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资源利用现状

2024-10-04

稀土资源利用现状(通用3篇)

稀土资源利用现状 篇1

2014年, 世界贸易组织就中国的稀土出口管理措施最终裁决中国败诉。商务部日前公布的《2015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明确取消了已执行了16年的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在这种形势下, 如何提振中国稀土产业?业内认为, 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在该领域占有高科技优势, 而不能再单纯依靠资源优势。

长期以来, 我国的稀土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需求, 但专利技术主要掌握在西方大国手中, 一方面我国无法自行生产高端产品, 另一方面还要向国外专利持有人支付巨额专利费。为打破这种局面, 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着不懈努力。其中, 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主持、由北京大学与北京恒源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高性能各向异性钐铁氮磁粉及其粘结磁体取得重大突破, 已经通过了国家863验收, 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据称, 此发明是我国在稀土永磁领域唯一的一项原创性发明, 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标志着我国在稀土科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日益显著, 这对于综合利用稀土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推进电器小型化、节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恒源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安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知识产权曾长期受制于人

稀土功能材料是十三类新材料之一,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着核心基础材料作用, 其中, 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功能材料最重要的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稀土永磁材料主要是用来生产钕铁硼。钕铁硼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永磁材料, 但也有其不足,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 用这种材料制作粘结磁粉, 其晶体结构是各向同性的, 最大磁能积仅到16MGOe, 不能适应高端领域产品的需求。其次, 粘结钕铁硼的成型工艺受到限制, 不适宜制作柔性磁体和复杂异形磁体。第三, 钕铁硼磁粉的专利归外国公司所有, 受到国外知识产权的制约。我国国内生产钕铁硼的企业很多, 有些还是上市公司, 但都不具有钕铁硼的专利权, 需要向国外支付专利费, 同时, 这些企业之间又存在竞争, 导致利润越来越低, 产能严重过剩, 很多企业开工不足, 因此, 需要开发新产品来尝试改善这种局面。

此外, 还要看到, 稀土资源并非中国独有, 日本等国已开始尝试从其他国家寻求资源来源, 我国的资源优势可能会逐渐降低, 因此, 很有必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振整个稀土产业。

钐铁氮研发获突破, 开始规模量产

稀土金属是伴生的, 随着钕铁硼材料的大量应用, 在开发提炼钕的同时, 积压了大量同时提炼出来的其他稀土元素, 如钐。如何综合有效利用稀土资源, 是我们一直关注的一个课题。

与该项目有关的研究, 北京大学已经持续进行了20多年, 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 北京大学杨应昌研究组和爱尔兰大学Coey研究组基于所发现的在稀土合金中氮的间隙原子效应, 发明了内禀磁性可与钕铁硼媲美的新材料钕铁氮和钐铁氮, 尽管氮化物具有优异的内禀磁性, 可是传统的工艺不能做出高性能稀土铁氮磁粉。第二阶段, 北京大学开发了适宜的工艺, 使这种新材料具备了优异的永磁性能, 当时金属钐的价格是钕的数倍, 因此将钕铁氮被视为性能高而价格低的材料加以开发。第三阶段, 北京大学针对钕铁氮进行了产业化技术研发, 经过了产业化中试试验。到2005年, 金属钐的价格开始低于钕, 为了适应市场原料价格的波动, 实现产品多元化, 又重点开发了钐铁氮。目前已经在稳定量产高性能钐铁氮磁粉。同时, 所开发的钐铁氮各向异性磁粉产业化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钐铁氮各向异性磁粉的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已取得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发明专利。

在稀土永磁材料中, 钕铁硼磁体是市面上最常用的产品, 与钕铁硼相比, 钐铁氮磁粉有四点优势?首先, 与当前商用的钕铁硼粘结磁粉相比, 钐铁氮各向异性磁粉具有更高的剩余磁感应强度、更高的磁能积和更强的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其次, 钐铁氮磁粉的成型工艺好, 易于直接加工成薄壁环形、棒形、瓦型等三维复杂形状, 适于压延、挤出、注射和模压等各种粘结磁体工艺方法, 成型后公差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第三, 钐铁氮磁粉完全是我国的自有专利技术。最后, 从生产成本方面考虑, 较之制备高性能钕铁硼磁粉所需的材料, 目前钐铁氮磁粉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低。

