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2024-11-27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通用10篇)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篇1

2011中国科协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

海峡两岸稀土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稀土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

会议日程安排

9月13日报到,9月14日大会报告,9月15日上午分会报告,9月15日下午参观考察,9月16日疏散。

9月13日报到:全天会议报到,不安排接站。9月14日:全天开会。

8:30~9:30:开幕式

主持人:赵栋梁

开幕式致辞:干勇 林东鲁 中国科协领导

9:30~9:50:大会合影、茶歇

9:50~12:00:大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胡伯平1.2.《稀土分子磁体》北京大学

高松院士

《稀土产业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春龙总经理 3.4.《台灣稀土永磁技術與工業發展之回顧與展望》中正大學

張文成教授 《稀土永磁新材料和生产技术研究与发展》钢铁研究总院

李卫教授

14:00~18:00:大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張文成

5.《Rare-earth Related Phosphors Converted Light-emitting Diodes in the Applications of Backlighting and Solid State Lighting》 台灣大學

劉如熹教授 6.7.授 8.《含稀土超導及磁性材料》台灣大學

林昭吟研究員 《稀土催化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华东理工大学

卢冠忠教授

《稀土市场及钕铁硼、金属钕、镝供求关系分析》 中国稀土学会

陈占恒教

16:00~16:15:茶歇

16:15~18:00:大会报告(每人20分钟)主持人:袁华堂 9.10.11.《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应用》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胡伯平教授 《稀土功能材料研究进展》包头稀土研究院

刘国征教授

《南方离子型稀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龚斌 总经理

12.《甘肃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概况》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杨文浩总经理

13.《稀土分离清洁生产》五矿(北京)稀土研究院有限公司 廖春生教授

9月15日:上午分会报告 分会场交流第一组

8:30~12:00:分会报告(每人15分钟)主持人:于广华,蒋利军 1.《稀土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蒋利军教授

2.《混合稀土无钴、低钴储氢合金复合电极材料性能研究》南开大学

王一菁教授 3.《镧-镁-镍超晶格储氢材料在镍氢电池中的应用》北京宏福源科技有限公司

吴建民教授

4.《稀土氧化物涂层超导体的磁通钉扎研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古宏伟研究员

5.《稀土纳米复合磁体的化学设计与控制合成》北京大学

侯仰龙教授

6.《Bottom up法制备各向异性双相复合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北京工业大学

岳明教授

7.《La(FeCoSi)13B0.25合金的磁制冷与磁热效应》包头稀土研究院

黄焦宏教授 8.《磁制冷LaFe13-xSix合金的氢化行为》四川大学

陈云贵教授 9.《无序R2M17结构与磁性研究》北京大学

杨金波教授

10.《热压/热形变NdFeB永磁材料研究》钢铁研究总院

郭朝晖教授

11.《纳米晶SmCo7合金的相稳定性相变行为及其对磁性能的影响》北京工业大学

宋晓艳教授

12.《利用速凝技術研製高性能RFeB系複合奈米晶薄帶及奈米晶塊狀磁石》東海大學

張晃暐助理教授

13.《高溫低磁場磁阻LaSrMnO3鈣鈦礦結構氧化物材料研究》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朱繼文博士

14.《钙钛矿结构磁电复合薄膜耦合机制的研究》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于敦波教授

15.《Magnetization process of hard magnetic FePt thin film》中興大學

蔡佳霖副教授 16.《L11 CoPt薄膜的磁性質強化及微結構改質研究》元智大學

孫安正助理教授 17.《Magnetoresistance behavior in epitaxial Fe/MgO/Fe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王守国副研究员

18.《氧化物在纳米尺度磁性多层膜中界面调控研究》北京科技大学

于广华教授 分会场交流第二组

8:30~12:00:分会报告(每人15分钟)主持人:孟健,陈占恒

1.《稀土氧化物的制备及在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华东理工大学

郭耘研究员 2.《添加稀土Mg-8Al-xRE擠製鎂合金微結構與潛變性質》台灣大學

簡朝棋研究員

3.《镁合金的搅拌摩擦焊接研究》北京理工大学

杨素媛教授

4.《添加稀土銲錫合金錫鬚異常成長現象及其抑制方法》台灣大學

莊東漢教授 5.《添加稀土銲錫合金電子構裝動態疲勞可靠度分析》昇貿科技公司

鄭智元博士 6.《含稀土合金填料在濺鍍靶材接合之應用》雲林科技大學

張世穎副教授 7.《稀土元素在晶體生長的應用》中山大學

周明奇教授

8.《含稀土高分子材料的几种制备方法探讨和相关功能展望》扬州大学

张明教授

9.《离子液体多相体系中稀土新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陈继研究员

10.《電化學法製作一維納米氧化鋅及其特性研究》中央大學

林景崎教授 11.《以sol-gel 法製備BaY2ZnO5:Eu3+螢光粉》虎尾科技大學

張益新副教授 12.《Bi2O3對硼矽酸鹽光學玻璃特性影響分析》聯合大學

林惠娟教授 13.《稀土掺杂锰氧化物结构的光电特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赵昆教授 14.《HDDR各向异性R2Fe14B(R=Nd,Pr)型材料的研究》北京大学

韩景智博士 15.《NaYF4: Yb, Tm红外上转换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上海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 玮总经理

16.《紫蓝光激发的稀土硅氧氮化物荧光材料研究》北京科技大学

刘泉林教授 17.《锰铈复合氧化物的氮氧化物助燃碳烟氧化性能研究》清华大学

吴晓东副研究员 18.《Rare earth-doped ceria mixed with alkali carbonates for SOFC applications》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孟健教授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篇2

