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推进创卫工作简报

2024-10-31

市推进创卫工作简报(共8篇)

市推进创卫工作简报 篇1

开展“五城联创”是市委、政府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加快固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是“五城联创”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爱卫会高度重视,加强协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创卫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创卫工作基础。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爱卫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市直各部门、单位,原州区也相应成立了创卫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改革后,调整了卫计系统领导小组,重新设立了六个专项工作小组,并指定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创卫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和科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同时,建立了创卫月报告、联络员、工作简报等制度,为创卫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创卫浓厚氛围。坚持把宣传贯穿于创卫工作全过程,制定印发了《固原市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宣传工作方案》,制作了毛巾、手提袋、围裙、腰围尺、抽纸、一次性口杯、苍蝇拍等宣传用品,印制了创卫宣传手册、折页、倡议书、宣传展板、“十不准”行为规范及创卫知识问答等宣传材料。在固原日报、固原有线电视台、固原新闻网开展创卫宣传活动,并利用“阳光政务”平台,每周向广大市民编发一条短信、彩信宣传信息,确保报纸有专刊、电视有专栏、网络有专版。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区医疗卫生单位、药店、商场、宾馆开展创卫宣传。在高速公路出口、市区主要街道设置创卫宣传广告牌。通过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进一步营造创卫浓厚氛围。

三是周密安排部署,细化创卫责任分工。制定下发了《固原市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实施方案》、《固原市无烟草广告城市实施方案》、《固原市病媒生物防制方案》、《关于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活动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抓落实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创卫工作考核评价指标细化量化分解到28个责任单位。并根据工作需要,邀请自治区专家为我市创卫工作把脉支招,提高创卫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召开固原市爱国卫生工作暨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工作推进会,讨论修改了《固原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固原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固原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印发了《自治区爱卫办调研督导我市创卫工作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责任分工》,从7个方面部署了30项整改措施,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朴凤兰副市长代表市“五城联创”活动领导小组与原州区人民政府、市爱卫会相关成员单位签订了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四是部门协作配合,落实创卫工作任务。各成员单位按照市委、政府“五城联创”决策部署,结合创卫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创卫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委托专业园林绿化、环境设计公司,编制《固原市容环境卫生规划》和《固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30)》,目前已完成了规划初稿。投入5520万元资金用于创卫基础设施建设,长丰路、东海南路、东关路、文广路、六盘山西路、民族街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其余工程正在施工招标。更换、新装老城区垃圾箱550个,修复市区破损、塌陷路面3500多平米。更换雨水井篦83套、井盖110个,疏通下水井14处。

实施九龙山绿化工程,绿化面积8万多平方米。投资200万元加密补植主要街道、公园、广场景观苗木,提升市区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对市区50座公厕逐个登记建档编号,维修垃圾中转站2座。今年新建5座垃圾中转站(带公厕)、5座单体公厕正在选址,市区垃圾填埋场二期项目已完成环评等待初设批复。开展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多部门联合开展了文化路沿街“六乱”的专项整治,查处占道经营、流动经营等违规行为300多起,拆除破旧、不规范门头牌匾50多块,审批更换门头牌匾25户,清理街区乱贴乱画16000余条,覆盖粉刷、喷涂乱画广告约800多平方米。加大违章建筑监管和查处工作力度,拆除违法建筑78户,面积15914平方米。出动道路洗扫车,对北京路、上海路等10多条主要街道进行机械清扫、除尘作业。组织近400人对清水河水面、岸坡以及公园内的绿地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动用大型机械清运城乡结合部等积存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9000多吨。涉及23个小区、0户、24.5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节能改造项目正在进行设计招标和施工前期准备。完成市区主要街道24处无人管理、需进行外墙修缮粉刷建筑的排查登记。督促各施工企业硬化施工现场出入口1509平方米,安装冲洗设施25台,粉饰美化围墙500多米。6月12日,黄思明副市长现场办公,安排500万元(市商务局标准化菜市场项目资金300万元,市财政安排100万元,原州区政府安排100万元),建设平方米菜市场(含停车场),有望彻底解决南河滩市场经营面积小、占道经营严重、环境卫生差、管理混乱等问题。联合市住建局在市区各住宅小区开展“卫生小区”创建活动,改善小区环境卫生状况,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开展健康教育和无烟草广告城市创建工作。

以健康教育基地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印发了《固原市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实施方案》、《固原市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固原市人民政府关于依法禁止烟草广告的通告》和《关于开展市区内烟草广告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开展了无烟草广告专项检查,接受了自治区对我市无烟草广告城市的考核评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定格、定人、定责、定标”原则,建立了“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监管责任网,将4709家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餐饮服务单位全部纳入监管网格,做到了店店入网格,户户专人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违法行为。出动执法人员386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602户,规范1500户,限期整改102户;开展食品小作坊、小摊点规范整治活动,共检查食品小作坊353家,小摊点62家;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检查活动,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462家,发现问题32项,下达整改通知21 份;严控活禽市场内私屠滥宰现象,依法取缔活禽屠宰点3个。

加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加强对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针对不同行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公共场所卫生专项整治,做到经营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措施落实,各项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供水单位的设施进行监督管理,投入430万元增添了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设备,定期对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指导供水单位规范管理,从事供水人员、管水一线人员均持证上岗。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及时、准确、上报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20%和0.45%,符合创卫标准。开展病媒生物防制。举办了病媒生物防制技术培训班,邀请自治区专家,对市、区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六小行业”业主共500多人进行了技术培训。印发了《关于在固原市区范围内开展除“四害”活动的通知》,结合市容环境整治、市场整治等活动,清理整治河道、市场、垃圾、厕所等各类病媒生物孳生地,杜绝鼠、蚊、蝇、蟑螂的孳生。

五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创卫有序推进。按照创卫工作“三天一督查、五天一曝光”的原则,协调市委、政府督查室和创卫相关部门、原州区政府等组成联合督查组,每周开展一到两次现场督查。发现问题采取通报和电视、报纸曝光的形式督促整改,在固原日报和电视台分别建立了“创卫曝光台”,对措施不力、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的单位重点督办,确保创卫工作有序推进。针对自治区爱卫办调研督导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及月末环境卫生大扫除、除“四害”开展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多轮督导,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按职责、分部门进行了通报。近期,政府副市长、市爱卫会主任朴凤兰先后深入卫生计生、城管、住建、教育等部门及原州区政府,听取创卫工作汇报,实地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创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安排部署阶段性创卫工作,有力推动创卫工作深入开展。

市推进创卫工作简报 篇2

近日,阳泉市质监局组织召开了2016年质量管理工作推进会议。各县区质监部门分管领导、相关监管人员、全市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和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的企业质量负责人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全市2015年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年度审查情况;安排部署了全市优秀“企业首席质量官”评选活动的有关事宜;6个县区质监部门分管领导进行了交流发言;并开展了《企业质量信用报告主动发布制度》免费培训。

会议要求:一是提高工作质量,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级质监部门在装备制造业质量状况调查、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对县区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证后监管、全市优秀企业首席质量官评选活动等工作中要做到有条有理,有声有色,全面完成2016年目标任务,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提高服务质量,推动转型跨越发展。质监部门要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主动服务、积极帮扶、及时答复,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制度成本,最大限度的服务企业,营造良好的供给侧改革的软环境。三是提高产品质量,服务全市供给侧改革。各生产企业要加强创新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把握市场形势,调整产品结构,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移;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提高一次性产品合格率;加大技改步伐,提高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全市供给侧改革。质企携手,再接再厉,共同推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促进全市供给侧改革,为把阳泉建设成为山西向东开放桥头堡、晋东区域中心城、转型发展先行市、城乡统筹示范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推进创卫工作简报 篇3

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要点、总体监测计划、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整治方案等文件,按照工作目标扎实推进。部分县(市)区已将该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制定了相关的考核标准和督察督办措施。各级监管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深入农产品生产经营业户进行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生产过程监管。2014年,在吉林市食安办牵头下,市农委组织全市22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协议书。

监管能力大幅提升

各级农业行政监管部门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科室,完善了监管体系。各地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四平市农委、梨树县、伊通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基本建成并开展了相应工作。

“三品一标”监管成果喜人

全市继续加大“三品”申报及绿色食品年检力度,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专项检查。2014年,全市共有15家企业、合作社组织申报无公害产品,5家企业进行绿色食品申报。并对2014续展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有问题的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按期限整改,对复查不合格的,坚决停止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市农委组织各县(市)区绿办以及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加省里举办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培训和参展活动。2015年制定出台了《四平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奖励办法》,鼓励企业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实施农超对接,为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搭建一个面向市场销售和展示的平台。

专项治理效果明显

2014年,四平市农委按照质量强市创建要求制定下发了《2014年四平市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整治实施方案》、《2014年四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总体计划》,加大了检验检测工作和行政执法力度。2014年省级抽检样品223个,合格率达到98.2%;市级抽检样品1108个,速测合格率100%。2015年,截止到目前,全市现场抽样876个,合格率达到99.89%。四平市农委积极协调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发挥联合执法,共同开展农资市场监管和打假工作。

宣传培训收效明显

县推进创卫工作简报 篇4

一是高度重视,全面安排部署创卫工作。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了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实了部分人员到创卫办公室办公,及时下拨创卫工作经费,确保有人有钱办事,同时召开创卫专题会、推进会、培训会、约谈会等会议对创卫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再安排再部署。

