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

2024-11-20

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共9篇)

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 篇1

爱的人间

教学内容:《爱的人间》,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 设计思路:《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歌曲以亲切委婉的曲调、深沉的情感,刻画出盲人心中的美好世界。在设计教案时,我以“爱”为主线,通过“爱的呼唤”、“爱的体验”、“爱的升华”、“爱的奉献”等内容层层推进,整节课融听、唱、看、动于一体,寓爱的情感教育于生动的音乐教学之中,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的主题。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教学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

(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

三、新歌教学

(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都有所了解)

(二)反复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通过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拍号、速度、情绪,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

2、朗读歌词

(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感受歌词的美,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

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

(三)学唱歌曲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采用划拍法、画线条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手语代替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表现歌曲,尽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爱,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

四、拓展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领略残疾人的精彩人生。

2、爱的升华—感受“人间大爱”。

3、学习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让“爱的人间”到处充满“感恩的心”。

1(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外史上残疾人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残疾人积极乐观的高尚精神,做残疾人的朋友,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关爱他人的情感,进一步感悟爱的主题,将本课推向高潮。)

五、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

六、课后延伸

教师寄语,号召学生人人争当“爱心使者”,建立“爱心日记”,记录“爱的故事”,分享“爱的喜悦”。(让学生在成长中常怀感恩之心,将爱延续。)

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

(二)欣赏《我的祖国》熟记旋律,回简要地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 B 两段的对

学唱歌曲的A 部分,(注意:情绪,力度,速度)能够辨别《我的祖国》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二、教学内容:学唱《大中国》

三、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四、教学难点:学习演唱歌曲《大中国》,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及结构;能够辨别《我的祖国》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五、教具准备:录音机

(一)、听赏《我的祖国》:

听《我的祖国》,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生:回答

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是一首合唱曲。由教师介绍“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提问:这首歌曲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生:回答

(二)、学唱《大中国》

歌曲《大中国》是一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由通俗歌曲改编而成的合唱曲。曲调吸收了我国 民歌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时代气息。高枫作词作曲,朱良镇编合唱。《大中国》的音乐由引子+A+B+A′构成复三部曲式。引子为4/

4、2/4拍,开始在F调上,由主和弦、下属和弦构成的和声来呈述:

这一曲调,造成一个明亮、柔和 的意境。然后转为降E调,由男声用八度和声音程,以豪迈的气势,唱出A段音乐主题的音调,女声则用和声式二部和声,以亲切的语调相呼应,在 1 属音上造成离调结束。紧接着速度加快,两小节间奏之后进入第一部分A段。A段,第一部分。这段为单二部曲式,由一个主题乐段与一个变奏构成,结构为A(a+a′)。a 段主题乐段是一个四句体乐段,其音乐采用东北大秧歌的音调为主题发展而成,以齐唱形式呈示出来,表现出祖国大家庭中热烈、欢快、意气风发的扬景。a′段的第二乐段是a段的第一变奏,以混声合唱形式演唱,使音乐更加热烈、丰满。其中有两个小节和声是用男声哼鸣演唱的,造成一种云雾般背景,似描写在云雾中的长城。B段,第二部分。这部分也是单二部曲式,结构为B(b+c)。第一乐段b中的音乐主题音调来自河北民歌,曲调流畅活跃,抒情开朗。在合唱处理上采用了不同手法,先由男高音声部唱出音乐主题,与A段的音乐主题形成对比,男低音声部与女声则以“嗨”的喊声在句尾相呼应,第二句变为四声部演唱,显得丰满,第三句先由男声唱,女声则以轮唱形式模仿演唱,最后以四声部合唱结束这个乐段,使情绪更加活跃。第二乐段c是合唱曲的高潮段落,唱出中 华儿女对祖国的共同心声,在开始的强拍上就用了一个离调和弦(用3 5 7 3构成),使全曲 的情绪达到高潮,第二句开始的强拍上用了主和弦,使语气更加肯定,B段在激情中结束。在4个小节的间奏之后是第三部分。A′段,第三部分。这段音乐是A段主题的变化再现,与B段中的第二乐段c 的再现结合,其 结构为A′(a2+c)。第三部分中A的主题再现是a段主题的第二变奏,它将a段主题的时值放宽,由男声唱出,女声则作为陪衬声部,以对比活跃的曲调,用衬词“啦”来演唱,这是一个活跃的声部,既是喜悦轻快的歌声,又似轻快的鼓点声。之后女声唱出第三、四句,男声变为陪衬声部,以二部形式用“啦”演唱,在热烈活跃的情绪中结束此段。紧接着,是第二 部分B段中的第二乐段c的再现。这时歌声变为男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的结合形式,造成互相呼应的效果,最后的结束处理是,混声合唱结束在调式主和弦的主音上,而领唱则上行到主 和弦的三音“ ”上结束,这样的结束,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又造成一个言而未尽的浪漫色彩,令人回味无穷。

