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创新写作的源泉

2024-07-08

兴趣是创新写作的源泉(精选6篇)

兴趣是创新写作的源泉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上就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并因势利导, 把兴趣转化成乐趣, 进而转化成志趣, 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一、重视实验教学, 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 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 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 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如在讲氧气鉴别时, 先用带火星的木条, 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 学生根据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讲实验室制取氢气时, 增加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保持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 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说, 是极具诱惑力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 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 可以每学期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和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再如化学游戏晚会, 可以把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

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 进一步强化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 一旦几次被难倒, 兴趣也会大减。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的元素符号、化学式, 采取分批识记, 从序言开始, 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化学式是否对, 二查配平是否正确, 三查等号有没有写, 四查条件, 五查符号。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编成口诀帮助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 重点授予方法多练。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 从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实验教学,课外活动,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 篇2

一、掌握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内容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材为辐射中心,尽可能的开拓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教《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为什么小蝌蚪会不认识它的妈妈?它们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模样?让学生尽情想象、发挥创造性。而争强好胜,乐于创造,勇于求新,正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对这样的练习他们是很有兴趣的。这些课堂练习,既有利于学生熟悉课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或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经验证明,学生对这种富有创造性的练习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导入新授课文  引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容易被感染,只要是他们喜欢的事儿他们就会很积极、很主动地去做。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精心设计导言,运用巧妙的语言去触击孩子最易被感染的中枢,再加之他们好玩、好动、好奇、好动又好胜,因此结合教材,就可以设计出对小学生极富吸引力的引言,如:昨天,老师遇上了自己的老同学,他是个谜语大王,见了我就给我出了个谜语,可我怎么也没猜出来,你们愿不愿帮我呀?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在学生产生兴奋之时导入课文。再如学古诗时,还可以这样说:我有个好消息,听说学校要举办一次“古诗小博士”活动,看谁知道古诗多,谁就能评上,你们想不想当小博士呀?现在赶紧学好不好?还有低年级识字课,教师就可以这样说:“你们都可爱,都是妈妈的好宝宝,可是有一个坏消息,有几位拼音妈妈带着她们的生字宝宝去公园玩,一不小心妈妈们把自己的宝宝都丢了,这可怎么办呢?”像这样富有感召力的话语很多很多,只要你肯动脑,善于去运用,就会帮助你把孩子们主动地引进你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出发,启发学生多思善思,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能力和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在课堂中,尽管教师对学生训练的内容很多,方法各异,但是训练的总要求,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主线来设计训练内容,考虑训练方法,不应是应试教育中学生死记硬背,只求高分,不问学生能力﹑体力等现象。

三、注重情感交流 推动学习兴趣

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是语言。教师鼓励性的话语能激起学生情感交流的勇气和欲望。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把教师难倒,教师应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教师的骄傲,应给予鼓励,可直接对学生说:“你真会动脑筋,把老师也难倒了。”从而在心理上满足学生的自信心。这时不妨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互相讨论,适时进行情感交流。学生情感发展的层次是不相同的。在课堂交流中,不可能人人正确,人人都能提出好问题,难免会有学生闹出笑话。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更宽容地对待学生,给予认可或鼓励。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敢问敢说。这种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可以使教学活动高效而富于成果。

以心换心,沟通情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到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才能沟通你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怀着对学生的爱心,充满激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态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在整个课堂始终处在一个亲切、友好、平等的和谐气氛中。

四、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设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如课堂提问中,教师要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问的巧妙或笨拙,体现着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较难的问题请优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希望生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特定情况下,教师可以实施“高高举起你的左手”的策略。即和希望生约定:“回答问题时,要是不能回答就举右手,能回答就高高举起你的左手!”这样难易有别、因人而异的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篇3

一.观察现实生活, 积累作文素材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观察是获得信息和写作素材的途径。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 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 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 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 营业员服务周到, 教师关心热爱学生, 爷爷奶奶勤劳俭朴, 叔叔阿姨尊老爱幼, 同学之间友爱互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通过观察, 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要有目的把学生带入生活, 让学生亲自去体验, 抓住事物的特点。有一次写作文《记一处景物》, 我先带学生亲自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 观察周围景物静态和动态, 感受大自然的可爱。坐在河岸上, 我指导学生观察天空是怎样的?河水有怎样的声音?河里的鱼儿是怎样活动的.....同学们经过我这一指导, 观察、体验后就畅所欲言。结果, 这次作文, 同学们都能做到内容真实具体, 有真情实感, 中心较为突出。在实践过程中, 我还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时……引导学生把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二.真情体验, 亮相生活舞台

