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水的温度》的教学反思

2024-08-22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水的温度》的教学反思(共10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水的温度》的教学反思 篇1

.三年级下册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四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课前准备:

为每组准备:250ml玻璃杯(编号○1~○4),0℃~100℃温度计(4支),不同冷热的水4杯,水温测量记录表

(一),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记录表

(二)。为全班准备:0℃~100℃温度计,体温计,500 ml玻璃杯,一热水瓶开水,秒表,投影,分组分工。教学过程:

一、趣味猜谜,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左老师就为大家说一则谜语,大家来猜猜,看谁是我们班的猜谜大王。

“身上一把尺,肚里一红线;夏天线儿长,冬天线儿短。”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呀!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温度计(出示各种类型的温度计)。师:(端起热水杯说):要想知道这杯水的准确温度,就得使用温度计。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问题。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要想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老师这里有测量35℃~42℃的体温计,-20℃~50℃的家用气温计,还有测量0℃~100℃的实验用温度计。你认为测量水温应该选用哪一种温度计?为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选择好了吗?哪个同学说说你选择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水温? 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我们要测量水的温度就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二、演示教学“测量水温的方法”

过渡语: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有了合适测量工具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直接测量水的温度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出示测量水温的方法)边出示边讲解。师再演示梳理并概括。(板书“拿、浸、看、等、读”)我们已经知道了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水的温度,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预设:挡住视线,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读数偏大或偏小,没有稳定测温不准。

再演示梳理并概括。(板书“拿、浸、看、等、读”)

我们知道了正确的测量水温的方法,那我们来判断一下这些同学的测量,是否正确呢?

三、测量水的温度

1、测量四种不同温度的水(1)、恭喜大家已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想不想真正动手进行测量?老师为每组同学都准备好了四种不同温度的水,4号杯的热水即将倒出。那测之前我们可有明确的分工,请同学们看大频幕,组长收发仪器,记录数据,其他组员测量水温,并把测得的数据告诉组长,让组长记录下来。大家明白各自的工作了吗?接着请组长上来领取热水,注意热水很烫,小心拿。(2)、组长取出记录表,小心取出温度计,分发给组员,组员完成测量后就交给组长放回篮子,谨防破裂。(3)、学生分组测量水温并记录。(4)、交流测量数据,感受“凉、温、热、烫”。各组组长到黑板板书测量温度,再讨论各杯温度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测温方法的错误)。

2、测量连续10分钟内水温变化(1)、猜测

师:过几分钟后,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 生:猜测

(2)实验验证

各组做好实验准备,师按秒表宣布“0分钟测量开始”,依次每隔两分钟提示一次。

在实验间隙中穿插以下问题:

1、(4分钟测量后)这些水的温度发生了怎样变化? ○

2、(6分钟测量后)几号杯中的水温基本不变?为什么呢? ○

3、(8分钟测量后)预测再过2分钟后温度会达到多少? ○操作完成后,操作员收起温度计放回篮子。(3)、分析交流实验结果

各组分析自己测量的宝贵数据,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1号杯温度基本不变,其它三杯水的温度都下降;温差越大,降温越大;温度越高,降得越快)温度下降说明了什么?(水的热量减少)把某一杯水放在火上加热,水温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小结:热量减少,温度下降;热量增加,温度会上升。板书(4)、推测水温的变化

再过10分钟,这些水的温度又会怎样变化?过一天呢? 随着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会不会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 有条件的学生回家后,可以将一杯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研究水温会有什么变化?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对的还是错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感受或疑问?