1、“你们讲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中国很大。今天,我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听一听。”

“你们讲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中国很大。今天,我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听一听。”

1、欣赏歌曲一遍。(仔细倾听)提问: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2、欣赏歌曲第二遍(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

(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什么意思?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教师以歌词总结)(4)长城在古代是派什么用处的?(抵御敌人的入侵)(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6)“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是什么意思?(祖国经历了很多磨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珍惜。)

三、布置作业:比一比,这首歌与《我的祖国》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四、板

设计: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

第一部分: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

热爱 第二部分:赞美祖国的强大

自豪

五、总结:

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并对“杨柳青”这类的扬州小调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学习方言来演唱歌曲《杨柳青》,以及正确的演唱歌曲中出现的一字多音;

3、培养学生用歌声表达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激起孩子们学习民歌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杨柳青》注意音准与节奏、读音的准确性,用接近扬州方言的音 调先读字、再学歌。

2、通过对比法,知道衬词的作用,并唱好衬词部分。

3、处理好第一句与最后一句一字多音部分,使学生能够较完整以及准确的进行演唱。

新课教学

一、情境导入:

1.听江南丝竹《紫竹调》进入教师; 2.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播放的音乐,有谁知道是来自哪里? 生:。。。

师:那老师提醒大家一下,那里还有一首歌曲,非常好听,我给大家唱一句吧!(师演唱《茉莉花》)

师:这首歌名字叫什么? 生:《茉莉花》 3.了解江苏

1.师:这是江苏非常有名的一首歌曲,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江苏浏览一番。

请同学们一般看视频,一边听老师朗诵一首诗,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播放PPT,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2.师:这个是什么地方?

生:。。。3.学说扬州话

师:同学们真是“乖乖的龙地龙”大家一定很奇怪,这句话是哪儿的话?是什么意思?这是江苏扬州话,表示很好、很棒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给自己加油。(生自由练习)

二、新歌学习1.初听歌曲

师:美丽的苏州,有美丽的瘦西湖,我们来看看是谁来迎接我们了。船娘一边摇着船,一边讲解当地的特色,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同学们仔细听,想一想这首歌与我们平时听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生:。。。

师:这首歌是用当地方言来演唱的,名字就叫《杨柳青》,关于江苏方言,老师学了一句,看看你们能不能听的懂。“吴侬软语,因为软,好听”。这里的吴,指的就是江苏,软表示柔软。吴侬软语就形容了当地的特色。2学习歌词

1.既然这么好听,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出示PPT 七(qie)搭七呢 崩啊谑(nia)杨柳石(se)子 松啊谑 松又松谑 崩又崩谑

松松么 青又青哪 哥(guo)哥 杨柳叶子 青啊谑

2.师读,生跟,找语言特点(苏州话没有翘舌音)。3.生齐读

3旋律学唱

1.师带旋律唱一唱第二部分

师:老师刚刚把歌词带到旋律中去了,同学们也欣赏了一边旋律,请同学们跟着钢琴尝试着唱一唱旋律,你们找一找反复出现的一小节是什么? 生。。。

2.那我们做一个旋律接龙游戏。老师唱前一句,你们唱后一句

4歌词填唱

1.我们把歌词带进去一起唱一唱,比如:老师杨柳叶子,同学们青啊虐 2.解决难点

3.解决一字多音部分

5完成演唱后部分

(二)1师:我们把方言解决了一个部分,我们再来找一找有些词没有实际意义,却在歌曲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唱,仔细找一找。生找衬词 2讲解衬词

(1)加衬词唱一次,不加衬词唱一次,请同学们认真感受衬词的作用(2)师:衬词衬托了唱歌的气氛,体现了当地的特色。(3)师:那衬词应该怎么唱?(强还是弱)

3学唱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找一句实际意义的歌词,交代了时间、地点。

生:。。

2.用江苏话学习一下

Zao cen xia tian luo sui do 早 晨下 田 露(啊)水 多

Di di luo sui run mai mia 点 点 露 水 润 麦 苗 3.带旋律跟着老师唱一唱

4师:想一想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5处理歌曲

(三)1.表演唱

(1)什么动作是表示下田?