助力节能电机行业发展

稀土永磁电机是国家大力推广的高效节能电机, 与传统励磁式电机相比, 具有减化结构、降低损耗、提高效率的特点, 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重要基础部件。由于各向异性钐铁氮磁粉磁能积高, 因此以这种材料制作的粘结磁体可以缩小所需的磁体体积, 减少稀土材料的使用, 提高电机的效率。

此外, 钕和钐是共生的, 在大量使用钕的同时, 导致了大量钐资源闲置, 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而我们这项以钐为基本元素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 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促进稀土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动汽车、办公自动化、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中, 对信息、交通、能源、环境诸领域的技术进步起着推动和保障的作用,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迈向稀土科技强国, 促进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是我们未来的奋斗目标。我们应当在现有基础上, 继续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扶持, 努力提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进程, 摆脱知识产权严重受制于外国公司的局面。我们不仅要成为稀土资源大国、工业大国, 还要成为科技强国。同时, 科技创新要充分考虑我国资源特点, 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利用, 服务于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稀土资源利用现状 篇2

1 世界稀土资源现状

稀土金属(Rare Earth Metals)又称稀土元素,1788年,瑞典人卡尔阿雷尼乌斯(Karl Arrhenius)发现了第一种稀土矿物质。直到1947年一位美国人从铀燃料分离出原子序数为6l的元素为止,科学家经过近200年的不断探索,发现了17种稀土元素,分别是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钪[1]。

稀土元素因其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相近而共生,每个稀土元素又具有特殊的个性,同一结构的稀土物质可具有多种物理和化学特性。随着稀土元素特殊性质的不断认识和发现,科学家每隔三年半就会找到稀土的一种新用途,特别是它们的光学、磁学性质已广泛地应用在当今新材料、新技术领域。目前含有稀土的功能材料已达50多类(种),因此,稀土被人们誉为新世纪高科技及功能材料的宝库,它是发展高新技术的战略性元素。

世界上主要稀土储藏国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在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中,中国约占31%;美国的稀土储量至少有1300万t,占世界的15%;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有1900万t,占世界储量的22%;澳大利亚约占6%;其他国家约占25%。这个比例只限于已经勘探并探明的矿区,而对尚未勘探的世界大部分地区,稀土储量依然是个未知数。其中,巴西、蒙古、澳大利亚、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不断传来新的稀土矿探明的消息,而印度是世界上第五大稀土生产国。这说明,某一地资源的枯竭,不一定会构成世界总储量的减少[2]。

1.1 美国国家稀土战略

面对呼声渐高的稀土热潮,美国能源部2010年底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称,美国安全最核心的5种稀土资源,将在未来5年内面临国际供应紊乱。奥巴马强调,美国必须将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稀土资源的自给。在政策层面上,美国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美国的稀土战略:

(1)重新开发美国本土的稀土资源,并通过新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美国本土拥有1300万t稀土储量。上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是国际稀土产品主要生产国。由于多方面原因,美国政府相继关闭了其境内稀土矿。通过技术革新重新开发稀土资源是美国稀土战略的重要一步。2011年1月,美国得克萨斯稀土资源公司与SRK国际矿业咨询公司达成协议,由后者负责为其稀土开发项目提供专家服务,内容包括分析历史数据,改进钻探流程和加工标准,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等。得克萨斯稀土资源公司CEO丹·高斯其强调,这些技术升级的目的,就是要使稀土生产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流程上都达到国际最高标准,提高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率和产品品质。同时,根据美国国会于2010年10月通过的法案,美国本土的稀土开发公司将获得联邦政府债务担保等财政扶持政策,美国莫利稀土开发公司以及阿瓦隆稀土金属公司有望首批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

(2)加强国际合作,重塑国际稀土供应链条。奥巴马政府能源顾问已经为美国重建国际稀土供应链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这些智库包括美国稀土专家、美国金属技术研究公司创始人加雷斯·哈奇博士等专家学者以及美国经济资讯巨头彭博社等专业组织。他们详细统计、分析了国际稀土资源的分布、储藏特点,指出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稀土储量。同时在世界地图上标明了到2011年1月为止,除中国、印度、俄罗斯之外,全球30个国家所进行的275个稀土开发项目。美国莫利稀土公司已经与日本日立金属有限公司组建了合资公司,开发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夫沙漠中的稀土矿,生产高品质的稀土合金及磁铁。该公司执行总裁称,莫哈夫稀土矿将成为国际稀土市场中的一个重要供应商。

