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

2024-05-18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精选4篇)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 篇1

心理学证明, 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等方面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 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 而是在于非智力因素, 比如, 兴趣、情感、学习习惯等。下面笔者就教学实践及经验谈一下兴趣的作用及兴趣的培养。

一、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无数实践证明,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 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 就会产生比较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 使学生充分地发挥主动性, 对感兴趣的事物不断追求、探索, 专心致志。例如, 很多学生喜欢看武侠小说、网络小说等, 一旦学生着迷, 有了兴趣, 就会废寝忘食。因此, 如果我们把学生的这种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 自然会使学生在学习时有巨大的动力, 学生学好语文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2. 兴趣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在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就会乐此不疲, 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主动学习;会积极思考、探索、分析、总结, 从而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会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胆创新。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探讨等, 学会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3.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学习语文的活动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活动, 它需要调动全身所有区域积极配合, 协调活动。兴趣则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 它可以调动并调剂人体的各部分器官, 调节各条神经, 使它们始终处于振奋状态;加速血液循环, 使大脑各区域保证得到丰富的营养;使骨骼和肌肉有机地配合, 即使长时间处于一种状态, 也不会感到疲劳。

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找准课堂的重点

记得在看钱梦龙教师的录像观摩课《死海不死》时, 笔者对此有很深的印象, 看完此课, 学生们一致认为此课非常具有吸引力, 而其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四个点, 始终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与热情。

切入点:死海死与不死的矛盾,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聚焦点:钱老师对于本课学什么知识, 练什么能力找得准;兴奋点:本课最后一段与物理学的知识连接, 引起学生思考;收缩点:本节课结尾, 展示图片, 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思考, 延续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盼望继续上下节课。

2. 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如果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 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转变教师角色, 引导学生, 给学生以鼓励帮助, 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以持续高涨的学习热情不断探索、创新。

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情境的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来设置, 可以采用高科技的手段等, 要贴合学生实际,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

3. 以阅读开阔学生的眼界,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课余时间,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课外活动, 如阅读比赛、写作练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学生的视野。

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书, 好读书。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课外书籍, 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新的信息。在阅读中, 使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而且在阅读中,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学生会越读越爱读, 越读越多, 直至形成阅读的习惯, 自然对阅读就有了深厚的兴趣。在不断的阅读中, 学生的心灵会受到熏陶, 情感会得到提升,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得以确立, 提升了学生的素质。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 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4.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练笔,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给学生练笔的机会, 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形式、语言等进行读书笔记的练习, 或日记, 或观后感等, 要结合课文教学或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多让学生进行这一类的练习,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开展各类语文课外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阅读题材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 开展阅读比赛、朗诵会、辩论赛以及演讲等活动, 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胆量、增长见识, 还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适当进行课外活动, 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使下学习, 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朝气、魅力。

参考文献

[1].《专家谈中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5

[2].《给教师的建议》,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 篇2

宝泉岭分局宝泉岭高级中学

董波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如有的小学生喜欢航模,所以,一有空闲时间就拿起航模摆弄,从中获得乐趣。人们历来很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中就有很多美的东西,能带给学生很多美的感受,激发学生们的美好情感,促使他们产生探求化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育者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心里发展特点,可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分为三个阶段。

一、最初的兴趣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接触的化学实验,更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学好化学的闪光点产生。教学实践证实,学生都愿意观察实验,都想自己动手做实验,这就给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供情报有利的条件和前提。教师要珍惜,爱护学生这种旺盛的求知欲,要经常鼓励和支持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要因势利导,耐心教育,严格要求,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兴趣的发展

随着学生知识的丰富,学习的目的性也趋于明确,进而不满足于观察实验和掌握概念,开始注意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和因素关系。他们不仅有了解“怎样才能引起变化”的兴趣,而且产生“进一步探索其规律性的”间接兴趣。例如:铝热反应实验,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教师熟练地把铝粉和氧化铁粉混合,从容地点燃镁条,发生剧烈的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美丽的烟火,漏斗底部流出火红的液滴,同学们看到现象精神振奋,议论纷纷。毫无疑问,这是萌动着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操作能力,认识到化学变化中充满乐趣和魅力,进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同时,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所形成的特有人格魅力,使学生对教师肃然起敬,内化为对教师所授知识的喜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兴趣的巩固和发展阶段

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是和学习目的是紧密相关的。并对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至关重要,为了巩固学生持久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⒈在化学实验中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⑴问题→化学假说→实验验证→结论→应用 例如:验证假说: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问题: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吗?