(2)用棍子当锄头,在11 10 处敲打,没有棍子的同学,拍手 2.请全班学生一起来表演

3.老师表演村长,吆喝一声,同学们演村民,一起下田唱一唱 4.各组PK,每组选一个村长,比一比哪组最好。

三 拓展

我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永嘉也有着自己的杨柳青,那我们能用家乡话尝试唱一唱杨柳青吗?(唱一句)

四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到了江苏的什么特点? 吴侬软语的地方语言特色。

在江苏属于鱼米之乡,风景优美,文人墨客辈出,特别是他们那边的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于是就形成了温柔婉转、细腻内敛的语言特色,我们在7演唱的过程中,不仅要柔,而且要带亮的特色,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随着村长的吆喝声,一起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以前我对音乐教学以及师生关系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学的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一节课能完整的唱对歌曲,那就可以了。

经过上学期新教师培训,以及这些课堂实践下来的之后,我开始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有种新的改观。音乐课要用音乐的知识去吸引他,用音乐的美去感染他,用音乐的行动去引导他。音乐课特别是唱歌课最终的目的就是如何把歌曲唱的好听唱的动情,这都需要老师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里不断引导和潜移默化,而这些要求并不是让大家开心的唱就可以完成的。

在教学《杨柳青》一课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趣味性地学习江南民歌。《杨柳青》是江苏民歌中一首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欢快、活泼、风趣、热情,很富有地方特色。在设计《杨柳青》一课时,我通过趣味性地音乐学习情境,用扬州方言夸孩子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养成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用方言唱《杨柳青》是这首歌曲的一大特点,也是民歌的精髓所在,教唱新歌的时候,让学生找方言的不同读音并用方言来演唱,从学生学习时生动的表情上所,我看到了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看的出学生学得很专注,因为他们体会到了学习民歌的新鲜感和民歌特有的音乐性。在处理歌曲期间,我随即抛出了问题,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民歌的两大特点:歌曲方言性和衬词的非语意性。

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歌声表现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并使他们懂得做事必须“一心一意”的道理。

(2)通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表现,感知音乐要素。【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如何根据歌词内容来处理并表演歌曲。【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投影、电脑CAI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基本练习部分]

(1)

跟我唱:1=F←→bB(2)

1 1 1 7 6 5 0 5 3 3 3 3 2 1 0

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

教师在练习过程中提出要求:身体坐平稳,嘴巴自然张开,跳跃地跟老师唱。(2)跟我拍:

X X O X | X X X | X X X X | X –||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O|| 教师组织学生评价自己拍击的节奏与老师有没有不同?

结合学生回答提出“休止符”与“附点八分音符”注意拍击正确。[歌曲教学部分](情景导入):阶段目标:通过幻灯片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点击CAI课件(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幻灯片①,猫的图片及名称。

师:“猫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小动物,谁能说一说,你都知道关于猫的哪些故事?”引入课题《小猫钓鱼》(点击幻灯片②出示课题)

(德育渗透):阶段目标: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学生获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一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学生讲述)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做事要专心;做事要一心一意;做事不要三心二意……

师小结:我们大家在生活和学习中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要三心二意。(感受歌曲):阶段目标:初步感受歌曲音乐风格,简析歌曲。

分别点击幻灯片③-⑦并插入歌曲录音同步播放,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欣赏。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风格,并分组讨论、归纳、简析歌曲。师:你认为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生:情绪活泼幽默。

生:歌曲为与相结合的混合拍子。生:歌曲中的八休止符运用比较多。

生:歌曲的二段词表现了小猫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歌曲特点(略)。

(学习歌曲):阶段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学习找出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课时

(1)复欣赏歌曲,学生分小组尝试学习歌曲旋律,并找出难点,师生共同解决。师:通过学习,你认为歌曲旋律中哪些地方较难学唱? 学生提出:“53 03|34 31|20 20|5 0|”中“ 20”如何唱?

