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桃花的不解之缘

2024-10-18

我与桃花的不解之缘(通用13篇)

我与桃花的不解之缘 篇1

一路兜兜撞撞,不料我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写作,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也是宿命罢。用文字表达自己,大概是从我会写字时起就开始了。不管写的结果如何,每一篇,甚至每一句话的每一个词都经过了认真地推敲,细心地琢磨。这大概也是从我最初开始写作时一直秉承下来的优良习惯,无论是对待老师布置下来的作文,还是论文,抑或自己的有感而发,一概要求做到尽善尽美,有时对一个词的斟酌感觉到了强迫症的地步,总觉得有更好更贴切的词汇表达我意思,后来我才明白,那只是我一心追求完美的性格所导致的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包括细节,而这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也无需改变。当我试着将一切视为平常,也就是同自己达成和解,不再过分咬文嚼字,不再纠缠某一点,我的灵感这才如小溪水般汩汩流淌起来,那是一种心灵的泅渡,但你却不知道你究竟会到达哪里,前方有没有岸,一切只是未知数。我好比乘着一叶小舟,独自在茫茫无际的河流漂泊,有时顺流而下,有时逆流而上。当遇到不明方向的风浪来袭,或奋力搏击向前,或稍稍休息,做深呼吸,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接下来不忘继续朝前走,直到到达理想的彼岸。

什么是岸?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小岛而已,对我来说,没有永恒的彼岸。这让我自然联想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人在海上漂泊了不知有多少天,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大马林鱼却不幸遭遇一次又一次的鲨鱼袭击,他与鲨鱼们进行了好几回合的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大马林鱼却被吞噬得只剩一个骨头架子。老人这时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放松,他想停下来休息休息。。有时我一度觉得自己和这个老人很像,海上,漂泊,搏击,有时候也会感觉到疲惫,不想再撑下去了,只是还没有遇到大马林鱼,鲨鱼倒是不少,呵呵。躲避鲨鱼的追击成了我无法回避的生活内容,否则连小鱼都可能捞不到。尽管老人失去了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大马林鱼,但他说了一句经典的话那就是:人尽可以被毁灭,但绝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如灯塔般指引着我,在我看不到一丝光明的时候,神奇般呈现在我的面前,激励我鞭策我勇往直前。这大概就是我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的核心动力吧。

但从根本上说,我爱写作,不为别的,只为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最初如此,现在仍旧是这样。对我来说,生活即写作,写作即生活。离开写作,我可能真的会活不下去。不要误会,我说的是精神方面。如果没有写作,我就不会感受我自己,感觉不到自己就等于没有了心,没有心,生活将是一片混沌。这会让我感到窒息。这也许使我不至于死去,但实在也找不到活着的必要的乐趣了。虽然我无法清楚的知道别人是如何感受自己,如何和自己的心展开对话的,但我相信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不管以何种方式。这是找回那颗赤子之心,回归自我的必由之路。人活一世,最起码的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总要弄个明白,否则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又何谈幸福和快乐呢?写作,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找回了一度失去的自信,也让我明白了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这个世上,我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这一切都源于网络肯定,源于爱。

爱不等于拥有,爱是心智碰撞出的火花。爱是天然的吸引,心与心的共鸣。爱是自然而然的倾心。爱是一种成全,必要时的放手,但放手不等于放弃。爱是一种超越了时空的追随,因为心是始终连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就不会担心有一天会不会失去。心在,爱就在。这样的爱世间少有,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此生无憾。这都归功于网络和写作。在今天看来,那些只不过是在说梦话而已,因为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可是有人却把它当真了。之前没有人肯听我说话,更不用说过问我的心里。那些心灵的呓语被他一度视为珍宝,并一再的迎合我的步调,我也止不住追随他的足迹,就这样走过千山万水,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就像歌里唱到的: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那时候,我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化了,而且,我也很满足。即便不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这种以文字的形式展开的心灵的交流,足以感动慰藉人的一生。如今那些无关风月我题字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迭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但那份真情却始终照亮我的心窝,鼓励着我风雨兼程。

这其实也源于我们对文字有着共同的爱好,换句话说,是文字让我们结缘的。在这种纯粹是由文字构建的网络关系中,文字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了彼此,也让我们更清醒的看到了自己。从这种意义上讲,文字好比是一面镜子,我从镜子里看到了真实的他,而他恰好又是和我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这一度使我感到惊喜),也就读懂了自己。越是靠得近些,越是能强烈地感受到他那颗无与伦比的小宇宙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何等强大,这一度使我感觉到害怕。生活也不自觉的融入到他那片小宇宙里,这多少让我有点排斥。这大概也是我后来决定独自去飞的原因之一吧!可见文字的功能还真多呀!

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灵的跋涉,在这个过程中,你自然会遇到和你情味相投、志趣相似的朋友,难免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相见恨晚的感觉,那又怎样呢?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总有你想见的人,在前面等着你。在这之前,我们要充实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才配得上上天对我们的这份眷顾。没有准备好也没关系,自有肯接纳你的那个人,此时,你就更要去珍惜了。他不嫌弃你当时的萎靡不振、落魄、颓废、甚或倒退,情愿与你为伍,一度站在你的位置上去了解你,一心去感受你;在你需要人帮助的时候,慷慨的奉上一片真心,伸出援助之手,在你快要跌倒的时候及时地扶你一把;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无条件的给与支持。这样的人不珍惜,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那种文字的力量远比任何话语都要坚定有力。直到我终于可以不再依靠他的力量,而是自行产生力量,内在的力量,我们才终止了这种模式的交流。文字的交流。因为我知道我自己也可以。于是我删去所有与他互动的微博,只为拥有一个新的开始。可能在这一点上,我有点过于自我,事先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表达,哪怕是暗示。但愿现在他已经理解了我的这项决定。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单飞与摸索,我有幸与散文在线结缘,其实早该遇上,但奇怪的是我那么爱好文字,那么渴望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却一直没想过要把自己的文章用来发表。也许终究是耐不住寂寞,也许是为了寻求写作的动力,也许是为了结交更多在这方面有所爱好及特长的朋友,也许还有点小小的虚荣心吧,我注册登陆了散文在线,试图发表一些文章,起初大都是我自己以前写过的发表在微博和空间里的些许文字,并且在此都通过了审核,有的得到了本站的特别推荐,点击率一下子达到上千。我不知道这数字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多少,但我确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幸运击中了头,但很快恢复理智。我并非在炫耀,而是真的觉得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只是我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2014年7月24号,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难道真的是我的诚心打动了上天,怜悯我以往失去太多,对我所做的一种补偿吗?但我不会就此满足,我会一直写下去的,用我的生命和心来写,也渴望结识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尽管现在并不是我想象的那种海阔天空,可能是我在择友方面要求太高了,也可能是时候还未到,我几乎还没有找到那种让我心灵为之震颤的文字,特别是那种似曾相识触电般的感觉,但我不会灰心的,我知道一切还要靠缘分,我也相信一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不会刻意的寻找,一切顺其自然。该来的总会来,眼下生活还得继续,写作也会继续。。

我与桃花的不解之缘 篇2

一、感恩传统文化给我一份事业

台湾的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的比例非常高,台湾高中语文课本《国文》,古诗文约占70%,另外还有国学课本《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和《国学常识》。《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内容是古代的《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国学常识》取材于清代纪晓岚等编的《四库全书》。自从接触到台湾的传统文化教材,我就把上课看成是一种享受。我经常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借鉴台湾教材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学生感觉非常有趣,我也觉得是一种快乐,尤其是上国学校本课的时候。

我把《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给学生上国学课,学生非常喜欢。至今,这套教材仍在我的快乐课题实验中。

在我借鉴台湾国学教材进行课程实验的时候,我申请成厦门市基础教育课题《海峡两岸高中语文教学比较研究》,研究成果获厦门市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本人亦荣获厦门市教育局在人民大会堂颁发的“厦门市教育系统教科研奖”。后来又顺利申请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台湾高中语文国学教材研究》,并担任课题组长,开始了立项研究。感恩传统文化,让我拥有一份事业,一步步走进科学研究的殿堂。

