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精选11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 篇1
第七章 力
一、必须理解和记住的概念
(1)力的符号是F,单位是N(牛顿)。
(2)托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是1N。
(3)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作用点,改变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而力的作用效果分为: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运动状态又分为速度和方向。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或说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力是不能摆脱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5)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二、本章学的是弹力、重力、摩擦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符号G表示,并且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因此重力的公式是G=mg,其中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是引力常数,单位是N/kg,在地球的引力常数值默认是9.8N/kg。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受到重力的物体必定有重心,而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一个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3)测量弹力和重力的常用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4)摩擦力: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而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摩擦力分三种,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另外,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所受到的压力有关,并且都成正比,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受到的压力越大,则摩擦力越大。请分别列举两个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的例子。
(5)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区别是示意图画出作用点,方向即可,不用画大小
第八章 运动和力
一、规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牛顿第一定律,亦称作惯性定律。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直线的两个力,同向相加,异向相减)。
第九章 压强
一、定义(注:以下要点凡提及到写单位的时候,要先写出中文,后写出符号。)
1.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公式P=F 其中P是压强,单位是N/㎡(而为S
了纪念对压强有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帕斯卡,所以压强的单位又可以写成Pa(帕)),F是压力,单位是N(牛顿)(当一个物体静止地放在地面上,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S是受力面积,单位用㎡(平方米),由定义或公式可知,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即受力面积与压强成反比,例如_______(请分别说出三个受力面积变小和变大时,压强的变化情况的例子)
2.本课内容的压强只涉及到三种,即固体压强、液体和气体压强,其中液体和气体压强的公式是一样的,都是P=gh,由公式可知,液体和气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受到的引力以及深度(高度)成正比,其中h就是指深度(高度),单位用m(米)。
是密度,(1)其定义是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体积的比值称之为该物质的密度,公式
m,V
其中m是质量,单位用kg(千克),V是体积,单位用m3(立方米),而密度的单位是kg/m3或g/cm3(水的密度是1×103 kg/m3或1 g/cm3),由定义或公式可知,当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即体积越大,密度越小,体积越小,密度越大,密度是物质的固有特性,与其质量无关。
(2)g是引力常数,每一个星球都会存在引力常数,而在地球的值是9.8N/kg,月球的引力常数是地球的二、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测量出大气压强值的著名实验叫托里拆利实验,而这个实验的玻璃管中装的是水银,又称作汞,其液柱的高度是760mm,一个标准大气压强的值是1.013×105Pa
2.单位转化(这个必须熟记!)
长度:毫米(mm)— 厘米(cm)— 分米(dm)— 米(m)— 千米(km)相邻单位十进制面积:平方毫米(mm2)—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相邻单位百进制体积:立方毫米(mm3)— 立方厘米(cm3)— 立方分米(dm3)— 立方米(m3)相邻单位千进制
3.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一般来说,气压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即成反比关系,所以在高山上烧水会出现“开水不烫手”的现象,也很难煮熟食物,所以人们发明了高压锅来煮食,实质就是增加锅内的气压从而升高沸点。
4.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第十章 浮力
一、理解性概念
(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由于上下表面的压力不同(下表面的压强总大于上表面的压强),而产生压力差(压强差),导致浮力的产生,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它表示在地球的每一个物体都会受到地心吸力,在此称为重力G,公式G=mg 6
(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所以有公式
F浮G排,而由于悬浮和漂浮状态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F浮G排G重mg液V排g(如果是悬浮和漂浮状态,一般用可用G重mg或F浮 液V排g,但如果是沉底状态,则只能用F浮液V排g)
二、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1)漂浮:表明物小于液,或说G物小于F浮
(2)悬浮:表明物等于液,或说G物等于F浮(只要物体处于悬浮状态,则物体在液体内任何位置所受到的浮力都会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3)下沉:表明物大于液,或说G物大于F浮 注:金>汞>铜>铁>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理解性概念
(1)功: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距离)。换句话说判断力是否有做功,关键是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是否一致,公式W=FS,其中W是指功,单位用焦耳,简称焦,符号J;F是指力,单位用牛顿,简称牛,符号N;S是指距离,单位用米,符号m。(2)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P
W,其中P是指功率,单位用瓦特,简称瓦,符号W;t
而W是指功,单位用焦耳,简称焦,符号J;t是指时间,单位用秒,符号s。又因为W=FS,所以公式
P
WFSSFFv,其中v是指速度。ttt