“06|70 06|70 06|77 76|54 32|1-|1 0|”中休止符不容易掌握,如何唱? 教师采用对比听辨、范唱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并与学生复唱进行巩固。

(2)由于歌曲中休止符运用较多,教师分别示范,运用休止符唱和没有休止符唱两种方式,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效果中的作用。①53 03|34 31|20 20|5 0| ②53 3 |34 31|2 2 |5-|(教师范唱,学生比较)师:通过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演唱更形象?

生:第一种更形象地表现出小猫活泼可爱的形象。

师小结:运用休止符形象的刻画了小猫活泼、好动的性格。

(3)听教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两大组分别承担歌曲三部分旋律的学习。(4)学生划拍自学,教师检查分组学习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5)学生分组分句相互教唱歌曲旋律。

拍子部分与拍子部分在音乐感觉上有何不同? 生:拍子较欢快活泼

拍子较抒情。师:拍子部分在演唱时,要做到声音弹跳,声断气不断,表现小猫活泼可爱的样子。拍子部分在演唱时要气息连贯地去唱。

(6)学生复听录音范唱,自学歌词,教师检查自学情况。(体验歌曲):阶段目标: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参与体验歌曲。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声音参与歌曲演唱。

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处理歌曲,并分乐句巩固学生处理结果。师:歌词第一段1-18小节表现小猫怎样的心情?你认为应怎样演唱? 生:表现小猫蹦蹦跳跳、兴高采烈的样子,应用跳跃的声音唱这部分。师:12-17小节中的力度标记表现了怎样的效果?应如何演唱?

生:力度由P到Mp到f,是渐强的效果,表现小猫蹑手蹑脚抓蜻蜓的样子,演唱时声音由弱渐渐加强力度去唱。

师:歌词第二段25-33小节表现了小猫怎样的心情?应怎样演唱? 生:表现了小猫垂头丧气的心情。下滑音应用很可惜的语气唱。

师:你认为第二段词的第一部分的情绪与第一段一样处理行吗?为什么?

生:不太好,因为第二段小猫改正了错误、坚定了信心,语气应比第一段词更坚定一些。师:结尾部分小猫终于钓了一条大鱼,小猫成功了,祝贺的语气应热烈一些。②完整地巩固处理结果,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的歌唱。师: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猫”,你应该怎样形象的表演? 生:可以加入“猫”的动作来表演。

③分小组讨论创编动作,并以组为单位,跟教师伴奏边唱边表演。【课堂小结】

对学生投入的学习与表演歌曲给予肯定和表扬。

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 篇5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初步掌握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重点、难点:

学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

1、游戏提示。

用纸杯代表不同的节奏。绿色代表四分音符,黄色代表八分音乐,红色代表四分休止符。游戏时,请同学们根据制备的摆放顺序读出节奏。

X X 用两个黄杯表示读 ti ti X X用两个绿杯表示读 da da

0 0 用两个红杯表示休止两拍

2、游戏过程

(1)第一条节奏:黄杯 黄杯 绿杯 红杯 红杯

(2)第二条节奏: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绿杯

(3)第三条节奏:黄杯 绿杯 黄杯 绿杯 绿杯

二、学习歌曲

1、学习歌曲的念白部分

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1)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这位同学因为这些调皮事可没少让老师生气,为了请求老师的原谅,他用音乐的方式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吧!

(2)初听歌曲。问:这位同学是如何表达歉意的?

(3)复听歌曲,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为这位同学加油鼓励吧!