五、布置作业

1、当个家庭小医生:帮你的家人测量体温,看看儿童和大人、男性和女性„„的温度有没有差别。

2、设计一件创意温度计:温度计是我们生活和生产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现有的温度计还不满足我们的需求,仍在不断的改良,打开你的想法,试试设计别具一格的创意温度计。

六、板书设计:

测量水的温度

测量方法 :拿、浸、看、等、读

热量减少,温度下降; 热量增加,温度上升。

《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2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3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用信封装好温度计,把水和温度计放在托盘里。烧杯上贴有标签。

【教学过程】

一、猜水温

1、师:老师这儿有一杯水,谁愿意上来摸一摸?(生上来摸)你有什么感觉?(热或烫)老师板书:热或烫。你觉得它有几摄氏度?(学生说)还有谁愿意上来摸一摸,你觉得它有几摄氏度?用手摸能摸出准确的度数吗?有什么办法?(用温度计测量)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老师拿出一支温度计,你们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吗?(会)好,我们分小组来测一测这杯水的温度。我为每一小组准备了三支温度计,每两位同学使用一支温度计,一人测量,一人把温度记录在表一上。注意使用温度计时要小心拿放,如果不小心打破了,要及时告诉老师,明白了吗? 请组长上来领材料。

二、测水温

1、学生测量,老师巡视。师:请同学们把材料放好。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测量的温度告诉大家?(学生报,老师板书。(预设一:师:他们三个同学测量的是同一杯水,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温度呢?谁能帮他们找找原因?学生说原因,老师一一课件出示:是不是这样?如果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师:感谢刚才这些同学对我们提出的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三、连续测水温

1、师:同学们会了吗?同学们真的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愿意接受老师的考验吗?接下来,老师要让每个小组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图片出示)分别是自来水,温水,热水瓶里的热水。有信心吗?

2、听清楚老师说的注意事项,等老师说完开始的时候再测量。1号和2号同学测量自来水,3号和4号同学测量温水,5号和6号测量热水瓶里的热水。把温度记录在记录表二中,注意别把温度写错位置了。测量开水的同学,小心烫伤。听明白了吗?请组长上来领材料。学生开始测量老师巡视。测好了请同学们把温度计放好。老师出示以小组测量的数据。

3、这是一组同学测量的这三杯水的温度。同学们,如果过了两分钟,它们的水温会有变化吗?会怎么变呢?那过一小时呢?(学生说)是不是像他们说的这样呢?我们怎么来证明?(怎么测?)老师提议,我们连续测量8分钟可以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测量时需要注意的:课件出示:

1、每两个同学测一杯水;

2、温度计始终不能离开水面;

3、每隔两分钟读数一次;

4、小心开水烫。

师:每两分钟读数一次,我们怎么看时间呢?(用秒表等),你们看这是什么?(老师课件出示:秒表)你们会看时间吗?请一位学生说。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接下来我们要先测出0分钟的温度,听老师口令,当老师数到1的时候,再开始读数。(不过同学们要注意测量温度时要安静,不然听不到老师的口令了)。那到了2分钟、4分钟、6分钟,你们会自己看时间吗,千万别错过了。好,测量的同学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把温度计放入水中,等液注停止时举手告诉老师。(学生举手,老师读数5、4、3、2、1开始读数,老师按动计时器。

4、学生测量,老师巡视,提醒时间,测量好,请同学们把材料放回原处,小组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老师巡视时要特别注意小组内的情况,找出比较有针对性的小组)

5、汇报交流。请测量自来水的来说说温度有什么变化?请测量温水的来说说?请测量热水的来说说? 把三组放在一起,你发现这三种水的温度变化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3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6、再请开头摸这杯水的同学上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生:凉)老师板书。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杯水会变凉吗?原来是它的热量减少了。

四、推测水温的变化

1、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觉得如果这三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

2、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

(预设: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

3、师: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出来的,今天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执教者:新安江第二小学 李红

设计意图:

这节课是上节课学习的继续,课堂中主要学习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并给学生更多操作的机会,锻炼孩子的技能。我教学的这堂课主要分三个步骤,分别是猜水温、测水温和连续测水温。首先是猜水温。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手摸感受水的热,到最后感受水凉了,明白温度的下降与热量有关。另一方面让学生猜水温知道摸不能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从而引出温度计。其次是测水温。我运用的是科学中的“试测”,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测量水温,通过数据让学