1、发挥想象, 设计生活。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 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应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设计人物角色:我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工人、农民……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成果。设计班队活动:怎样才能把班队活动搞得更富有趣味性、生动性、艺术性, 我让学生出谋划策, 大胆想象。于是从主题到形式, 从内容到过程, 一份份活动方案充满童趣而又新颖别致。另外, 我还让学生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服装、设计家具……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 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 成为全面发展的“小能人”。而且这一过程让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 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不会再言而无物了。

2、创设情境, 展示才华。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 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 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 深化作文主题。如此进行写人作文训练时, 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作文前如果我们能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 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 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产生作文兴趣, 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在记事方面我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 利用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世界之最报道”……平时组织学生郊游, 参观工厂、深入农村……让学生自办活动“周末大家乐”“早晨新闻发布会”……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 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 才华得到展示, 表现力得到提高。如写《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有的学生写到了家庭音乐会, 只提到了爸爸、妈妈表演了合唱, “我”表演了舞蹈, 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缺乏细腻的刻画, 轻描淡写, 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为此, 请两位同学表演过程, 情景就活生生地显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写起来就具体生动了。

创设情境进行体验习作, 以观察为基础, 以激发兴趣、扎实训练为核心, 把学生独立的个性融于语言文字之中, 是进行作文指导的好途径。个性独立、主体真实, 正是作文教学的崇高追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篇4

【关键词】 生活;写作;教学;联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母语,还要培养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现今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听到老师说布置作文时,总有学生会哀呼一声又要“榨文”。还未看到作文题目,很多学生就高度紧张,内心恐惧,这就是学生作文中常表现出的习惯性失助现象。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大部分小学作文教学没有独立的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总的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想结合自身的认识与感受,谈谈我的作文教学观。

一、降低作文起始阶段的要求

降低作文起始阶段的要求,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功,避免挫折感,对保持作文的兴趣是有利的。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特点来看,小学作文教学是以儿童原有的听说能力为基础的。儿童在入学之前已有相当数量的词语,口头言语已具备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口语的独自言语和文字书写的段落、篇章大同小异,自然就成为儿童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除了抓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的阵地外,最好的方法是开辟第二课堂活动,为教育服务。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作文教学更应该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它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内容,所以,教学时,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内容教学上,这个“内容”,从文学理论来讲指的是,作者按照他的世界观所认识的、在作品中所描绘的现实生活现象,以及作者对这一现实生活现象的主观评价。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活动是写作的源泉 篇5

