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写作与学困生转化总结(共15篇)
创新写作与学困生转化总结 篇1
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与总结
来源:coly83的博客 发布时间:2010-08-15 05:57:3 本文还有以下相关内容: 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 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阶段总结
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学困生转化计划
培优、转化后进生工作小结
本学期,我承担的是三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及班主任工作,这个班共有学生66名,其中学困生6名。本学期已经快结束了,下面,我把自己的学困生工作作一总结:
一、以全新的眼光观察认识学困生
学困生的产生,是有着种种客观原因的。所以,要真正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以全新的眼光观察认识每一个学困生,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认识他们的心灵深处。为此,在本学期中,我积极与学困生沟通交流,与他们的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翻阅资料,上网查询,请教他人,为学困生转化工作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准备了必要的信息。
二、从学困生身上分析原因,针对具体情况开展工作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根据我上学期对本班学生的了解,我发现,在这6名学困生当中,许x、马x两名同学的情况基本类似,他们头脑灵活,就是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像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每次都只做得很少,且错误较多。经过我的调查,我发现,这两名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每天都很忙,许x的父母忙于工作,马x的父母忙于生意,在家里,很少花时间去过问子女的学习,也很少有时间来学校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导致了这两名同学在学习上的不负责任。另外几名学生,如徐x、杨x等,他们虽然学习认真刻苦,但由于缺乏学习的技巧和学习的伙伴,总是事倍功半,收效颇微。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转化工作:
1、认真开导,积极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开始”,为了使这几位学困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他们能够完全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回答,踊跃发言,在回答正确后,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二是在课后,给他们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书,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认识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是一定能够成功的。通过这些措施,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信心,为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精神动力。
2、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对于学生的教育,学校作用固然重要,家庭作用也不容忽视。为了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良好配合,我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他们的家长沟通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统一、完善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另一方面,我经常与他们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如当这几位学生的学习有了进步时,我便及时地告知他们的家长,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当这几位学生的学习稍有退步时,就尽快地询问他们的家长,了解其中的情况,剖析其中的原因,交换看法和意见。果然,在教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下,这六位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有了明显的转变。
3、成立“一帮一”的的帮扶小组,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对于学困生的帮助,作为老师的我毕竟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弥补这一点,为了延伸和继续帮助学困生的工作,在班上,我成立了“一帮一”的帮扶小组,让班上的优等生帮助学困生,给他们给予知识上的补充。如周x和马x,王x和许x,通过“一帮一”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上有了互补,更实现了品质上的互补。
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全力以赴,找出学困生的“病源”,进行对症下药,耐心、细心地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避免粗心、偏心,杜绝采用粗暴手段,让祖国的花朵在辛勤园丁的哺育下放出缤纷绚丽的色彩来。只要我们努力,“顽石”也会雕琢成“珍品”。
创新写作与学困生转化总结 篇2
刚分A, B班, 分到B班的学困生觉得没面子, 在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 并伴有厌学、弃学等不良情绪.如果一开始思想工作做不好, 就会使B班陷入一盘散沙、不可收拾的境地.因此, 分班后的第一节课, 我面带真诚的微笑走进教室, 信心十足地对他们说:“同学们, 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要分A, B班进行教学?是想放弃你们吗 (这正是他们心中的想法) ?不!绝不是!而是老师对你们有信心, 相信你们有很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 只有通过分班实施分层教学, 即针对你们的水平层次和接受能力组织教学、有的放矢, 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我坚信:只要我们师生团结一心, 共同努力, 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取得连我们自己都吃惊的好成绩!同学们, 你们有信心吗?”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 深受鼓舞, 一个个抬起了头, 挺起了胸, 茫然无助的眼睛里闪烁出了希望之光.“有!”回答的声音低沉有力, 震撼人心, 因为这是发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
事实上, 不只是第一次上课, 而是每一堂课我都热情饱满地投入教学, 对学困生充满耐心和关爱, 一起讨论, 一起总结, 手把手地教, 肩并肩地学, 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点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使后进生越来越有信心.
二、在教学中注意由浅入深, 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通过小题, 查漏补缺, 落实知识点
一般来讲, 学困生对所学知识点不能形成能力, 并不是对知识一点也不知道, 而是知道得不全, 因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容易落入问题所设置的“陷阱”之中, 尤其是解选择填空题时, 其弱点更容易暴露出来, 仔细分析此类现象, 便会发现许多知识点他们并没有掌握.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强化基本功训练, 过好运算关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而运算能力差是学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甚至影响到他们数学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他们之所以不能正确地运算,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上不重视, 眼高手低. (2) 相邻概念模糊, 相近公式混淆导致运算错误.如分式加减运算中的通分与解分式方程中的去分母, 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等总是张冠李戴. (3) 计算方法不合理、不灵活, 计算技巧不熟练.