生找同一小组测出不同温度的原因,从而引出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通过图片的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二次的测水温就是让学生巩固测量水温的方法。再次的连续测水温则是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找出水温变化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再一次进行猜测,激发学生回家做试验的欲望。让学生把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是每位科学老师共同的目标。

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测量水的温度,再通过数据的比较,让学生找出原因,再进一步掌握测量水温的方法。

设计的理论依据:

当每个学生都在亲自操作材料和数据时,发现的机会最大。——皮亚杰

课后反思:

1、上完这一课,我发现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找小组里温度不同的原因时,用的时间太多了,以至于第三个环节的说说水温变化的规律时间太过仓促,学生还没有说明白。当一个学生说道看液注停下来时再读数,这时,我就应该把话引到正确使用温度计上来,这样就为第三环节留下更多的时间了。

2、难点很难突破。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期望学生能够将物体温度的变化与热量的传递建立起联系来,这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但我尝试了很多的办法,但没有学生能够说出来,这点非常地遗憾。

3、在第三个环节中,让学生找出水温变化的规律时,我应该多叫几个小组汇报,更有说服力,也更科学些。学生分组讲完,老师再出示折线图,学生会更快、更明白水温变化的规律。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学反思 篇3

本节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应用的几个特例。通过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入课题,利用二力平衡跟合成的知识分析得出浮沉条件。通过船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空心”的作用,并利用演示实验引入轮船的教学。潜水艇的浮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而气球和飞艇则是利用它们的平均密度小于空气,并且通过改变自身体积实现浮沉的。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对浮沉现象的感性认识,规范描述各种浮沉状态的语言,区分易混淆的词语。

“空心”是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在水中实现漂浮的常用的方法,轮船、潜水艇等都是利用空心来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的。也可以将空心看作是减小材料的密度,实现漂浮或悬浮的方法。这是这节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轮船吃水线与排水量有紧密的联系,并且密度计的刻度线也是吃水线的延伸,可以适当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水的温度》的教学反思 篇4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学反思

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七大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本节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协作意识,使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所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课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操作,并准确、如实地记录,再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辨别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回顾以前的教学,我很少注重实验课。通常是做做演示实验或者纸上谈兵,学生的感受不深刻,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不应是教师直接讲授,而应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于教师和其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构建而主动获得,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学生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水的温度》的教学反思 篇5

A组

图7-8所示的几种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图7-9中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它的最大称量值是____________N,其分度值是____________N,图示中的读数为

____________N.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滑动,如图7-10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________N.如图7-1

1所示,将一根弹簧挂在天花板上,某人用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于弹簧,已知<.观察比较图甲、乙、丙三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__有关

.在一定的拉力范围内,弹簧受拉力时伸长的长度可能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给你一根弹簧、一个铁架台、一把较长的刻度尺和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请你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个猜想.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数据,并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B组

实验室里有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无法调零,如图7-12所示.你能用这只 弹簧测力计准确地测力吗?请说明你的做法

.小明想用一根弹簧制作一个测力计,在制作前他先在实验室中用图7-13.所示装置做了一个研究弹簧测力计测力原理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你帮他分析数据并总结出结论:弹簧的伸长和所受拉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明确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后,小明将一根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并在弹簧下端分别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如图7-13所示.用此装置,小明研究了这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下表为实验记录

.依据小明的实验记录,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利用这根弹簧可以制成什么样测量范围的弹簧测力计.从互联网或资料中了解一下实际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来测量力的工具,并与同学交流一下.第二节 力的测量

A组

1、CD 2、5,0.2,2.4 3、3.4

4、大小

5、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量出弹簧的原长,记录为L0。(2)、在弹簧下端分别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将每次钩码的总质量记录为m,并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弹簧的长度,记录为L

