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资源现状

2024-06-22

稀土资源现状(共9篇)

稀土资源现状 篇1

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对稀土资源的利用出现了很多问题,全球关注我国的稀土出口,甚至就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向世贸提起了诉讼,稀土不仅仅是贸易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此,我国如何从目前的稀土生产大国向稀土强国转变,如何改变我国稀土在国际贸易的被动格局等问题,是国内稀土资源应用和研究学者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

1 世界稀土资源现状

稀土金属(Rare Earth Metals)又称稀土元素,1788年,瑞典人卡尔阿雷尼乌斯(Karl Arrhenius)发现了第一种稀土矿物质。直到1947年一位美国人从铀燃料分离出原子序数为6l的元素为止,科学家经过近200年的不断探索,发现了17种稀土元素,分别是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钪[1]。

稀土元素因其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相近而共生,每个稀土元素又具有特殊的个性,同一结构的稀土物质可具有多种物理和化学特性。随着稀土元素特殊性质的不断认识和发现,科学家每隔三年半就会找到稀土的一种新用途,特别是它们的光学、磁学性质已广泛地应用在当今新材料、新技术领域。目前含有稀土的功能材料已达50多类(种),因此,稀土被人们誉为新世纪高科技及功能材料的宝库,它是发展高新技术的战略性元素。

世界上主要稀土储藏国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在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中,中国约占31%;美国的稀土储量至少有1300万t,占世界的15%;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有1900万t,占世界储量的22%;澳大利亚约占6%;其他国家约占25%。这个比例只限于已经勘探并探明的矿区,而对尚未勘探的世界大部分地区,稀土储量依然是个未知数。其中,巴西、蒙古、澳大利亚、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不断传来新的稀土矿探明的消息,而印度是世界上第五大稀土生产国。这说明,某一地资源的枯竭,不一定会构成世界总储量的减少[2]。

1.1 美国国家稀土战略

面对呼声渐高的稀土热潮,美国能源部2010年底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称,美国安全最核心的5种稀土资源,将在未来5年内面临国际供应紊乱。奥巴马强调,美国必须将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稀土资源的自给。在政策层面上,美国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美国的稀土战略:

(1)重新开发美国本土的稀土资源,并通过新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美国本土拥有1300万t稀土储量。上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是国际稀土产品主要生产国。由于多方面原因,美国政府相继关闭了其境内稀土矿。通过技术革新重新开发稀土资源是美国稀土战略的重要一步。2011年1月,美国得克萨斯稀土资源公司与SRK国际矿业咨询公司达成协议,由后者负责为其稀土开发项目提供专家服务,内容包括分析历史数据,改进钻探流程和加工标准,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等。得克萨斯稀土资源公司CEO丹·高斯其强调,这些技术升级的目的,就是要使稀土生产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流程上都达到国际最高标准,提高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率和产品品质。同时,根据美国国会于2010年10月通过的法案,美国本土的稀土开发公司将获得联邦政府债务担保等财政扶持政策,美国莫利稀土开发公司以及阿瓦隆稀土金属公司有望首批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

(2)加强国际合作,重塑国际稀土供应链条。奥巴马政府能源顾问已经为美国重建国际稀土供应链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这些智库包括美国稀土专家、美国金属技术研究公司创始人加雷斯·哈奇博士等专家学者以及美国经济资讯巨头彭博社等专业组织。他们详细统计、分析了国际稀土资源的分布、储藏特点,指出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稀土储量。同时在世界地图上标明了到2011年1月为止,除中国、印度、俄罗斯之外,全球30个国家所进行的275个稀土开发项目。美国莫利稀土公司已经与日本日立金属有限公司组建了合资公司,开发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夫沙漠中的稀土矿,生产高品质的稀土合金及磁铁。该公司执行总裁称,莫哈夫稀土矿将成为国际稀土市场中的一个重要供应商。

(3)利用新技术研究稀土资源替代品,减少对稀土金属的依赖。目前美国政府已拨出巨额经费,加紧研究利用电磁技术替代稀土金属。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特斯拉汽车公司,已经研制出不需要稀土的全电动汽车发动机。这款跑车发动机,能够在3.7秒之内加速到60英里/h。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以及佐治亚理工学院等机构,也正在研究、开发不使用稀土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2 日本国家稀土战略

日本国内90%的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但为提升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成为稀土出口第二大国,日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实施稀土各种稀土开发政策:

(1)出台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早在1983年,日本就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曾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在购得大量稀土后,并不急于使用,而是将之存于海底,以应对未来能源之需。

(2)大力回收废弃电器制品。目前,日本国内的废弃物中含有稀土的总量相当于数年间世界稀土的消费量。而日本的废弃稀土回收技术几乎可以让提炼纯度达到百分之百,废弃物分类技术也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东北大学多元物质科学研究所教授中村崇还提出,希望日本政府能够从现在开始在积极回收利用“都市矿山”的同时,还要大量存储废弃电器垃圾和大型废弃汽车等,而不是廉价地将其大量销售到国外。

(3)开发海洋稀土资源。日本拥有广阔的海域,开发海洋并向海洋要稀土成为日本重要的科学发展方向。日本正在研发利用深海机器人开采海中稀土矿藏。有关机构将投入资金,研发可以在海下从事矿物开采的机器人,一旦计划成功,这些机器人将被派到冲绳、伊豆等海域探测和挖掘稀土矿。采矿机器人配备有巨大刀刃的发掘机械和螺旋桨,可在2,000m深的海底开掘矿石,然后通过管道把矿石输送到船上[3]。2011年7月,日本科学家高调宣布:日本科学家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富含稀土的矿床,日本希望主导这项资源的开发。

(4)拓展海外稀土矿产资源开发。据日本共同网2010年11月报道,日本企业将积极投资蒙古的稀土开发。而在日本投资越南、澳大利亚、南非等诸多国家开发稀土项目的背后,日本政府曾拨款给一些半官方组织,向日本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担保资金,最高贷款比例可达70%以上[4]。

(5)研发稀土替代技术。目前,电动汽车的发电机普遍使用稀土制永久性磁石发电。日本东北大学等机构近期宣布,已成功开发出一种无需稀土即可获得强磁力磁铁的基础技术。这种“无稀土磁铁”的磁力可与用于混合动力车的发动机的磁力相匹敌,预计2025年前后该技术将走向实用化[4]。这一研究项目将得到丰田汽车等企业的协助,今后共同提高这种“无稀土磁铁”的耐高温性和磁力的持久性。丰田集团还投资我国以外国家的稀土矿山,与越南合办稀土资源开发公司等。目前,投资矿山、开发稀土代替技术的趋势也正在向日本其他企业蔓延。

1.3 英国国家稀土战略

英国几乎不产稀土,只能靠不断加强科技研究,以最先进的技术来提炼利用。英国利兹大学科学家去年发现了一种可从二氧化钛矿石中获取稀土氧化物的方法。稀土氧化物是制造风力涡轮机、节能灯必不可少的材料,也被应用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稀土氧化物可以通过低成本、易操作的方法从一些工业废料中提取。

1.4 德国国家稀土战略

以制造业著称的德国是世界消耗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德国每年花费800亿欧元买原料,特别是铜、钴、铂及稀土等原料完全依赖进口。作为环保大国,在没有矿物储藏、进口又受阻下,德国把焦点对准了“城市里的矿山”———回收业。德国回收业高度发达,像电子类回收率在90%左右。目前德国主要靠从旧电路、电脑、磁铁和车辆里回收稀土。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里的矿山”,德国已经开始限制电子垃圾和废弃汽车出口。德国奔驰、宝马和大众三大汽车公司都设立了专门的回收公司;西门子等企业也设有专门的“变废为宝”部门。德国还从硬盘、电脑等常用物品中最大限度回收稀土[4]。

德国科学研究所还利用遥感技术寻找稀土矿藏。据称,德国正联合美国、日本等国,通过远程遥控技术设备,对德国本土、非洲等地区进行扫描,以获取稀土的电磁发射数据,从而确定稀土储藏。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原料所还发明了一种所谓的稀土“指纹鉴定法”,科研人员只需要几块指头肚大小的矿石便可确定稀土矿的位置。

2 我国稀土资源概况

中国稀土矿产资源一直被世界形容为十分丰富。我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目前,地质科学工作者已在全国2/3以上的省(区)发现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稀土有两种:一种是重稀土,一种是轻稀土。包头白云鄂博矿石世界最大的铁、稀土、铌等元素的共生矿山,其稀土资源以轻稀土为主,基础储量占全国的87.2%,超过世界总储量的40%[2];分布于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广西等南方省区的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独有的中重稀土资源,已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四川和山东也有丰富的轻稀土资源,云南、贵州、湖北等省也相继发现稀土,形成南、北、西、东的分布格局和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但是我们所忽略的事实是:中国现在是以31%的储量提供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对中国而言,这种局面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稀土占全球总储量超过90%,到1996年下降到43%,2009年下降到31%[5]。

2.1 稀土资源生产

我国是世界第一稀土资源大国,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基础储量8900万t(以稀土氧化物计,下同),资源量6780万t,约占世界55%,广泛分布于全国22个省区。稀土矿产品产量1988年为29640 t,开始占据世界首位,1995年48000t,达到世界当年总产量的70%-80%。2007年稀土矿产品产量达到12.08万t,2008年产量为12.5万t,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稀土资源、生产、出口国和最大稀土应用消费国[2]。

2.2 稀土资源出口

我国稀土出口始于1973年,随着稀土生产的高速发展,稀土出口量和创汇额迅速增加。1991年稀土出口8024t,其中单一稀土出口创汇首次超过原料级产品和中间产品。1992年以后稀土出口继续回升,但出口量增加,创汇额反而负增长。1992年降低10%,1993年下滑10%,达到了1987年以后的最低点。其原因在于国内稀土生产过剩,在市场竞争中稀土企业互相压价造成的必然结果。针对这一局面,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进行企业间协调,督促稀土行业自律,对稀土外销价格实行最低协调价控制,出口稀土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化。

在我国稀土出口配额政策进一步加强,以及各稀土主要应用行业停产或减产的影响下,稀土市场大部分消费商已暂缓或大幅减少稀土产品采购,日本、美国等主要进口国对稀土产品的需求量萎缩。可以说稀土产业对国际稀土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同样国际稀土市场也需要我国的稀土产品作支撑。但是由于国际稀土市场对稀土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且国内经营稀土产品出口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造成稀土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3 我国稀土资源的管理缺陷

稀土的重要价值早已被世界各国所认知,并争相用于研发新科技材料。世界各国激烈抢占稀土资源的局面早已形成。然而,在这场稀土争夺博弈中,中国的行动一直都被有关研究专家所痛斥。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中国却没能很好的利用,反而在日益激烈的稀土争夺大战上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笔者认为,我国稀土行业存在的管理缺陷:(1)稀土开发方式粗放,破坏生态平衡;(2)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3)我国稀土行业技术水平较落后;(4)稀土出口缺乏科学管理措施,出口利润低,效益差。国内稀土企业游击队式运营,难抵国外的正规军,而且,我国稀土出口依存度高。日、美、法三国的稀土出口占比从2004年到2007年都在75%以上。虽然2008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其占比有所下降,但其占有比值大的状况不会轻易改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6]。