二是上下联动,着力营造创卫浓厚氛围。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暨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誓师大会。县创卫办制作了宣传材料、宣传广告在城区主要入口、公交站台以及出租车、城区商铺LED电子显示屏,宣传创卫工作,在《镇远报》、镇远门户网站等开设了创卫专题宣传栏,利用《名城大舞台》、《道德讲堂》等形式深入乡镇和社区宣传创卫工作,各乡镇也召开了创卫工作会议,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生动局面,进一步营造了创卫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是突出重点,全力攻克重点难点工作。针对县城区农贸市场、旱厕、火车站、汽车站、宾馆、超市、饭店等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创卫工作的标准和要求,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全力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市推进创卫工作简报 篇5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二届党代会、人代会精神,在全面总结20创卫工作的基础上,对中心城区20创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以我们市、区各级和广大市民良好的精神状态、过硬的工作举措、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推进中心城区创卫工作实现“一次申报、一举摘牌”的奋斗目标。

市委、市政府对中心城区的创卫工作高度重视,今天,市委宋书记等市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中出席会议,等下,市委任副书记将宣读年度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名单,通报在创卫工作中受批评的单位名单;市人民政府龚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会议的总体要求特别是龚市长的讲话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受市创卫指挥部周亚夫总指挥的委托,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创卫工作成效

自2006年4月中心城区创卫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们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市民为主”的创建方针,坚持“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以块为主、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巩固提高、长抓不懈”的工作原则,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创建最关键的重点、弱点项目抓起,发动全体市民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中心城区创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广泛宣传,重在教育,市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创卫工作一开始,我们就把健康教育作为创卫的一项非常重要工作紧抓不放,发动全体市民积极参与,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广大市民对创卫工作的自觉性。

1、新闻宣传强而有力。宜春日报、宜春电视台、宜春广播电台、赣西晚报、宜春新闻网、市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均开辟了“创卫专题”、“创卫大家谈”、“曝光台”、“健康教育”等栏目,以重点版面和较长时段报道创卫活动及宣传健康知识,形成了“电视天天有影、报纸天天有文、广播天天有声”的强有力宣传态势。

2、社会宣传面广量大。按照创卫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在中心城区醒目位置设制了30余块大型户外创卫广告宣传牌,并以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创卫宣传标语;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制作相对固定的宣传标语760余条、宣传教育栏650余个;移动、电信、联通每周都分别向用户发布创卫公益短信;市创卫办印发《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相关管理规定的通告》余份,编印《创卫快报》98期等,有力地推动了创卫工作深入开展。

3、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宣传部门在新闻媒体上开设了健康教育知识系列讲座,每周一定期邀请专家为市民讲授常见病防治知识;卫生部门印发《市民健康教育手册》10万余册、创卫宣传资料及健康入户资料各6万余份、健康教育宣传画4000余张、创卫宣传桌签2万余个、禁烟标示牌1000余个,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义诊宣传和街道、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培训100余场(次);各相关单位开展创卫知识竞赛、测试60余场(次)。

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参与创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享受健康美好生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构建健康和谐宜春”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中心城区广大市民的共识和共为。

(二)多方筹资,着力治本,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为切实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宜春城区总体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政府投资、争取国债、市场运作、社会筹资等多种形式,打响了硬件建设战役。截至目前,中心城区新建垃圾中转站8座,使垃圾中转站由原来的7座增至15座;新建公厕8座,改造22座档次较低的公厕;新添果壳箱880只,背街小巷、居民区设置密闭式垃圾桶275个;改造小街小巷28条,改造路面71920余平方米,管道7630余米;新建2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达到了所有考核监测点位全部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要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已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厂区办公楼、进厂道路等土建工程完成工程量的70;医疗废物处理厂土建主体工程完成80,进口的医废处置设备已在车间全部安装;城南排水设施改造进展迅速,城市服务功能、城市品位与档次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重点整治,全面推进,创建难点问题逐步解决

针对创卫工作的难点和弱点,我们按照“严格标准,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

,坚持行业管理与群众性创建相结合、专项治理与面上推动相结合,先后实施了“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公共场所食品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等战役,开展了“小餐饮及‘五小’行业整治、楼院及背街小巷整治、乱吐乱扔乱倒整治、建筑工地整治、农贸市场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家畜家禽整治、环境污染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做到了每个战役、每项整治都有具体方案、具体目标和细化标准、完成时限,有复查整改、长效措施和考核评分,有力地推动了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重点整治,共清除垃圾死角650余处,疏通下水道110余条,取缔违章饲养鸡、鸭、兔、猪等家禽家畜场所52个,现场捕杀无证放养犬57条,清理地上口香糖30余万块;拆除不规范广告700余处;7家石材加工厂正在搬迁,城区26个单位的锅炉烟尘污染得到全面治理;取缔无证和不达标小餐饮及“五小”单位244家;城区15家农贸市场已有10家在升级改造,其中新东门市场、珠泉菜市场、箭道市场已改造到位;城区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涂乱画等不良现象基本得到遏制;苍蝇、老鼠、蟑螂、蚊子密度大幅度下降。

(四)创新机制,拓宽思路,城市创建工作活力倍增

在创卫工作中,我们注意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构建了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为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创建责任,在联创联建、综合执法、市民自治“三位一体”的基础上,按街道划片分区,由市、区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军分区(人武部)、组织部、宣传部各负责一个片区,117个市、区单位进驻59个社区。特别是去年7月省技术指导组和国家爱卫办对我市创卫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后,我们进一步确定了“硬件软件并举”的工作思路,完善了工作机制,在调整充实创卫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创卫指挥部,重新组建了市创卫办,并在市创卫办内设五个组、外设九个专业工作组,形成了由“指挥部、专项组、八片一区、责任单位”组成的环环相扣的创卫组织机构网络。与此同时,还出台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考核办法》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责任追究办法》,实行目标管理、评比排名,确保了创卫工作“一个目标干到底,一种声音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

二是实现了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的转变。为建立“环环相扣、上下呼应、规范高效、开放创新、日清日洁”的创卫工作运行机制,我们从倾听市民呼声、发现问题入手:一是开设了创卫投诉热线,并与市长热线、“12319”城管服务热线联动,定点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

二是建立了社区创卫巡查“倒牵牛”制度和创卫信息管理系统,在区政府、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分别设立了创卫巡查组和决策工作组,实行“三级巡查四级决策”。社区创卫巡查组坚持每天对辖区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查清责任主体,督促解决问题,并将梳理分类的问题录入电脑联网,进入创卫信息管理数据系统。创卫指挥部对社区巡查在网上发布的问题指定专人进行梳理,及时将问题分派到各职能部门处理。各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就本部门的问题迅速解决。对未按时解决的,市创卫办进行通报,从而实现了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问题的根本性转变。2006年9月份开通信息管理系统以来,通过创卫巡查主动发现问题2160余个,解决1800余个,余下的问题正加紧处理。

三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我们先后组织了“创卫万人健步行”、“创建国家卫生城,争做文明宜春人”万人签名活动,开展了“环境卫生日”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周”等集中性整治活动,市、区几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环境卫生日”活动,并多次组织现场办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市、区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袁州区创卫办牵头组织学校开展了“小手牵大手、创卫路上一起走”活动;秀江片区对社区实行红、黄旗流动评比;官园片区建立了辖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迅速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化成片区对创卫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社区实行重奖;凤凰片区自筹资金数十万元对6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灵泉片区强化市民自治管理,并组织开展了“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珠泉片区以点带面强化了改制企业楼院的管理;湛郎片区推行“门前三包”公示制;下浦片区积极协调污水处理厂建设问题,配合供水部门帮助200余户居民解决了自来水安装问题;市文明办组织中心城区19个国家、省级文明单位向59个社区赠送了一万余册、价值20余万元的图书;市直机关工委切实把创卫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抓,牵头组织了对市直单位创卫工作的督查;卫生部门指导创建了高士路、高士北路、正荣街3条示范街,为300余户小餐饮及“五小”行业达标单位授牌;城管部门制定了“一切工作为了创卫、一切工作围绕创卫、一切工作为创卫让路和创卫资金优先、创卫项目优先、创卫人员优先”的“三一切、三优先”措施,并组织开展了临街店面(单位)业主门前“三包”评点、“知荣辱、革陋习、树新风、治十乱”活动;教育部门开展了创卫漫画比赛;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组织老干部、妇女、团员青年开展“文明劝导”及“争当文明使者,争做创卫主人”主题实践活动;一些企业也纷纷为创卫工作出力,如三九医药公司开展了“100个烟头换20个创可贴”活动,安利公司开展了支持创卫捐赠活动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动,宣传促动,部门联动,社会推动”的全民创卫新格局,涌现出了一大批可圈可点的人与事,如下浦街道83岁老党员项生茂,多年如一日,为社区义务保洁;灵泉街道鼓楼社区陈小军、郭惠兰、唐思安三位居民积极配合社区创卫工作,不计个人得失,不计报酬,主动承担市民自治员的责任,在小街小巷义务巡查。

