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优质教案

2024-07-29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优质教案(共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优质教案 篇1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并引导学生爱护弱小、不甘于做弱小的 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卡

一、情景设置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会它,感悟它。

2、(音乐起)这是一个假日,萨沙与家人一起到森林里去。郁郁葱葱的树木,青翠欲滴的小草,清清的溪水潺潺流淌,清凉的微风吹醒了各色野花,这儿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3、,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出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美好就是什么?(感觉舒服)

美丽、很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二、学习美好的景象和野蔷薇的前后对比,体会野蔷薇的弱小。

1、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其实这美好的景象课文中有具体的描写。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交流后出示: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

呀,多么美好的景象啊,一起读一读。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如果说到野蔷薇先不评价。说到一家人时就评价。是啊,多么温馨和谐的画面啊!

而此时,在他们旁边的一丛丛野蔷薇刚刚开放,它们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展开了花瓣儿,正和萨沙他们一起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刻呢!

指名读。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你喜欢野蔷薇吗?喜欢她的什么呢?(颜色,香味,形态)

读好

出示词卡:粉红粉红的 :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那么娇媚,那么赏心悦目,读好他。

芳香扑鼻

:清新的香气直扑进鼻子,沁人心脾!让香味再浓一些,远一些。刚刚开放:多么娇嫩,多么新鲜!

多香啊!写花香的还有哪些词呢?(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 花香怡人 香气袭人)读一读。

把这种感觉放入句子中读一读。

2、这野蔷薇多么鲜嫩啊,文中还有一处也是写野蔷薇的,请你快速到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看看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齐读。读着这段话,你觉得现在的野蔷薇怎样了?

低垂着头 指读。评价:无精打采的指读。毫无生气的

娇嫩纤弱

指读。非常柔弱

指读。好像在风雨的吹打下就会折断。齐读。

把这种感觉放进句中,好好读一读这一段话。

刚刚还娇艳欲滴、芬芳扑鼻的野蔷薇,怎么转眼就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呢?因为出示词卡:滂沱大雨

滂沱大雨就是?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写雨大的?大雨如注 你还知道其他写雨大的词吗?(大雨倾盆

瓢泼大雨

急风暴雨

疾风骤雨)一起读这些词。

暴雨前和暴雨时的蔷薇是完全不一样的姿态,我们对比着来读读,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女生读)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男生读)

3、娇艳的花儿在风雨中是那么弱小,不堪一击,此刻,你会怎么想?

萨沙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一起读一读。

二、学习父母的言传身教及对话。

1、那萨沙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除了要去保护蔷薇花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2、在雨中,萨沙母子还有这么一段对话,自学要求: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3-8节,看看萨沙共说了几次话?想想萨沙在说这些话时是怎么想的,妈妈的话又是什么意思,用笔写一写。

3、交流

1)出示:萨沙问道:“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说这句话时,萨沙怎么想的?他奇怪什么?

出示: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把它给了萨沙。

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读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多了三个词)还多了什么?

点拨:多了关爱:①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看爸爸对妈妈是多么体贴入微,这是平凡而又伟大的爱!②而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让我们带着这种爱的感觉读读这段话。齐读。

暴雨中,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板书)一件雨衣就这样你传我,我传你,传递着浓浓的爱意,传递着浓浓的亲情。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好好读一读。齐读。

D你能说说萨沙父母为什么这样做吗?

2)理解妈妈的话:“每个人……”

A(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学着妈妈的样子,读读这句话。(板书: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那你能用“因为所以”回答萨沙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让雨衣吗?(先说说爸爸为什么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因为在 眼中,所以。

B姐姐托丽亚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反应?哦,书上没写,但有照片呀?姐姐在()。那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说姐姐为什么笑吗?

C生活中,你们的父母肯定也做过类似这样的事情,你也能说说他们为什么那样做吗? D母亲的话语重心长,引人深思。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说的这句话。

E多有教育意义的一句话呀!这里的每个人不仅包括了妈妈和爸爸,还包括了姐姐托丽亚和四岁的学生萨沙,更包括了我们大家。女同学一起来做做妈妈,意味深长地读读这句话。3)理解反问。“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 A换个说法,萨沙是怎么想的,B 萨沙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想? 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 不是最弱小的,所以。

C 萨沙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萨沙朝着……” D 这时候,萨沙的心情怎样? 5)理解萨沙的话。“现在,我该……?”让我们看这句话,谁来读?屏显:“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此时的萨沙心里充满了什么?(骄傲、自豪)

过渡:萨沙那么骄傲,那么自豪,因为他?