当前的光学已经深入到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的研究中, 成像技术是光学中结合医学治疗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它能够更迅捷, 而且低投入, 就获取治疗所需要的信息。对于光学成像技术在医学等方面的使用, 就促进了对荧光成像方面的研究, 其中荧光多功能的成像探针, 不仅可以对细胞内部的活性物质给予定位和作用, 更能够得出其动态图。这些因素, 都使得荧光成像相关内容, 得到关注与研究。当前的生物体活性分子, 需要外在的信号分析, 以便通过荧光成像, 进行监测, 对其动态状态进行标记。

当前对荧光成像进行研究, 对活性物质的探测分析物, 首先应该有稳定的光感, 光解或者漂泊的现象不容易发生。其次对生物活性物质的活动, 不会进行干扰或者微小的干预。对光谱的标记, 应该从波长的光激发情况下, 根据光的颜色不同给予区分和组分。对于生物活性物质, 应该使得光对其伤害降低, 从激发光的可变范围上来避免高能紫外光。通过长期的观测, 发现从激发光的光谱宽和窄的情况下, 不同的荧光分子所对应的是不同的。因此对细胞内部监测时, 当前普遍用有机荧光染料进行, 但是这种材料是不够理想的, 对活体全景观测技术, 当前在国际上属于热门研究话题。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 针对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的研究也更为深入。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研究, 通过对材料相关性的结合, 对当前的水溶性和生物的量子点相关技术, 更是需要深入研究荧光检测技术。只有荧光成像技术逐步成熟, 才能促进这些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对半导体量子点相关研究可能的发光特性有以下要求:首先, 荧光量子点的激发光波长, 发射范围荧光较为对称, stokes位移应为较大, 这样对半导体材料的量子点的相关材料, 对发射光的颜色, 光谱交叠应该较小。量子点荧光量子的发光强度和光化学稳定性, 要求较高。量子点当前存在的问题, 对荧光自身的生物可能产生的干扰, 同时量子点可能含有的重金属的化学毒性等。这些特质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量子点的生物成像和荧光检测的相关应用。当前对稀土的发光材料研究, 由于其光学的优越特性, 因此应该对稀土化合物的相关研究, 给予更广泛的关注。

1 稀土配合物在荧光成像领域的应用

1.1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机理

稀土离子通过配位水分子的高频, 它的发光是通过对高频o-H的振动, 从而实现淬灭。稀土离子自旋禁阻f-f跃迁, 进而发光, 其摩尔吸收系数每mol.cn小于101。在稀土离子溶液中, 可以看到微弱的发射荧光, 是由高能量激发而成的。但是混合有机配位体的情况下, 此时增强了荧光强度。同时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发光过程, 首先通过吸收能量后的有机配体分子, 此时从基态s0通过跃迁至激发态s1, 都是单重态的状态开始的, 最后以非辐射的能量传递方式, 能量回到稀土离子的基态中;或者通过磷光的状态, 能量以辐射的状态散发。稀土离子同样可也通过辐射或者非辐射的方式, 达到高能态跃迁的过程。整个跃迁过程的基态, 可以从低能态到基态, 进而达到高能态的状态, 荧光就在最后通过跃迁回到低能态的过程中出现了。这种三重激发态t1的能级, 与其匹配的是同稀土离子激发态能量。

1.2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特点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特点, 对罗丹明荧光素相对比是有其发光机理特质, 荧光的有机染料分子特点对比, 首先荧光发射波长, 与配体络合无关, 不会因此改变, 荧光发射波长相关与稀土离子关系较为密切;其次从stokes位移大小上看, 对于波长的分辨, 应该注意荧光测定的干扰因素, 激发光对散射光的相关影响, 一般是在200 nm以上的位移。稀土配合物如果要提高荧光测定的分析灵敏性, 应该对荧光发射峰的半峰宽10~15 nm的较窄宽度。最后对于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寿命, 根据生物的背景, 荧光考虑到延迟荧光, 这样才能通过荧光显微测定更好进行时间分辨, 同时荧光寿命成像也能更好的选择, 从而促进测定灵敏性的提升。

1.3 细胞内小分子物质的成像分析

细胞内小分子对细胞的代谢进行控制, 活性氧分子和金属离子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小分子和离子的生物活性成分, 检测活体细胞内的研究, 通过这样的研究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Song是对He La细胞内单态氧成像起到作用的, 通过配体设计的铕两种探针配合物, 是以三吡啶的翔酸衍生物为配体的。同时为了设计时间分辨荧光探针组, 可以对三吡啶配体进行连接改组, 此时识别的单线态氧是根据蒽环进行的。这个探针根据荧光颜色通过铽离子的选择性进行荧光的淬灭过程。氧亚硝酸根在细胞中的浓度指示, 可以通过探针的颜色来进行区分。

1.4 生物大分子的成像分析

稀土配合物对生物大分子的检测, 也可以通过荧光探针来实现。对荧光标记中的铕的螯合物, 可以通过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分子, 仅需要单个就可以实现时间分辨荧光成像。在当前就有微生物病源用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的成像技术进行检测, 可以得到对浓缩水样中的各种状态活动。这个步骤应该先对cryptosporidium中的羊抗鼠二次抗体和单抗进行标记, 然后还需要单抗处理, 这样就可以得到相关的状态显示。通过检测的结果显示, 可以通过激发光源的控制, 从而减少时间分辨荧光的检测噪音。研究不仅得出这样的降噪处理, 还可以得出根据时间分辨荧光探针的相关化合物进行改进, 从而减少对样品的影响, 达到更好的水样成像的检测数据。

1.5 细胞标记成像

在满足水溶性和生理化学稳定的条件下, 细胞内的成像探针就可以进行探测。此时的条件同时具有细胞低毒性的特点, 激发能量低和膜穿透性良好的特点, 伴随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特质。这个情况下可以对相关铕离子的稀土配合物进行相关的配体荧光显微成像验证。这种YU以1-氮杂硫代占吨酮体的稀土配合物, 对活性细胞的存活, 是有选择性的。通过验证表明, 细胞核的状态分布, 这种动态检测探针, 能够实现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 能够用于肺部、鼻部和咽部的癌细胞观测。