二、感恩传统文化让我结交好友

传统文化不仅给了我一份事业,还让我结交了许多好朋友。中华书局在引进了台湾的国学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后,经典教育推广中心应广大教师的需求,经常举办海峡两岸国学教育教学研讨会。承蒙中华书局厚爱,我多次被邀参加研讨会,也由此结识了不少两岸热心国学教育的大家。

首先要介绍的是作家张晓风。张晓风是台湾抢救国文联盟的副主席,素未谋面,我委托厦大台湾研究院文学研究所的徐学教授联系她来我校“抢救国学”。我们一见面就成了忘年交。有一次,她要去福建沙县参加民间文化活动,由于接行车误点,我们就在星巴克喝咖啡。那天她送我一个录制她谈创作的光盘《触机》,《触机》的封面是她的照片。我突然发现那天她穿的毛衣,竟然就是录制光盘时穿的那件毛衣!她笑着说,很多衣服都是一穿再穿,胖了拿去改宽,瘦了拿去改窄,有的一穿几十年。又不经意地说:“我的演讲课酬很多捐给了台北女子戒毒所。”我肃然起敬,这是怎样的胸怀呢?从张晓风作家身上,我学到了做人的修养——善良和博爱。

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交流的过程中,我还认识了许多大陆的热心人士。最令我感动的是上海特级教师黄玉峰。在中华书局举办的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交流研讨会上,我认识了黄玉峰老师。黄老师诗书字画样样出色,如苏东坡般豪放,他一心耕耘教坛,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改革,希望能够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出更多有脊梁骨的人。在这一点上,我要向黄玉峰老师看齐,所以我们经常微信联络,分享彼此的看法和做法,比如分享交流各自上过的观摩课《论语论孝》。从黄玉峰老师身上,我学到了教师授课的激情和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不坠青云之志”的担当。

三、感恩传统文化助我孩子成长

在2015年暑假中华书局举办的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成长营活动中,台湾北一女高资深国文教师易理玉在精讲完《孟子》后谈到,在她教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她的孩子耳濡目染,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台湾清华大学。应邀讲授《大学》和《中庸》的台湾建国中学资深教师林明进也谈到,他的孩子作文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台湾选拔公费留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英国的剑桥大学深造博士。是传统文化引导了孩子的成长,培养了孩子学识的修养和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

同样,我的孩子也得益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育,在他小的时候,我让他背屈原的《离骚》,他从此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不仅他自己爱看书,还会经常督促我看书,时常把一些世界前沿的书目发给我阅读。感恩传统文化,让我们全家沐浴在古圣先贤的恩泽中!

我与《家人》的不解之缘 篇3

我的生活有了《家人》的陪伴后,精神上得以升华。对每一本《家人》我都爱不释手,但又忍不住推荐给朋友们阅读。每一篇文章我都是怀着虔诚的心态去拜读。对于标题的确立、结构的组织、内容的选择、语句的表述,我都细细品味,从中汲取充足的知识养分。

看完一本,我和朋友们就会仔细咀嚼,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比较,认为贵刊确实与众不同。《家人》杂志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有着独具特色的文章与资讯。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它是一本必读刊物。

2009年国庆节期间,我在广西梧州市旅游时,偶然看到一帮人正围在一起阅读《家人》杂志,这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我迅速抓拍了这一幕让我感动的情景。在此刊登与广大的《家人》读者们,共同分享。广西韦嘉良、黄征

来信

我看了《家人》2009年第12期文章《万分之三的爱情》之后,对主人公小蓉的遭遇感到很心痛。因为我也是RH阴性血型,所以非常能够理解阴性血型的女性,在生育时会面临的危险。我有个不情之请,希望《家人》的编辑能够帮我联系这个女孩,没有特别的想法,就是想交个朋友,以后遇到困难互相帮助。

福建 刘连波

看完上期图说《只有新娘的婚礼》,很有感触。在如今这个社会,离婚犹如家常便饭,却从没见过对爱这么死心塌地的人。更何况,外国人给我的感觉一向是对爱情很随便的。嫁给照片里的新郎的新娘,看似荒唐,却让人领悟了爱的真谛。

广西 朱 橙

老家,确实是一个令所有人敬畏、感恩的词汇。如果《家人》不做《远去的老家》这样一个特别策划,恐怕我永远意识不到在老家头发都已经花白的父母的心情。他们是我情感的港湾,只有在孤独无助时,我才会想到给他们一个电话。《远去的老家》让我从梦中惊醒,我不能让慈爱的双亲那热切的眼睛期盼得太久太久。

上海 宋安伦

读者眼

婆婆嫌我长得丑

第一次见婆婆时,她说:“你是小陈啊?哟,本人比照片上看起来丑。”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并没有在意,以为婆婆在开玩笑。可自那以后,她逢人就说:“我那个儿媳妇各方面都不错,是个公务员,家庭也好,她爸爸还是教授呢。就是长得丑了点,不过我儿子喜欢,我也就同意了。”

考虑到婆婆除了说我丑之外,其他方面对我都挺好,经常给我买衣服、鞋子,还抢着做家务,我也没计较这件事。直到最近一次家庭聚会上,婆婆居然当着我爸妈的面说我丑。我爸妈当时就发火了,和婆婆好好理论了一番。

爸妈回去之后,我见婆婆满脸羞愧。之后,她再也没说我丑了,可她仍旧喜欢到处闲逛,遇到熟人就说:“我那个儿媳妇真不错,从小到大,都是他爸妈的骄傲。大学的时候,还是礼仪队的成员呢,身材可好了……”

北京陈钦如

为幸福离婚

去年11月,丈夫有了外遇。对方足足比我小10岁,22岁的年龄,年轻美貌,是我这个“黄脸婆”无法相比的。我欲哭无泪,失望和伤心折磨着我。我决定离婚,可丈夫说,他需要这个家,他会和那个女人分手。

第二天,那个女人闹自杀,虽然后来被抢救了过来,但从此就对丈夫百般纠缠。我问他还要不要这个家?要的话,就尽快和那个女人彻底分手。并且,我开始主动对他好,希望他明白,我也珍惜这个家。可越是这样,他越是对我冷淡,和那个女人更是打得火热。

这样一个对自己心不在焉的丈夫,让我心寒到了极点。今年1月,我告诉他,我们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我要离婚,他惊诧,希望我再给他改正的机会。我毅然地说:请给我的幸福让路。

我与书的不解之缘作文 篇4

我从小就对书籍不感兴趣,

我与书的不解之缘作文

。那些密密麻麻的字眼,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那些索然无味的故事情节,看了直让人打瞌睡。可父母总是逼我看书,瞧!他们又来了!

“砰砰!”怎么回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下楼。发现这儿有了一个“壮观”的景象:一大堆书堆在桌子上里,简直让人“望而生畏”。这时,

我翻了翻书,连一个拼音也没有,要人怎么看啊!“看不懂,我可以还给爸爸,不用看啊!”我心中一阵窃喜。可刚把书拿到爸爸面前,爸爸就对我说:“这是鲁滨逊漂流记,不懂的自己查字典!”唉!我只得又拿出那本大字典。 “xùn,咦?怎么是‘逊’而不是‘孙’呢?书上是打印着‘孙’的啊!”我用红笔把‘孙’字改了。可没看了几页,我就焦躁起来,错别字数不胜数,

我与书的不解之缘作文 篇5

今天一早,我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般地往商店进发,手里的热度快要把十元给燃烧了。到了商店门口,索性将车往墙一靠,飞奔进去冲着老板叫道:“《游戏王》多少元?”老板说:“十元。”我精心挑选了一本,风风火火地赶到学校,摔下书包,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近几天,我除了在学校的阅览课、读书课看。晚上在家里,也告别了一向钟爱的电视,埋头“苦读”起来。一日三餐时,也边看边吃,即使只有萝卜干,我也吃得津津有味,我与漫画书的不解之缘。睡觉前,不看半小时,我简直无法入眠……