X

X

X

X | X

X

X X X |

跺 拍 跺 拍 跺 拍 跺 拍拍

脚 手 脚 手 脚 手 脚 手手

(4)随乐边唱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学会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5)指导学生唱好第二乐段。

3、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1)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乐段。(2)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第一乐段。

4、整体变现歌曲。

可以集体整体演唱表现歌曲,也可以将全班分为三组,第一组演唱第一乐段,第二组变现念白部分,第三组表现第二乐段。

三、编创表现

1、创设情境。

这位同学用他的真诚打动了老师,老师给他回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亲爱的同学:

老师听了你的歌曲非常感动,相信你一定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改掉那些坏习惯,这样我们彼此都会非常高兴。我根据你的歌曲改编了一首新歌《老师呀见你真高兴》。请你想想中间的歌词要怎么填,这首歌曲才完整呢?老师期待你的来信,也期待着你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的长大。

2、小组合作编创歌词。

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 篇6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五课《拾豆豆》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拾豆豆》的旋律。

2、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并掌握它的写法和在歌曲中的正确时值。教学重难点:附点八分音符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谱知识:附点八分音符: 5·

时值:在5的时值上再加上5的时值的一半(即一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时值 之和就是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用下图表示:5· = 5 5

二、学习《拾豆豆》的旋律: 1.师范唱一遍; 2.听一遍歌曲伴奏录音; 3.领唱一几遍;

4.学生齐唱一遍,师指正。

三、作业:

回去后,唱熟歌曲《拾豆豆》的旋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前八分附点,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学习歌曲《拾豆豆》。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训练

(二): 打一下下面的节奏,注意打准前八分附点,后十六的时值。2/4(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二、学习歌曲《拾豆豆》: 1.简介歌曲:(略)2.学生自己对照旋律学习。3.领唱两遍;

4.提示:注意唱好歌中的下滑音。

三、作业:

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 篇7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自然、快乐而有表情地演唱《大钟和小钟》,在演唱中表现具体音乐形象。

2、能与他人合作准确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3、体会时间流逝,学会珍惜时间。

三、教学重难点:

二声部的演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弟弟长、哥哥短,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

2、学生回答。

二、节奏练习(10分钟)

1、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小钟,聆听小钟唱歌的声音。加入小钟动作。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时间就在这样不知不觉中溜走。

师:小钟唱歌

生: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2、小钟还有个哥哥在大钟,哥哥的下面有个钟摆,听听大钟的歌声。

当~~~~~~当~~~~~~。每一次当当的声音,就表示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师:大钟唱歌

生:当~~~~~~当~~~~~~

3、那我们来一起扮演大钟和小钟。连起来。

师:大钟唱歌

生:当~~~~~~当~~~~~~

师:小钟唱歌

生: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4、分两部分扮演大钟小钟

师:大钟小钟一起唱

生:分两组读节奏。

三、新曲学唱

1、初听歌曲

听听歌曲是什么样的感觉?(板书)

2、再听歌曲

翻开课本,边看书边听,看看和我们之前所学的歌曲谱子有什么不同?(板书)

3、跟曲哼唱

4、老师教唱:师一句,生一句。

a、唱大钟旋律

b、唱小钟旋律

5、分角色演唱

a、师生分角色

b、学生分角色

6、学生自己演唱

四、课程拓展

听赏《时间都去哪了》沙画表演

五、小结:

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越剧的主要行当——生、旦、丑。

2、通过欣赏《我家有个小九妹》的唱段,初步感受越剧的唱腔特点。

3、通过模仿越剧《我家有个小九妹》的唱腔和念白,激发学生对越剧艺术的喜爱。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了解、收集越剧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营造:

(1)课件播放由班级学生表演的《穆桂英挂帅》片段;

(2)学生随越剧武场《穆桂英挂帅》的音乐,模仿老师的动作进教室;(3)到位置后看课件上的表演。

2、对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刚才这段录像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 学生:“越剧。”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一起感受越剧的魅力。”

教师:“你们想通过这节课了解哪些越剧的知识?” 学生:说问题(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在课堂中解决)

教师:“同学们了解的有很多,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更进一步的了解越剧。”

(二)、欣赏《我家有个小九妹》

1、老师唱《我家有个小九妹》前四句,学生欣赏感受;

导语:下面,老师要为同学们演唱一段,请同学们认真的听,细细的感受一下越剧的唱腔具有什么特点?