在各级、各单位的积极努力和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下,我们中心城区通过层层发动、级级带动、全民创建,创齐了人心,创美了环境,创实了基础,创高了素质,创绿了家园。目前,中心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07、绿地率39.18、人均公共绿地12.8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环保水、气、声三大指标优良,水质检测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2006年空气质量一级优的有173天,占47.4,二级良190天,占52.1,轻度污染2天,仅占0.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49.6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7分贝,声环境质量达标;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努力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创卫指挥部,向在中心城区创卫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创卫工作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市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中心城区创卫工作成绩的同时,更应清醒地看到,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我们的创卫工作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中村改造工作尚未真正起步;背街小巷改造进度还不理想;改制企业楼院存在卫生死角;农贸市场整治按照预定的完成时间一推再推,推进力度不大;部分小餐饮及“五小”行业无证经营,“露天厨房”依然存在,经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卫生意识差,卫生设施或必要的措施不到位;“四害”密度超标,尤其是农贸市场、食品、餐饮服务行业苍蝇、鼠迹、蟑迹较多,有的单位蟑螂密度远远超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传染病防治差距较大,城区儿童计划免疫实施免费接种不到位;市民素质还有待提高,乱吐乱扔乱倒行为依然存在,乱闯红灯的行人也不少;各单位创卫资料收集不完善、整理不规范,等等。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客观上的因素,但我认为更多的是主观上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对创卫工作有的单位认识不到位,引导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处罚不到位,特别是领导不到位,有些事情往往是只管到局部,没有管到全面,只管到一时,没有管到长久;有的单位对创卫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作风不实,处于应付状态,推一下动一下,没有把创卫工作真正当作自已的事情来抓。大家知道创卫工作是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不是靠临时突击一下就可以做好的事情。郑州创卫付出了十年的心血与努力,南昌创卫付出了十六年的艰辛与汗水。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到创卫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始终把思想和精力统一到创卫大局上来,绷紧创卫这根弦,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进一步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尤其是袁州区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主体意识,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市、区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出现的问题仔细排查,不断反思总结,进一步拿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突出重点,攻克难点,集中力量,逐个击破,逐个解决。

三、全力做好今年的创卫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力争年一次申报、一举摘牌”的总体要求,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紧,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我要说的是,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又正在修订之中,申报条件将更高,标准将更苛刻,暗访时间将更长。这不仅需要我们要有一举摘牌的雄心、战之必胜的信心,更需要我们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经得起考验的耐心,对此,我们一定要一鼓作气,咬紧目标,全力推进,一抓到底。

(一)着力抓好春节前三项重点工作

第一,再度完善创卫工作机构。为提高创卫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充分借鉴外地创卫的成功经验,再度完善创卫工作机构,按照“整体性推进,专业性运行,科学性指导,长效性管理”的原则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十大块内容,进一步理顺专业工作组机构和职责。各专业工作组要对照标准,强化技术指导,抓好进度落实,要全面负责单项考评、模拟检查和对口迎检,进行地毯式、无缝隙创建,确保创卫不遗漏一寸地、不遗漏一个人,标准一个样,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

第二,迎接好创卫专家来我市现场指导。1月14日起,我们邀请的国家创卫首席专家及省爱卫办创卫专家将来我市现场指导创卫工作,请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既要认真细致地准备好现场,又要认真组织听取专家讲座。

第三,认真开展模拟检查。春节前,各专业组要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宜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分解指标及检查评分标准表》展开模拟检查,要专盯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查,回头查,反复查,以检促建,以建迎检。

(二)加大各项整治工作力度

1、扎实推进专项整治。现在,小餐饮及“五小”行业整治、楼院及背街小巷整治、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公共场所食品卫生整治、农贸市场整治、在建待建工地整治等工作刚刚有些成效,但还没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我们必须趁热打铁,把高昂的工作热情保持下去,要敢于碰硬,善于碰硬,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铁的作风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一个过关,一项一项达标,做到标准更严、力度更大、工作更细、管理更勤,把问题切实解决好。同时,要追求长远的整治效果,切实防止问题反弹。

2、切实做好除“四害”工作。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消除“鼠、蚊、蝇、蟑螂”必须要有三项达到标准,另一项必须控制在国家标准的3倍以内,这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十个入门硬件之一,根据中心城区“四害”监测情况,今年要在做好经常性病媒生物防制的基础上,集中开展几次大规模的除“四害”活动,真正做到“五统一”(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用药、统一行动),实现“四不漏”:不漏单位、不漏户头、不漏房间、不漏户外环境,力争除“四害”工作如期达标。

(三)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

硬件设施建设是创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创卫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尤其是污水处理厂、医疗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公厕、农贸市场改造是创卫的门票工程,袁州区政府和市城管局、卫生局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切实把创卫这项最根本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公厕的改造由市城管局负责,必须在3月31日前完成;医疗垃圾处理厂建设由市卫生局负责,必须在3月15日前完成;农贸市场改造由中心城区管委会负责,必须在春节前到位。

与此同时,城中村环境卫生是创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是创卫考核中“感官性”最强的指标,是创卫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重点抓、认真抓、抓出成效。袁州区政府与市建设局要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中心城区52个改造点,每个点都要落实工作组,落实具体责任人,并全面推行以整顿村容村貌为主题的“六清六改”,全面清除乱搭乱建、乱吊乱挂、乱堆乱放、乱占乱倒,全面落实生活垃圾袋装化、排水暗渠化、闲置空地搞绿化。

(四)加大市民健康教育力度

开展市民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多渠道开辟宣传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社会氛围。市文明办、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进一步发动群众参与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提高市民群众的卫生公德和卫生素质;市、区卫生部门和中心城区各街道要加大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重点抓好行业和社区健康教育达标工作。市、区教育部门要抓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对学生良好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培养,防止重视知识传播、轻视行为培养的倾向,切实做到健康教育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案、有课本、有考核、有评价。1月中旬,我将组织市创卫健康教育组和市、区教育部门召开城区学校健康教育大会,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把健康教育真正搬进学生课堂,建立并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健康共建,让“小手牵大手”活动真正“牵”动一个家庭,“牵”动一片人群,最终“牵”出文明,“牵”出效果。

(五)加大创卫档案资料建设力度

国家卫生城市验收的最后一环是在看现场的基础上查资料。为此,建立健全规范的创卫档案,不仅能够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基础性数据和材料,同时也能够全方位展现我市创卫的过程和成果。为切实做好创卫资料建档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最近,市创卫指挥部下发了《宜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建档规范》和《宜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料建档工作指引》。各级、各单位,尤其是重要职能部门,务必把建立健全档案资料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收集、汇总、整理、保存好创卫档案资料,缺什么补什么,做到内容齐全、分类清楚、整理规范、排列有序。市创卫办资料组要加强督查,深入现场进行指导,定期对各归档责任单位资料建档工作进行督查,审核验收,最终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档案资料,确保在档案资料上“一分不失”。

(六)做好卫生街道、卫生社区、卫生单位创建工作

社区是创卫工作的重点,创卫工作很多内容最终要落在社区。我们要广泛深入开展卫生街道、卫生社区、卫生单位创建活动,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做起,把各级各类单位调动起来,把全体市民动员起来,积极投身创卫,使创卫工作真正变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行动,以卫生单位、卫生社区、卫生街道的创建促进卫生城市的创建。市创卫办要尽快制定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并做到成熟一个、验收一个,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同志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为广大市民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现在,创卫已进入关键时期,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创卫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市区联动,全民参与,视整治为己任,视创建为使命,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扎实的举措,务实的作风,一鼓作气,再掀创卫新高潮,力争创卫工作一次申报、一举摘牌!

《副市长2006年度中心城区创卫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讲话》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副市长2006年度中心城区创卫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讲话。

,坚持行业管理与群众性创建相结合、专项治理与面上推动相结合,先后实施了“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公共场所食品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等战役,开展了“小餐饮及‘五小’行业整治、楼院及背街小巷整治、乱吐乱扔乱倒整治、建筑工地整治、农贸市场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家畜家禽整治、环境污染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做到了每个战役、每项整治都有具体方案、具体目标和细化标准、完成时限,有复查整改、长效措施和考核评分,有力地推动了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重点整治,共清除垃圾死角650余处,疏通下水道110余条,取缔违章饲养鸡、鸭、兔、猪等家禽家畜场所52个,现场捕杀无证放养犬57条,清理地上口香糖30余万块;拆除不规范广告700余处;7家石材加工厂正在搬迁,城区26个单位的锅炉烟尘污染得到全面治理;取缔无证和不达标小餐饮及“五小”单位244家;城区15家农贸市场已有10家在升级改造,其中新东门市场、珠泉菜市场、箭道市场已改造到位;城区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涂乱画等不良现象基本得到遏制;苍蝇、老鼠、蟑螂、蚊子密度大幅度下降。

(四)创新机制,拓宽思路,城市创建工作活力倍增

在创卫工作中,我们注意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构建了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为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创建责任,在联创联建、综合执法、市民自治“三位一体”的基础上,按街道划片分区,由市、区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军分区(人武部)、组织部、宣传部各负责一个片区,117个市、区单位进驻59个社区。特别是去年7月省技术指导组和国家爱卫办对我市创卫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后,我们进一步确定了“硬件软件并举”的工作思路,完善了工作机制,在调整充实创卫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创卫指挥部,重新组建了市创卫办,并在市创卫办内设五个组、外设九个专业工作组,形成了由“指挥部、专项组、八片一区、责任单位”组成的环环相扣的创卫组织机构网络。与此同时,还出台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考核办法》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责任追究办法》,实行目标管理、评比排名,确保了创卫工作“一个目标干到底,一种声音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

二是实现了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的转变。为建立“环环相扣、上下呼应、规范高效、开放创新、日清日洁”的创卫工作运行机制,我们从倾听市民呼声、发现问题入手:一是开设了创卫投诉热线,并与市长热线、“12319”城管服务热线联动,定点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

二是建立了社区创卫巡查“倒牵牛”制度和创卫信息管理系统,在区政府、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分别设立了创卫巡查组和决策工作组,实行“三级巡查四级决策”。社区创卫巡查组坚持每天对辖区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查清责任主体,督促解决问题,并将梳理分类的问题录入电脑联网,进入创卫信息管理数据系统。创卫指挥部对社区巡查在网上发布的问题指定专人进行梳理,及时将问题分派到各职能部门处理。各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就本部门的问题迅速解决。对未按时解决的,市创卫办进行通报,从而实现了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问题的根本性转变。2006年9月份开通信息管理系统以来,通过创卫巡查主动发现问题2160余个,解决1800余个,余下的问题正加紧处理。

