,带她到附近出去玩,做游戏。她很认真,学东西也很快,有时候都让我自愧不如。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作为老师要有一桶水,此刻也让我更加坚定要不断学习进步。

课间的时候我建议她给我们唱歌听,教我们手语,她都很乐意,并且做得很棒,看得出来她挺喜欢文艺的。和她在一起,时常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真是让人怀念啊!

夏花绚烂的日子

我们每天8点从学校乘坐公交车出发,在闷热拥挤的公交车中度过将近半小时在高速客运中心下车,每次下车后总能看见马路对面早就到了的来接我们的学生。此时,我们感到有股无穷的力量来抵抗酷暑的炎热,心中似乎生长着一片绿洲,让人无比的舒爽。然后我们一行十几人步行前往目的地,9点准时开始一天的教学工作。看似单调的生活却因为有了孩子们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让这冗长的炎炎夏日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时间在一抬头一低头的罅隙里偷偷的溜走,而我们的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也在这不经意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我们的爱心行动才刚刚开始。

每一次尝试,每一次经历都会有收获,不论结果是怎样的,只要我们心怀感恩,认真去做,都会为我们的生活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我不知道,15天的关爱留守学生的经历是否让自己变得成熟,但这15天的时光让我明白自己未来在从教生活中的教务方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教育理念和成为一名教师应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中小学老师。作为一名学生,我深切的了解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首先得让自己成为一名好老师,而要想当好一名老师,首先就得充实自己的知识,然后懂得如何与学生相处,在寓学于乐中有效的将知识传输给大家。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从大一开始,我就一直在寻找与教师有关的活动或这兼职,这次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也是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有了这次的体验我的教学经验也更加的丰富了。

我教的这名学生念五年级,她的数学不够好,所以我的任务就是给她复习,即将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次讲解。其实,对于一个大二的本科生来说,这当然是小菜一碟,特别是对于我来说,八分自信还是有的。但是,通过这短时间的真正接触,我才明白,我对自己太过自信了。

教学经历和感触

因为对学生不了解,刚开始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想是我在这段时间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了。例如,刚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如果我不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不会记,记笔记也没有重点,还有课堂气氛非常的沉闷,要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讲解她自己的思路的话,那是一个漫长的沉默等待,很多时候都是在等待答案,而自我学习的意识十分的薄弱,对于我来说在没有完全清楚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情况下,一时对于这样的状况,很难适应,而对于学生来说,我也是陌生的,我的教学方式对于她来说可能也是很难适应的,于是在和学生沟通后,自己再不断的调整,尽量以学生为主,改变自己的方式,同时也在慢慢的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多和学生,和其志愿者进行交流,了解这里学生的各方面的状况,向他们请教一些适合这里孩子的教学方式。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积极认真学习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尽可能完美地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3、组织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针对课堂沉闷的现象,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注学生的心里

4、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积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课余辅导,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5、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的培养,例如学科课程课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6、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7、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在经过了一段艰难的适应后,我们从最开始的陌生,磨合到后来的相互理解适应,这对自己在教学上,特别是在面对新的环境,不同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践之后,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想:

首先,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

有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作为老师,特别是一对一的辅导老师,应当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传授方式,让他们寓学于乐,这样我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开始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用以前较基础差的学生的方法来教,几天下来,除了基础题以外,稍微有难度的题她都不知道怎么做。幸好,我及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变了教学策略,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对难点、重点的深度挖掘和巩固。最后她终于顺利的学会了解题的技巧,做起题来也得心应手,这是她的成功,也是我的成就。作为老师就要懂得因材施教。其次,学无止境,何以言满。不管是任何人,任何事,我们都应当时刻保持严谨谦虚的态度。因为觉得教的学生是小学生,没有什么可以难住自己,所以一直觉得没有备课的必要。直到那一天,一个简单的概念把我给难住了,想了很久才把其中的关系理顺。我们永远不知道下面将发生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此之前做好最最充分的准备。

最后,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应当学会坚持。只有坚持,才会给你带来胜利的曙光。这个暑假,内江其实挺热的,特别是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更热。每天当大多数人还在赖床时,我们就已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蒸桑拿”了,中午还得顶着火辣的太阳回校。但是一想到孩子们的欢歌笑语,我又有了勇气,我想:再艰难也就那么回事儿,忍忍就过去了,以后的道路将比现在艰难地多,经受历练才能真正成长。

