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2024-05-17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精选5篇)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篇1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配粤沪版下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符合力学原理的是()

A.自行车鞍子做成马鞍形,是为了增大压强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饮料盒内,吸管一端被削尖,可以增大压力

C.短跑运动员穿钉鞋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D.飞机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了空气的浮力

2.2009年3月1日北京时间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完成全部使命后,准确落于月球的预定撞击点(如图1),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

了圆满的句号.我们知道,月球上既无空气,也无磁场,同一物体在月球所受的引力是地球的1/6.假如你登上了月球,你可以做下列的哪件事()

A.用指南针辨别方向B.直接与月球上的同伴对话

C.重做马德堡半球实验D.轻易地举起50kg的重物图(1)

3.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轿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关于轿车所应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后镜能扩大视野,有利于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B.安全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强和保证安全

C.汽车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还要滑行一段距离

D.汽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与地面间的摩擦

4.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3)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图(3)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5.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4)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

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

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图(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6.图4 芜湖“三刀”素有“削铁如泥”之美称.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说明刀具材料的_________比铁大;刀具的刀口磨得很锋利.主要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________:刀柄上刻有花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7.开采石油时,工人从地面向地下的石油层钻一

口油井,油井的面积约为80cm2。若在地面用一个盖子

封住井口,石油对盖子能产生大约2.72×104N的压力,则石油对盖子产生的压强约为Pa。

8.图(5)描述的是生活中的两个情景,分别写出

它们运用的物理知识。

甲:。乙:。图(5)

9.据某报报道: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七天,为采访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感人事迹,记者随空军战士乘坐装着空投物资的军用运输机冲向蓝天,五分钟后,飞机上升到3200米的高空.由于气压急剧变化,记者用来做采访记录的签字笔的笔尖在不断地滴出墨水.„„报道中“签字笔的笔尖在不断地滴出墨水”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笔管内的气压(选填“大于”或“小于”)笔管外的气压.

10.动车组列车的开通为人们出行带来方便。孔玫同学乘坐的“动车”从徐州到北京仅需5.5 h,徐州到北京的距离约为814km,列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km/h。列车经过时,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l m安全线外,若人离铁道太近很可能被吸进铁道,这是由于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压强造成的。(填“增大”或“减小”)

11.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________现象。

12.将以下做法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分别填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物理知识的内容,不要求解释)。

(1)拦河坝总是上部窄、下部宽。;(2)自行车的轴承上要经常加油。;(3)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13.(1)如图(6)所示的水桶,是在一个最小外力作用下所处的状态。作出此时的受力示意图。

(2)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7)图中画出拉力F=G/3的绳子的绕法。(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3)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分别漂浮在水和浓盐水中,液面位置如图(8)所示。请根据木块在水中的情形,画出另一木块在浓盐水中静止时的大致位置和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图(6)图(7)图(8)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3小题,共18分)

14.(5分)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12)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_________;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_____________;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图(12)(1)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那么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15.(8分)【提出猜想】

压强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还可能与物体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小盼找到了下面的器材:海绵、字典、木板、刻度尺,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13)⑴用刻度尺测量出海绵自然状态的厚度,如图(13)a; ⑵测量出海绵上放一本字典时的厚度,如图(13)b;⑶测量出海绵上放两本字典时的厚度,如图(13)c;

⑷测量出把字典立放在海绵上时字典下的海绵厚度,如图(13)d;

⑸把字典直接放在实验桌上,发现字典对桌面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13)e。【分析论证】

(1)通过实验图(a)、图(b),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小盼是根据的___________现象来比较压强的。

(2)通过实验图(b)、图(c),可以得出: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3)通过观察图_______、图______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评估与交流】

(4)由图(b)海绵形变效果明显、图(e)中桌面形变效果不明显,小盼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她的判断根据是否正确?由此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

(5)设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2,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5,则P2_________P5(小于/等于/大于)。

五、计算题(本题2小题,共17分)