自从周飞买了一本《阿衰》,我便整天跟在周飞后面不停地哀求着,希望他大发慈悲给我看一看。三天下来,他终于感动了,便给了我一本,我就像得了一件宝贝似的走到座位上欣赏。不知不觉一点钟到了,周飞无情地要了回去。虽然我一百个不情愿,可为了下次容易借些,我只好眼巴巴地看着他拿走。过了几天,噩耗传来,他的书不翼而飞了,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打击,我心如刀绞,像亲密的朋友去世了。

但俞江松买了一本《碗豆笑传》,这也算是对我一种安慰吧。我问他要什么东西交换。他竟然狮子大张口要游戏机卡,啊!游戏机卡可是我的命根子。但为了“碗豆”,我只好狠了狠心,忍痛割爱。

我对漫画书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今早还准备买《碗豆笑传》,可惜卖完了。为此我闷闷不乐了一整天。

我与书的不解之缘作文 篇6

我和书之间就有着很深的缘分。我本性比较内向,不怎么说话,所以,我迷上了看书。学校里每当下课时,我总喜欢捧着书独自坐在位子上,书中总是有许多悲欢离合,而她们的悲欢离合每一件都牵动着我的神经,让我无法自拔,我总是随着每本书中的主人公,随着他们哭、随着他们笑!我经常会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人物,我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经历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吃饭时,我总是在想:啊,我那本书看到第几页了呢?那个小女孩后来有没有得救呢?睡觉前,我总是要先思考一下:早上看的这本书,到底蕴含着什么道理,我以后一定要紧记”。思考完后,我才能安心地入睡!

书,是我的知己,是我的老师,是我的伙伴!它教会了许多道理,让我获得了不少夸赞!小时候,我很早便开始读绘本、童话,博得了早教班老师的好评,和邻里邻居的表扬;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已开始尝试读小说、散文、诗歌,参加了许多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在,我六年级了,阅读对我来说已经分不开,因为使我水平提高,能使我慢慢成熟,能使我变得更加自信勇敢、积极向上,能使我懂得更多道理学会做人!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的常常会得奖,而我的读后感的感悟也变得更加深刻了!

我与《现代零部件》的不解缘 篇7

很偶然, 2012年我收到一封来自《现代零部件》质量监控专刊的约稿函。真巧, 我刚写完一篇关于发动机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的文章, 就尝试投了稿, 这是我第一次向杂志社投稿, 心里很没底, 不知我的文章是否符合要求。令我敬佩的是, 《现代零部件》的编辑多次以邮件和我交流, 耐心指导我, 使我的文章得以顺利发表。从此我与《现代零部件》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代零部件》是一本专为汽车制造提供解决方案的专业期刊, 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工厂的制造过程。她提供产业透视, 从政策层面和行业发展趋势对汽车制造进行指导;她向汽车业界介绍行业的最新产品和最新技术, 使企业能找出当前的产品、工艺与最新产品和最新技术之间的差距;她设置“发动机”、“底盘”、“车身”技术专栏, 构筑了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的交流平台;她更偏重汽车生产与制造, 每篇文章都是汽车人多年工程研究的技术结晶, 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她对汽车制造业界越来越有吸引力, 不但我本人已投稿三篇, 我身边也有了更多的人提笔为她投稿。

《现代零部件》已走过光辉的十年, 我坚信, 她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我与《作文周刊》的不解之缘 篇8

我与《作文周刊》编辑的第一次交流,还是远在北京工作的孙庆国老师推荐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孙老师对我的信任和极力推荐,才让我与《作文周刊》结下了不解之缘。

还记得,我在《作文周刊》投的第一篇稿子就是《记叙文写作之场面描写》,在七年级版被刊登了。那天下午,当学校门卫室的老人喊我取信件时,我心里不禁想,会是《作文周刊》寄来的吗?我兴冲冲地来到门卫室,拿起信件一看,上面写着醒目的大字——作文周刊社。我三下并作两下拆开塑料袋,取出报纸,看到我的文章被刊载在报纸上,一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于是,我拿着报纸让同事看,并鼓励他们多在上面投稿;拿给我的学生看,希望他们能够喜欢《作文周刊》这份报纸,也能因此喜欢上写作文。学生们果然兴致勃勃,每每见了我总要问:“老师,有新一期的《作文周刊》吗?”要不就是,“老师,我写了篇好作文了,您看能不能发表?”每当这时,我总会说:“只要你们肯努力,写出了好的作品,我一定会多多帮你们推荐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与《作文周刊》已经相识了一年之久。在这一年中,我阅读了作文周刊栏目中同仁们发表的文章,使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养成了写感想、随笔的习惯。

感谢《作文周刊》带给我的精神食粮,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让我能从其他同仁身上汲取更多的优点,是他们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让我学会取长补短,也让我的学生们能够更好、更快地找到写作方法及要领……这些都是《作文周刊》给予我的礼物,它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了我和我的学生们的心田,让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长、更远。

与《作文周刊》结缘,我感受到我的人生充满了向上的力量;与《作文周刊》结缘,我感受到我的学生们洋溢着求知、求真的精神;与《作文周刊》结缘,我感受到自己的事业正闪耀着如金似玉的光彩!

《我与书的不解之缘》的教学反思 篇9

阅读与习作能力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是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主要手段,课外阅读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知识丰富、学识渊博。而习作更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可历来,作文是学生最头痛的事,也是教师最心烦的课题,如何将课外阅读与习作有效地进行结合,以读促写?上完《我与书的不解之缘》后,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一、制作荐书卡、讲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不再感到写作是一种负担。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至关重要。

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都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制作并交流荐书卡的环节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达到推荐好书的目的,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而接下来的名人故事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了解“名人爱读书”的同时也受他们的感染,写作兴趣也较浓厚。

二、赏名人佳作,学写作技巧

大部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感受,把习作当成一种作业、一种负担,有的勉强应付,有的举笔维艰;有的学生对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缺少有效的训练,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文采,像和白开水一样。要解决学生“写作难”这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把学生的实际考虑进去,并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那么,选择什么样的作品范例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在讲名人故事后,安排了林海音《窃读记》片段阅读赏析。文中讲述的是林海音与书之间的故事,这给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片段中对“我”和“书店老板”形象描写运用了大量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写作技巧,无疑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学生从名人作家的人生体验,联系到自身的生活经历,就变得有话可写,有问可作了。

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小学生作文 篇10

那天,我去找一个好朋友玩,到他家一看,他在练毛笔字,我一看,多神奇呀,软软的毛竟然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我立即对妈妈说:“我也要学。”可是当我拿起笔的时候,我才发现写毛笔字太难了,笔一点都不听话,我想画直线,结果,画得像小蚯蚓一样。真是又苦又累。我把笔一扔,冲着妈妈喊道:“我不学了。”妈妈等我平静下来,对我说:“选择了,就要坚持!”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成功地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没几天我又学会了很多笔画,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的字越练越好了,我施展才华的机会来了。

那一年,外公生日。我的两个表姐也在。晚宴时,小舅提议让我们三个孩子进行才艺展示。大表姐像百灵鸟一样唱起了最拿手的歌曲,小表姐优雅地拉起了小提琴,外公听了,笑咪咪的。我也不甘示弱,不动声色地提起毛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大字一挥而就!写完,我得意地朝外公望去,心想,外公一定更加高兴,没想到外公盯着我的字看了好久,也没说一句话。我想,看来出丑了。我正这么想着,突然外公说话了:“不简单啊,真不简单,这么小竟能写出这样的字来,你们知道吗?世界上只有中国有书法这门艺术,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外公相信你一定能把我们中国的书法文化传承下去!”。听了外公的话,我似懂非懂,但看到外公满含期待的眼神,我坚定地点了点头。

从此我更爱练字了。四年级时,我获得了学校钢笔字比赛一等奖。今年三月份,我的毛笔字在“射阳书法文化十年”展览会上,受到射阳县书法大家的一致好评。

我与桃花的不解之缘 篇11

我这一辈子好像都是和“书”有缘,以“书”为伍。中学毕业即教书,教书5年后赶上1977年恢复高考又去读书:大学毕业后到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专门负责从国外采购图书:1990年代,转战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负责国际招商工作,初步接触了“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相关工作:2001年,我赴中图公司驻英国代表处任副代表主持工作,亲临前线,从英国直接采购国内单位需要的各类国书、报纸和期刊。