2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材料在荧光成像领域的应用

2.1 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

稀土上转换荧光辐射的过程, 是通过低能量光子间的叠加, 这样的过程产生一个高能量光子, 掺杂固体晶格, 基质也就是一种绝缘体由稀土或者碱土金属化合物, 同微量掺杂的稀土离子的激活剂组合而成的材料, 这些转换是在红外光下的波长和紫外区的荧光辐射而产生的转换荧光的。稀土转换纳米粒子的激光一般处于红外区, 这样能够针对生物分子的红外光无吸收的特性, 从而达到更好的探测灵敏性。多光子荧光探针的高转换效率的特性, 能够通过纳米粒子特性, 达到光谱带发射较窄的效果, 同时半峰宽度也良好, 这样的优点, 能够达到比双光子量子点更好的荧光发射效率, 从而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

2.2 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在细胞与组织成像中的应用

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 根据其对组织低伤害的特性, 这种长波长激发而出的, 短波长辐射, 荧光弱光性, 荧光纳米材料掺杂的稀土配合物的低毒性的特性, 这样荧光纳米粒子更有利于细胞与组织成像的应用。

例如前列腺切片检测, 上转换荧光颗粒的检测显示, 很容易得到想要的辨别特性。纳米粒子对细胞的影响不大, 孵育12小时后发现, 细胞的标记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 也是越来越好的。

3 结论

总之, 稀土化合物荧光探针研究, 根据相关的寿命特性, 光谱波长、发射峰和stokes位移大小等, 同时结合了纳米粒子特性, 通过加入配合物掺杂, 可以看出荧光探针检测的进步性。

结合了医学等方面的需求, 应该针对生物细胞特性, 更好让稀土化合物的荧光成像技术, 更好的发展起来。

摘要:对于发光材料的研究, 其中稀土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从稀土中所含有发光材料的相关因素来看, 对材料中的荧光发光的时长方面进行研究, 对发射峰中的半峰的宽度进行研究, 同时对stokes发生位移的发光研究, 这些对稀土的材料发光性质研究, 都广泛用在各个领域。当前的形势表明, 对稀土材料的性质研究, 对未来各学科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大作用。本文中阐述了稀土发光材料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对稀土材料的配合物与掺杂物上, 对荧光成像领域的应用, 进行了综合的论述。其中稀土配合物和稀土掺杂物的各个特点和原理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稀土发光材料的荧光成像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稀土发光材料,荧光成像,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伯岳, 严秀平.稀土发光材料在荧光成像中的应用[J].生物物理学报, 2011, 04:289-300.

稀土在发光材料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稀土;发光材料;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稀土在发光材料中的应用日益剧增,特别是稀土发光材料具有吸收能力强、转换率高、可发射从紫外到红外的光谱、在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发射能力且物理性能稳定等优点,所以稀土发光材料已成为节能照明、显示器和特种光源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稀土发光材料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一、稀土发光的基本原理

物质发光现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受热,产生热辐射而发光;另一类是物体受激发吸收能量而跃迁至激发态(非稳定态)在返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以稀土化合物为基质和以稀土元素为激活剂的发光材料多属于后一类,即稀土荧光粉。稀土元素原子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稀土化合物的发光是基于它们的4f电子在f-f组态之内或f-d组态之间的跃迁,从而获得多种发光性能。

二、稀土发光材料的优点

稀土发光材料的优点是发光谱带窄,色纯度高,色彩鲜艳;吸收激发能量的能力强,转换效率高;发射光谱范围宽,从紫外到红外;荧光寿命从纳秒跨越到毫秒6个数量级,磷光最长达十多个小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能承受大功率的电子束,高能射线和强紫外光的作用等。今天,稀土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显示显像、新光源、X射线增感屏、核物理探测等领域,并向其它高技术领域扩展。

三、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我国稀土发光及其材料科学技术和产业化经过30多年的研究开发,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许多领域取得自主发展的科技成果,特别是从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30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照明、显像、农业和军事等许多高技术领域。其中,节能照明是其应用的最主要方面,节能灯用荧光粉的产量在所有荧光粉中占据首位。

(一)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

长余辉发光材料又被称为蓄光材料或夜光材料, 之所以称为蓄光材料,是因为它能够储存激发光能量并在光源关闭后缓慢释放光的一种特殊的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已广泛应用于弱光照明、应急指示、建筑装饰和工艺美术等领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为了制造更优良的长余辉发光材料,试图在长余辉发光材料中掺杂稀土元素,并经过试验已成功开发了二价铕和其他稀土离子掺杂的绿色、蓝绿色及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目前商用的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是铕、镝激发的铝酸钙(CaAl2O4∶Eu,Dy),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是铕、镝激发的铝酸锶(SrAl2O4∶Eu,Dy),其发光强度、余辉亮度及余辉时间均超过传统的碱土金属硫化物发光材料,而且在空气中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稀土长余辉荧光粉在我国已经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达到800吨左右。另外,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在固态照明与显示、信息存储等领域也有应用价值。

(二)在农用光转换膜方面的应用

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为使紫外线对农作物的生长不构成危害,并转化成有利的光线,我们可以将稀土发光材料掺入农膜,利用稀土元素的再发射,使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转化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可见光,这样不仅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而且有益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达到增产的目的。科学家也已经通过试验证明,稀土植物生长灯不仅能够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加快生产周期,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而且它比普通荧光灯的光利用率高,对水稻、鸡毛菜、刀豆等农作物在分化绿苗、中茎增大、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

