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学生心得(精选12篇)
关爱留守学生心得 篇1
在荣县义工联合会团总支的招募下,我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鼎新镇学堂村进行为期15天的志愿者活动。这段时间内,我和其他5名志愿者分工协作,给学堂村的24名留守儿童带来了形式多样的暑期夏令营活动。
1、书法课程
由于孩子们几乎都是小学二、三年级学生,从未接触到毛笔字,课程开始之际,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志愿者迎难而上,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坐姿教起,从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最基本的笔画学起。书法课堂上,以讲述书法知识为辅,以毛笔字练习为主。慢慢的,练习时间长了,孩子们也越写越好了。写毛笔字讲究心静,在写字的过程中,也磨练了孩子们的心性。
2、绘画课程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我们就让孩子们接触了素描。我们教孩子们如何握笔,如何描线。在掌握线条后,就开始教他们画立体事物,并详细讲解其中的透视、明暗关系。虽说他们年纪普遍偏小,不是很理解,只懂了一小部分,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学起来会更容易。
3、手工课程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我们开展了手工课。手工课上,孩子们跃跃欲试,跟着志愿者老师的步骤,独立完成了一个个手工作品。有活泼可爱的老虎、五彩斑斓的花朵、憨态可掬的大象……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动手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4、体育课程
生命在于运动。在体育课上,我们带孩子们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组织他们打乒乓球、羽毛球。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我们还教他们跆拳道。踢腿、冲拳一招一式,孩子们学得极其认真,最终效果也很好。
5、作品展示
在最后一天,为给这为期15天的夏令营活动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举办了作品展。当天,共展出素描作品24幅,书法作品28幅,手工作品60件,24名留守儿童还进行了跆拳道表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赏。
在县关工委、镇政府、义工联团总支的合力组织、支持下,学堂村暑期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了。学堂村夏令营是为把孩子们从繁琐的假期作业中解脱出来所举办的一个兴趣夏令营,主要包含书法、绘画、手工、体育四个课程。虽说夏令营的最终成果不错,每个孩子完成的作品都很优秀,但脱离整体,从局部来看,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孩子们间良莠不齐,存在不小差异。一方面是由于孩子间存在理解差异,接受外来事物的能力有高有低,这就影响了学习的结果。而且由于孩子喜欢凭喜好做事,对待喜欢的课程就认真些,对待不喜欢的课程就很敷衍,也会造成差异。更重要的一点,由于我们6名大学生志愿者所学专业和所交课程并不匹配,我们也只是懂一些皮毛,并不精通,在某些细节上容易犯是是而非的错误,让学生生成错误的理解。以上种种,都是从这次夏令营活动中得出的体会。而且由于这是学堂村第一次举办夏令营活动,经验、人力不足,所以有待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⑴延长夏令营的时间。此次夏令营只有15天,每天只有3个小时,除去休息的时间,真正学习的时间所剩无几。⑵提前做好志愿者的招募,最好选择和所教课程挂钩的专业的人员。毕竟术业有专攻,这样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指导。⑶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讲述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设身处地的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指导,变“学会”为“会学”。⑷相关的负责人要切实地履行职责,不要只在乎结果,要看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⑸不能忘记夏令营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兴趣爱好进行培养,不能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我反复回忆、思索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这15天的志愿者活动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作为大学生志愿者,这次活动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深刻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在这半个月的志愿者活动中,我给学堂村的孩子们上书法课,讲一些书法知识和教他们写毛笔字。上课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而且还发现自己所学的不能完全运用到实际,这才领悟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次志愿活动,让我学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让我对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交往有了新的理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践出真知,唯有实践,才能够把书本上别人总结出的经验真正地化为己有。充分的实践对完善我们的人格也很有帮助,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必须身经百战才能够完成自我的升华。更关键的是,我们处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之下。竞争极其激烈,就业的压力时时刻刻压迫着我们的神经。很多大学毕业生,高学历,但空有一身功夫无处使,满腹经纶,却毫无社会经验,什么也不会做。毕业同时失业,到那个时候方才知道大学四年皆枉然,一切又全部得从零开始,重新学习,学习如何才能摆脱多年来与社会的脱节,融入到社会当中。如果不在大学期间就认识到这一点,一点一滴的积累社会经验,丰富假期活动。难道非要待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骤然发现年华的虚度?