16.(9分)兰兰家距学校约2400米,她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大约用10分钟,盛夏的一天,由于匆忙,她停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车爆胎了。(1)请你帮她分析爆胎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2)若自行车重约100 N,人重约500 N,骑车时每只轮胎总着地面积约25 cm2,则兰兰骑车的平均速度多大?骑车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你还知道自行车的哪些设计利用了什么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点)

17.(8分)为增加学生的国防知识,阳湖中学九(2)班同学到东海舰队参观某型号潜水艇。潜水艇的艇壳是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最大下潜深度可达350m。潜水艇的总体积为1.5×10m,艇内两侧有水舱,潜水艇截面如图(14)所示。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使其下沉或上浮。(海水密度为1.03 ×10 kg/m, g取10N/kg)

(1)水舱未充海水时,潜水艇总重量为9.27 ×10 N,此时,漂浮在海面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2)为使潜水艇完全潜入海水中,至少应向水舱充入海水的重量是多少?

(3)潜水艇的艇壳用高强度的特种钢板制造的原因是什么?

图(14)

3六、综合能力题(本题3小题,共17分)

18.(4分)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你留心,身边的许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物理小实验。

请你利用一个矿泉水瓶、一块海绵、两张纸、一枚铁钉、适量的水,设计二个物理小实验,要求写出实验的做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简要的说明。

(示例)把矿泉水瓶举高,放手后矿泉水瓶从高处落下,说明:矿泉水瓶受到重力的作用。

实验1:实验2:19.(5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

图(15)图(16)

(1)利用如图(15)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员把钢筋剪断,钢丝钳是(省力/费力)杠杆。

(2)使用撬棒,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16)所示,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

(3)利用生命探测仪,救援队员可以找到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生命探测仪有多种:“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利用红外热成像原理,通过探测受困者与周围温度的差异,形成人体图像,在黑夜,该仪器使用效果(较好/较差);“可视生命探测仪”利用光纤把细小的摄像探头深入废墟的缝隙中,光信号在光纤内经多次(反射/折射)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在显示屏上就可以把废墟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八年级(下)物理单元测试(期末)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8.9.10.11.12.13.14.硬度压强增大摩擦

3.4×10Pa

惯性连通器原理 减小大于

148增大减小 扩散蒸发升华

(1)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3)惯性

三、作图题 15.略

四、实验探究题

16.(1)1mm4.50cm(2)3.6(3)b作用点 17.A.重力C.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测出空桶的重(2)溢水杯的水没有装满(3)

18.(1)形变海绵形变的程度(2)受力面积压力(3)bd(4)接触面材料必须

相同大于

五、计算题

19.(l)原因:暴晒后温度升高,轮胎内气压增大,轮胎内、外压强差大于轮胎所能承受的压强,导致轮

胎爆裂

(2)骑车的速度 4 m/s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P1.2×10Pa

(3)轮胎、车把手上的花纹增大摩擦力;刹车系统为省力杠杆;用力捏车闸增大摩擦力;自行车的尾灯利用光的反射;自行车铃响振动发声;脚蹬子、车把手为省力。

20.(1)900m3(2)6.18×106 N(3)高强度的钢板能承受的压强大,因为液体的压强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六、综合能力题

21.实验1:矿泉水瓶装满水并盖上,分别正立或倒立在海绵上,发现倒立使海绵变形较大。

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2:把两张纸竖直拉起来,用嘴巴对准它们中间吹气,两张纸向中间合拢。说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以两张纸向中间合拢。22.(1)省力(2)AC(3)较好反射

23.①流体的阻力与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横截面积、物体的形状等有关,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

有关

②减小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速度、减小物体的横截面积等 ③D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

(3)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过程与方法

(1)乐于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过程

(2)、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分析、猜想、推理总结。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实践与观察思考,感悟到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存在。(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设计思路: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现象——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出发,提出问题激发矛盾,接着安排探究活动1,认识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为了增加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本节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为探究活动,力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及力和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推理

教学器材:斜面、小车、木板、毛巾、棉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通过对物理学史上的几位著名人士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描述介绍,让学生自己发表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认识到力和运动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而引入到活动探究上来。

二、新课教学:

(一)、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在桌面上推动物体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立即停止. 演示实验:在桌面上再推动物体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撤掉推力,物体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产生运动或继续保持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动或就要停下来.”即:物体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运动和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活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只受到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设计验证实验:介绍与观察教材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其目的是什么?(获得相同的水平初速度,要通过实验来说明)②让同一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表面上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③几次实验中是否需用同一辆小车? 收集证据与实验探究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并比较每次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将实验探究结果记录在书本的表格内。分析与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下面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①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②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⑧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④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⑤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越长,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时间越长,当物体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时,物体运动的时间将越来越长,如果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将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

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伽利略根据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运动.笛卡尔补充“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事实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三)、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应突出以下关键字、词:

“一切”表示宇宙间万事万物,即三维空间所有物体都应遵循这一规律.

“总”表示过去遵守、现在遵守、将来也遵守.即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第一定律总是成立的.

“或”表示“二者居其一”.即原来运动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不可能转变为静止.

三、小结: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的情况.虽然世界上没有真正不受力的物体,但大量的事实可以验证这一定律是正确的.

牛顿第一定律还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也就是说,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能使物体的速度加大或减小,也能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课后记:

本节的教学主要围绕“力和运动”关系开展教学设计,从物理学上的讨论到实际生活事例的 2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篇3

积累运用

(14分)28.2、根据文意和注音填写汉字。(2分)

这种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lǎng()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zǎo()子脸,满口白白地 nuò()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 cōng()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

8、诵读中国古典精美诗文,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让我们再一次含英咀华,接受美的洗礼吧:“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淡泊名利,寄情山水;“身处逆境,不失进取之心;“人长久,_____

_______,望峰息心;,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远望泰山,壮志豪情油然而生;“但愿_____”——苏东坡把酒临风,缓歌徐吟,唱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唱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

”——文天祥面临生死存亡,舍生取义,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辞官还乡,以花为喻,表明爱国心志;……这些古代贤人高贵的心灵、博大的胸襟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也变得更加纯净,让我们的胸襟也变得更为宽广。

1、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抒发的“

,”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表达出的理想信念,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

,”的无私奉献。(3分)

1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

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15、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的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那三种信息?(6分)

② ③

29.5.请将下面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2分)

【湖南日报5月27日讯】今日又有一种新型客机在长沙升空。自此从长沙乘坐南航班机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旅客,就可以坐上由南航公司引进的首架波音737-800型客机,开始更加舒适的空中之旅了。

第 1 页

据南航湖南分公司总经理张和平介绍,南航公司斥资13亿元引进的波音737-800型客机,是波音公司737飞机系列中最优良的机型。据悉,另外两架客机年内到货后,也将投入湖南分公司运营。

22“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

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人只有经历磨练才能使自己更加成熟。(意思对即可

46.8、目前,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明、得体,好的还要富有文采。暑假一过,就是教师节了,请给你的老师发一条60字内的短信,用一组优美的排比句把你的温馨祝福提前送给他(她)。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让那安闲的雨丝,让那多情的雨丝,让那无声的雨丝。

①抹去你思维上的俗

②诉说你心中的爱

③洗去你心灵上的尘

④拨动你的心底的弦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30.3、读《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作家是,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 作家。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②、读了《名人传》后,你对生活中的磨难是否有所改变?

③、《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 43.2.综合性学习。(8分)

鸟是人类的朋友。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2分)我的拟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3分)

我的评价:

(3)听说学校附近的一些饭店最近推出了“油炸麻雀”、“红烧野鸡”等“特色菜”,你爸爸来学校看你时便想带你出去到这些饭店尝尝鲜,你该怎么婉拒你爸爸呢?(3分)

我的说辞:

阅读理解(47分)

(一)2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_________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_________,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_________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_________毕竟不是大海,_________,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

第 2 页

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一般①,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1.在第一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2.“鲲鹏看待斥一般”出自《庄子·逍遥游》,鲲是庄子想象的一种大鱼,当它化而为鸟,就叫做鹏。鹏鸟向南海飞去,水击三千里,乘着旋风一下子就飞九万里,由此可演化为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从选文①段找出一个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把它完整地抄写下来。(2分)

4.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原因是什么?(4分)

5.人类挖掘出大自然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作者为什么担忧地说,那些矿坑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4分)

(二)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8 ①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沿海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以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海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助纣为虐的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

第 3 页 现。

13、第③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 “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1)大灾难:

(2)助纣为虐:

14、第④段画线的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5、第④段画线的语句中“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语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16、细读第⑤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3分)

17、你同意“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分)

(三)1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猿则百叫无绝()...(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经纶世务者()....

