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稀土

2024-10-11

中国的稀土(共12篇)

中国的稀土 篇1

1 我国稀土产出和出口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稀土产出和出口大国, 如何完善稀土市场, 并且保护这种珍贵资源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稀土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包括稀土的开发、冶炼加工以及市场应用等。当前, 我国稀土资源的储存量、生产规模以及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曾经被我国忽视的稀土资源, 现已发展成为影响国家的科技、产业以及贸易的重要因素。我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 但资源过度开发也导致了稀土资源保有储量的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 我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上并未获得应有的地位。另外, 国内对稀土的掠夺式开采、恶性竞争和产业政策的错位等导致了稀土产量和储存量的急剧下降, 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这不仅给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同时也使我国的国防安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 关于稀土产出和出口的政策

我国近年来加大力度制定稀土市场的保护政策, 旨在规范我国稀土市场的发展, 并且能够获得国际稀土市场的应有地位。本文对我国稀土市场的发展历程的研究, 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 (1) 我国应该继续加大稀土市场政策的制定强度, 获得稀土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2) 重视我国稀土的开发与保护, 尤其是关注一些稀土开发的灰色地带; (3) 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 还应该注重稀土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问题; (4) 加强稀土出口的管制, 在满足我国稀土需求的同时, 还应该注重我国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

2.1 采取“对外垄断、对内竞争”的规制政策, 控制稀土定价权

针对我国稀土行业“小、散、乱、差”的痼疾, 眼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实现稀土行业的整合。一方面, 通过培育稀土大型龙头企业, 扶持龙头企业技术研发, 提升产业集中度, 整顿散小企业的滥采乱开, 抑制无序出口, 消除自我恶性竞争, 提高国际话语权, 进而控制稀土定价权。另一方面, 我国稀土行业监管体制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 导致代表性行业协会缺位。因此, 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 切实发挥对稀土企业的协调作用, 形成对外统一联盟, 联合垄断, 成为利益共同体。

2.2 构建稀土开采环境保护体系,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稀土是非常珍贵的矿产资源, 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 为了减少对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提高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 在稀土开采及冶炼分离领域开展广泛的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 对未经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 一经发现, 立即停止生产和建设;另一方面, 注重发展循环经济, 在尾矿资源和稀土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资源采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从而降低能耗物耗, 减少环境污染。

2.3 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 延伸稀土产业链

在“原矿—精矿—分离产品—功能材料—器件—实用商品”这一稀土产业链中, 矿山的开采与冶炼产生的价值比较小, 其最大价值在于通过尖端技术把材料深加工所产生的巨大效益。然而, 一直以来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都是以原材料产品为主, 产品附加价值低, 处于全球稀土产业链的低端, 获得的利润较小, 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破坏。因此, 我国应加快开发稀土深加工和应用技术, 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 延伸稀土产品价值链。其具体做法有:第一, 对附加值高的稀土产品的出口及自主创新, 我国应制定具有导向性的政策;第二, 要增加产品出口附加值,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尤其是在稀土新材料、含稀元器件方面的投入应加大;第三, 要围绕高科技产品延伸稀土产业链, 培育稀土产业集群, 打造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资本投入强度、高产品密度的稀土产业。

2.4 精细化稀土出口配额产品分类

稀土产品并不是单一的产品, 我们在制定稀土产品出口政策时不应该采用统一的准则, 而应该采取精细化管理, 实施更为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我国稀土配额制度一直是重稀土和轻稀土不分, 我国的特色是重稀土, 导致我国重稀土的出口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因此, 我国稀土出口规制政策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 是对稀土的出口配额加强管理, 自2003年以来, 我国稀土的出口配额在逐年下降。在现有稀土配额的基础上, 轻稀土和重稀土的出口比例的制定应加以区别。第二, 加强稀土出口配额申请企业的资质审核, 将稀土出口配额的分配直接向生产企业或生产科研联合企业倾斜, 对稀土出口企业严格发放资质证书。第三, 对稀土出口配额管理的内容要更加精细, 减少中、重稀土的出口, 因为该类稀土储量较少, 适当加大存量多、应用范围广的轻稀土资源的出口, 从而更好地保护稀缺的稀土资源。第四, 新的稀土出口关税政策的实施, 将出口退税变为出口征税, 并不断提高出口税率。第五, 禁止出口一些重要的稀土产品。

摘要:稀土作为稀有矿产资源之一, 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 并且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其在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以及科技发展需求的推动, 稀土已经越来越重要, 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稀土市场频频出现掠夺性开采、恶性竞争、政策错位等现象, 导致稀土产量和储存量急剧下降, 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这一背景下, 研究我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稀土,管制,政策

参考文献

[1]马连良.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和关税制度的调整策略——以目前的稀土案为背景[J].科学与管理, 2013 (6) .

[2]于伟军.基于“3P”模型的稀土产业组织研究[J].中国矿业, 2012 (z1) .

中国的稀土 篇2

中国稀土学会在中国科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家发改委稀土办的关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贯彻执行中国科协“七大”会议精神,2007年工作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在学术活动、组织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主要工作成绩和综合情况

2007年共召开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科技培训班10余个(次),交流论文1200余篇,1700多人参加了科技与学术交流及培训。

学术交流方面我会重点组织召开了“第五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此外还组织召开了“第十届全国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分析学术报告暨研讨会”、“2007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发光学术会议”、“第三届中日环境催化和生态材料研讨会”、“2007全国稀土应用与市场信息交流会”等专业技术与行业信息交流会。2007年我会的学术交流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近年来,我会在咨询服务与培训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会完成了“赣州稀土产业考察及赣州稀土产业规划”、“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内蒙古稀土行业环保现状与治理讲座”等咨询服务工作,参与了国家环保总局《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工作,并向国家财政部、商务部、有关部委和国家开发银行、中科创投公司提供了国内外稀土资源、产业、贸易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资料,并多次做专题汇报和交流咨询。

出版方面,我会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又编辑出版了2006《中

国稀土学会年鉴》。《年鉴》的出版受到稀土领域的普遍关注和支持。此外我会《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和《稀土》杂志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出版质量,扩大了再稀土领域的影响。其中《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获得中国科协组织开展“2007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资助。《稀土》杂志在2007年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评奖活动中《稀土》杂志荣获优秀期刊奖。

组织建设方面分别组织召开了“在京常务理事座谈联谊会”和“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以及“2007主任秘书工作会议。这些会议在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确定学会工作方向以及制定学会未来工作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学会在经费上和基建项目上一直得到国资委和钢协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基建项目方面我会连续几年得到了国资委的支持,使学会的办公条件大为改观,一改过去捉襟见肘的局面。此外还得到了理事长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财政支持。

二、典型事例

(一)第五届国际稀土应用与开发研讨会

“第五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7日至11日在内蒙古包头召开。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和包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会议共收录论文465篇,其中境外95篇,国内370篇。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瑞士、瑞典、日本、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韩国、朝鲜人民共和国、波兰、印度、埃及、斯洛伐克等共20个国家和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代表等共568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境外代表106人。会议期间还同时举办了“2007国际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2007国

际稀土产品及技术交易展览会”,交流了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展示了国内外稀土生产及应用、设备、分析仪器等企业展示近三年的最新应用技术、成果和产品。

国内外专家代表认为,这次大会是一次成功的盛会。此次会议是中国稀土界举办的国际会议中论文数量、参会人员、国外代表最多的一次盛会,为来自国内外的稀土界专家、学者、企业家提供了一次极好的交流机会,为稀土科学研究、材料科技进步、信息和产业应用发展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赣州稀土产业考察及赣州稀土产业规划

4月23-27日我会王新林秘书长等四人应赣州市人民政府邀请,赴赣州考察了赣州地区的稀土产业,并与江西省及赣州市各县政府、企业领导人及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对整个稀土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等方面都有了全面而多方位的了解。

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产业大背景,根据其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现状,编制了赣州稀土产业规划。学会还组织有关专家就该规划进行了研讨。整个规划共柒万余字,后经专家评审鉴定,认为该规划内容全面、对赣州市的发展也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促进赣州稀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该规划也得到了赣州市方面的认可。

(三)第十四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

会议于4月25∼3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的86余位从事稀土催化研究、开发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家参加了会议。内容涉及稀土催化材料及其原料的制备,稀土催化材料的表征、反应性能与作用机制,稀土催化材料

在机动车尾气净、催化燃烧、室内空气净化、石油化工、天然化工、精细化工以及其他能源、环境领域的开发利用。会议旨在全面展示和反映近年来我国在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稀土催化剂研究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稀土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和活跃我国稀土催化以及交叉领域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发展。会议评选出了5篇优秀论文,对优秀论文发放了奖金。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向会议提供了资助。

(四)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发光学术会议

会议于8月20∼25日在长春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及部分国外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代表论文摘要共计500余篇。

代表们就目前稀土新材料热点问题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广泛交流。会议全面展示和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光子材料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深入探讨光子材料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发光领域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科研论坛。本次研讨会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东北师范大学的资助和大力支持。

(五)2007全国稀土应用与市场信息交流会

会议于11月17∼19日在江苏省宜兴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稀土应用领域的专家及内蒙古、江西、广东、四川及江苏等地的稀土行业领导及企业代表共35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邀请了稀土各领域的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内容涉及稀土在钢铁、硅镁铁和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稀土标准工作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稀土的应用与市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对目前制约稀土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对我国稀土产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会议的召开将对我国稀土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

9月29日在中国稀土学会办公室召开了“钐铁氮、钕铁氮产业化项目研讨会”。11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新林秘书长主持。

钐铁氮、钕铁氮专利拥有者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向与会专家和领导介绍了该项目的技术情况和产业化现状。他引用了日本粘结磁体工业协会会长原田英树的话:“各向异性稀土粘结磁体中国尚不能生产,日本应集中力量于此领域,不断改进性能和开发应用,专利的战略极为重要。”可见日本对于钐铁氮和钕铁氮磁体的生产技术相当重视。

与会专家认为杨应昌院士的钐铁氮/钕铁氮的生产专利技术是国际国内一流的技术,由该技术所生产的磁粉性能是可以保障的;但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磁体制造技术和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有待解决。

(七)2006《中国稀土学会年鉴》出版工作

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我会编辑出版了2006《中国稀土学会年鉴》。这是我会创办以来第五部综合性年鉴,其内容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充实和改进,特别增加了“稀土开发应用技术进步述评”。它本着“全面、公正、准确、实用”的原则,在全面系统纪录我会开展各种活动情况的同时,也全面展示了我国稀土学术研究、技术进步、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现状与最新进展。全书共约85万字,687页。它的出版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学术、科技、产业与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对促进我国稀土科技与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会议于8月7日在包头市召开,常务理事及代表32人参加了会议。王秘书长向与会常务理事汇报了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以来学会工作情况,特别是第五届国际稀土会议筹备情况和近期工作计划。干

勇理事长作了讲话。会议决定:

1.经与国外稀土同行商议,第六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2010年在中国南方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议。

2.常务理事会授权稀土学会办事机构发展国内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这项工作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发挥主任、秘书和委员的力量,积极发展会员,使我会的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3.随着我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有外籍人士要求加入我会成为个人会员或者团体会员,为此常务理事会委托学会办事机构起草外籍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条例,以扩大我会的国际影响。

中国的稀土 篇3

现在不少人抱怨澳矿的漫天要价,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中国人抱怨中国自己的矿被少数人垄断和出卖。中澳两国一个资源价格高,一个资源价格低,两相对比,为什么中国买什么贵什么、卖什么便宜什么,其中有没有什么道理呢?