(3)机械能:能够对外做功的物体都具有能量,简称能,用符号E表示,单位用J(焦耳)。能量分为动能和势能,而势能又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机械能的影响因素:质量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共同影响因素,即质量越大,动能或势能都越大,而速度是动能的另一影响因素,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高度是重力势能的另一影响因素,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5)机械能的转化主要看物体的速度和高度是如何变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因此,做杠杆的题目最关键是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的位置。
(2)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对于滑轮组或斜面而言,省多少倍的力就会多走多少倍的距离。(3)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来承担物重,则就能省几分之一的力。
(4)机械效率:总功=有用功+无用功,即W总W有W额,而机械效率
W有,在滑轮组或斜面的简W总
W有Gh,
W总FS
单机械中,作为动力的一方所做的功是总功,物体上升作为有用功,所以公式又可写为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或斜面,其机械效率也相同。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 篇2
一、学生中最常见的问题
(1) 审题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严谨, 不按要求解答;不能有效分析题目信息抓住关键。
(2) 理解能力差: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肤浅, 答题时仅凭感觉和印象。
(3) 实验能力差:仪器使用规则不熟悉, 特别是实验设计能力不足, 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4) 学科结合差:不能用其他学科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简单数学运算错误频出。
(5) 表述能力差:逻辑思维混乱, 语意表达不清, 计算式来历不明, 代入数据错误, 单位“鱼龙混杂”;书写不规范, 作图不严谨。
这些问题的出现, 我们教师一定要警醒、反思、重视, 否则学生中就会出现“一学就知, 一用就错, 一放就忘”的现象。
二、对教学的反思
(1) 反思教学目标。首先, 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把握教材和教学大纲,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实现三维一体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讲解要到位, 分析要透彻, 要让学生融会贯通。其次, 教学的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所选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 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非常明确。最后, 对一些基本知识, 我们应随时获得学生反馈的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让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第一, 要面向全班学生, 同时兼顾“两头”。对学习欲望强烈的学生, 要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做好个别辅导。第二, 注重学法指导。第三, 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教师自身要提高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第四, 应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反思教学技能。其一, 物理学是一门有着严密科学性的学科, 要保证讲授正确, 推导流畅, 过渡自然;语言要简练规范, 充满激情, 富有感染力。其二, 板书工整精致, 体系主次分明;基本功扎实, 会画直线、圆、小人物等简笔画。其三, 教具的使用、实验的操作要熟练、规范。
三、提高教学成绩的策略
(1) 改善教法。要充分利用实验的教学功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取感性知识;要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动手实践, 分组讨论, 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 激活课堂气氛。
(2) 注重双基。课堂教学中, 除了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基础知识外, 还要使其掌握获得知识的基本技能。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自己的结论, 让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 要讲清适用条件、范围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进行比较区别, 消除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模糊认识;在习题讲析中, 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挖掘隐含条件, 抽象物理情境, 找出规律列式求解, 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 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 分析、推理严密。
例如, 光学作图教学时, 我就讲清了注意事项: (1) 要借助工具作图, 作图一定要规范; (2) 实际光线画实线, 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 光线要带箭头, 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 不要断开; (4) 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 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 (虚线) , 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这样, 学生作图就比较规范了。
(3) 尝试诊测。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特点与教学要求来提供诊测材料, 组织诊断性测试, 学生要根据课内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尝试性解答。诊测题主要侧重于新课的概念以及识记类基础性认知目标的考察。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电化教学和信息技术等方法, 例如:可将幻灯片分发给学生当答卷纸, 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答案, 放在投影仪上, 当着全体学生的面, 现场批改矫正, 使全体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诊测达标结果, 形成认知上的初次反馈。这种有目的、有反馈的有效学习, 能使学生积累顿悟的经验, 增强个体的认知能力, 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尝试诊测的成功实施, 必将帮助教师检查学生认知上存在的缺陷, 帮助教师在后续教学中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 重视课外。课外实践活动, 主要是以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 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教师要恰当引导, 不让他们过多地碰壁而灰心丧气, 但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在碰壁中产生兴趣, 在挫折中收获成功。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 篇3