10、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2分)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2、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2分)

13、第二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2分)

第 4 页

14、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4分)

[四](10)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范晔《后汉书·陈王列传》)3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39.用自己的话回答陈蕃为什么不洒扫庭院?(2分)

40.薛勤认为陈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篇4

1.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最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2.我们能分辨女高音、女中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5.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6. 下列温度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10℃ B.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是24℃

C.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80℃ D.人体的正常体温是42℃

7.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A.液化放热

B.凝固放热

C.蒸发吸热

D.升华吸热

8.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9.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10.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是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11.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

B.使用的固体清醒剂越来越小

C.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

D.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

12.下列仪器中,利用紫外线显著特点的是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二、填空题(本大题8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不同,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所发出声音的___不同。

14.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这些动物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医院里、医生用声波碎石,说明声音具有___。

15.我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___传来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___处减弱噪声。

16.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百叶箱可以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规律制成的;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___(选填“低”或“高”)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______(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

17.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______。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读数时___离开人体读数(选填:“能”或“不能”),图中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___℃。

18.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实验,加热烧瓶里的水,一段时间后金属盘下部出现了“雨”。实验中烧瓶里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后___。为了使实验中的“雨下得大些”,可以在上方的金属盘里放置______(填“热水”或“冰块”)。

19.常用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已知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如图表所示,北方漠河地区冬季最低温可达-54℃。80℃的酒精体积___(填“固定”或“不固定”);-39℃的水银可能有___种状态;测漠河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应选___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测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应选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20.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人们用这三种色光混合后可以得到_ __色光的视觉效果(选填“一种”或“多种”)。

三、解答题(本大题8小题,共50分)

21.(3分)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

(2)随着抽气机将密闭玻璃罩内空气大量抽出,玻璃罩内就越接近真空状态,此时,小电铃声音小到几乎听不到,根据这个现象,我们推理得出:______。

(3)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

22.(4分)如图所示,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图甲中,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___光,B为___光。

(2)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的温度,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是___(选填“①”、“②”或“③”).

(3)图乙中,在三棱镜和白色光屏之间放一块与光屏等大的蓝色玻璃,光屏呈现的光的颜色为___光。

23.(5分)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 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24.(14分)实验 “观察水的沸腾”

(1)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对①、②两个铁圈高度的定位,先固定铁圈___(选填“①”或“②”),再固定另一铁圈的高度。为了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测量器材是______。

(2)请你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选填“A”或“B”)图。观察图甲中烧杯内壁a、b两处,可以发现___(选填“a”或“b”)处出现的水珠较多,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4)正确操作和读数,小明他们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小华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2。

1表

2①表1中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值为___ ℃。

②根据表1中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③分析表1或表2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___热,温度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④对于两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两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小明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两小组的数据均有效

⑤从记时开始到水沸腾,______(填“小明”或“小华”)小组所用时间较短,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5)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可能是______(填“酒精”或“煤油”)。

25.(5分)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等量的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有关.