假说: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验证:在氯化铝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开始产生沉淀→沉淀逐渐增多→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

结论:假说成立: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应用:离子的检验和除杂 ⑵探索→分析→归纳法 例如:问题:盐能否与金属反应,有无规律性?

实验: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中

结论:铁能与氯化铜反应:Fe + CuCl2 = FeCl2 + Cu,铁比铜活泼,所以能发生反应,铜没有铁活泼,所以不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较活泼的金属,才能把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应用:能否用铁桶装硫酸铜溶液,为什么?

(或者是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

⒉创设趣味试验,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让学生动手制作水果电池

方法:用一根铜丝和一块锌片分别插入到番茄或苹果等水果中,再用导线连接电流表或音乐卡,形成闭合电路,观察电流表或音乐卡现象。

通过趣味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

⒊利用实验趣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序言课中,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古代从事炼丹术和炼金术的人企图通过化学方法“点石成金”,但最终以徒劳告终,使人们逐渐确信点石成金只能是幻想。

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恰到好处地传授给学生,无疑会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极大兴趣,活跃其思维,有利于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⒋利用多媒体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电子云概念时,许多学生感到难于理解,难于记忆。当用多媒体模拟显示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看到电子云的形成过程,懂得了电子云的含义;在讲到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时,用多媒体模拟显示酸雨的形成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向学生清楚地展示了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状况。这种适时适度的教学过程,使学生 耳目一新,开阔了学生眼界,激发了学习兴趣。

⒌化学课外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重要天地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只靠课堂教学来实现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充分占领学生的课余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如化学实验、趣味小实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能力,从而激发和巩固学生学好化学的决心和毅力,促进他们学习兴趣的健康发展。

兴趣的激发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篇3

导语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顺利导入新课,能否让学生学好新课的关键。一个好的导入会使学生把心尽快收回,激发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加顺畅。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导入新课。如教《开国大典》时,我先播放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的盛大阅兵式的影片,让学生体会到场面的壮观,有着身临其境之感,然后引入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营造了轻松的气氛,达到了激趣的目的,还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二、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由表层到实质,因此,仅仅用空洞的说教往往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我在教《第一场雪》时,故意选在一个下雪天进行。讲课文之前,我组织学生到室外堆雪人﹑打雪仗,在快乐中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并适时介绍了“瑞雪兆丰年”的三点科学依据,然后回到课堂上学习课文,学生的兴趣很高,收获很大。

三﹑善于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疑,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学生才能有问,有问才会思,疑和问相结合,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利用课文的内容设置疑问,可制造悬念。如教学《狱中联欢》时,我先设疑:“监狱是关押犯人的地方,在里面是没有自由的,可这篇课文中的那些革命者,却可以在监狱中开联欢会,这是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迫不及待地读课文,找句子,找词语,说理由,学习的兴趣很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愉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虽不直接起作用,但其间接影响却十分明显,有人将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比作汽车的发动机,而将情感比作汽车的燃料。对学生来说,如果教师讲得太多,他们会感到厌倦,思维迟缓,效率不高。因此,教师要设法创设愉悦气氛。在学生自我活动、自我实践的体验中,激发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用表演﹑组织讨论等,让学生参与活动,更好地调动主动性。如,我教《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这样兴趣很快便被调动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紧张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环节的连贯和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饶埠中心学校)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篇4

激发学习的兴趣

要想在艺术院校语文课教学中跟上时代的节拍, 首先应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使之形成教学特色, 让创新意识有适易的生存环境和精神土壤。因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形成特色, 首要之举是要有敬业乐业的激情, 要有爱生如子的胸怀以及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教育要努力形成教学风格, 你只有渊博的知识, 还当不好语文教师, 你必须会传达, 能绘声绘色, 以独特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使之产生情感的共鸣——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 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经常把专业人才成功的事例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如被音乐界推崇的当代钢琴家郎朗、李云迪……由于这批青年人的努力, 一直被西方人尊为乐器之王的钢琴, 如今已被称为“中国钢琴”了!他们的成功不都是努力学习文化与专业的结果吗?当代青年舞蹈家武卫峰的成长经历也告诉我们, 学好语文课对专业及个人前途的重要性。2003年全国桃李杯比赛之后, 我院参赛的女选手打破山西“0”的记录, 这几位选手哪一个不是班级里语文学习的优秀者呢?从这些事例中可以证明一点, 艺术院校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文的学习。语文学习是通往艺术成功之路的一把金钥匙。

