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冶炼三废及放射性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

2025-02-01

稀土冶炼三废及放射性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通用5篇)

稀土冶炼三废及放射性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 篇1

1养殖污染治理现状

1.1大力推广环保生态养殖技术和健康清洁养殖模式,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和皖北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程,萧县大力推广环保生态的养殖技术,常年培训养殖大户800人左右。适时开设了《猪场环境控制》、《农业生态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科学饲养管理》、《畜禽粪污处理》等课程,教育引导养殖大户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积极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养殖—种植”及“畜—沼—粮”、“畜—沼—果”等循环模式。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依托,萧县黄河畔白山羊养殖有限公司、恒辉奶牛场等牛羊养殖基地实施秸秆养畜,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大丰收。全县养殖小区(场)建成大中型沼气池16个、户用沼气池300多家。利用畜禽粪污发酵后产生沼气,把沼渣作为农作物有机肥料,实现农牧循环发展。

1.2通过项目资金扶持,示范带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一是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推广标准化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全县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199个,其中省部级4个、市级19个。二是有序实施农业污染源减排达标项目,扶持养殖场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全县已有26个养殖场通过环保部验收。三是其他涉农资金项目倾斜,利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等,扶持标准化养殖场改造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15年扶持31个规模养猪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配建了防雨防渗堆放场、粪尿储存池、沼气池(或化粪池)等,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指导养殖场与种植户建立稳定的畜禽粪便消纳关系,极大地改善了畜禽养殖生产环境。

1.3启动了禁养区划定工作

按照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皖农牧〔2016〕36号)精神,萧县积极开展禁养区划定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环保、发改、财政、住建、国土、水利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禽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制发了《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萧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的通知》(萧政办秘〔2016〕54号),进一步明确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有关要求等等,为优化畜牧业生产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养殖污染奠定了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养殖户认识不到位

畜禽养殖业属于微利行业,养殖效益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多数养殖户在思想上只注重抓生产,片面追求养殖收益,导致养殖场建设标准普遍较低,缺少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再加上无害化处理设施投入较大,日常管理上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造成养殖户对养殖污染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2.2治理资金不足

以生猪养殖为例,萧县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多达2 300多家,而且分布较广。养殖污染治理面宽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省、市、县都没有设立专项治理资金,仅靠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有限的资金扶持,只能做好示范点的污染治理,难以大规模开展治理工作。

2.3后续管理不到位

广大农户对财政补助项目有很大的热情,但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以沼气池工程为例,全县养殖场建成沼气池近400个,业务主管部门对养殖户开展了技术指导和培训,但随着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30%左右的沼气池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沼气、沼渣、沼液利用率较低;还有个别养殖场甚至封闭了沼气池。

3工作建议

3.1强化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县、乡人民政府要把养殖污染治理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常抓不懈,把禁养区限养区划分作为养殖污染治理的总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畜禽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乡镇政府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切实调动相关单位积极性,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建立健全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调度制度等,形成县政府领导、业务部门指导、相关单位各负其责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2细化方案,划拨专项资金

按照县级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国土、住建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乡镇政府,科学规划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以及生态适养区。各乡镇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倒排工期表,明确禁养区限养区具体范围及各区域养殖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期限等,确保按时完成禁养区限养区内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或搬迁、关停等工作。县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1 000万元的专项治理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养殖户自发治理养殖污染。同时,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满足集中治理工作开展的需要。

3.3因地制宜,强化科技支撑

要坚决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治理不积极的养殖企业;对于搬迁的养殖场,督促配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根据养殖场规模、地理位置、周边农业生产能力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办法,确保措施有成效,治理不反弹。可以采取“养殖—沼气池—种植”循环模式;可以配建封闭式化粪池、储粪池,定期清运还田;也可以利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进行堆肥发酵等等。农业及畜牧兽医部门要着力加强对畜禽粪污厌氧发酵、生物处理、农牧循环利用等技术的培训指导,进一步完善养殖污染减排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并做好跟踪服务,确保技术操作规范、设施正常运转,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