三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我们先后组织了“创卫万人健步行”、“创建国家卫生城,争做文明宜春人”万人签名活动,开展了“环境卫生日”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周”等集中性整治活动,市、区几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环境卫生日”活动,并多次组织现场办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市、区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袁州区创卫办牵头组织学校开展了“小手牵大手、创卫路上一起走”活动;秀江片区对社区实行红、黄旗流动评比;官园片区建立了辖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迅速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化成片区对创卫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社区实行重奖;凤凰片区自筹资金数十万元对6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灵泉片区强化市民自治管理,并组织开展了“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珠泉片区以点带面强化了改制企业楼院的管理;湛郎片区推行“门前三包”公示制;下浦片区积极协调污水处理厂建设问题,配合供水部门帮助200余户居民解决了自来水安装问题;市文明办组织中心城区19个国家、省级文明单位向59个社区赠送了一万余册、价值20余万元的图书;市直机关工委切实把创卫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抓,牵头组织了对市直单位创卫工作的督查;卫生部门指导创建了高士路、高士北路、正荣街3条示范街,为300余户小餐饮及“五小”行业达标单位授牌;城管部门制定了“一切工作为了创卫、一切工作围绕创卫、一切工作为创卫让路和创卫资金优先、创卫项目优先、创卫人员优先”的“三一切、三优先”措施,并组织开展了临街店面(单位)业主门前“三包”评点、“知荣辱、革陋习、树新风、治十乱”活动;教育部门开展了创卫漫画比赛;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组织老干部、妇女、团员青年开展“文明劝导”及“争当文明使者,争做创卫主人”主题实践活动;一些企业也纷纷为创卫工作出力,如三九医药公司开展了“100个烟头换20个创可贴”活动,安利公司开展了支持创卫捐赠活动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动,宣传促动,部门联动,社会推动”的全民创卫新格局,涌现出了一大批可圈可点的人与事,如下浦街道83岁老党员项生茂,多年如一日,为社区义务保洁;灵泉街道鼓楼社区陈小军、郭惠兰、唐思安三位居民积极配合社区创卫工作,不计个人得失,不计报酬,主动承担市民自治员的责任,在小街小巷义务巡查。

在各级、各单位的积极努力和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下,我们中心城区通过层层发动、级级带动、全民创建,创齐了人心,创美了环境,创实了基础,创高了素质,创绿了家园。目前,中心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07、绿地率39.18、人均公共绿地12.8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环保水、气、声三大指标优良,水质检测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2006年空气质量一级优的有173天,占47.4,二级良190天,占52.1,轻度污染2天,仅占0.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49.6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7分贝,声环境质量达标;近两年内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努力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创卫指挥部,向在中心城区创卫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创卫工作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市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中心城区创卫工作成绩的同时,更应清醒地看到,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我们的创卫工作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中村改造工作尚未真正起步;背街小巷改造进度还不理想;改制企业楼院存在卫生死角;农贸市场整治按照预定的完成时间一推再推,推进力度不大;部分小餐饮及“五小”行业无证经营,“露天厨房”依然存在,经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卫生意识差,卫生设施或必要的措施不到位;“四害”密度超标,尤其是农贸市场、食品、餐饮服务行业苍蝇、鼠迹、蟑迹较多,有的单位蟑螂密度远远超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传染病防治差距较大,城区儿童计划免疫实施免费接种不到位;市民素质还有待提高,乱吐乱扔乱倒行为依然存在,乱闯红灯的行人也不少;各单位创卫资料收集不完善、整理不规范,等等。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客观上的因素,但我认为更多的是主观上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对创卫工作有的单位认识不到位,引导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处罚不到位,特别是领导不到位,有些事情往往是只管到局部,没有管到全面,只管到一时,没有管到长久;有的单位对创卫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作风不实,处于应付状态,推一下动一下,没有把创卫工作真正当作自已的事情来抓。大家知道创卫工作是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不是靠临时突击一下就可以做好的事情。郑州创卫付出了十年的心血与努力,南昌创卫付出了十六年的艰辛与汗水。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到创卫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始终把思想和精力统一到创卫大局上来,绷紧创卫这根弦,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进一步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尤其是袁州区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主体意识,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市、区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出现的问题仔细排查,不断反思总结,进一步拿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突出重点,攻克难点,集中力量,逐个击破,逐个解决。

三、全力做好今年的创卫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力争2008年一次申报、一举摘牌”的总体要求,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紧,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我要说的是,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又正在修订之中,申报条件将更高,标准将更苛刻,暗访时间将更长。这不仅需要我们要有一举摘牌的雄心、战之必胜的信心,更需要我们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经得起考验的耐心,对此,我们一定要一鼓作气,咬紧目标,全力推进,一抓到底。

(一)着力抓好春节前三项重点工作

第一,再度完善创卫工作机构。为提高创卫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充分借鉴外地创卫的成功经验,再度完善创卫工作机构,按照“整体性推进,专业性运行,科学性指导,长效性管理”的原则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十大块内容,进一步理顺专业工作组机构和职责。各专业工作组要对照标准,强化技术指导,抓好进度落实,要全面负责单项考评、模拟检查和对口迎检,进行地毯式、无缝隙创建,确保创卫不遗漏一寸地、不遗漏一个人,标准一个样,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

第二,迎接好创卫专家来我市现场指导。1月14日起,我们邀请的国家创卫首席专家及省爱卫办创卫专家将来我市现场指导创卫工作,请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既要认真细致地准备好现场,又要认真组织听取专家讲座。

第三,认真开展模拟检查。春节前,各专业组要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宜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分解指标及检查评分标准表》展开模拟检查,要专盯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查,回头查,反复查,以检促建,以建迎检。

(二)加大各项整治工作力度

1、扎实推进专项整治。现在,小餐饮及“五小”行业整治、楼院及背街小巷整治、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公共场所食品卫生整治、农贸市场整治、在建待建工地整治等工作刚刚有些成效,但还没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我们必须趁热打铁,把高昂的工作热情保持下去,要敢于碰硬,善于碰硬,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铁的作风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一个过关,一项一项达标,做到标准更严、力度更大、工作更细、管理更勤,把问题切实解决好。同时,要追求长远的整治效果,切实防止问题反弹。

2、切实做好除“四害”工作。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消除“鼠、蚊、蝇、蟑螂”必须要有三项达到标准,另一项必须控制在国家标准的3倍以内,这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十个入门硬件之一,根据中心城区“四害”监测情况,今年要在做好经常性病媒生物防制的基础上,集中开展几次大规模的除“四害”活动,真正做到“五统一”(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用药、统一行动),实现“四不漏”:不漏单位、不漏户头、不漏房间、不漏户外环境,力争除“四害”工作如期达标。

(三)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

硬件设施建设是创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创卫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尤其是污水处理厂、医疗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公厕、农贸市场改造是创卫的门票工程,袁州区政府和市城管局、卫生局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切实把创卫这项最根本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公厕的改造由市城管局负责,必须在3月31日前完成;医疗垃圾处理厂建设由市卫生局负责,必须在3月15日前完成;农贸市场改造由中心城区管委会负责,必须在春节前到位。

与此同时,城中村环境卫生是创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是创卫考核中“感官性”最强的指标,是创卫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重点抓、认真抓、抓出成效。袁州区政府与市建设局要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中心城区52个改造点,每个点都要落实工作组,落实具体责任人,并全面推行以整顿村容村貌为主题的“六清六改”,全面清除乱搭乱建、乱吊乱挂、乱堆乱放、乱占乱倒,全面落实生活垃圾袋装化、排水暗渠化、闲置空地搞绿化。

(四)加大市民健康教育力度

开展市民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多渠道开辟宣传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社会氛围。市文明办、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进一步发动群众参与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提高市民群众的卫生公德和卫生素质;市、区卫生部门和中心城区各街道要加大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重点抓好行业和社区健康教育达标工作。市、区教育部门要抓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对学生良好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培养,防止重视知识传播、轻视行为培养的倾向,切实做到健康教育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案、有课本、有考核、有评价。1月中旬,我将组织市创卫健康教育组和市、区教育部门召开城区学校健康教育大会,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把健康教育真正搬进学生课堂,建立并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健康共建,让“小手牵大手”活动真正“牵”动一个家庭,“牵”动一片人群,最终“牵”出文明,“牵”出效果。

(五)加大创卫档案资料建设力度

国家卫生城市验收的最后一环是在看现场的基础上查资料。为此,建立健全规范的创卫档案,不仅能够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基础性数据和材料,同时也能够全方位展现我市创卫的过程和成果。为切实做好创卫资料建档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最近,市创卫指挥部下发了《宜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建档规范》和《宜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料建档工作指引》。各级、各单位,尤其是重要职能部门,务必把建立健全档案资料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收集、汇总、整理、保存好创卫档案资料,缺什么补什么,做到内容齐全、分类清楚、整理规范、排列有序。市创卫办资料组要加强督查,深入现场进行指导,定期对各归档责任单位资料建档工作进行督查,审核验收,最终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档案资料,确保在档案资料上“一分不失”。

(六)做好卫生街道、卫生社区、卫生单位创建工作

社区是创卫工作的重点,创卫工作很多内容最终要落在社区。我们要广泛深入开展卫生街道、卫生社区、卫生单位创建活动,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做起,把各级各类单位调动起来,把全体市民动员起来,积极投身创卫,使创卫工作真正变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行动,以卫生单位、卫生社区、卫生街道的创建促进卫生城市的创建。市创卫办要尽快制定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并做到成熟一个、验收一个,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同志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为广大市民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现在,创卫已进入关键时期,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创卫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市区联动,全民参与,视整治为己任,视创建为使命,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扎实的举措,务实的作风,一鼓作气,再掀创卫新高潮,力争创卫工作一次申报、一举摘牌!