我国稀土出口缺乏定价权。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却长期以低价卖到国外。由于宏观调控不当,稀土分离技术被过分推广,导致我国稀土分离企业遍地开花,在世界电子、激光、超导等高科技产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稀土价格并未水涨船高。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约10倍,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六成左右。走私、外国囤货、国内开采权的混乱等,都导致我国部分丧失了稀土定价权。

4 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的困境很复杂,一是希望对不堪的现状进行整顿,以避免快速整改所带来的新的问题;二是不愿看见国际社会更多的怨声,或甚至贸易诉讼。我国稀土行业应采取的对策如下:

4.1 加强稀土出口管理

我国稀土出口市场远未达到公平竞争的规范市场的标准,这必须由权威性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面组织采取措施,有目的的导向,及早解决问题。

(1)调整和优化我国稀土行业结构。我国稀土行业发展可以借鉴国际铁矿石巨头的发展模式,将稀土行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一是对稀土产业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在规范行业运作的同时,逐步建成若干家稀土骨干企业集团。要以规划和政策为依据,以持续、健康的发展行业经济规模为基础,制定出稀土行业门槛标准,以推进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品牌和集团化建设;二是全面查处关闭不合格的私人企业,改由国家控股,建立各地稀土国有企业,并逐步收、并购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稀土企业,进而达到能与稀土战略资源相匹配的行业结构状态—国家垄断。

(2)合理控制我国稀土出口配额。我国稀土出口的依存度偏高,而控制稀土的出口依存度的一个重要政策措施便是合理地控制稀土出口配额。

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明确指出:每个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的永久主权。所以我国也可以实行稀土出口配额政策措施。应探讨以征收特别矿产资源税和出口税的办法代替配额制度;严格审批新的稀土矿采矿权,将每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量控制在法律规定的以内,并严禁出口镝、铽、铥、镥、钇等稀土金属。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等手段,对稀土产业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应尽快出台《稀土产业管理办法》,以正确引导稀土市场合理、有序发展。

(3)制定稀土行业长期发展规划,并积极宣传,普及稀土保护知识。稀土行业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国家必须出台一个稀土行业长期的发展规划,并且要大力地宣传和落实发展规划在各个时期的措施和任务,并通过新闻、网络、教育、精神文明宣传等各种手段来进行稀土知识普及。

(4)整顿开采、加工秩序。近年来,我国在加强生产监管、打击非法开采、超量生产,下达指令性计划指标、出口管理、推进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地区乱采滥挖、无序开采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导致产量偏大、恶性市场竞争,开采、加工秩序仍然有些混乱,资源浪费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稀土产品价格的下跌和不稳定。

稀土矿山的生产要坚持科学开发和合理开采的原则,采用和推广先进的稀土矿开采工艺,科学开采稀土,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是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关键。严把矿山资源开采审批关,提高对离子吸附型矿山准入的“门槛”,要加强对开采过程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切实规范和维护稀土矿业秩序。

(5)提高矿山的整体资源利用率。矿山的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仍较严重,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亟须解决。稀土资源采选、冶炼分离等生产过程污染环节较多,近年来,虽然南方各省已经全面推广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原地浸矿技术,但一些稀土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和生态恢复措施,“三废”超标、放射性废渣也未完全妥善处理,矿区植被破坏和地下水污染问题仍需加快解决。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把资源节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2 建立有效的稀土出口定价模式

稀土出口价格是国内外所关注的问题,价格过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调整稀土的出口价格是改善稀土出口状况的重中之重。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我国稀土的出口定价模式。

(1)以企业联合的方式整合行业结构。稀土企业除了政府宏观调控达到稀土产业的集团化整合之外,稀土厂矿企业自己应当积极加强联合,实行企业股份制。外引内联,实现集团化、公司化,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发展。利用集团或公司的人才、设备、工艺、技术、管理、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带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产品优势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

另外,国内稀土强地的地方部门,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牵头,对当地稀土企业的部分产品进行积极收储,建立稀土贸易联合公司,统一经营稀土产品的销售与进出口贸易,使我国稀土在国际上的地位能得到提升,在出口定价上占据优势。

(2)制定行业出口价格协商机制。稀土企业之间的混乱价格竞争状况是出口定价权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各个稀土矿产企业不应当只顾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而应当看到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当前我国稀土出口秩序相对混乱,同是稀土矿产企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有出口资质和没有出口资质的,存在不同的利益选择,从而大大削弱了我国在稀土定价中的话语权。这种出口秩序的混乱表现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以及没有出口资质的违规出口。借鉴铁矿石的定价模式,使建立我国稀土卖家联盟,即制定稀土出口价格协商机制是解决稀土定价权的一个重要举措。

(3)推进稀土出口谈判机制的建设。稀土出口谈判机制的建设主要在于稀土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互相协作,其次是国家以及各地稀土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只有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谈判机制的建设。目前稀土出口谈判机制的建设只是一种假设,如何推进稀土出口谈判机制的建设是一个难题,但是一旦谈判机制形成,将对我国稀土带来非常大的积极影响,使我国稀土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走向美好的未来。

4.3 提升稀土产业技术水平

决定稀土产业格局是资源、产量和技术。由于多数稀土专利都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手中,我国不能任意出口稀土产品,否则就可能侵权。因此,并非只要控制资源开采和贸易,我国就可以控制全球稀土产业。要获取稀土市场话语权,需提升稀土产业技术水平。日本之所以能出口稀土产品,关键在于它可以进行高附加值的稀土加工,并且这种加工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的钕铁硼产量与日本相近,但是产值却不足日本的1/3。我国作为世界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生产者,可以生产、销售和使用钕铁硼永磁材料,却不能出口产品到外资专利覆盖区,否则将构成侵权。因此,加强自主创新,尽快突破各种技术壁垒,是中国从稀土大国走向稀土强国的必由之路。

4.4 树立全球资源观

拥有稀土资源的多数国家并没有封锁稀土资源或禁止开采的政策,实际上,这些资源国没有开采稀土只是没有成本优势。随着中国对稀土开采和出口的限制,日本等国开始在探索开采其他国家的稀土矿,那么,我国应当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机,尽快发挥技术和资金优势,让全球的稀土资源都能为我所用,使得我国不仅仅是稀土资源输出国,更是稀土技术和稀土高端产品输出国。

4.5 在行政干预的同时,利用经济政策引导产业健康成长

目前的稀土出口配额政策,只能是权宜之计,这一政策并不能很好地促进技术创新,只是将本该由国家获得的利润转移到出口企业。我们应当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建立一系列鼓励创新的制度,鼓励高端产品的出口,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淘汰没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企业。

同时,利用我国的产量优势,建立稀土期货市场;利用先进的金融工具,形成具有全球市场指导作用的定价权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建忠,车丽萍.中国稀土资源开采现状及发展趋势[R].万方数据,2010-04.

[2]韩晓英,李平,王勇,等.中国稀土发展概况[J].中国有色金属,2010(2):34-38.

[3]国务院稀土办公室.中国稀土——光辉二十年(1986-2005年中国稀土年评及大事记汇编)[J].稀土信息,2008.

[4]贾健,青木,纪双城,等.多国费尽心思“淘”稀土[N].环球时报,2011-05-14.

[5]吴香玉.筑牢稀土资源保护长城[J].世界有色金属,2010(15):50-55.

[6]许进杰.论中国居民消费模式变化与资源性供给紧约束[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1):50-53.

[7]中国有色网.首批稀土出口配额1.45万吨,外企占1/4[EB/OL].http://www.cnmn.com.cn/,2010-12-29.

[8]胡朋.国外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J].世界有色金属,2009(9):21-25.

[9]陈健,吴楠.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30-233.

[10]Aw,B.Y.Price Discrimination and Markups in Export Market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42):315-336.

[11]Knetter,M.Pricing to Market in Response to Unobservable andObservable Shocks[J].Int.Econ.J.,1995(9):l-25.

稀土资源现状 篇2

【摘要】: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稀土内含有多种稀有金属。无论工业用途和战略用途都十分重要,稀土是我国最丰富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稀土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但是长期的大量出口和不合理保护,导致我国的稀土资源只能维持20年的战略储备,如此重要的资源必然需要我们加以重点保护,本文仅从表面前议稀土资源及我国稀土资源的保护。

关键字:稀土 工业 资源保护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稀土资源,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

元素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

(Rare Earth)。简称稀土(RE或R)。稀土资源较为稀少,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也集中在几个国家: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马来西亚,埃及,巴西。其中中国是是世界稀土资源第一大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目前稀土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主要靠中国出口日本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国,稀土作为许多重大武器系统的关键材料,美国几乎都需从中

国进口。

稀土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同时稀土资源在石油化,冶金,军事,农业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对于新材料的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国长期对稀土资源的出口,以及开发上存在的不合理,导致稀土资源损失严重,对于这样一种能带来技术革命的资源,我国加强对其的保护及战略性储备,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说的一句名言。然而,在发达国家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并有所行动的时候,稀土在中国更多只被看作是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中国稀土占据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产规模第一,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可以说,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据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年生产能力20万吨,超过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而中国的大方,造就了一些国家的贪婪。以制

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韩国自身资源短缺,对稀土的依赖不言而喻。中国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这两个国家。至于稀土储量世界第二的美国,早早便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钼的生产也已停止,转而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西欧国家储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爱本国稀土资源,也是我国稀土重要用户。发达国家的贪婪表现在,除了生产所需,它们不但通过政府拨款超额购进,存储在各自国家的仓库中——这种做法,日美韩等国行之有年;除了购买,还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中国法律,参与稀土开发,行公开掠夺之实。但是目前中国的实际稀

土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我们稀土储量的三分之二已经流失。

美、俄以及一些是有稀土资源的欧洲国家都早已经封矿,均为从中国进口稀土。日本已经囤积中国稀土足够其国内使用三十年,掌握稀土国际定价权。面对这种形式,我国停止了稀土的出口,并对稀土资源进行了战略储备。并实施联合监管机制2010年8月10日上午,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启动仪式在广东省河源市举行。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五省(区)15市共同签署《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共同规范我国稀土开发经营秩序,促进我国稀土产业协调发展。因此,福建省龙岩市、三明市,江西省赣州市,湖南省永州市、郴州市,广东省河源市、清远市、梅州市、韶关市、揭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贺州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15市政府经磋商,决定共同对区域内稀土矿产开发采取联合监管行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书面发言中强调,我们要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从大局出发,进一步提升对稀土资源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打胜我国稀土保卫战的决心与