针对上述情况, 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 教育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运算, 要求学生平时要养成运算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2) 加强对公式、法则的理解掌握, 防止学生在公式、法则运用中的负迁移.我在专题复习中, 每节课都目的明确, 个个落实, 一一过关.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 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
模拟训练, 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考试方法技巧等的全面考查与提高的过程, 是中考前的实战演习.但对B班的学困生来说, 如果不加处理地套用整套试题, 就会使他们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 极大地挫伤那些本来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一方面, 我根据学生实际重新编排试题, 十套试题形成梯度, 题量由少到多, 难度逐渐增加, 然后再练五套完整的中考模拟题, 使学生有个逐渐适应、逐步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 在模拟训练中, 我一改学生考、老师监的传统模式, 大力提倡师生互动, 每名同学有不懂的问题都可以向老师举手求助, 经过老师提示或讲解的题目解答正确仍然得分, 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杜绝了坐等考试结束的消极现象, 把考试变成了另一种促进学习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并非就题讲题, 而是采用“找出问题———补习基础———重新过关”的指导方法.比如有学生运算不会提问, 我首先和他一起寻找原因, 发现是负指数幂运算的问题, 就一起复习负指数幂运算公式:a-n=1an (a≠0, n为正整数) , 并讲清它的意义及运用方法, 然后出几道有关负指数幂运算的题目让他练习, 直至过关, 自己做出考试题目的正确答案.这样一来, 不仅让他们在模拟训练中学到知识, 而且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爱心加耐心是做好这一工作的根本.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学科特点,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只有这样, 才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摘要: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困生的转化成了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做好这一工作, 获得大面积丰收,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根据自己所教两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 将他们重新分成A (中上生) 、B (学困生) 两个班, 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B班 (学困生) 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 令人欣慰.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初三数学复习中对学困生转化的几点认识与做法.
关键词:初三数学,总复习,学困生,转化
参考文献
[1]郭文.初三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及转化方法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1) .
学困生转化总结 篇3
一、与学困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的前提,爱护学困生是打开后生的心扉的金钥匙。我们班有几个学困生,如王爱民,魏志成,马世龙,高成龙,魏思琪,江咏春, 贾浩楠。
二、在这个学期中,我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继而对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做法。
1、在日常教学中,向学困生提出科学而严格的要求,诸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
2、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不歧视,多鼓励;不粗暴,多宽容。多给他们以爱心,多理解,多尊重,多信任,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上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下课督促他们及时完成和更正作业。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单独辅导。
3、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过去,根据实施情况,调查研究,找出他们的“症结”,对症下药,促使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去学去做。
4、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要正确看待和评价学困生,在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方面下功夫,多表扬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促使他们对其感兴趣,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
5、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经常亲近他们,多找他们谈心,反复教育他们,对于学困生不能歧视他们,还要有耐心地反复教育他们,并且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鼓励。
6、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当给予鼓励,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他们学习。
7、教师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学困生学有所获。
8、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找到自己的长处。
9、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读读、说说、演演,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0、课堂活动中,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11、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用语文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在这个学期中,他们几个进步都特别大,尤其是是贾浩楠,马世龙,平时语文生字词语都不会,经过一学期的转化和帮助,两人成绩都有了特别大的进步,尤其是贾浩楠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作业按时完成,进步特别大,在这次的考试中也考了70分,比起以前进步非常大。让我特别欣慰。还有马世龙为了更好地培养他,纠正他这个多动的毛病,也为了让他和同学们更好地接触和交往。我做了一个决定,让他当我的语文课代表,当我在班里宣读这个消息时,班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几乎所有人都在说他的不好。不同意让他当。我看班里的学生对他的意见很大,心里竟有些动摇了,在想是不是这个决定做的太鲁莽了。虽然在后来把他的这个职务给撤了,但是,马世龙的转化还是很大的。在这次考试中,马世龙以90分进入了优秀的行列。让我感到非常意外,也非常欣慰,一个学期的工作没白费。
学困生转化案例、总结 篇4
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学生平常爱违反纪律,喜欢搞恶作剧,犯小错误,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总是管不住自己,坐姿不正。我发现他在学习上存在“等、靠、要”的坏毛病,等老师来教,靠别的同学来帮忙。甚至动歪脑筋,课间跟几个成绩好的同学搞关系。所以上课一拿到题目,不是想着我要快点想、快点做,而是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一到下课铃声响,连忙用眼睛看着别的同学,示意别人:快来教我。作业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
二、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没有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态度不够端正,缺少奋斗目标,但他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不错,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家庭因素
家庭经济较好,在家是独生子,父母在外忙于生意,家中老人缺乏正确教导意识,过分溺爱,好习惯没有养成,坏习惯却愈演愈烈。父母有时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过高的期望,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致使其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
/ 4 点自暴自弃。
三、转化措施
(一)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基于以上分析,我觉得如果能唤起他的自信,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并以此为起点,不断积累自信,挖掘潜在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等。那么他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困境,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
(二)列计划,定目标。
帮助学生列出学习计划。由于他们基础较差,课后要及时的督促他们进行复习和巩固。学困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让他们经常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三)优化课堂,激发兴趣。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地主动,提高效率。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这样学困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能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 4
(四)重视课内课外的与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富有新意的课初开端。每堂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好的开端。课初开端主要任务是使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方法是富有新意、不拘一格、时间长短适当。
(五)课外辅导
认真分析孩子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重点教给孩子必要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向家长传达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家长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多俯首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聊聊,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慎批评、多鼓励。
四、转化效果