这一新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使用和发展的转光剂,主要包括有机铕(钐)的配合物(或螯合物)和稀土激活的发红光无机荧光体两大类。

(三)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还惦念着北方草原上的包钢白云矿,他也多次指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稀土的优势发揮出来。”稀土,作为一种世界稀缺而且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在工业上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各种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特别在军事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铈、镧、钕、镨、钐和钇6种元素具有良好的纵火性能,可以制成各式燃烧武器,美国“马克-82”型227KG航弹就采用这些稀土元素做内衬而制成,除了产生爆炸杀伤效应外,还产生纵火效应。又如,稀土发光材料制作的各种显示器已用于歼击机、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长余辉夜光粉制品用于舰艇等方面。

稀土材料在现代军事技术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 广泛引起各国政府和军事专家的高度关注, 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将稀土材料列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军事技术的关键要。

综上所述,稀土发光材料不管是在照明、显像、农业,还是在工业、军事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工业生产和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使稀土化合物不仅仅成为高新技术材料的主要研究对象,并且呈现出向石油、煤炭、化工及其他新兴技术领域拓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曹铁平.《稀土发光材料的特点及应用介绍》 吉林.白城

[2]孙家跃.《稀土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北京

[3]葛伟青.《稀土在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河北.唐山

[4]李中华.《稀土材料在现代军事技术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湖南.长沙

[5]粟国.《基于军事价值的稀土资源形势分析与对策》 北京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篇4

——包头市公安局稀土路派出所消防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包头市公安局稀土路派出所辖区为稀土高新区中心地段,辖区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有居(村)委会10个,居民小区32个。驻区单位171家。有公共娱乐场所20家,商业网点、沿街门市211个。辖区有一级消防重点单位6个,二级消防重点单位140个,三级消防重点单位150个。近年来,派出所依据《消防法》、《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条例》,不断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推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社区消防安全“四个基础”建设贯穿落实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清剿火患”战役行动以来,我所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净化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努力打造“平安消防、和谐包头”,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8月24日,稀土路派出所与高新区消防大队在辖区开展了“雷雨”行动专项检查。发现网吧内有3名男子正在吸烟,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规定,依法对邓万洲、邓世涛、董德春3人处以行政拘留2日处罚。消防“雷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稀土路派出所已检查辖区单位146家,发现隐患128处,整改89处,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73份,“三停”公共聚集场所6家,拘留3人,警告2人。

2011年,稀土路派出所投入20余万元强化派出所执法办案场所建设,率先落实了公安部统一外观要求,规范了警务公示栏、指示牌和民警工作牌,并根据市局统一标准,按照“对内对外分开、办案办公分开、工作生活分开”的原则,将派出所合理划分为接待区、办公区、办案区和生活区四大功能区。加强了“三室”建设,设置了“候问室、讯问室、询问室”。以“五明确”(明确岗位职责、执法标准、执法程序、执法工作量、岗位技能)、“五规范”(规范执法行为网上管理、执法监督、执法考评、执法证据、执法文书档案)为中心的消防执法规范化道路,实现了“四落实”(落实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季度消防执法例会、消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和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明确防火目标责任制,为派出所消防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和健全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证。

2011年7月,包头市公安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我所成功召开。辖区连续三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无火灾事故发生,连续五年火灾事故“零伤亡”,2011年全辖区未发生一起有影响的火灾事故,为确保辖区消防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职尽责,为建设平安和谐包头保驾护航。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篇5

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一、总则

1.稀土永磁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一个面向国内外开放的从事稀土永磁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平台,实验室鼓励新思想、新方法的提出及交叉学科互相之间的借鉴,提倡求实、创新、开放、交流的学术风气。

2.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面向从事稀土永磁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凡具备申请条件的研究人员均可提出申请。

3.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应符合实验室当年发布的课题申请指南,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经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后由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审批。

二、资助范围

1.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主要资助以下自主创新的研究项目:

(1)对稀土永磁材料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原创性应用基础研究课题;(2)消化吸收已有先进技术,并进行再创新的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3)集成相关先进技术,发展具有明确产业化目标的研究课题。2.开放课题应与实验室目前从事的研究项目相结合。

3.开放课题基金优先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创新性强的课题。

三、申请条件

1.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在职的具有高级职称或具备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2)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科研经历。2.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符合开放课题基金的资助范围。

3.申请者应得到所在单位或部门的同意,申请手续完备,所需资料齐全。

四、申报程序

1.凡拟申请实验室开放课题者,请来函联系并索取课题申请书,按要求填写后一式2份随同单位的推荐意见寄回本实验室,同时发送电子档至本实验室。

2.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或专家组审定开放课题申请,课题审定的主要根据是:研究方向、学术水平、预期成果、已有的研究基础、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人员结构和素质等六个方面。

3.获批准的课题负责人需填写课题计划书,所在单位加盖公章,实验室主任审核后按拨款。

4.当前正在本实验室开展开放课题研究的课题组不能重复申请;已经完成本实验室开放项目的课题组可以申请,在择优支持的评议中受到同等对待;优先考虑完成情况较好的课题组,特别是将受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的课题研究内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SCI收录)上发表了论文的申请者。

5.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每年受理一次,申请截止日期参见每年的申请指南。

五、课题管理

1.开放课题时间一般为1~2年。

2.开放课题经费是稀土永磁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投入的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按实验室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审批执行。

3.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对每项开放课题指定一位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作为该开放课题的项目合作者,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开放课题经费的实施管理。管理内容包括:

(1)责成项目合作者与课题申请人签定合同;(2)核定课题资助经费;(3)检查课题的进度与质量;(4)课题验收;

(5)向依托单位或有关部门上报科研成果。

4.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负责人每半年应向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提交课题进展报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对报告审查后给出评审意见,根据评审意见,实验室可考虑加大资助力度或中止资助。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者,缓拨或终止项目经费。