2006年7月回国,恰逢“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程启动,我又幸运地被委派到工作小组办公室工作,担负起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的重任。我的工作由将国外图书引进到中国转变为要把中国的图书向国外推广,这一光荣的“重任”赋予了我一种“使命感”,而这一角色的转换也了却了我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即让中国的图书“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书”做起

在英国工作的几年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国内订户采购海外图书。经过努力,许多很难订到的图书,我都能干方百计地寻找到货源,满足订户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们每年在英国的书报刊采购额高达几百万英镑,订购了英国出版的那么多书刊报,可英国却没有一家专门销售中国大陆书报刊的书店,这也有点太不可思议了,心里着实不平衡啊。什么时候也能让英国购买中国的图书也能达到几百万英镑呢?后来,我就有意对英国的中国图书市场情况做了些调研。要说需求。也不是没有。很多在英国的华人华侨抱怨拢不到买中国大陆书籍的地方。很多人回国探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买书往英国背。他们讲,书很沉,要占托运行李分量,但又没办法。

伦敦的唐人街上有家光华书店,书店创始人邓家祥先生出生于香港望族,18岁到英国打工,1971年光华书店在伦敦开业。办光华书店之前,他曾利用工余时间在海德公园摆摊卖中国书刊。当时国内正闹“文革”,邓家祥发现英国人买的最多的书是《毛主席语录》,每天他都能卖出去上千本,最多时竟卖过6000本。英文版“小红书”畅销,法、德、俄、西班牙文的版本也好卖。于是他便荫发创办中文书店的念头,开始与国内出版机构联系货源,在唐人街开设了华文书店,专门销售港澳台地区以及大陆出版社出版的一些图书,但因品种和渠道问题,书店经营并不是很景气。

英国是一个读书风气很浓厚的国家,人均购书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英国伦敦查林十字街(Channg Cross)就是著名的书店一条街,整条街开设着形式各异的书店,现代的,古典的,传统的,专业的。此外,主流书店如WH SMITH或WATERSTONE’S等在英国也随处可见。让人遗憾的是,在这些书店的书架上有关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或是专门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国书难得一见。

2005年,有件事使我受到很大的震动。当时,英国有位名叫张戎(JungChang)的作家和她的丈夫乔恩·哈里迪(Jon Halliday)推出新作《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Mao:the UnknownStory),三天内八万册精装本销售一空,并跃居亚马逊网非小说类排名榜榜首,成为英国畅销书第一名。张戎还写过一本名为《鸿:三个中国女人的故事》的书,据说也同样成为英国出版史上非文学类最畅销的书。看到在英国出版的有关中国主题的图书这么畅销,我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一方面感受到了世界对了解中国的渴望和关注,另一方面又因这些歪曲解读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垃圾被推崇而倍感悲哀。这正如一位国大学教授所说:张戎的这本书对当代中国研究是一大祸害。世界渴望了解中国,从“书”来了解是一个主要的途径,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曲解历史的书籍先入为主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和中国历史,那让人家了解到就是被扭曲的中国历史啊。

由此,我深感中国图书“走出去”已迫在眉睫,这既是我希望能在英国建一家咱们自己的书店,将介绍中国的好书推介到国外的初衷,也是我为实现这个愿望一直努力工作的动力所在。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人,只要“心想”,就能“事成”。2006年7月,从回到国内的第二天,我就走马上任担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这个使命使我更进一步地直接参与了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进步的、现代的中国“推广计划”,从而使我走上了让中国图书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广之路”。

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我”做起

弹指一挥间,回国快5年了,在近5年的“推广计划”工作的历练中,我一直努力的工作来促成实现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梦想。在国务院新闻办和新闻出版总署直接领导下,在成员单位的配合和努力下,中国图书“走出去”取得一定的成效,硕果累累。

“中国之窗”开辟了非洲人民了解中国、阅读中国的窗口

2006年,随中国出版代表团第一次--参加第一届南非开普敦书展开始,我就一直琢磨如何将中国的图书介绍到南非。在短短四天的书展,让南非乃至非洲T子认识和接受中国图书还有一定困难。如何让中国图书在南非有一席之地,国务院新闻办的“中国之窗“项目启发了我。“中国之窗”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国家图书馆启动的赠书计划,该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每年遴选研究与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科技的精品图书赠送给国外知名图书馆,并在有条件的图书馆设立“中国之窗”赠书专室或专架。如果在南非建立个点,让“中国之窗”项目落地,不就可以解决让中国图书长期展示的难题吗?为此,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受“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委托,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南非比勒陀尼亚大学戈登商学院及南非一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三方经过友好协商,本着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目的,在中南两国建交10周年之际,于2008年6月14日签署了协议,在南非共建“中国之窗”,即通过向南非比勒陀尼亚大学戈登商学院赠送一定数量的中国图书,开辟一个介绍中国图书和宣传中国文化长期展示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促进与发展中国与南非未来的图书贸易和版权贸易,并为中南两国出版界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搭建一个平台。按照协议,戈登商学院每年需要向公众举办中国图书公众开放日。2009年2月,借助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戈登商学院举行了隆重的“中国之窗”开放日剪彩仪式。中国驻南非大使钟建华先生、戈登商学院院长尼克先生以及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事等贵宾出席了剪彩仪式

并为“中国之窗”落成剪彩。南非当地各大企业代表、媒体代表以及华人华侨、学生等700多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活动当天,戈登商学院上下装点一新,大红灯笼、中国结高高悬挂;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600多册中国图书摆在学院信息中心最醒目的地方供大家阅读。与此同时,中国书画展、中国书法及篆刻展、中国武术太极表演、中国旅游介绍、舞狮表演也在现场进行了展示和表演。配合开放日,学院里的所有餐厅也都改西餐为中餐,销售中国食品及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据了解,“中国之窗”在戈登商学院的建立,在南非各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一些政界和企业高层希望了解中国的愿望日益高涨。戈登商学院为此已经举办了两期高级经理人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学习班,并专门开设了中文及中国文化课程,以满足南非各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需求。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之窗”在南非的建立所产生的成效,那就是中国图书正逐步为南非读者所接受。

在伦敦开办新华书店,圆了我的梦

在英国工作多年,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什么时候能在英国伦敦开办一家咱们中国大陆自己的书店,经营我们中国大陆出版的图书。200g年10月20日,欧洲首家新华书店在英国伦敦正式开业,开启了一扇让英国读者了解中国的窗口。我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这一梦想的实现,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伦敦新华书店是欧洲第一家使用新华书店品牌经营大陆图书的书店,主要销售中国大陆出版的中文图书、中文杂志,“中国主题”的英文图书,各类电子音像制品,以及文房四宝、棋类、字画等文化用品。

在此,我十分感谢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吴江江先生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在开办书店上,要人给人,要资金给资金,一路绿灯,在短短几个月,书店建成开业,圆我了在英国开一家中国书店的梦。在开业仪式上,吴江江总经理说到:“新华书店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优秀品牌。此次在伦敦设立新华书店,旨在让英国读者阅读更多的中国图书,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

资助翻译中国图书成效显著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近五年来,大大地拉动了中国图书的实物出口和版权输出额,并逐渐获得了国内外出版界的认可和好评。翻译资助是~种投入少、效果好的对外推广模式,对将世界出版人的视角转向中国图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已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巴西等46个国家的246家出版社签订了资助出版协议,资助出版1350种(1910册)图书,涉及26个文版。翻译资助的提供同样带动了出版社版权输出的积极性。“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单位(32家)自2006年工作小组成立至今(截止到2009年底)版权输出数字已达6089项(不合港澳台输出)。

让世界了解中国。任重道远

中国图书正在稳健积极地“走出去”,中国出版业与国际出版业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积极、务实、活跃的态势。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几年的努力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走出去”的推广之路还不是很顺畅,还有许多坎坷,还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此,我想结合个人感悟提两点建议:

1图书版权交易的成功,“功课”一定要做足

最近我结识了台湾版权代理谭光磊先生,他正在主推中国一些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几次往来交流,给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他每次参加国际书展时,“备课”下了很大功夫。他把要推荐的图书首先自己要读懂吃透。并用英文制作可读性很强的“国书介绍”,图书介绍我看了,让人一目了然,有作家本人的介绍,有作品的封面,有作品的内容简介,还有作品的部分章节翻译及作家还有什么其他作品、获得过4-1-~奖项等。我想如果我是购权的版权人,我肯定会选择他推荐的图书,因为看他提供的素材,可以便捷地了解作品的大概,从而决定是否购买该作品的版权。机会从来是给“有备”之人预备的,这也是谭先生成功所在。最近他所推的艾米小说《山楂树之恋》的版权已成功签了10个国家和10个文版的版权。我觉得版权同行们不妨借鉴谭先生的做法,在向外“推”—部你认为不错的作品时,一定要下些功夫,将自己认为的“不错”一面用优美的语言,详实的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现在你的推销对象面前,可以更好地吸引买家的眼球。

2翻译质量是决定“走出去”的先决条件

翻译一部作品,不单单是将作品逐字逐句翻译出来就行,从语法规则上看,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有时就是让人看不懂,缺乏“味道”,这也是当前中国图书的翻译一大难题,在国外,著名的出版机构对译者很挑剔,译者的母语必须是出版机构所在国际的语言。尤其是文学作品,对于翻译的水平要求更高,不光要翻译出作品的内容,同时还要翻译出作家赋予在作品中自韵味和内涵。这也是我们国家文学作品“走出去”不易的原因所在。张洁的《无字》意大利文版第一部(精装版)一出版就销售了19000册,现在第二部也很快就要出版,之所以能卖得好,据张洁老师讲,是因为意大利SALANl PUBUSHERS找了两位非常棒的翻译,一位是将中文翻译成意大利文,另一位负责将翻译成意大利文的文字进行润色,使之成为一部非常完美的受到意大利读者欢迎的文学作品。中国青年出版社伦敦分社出版输出的大部分图书都在文字翻译上下了很大功夫,《中国园林》在翻译成英文后,叉专门花重金请了英国的园艺专家将译文重新润色,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语言精美、图文并茂的精品。《中国现代艺术》请的是专长现代艺术的叉懂中文的美国人翻译的。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图书才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走向”海外的主流发行渠道。

随着“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这本身就给中国图书“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时机。我希望用我的热情和赋予我的使命,让更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让中国图书“走的更好”继续做出我的努力。

我与桃花的不解之缘 篇12

说句心理话,我自幼理好文差,可以说,是一个文学盲人。刚走入社会,自然是从事与阿拉伯数字相关的工作,而文学这种神圣纯洁的文字是万万没做过,万万不敢想的,可是,追求文学艺术的虚荣心又似乎随时存在。

还记得,我到丽江出差,买了本《丽江风物志》消遣,里边有篇介绍鸡枞的文章,对于我这个从小就与鸡枞打交道的山里娃来说,总觉得该文有意犹未尽之感。回来后,便把自己知道的写成了《话说鸡枞》。才疏学浅的我忐忑不安、战战兢兢地尝试着向《龙陵文化》投稿,没想到竟然在6月28日收到一本带有墨香味的《龙陵文化》第二期样刊,《话说鸡枞》以“泥土珍馐”栏目刊出,着实让我高兴了一阵子。虽然那篇文章现在看来稍显稚嫩,依然属于“说明文”,但那是我与《龙陵文化》的第一次牵手成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从而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喜好,不或之年,踏上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寻梦之路。

随着处女作在《龙陵文化》这个纯文学的龙陵最高级别刊物刊出,在那期刊物里,我欣赏到了省作协会员赵老师写的,曾刊《人民文学》的《艳遇》,读到的擅长撰写历史体裁的张老师写的《<艳遇>读后感》。文中一段段扣人心弦让我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乐上眉梢、时而引发启迪与思考。我深深体会到《龙陵文化》是一个能增长知识、不断充电和提高写作水平的好地方。

我到茄子山水库游玩,编了句:“大坝雄居天险处,容纳五河汇成湖。旅游新景人铸就,竹筏鱼歌牧童曲。”的水口流,当我将其送到文联,陈主席看后对我说:龙新的河其实只能算溪流,文学要在“真”的基础上提升,每一个词都要容易被众人理解接受,建议把“五河”改成“涓溪”。后来刊载于《龙陵文化》,还收录《龙新•冷凉资源宝库》一书。他们就是这样默默无闻、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地为像我这样的文学新手修改作品。渐渐地,我与文联的陈主席、王编辑等认识了,还通过他们认识了县内外的更多作家老师。与他们相识、相知、相熟,他们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后来我为《艳遇》写了:“真实可读,贴近生活。艳而不俗,崇高美丽。语言精炼,耐人寻味。”的评语,省作协委员振王老师对这个评语给予较高评价。后来,我的作品渐渐出现在比《龙陵文化》更高级别的刊物上,我知道,得以发表的作品,其实是经过如此润色添韵才见诸杂志的,在作品的背后,凝聚着《龙陵文化》编辑老师的很多智慧心血和默默培护的精神,并不是自己真实水平的体现。

他们鼓励我要多写,多写像我这种“瘪三”就必须多学。那时,我把偶尔得到的稿费变成一本本喜好的`书,带一本书到户外丛林中,探究根源、细细演练、冥思苦想,尤如达摩面壁,再把书中精彩之笔记下来,有过“行来地少天多处,坐到山高月小时。”的经历,我把读书心得写成《读书情缘》,这篇小文先后刊于《龙陵文化》、《保山日报》、《腾冲报》。文中写到:“我读书会记下一些华丽好看的词,润耳中听的句,让人心惊肉跳的段。写作,我是万万不能的,就像个瘪三,实在避让不及非写不可时,就把记下的残墨烂字倒出来堆成块、组成篇。工作之用觉得观点新颖、方向不斜;闲聊之用觉得之呼者也、庞引博学;有幸之文刊于报角,细心读者评于沙龙。” 读书不断地改变着我的人生,我与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也开通QQ空间、建立文学博客、参与文友圈,与更多的朋友交流,做到资源共享,有了文友们提供征文、讯息等渠道,让我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类文学采购、文笔会、征文比赛等活动。有了编辑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鼓励与关怀鞭策,有了与文友们共同探讨文学、交流写作经验,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水平明显提高。

8月,在龙陵县第三届文代会上,我荣幸地被选举为民间文学协会副主席。副主席这把“双刃剑”让我有了帮助文学爱好者看稿改稿学习的机会,同时自己也成了别人的一个标杆。我记得徐铸成曾经说过:“记者不动手,就成为了‘老者’”。一下子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已不仅仅是想写才写、为我而写,更多时候是为社会而写,成了一种责任。当应邀而作或“圈圈改改”之时,有的“文章”初看不起眼,但仔细琢磨,骨子里有可以树起来的东西,譬如一尊泥塑,帮它用恰当的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点石成金,是我的责任。

十年,不知不觉中,我已在国家、省、市、县级各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0多篇30余万字。仅,我的文字也分别见诸于《龙陵文化》、《腾冲文化》、《保山报》、《高黎贡》、《活水》等18篇次。《龙陵文化》已从我初识的全黑白每期50页,扩展为8页采,80页6万余字的精美书刊,在文联工作的人员和编辑老师也新老更替。但是,《龙陵文化》坚持的“三为主”方针始终没变。――以发表本县作者的作品为主,以写本县题材的作品为主,以符和本县的读者爱好的作品为主。《龙陵文化》已成为我投稿和阅读不可或缺的首选,每期总有一些文字是那样的清新,那样的贴近现实,那种温暖直抵达人的心窝,那种震撼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她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让我得于欣赏一篇篇赏心悦目的精彩华章。我“天命”之年,对文学的嗜好依然“衣带渐宽终不悔。”