信心。

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联席会议第一任主席市、广东省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说,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充分表明了我国对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视和进一步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决心,对地方资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

用。

面对中国的稀土限卖令,“中国对西方发动稀土战”的论调就在西方满天飞。稀土这种分布在世界多国的资源,被描述成中国要挟他国的“独门武器”。德国《每日镜报》援引一名德国经济界驻京代表的话说,中国人玩稀土就像当年欧佩克玩石油一样;美国《新闻周刊》则称,稀土是高悬于中国贸易伙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国针对应针对的摆出强硬的姿态,一方面减少对外的供应,一方面加强本国的管理,同时加大科技开发的力度,减少稀土资源的浪费,这样能使稀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加强稀土资源开发的整和力度,关闭一些没有科技含量,开发环境较差的稀土矿点.保障我国的稀土资源得到保护和充分利用.保护稀土,人人有责.不仅国家需要加强稀土的保护,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稀土资源的了

解,增强保护意识,也可以投身于稀土资源的开发.保护好现在的资源,就是在造

福子孙后代.我国稀土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的稀土资源大国,储量位列第一,此外,产品的供应量也占到全球需求量的85%以上,是世界上第一大稀土出口国。既然我国是一个稀土资源大国,同时也是稀土的出口大国,但是我们并没有出口价格上的优势,平均每顿的单价只是法国的三分之

一、日本的四分之一,正也说明我们在稀土贸易中缺乏市场势力和定价权。类比石油充裕的中东国家,同样是资源充裕型社会,中东国家能够将石油定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石油出口获得大量财富,而我国却空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却卖得个“白菜价”,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和悲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稀土出口的低价呢?这里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

1、稀土行业门槛低、易进入。据了解,生产1吨中钇富铕矿,需要大概4.4吨硫铵,2.2吨碳铵和0.4吨硫酸,硫铵、碳铵和硫酸的市场价分别为920元/吨、580元/吨和660元/吨,再加上浸析池土地费、土建费及其他制造和间接税费等,总成本约3万元/吨。成本低廉成为导致稀土产业门槛低的原因之一。正因为稀土行业易进入并且有利可图,因此在这一行业中汇集了数百家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

2、稀土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低下。稀土是一门技术含量极高的产业,从采矿、选矿、初步冶炼、深加工到终端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而我国出口产品却主要以中低端的原矿为主,这恰恰与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稀土资源匮乏,国内80%的需求都是从中国进口,但是日本却是一个稀土出口大国,出口的是经过深加工后的应用品,并且平均每吨的单价是我国的4倍。这与日本高效的提炼加工技术是分不开的。我国技术低下一方面是基数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大量中小企业涌入稀土行业,无暇进行技术研发导致发展速度缓慢。

3、稀土行业价格战激烈。2003年我国稀土总体生产能力就已经达到近13万吨,同时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同期的世界需求仅为9万吨,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均衡价格却下降了。因为只要价格能够大于企业的边际成本,企业都是有利可图的。而获取利润首先就需要销售量的保障,为了抢占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势必会进一步降低价格通过薄利多销的手段生存。因此最后的均衡反而是收益更低的降价,这样双方就陷入了“囚徒困境”。

四、对策分析

面对稀土资源低价出售这一困境,国家也陆陆续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提高稀土产品出口价格。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出口配额的管理和发放。从2004年开始,稀土的出口配额管理的发放条件更加严格,对注册资本、出口量的要求标准

更高,同时也取消了稀土的出口退税,进一步控制出口量。从供求角度来看,政府此举减少了稀土产品的国际供给,供给曲线左移,提高了均衡价格。

但是,实际中我们发现,这一措施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没有从根本上限制稀土的外流。这是因为尽管稀土出口配额减少了,但是没有限制深加工产品,因此部分外资企业直接在华设厂,在中国境内完成加工。另外,大量中小企业的滥采、走私也导致了出口配额效果的下降。因此,对于稀土资源的保护,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多管齐下采用全面系统的对策,在此我联系国际经济学及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整合稀土行业,形成利益集团抗衡国外。我国在稀土市场定价权的丧失与国内稀土行业“各自为王”的情况时分不开的。各个企业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势必会导致集体行动的不一致。整合全行业不仅仅提高了我们在国际市场的势力,同时根据克鲁格曼的看法,这也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行业平均成本。这要求我们一方面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淘汰技术不合格、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另一方面建立稀土行业协会,使整个行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能够“同甘苦,共进退”,正所谓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这样一个利益集合体,我们在国际市场将更有势力和定价权。

2、引进、培养人才,提高技术水平。技术的限制导致我们不能有效的利用稀土矿产,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缺乏深加工技术也是我们没有话语权的原因之一。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将产品结构从中低端提升到高端。这也要求我们在能够整合行业的基础上,投入资金来引进或培养人才。

3、加大调控力度,保证政策的落实。稀土资源的保护离不开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在出口配额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同时选择征收相关资源税和关税,进一步控制出口。政策的制定和发布是一方面,另外也需要政策的落实和效果。因此,我们还应该加强监管,避免官商勾结和个体的私采滥采行为,同时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奖优罚劣。

江西稀土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3

一、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发现状

世界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印度等国稀土资源也很丰富。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目前,地质科学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但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并且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稀土按资源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类,其中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中重稀土资源,非常珍稀宝贵,是西方国家最想得到的稀土资源。离子型稀土矿系含稀土的花岗岩或火山岩经多年风化而形成,矿体覆盖浅,矿石较松散,颗粒很细。在矿石中的稀土元素80%~90%呈离子状态吸附在高岭土、埃洛石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上;吸附在粘土矿物上的稀土阳离子不溶于水或乙醇,但在强电解质(如Na Cl,(NH4)2SO4,NH4Cl,NH4Ac等) 溶液中能发生离子交换并进入溶液和具有可逆反应。20 世纪60 年代末期,首先在江西省龙南足洞发现离子吸附重稀土矿及寻乌河岭离子吸附稀土矿后,相继在我国南方的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七省100 余县均有发现。南方七省共计探明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160 万吨(REO),评价预测E级储量约为642 万吨(REO),合计资源总储量约为800 万吨,稀土远景储量5000 万吨,其中江西中重型离子稀土保有储量达230 万吨,远景储量达940 万吨,储量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稀土大省。

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江西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开采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离子型稀土矿最早实现工业化开采的省份。1970—1999 年江西离子型稀土矿基本采用池浸生产技术生产,资源利用率只有26%左右,2000—2003 年池浸和原地浸矿生产各占50%,原地浸矿生产资源利用率70%,2004—2008 年生产主要采用堆浸和原地浸矿技术生产,浸矿资源利用率可达75%。目前,江西稀土矿开采规模能力已超过1 万吨/年,占全国离子矿产量的60%~70%;投资开采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全部为民营资本,生产经营主体均为个体采矿业主。整体生产规模能力超过1000t(REO),单个矿规模生产能力差异很大,原地浸矿规模能力一般在年产100t—500t(REO)之间,池浸矿规模能力一般在年产10t—100t(REO)之间。原地浸矿开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了较大的发展,龙南县全部应用,寻乌、定南等县也正在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只有少数矿山仍采用池浸或堆浸。

二、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稀土产业集中度低

数据显示,上世纪90 年代,赣州地区大大小小的稀土矿达4000 家,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龙头企业不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2001 年以前,离子型稀土矿分离企业主要以江苏为主体,其次为广东,但近三年离子型稀土矿的分离企业在江西、广东得到迅速扩张。尤其是江西离子型稀土矿的分离企业,其在2005—2006 年间迅速扩张,由原来只占江苏分离能力的1/3 左右,到2006 年上半年一跃超过江苏。然而在小集团利益的驱动下,江西稀土矿山开采较为混乱(仅非法矿点就超过3000 多个),矿点分布不够合理,采矿许可证发放不规范,集体、个体矿点乱采滥挖现象仍存在,资源利用程度较低;稀土企业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问题突出,效益低下。江西稀土行业这种“小、散、乱、差”现象已成痼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和市场混乱,而且破坏了稀土产地的环境。

2、稀土矿产资源浪费严重

在国际稀土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受利益驱使,自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以来,江西国营、集体、个人开矿一起上,一些地方稀土矿山生产企业无序开采、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现象经常出现,导致稀土资源开发秩序混乱。稀土开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漏采弃矿压矿”现象严重,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使得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资源消耗过快。例如素有“重稀土之乡”美誉的江西龙南县,据统计,已探明高钇重稀土矿的可开采工业储量仅40000t左右,按年产4500t的规模,80%的利用率计算,也仅有7 年的可采资源。由于盲目生产,总量增长过快,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产销严重失衡,而产业内部恶性竞争,使稀土市场供需失衡、稀土价格下滑,稀土矿产地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严重。

3、稀土矿产地环境破坏

江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开采主要采用野外池浸工艺和原地浸矿工艺,离子型稀土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由野外池浸或堆浸工艺产生,主要包括:一是植被破坏。矿床成面状分布,采矿时要砍树除草,然后剥离表层土壤,导致所到之处山体植被破坏,山体大面积荒废,实际上等于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也就改变了当地的生态过程。二是水土流失。江西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一般埋藏在花岗岩风化壳下面,据测算,池浸工艺每开采1 吨稀土,要破坏200 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 平方米表土,产生2000 立方米尾砂和表土剥离物,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污染了矿山环境,破坏了矿山生态。同时,池浸产生大量富含硫氨和重金属的污染物,对水源的污染也很大。

4、稀土行业管理薄弱

(1)指令性计划与市场严重脱节。江西稀土行业以国家计划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效果不佳,因为指令性计划与市场严重脱节,指标下达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从而使“计划外”开采和生产成为一种必然。例如,包括赣州在内,江西南方中重稀土指令性开采计划在1 万吨/ 年,而每年氧化物产量则达到4 万至5 万吨,每年的稀土指令性生产与实际生产情况相差甚远,使得采矿指标形同虚设。

(2)稀土非法出口和走私行为猖獗。早在l998年,我国就已对稀土产品出口实施配额管理制,随着全球对稀土的需求日益扩大以及国家不断减少出口入册企业数目和出口配额,部分获得配额较多的稀土企业为牟取利益而开始违规倒卖配额。此外,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等的企业大规模在离子型稀土矿资源区投资设厂,在产地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稀有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从而成功规避了我国的出口配额限制。与此同时,稀土出口走私活动日渐猖獗。据测算,2009 年我国稀土走私出境超过2 万吨,约占实际出口量的1/3。

三、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对策

1、促进稀土行业整合

稀土行业整合既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保护宝贵的稀土资源。目前我国北方稀土已经基本整合,中国最大的稀土企业———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包钢稀土)基本控制了北方轻稀土;而南方和江西离子型稀土矿开采较为分散,面临进一步的整合。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整合可采取以下措施。