屏显: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1)师述:他真了不起!他找到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他只是一个跟你们一样大的十一岁的小男孩呀,可他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弱小的眼睛,拥有了一颗勇敢保护弱小的心灵。看着这一幕,我的心里不由地升腾起一股敬佩。你们呢?老师给这句话加进去了一些词,我们再来读一读。萨沙(自豪地)朝着蔷薇丛走去。他(高兴地)掀起雨衣,(小心翼翼地)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让我们一齐赞一赞这可敬可爱的小男孩。齐读。

A 萨沙的意思是说:

你觉得他怎么样?(确萨沙他人小,心却不小。现在他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了,多令人高兴啊!)读出这种感觉了。

B 老师忍不住了,我想来当当妈妈,想问问这萨沙。你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是呀,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你是个强者,你很勇敢。)

4、萨沙是那样的天真、可爱,妈妈亲切、和蔼的教导引人深思。现在,小组里来分角色朗读,怎么分工呢?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萨沙由“奇怪”到“不服气”,再到“自豪”的心理变化。哪一组再来读读。

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件雨衣你让给我,我让给你,那是一片片浓浓的亲情,一句句无声的教育。父母的心意你们明白了吗?萨沙明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段雨中的对话吧!(屏显并范读3—6自然段)

①这儿萨沙说了两句话(屏显)。这两个都是问句,该怎么读呢?第一句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第二句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句:疑问、不明白。

第二句:不服气,不愿意;思考,思索。

②萨沙有满脑子的疑问,满肚子的不服,谁做妈妈回答她?

A、屏显: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指名读。你读懂妈*的意思了吗?

B、这是妈妈在诉说她的心声,也是在教育自己的儿子呀!这句话包含了妈妈多少的慈爱与希望呀!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

③面对萨沙的不服气,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

A、指名读并屏显: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B、妈*的意思换句说法就是?(换成陈述句)这是妈妈对萨沙的鼓励也是激励啊!指读。

C、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萨沙同意吗?如果你是萨沙,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过渡:萨沙人小心不小,他可不想做弱小者,他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做到了吗?

3、让我们看这句话,谁来读?屏显:“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此时的萨沙心里充满了什么?(骄傲、自豪)

过渡:萨沙那么骄傲,那么自豪,因为他?

4、屏显: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1)师述:他真了不起!他找到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他只是一个跟你们一样大的十一岁的小男孩呀,可他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弱小的眼睛,拥有了一颗勇敢保护弱小的心灵。看着这一幕,我的心里不由地升腾起一股敬佩。你们呢?老师给这句话加进去了一些词,我们再来读一读。萨沙(自豪地)朝着蔷薇丛走去。他(高兴地)掀起雨衣,(小心翼翼地)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让我们一齐赞一赞这可敬可爱的小男孩。齐读。

8、多么值得骄傲啊!他再也不是爸爸妈妈眼中最弱小的了。相反,他是蔷薇花眼中的男子汉了。此时的萨沙该是多么自豪。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萨沙的心情,齐读萨沙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让我们再次肯定地自信地告诉大家。读课题。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学到这儿,请大声地告诉老师,!你是不是最弱小的?我是怎样的人?

2、同学们,这还仅仅是萨沙的心声吗?

3、师小结:这可爱的一家人用他们的行动证明自己是强大的。(板书:强大)

他们照顾、关心、保护着自己眼中的弱小者,连萨沙也不例外,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你呢?生活中遇到过比你弱小的吗?当你面对弱小,你又是怎样做的? 请用“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来说一说。交流。评:

小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很感动。真没想到,你们的心是如此细腻,说得实在是太精彩了!

4、其实,只要是路边的小野花,也有快乐,让我们轻轻呵护他“别踩了这朵花”。

5、师:同学们,冰心奶奶用这首诗告诉我们:保护弱小也是一种(快乐)!