中国把这种局面归咎于稀土产品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外商家控制,但是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国内企业竞相降价出售、政府管理失控应该还是主要原因。过度开采外加恶性竞争造成的不良循环将严重影响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媒体报道十多年来,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从中国进口了大量廉价稀土作为自己的战略储备。中国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日韩两个国家。稀土储量世界第二的美国,早早便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钼的生产也已停止,转而每年从中国大量进口。西欧国家储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爱本国稀土资源,也是中国稀土的重要用户。

有的人已经认识到,要建立国家稀土生产、销售、出口和进口的专门管理机构,统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落实在定价上就会像中钢协那样只给少数国有垄断企业以定价权,广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完全没有参与权,而且由于这种不公平的定价权所形成的差价多成为垄断企业获利的工具。世界上三大铁矿石商首发价的规则多年来都被世界矿商遵循,而中钢协的定价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大多数企业的赞成,而我建议份额股份定价可以作为参考。

只要有一个民主的定价机制,那再实行定额生产、定点定额出口的稀土政策,就基本可以达到有序化的目的,为了防止稀土资源用于战争目的,尤其要限制稀土出口到一些国家用于核武器、导弹、军用飞机、核潜艇等军事装备制造中去。

有人建议对于稀土矿的开采应设立企业准入门槛,对于一些外资企业利用参股等形式对稀土进行开采的行为尤其要加大监管力度。这可以有效保护稀土的开采和利用规范化,但是如果准入门槛最后的利益不是整个市场得到、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国家得到,那么这个准入门槛同样也失去了道义。有人建议应依托资源优势,集中科研、生产力量打造“中国稀土谷”,尽快建立稀土资源国家储备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的建议应尽快组建成立稀土学院,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形成强大的稀土开发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和自主的技术与人才培育体系。

这些都不是定价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机制,定价的关键是自由、自愿、民主、公正、公平。否则任何定价都是扭曲的,长期人为价格扭曲最后的结果会使扭曲信用链的无限延长,其恶果是难以估计的。

中国稀土案败诉引发的思考 篇4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铈、镨、钕、钷、钐、铕、钆等共17种元素的总称, 因具有丰富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性能, 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 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被誉为“工业黄金”, 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高新技术和军事战略元素。历史数据显示, 在已探明的储量中, 中国稀土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36%, 美国为1300万吨, 澳大利亚为500万吨, 印度则拥有230万吨。2010年, 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同比下降39%, 同时增加了15%~25%的关税;2011年中国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为14446吨, 较2010年第一批配额减少11.4%。正是这一系列数字上的变化, 被世界舆论解读为中国正通过减少配额、增加关税限制稀土出口, 并引发了欧、美、日联合向WTO上诉的事件。

2012年3月13号, 日本向WTO提出有关中国稀土、钨、钼的出口管理措施的“磋商请求”, 同月22日, 欧盟和美国加入, 26日加拿大加入。2012年7月23号, WTO争端解决机制召开会议, 正式接受美国、欧盟、日本的请求, 成立专家组, 专门针对中国稀土、钨、钼三种原材料出口限制一事进行调查。2014年3月26日, WTO公布在因中国稀土出口规定引发的美日欧对华贸易诉讼中, 世贸组织已基本认可了美日欧的主张, 认定中国违反了2001年加入WTO时的协议承诺, 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违规, 并已向相关国家发出暂定判断通知, 这意味着中国对稀土、钨、钼出口保护案在WTO败诉了。商务部26日晚间确认了这一消息。

二、稀土贸易中的问题

稀土案涉及的国内国外利益方很多, 又涉及各国争夺的战略性资源, 案情非常复杂, 中间凸显的问题值得深思。

1. 对待稀土贸易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 我们知道, 拥有1300万吨的稀土工业储量的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就停止了稀土的开采与生产, 俄罗斯的稀土储量也绝对高于中国。但他们不开发本国稀土资源而大量进口,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战略资源保护, 二是避免环境污染。由于之前我国一直以发展经济为主要思想, 不限制稀土的出口而大发横财。稀土储量只占世界总额1/3的中国, 产量却占到全球市场的95%-97%。一度无序的稀土私采乱挖已对中国多地环境构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稀土开采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已影响多个地区及重要水系, 其中很多环境问题是无法修复的。”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指出。江西赣州因稀土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初步估算至少需要380亿元人民币来恢复生态;包头也曾因滥采导致水污染威胁黄河中下游水质安全。正是出于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 2009年中国政府曾经对稀土等相关产品采取了征收出口税及出口配额管理措施。

其次, 在技术层面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 中国对稀土这种资源的提炼技术并不先进, 远不及美国精炼。大致而言, 有关稀土的贸易模式是中国出售廉价的稀土, 国外提炼后再以非常之高的价格反经销给我们。因为中国自己的技术较弱, 中国需要的很多有色金属自己无法提纯出来, 这就面临着若中国不卖稀土, 就可能得不到自己无法提纯的有色金属, 满足不了一些特殊行业的需求, 从而受制于人。此外该案还反映了中国内部的部门间利益冲突和中央与地方间利益冲突。因为稀土资源虽属国有, 但矿在地方。长期以来, 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主要以GDP的高低来衡量, 年年考核使得地方上只能采取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靠山吃山的做法。中央需要平衡行业发展, 地方却面临着政绩考核, 导致中央和地方关系凸显紧张。

2. 当今贸易体系中的“公平”问题

正常来看, 一个国家拥有的自然资源, 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 如何管理, 怎么开发, 都是一个主权国家自己的事。然而WTO却将不公平的待遇强加到了主权国家的头上。为什么中国是稀土大国, 却没有掌握话语权。欧美投诉我们限制稀土的出口, 为什么他们可以限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表面上稀土案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中国出口管控究竟是为了资源环境保护还是垄断获得高价利益”, 但实质上本案只是一个切口, 西方国家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最终瓦解我国战略资源保障体系和制度, 和中国争夺高新产业发展主导权。国际规则的制定本是为了使各国之间能够和平共处, 共同发展。但现今世界中, 一些国家不但不自我约束, 反而打着公平的名义, 滥用国际规则, 奉行双重标准, 谋求自己的利益。

三、中国应采取的适当对策

曾经我国与澳洲和巴西就铁矿石价格进行谈判, 对方国家几乎是独家销售, 人家不卖我们就没有来源。印度的铁矿曾经90%都出口中国, 2009年以后, 作为一个WTO的成员国, 他们也直接用行政手段阻碍铁矿出口中国, 虽然手段拙劣, 但是起到了作用, 中国并没有将他们告上WTO。南非, 也用同样的方法, 大企业垄断矿石开采, 国家提高关税。以上国家对本国矿产资源保护的方法都大同小异, 即整合企业, 对外垄断, 国家管控。我国现在要学要做的就是:抓紧整合, 关停小型稀土矿;提高开矿的准入门槛, 让企业加大对环保的投入, 尽量减少稀土开矿对环境的破环, 所有企业应向国家缴纳环境恢复费用;加重稀土走私的刑罚, 而且控制稀土走私要直接与矿场所在地的官员政绩紧密关联起来;国家应尽快组建稀土统一收购机构, 并由国家成立稀土矿巡视检查组定期巡视;国家还应加快对稀有资源开发管理立法的步伐, 依法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总之, 作为为世界贡献了绝大多数稀土资源、现存储量已经很少的国家, 中国必须坚决保护好自己的战略资源。我们可以借鉴别国经验, 利用好WTO安全例外规则, 及早建立符合我国国家核心利益的战略资源管控体制, 以防止类似被动的局面再次发生。

同时, 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体中的一个贸易大国, 中国还要致力于扭转WTO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争取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应该针对国际贸易惯例和世贸组织规则, 培养多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和咨询服务, 帮助企业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纠纷, 从而争取国际上公平的环境、宽松的发展空间。

摘要:2014年4月, WTO公布在因中国稀土出口规定引发的美日欧对华贸易诉讼中, 基本认可美日欧的主张, 认定中国违反了2001年加入WTO时的协议承诺, 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违规。这一结论导致中国在战略资源的管理中又陷入不利的局面。本文讨论了该案引起的思考与警示, 并从作者个人的角度出发, 提出一些建议。

中国的稀土 篇5

会议日程安排

10月19日报到,10月20日上午大会报告,10月20日下午分会报告,10月21日全天分会报告,10月22—23日参观考察,10月24日疏散。

10月19日报到:全天会议报到,不安排接站 10月20—21日:全天开会 10月20日上午:

8:30~8:45:开幕式

主持人:于广华

开幕式致辞:大会主席讲话,院士讲话,各学会领导讲话

8:45~11:55:大会报告(每人35分钟)主持人:姜勇,王守国

1.《Control of Exchange Bias in Polycrystalline Films for Applications》University of York Kevin O’Grady教授

2.《中国稀土永磁材料基础理论、产业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钢铁研究总院

李卫 教授

9:55~10:10:大会合影、茶歇

3.《半导体的几何增强磁电阻》清华大学

章晓中 教授

4.《MnZn铁氧体材料的现状与发展》浙江工业大学

车声雷 教授

5.《在超导/铁磁界面中奇异的长程近邻效应现象》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学中心

田明亮 研究员

10月20日下午:

第一分会场

14:00~18: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钱正洪

1.《不同颗粒形貌Fe-Si-Al磁性粉体的本征磁导率及其穆斯堡尔谱》电子科技大

韩满贵教授(邀请报告)

2.《放电等离子烧结磁体的微观结构特点及其热变形形为》 华南理工大学

刘仲武教授(邀请报告)

3.《Fe基非晶纳米晶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北京冶科电子器材有限公司

王文静 开发部部长(邀请报告)

4.《球磨时间和Fe含量对Ce-Co-Cu-Fe烧结磁体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钢铁研究总院

孙威博士研究生

16:00~16:15:茶歇

16:15~18: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王晓雷

5.《磁性流体技术发展国内外概况》 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

巴特尔 主任(邀请报告)