这次志愿者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也希望这个起点能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成长。
关爱留守学生心得 篇2
一、深入了解, 对症下药
对于班内的留守学生, 我们都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 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 并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知心朋友的关系, 多关心他们、诱导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 并用良好的师德影响他们, 以精湛的教育艺术启发他们, 让他们真正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要切忌“恨铁不成钢”而操之过急。俗话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耐心抓、反复抓、时时抓, 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大多数留守学困生往往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对这种学生大可不必大发雷霆, 更不能变相体罚, 因为他们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极有可能不接受, 因此, 我们要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
二、保护自尊, 克服自卑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 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师对他们要以诚相待, 不歧视, 不能态度粗暴, 要耐心启发诱导, 以慈母般的关爱去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诚的, 因而信任老师。要坚决反对损害和践踏学生做人的尊严和权利的行为。留守学生由于自尊心特别强但又十分自卑, 对学习失去信心, 有时还会制造事端, 有意刁难老师, 这时教师要细心体察学生的情感, 不急不躁, 耐心引导, 要善于透过学生调皮捣乱的行为, 发现其“闪光点”, 保护其自尊心, 表扬其优点, 委婉地指出不足, 始终牢记教育家陶行知的忠告:“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就拿我班的刘某来说吧, 刘某父母在广东打工, 他从小跟姑姑生活在一起。他在班上成绩较差, 学习时得过且过, 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并且在课上也常做恶作剧, 竟然有一次睡在了课堂上。我真想把他狠狠地批评一顿, 但理智告诉我, 他虽成绩差, 但也有自尊心, 于是, 到嘴边的一大堆批评的话语又收了回去。下课后,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耐心地给他讲解课上的内容, 讲完, 我认真地对他说:“就因为你的一时疏忽, 错过了这么多知识, 牺牲老师的时间不说, 你把你课余本应该玩的时间都搭上了, 想想, 这样做对吗?”不知是我上课时间当着同学们的面没批评他, 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还是我课下耐心地给他这样一个上课不认真的学生补课感动了他, 还是……总之, 后来他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 也变得有信心了。是的, 面对这类问题, 我们教师应及时观察, 发现问题, 及时引导, 否则难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激发兴趣, 重塑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了解并理解他们, 对学生要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 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他们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来。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 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 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 高二年级留守学生黄某某, 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差, 反应较慢, 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 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 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地尊重、注意、宽容她, 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 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 都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近一年老师、同学的帮助及她自身不懈的努力, 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堂上也能大胆地发言, 09年6月参加高考总分上了二本线。
“留守学生”盼关爱 篇3
核心内容:建立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这个群体缺失的亲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或沿海打工赚钱,将年迈双亲和幼小子女留在家中,形成了“留守一族”。
以我的家乡四川省大竹县姚市乡为例,全乡共有学生4600余人,其中留守孩子1857人,占全乡学生总人数的40%,双亲都外出打工的1565人,占总人数的34%。
一个个“空巢”家庭和随之而来的子女教育问题,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家庭危机,逐渐成为社会焦点。
“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多数“留守学生”因缺乏亲情和家庭管教,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
学习成绩较差。“留守学生”学习由于缺少有效的督促和辅导,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普遍居于中等及以下水平,能够进入优等生行列的少之又少。
行为道德失范。“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主体缺位,绝大多数代理监管人又无力对孩子履行到位的家庭监护和管教责任,致使许多“留守学生”成了无拘无束的“野马”,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组织纪律性差,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卫生习惯差、生活习惯差,等等。沉溺于网吧是“留守学生”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许多“留守学生”上网有了瘾,钱花完了就回家偷,有些甚至沾染了小偷小摸恶习。另外,“留守学生”早恋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这些学生可以“自由”地接触一些淫秽印刷品或音像制品,幼小的心灵无法抵御诱惑,往往走上歧路,致使身心遭受严重伤害。
心理性格畸形发展。“留守学生”所受到的更深的伤害,还在性格和心理方面。许多“留守学生”的心理和性格呈现出了一些病态和畸形的趋向。普遍表现为:自我封闭,遇事不与人说;自卑感强,总觉得低人一等;缺乏爱心,有暴力倾向。
容易遭受伤害。“留守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在失去父母保护的情况下,往往最容易成为伤害和攻击的对象。
除上述情况以外,“留守”的女学生遭受性侵害的情况各地也有发生。此外,“留守学生”遭受车祸等意外伤害的几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
对策建议
1,采取党政主导、团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加大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力度。要加快“留守学生之家”电视、DVD、电脑(上网)、亲情电话、爱心信箱、图书及文体用品等的投入配备,使“留守学生”可以与父母通电话并进行网络视频聊天,提升他们在“留守学生之家”开展活动的兴趣,增强“留守学生之家”的凝聚力。