市推进创卫工作简报 篇6

县委书记金敏学

(2009年9月9日)

同志们:

前不久,市上对我县的创卫工作进行了初验,对我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大家不要沾沾自喜,不能骄傲自满,我们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与省卫城市的差距还较大。大家要以这次初验为契机,查漏补缺,迎头赶上,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再鼓干劲,再添措施,扭住目标,奋力冲刺,夺取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全面胜利。刚才,华锋同志就前段工作进行了小结并就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认识再统一,务必坚定创建信心

创卫工作是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今年实现省卫达标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全县人民寄予了厚望。为此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同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统一认识,坚定信心,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抓好创卫工作。首先要认识到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能够带动社会投资,促进招商引资。潼关作为一个人口小县,财政弱县,投资发展环境与其他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想迎头赶上,必须在基础建设﹑教育建设﹑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省级卫生县城作为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和重要标准,其社会性﹑综合性的特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和抓手,这既是推进城乡一体﹑树立潼关对外形象的重大举措,也是打造城市名片﹑提高城市品味的有效途径,更是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有力抓手。其次要认识到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抓实践﹑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创卫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活动,解决的是民生问题,是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所以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当前做好创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创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创省卫的实际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第三要认识到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是适应潼关县情的需要。由于历史原因,潼关底子差,发展慢,虽是黄金大县却是财政穷县。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解放思想,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就是解放思想。在底子差﹑财力紧的情况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牢固树立“小

县也能干大事﹑小县也有大作为”的信心,盯住省卫目标不松劲﹑不懈怠,举县一致,克难攻坚,力争一举成功。目前,我市12个县(市)区,其中3个县市已成功创建省卫,并正在启动创建国卫,而我县还在创建省卫。所以我们一定要自加压力﹑挑战自我﹑以超常规推进的“创卫”精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努力实现省卫目标,改变我县落后面貌,推动我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措施再完善,务必确保任务落实

根据市级初验的反馈意见,我们在13个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按照我们的时间安排,十月中旬前必须完成整改工作,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接受省级技术调研。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打好这一硬仗,大家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责任观念。坚决消除松劲厌战情绪,克服“经费紧张难创卫,工作繁忙顾不上创卫”的消极思想,扭转对创卫不支持﹑不安排﹑不落实﹑不检查的错误态度,对创卫工作要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尽职尽责,主动服务。所有驻潼的单位和部门,特别是双管单位,要坚决纠正“与己无关“的错误认识,要树立与潼关同呼吸共命运、共荣辱、共发展的正确思想,积极参与潼关创卫工作,主动配合创卫

工作,认真完成本部门的创卫工作任务,在这个问题上,绝不允许出现空挡和死角,绝不允许有推诿扯皮不尽义务的现象。其次要树立明确的任务观念。创卫办根据市上的反馈意见建立了台账,已发到你们手上,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台账逐项落实,逐条消化,逐级落实领导责任,逐级明确目标任务,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党政领导要切实抓好本单位本系统本辖区的创卫工作,做到亲自安排,亲自检查,一抓到底,认真解决创卫工作涉及的人员安排﹑物质保障和经费投入;各职能部门﹑牵头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以强有力的手段全面推进创卫工作,确保创卫不留任何盲区。再次要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从现在开始到10月中旬,我们的有效工作时间仅仅为一个多月,可以说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这个时间概念,扎扎实实的落实责任,不讲任何条件,不摆任何困难,想方设法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

三﹑责任再落实,务必实现创建目标

现在,创卫已进入达标冲刺倒计时的阶段,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全面动员起来,以高质量的工作水平和志在必得的信念,确保创卫一举成功。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从现在起所有的县级领导,包括我、梁主任、何县长、顾主席,每人包抓一项创卫重点工程,认真落实。各级党政组织“一把手”是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上手,认真筹划部署,深入创卫第一线,掌握工作动态,解决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把创卫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赶进度﹑抓落实;班子其他成员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县级各包联领导和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协调指导,推动面上工作整体进展。同时,要相互支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要进一步夯实责任。创卫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是全县人民的大事。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都是创卫工作的责任主体,每名干部群众都是责任人。因此,要求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干部,谁的任务谁完成,谁出了问题谁负责。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在省级技术调研中,那一个部门的工作严重失了分,那个部门的领导要向县委县政府说明情况,并追究有关人的责任。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相互支持,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投入到创卫工作中来。三要进一步强化督查。县级各包抓领导要认真履行包抓责任,经常深入创卫一线,督促进度,解决问题。县创卫办督查组﹑两办督查室﹑县人大﹑政协﹑组织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要组织

专门力量加大督查力度,严督细查,跟踪问效,随时掌握进度,推动工作落实。要发挥媒体的监督工作,对领导不重视﹑工作滞后的单位,要及时曝光。对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影响创建大局﹑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创卫指挥部制定的《黄牌警告办法》和有关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同志们。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事关群众福祉,事关潼关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上下一心﹑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坚决打赢这场

硬仗,确保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一举成功。

市推进创卫工作简报 篇7

一、立足实际, 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建设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 西南与缅甸山水相连, 是“一市连三国, 一江通五邻”的特殊地区。普洱作为一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绿海明珠, 是“彩云之南”的面积大市、生态大市、资源大市、边境大市、民族大市、文化大市。也是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全市辖9县1区, 国土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 2014年底总人口达259.4万 (全市有14个世居民族、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辖内有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等四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 国境线长486公里;沿边四县2014年底总人口84.83万, 占全市总人口的26%, 总面积15598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 全市有思茅港和勐康2个国家一类口岸、孟连国家二类口岸以及18条对外陆路通道。201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4.69亿元, 居云南省第8位。截至2015年6月末, 普洱市辖区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8家, 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商业银行4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1家。现有证券业金融机构2家。共有19家保险公司。此外, 普洱市共有28家小额贷款公司, 有投融资服务类企业68户 (含融资担保、投资咨询、投资信息服务等) , 资产管理类企业15户, 典当类企业5户, 基金类企业7户 (含管理公司及合伙基金) 。

2013年以来, 立足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普洱中支统筹辖区金融运作, 加强内外协调运行, 突出区域特色与优势,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探索实践, 使辖区落实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 创新机制, 积极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

一是通过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在实现沿边县边境沿线自然村惠农支付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 孟连县农村信用社以及农业银县支行针对边境临界区域合理布放POS机具和“智付通”转账电话, 为境外客户提供有效非现金支付工具。二是积极探索边境居民人民币结算服务范围, 为境外企业和居民提供边境金融服务。孟连、西盟、江城等边境县银行机构积极探索为境外居民及非居民进入境内提供有效的账户结算服务。三是有效搭建与境外银行结算平台。自2012年农业银行孟连县支行与缅甸邦康市商业银行搭建起结算平台以来, 结算业务量及金额逐年增加。2014年, 结算业务量186笔, 金额5.93亿元, 比上年增长2倍。该结算平台的搭建并随着孟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加入, 在服务全市边境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 为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降低结算成本, 提高盈利能力, 以及促进涉外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有益的创新经验。四是有效促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累创新高。2014年全市跨境人民结算量761笔、金额13.63亿元, 同比增长95.83%, 全市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624笔、金额11.87亿元, 同比增长1.68倍。全市服务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量30笔, 金额2141万元, 同比增长72.94%。五是积极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014年8月, 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普洱市中心支局批准孟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完成相关赋码工作后, 该社系统已成功接入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系统, 成为全市首家开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二) 改善服务, 构建完善沿边地区支付清算体系平台

一是积极推动建设沿边地区惠农支付服务点。通过人民银行统筹运作, 普洱辖区按照“周边群众有需求、资金安全有保障、经营规范有条件”的惠农点推广原则, 积极推动沿边地区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速度, 截至2014年末, 普洱市沿边四县共建成448个惠农支付服务点, 惠及40个乡镇、280个行政村、3286个自然村的农村居民, 惠农点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160%, 实现沿边地区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取现、转账、消费、查询和缴费等惠农金融服务。二是努力改善沿边地区银行卡用卡环境。经过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银联云南分公司和各商业银行 (信用社) 的共同努力, 首次在沿边县———澜沧县建立了县级刷卡无障碍示范街, 积极拓展了特约商户数量, 增加了POS机具, 有效改善沿边地区居民用卡环境和受理环境, 促进银行卡这一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沿边地区的普及。三是加大银行卡功能纵深应用。通过在沿边地区广布惠农点,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银行卡功能纵深应用, 构筑起各方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把惠农点发展、银行卡推广与涉农补贴发放结合起来, 在沿边农村地区推广银行卡这一非现金支付工具。辖内沿边县———澜沧县和孟连县农村信用社创新开展“折转卡”迁移工作成绩突出, 将惠农一折通账号迁移到金碧惠农卡上, 使其具有代理发放财政补贴支付业务的功能, 以“一卡通”替换“一折通”, 切实解决一人多折、挤占柜台资源、自助设备闲置、惠农支付服务点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截至2014年末, 两县完成折转卡15.44万张, 占两县农村信用社总发卡量的47.67%, 银行卡与农户数量比例为0.97∶1, 在沿边地区已基本实现了银行卡普及于民。

(三) 积极指导, 加快农村信体系建设步伐

2014年末, 全市共为44.43万农户建立信息档案, 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2.4%。评定信用农户32.17万户, 占建档农户的72.41%。评定信用组3831个、信用村270个、信用乡镇8个, 为42.79万农户核贷104.5亿元。镇沅县作为普洱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县, 已实现了农户信用信息电子化, 全县共完成9个乡镇、109个行政村、4.1万农户的建档工作, 评定出4个信用乡 (镇) 、64个信用村、25755户信用户。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 为有效推进全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突出重点, 努力推进特色工作上水平