刚开始,学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总结: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上课是一门艺术。要想教好学,上好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更是很难。不过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教好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
/ 4 己的人生价值。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做好。学困生有他们的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要从每个学困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给学困生多一些爱,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成绩在逐渐地上升,虽然有小幅度的反复,与别人没法比,但他自己比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老师能利用学生的特长来发展他的能力,并促使他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那要比单独地为他补单纯的课程效果要好得多。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小学学困生转化总结 篇5
通过一番深入交谈,我对每位学困生的心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对症下药采取了家访、电话抽查、建立家校联络本等方式进行初步的转化。
二、 多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首先在课堂上我随时注意他们的举动,稍有不对我会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去提醒他们,使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刻刻的注意着我,我必须认真听。其次在课堂上我还会为他们专门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题目鼓励他们回答。使他们立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一点点的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一次次小小的收获中增强自己的上进心。
三、转变班级其他学生的看法,为学困生重树形象。
班上的这几名学生长期以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学困生。我教育其他的孩子,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学困生,他们已经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所进步,我们要改变固有的观念,让他们对自己的进步充满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困生们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二年三班的姜海龙同学,有了明显的进步。他还经常会问我很多问题,上课不在只坐着,有时还能问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每次上黑板听写生字词语都能写对很多字词。期中考试得了57分的好成绩,5月月考取得了62分的好成绩。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篇6
一、学困生的成因
1. 学生自身因素 。 (1)性格方面的原因。一些学生在入校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日渐吃力,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对于这些同学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对于学习也就逐渐没有了自信,没有了自信,学习效能感也就低了, 学习成绩也就不会好。(2)习惯不好,影响学习效能。通过调查了解多数学困生过多地依赖他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独立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难以约束和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效率很低,长久之后变得无责任心,不肯承认错误,无所谓成绩好与坏,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时间一长逐渐变为学困生。(3)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影响学生学习效能。许多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比较弱,在学校里面他们还是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关系紧张, 使他们无法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于学习上,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4)学生对于学科的偏好影响学习的效能感。一些学生喜欢语文而一些学生则喜欢学习数学,这种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很容易让学生偏科,这样学生对于喜欢的课程会有很高的学习效能感, 而对于不喜欢的课程的学习效能感就低。
2. 家庭方面的因素 。 现在的家庭对学生的学习比较重视,较早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许多家长并不懂得教育规律,一些教育实际上属于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将超过孩子接受能力的内容过早地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无法适应学习,使孩子对于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或者一些家长由于受个人因素的限制,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会向孩子教授一些错误的知识,而这些内容到了学生正式开始学习时则成了对学习内容的“负干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校因素 。 有的老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和指责,甚至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发生;有的老师对学生表扬得不合理,批评得没理由;有的老师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久而久之而形成学困生。
二、转化对策
1. 改进教法 、 指导学法 、 提高需要 帮助的学 生的学习 兴趣是每 个教师备 课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要多为学困生着想,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合理定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即在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性格等情况下,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一定的层次。设计教学时,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应有一定的阶段性,让学生能有反馈的机会。在作业及练习布置上,应考虑学困生的基础,加强练习作业的指导。即使过关测试,也通过复习、 测试、分析、矫正、复测几个阶段,给学困生提供足够的机会。
2. 积极与家长沟通 , 加强指导 ,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家长在外工作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 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3. 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研究表明,90%以上的学困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在于心理因素。学困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厌学心理、自卑心理、胆怯心理、掩饰心理、疑虑心理,压抑心理、惰性心理、逆反心理等,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学困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注意从他们个性心理入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信心。
初二物理学困生转化总结 篇7
物理教师
八年级
转化学困生,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好各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业辅导工作,使他们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提高和发展。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从发展学困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功夫,有计划地介绍适应他们的学习方法,并从每个学习环节中做一系列的学法指导工作。
一、将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放作首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动力性作用,不少学习差的学生,往往表现在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教师经常关心接近他们,对它们进行引导和鼓励外,还要实实在在地给他们介绍一些培养兴趣的肺腑,锻炼意志的途径,提供一些他们能够享受学习乐趣的活动。
1、学困生自觉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操作方式。
2、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的操作方式。物理学习具有比其它学科更加困难,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要求有更坚强的毅力和耐心。但学困生往往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没多久就会被各种欲望而代替,使学习心思无法集中在学习上。
二、智力因素的开发是学困生的当务之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想象力贫乏,使学困生付出与优生同等代价时,仍然难以将学习物理搞上去的真正原因。此时,教师应该讲清楚,记忆需要方法,记忆能力也是通过锻炼获得的,前面讲到的超级学习法,快速记忆法就应该介绍给差生试用;通过深呼吸安静下来,通过自我调整达到状
态,这种有程序的训练有可能将一个“笨孩子”立即变得聪明起来。只要学困生也能够迅速记住所学教材的内容,那么他的学习状况就会很快转变过来的。
小学学困生转化总结(精选) 篇8
XX小学一年级
XXX XXXX年1月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学期又结束了。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对本班的学困生,我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施以不同的转化措施,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使本班的学困生在今后得以更大的好转,现将本学期的学困生转化情况总结如下:
一.转化措施
1.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己
学期一开始,我就多次找学困生郭孟禹谈话。交谈时,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对话,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通过列举实例、与同学比较等方法,使他真正认识到自己与同学们的差距。
2.帮助学困生分析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原因
教师与学困生共同分析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做到有理有据,使他心悦诚服(李金涛智力尚可,但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张浩楠没有自尊心和上进心,作业抄写潦草)。