6.《交变电场/温度场协同合成磁性润滑油的实验研究》大连大学

李学慧 教授

(邀请报告)

7.《垂直磁场下小尺寸磁性液体液滴分裂的实验研究》大连大学

吴鹏 研究生 8.《磁性液体中采用混合两种表面活性剂修饰磁性纳米颗粒的实验研究》大连大

李晓琦 研究生

9.《基于ANSYS的磁性液体密封保护器的仿真分析》大连大学

徐超熙 研究生 18:00~18:30:磁性液体学委会委员会议

10月20日下午:

第二分会场

14:00~18: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李广

1.《d0室温多铁材料》 山东大学

胡季帆教授(邀请报告)

2.《FePdPt有序合金的反常霍尔效应和超快自旋动力学性质》同济大学 周仕明

教授(邀请报告)

3.《软磁纳米材料制备及其薄膜复合磁导率特性》 东北大学

秦高梧 教授(邀请报告)

4.《磁性多层膜的交换偏置行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刘伟研究员(邀请报告)5.《基于SmCo基永磁薄膜构建的MEMS器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安徽大

学 方庆清 教授(邀请报告)

6.《Fe-Al2O3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电磁特性研究》钢铁研究总院

安静 工程师

16:00~16:15:茶歇

16:15~18: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 刘伟

7.《NiFe2O4纳米颗粒中的自旋动力学行为》浙江工业大学

应耀 讲师

8.《Anomalous magnetoresistance in perpendicular TbCoFe-based spin-valves》 北京科技大学

李晓其 博士研究生

9.《Enhancement of magnetoresistance in MgO/NiFe/MgO heterostructure by rapid thermal annealing》北京科技大学

赵崇军 博士研究生

10.《Gilbert damping constant of polycrystalline Co2FeSi films grown by magnetron sputtering》北京科技大学

吴勇 博士研究生

11.《FeCo-SiO2软磁颗粒膜的电磁噪声抑制性能》三峡大学

鲁广铎

10月21日:上午分会报告 第一分会场

8:00~12: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 孙阳

1.《全致密各向异性纳米晶钐钴永磁的结构与磁性能》北京工业大学

岳明 教授(邀请报告)

2.《La2-xBixCoMnO6(0 ~0.3)中A位掺杂诱导的B位有序及磁性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孟健教授(邀请报告)

3.《不同掺杂物对片状FeSi粉电磁吸波性能的影响》西安理工大学

游才印 教授(邀请报告)

4.《Magnetic properties and magnetocaloric effects in GdCo9Si2 compound with multiple magnetic phase transitions》华南理工大学

郑志刚副教授

5.《稀土掺杂Co2Z型抗EMI材料的研究》钢铁研究总院

郭世海高级工程师 6.《快速凝固Sm(Co、Zr)7合金的结构、各向异性及硬磁性能》华南理工大学

冯 德元 博士研究生

7.《TiO2/PS硬壳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点流变性能的研究》扬州大学 谢中怡 研究生

10:00~10:15:茶歇

10:15~12: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柳忠元

7.《快淬磁粉粒度分布对热变形纳米晶Nd-Fe-B磁体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钢 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

汪旭超 博士研究生

8.《Mn1.2Fe0.8P0.6Si0.4Bx(x=0,0.03,0.05)合金的结构和磁热效应》华南理工大学

檀竹才研究生

9.《Magnetocaloric Effect and Critical Behavior in Amorphous(Gd4Co3)100-xGex Alloys》华南理工大学

高贝贝 研究生

10.《添加Si对RE-Mg-Ni系A2B7型电极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钢铁研究总院

尚 宏伟 研究生

11.《晶界扩散型低重稀土烧结Nd-Fe-B永磁材料研究》北京工业大学

常诚 研究

第二分会场

8:00~12: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 周仕明

1.《磁性纳米结构的设计及其潜在应用研究》北京大学

侯仰龙 教授(邀请报告)2.《磁性纳米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和定量电子显微学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荣明 教授(邀请报告)

3.《La0.67-xYxCa0.33MnO3体系的电磁特性与红外光谱分析》安徽大学

李广 教

授(邀请报告)

4.《硫属尖晶石体系电磁行为研究》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杨昭荣 研究员(邀请报告)

5.《锰基反钙钛矿结构功能材料研究进展》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童鹏 研究员(邀请报告)

6.《钙钛矿锰氧化物薄膜/铁电单晶异质结中的应变效应和铁电场效应》中国科学院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郑仁奎副研究员

10:00~10:15:茶歇

10:15~12: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张其土

7.《新型半导体照明用荧光材料研究》北京科技大学

刘泉林 教授(邀请报告)8.《钙钛矿多铁性氧化物异质结的低疲劳反转、磁电双弛豫、及缺陷调控》北京科技大学

苗君 副教授

9.《BiFeO3高压处理及相关现象研究》燕山大学

胡文涛 讲师

10.《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of structure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for Eu3+ doped NaLaMgWO6 red phosphor》南京工业大学

张乐博士研究生

11.《Multiferroic and UV-visibl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Bi2Fe4O9 nanoparticles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北京科技大学

吴小会研究生

12.《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of Luminescent Properties for Sr2TiO4:Eu3+ Red

Phosphor and Its Charge Compensation》南京工业大学

陆洲研究生

10月21日下午:

第一分会场

14:00~18: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 王荣明

1.《主族元素掺杂对MnNiGe合金成相与相变的影响》,河北工业大学 罗鸿志 副教授(邀请报告)

2.《晶化处理对Gd65Mn25Si10快淬条带磁性能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 钟喜春 副教授

3.《(FexNi1-x)4N 的制备及磁性能、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 河南大学

龚春 红副教授

4.《Fe掺杂的Ni46-xFexMn43Sn11(x = 0-3)快淬薄带的微观结构及马氏体相变》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赵新国 高级工程师

5.《MFM investigations on the magnetic structures of die-upset Nd-Fe-B magnets》 钢铁研究总院

方以坤 高级工程师

6.《材料磁屏蔽性能自动化测试装置研究》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徐振 工程师

16:00~16:15:茶歇

16:15~18: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 曾德长

7.《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BaZn2Fe16O27/antimony doped tin oxide composite materials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南京工业大学

张晶 研究生

8.《超声辅助共沉淀制备近球形钡铁氧体单畴粉体》扬州大学

刘萍 研究生

9.《MnFePSiGe合金的结构及磁热性能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徐明锋 研究生 10.《Effects of Sr2+ substitution for Ba2+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a(Co1/3Nb2/3)O3 ceramics》南京工业大学

王哲飞 研究生

11.《碳纤维的微波介电性能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王改花 研究生

12.《细菌纤维素/钴锌铁氧体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李诗瑢 研究生

第二分会场

14:00~18: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 蒋成保

1.《利用电子自旋共振研究多铁性材料中的磁电耦合效应》中科院物理所 孙阳研究员(邀请报告)

2.《Scaling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CoFeB based thin films》 中科院物理所

朱涛研究员(邀请报告)

3.《冲击磁场发生器的设计与应用》安徽大学

刘先松教授(邀请报告)4.《基于同步辐射的磁性表征》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高兴宇 研究员(邀请报告)

5.《The influence of strain on the microstructures of nanoparticles》江西师范大学

袁彩雷 教授(邀请报告)

6.《Photo-induced MR enhancement in manganese films》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赵昆教授(邀请报告)

16:00~16:15:茶歇

16:15~18:00:分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潘礼庆

7.《Spin-dependent transport in ferromagnetic nanocluster/paramagnetic semiconductor hybrids 》武汉大学

叶双莉 副教授(邀请报告)

8.《单分散Co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LBL自组装》北京科技大学

王海成 副教授

9.《宽频电磁性能测量系统的研制》中科院物理所

陆俊 工程师

10.《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on fer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N-doped ZnO dilute magnetic semiconductors》北京科技大学

杨海龄 博士研究生 11.《Impact of deposition oxygen pressure on ferromagnetism of Cu doped ZnO films》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的稀土 篇6

关键词:稀土出口;稀土保护;时间策略

一、引言

稀土作为一种“工业维生素”,在工业、高新技术、军事及农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是制造被称为“灵巧炸弹”的精密制导武器、雷达和夜视镜等各种武器装备不可缺少的元素。我国的稀土储量丰富,是世界稀土的主要出口国。在2005年以前,我国实行了稀土出口鼓励型政策。一方面,在给我国带来了外汇收益的同时,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低附加值出口与粗放型开采,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及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由于稀土资源的战略特性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低效竞争,我国开始调整了对稀土的出口政策。2005年5月,我国开始推行一系列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目的是保护我国的稀土资源并且试图通过改变国际供应来赢得定价话语权和增加市场势力。然而,这一举措遭到了来自WTO的制裁。2014年8月7日,WTO以“中国对稀土相关产品的出口管理措施不符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为由,对中国进行了制裁。于是,我国又取消了对稀土的出口管制措施,然而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目标,下表1是2011-2013 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与出口配额实际使用比例情况。

表1

数据来源:《中国稀土年鉴》,2011-2013,中国稀土协会

稀土资源的出口与保护问题,既涉及国际经济关系与实际贸易利得,又涉及国家战略安全与国内产业发展。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在对稀土进行必要出口的同时,如何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带动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通过对稀土出口的长期与短期经济效益分析,从而寻求一个均衡的出口策略。即:在不违背WTO规则前提下,通过出口政策的调整,引导我国稀土产业的优化并增加中国稀土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联动效应。

二、文献综述

中国的稀土产业已有50年历史,为我国的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产业的发展上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如:产业集中度不高;战略储备不够完善;出口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企业间恶性竞争,行业自律不完善;缺乏国际稀土定价权等等。对此,《中国稀土产业组织研究》(王华民,2012)详细阐述了中国稀土的产业组织现状;《中国稀土产业经济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吴迪、钱贵霞,2014)也进行了世界稀土产业分析。

中国是已探明的世界稀土储量丰富和品种齐全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的稀土贸易长期以低附加值的形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和定价话语权,这对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害。《关于提升我国稀土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探索》(王宁,2013)对中国稀土产业市场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势力的实证研究》(孙泽生、蒋帅都,2009)实证研究中国稀土出口贸易的市场势力;并发现中国稀土出口贸易的实际市场势力比较微弱,出现“寡头”地位与市场势力缺乏共存的现象。

稀土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性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稀土的对外贸易政策也有不少研究。《我国稀土出口现状与进出口政策分析》(董珮,2014)对中国稀土资源进出口政策进行了分析;《浅析我国稀土安全及安全战略》(程潇黎,2006)也强调了稀土作为关系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的重要性。