(3)利用新技术研究稀土资源替代品,减少对稀土金属的依赖。目前美国政府已拨出巨额经费,加紧研究利用电磁技术替代稀土金属。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特斯拉汽车公司,已经研制出不需要稀土的全电动汽车发动机。这款跑车发动机,能够在3.7秒之内加速到60英里/h。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以及佐治亚理工学院等机构,也正在研究、开发不使用稀土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2 日本国家稀土战略

日本国内90%的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但为提升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成为稀土出口第二大国,日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实施稀土各种稀土开发政策:

(1)出台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早在1983年,日本就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曾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在购得大量稀土后,并不急于使用,而是将之存于海底,以应对未来能源之需。

(2)大力回收废弃电器制品。目前,日本国内的废弃物中含有稀土的总量相当于数年间世界稀土的消费量。而日本的废弃稀土回收技术几乎可以让提炼纯度达到百分之百,废弃物分类技术也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东北大学多元物质科学研究所教授中村崇还提出,希望日本政府能够从现在开始在积极回收利用“都市矿山”的同时,还要大量存储废弃电器垃圾和大型废弃汽车等,而不是廉价地将其大量销售到国外。

(3)开发海洋稀土资源。日本拥有广阔的海域,开发海洋并向海洋要稀土成为日本重要的科学发展方向。日本正在研发利用深海机器人开采海中稀土矿藏。有关机构将投入资金,研发可以在海下从事矿物开采的机器人,一旦计划成功,这些机器人将被派到冲绳、伊豆等海域探测和挖掘稀土矿。采矿机器人配备有巨大刀刃的发掘机械和螺旋桨,可在2,000m深的海底开掘矿石,然后通过管道把矿石输送到船上[3]。2011年7月,日本科学家高调宣布:日本科学家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富含稀土的矿床,日本希望主导这项资源的开发。

(4)拓展海外稀土矿产资源开发。据日本共同网2010年11月报道,日本企业将积极投资蒙古的稀土开发。而在日本投资越南、澳大利亚、南非等诸多国家开发稀土项目的背后,日本政府曾拨款给一些半官方组织,向日本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担保资金,最高贷款比例可达70%以上[4]。

(5)研发稀土替代技术。目前,电动汽车的发电机普遍使用稀土制永久性磁石发电。日本东北大学等机构近期宣布,已成功开发出一种无需稀土即可获得强磁力磁铁的基础技术。这种“无稀土磁铁”的磁力可与用于混合动力车的发动机的磁力相匹敌,预计2025年前后该技术将走向实用化[4]。这一研究项目将得到丰田汽车等企业的协助,今后共同提高这种“无稀土磁铁”的耐高温性和磁力的持久性。丰田集团还投资我国以外国家的稀土矿山,与越南合办稀土资源开发公司等。目前,投资矿山、开发稀土代替技术的趋势也正在向日本其他企业蔓延。

1.3 英国国家稀土战略

英国几乎不产稀土,只能靠不断加强科技研究,以最先进的技术来提炼利用。英国利兹大学科学家去年发现了一种可从二氧化钛矿石中获取稀土氧化物的方法。稀土氧化物是制造风力涡轮机、节能灯必不可少的材料,也被应用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稀土氧化物可以通过低成本、易操作的方法从一些工业废料中提取。

1.4 德国国家稀土战略

以制造业著称的德国是世界消耗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德国每年花费800亿欧元买原料,特别是铜、钴、铂及稀土等原料完全依赖进口。作为环保大国,在没有矿物储藏、进口又受阻下,德国把焦点对准了“城市里的矿山”———回收业。德国回收业高度发达,像电子类回收率在90%左右。目前德国主要靠从旧电路、电脑、磁铁和车辆里回收稀土。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里的矿山”,德国已经开始限制电子垃圾和废弃汽车出口。德国奔驰、宝马和大众三大汽车公司都设立了专门的回收公司;西门子等企业也设有专门的“变废为宝”部门。德国还从硬盘、电脑等常用物品中最大限度回收稀土[4]。