(2)通过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图2中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填“多少”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6.(6分)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2)冰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由此可知冰是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冰熔化的过程经历了___min。

(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__(填“会”或“不会”)沸腾。

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相同的,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28.(7分)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所列的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如果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

(2)为了验证猜想2,小明选用了编号为C、H的琴弦进行实验,他这的选择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3,请填上表中所缺数据:长度为___cm,横截面积为___mm2;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篇5

物 理 2018.1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C.深秋树叶挂上白霜 D.冬天热水周围出现“白气”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A.米(m)B.米/秒(m/s)C.千克(kg)D.千克/米(kg/m)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33A.B.C.D.4.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墙壁上的手影 C.瓶子在平面镜中成像 D.铅笔好像被折断 5.小明坐在沿平直铁路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小明乘坐的列车 C.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 D.路边的树木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 18 7.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作参照物

B.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其他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D.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8.在听音乐时,要判断是钢琴在演奏还是小提琴在演奏,依据的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9.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冰雹落到地面熔化成水 B.湿衣服中的水蒸发变干

C.洗澡时浴室里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成小水珠 D.衣箱里的樟脑球升华变小

1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反射角随之不断减小 11.我们通常说“刘翔比你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 A.通过相同的路程,刘翔比你用的时间长 B.通过相同的路程,刘翔比你用的时间短 C.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通过的路程比你的短 D.刘翔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小

12.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m后,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 A.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 B.离镜面1m,像变大 C.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 D.离镜面2m,像变大

13.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已知三个杯子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甲、h乙和h丙,且h甲>h乙>h丙。对于甲、乙、丙三个实心球的密度大小的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球的密度最大 B.乙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大 D.三个球的密度一样大

14.对于同种不锈钢制成的饭锅、饭盒、小勺,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出了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饭锅的质量最大,所以饭锅的密度最大

/ 18 B.小勺的体积最小,所以小勺的密度最大

C.饭盒的体积比小勺的大,所以饭盒的密度比小勺的小 D.饭锅、饭盒、小勺体积不同,但它们的密度相同

15.如图所示,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人眼

B.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D.小明和小红看到教材都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二、多项选择题

16.下列生活中的一些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保存

17.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B.每节眼保健操的时间长度约为10min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dm 1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B.在阳光下能看到红、黄、紫等不同颜色的鲜花,说明阳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平静的湖面映出青山的倒影,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9.下列实验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

/ 18 20.下表列出了不同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及0℃条件下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21.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B.在t=6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1.2m处 C.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D.乙车的速度大小为10m/s 22.如图所示为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即通过频繁开启闪光灯在同一张照相底片上得到小车运动到不同位置的照片,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均为0.1s,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前轮恰好从A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相邻闪光时刻小车前轮与斜面接触点间的实际距离分别为AB=2.4cm,BC=7.3cm,CD=12.2cm,DE=17.2cm。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0.3s 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为9.7cm C.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为1.47m/s

三、实验解答题

23.如图所示,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cm。

24.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某液态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记录不同时刻待测物质的温度值,并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了该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态(选填“液”、“固”或“固液共存”)。

/ 18

25.为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种类,小明先将该金属块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中,右盘中放砝码,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此金属块质量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g。将此金属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放入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通过计算可知该金属块密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____kg/m3。如果该金属块的材料是下面密度表中几种金属中的一种,那么可以判断出组成该金属块的金属可能是_______。

26.小明和小刚组成的探究小组研究在液体中的小木块的运动规律,他们在长约0.5m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某种液体,把小木块放入液体中,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取一些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离(10cm)的记号,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小明把玻璃管倒过来并保持竖直,当小木块下端在“0”记号线(如图甲所示最低端橡皮筋位置)时,小刚迅速启动停表开始记录小木块经过每个橡皮筋记号时停表的示数,并把小木块运动的路程s和相应的时间t记录在表格中,如下表所示。

(1)小刚在记录时漏记了一个数据,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分析,表格中空白位置的数据应该为________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乙中画出小木块运动的s-t图像____。

/ 18(3)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像可知,小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7.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其竖直方向的直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在水平面内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他测量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小明将光屏F调至与光屏E在同一平面内,然后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

28.小明在探究某种确定的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他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式:m =_________。

29.现有如下实验器材(如图所示):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小明将长木板左端置于水平桌面上,把木块垫在长木板的右端,利用停表、刻度尺测量了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然后他将垫在长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你针对他的操作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小红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选用如下器材:铺有白纸的泡沫塑料板、薄透明玻璃板、刻度尺、4根牙签、6根形状完全相同的圆柱橡皮泥(其中3根为红色、3根为黄色)。实验前她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把带支架的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直线MN放置,使平面镜底边前沿与直线