这次暑期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不仅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小学教材及教学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对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班主任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7

留守学生 ( 儿童) 问题就是其中最为严重突出的问题之一。“留守学生 ( 儿童) ”常定义为不能随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父母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或其它原因平均每两个月与父母见面次数少于1 次的, 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改善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客观上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但也导致部分学生 ( 儿童) 与父母长期分离, 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 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 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学生 ( 儿童) 健康成长,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备受各方高度关注, 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关爱保护工作, 为广大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习教育方面。大部分留守学生 ( 儿童) 的学习成绩普遍滞后, 学习成绩总体差于非留守学生 ( 儿童) 。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有些甚至有突出的厌学情绪。表现为上课经常走神, 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甚至是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经常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迟到、无故旷课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安全隐患突出。来自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 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 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学生 ( 儿童) 。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 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和外界滋扰, 很多孩子无力抵御来自外界的凶险; 溺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正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监护, 留守学生 ( 儿童) 大多胆小孤僻, 社会上的“混混”常把他们作为猎物, 有的伺机敲诈钱物 ( 大多为吸毒者所为) , 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们寻衅滋事, 还有的社会青年对留守女童实施性骚扰, 性侵犯的事件发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并不是少数。逃避, 成了孩子们应对危机的方法。另一种逃避, 是逃离家乡。2012 年, 有媒体报道称, 留守学生 ( 儿童) 正在成为流浪儿童的新来源。

三是留守学生 ( 儿童) 法制观念淡薄, 道德品德发展也不尽人意。现实是, 很多留守的孩子, 不仅遭遇危险, 也在制造危险。致使有些孩子也开始对世界怀有深深的敌意。留守学生 ( 儿童) 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 ,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留守学生 ( 儿童) 就是问题学生 ( 儿童) ? 在很多人看来, 这两者足以画上等号。河南省城调队曾在《中国统计》上发表的一篇报告中, 提出了“留守学生 ( 儿童) 综合征”的概念。“综合征”表现为: “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性格孤僻、脆弱”、“道德真空”等等。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 临时监护人监督不严, 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留守学生 ( 儿童) 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留守学生 ( 儿童) 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 不少留守学生 ( 儿童) 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 更有的留守学生 ( 儿童) 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有调查资料显示,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留守学生 ( 儿童) 学生14. 95% 存在违纪行为, 0. 15% 存在违法行为, 这些留守学生 ( 儿童) 长大后对社会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二、大学生能力范围内构建关爱机制的策略措施

第一, 实施属地负责。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关爱服务工作实行以县、乡镇、街道、村屯、社区为主的属地管理。首先, 在大学生中进行宣传, 招募广大的大学生志愿者, 自愿加入到帮扶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的工作中去, 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其次, 在报名参加的时候就留下本人生源地等信息, 以便日后安排直接去距离自己最近、最熟悉的地方去服务。当然, 在这些志愿者中, 有很多人本身是来自于大城市的, 建议此类志愿者能够和当地同学结伴一起参与帮扶活动, 而不是自己独自一人深入农村。对于农村留守学生的关爱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次实习体验, 所以和当地同学的共同参与, 更能够使其快速了解当地情况, 并投入到活动中去, 能够更加持久地坚持进行关爱帮扶工作。

第二, 分类教育与综合教育相结合。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 主要能够在学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亲情教育、自护教育等方面定期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积极配合当地办事人员或留守学生的班主任共同建立留守学生的成长档案卡, 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留守原因、临时监护人状况、学生主要表现等情况。尤其要记录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 在学习表现上的优缺点。因为, 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来说, 在学习上的帮扶是最为主要的一个方面, 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能够有助于日后的学习辅导的开展。

大学生本身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习, 在学期之中需要在校学习。所以对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的学习辅导主要是在寒暑假进行的。这些学习辅导并不是单纯地补习语数外, 也不是课堂的延续。他们需要制定学习辅导的计划, 细化辅导方法和措施, 确保辅导任务的完成。例如, 阅读策略。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读适合留守学生年龄层的书籍, 在阅读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 去锻炼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不是简单刻板的说教。通过阅读优秀故事, 慢慢地摆正人生观, 价值观; 通过阅读, 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通过阅读, 扩大他们的视野, 树立崇高的理想。最重要的是, 阅读是可以在日后志愿者不在身边的时候独立完成的, 也是可以长期完成的。所以, 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们首先鉴别书籍的优劣, 是否适合该年龄层次的学生阅读, 然后再推荐给他们去阅读。在整个帮扶期间, 保持与留守学生的书信往来, 布置阅读任务, 交流阅读心得等等, 慢慢的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赢得孩子的信任。然后再尝试和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交流, 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即心理健康教育要融合在学习教育之中, 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心理方面有问题, 而产生排斥感和低落感。