德国科学研究所还利用遥感技术寻找稀土矿藏。据称,德国正联合美国、日本等国,通过远程遥控技术设备,对德国本土、非洲等地区进行扫描,以获取稀土的电磁发射数据,从而确定稀土储藏。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原料所还发明了一种所谓的稀土“指纹鉴定法”,科研人员只需要几块指头肚大小的矿石便可确定稀土矿的位置。

2 我国稀土资源概况

中国稀土矿产资源一直被世界形容为十分丰富。我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目前,地质科学工作者已在全国2/3以上的省(区)发现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稀土有两种:一种是重稀土,一种是轻稀土。包头白云鄂博矿石世界最大的铁、稀土、铌等元素的共生矿山,其稀土资源以轻稀土为主,基础储量占全国的87.2%,超过世界总储量的40%[2];分布于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广西等南方省区的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独有的中重稀土资源,已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四川和山东也有丰富的轻稀土资源,云南、贵州、湖北等省也相继发现稀土,形成南、北、西、东的分布格局和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但是我们所忽略的事实是:中国现在是以31%的储量提供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对中国而言,这种局面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稀土占全球总储量超过90%,到1996年下降到43%,2009年下降到31%[5]。

2.1 稀土资源生产

我国是世界第一稀土资源大国,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基础储量8900万t(以稀土氧化物计,下同),资源量6780万t,约占世界55%,广泛分布于全国22个省区。稀土矿产品产量1988年为29640 t,开始占据世界首位,1995年48000t,达到世界当年总产量的70%-80%。2007年稀土矿产品产量达到12.08万t,2008年产量为12.5万t,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稀土资源、生产、出口国和最大稀土应用消费国[2]。

2.2 稀土资源出口

我国稀土出口始于1973年,随着稀土生产的高速发展,稀土出口量和创汇额迅速增加。1991年稀土出口8024t,其中单一稀土出口创汇首次超过原料级产品和中间产品。1992年以后稀土出口继续回升,但出口量增加,创汇额反而负增长。1992年降低10%,1993年下滑10%,达到了1987年以后的最低点。其原因在于国内稀土生产过剩,在市场竞争中稀土企业互相压价造成的必然结果。针对这一局面,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进行企业间协调,督促稀土行业自律,对稀土外销价格实行最低协调价控制,出口稀土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化。

在我国稀土出口配额政策进一步加强,以及各稀土主要应用行业停产或减产的影响下,稀土市场大部分消费商已暂缓或大幅减少稀土产品采购,日本、美国等主要进口国对稀土产品的需求量萎缩。可以说稀土产业对国际稀土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同样国际稀土市场也需要我国的稀土产品作支撑。但是由于国际稀土市场对稀土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且国内经营稀土产品出口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造成稀土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3 我国稀土资源的管理缺陷

稀土的重要价值早已被世界各国所认知,并争相用于研发新科技材料。世界各国激烈抢占稀土资源的局面早已形成。然而,在这场稀土争夺博弈中,中国的行动一直都被有关研究专家所痛斥。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中国却没能很好的利用,反而在日益激烈的稀土争夺大战上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笔者认为,我国稀土行业存在的管理缺陷:(1)稀土开发方式粗放,破坏生态平衡;(2)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3)我国稀土行业技术水平较落后;(4)稀土出口缺乏科学管理措施,出口利润低,效益差。国内稀土企业游击队式运营,难抵国外的正规军,而且,我国稀土出口依存度高。日、美、法三国的稀土出口占比从2004年到2007年都在75%以上。虽然2008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其占比有所下降,但其占有比值大的状况不会轻易改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6]。

我国稀土出口缺乏定价权。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却长期以低价卖到国外。由于宏观调控不当,稀土分离技术被过分推广,导致我国稀土分离企业遍地开花,在世界电子、激光、超导等高科技产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稀土价格并未水涨船高。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约10倍,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六成左右。走私、外国囤货、国内开采权的混乱等,都导致我国部分丧失了稀土定价权。

4 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的困境很复杂,一是希望对不堪的现状进行整顿,以避免快速整改所带来的新的问题;二是不愿看见国际社会更多的怨声,或甚至贸易诉讼。我国稀土行业应采取的对策如下:

4.1 加强稀土出口管理

我国稀土出口市场远未达到公平竞争的规范市场的标准,这必须由权威性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面组织采取措施,有目的的导向,及早解决问题。

(1)调整和优化我国稀土行业结构。我国稀土行业发展可以借鉴国际铁矿石巨头的发展模式,将稀土行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一是对稀土产业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在规范行业运作的同时,逐步建成若干家稀土骨干企业集团。要以规划和政策为依据,以持续、健康的发展行业经济规模为基础,制定出稀土行业门槛标准,以推进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品牌和集团化建设;二是全面查处关闭不合格的私人企业,改由国家控股,建立各地稀土国有企业,并逐步收、并购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稀土企业,进而达到能与稀土战略资源相匹配的行业结构状态—国家垄断。

(2)合理控制我国稀土出口配额。我国稀土出口的依存度偏高,而控制稀土的出口依存度的一个重要政策措施便是合理地控制稀土出口配额。

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明确指出:每个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的永久主权。所以我国也可以实行稀土出口配额政策措施。应探讨以征收特别矿产资源税和出口税的办法代替配额制度;严格审批新的稀土矿采矿权,将每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量控制在法律规定的以内,并严禁出口镝、铽、铥、镥、钇等稀土金属。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等手段,对稀土产业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应尽快出台《稀土产业管理办法》,以正确引导稀土市场合理、有序发展。

(3)制定稀土行业长期发展规划,并积极宣传,普及稀土保护知识。稀土行业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国家必须出台一个稀土行业长期的发展规划,并且要大力地宣传和落实发展规划在各个时期的措施和任务,并通过新闻、网络、教育、精神文明宣传等各种手段来进行稀土知识普及。

(4)整顿开采、加工秩序。近年来,我国在加强生产监管、打击非法开采、超量生产,下达指令性计划指标、出口管理、推进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地区乱采滥挖、无序开采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导致产量偏大、恶性市场竞争,开采、加工秩序仍然有些混乱,资源浪费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稀土产品价格的下跌和不稳定。

稀土矿山的生产要坚持科学开发和合理开采的原则,采用和推广先进的稀土矿开采工艺,科学开采稀土,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是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关键。严把矿山资源开采审批关,提高对离子吸附型矿山准入的“门槛”,要加强对开采过程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切实规范和维护稀土矿业秩序。

(5)提高矿山的整体资源利用率。矿山的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仍较严重,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亟须解决。稀土资源采选、冶炼分离等生产过程污染环节较多,近年来,虽然南方各省已经全面推广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原地浸矿技术,但一些稀土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和生态恢复措施,“三废”超标、放射性废渣也未完全妥善处理,矿区植被破坏和地下水污染问题仍需加快解决。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把资源节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2 建立有效的稀土出口定价模式

稀土出口价格是国内外所关注的问题,价格过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调整稀土的出口价格是改善稀土出口状况的重中之重。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我国稀土的出口定价模式。

(1)以企业联合的方式整合行业结构。稀土企业除了政府宏观调控达到稀土产业的集团化整合之外,稀土厂矿企业自己应当积极加强联合,实行企业股份制。外引内联,实现集团化、公司化,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发展。利用集团或公司的人才、设备、工艺、技术、管理、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带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产品优势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

另外,国内稀土强地的地方部门,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牵头,对当地稀土企业的部分产品进行积极收储,建立稀土贸易联合公司,统一经营稀土产品的销售与进出口贸易,使我国稀土在国际上的地位能得到提升,在出口定价上占据优势。

(2)制定行业出口价格协商机制。稀土企业之间的混乱价格竞争状况是出口定价权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各个稀土矿产企业不应当只顾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而应当看到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当前我国稀土出口秩序相对混乱,同是稀土矿产企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有出口资质和没有出口资质的,存在不同的利益选择,从而大大削弱了我国在稀土定价中的话语权。这种出口秩序的混乱表现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以及没有出口资质的违规出口。借鉴铁矿石的定价模式,使建立我国稀土卖家联盟,即制定稀土出口价格协商机制是解决稀土定价权的一个重要举措。