(1)运用市场力量和行政手段。政府要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引导和激励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自愿、自主参与整合,大力推进稀土资源整合,大幅度减少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稀土行业兼并重组要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兼顾中央、地方和企业利益,妥善处理好不同区域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

(2)运用法律手段。要实现稀土资源开采的长效整合和规制,市场和行政手段固然重要,但还需运用法律这一行之有效的工具。在整治稀土乱局的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会相当激烈,整合资源的权力部门必须依照相关法律行事。一要明确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既不归资源所在的地方人民政府某个职能部门所有,也不归资源所在区域的人口或持有矿业权证的企业所有,其属于全民所有;二要规定国家拥有稀土资源开采的支配权、管理权、决策权和收益权;三要严格依法惩治非法采矿的违法和犯罪行为。

通过以上措施,江西力争用1—2 年时间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

2、整治稀土开发秩序

(1)坚决遏制非法开采稀土行为。一要强化组织及责任分工。成立稀土开采秩序集中检查工作小组,分别由矿管局、林业局、公安局、国土局、水保局、环保局、安监局等单位牵头负责,每个工作小组安排1—2 名矿管局业务工作人员、3—4 名乡镇干部,分别对1—2 个乡镇进行检查。二要加强动态巡查。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各辖区内所有稀土资源的区域和已发现的非法开采稀土矿点的动态巡查力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三要加大打击力度。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根据巡查发现报告的非法开采稀土矿点,视情况采取措施,实行集中整治,坚决制止非法开采。四要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一把手”负责制,确保稀土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对在监管非法开采稀土活动中工作不力、工作措施不到位、为非法开采稀土活动办理任何审批手续或收取相关费用,甚至隐瞒、默许、纵容非法开采稀土行为的,将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2)严格准入门槛、控制采矿证的发放。2010 年5 月,工信部下发的《关于公开征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意见的通知》,对稀土行业的多项指标划定了门槛。《通知》在生产规模、工艺装备、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监督与管理等多方面都作出了规定。江西要提高稀土行业的准入门槛,严格实行稀土开采总量控制,加强采矿权管理。离子型稀土产区在放证之前至少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开采规模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的指标,二是所选择的工艺及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三是环境保护设施是否齐全,严禁无证开采,对无证开采、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者应坚决取缔和重罚。

3、加强稀土生产和出口管理

一方面,江西要按照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有关政策,严格控制稀土开采和生产总量,统筹考虑国内资源和生产、消费以及国际市场情况。另一方面,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出口配额总量。完善出口配额分配方式,严惩倒卖稀土出口配额行为;细化稀土产品税号和海关商品编码,并将稀土产品列入法定检验目录;严格海关监管,规范企业申报管理,完善海关检测方法和手段,加强对稀土行业准入后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防止变相出口稀土产品。此外,还要坚决打击稀土非法出口和走私行为。对此行为海关会同商务等有关部门要立即开展稀土出口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审单、查验力度,依法严惩伪报、瞒报品名,以及分批次、多口岸以“货样广告品”、“快件”等方式非法出口和走私稀土行为。

4、加强环境保护

江西加强稀土产业环境保护,一要认真贯彻 《环境保护法》,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二要加强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率高的原地浸矿新工艺技术和无氨氮冶炼分离、联动萃取分离等先进技术,加快淘汰池浸开采、氨皂化分离等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三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尾矿资源和稀土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提高稀土资源采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

与此同时,江西还要坚决打击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要开展对稀土开采及冶炼分离企业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未经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和生产;对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或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依法责令立即停产,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注(吊)销相关证照。

摘要: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了江西稀土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江西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开采混乱、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行业管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分析江西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江西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稀土资源现状 篇4

刘 毅 2002年4月4日

【摘 要】稀土开采是造成江西省龙南县土地沙漠化的直接原因,稀土开采工艺的改变,使产生水土流失的方式发生变化.稀土开采工艺由池浸法改为原地浸矿法,表面上减少了水土流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浸矿的山体滑坡严重,并且具有滑坡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因而治理目标不明确.过去池浸法产生的尾砂堆流失量仍很大,因此矿区治理任务仍很艰巨,要搞好矿区水土保持,必须加强监督力度和深度,搞好水资源保护,提高综合治理水平和发挥专项资金效率.【关键词】池浸法;原地浸矿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稀土矿区;江西省龙南县

稀土矿区水土流失是由人为破坏地面和堆置尾砂弃物而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稀土开采是造成成江西省龙南县土地沙漠化的直接原因,现在已有667hm2土地沙化,并以每年60hm2的速度增加.稀土矿区的水土保持是有效拦截尾砂的关键,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恢复良好生态环境和保证矿区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江西省龙南县1970~1996年开采的稀土,都是采用池浸法生产的,即把含有稀土的土壤运到固定的水池,沉浸后24h,再回收液体.从1997年开始,则采用原地浸矿法开采稀土,即从山坡上开挖灌液 孔,从孔中灌注硫铵液,然后从山脚开沟回收液体.稀土矿区的山体分为三层:A层是由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表土层,厚度为1~5m,土壤鲜红,石英砂粒较细,直径为0.2~2mm,具有较好的粘结性;B层是含有稀土的心土层,厚度为4~30m,含有较多粗粒石英,直径为2~10mm,土色为灰白;C层则是较坚硬的花岗岩母质层,水分渗透性弱.1 两种采矿法造成水土流失的方式

开采工艺的改变,对植被和土壤的破坏程度不相同,造成水土流失的方式和产生水土流失量也不相同,因而防治目标和防治措施也不相同.1.1 池浸法造成水土流失的方式

池浸法由四个方面造成水土流失:首先是砍光树、铲净草皮,使表土丧失天然保护作用;第二是剥离了A层红壤表土层,形成1万~5万m3/hm2的松散红土层,水土流失主要以悬移质的方式流失,含泥沙量为250~400kg/m3;第三是B层含有稀土的土壤经池浸后变成了尾砂,石英含量达80%以上,尾砂堆侵蚀沟密度达90%以上,水土流失主要以推移质的方式流失;第四是裸露后的花岗岩质层风化速度加快,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源.池浸法开采面宽、动土量大,水土流失也大,但剥离的红壤表土层和池浸后的尾砂都堆放在一定的坑沟里,防治目标明确,工程拦截效果明显.池浸扰乱了水资源系统,破坏了表土植被和土壤,致使地下储水功能丧失,地表水文平衡改变,平均初渗量是没开采前的8~10倍.1.2 原地浸矿法造成水土流失的方式

原地浸矿法由三个方面造成水土流失.第一种是对植被的破坏,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开挖灌液孔和工人来往践踏对植被的破坏;另一种是灌注硫铵液,造成植被根系萎缩,生长停滞,致使植物的根系逐步丧失固水保土作用.第二种是开挖灌液孔产生大量的泥沙.第三种是生产过程中,由于灌液孔布置不合理,灌注液体超量,或者达到一定雨强的而水通过灌液孔易造成山体滑坡、崩塌.由于原地浸矿法动土量比池浸法少,表面上减少了水土流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满山遍坡的灌液孔不断崩塌,或造成山体滑坡,而且崩塌、滑坡在时间上和地点上具有不确定性,造成治理目标的不明确,在治理上难以达到有的放矢.2 稀土矿区水土流失现状

2.1 池浸法产生的尾砂仍是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

根据龙南县稀土矿生产科的测定,池浸法生产稀土按体积比每生产1kg稀土需挖取土方1.1~1.4m3.根据统计,1970~1996年累计共生产稀土6985.89t,测算形成的尾砂有768万~978万m3,加上开路、建池、建房,形成的裸露尾砂有1500万m3以上.尾砂沙性重、松散,抗冲性能小,据测定抗冲指数为0.19,侵蚀模数达2万~4万t/(km2·年),池浸后的水如果没有经过处理,pH值为4,铅含量为2~10mg/m3.2.2 原地浸矿的山体是水土流失的重大隐患

原地浸矿的灌液孔一般深1.5~3m,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2~3m,由于开挖灌液孔山坡产生的泥沙量达7000m3/hm2,为达到离子交换,灌注的硫铵液浓度至少为3%,土壤浸液时间为150~400d.由于硫铵液浓度大、土壤浸液时间长,造成树草根系萎缩、树叶枯黄,丧失了天然保护作用,加上灌液孔布置不合理,或者灌液超量,造成表土崩塌量达150m3/hm2以上.2.3 原地浸矿法开采点多、面广,呈现水土流失源的多样性

由于原地浸矿法开采工艺较简单,从灌液到出稀土时间短,经济效益好,并改制为个体、股份制经营,使得开采点多、面广.根据水保、地矿、环保几家联合调查,目前已办理开采证的有40多家,收集尾矿点的(在坑尾收集业主排放的废水,重新沉淀生产稀土的)有31家,开采面积1800hm2.目前这些开采业主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开采工艺掌握的水平有高有低,这就是形成水土流失地段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而且其中929hm2准备开采的稀土矿都是在水土保持设施范围以外,开采面积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32km2扩展到现在的70多km2.矿业主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理解不同,也是造成水土流失多样性的重要原因.2.4 矿区特殊小气候

矿区大量的尾砂堆,厚达3~15m,尾砂物理性粘粒含量为6.26%~19.2%,石英粒含量达80%以上.到了夏伏季节,尾砂地表温度达62.5℃,采地温度达58.5℃,尾砂堆石英含量大、反射强、水分蒸发量大,在矿区易形成水气小循环.根据几年的观察统计,7~9月,由于台风引起的降雨频率矿区高于全县,并且台风引起的降雨 时间短、降雨量大、汇流时间短、径流量大,极易形成严重水土流失.如1996年8月13日,降雨量达64.2mm/h,大量的泥沙冲毁了3座主要的拦砂坝,石方量达1500m3,完全被淤埋的农田达23.36hm2,直接经济损失165万元.2001年8月25日全县都没有下雨,但矿区却下了大暴雨.3 水土保持对策

目前,矿区建造各种类型的拦砂坝152座,拦截尾砂1亿多m3,恢复植被79.06hm2,其中33hm2为百喜草种籽采摘基地,矿区建立了一个水保矿区综合实验基地,从事种养业年产值可达60万元。

稀土矿区治理是龙南县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点,对此龙南县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龙南县水土保持局在治理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形势下,搞好矿区水土保持必须贯彻好《水保法》关于“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行使好“五权(指方案审批权、收费权、监督检查权、竣工验收权、处罚权),落实好“三同时”制度,正确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是恢复良好生态环境和降低治理成本的关键。

3.1 严格执法,加强水保监督力度

充分行使好“五权”,对新办矿点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水保工程措施要严格按照水保部门设计的方案和要求进行施工,并且这些工程款不能抵作以后上交的防治费,仅此项就节约资金150多万元。目前,稀土矿区已实施水保方案的矿点有26个,累计收取水保防治费达1600万元,处理破坏水保设施案件6起,由矿业主建筑、维修破坏的水保设施资金达15万元.通过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保证了“三同时”制度的正常实施。