一、为学生提供表演平台, 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中, 很多课文都适合学生自编自演, 如《晏子使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突出, 对比鲜明, 通过表演, 人物的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如, 《甜甜的泥土》的内容通俗易懂, 反映了生活现实, 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师生在编演的过程中, 可以讨论角色的特征, 研究并推敲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通过反复地排练, 并把过程写下来。通过参与实践, 体验情节, 观察生活, 进行合理想象, 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如学习《包公审驴》这一课时, 笔者让同学自由组合、自报角色、自己准备道具, 学生的兴致都非常高:有同学用纸皮做了一顶官帽和套驴头的辔头, 用棍子代替衙役手中的棒;甲同学拉着“驴子”来告官, 乙同学则表演驴, 只见他弯着腰, “四只脚”走路, 表演得非常逼真。“包公”那铁面无私的神情也很到位, 而“小偷”那贼眉鼠眼的样子则令人叫绝, 包公责令打板子以儆效尤, 群众大声喝彩, 非常生动, 有趣。所有细节都是学生凭着自己的想象加进去的, 使得表演更生活、更投入, 也更精彩。这样, 整场表演下来, 学生的作文也有话说了, 有的同学从包公的角度写《包公断案》, 有的从小偷的角度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有的从受害者王五的角度写《宝贝驴又回来了》……这种编编、演演、写写的习作指导方法,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记忆, 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 是一条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让学生体验生活, 学会感激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现在, 多数学生都过着小皇帝般的优越生活, 日常琐事全由大人代劳, 也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辛苦。因此,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引领学生抓住机会, 留心观察, 细心体验, 以及时将感触与发现记录下来。比如, 笔者布置学生搓洗衣服, 要求他们留心观察劳动场面, 当遇到没有完全洗掉衣物上的污垢的学生, 笔者就提醒学生: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说说你们在生活中看到家长是怎样洗的。学生由此想到了事先浸泡和选用特效肥皂等, 这样洗了后, 果然干净多了。在之后的作文过程中, 一些原来没话可写的孩子们, 也都将洗衣服的过程真切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有的还有独特的感悟。生儿养儿今, 方知父母心。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养儿、育儿的辛苦, 笔者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护蛋活动, 要求每个学生带一个蛋, 启发他们:“爸爸、妈妈把我们抚养了这么大了, 今天让你们也来当一次爸爸 (妈妈) , 这个鸡蛋就当你们的孩子, 要小心地呵护, 一个星期下后, 看谁是最称职的爸爸 (妈妈) 。”由于活动内容新颖, 学生的好奇心重, 都信心满满的。有的拿盒子给“孩子”当摇篮, 有的将孩子装扮成洋娃娃、小可爱, 还有的取了许多好听的名字。可好景不长, 没过几天, “孩子们”都发生了变故, 有的被弄碎了, 有的忘了带, 但也还有同学在坚持同“孩子”聊天……一星期下来, 同学们尝尽酸甜苦辣, 个个百感交集:“原来当爸爸这么辛苦, 这七天我做事都小心翼翼的, 哪儿也没去。”“我以后不敢对爸妈发脾气了。”“护蛋七天, 我每天都写护蛋日记呢。”因此, 学生的作文题目也都丰富有趣, 有《蛋蛋历险记》、《感恩》、《护蛋日记》、《妈妈辛苦了》……学生从活动中感受亲情、体验亲情, 并学会了感恩, 懂得了奉献, 由此达到了活动目的。

三、与学生心灵对话, 触动写作的灵感

陶行知说:“用生活来教育, 为学生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在生活中学会学习。然而, 在课堂这个阵地上迸发出的火花往往被忽视。笔者认为, 在北师大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文章都值得学生回味, 因此, 不妨让学生加以整理、提炼、整合、复述和拓展, 然后与他们心灵对话, 使之把握课文内容, 以有效训练书面、口头的表达能力, 从而增长见识和主观能动性。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学生就会对生活形成独特的见解, 并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如教学《大地的话》这课后, 笔者引导学生:“如果你是大地妈妈的话, 对大自然的小草根、小树苗、小石头之类的东西, 你会嫌弃他们吗?”接着让学生仿写、小组互动、朗读、修改等, 从而陶醉于文质兼美的诗篇中。如, 可以从《永生的眼睛》一文中了解到:温迪和爷爷生前有个愿望, 死后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因此,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采访、调查、交流等, 并结合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 拟出写作题目———《世间有真情》, 一段话、一个事例就让孩子们找到了善良、纯真的定位, 并在各自的作文中流露了真情。

另外, 我们还借助课堂制定不同层次, 形式多样的活动方案, 并结合单元主题, 与学生的需要紧密结合, 为他们提供写作的情境和平台。如一次, 学生正侧耳倾听老师的感恩演讲。

师:人要学会感恩, 要感激我们的父母;感激我们的亲人。人难免会犯错误, 不管以前你们做过什么对不起父母、老师的事情, 现在都请大胆地站起来, 说一句感恩的话……

生:我想到平时对父母的不孝敬, 不礼貌, 觉得实在是不应该啊。 (眼睛红了)

生:我想我妈妈上次冒雨带我去看病那着急的神情, 我觉得好感动啊。 (流下了泪水)

生:我想到老师您批评我, 我不服气, 就在背后偷偷地骂了您。请您原谅我好吗? (低下头说)

师:多么懂事的孩子啊, 多么纯洁的心灵啊, 你们愿意拿起笔来诉说你们此时的心情吗?