(3)推进稀土出口谈判机制的建设。稀土出口谈判机制的建设主要在于稀土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互相协作,其次是国家以及各地稀土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只有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谈判机制的建设。目前稀土出口谈判机制的建设只是一种假设,如何推进稀土出口谈判机制的建设是一个难题,但是一旦谈判机制形成,将对我国稀土带来非常大的积极影响,使我国稀土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走向美好的未来。

4.3 提升稀土产业技术水平

决定稀土产业格局是资源、产量和技术。由于多数稀土专利都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手中,我国不能任意出口稀土产品,否则就可能侵权。因此,并非只要控制资源开采和贸易,我国就可以控制全球稀土产业。要获取稀土市场话语权,需提升稀土产业技术水平。日本之所以能出口稀土产品,关键在于它可以进行高附加值的稀土加工,并且这种加工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的钕铁硼产量与日本相近,但是产值却不足日本的1/3。我国作为世界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生产者,可以生产、销售和使用钕铁硼永磁材料,却不能出口产品到外资专利覆盖区,否则将构成侵权。因此,加强自主创新,尽快突破各种技术壁垒,是中国从稀土大国走向稀土强国的必由之路。

4.4 树立全球资源观

拥有稀土资源的多数国家并没有封锁稀土资源或禁止开采的政策,实际上,这些资源国没有开采稀土只是没有成本优势。随着中国对稀土开采和出口的限制,日本等国开始在探索开采其他国家的稀土矿,那么,我国应当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机,尽快发挥技术和资金优势,让全球的稀土资源都能为我所用,使得我国不仅仅是稀土资源输出国,更是稀土技术和稀土高端产品输出国。

4.5 在行政干预的同时,利用经济政策引导产业健康成长

目前的稀土出口配额政策,只能是权宜之计,这一政策并不能很好地促进技术创新,只是将本该由国家获得的利润转移到出口企业。我们应当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建立一系列鼓励创新的制度,鼓励高端产品的出口,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淘汰没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企业。

同时,利用我国的产量优势,建立稀土期货市场;利用先进的金融工具,形成具有全球市场指导作用的定价权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建忠,车丽萍.中国稀土资源开采现状及发展趋势[R].万方数据,2010-04.

[2]韩晓英,李平,王勇,等.中国稀土发展概况[J].中国有色金属,2010(2):34-38.

[3]国务院稀土办公室.中国稀土——光辉二十年(1986-2005年中国稀土年评及大事记汇编)[J].稀土信息,2008.

[4]贾健,青木,纪双城,等.多国费尽心思“淘”稀土[N].环球时报,2011-05-14.

[5]吴香玉.筑牢稀土资源保护长城[J].世界有色金属,2010(15):50-55.

[6]许进杰.论中国居民消费模式变化与资源性供给紧约束[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1):50-53.

[7]中国有色网.首批稀土出口配额1.45万吨,外企占1/4[EB/OL].http://www.cnmn.com.cn/,2010-12-29.

[8]胡朋.国外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J].世界有色金属,2009(9):21-25.

[9]陈健,吴楠.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30-233.

[10]Aw,B.Y.Price Discrimination and Markups in Export Market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42):315-336.

江西稀土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3

一、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发现状

世界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印度等国稀土资源也很丰富。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目前,地质科学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但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并且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稀土按资源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类,其中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中重稀土资源,非常珍稀宝贵,是西方国家最想得到的稀土资源。离子型稀土矿系含稀土的花岗岩或火山岩经多年风化而形成,矿体覆盖浅,矿石较松散,颗粒很细。在矿石中的稀土元素80%~90%呈离子状态吸附在高岭土、埃洛石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上;吸附在粘土矿物上的稀土阳离子不溶于水或乙醇,但在强电解质(如Na Cl,(NH4)2SO4,NH4Cl,NH4Ac等) 溶液中能发生离子交换并进入溶液和具有可逆反应。20 世纪60 年代末期,首先在江西省龙南足洞发现离子吸附重稀土矿及寻乌河岭离子吸附稀土矿后,相继在我国南方的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七省100 余县均有发现。南方七省共计探明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160 万吨(REO),评价预测E级储量约为642 万吨(REO),合计资源总储量约为800 万吨,稀土远景储量5000 万吨,其中江西中重型离子稀土保有储量达230 万吨,远景储量达940 万吨,储量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稀土大省。