一、建构知识体系
思想品德作为一个文科科目,建构知识体系对理清概念间的差异,理顺先后逻辑关系至关重要。就拿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来讲,这一单元主要讲了我们的人身权利,涉及具体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很多同学弄不清楚这些权利之间的关系,经常张冠李戴。如果我们归纳整理,建构下列知识体系,它们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人权政治权 经济权文化权人身权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身份权
建构知识体系还能帮助我们弄清知识的分类标准,理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每一单元都能做到这样的归纳整理,长此以往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二、钻研历年考题
历年考题对于复习备考的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重视真题的价值能让我们提取到有效的信息。选择题都是单选题,难度相对较小。学生失分多在主观题上,所以,我们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主观题上。我校每次考前都会做前两年的考试真题。通过研习前两年试卷的主观题,我做了如下表格:
从图表可以看出:每课基本都会考到,但分值最大的是第七课财产权。消费者权益和正义容易单独作为一个大题考,分值都比较大。试卷有时候就是按照课程的顺序出题,比如两份卷子的最后一个大题都是考最后一课——正义,而受教育权也通常出现在第一个主观题里。主观题会考到以前学过的内容,但分值不会太大。
利用提取到的这些有效信息,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某一课。我不赞成为了应试而学,但掌握一些复习考试的技巧对我们的学习仍大有裨益。
三、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分层制订目标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对某个学科的领悟和喜欢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分层制订目标是很合理的。我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课上表现、考试成绩等指标把学生分为A、B、C三组,对不同的组制订不同的目标、设定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如A组,学生整体成绩比较好,课上表现积极,对本门课兴趣浓厚,总有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提出,作业也完成得很好。对于他们,我布置的作业更倾向于拓展性的,比如,要求自己整合第四单元公平正义的知识体系,和本单元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热点新闻有哪些?学了本单元的知识你如何认识这些社会问题?C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做完最低限度的作业即可,当然仍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对于特殊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怀。有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一直不好,但他对本门课悟性很高,上课也很认真,每次考试成绩很好。对这样的孩子,我把他分在A组。还有的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即便只要求他完成最低限度的作业,但仍做不到,这样的孩子我就去检查他的笔记,表扬、鼓励他的优点,引导他积极向上。
四、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开始复习时要合理规划课时,恰当分配复习时间,这需要考虑横向和纵向两个因素。横向是指并列的每课,纵向是大致的几个阶段。这次期末复习共八个课时。横向:本册书共十课,前五课(期中考试已考),期末也会考但占比例较小,重点是后五课。纵向分三个阶段:熟悉课本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做两年真题,分析错誤原因,查漏补缺。综合考量横向纵向因素,我做了如下计划:
计划做出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比如刚开始复习,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一个班同时进行了第九、十课知识体系的建构。还有时候刚讲解了重难点,就马上要求学生做卷子上的某个题,随讲随测,真正把知识点落在实处。教无定法,只要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很多方法都可以尝试。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五、掌握一些题型的答题技巧
思想品德课的考题分为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实践探究题。选择题要注意题干,有些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或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一定要看清题干。四个选项里,经常有四项表述都是正确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选择与题目要求最符合、最贴切的。选择题考的范围比较广,有的题综合运用几课甚至几个年级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也。辨析题通常这样作答:先辨正误,再讲道理,然后谈具体做法,在阐述道理时应先讲依据,再联系材料,可正反阐述。实践探究题考得最灵活,要注意全面作答,通常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几方面思考作答。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就可以使自己在考试中如鱼得水。
不打无准备之战,只要自己准备充分,相信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篇4
1、浮力:上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3(F浮=F向上-F向下)
4浮物5、液体密度有关,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9.2、探究浮力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6、阿基米德原理内容: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7、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
(G排: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F浮=ρ液V排g (ρ液: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V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是m3)
8、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9、浮沉条件:F浮>G物(ρ液>ρ物) 物体上浮(静止时 漂浮)
F浮ρ物) 物体漂浮
10、轮船、密度计:利用漂浮,F浮=G物
潜水艇、浮筒打捞沉船: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气象台的探测气球、鱼:靠改变(自身体积)受到的浮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9.4、神奇的升力
11、流体:具有流动性的物体(气体和液体)
12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 篇5