B组

1、能准确测量,用测力计示数减去零点误差即为测量值

2、(1)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0-2.5N。提示:弹簧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和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样就可以根据弹簧的伸长来判断拉力的大小。从记录中可以看出,前5次结果是符合正比于的,但第6次明显就不是了,说明已经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因而若用此弹簧制成测力计,其最大测量值是2.5N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篇6

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本节设计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设计人造雪和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好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加温,教材中使用热水对碘加热(或用酒精灯对烧瓶底的碘进行加热)来揭示固体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让气态碘在冷水中放热凝华来揭示气体凝华需要放热。根据碘受热的升华现象在教学中应补充说明升华吸热的应用(例如用干冰在舞台上制造雾气)。要注意碘蒸气有毒,做 实验时必须把它封闭起来,以免影响学生健康。

课堂上引导同 学通过小组活动完成设计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归纳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同时,再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前面讨论的现象和问题。然后,对学生收集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通过对STS课外知识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升华和凝华实验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樟脑丸、松树枝、碘、热水、冷水、带橡皮塞的试管、烧瓶、试管夹、酒精灯、碘锤、滴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引入

多媒体投影几幅生活中的图片:用久的电灯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吉林松花江畔的“雾凇”、舞台演出时的“白烟滚滚”等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台上的白烟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故事导入

故事1:1779年冬天,在彼得堡的一个寒夜,街道上几乎不见行人,但是,在市中心一个大厅里却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大厅里烘托得热气腾腾。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舞会,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 ,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有的人还淌着汗。正当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在地,旁边的人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人喊道:“快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大厅里竟然飞起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厅里的雪花从何而来呢?

故事2:据《新民晚报》载5月10日,阴天,气温约为-15 ℃,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x疆罗布沙漠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时,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然而过了约20 min,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漠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雪到哪儿去了?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五摄氏度左右,天空阴沉,不见阳光,就是雪化了,沙土也至少应该是湿的,可抓一把土,手感 依然干爽疏松。

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实验导入

“人工造雪”实验: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松树枝放入,然后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

(1)缓慢加热过程中,观察锥形瓶底部樟脑丸粉的状态变化;观察瓶内有何现象发生。

(2)停止加热冷却时,仔细观察锥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现 象发生。

学生活动:观察瓶内有无液体产生, 认真分析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

(1)固态的樟脑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蒸气;

(2)气态的樟脑蒸气又冷却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粉末。

复习导入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思考讨论: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或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

试一试:你能举出生活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例子吗?

推进新课

一、实验演示:碘的物态变化

仪器与器材:密封的细长玻璃瓶(内装有几粒碘),方座支架,试管夹,酒精灯等。

实验方法: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观察密封在玻璃瓶内碘粒的外观。

2.将装有碘粒的玻璃瓶在方座支架的试管内夹持好,然后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注意观察碘粒是否经过熔化再变为紫色气体。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

3.熄灭酒精灯,注意观察在玻璃管冷却的过程中碘蒸气是否经过液化再变成固态的碘。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在容器壁看到了什么现象?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现象观察:碘受热(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颜色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发亮的晶粒形成,无液体流下)后状态变化情况。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固体与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化。

二、升华和凝华

1.师生归纳总结:(板书)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升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凝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可用实验演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为使现象明显,教师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碘。

(1)微微加热,紫色蒸气出现后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紫色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2)移开酒精灯,紫色蒸气逐渐减少而消失,酒精灯加热,紫色蒸气又重新出现,蒸气上升而消失。提问:紫色蒸气的产生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蒸气上升消失到哪里?

(3)移开酒精灯待蒸气消失后,取下烧瓶,让学生看烧瓶底部,有一层碘的晶体。提问:这层紫色物质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产生这层物质?