当然, 很多情况下, 教什么还是要征求这些留守学生的意见, 和他们进行及时的沟通, 如果确实需要补习查漏, 那么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还是必要的。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关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以及有效监护的缺乏, 非常有必要给留守学生 ( 儿童) 进行亲情教育。让留守学生 ( 儿童) 尝试着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状况, 使其更能体会到父母离开自己的苦衷, 体谅父母的难处, 更加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生活。同时, 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学习、生活情况, 使其和父母有更好的沟通。开展一些能够融合思想教育的各种活动, 如模拟家庭。让其把自己心目中的父母表演出来, 即通过侧面的形式表演出孩子的心声, 使大学生志愿者们更加透彻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所想, 在进行心理疏导时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 远离危险, 孩子们才能拥有幸福, 享受美好的生活。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 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留守学生 ( 儿童) 缺少自护能力的家庭教育, 所以, 大学生志愿者们要有意识地安排自护教育和相关的活动。纵观以往的安全自护教育, 大多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 总以“不许……”, “不要……”, “不能……”, “不准……”等等命令限制性的言语说教。听到此类的话语, 会有一部分人反倒产生抵触情绪, 逆反心理。此类说教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 大学生们最好能够和留守学生 ( 儿童) 先建立朋友关系, 做到平易近人, 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采用趣味活动, 讲故事、做游戏等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进行自护安全教育, 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结语

大学生志愿者本身也只是消费群体, 所以不要求他们为这些留守学生 ( 儿童) 采取捐款等行动。只希望他们能够尽到本人之力, 用本身的才能, 在进行帮扶之前做好功课,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帮助成为一种习惯, 不是一个负担。即使将来毕业了, 工作了, 仍然可以继续进行帮扶工作。当今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人也曾经是留守学生 ( 儿童) , 因此, 更需要动员这类人参与到帮扶留守学生 ( 儿童) 的行列中去。因为, 他们更了解留守学生 ( 儿童) 的心理及所需, 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帮扶作用, 能够让帮助长久地传递下去。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大问题。因为, 孩子们不仅是为家庭在留守, 也是为这个国家在留守。

摘要:农村留守学生 (儿童) 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大问题。然而, 本文尝试探索从大学生的角度, 即在充分发挥大学生能力的基础上, 建立农村留守学生 (儿童) 关爱服务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农村留守学生 (儿童) ,关爱,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江燕, 秦秀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关爱服务体系研究综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 (22) :5-8.

班主任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 班主任 留守儿童 重要他人 关爱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124-01

“留守儿童”是指14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由于长期外出务工、本人留守原籍而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逐渐凸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发展,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老人、儿童成为农村人口的主要构成,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严重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其在学习、生理和心理方面面临更多的困扰,多数留守儿童出现内向、孤僻、不合群等问题,给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等问题,特别是他们当中的“留守儿童”群体,一旦得不到家庭和学校的关爱和教育,很容易走上歪路。

一、班主任是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承担者

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换句话说,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并给予各方面的照顾。美国社会学家米德认为,对个体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的人物即是“重要他人”。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初中布局调整和实行寄宿制中初中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在校时间延长,学校生活成为他们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线人员,是留守儿童日常接触最多的,也是最熟悉的班级管理者。

二、关爱是班主任关怀留守儿童的核心内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只有低一级需要满足后才能产生高一级的需要。”对于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来讲,他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生存的问题,因而对于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即暂时被抑制。因而,正是在这种境遇下,留守儿童十分缺乏来自家庭的精神层面的交流,长此以往则容易出现“心灵沟通陌生化”现象,但其本身内心十分渴望被关注、被关怀。因而,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真诚的心灵关怀和爱护应作为核心内容。所谓的心灵关怀,即使要求关怀者给予被关怀者积极的情感反应,以真诚体贴的言行,赞美、鼓励、激发留守儿童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让他们获得对生活的勇气,克服困难和挑战的力量,并顺利度过初中阶段,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三、提升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的能力