本文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稀土出口长期与短期经济利益博弈模型,来分析如何通过稀土出口政策的调整,来改善我国稀土产业发展与国际供应现状,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联动效应。

三、中国稀土出口的长期与短期博弈的经济效益分析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时说的一句话;然而,比石油还珍贵的稀土,却未能为中国换来可观的财富。倒是日本、美国等稀土资源使用大国,通过购买中国的廉价稀土,建立起“深藏不露”的战略储备。因此,基于我国稀土产业的长期发展与国防事业:我国对稀土行业进行了整合,并且改革了稀土出口政策;然而,却遭到了WTO专家组的调查。

短期内,稀土资源的出口可以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然而,给予出口国的是永久的资源丧失和环境的破坏。下面,本文将在博弈论的思想框架下,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稀土产业的发展方式。

(一)假定。(1)仅有中国和美国进行稀土交易,中方为稀土出口国、美方为进口国;(2)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双方展开自由交易(不考虑关税、汇率、币值变动、物流等因素影响);(3)

A(单位稀土现值)远小于B(单位稀土开发价值);(4)不考虑稀土的开采以及加工再利用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外部成本;(5)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边际收益递减)的资源,但是可被加工,多种用途使用(边际收益递增)。

(二)理论模型设计。从我国稀土行业现实生产能力与经营模式出发,短期内,中方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无法对稀土的潜在价值进行开发,因此更加倾向于出口稀土原料直接增加经济收益的出口方式。此时,美方将用A0换取中方的稀土原料。由稀土本身特性可知,稀土每两到三年都会被开发出新的用途,因此,美国将获得稀土的潜在价值,又称为高端价值,而这也正是中方所损失的。因此,盈亏利得静态比较如下表2所示:

表2

说明:A0为稀土原料的单位现值,Ai为每A0的货币价值在第i个部门产生的投资效益,Bi为每单位稀土原料所挖掘出的潜在价值在第i个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且A、B分别为t期效益总量(静态),A= A1+A2+A3…+Ai、B= B1+B2+B3+…+Bi。

(三)动态经济利益分析。由上述可知。稀土现值盈利价值模式方程式为:A(t)=∫ n(t)* A0                                   (3.3.1)

稀土潜在价值开发盈利出口模式方程式为:

B(t)= ∫(B1+B2+B3+…+Bi)                                  (3.3.2)

= ∫(c1* A0+c2* A0+c3* A0+…+ci* A0)             (3.3.3)

长期与短期盈利价值方程式:

C(t)= B(t)- A(t)

=∫(c1* A0+c2* A0+c3* A0+…+ci* A0) - ∫n(t)* A0

(3.3.4)

=∫ [(∑ci- n(t) ] * A0(3.3.5)

其中,“∑”代表t期的利润的累加,n(t)代表第t期的交易量, ci是每单位稀土原料投入生产所创造的潜在边际价值;由于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所以n(t)的一阶导数小于0。

此时,对C(t)求一阶导数,且令C`(t)=0,可求得有两个极值点t1和t2,如下图所示。

图1

由上图可知,短期内稀土通过其现值出口可以创造较多的经济利润,然而长期必须依靠延长稀土产业链,通过实现其潜在价值的发挥,来获得更高收益。

四、稀土资源“出口”与“保护”的时间策略分析

根据上述稀土出口的长短期博弈模型可知,长期内必须通过实现稀土的高端出口才能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替代短期内稀土的低端出口的经济收益。高端产品的出口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目前我国的生产水平还很难达到,但是可以通过学习、自主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实现。因而,要想真正打开稀土的国际市场,短期之内不能切断稀土供应,长期之中必须实现稀土产品的高端出口。

(一)短期内,将数量优势转化为主动优势。我国稀土资源极其丰富,是稀土的主要出口国;然而我国稀土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市场势力微弱且缺乏定价话语权。为了保护稀土这一战略资源,我国实行的是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同时还实施“禁止、鼓励和限制”三个区别对待的原则。

在短期之中,改变贸易现状,将数量优势转化为主动优势。即:利用目前我国在稀土的低端产业链之中所存有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出口配额进行短期内密集型出口,迅速占领市场,获取主动优势。并且,在低端市场交易中,通过多样化的国际贸易方式,实现以“资源”换“技术”,来引进先进的开采、加工及各项研发处理技术。在获得相应经济利益的同时,为长期稀土产业的发展,积累技术与经验。

(二)长期内,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化。长期之中,发展稀土产业向高品质方向发展。稀土的高端产品其本身耗费的稀土资源含量相对较少,且其附加值较高。实现高端产品的出口,不仅可以直接实现其应用价值,还可以在国际稀土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势力和增加国际竞争力。发展稀土出口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一方面,可以实现对低端稀土市场的产品替代,实现我国稀土产业的长期性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护我国的战略性资源和促进军工企业的发展。

关于稀土的长期性出口,可以根据稀土在不同部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划分出口额度。从稀土产业价值链本身出发,按照其在不同部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决定其出口量,如下表3所示:

表3

总之,长远来看,通过调整国内稀土产业政策,鼓励稀土向高端产业链延伸;有选择性的分配稀土产品出口数量,让生产高端稀土产品的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在短期之内,通过实行有差别的企业政策,促进国内企业迅速占领稀土的低端市场,并且取得主导权和发言权。此外,积极引导稀土产业为国家战略服务,增强我国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为我国在国际上争夺更多的稀土定价话语权。

五、小结与建议

由于稀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和战略价值,稀土资源作为一种丰裕要素无疑成为我国从事贸易活动利得的基础。然而,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稀土产业势力微弱,缺乏国际定价话语权;在国内,我国稀土产业大多处于生产链条的低端,开采技术与研发能力相对落后。作为WTO的成员国,我们不能拒绝稀土资源的国外市场上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不能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牟取经济利益。因此,无论出于军事、政治以及经济和社会需要,稀土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必要的出口政策加以保兑。

首先,在坚持国家大的领导政策方针下,实行国内稀土行业的整合,积极保护在我国重要战略资源。行业内部的组织生产结构的调整,服从于国家军事战略上的需要。其次,控制不同产业链上稀土产品的出口比重,发挥出口配置资源的最佳效力。通过对不同产品的不同征税方式,一方面,在短期内满足出口企业打开并占领国际市场的需要,且控制其流向;另一方面,引导国内稀土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技术的引进、学习与研发争取更多的时机。

总之,稀土的“保护”与“出口”并非绝对的冲突,时间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处于正当利益的“保护”与科学的配置资源的“出口”,是我国稀土产业国际化所面临的新问题。增加稀土国际竞争力有赖于国内稀土产业的实力;增加稀土国际定价话语权,一方面依赖于政府力量,另一方面依赖于我国的出口政策和企业的出口策略。稀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可以为国家军事实力的提升助攻,因此,我们在考虑稀土的经济价值时,也得优先考虑其安全意义。

参考文献:

[1] H. Hotelling.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31,39(2): 135-175.

浅谈中国稀土产业集聚的变动趋势 篇7

产业集聚是指某个产业在一些特定地区范围内集中的现象。

1.1 产业集中度CR

CRn是用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个地区有关数值 (如产量) 占整个行业的份额来计算。Xi为地区i稀土产量占全国稀土产量份额, CRn越大, 产业集聚程度越高。

1.2 Herfindahl指数

Herfindahl指数是某产业在各个地区i的有关数值占整个地理区域比重的平方和, H值越大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高。Xi为地区i稀土产量占全国稀土产量份额。

表1为主要省份稀土企业数、集中度指数、Herfindahl指数表。从表1中可见我国稀土产业呈现出不断积聚的趋势。1994之前各年份年主要省份CR8平均值0.5775, 产业集中程度比较低;1994年底, CR8接近0.7, 产业集中程度有很大提高;1995年之后, CR8超过0.75, 至2005年达到0.7968, 产业布局进一步集中, 达到高集中阶段。

2 中国稀土产业集聚阶段的划分

根据不同时期稀土企业地理分布, 大至将稀土产业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 产业起步阶段 (1954—1984)

1954年中国科学院进行从包头铁矿提取稀土金属的研究, 正式拉开我国稀土产业的序幕。至1984年末, 稀土产业CR8指数小于0.6, Herfindahl指数处于较低水平, 产业未形成集聚。究其原因, 1984年之前我国稀土消费领域较小, 稀土产品主要供给军工厂进行军事器材制造。同时, 稀土技术门槛较高, 稀土企业绝大多数为国家设立的科研型机构, 稀土生产企业特别是民营生产企业较少。

2.2 集聚初步形成阶段 (1985—1994)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逐渐使我国稀土产业导向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上世纪90年代以来, 稀土产品和稀土新材料种类和质量大幅度提升。据统计, 1994年底我国稀土矿产品生产量达30650吨, 稀土国内消费量超过11000吨, 出口16000吨。同时, 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 大量生产型企业的成立。从表1可见, 至1994年底, 内蒙古、北京等8省份的集中度指数已接近0.7, 同时Herfindahl指数在这十年中也上涨了近213.29, 产业集中度较高。在此10年新成立的稀土企业中, 内蒙古包头占16.95%, 北京占13.56%, 长三角占45.16%, 我国稀土产业在内蒙古包头、北京、长三角 (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 初步形成集聚。

2.3 集聚迅速发展阶段 (1995—2010)

从1995年开始, 稀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稀土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轻工、农业、电子信息、能源环保和国防军工等领域。稀土国内消费量居世界第一, 达9万吨, 稀土出口量超过13万吨。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国稀土企业成立的数量迅速增长。表1显示内蒙古等8省市集中度指数增长较快, 大于0.75;Herfindahl指数超过1860, 稀土产业呈现出高集中状态。截至2010年底, 在新成立的企业中, 包头占29.38%、四川占10.63%、江西占14.38%、长三角和广东占36.25。

3 稀土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我国稀土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自然资源、技术进步、消费市场、政府政策四个方面。

3.1 自然资源

我国对于稀土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至80年代末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矿床。截止2000年底全国已探明稀土资源量 (REO) 超过10000万吨, 预测资源远景量大于21000万吨。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60多处, 分布于16个省 (区) , 以内蒙古为最, 稀土储量占全国的83%以上。南方七省区 (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 已探明稀土资源量840万吨, 占全国稀土储量4%。1990年之前, 我国稀土产业超过40%的企业成立在资源区, 呈现出向资源产地集聚的特点。

3.2 技术进步

我国稀土科研技术发展迅速, 稀土产品已经从稀土合金、混合稀土金属等初级产品发展为多种稀土氧化物、稀土单一金属等高技术产品。稀土应用领域也从冶金、机械、石化等传统领域拓展到荧光材料、催化材料、永磁材料的新材料领域。在我国, 由于稀土科研最早由国家主导, 主要科研机构分布于北京、上海和资源产区 (包头、四川、江西等) , 其中包头是我国最大的稀土科研基地, 所以从表1可以见, 我国稀土企业主要集聚在技术领先地区。