3.帮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在转化过程中,我时时处处注意对其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经常结合学校、班级或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引导,使他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端正了学习态度。
4.加强辅导
针对李金涛的情况,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辅导。对同学,张浩楠首先教育其树立自尊心,要有上进心;然后联系家长督促其完成作业,帮助其改掉贪玩、不完成作业的不良习惯。
二.转化效果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 篇9
一、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多种, 在这里由于智力方面的原因不予以分析, 主要针对非智力方面的原因进行探讨。我们只有找到原因, 才能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外在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改变, 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浸蚀着我们学生还不成熟的心理, 办事托人找关系、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等, 对我们的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 有些学生属于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儿童, 他们的学习家长从不过问, 或者由于家庭经济环境较差, 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用具及环境;再者就是英语师资水平整体较低, 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 不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责任心不强等, 这也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2. 内在因素。
首先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自觉学习的能力差, 有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学习态度不好, 认为学不学英语无所
谓, 感觉英语的用途不大, 这就在他们的思想上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 导致上英语课时不注意听讲, 课后也不巩固所学英语知识, 内心缺乏英语学习动力, 以至于自主学习英语知识的能力也随之降低, 日积月累就会严重制约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学生缺乏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还觉得好奇, 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以及词汇量的加大, 他们越发感觉英语知识枯燥乏味, 学习起来一点趣味也没有, 所以就会越来越不想学, 越不想学成绩就会越差;再者, 学生学习方法不当, 有些学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时间没少花, 苦功没少下, 但英语成绩和学习效率始终上不去, 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最后, 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课外阅读以及英语口语的练习环境, 这些都会成为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培养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对于英语学困生而言最根本的就是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只要学生对于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和探究英语知识, 对于英语能力的提高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得好, 爱屋及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一旦成为被爱慕和敬畏的对象, 他们就会自觉地学习这位教师所教的知识。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更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变化, 给予他们无私的关心和帮助, 这样学生就会在英语学习上迎难而上, 不断地突破自己, 以达到英语知识能力的提高。
3.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 使他们重新树立起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而不是一味地责骂、批评或者是讽刺, 学生有了自信心就不会破罐子破摔, 在英语的学习上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以达到英语水平的提高。
4. 分清层次, 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全班学生的学习及理解能力进行分级, 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提高, 课堂上的提问应倾向于学困生, 为学困生布置适合他们能力的习题, 因材施教, 这样班级的英语整体水平才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5. 创设教学情景, 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要紧紧抓住教参,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设各种教学情景, 让学困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中来, 运用英语进行问答、讲故事等等, 这样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虽然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 而且很复杂。但我坚信, 只要在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引导和教育下, 加上我们学生自身的努力, 我们的英语学困生一定能得到转化。
摘要: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越来越显得迫切。这无形中给我们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英语作为中学一门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虽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英语学困生现象还普遍存在于我们中学英语教学之中, 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中学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最基层的英语教师, 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以及怎样提高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相应的会大大增强。
四年级组学困生转化总结 篇10
(2010-2011第二学期)
学困生问题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实际上也是个社会问题。既是社会问题我们就要下大力气来解决。要解决,就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对待学困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的素质。
到了六年级,每个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造成他们学习困难 的原因非常复杂。学困生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主要表现为某些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信心不强,等等。因此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全组教师注意观察这些学生的表现,根据他们的各自特点,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转化他们的应对策略。
本年组共有学生53名,其中学困生占总人数的5.5%左右,经过努力,转化了以下同学:陈海云、李祥国、郭龙、王纯玉、王金钰、闫和欢、高辉等。为了能有效转化他们,全组老师做了以下工作:
1.明确转化对象。
根据学生在班级中学习、纪律、卫生、习惯等情况的调查记录,每个班确定几名同学作为本学期重点转化对象。
2.做好调查分析。
每个班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根据这几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查,分析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3.转化学困生的应对策略
针对造成学生学业失败现象的各个因素,年级组讨论,研究,制定出学困生转化策略,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总结经验,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最终形成针对学业失败学生的教育教学应对策略。
(1).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小学生认识能力差,易冲动,易犯错误,而优势也正是他们一切都未定型,一切都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其可塑性大,犯错误容易,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也不难。我们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鼓励、引导这些学生,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2)培养学困生积极的兴趣
作为学困生,兴趣与一般学生相比较有所不同。学困生的兴趣是以直接兴趣为主,稳定性,效能性低,这种特点决定了学困生很容易被低级的不健康的东西所感染,教育不好,易走向邪路。所以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积极兴趣是促成转化的首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领会了学习的意义,才能形成稳定的兴趣;反过来,稳定的兴趣,又有利于在学习中更加努力发奋。学困生对自己失望,对学习没有兴趣,可能会由学困变成厌学,最终弃学。作为教师要培养学困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学习兴趣。(3)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困生往往因产生自卑心理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除了要关心和鼓励他们,更主要的是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能扬长避短,产生积极的迁移。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而且可以调节他们的思想言行。学生的思想网络是一个积极与消极的结合体,消极因素一旦占了上风,那么就会做出不良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帮助后进生激活积极因素,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4)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热爱学生,特别是热爱那些学困生,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国特级教师斯霞说过这样一句话:“工人不爱机器怎能做好工?农民不爱土地怎能种好地呢?教师不爱学生能教育好学生吗?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做他们真正的教师。”学生如果被轻率地贴上“学困生”的标签并被抽取出来,就会产生“学困生”的角色认同,逐渐导致其缺乏学习自信心、畏学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标签化教育方式会降低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及自尊心,甚至会导致撒谎、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更多的异常行为,从而加剧学生从“学困生”向“问题学生”的转变。