学生交流结果,处理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此时要加热;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此时没有加热,而是对外放热。

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

活动体验:碘与指纹破案:

在侦破案件时,常常需要从现场提取指纹,下面请大家模仿做一个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宜小火以减缓碘升华的速度)烧杯(先用玻璃片盖住)中的碘颗粒,待烧杯中出现紫色气体时,将玻璃片拿去,用按有指纹(但看不见)的白屏靠近烧杯口并不断来回移动,注意观察白屏上有没有指纹显现出来。请同学们动手做这个实验,当一回小小侦探家。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动手实验。不少学生惊呼指纹能显示出来,脸上露出了笑容。(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解释提取指纹的道理。)

3.知识迁移,学会运用

学生举例,交流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师生、生生共同交流,统一看法,对学生的举例、积极 参与给予鼓励,同时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霜、冰花、旧灯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分别判断出属于什么物态变化。(如雪、冰雹的形成,冰冻衣服也会干,积雪未熔化,但一天比一天少,卫生球逐渐变小、消失、有气味等)

(1)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②卫生球变小;③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2)凝华现象:①冰棒表面的“白粉”;②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③用久了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拓展】

干冰及其应用

干冰,虽然它的名字带着一个冰字,却和水结成的冰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它是由无色的气体——二氧化碳形成的。如果把二氧化碳装在一个钢瓶里,再加压,它就会变成和水一样的液体了,如果温度再低一些,那么二氧化碳就会变成白色的、好似雪花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干冰。这种固体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成气体,这大概是大家叫它干冰的原因吧。干冰的温度可达-78.5 ℃,由于干冰温度很低,它急剧升华的时候,会使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空气里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雾。摄影棚里的云雾缭绕的景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形成的。

干冰具有良好的制冷作用,因此可以用来保鲜食品,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闷热的夏天有时迟迟不下雨,这种情况下就可将装有干冰的炮弹射到乌云密布的天空,不一会儿大雨就倾盆而下。

仔细观察下图并作出解释

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零下78.5 ℃,如果将它放在空气中,会长出如图的冰状胡须。

解析: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发生升华现象时,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被吸后,就发生了凝华现象。

【多媒体展示】用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

具体过程:

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逐渐变大就形成雨落了下来。

让学生解释人工降雨,教师作出评价并统一观点,这里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指出干冰易升华吸热还可用来:①给食品降温,②在舞台上制造“白雾”等。

舞台“白雾”: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所谓“白雾”。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庆典等制作放“烟”效果。

制冷防腐:当用火车运载鲜鱼时,它就守卫在鲜鱼的旁边,起制冷防腐的作用。干冰外表像冰,可作为防腐剂,它比冰优越得多。干冰熔化时不会像冰那样变成液体,它全部升华,四周干干净净。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

常见的自然现象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1)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2)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液化现象,不是冰的熔化现象。

(3)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化为固体。

(4)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5)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 ℃的高空,凝结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 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思考题: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粒,凝华过程要放热,而水蒸气能够向空气中放热的条件是气温低于水蒸气温度,故只有在足够低的气温下,水蒸气才会凝华成霜,因为下霜时气温较低,人常感到冷。下雪天气温度本来就低,下雪后,雪在熔化时要向周围空气吸热,而使本来较低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因而雪后寒。

学生自由阅读:STS“水循环”

提出要求:(1)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2) 完成课本图3.4-2水的三态联系填空。

(3)思考问题:水为何珍贵?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4)对自己家里的用水进行调查,如每天用水情况(估计),洗衣用多少水,洗澡用多少水,抽水马桶用多少水等等,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节约用水?预测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如果完成实施后每月能够节约多少水?可以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同步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严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饭桌上冒出的热气是水蒸气

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夏天看到棒冰冒的“白汽”,这是棒冰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答案:A

2.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答案:D

3.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窗户玻璃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关于“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玻璃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玻璃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玻璃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玻璃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答案:A

4.下列物态变化中,在吸、放热的条件上与凝华要求相同的是( )。

A.熔化、汽化 B.液化、熔化

C.凝固、液化 D.凝固、汽化

答案:C

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解析:物态变化的考点关键是明白水的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三者之间的变化;冰变成水是熔化,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水变成冰是凝固,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是凝华。解决物态变化的关键是要知道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樟脑丸是固体,变小了是因为固体变成了气体,所以是升华现象,故A对;冰是固态,池塘上的薄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故B错;水是液态,洒在地板上的水干了是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霜是固态,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由水蒸气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