2,进一步加强专职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志愿者帮扶机制。选拔和任用心理健康专职辅导员,及时有效地化解留守学生心理上的问题,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积极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通过任命“一村一名大学生”为村团支部书记的方式,把他们纳入到“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志愿者队伍中来,共同对“留守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思想沟通,情感交流,使留守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3,强化家长的责任意识,改善家长同孩子的沟通方式。团委、妇联、教育局、司法局等部门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等。特别是强化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意识,对违反《义务教育法》者要严厉惩处,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最好留一个人在家,或者把孩子带在身边,就地入学。
4,建立净化留守学生成长环境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学校周边的环境治理,要依托相关部门坚决打击和取缔违规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查禁各类非法出版物,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为留守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心得 篇4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心得我们今天参加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深受感触。留守儿童是一群很大的群体,很多都是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们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长大,极其缺乏父母的爱心理承受力合生活自理能力都比一班孩子要好。我们今天去的都是学生会的同学和班上的班干部,都是想去献一份爱心,都帮助他们,和他们做朋友。这也极大地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热情和爱心。自己都希望尽一点力帮帮留守儿童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懂事的行为举止都深深打动着我们。让我们情不自禁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我希望以后能够在社会上多多的宣传这些具有爱心的思想和活动。让我们更多的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快乐成长。这次爱心活动室我们大学生关注并帮助留守儿童,但更大的感悟是孩子们的成熟懂事打动着我们。我们也从他们身上学习了一些精神。就如这次宣传语一样,“大手拉小手,陪着你们一起走”。其实社会上多一点的关爱,多一点的帮助,一切都会美好的。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5
广德县邱村中学 严洁
我于2000年9月任教于梨山中学,随后任教于柏垫中学,于2011年调入邱村中学任教至今,十几年一直工作在农村中学。农村家庭中,父母多是选择去外地工作来改善经济条件,因此很多家庭都是由老人或亲属来照看,造成了很多“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甚至很多农村剩下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致使很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产生。
大多的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等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在具体的教育工作当中,我发现有太多的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急需解决,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为此,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并不断从实践中反思,在此分享我的些许经验:
一、关心儿童,和孩子们做朋友
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时间相对来讲比在家庭的时间更多,所以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教师需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针对一些孩子需要时常的谈谈心,鼓励和肯定,让留守儿童与教师之间关系更加密切,成为好朋友,如此便能更加容易掌握孩子们的状况。
二、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也要关心他们的学习
针对学习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让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都能够稳步进行。
三、对他们的品行的教育
让他们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能以优秀成绩完成学业;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散步、聊天,了解他们的各方面情况。
四、积极组织活动让留守儿童参加
五、学校与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员共同努力。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关爱都是为了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有着共同的目的。学校早早的便建立了孩子们的监护人员的信息,及时与他们联系,共同关爱孩子。
六、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让他们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篇6
下马塘镇过去一直以“三小”出名。一是镇小,人口不多;二是经济实力小,人多地少,切多以手工性质的采矿业为主,难成气候;三是名气小,就连本溪当地人都很难说清它的具体位置。”三小“的结果就是一个”穷“字。因此下马塘镇大部分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都外出去大城市打工赚钱,养家糊口,因此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必然。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现阶段中出现的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感情波动很大,对周围的反应敏感性强,他们需要更多的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在这次活动中,志愿者们和留守儿童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交流,还安排了讲故事,做游戏,和才艺展示等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性格等基本情况,也让他们对我们卸下心理防线,接受并认可了我们。在与孩子们的接触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有更加深切的体会和更加真实地感受。这次活动为我们大学生村干部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志愿者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我们这次活动来说,通过之前的了解我们得知由于留守儿童群体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而他们的父母过节回家因倍加珍惜短暂的团聚时光,也会对孩子过分溺爱,这都导致了他们中的一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畏缩或是傲慢的性格。得知这些,我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着,但古语有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我欣喜的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仍能努力学习,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真的让我感到无比的安慰。只有让孩子不断进行苦难的磨练,才能帮助他们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与良好的心态,在未来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活动中,我带的二年级的马敬华小朋友,在活动快要结束前,他坚持要为我们大家朗诵一首诗,是李白的《赠汪伦》。