普洱市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作为西南沿边开放特殊区域, 普洱既有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 同时也受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制约———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 基础薄弱, 产业滞后,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显现欠发达局面。

今年以来,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年初视察云南强调指出“云南要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 普洱中支认真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 立足实际, 抓重点、出实招, 接地气、创特色, 积极探索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新举措, 进一步增强基层人民银行履职效能。

(一) 突出“一个导向”, 强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立足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辖区金融保持“绿色信贷”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落实绿色产业贷款余额约190亿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0%。

(二) 把握“两个关键”, 强化特色金融运作

1. 强力推进辖区邮储银行完善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 以及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运作, 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辖区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余额16亿元, 其中邮储银行落实贷款余额超过8亿元;与此同时突出资源特色, 落实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2亿元, 保持业务平稳运行。

2. 强力推进西盟孟连民族特困地区安居工程建设。

着力统筹协调推进———在政策宣传、产品创新、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财政补贴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 整合资源, 定向扶持,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着力强化金融服务管理———在服务方式、流程设计、通行文本、贷款承诺等方面, 做到通俗易懂、方便快捷、灵活多样、利惠于民;着力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落实“安居工程建设与‘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推进相统一, 安居工程建设与用活信贷政策工具相统一, 安居工程建设与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统一, 安居工程建设与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相统一”, 在探索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 做出新模式、打造新亮点;着力夯实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推进“三权三证”工作, 因地制宜的支持好当地产业发展, 促进农户创收增收, 真正做到脱贫致富;着力加强工作的研究反馈———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的沟通、反馈, 定期报送工作动态, 加强宣传工作;着力做实挂钩对口支持———引导督促辖区各银行机构做实做好对口挂钩工作, 发挥样板示范效应。

(三) 引导“三个率先”, 打造金融服务产品新亮点

1.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率先探索, 推进沿边金融服务取得新突破。澜沧县农村信用社全省首创农户资产公证贷款、境外替代种植农户订单合同质押贷款, 墨江县农村信用社在全省创新推出“烟草合作社贷款授信”模式;

2. 引导辖区银行在全省率先开展咖啡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探索缓解企业“融资难”新途径。

3. 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地方工会合作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会会员普惠卡”, 营造支付服务新平台。

(四) 推进“四个机制”, 确保金融支持创业小微贷款服务提质增效

协调落实推进征信查询前置制度、申请现场查验制度、跟踪调查制度、定期 (半月) 反馈报告制度。

(五) 统筹“五个措施”, 做实金融定向支持景谷“10.07”地震灾后重建工作

围绕金融支持景谷地震灾后建设重点工作, 市县人民银行加强政策落地、窗口指导以及内外协调, 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作为, 实现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整体合力。

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2014年“10.07”地震发生以来至2015年6月末, 普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灾后重建贷款13亿元;

2.提升政策工具运作效应。通过争取上级支持, 首次启动央行政策工具, 向景谷县农村信用社定向发放1亿元支农再贷款, 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作保障;

3.强化定向调控管理。今年二季度对景谷县农村信用社的定向追加调增合意贷款额度3.5亿元, 合理把握灵活调控, 对其新增合意贷款在“确保全部用于支持灾后重建”的前提下, 允许额度控制进度提前运作;

4.突出盘活存量导向。明确要求农村信用社按照盘活原有存量与人民银行增加合意贷款额度1∶5比例, 定向配置增加民房重建贷款;

5.加强银政协作。市县人民银行加强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协调, 有效推进实施贷款贴息, 设立重建贷款风险保证金, 建立人行、金融机构、政府三方相关信息沟通机制等措施。

(六) 探索“六个突破”, 深度推进边境区域金融工作的取得新突破

1.增强县级人民银行前沿履职新思路。孟连支行立足勐啊口岸推进创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对统筹孟连金融机构落实沿边金融改革工作有了新的定位;江城支行针对立足“中老越三国边境金融合作”推进沿边金融开放所具备的优势、存在困难以及今后工作有了新的思考;澜沧支行和西盟支行围绕澜沧新机场建设对今后边境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完善县域金融服务及支持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也有了新的构想。

2.市县人民银行的统筹协调推动孟连县农村信用社与税务、海关实现新合作。成功代理缴纳关税业务, 成为全省首家代理缴纳关税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截止2015年6月末, 共办理代缴关税业务82笔, 金额1670余万元。

3.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探索跨境金融业务拓展新途径。今年5月, 孟连县农村信用社通过与缅甸邦康银行沟通合作, 成功办理了云南省首单Shibor定价跨境人民币约期存款业务, 成为地方金融机构参与Shibor定价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创新成果。

4.扩展沿边金融服务建设新平台, 继去年孟连农信社开办跨境金融业务后。今年7月江城县农村信用社顺利通过验收, 成为普洱市第二家获准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5.加大引导推进银行机构主动参与沿边金融开放基础建设有了新进展。促成云南富滇银行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程序, 开展针对孟连“边合区”机构网点口岸布局工作。

6.积极应对沿边跨境金融新情况。今年6月初, 针对境内机构跨国投资缅甸邦康市成立东南亚联合银行 (系缅甸第二特区设立的首家正规商业银行) , 辖区人行密切关注并及早研究后续边境金融运行中与人民币对外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及现钞运作、跨境企业贷款与实体融资、跨境投融资与离岸金融等方面的运作趋势。

三、现阶段普洱辖区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面临的困难问题

当前, 受外部环境影响以及辖区客观实际的制约, 普洱市经济发展及金融运行与全国全省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是在经济总量效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模结构、金融运行质量等方面, 整体缺陷凸显。由此, 使普洱市在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与建设上面临较大挑战, 也使辖区人民银行履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一) 区域经济运行不容乐观

普洱市经济总体呈现浅层次开放发展态势, 传统性一产占比突出、低产值产业格局凸显, 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业链短, 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瓶颈制约。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换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 全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较为薄弱。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项目支撑不足, 尤其是大项目少, 难于支撑投资增长;水利、非电工业、综合交通、水电等重点行业投资下降, 支撑减2弱0, 1增5长年后第劲不10足;期二下是地旬方刊财政运行困难较大, 受“营改增”时税制改代金理跨境融人民币业务收费较高;三是人民币现钞通过N正O规.途10径, 出20入1境5革 (、总小微第企6业04税期收) 优惠等政策性减收影响, 全市地方公共T财i政m收e入s F“in难a”n。“c普e洱沿边金融运作模式”的 (业C务u核m心ul就at是iv境e内ty外N银O行.间60需4相)

上半年完成21.8亿元, 同比仅增长4.4%, 与此同时, 在支出方面普洱市今年进入政府性债务还债高峰期, 全市到期需偿还债务达74.4亿元 (其中市本级44.1亿元) , 加之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刚性支出增加, 财政面临巨大收支矛盾压力;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今年以来受宏观市场环境影响, 全市现有1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除煤矿企业因整顿停产外, 尚有10户非电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电力、建材、化工、煤矿和林产工业等企业产值均呈下降局面。并且, 受财政筹措资金能力减弱影响, 市县部分项目资金配套压力大。此外, 受市场、融资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企业投资意愿弱。

(二) 辖区金融运行困难凸显

一是存款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全市银行机构上半年新增存款达到13.1亿元。但剔除特殊因素, 上半年全市新增存款仅为0.1亿元, 同比少增12.1亿元。6月末, 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超过100%的有5家, 个别法人机构流动性紧张, 对其正常业务开展已产生了影响;二是受区域经济运行环境制约, 新的投资增长点难以有效实现, 有效信贷需求减少致使信贷投放后劲不足, 进而影响实体企业生产性投入意愿下降。并且, 过去拉动普洱市银行项目贷款主要靠水电、交通建设的投资, 目前水电投资已接近尾声, 新的投资增长点还未形成。此外, 部分储备项目, 融资的前置条件准备不充分, 如环评、土地报批, 抵押物等不落实, 由此导致项目贷款与投资下降严重影响银行资产运行。此外, 部分新开工建设项目落实不力以及一些在建项目施工进度迟缓, 导致信贷资金难以及时跟进。上半年辖区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511.4亿元, 新增贷款35.7亿元, 同比仅增加3亿元, 同期贷款累放增加额与上年水平相比减少8.6亿元;三是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反弹。上半年, 普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呈持续上升态势, 6月末, 全市不良贷款余额11.7亿元, 比年初增加3.3亿元, 增长38.9%, 不良率达2.3%, 部分银行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 经营策略更加审慎, 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信贷准入条件、降低了授信额度, 反向制约我市信贷投放;四是影子银行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普洱市辖内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 以及互联网金融、资本管理公司、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创新组织快速发展, 但由于体制机制影响, 对其监管缺位、失位, 一些机构违规操作, 部分影子银行的风险向银行业传导, 已经影响到我市部分银行机构的信贷资产安全;四是受外部市场“高杠杆”的影响, 少数获贷款主体将部分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关联企业渠道, 改变贷款真实用途, 违规进入高风险行业, 导致部分信贷资金运行面临潜在风险。