心灵关怀是班主任进行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指导,还要求班主任加强理论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给予留守儿童积极的情感反应和心灵呵护。

(一)无微不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仅靠有限的时间是难以树立起来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目前不少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视为普通的心理课程教育。要更好地履行班主任职责,应当首先在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留守儿童群体的深切需求,要清楚认识到留守儿童对于精神情感关怀的缺失。从一点出发,班主任在进行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时,就可以做到应该无微不至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心学生、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善于发现问题,精于对症下药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严重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其在学习、生理和心理方面面临更多的困扰,多数留守儿童出现内向、孤僻、不合群等问题,给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我们知道,心理问题往往隐藏在心里,表现于学生的行为当中。留守儿童怪异的行为往往折射出深层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只是有些问题表现的比较明显,有些问题则隐藏的比较深。能够发泄出来的问题往往能及时得到解决。只有了解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解决或规避它。

总之,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有效地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种种思想负担,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方面。经常与留守儿童打交道的班主任,需要秉持着一颗关爱、呵护的心,以肯定和鼓励的态度,去期待和信任每一位留守儿童,在实行关爱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严谨、严格,也要宽容和容忍,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积极并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玥,赵忠.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11).

[2]武华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与人格特征关系探讨 [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

东坝小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制度 篇9

为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深入开展,让社会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学习和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家庭(代理监护人)工作制度。校方和警方密切家、校、社关系,成立家长联谊会,建立家校社热线电话制度,并对监护人进行培训。村组及时与留守学生父母取得联系,明确学生的监护人,并告知其监护职责和义务,并且通告政府、学校和当事人。代理监护人要有责任感,对待孩子要耐心细致,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经常要与留守子女进行心灵交流,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疑虑,发现留守子女养成不好的习惯或恶习要及时予以纠正,每月至少一次到学校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每月至少让留守子女与在外的父母打一通电话,汇报学习情况和平常表现。

二、学校(班主任、教师、同学)工作制度。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工作,开设心理课程。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纳入到教育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去,并加以考核。在学校,班主任、教师要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要经常与留守学生,特

别是家庭贫困的留守学生进行交心谈心,引导他们对自己错误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和纠正,每学期对留守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对学习差、行为差、心理差的“三差”学生要进行重点辅导,并及时与其代理监护人及在外打工的父母取得联系。经常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班会,帮助留守学生走出阴影,重树信心,感受温暖。成立留守儿童帮扶小组,帮扶小组由同一村民组中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主要作用是帮助、督促留守儿童,他们一块儿学习、活动、游戏。这样,既可以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上的问题,防止出现不良行为习惯,还可以提高留守儿童的合作交流能力、集体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

三、帮扶队伍工作制度。成立由在职干部、教师、党员组成的留守学生帮扶小组。帮扶小组定期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表现、生活状况及监护人的监护情况并组织活动。老师及时进行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派出所干警及时对学生和监护人进行法制宣讲,村委干部及时了解家庭情况予以帮助。通过开展“一帮

姚圩小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 篇10

随着我镇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务工,为我镇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剩余劳动力大都是青壮年的群体,他们外出务工了,留下的都是些老人和小孩。这些小孩的教育问题:如何关爱“留守学生”就成了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校现有在岗教职工54人,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10人,其中“留守学生”697人,占全校总人数的69%。而在这些“留守学生”中,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人数有536人,占整体“留守学生”的77%。父母外出务工后,与“留守学生”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留守学生”的祖父母辈,或其他亲戚,这种隔代监管的教育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容易给“留守学生”的学业、情感、心理、性格,甚至亲情方面出现缺失。

针对我校“留守学生”的现状,为切实改善“留守学生”的生存发展状况,促进“留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我校主要从以下方面抓好落实教育管理工作:

一、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1、成立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卡。每学年开始,我校以班为单位,1

以班级为载体,全面摸清班级学生的情况,为“留守学生”建立详细的档案卡。通过档案卡的形式详细记录“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动向及联系方式,监管人的详细地址及电话,方便学校与家庭及时联系,有利于学校与家庭相互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向及行为表现。

3、健立健全了对“留守学生”的帮扶措施。我校对“留守学生”经过认真调查,整理找出了学校的特殊“留守学生”,这些特殊“留守学生”是指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特殊。我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对他们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爱帮扶,并将贫困“留守学生”纳入学校的照顾范围内,尽力为其提供生活补助。我校教师在帮扶过程中默默奉献,尽力帮扶。如我校青年女教师莫小女,当她看到本班学生裴嘉俊同学穿着单薄时,就把自己外甥穿着过时的衣物带来送给他。