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江西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开采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离子型稀土矿最早实现工业化开采的省份。1970—1999 年江西离子型稀土矿基本采用池浸生产技术生产,资源利用率只有26%左右,2000—2003 年池浸和原地浸矿生产各占50%,原地浸矿生产资源利用率70%,2004—2008 年生产主要采用堆浸和原地浸矿技术生产,浸矿资源利用率可达75%。目前,江西稀土矿开采规模能力已超过1 万吨/年,占全国离子矿产量的60%~70%;投资开采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全部为民营资本,生产经营主体均为个体采矿业主。整体生产规模能力超过1000t(REO),单个矿规模生产能力差异很大,原地浸矿规模能力一般在年产100t—500t(REO)之间,池浸矿规模能力一般在年产10t—100t(REO)之间。原地浸矿开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了较大的发展,龙南县全部应用,寻乌、定南等县也正在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只有少数矿山仍采用池浸或堆浸。

二、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稀土产业集中度低

数据显示,上世纪90 年代,赣州地区大大小小的稀土矿达4000 家,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龙头企业不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2001 年以前,离子型稀土矿分离企业主要以江苏为主体,其次为广东,但近三年离子型稀土矿的分离企业在江西、广东得到迅速扩张。尤其是江西离子型稀土矿的分离企业,其在2005—2006 年间迅速扩张,由原来只占江苏分离能力的1/3 左右,到2006 年上半年一跃超过江苏。然而在小集团利益的驱动下,江西稀土矿山开采较为混乱(仅非法矿点就超过3000 多个),矿点分布不够合理,采矿许可证发放不规范,集体、个体矿点乱采滥挖现象仍存在,资源利用程度较低;稀土企业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问题突出,效益低下。江西稀土行业这种“小、散、乱、差”现象已成痼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和市场混乱,而且破坏了稀土产地的环境。

2、稀土矿产资源浪费严重

在国际稀土矿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受利益驱使,自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以来,江西国营、集体、个人开矿一起上,一些地方稀土矿山生产企业无序开采、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现象经常出现,导致稀土资源开发秩序混乱。稀土开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漏采弃矿压矿”现象严重,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使得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资源消耗过快。例如素有“重稀土之乡”美誉的江西龙南县,据统计,已探明高钇重稀土矿的可开采工业储量仅40000t左右,按年产4500t的规模,80%的利用率计算,也仅有7 年的可采资源。由于盲目生产,总量增长过快,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产销严重失衡,而产业内部恶性竞争,使稀土市场供需失衡、稀土价格下滑,稀土矿产地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严重。

3、稀土矿产地环境破坏

江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开采主要采用野外池浸工艺和原地浸矿工艺,离子型稀土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由野外池浸或堆浸工艺产生,主要包括:一是植被破坏。矿床成面状分布,采矿时要砍树除草,然后剥离表层土壤,导致所到之处山体植被破坏,山体大面积荒废,实际上等于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也就改变了当地的生态过程。二是水土流失。江西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一般埋藏在花岗岩风化壳下面,据测算,池浸工艺每开采1 吨稀土,要破坏200 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 平方米表土,产生2000 立方米尾砂和表土剥离物,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污染了矿山环境,破坏了矿山生态。同时,池浸产生大量富含硫氨和重金属的污染物,对水源的污染也很大。

4、稀土行业管理薄弱

(1)指令性计划与市场严重脱节。江西稀土行业以国家计划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效果不佳,因为指令性计划与市场严重脱节,指标下达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从而使“计划外”开采和生产成为一种必然。例如,包括赣州在内,江西南方中重稀土指令性开采计划在1 万吨/ 年,而每年氧化物产量则达到4 万至5 万吨,每年的稀土指令性生产与实际生产情况相差甚远,使得采矿指标形同虚设。

(2)稀土非法出口和走私行为猖獗。早在l998年,我国就已对稀土产品出口实施配额管理制,随着全球对稀土的需求日益扩大以及国家不断减少出口入册企业数目和出口配额,部分获得配额较多的稀土企业为牟取利益而开始违规倒卖配额。此外,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等的企业大规模在离子型稀土矿资源区投资设厂,在产地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稀有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从而成功规避了我国的出口配额限制。与此同时,稀土出口走私活动日渐猖獗。据测算,2009 年我国稀土走私出境超过2 万吨,约占实际出口量的1/3。