/ 18 MN重合,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所示。之后小红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一根红色橡皮泥作为物体,放置在透明玻璃板前的白纸某位置上,在透明玻璃板后适当位置放一根黄色橡皮泥,改变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②用牙签将2根红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更高的新圆柱体,放在平面镜前更靠近平面镜的位置,同样用牙签将2根黄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调整这根新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在表格中。

(1)请写出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方法:____________。

(3)请说明根据测量数据如何判断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_________。

31.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竖直平面E固定不动,竖直平面F可绕竖直线ON前后转动,小平面镜M固定于平面E的底部且垂直于平面E,O点为小平面镜边缘中点与平面E右侧边缘的交点,A为带磁性的激光笔(可吸在竖直平面E上)。请你利用该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请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步骤: 记录表格:

四、科普阅读题

32.阅读《气凝胶,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

气凝胶,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

如图甲所示,把花朵隔着一层气凝胶放在3000℃的火焰上,几分钟后依然芬芳如故,保护它的神奇材料就是气凝胶。

气凝胶——它身轻如烟,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有一种“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0.16mg/cm3,比氦气还要轻。如图乙所示为8cm3的 7 / 18 “全碳气凝胶”压在花蕊上,花蕊几乎没有变形的情景。气凝胶还是很好的吸音材料,它可以在100Hz~6300Hz频段内高效吸音,大多数人能够听到频率为20Hz~20000Hz的声音,因此它是很好的降噪材料。科学家们研制出的一种称为“飞行石墨”气凝胶,是由多孔的碳管在纳米尺度下交织在一起三维的网状结构,它虽然极轻,但弹性却非常好,它几乎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气凝胶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但气凝胶能吸收其自身质量250倍左右的液体,最高的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因此气凝胶的这一特性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气凝胶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多于一个)

A.质量小 B.体积小 C.密度小 D.单位体积的质量小

(2)“飞行石墨”气凝胶几乎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它看起来就呈现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黑色 B.白色 C.无色 D.彩色

(3)下列关于对气凝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多于一个)A.气凝胶是一种质量很小的固体材料

B.气凝胶对超声波、次声波都有很强的吸音降噪效果 C.利用气凝胶的隔热性能可以制成建筑物的保温层 D.利用气凝胶可以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沙滩和海水

五、计算题

33.小明是一名跑步运动爱好者,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都要坚持慢跑30min。如果他在一次测试中以平时慢跑的速度沿直线跑完30m,用时10s,求:(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他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 18 34.工厂用铁铸造零件时,先要用木料制成一实心的与待铸造零件大小及形状完全相同的模型,用这个木质的模型制造出一个模具,再将熔化的铁水倒入这个模具中,就可以铸造出所需要的零件了。已知所制成的木质模型的质量m木=3kg,所使用木材的密度ρ求:

(1)木质模型的体积大小; 木=0.6×103kg/m3,铁的密度ρ

=7.8×103kg/m3,不计铁水冷却过程中体积的变化。(2)所铸造出来的铁质零件的质量。

/ 18

物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冬天热水周围出现“白气”,“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物态变化的判断,需要明确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2.【答案】A 【解析】A.在国际制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故A正确为答案。B.米/秒(m/s)是速度的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C.千克(kg)是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D.千克/米(kg/m)是密度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3.【答案】C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应将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为答案。4.【答案】D 【解析】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被折断,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5.【答案】B 【解析】小明坐在沿平直铁路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相对于铁轨、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路边的树木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以铁轨、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以小明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明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结果可能不同。6.【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为答案。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故C错误。

/ 18 33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7.【答案】B 【解析】A.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A错误。

B.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其他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故B正确答案。

CD.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故CD错误。8.【答案】B 【解析】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在听音乐时,要判断是钢琴在演奏还是小提琴在演奏,依据的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故B正确为答案。9.【答案】C 【解析】A.冰雹落到地面熔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中的水蒸发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洗澡时浴室里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D.衣箱里的樟脑球升华变小,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10.【答案】D 【解析】A.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A正确。B.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故B正确。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C正确。