4、建立健全了对“留守学生”的学业辅导。为使学生的学业整体提高,学校教导处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落实好“培优补差”的辅导工作,努力缩小学生之间两极分化的差距。教师本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在教室、或在办公室、或上门对“留守学生”进行学习辅导,保证每一个“留守学生”的学业稳步提升。在大家的努力下,每学年学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学生评比中,“留守学生”都能占到70%的比例。

5、完善“留守学生”亲情沟通渠道。为了让“留守学生”能与远方的父母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面对面的交流,学校特开通了亲情热

线(***),申请了视频QQ,为“留守学生”与远方的父母架起了沟通之桥、亲情之桥。

6、狠抓“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大多是祖父母辈,由于代理家长的潜意识认为,我只要管好孩子的吃穿就好了,其他的也管不了,因此,孩子大多表现出溺爱,一般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或表现为无能为力的状态。为此,学校充分利用每星期的班会课及思品课,以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狠抓《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努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友爱、协作的性格,学校除了发挥体育课的优势之外,还特别安排每周两课的课外集体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精神。学校图书室的开放,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8、建立了心理干预制度。“留守学生”因缺乏父母亲情的关爱,心理难免会产生各种阴影,常常表现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为了缓解“留守学生”的这种心理问题上,我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制度,通过教师与其谈心、交流来引导学生把这种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9、加强安全教育管理。我校学生来自全镇10个村委近70个自然村,学生的分布面广。学生的安全既是务工家长的担忧,更是代理家长的顾虑。保障“留守学生”的安全,就保证了我镇的经济发展,更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为此,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

1加强校车的安全管理,做到每次出车前检查一次,每月到定点○

车检单位全面排查一次,做好维护记录,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司机及接送老师安全会。

2建立了教师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理学生间的矛盾纠纷,○

带领生病学生就医。

3建立了课前询问制度,要求教师对迟到、未到学生进行询问,○

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交流信息。

4利用每周一课的安全课,以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

育,法制教育。

二、发挥社会教育的监管关爱作用。

“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积极参与,党和政府部门的监管关爱,是关爱“留守学生”的重要力量。

1、为改善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住宿条件,我镇党委和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为我校“留守学生”兴建了一座功能齐全的学生公寓。为提高教学质量,镇党委和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为我校实现了班班通工程,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2、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与帮助,更是让“留守学生”及家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市区妇联、关工委领导经常会到我校进行走访慰问,指导我校“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了解“留守学生”,特别是贫困“留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给他们送上一些生活必需品,如给特困学生送上围巾、棉被、慰问金等。

3、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与帮助,让“留守学生”及家庭更是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连续六年来赣西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在公司团委的牵头带领下,一直与我校“留守学生”结成了“大手牵小手、你我一家亲”的对子,为我校“留守学生”送上学习用品,进行联谊活动,走访慰问资助特困“留守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主体作用。

为了加大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力度,使监护人更好地配合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发挥家庭教育的主体作用。我校创办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

1、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为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创建沟通交流平台,明确家长应尽职责。

2、聘请关工委领导及辖区民警对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普及法律知识。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我校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感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在实际工作中,以下问题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

1、由于“留守学生”人数众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家长尤其是

代理家长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家长对孩子要么溺爱、要么高压、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3、社会不良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不良影视、网络信息的传播,单亲家庭的增多,都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消极影响,使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4、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学校条件无法为“留守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场所。二是缺乏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无法为“问题学生”提供更好的疏导咨询。

浅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爱 篇11

摘 要:师爱对留守学生的转化犹如催化剂,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关键词:留守;学生;师爱

我执教的学校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学校,由于延边地区到韩国打工的家长相当普遍,自然留守学生也多,调查显示学校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4%,这些留守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帮助,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爱。我认为应该这样引导和关爱这些留守学生。

一、全方位掌握学生情况

教师必须对留守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监护人基本情况以及联系方式,和他们的爱好、特长,优缺点等方面都能熟记于心,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我曾经执教的一年一班里有这样一个留守学生,他是一名朝鲜族学生,父亲和母亲出国,他和奶奶一起住。上课时,从该生的眼神里能看出他很想展示自己。慢慢发现,该生身上有着很多优点,比如他画画很好,劳动很积极,有很强的自尊心等等。我在教学活动中用到画画时,就让他上黑板画,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本人变得自信起来,学习成绩提高了。