“地上本没有路,走多了,自然成了路。”我为《龙陵文化》痴狂!这股激情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在这些难忘而又快乐温馨的日子里,《龙陵文化》留下了我许多难以忘怀的感慨。我坚信,除了少数极具天赋的人,可以出手不凡,甚而处女作就可一鸣惊人外,而绝大多数的作者,成长都得有一个学习渐进的过程。像我这种没有文学功底的“笨鸟”,只有拿出“挖老板田的精神”。挖老板田,对于有过农村生活的人不难理解,城市的人们难于想象它的艰苦。夏天,农民们都要将种过小春作物的老板田一锄头一锄头地翻过来,在太阳下暴晒土垡子,然后放水泡田。这正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晴空万里,在太阳暴晒下的滇西“穷赕”之地劳作,在烈日炙烤下一锄锄把斗大的土垡一个个翻过来,这算得上是所有农活中最苦最累的一桩,只有过了这一桩,秋来,也许才会有好收成。写作也不能因为不知道有没有收成而不去耕耘。

回忆自己伴随《龙陵文化》走过的脚印,从当初连梦都不敢梦的事,现在竟然变成了事实,一种温馨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令人难忘,让人激动不已!现在,当一期期带着一缕一缕沁人心脾墨香的《龙陵文化》刊发出来的时候,无论有没有我们的文章,我都会细细地一字一句品味它,特别是读到精彩内容的时候,会有种拍案叫绝、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会好好地把自己在《龙陵文化》投的文章收藏起来。如今,早已堆积成厚厚的一大叠。有时候,下班回家也会把它们拿出来再细细地品读,那种喜悦的心情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这是一种收获、一种满足,也是一种幸福……

我也总是盼望《龙陵文化》在龙陵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办越好,拥有更多的读者,成为龙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与书之缘作文集锦 篇13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与书之缘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与书之缘作文1

我从小就对书籍不感兴趣。那些密密麻麻的字眼,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那些索然无味的故事情节,看了直让人打瞌睡。可父母总是逼我看书,瞧!他们又来了!

“砰砰!”怎么回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下楼。发现这儿有了一个“壮观”的景象:一大堆书堆在桌子上里,简直让人“望而生畏”。这时,爸爸从书堆中探出一颗脑袋来,沾沾自喜地对我说:“女儿,今天图书大特价,我给你买书啦!”我吓得目瞪口呆。可为了应付爸爸,无奈的我,只好像个泄了气的皮球,随便拿起两本书往房间里挪。

我翻了翻书,连一个拼音也没有,要人怎么看啊!“看不懂,我可以还给爸爸,不用看啊!”我心中一阵窃喜。可刚把书拿到爸爸面前,爸爸就对我说:“这是鲁滨逊漂流记,不懂的自己!”唉!我只得又拿出那本大字典。“xn,咦?怎么是‘逊’而不是‘孙’呢?书上是打印着‘孙’的啊!”我用红笔把‘孙’字改了。可没看了几页,我就焦躁起来,错别字数不胜数。我索性扔下书,对爸爸说:“爸,这些书有很多错别字,去投诉它们厂家!”。“哎呀,就别看了,免得误导了我们女儿!”妈妈夺过书,怒气冲冲地说。可爸爸嫣然一笑:“没关系,继续改吧!不过你得把他们的错别字一字不漏地找出来,这样才有证据投诉他们出版商!”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越来越细心的改错别字,也从中“顺手牵羊”阅读了其中的道理,第二次测验成绩出来了,我竟然考到了98分!原来,自从那一次修改书开始,我就每天在学习,有了那堆错别字,我才会有细心和这么高分的成绩!

也从那一次开始,我接触了书,并永远地爱上了书,它成为了我一生中最大的爱好!让我知道了大千世界奇人异事,辨别了善、恶、美、丑。

嘿嘿!一次错误的购书,一大堆的错别字,但却换来了我难得的细心,改观了我对书错误的理解和促进了我的成长!看来,连一本印刷错误的书,都一样能使人从中学习到知识和道理呢!

是啊,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我爱读书!就如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阳光。

我与书之缘作文2

彩虹在蓝天上搭起了美丽的七彩桥,小鸟在枝头唱起了欢快的歌儿,淘气的我,沐浴着书香,时悲时喜,时忧时愁,我任笑声肆无忌惮,我任泪水滂沱如雨。

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我与李白、杜甫一起畅谈诗歌;我与阿龙纳斯一起探索海下世界;我与鲁滨孙一起闯荡世界……我的生活因书而精彩。

“儿子,快睡了,明天还要上学呢!”当我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妈妈的“可东狮吼”又来了!妈妈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我看了看表,看了看书,嘴里随口应付着,“知道了,马上睡。”但丝毫没有想睡的意思。这时,“火药桶”老妈见我没动静,把我硬拖到了床上,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合上书,躺在床上。我在床上辗转难眠,努力地闭上睛睛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但是我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浮现出书中的故事情节,一大堆的问题牵挂着我的心。终于,我忍不住了!忽然,一个不安分的念想从我脑海里闪过,为何不在妈妈睡觉时窃读呢?说干就干,只听妈妈的房门“嘭”地关上了,我便开始实施我的行动,这时我变得十分警觉,不管有什么风吹草动,我都会抬起头来张望。我蹑手蹑脚地摸索着,来到客厅,东张西望,透过窗外的月光,隐隐约约看见了茶几下的手电筒,我赶紧伸过手去拿,可谁知手敲在了茶几上,发出了清脆的响声,我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只听妈妈叫了一声“方豪,你还在干嘛?”我……我,在……在上厕所!”老妈半信半疑,嗯了一句,那你快点。我迷迷糊糊应了一声,悬在半空中的心总算放了下来,这真是有惊无险啊!这次我更加小心翼翼了,拿上手电筒,照亮了书柜,抽出了《天方夜谭》又回到了被窝里,点起了自己的小台灯,没听见妈妈房里的一点声音,轻松地松了口气,然后开始了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这时我渐渐学会了如何一心两用:我的眼睛沉醉在书本里,我的耳朵也没有闲着,一直倾听着妈妈房间的动静。我在房间里,看啊看,而妈妈却浑然不知。

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我的身上,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窃读的滋味是那么甜,那么香。这就是我与书的不解之缘。

我与书之缘作文3

书,对于我来说,本应无太多观念,但我偏偏与它相识,可能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让我与书有了不解之缘。

我出身平凡,既不是书香门第,也不是文化家族,父母的学历很低,文化水平有限,但他们偏偏热衷于阅读,我对阅读很不敏感,导致我与父母“格格不入”。因此,每次我都打着读书的名号,去买书来讨他们欢心。对读书很是厌烦的我,当然不会读这些书。也正是如此,书架上和书桌上满满的都是新书,有的连书皮还包裹着。一进屋,满屋的书香弥漫。

那天,也许是老天让我与他相遇,家里的网线被烧了,家中充满了无聊的气息。家中就我一人,我看到了阴沉的天气,看的让人心寒,打开窗子,风吹进来我抬头望着天,就好像在凝望自己的心情,可那乌云却迟迟不散。

“哗哗”。书页翻动的声音将我惊起,看到满桌的书,心中只有无奈。当时总是在课本上看到“书香”这般的语句,在我眼里,只不过是满屋的油墨味儿。我赶忙去关窗户,回头打了哈欠,眼睛不经意看到床头有一本书,随手一抽,看到了书名《明朝那些事》,看到这书名,我笑了,谁起的名字,也太草率了吧!一时兴起,端起书翻了一番,结果连个配图都没找到,合上书,看到了作者,简简看了一下,我很吃惊,学历如此高的人竟然写出这么草率的书。为了验证我的判断,闲心大起,便翻开了书。仅仅读了一会,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本书,我慢慢缩回到椅子上。时间的流沙在指尖流过,手指也触碰到了第一章的最后一页。抬起头,我眼中冒出见到宝贝般的喜悦,这本书让我“语无伦次”。我无法表达内心,因为读的书太少了。这时我才发现我的判断是多么的草率。看着眼前高高的书山,我开始在里面“游”一本普通的书,让我与书结缘,在书架上,我找到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都让我受益匪浅,无意中的发现,我与书相识,结下了这不解之缘。