2、简介越剧唱腔的特点;(1)学生谈感受。

教师:“刚才听了老师的唱腔,你觉得越剧的唱腔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优美、抒情、动听……”(2)教师小结:“是的,就像同学们所说的,越剧的唱腔具有曲调细腻婉转,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的特点(课件)。”(3)教唱第一句(咬字、唱腔)。(4)简介越剧流派:

越剧的唱腔分得很细,有流派之分,如袁派、戚派、吕派等。(5)完整的欣赏《我家有个小九妹》。

(三)、了解越剧的行当

1、旦

(1)导语:越剧不但唱腔很美,她的扮相也很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舞台扮相。(2)出示旦角——傅全香的扮相照片。(3)分辨旦角:

导语:和京剧一样,越剧也有有行当之分,不同的扮相代表着不同的行当,京剧的行当有(学生说:生旦净末丑),(教师引导说京剧各行当的特点)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京剧行当的知识来分辨一下傅奶奶的扮相是属于什么行当?(学生回答:旦)

2、生

老生:出示“老生”的图片,学生分辨行当。小生:

(1)出示 “小生”的图片;(2)学生分辩,回答;

(3)简介越剧中的“生”有时候由女演员扮演,当然也有男的,比如“越剧王子”赵志刚。

3、丑

(1)观看丑角表演片段;

(2)分辨,简单讲解:“丑”角又叫“小花脸“,在扮相和唱腔、表演上都显得比较滑稽。

4、小结:生、旦、丑是越剧的主要行当,称为越剧的“四柱头”。

(四)、学唱《我家有个小九妹》选段,并加以一定的动作表演。

(五)、结束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的感受;

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6课《爱的人间》教案 湘艺版 篇9

2012湘艺版七年级上

音乐

学科

第二周 总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星期:

备课组长:罗振华

教研组长

主备人:罗振华

第一单元:光荣少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巩固五线谱知识,熟记C调各音位置,并能够将各音唱准确。

2、培养学生演唱歌曲与表现歌曲的能力。

3、演唱《年少的味道》,培养学生用自然轻松地声音骄傲自豪的演唱。教学内容:

1、合唱练习《八月桂花遍地开》。

2、唱音阶、唱音组、写唱名。

3、演唱歌曲《年少的味道》 教学重点:

演唱与表现歌曲。教学难点:

音准及音乐的表现。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探讨交流、实践练习、表现创作。教学课时: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者电子琴 教学课型:音乐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演唱《光荣少年》稳定学生情绪。(从而又可以达到巩固学唱的目的)

2、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唱的这首《光荣少年》同学们演唱的都很认真。在这里老师想问一问:做一名光荣的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学生可以参考《光荣少年》的歌词及P7“八荣八耻”内容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一单元中的有关音乐内容。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P12)

1合唱练习《八月桂花遍地开》

(1)学生听琴轻声视唱一声部与二声部曲谱。

(2)分两声部轻声合唱曲谱。要求:和谐、均衡。(3)分组练习演唱歌词。

(4)两组有表情地合唱歌曲。

2、随琴唱一唱下列音阶,熟记各音位置。(要求唱准确、记熟练)

怀化市武陵中学 初中高效课堂新课改教案

2012湘艺版七年级上

音乐

学科

第二周 总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星期:

备课组长:罗振华

教研组长

主备人:罗振华

3、唱一唱下列音组。

4、写出下列各音的音名。

5、播放多媒体课件《年少的味道》(1)学生随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2)学生了解曲谱(随琴轻唱曲谱一声部后,再练习二声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合唱。)(3)了解歌词(引导学生朗读歌词。)思考并回答: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新时代的少年崭新的精神风貌及自信、自强、追逐人生理想的决心。)

(4)学生随音乐演唱歌曲。

(二)合作探究

1、你觉得在演唱《年少的味道》这首歌曲时,应当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轻松自然、活 泼热情)

2、你能够拍一拍下面的节奏吗?

(1)× × × × × || (节奏选自《年少的味道》拍手部分。)(2)× × × × × × ||(节奏选自《年少的味道》拍手部分。)

(三)展示点评、集体展示、小组展示、个人展示。

2、分小组设计演唱动作,再次表现。

3、师生点评。

(四)教师精讲

同学们,刚才你们的表现都很突出,充分展示了我们的风采,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去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拓展延伸

听一首优秀的少年儿童歌曲,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课堂检测

1、检测学生是否唱会了《年少的味道》这首歌曲。

2、抽查P11音组部分,检测学生是否会唱了。课后训练

1、背熟歌曲。

2、熟记音名与唱名在五线谱中所对应的位置。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文下一篇:2022年机电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