3.4加强宣传,严格执法监管

稀土冶炼三废及放射性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 篇2

关键词:江苏省;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 S181;X71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2-0401-03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成因,而畜禽养殖污染又是农业源最为突出的问题。江苏省畜禽养殖年均产生粪尿废弃物3 889万t,折合成猪粪当量约为5 805万 t[1],污染物排放总量位居重点污染排放前列。从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经验看,要彻底解决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难题,首先要解决好配套政策与激励机制的针对性、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的匹配性、治污责任与环保监管的关联性等一系列瓶颈制约,通过内外因结合推动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

1太湖流域畜禽养殖现状

11畜禽养殖生猪比重大,污染物排放量最多

据统计,江苏省太湖流域畜禽养殖以生猪、肉禽、蛋禽、奶牛为主,根据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换算比例,2011年流域内养殖总量折合成标准生猪约为659万头,占全省比例的15%。生猪养殖比重最大,占养殖总量593%;其次为肉禽、奶牛、蛋禽,分别占299%、58%、49%。根据污染源普查排污系数测算,畜禽养殖共产生粪尿废弃物近400万t,生猪养殖排放量最大,畜禽粪污因雨淋漫溢、土壤渗透、直排偷排等对水体造成污染。

12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型为主

参照农业部畜牧统计口径,太湖流域畜禽规模化养殖特征显著,各类大中小型规模畜禽场约有9 700多个,规模化养殖量折算为标准生猪约为567万头,占畜禽养殖总量86%。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场数量分别占总畜禽场的632%、252%、102%、14%,其中规模化养殖比例也分别达810%、925%、915%、985%。江苏省苏州市规模化养殖水平最高;江苏省镇江市相对较低,但均以中小型规模养殖为主。生猪中小规模养殖比例高达967%,肉禽、蛋禽、奶牛也都超过70%。流域内大型养殖场数量占比虽然不高,但养殖量占据较大份额,其中生猪养殖量接近50%,肉禽、蛋禽、奶牛养殖量都达到65%。

13畜禽养殖分布不平衡,部分乡镇突出

[JP2]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总量总体合理,按同期耕地面积折算,太湖流域单位耕地面积标准生猪载畜量为0036头/hm2,略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但养殖分布不平衡,江苏省常州市养殖总量最高,比例为294%,其次是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镇江市、南京市。生猪养殖主要分布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3个地区生猪养殖量占养殖总量的704%;蛋禽养殖分布比较均匀;肉禽主要分布在常州市,占養殖总量的472%;奶牛主要分布在苏州市,养殖量占养殖总量的518%。此外,流域内有43个乡(镇的畜禽养殖量较大,占整个流域规模畜禽养殖总量的478%,单位耕地面积载畜量均超过了0067头/hm2。

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展

21运用行政手段整治调控

江苏省太湖治理实施方案中提出,流域内载畜量应合理控制在600万头猪。太湖流域多次开展过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专项整治等行动,累计关闭迁移了2 000多个畜禽场,大多为“外来”养殖户和一般散小养殖户。但是,肉蛋奶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基本消费农产品,太湖流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消费能力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市场需求才是影响畜禽养殖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养殖业是国家鼓励性发展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大,养殖总量基本保持平稳的态势。

22推广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模式

江苏省在太湖流域总结推广了种养结合、商品造肥、发酵床养殖、污水处理等适宜技术,创新探索分散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部分关键点制定了技术规范,部分设备具备成套化生产能力。总体来说,有以下创新之处。

221兼顾不同养殖规模、污染排放、土地配套等因素优先推广农牧配套技术,通过承包周边农田林地建设畜禽粪污还田设施,就地就近实现粪污还田循环利用。对无法配套足够土地消纳畜禽粪污的大中型养殖场,采用“三分离一净化”技术[6-7](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深度净化,重点提高养殖废水处理和利用率。推广发酵床圈舍养殖技术,逐步解决通风、防暑、降温、垫料等一系列难题。

222提高商品造肥能力,解决分散畜禽粪污难以收集处理的难题 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发挥龙头效应,市场化生产商品有机肥。在江苏省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商品有机肥是目前畜禽干粪利用经济效益较好的方式。每个处理中心有机肥生产能力约2万t/年(最高达5万t/年,可处理畜禽粪便8万t/年。在散小养殖场(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分散畜禽粪污集中收集与处理服务体系[8-9],建立“养殖场预处理-专业化服务收集-集中处理-资源化还田利用”的综合治理模式。根据距离,每个体系可收集20~60个散小畜禽场废弃物。