答案:A

6.(山东济宁)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解析: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雪人没熔化却变小了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A项,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由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B项,“白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项,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

答案:C

7.(江苏连云港)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时,气象部门用火箭弹向适 当云层中抛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在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液化 D.熔化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干冰在空气中,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 ,属于升华现象,故B选项正确。

答案:B

8.(山东菏泽)李军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如图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汽化(或蒸发) 液化(或凝华)

9.(江苏扬州)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成小冰晶或______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 凝华 液化

教学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少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 到。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规律总结: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论证,学习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规律及其应用,大家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本身,还学到了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感受了物理知识的科学价值。

板书设计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备考资料

生活、生产、科技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

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一般情况下以固态、液态或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在生活、生产、科技中物态变化吸热现象有什么应用呢?

1.物质的熔化吸热的应用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清凉:夏天,我们在喝饮料的时候,常会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冰块在熔化时,要吸热,使饮料变的清凉可口。

冰的熔化冷藏:储存食品时利用冰熔化吸热,使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化雪冷: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冰熔化时吸热,使得气温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

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材料,保护火箭: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由于火箭头部与空气摩擦使它的头部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受热很容易熔化、汽化吸收箭头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的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另外,高烧病人用冰块降温,夏天吃冰棒解热,冰镇啤酒都是利用冰的熔化吸热。

2.物质的汽化吸热的应用

夏天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在地上洒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故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洗了脸后,脸上有水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所以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

擦酒精为中暑病人缓解症状:给中暑病人擦酒精,酒精容易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酒精蒸发快,从病人身上带走热量快,使中暑病人缓解症状。

夏天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快: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电风扇的时候,电风扇的工作,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因而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故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沙漠羊皮袋:在沙漠里旅行的人,常用一个羊皮袋来装水,由于羊皮袋中的水不断地渗出,然后蒸发,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使袋中的水温度较低,虽然气温较高,但是水喝起来清凉可口。

夏天食物放在水缸中防变质: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质,常把饭菜放入菜盆,再把菜盆放入水缸中,让菜盆浮在水面上。由于水缸中的水不断蒸发吸热,使水缸内的温度降低,从而使饭菜的温度降低,不至于使饭菜变质。

手术麻醉:医学上有一种麻醉剂叫氯乙烷,它是一种透明、沸点为13.10 ℃的液体,使用时,将容器口对准需手术部位喷出,喷出的四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降温使需手术部位冷冻,使需手术部位麻醉,从而进行手术。

冰箱制冷: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一种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内的热搬运至冰箱的外面,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就如搬运工把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它放热,就如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工作时,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冷凝器)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的管子(蒸发器),在这里进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次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内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空调的制冷也是这个道理。

热棒: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 基的稳定性,采取了防护措施,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路基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不至于使路基变得松软不牢固。

热管: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强大的装置。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的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受热汽化变成气体,气体沿内管运动到另一端(冷端)。而冷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气体就会因放热而液化,被冷凝的液体又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热端。如此循环,热管的热 量就不断地从一端输送到另一端。

发射火箭保护发射架: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水池中的水迅速发生汽化,水汽化时吸收了大量的热,不至于使发射台的铁架温度升的很高而熔化,从而保护了发射架。

3.物质的升华吸热的应用

干冰冷藏食品: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舞台烟雾效果:在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由于向空气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使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有的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烟,这样就造成了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人工降雨:人们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层,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就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

手术麻醉: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在医学科研上,现代医学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即把干冰放在部分组织(如疣子)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降温冷冻,使其组织坏死,达到不用“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反思 篇7