3.3 消费市场

至2010年底我国稀土国内消费量达9万吨, 出口量达13万吨。我国国内稀土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领域 (如电器、电池、灯具等) 。沿海地区经济较内地发达, 人口密集, 对稀土产品的需求量远高于内陆地区。同时沿海地区的企业可以直接面向海外市场, 为其产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表1可见, 我国稀土企业一直保持高比例向沿海地区集聚, 特别是从1990年之后, 沿海地区新成立稀土企业的绝对数量迅速增加。

3.4 政府政策

政府对稀土产业形成、科研技术的进步以及稀土消费应用所起着的重要的引导作用贯穿于稀土产业发展的整个阶段。政府对稀土产业集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 科研机构的建立。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科研在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条件下是不能完全建立起来的, 而科技进步稀土产业集聚的发展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2) 政策和法规。集聚发展程度高的地区, 市场机制发展就越完善, 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必须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 政府的法律、法规恰好能够提供这种环境。

4 结论

经过60年的发展, 我国稀土生产能力和消费居世界第一位, 是名符其实的稀土大国。通过观察发现:1984年之前由于稀土企业数目较少, 且分布较分散, 未形成集聚状态。1985—1994年, 由于稀土应用领域的拓展, 稀土国内、外消费量的增加, 大批稀土企业相继成立, 且呈现出向内蒙古、北京、长三角集聚的特点。1995以来, 稀土企业成立数量逐年增多, 且多向资源区和沿海城市集聚。集聚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稀土产业集聚, 笔者提出以下建义:

首先, 政策扶持产业集聚。完善集聚区的企业和机构网络以降低企业间的贸易成本, 促成更大规模的产业集聚的发生。其次, 培育中、大型企业的发展。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形成大型企业, 从而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有效地促进企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振兴。最后, 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构建适合不同地区稀土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 使技术创新成为产业集聚成长升级的基础, 确保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

摘要:测度了产业集中度CR8指数和Herfindahl指数将我国稀土产业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84年之前处于起步阶段;1984—1994年在稀土资源丰富地区和技术领先地区形成集聚;1995年之后, 稀土企业向沿海地区集聚的特点更加显著。

关于中国稀土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 篇8

2009年3月9日,英国泰晤士报撰文《中国掌握技术未来钥匙》,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稀土金属供应的“最大垄断国”,这一主导地位将使中国控制消费类电子和绿色技术的未来[1]。以这篇文章为标志,国内外众多媒体对“中国稀土”给予了极大关注。中国限制稀土生产更是引起巨大影响。

纵观国内外媒体报道,国外媒体关注的核心是中国稀土出口政策也就是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众多媒体表达了国外政府和公司对稀土稳定供应的担忧;而国内媒体则更多关注“丢失的稀土话语权”以及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稀土是否该限制出口。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稀土行业发展中仍存在非法开采屡禁不止,冶炼分离产能扩张过快,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高端应用研发滞后,出口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2]。为此,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都采取相关措施。2010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开展以稀土为主兼及钨锡锑等矿种专项整治行动,中国稀土等矿山目前已经从400个整合为116个,违法违规勘察开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3]。2011年,国土资源部划定了首批稀土、铁矿国家规划矿区。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其对稀土企业的排放、能耗总量做了详细规定,并对从事稀土生产的企业资质进行了严格限制。

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1年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因此,鉴于稀土资源重要性,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大对稀土资源管理问题研究,运用多种方式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促进行业整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二、中国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

1. 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稀土矿产品价格上涨,一些地方矿山生产企业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现象经常出现,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主体过多、采富弃贫、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严重扰乱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例如,中国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区中重稀土资源,由于管理不善,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营、集体、个人开矿一起上,都不同程度地造成采富弃贫、采易弃难、漏采弃矿压矿的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只有20%~30%[4]。

包头白云鄂博自1958年实现工业开发以来,随铁矿采出的稀土资源至今已到1 250万吨左右,其中约200万吨在采选、冶炼及堆存等过程中损失掉,损失率在15%左右,实际利用仅有120万吨左右,利用率不足10%,其余900多万吨都被排入尾矿坝内。近年来,白云鄂博矿的铁矿开采规模仍在扩大,每年附带采出约50万吨稀土矿,其中仅有5万吨左右得到利用,其余均排入尾矿坝。

2. 环保意识薄弱,污染问题突出。

在相当长时期,中国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一些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中国稀土的分布决定了南北在污染问题上有所差别,北方轻稀土主要是放射性物质排放造成的污染,分布在四川和内蒙古;而南方重稀土则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分布在江西、广东、福建、广西、湖南、云南、四川七省区。

例如,江西省赣州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起,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错误思想影响下,稀土资源陷入乱采滥挖、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几乎县县开采,最高峰时有采矿证的矿山就达1 035个。由于技术和思想观念落后,许多开采行为“吃一半扔一半”。这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一片青山几个月后就满目疮痍,黄土一片。为保护环境,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从2003年起,赣州市全面停止了综合回收率不到50%的池浸工艺,2007年全面停止回收率不到70%的堆浸工艺,积极探索并全部采用回收率在80%以上的原地浸矿工艺。但是,业内专家指出,即使改进开采工艺,也无法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矿区地表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十分困难。

正是由于担心稀土开采、选冶等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美国封存本国稀土矿而从中国进口稀土。

3. 资源性产品成本构成不完善。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科学制定资源性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矿业权投资、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总计七项费用被明确列入了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构成。

但长期以来,中国稀土资源等资源性产品只反映了采掘、运输等开发成本,忽略了资源稀缺性、环境损害等成本,主要表现在: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过低,无法体现矿产资源稀缺性,损害了国家所有者权益;矿山环境治理的成本长期外部化;生态修复成本长期被忽略;大多数矿山,特别是小矿,安全生产支出投入不足,常常因此造成事故频发。至于为企业转产所准备的费用,矿山企业层面上更是很少考虑。成本构成不完善,没有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4. 稀土走私已形成“产业链”,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在加征出口关税和削减出口配额后,稀土走私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中国战略性资源出现流失。近年来,中国稀土走私业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专人分别负责采购、收货、报关,走私主要是销往日本,韩国。由于国内稀土市场报价还比较混乱,以日本需求比较多的中钇富铕矿(国内市场价约13万元/吨)为例,走私200吨货,纯利一般在4 000万元左右(含“灰色”走私费用)。在南宁海关破获的稀土走私案中,涉案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69票,约4 196吨,案值约1.09亿元,偷逃税款1 300多万元。特别是国家出口退税取消后,走私者往往报关是一种产品,实际上是另一种产品。这样,他们不仅赚了成本和出口价的差价,还赚了低税收这个钱。

然而,生产企业对稀土走私和正常出口的“一视同仁”,让更多稀土走私者铤而走险。部分稀土原产地开采企业不管出口,只负责将原料售卖给客户,至于客户买稀土用来做什么就不得而知。

5. 监控管理困难。

中国稀土资源产地大多位于边远山区,而矿产资源监管机构又大多位于城市,这给监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既得利益的驱动下,乱采滥挖的中小企业抓住这一特点,采用迂回游击战术,巧妙地避开管制。此外,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加之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也给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6. 高端技术滞后,自主创新不足。

中国稀土产品产量和消费量较大,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稀土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投入不足,导致稀土应用技术含量低,跟踪仿制多,独立创新少,开发应用滞后。中国生产主要是低端的稀土产品,在高端产品方面大大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

三、政策建议

1. 完善稀土资源成本构成。

(1)政府要尽快通过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稀土矿产资源品的成本构成。国务院虽然在《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提出,但是尚没有对稀土等资源性产品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加以具体化。因此,必须通过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加以明确,使其法规化、制度化,强调所有从事矿产勘察和开发的市场主体必须执行,各级矿管部门有责任加以检查监督。(2)加快矿产资源税费改革的进程必须在理论上明确,矿产资源补偿费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作为财产权的实现,不是行政收费。加快调整稀土资源补偿费费率,建立与资源利用效率挂钩的浮动费率制度;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3)在稀土矿产品成本构成中,重点要抓好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费用的到位。首先,必须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成本支出的责任制,矿山企业是治理、修复的出资主体;其次,要从源头上做起,坚持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建立落实矿山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不欠新账;最后,政府矿管部门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建立和完善环境治理的保证金制度。对不按预定要求治理矿山环境的,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及时处理,并通报批评。(4)科学制定稀土矿产资源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把矿业权取得、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等费用列入稀土矿产资源产品的成本构成,完善稀土生态补偿制度,防止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私人成本社会化。

2. 严格准入门槛,加快企业整合。

中国稀土产业企业构成上的特点是民营投资多,规模小,但数量上超国企,多年来形成了稀土企业散乱小的不利局面。众多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供大于求,这是导致中国稀土价格长期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稀土资源,必须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对稀土产业要素进行整合,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首先,要制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的生产工艺、规模、设备、环保等标准体系。只要符合条件,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不论是地方国企还是中央企业,皆可入行;不符合条件,即使是大型国有企业,也要限期整改甚至淘汰出局。然后,要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功能,尽快出台稀土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区域稀土企业重组整合,引导稀土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整合产能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使区域稀土企业既有高度分工、又相互紧密协作,以达到优势互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稀土骨干企业规模的目的。其次,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和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资源流动和技术创新结合,使上下游相关企业切实在战略合作中获取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走出一条使稀土产业整体优势得到体现的新路子。最后,除了提高行业准入技术壁垒之外,还应将环保、能耗标准和技术水平等指标均加入行业执法之列,制定企业处罚制度。通过政府干预,行政立法,协会与企业配合,上级与下级政府,当地政府与当地开矿企业签责任状等多种方式,强化执法管理。对于达不到或违反行业标准的企业,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对其进行制裁。

3. 统筹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推进生产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

2010年11月,商务部发出了《关于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的公告》,同时公布了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其中对申报出口配额的生产和流通企业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既有助于在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营集中度,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又有助于实行严格监管,防止非法开采的稀土流入出口渠道,最终达到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

未来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相关政策制定,要统筹考虑国内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国际市场情况,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推进企业生产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稀土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共同促进产业升级。当前应重点支持内蒙古、江西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从原料型基地向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开发基地的转变,在条件具备的其他地区重点发展稀土深加工及稀土永磁电机等应用产品。

尽管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源,但是并没有有效地扼制稀土产量的增加。因此,应探讨综合利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其他经济手段资源合理利用和产业升级转型。

4. 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稀土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开发能力不够,产品技术含量还比较低。因此,中国稀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一条高起点、精产品、高质量、多品种、低能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内涵式、集约式的发展道路。稀土产业的发展动力主要依靠稀土新应用、新市场开发,也就是依靠稀土应用技术的发展来拉动。因此,稀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稀土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也是将中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所在。

稀土企业应该从知识产权战略角度谋发展,加快技术进步:一是要加快稀土选矿和分离等生产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强对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再生回收等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二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高技术新材料及其高附加值应用产品,比如高综合性能稀土贮氢合金材料、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新型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电子陶瓷、高性能稀土光学玻璃材料、稀土纳米材料等等,并使之实现产业化,形成产业链,从而提高中国稀土产业的科技水平,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三是稀土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为稀土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摘要:中国不但是稀土资源大国,而且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出口国。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稀土资源遭到过度和无序开采,这严重危害中国的资源安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实现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从中国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完善稀土资源品成本构成、强化行业管理,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稀土,管理,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占恒.中国稀土产业与科技发展的思考[EB/OL].(2011-02-17)[2011-02-25].http://www.cre-ol.com/_d271313088.htm.