5.课题结束2个月内,课题负责人应认真填写《稀土永磁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技术总结、工作总结、课题完成情况、成果目录等。报告经项目合作者审查签署意见后,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验收,并将课题完成情况通报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逾期不按要求提交总结报告者,取消其今后申请本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的资格,并通报其工作单位。

6.课题负责人在开放课题基金资助下取得的成果,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与重点实验室共享。发表论文、申报奖励等均要注明重点实验室的名称(一般应将稀土永磁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第一单位),并将成果复制本报送重点实验室。对成绩突出的课题负责人,实验室将给予奖励。

7.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研究计划有较大变动,需经相应开放课题的项目合作者同意签字后,报送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执行。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篇6

土元素近红外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近年来,纳米材料新颖的结构和奇特的性质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兴趣。本文利用简单的水热方法,设计不同的反应路线,合成出多种形貌的氟化钡和氟化钙纳米材料。并利用各种表征手段,比如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和PL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同时对氟化物的生长机制以及掺杂稀土元素的近红外发光性质进行了探讨。1.通过简单的水热方法,空心结构的氟化钡微米材料在两嵌化合物P123的辅助下被成功合成出来。样品通过了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和PL光谱测试。对比实验表明,柠檬酸纳和氟硼酸钠在合成空心结构氟化钡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探讨了合成空心结构的反应机理。2.具有尺寸均一、三维的花状CaF2,通过简单的水热方法,在EDTA-2Na作为配体的作用下被成功合成出来,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上可以看出,具有花状结构的氟化钙是由厚度为10nm左右的众多纳米片自组装形成的,花状氟化钙的形成过程在细节中进行了讨论。实验中我们发现反应时间和配合剂对于形成花状结构CaF2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研究了掺杂稀土离子的近红外性质,尤其是在1300-1600nm范围中对于光信号和通讯方面将有特殊的应用前景。3.通过简单的水热方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尺寸均一的桑葚状CaF2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尺寸进行表征。此外,还进一步研究了Yb3+掺杂的CaF2近红外发光性质。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nanomaterials with novel nanostructures and strange characters have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Here, we used simple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designeddifferent solution chemical route, and synthesized BaF2 and CaF2 nanomaterials with differentmorphologies.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n diffraction,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the samples.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fluorides nanomaterial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asedon the experiments in detail.Additionally, the near-infrared luminescence of lanthanide ions(Er, Nd, and Yb)doped fluorides nanomaterial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1.By a simple hydrothermal approach, hollow BaF2 microspheres have been fabricatedwith the help of the triblock copolymer of EO20PO70EO20(P123).The samples were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n diffraction,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field emission 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Contrast experiments indicatedthat the complexant of citrat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for the formation of hollow BaF2 spheres.Furthermore, the use of NaBF4 is indispensable for obtaining the microstructures.A softtemplating mechanism has been discussed.2.Highly uniform three-dimensional flowerlike CaF2 nanostructures have been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a facile hydrothermal method assisted by a chelating reagent,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 salt(Na2EDTA).The nanoflowers are assembledby numerous nanosheets with a thickness of 10 nm.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hierarchicalCaF2 nanoflowe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detail.It is found that reaction time and chelatingreagent play a key role in forming the hierarchical nanoflowers.Furthermore, thenear-infrared luminescence of lanthanide ions(Er, Nd, and Yb)doped CaF2 nanostructures,especially in the 1300-1600 nm region, was discussed and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tele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s.3.Highly uniform and well-dispersed mulberry-like nanostructural of CaF2 were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any template or surfactant.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amples.In addition, the luminescence of Yb3+-doped CaF2nanostructures were discussed and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various photonic applications inionic crystals and glasses.【关键词】纳微米材料 水热合成 碱土金属氟化物近红外光学性质

【英文关键词】nano/micromaterials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lkaline fluorides Near-Infrare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目录】水热合成碱土金属氟化物纳米材料以及掺杂稀土元素近红外性质研究8-16摘要

4-58

Abstract

5第一章 绪论

1.2.1 1.1 引言1.2 纳米材料概述8-11纳米材料的概念88-9

1.2.2 纳米材料的微结构及品质评价

1.2.4 纳米1.2.3 纳米材料的四种基本效应9-10材料的研究对象10-11究进展11-1311-1

21.3 碱土金属氟化物的合成方法和研

1.3.1 氟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4 纳米碱土金属1.3.2 氟化物的性质12-1

313-14氟化物的研究进展14-1616-25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 水热合成空心状BaF_2微米球2.1 引言16-17

2.2 实验过程

17-1817-1818-232.2.1 实验原料172.2.4 仪器表征18

2.2.2 实验步骤2.3 结果与讨论

2.3.2 扫2.3.1 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18-19

19-20描电镜(SEM)分析2020-2

1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2.3.4 空心结构氟化钡的形成机理分析2.3.5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21-22

22-2323-2

42.3.6 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BaF_2 的光学性质

2.4 掺杂稀土元素(Yb、Er、Nd)2.5 本章小结24-25

第三章

水热合成CaF_2 以及掺杂稀土元素(铒,钕,鐿)的光学性质研究25-3626-2726-2727-323.1 引言25-263.2.1 实验原料263.2.3 仪器表征27