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倘徊欢 倘唬捍舸舻难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25.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6.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m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
二、句子翻译: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满井游记
1. 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 2. 冻风时作 作:起。
3. 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 4.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
5.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 6. 柔梢披风 披:分散。
7. 毛羽鳞鬣之间 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
8. 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9. 麦田浅鬣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 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端着酒杯。蹇:骑驴。 11.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12.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13.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14.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5.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16. 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篇6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国家的主人有哪些?P4
公民的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含义是什么?P5
如何区分公民与人民的概念?P6
我国法律是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得以实现的?P6-7
请列举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P9-11⑴-⑷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哪些?P16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P15
谈谈你对道德义务的认识?P17 道德与法律关系?P19第一段
公民应如何自觉履行义务?P18-21⑴-⑶
什么是人格权?它包括哪些权利?P25第一段
如何理解“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的意义?P24-25⑴⑵
人身自由权在公民权利中的地位是什么?P26第一段
列举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法律及相关规定?P26-27⑴⑵
公民应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P28⑴⑵
公民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的同时,对他人还尽哪些义务和责任?P31⑴⑶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它集中体现为哪些权利?P34-36
什么是名誉权?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名誉权?P38⑴+36⑵
列举侵犯公民荣誉权的行为,以及应承担的责任?P38⑴+⑵
什么是肖像?肖像权包括哪些权利?P40-41
当我们的肖像权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做?P41⑴+42⑵
什么是姓名权?列举侵犯公民姓名权的表现?P43-44
什么是隐私权?公民的隐私权的真谛是什么?P48
在维护隐私权方面,我们有哪些权利?P49-50
我们如何做到尊重他人隐私权?P51-52⑴⑶
列举一些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该怎么办?P54-55⑴⑶什么是教育?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国家昌盛有什么关系?P58-60⑴⑶
什么是受教育权?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有什么特点?P60-61
我们的受教育权受侵犯时,该怎么办?P63
在校学生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履行义务教育?P64-66
什么是公民的个人财产?什么是财产所有权?P69-70
我国法律怎样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P71-73⑴⑶
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侵犯时,该怎么办?P74-75(1-3)
我国公民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有那些?P78-79(1-4)
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该怎么办?P80
什么是智力成果权?怎样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P82-84(1-3)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P90-92(1-5)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和专门法律是什么?P89(1)+P91.(2)
在商品交换中,消费者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自身的合法权益受侵害?P93-95(1-3)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害时,依法维权的途径有哪些?P96
什么是公平?公平对社会发展和稳定有什么作用?P101(1)+P102(2)如何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P103-104(1-3)
我们为什么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P106(1)(2)
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如何理解制度的正义性?P109(1)(2)正义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P110-111(1)-(4)
九年级物理实验复习见解 篇7
关键词:实验,物理教学,复习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实验也是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将一个个重要实验逐一地、具体地分析一遍, 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索然无味, 弄得师生都疲惫不堪, 似乎实验复习变成了一项苦差事。所以在物理实验的复习过程中, 我们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 灵活变换实验复习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分析历年中考试卷发现, 中考试题中关于物理实验的知识涉及范围极为广泛, 不仅仅包括教材中的实验, 还包括源于生活实际自行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实验方面的试题在中考中的份量逐年增加, 考查力度也越来越大。那么在物理复习中, 我们要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实验复习的有效性呢?