3.2 把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关,加强监督力度

针对原地浸矿法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在矿业主申报水保方案时,要求:(1)必须有开挖灌液孔的弃土堆放点;(2)矿业主根据形式、土层合理布置灌液孔,防止崩塌、滑坡现象;(3)开采后的灌液孔要进行回填,并按照水保局的要求,在不同山坡地段上种植不同的树草.为保证措施的落实,与矿业主签订相关责任状,并按每600元/hm2收取一定的保证金。3.3 提高综合治理水平

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是降低成本的关键.要在稀土矿区搞好试验对比工作,不断总结提高和推广。

3.3.1 发挥工程措施的拦截效果,降低工程造价

龙南县水保局在池浸法开采过程中,采取了“逢坑必建坝,大坝套小坝,层层拦截”的办法来锁住黄沙,此法曾在全国第二次稀土会议上被称作稀土矿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龙南模式”,在池浸法开采的32km2范围内建造拦砂坝140多座,坝体有土坝、干砌石重力坝、浆砌石重力坝、双曲重力拱坝、土石结合坝等,坝体拦截泥砂库容从几百方到23万m3.总结了不少稀土矿区工程治理的经验,但由于拦砂坝工程成本高,对于仍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县情来说,也是一种开 发与发展的矛盾.因此水保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稀土矿区、经济合理、坝体安全稳固的办法,即根据小流域的集雨面积、未来开发方向和规模、对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等因素,先在小支流中建造土坝,在比较集中汇流地段中建造干砌石重力坝,对于处于“关卡”的坑尾处建造浆砌重力坝。3.3.2 选择适宜的草灌乔,充分发挥植物的固水保土作用 开采前的山坡上是一个草灌乔生长良好的亚热带绿针阔叶林,其郁闭度达85%以上,水质清澈.乔木以马尾松、杉木、枫香、木荷、紫楠、黄檀为主,灌木以小叶石楠、杜鹃、毛冬青、黄端木、胡枝子为主,草木有芒箕、雀稗、有刺芒野枯草、四脉金茅、狗尾草.池浸法开采后的尾砂堆砂粒含量达80%以上,养分含量小,不保水,透水性高,根据人工降雨试验,透水性为12.34mm/min.暴雨一来,水土流失严重,夏伏季节温度高,植物生长困难.为此,我们把尾砂堆分成三区,在三区上做好水平条带,移盖客土,根据三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规律,种植相应的树草.第一区为尾砂堆顶至山腰.这区由于汇水量不大,侵蚀沟为细沟和浅沟,乔木以种植木荷为主,灌木种植紫穗槐、黄荆,草以猪屎豆、圆果雀稗、狗尾草等乡土草种为主.第二区从山腰至山脚.这区汇水量集中,容易产生崩塌,侵蚀沟较深,以种植耐瘠、耐沙淹、耐高温的植物蔓荆,充分发挥其发达的根系的固沙防风作用.第三区是从山脚至河旁,这区为尾砂冲击扇,土地是悬移质沉淀下来的红壤土,粒结性强,肥力高,种植苦楝、湿地松、梧桐,河旁种植杨树、柳树,灌木以胡枝子、刺槐为主,草木以百喜草、猪屎豆、象草为主,并混合种黄竹.实践证明,这种组合的植物群组,适应性强,生长快,能达到理想的郁闭度,治理成本较低,拦截泥沙效果明显.3.4 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龙南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560mm,3~6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55%,7~9月份占26%,近几年达35%.稀土矿区地表年径流量为0.62亿m3,地下多年平均储水量0.19亿m3,占地表年径流量的30.6%,年均蒸发量1376mm.由于开采稀土和废弃尾砂造成了地表水损失、地下水损失和水质污染,并缩短了汇流时间,提前了洪峰出现时间.由于植被丧失了天然固水保土作用,如在野猪湖矿区原来多年平均流量为0.26m3/s,现在仅有0.1m3/s,并且水的泥沙含量达20%~70%,已严重影响下游35hm2农田灌溉用水,而湿稀土生产需水量为800~1700m3/t,如果稀土市场旺销,每年生产稀土5000~6000t,需水量400万~1020万m3,这些排出的水质不经过处理,则废水的NH3-N含量达3500~4000mg/L,经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稀释,春季的NH3-N含量达80~110mg/L、秋季的NH3-N含量达90~160mg/L,pH值在5.6~6.5之间,而水稻生产适宜的NH3-N含量为25mg/L.水质污染问题已由县环保局责成每个矿业主从源头控制,经过多次循环利用和净化处理.并在坑尾处建立污水处理站,采用五级沉淀和加碱爆气法,使NH3-N含量控制在40mg/L以下.3.5 发挥专项资金效益 首先建立一个稳定的稀土砂防治费收取渠道.长期以来,龙南县政府根据稀土产量,统一收取防治费,由水保局统一安排使用和治理,这样既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又保证了治理的连续性.及时、足额收取“两费”是保证矿区治理的关键.目前,已办理水土保持许可证64件,累计收取稀土尾砂防治费1600多万元.在财务上设立专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避免挪用、挤占现象.在水土保持措施上,则必须经过技术人员精心勘测和设计,定出方案,再经过讨论,择优实施.在施工过程派专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并与施工队签订责任状,使水土保持工程做到项目法人制、技师终身制,工程在10万元以上的拦砂坝则实施招投标制的规范化建设,使专项资金发挥效益.*文中有关数据由龙南县环境监测中心、水文站、气象站提供.参 考 文献

稀土资源现状 篇5

关键词:WTO,稀土案件,启示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口稀土,满足了全球90% 以上的稀土需求。自2006 年起,中国开始实行稀土出口管制政策[1],引起了一些稀土供应短缺的发达国家的不满,日本、美国和欧盟相继向WTO提起控诉。

一、稀土案件经过

2012 年3 月13 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向WTO递交的《关于中国违规限制3 种原材料出口》报告中指出:“中国对稀土、钼、钨三种原材料实施的加征出口税、限制出口数量、设定最低出口价格等措施不符合WTO相关规定”。2012 年5 月,日本联合欧盟和美国,就此向WTO争端解决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简称稀土案。

仲裁调解失败后,WTO于2012 年7 月设立争端解决专家组。2014 年3 月26 日,WTO公布稀土案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涉案产品加征出口关税、限制出口数量和出口配额等措施( 尤其是加征出口关税) 违规。虽然专家组最终裁定中国加征稀土出口税的措施不适用GATT第20 条“一般例外”条款,但部分争议问题的中方观点获得专家组支持。专家组明确了中国的资源主权原则,认可中国所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赞同中国资源综合保护政策,并肯定中国对资源保护所做的努力。

按照WTO争端解决的惯例,我国可以在专家组报告发布60 天之内提出上诉。WTO需在3 到4 个月发布最终裁决报告。如果上诉机构终裁依然认定我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违规,那么我国就必须执行最终裁决,修正违规的出口限制措施。专家组做出判决后,我国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上诉。

日内瓦时间2014 年8 月7 日,WTO公布关于中国稀土出口措施违规案的上诉机构报告。上诉机构维持专家组阶段的裁决,认为中方涉案产品出口管理措施违规,不符合WTO有关规则和中方加入WTO时的承诺。

二、稀土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

裁定中国败诉,WTO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1.《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1. 3 条规定: “中国应取消适用于出口产品的全部税费,除非本议定书附件6 中有明确规定或按照GATT1994 第8 条的规定适用”。在中国被指控的九种原材料出口限制案中,只有黄怜、锌和锰可按附件6 规定征收出口税,而包括稀土在内其他六种产品未列入该附件中,所以裁定中方对稀土加征出口关税措施违规。

2. 中国无权援引GATT1994 第20 条对《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1. 3 条进行例外抗辩。GATT1994 第20 条只适用于违反的义务规则,而《中国入世议定书》属于超WTO义务,且《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1. 3 条不含有“符合GATT1994”的表述[2]。

3. 由于中方未能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国内的生产或消费同样受到了限制,中方所采用的限制出口数量和出口配额的措施不满足GATT1994 第20 条的引用条件。GATT1994 第20 条属于一般例外原则,与本案相关的条款主要为GATT1994 第20. b条和GATT1994 第20. g条。

GATT1994 第20. b规定: 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在我国稀土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所采取的限制稀土出口数量和出口配额的措施,可以避免过度开采,减少环境污染,符合该条款的引用条件。

GATT1994 第20. g条规定: 为保护可用尽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如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一同实施。引用该条款需满足三个条件: 与保护自然资源相关; 可用尽的自然资源; 出口限制措施必须与国内生产或消费的限制措施一同实施。由于稀土属于可用尽且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且限制稀土出口与保护自然资源相关,适用于该条款的关键在于裁定中方所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对国内一同实施。由于中国未能充分举证在国内生产或消费中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因此,专家组认为该案不符合GATT1994 第20. g条的援引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一同实施”强调的是在国内也应有相应的限制措施,并不等同于GATT1994 第3 条国民待遇原则的“同等对待”。即对于国内稀土产品,并不要求采取同等程度的同类稀土产品出口限制措施,也未明确要求限制措施的相对量或绝对量。如果国内有相应的限制措施,即便对出口产品的限制程度更大,在符合GATT1994 第20 条的前提下,不对出口产品构成明显歧视,亦视为合法。

三、我国稀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商务部多次发表声明指出在稀土开采、生产、加工等环节中实施了有效管控,但目前尚无公开信息和数据证明国内稀土的生产和消费受到管控措施的影响。1978—2009 年,中国稀土年消费量从1000 吨增至7. 3 万吨,净增73 倍。2003 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稀土消费大国,从2005 年开始,中国稀土消费量占世界的比重就一直在50% 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稀土消费国。2013 年全球稀土总消费量11. 65 万吨,中国消费稀土量7. 82 万吨,占比超过65% 。到2015 年预计世界稀土需求量将达21 万吨,中国国内需求13. 8 万吨。预测到2020 年中国国内消费总量将达19 万吨,高新技术领域消费量达13 万吨,预计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8%[3]。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稀土消费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这对我国例外抗诉举证是不利的。我国稀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稀土产业生产环节管理缺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稀土开采、经营主体众多,各自为政。稀土企业长期超指标生产,难以统一定价、定质、定量经营。各个经营主体为了抢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争相降价,恶性竞争,这造成了国内稀土市场供过于求、低价竞销,稀土出口价格极低,严重缺乏定价权。实际上,却把大量利润拱手让给别国。

2. 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业绩,无视环境代价,过度开采开发。稀土资源的盲目开采,能快速带来财政收入,极容易成为地方政府政绩工程的牺牲品。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迫于政绩压力,往往采取“有水快流”的措施,放任或默认稀土资源的无序开采、生产和销售,而不考虑由此付出环境代价及其治理成本。