(4)平等对待学困生,充分展示学困生的长处
在学困生转化中,老师要时时提醒自己,要平等对待学困生,为学困生多创造机会,因为他们也想让老师表扬、家长奖励、展示自己,让小伙伴投来羡慕的
目光。但由于多种原因他们比优秀生、中等生落后很多,这就要求老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全班学生的成绩,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特长。
(5).和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家庭教育。现在的年轻父母虽然在生活上比较前卫,但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许多人依然摆脱不了旧传统的束缚,在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上走入了误区,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一个个盲点在闪现:有些家长本身素质不高,自身有失检点,醉心于金钱、酒桌、舞场,整日玩牌、打麻将,使子女深受其害,甚至染上恶习;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放纵、娇生惯养,或者过分苛求,期望值过高,而教育方法又过于严厉,体罚、软禁等方法层出不穷;更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推向社会;有的家长忙于赚钱等事务,把定“树大自然直” 的信条,轻易地放弃了为人父母的神圣职责……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败,学校教育不能及时或无法弥补,便出现了一部分的学困生。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呵护。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对家长的指导、帮助,特别是针对那些自身素质不高的家长,只有家校合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
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篇11
许晶晶 每个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学困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毛病是老师分内的责任,为此,我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鼓信心
学困生在一些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们或是信心不足,学习不求上进,或是经常调皮捣蛋,不受纪律约束,或是惰性十足,自暴自弃。然而,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出学困生的闪光点,然后扬其所长,给予更多的表扬与鼓励,使他们明白自己并非“朽木”,而是“可雕”的,从而产生自信向上的力量。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成功才有保障。
二、对学困生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分为二。
重视学困生改进过程、分层次教学,分层次作业,分层次考试。对学困生平时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大力表扬,必要时给予物质奖励,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
三、对学困生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对学困生的不良行为,我没有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大张旗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做出事与愿违的事。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对学困生我们只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创新写作与学困生转化总结 篇12
一、初中阶段学困生的具体特征
在农村中学中学困生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差,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常有违纪事件发生,他们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在学习方面。
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全面,一知半解,对知识点的应用只能照搬照抄,说不清知识点的由来及其意义和其反映的客观规律是什么,不能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在探究实验时往往无从插手,袖手旁观。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解题不遵循一定的解题步骤法则,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也不检查解题过程与分析结果,还常带有抄袭作业的现象,有的甚至雇用他人抄袭或干脆不做作业。在探究活动和讨论问题时,只求结论而不进行积极思考,遇到问题持消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呈现回避对抗状态。
2. 在心理和意识品质方面。
学困生在学习时大体呈现出三种心理状态。第一种是呈现积极趋向状态,他们在课堂上情绪振奋,但波动较大,进入科学课堂后,有学习思考的过程,而且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同时,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但基础较差,往往不能独立按时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一旦失败就会失去信心。第二种是消极被动状态,这类学困生对科学学习虽谈不上兴趣,但因为老师的要求,还能认真对待。他们在课堂的表现是:若学习内容合意,则情绪振奋,迅速投入学习状态;若学习内容不合意,则情绪焦虑,心情压抑,或应付了事。第三种是回避对抗状态,这些学生根本不愿上科学课,完全放弃科学的学习。总之,学困生的自信不足,几乎没有竞争意识,意志薄弱,经不住挫折的考验,不能在失败中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自我控制能力差,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不能冷静地分析问题,也不能全面考虑问题,是非观念淡薄,常有违纪事件发生。
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结合多年的教学教育经验,笔者认为,目前,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上各种关系往往通过家庭影响着学生,家庭的气氛,父母的性格,都有意或无意为学生所体验,并影响他们的性格特征。幸福和谐、与邻居和睦相处的家庭,会使孩子形成善于与人交往,团结伙伴、积极上进的优良性格特征。目前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但学生的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对子女的教学中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而教育方法不当,有些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而有些家长对孩子又过于苛刻,使子女压力太大,处处要求得第一;有些家庭父母离异破裂,有些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因而缺少和子女必要的沟通与和对子女的关爱等因素,这些都会对孩子形成孤僻、任性、不合群等不良性格特征产生深刻的影响,导致学生行为习惯差,自信不足,意识薄弱,经不住挫折。同时,社会上那些不健康的文化氛围(如游戏机、网吧等)和那些不良的社会环境诱惑学生、误导学生,动摇学生的意志,导致学生违反纪律。
2. 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
不仅家庭教育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学生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学校继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领导对教师考核上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而忽视思想教育的一块。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进度过快,脱离班级实际,过早结束新课程,搞“深化教学”、题海战术,频繁的考试、繁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 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对知识点死记硬背,他们往往抓不住问题的中心,不知道怎样预习、复习,不知道怎样去理解概念、规律的意义,做作业时总是先做,遇到困难再看书、复习,同时又遭到考试的屡屡失败而挫败了学习的积极性。总之,他们的学习总是处于被动局面,久而久之,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
因此,教师要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了解他们的行动轨迹,确认是什么原因造成,方能诊断“病因”对症下“药”。在分析寻找学困生形成原因时一般可采用这些方法:个别谈心法、学困生问卷法、家庭调查法、学困生跟踪法、学困生档案分析法等,但这一过程的进行教师要把准时间关,最好在接班之前完成,同时要循循善诱,因人而异,方法得当,让学生讲出真话和心理话,通过调查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来寻求对策。
三、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对待学困生要寄于一定的期望,要有耐心和信心,要循循善诱,逐步帮助他们提高,这不妨从“期望诱导、优化教法、家校联系”这几方面入手。
1. 期望诱导。
对学困生寄于一定期望,帮助学生改变行为习惯,坚定意志,树立信心。诱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觉学习。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伏隆的“期望效应”理论,教师对学困生寄以信赖和期望,学生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不负教师希望的回报。期望一般采用语言期望和行为期望两种形式,如变“我不信你能……”为“我相信你一定能……”,变“我不顺眼”为“我喜欢看他,我喜欢关心他,接近他”,等等。实践表明有大多数学困生均属于行为习惯差、意志薄弱,信心不足而导致学习成绩差,守纪差的,而他们行为习惯的改正是需要时间的,甚至会出现多次反复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允许他们出现这种反复,因为德育过程本身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要有耐心、信心、决心和恒心,相信学生能够不断地改好。对待学困生要多一份理解和支持,特别是那些失去家庭温暖和母爱的孩子,教师要更加关心、爱护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增强竞争意识,使他们在每一次反复中都有所提高,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增强内动力和自信心,坚定意志。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是一个飞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因此,教师要给予耐心指导,给钥匙、教学法。例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学困生可提出“四先四后”的学法模式,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听懂,后笔记;先理解,后记忆;先复习,后作业”,为克服学困生知识易忘、易错的弱点,可教育学生随身携带《知识备忘卡》和《错题对照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学困生多鼓励,让他们多提问、多板演。在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环节中,教学要注意控制作业的难度和数量,重视“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可分“高、中、低”不同程度的要求分别布置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检查,优先对他们的作业进行面批,及时表扬优点和改正错误,督促学生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这样会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增强自信心,坚定认真学习的意志。