223规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标准江苏省根据国家农业源减排要求,结合行业实践,对畜禽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标准进行规范[10]。例如,畜禽养殖场排污沟要封闭,实现雨污分流。粪便堆积发酵池(发酵大棚、污水储存池、还田肥料贮存池均要防雨、防渗、防漏,确定建设规模与养殖量比例关系。采用“三分离一净化”技术的养殖场,建有一、二级污水处理设施,配套规模适宜的氧化塘或生物滤料池。发酵床猪舍垫料铺设厚度应达到70 cm以上,鸡舍垫料铺设厚度为15 cm以上,垫料水分含量控制在40%~60%。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功能布局合理,收集半径适宜,发酵大棚(车间、肥料加工车间、成品车间面积及生产设备与生产能力匹配。分散畜禽粪污集中收集与处理服务体系对养殖场预处理、收集运输、协议台账等进行了规定。

23畜禽污染治理总体情况

2007年太湖水污染事件暴发后,太湖流域共累计综合整治畜禽场(户3 000多处,占规模畜禽场总数的29%,其中,大中型规模畜禽场治理700多处,占大中型总数58%。新(扩建了40个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分散畜禽粪污收集处理服务体系18个,发酵床圈舍改造面积达50万m2。经对流域内畜禽场的粪污处理方式统计,粪便还田利用的有7 300多个,占比为798%;有污水贮存设施的有3 300多个,占比为343%;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有997个,占比为108%;生产沼气的有502个养殖场,占比为544%。

3存在问题分析

31养殖布局分散无序,监管把关缺位

太湖流域畜禽养殖场分散无序,与农村居民点相互穿插,甚至离周边水体较近。多数畜禽场经营粗放、资源消耗高,污染物容易直接排放,对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上述情况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如一些规模畜禽场是逐步扩大发展起来的,整个场区建设布局不合理,圈舍杂乱无章。另外,政府部门制定规划精准性差、执行力弱,相关部门职责交叉、把关不严、监管缺位,法规条例得不到贯彻落实,这些也是导致问题进一步放大的原因。

32种养脱节现象严重,责任意识薄弱

太湖流域畜禽场自身配套农田的情况不乐观,单位农田的养殖量高达标准生猪0627头/hm2,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养殖户并不承包土地发展种植业,尤其是养殖规模扩大后,无法配套足够数量的耕地消纳畜禽粪污和沼渣、沼液等废弃物。另外,畜禽粪污农田利用费时费力,有的种植户兴趣不大,部分养殖户责任意识薄弱,主动治理和配合利用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加剧了种养脱节。

33污染治理设施不足,重建轻管突出

太湖流域畜禽污染治理设施的问题主要有:(1量不足、标准低。建有雨污分离设施的畜禽场仅占总数的196%,其中采用封闭式管网更不足10%;有污水存贮处理设施的养殖场仅占343%,不少设施没有采取防渗、防漏、防雨措施。(2污染处理水平较低。绝大多数畜禽场粪污直接还田,畜禽粪便收集生产有机肥的占108%,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比例更低。建设沼气工程的养殖场,存在沼渣沼液外排的现象。(3散小规模畜禽场数量多。散小规模畜禽场自身都是“赚吃饭钱”的小本买卖,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建设符合标准的处理设施。(4重建设、轻管理,甚至建而不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污染治理设施用电价格高低不一,也抬高了运行成本,使得污染治理落不到实处。

34发展与治污责任错位,政府投入乏力

中央和省级资金侧重于发展畜禽养殖业,而污染治理责任主体是县(市、区政府,更多采取关闭方式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并认为该方式简单奏效省钱。一些地方甚至阻扰畜禽养殖场申请政府扶持资金治污,或者对治污工程设施用地进行限制管理,动机是担心会加重政府今后拆迁征地负担。采取关闭的治理方式看似解决了污染问题,但是许多养殖户收入减少后又带来生计问题,根本上还是损害了农民利益。换一个角度看,大量农田被征用开发是导致畜禽粪污无田可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地方政府是农田征用开发的主导者和重要获利者,从农业的社会公共属性与城乡利益统筹协调考虑,污染治理费用由政府负担一部分是合情合理的。