当朗诵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时,小家伙看着我开心的笑了。短短几个小时的陪伴使我们之间建立了如此深厚的友谊让我又一次感到了孩子们的热情与温暖。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更深层系的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在市、区团委的带领下,我们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只是千千万万个出国留学志愿者中的一份子,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那么,只要留守儿童存在,关爱留守儿童这项活动就必须深入、持久地、有声有色地开展下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志愿者,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志愿者成才的正确之路。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得体会二】今天,我们的江西农业大学赴赣县帮扶教育社会实践营队一行13人来到了赣县储潭镇储潭村。今天来到储潭村是想要看望村里的留守儿童,陪他们玩玩游戏,聊聊天,教授他们一些知识,了解下他们的生活,也给他们讲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在这次储潭村教育服务活动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心情心态随着加以转变。
每当看到一群群孩子们背着书包的样子,总会想到自己小时候。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家庭的胆子跟着加重,许多家长迫不得已背井离乡,抛下年迈的父母以及年龄尚小的孩子而外出打工。他们也有不情愿,但为了维持生计而被迫于自己的孩子天各一方,这却苦了对世界好奇的孩子们,没有了父母那温暖的怀抱,却要自己独自面临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孰知这对还小的孩子们是一个怎样的事实。
年幼的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大小与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给他们那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心灵创伤。而作为新一代年轻的我们,他们眼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理所应当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帮助。我们少玩几次游戏、少逛一次街,也许就能给他们多买一件新衣服,多买一个文具盒,用我们的关爱填补他们内心的缺失的爱。
在储潭村村长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当地八户留守家庭和留守儿童,根据村长介绍,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只有农忙的时候才会回来帮助家里务农。留在村子里的大多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每到一家,迎接我们的都是一张张纯真可爱的小脸,纯真可爱水汪汪的大眼睛。
其中一个孩子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有着一双稚嫩的脸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脸上有点肉肉的,可爱又活泼的孩子张梦玲。她对我们的到来也有些吃惊,一开始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通过慢慢的交流,他们也露出来孩子的天真和我们聊了起来,父母和姐姐都去武汉打工去了,自己一个人和奶奶一起住。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渐渐的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她亲切的叫我哥哥,我很感动。通过我们的活动,让孩子们也知道,尽管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但仍然有很多的人在关心着他们,让他们的心里多了一份温暖。
岁月伊始,未来的日子还长,在我们的空余时间,真真切切的走进孩子们,给孩子们的童年更多的关爱。我们细微的一小步,就能促进社会的一大步,我想用我们的微薄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爱与保护。我将亲力亲为的为梦玲小朋友带去童年的快乐,让她快乐得成长,拥有美好回忆的童年。我们要用关爱、用亲情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通过这次“三下乡”我相信我会渐渐地让身边的人也关注起身边的儿童,让他们也能得到一样的关爱,一样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心得体会三】随着生活的质量渐渐提高,生活得压力也逐渐加大。为了家庭能够解决温饱和奔向小康,有好多的人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一方面为了生活,一方面为了家里的经济,只有先放下家里的小孩,外出挣钱,为孩子的学业家庭的生活而艰苦奋斗。
殊不知家中的孩子有的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或者在亲戚家里寄住的苦楚。从小我也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由于观念跟理想不一样,在童年时光里,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我深有体会这样的感受。为此我对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十分积极。我只想用自己那份微薄的热情去温暖那些只有过年或者几年不见父母的孩子们。
我们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这是我们与留守儿童及他们现时监护人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大好机会,在与这些儿童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他们最常说的就是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身边。过多的忧虑使他们过早的缺去或失去了童真,他们自我觉得与其他孩子是不平等的,有的甚至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概念。在与他们现时监护人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些小孩平时贪玩,功课作业基本无人监督,他们作为现时监护人也没什么办法,自己有小孩,也需要干活,或者年事已高,有心无力。我觉得这不单单是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是全社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不仅体现在身体,更体现在心理。
我跟着我的团队,走去走访。看了才真正体会到,城市的小孩与向下的小孩就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城市的孩子干净整洁,但是也只是温室的花朵;乡村的孩子谁没有整洁的外表,但是他们快乐着,因为他们自由。这就是城乡之间的区别,包括环境,更包括孩子。面对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明显没有城市孩子的自信,有意识的抗拒。但是我们花了心思去与他们游戏,与他们说话,他们才慢慢的接纳我们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是城市来的大哥哥姐姐们。可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也是从他们的年纪里走出来的。他们的心思我们懂——他们缺少了一种关爱。
在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这帮孩子很想像电视里面那样,爸爸妈妈带着去玩,特别是六一儿童节那天,这是专属于他们的那一天。而不是学校就放假一天那么简单。可惜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家里的老人更不可能会陪着孩子玩(指大部分)。城里面会有的孩子父母带来广场或者去吃大餐,玩个痛快。也会有的孩子默默地在家看喜洋洋度过。而村里的孩子最快乐的地方就是田里地里和河边。慢慢的他们缺少了一种特殊的关爱。从而会使一些孩子变得叛逆和过度调皮。这将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慢性的心理破坏。所以我们从家里的长辈入手开始我们的第二项活动。