(三) 区域沿边跨境金融互动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双边银行开展金融合作“难”。现阶段普洱与毗邻国家经济金融交融较为密切的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佤邦) 。尽管2011年以来缅甸政府加快推动民主化进程, 但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佤邦) 仍属于高度自治的地方民族武装地区, 地方武装与政府武装冲突频繁, 政治、经济环境不稳, 双边银行金融合作存在较大政治风险。加之对方商业银行为私人银行性质, 政策多变且随意性强, 资金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境内银行、企业通过对方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意愿较低, 境外企业也疑虑在我方银行开立账户与办理正常结算业务面临诸多政治的及法律的风险, 导致中缅边境双边银行合作较难深入开展;二是银行渠道跨境人民币结算“难”。中缅边境地区跨境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业务品种十分有限。据统计, 我方孟连县边民互市区农行、农信社设2个网点, 缅方边境地区仅有1家地方性商业银行 (邦康市商业银行) 开展常规业务, 而对于新设的“东南亚联合银行”其系统框架和运营模式仍需观察。因此, 尽管双边银行已搭建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平台, 但由于缅方银行尚未加入国际清算体系, 只办理存、贷款业务, 且仍采用原始手工记账处理方式, 电子化程度极低, 导致双边银行资金清算、业务合作较为困难。此外, 缅方银行办互调运人民币现钞互补清算头寸, 如果跨境调运大额人民币现钞的渠道不畅, 将影响到结算平台的正常运转。而目前双边银行尚未开展人民币现钞调运业务, 并且受政策因素制约, 大额人民币现钞出入境没有真正实现便利化, 制约了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同时, 按现行管理规定居民个人携带人民币现钞限额为2万元, 此限额很难满足边境贸易和替代种植业务资金需要, 使得许多企业和个人只能通过非正常渠道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入境, 导致大量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脱离监管;四是跨境支付结算管理“难”。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 国内金融机构要把更多先进的银行自助终端设备投放至境外仍困难重重。境外机构和居民对中方银行并没有完全信任, 对其运转在中方银行系统的资金仍心存顾虑。并且, 由于缺少有效证件, 境外居民无法开通网银、手机银行等高效便捷非现金结算平台, 始终偏好现金交易结算。据孟连县农村信用社实地调查了解, 由于银联有对珠宝业和奢侈品需向商户收取1.5%的手续费且不封顶的规定, 邦康市安装该社POS的珠宝商难以接受, 使用率不高。此外, 因支付结算渠道不畅通及境外银行手续费过高, 使用人民币的高成本催生了诸多“非正常”领域, 特别是境外第三方POS机具 (绝大部分POS都类似于“微付通”、“支付通”这样的第三方支付设备) 套现尤为凸显。据邦康市公安局初步排查情况, 邦康市有130多家商铺安装有POS设备。由于外来POS机在当地长期处于失控和无监管状态, 2014年末在邦康市连续发生10余起不法分子利用自购POS机为客户提供取现业务时盗取客户银行卡信息和密码, 在异地非法复制盗刷的案件, 受害人全部为在邦康暂住经商的中国人, 由此呈现边境区域支付监管“真空地带”。

(四) 区域沿边经济金融合作环境与平台建设滞后

普洱辖区分别与越南、老挝和缅甸三国接壤。其中, 江城县与越南、老挝接壤, 西盟、孟连、澜沧三县与缅甸接壤。受特殊地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文交流等多重因素影响, 普洱辖区推进沿边经济金融合作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双边金融发展状况差异大, 金融合作基础条件较差, 开展双边 (多边) 金融互动及人民币跨境结算难度大。另外, 中、老、越三方政府涉边事务会晤机制虽然基本建立, 但多局限于商业贸易领域以及特殊的社会交往互动, 未深度涉及金融领域, 对比日益繁荣的边境贸易经济往来, 金融合作更显滞后, 这与中、老、越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不相称;二是边境金融服务滞后。如江城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涉外金融服务的品种、工具与途径十分有限, 特别是与老挝、越南金融机构均未建立任何代理关系, 边境地区银行结算渠道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深入开展。据当地人民银行调查研究反映, 与江城县接壤的老挝约乌县虽设有老挝发展银行、财政银行和政策银行3家机构, 但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化程度低、金融服务功能弱。此外, 西盟县、澜沧县目前尚未形成沿边金融基本服务与开放建设的工作格局;三是沿边金融机构缺乏国际金融管理人才。西盟县、澜沧县、江城县虽属普洱沿边县域, 但受经济、民族、边偏等因素制约, 加之毗邻国家的特殊落后环境的影响, 沿边金融合作与业务发展缺乏基本运行平台, 由此导致县域金融部门涉边网点布局滞后, 长期以来缺乏开展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与经验, 相应的管理人才也较为稀缺, 一般从事外汇业务 (也仅限于较为浅显的边境基本业务) 网点人员未参加过系统的外汇业务学习培训, 工作连续性不足, 更谈不上熟悉和掌握系统的外汇政策知识以及超前的涉外金融理论。因此, 国际金融管理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沿边县域金融服务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此外, 普洱市辖内沿边县级人民银行也普遍人员偏少, 加之人员素质、工作环境、履职工作的局限性等因素, 也制约了县支行前沿履职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工作建议与思考

(一) 有效完善金融支持重点与政策体系

要建立对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政策, 增强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要突出普洱区域金融支持重点, 有效把握金融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加大以生态有机为重点的绿色农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绿色工业、以旅游文化为重点的绿色服务业、以 (无量山哀牢山) 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绿色走廊等业态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推动普洱绿色经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积极推进区域投资环境建设,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根据县域实际情况, 科学决策经济布局, 引进和开发特、优、高效产品, 打造市场化、规模化、效益化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 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以此助推区域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建设取得实效。

(二) 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沿边跨境金融服务与合作的运行平台

要深入探索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机制, 畅通结算渠道。要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沿边经济金融环境条件合理布局业务网点, 有序布放安装POS机、ATM机等便捷金融服务设备。要鼓励金融机构实施跨境区域设立机构, 并通过设立外币代兑点, 为边贸企业结算与汇兑本外币提供方便。要积极稳妥探索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入流出工作机制, 有针对性地扩大境外人民币输出, 提升区域 (国际间) 人民币覆盖和运用效能。要以人民币兑换相邻国家货币为突破, 推动建立区域银行间本外币交易平台。

(三) 探索建立沿边金融改革风险防范机制

要通过以政府主导、金融机构配合, 搭建与毗邻国家 (或区域) 的边境地区银行间金融管理合作平台。要针对跨境资金流动、跨境人民币现钞流入流出、跨境居民边境账户结算、跨境投资与债务运行、跨境贸易真实性等方面状况, 建立有效监测和预警机制, 及时进行风险提醒。要加强针对境外区域反假人民币、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的金融监管合作, 强化防范和打击力度, 维护区域跨境经济金融秩序的安全和稳定。

(四) 切实提高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效率

立足于政府搭台统筹协调, 建立和完善由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海关、边防、商务、税务、外事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 定期加强沟通与协作, 及时分析和研究工作推进情况, 及时反馈和化解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有效建立和完善信息互通机制, 共同为推进边境发展谋合力。

(五) 进一步把强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市推进创卫工作简报 篇8

关键词:庆阳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11-04

甘肃省庆阳市自然条件独特,农产品品种繁多,品质优良。作为全国苹果生产最佳纬度区之一,庆阳被农业部列入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生带,庆阳是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和黄花菜生产基地,是国家特产经济中心确定的全国特产白瓜籽、黄花菜示范基地,是甘肃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是甘肃省商务厅确定的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示范基地。[1]庆阳市政府把农特产业确定为“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的主导产业,采取了一系列建设性措施,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进程。

一、取得的成就

(一)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整体推进

1.宏观指导。为使特色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扩大外贸出口,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对外开放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加强外贸出口创汇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1],从宏观上加强指导,成果显著。

2.文化促进。从2002年开始庆阳市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和一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在文化塔台、经济唱戏的原则指导下庆阳特色农产品撑起了庆阳节会的半边天,极大的提高了庆阳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3.品牌塑造。强化产地特色,塑造产地品牌,使品牌促营销战略的实施成为庆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如2000年在甘肃省注册了“陇东牌”绿色系列食品商标,什社小米商标已被国家商标局审定公告,注册商标为“金什社”,“庆针牌”黄花菜、“凤川”白瓜籽,“陇蜜”苹果,“宫河”牌大葱等都已有┥瘫辍

4.优惠政策。市上对出口创汇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享受各种优惠政策,例如:帮助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完成与美国的果汁反倾销调查官方验证,最终胜诉,获得出口美国关税零税率,帮助2户企业在2005年全国甘草及其制品出口配套公开招标中成功中标,帮助有条件的外贸出口企业开展卫生检测体系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二)实施项目带动

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求大发展”的原则指导下,职能部门认真选择项目,科学论证项目,大胆营销项目,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公司在庆阳投资建厂,例如:1999年引进美国SCI公司的投资,创办了庆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从而带动了当地白瓜籽、籽仁类农产品的加工出口。2001年,深圳东部开发集团引进瑞典利乐工程公司浓缩苹果清汁全自动生产线在庆阳创办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2005年出口2 150万美元,成为庆阳市惟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美国特种商品公司投资创办的甘肃泰和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加工出口瓜籽仁、葵仁1 408万美元。香港中骏公司、韩国株式会社玉泉食品公司等在庆阳创办了润玉食品有限公司、润康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这些项目带动、推动了庆阳的农产品加工出口。

(三)培育龙头企业

坚持强龙头、壮基地、建市场、带农户,把农业和工业融为一体,把产加销、贸工农有机结合。在全市建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71户,其中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5户,上千万元的企业20户,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8户,初步形成了以兴旺牧业为骨干的肉牛养殖加工、以通达果汁为骨干的苹果加工、以陇源公司为骨干的黄花菜加工、以庆发公司为骨干的白瓜籽外贸出口加工、以新一代公司为骨干的杏产品加工、以飞龙公司为骨干的小杂粮加工、以全聚祥为骨干的菜类加工、以陇源中药材公司为骨干的中药材购销加工、以金地宝公司为骨干的薯类加工、以通达草业为骨干的草产品加工等10大类龙头企业群体,建成了12个年交易额10亿元的专业市场,产业化经营机制基本形成。[2]