学生学习成绩差,除了学习方法不当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优化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优化教法。
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加强学习,努力钻研,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具有严谨的治学作风,文明的举止,端庄的仪表,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并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去指导教育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为教而学必须投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把自己放在初学者的地位,先去思考探索一番,然而再从学中走出来,从而制定出一个或多个切实可行的高质量的方案,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教与学关系的一个方面,是外因。此外,教师必须看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主体作用才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内部根源,即内因,是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仅满足于把知识讲清楚,还要讲得生动有趣,要自始至终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但“学困生”的兴趣往往是较狭窄的、单一的,从兴趣的内容上看,学困生的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而对抽象的文字材料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选用动画片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可以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克服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从而尽快地进入到课堂氛围中来。教师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运用小实验、故事或谚语引入新课,提出与要学知识相关的若干问题,以引起学困生的好奇与思考,也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兴趣,学困生虽然能力较差,但是他们和正常学生一样,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也同样需要家人、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赞扬和信任。为此,在教学中采用竞赛的形式也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计算比赛、改错比赛、实验设计比赛等,对于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给予鼓励。但要注意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比赛要分组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建立更强的自信心。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尽可能多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要尽可能多列举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例子。这样就能顺应观察———猜想———实验———分析———结论———应用这条思路,将教材讲活,使学生见之生趣,动之生乐,听之有理,思之有味,乐于接受知识,把学生从机械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到探索知识和知识源泉航程上,以不变应万变,一生受益,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3. 家校联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联系。
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是由家庭、社会、学校三者构成的,只有这三者在教育上保持一致,才能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这就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与家长、社会各方面取得联系,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协调工作,联合家庭、社会上有利教育的因素,来共同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册,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组织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等途径来促使学校教学有效进行,从而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总之,运用“归因分析、期望诱导、优化教法、加强联系”对转化学困生是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的,具有可操作性,能起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不会学”为“我会学”的效果。
摘要:文章就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 归纳出学困生表现的具体特征和其形成原因, 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和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 总结出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并指出运用“归因分析、期望诱导、优化教法、家校联系”对转化学困生是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的, 具有可操作性, 能起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我不会学”为“我会学”的效果。
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篇13
1.尝试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股激励学生上进的强在精神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困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甜头。如课堂提问,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使优生高有所攀,学困生有望进步。学困生往往害怕老师提问,我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内容,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不感到吃力,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答错了,也尽力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过来,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任意驰骋,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二、指导学法,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要让学生能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作为教师应针对小学初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不同,根据情况对学生加以个别指导,指导他们如何记忆、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如何听课、如何作笔记等。对于在预习中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放松地听讲;对于已经看懂,但仍有一定难度的则要认真听讲。对于自己所不懂的则要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思考,这样能够迅速解决自己的疑问。
三、改进教法,适应当代初中学生的特点
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困难,学困生在课堂上听课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备课时,必须要备好学生,一定得在课前充分估计、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多为学生着想,上课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恰当的例子,帮助学困生形成正确的思维:结合生活实际,使陌生问题熟悉化;通过直观的教具和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等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还可以故意设置陷阱,暴露他们的思维薄弱环节,再加强数学严谨性的针对训练,在解题教学中,应先通过典型示范再结合适当的练习,逐步提高学困生的审题能力和思维的各种品质。
四、灵活处理,因材施教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概念、定理的理解及运用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讲解,加强基本方法的培养和运用及对基本思想的渗透和强化,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来。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篇14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泉河铺镇中心小学
黄丹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既傲慢骄横,又胆怯自卑;既想奋起前进,又信心不足。在班内受到同学的歧视,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家中受到家长的批评,没有家庭“温暖”,而倍感孤单。所以学困生就会有
“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学生,并非是一朝一夕或只言片语所能凑效的。所以学困生的转变需要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说服教育。可见,学困生转化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学困生也并非是绝对的差,只是他们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暂时都达不到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阶段性基本要求而已。所以,学困生生除非是天生弱智,否则大多数的学困生并非“朽木不可雕”,而是“孺子可教”。因此,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学困生转化是有可能的,并且是能够取得丰硕成绩的。
一.