一、落实课本实验, 提高基本技能
在复习中, 我们要重视课本内容和课本功能的挖掘, 注意课本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近几年的物理中考题中常出现由课后小实验、课后典型练习改编而来的问题, 也常通过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的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为了便于实验复习, 现将初中阶段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分为三种类型, 即基本操作类实验、探究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 分类详见下图。
1.对于基本操作类实验, 要求学生能正确、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会观察、学会使用、学会读数、学会记录。在复习时, 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复习。如对比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复练习。
2.对于探究性实验,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 熟练利用物理公式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 同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的自主设计, 并对实验现象及分析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性思考及感悟, 从而梳理归纳出一般规律。具体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估、规范的实验步骤及补充、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与相关表格的设计、实验的拓展与延伸等。在复习此类实验时, 应精选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进行整理、组合, 并从不同角度审视每个实验, 在实验拓展、创新上下功夫。如可以通过实验变式训练进行实验复习, 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融会贯通。例如, 电学中的某些探究性实验就不能仅仅通过实验的简单重现进行复习, 而是要对有关实验条件进行变换、对实验器材进行重新选择、对实验观察的角度进行调整, 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探究。又如, 在复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 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实验器材选择、实验电路图原理、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应该着重注意的关键问题, 然后在实验时设置故障, 如对电表的正负接线柱进行反接、在开关闭合前将变阻器置最小值、将小灯泡拔掉、将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等, 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寻找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学会判断故障的方法, 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进行充分思考和研究, 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3.对于测定性实验, 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相关的实验器材, 明确规范的实验步骤。首先分析给出的实验器材是否合理, 然后根据现有可利用的实验器材明确可测量的相关物理量, 最后运用物理公式计算出需测量的物理量。同时, 应能够对实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正确判断, 尽量减小误差。例如, 没有天平或量筒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没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此类实验应结合学生常犯的错误, 抓住关键点, 进行逐个突破。此外, 采取图形方式, 如利用直角坐标系直观呈现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配合文字解释, 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终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开放实验室, 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复习时, 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验一知半解, 死记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遇到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 真正弄清楚知识发展的过程。首先在学生中间做个具体调查, 统计出学生有疑惑的实验名称及需要重新探究某一实验的学生人数, 根据统计结果将实验室定时开放出来, 为学生提供器材,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带着问题重新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而在此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可以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式培养, 这样就会通过变教为诱、变诱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 调动起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复习过程中, 学校可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亲自动手再做几遍这些重要的实验。通过动手实验, 不仅可以再现当时的学习情境, 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进一步领会科学方法, 还可以尝试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体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复习时不应忽视。很多“分组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中考中经常出现, 如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查、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操作步骤的考查, 以及部分分组实验的操作性的考查等。例如, 小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恒为3V, 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字样, 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把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
2.小彬用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 闭合开关, 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 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___ (写出一种) ;排除故障后, 闭合开关,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A。
3.将5Ω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 为了保持___表的示数不变, 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 (选填“A”或“B”) 移动, 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
4.将10Ω定值电阻换成20Ω定值电阻, 重复步骤 (3) 。
5.实验记录的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_____比。
6.实验结束后, 小彬问老师在此实验中能否换用5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老师指导小彬分析了不能更换的原因。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
上述实验考查的就是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 在实验复习时加强对中考重要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复习是很必要的。
四、把握全局, 突出重点与难点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云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多次强调, 中考实验题力求将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和死记硬背实验的学生区分开来,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埋头做题来代替动手实验。另外,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 学生在初次实验的操作中可能是不理想或失败的, 实验感受比较肤浅, 时间长了或许淡忘了不少。为此, 我们要以学业水平考试前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为契机, 抓住重要的实验进行全面复习。
五、结语
中考考试之前, 加强学生的实验复习尤为重要。物理实验渗透了物理学的每一个知识点, 中考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高,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过程与方法的把握;既要针对新的课程标准对不同的实验考查要求的不同, 做到把握基础知识、发散学生思维、突出重点与难点, 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物理实验的复习, 从内容上讲, 既要全面, 又要突出重点;从方法上来说, 要因教师、因学生而异, 采用多种多样的复习方法。我相信, 只要我们努力, 深入研究, 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英.初中物理实验复习的几点思考[J].才智, 2015 (10) .