3. 国内外生产和供给不一致,违规倒卖配额严重。虽然近几年我国不断整合稀土行业,打击无序开采行为,限制稀土出口,但是实际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由于国内稀土价格远低于国外稀土价格,所以一直存在某些国内厂商在国内以较低价格购买稀土产品转手高价在国际市场销售的问题,造成国内外生产和供给不一致。2006—2009 年,每年大约有2 ~ 3 万吨稀土以氧化铁、大理石、去污粉、石灰粉等名义出口,或被转运到国外进行储备或深加工[4]。因此,这会给美日欧等国家造成错觉,认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措施只是针对外国,是不公平的隐性贸易。这也是我国败诉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稀土案件对我国稀土资源管理的启示

第一,采取有效措施限制稀土资源过度消费。在稀土案中,我国未能证明其对下游企业使用稀土采取了相关限制措施。实际上我国对下游使用稀土的出口企业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但同时配额中未能出口的稀土仍被下游企业继续使用,这就变相鼓励了下游企业使用稀土,与环境保护的目标相违背。我国可以在对稀土资源出口征收出口税的同时,对国内稀土资源使用征收相应的资源使用税,以遏制对稀土资源的过度消费。

第二,对稀土开采、生产到销售各环节严格管控,严厉打击稀土走私现象。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稀土产业各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格把关稀土生产企业资质,科学预测国内稀土需求量,合理制定销售配额。同时,严厉打击以各种名义将我国稀土资源走私到国外的违法行为,依法捣毁稀土加工、走私地下黑色产业链。

第三,大力培养专业国际诉讼人才。目前,我国严重缺乏精通国际法、WTO规则、商务英语和商务谈判技巧的专业诉讼人才。从能力和素质来看,专业国际诉讼人才需要具有法学、管理学、理学或工学等复合型知识背景,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法律制度及其发展趋势。在我国产品遭遇国际诉讼时,专业人才能够对我国入世议定书进行认真研究,并参考国际上已有的做法,制定有效应对措施,从而在诉讼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四,积极援引GATT第21 条“安全例外”原则进行抗辩。GATT1994 第21 条规定,允许缔约方为保护其基本国家安全利益,?取“与武器、弹药和作战物资的贸易有关的行动,及与此类贸易所运输的直接或间接供应军事机关的其他货物或物资有关的行动”。稀土除了在工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外,也是非常重要的军事原料,稀土资源的大量出口对我国经济安全也存在一定影响。我国对稀土资源所实施的限制措施符合“安全例外”条款,我国在抗辩中可援引该条款进行免责抗辩[5]。

参考文献

[1]杜凤莲,王媛,鲁洋.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理论分析与现实观察[J].稀土,2014(4):112-118.

[2]彭德雷.“超WTO条款”法律适用研究:基于中国“稀土案”的考察[J].国际经贸探索,2015(1):89-100.

[3]全球稀土消费分布及中国稀土出口境况.中国选矿技术网.http://www.mining120.com/show/1411/20141101_172183.html

[4]孙章伟.稀土贸易和管理政策比较研究——以日本、美国、中国为例[J].太平洋学报,2011(5):49-59.

技术突破促稀土资源综合利用 篇6

长期以来, 我国的稀土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需求, 但专利技术主要掌握在西方大国手中, 一方面我国无法自行生产高端产品, 另一方面还要向国外专利持有人支付巨额专利费。为打破这种局面, 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着不懈努力。其中, 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主持、由北京大学与北京恒源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高性能各向异性钐铁氮磁粉及其粘结磁体取得重大突破, 已经通过了国家863验收, 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据称, 此发明是我国在稀土永磁领域唯一的一项原创性发明, 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标志着我国在稀土科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日益显著, 这对于综合利用稀土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推进电器小型化、节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恒源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安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知识产权曾长期受制于人

稀土功能材料是十三类新材料之一,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着核心基础材料作用, 其中, 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功能材料最重要的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稀土永磁材料主要是用来生产钕铁硼。钕铁硼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永磁材料, 但也有其不足,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 用这种材料制作粘结磁粉, 其晶体结构是各向同性的, 最大磁能积仅到16MGOe, 不能适应高端领域产品的需求。其次, 粘结钕铁硼的成型工艺受到限制, 不适宜制作柔性磁体和复杂异形磁体。第三, 钕铁硼磁粉的专利归外国公司所有, 受到国外知识产权的制约。我国国内生产钕铁硼的企业很多, 有些还是上市公司, 但都不具有钕铁硼的专利权, 需要向国外支付专利费, 同时, 这些企业之间又存在竞争, 导致利润越来越低, 产能严重过剩, 很多企业开工不足, 因此, 需要开发新产品来尝试改善这种局面。

此外, 还要看到, 稀土资源并非中国独有, 日本等国已开始尝试从其他国家寻求资源来源, 我国的资源优势可能会逐渐降低, 因此, 很有必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振整个稀土产业。

钐铁氮研发获突破, 开始规模量产

稀土金属是伴生的, 随着钕铁硼材料的大量应用, 在开发提炼钕的同时, 积压了大量同时提炼出来的其他稀土元素, 如钐。如何综合有效利用稀土资源, 是我们一直关注的一个课题。

与该项目有关的研究, 北京大学已经持续进行了20多年, 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 北京大学杨应昌研究组和爱尔兰大学Coey研究组基于所发现的在稀土合金中氮的间隙原子效应, 发明了内禀磁性可与钕铁硼媲美的新材料钕铁氮和钐铁氮, 尽管氮化物具有优异的内禀磁性, 可是传统的工艺不能做出高性能稀土铁氮磁粉。第二阶段, 北京大学开发了适宜的工艺, 使这种新材料具备了优异的永磁性能, 当时金属钐的价格是钕的数倍, 因此将钕铁氮被视为性能高而价格低的材料加以开发。第三阶段, 北京大学针对钕铁氮进行了产业化技术研发, 经过了产业化中试试验。到2005年, 金属钐的价格开始低于钕, 为了适应市场原料价格的波动, 实现产品多元化, 又重点开发了钐铁氮。目前已经在稳定量产高性能钐铁氮磁粉。同时, 所开发的钐铁氮各向异性磁粉产业化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钐铁氮各向异性磁粉的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已取得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发明专利。

在稀土永磁材料中, 钕铁硼磁体是市面上最常用的产品, 与钕铁硼相比, 钐铁氮磁粉有四点优势?首先, 与当前商用的钕铁硼粘结磁粉相比, 钐铁氮各向异性磁粉具有更高的剩余磁感应强度、更高的磁能积和更强的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其次, 钐铁氮磁粉的成型工艺好, 易于直接加工成薄壁环形、棒形、瓦型等三维复杂形状, 适于压延、挤出、注射和模压等各种粘结磁体工艺方法, 成型后公差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第三, 钐铁氮磁粉完全是我国的自有专利技术。最后, 从生产成本方面考虑, 较之制备高性能钕铁硼磁粉所需的材料, 目前钐铁氮磁粉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低。

助力节能电机行业发展

稀土永磁电机是国家大力推广的高效节能电机, 与传统励磁式电机相比, 具有减化结构、降低损耗、提高效率的特点, 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重要基础部件。由于各向异性钐铁氮磁粉磁能积高, 因此以这种材料制作的粘结磁体可以缩小所需的磁体体积, 减少稀土材料的使用, 提高电机的效率。

此外, 钕和钐是共生的, 在大量使用钕的同时, 导致了大量钐资源闲置, 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而我们这项以钐为基本元素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 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促进稀土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动汽车、办公自动化、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中, 对信息、交通、能源、环境诸领域的技术进步起着推动和保障的作用,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稀土资源开发治乱须用重典 篇7

不愿投入包钢稀土环评或难“过三关”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委共同颁发《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生产秩序转向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自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严格开展稀土生产秩序转向整治,并推出包括环保核查、出口配额制度实施等一系列措施。

“北方霸主”包钢稀土不幸“中枪”。今年4月5日环保部发布《关于基本符合环保要求的第二批稀土企业名单的公示》时,该公司再次落榜。

包钢稀土之所以环保不达标,原因是,公司“在环保上较为薄弱,如没有专门的环保部门。前期不通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尾坝库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分离冶炼项目上存在未批先建和久批未验的情况”。据悉,从提交的最新环评数据来看,包钢稀土本部情况仍不理想,环保核查小组已对各项不达标项目,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环保方面,其实技术并不是问题,主要在于企业是否愿意投入。第三批是否能通过,主要视公司的环保投入力度而定,目前还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史上最严”核查结果挂钩出口、再融资

此次环保核查可谓“史上最严”。记者了解到,从核查流程来看,各地区自己进行环境初评后,将由环保核查小组和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经过评审组实地调研,并征求当地环保检测部门的意见后,方可发放环保核查通过许可。环保核查工作需要完成8大子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新建矿山和冶炼分离项目,以及产值在1亿元规模以上的深加工项目的环保核查许可,则须由工信部统一批复。“这与历史上地方环保部门具有决策权截然不同。”业内人士提醒。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新建项目只有山东的微山矿、中色的新丰县搬迁项目通过环保核查。

环保的投入确实不小。一位研究员向记者介绍,1000吨/年的稀土分离冶炼产能投入金额在2000万左右,即便按照“巨无霸”5万吨分离冶炼产能、折旧20年来计算,年折旧费用仅为5000万。

相比南方同行,北方稀土分离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设备使用时间长等原因环保投入会较大。矿山方面的投入则更高些,环评一项的费用需要上千万,“至于后期运行成本,暂时没有数据,因为整个环保改善才刚刚进行”。

对于环保核查,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常态化机制。“不是说一次性通过,就无需再进行考评审核。”对于未达标企业,环保部会将核查结果抄送央行、证监会、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结果将影响企业的出口配额、指令性生产计划的分配、再融资等。例如,倘若7月底前仍未通过环评,包钢稀土将彻底无缘第一批出口配额。

产能过剩价格难控急需加速治乱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相比环保核查,产能过剩的情况更让人担心。“目前经过审批的产能有十几万吨,大概占到全部产能的三分之一,淘汰过剩产能压力较大。”

今年“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表示,稀土企业将整合组建为2~3家大型企业。不过业内人士承认,“整合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和障碍是中央和地方利益的不统一,双方博弈较多”。

与北方包钢稀土“一家独大”不同,南方稀土却是“诸侯割据”,包括6家大型稀土生产企业。它们分别是中铝公司、中国五矿、中国有色、赣州稀土、江西铜业、广晟有色。3家是央企,3家为地方国企。“6家企业实力都很强大,另外,地方政府不愿意将资源拱手让人。如广东省和江西省都更倾向于由省内的企业控制稀土资源,外来企业只能涉足深加工行业。”