3.2 实验过程

3.2.2 实验步骤3.3 结果与讨论

3.3.2 3.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27-28

28-29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CaF_2 形成历程研究3030-31

29-30

3.3.3 花状

3.3.4 不同络合剂对产物影响3.3.5 不同物质的量络合剂对产物影响3.3.6 不同氟源对产物的影响31-32

3.3.7 花状氟化钙的形成机理32-3333-35

3.4 BET 表面积和孔径分布3.5 稀土离子(Ln =Yb Er Nd)掺杂CaF_2 的光学性质3.6 本章小结35-36

第四章 桑葚状CaF_2 纳米36-42

4.1 引言材料的合成及CaF_2:Yb~(3+)的光学性质364.2 实验部分36-37

4.2.1 试剂与仪器

36-3737-40384.2.2 实验过程374.3.1 XRD 分析37-38

4.3 结果与讨论4.3.2 EDS 分析

4.3.4 桑葚状4.3.3 FESEM 和TEM 表征38-39

39CaF_2 的形成过程4.3.5 络合剂对产物的影响39-404.3.6 不同氟源对产物的影响40掺杂CaF_2 的光学性质40-414.5 本章小结论42-43参考文献43-50

致谢50-51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51

4.4 Yb~(3+)

41-42结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进程与展望 篇7

1 稀土发光材料分类和发光机理

1.1 分类

根据稀土元素的作用和激发的方式、稀土材料应用范围以及形态来分类。(1)按稀土的作用可分为:稀土化合物作为基质材料或者稀土与过度元素共同构成的化合物作为基质材料;稀土离子作为激活剂。(2)按激发方式可分为:光致发光(紫外线激发)材料、阴极射线发光(高能电子束的轰击)材料、电致发光(直流电或交流电激发)材料、放射线发光(核辐射的照射)材料、高能量光子激发发光(X射线或γ射线激发)材料等。(3)按应用范围可分为:照明材料,显示材料,检测材料。(4)按形态可分为:粉末材料,单晶材料,玻璃材料和陶瓷材料等。

1.2 发光机理

固体发光的过程一般可分为第一步基质晶格对激发能的吸收;第二步基质晶格将激发能传给待激活离子,令其激发;第三步处于激发态的离子发射荧光返回基态[2]。

2 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目前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3]有很多,常见的如下:(1)固相合成法:工艺流程、所需的仪器设备都较简单,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然而其煅烧所需温度较高,对仪器设备的要求高,且颗粒大小不均匀,易团聚。低温固相法反应时的温度为室温或者接近室温,因此其操作方便而且可控。还具有选择性高、产率高、工艺流程简单、节约能源等特点。(2)沉淀法:可细分为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3)溶胶.凝胶法:此方法使各种组分混合比较均匀,反应所需温度较低,产物的纯度高;反应物在分子、原子水平,发光效率较高且中心均匀分布;工艺流程简单、所需仪器设备并不复杂;但是所需原料成本高,颗粒容易团聚,最后干燥处理时颗粒有明显收缩现象。(4)燃烧法:此方法合成的荧光粉呈现松散且易破碎的泡沫状,发光强度减弱趋势很小,合成步骤简单,反应速度很快。但是所得荧光粉纯度一般,且反应过程中会放出氨等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5)微乳液法:此方法合成的超细颗粒分散性较好,形貌、晶态可以控制,粒径可以控制、分布均匀且窄,在合成纳米粒子材料方面比较优越。(6)热分解法:此方法制成的荧光粉超微粒形态为较好的球状而且分布均匀。(7)水热法:此方法制备的荧光粉是纯度比较高、单分散体系、晶型很好而且粒径大小可以控制的超细颗粒。(8)微波法:此方法制备的稀土发光材料测试的荧光谱图中仅有微弱的红移现象,合成过程中可以向基质中掺杂浓度较高的离子,并且制备出的材料易保存。

3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稀土功能材料主要用作三基色荧光及彩色显示材料,还可以用作光致防伪材料[4],放射线防护材料。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体,建立了测定遗传物质核酸的方法,稀土-生物大分子配和物,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稀土光学材料对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特定物质分析和检测及药物开发都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农用光转换膜、医疗X射线增感屏、荧光涂料制品等方面都有应用[5]。

4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展望

对稀土发光材料制备的新方法进行开发探索,现有的制备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需要不断完善、改进,将各种制备方法优化结合以取长补短是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对稀土发光材料的表面进行修饰改性,通过对稀土纳米微粒表面进行修饰,使得微粒表面出现新的化学、物理性能及新功能,从而拓宽其应用范围。

稀土发光材料的纳米化和对过渡金属离子、稀土掺杂纳米材料也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李建宇.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

[2]唐道明.稀土发光[J].物理,1990,19(6):366

[3]卢利平,等.稀土发光材料[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0-15.

[4]雷光东,卢志云,朱卫国,等.有机荧光防伪材料的制备[J].

无稀土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开发应用 篇8

全球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商正在努力克服稀土镧和铈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压力。全球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大量应用了含稀土分子筛的材料,稀土价格暴涨造成这种催化剂生产成本增加,大幅挤压了生产商的盈利空间。据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轻稀土中的主要元素氧化镧和氧化铈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了500%,氧化钇价格涨幅为347%,氧化铽涨幅124%,氧化钐涨幅168%,氧化镨涨幅141%,氧化钕涨幅161%,氧化铕涨幅104%。如果用价格曲线表示,从2011年1月开始,稀土氧化物曲线几乎与横坐标呈垂直状,稀土价格甚至出现了“一天一报价”、“朝报夕改”的情形。

稀土价格对全球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价格的影响巨大。当稀土价格为每千克5美元时,全球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平均价格为每吨3 500美元;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假设催化剂中含有2%的稀土,稀土价格折算到催化剂生产成本已经超过每吨2 000美元。

对数量巨大的炼厂催化剂而言,稀土可能只占一小部分,但据美国石油化工和炼油协会推算,不断飙升的稀土价格使近期全球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成本上涨了25%。在全球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操作中,催化剂成本是继原油之后的第二大消耗物料成本。因此,催化剂成本高涨使汽油的生产成本增加非常明显。伴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趋势,再加上催化剂成本的上升,为了保持利润,炼油商除了降低产量外别无选择。