[2]张爱美.中考物理复习之我见[J].考试, 2012 (21) .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 篇8
一、新教材的教学容量偏大
1.八年级下册新教材虽然只有10个单元,但每个单元都有2篇文章和1段长对话,内容偏多。建议适当减少文章的数量。
2.每个单元的词汇量平均有50个左右,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太大。
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偏高
1.每个单元的Section B 3b都有写短文的任务,这种学习任务难度较大,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完成,建议降低写作难度。
2.每个单元约有10个左右像achievement,amusement,bandage,cannibal等偏难的词语,学生不容易学习和掌握,建议适当删减。
3.个别练习难度较大,如Unit 2 Selfcheck 2,要求用合适的短语或不定式填空。这个题别说是学生,就是没用过上一套教材的老师做起来难度也非常大,不借助教学参考书,很难得出正确答案。此类练习,建议删除。
三、新教材部分学习内容没能照顾到农村学生
新教材内容多是与城市生活相关,有些内容农村学生学习起来脱离生活实际和生活范围,有机械性。例如,在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中介绍的几本名著,“Alice In Wonderland”,“Little Woman”,“Treasure Island” ,“Oliver Twist”等,农村学生很少有读过,建议在课后注释中给出简单介绍。
四、新教材中出现了一些知识性错误
1. Page 12,4a中,“give out”应改为“give away”,因为根据“We will the money from the sale to homeless people.”意思来看,此处应填“赠送”而不是“分发”。
2. Page 22,2b第一段中,“They dont have time to study and do housework, too.”此句因为是否定句,“too”应改为“either”。
3. Page 38, 2b最后一段中,“I didnt believe him at first,but then I looked out the window and realized that it was true.”根据句意“向窗外看”,“look out”应改为“look out of”。
4. Page 42,2d中,“You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story,and neither of you are wrong.”句中neither 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are” 应改为“is”。
5. Page 47, Scene Six中,“Maybe it was the birds.” 根据句意,“birds”应改为“birds”。
6. Page 55, 2d 中,“3.Another reason for fewer and fewer pandas is because people are cutting down so pandas have fewer places to live.”因为“live”是不及物动词,此处应改为“live in”。
7.Page 60, 4a中,“2. I heard you lost your key.”根据语境,时态不对,“heard” 应改为“hear”。
8. Page 78,2a第一段中,“He has lived in Wenzhou for the last 13 years.” 根据英语惯用法,“for”应改为 “in”。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篇9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1、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2、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3、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4、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35、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篇10
2、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 教学设想 重点: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
难点: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教法: 教学准备 玻璃管,橡皮膜,液体压强计,水,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引入:固体对接触面有压强,那么液体有压强吗?
例: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杯子里的水对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压强?
演示实验:
图10-9(a) 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
图10-9(b)手指会受到力的作用
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思考:液体内部有压强吗?
例:学生举例:(1)人在水里,感觉胸闷
(2)图10-9(c)
(3)
液体内部压强的具体证明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认识压强计的结构
用手指轻压金属盒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的液面发生什么变化?