二、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教师要用对自己子女的爱去爱留守学生,教师真诚地爱护,充分信任,积极地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二年一班有一个汉族男生,他是科代表,我听说该生很难管,不听话,不学习。后来我知道该生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由于父亲赌博,母亲同父亲离婚,他被判给母亲,后来母亲和父亲都出国打工。他一开始跟爷爷一起住,后来爷爷去世,他再到舅舅家借住。该生的确很难管,根本不学习,通过与他交流,得知了他的情况,我经常关心他,和他聊天,用爱心来感化他。如,在考试前跟他说,如果考好有奖励等,感同身受地去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该生在性格有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变得有爱心,乐于助人,不再是一个麻木不仁、我行我素的学生了。

三、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和留守学生做朋友,做到公平对待、不歧视任何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谈心,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我曾经教的三年一班有一个男生,该生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在他八个月大时离婚,他从小到大没见过母亲,他爸在他上小学时再婚,并生有一女,在妹妹两岁时,一家三口出国,该生继续跟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该生缺少母爱,上课调皮捣蛋。我了解到该生的复杂家庭,以写信的方式和他交流,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后来让他加我的QQ号,像朋友一样聊天,过后明显感觉他变了,什么话都愿意跟我说,很多烦恼和困惑也告诉我,并让我帮他解决,再后来经常主动找我单独谈,不再拒绝和我交流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对于学生我们要有耐心和恒心,像朋友一样沟通和交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所收获。

讓我们用无私的爱弥补他们情感方面的空虚,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班主任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12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成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力量, 既可解决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贫乏的问题。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服务农村留守儿童,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所以不论是从对大学生自身, 还是从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角度, 大学生志愿活动都会产生出积极有益的影响作用。

第一,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高尚情操。当前大学的德育课程对学生实际起到的教育成果并没有理论设想的那么多, 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也不多。通过对留守儿童关心和帮助的过程体验, 可以使他们获得社会责任感与为他人奉献的幸福感, 等等。使大学生群体在反思现实生活差别的过程中学会自律、自强, 在获得精神提升的同时陶冶情操。

第二, 大学生志愿活动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知识能力。在全国高校都注重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今天, 让大学生走出校门与留守儿童结对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帮助活动得以落实。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其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大有裨益。自发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大学生参与意识的提升。

第三, 志愿活动对于留守儿童更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 与大学生群体的接触不但使其找到了成才的榜样, 也觅到了倾诉的知音。农村留守儿童中一大部分在缺乏父母关照与交流、缺失与人沟通倾诉的心理环境中成长, 甚至有的孩子会因此沉默寡言, 不愿与外界交流。大学生志愿者的关心会使他们心里积压的问题能够得到渐进的疏导, 逐渐尝试与人沟通交流, 学习更多的生活常识与方法。大学生也可以讲述农村以外世界的精彩故事, 传达通过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经典事例, 鼓励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自我人生理想, 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二、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经济模式下, 迫于生计压力, 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父母去城里务工, 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不在农村留守儿童身边, 农村留守儿童都是靠隔代监护或者亲戚监护。这样临时的监护环境加上城乡经济不平衡所造成的当今农村相对较差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 使得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在身心养成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一, 关于留守儿童自身普遍存在一些缺陷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较差与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方面上。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期间往往交由临时监护人监护, 这些监护人容易对孩子溺爱, 而关怀又过多地体现在物质层面而非心理关怀层面, 这就使留守儿童容易缺乏来自重要家庭成员的应有关怀, 对其人格养成与性格培养都存在不利因素。农村人口素质的相对低下也使得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关心较少, 在学校疏于照顾的同时儿童容易被社会上的同龄辍学同伴及不良青年所诱导而走上歧途。

第二, 在家庭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和督导不力, 缺乏应有的感情沟通, 容易留下诸多的心理与感情空白。很多农村父母的传统观念较为深厚, 容易在潜移默化之间灌输给孩子诸多社会不良层面的意识观念, 比如读书无用和拜金主义以及甘于贫穷守旧的意识。这些想法虽然不一定会左右孩子的一生, 但是会对其“三观”的养成产生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教育意识的淡薄与监督不力是父母认为孩子只要物质满足即可顺利成长所容易带来的。缺乏沟通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外出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对儿童心灵关怀必要性的认识。实际上这都是对儿童成长极为关键的因素。