(四)推进规模化种植

早在“十五”规划中市上就提出了建设特色小杂粮100万亩,豆类100万亩,洋芋100万亩,优质苹果42万亩,杏园730万亩,晋枣4万亩,核桃、花椒等20万亩,紫花苜蓿120万亩,黄花菜30万亩,白瓜籽10万亩,反季节蔬菜60万亩的规模化种植规划。[3]2005年末在对原有成果进行调研整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大力实施耕地紫花苜蓿、肉绒羊、肉牛、苹果、黄花菜、白瓜籽和油葵‘六个百万(亩、头)工程”[4]的规模化种(养)植(殖)目标。

(五)制订质量标准

全市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原产地申报工作认真有序,取得了一批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认证,制定了2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标准,建成了25个标准化生产示范点。[5]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4个,获得了“中国优质苹果之乡”,“中国黄花菜之乡”等4个全国性特色产品基地称号。[6]市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制定的黄花菜生产质量标准已经农业部颁布实施。[7]鼓励出口企业获得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有机产品认证和HACCP、IS09000等国际认证,取得卫生注册,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和可追溯体系。[8]

二、存在的问题

(一)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庆阳享受扶贫开发、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综合开发、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我国出口特色农产品的重点地区,尤其是近几年市上实施了“8811”项目工程,即扶持庆发、通达、陇东等8大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建设苹果、黄牛、黄花菜、白瓜籽、黑山羊、紫花苜蓿等8大出口商品基地;建设1个外贸出口加工贸易区和1个外贸高新技术开发区,政策环境更加优良。但在运行机制上,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如对特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投融资机制发育滞后,特产企业每到收购季节资金普遍告急;全国有名的驿马特产加工出口贸易区发展定位模糊,园区范围模糊,发展规划县上一个,镇上一个,在管理权限上县政府、镇政府、园区管理委员会职责不清,扯皮推委,现在园内企业已经出现了搬迁迹象。

(二)产业基础已经具备,但是产业升级刻不┤莼

以驿马镇加工出口贸易园区为例,2006年6月底,该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81户,其出口量仅白瓜籽一项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70%,形成了全国有名的内陆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区,创造出了内陆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惊人业绩,目前,该镇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已扩展到油葵、黄花、杏胡、杏干、脱水蔬菜等9类32个品种。从区内11个主要加工企业的情况看,2005年这11户企业的加工量达到5.2万吨,出口量达到4.45万吨,产值达到3.86亿元,出口供货和创汇总计达到4 212万美元。但是园区内企业之间业务关联性和技术关联性不大,缺乏明确的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并危及园区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三)文化底蕴深厚,但是整合不够,闪光点分散

庆阳市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是岐黄故里,中医中药的发源地,“环江翼龙”化石、“黄河古象”化石为世界瞩目,秦直道遗迹尤存,元代香包叹为观止,陕甘宁革命边区的红色景点星罗棋布,但这些文化资源没有很好的和质量甲天下的特色农产品营销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形成庆阳市的整体形象,没有改变庆阳市在世人心中贫穷、落后、老区的认识。

(四)资源特色鲜明,但是产业化水平低

(1)生产规模小,农户单干,管理水平低,集中联片开发的很少。(2)品种老化,多年来没有改良,急待在短期内更新换代。(3)在外界知名度与商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和特色经济价值不相符,尤其是“特色”和“优质”这两个特点没有突出出来。(4)商品包装没有创意,产品定价没有策略,一贯采用的做法是看外地,学外地,使庆阳特色农产品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实现。(5)精深加工科技含量不够,使得产品上市不能放在应有的档位上。

三、发展新理念

(一)国际化的理念

庆阳特色农产品主要用来出口,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因此产品从种植到消费的各个技术环节和管理环节都要按照国际标准运行。

(二)系统的理念

庆阳市特色产业体系的构建要以产品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以企业为载体,以打造品牌为手段,以政府优惠政策为动力,系统化促进产业体系的建立。[9]

(三)跨越的理念

庆阳市特产产业正处在关键的跨越阶段,由单一、分散、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向复合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跨越。

(四)提高开放层次的理念

不要盲目认为产品销往外国,有外商参与的企业就达到了开放的目标,只有熟练驾御国际市场的运行法则,在国际市场的产品销售中始终把握主导地位,才是真正的开放。

(五)深化创新内容的理念

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体系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作为支撑和保证,而最为关键的是发展观念创新。[9]

(六)拓展特色外延的理念

庆阳特色产业的原初优势在于其资源的独特性,然而由于本地生产成本高,生产数量有限,交通不方便等一系列问题,其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庆阳特色产业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技术资源等一系列独有资源的拓展是保证其产业特色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四、发展对策

(一)注重研究,组织协调,面向国际市场

建立庆阳市特色产品研究中心,机构可以挂靠在陇东学院(当地唯一的高等学院)或龙头企业,但是经费独立,课题独立,人员和设备可以共享。组织协调性较强的行业协会,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以上规模的特产加工出口企业为核心组建甘肃绿色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整合资源与经营,避免恶性竞争,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二)优化机制,完善政策,扶持特色产业的┓⒄

完善特色产业发展的政府机构体系,设立市场战略研究、政策研究等部门进行政策导航,例如:一要把握重大政策扶植机遇,国家对农业的“多予”政策,最大的“予”就是体现在对特色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上,政府要及时争取项目,推介项目,包装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二要把握市场机遇,从农业结构调整增效、国际市场动态、多年来价格低迷和宏观调控力度等多方面,对特色农产品的国内外价格进行预测和指导。三要把握外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的发展动向,积极应对。

(三)挖掘区域优势,塑造特色品牌

重点宣传、推介、打造庆阳特产知名品牌,完善名牌评价体系和奖励政策,营造“华夏农耕文化之源”,“特产出口创汇基地”这一地域品牌,扩大庆阳特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对现有的重点品种实施商标战略,政府以补贴的形式支持企业提前注册具有地域特色的商标[9],或产品已打出国际市场,但是还没有自主品牌的产品。

(四)推进原产地认证与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强庆阳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庆阳白瓜籽生产标准》、《庆阳黄花菜生产标准》、《庆阳果品生产标准》等和高于省标标准、地方特色明显、在特色农产品出口方面起领航作用的《分类别庆阳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企业进行ISO9002国际认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尽快完成能规模生产、批量经营的农产品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以及商标注册,精确其外地无法复制的色泽、外形、营养、功效、工艺和水土环境,形成应有的技术壁垒。[9]

(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整合庆阳土地资源,宜林则林、宜特则特、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四大原区、台地栽植苹果,河道、洼地种瓜籽,庄前屋后、零散地块栽黄花菜,北部山区播种苜蓿草、养肉牛肉羊,另外利用土地轮作倒茬的需要规划市场需求旺盛、出口前景广阔、价格高的二级特产种植基地:中南部发展烤烟、大葱、香菇、谷米、豆类、油料,西北部发展药材、荞麦、小杂粮,不拘形式合力开发。

(六)加强技术创新

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技术障碍,优化品种,提高产量。以黄花菜为例就面临:(1)抗旱、抗涝技术创新,提高产量;(2)延长花期技术创新,增加采摘量;(3)手工采摘技术创新,减少大量手工劳动者等。白瓜籽纵向加工的技术创新,杏产品防虫、防旱、增加消费品种等的技术创新。

(七)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庆阳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形成了平行扎堆现象,没有形成垂直分工格局,要形成大规模的稳定的生产基地,对出口的原料型的特色农产品进一步进行深度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庆阳建成名副其实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产业集群,这是个堡垒问题,需要思想创新、制度创新、还要做艰苦的工作,同时要制定《庆阳特色农产品加工规范》。改变原来我们跟着外商走成外商跟着我们走。

(八)以文化建设促产业发展

把特色文化建设纳入庆阳市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庆阳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里有新旧石器文化、周祖农耕文化、岐黄故里文化、庆阳香包文化、革命老区文化等特色文化,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遗珍灿若星辰,200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建议把特色文化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系统整合,配套发展,以产业化的形式向世人推出综合套餐。考虑把前季的“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和后季的“庆阳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结合起来,办成世界知名的产品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的节会。

(九)健全风险保障机制

庆阳土地广阔,特产品种丰富,质量精优,但是原料产量低,自然灾害多,收成不稳定,加上价格长期背离价值,农民种植特产的积极性并不高,急需要建立庆阳特产基地风险保障基金,保证基地农户的收益。基金可以从省上要一点、市上拿一点、县上出一点、有业务关系的国内外大企业赞助一点、效益好的年份种植户再凑一点的方式,多方筹集,逐步积累,保证歉收年农户有个好收入,原料基地才能稳步扩大。

参考文献:

[1]王义.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M]//建市以来重要文稿选编.第2辑.中共庆阳市委办公室,中共庆阳市委政策研究室, 2006:234-236.

[2] 王义.抓产业促增收 建家园奔小康[J]. 庆阳开发与建设,2005(5): 6.

[3] 庆阳年鉴编委会.庆阳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46.

[4] 特色产业开发势头良好,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M]//建市以来重要文稿选编.第3辑.中共庆阳市委办公室,中共庆阳市委政策研究室,2006:172.

[5] 张文礼.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柱[J].庆阳开发与建设,2006(3): 20.

[6] 王义. 政府工作报告[J].庆阳开发与建设,2006(1):10.

[7] 刘翀辉,胡步刚.对我市黄花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 庆阳开发与建设,2005(4):52.

[8] 王晓化.提高庆阳市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几点建议[J].庆阳开发与建设,2005(4 ):53.

上一篇:感于《沙之书》下一篇:克难攻坚、努力推动我矿健康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