4政策建议

41贯彻落实治污条例,推进法制化治污

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已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部重要法规,为法制化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支撑。政府应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不断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环保部门应严格落实养殖户污染防治责任,实行新(扩建规模养殖场环境评价,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农业部门应制定出台“含金量”高的激励政策,鼓励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污染治理工程设施建设,促进畜禽养殖污染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实现资源节约、生态优良、量质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42统筹编制治理方案,推进精准化治污

应推进各县(市、区编制地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案,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聚焦畜禽养殖集中度高的重点县(市、区与重点乡镇;二是分别提高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废水处理能力,以及分散小型规模畜禽场粪污集中收集与处理能力;三是优先将生猪、肉禽养殖场作为治理重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与载畜量的协调关系,提出养殖规模控制、养殖结构调整、养殖废弃物利用的一系列对策。规模畜禽场治理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治理措施精准并富有针对性,逐步建立长效管理保障制度。

43强化种养产业联动,推进资源化治污

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推动建立新型的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利益链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畜禽养殖业与种植业相互脱节、畜禽废弃物难以资源化利用的瓶颈。应结合农田布局及用肥特点建设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大对畜禽粪便为主要来源的新型有机肥料的补贴力度,利用政策手段改变过度依赖化肥的习惯,将有机、无机平衡施肥扩大到大宗农作物上,从根本上解决有机肥使用途径不畅的问题。应探索生态风险补偿机制,苏南许多规模禽畜场为大型食品企业提供原材料,但前者留下了污染,后者拿走了利润,风险与利益严重不对等。政府应促使生产者与养殖者互惠互助,牵头推动生产企业提供多種形式的合作补偿服务,减轻畜禽场治污压力。

44强化污染减排考核,推进工程化治污

畜禽场污染治理设施配套不足和标准低是当前较严重的问题。原则上,规模畜禽场都应建设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粪污收集贮存等设施,大中型规模畜禽场更应配套畜禽粪便发酵、养殖废水深度处理、粪污还田机械等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污染物处理水平。应积极推进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将区域内分散养殖场(户的废弃物收集后制备商品有机肥出售,并鼓励开发固体肥、液体肥等新型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发挥分散畜禽粪污收集处理服务体系纽带作用,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民间农业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构建有效的市场激励与管理服务机制,推进畜禽场与种植基地对接,制备初级发酵肥料直接使用。

45建立合力协作机制,推进长效化治污

首先,畜禽养殖业具有多重重要社会属性,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须统筹统管,将事权延伸至国家层面,整体纳入解决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规划,设立中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提高对畜禽养污染治理支持力度。其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制约性难题多,要推进部门合力协作,有针对地逐步解决机制性障碍,让政策落到实处,充分释放农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要素潜能。最后,应建立严格监管制度,督促畜禽场切实承担起责任和义务,积极开展治理工作,鼓励公众尤其是周边农民参与日常监督,内外合力推动畜禽养殖业向资源节约、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生态良好的方向发展。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HJ185mm]

[1][(#]梁永红,管永祥,吴昊,等 江苏省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措施与政策研究[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30(6:7-13

[2] 江苏省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规划[R] 南京: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13

[3]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等 2011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M] 南京:江苏省统计局,2011

[4]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等 2012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M] 南京:江苏省统计局,2012

[5]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等 2013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M] 南京:江苏省统计局,2013

[6]王子臣,吴昊,管永祥,等 养殖场粪污“三分离一净化”综合处理技术集成研究[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5:63-67

[7]王海芹,沈建宁,戴华强,等 规模化猪场养殖废水深度处理方法研究[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2:40-42

[8]王子臣,沈建宁,管永祥,等 小型分散畜禽场粪污综合治理思路探讨——以武进区礼嘉-洛阳片区畜禽养殖业为例[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2:11-14

[9]朱麗娜,姜海,诸东海,等 分散养殖污染治理中政府定位及公共服务供给研究[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2:7-10