[2]新华社.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N].人民日报,2011-02-17(1).

[3]王立彬.中国稀土等矿山从400个整合为116个[EB/OL].(2011-01-18)[2011-02-25].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3761102.html.

中国稀土产业生态效率评价 篇9

稀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之一,在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和军事作用。尽管我国拥有储量丰富的稀土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但随着国内外对稀土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屡次刷新,严重超出了稀土开采区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更加加重了稀土产业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以生态效率的核心理念为基础,对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利用DEA方法对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进行定量评价,全面衡量稀土产业生态效率的发展状况。

2基于DEA模型评价体系的构建

2.1评价模型选择

本文使用DEAP2.1软件对生态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根据稀土产业的发展特征,本文选取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以投入为导向型的BBC模型,计算得出2001年-2013年间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值。BBC模型能够得出三个值,即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本文以综合技术效率的值代替生态效率的数值。通过评价结果能够看出规模报酬的变化情况。其中,IRS代表决策单元格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CRS表示决策单元格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DRS代表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且三者的关系为: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2.2数据的选取

根据前人的研究,本文所构建的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分为经济类、资源类、环境类三大类别。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下:环境类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大气污染(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水体污染(化学需氧量、氨氮);资源类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劳动投入(从业人员年平均数)、资本投入(固定资产投入、生产成本投入)、原料消耗(原料消耗总量)、经济类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经济产出(产品产量、工业产值、利税总额)。其中资源类属于投入,经济类属于期望产出,环境类属于非期望产出。

2.3熵权法

由于DEA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决策单元格个数必须要大于所有指标个数之和的两倍以上,由由此本文将投入指标(人才投入、固定资产投入、资源消耗、生产成本投入)压缩为资源投入综合指数,将非期望产出指标(水污染、大气污染指标)压缩成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期望产出指标(销售收入、精矿产量)压缩成产出综合指数。并以压缩转化后的数据代替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压缩以后的数据如所示:

3基于DEA模型的中国稀土产业生态效率评价

3.1基本评价

以熵权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可以看出,资源投入综合指数、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经济产出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值并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就意味着中国稀土产业在实现经济效益增加的同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水平也随之上升,过度追求产出增长的后果是带来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环境问题加重。尤其是污水排放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上升趋势尤为明显。未来稀土产业面临的生态问题仍需要重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建设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熵值能够分析一个事件的无序程度,以熵权法处理后的数据代表一组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可以直观反映这组指标的状态,从上图中可以基本反映出资源投入、环境污染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出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比较直观,也易于操作。但熵值所得出的综合评价值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反映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深入分析产业运行的整体状况,也不能真正代表生态效率,只是对资源投入、环境污染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直观反映,因此,要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对资源投入综合指数、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经济产出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全面把握产业发展的状态。

3.2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软件Deap2.1将压缩转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中国稀土产业2001年-2013年间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以及规模效率值。本文以综合技术效率值代表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值,综合技术效率的值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以综合技术效率来代表生态效率,可以分析生态效率与技术水平以及规模水平的内在联系。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2011年外,中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总体趋势呈现下降状态,且发展状态不均衡。综合来看,2001年-2013年中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只有在2001年、2002年、2011年达到DEA有效。其中2003年、2005年、2006年以及2013年的纯技术效率的值为1,说明这些年份的纯技术效率有效,导致生态效率无效的原因是规模效率无效。其他年份生态效率DEA无效,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处于无效状态。从规模报酬状态来看,在生态效率达到DEA有效的状的年份,规模报酬不变,除去2010年以外,均为规模报酬递减,表明稀土产业的发展过度依赖规模的扩张,忽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较小,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效率低下。整体来看,在生态效率无效的年份,规模效率的值要大于纯技术效率的值,表明二者在对生态效率的作用中,产业生态效率的提升主要是规模效率的驱动作用,纯技术效率的拉动作用较小。

3.3投入产出冗余分析

Deap2.1软件可以进一步分析投入产出的冗余状态,从而能够进一步找到生态效率变化的原因和提高生态效率的方法,表3是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状况。

在生态效率达到有效状态的年份,投入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都取得了最大产出效果,即产出相对投入而言已经达到最大,而此时稀土产业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说明此时稀土产业不仅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水平,其规模也达到最佳状态。但综合分析结果来看,我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整体不高,且大部分年份的投入存在冗余,稀土产业的规模与其投入、产出之间的比例不协调,虽然现阶段政府对稀土产业加强了管控,但政策效果仍然不明显,提高生态效率关键要提升技术水平以及合理调控产业规模,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稀土产业规模的扩大,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评价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稀土产业为评价对象,从稀土产业多投入、多产出的发展特性出发,构建了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模型,研究了2001年-2013年中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值。

关键词:稀土产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正明,赵玉珍.中国稀土产业生态效率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12).

[2]谢园园,傅泽强.基于生态效率视角的循环经济分析[J].生态经济,2012(09).

中国的稀土 篇10

1.1 国际稀土市场现状

目前全球探明的稀土储量约1亿吨, 但是分布非常不均, 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国所占有的稀土资源占目前全球已探明总量的68%以上, 而稀土使用量第二的日本和第四大国的法国几乎没有稀土资源, 他们的需求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而稀土产量更是严重不均衡。2009年中国稀土产量12.48万吨, 占世界总产量97%, 出口超过5万吨, 占全球出口的95%。而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中国稀土由2000年占全球储量的58%下降到2009年占全球储量的36%, 而美、俄等稀土储量大国几乎未变。中国以占全球36%的储量, 却承担全球97%的生产供应量, 比例早已严重失衡, 长期下去难以持续。

1.2 中国稀土现状

中国稀土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出口以来, 便迅速以价低质优占领世界市场。本来中国以世界95%的产量供应全球稀土需求, 可以获得垄断高价, 但是, 由于国内无序开采、恶性竞争, 导致中国稀土在全球市场根本没有定价权。稀土在我国分布面广而又相对集中, 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 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 其中包头的白云鄂博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北方的主要是轻稀土, 南方主要是重稀土。

2 钻石模型概述

2.1 “钻石模型”的四个关键要素

(1) 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 (2) 需求条件。它指的是国内市场对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波特认为, 国内市场的大小及性质不但影响生产的规模和效率,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产业发展的动力, 会刺激本国企业对产品或服务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 (3)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波特认为, 单独的一个企业以至单独一个产业, 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 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才能使产业竞争优势持久发展。 (4)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产业内的企业具有符合本产业特殊环境的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 并且企业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时, 此产业才能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2.2 两个辅助性因素

(1) 机会。波特认为机会是模型的外生变量, 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但是会影响到钻石体系各个关键要素本身的变化, 因此, 机会既可能引起某一产业的衰落, 也可能为新产业创造机遇。 (2) 政府。政府本身无法提升竞争力, 但是可以通过刺激其他四个要素来影响产业的竞争力, 并且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对于软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钻石模型”是一个动态的、双向强化的系统。它强调产业的要素创造能力对于竞争力的作用比简单拥有要素更为重要。以上六个因素综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钻石模型”。这些要素创造了企业竞争的一个基本环境, 每个决定因素都会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任何一个要素都是形成企业竞争环境的基本要素, 要素之间可以相互促进, 有效的互动是提高整个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 影响中国稀土产业竞争优势的要素分析

3.1 从生产要素方面分析

影响稀土产业竞争优势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便是稀土资源的存储量, 其次劳动力、技术和资金。波特认为生产要素中高级生产要素要比初级生产要素更重要, 但是在分析资源类产业的时候, 很显然资源的多寡是最重要的。虽然经过长时间的过度开采, 但是目前中国稀土储量依然是世界最多的, 而且品种齐全, 纯度高, 易于开采。另外白云鄂博的稀土多是与铁、铌、钍等形成的混合矿, 稀土成为开采其它金属的副产品, 开采成本只有国外的一半。因此, 稀土的储量和品质是我们稀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正是因为中国便宜的劳动力才使得国际稀土价格至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下降, 便宜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中国稀土产业竞争力的第二个重要源泉。但是, 中国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资本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另外一个瓶颈便是科技和管理, 在中国稀土矿开采的过程中, 伴随着大量浪费, 稀土开采率却非常低, 很多稀土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回收不完整, 造成大量浪费。

3.2 从需求条件方面分析

稀土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 稀土在高科技和高新材料方面运用将更加广泛。目前稀土应用市场不断扩大, 在传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面涵盖了国民经济10多个领域, 40多个行业。2000年以来稀土产品的市场消费量年增长率达11%以上, 市场需求旺盛推动稀土产业高速发展。中国稀土产业的产量和消费量都居世界首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国内稀土产品市场将不断扩大, 对稀土需求也将不断膨胀。

3.3 从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方面分析

影响我国稀土产业竞争优势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稀土生产工艺设计和开采设备;二是产业集群化。 (1) 稀土生产工艺设计和开采设备。在稀土生产工艺设计方面, 最主要的是对稀土高纯化、复合化、超细化的要求。首先, 稀土在高技术领域的作用只有在高纯化后, 其各项物理、化学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其次, 稀土新材料的开发主要依靠稀土与其他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工艺过程形成复合稀土材料, 因此, 复合稀土材料是稀土化合物产品的发展趋势。最后, 粒度影响应用材料的质量, 因为随着粒度的减小, 比表面积也随之加大, 表面活性不断改善, 稀土的功能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超细化能够促使各项物理化学反应加速, 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增加。我国稀土在稀土化合物的比表面积、晶体、形貌、比重等与国外稀土产品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2) 产业集群化。产业集群化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 不但有利于降低产业的发展成本, 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优势, 而且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 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 有效地破解土地、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 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协作, 延伸产业链, 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 产业集群不仅能够延伸稀土产品产业链, 实现稀土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而且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 促进区域发展和提高地方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3.4 从企业战略、结构、同业竞争方面分析