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反射角随之不断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11.【答案】B 【解析】我们通常说“刘翔比你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刘翔的速度比你大。AB.由可得,通过相同的路程,因为刘翔的速度比你大,刘翔比你用的时间短,故A错误,B正确。

C.由s=vt可得,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通过的路程比你的长,故C错误。D.刘翔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故D错误。答案为B。12.【答案】C 【解析】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m后,小明距离平面镜2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 小明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为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于视角等因素影响,对像与物大小相等不容易理解,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 18 13.【答案】C 【解析】由题,三个杯子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甲>h乙>h丙,则甲、乙、丙三个实心球的体积V甲>V乙>V丙,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体积越小密度越大。故丙球的密度最大,C正确为答案。

点睛:正确判断三个实心球的体积是解答的关键。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球的体积越大,水面上升的高度越大,因此V甲>V乙>V丙。14.【答案】D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制成的不同物体,其密度是一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由题同种不锈钢制成的饭锅、饭盒、小勺,所以它们的密度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为答案。

点睛: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密度的大小等于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15.【答案】D 【解析】A.物理教材不能自行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D.由于教材表面粗糙,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故BC错误,D正确为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6.【答案】ABD 【解析】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与外界隔开,减慢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可减小蒸发面积,控制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把蔬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保存,降低了蔬菜的温度,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答案为ABD。

17.【答案】AC 【解析】A.一位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中学生的质量小于成年人,所以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符合实际。

B.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长度约为5min,因此每节眼保健操的时间长度约为10min 不符合实际。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0.8m,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故C符合实际。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dm=0.2m,故D不符合实际。

/ 18 答案为AC。

点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终再做出判断。

18.【答案】BCD 【解析】A.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太阳光是复色光,在阳光下能看到红、黄、紫等不同颜色的鲜花,说明阳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故B正确。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潭底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会看到变“浅”的潭底的虚像,故C正确。

D.平静的湖面映出青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答案为BCD。19.【答案】ABC 【解析】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产生条件,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产生条件,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产生条件,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BC。20.【答案】ABC 【解析】A.由表可知,空气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声音在铝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由表可知,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而声音在氧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C.由表可知,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铝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故D正确。所以ABC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像类似通过表格数据归纳结论的,可以用个例排除以偏概全的结论。21.【答案】AC 【解析】A.已知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

可知:;

/ 18 。

即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在t=6s时,s甲=1.8m,s乙=0.8m,甲车在乙车前面s= s甲-s乙=1.8m-0.8m=1.0m,故B错误。C.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

D.乙车的速度大小为答案为AC。22.【答案】BCD 【解析】A.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共两个时间间隔,所以所用时间t=2×0.1s=0.2s,故A错误。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sAC=sAB+sBC=2.4cm+7.3cm=9.7cm,故B正确。C.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所,故D错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故以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为答案为BCD。

三、实验解答题 23.【答案】2.34 【解析】由图可知,该刻度尺一个大格为1cm,一个大格又分为是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1mm,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是2.34cm。

点睛:长度测量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4.【答案】(1).69(2).晶体(3).固液共存 【解析】(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69℃。

(2)该物质凝固时,温度保持80℃不变,具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所以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3)由图乙可知,在第6min时,处于凝固过程中,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25.【答案】(1).53.6(2).2.68×10(3).铝 【解析】(1)由图甲可知,金属块的质量m=50g+3.6g=53.6g。

(2)由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根据密度公式可得,该金属块密度的测量值是。

(3)根据密度表可以判断出组成该金属块的金属可能是铝。

/ 18

3,故D正确。26.【答案】(1).6.0(2).见解析所示(3).0.05 【解析】(1)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分析,记录时间每次间隔2s,所以表格中空白位置的数据应该为6.0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用“描点法”画出小木块运动的s-t图像如下: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小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点睛:由图像可知,小木块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27.【答案】(1).不能(2).在(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可逆的