经过我们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我们这次更加的深入到了村民们的生活中,我们划分区域分工合作,随机调查,调查只是一种形式,我们有机会便会与他们拉家常,感受他们几十年来的生活变化从他们的口中读出他们历经的沧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这次调查也非一帆风顺,有部分村民还是不了解我们的目的,对我们还有排斥的心理,我也尽所能去化解他们的这种心理,这对我出国留学也是一种考验与磨练,用我所学的的知识去解释给他们听,这样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与应用能力,也锻炼了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问卷调查终于如期完成。这既有我自己的努力,也有我们团队的分工协调,我不仅更加深刻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关爱留守学生心得 篇7
留守学生 ( 儿童) 问题就是其中最为严重突出的问题之一。“留守学生 ( 儿童) ”常定义为不能随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父母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或其它原因平均每两个月与父母见面次数少于1 次的, 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改善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客观上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但也导致部分学生 ( 儿童) 与父母长期分离, 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 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 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学生 ( 儿童) 健康成长,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备受各方高度关注, 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关爱保护工作, 为广大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习教育方面。大部分留守学生 ( 儿童) 的学习成绩普遍滞后, 学习成绩总体差于非留守学生 ( 儿童) 。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有些甚至有突出的厌学情绪。表现为上课经常走神, 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甚至是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经常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迟到、无故旷课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安全隐患突出。来自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 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 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学生 ( 儿童) 。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 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和外界滋扰, 很多孩子无力抵御来自外界的凶险; 溺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正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监护, 留守学生 ( 儿童) 大多胆小孤僻, 社会上的“混混”常把他们作为猎物, 有的伺机敲诈钱物 ( 大多为吸毒者所为) , 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们寻衅滋事, 还有的社会青年对留守女童实施性骚扰, 性侵犯的事件发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并不是少数。逃避, 成了孩子们应对危机的方法。另一种逃避, 是逃离家乡。2012 年, 有媒体报道称, 留守学生 ( 儿童) 正在成为流浪儿童的新来源。
三是留守学生 ( 儿童) 法制观念淡薄, 道德品德发展也不尽人意。现实是, 很多留守的孩子, 不仅遭遇危险, 也在制造危险。致使有些孩子也开始对世界怀有深深的敌意。留守学生 ( 儿童) 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 ,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留守学生 ( 儿童) 就是问题学生 ( 儿童) ? 在很多人看来, 这两者足以画上等号。河南省城调队曾在《中国统计》上发表的一篇报告中, 提出了“留守学生 ( 儿童) 综合征”的概念。“综合征”表现为: “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性格孤僻、脆弱”、“道德真空”等等。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 临时监护人监督不严, 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留守学生 ( 儿童) 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留守学生 ( 儿童) 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 不少留守学生 ( 儿童) 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 更有的留守学生 ( 儿童) 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有调查资料显示,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留守学生 ( 儿童) 学生14. 95% 存在违纪行为, 0. 15% 存在违法行为, 这些留守学生 ( 儿童) 长大后对社会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二、大学生能力范围内构建关爱机制的策略措施
第一, 实施属地负责。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关爱服务工作实行以县、乡镇、街道、村屯、社区为主的属地管理。首先, 在大学生中进行宣传, 招募广大的大学生志愿者, 自愿加入到帮扶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的工作中去, 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其次, 在报名参加的时候就留下本人生源地等信息, 以便日后安排直接去距离自己最近、最熟悉的地方去服务。当然, 在这些志愿者中, 有很多人本身是来自于大城市的, 建议此类志愿者能够和当地同学结伴一起参与帮扶活动, 而不是自己独自一人深入农村。对于农村留守学生的关爱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次实习体验, 所以和当地同学的共同参与, 更能够使其快速了解当地情况, 并投入到活动中去, 能够更加持久地坚持进行关爱帮扶工作。
第二, 分类教育与综合教育相结合。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 主要能够在学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亲情教育、自护教育等方面定期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积极配合当地办事人员或留守学生的班主任共同建立留守学生的成长档案卡, 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留守原因、临时监护人状况、学生主要表现等情况。尤其要记录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 在学习表现上的优缺点。因为, 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来说, 在学习上的帮扶是最为主要的一个方面, 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能够有助于日后的学习辅导的开展。
大学生本身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习, 在学期之中需要在校学习。所以对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的学习辅导主要是在寒暑假进行的。这些学习辅导并不是单纯地补习语数外, 也不是课堂的延续。他们需要制定学习辅导的计划, 细化辅导方法和措施, 确保辅导任务的完成。例如, 阅读策略。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读适合留守学生年龄层的书籍, 在阅读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 去锻炼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不是简单刻板的说教。通过阅读优秀故事, 慢慢地摆正人生观, 价值观; 通过阅读, 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通过阅读, 扩大他们的视野, 树立崇高的理想。最重要的是, 阅读是可以在日后志愿者不在身边的时候独立完成的, 也是可以长期完成的。所以, 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们首先鉴别书籍的优劣, 是否适合该年龄层次的学生阅读, 然后再推荐给他们去阅读。在整个帮扶期间, 保持与留守学生的书信往来, 布置阅读任务, 交流阅读心得等等, 慢慢的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赢得孩子的信任。然后再尝试和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交流, 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即心理健康教育要融合在学习教育之中, 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心理方面有问题, 而产生排斥感和低落感。