稀土冶炼三废及放射性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 篇3

1 镍钴冶炼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

在镍冶炼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元素是Pb、Cd、As、Hg、S和其他酸性污水。王雅静[2]等研究指出,原料中的有毒组分一般以化合物存在,如CuFeS2、Cu5FeS4、Cu2S、CuS、FeS2、FeS、ZnS、NiS、Ni5Fe4S8、CuAsS、As2S3、Co3S4、Sb2S3、HgS。在焙烧、熔炼过程中,上述原料中的As、Hg、S氧化或升华后进入烟气,部分进入烟尘,其中Hg在烟气冷却和制酸系统的烟气净化时会冷凝成液态汞珠,导致汞蒸气危害操作人员健康。由于铅、镉的化合物和金属在火法冶金过程中的高温下极易挥发,极易进入岗位环境空气或排入大气,因此即便是在低温状态下(如物料干燥、破碎、倒运过程中),粉尘飞扬也会使岗位环境严重污染,操作人员吸入这些粉尘会导致铅中毒。

在湿法冶金过程中,Pb、As、Cd易溶入溶液,随污水排放导致水源污染。若进入渣中,冶炼废渣在堆放过程中容易引起二次溶解造成污染。在火法冶金过程中,焙烧、烧结、熔炼吹炼、精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均含有粉尘和硫、铅、砷、锑、镉、汞等金属或其化合物的蒸气等。

有色冶金炉渣为一种产物,熔化后称为熔渣,其组成主要来自矿石、熔剂和燃料灰分中的造渣成分。由于原料和冶炼方法种类繁多,因而炉渣的类型很多,成分非常复杂。炉渣是各种氧化物的共熔体,除了氧化物外,炉渣还可能含有其他盐类,如氟化钙、氯化钠、硫酸盐等。这些盐有的来自原料,有的是作为助熔剂加入的。

总的来说,镍钴冶炼过程中“三废”排放量很大,且含有多种金属元素,若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就排入环境,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镍钴冶炼行业主要污染治理技术

2.1 镍钴冶炼行业废水治理技术

镍钴生产中的废水,具有排放量大,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等特点,其具体处理技术和措施如下。

2.1.1 冷却水

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冷却水多为间接冷却用水,治理方法为经冷却后循环使用。

2.1.2 冲渣水和直接冷却水

由于此类水含有炉渣微粒等固体颗粒物以及含有少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多采用沉降池脱除固体颗粒后循环使用,并定期开路一部分用中和法进行处理。

2.1.3 烟气净化污水(酸)

此类水大多采用硫化-中和的工艺进行处理,即污水(酸)经鼓风脱除二氧化硫后,投加硫化钠脱砷,再投加石灰石乳液中和回收石膏,中和液再投加硫酸亚铁和石灰乳进行一级中和,经氧化后再次投加石灰乳进行二级中和,这样可使污水(酸)最终达标排放。

2.1.4 湿法收尘、湿法冶炼、金属电解污水和冲洗地面水

这些废水大多均采用中和法进行处理。

2.2 镍钴冶炼行业废气治理技术

刘天齐[3]指出,镍钴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按其含污染物的种类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冶炼原料制备等过程产生的含工业粉尘为主的废气;二是从冶炼原料制备、焙烧、烧结、熔炼、精炼和环境集烟等过程产生的含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的烟气;三是烟气制酸和电解过程产生的含硫酸雾废气;四是从湿法冶炼过程产生的含氯和氯化氢废气。其主要的治理技术如下。

2.2.1 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赵廷凯[4]等研究提出,能满足接触法自热生产硫酸的含二氧化硫浓度在3.5%以上的烟气,称之为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此类烟气采用化学工业中应用的接触法生产硫酸。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经接触法制酸后,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一般可达到现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排放。

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指二氧化硫浓度低于3.5%的烟气,此类烟气由于不能满足接触法自热生产硫酸的条件,通常为使其能达标排放,必需进行脱硫处理。常见的脱硫方法按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可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三种工艺。潘江[5]研究发现,其中干法和半干法的脱硫率多为50%~60%;湿法工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脱硫工艺,其脱硫率可达95%以上。为节约投资,也有采用简易的湿法脱硫工艺,但其脱硫率仅为70%~75%。

目前,我国铜、镍冶炼厂产生的含二氧化硫烟气的治理情况大致如下: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大多采用接触法制酸脱除二氧化硫并使其浓度降至1000mg/Nm3以下;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大部分未经脱硫而直接从高烟囱外排。