我国是一个稀土大国, 稀土分布面非常广泛。“中东有石油, 中国有稀土”, 邓小平当时就非常看好中国的稀土资源。我国稀土矿相比来说较易开采, 开采成本低, 而且稀土需求一直持续稳定增长, 从而导致稀土被大量无序开发, 在20世纪90年代涌现一大批小型稀土矿, 导致出现稀土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局面。这些小型稀土矿, 不仅开发能力弱, 开采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 稀土回收率低, 大量被浪费, 而且私人投资非常不注意环境保护, 稀土的开采一般对当地生态造成极大破坏。这种无资源开采的无规划性、市场秩序混乱、同业之间恶意竞争不仅造成国家战略资源的大量流失, 也使我国稀土产业长期处于被压制状态, 无法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4 提升我国稀土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4.1 提高资源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控制资源本身

长期以来中国稀土大国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利益, 关键在于国内恶性竞争过于激烈, 稀土冶炼分离能力过大, 重复建设突出, 产品严重供大于求。在超额利润的驱动下, 矿山盲目开采扩建, 乱采滥挖严重破坏资源。因此国家应从立法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规范矿业秩序, 严格执行采矿许可证制度, 取缔无证开采, 真正做到合理按需开采, 并严禁新建或扩建稀土冶炼分离厂;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对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执行国家保护性开采政策, 对违法者给予停止或取消采矿权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国家已经意识到稀土的重要作用, 越来越重视。从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下决心收紧稀土配额的信号就已发出, 当时国家对稀土生产的计划由指导性调整为指令性。自2007年起, 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萎缩外 (当年出口配额为47448.7吨) , 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年减幅超过15%。2009年工信部制定的《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 (2009-2015年) 》更是明确提出, 2009年至2015年每年出口稀土不超过35000吨。2010年中国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仅为30258吨, 相比2009年的50145吨减少近40%, 最近国际稀土价格明显上扬, 可以说保护国家利益, 提升我国稀土产业竞争力的措施正在发挥作用。

4.2 提高稀土矿业工艺技术和开采设备

加强技术改造,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推行清洁生产, 实现环境污染的标本兼治。要高度重视科技的作用, 研发无污染的采、选、冶新工艺, 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目前我国在稀土高纯化、复合化、超细化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例如在高纯度方面, 我国可以自行生产纯度99.99%-99.999%的氧化钇, 但还不能为市场提供宝石级和激光级的氧化钇, 而这种级别的氧化钇的市场价格非常高。

4.3 依靠科技延伸稀土产业链

中国虽然是稀土用量第一大国, 但是稀土仍然多用在科技附加值低的传统行业, 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仅占总用量的45%左右。稀土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 能够产生远远超过其自身价值的巨大效益。鼓励科技创新, 大力延伸稀土产业链, 制造高附加值的稀土产品, 才能实现稀土资源的真正价值。因此,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高技术新材料及其高附加值应用产品, 实现产业化, 形成产业链, 提高中国稀土产业的科技水平,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科技投入, 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为稀土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和高技能工人队伍。

4.4 加快稀土产业集群建设

加大对稀土产业集群的资本和科技投入, 促进稀土产业规模发展, 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自然延伸。目前国内北方只有内蒙古的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初具规模, 南方的江西省也依据自身稀土资源优势逐渐形成有竞争力的稀土产业集群。内蒙古包头市于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成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是唯一一家冠有稀土的国家级高新区。以稀土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项目为重点, 进一步引进发展深加工项目。目前已经形成稀土开采、研发、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对于我国的稀土竞争力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拥有全国储量第一并且非常珍贵的离子型稀土的江西省, 近年来加大对稀土开采的管理以及对稀土开发力度, 并逐渐形成一批以江西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金世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赣州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寻乌力源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稀土公司的产业集群, 增强了我国稀土产业竞争力。

4.5 抓住当前稀土需求旺盛的有利机会

据预测2015年世界稀土需求量将增达21万吨, 与2009年相比, 年增长量将超过8%, 大大高于过去二十年5%的年增长率, 全球稀土年消费量增速将提高。世界稀土需求量的可持续高速增加, 给我国稀土产业以及下游的稀土产品加工业都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希望能抓住此次机遇大力发展中国稀土业, 使得中国不仅全球稀土大国, 更是名至实归的稀土强国。

参考文献

[1]程建忠, 车丽萍.中国稀土资源开采现状及发展趋势[J].稀土, 2010, (2) .

中国稀土保卫战 篇11

实际上,自去年年中以来,中国便在不同的场合表示中国将按照自身的计划对稀土资源进行限制性出口。但这一次,国务院总理在德国访问期间断然拒绝西方国家的无理要求,表明稀土问题已经受到了中国高层的高度重视,也似乎显示了中国已经开始在稀土问题上对他国坚决说“不”了。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为什么中国开始对稀土问题如此强硬呢?邓小平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当今世界,每6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稀土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现代工业的“味精”。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而在国防战略武器、新材料开发、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英国《泰晤士报》曾经发表《稀土成中国21世纪经济武器》指出,“中国稀土垄断大国的地位决定其掌握着技术未来的钥匙,这一主导地位将使中国控制消费类电子和绿色技术的未来。”稀土金属专家杰克·利夫顿也说:“邓小平在1997年曾说,就像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区一样,中国也将成为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如今,邓小平的话已成为赤裸裸的现实。世界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这些‘技术性金属’的元素,也就谈不上什么技术。中国已经开始研究如何使这些金属给本国公司具有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竞争力。”

的确,中国稀土占据着众多的世界第一,可开采储量在10多年前占世界80%有余。然而,经过各种各样的非法小作坊多年来的无序开发、滥挖滥采,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已下降到 53.5%!

中国稀土的危机

在资源缺乏的日本,其稀土几乎百分之百从中国进口。不过,虽然中国为稀土大国,但在定价上却一直缺乏强有力的话语权。近几年来,中国绝大多数稀土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经济效益下滑,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一些新上马的稀土企业,其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以高能耗、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

中国常年保持稀土生产规模第一,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高达96%!出口量世界也是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由于多年来超市场需求的大量盲目开采,造成稀土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个体矿点乱采滥挖屡禁不止,弃贫采富、用土压矿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资源开采的回收率低,国营矿山一般在60%,个体矿山仅达到40%。

尽管如此,中国稀土在世界市场上却不具有定价权,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我国稀土产品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外商家的控制,国内企业也竞相降价出售。过度开采外加恶性竞争造成的不良循环将严重影响对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拥而上的盲目开发以及宏观规划水平低劣,导致中国并未成为稀土开发强国,中国稀土科技开发和利用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0多年来,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从中国进口了大量廉价稀土作为自己的战略储备。稀土储量仅次于中国的美国的稀土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并一度是全球领先的稀土生产国。但出于对环境和成本方面的考虑,已不再开采稀土,早早便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钼的生产也已停止,转而每年从中国大量进口。美国最后一个稀土矿已于2002年关闭。以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和韩国由于其自身资源短缺,对稀土的依赖不言而喻。中国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这两个国家。西欧国家储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爱本国稀土资源,也是中国稀土重要用户。发达国家的贪婪表现在,除了生产所需,它们不但通过政府拨款超额购进,存储在各自国家的仓库中——这种做法,日美韩等国行之有年;除了购买,还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中国法律,参与稀土开发。而中国宝贵的稀土资源则由于无序竞争,竞相压价出口,产量日趋减少。

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估计再过二三十年,中国就会成为稀土小国甚至是无稀土的国家。二三十年之后,我们将不得不花费巨资从外国进口稀土,西方国家就会牢牢掐着中国的脖子,遏止中国的发展。

稀土的军事意义

中国几十年来,卧薪尝胆,苦苦跟在美俄等军事强国后面追赶。歼-20刚刚首飞成功,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一番。可是,我们是否知道,美俄那些真正能威胁中国的战机、舰艇与导弹,监视中国的雷达上的关键部件可能就是中国稀土企业不计后果出口稀土造就的。很多我们一直仿制、追赶的美俄尖端武器,如果离开了中国的稀土,可能什么也不是。

稀土科技一旦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军在冷战后几次局部战争中压倒性控制,以及能够对敌人肆无忌惮地公开杀戮,正缘于稀土科技领域的超人一等。

为什么“爱国者”导弹能比较轻易击毁“飞毛腿”导弹?这得益于前者精确制导系统的出色工作。其制导系统中使用了大约4公斤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钐、钕即是稀土元素。为什么M1坦克能做到先敌发现?因为该坦克装备的掺钕钇铝石榴石的激光测距机,在晴朗的白天可以达到近4000米的观瞄距离,而T-72的激光测距机能看到2000米就算不错。而在夜间,加入稀土元素镧的夜视仪又成为伊拉克军队的梦魇。

至于F-22超音速巡航的功能,则靠其强大的发动机以及轻而坚固的机身所赐,它们都大量使用稀土科技造就的特种材料。而F-22的机身就更加是用稀土强化的镁钛合金武装。否则,超音速巡航中,F119强大的动力足以摧毁它自己。

日本科学家曾夸口说,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国巡航导弹的精度就不是10米,而是50米。可要是没有中国稀土日本就造不出这种芯片。

中国稀土保卫战

不过,造成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稀土总储量不断下降的现象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稀土行业形成的多年“混战”也即将终结。因为一个筹备多时,职能为对内整合、对外谈判的国家级稀土协会——中国稀土协会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基础筹备工作,正等待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如果审批通过,这个协会最快有望在今年两会前后成立。

届时,中国稀土行业在对内、对外时有望用一个声音说话,此前的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将有望好转。2010年以来,每当中外因稀土发生纠纷时,国际舆论都会将矛头指向中国政府,由于没有行业协会的缓冲,中国政府屡屡被无辜地扣上“干预市场经济、违反世贸规则”的帽子。这一局面有望在中国稀土协会成立后得到改观,该协会将代表中国稀土行业与国外企业协商谈判,发挥类似中钢协的作用,对于稀土产品出口的国际定价、出口配额等方面施加一定影响力,加强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中国的稀土 篇12

关键词:稀土产业,定价权,中国

稀土作为高科技的重要基础工业资源,在国家安全和战略中作用显著,占全球贸易量90%以上的中国稀土产业却陷入了多产不多得的价格困境;与此同时国际的铁矿石价格却一路高涨。如果说铁矿石供应被国际矿业巨头垄断,中国的钢铁企业没有话语权;但中国自1988年就是世界第一大稀土出口国,出口连年增长,为什么价格却连年大幅下降?