当然, 很多情况下, 教什么还是要征求这些留守学生的意见, 和他们进行及时的沟通, 如果确实需要补习查漏, 那么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还是必要的。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关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以及有效监护的缺乏, 非常有必要给留守学生 ( 儿童) 进行亲情教育。让留守学生 ( 儿童) 尝试着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状况, 使其更能体会到父母离开自己的苦衷, 体谅父母的难处, 更加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生活。同时, 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学习、生活情况, 使其和父母有更好的沟通。开展一些能够融合思想教育的各种活动, 如模拟家庭。让其把自己心目中的父母表演出来, 即通过侧面的形式表演出孩子的心声, 使大学生志愿者们更加透彻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所想, 在进行心理疏导时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 远离危险, 孩子们才能拥有幸福, 享受美好的生活。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 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留守学生 ( 儿童) 缺少自护能力的家庭教育, 所以, 大学生志愿者们要有意识地安排自护教育和相关的活动。纵观以往的安全自护教育, 大多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 总以“不许……”, “不要……”, “不能……”, “不准……”等等命令限制性的言语说教。听到此类的话语, 会有一部分人反倒产生抵触情绪, 逆反心理。此类说教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 大学生们最好能够和留守学生 ( 儿童) 先建立朋友关系, 做到平易近人, 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采用趣味活动, 讲故事、做游戏等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进行自护安全教育, 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结语
大学生志愿者本身也只是消费群体, 所以不要求他们为这些留守学生 ( 儿童) 采取捐款等行动。只希望他们能够尽到本人之力, 用本身的才能, 在进行帮扶之前做好功课,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帮助成为一种习惯, 不是一个负担。即使将来毕业了, 工作了, 仍然可以继续进行帮扶工作。当今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人也曾经是留守学生 ( 儿童) , 因此, 更需要动员这类人参与到帮扶留守学生 ( 儿童) 的行列中去。因为, 他们更了解留守学生 ( 儿童) 的心理及所需, 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帮扶作用, 能够让帮助长久地传递下去。农村留守学生 ( 儿童) 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大问题。因为, 孩子们不仅是为家庭在留守, 也是为这个国家在留守。
摘要:农村留守学生 (儿童) 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大问题。然而, 本文尝试探索从大学生的角度, 即在充分发挥大学生能力的基础上, 建立农村留守学生 (儿童) 关爱服务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农村留守学生 (儿童) ,关爱,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江燕, 秦秀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关爱服务体系研究综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 (22) :5-8.
谈班主任对留守学生的关爱与管理 篇8
这些留守学生当中,绝大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智能发展。带来的心理障碍是:一是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和游戏厅,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二是性格异化,孤僻、冷漠、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不易沟通;三是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四是道德品行有失水准,文明、礼貌、卫生较差。
这无疑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出一道新课题,班主任应如何来管理好这些学生呢?
一、努力当好“父母”的角色
留守学生因长期缺少父母管教,作为班主任对这些学生更应给予父母般的关心,照顾,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和帮助他们,更应从生活上帮助和爱护他们。如当刮风下雨,天气变冷时,应时常关照他们注意多穿衣服,在霉变的日子里常晒被子,常注意个人卫生。学生有病时,应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悉心照顾他们等等。班主任不能因为他们学习不好,纪律差而嫌弃他们,应该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他们冰冷的心。我班有十一名留守学生,其中有三名寄住在祖父母家。有两名寄住在外祖父母家,有六名是从外乡镇来的,常住在学校。他们纪律性差,无心学习,经常缺交作业,基础差,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此,我没有嫌弃他们,而是耐心的教育他们,更加关心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查缺补漏,并安排几名学习、纪律都较好的学生一对一的帮助他们。我经常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的表扬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周末,其他学生都回家了,只有这几名学生还在学校,我就领他们到家中吃饭,并教他们如何煮饭菜。每逢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假日,我都领他们到家中,请他们吃饭,吃糍粑、月饼、水果等。他们有病时,就亲自带他们到卫生所看医生,学生有时无法按时购买早餐及饭菜票,我就经常先垫付给他们。冬天一些困难的学生衣服少,我就拿自己的或我小孩的给他们御寒,使他们能安心学习。衣服、鞋子破了,我就亲自给他们缝补,这些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心情非常的愉快,经常对我说:“老师,您比我的父母还要关心我,爱我”。他们的纪律好多了,学习变得主动刻苦了,性格开朗了。经过一年的努力,期考由最后几名上升到了二十多名,有两位分别上到了第七名和十一名。
二、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班主任应该想尽办法,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使学生能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让学生在“家”里能得到友谊、关怀和支持,能感受到回到久别的家里,依偎在父母身边一样温暖,没有孤独、寂寞和冷遇。因此,班主任将这些学生的情况向其他科任老师讲清,请他们协助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作用。其次,组织一部分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特别是班干部,去跟这些“留守”学生交朋友,一起学习,并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另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积极求上进的学生一起,他们也会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杜绝了他们同社会上一些有不良行为的青年来往的可能。记得“留守”学生杨明,刚来学校就读时,晚自修后,经常爬墙溜出外面去上网。我发现后,在对他进行教育的同时,又派一名学习成绩好的班干与他交朋友,洗澡、拿饭都一起去,经常帮助他解答学习上遇到的难题,课余时间又与他一起去打乒乓球、篮球等,杨明从此爱上了学习和体育锻炼,不再溜出去上网了,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