2.2.2 颗粒物治理技术

目前,我国镍钴冶炼产生的含颗粒物烟气,90%以上都采用干式收尘。常用的装置有:沉降室、旋风除尘器、袋滤器和电除尘器等,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湿式除尘器则适用于含湿量大的物料干燥废气。常用的湿式除尘装置有水膜旋风收尘器、自激式收尘器和文丘里等。

2.2.3 硫酸雾治理技术

目前,国内外镍钴冶炼企业,脱除废气中硫酸雾的方法多采用过滤除雾器。过滤除雾器是将含酸雾气体通过滤料将酸雾粒捕集的装置,应用较广的有丝网除沫器和纤维除雾器。丝网除沫器的丝网的材质是金属或玻璃纤维,主要靠细丝编织的网垫起过滤除沫作用;纤维除雾器是根据惯性碰撞、截留、扩散吸附等过滤机制,在纤维上捕集雾粒的高效能气雾分离装置,分为高速型、捕沫型和高效型三种,前两者以惯性碰撞,截留效应为主,后者以扩散吸附效应为主。张复加[6]研究指出,高效型纤维除雾器对3μm以上雾粒除雾效率几近100%,对3μm以下雾粒除雾能力为 94%~99%。

2.2.4 氯气和氯化氢治理技术

目前,国内外镍钴冶炼企业,脱除废气中氯气和氯化氢,多采用碱液吸收的方法。蒋建国[7]指出,当废气中氯气含量较高时,一般采用二段脱除的工艺。当废气中氯化氢浓度较高时,则先采用水或稀盐酸循环吸收先脱除一部分氯化氢,然后再用碱液脱除的工艺。

2.3 镍钴冶炼行业废渣治理技术

废渣由于其量大,处理的方法一是堆存(修筑尾矿坝和冶炼弃渣堆场),二是作为采矿的充填料返回矿山;少量用于建材生产。我国对镍冶炼弃渣的综合利用,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弃渣中的镍、铜、钴、铁得到了回收利用,产出耐大气腐蚀的钢,其他成分则变成标号可达425号以上的水泥,使弃渣完全得到了利用。

3 讨论与建议

多年来,镍钴冶炼厂对所产生的“三废”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取得了保护环境和提高企业效益的显著作用。但是从总体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下面将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3.1 加强综合利用,提高企业效益

镍生产中所用的原料主要是多金属共生的硫化镍矿,除含Ni外,还含许多有价金属,如Cu,Co,Au和贵金属Pt,Pd等。在冶炼中有些金属分别转入废渣或废水中,如废渣中的钴渣、铜渣和铁渣含Ni,Co,Cu和贵金属。因此,今后一方面要加强综合回收新工艺的研究,以更快转入实际应用,提高金属回收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生产中改进治理工艺技术,提高综合回收水平,特别是对昂贵的贵金属的回收利用更为重要。

3.2 改进治理技术,提高水复用率

虽然目前对镍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种废水进行了治理,并获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从总体看,对废水治理后的水综合复用率尚不高。

郭培章[8]综合计算得出,目前总的水复用率仅为65%~70%。今后,一方面对排出的废水要加强管理,防止废水的过多损失;另一方面要改进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回收率,有效地提高水复用率,从65%~70%升至75%~80%,以节约用水,并提高经济效益。

3.3 开展清洁生产,降低三废产量

在有色金属行业中,已普遍开展了清洁生产活动,并在矿山和冶炼中取得了成果和进展。对于镍冶炼企业也同样要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大力研究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设备,并及早转入生产实践,以降低或不产生三废,更好地保护环境和提高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何焕华,蔡乔方.中国镍钴冶金[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2]王雅静,戴惠新.生物吸附法分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冶金分析,2006,26(1):40-45.

[3]刘天齐.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赵廷凯,唐谟堂.湿法炼锌净化钻渣新处理工艺[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32(4):371-375.

[5]潘江.柠檬酸盐法处理烟气二氧化硫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

[6]张复加.金昌冶炼厂废水处理工艺探讨[J].硫酸工业,1999,15(2):10-13.