第三, 我国乡村由于发展相比城镇仍较为落后, 基础设施与文化氛围的建设不足使得乡村学校的建设也存在许多不足的方面。近年来虽然基层乡镇的校舍建设伴随社会进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善, 但是出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待遇的问题, 优秀师资的缺乏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落后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思想直接带来的是对农村儿童学习成绩的偏重而较为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许多教师仍然偏执地认为只有良好的成绩才是促使孩子走出农村环境的最好途径而过于偏重于知识的培养, 忽视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落后的、甚至是缺乏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也使得孩子不易对知识产生兴趣而鲜有专攻, 这就使得本就需要额外关怀和帮助的留守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处于被动的一面。学校与教师的疏忽很有可能会使留守儿童走向学校教育的反面。

三、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活动方式

高校大学生具有可支配时间较社会其他群体较多, 且分布较广、数量较为庞大, 具有丰富的人力与技力资源, 由于接受过高等教育, 在理论水平、实践行动力上也相对优于一般社会群体。所以在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活动的具体方式上存在许多的探索和创新可能, 本文对此进行概括性归纳。

第一, 组建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小分队, 以社会实践方式走近留守儿童。支持乡村中小学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进行, 协助乡村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 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化状况逐一记录, 通过掌握留守儿童信息推动学校对学习和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特殊照顾, 特别是对单亲家庭以及有特殊情况的家庭的儿童进行特别的关爱, 化解其负面情感与意识, 增强其对美好生活与事物的向往。

第二, 建立师范教育专业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可将教育实习的基点拓展至农村学校。通过对教学以及生活条件的评估来决定进行轮流的接力式实习或者专程全程实习。另外高等院校也可以定期进行教师带队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农村活动, 使学生能够与留守儿童零距离接触。两种活动方式都可以以农村学校为中心, 以此对不同的年龄段的留守儿童, 及其家长、家庭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围绕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养成, 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 不断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 通过义募旧书、衣物等方式来从物质层面力所能及地帮助其改善生活。

第三, 组织农村大学生假期回家乡帮扶活动。高等院校或志愿者服务社团、团体可以与固定区域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每学期或每过一段时期进行实践志愿活动, 使关心能够得以延续下去。同时发挥不同专业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特征来对留守儿童进行多方面的帮助。例如, 心理学专业可以提供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师范类别的学生可以进行课程辅导, 了解留守儿童家庭并以老师的角色进行积极影响;理工科类的学生可以就实际情况对农村家庭进行一些物质帮助以及学科帮助, 传播科学的生活常识, 等等。专业化的爱心活动更有利于志愿效果的展现, 学校、大学生与儿童及其家庭联动的互助模式才能使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形成一种良性机制。

第四, 建立社会立体式关爱服务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开设网站及专栏, 宣传农村及留守儿童的现状, 来引起更多社会群体的关注。大学生还可以成立专职学生社团针对农村志愿活动, 经营网络主页, 时刻保持关注度。协助社会工作者和爱心人士提供符合农村当地实际的救助活动, 举行各种义卖和募捐活动征集社会资金及物质资源救助。发挥青年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参与推广“心灵小屋”“儿童之家”等互助共建模式。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和普及协助社会力量参与维护农村留守家庭权益和争取政策优待的行动, 推进关爱工程的机制化和有效化进行。

总之, 大学生帮助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工作必须要落到实处, 要在相关机制上不断加以完善并确立正确的原则。首先, 应该立足实际, 遵从党的工作路线和作风, 一切从实际出发;其次, 要建立稳定, 动态的活动机制;再次, 要设定好可行性强的方案, 注重实用性;活动开展之后要不断进行总结甚至可以和其他院校、社团进行相关志愿活动的经验交流, 从而互相提升, 不断进步;最后, 要积极营造大学生与留守儿童的和谐互动氛围, 实现使留守儿童在温暖中感受亲情, 在快乐中积极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晓霞, 隋建华.大学生志愿服务刍议——以义务教育阶段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黑龙江教育研究, 2013 (11) .

[2]胡淑娟.论关爱留守儿童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06) .

[3]纪旭, 杨志华.大学生骨干帮扶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3 (01) .

[4]徐东.西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9 (03) .

上一篇:简短真诚的生日祝福语下一篇:沈阳市XXX物流有限公司货款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