创造条件,组织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把这些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满足了他们的生理需求,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既丰富了文化精神生活,又调节了学习的节奏。而且也更好地避免了他们参加不良的活动,如上网玩游戏、赌博等。如我班的“留守”学生温俊宝喜欢画画,我就鼓励他参加绘画兴趣小组学习。因他家还有一个哥哥读高三,一个妹妹读小学,生活比较困难,我就经常买绘画用具、速写簿等送给他,他感动地说:“老师,您就像我妈妈一样疼爱我,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勤画画。”后来,他更勤练笔了,在校美术比赛中,他获得了全校第一名,后来他又代表学校参加镇美术比赛,又获得了一等奖。另一名“留守”学生黄志华,人长得高大,但性格孤僻、冷漠、缺乏热情,我根据他长得高的条件,让他参加班篮球队,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篮球赛,及时表扬他与队友配合得好,球技较高,他听了老师的夸奖后,更喜欢打球了,性格也开朗了,还能经常主动地帮助同学了。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篇9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在炎热的七月里,我们商英一班的团体去到桂林市七星区的上边村;我们来到上边村的目的是想要看望村里的留守儿童,陪他们玩游戏、聊聊天,教授他们一些知识,了解了一些他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给他们传授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次上边村的的教育服务活动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心情及心态也得到积极的改变。
每当看到一群群的孩子们背着书包的样子,总会想到自己小时候。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家庭的担子跟着加重,许多家长迫不得已背井离乡年迈的父母及年龄尚小的孩子而外出打工。他们也有不情愿的,为了维持生计而迫于自己的孩子天各一方,这却苦了对世界好奇的孩子们,没有了父母那温暖的怀抱,却要自己独自面临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熟知这对还小的孩子们是一个怎样的事实。他们需要更多人的关爱、呵护成长!岁月伊始,未来的日子还长,在我们的空余时间,真真切切的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给孩子们的童年更多的关心。我们细微的一小步,就能促进社会的一大步,我想用我们的微博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爱与保护。通过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相信我会渐渐地让身边的人也关注身边的留守儿童,让他们也得到一样的的关爱、一样的健康快乐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0
在这次活动,我们下乡对一些留守儿童进行了采访及慰问。活动中,我们小组采访了3个留守儿童,年龄都比较小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一年很难回家几趟,路途的遥远,车费昂贵,只为多省下的钱给孩子买好吃的和穿的。生活总是那么让人无奈,父母想念着孩子们,同样,孩子也想念自己的父母,他们都能理解,只有更努力才会更好
有理想,必有失去的东西,更多是无奈,当我面对我面前的留守儿童的我感触及深,是的,我们都在追求着美好的生活,有时候,为了,理想,为了家人,为了过上好的生活,不得不远走他乡,在外漂泊,奋斗,留下的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子女。我能体会得到他们们身上承担的压力与艰辛。
看到这些孩子们,我突然觉得自己比他们幸福很多,从小呆在父母身边,受尽父母的宠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叛逆。有时候还会埋怨自己的父母这也管,那也管的。现在听到这些孩子们的回答时才明白过来有人管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我知道了现在拥有的就应该去珍惜,不要等到失去才来后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
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用心关爱留守儿童 篇11
一、关爱留守儿童。填补其亲情缺失的空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学生课余集体活动,融洽师生感情。课间多与留守儿童聊天,通过闲侃了解他们当前的状态,发现他们存在的困难。以便稳定其思想情绪。对需要引导的留守儿童要进行友情提醒,如衣着、个人卫生等生活小话题,善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供恰当的帮助。进入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饮食状况,做到嘘寒问暖。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脾气、习惯,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妙计良策。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向家长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学校、老师和孩子,使得学生热爱学校,亲近老师,喜欢学习。积极探索学习有困难、经常调皮违纪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自信的火花。发现留守儿童有可喜的变化,多方法、多渠道让家长知晓,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成留守儿童依恋的“家”
在班集体中明确每一个学生所负责的事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征求全体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班级公约并严格执行。班级活动让每一个成员都参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采纳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激发留守儿童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集体的温暖,得到真正的快乐。
三、长其善而救其失——发掘留守儿童的闪光点
由于留守儿童在思想上、学习上表现较差,往往得不到同学、老师的尊重。当他们得不到尊重时,他们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破罐子破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千万不能讽刺、挖苦、伤害他们,要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品性,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树立自信心。注意他们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给他们制定短期努力的目标,每天督促其实现。另一方面,要做好其父母和监护人的工作,以书信和每天的检查来了解他们的进步,并督促完成学习目标,同时积极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加强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农村小学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新课题。教师的重视是极其关键的,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教师有责任以百倍的热情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予这些最需要关爱和呵护的孩子。
关爱留守学生心得 篇12
一、成立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