由于争夺激烈,在组建大集团方面,工信部的态度是让有条件的企业自己先行申报方案,原来是要形成2~3家,现在来看最后可能到4~5家。

在整而未合的局面下,稀土价格剧烈波动依旧。去年上半年稀土价格大幅上涨,7月后大幅回落,包钢稀土曾经试图通过收储、停产等多种途径稳定价格,最后却未能实现。公司内部人士透露,2011年内蒙古可统计的稀土矿产品高达11.92万吨,这还不包括滥采滥挖的小矿。而国土资源部当年给全国轻稀土的指令性计划只有8.04万吨,中重稀土为1.34万吨。

“产能和产量的失控,让包钢稀土对稀土价格的控制力显得非常苍白。”业内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今年前4月我国稀土出口量为3046吨,较上年同期下降43%,相当于商务部下达出口配额数的14.35%。

关于中国稀土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 篇8

2009年3月9日,英国泰晤士报撰文《中国掌握技术未来钥匙》,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稀土金属供应的“最大垄断国”,这一主导地位将使中国控制消费类电子和绿色技术的未来[1]。以这篇文章为标志,国内外众多媒体对“中国稀土”给予了极大关注。中国限制稀土生产更是引起巨大影响。

纵观国内外媒体报道,国外媒体关注的核心是中国稀土出口政策也就是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众多媒体表达了国外政府和公司对稀土稳定供应的担忧;而国内媒体则更多关注“丢失的稀土话语权”以及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稀土是否该限制出口。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稀土行业发展中仍存在非法开采屡禁不止,冶炼分离产能扩张过快,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高端应用研发滞后,出口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2]。为此,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都采取相关措施。2010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开展以稀土为主兼及钨锡锑等矿种专项整治行动,中国稀土等矿山目前已经从400个整合为116个,违法违规勘察开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3]。2011年,国土资源部划定了首批稀土、铁矿国家规划矿区。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其对稀土企业的排放、能耗总量做了详细规定,并对从事稀土生产的企业资质进行了严格限制。

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1年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因此,鉴于稀土资源重要性,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大对稀土资源管理问题研究,运用多种方式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促进行业整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二、中国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

1. 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稀土矿产品价格上涨,一些地方矿山生产企业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现象经常出现,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主体过多、采富弃贫、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严重扰乱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例如,中国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区中重稀土资源,由于管理不善,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营、集体、个人开矿一起上,都不同程度地造成采富弃贫、采易弃难、漏采弃矿压矿的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只有20%~30%[4]。

包头白云鄂博自1958年实现工业开发以来,随铁矿采出的稀土资源至今已到1 250万吨左右,其中约200万吨在采选、冶炼及堆存等过程中损失掉,损失率在15%左右,实际利用仅有120万吨左右,利用率不足10%,其余900多万吨都被排入尾矿坝内。近年来,白云鄂博矿的铁矿开采规模仍在扩大,每年附带采出约50万吨稀土矿,其中仅有5万吨左右得到利用,其余均排入尾矿坝。

2. 环保意识薄弱,污染问题突出。

在相当长时期,中国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一些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中国稀土的分布决定了南北在污染问题上有所差别,北方轻稀土主要是放射性物质排放造成的污染,分布在四川和内蒙古;而南方重稀土则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分布在江西、广东、福建、广西、湖南、云南、四川七省区。

例如,江西省赣州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起,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错误思想影响下,稀土资源陷入乱采滥挖、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几乎县县开采,最高峰时有采矿证的矿山就达1 035个。由于技术和思想观念落后,许多开采行为“吃一半扔一半”。这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一片青山几个月后就满目疮痍,黄土一片。为保护环境,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从2003年起,赣州市全面停止了综合回收率不到50%的池浸工艺,2007年全面停止回收率不到70%的堆浸工艺,积极探索并全部采用回收率在80%以上的原地浸矿工艺。但是,业内专家指出,即使改进开采工艺,也无法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矿区地表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十分困难。

正是由于担心稀土开采、选冶等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美国封存本国稀土矿而从中国进口稀土。

3. 资源性产品成本构成不完善。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科学制定资源性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矿业权投资、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总计七项费用被明确列入了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构成。

但长期以来,中国稀土资源等资源性产品只反映了采掘、运输等开发成本,忽略了资源稀缺性、环境损害等成本,主要表现在: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过低,无法体现矿产资源稀缺性,损害了国家所有者权益;矿山环境治理的成本长期外部化;生态修复成本长期被忽略;大多数矿山,特别是小矿,安全生产支出投入不足,常常因此造成事故频发。至于为企业转产所准备的费用,矿山企业层面上更是很少考虑。成本构成不完善,没有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4. 稀土走私已形成“产业链”,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在加征出口关税和削减出口配额后,稀土走私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中国战略性资源出现流失。近年来,中国稀土走私业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专人分别负责采购、收货、报关,走私主要是销往日本,韩国。由于国内稀土市场报价还比较混乱,以日本需求比较多的中钇富铕矿(国内市场价约13万元/吨)为例,走私200吨货,纯利一般在4 000万元左右(含“灰色”走私费用)。在南宁海关破获的稀土走私案中,涉案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69票,约4 196吨,案值约1.09亿元,偷逃税款1 300多万元。特别是国家出口退税取消后,走私者往往报关是一种产品,实际上是另一种产品。这样,他们不仅赚了成本和出口价的差价,还赚了低税收这个钱。

然而,生产企业对稀土走私和正常出口的“一视同仁”,让更多稀土走私者铤而走险。部分稀土原产地开采企业不管出口,只负责将原料售卖给客户,至于客户买稀土用来做什么就不得而知。

5. 监控管理困难。

中国稀土资源产地大多位于边远山区,而矿产资源监管机构又大多位于城市,这给监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既得利益的驱动下,乱采滥挖的中小企业抓住这一特点,采用迂回游击战术,巧妙地避开管制。此外,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加之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也给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6. 高端技术滞后,自主创新不足。

中国稀土产品产量和消费量较大,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稀土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投入不足,导致稀土应用技术含量低,跟踪仿制多,独立创新少,开发应用滞后。中国生产主要是低端的稀土产品,在高端产品方面大大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

三、政策建议

1. 完善稀土资源成本构成。

(1)政府要尽快通过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稀土矿产资源品的成本构成。国务院虽然在《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提出,但是尚没有对稀土等资源性产品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加以具体化。因此,必须通过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加以明确,使其法规化、制度化,强调所有从事矿产勘察和开发的市场主体必须执行,各级矿管部门有责任加以检查监督。(2)加快矿产资源税费改革的进程必须在理论上明确,矿产资源补偿费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作为财产权的实现,不是行政收费。加快调整稀土资源补偿费费率,建立与资源利用效率挂钩的浮动费率制度;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3)在稀土矿产品成本构成中,重点要抓好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费用的到位。首先,必须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成本支出的责任制,矿山企业是治理、修复的出资主体;其次,要从源头上做起,坚持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建立落实矿山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欠新账;最后,政府矿管部门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建立和完善环境治理的保证金制度。对不按预定要求治理矿山环境的,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及时处理,并通报批评。(4)科学制定稀土矿产资源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把矿业权取得、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等费用列入稀土矿产资源产品的成本构成,完善稀土生态补偿制度,防止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私人成本社会化。

2. 严格准入门槛,加快企业整合。

中国稀土产业企业构成上的特点是民营投资多,规模小,但数量上超国企,多年来形成了稀土企业散乱小的不利局面。众多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供大于求,这是导致中国稀土价格长期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稀土资源,必须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对稀土产业要素进行整合,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首先,要制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的生产工艺、规模、设备、环保等标准体系。只要符合条件,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不论是地方国企还是中央企业,皆可入行;不符合条件,即使是大型国有企业,也要限期整改甚至淘汰出局。然后,要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功能,尽快出台稀土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区域稀土企业重组整合,引导稀土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整合产能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使区域稀土企业既有高度分工、又相互紧密协作,以达到优势互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稀土骨干企业规模的目的。其次,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和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资源流动和技术创新结合,使上下游相关企业切实在战略合作中获取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走出一条使稀土产业整体优势得到体现的新路子。最后,除了提高行业准入技术壁垒之外,还应将环保、能耗标准和技术水平等指标均加入行业执法之列,制定企业处罚制度。通过政府干预,行政立法,协会与企业配合,上级与下级政府,当地政府与当地开矿企业签责任状等多种方式,强化执法管理。对于达不到或违反行业标准的企业,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对其进行制裁。

3. 统筹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推进生产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

2010年11月,商务部发出了《关于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的公告》,同时公布了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其中对申报出口配额的生产和流通企业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既有助于在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营集中度,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又有助于实行严格监管,防止非法开采的稀土流入出口渠道,最终达到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

未来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相关政策制定,要统筹考虑国内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国际市场情况,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推进企业生产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稀土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共同促进产业升级。当前应重点支持内蒙古、江西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从原料型基地向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开发基地的转变,在条件具备的其他地区重点发展稀土深加工及稀土永磁电机等应用产品。

尽管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源,但是并没有有效地扼制稀土产量的增加。因此,应探讨综合利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其他经济手段资源合理利用和产业升级转型。

4. 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稀土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开发能力不够,产品技术含量还比较低。因此,中国稀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一条高起点、精产品、高质量、多品种、低能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内涵式、集约式的发展道路。稀土产业的发展动力主要依靠稀土新应用、新市场开发,也就是依靠稀土应用技术的发展来拉动。因此,稀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稀土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也是将中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所在。

稀土企业应该从知识产权战略角度谋发展,加快技术进步:一是要加快稀土选矿和分离等生产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强对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再生回收等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二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高技术新材料及其高附加值应用产品,比如高综合性能稀土贮氢合金材料、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新型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电子陶瓷、高性能稀土光学玻璃材料、稀土纳米材料等等,并使之实现产业化,形成产业链,从而提高中国稀土产业的科技水平,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三是稀土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为稀土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摘要:中国不但是稀土资源大国,而且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出口国。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稀土资源遭到过度和无序开采,这严重危害中国的资源安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实现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从中国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完善稀土资源品成本构成、强化行业管理,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稀土,管理,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占恒.中国稀土产业与科技发展的思考[EB/OL].(2011-02-17)[2011-02-25].http://www.cre-ol.com/_d271313088.htm.

[2]新华社.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N].人民日报,2011-02-17(1).

[3]王立彬.中国稀土等矿山从400个整合为116个[EB/OL].(2011-01-18)[2011-02-25].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3761102.html.