2.对比激励:

有了榜样还要针对各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对比激励。舞蹈用肢体语言抒情达意, 美术用线条解释世界, 而学习音乐凭着五线谱就可以在全世界找到朋友。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只是凭着她们手中的民乐和西方乐器及摇滚的有机结合就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音乐新天地, 使世上多少人为那天籁之音而疯狂。他们为中国民族乐器走向世界踏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道路。这不仅是艺术上的成功, 而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所以学好语文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 学好语文才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艺术, 学习艺术, 表现艺术, 为艺术的繁荣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语文学习是专业学习的基础, 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二者是一棵树上的两朵奇葩。

巧用问字

聪明与愚笨关键在一问, 问可以使人茅塞顿开, 问可以使人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问可以启发人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巧用问的艺术。

1.贵在疑。

如何设疑、生疑、解疑, 这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重要环节。教学时教师不能变成机器手;设疑要因地制宜, 适合学情, 课情和思情, 不搞一刀切;生疑要有理有据, 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就拿《大学语文》这本教材来说吧, 徐中玉先生从1981年开始受邀编写这本教材, 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 课本类型已有五种之多, 增订本已是第九个本子了。起初课本还不足三十万字, 如今我们使用的已是七十万字左右了, 这其中又有过多少疑!我们在课堂上使用教材时, 不仅只是学习字、词、句而应该努力使教学成为开创学生智慧的艺术, 应该给予学生设疑、生疑的环境和气候。解疑要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发现新疑的兴趣。这恰如一首联唱, 要配合得天衣无缝, 才能巧夺天工。

2. 巧设问。

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其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环节, 那就是要使学生敢于设问。而且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作文教学指导中去, 那么作文的审题、布局、选材、立意都要以设问为主旋律, 要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办法, 进行实际写作训练, 开启学生智慧。设问艺术运用地得心应手, 学生由知之步入到好之的境界就容易一些。设问艺术运用的巧妙, 便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在知识的内容、形式以及事物变化的特点中发现新亮点。事实证明, 教师运用好设问艺术, 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巨大, 而巧用设问不仅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而且也是一种自我挑战。教师把握的关键是:问要从学情出发, 问要能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问要以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为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的知识容量、信息量将大大增强, 反过来又促进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强烈愿望, 这样可以有效地起到教学互长的作用。

3. 好多问。

生疑是兴趣的开始, 敢问是自信的表现, 好问是不断进取的标志。我们做教师的, 就是要通过教学唤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并能从文化艺术中汲取专业营养, 增强生存能力, 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 使学生把被动的问答变为答问。教师要使用祖国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 使他们在语文课的学习中, 在接受进德修业、治国爱家、尊老爱幼、爱财取道等传统理念的过程中, 能够联系现实辨析取舍, 从中享受精神上的熏陶, 在陶情养性中产生好问的心理, 达到充分吸取文章精华的境地。以至于不断地钻研文化, 并运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 从而提高情商的控制能力, 增强智商的丰富性。

有了激情作为启智的钥匙, 问作主旋律。教师在三尺讲台上, 还要坚持不断地努力进取, 把学生引入更加合理的探求知识, 摸索规律, 锻炼能力的平台, 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掌握自己的命运。

坚持是金

有了激情作为钥匙, 问作为启智的主旋律, 接着还要唱坚持二字。荀子曰:“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如此, 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完善都是如此, 往往在人们津津乐道谈此之时, 彼新已迅速崛起。就拿电视的发展来说吧, 电视进入百姓家也只不过才几十年的时间, 电视的迅速兴起, 随之而来的竟是新的语言词汇的突飞猛长, 如“电子辞典”、“掌中宝”等等。当年我儿时向往的口袋图书馆, 如今已成现实。教育形式从私塾到公办学堂, 从口传身教到集中授课, 从面对面授课到网上教育、空中课堂……这些难道不是兴趣给智慧带来的硕果吗?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新生事物降临的促生素, 是历史前进的标志, 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

兴趣的培养, 这不仅需要有激情,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掌握学情, 提高自身素养, 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因为他是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 是人类谋求自我完善, 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摘要:兴趣是成就学业的起点和精神动力。在艺术院校要想教好语文的关键是:如何引导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增强兴趣, 提高文化修养达到教学目的。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中要注重榜样的力量, 对比方法的运用, 同时还要巧用问字, 用疑问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以至达到好问的气氛, 从而提高学生情商的控制能力, 增强智商的丰富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

上一篇:编写理论研究下一篇:施工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