这时的我,感受到了书香,不再是那油墨味,有的只是那沁人心脾的书香,我明白了书香不仅仅是他的气味,更多的是他的内涵。从四书五经到四大名著再到五代通史,每一本都是流芳百世,传承者他们的“书香”。每一次阅读,心都会随着那是一般的文字流淌,在脑海中荡漾。每一次阅读,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都是对心灵的一种审视。

一本“草率”的书让我结缘奥秘,让我远离了车水马龙的城市,忘却了网络,认清了自己。我与书的不解之缘仍在继续,并一直萦绕这我的思绪。

我与书之缘作文4

书,像诗苑里的一朵奇葩,让身处逆境的我们警悟,奋起;书,宛若那美丽的贝壳,让闲暇之余的我们陶醉于她的光泽与美丽;书,也似那淡蓝的风铃,让懵懂天真的我们伫首聆听她的低吟浅唱。

对于书,我有着莫名的情愫。记得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起,便和书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小时候,总爱看一些幼稚的童话。缠着父亲给我讲那些自以为很神秘的故事,然后饶有趣味地沉浸于童话中,做一个温馨,淡淡的梦。为一切涉世之初的所见所闻而思考,感叹。在童话的国度里,点亮属于我的烟火。

冰心曾经说过:“童年,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的确如此。回想起与书的相遇,就像一次在晴朗夏日午后的邂逅,让人惊叹于她的美,觉得妙不可言。书,点缀着我的孩童时代,走过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站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书的兴趣与日俱增。开始醉心于诗词的熏陶。开始揣摩诗人的日有所思,感悟诗人的喃喃自语,理解诗中的内涵与哲理,小心梳理着自己的欢乐和忧伤。为费解的寓意凝神而思,因幽怨的基调而辗转反侧。

我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绮丽与婉约而折服,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烂漫而打动,当然也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自然美景而感叹,偶尔也为“芙蓉寂寞小亭秋,黄花伤晚落,相对倍添愁“而潸然泪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常常给我温柔的一击,心都为之动容。“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仿佛让那愁绪有可感性般飞扬在我眼前,欲罢不能。“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更是概括了景色的迷离与可人,脍炙人口,顿觉满口芳醇,一身宠辱皆忘。

罗丹曾说:“我们周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诗歌让我在这纷繁忙碌的世界里,找到了一丝仍宁静美好的色彩。她修饰着我的少年,走过了第二个路口。此时南风拂面,凤凰花初绽,美不胜收。淡雅的香气弥漫四周,在微微湿润的空气中愈传愈远。

书,携着剑煮酒的冷傲与江南的婉约,低低地吟唱。她美的如此斑斓而又多情。一本书,一朵睡莲,一首歌,伴我一辈子。

我与书之缘作文5

小时候,我刚学会认字,爸爸妈妈就常常对我说:"儿子,和书交朋友吧!它才是你的知音。”听了他们的话,我不以为然:不可能吧,书一不会交流,二不会动,怎么可能呢?但自从看了《笑猫日记—保姆狗的阴谋》,我才真正明白这一道理。

那是7岁时的寒假,我在哥哥家里打电脑游戏,要是在平时,哥哥会和我一起进入激战之中,我打左,他打右,玩得不亦乐乎。然而今天,哥哥却反常地看着书。我入迷与电脑之中,而哥哥却遨游于书海。连玩一个小时之后,我转念一想:咦,是什么把爱玩游戏的哥哥也控制住了?于是,我趁哥哥去上厕所的时候,偷偷摸摸地把哥哥的书捧入怀中,然后在卧室里看了起来。什么《笑猫日记—保姆狗的阴谋》,让我浮想联翩:猫会写日记?猫会笑?狗也能当保姆?一连串的问题把我带到了书的世界,整本书用的拟人、比喻数不胜数,好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多。在作者杨红樱的笔下,动物会说话,有感情……统统都与人一样。而且用人类的口吻,日记的格式,以及第一人称的讲述,使我感到更加亲切。就是因为这样,文章显得生动、具体、形象。我的身边出现了各个人物:聪明机智的笑猫,幽默风趣的地包天,调皮淘气的马小跳……这时的我已经看得如痴如醉,就好像和书里的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咚、咚、咚”,妈妈敲门的声音把我从书的世界中拉回来,我一看表,天哪!我已经看了两个小时了!直到这时,我才真正地领悟到书的魅力。

今年暑假,我的妈妈带我回老家,因为走得匆忙,没带书,去的几天书店又装修,没法看书,那几天我像泄了气的皮球打不起精神。别人约我打游戏,我没了往日的积极,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在应付差事,大人们看着我这样子,请我去吃KFC,不知道怎么的,我连最爱的肯德基也吃不消了于是,我就催着妈妈快回家。一回家,我拿起新来的书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可以说,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莎士比亚说得好:“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我就是萌发的小芽,不断努力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等待着成为大树的一天。

我与书之缘作文6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出自宋皇帝赵恒之言。也不知道是哪一句话吸引了我,反正我打小爱上了书。

记得上小学那会,80年代的农村子弟,哪有闲钱买书?哪个小伙伴家中有哥哥姐姐的,就会有些连环画册。如:《葫芦兄弟》、《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我总爱到他们家去串门,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家人不叫绝不回来。托书的福,我的作文总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诵读。后来上了初中,父母每个星期给的五块钱伙食费我总能抠下一两块钱来,因为学校外面那个书店出租的书比食堂的饭菜更有吸引力。还是托书的`福,学校墙报上总有我的文章。再后来考取了师范,当时最令我兴奋的不是今后可以拥有一个铁饭碗,而是学校里那栋三层楼的图书馆。于是三年的师范生活,除了回家拿生活费,其余的空闲时间我都泡在图书馆里。记得当时若有人找廖思华,同学都会说:“在图书馆!”。是的,在图书馆那个窗外垂满了绿萝的位子上,你准能找到我。更是托书的福,我的作品被刊登在校内外的小刊物上,还成了当地报刊的特约投稿员。

与书相伴,走过了30多个春秋。我已记不清读过了多少本书,也道不明书到底给了我什么好处。我只知道某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感恩;某篇文章让我学会了聆听;冰心教会我用心生活;三毛赋予我坚强洒脱;西方文学带我领略人生真谛;传统文化令我优雅脱俗……

读书会传染!在书香中长大的女儿不知何时也捧起了书。别的小朋友往超市跑,她们却往书店钻。我们最享受的时光就是在某个周末,母女仨安静地坐在书店的雅座上,如痴如醉地啃书!也不知何时起,忙碌的先生竟也愿意陪我看书!当两个人相依在沙发上看着同一本书,时而争论不休,时而心照不宣的时候,双方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洗涤,并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沟通。更意外的是,我的学生也被传染了!在他们的书包里随便都可以翻出一两本课外书,课间时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孩子在看书!

若要问我为何如此的爱书?我想是因为书让我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还因为书赋予了我影响他人的力量!