6、是呀,只要你能真诚地去关爱别人,只要你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去关心、爱护比自己弱小的,你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世界会充满爱。

五、作业:

读读下面的一段话,体会好在哪里,请你用拟人的手法仿写一种花的形态。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优质教案 篇2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学会本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二次备

一、游戏导入,激活思维

(对对子游戏)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题。

2指名学生读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因为这一篇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静静地读读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6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文内容来谈。

7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2想象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4齐读题,并把创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7我不是最弱小的

爸爸妈妈 关爱 托利亚

保护 萨沙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优质教案 篇3

本课的情节简单,文字生动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文章。课文讲述萨沙一家外出郊游,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哥哥自然的把雨衣让给了最小的,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被风雨打掉花瓣的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即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包含着“保护弱者”的人文情感信念,更体现了生命的高度意义。

围绕训练重点,依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自觉保护弱小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要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1、对于本课的生字,主要以检查学生自学为主。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指导。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以及组成的新词语。要求认识的生字放在课文中,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熟了,那认识生字也就不成问题了。

2、对于解决本课教学重点,我将在教学中注意兼顾各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雨前和雨后的野蔷薇花,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并适时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萨沙,看到这样的蔷薇花,你会怎么做?这样亲身让学生体验着朗读,奠定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

3、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把读,议、说,写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流程:

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强大,什么样的人弱小?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教学这篇文章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弱小”的含义,因为“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因此,我采取设疑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读了课题后质疑:“我”是谁?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字。

1、范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初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生汇报自读情况。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各种方式读。

4、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内容,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

让雨衣: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蔷薇花

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然后通过自渎,感知课文大意,通过检查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边读课文边思考,找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考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2、通过读句子,对比描写雨前雨后的蔷薇花,体会“弱小”。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经被滂沱大雨折磨的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3、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

妈妈和萨沙的三次对话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反复读萨沙的话,理解体会萨沙从带有疑问到不服气,最后到自豪地反问这一心路历程。并分角色朗读来加深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

四、联系生活,升华感情

学了课文,我想每个孩子对弱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让他们说自己的理解。在最后一环节中,学生讨论通过课文学习有什么感想,并分组交流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情。让学生心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感想进一步升华。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多媒体、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对对子游戏)激发兴趣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读课题,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三、初读课文,方法多样化

1.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2.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4.说:与同桌交流自己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四、自主汇报,找出特点和规律

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2.识字、记字方法交流:学生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动作演示法,生活中识字等方法认字、记字。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五、细读提高,主动探索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2.请同学们画出课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语气的变化。

4.启发学生和蔷薇花的对话,适时想象:看到这样蔷薇花,你会怎么想?

六、书写生字

1.学生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新字,并指出书写注意的地方。

2.学生互相评价。

四下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5

四下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大雨如注”、“滂沱大雨”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读课题,“弱小”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一(1):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二(2-8):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 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时间:假日地点:森林 天气:闷热人物:一家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学习第3―8小节。 1、导入: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A)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板书: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优质教案 篇6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入情入境

假日里,天气闷热,萨沙和姐姐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这里长着一丛丛野蔷薇。(课件播放,把学生带入夏天美丽的森林中。)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特写:野蔷薇)(1)你想说什么?(2)这朵花真美呀!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野蔷薇的句子。

(3)屏显: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4)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引导体会花的美:一丛丛

刚刚开放

粉红粉红

芳香扑鼻

(5)练习用“芳香扑鼻”说话。(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粉红粉红的蔷薇花在微风中摇曳着身姿,芳香扑鼻而来。这时:

(课件播放:雷声大作,大雨如注,蔷薇花在雨中无助地摇摆)

(2)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第几自然段描写了雨中的蔷薇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4)屏显: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3、前后对照读,从先后两次对野蔷薇的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

(屏显: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4、假如你就在这朵雨中弱小的野蔷薇旁边,你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呢?