应对供应短缺的另一种思路是减少催化剂对稀土金属的依赖。这种方式的挑战性在于要依赖先进技术进行催化剂设计,而不是依赖稀土金属在催化剂基质上的分布。

巴斯夫公司全球工艺催化剂技术部表示,为减轻稀土成本大幅上涨带来的压力,巴斯夫公司已经采取了基于亚洲金属指数的稀土价格调节机制。雅保公司在征收稀土附加费的同时,从2010年10月1日起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价格上调10%。格雷斯公司也采取了相同的征收稀土附加费的措施,2011年1月1日起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价格上调5%~7%。格雷斯炼油技术公司称,征收稀土附加费虽然对公司应对稀土价格暴涨的压力有利,但不是长久之策。从长远来看,催化剂公司应该积极寻求减少稀土用量的方法并寻找稀土替代物。

研发新品将可减少稀土用量。在过去的半年中,格雷斯戴维逊已经推出了8个催化剂新品,降低稀土用量或不用稀土。同时该公司还与美国Rive技术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优化应用于流化催化裂化工艺中的Rive公司沸石技术。巴斯夫公司正在与客户积极配合调整和优化催化剂配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催化剂集团公司表示,一些催化剂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不需要稀土原料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但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这种不需要稀土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只能满足炼油应用领域10%~20%的需要。要普及到整个炼油行业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近期来说,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公司层面,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正在积极投资开发更多的稀土矿。

开发无稀土催化裂化催化剂和助剂

稀土金属是催化裂化催化剂的重要组分,美国格雷斯公司旗下的格雷斯戴维逊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催化裂化催化剂供应商,占据着近一半的世界催化裂化催化剂市场份额,2010年公司宣布因稀土涨价而调高了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价格。格雷斯一直在研发无稀土催化裂化催化剂,并在低金属原料油加工中取得很好的工业应用。目前公司正致力于提高无稀土催化剂在低金属原料油中的应用性能,并开发适于渣油催化裂化的无稀土催化剂,以应对中国限制稀土金属出口的制约。

格雷斯戴维逊公司开发无稀土催化裂化催化剂已有一段成功的历史。早在1997年格雷斯公司就开发出应用于工业生产的NEXUS催化剂,用于低金属原料油的催化裂化。自那以后,NEXUS催化剂已有10套不同的使用装置。

NEXUS催化剂工业应用和新推出的几种无稀土的催化剂中包括用Z-21沸石的两个催化剂家族和用新开发的无稀土沸石Z-22的三个催化剂家族。

1. NEXUS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情况:2008年炼油商对催化剂进行了评价,把NEXUS催化剂与有稀土的竞争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在原料油性质和操作参数都类似的情况下,运转结果表明,在原料油的镍当量一定的情况下,NEXUS催化剂比竞争催化剂有更好的选择性,转化率提高2.8%,氢气产率降低0.04%,干气产率降低0.5%,汽油产率提高5.0%。炼油商认为,NEXUS催化剂运转是成功的,每年得到的经济效益约为100万欧元。直到今天炼油商仍在用NEXUS催化剂运转。

2. 用无稀土沸石Z-21的新催化剂家族:最近,格雷斯戴维逊公司继续开发了几种无稀土的新催化剂,其中包括把无稀土的Z-21沸石与新基质相结合配方的进一步开发,推出了Resolution催化剂家族和REBEL催化剂家族。开发Resolution催化剂家族是用于低金属原料油的催化裂化,使NEXUS催化剂的性能进一步改进。Resolution家族中的每一种催化剂都能独立调节沸石和基质的活性和选择性以及沸石或基质活性比,配方有很大的灵活性。用于低金属原料油催化裂化时,可与标准有稀土催化剂的性能一样或高一些。根据Resolution和NEXUS催化剂ACE中试结果的比较,Resolution催化剂的转化率和液化气烯烃产率都高一些,汽油产率、渣油和焦炭产率都相近。目前用Resolution催化剂的几套装置正在欧洲运转。

3. 最新的一种无稀土沸石:格雷斯戴维逊公司采用专用的稳定工艺和独特的处理技术提高酸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制成了无稀土的沸石Z-22。与稀土超稳Y型沸石相比,在渣油和生焦量一定时,Z-22的活性相当,液化气烯烃和汽油辛烷值高一些。Z-22沸石已经推出用于加氢处理或低/中金属原料油催化裂化的几个新催化剂家族,目前正在北美进行工业试验。

ReplaceR催化剂是用Z-22沸石的另一个无稀土催化剂家族,中试结果表明,ReplaceR催化剂用于低金属原料油的催化裂化是可行的,无稀土催化剂可以替代有稀土催化剂。在这些催化剂家族中,基质类型和沸石基质比是不一样的。提高配方的灵活性是可能的,能够微调使其适应催化裂化活性和选择性的特定需要。ReplaceR催化剂也是用格雷斯戴维逊公司专有的氧化铝溶胶系统制造的,由于其抗磨性好,所以颗粒物排放很少。

渣油催化裂化用无稀土催化剂

由于对沸石的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开发渣油催化裂化用的无稀土催化剂比开发低金属原料油用的无稀土催化剂有更大的挑战。稀土金属仍然是最有效的钒捕集材料。可是,包括抗金属功能在内的制备技术,现在已成功地用于含Z-21和Z-22沸石在内的催化剂系统,推出了ReduceR催化剂家族。虽然与纯稀土渣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基准并不完全相当,但ReduceR催化剂可以用作有稀土渣油催化剂的调合组分,在活性、渣油和焦炭产率方面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这样可以减少稀土的用量。格雷斯戴维逊公司仍在开发稳定性和使用性好的无稀土催化剂,目的是完全替代含稀土的渣油催化剂。