【解析】(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

(2)①由题,保持入射点O不变,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即入射角的大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变大。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②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点睛: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如题;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8.【答案】2.7(g/cm)·V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物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几倍,则质量也变为原来的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由第一组数据可得,其余各组数据均符合m=2.7(g/cm3)V。3由此归纳出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式:m =2.7(g/cm3)V。

29.【答案】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

【解析】由题,他将垫在长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倾斜角度变大,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由此可提出问

/ 18 题: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

30.【答案】(1).实验步骤②中,没有控制物体的大小不变(2).实验步骤②改为:仍用步骤①的红色橡皮泥,只改变它到平面镜的距离u,调整步骤①的那根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记录相应实验数据u和h记录表格中(3).若二次测量的像高不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有关;若二次测量的像高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无关。【解析】(1)实验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应保持物体的高度不变,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步骤②中,没有控制物体的大小不变。

(2)实验步骤②改为:仍用步骤①的红色橡皮泥,只改变它到平面镜的距离u,调整步骤①的那根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记录相应实验数据u和h记录表格中。(3)若二次测量的像高不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有关;若二次测量的像高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无关。31.【答案】实验步骤:

(1)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贴着竖直平面E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绕竖直直线ON旋转竖直平面F,反复调整竖直平面F且使两个平面E、F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就可以在E、F上同时看到反射光和入射光。

(2)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入射角α,反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反射角β,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

(3)改变竖直平面E上的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保持入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O点的位置不变,即只改变入射角α,仿步骤①的方法找到反射光,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4)仿照步骤②再做4次实验,将α、β的相应数据记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析】(1)对于设计实验同学们往往感到很棘手,可以从实验目的出发,实验目的是利用该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那么需要的实验器材应该有光源,平面镜,用竖直平面E、F显示光的传播径迹,还要明确反射角、入射角的概念,有便于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工具---量角器。实验步骤如下:

(1)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贴着竖直平面E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绕竖直直线ON旋转竖直平面F,反复调整竖直平面F且使两个平面E、F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就可以在E、F上同时看到反射光和入射光。

(2)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入射角α,反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反射角β,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

(3)改变竖直平面E上的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保持入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O点的位置不变,即只改变入射角α,仿步骤①的方法找到反射光,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

/ 18 为了得到普遍性规律,还要多次进行实验。

(4)仿照步骤②再做4次实验,将α、β的相应数据记在表格中。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科普阅读题

32.【答案】(1).CD(2).A(3).CD 【解析】(1)由题,气凝胶——它身轻如烟,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有一种“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0.16mg/cm3,比氦气还要轻。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密度小。密度的大小等于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所以密度小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小。故CD为答案。

(2)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因为“飞行石墨”气凝胶几乎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它看起来就呈现黑色。故A为答案。

(3)A.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

可知,气凝胶的质量还与体积有关,故A错误。

B.由题,气凝胶还是很好的吸音材料,它可以在100Hz~6300Hz频段内高效吸音,而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因此不能说明气凝胶对超声波、次声波都有很强的吸音降噪效果。故B错误。

C.因为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利用气凝胶的隔热性能可以制成建筑物的保温层,故C正确。

D.由于气凝胶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能吸收其自身质量250倍左右的液体,最高的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因此利用气凝胶可以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沙滩和海水,故D正确。综上所述,关于对气凝胶的说法,正确的是CD。

五、计算题

33.【答案】(1)3m/s;(2)5400m 【解析】解:(1)由

(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由

答:(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3m/s;(2)他通过的总路程是5400m; 34.【答案】(1)5×10-3m3;(2)39kg 【解析】解:(1)已知木质模型的质量m木=3kg,所使用木材的密度ρ由可得,木质模型的体积

/ 18

木可得,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

可得,他通过的总路程

=0.6×103kg/m3,(2)由题可知 V铁=V木=5×10-3m3,由由可得,所铸造出来的铁质零件的质量

答:(1)木质模型的体积大小为;(2)所铸造出来的铁质零件的质量为39kg;

上一篇: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下一篇:九顶塔民族风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