如何来体现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
使用说明,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相平。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受到的压强越大时,高度差越大。
设计实验:
将金属盒放入水,U型管两侧的液面有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1)将金属盒放入水,使橡皮膜向着中各个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都 (没有出现、出现)高度差。
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 压强。(有、没有)
(2)增加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 。(大、小)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 ,(有关、无关),且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减小)
(3)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变、不变)
说明: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相等、不等)
(4)把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 (相同、不同)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 ,(有关、无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越大、越小)
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不等)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篇11
1.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B.控制电灯的开关装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C.电源插座上有灰尘,可以不切断电源直接用湿抹布擦掉
D.在电线上晾衣服
2.看电视节目换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
A.电视台的发射频率B.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C.电视机的接收频率D.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3.小明利用电能表测量某一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连续工作时,测得在0.5 h内,消耗的电能为0.6 kW·h,那么这一个用电器是()。
A.电冰箱 B.普通白炽灯 C.彩色电视机 D.壁挂式空调机
4.在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6Ω,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和V1的示数如图1乙、图1丙所示,则该电路中的电流为 ()。
A.1AB.0.4AC. 0.2AD.0.6A
5.将标有“6伏 3瓦”的灯泡L1和标有“9伏 3瓦”的灯泡L2串联到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只有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泡发光较暗,则正常发光的灯泡和电源电压分别是()。
A.L1 ,15伏B.L2 ,15伏C.L1,13伏D.L2 ,13伏
6.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l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b向a移动的过程()。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小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
C.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D.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7.某同学观察两只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字样模糊不清的白炽灯,发现甲灯丝较粗较短,乙灯丝较细较长,这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 )。
A.甲灯大B.乙灯大
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在如图3所示的四个演示实验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9.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
B.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高抗干扰及光能损耗小等优点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10.两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其中一只亮,一只不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不亮灯泡的电阻太小B.不亮灯泡中通过的电流太小
C.不亮灯泡两端的电压太小 D.不亮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太小
二、填空题
11.现有两个灯泡L1、L2,分别标有“10V 10W”和“9V 5.4W”的字样。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______V;当将它们并联使用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A,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_______W。
12.我国实施彩电能效新标准规定,待机功率高于9W的彩电不能进入市场销售。小明想了解家中彩电是否符合新能效标准,便将100W的灯泡单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l min转了5转;再让这台彩电单独接入电路并处于待机状态,电能表5 min转了2转,由此判断该彩电的待机功率为____W。若每天待机按20 h计算,小明家每月(按30天计)因彩电待机消耗的电能约为__________kW·h。
13.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4W”,则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Ω。为了不让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值是_______Ω。
14.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甲的电阻为_______Ω;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 V的电源两端,总线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15.许多人习惯于将手机挂在胸前,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手机发射出的________会对人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MP3随身听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若MP3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0.01W,则连续播放100 s,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 J。它允许使用充电电池,则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6.如图6是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比较其中的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在这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机械能转化成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
(1)图7(1)中的实物连接有一处错误,请在错误连线上打“×”,并用笔画线替代导线画上正确的连线。
(2)在纠正电路连接错误的操作过程中,应使开关处于________状态。
(3)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7(2)所示。请将读数填入下表,并把表格补充完整。
(4)从上表实验记录中,可以发现灯泡亮暗不同时其实际功率大小______,还可以计算的另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图8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的多少,来判断它_____________的不同。
(2)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______。
19.某学校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索一项技术,即让一种名贵的花生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正常生长,决定搭建一个微型温室,温室内需要安装一个电发热体。根据设计,该发热体用36 V电压供电,发热功率为200 W(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1)电发热体不采用220 V电压而用36 V电压供电的考虑是________。
(2)采用36 V电压供电,电发热体需要自制,现决定用镍铬合金丝绕制,绕制成的电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为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推荐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01-03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汇总05-26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07-31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07-28
八年级下册物理下教案10-26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功率11-23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08-14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压》教学反思08-11
八年级下册物理习题集09-10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