为了让更多教职工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 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可考核,我校成立了“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部署、方案制订,监督、考核工作的落实情况。主管教学副校长和后勤副校长任副组长,分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各班主任任组员,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落实,如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组织文体活动、搜集社会对中心小学校的有关意见,等等,及时将留守儿童情况向副组长汇报。工作组分工明确,齐抓共管,为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把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引向健康轨道,共同把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牢、做实。
二、制定留守儿童评优管理办法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辅导, 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和个人卫生等方面赶不上其他儿童, 在社会、家庭上很难得到肯定和鼓励,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他们的成长及为不利。面对留守儿童渴望得到鼓励的客观实际,我校专门制定《留守儿童评优管理办法》,在留守儿童中设立学习进步奖、行为规范奖、自强自律奖,奖项设置标准不过高,而且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学期末,每个班级评选出各奖项1~2名获奖者,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他们鼓励,激励他们下学期做得更好,产生良性竞争。
三、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要求各班主任建立本班级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及务工地点、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具体信息。各班班主任负责联络本班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 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让孩子的父母和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校长信箱, 这个信箱主要承接留守儿童及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的信件及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成员对校留守儿童工作建议的信件。信箱钥匙由校长负责直接保管,每周一早上由校长打开信箱,查阅信件,保证写信人的隐私。从来信的内容来看,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丢下自己不管,由于长期远离父母,与父母的感情渐淡。这时,就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引导,告诉这些孩子,父母外出务工,不是不疼爱你们,而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你们要明白父母的苦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该信箱自开设以来,平均每周收到各方面来信5.4封,平均收到来自留守儿童的信件接近3封。信箱逐渐成为家长与学校、留守儿童与学校、教师与校领导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注重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注重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每次家长会后紧接着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学校向家长、监护人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向家长、监护人宣传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特别是引导老一辈监护人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通过开展家长和监护人班会,有效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
六、举办留守儿童兴趣活动
为了培养留守儿童的特长和技能, 不断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学校专门设置了体育、音乐、英语、书法、科技制作、科学实验为主的兴趣小组,并配备专门老师进行指导,让留守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相应的兴趣小组。学校每学 期举办一 次留守儿 童参加的 各种兴趣 小组活动 ,届时,每位留守儿童都可以对自己平时所学、制作的成果进行全面展示。
七、鼓励留守儿童寄宿制
父母外出打工后, 农村留守儿童被留在家里或由祖父母或由亲戚、邻居代为照管,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有效约束和管教而养成行为放任自由, 不服从管教等不良习惯。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不仅可以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和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防止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养成, 而且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良好行为习惯。两家子乡中心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轮流留校住宿,专门照顾和关心留守孩子,随时查看学生寝室,经常与寄宿学生聊天,关心饮食起居。从根本上消除留守儿童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隐患。
八、不断强化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寒暑假历来是学生安全问题多发期, 尤其是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安全更是令人担忧。为此,我校采取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利用班队课、红领巾广播站、家长会、监护人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把预防溺水、交通事故、鞭炮事故、食物中毒、火灾、防雷击等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与家长、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让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度过快乐假期。
总之,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除了学校和老师无怨无悔地为留守儿童付出外,更要呼吁社会加强导向, 让我们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用爱心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生长空间。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焦点。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必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作者所处学校虽地处吉林市昌邑区农村,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积累了一定经验。
【关爱留守学生心得】推荐阅读:
留守学生关爱总结07-10
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方案20105-19
班主任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10-09
留守儿童关爱简报05-30
关爱留守儿10-03
留守儿童关爱计划10-23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措施08-27
学校如何关爱留守儿童05-22
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05-24
用爱心关爱留守儿童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