三、精读感悟

1、萨沙和你们一样,他也像你们一样保护弱小者。自渎第七自然段,用“。”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

(朝着

走去

掀起

盖在)

2、指导朗读。

3、萨沙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小组讨论。

4、交流

着重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总结原因:(1)父母言传身教。(对句子:“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的理解。)

(2)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对对话:“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吗?”的理解)

4、滂沱大雨中,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萨沙又将雨衣盖在蔷薇花上。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5、指导分角色朗读。

四、联系生活

1、其实萨沙和我们大家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你们是否也曾伸出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我不是最弱小的作文 篇7

当妈妈累的时候,我帮她捶捶背;当车上拥挤的时候,我会给周围的人让座;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我会帮助他们……

我也会烧蛋炒饭给爸爸妈妈吃。

有一天,夏日炎炎,万里无云,一丝风儿也没有。我在阴凉的家里烧蛋炒饭。我先敲两个鸡蛋,放在碗里,顿时出现了两个“鸡蛋太阳”,朝着我笑呢。再放半勺白花花的盐和味精,倒进棕色的黄酒,用筷子像画圆圈一样搅拌一会儿,碗里出现了一个下山的“黄色太阳”。接着,开煤气灶,点中火,把油放进一点点,等锅冒烟了,就把“太阳”倒进去,开大火。转眼间,边上冒起了一个个泡泡,就像“太阳花”在锅里高兴地翩翩起舞,在夸赞我孝顺父母。用铲刀在锅里反复地翻来翻去,等熟了就把它捣碎,成了一块块“太阳”碎片。此时,再把饭倒进去,同时把干净的水也倒进去一点点,用铲刀不断地翻炒,最后撒上绿油油的香葱,香味就飘进了我的鼻子里。关掉煤气灶,放到盘子里,蛋炒饭就做好了。我看着自己的杰作,尝了尝,“啊!真好吃。”我尖叫了起来。妈妈和奶奶也吃了一口,她们直说:“好吃,好吃。你长大了,成了一个男子汉了。”我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篇8

刘新梅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外出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把雨衣披在了郊外纤弱的蔷薇花上。这篇课文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氛围,讲述了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故事,不管是谁读了,都会在心灵上受到启示,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离开了语言的理解、吸收和运用,就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主动读书、内化语言,应成为学生主体的基本活动,帮助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内化,应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责。

在学习这篇比较长的课文时,我从“弱小”一词找入口,总领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初读,精读课文。在上课初始,读了课题后,我引导孩子们想一想,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孩子们纷纷说,“这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弱小指什么?”让大家带着问题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读通课文,随文学习有关生字。孩子们对课文初步认识以后,再深入地问孩子们,“谁认为萨沙谁最弱小的?”,“为什么妈妈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为了照顾最弱小的萨沙,妈妈和哥哥是怎样做的?那么你认为萨沙真的是最弱小的嘛?一系列的问题紧紧扣住“弱小”一词,使得孩子们能够有条不紊的学习课文,学得非常紧凑。

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萨沙保护了蔷薇花,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并能以此为快乐,使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谁需要温暖,我们就捧出一颗火热的心紧密结合起来。最后,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得到了语言文字训练,还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总结 篇9

我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是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自信、坚强和自豪的语气说的读萨沙说的这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我先从文中描写的两处蔷薇花入手,让学生分别体会雨前、雨后的蔷薇花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到答案。雨前的蔷薇花特别漂亮,雨后的蔷薇花显的特别娇嫩。文中这两处对蔷薇花的描写是为文中萨沙说的话做铺垫。我就借此引导孩子在文中找出萨沙所说的话。然后进行指导读出当时萨沙的心情。最后进行情境的升华。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效果还不错。特别是孩子们课堂上善于思考的积极性很高。这一点我很为孩子们骄傲。但也有很多瑕疵。比如:课文中的三个问号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萨沙和妈妈的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付诸于我们的实际行动,要在生活中做强者、保护弱者的意识引导的不够深入。

最后,我告诉孩子们,萨沙的行为看似简单,却表达了一个孩子强烈的自尊,而这份自尊也将成为他成长中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做一个强大的人,不一定非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你学会关心弱者,爱护弱小,并能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尊严,并努力的维护这种尊严,那么你就是强大的。

上一篇:异地车辆年检新规定下一篇: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演讲稿(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