用“爱心”滋润心田,用真情叩开心扉
失去尊重的人最需要尊重,失去信任的人最需要信任。学困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是长期缺少爱。因此处于特殊境遇的学困生特别需要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爱有着巨大的力量,它是牵连师生关系的一条割不断的红线,也是学困生转化的内动力。因此,我在平时,总是用“爱心”去滋润学困生: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心情,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挽救他们,而并不嫌弃他们。比如有些同学,由于家庭环境不好(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家无人管教)而热衷于“网上游戏”。一段时间内,他思想退步,成绩下降,由原来的中上等而转为后进生。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主动与其接近,作深入细致的谈心:讲明上网并不是坏事,从中我们还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迷恋上网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业和健康成长,就变成了坏事。听了我一番充满爱心的话语,他深有感触。并决心痛改前非。事实上,这样做远比一般的说教,频繁的批评,粗暴的训斥效果要好得多。
二、一分为二看待学困生,细心捕捉闪光点,用其长避其短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学困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学困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样,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的确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若能及时“点化”,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总是较善于细心观察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充分使他们的“闪光点”发光、增光。我的做法是:对他们立足于争,着手于拉;极积创造条件,给他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便克服消极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或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利用他们的长处让他们上讲台演讲、上黑板做练习、或让他们发本子、去拿粉笔等等。使他们感到老师信任自己,并引以自豪,从而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对差生来说,用其长的过程,也就是避其短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心理上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是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
三、细心、耐心辅导,多种方法并用
从平时的作业来看,以及从测试成绩来看,一些同学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特别是拼音还不能熟练拼读,听写生字,写不出来,存在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家长缺乏辅导、甚至家长外出打工缺乏管教,二是自己不认真完成作业,三是本人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动力,不愿接受新知识。所以,面对这些学生,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他们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如生字,每课一定要会读,会写,还要听写得出来,一旦发现他们的长处,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上课总要想到他们,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无人问津。对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使他们增加自信心,对学习不再恐惧。布置作业时,先想到学困生,让他们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二是从难
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开展“优生带差生”活动,利用同桌,让好学生管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后进生的辅导。教师辅导把后进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学困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是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学困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评讲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学困生进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结合。要转变学困生,争取家长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只有与家长密切配合,才能收效显著。所以经常家访,加强与家长联系的强度,随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
一学期以来,总体分析得出明显有一定效果,一部分有了学习兴趣,在习惯上也逐步形成,不论是书写,都有一定的进步。
四、“耐心”教育学困生,迎接“反复”的挑战
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一种正确的观点,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决不能操之过急,希望一步到位,或“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允许反复,并在反复中耐心地进行诱导教育。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困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的反差,是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是学困生在转化期间的运动转迹。对此,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做到宽严相济,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决不能对后进生揭老底,算旧账,全盘否定他们已有的进步。否则,不仅会使以前的努力前功尽弃,而且还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使学困生丧失转变的信心,增加转变的难度。
创新写作与学困生转化总结 篇15
一、研究对象的筛选
范围确定:我校六年级全体学生 (131人) 。
筛选步骤:首先, 对照六年级全体学生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数学、英语3科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筛选, 其中16名学生出现一科或多科成绩低于75分的情况。其次, 对以上16名学生4个学期 (自四年级第一学期到五年级第二学期) 的语文、数学、英语3科期末考试成绩折线统计图进行对照分析, 其中12名学生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再次, 围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 对以上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最后, 通过与教师座谈、走访家长等多渠道了解以上12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收集成功转化案例, 筛选出10名转化过程清晰、转化效果明显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
1. 家庭影响。
10名研究对象的基本材料显示, 单亲家庭这一成长环境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离异, 各组家庭, 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更忽略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造成孩子心灵孤单无助;隔辈教育松散无序,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孩子关爱多、关“心”少, 服务多、管理少, 使孩子发展缺乏规划、没有方向, 再加上一味的迁就、放任, 导致孩子意志薄弱, 诸多不良习惯有了滋长的温床。同时, 非单亲家庭父母教育观念不正确、不当评价, 过高期望、盲目攀比的心理以及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形成学生学习信心缺失的主要原因。
为此, 积极与家长沟通, 交流教育手段, 正面引导家长客观公正地看待孩子的学习, 应成为“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第一环节。
(1) 找准关注的焦点。
一般情况下, 家长常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 这样做其实是在暗示孩子: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外在的肯定。殊不知, 成绩总有高低, 排名总有前后, 这样的关注给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以挫败感,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丧失信心。如果家长能正确引导孩子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 孩子的学习感受就会截然不同。家长的具体做法是, 引导孩子不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比进步, 肯定孩子每天多学了一些知识, 每天都和同学们一样在进步。这样, 孩子可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 体会学习的快乐,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 培养学习弹性。