三、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对策

1、促进稀土行业整合

稀土行业整合既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保护宝贵的稀土资源。目前我国北方稀土已经基本整合,中国最大的稀土企业———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包钢稀土)基本控制了北方轻稀土;而南方和江西离子型稀土矿开采较为分散,面临进一步的整合。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整合可采取以下措施。

(1)运用市场力量和行政手段。政府要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引导和激励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自愿、自主参与整合,大力推进稀土资源整合,大幅度减少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稀土行业兼并重组要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兼顾中央、地方和企业利益,妥善处理好不同区域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

(2)运用法律手段。要实现稀土资源开采的长效整合和规制,市场和行政手段固然重要,但还需运用法律这一行之有效的工具。在整治稀土乱局的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会相当激烈,整合资源的权力部门必须依照相关法律行事。一要明确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既不归资源所在的地方人民政府某个职能部门所有,也不归资源所在区域的人口或持有矿业权证的企业所有,其属于全民所有;二要规定国家拥有稀土资源开采的支配权、管理权、决策权和收益权;三要严格依法惩治非法采矿的违法和犯罪行为。

通过以上措施,江西力争用1—2 年时间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

2、整治稀土开发秩序

(1)坚决遏制非法开采稀土行为。一要强化组织及责任分工。成立稀土开采秩序集中检查工作小组,分别由矿管局、林业局、公安局、国土局、水保局、环保局、安监局等单位牵头负责,每个工作小组安排1—2 名矿管局业务工作人员、3—4 名乡镇干部,分别对1—2 个乡镇进行检查。二要加强动态巡查。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各辖区内所有稀土资源的区域和已发现的非法开采稀土矿点的动态巡查力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三要加大打击力度。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根据巡查发现报告的非法开采稀土矿点,视情况采取措施,实行集中整治,坚决制止非法开采。四要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一把手”负责制,确保稀土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对在监管非法开采稀土活动中工作不力、工作措施不到位、为非法开采稀土活动办理任何审批手续或收取相关费用,甚至隐瞒、默许、纵容非法开采稀土行为的,将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2)严格准入门槛、控制采矿证的发放。2010 年5 月,工信部下发的《关于公开征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意见的通知》,对稀土行业的多项指标划定了门槛。《通知》在生产规模、工艺装备、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监督与管理等多方面都作出了规定。江西要提高稀土行业的准入门槛,严格实行稀土开采总量控制,加强采矿权管理。离子型稀土产区在放证之前至少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开采规模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的指标,二是所选择的工艺及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三是环境保护设施是否齐全,严禁无证开采,对无证开采、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者应坚决取缔和重罚。

3、加强稀土生产和出口管理

一方面,江西要按照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有关政策,严格控制稀土开采和生产总量,统筹考虑国内资源和生产、消费以及国际市场情况。另一方面,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出口配额总量。完善出口配额分配方式,严惩倒卖稀土出口配额行为;细化稀土产品税号和海关商品编码,并将稀土产品列入法定检验目录;严格海关监管,规范企业申报管理,完善海关检测方法和手段,加强对稀土行业准入后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防止变相出口稀土产品。此外,还要坚决打击稀土非法出口和走私行为。对此行为海关会同商务等有关部门要立即开展稀土出口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审单、查验力度,依法严惩伪报、瞒报品名,以及分批次、多口岸以“货样广告品”、“快件”等方式非法出口和走私稀土行为。

4、加强环境保护

江西加强稀土产业环境保护,一要认真贯彻 《环境保护法》,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二要加强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率高的原地浸矿新工艺技术和无氨氮冶炼分离、联动萃取分离等先进技术,加快淘汰池浸开采、氨皂化分离等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三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尾矿资源和稀土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提高稀土资源采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

与此同时,江西还要坚决打击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要开展对稀土开采及冶炼分离企业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未经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和生产;对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或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依法责令立即停产,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注(吊)销相关证照。

摘要: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了江西稀土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江西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开采混乱、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行业管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分析江西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江西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上一篇:贷款风险防范下一篇:作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