格雷斯戴维逊公司于2009年7月宣布,开发的新型沸石催化剂可使渣油催化裂化装置增加轻循环油产率。轻循环油(沸点430~650°F)产率提高6%对炼油厂从重质烃类增产高价值液体产品如运输燃料和化学品原料而言至关重要。这种被称为Midas 300、含有USY-(超稳Y-型)沸石的催化剂因增大了催化剂基质的内孔隙率,从而改进了其活性。内孔隙率的孔径尺寸扩大,这对于允许重质烃类向催化剂内部自由扩散非常重要。较大的内孔隙率可通过将焦炭前身物转化成液体产品而提高总的选择性。改进的催化剂内孔隙率加上较大的酸性活性中心以及孔结构,可使污染金属的毒化影响减弱,与常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相比,提高了催化剂在生成汽油和轻循环油反应中的选择性。这种Midas 300催化剂可选择性地裂化环烷芳烃化合物,而不生成焦炭或气体。Midas 300催化剂使渣油裂化三种机制的催化效应得以优化,包括大孔分子在催化剂基质上的预裂化、沸石使芳烃和长链分子破解的催化脱烷基化以及环烷环的破解。

格雷斯戴维逊公司的这种Midas 300催化裂化催化剂获2009 Frost & Sulliran北美技术创新大奖。目前该催化剂已商业生产,并已用于6套催化裂化工业装置。

格雷斯戴维逊公司2011年6月初表示,公司已经开始使八种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推向商业化,这八种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稀土含量非常低,有的甚至不含稀土。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篇9

1、猪

用有机稀土饲料添加剂饲喂仔猪,平均日增重0.48Kg,差异显著,饲料转化率提高11.97%。在较低营养水平下稀土对育肥猪有增重效应

在高寒地区养猪,应用有机稀土饲料添加剂能够明显提高日增重和经济效益,以0.01%添加量的增重效果最好,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3.25%,头均纯收入比对照组提高78.81元。稀土复合添加剂饲喂育肥猪具有改善其肉质的作用,PH值提高0.29,失水率降低1%。猪日粮中添加0.2%的氨基酸稀土螯合物,猪的生长速度与添加0.15%Lys无显著差异,经济效益优于添加0.15% Lys组,每千克增重可降低成本0.35元,少耗Lys4.4g,少耗蛋白质27.5g,少耗饲料0.14Kg。、鸡

在种鸡日粮中添加100mg/Kg有机稀土,产蛋率提高3.4%,料蛋比降低,受精率、出雏率明显提高,死淘率降低。添加120mg/Kg 有机稀土,总产蛋量提高8.18%,产蛋率提高6.41%,投出产出比为1:38

在高寒地区肉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稀土饲料添加剂,表明稀土具有比较确实的作用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在生长肉鸡中添加50ppm稀土添加剂效果最好

在蛋鸡日粮中添加0.01%、0.015%、0.02%的有机稀土,可以提高产蛋率9.59%、5.72%、0.893%,以添加0.01%的效果最好,产蛋高峰期延长7天

北京英美尔专业生产有机稀土添加剂,主要特点:

产品不含药物、激素和抗生素等任何有害物质,是生产绿色食品的新型饲料添加剂,该产品与传统“营养型”饲料添加剂相比较,最显著特点是不简单地、重复地为动物增加营养,来达到养殖目的,而是运用“激活动物体内酶的活性和刺激动物生长激素细胞的合成与分泌生长激素”的方法,来促使动物自身增强吸收营养的潜能,而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显著加快动物生长,缩短养殖周期,是一种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篇10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稀土种子处理营养剂,由同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普通大豆种衣剂,在当地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自行采购。

2.试验地点

黑龙江省同江市银川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豆田,地处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常年活动积温2100~2300℃,降雨量550~600mm,土壤为草甸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大豆田是重茬5年地塊。春整地春起垄,采取垄三栽培技术,选用黑河38号大豆品种,处理和对照田分别用稀土种子处理营养剂和大豆种衣剂拌种,5月28日机械精量播种,公顷保苗株数30~35万株。化学除草、机械铲趟3遍,10月初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3.试验方法

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1)处理区:面积3335m2,用稀土种子处理营养剂拌种。(2)对照区:面积3335m2,用普通大豆种衣剂拌种。处理和对照田大豆品种均选用黑河38号大豆品种,春整地春起垄,采取垄三栽培技术,施尿素40kg/hm2、二铵100kg/hm2、钾肥50kg/hmz,5月28日机械精量播种,保苗株数30~35万株/hm2。化学除草、机械铲趟3遍,10月初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田间管.理措施均一致。

二、结果与分析

1.对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分析

6月10日田间调查,苗情长势良好,叶色比对照深绿、苗壮、株高增加1.0cm;6月30日田间调查,株高比对照增加1.8cm,根瘤多5个,须根多3.7条,复叶多0.8片;7月20日田间调查,株高比对照增加2.3cm,根瘤多9.5个,须根多5.8条,复叶多1.2片,开花期提前1~2d,抗病抗虫能力增强,10株地上、地下部鲜重分别增加3.1~3.6g(表1)。

2.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经室内考种和测产结果看出,应用稀土种子处理营养剂好于对照,比对照平均株高增加3.8cm,一粒荚少0.2个,二粒荚少0.2个,三粒荚多1.2个,四粒荚多0.8个,秕荚少1.3个,平均每株粒数.多1.6个粒,百粒重多1 6g,增产20.27kg/亩,增产幅度13.3%(表2-3)。

3.经济效益分析

大豆应用稀土种子处理营养剂拌种与对照(普通大豆种衣剂)拌种比较,增产20.27kg/亩,增产效果明显,按目前大豆市场价格4.00元/kg计算,增加产值81.08元/亩。

三、结语

上一篇:基因工程简答题总结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