同学们个个奋笔疾书。这场感恩讲座宛如一剂良药, 抚平了学生受伤的心灵;它又如一面镜子, 照亮了学生的良知。就像某作家所说:有香有色、有花有果、有笑有泪, 这就是生活。

四、为学生搭建平台, 发展语言能力

观察是写作的源泉 篇6

一、观察什么

生活是一本容量非常大的百科全书, 读者如果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 那翻过来翻过去都会一无所获。学生观察生活也是如此, 而对纷繁复杂, 千头万绪的人、事、物, 小学生不可能像大人、作家一样自觉地、理性地观察生活, 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又集中在“新”、“奇”上面, 带有更多的偶然性。因此教师必须在“观察什么”上多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 让他们不放过身边的新鲜事物。当然, 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大, 主要是家庭、学校和少量的社会活动。所以, 我认为可以从这三方面指导学生去注意观察。

1. 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里蕴含着许多让人留念的作文材料。每一个人每天都要接触到自己的亲人, 他们的外貌、身材、言谈举止、思想风貌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家中发生的新鲜事物, 如乔迁新居、新买家电等;参与家务劳动, 如扫地、挑水、洗衣服等;参加生产劳动, 如种花生, 收割、学种菜等, 都是学生作文的好材料。

2. 快乐、有趣、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中发生的各种趣事;学校班队开展的各种竞赛, 如作文、书法、绘画、剪纸、广播操等各种比赛;参加的各种活动, 如学校的兴趣小组、春节的踩街活动, “六一”游园活动, 等等。要教学生善于去采撷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素材。

3. 错综复杂、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

如在街上、路上、车上的所见所闻;探亲访友、外出游玩参观、假日参加义务劳动等, 也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积下许多写作的素材。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离不开生活, 生活就如泉水, 文章就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这就是说, 生活实践是作文的“内容”。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小事, 并把它们储存到头脑这个“仓库”里去, 日积月累, 头脑就有大量的写作素材, 需要时就可以随时提取了。

二、怎样观察

观察是认识周围世界、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深入的体验生活是文章真实、具体、生动、活泼的基础, 但有的时候, 同样的事物让不同的人去观察、描写, 结果却大不相同。就如同冰心奶奶在《再寄小读者》中提到的那两位小朋友, 都逛了动物园, 可写出来的日记却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在于会不会观察。因此在懂得了观察什么之后, 还有一个怎样观察的问题, 这是指观察和重点难点。

1. 按顺序观察。

我们观察事物都得有个顺序, 不能东看一眼西看一眼。对于静态的事物观察时要由表及里, 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解剖性的观察, 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等, 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我在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写一种静物时, 有的学生写小闹钟, 我就指导他们由表及里来观察, 先观察钟壳, 再观察钟盘、计时刻度。这样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完, 有的学生就写出这样一段话:“它那金红色的钟壳上面立着一个小仙女。圆圆的钟盘上罩着一块透明的玻璃, 看上去, 多像十五的月亮!几颗明星般的计刻度, 嵌在天蓝色的钟面上, 金光闪闪, 真叫人喜爱。”这段话具体、有序地写出了小闹钟的造型精巧。如果观察对象是活动的事物, 要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观察, 注意其声音、动作及变化, 把握事物的全过程。如观察拔河比赛:先观察比赛前双方的准备———“各队员站好位置, 后脚稳住重心, 前脚顶前面人的后脚, 双手紧握绳子。”再观察比赛时———“只见每一个队员屏住呼吸使劲后拉, 整个身子几乎要贴着地板。随着啦啦队的‘加油’声, 队员眇子一点一点地向后移动。”最后观察比赛结果:“终于胜利了, 队员们个个喘着粗气, 高声欢呼着, 那声音把树上的小鸟都吓飞了。”

2. 抓重点观察。

观察时如果平均使用力气, 看起来面面俱到, 结果丢了观察对象的个性。因此, 对于任何事物, 都必须明确重点, 观察准确、透彻, 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比如在指导学生观察一盆菊花、然后说说写写时, 我先让学生思考:重点应该观察什么?是那个精致的花盆?还是那丛生机勃勃的菊花?明确主次后再启发学生抓住菊花的形、色、味等方面进行重点观察。这样, 学生在说说写写, 能够较准确地表现整盆菊花的特点。

3. 注意抓特点。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 如是对花草或其它观察时就应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是认真仔细观察。首先要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去观察。苏轼有“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 也就是说任何一样事物, 从不同的角度看, 特点不同, 感觉也不同。达·芬奇画蛋也是这个道理。其次, 必须跟感官实践相结合, 因为有些事物需要通过用手摸、用鼻嗅、用耳听, 甚至用舌头品尝, 才能全面感受事物的特点,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上一篇:摄影与园林的关系下一篇:培养与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