我与书之缘作文7

书,伴随我走过十三个春夏秋冬,成长的日子始终迷漫着书的芬芳。每当我寂寞时,书与我相伴;每当我冲动时,书教我冷静;每当我快乐时,书与我分享……

曾记得四年级时,顾老师向我们介绍《智慧背囊》,我听了,心想:太好了,我又有好书看了,奶奶肯定答应买,这一套书共有10本……我一听楞住了,10本?假设每本10 元,10 本可就要一百元呢!奶奶应该不会同意的,可是,如果先买两三本等看完后再买,不就好了。不会一下子就花掉许多钱。再说了,买的太多,看又看不完,扔在那里招惹灰尘啊!反正也可以说是“分期付款”了。“对,就这么干!”我坚定地说。而我这一天也不知怎么回事,一心都想着那一个不凡的书名——《智慧背囊》。

回到家,我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去跟奶奶说买书之事。最后,我在奶奶看电视时,走上前,说:“奶奶我想买一套书。”“书?什么书?”奶奶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恩,《智慧背囊》。”我不假思索地说。真不巧,这一句话被爷爷听见刀,生气地对我说:“书,书,书,你就知道书,家里都成书海了,你还要买。你瞧瞧,桌上摆的,床上放的,手里拿的。不准买!”我听了,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有一天,奶奶告诉我,爸爸买错了一本书,要去退掉,正好买別的书。“那本书多少钱?”“大约五十几元。”我听了,十分欣喜。我们来到新华书店,经过一番周折,终于买到了五本《智慧背囊》。我恨不得马上就能看书,一路上总不时跟奶奶说起《智慧背囊》,奶奶听的不耐烦了,差点要训斥我一顿,我才乖乖地闭上了嘴。回到家,我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袋子里拿出了《智慧背囊——第四辑》,一边抚摸着书皮,一边看着上面的图案,不禁啧啧赞叹。一打开书,就能看见这样一段话“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滴雨露能够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行行字立刻映入我的眼帘,刚看完简洁的前言,我就更爱它了,发狂似的将它读了一遍又一遍。而且,每一篇的文章后面,都会有一个“轻轻告诉你”,我从里面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的故事虽短小,但蕴含的道理不浅,如:我从《给别人一点掌声》中,了解到:知道为别人喝彩,为别人鼓掌才是真正的欣赏。

书引导我走进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我。因此我感谢它,感谢它让我品到人生百味,感谢它让我品到知识的美味,感谢它让我品到生活的趣味,感谢它……

我与书之缘作文8

我是一个十分喜欢看书,也十分喜欢安静的女孩子,在书的陪伴下,渡过了人生中的一年又一年,是书本给予了我坚强;是书本为我点亮了希望之光,让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我也从书本中领悟到了一点生活的真谛。

在我的认识中,读书既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对书本对自己的挑战。

每天,一旦在晚上有了空隙的时间,我就习惯于躺在舒服的床上,床头放一杯开水,手上捧着一本好书,静静的去读,让自己慢慢的融入书本中去,身临其境地听书中的人物谈话,与他们一起跋山涉水,我感觉自己在书的熏陶下长大了许多。

书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章节十分难以理解,这就需要你反复去读,直到读懂以后,你会有一种愉乐感,为自己悟出道理而感到自豪。

当我在读:[苏]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时,那是本十分长又十分难懂的书,需要你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去体会当反复读过许多遍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向困难低头,相信自己,走自己要走的路。是呀!高尔基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但他依然顽强、自信地活下来了,不是吗?

挫折是一笔财富,这道理也是书本教给我的,面对挫折与失败是不能灰心的应该乐观地去面对,我为自己又找到一次锻炼的机会而高兴。

泰戈尔说:“假如我错过了太阳,我不会哭泣,那样我就有可能会错过星星和月亮”。可能因为一次的失误,但坚决不可以放弃,这样,你会错过更多,星星和月亮不也同样美好吗?

我最喜欢看科幻小说,它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可以紧扣你的心弦,让你的心与故事情节的变动时起时伏,并且它也给了你大量的想象空间,让我自由地翱翔在魔法的世界里。

书本是一个对你最忠实的朋友,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可以无所顾忌地向他索取,他不求回报,当你失败时,他是不会背弃你而离去,反而会给你心灵的安慰。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法]笛卡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错,这是我最欣赏也是最赞成的一句名言,是书本使我学会了去爱这个世界,去爱大自然内所有的生灵,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书本其实是有生命的,他们凝聚了作家的心血,他们在向我们传授人生真谛。

书本,我应该感谢你们,是书本让我的双眼迸射出了智慧的光芒;是书本让我的大脑燃起智慧的焰火。

书本,我热爱你们,或许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一名写书的人。

我与书之缘作文9

我爱书,爱它高尚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我爱书,爱作者无尽的遐想,精炼的文字。我爱老书,封尘多年的记忆将在这里重演;我也爱新书,未来的大门在这里开启。

小时候,我爱看图画书,被它精美的图片所吸引,一张张信手涂鸦的作品也由此诞生。我也被它的故事所迷恋,一遍遍现在看起来幼稚可笑的小故事在我脑中盘回。

现在大一点了,人物传记、科普读物,儿童小说都成了我的心爱之物。一个个科学实验让我尝到了失败的懊恼,成功的喜悦。成功背后,伟人的酸甜苦辣令我沉浸在其中。小说中的人物时而让我感动,时而让我开怀大笑,时而让我悲喜交加……

我喜欢逛书店,身上不必带钱,随便翻翻也未必不好,毕竟是学生,没有许多钱买书,翻翻看看倒也可以拓宽知识面,鲁迅、三毛的书看看,或许能提高文笔。各种小说看看也无妨。科普读物中,可以收集到哪怕是一丁点的课外知识,别小看那一丁点,积累多了,知识竞赛,智力竞赛……不在话下。图书馆我也常去,一些比较深的古文读物可以在这里借到,回家细细品读又何尝不是一番乐趣?

在寒、暑假,除了作业,书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友。不瞒你说,我上厕所看,走路看,吃饭看,几乎只要不做作业、睡觉,都捧着一本书。

有人说,看所谓的杂书,百害而无一益。可我不这么认为,“杂书”也使我学常识不那么吃力了,写作文也轻松了,也让男孩们知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不是他们的专利。

可是,我仍对中国的图书出版社有一些不满,大家如来我家,可以发现,我并没有专为小学生所出的书,早在二年级,我就已厌倦了小学生看的书中浅薄的文章、呆板的词汇和有限的知识。幸好我有一位开明的爸爸,一个爱我的妈妈,他们给我买了许多深奥的书,使我真正的领略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境。

父母说,我看书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同学们说我看书神速,可我追求的是“一目十行”,在中国读书,只有效率。年级高,作业多,要看课外书,只得“神速”,我真希望没时间看课外书的时间不要来临,可想想,也无望了。

世间百态,光看书,好像也不行,可我绝不与书说“拜拜”。

我与书之缘作文10

从小到大,我都非常喜欢书,也许我们在冥冥之中就有一种缘分。

听妈妈说,自打我过了半岁,就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妈妈给我读,我坐在旁边听。每当这时,我的眼睛里就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开心不已,仿佛与书之间有着一种天生的感情!

到了两岁左右,妈妈就开始教我念诗,就是要我感受文字的韵味。不过我在妈妈的指导下,还真的背下了几首小诗,并深深的迷上了这些带给我美妙感觉的古诗书。现在看来,大概是妈妈对我古诗的启蒙吧!

时间就在我和妈妈朗朗的读书声中悄悄溜走了,一转眼,我来到了幼儿园中班。妈妈为了把我的阅读方式从“听”变为“看”,就给了我几本安徒生童话绘本,想让我多读读,多看看。可是年幼的我却丝毫不感兴趣,因为那时我才刚刚学习拼音,读起这些绘本来自然有些吃力,再加上我上了幼儿园后养成了爱看电视的习惯,没过几天就把绘本丢在一边,仍然像从前一样整天围着电视机,电脑转。可爸爸妈妈毫不气馁,没有逼着我,而是每天在不经意间讲一些绘本故事,但每一次都故意不把这个故事讲完,使我每一天都在好奇着,好奇着故事的结局会怎样的,直到有一天妈妈说:“我真的没有时间陪你读这些绘本故事了,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后面的故事那自己去看吧”。终于我怀着好奇心,又一次拿起绘本,结结巴巴的读了起来,特别是其中的“丑小鸭”故事,我沉浸在这个故事中,书中的丑小鸭的遭遇使我很揪心,然而丑小鸭的美好结局又让我开心不已,从此我并喜欢上看绘本。

上了小学,妈妈开始让我接触一些少儿版的名著,有着小时候读绘本的经验,我读起名著来没有太大困难,可我阅读兴趣还是在绘本上,因为在我的眼里,这些名著都有些枯燥,妈妈没有办法只好把我的绘本都收起来了,使我不得不开始阅读这些“苦涩难懂”的书,然后渐渐的发现我被这些名著吸引了,就这样我又一次爱上了阅读。

上一篇:写安全的初一学生语文作文下一篇:一级建造师索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