一、中国稀土业背景

稀土具有丰富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美誉,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高新技术和军事战略元素。稀土元素在地壳中丰度并不稀少,只是分散而已。因此,虽然稀土的绝对量很大,但就目前为止能真正成为可开采的稀土矿并不多,而且在世界上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印度、前苏联、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等几个国家,其中中国的占有率最高,约占世界稀土资源的58%,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稀土资源大国。中国的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包头市与江西省赣州市。

1973年中国稀土产品开始进行出口,出口量逐年增长,占据了国际市场的90%,2000年以后,稀土国际市场受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中国出口稀土产品供大于求等因素的影响,逐步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稀土价格呈现下降的态势。从2004—2008年,国际市场的需求则是56 583吨、45 600吨、45 207吨、52 051吨、48 193吨,而中国国内稀土总配额分别为65 609吨、65 609吨、61 821吨、59 643吨、47 011吨。日本作为稀土的使用大国,大约83%都来自中国,稀土、钨、钼、锰、钒等资源对中国的依赖度分别高达83%、86.7%、18.2%、23.6%和14%。但获得大量稀土后,日本并不急于用,而是将这些足够使用二十年的资源贮存在海底,作为对未来战略资源规划的存储。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二的美国早在1999年就已逐步停止开采自家的稀土,并封存了本国最大的稀土矿硭廷帕斯矿,转而从中国进口充实自己的战略储备,2001—2004年,美国稀土进口总量的76%来自中国。1990—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2]。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称,目前,稀土产品的价格甚至低于1985年的水平。多年前,日本、美国、西欧等国家就相继建立了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制度,而中国尚未建立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二、中国稀土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分析

作为铁矿石的进口大国,过高的进口依赖度是中国钢铁企业“高价买单”的关键原因[1]。但占据全球稀土贸易市场90%份额的中国稀土价格却逐年下降,中国稀土业对稀土产品的价格却没有任何关键的作用,任由“他人宰割”。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稀土业怎么了?

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供货方、需求方的博弈结果。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供货方与需求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取决于双方砍价能力的实力对比,所以市场上的稀土价格主要取决于供需双方的综合实力对比。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供货主导方的资源控制力、信息控制力以及博弈能力,需求主导方的需求控制力和信息控制力以及博弈能力。资源控制力包括对该种商品的供货数量的调节能力和供货价格的控制力,需求控制力包括对需求数量的调节能力和需求价格的控制力,由于现实市场基本上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如何获得有效的数据和信息,对于博弈的结果非常重要,信息控制力包括市场数据的权威性。稀土资源的需求方通过建立储备制度以及通过多个供货渠道互相竞争进行需求数量的控制和稀土价格的谈判。通过稀土市场的定价分析,在资源控制力和信息控制力方面我们存在严重的缺陷。由于供货方众多,不仅价格不能够协调一致,而是也不能够主导供求信息的趋势。为什么会这样?

1. 稀土资源的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世界范围内可开采的稀土资源相对紧缺。稀土指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及与之化学行为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和钇,共17种元素。又称稀土金属。已发现的稀土矿物约有250种。具有工业价值的稀土矿物只有50~60种。但目前具有开采价值的只有10种左右[3]。稀土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航空航天、军事等行业,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通过稀土应用技术可以开发新型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和信息材料及相关产品;而这些产品就是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实力强劲和航天军事高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充足的稀土资源是中国科技强国、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的基础。对于稀土的控制权就意味着未来对新能源、航空航天、消费类电子、军事有了控制权。一旦稀土资源流失殆尽,中国工业体系及国防事业将受到不可估量的打击,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保障都将难以实现。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只是简单地将稀土资源归类于普通自然资源,并且在稀土资源的出口中进行出口退税鼓励,而忽略了它的战略价值和用途。

2. 资源开发过度。

中国的稀土矿产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同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大量地方纷纷成立小企业进行稀土资源开发,但开采水平落后,管理模式粗放,大量无证开采,破坏性开采,造成大量的稀土资源流失和破坏。同时,大量外资企业纷纷在国内通过投资办厂等方式规避中国法律,逃避稀土出口配额限制进行稀土资源的掠夺式开采,稀土资源只进行简单加工就出口,造成大量稀土资源的浪费。仅包头市就有外国稀土企业10多家。随着国家对稀土行业的逐步治理和整顿,现在依然存在稀土开采企业100多家。中国稀土资源目前已经由于多年来的乱挖滥采,稀土储量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根据1998年美国矿务部的统计,中国的稀土资源占全球稀土资源的80%左右,具有绝对资源优势;但是2005年美国矿务部统计,全球已勘察可供开采稀土矿藏储量1.54亿吨(REO),其中8 900万吨(REO)在中国,占全球储量的58%。

3. 产业集中度低。

中国大约有100多家稀土企业,数量众多,年处理能力在2 000~5 000吨的企业只有10家。大部分产量只有几百吨的水平,总体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偏低,缺乏规模效应,产业整体缺乏竞争力,产品定价的话语权较弱;而美国的稀土企业只有两家企业,法国仅有一家企业。

4. 产能过剩,供需严重失衡。

由于中国稀土企业众多,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盲目的生产和扩建,而稀土产业的勘探、开采和建设需要时间,市场需求旺盛时的大量建设和开采造成了企业供给严重过剩,市场供需失调,稀土价格持续低迷。目前,中国稀土的年生产能力16万吨,国际市场需求不超过8万吨。企业产能严重过剩,稀土市场严重失衡。由于国内稀土企业总体的规模较小,不能够承受大量稀土资源积压造成资金占用,为了有效进行资金的流动,不惜进行价格战,最终造成了量涨价跌的局面。

5. 产业结构失衡,技术水平低,初级产品居多数。

由于中国稀土产业在产品深加工和后处理工艺技术水平低,稀土产品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低、中附加值的稀土初级产品比重占75%,利润率低。总体上初级产品竞争过度,产能严重过剩,初级产品价格水平低迷;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缺少,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严重制约中国的稀土产业发展。目前中国稀土产业整体发明专利的总量还赶不上国外一个大公司。而国外企业采取附带开发的方式,对中国进行稀土技术专利覆盖,给中国稀土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了门槛,使得许多稀土产品很难提高技术附加值。并且大量稀土专利不对中国进行开放,使得中国企业不能够获得该专利的有效利用。更制约了中国稀土的产业结构调整。另外,中国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机制尚不完善,也限制了中国稀土产品的推广应用,制约了高科技应用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中国稀土科研与应用推广水平在整体上仍大大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呈现“稀土大国,科研弱国,专利受制”的尴尬局面。

6. 无序竞争、竞相出口。

由于国内的稀土生产企业过多,产品重复性强,在国际市场上,面对国际大买家,恶性竞争,互相压价,严重丧失了稀土价格的谈判能力。由于中国的出口管理方式,造成稀土企业竞相出口,在市场不利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低价出口。僵化的配额管理模式简单地将稀土产品分为:氧化物、盐类和金融。掩盖了高科技稀土产品的特征,不利于进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7. 储备制度缺失。

作为重要的自然战略资源,中国没有有效的储备制度;而发达西方国家在稀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大量的储备,例如日本作为稀土资源的使用大国,在地下储备了二十年的使用量。在国际市场价格不能满足国外大宗采购商时,国际大宗采购商减少采购量,利用自己的储备,迫使国内的刚性供给企业为了减少库存而接受价格,造成其他国内企业的价格谈判能力的瓦解,纷纷降价销售,而国际大宗采购商低价进行大量的储备。从而形成利于国际买家的恶性循环。

中国的稀土产业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在面对国际市场不能应付自如,企业的急功近利造成了稀土大国的“稀土定价权”缺失。丰富的稀土资源、过剩的稀土产能、落后的技术水平和多头对外的小企业行为奠定了中国稀土价格低廉的悲剧。

三、中国稀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国家对策

中国的丰富稀土资源,不仅是今天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基础资源。而定价能力的丧失,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自己,如何有效地进行中国稀土资源的合理利用,确立自己的稀土产品的定价能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

1.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和无序竞争,不仅使我国矿产资源大幅度缩水,而且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必须进行矿山开采的总量控制,减少资源出口的环境破坏力。采用国家许可的形式进行稀土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开发。宁可让稀土资源沉睡在大地里,也要避免重复建设和高污染和高能耗的开发。并通过国家许可的形式将开采量和出口量降低到科学合理的水平。

2.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改变中国稀土产业的小作坊和初级产品的开发,扩大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获取高附加值产品的高额利润回报。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改变稀土科研和稀土应用的落后局面。集中分布在各个企业中的稀土科研力量建立稀土技术研究院,集中财力针对稀土产业核心技术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加快研制下游稀土应用产品并产业化,提高中国在稀土产业领域的技术主导权,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

3.金融危机是产业整合的良机,通过稀土产业的战略性改组,结合稀土资源的布局和稀土产业的行业特点,有实力的稀土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产业的整合,形成几家实力雄厚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提高稀土的资源控制力,成立稀土欧佩克,并借助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进行支持扶助,在国际稀土市场中,增加对稀土定价权的影响力,逐步确立中国稀土资源的定价权优势。将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应用于稀土产业国际整合的步伐中,建立稀土产业的国际资本集团。

4.确立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建立稀土资源的国家储备制度,通过国家储备的形式维护国家稀土资源的安全。避免国家战略资源的缺失,合理维护稀土资源的市场供给,保证中国稀土产业的合理发展。只有建立稀土战略储备,才能发挥稀土资源的绝对优势,掌握稀土资源的国际定价话语权。通过价格机制进行合理稀土资源的储备,当国际稀土价格较低时,进行保护收储,保护国家的稀土资源不致大量低价外流,维护我国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利益,并实现稀土储备的经济储备特征,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正常的利益。应明确稀土资源贮备的主体以及贮备品种和数量,建立切实可行并有效的稀土储备制度。

5.改革完善稀土的出口管理模式,实行鼓励高附加值稀土产品的出口,改变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多头对外低价竞销的局面。改变原有的简单粗放的初级产品的出口管理模式,通过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促进中国的稀土产业结构的调整,增进对国际稀土市场的影响力。为防止国外利用竞销时机大量进口中国稀土资源产品来增加战略资源储备,国家要加强对稀土产品出口总量控制,严格禁止或大幅减少各类稀土矿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切实提高稀土骨干企业的产品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配额分类和管理制度。

6.建立有效的国际稀土市场的供需信息数据,强化经济情报的重要性,提高知己知彼的能力,通过经济情报,确立合适的供给水平从而影响稀土资源的供给价格,并增强稀土出口的议价谈判能力。

7.充分利用WTO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合理条款,在国际贸易上充分发挥资源制衡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战略制衡作用,以增强中国的国家战略力量。

参考文献

[1]常清.建立定价中心与期货市场国际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1):58-59.

[2]李艺,汪寿阳.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5-66.

上一篇:对应的治理方法下一篇:签名笔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