[7]蒋建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稀土冶炼三废及放射性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 篇4

【关键词】城市空气;污染状况;现状分析;治理研究

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我国城市环境的污染,而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会对我国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为此,本文从空气污染角度入手,对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方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现状

(一)温室气体排放与热岛效应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规模也在日益增大。城市规模的加大不仅使城市的建筑更加密集,而且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骤然升高,除此之外,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大量的城市柏油马路建成,而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的吸热能力。现实已经证明,城市内的温度普遍高于城市周边区域的温度。而由温度造成的气压差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热岛效应的长期存在会使城市内的空气质量急剧下降,污染物的长期集聚不仅会进一步加重城市内的空气污染程度、重则可能会诱发城市居民各种疾病的产生,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二)悬浮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

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满足城市人民生活的需求,大量大中型化工企业、供热企业在城市中被保留,并且发展十分迅速。化工生产与供热企业等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通过燃烧大量的燃料来获取能量,而燃料的燃烧必然会带来大量的粉尘与悬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对城市空气造成污染,降低了城市的可见度,其中颗粒稍大的颗粒物是人们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粉尘,而一些微小的颗粒物人们根本看不见,并且这些微小的颗粒物能够随着人们的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现阶段,我国空气污染物中最常见的就是PM2.5或者是PM10。例如,今年年初在北京、天津、呼和浩特以及许多其它北方的大城市都发生了雾霾,城市可见度极低,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而这主要都是由城市中悬浮颗粒物PM2.5含量过高造成的。除此之外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中含有大量的细菌、重金属和致癌物等有害物质,这些颗粒物被人们吸入体内,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人们各种呼吸道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三)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

化石燃料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能源,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各种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都会释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与碳氧化物,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到城市空气中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性沉淀物。当城市的湿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这些酸性沉淀物就会以酸雨的形式坠落到城市中。酸雨不仅会导致土地酸化、土壤贫瘠还会对城市建筑造成一定的腐蚀,降低城市建筑的安全性,具有极大的危害。

二、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人们的空气污染防护意识

城市空气污染不仅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更与城市中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市民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就应该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树立起空气环保意识,使全社会都重视起空气环境治理,提高全体市民的城市空气环保意识。而要想切实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政府与人民齐心空气环保理念,引起人们对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而城市市民也需要大力配合政府,努力践行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提高自己低碳环保的自觉性,有效的降低各种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而城市工业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空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积极自主的做好空气污染的过滤回收工作,为建设好绿色城市、空气洁净城市而努力。

(二)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带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净化城市空气,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缓解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政府应该重视起城市绿化建设,不断加大对城市绿化建设的资金与人力、物力投入,在市区内、市郊与城市化工园区内大力进行城市绿化带的建设,给城市穿上绿色的新衣,努力优化城市的空气质量环境。与此同时,城市政府还需要通过不断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布局,合理对城市绿化带进行建设,选择那些吸附能力强、净化能力强的植物进行培植。而要想使这项工作被更好的完成,则需要政府加大对城市绿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城市绿化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本着科学治理的原则对城市的水土进行优化、对城市的空气污染进行治理,从而有效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给人们带来的困扰。

(三)加快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用清洁能源

城市空气污染之所以如此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市重工业,尤其是化工产业过多,而且生产方式粗放、耗能高、污染物排放量高等引起的。因此,要想彻底的治理城市的空气污染,就应该加强对这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治理,取缔一部分生产方式粗放,耗能高的产业,并极力推广清洁能源,对城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进行科学的治理,从根源上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

结束语

本文在对城市空气污染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希望能够唤醒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促进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永忠.城市空气污染及对策[J].四川环境,2010,11(1):45-46.