“学习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应对压力、战胜挫折和接受挑战的能力。具有学习弹性的人, 能有效地应对学习挫折、不良成绩、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心理学研究发现, 遇到挫折时, 负面消极的想法会使人压力倍增, 容易半途而废;而正面积极的策励则会让人拥有极佳的抗压及抗挫折能力。
因此, 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 家长应帮助他们学会做乐观正面的思考, 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弹性。家长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对待孩子就会更加理智与科学, 不再只是一味地抱怨与批评。只有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带着长辈的宽容与关爱, 带着朋友的理解与尊重, 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 和孩子一起成长。
2. 教师作用。
有些学生上课坐不住, 听不进教师讲课, 小动作不断, 思想开小差, 知识一点儿也学不进去。教师、家长往往将这些学生归入“问题学生”的行列。但是这些学生虽然听课不专注,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注意力却是高度集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应该从教师的“教”上找原因。同一个班的学生, 不同教师授课, 效果截然不同;同一个学生, 不同学科的学习, 状况也有所差别, 这就反映出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师生情感交流、教学过程把握、教学方法优化等方面的无所作为或不恰当做法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又一重要原因。
作为教师要树立公正平等的教育思想, 把“学困生”转化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方面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及学习需求, 精择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 形成教学风格, 既做“益友”更做“良师”。
(1) 备课时想着“学困生”。
备课不但要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心中有“法”, 更要做到目中有“人”。从面向“全体”向关心“个体”倾斜, 备课时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 也要考虑小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同样一个教学单元, “学困生”应该掌握哪些最基本的内容, 掌握到什么程度, 需要教师提供哪些帮助;同样一个练习, 要求“学困生”分几个步骤做, 需要给予怎样的辅导;课堂教学中, 哪些时段是为“学困生”安排的, 哪些问题是针对“学困生”提出的, 针对新授内容“学困生”需要怎样的个别辅导……教师备课时都要思考、设计。
(2) 上课时启发“学困生”。
提问是保障“学困生”听课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增加对“学困生”提问的次数, 形成师生互动。特别要注意在讲授新知识的关键处及时提问, 在学生走神儿或者有搞小动作的趋势时及时提问, 把他们的思绪拉回课堂, 并通过不断的训练, 增强其注意力的持久性。在自主学习活动中, 要把“学困生”分散安排在各个学习小组, 使他们得到帮助和提高。教师的要求和任务要分层次、有梯度, 使“学困生”有发言的机会, 督促、帮助他们主动、积极的思考问题, 并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困生”, 实现生生互动。
(3) 布置作业时关照“学困生”。
作业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布置作业时要照顾所有学生, 要有针对性和梯度。既要让“优秀生”吃得饱, 又要让“学困生”吃得了。对于“学困生”, 作业的重心要放在使其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新知识的最基本部分;对其作业进行面批, 及时发现问题, 帮助他们查找病因;重视作业批语的情感交流作用和指导作用, “鼓励+希望”式的作业批语, 是一种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3. 玩伴效应。
在转化“学困生”方面, 要注意发挥班集体和同伴的作用, 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 帮助“学困生”在集体中找回自信, 走出封闭的自我, 学会学习和交往。
(1) “主角”效应。
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抓住恰当时机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 并让他们在活动中成为主角, 让同学们关注他们, 喜欢他们, 使他们有成就感、自信心。例如, 悦悦同学住得离学校近, 到校时间早, 班主任就安排他带上教室的钥匙, 让他做“门官”, 这使他很兴奋;在学校举行的背诵课文大赛中, 语文教师利用悦悦嗓门大的特点, 让他领诵, 虽然只是几句话, 但从活动前期准备到正式比赛, 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在全身心投入其中, 最后, 他不仅自己没有“掉队”, 还为班集体做出了贡献。教师的这些做法就是为了让“学困生”走进同伴视线, 得到同伴关注, 唤起同伴信任, 唤醒自我意识。
(2) “互动”策略。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开展“一帮一”活动, 为“学困生”安排一个负责任的“小先生”, 一起游戏、一起学习, 实现生生互动, 使“学困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学习方法, 激活乐学点。
4. 个人素质。
据相关资料显示, 5%~10%的在校生存在学习障碍。所谓“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不足而导致成绩落后的现象。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其中阅读障碍最为常见, 有此障碍的男生多于女生。
阅读障碍的显性特征, 一是不会听课。具体表现为:课上经常搞小动作, 即便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 心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一旦被提问, 连教师问的是什么问题也没听见。二是粗心大意。读课文丢字添字, 写作业错字连篇。数学学习上的表现尤为典型:不会做的题肯定做不对, 会做的题要么抄错数了, 要么少做一道, 要么没审清题意、掉到题目“陷阱”里了……总之, 即便是会做的题也经常出错。三是思维惰性。不积极思考, 遇到稍有难度的题, 就放弃思考;对学不懂或者做错了的题, 不会主动寻求教师或同学帮助;记忆力差, 同样的错误会长时间在不同的练习或考试中重复出现。
对于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 教师更应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理念, 悉心地帮助、指导和教育。
(1) 把握大方向, 实现小目标。
面对学习, 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总认为有“念不完的课本, 做不完的习题”, 不知从何入手, 因而倍感压力。这个时候, 教师最好的辅导就是帮助学生“切割”他的功课, 把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划分, 分层级制定出具体时间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让学生逐一完成, 做到大方向、小目标。比如, 一天背几个英语单词, 做几道数学题, 等等。只要按照一定计划, 认真完成具体学习任务, 实现小目标, 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会这门知识。同样, 教师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进步上, 而不是放在学习成绩上。
(2) 掌握巧方法, 养成好习惯。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能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做“学困生”转化工作, 教师更要重视方法的传授和习惯的培养。
怎样指导“学困生”正确审清题意, 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例如, 在做练习题或考试中, 会“读”题非常重要。读出“题眼”, 读出题目中的“陷阱”, 解题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笔者在教学中就非常注意这一点, 在课堂练习时按题目类型反复指导“学困生”掌握读题的方法, 要求他们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明确题意, 进而判断出做题方法, 根据题目中设“陷阱”的地方判断出应注意的问题。
为帮助学生改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 笔者要求学生养成每做一道题都要认真检查的习惯。以检查试卷为例, 一份试卷做完后, 先要整体查, 再要局部查。整体查时查有没有丢题的现象;局部查时查是否按要求做题, 是否按“常法”做题, 有没有抄错字、看错字、丢字和掉进题目“陷阱”里的现象等。
【创新写作与学困生转化总结】推荐阅读:
科技创新与写作答案09-13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09-02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08-29
浅谈民生新闻的写作与三大创新09-14
高中写作教学创新10-28
文稿写作创新汇报06-20
写作素材之创新08-01
提高写作创新能力10-22
公文写作的创新06-03
高中学生的写作创新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