我们学校自从课改以来,老师们为了打造高效课堂,一直在不断实践着,也就是课堂上解放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张扬其个性。其间,有些老师也提到学生的积极性比以前提高了,可是总感觉整体上还是不够,尤其在最近听课与自己的上课中感触更深。

课上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展示的过程中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并且能提出问题,也能对其他同学的.展示进行点评。但是有些同学还是积极性不高,我们认真审视一下有些学生为什么缺乏兴趣,往往会从我们教师身上找到原因。教师知识面狭窄,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使学生丧失兴趣;教师忽视课堂激励评价的作用,不能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条件,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丧失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等,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充分的备学生。

八年级下册学期物理教学总结 篇8

甲方: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乙方: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合作建房权属协议说明:甲乙双方在公平合理,互惠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合伙建房事宜达成协议,双方共同遵守(并附建房宅基地规划图)。兹建有六层楼建筑一栋位于黄金洞集镇金川大道70--1至70--2号地段,参与集资建房人:___ ____两兄弟。双方经共同商议,达成协议如下:

一、本着自愿参加,共同出资,享受同等权力,承担同等义务的原则

三、房屋设计,施工队的确定,建房承包方案,工程验收、材料的采购等重大事项必须两兄弟一起民主讨论决定。民主商定推举工程负责人王远东为授权工程负责人,负责工程一切事宜。

五、甲乙双方共同享有所属楼层的永久使用权及所有权。甲乙双方合伙建房竣工之日起,甲乙双方即按股份对房屋享有所有权,甲乙双方都有对本方所有的楼屋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力,双方互不干涉。

六、甲乙双方合伙所建房屋产权证及土地使用证办至甲方妻子胡秀艳名下,但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破坏,出租,出卖及抵押乙方所拥有股份的房屋。若乙方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甲方应无条件予以配合并协助办理。甲乙双方合伙建房屋办证所需的费用,由甲乙双方共同平均承担

七、因政府规划征用该地拆迁所得的补偿款,甲乙双方按楼层数量比例分配补偿款。

八、如单方擅自侵占,破坏,出租,出卖及抵押合作方所拥有的股份房屋,违约方应当按房屋市场价格赔偿守约方的全部经济损失并支付相应违约金。

三、甲乙双方合伙所建房屋竣工之日起甲乙双方即按份对房屋享有所有权,甲乙双方均有对归本方所有的楼层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双方互不干涉。

四、甲乙双方合伙所建房屋产权证办至乙方XXX名下,但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破坏、出租、出卖及抵押甲方所有部分房屋。

五、甲乙双方合伙所建房屋办证所需的税费及罚款,由甲乙双方按楼层数量比例承担。

六、因政府拆迁所得的补偿款,甲乙双方按楼层数量比例分配。

七、甲乙双方合伙所建房屋在竣工前因各种原因损毁,所有经济损失由甲乙双方按楼层数量比例承担。

八、如乙方擅自侵占、破坏、出租、出卖及抵押甲方所有部分房屋,乙方应当按房屋市场价格赔偿甲方全部经济损失。

九、甲乙双方不得随意解除本协议,否则违约方应当赔偿守约方全部经济损失。

十、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以另行协商解决,签订补充协议。

十一、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并捺手印生效。甲方: 乙方: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房屋修建协议书/私人房屋修建合同书

房主人(甲方):

承建人(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筑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房屋修建工程的具体情况,为明确乙方在承揽建设甲方私人住宅工程中的权利、义务,经双方协商同意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建筑项目:************私房建设工程

第二条、建设地点:************号

第三条、承建方式及施工准备

1、甲方将其住宅工程以包工的方式承包给乙方承建。

2、甲方应及时提供工程所需全部材料。

3、乙方自带建筑所需的一切工具,包括施工用的搅拌机、震动器等施工机械以及模板、搭架等。雨天做好遮雨措施,避免在捣制楼面时下雨影响楼面质量。

第四条、建房工期:(另定)

第五条、承建工程价格及付款方式:

1、乙方承建的该房屋(第一期)从2009年7月23日~2009年8月13日(其余工程量于2010年开春后定开工日期及竣工日期),共需完成地面以上高度1.2m(以待修建的路面高度为准),内容包括:地基开挖,地基砌筑,底层屋面回填,上下水管、电线预埋、安装等。

2、整体建筑包工费(不计材料),按照建筑面积定价,本房屋修建的建筑面积为 m2,包工费 m2/元(包括人工工资及施工工具),3、整体建筑建设内容:主体工程,上下水管、电路、闭路电视线等预埋安装,门窗安装,底楼墙面土料处理,大门一面墙(南面墙)瓷砖粘贴等。

4、付款方式:第一期:2009年7月23日~2009年8月13日工程包工费,待完工后付清所需工时费(首期预付30%)。第二期2010年工程另定。

第六条、施工安全要求

1、乙方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房屋建筑施工经验,以确保乙方所承揽建设的工程符合建设施工所要求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2、乙方必须重点抓好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施工,严格按照抗震安居房屋建设标准建房,在施工期间,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控制好各种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消除安全事故的隐患,随时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三大要素加强全面检查和督促。

3、乙方必须按照安全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施工,杜绝一切事故,并承担由于自身安全措施不到位或不力造成事故的责任和因此发生的一切费用。如有此类情况出现,责任与甲方无关。

第七条、工程质量。

1、乙方按甲方提供的图纸(要求)施工,若发现图纸有不合理部分,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在取得明确一致的施工方案后乙方方可再进行施工。

2、工程质量应达到抗震安居房屋建设评定标准的合格条件。建房后的墙体、窗户安装、门等要做到平整、光滑,墙砖、地面做到平滑,杜绝空鼓,符合相关标

准。

3、因乙方方面自身原因达不到工程质量合格条件,乙方应按甲方及其委派人员的要求返工、修改和重作,并承担导致返工、修改、重作等人工、材料等所有费用。返工、修改后仍不能达到约定的合格使用条件的,乙方承担工程质量违约责任。

第八条、违约责任和争议的解决办法

1、甲方如未按照乙方的工程进度不能及时提供有关材料,造成乙方待料停工所受损失,均有甲方负责承担赔偿。

2、乙方承揽建设工程的质量达不到约定要求的,乙方要无偿修理、返工或重作。造成损失的,乙方要赔偿所有损失。因乙方原因有其它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情形的,乙方要赔偿因其违约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3、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应耐心协商解决。如经协商仍无法解决的,双方同意提请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第九条、合同的生效与终止。

1、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公证处一份。

2、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3、在竣工验收合格、乙方将工程交付甲方、甲方预留维修费10%外,全部付清。

以上合同,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如经双方协商同意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合同与该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手印): 身份证号:

乙方签字(手印): 身份证号:

年 月 日

(三)出资的转让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9

通过八年级数学的教学,我觉得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二、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五、培养学生反思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10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法我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的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之初采用情景导入法,先让学生看自然景色的资料,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我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由于使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敬畏自然》教后反思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人类顽强地从刀耕火种一路走来,本该站在高高的云端无比骄傲的时候,却尴尬不已地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和愚昧。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愈演愈厉,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也日渐深沉。

于是,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就成了《敬畏自然》这堂课的重中之重了。

为此,我努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动态,制定了一个既教学又育人的教学目标,并精心地安排了教学环节来完成目标。由于“环保”问题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加之文章的议论性、说理性很强,所以在理清文意体会文章主题方面很容易入手,学生一点即通。

至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自然观方面,则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四边互动形式和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见解的发表是本堂课的亮点。摒弃了空洞乏味的说教,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惑、并通过讨论得出结果。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开阔视野,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看待环保问题,从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思考。

通过检查学生以活动小组开展的板报展示活动,看到了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树立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思想观。通过参与了由班委会组织召开的“我为环保添块砖”主题班会,更进一步体会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高涨的环保热情。

上一篇: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民主生活会发言稿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潜水员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