[2]王琨,董洪璞N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8(02):71-72.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三废污染及处理 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三废污染,处理

引言

当前,对环境监测的实验室来说,主要使用一些比较普通化学分析,环境监测范围非常广泛,在进行实验时会借助大量化学物品和药剂对环境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这就容易引起实验室的污染。一些化学物品在发生反应后,会出现大量有毒的气体,不仅对实验室人员的健康带来很大伤害,这些有毒的气体散发到空气中后,也会对大气带来就很大污染。此外,实验室内一些废渣和废液如果没有彻底进行处理,也会引发环境污染现象。环境监测实验室内的三废主要指废水、废渣以及废气,这些大多是化学物品或者药剂在出现反应之后引起的,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很大危害,所以需要制定出相应措施,加强对污染的处理,促进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监测实验室内出现的污染

1.1废水与废液

废水和废液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内十分常见,也是三废之一,其中,大多数因为各种测试的样本、试验中分析使用的残留液体、和一些失去效用的试剂溶液等产生。因为在环境监测的实验室中,按照不同监测的种类,会使用很多种类不同的药剂,而且,这些药剂在发生反应后,会引发大量废液,这些不同的废液内会含有很多重金属物质、含有大量酸碱性或者有机物质,如果不对他们及时的进行处理,直接就倒入下水道,就会对水资源产生严重的污染。而且,一些废水中含有很多毒素,对水中的生物生长和生存有严重的影响,进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如果被人们所误食,就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危害,甚至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

1.2废气污染

环境监测实验室内的废气主要有样本和试剂的挥发物,在进行实验时泄露的气体等,主要有氢氰酸、硫化氢以及四氯化碳等,这些废气全都是刺激性的气体,对人们的呼吸道造成污染,引起呼吸道的疾病,还会对眼角膜产生刺激,使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坏。

1.3废渣污染

废渣主要是一些固体形式存在的废弃物,主要是对一些多余的样本、失效试剂和药品或者重金属的废液进行处理之后引起的废渣,废渣内都含有大量化学的成分,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就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很大危害。

2环境检测实验室三废的处理和防治

2.1对废水和废液进行处理

在环境监测的实验室内,污染最严重的就是废水与废液,而且,因为废液类型的不同,对废液进行处理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对酸碱性的废液进行处理,对含有很强酸碱性的废液,可以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相关人员能够借助废酸或废碱中和溶液,使溶液内p H值符合相关的标准,然后在进行稀释之后,可以借助这些对厕所进行清洗,这样可以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而且做到对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对重金属含量比较高的溶液进行处理,实验室内,含汞废液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一些压力剂或者温度计如果没有正确进行操作,就可能使金属汞在实验室内散落,这是就要对其进行处理。如果汞在外面遗留,可以借助被酸性溶液泡过的工具对汞进行收集,收集时需要在上面放一些水,然后在遗留汞的地方,放置硫磺粉,干燥后在清扫,还要采取通风措施。一般来说,重金属的气体都有很大密度,所以需要在通风道下面设置排气的装置,如果实验室内含汞的气体有太高的含量,就需要借助碘对其进行净化,加热碘,使其和汞产生反应,然后进行清扫;含银的废液在实验室内也有很大的比例,对这类溶液进行处理时,需要加入氯化钠,使其进行沉淀,然后对沉淀物进行过滤,借助清水对其进行清洗,然后对沉淀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借助化学药剂使其发生反应,最后产生银。

2.2对废气进行处理

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时,可以借助活性炭进行吸附,对无机废气进行处理时,可以借助液体进行吸附,洗涤收集的装置,进而使废气内有害的成分受到吸收,进而实现净化目的。对废气进行排除时需要在通风部位进行,这样可以直接把废气排出室外,室外排气管高度需要符合相关标准,以便使处理后的废气可以直接进行排出,部队附近环境产生影响。

2.3对废渣进行处理

对实验室内固体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时,一些超过期限的药品需要送到相应地点进行处理,还要由专业工厂统一进行处理,其他的废渣能够和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一起进行处理,借助挖坑进行掩埋,或者焚烧方式进行处理。

3结语

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内的三废污染进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断对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防止出现污染现象,确保人们的健康安全,促进实验室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刚.探究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三废”污染及其处理[J].低碳世界,2014(11):9-10.

[2]谢丹梅.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三废”处理方法与控制途径[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134.

【稀土冶炼三废及放射性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推荐阅读:

稀土资源现状06-22

稀土资源利用现状10-04

高炉冶炼01-13

合金冶炼07-03

冶炼效果08-09

电炉冶炼09-03

冶炼废水11-04

湿法冶炼12-11

经济冶炼12-17

冶炼烟气01-07

上一篇:学习写得深刻培训材料下一篇:荷塘旧事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