稀土资源现状 篇9

稀土是一国重要的战略资源, 几十年来, 它被应用到各个领域, 得到迅速的发展, 并且还在继续向新的科学领域扩展。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 储量居世界首位。特别是南方吸附型稀土资源, 中、重稀土元素全部齐全, 具有极大的优势。为促进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出台一系列稀土管制政策, 促进了稀土市场秩序的完善和价格的提升。但稀土的价值与价格不对称问题未得到解决, 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稀土供给成本太低, 使得稀土价格背离价值。目前关于稀土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描述分析层面上, 大都指出了稀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 但由于稀土资源的特殊性, 稀土公司很多数据是不对外公开的, 关于稀土行业盈利趋势分析的文献较少, 特别是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稀土企业的盈利发展状况的研究更是少之甚少。

本文在已有的文献基础上, 以江西赣州稀土企业NK2006~2011年的财务数据为依据, 并结合国家税收政策对这家稀土公司近六年的数据进行本量利分析, 得出稀土行业的盈利趋势以及影响盈利变动的因素, 以评判我国现行关于稀土行业政策的效应。

二、NK公司的成本性态分析

稀土产品是特殊的资源产品, 本文结合公司具体情况, 把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除税费及规费) 、财务费用划分为固定成本;将生产成本、税费成本和资源税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

从图1可以看出, 稀土的总成本变化趋势与变动成本的变化趋势大致一致, 说明总成本的变化主要受变动成本的影响。

固定成本总量保持的比较稳定, 变化幅度没有像变动成本那样剧烈, 但在2008年、2009年, 固定成本和生产成本、变动成本保持了一样的变化幅度, 说明稀土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市场需求骤减, 企业减产, 相应的成本也就减少了, 同时也说明我国稀土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出口, 容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变动成本波动较大, 六年期间出现两个高点, 一个低点。从2006年开始变动成本开始上升, 2007年是国家稀土产业计划由指导性调整为指令性的第一年, 环保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稀土行业成本增加, 而2009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经济回暖, 稀土市场复苏, 由于生产稀土的原材料、交通运输等费用的上涨, 使得成本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国家对稀土管制政策的影响, 使得稀土行业生产过程中的税收成本有所上升, 在2011年达到了一个历史最高点;从2009~2011年稀土成本逐年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 国家加大了对稀土的管理力度。2011年, 财政部、同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从4月1日起统一调整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 调整后的税额标准为:轻稀土, 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 60元/吨;中重稀土, 包括磷钇矿、离子型稀矿, 30元/吨。稀土的资源税有所增加, 再加上其他原辅材料及人工费用的上涨, 还有环保的投入, 所以稀土2011年的生产成本成倍增加。但相对于国外资源型产品的税收成本, 我国稀土产品的税收成本还不算高。另外, 由于我国对于大多数稀土产品出口采取配额管理, 这进一步降低了稀土出口产品的税收成本。稀土生产的环境成本在我国被外在化了, 没有实质性地进入到稀土的供给成本中。

从连续6年的数据观测所知, 稀土的变动成本中主要是以生产成本为主, 不管变动成本是多少, 生产成本比例一直都保持在60%以上, 说明稀土生产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在原材料、交通费用等费用上。

在2007年, 稀土的生产成本、税费成本总量剧增, 说明国家的宏观调整初见成效;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地影响了稀土行业的发展, 稀土出口数量减少, 在2008年和2009年, 产量骤减, 生产成本剧减, 形成一个低点, 但由于国家关于稀土税收的政策调整, 税收成本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有小幅度的上升, 这说明稀土行业要好好整合发展战略, 不要把重心放在出口贸易方面, 应该加强对稀土的研发, 不是依赖稀土原材料出口得利;金融危机影响过后, 各国经济有所恢复, 对稀土的需求稳步增加, 产量增加, 致使生产成本增加, 特别是在2010年比重达到了74.06%;由于国家政策对稀土开采的限制, 近三年的稀土开采量减少, 致使原材料、人工成本等的增加, 2009~2011年三年的生产成本、税费成本直线上升。

稀土行业是个利润很高的行业, 相对于稀土资源的有限性而言, 资源税成本比重还是非常低的。生产成本、税费成本、资源税成本比例严重失衡, 即使从2010年开始, 国家加大了对稀土行业的重视, 增加了稀土的税负, 但从数据可知, 税收成本即使在2011年有所增加 (增加了3%) , 但相对来讲还是很低的, 说明稀土的环境补偿成本过低, 无法满足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需要的。这也证明现行的稀土资源税费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NK公司的盈亏临界分析

通过盈亏临界分析分析可以得到产品的盈亏临界点, 从而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发展潜力。

1. 盈亏临界点的确定。

由于稀土数据之间的差距较大, 为了更好地显示数据的变动趋势, 就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并且由于稀土行业的特殊性及NK公司不属于上市公司, 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宜公开披露, 所以这里通过增长率和折线趋势图来反映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见表2、图2:

分析可知: (1) 稀土的价格走势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且供过于求是影响单价的主要因素。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各个行业都受到巨大的冲击, 稀土行业也不为例外。2009年公司的稀土价格偏低, 销量不高, 企业要达到一定的业务水平, 才能够补偿企业所有成本, 所以是亏损的。2010年经济回升, 促进了稀土行业的发展, 销量增加, 价格提高。由于国家对稀土采矿业的无证勘查开采、超量开采以及越界开采等不法行为进行集中打击, 同时中央收回了稀土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权限, 2011年的稀土产量减少, 使得稀土价格提高。

(2) 营业利润与单价基本保持一致的变动方向, 并且营业利润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单价的增长幅度;营业利润同时也受到销量的影响。在2006年, 俗称稀土还是“白菜”价格时, 其利润非常低, 2007年的价格比2006年增长了29.3%, 稀土利润增长了803.6%。并且在2010年稀土价格得到提升, NK公司实现利润的逆转, 在2011年价格猛增, 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稀土产量大幅度减少, 但价格的猛增仍然让公司获得巨额利润。2011年的稀土均价上升幅度达231%, 当年的利润上升幅度达8 878%, 这说明价格的变动会导致利润更大幅度的同向变动。

(3) 我国需要加强对稀土行业的宏观调控, 并且稀土行业易受到政策影响。从2007~2011年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营业利润的增长率及趋势发展可以看出, 这四个因素与国家政策保持了密切关联。自2007年国家对稀土产业进行指令性计划开始, 稀土产量受到限制, 企业的销量减少, 但却促进了价格的提升, 说明国家宏观调整有所见效, 促进了稀土产业效益的提高。同时政策的改变也使环保成本、生产成本有所增加, 单位变动成本持续上升。

(4) 单价与单位成本保持着一致的变化趋势, 而且价格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随着变动成本逐年的增长刺激了单价等因素大幅度增长, 两者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大。所以要合理的调整变动成本, 提高供给成本, 来促进单价的合理提升。目前我国的环境成本较低, 即使价格有上升, 但还是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5) 由图2的营业利润趋势变动可知, 稀土行业并不像外界所认为的那样一直是一个暴利行业, 近年来的稀土价格是理性回归。而且由于我国稀土资源税收成本和环境成本长期偏低, 使得稀土供给成本远远低于其完全成本, 进而才导致了稀土资源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在2006年、2007年, 稀土供给成本较低, 价格也较低时, 稀土利润空间也较小, 2008年、2009年稀土利润逐年下降。在2010年、2011年, 稀土市场迎来了暖春, 价格暴涨, 在供给成本很低的前提下, 稀土的利润暴增, 同时也带来了过度开发稀土、囤积稀土等问题。

由图2可知, 稀土公司产销量呈“M”形变化, 在2009年为最低点, 盈亏临界销量 (俗称的保本点) 在2009年之前变化较平稳, 自2009年之后保本点骤减, 2011年的盈亏临界销量降为205吨。在2009年, 保本点高于销量, 营业利润为负数。图3能清楚地呈现出盈亏临界点的波动趋势:

对于单位边际贡献率而言, 单位边际贡献率越小, 保本点越大, 反之亦然。2006年~2011年的单位边际贡献率分别为2.7%、6.3%、8.3%、5.9%、10.6%和34.1%, 2006年~2011年的保本点分别为8 122吨、3 861吨、3 506吨、6 668吨、2 760吨和205吨,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观察, 单位边际贡献率和保本点呈相反方向变动趋势。

2. 安全边际率分析。

安全边际率是一个重要指标, 它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 它越接近0, 企业状况就越差。通过以上盈亏临界分析, NK公司2006年的安全边际率为26.5%, 说明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安全。2007年的安全边际率为69.7%, 相比于2006年有巨大提升, 2008年的安全边际率为42.4%, 但依然比较安全, 2009年的安全边际率为-9.4%, 说明在2009年企业的发展状况非常差, 2010年的安全边际率为68.7%, 2011年的安全边际率上升为96.4%, 达到6年的最大值, 从而可见2011年的经营状况很好。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盈亏临界销量与实际销量之间的比例下降, 而安全边际销量与实际销量之间的比例上升所致。这也说明, 近年来的稀土价格反映了稀土资源的价值, 如果稀土未来的价格能继续保持这个态势, 企业生产经营将具有较大安全性。

四、小结

通过对NK稀土公司的本量利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稀土行业是一个盈利状况不稳定的行业, 并且价格对利润的影响很大。只有尽快推进稀土价格机制的改革, 稀土行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2009年之前, 稀土的整体效益是不容乐观的, 而近年来的稀土利润上涨、盈利空间扩大主要是由于价格的上涨, 说明近年的稀土价格才如实反映了稀土资源的价值。稀土价格波动剧烈, 主要受到供过于求的影响。稀土行业应该改变战略, 不能再靠提高产量来提高营业额, 而是要合理地控制产量来达到价格的提升, 获得更高的利润。

2.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稀土销量大大降低, 使得NK公司亏损。这让我们意识到稀土行业要调整出口政策, 减轻外部经济环境影响, 使稀土行业稳定有序的发展。

3.虽然稀土企业的资源税和税费成本有大幅度的上升, 在企业的利润大幅度的增长的情况下, 资源、环境税费成本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依然很小。主要是由于资源税的征收没有和价格挂钩并且资源税征收过低。

4.我国稀土产业的供给成本过低, 主要是由于我国稀土资源环境税收成本不高, 环保成本外在化, 没有计入成本中。而稀土供给成本过低是产生稀土廉价贱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还是要提高稀土的供给成本。国家政策对稀土行业的调整虽有所见效, 但还是必须加强力度。从这六年资源税成本的上升趋势可知, 国家征收的资源税过低, 无法抵消稀土行业破坏环境的整治成本。并且由于税收和环境成本较低, 导致稀土的供给成本远远低于完全成本, 使得稀土价格迅速上涨并带来了过大的利润空间, 让外界都认为稀土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

摘要:近几年, 国家有关稀土的政策陆续出台, 稀土行业的成本、利润、价格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本量利模型分析价格、销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对营业利润的影响, 并结合国际形势和国内资源环境政策两个外部因素, 对稀土行业利润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成本,利润,保本点

参考文献

[1].孙泽生, 蒋帅都.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势力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2009;4

[2].肖勇, 韩胜利.国内稀土产业发展不对称现象初探.稀土, 2013;1

[3].吴一丁, 陈成.基于稀土管制政策变动的稀土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财务与金融, 2012;6

[4].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民营企业的发展下一篇:无线电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