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2024-07-05

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通用8篇)

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1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班级:物流A1401班

学号:0303140139

姓名:袁帅

一、安全教育课程知识内容包含哪些?

1、国家安全教育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人员来高校参观访问、举办讲座、讲学、留学、科技合作等情况日益增多,使高校的国家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

2、网络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网络经济迅速发展,进入网络领域的人越来越多,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黄毒侵入,反动言论侵入,教唆犯罪侵入。

3、消防安全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重点部位不断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有的学生遇到火灾发生时,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报警,由于没有掌握简单救火常识,往往小火酿成大灾;也有的学生在火灾发生时,因缺乏自防自救的知识和能力,丧失

了逃生的最佳时间,最终被火魔无情地吞噬。

4、防盗窃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当前学生宿舍盗窃犯罪上升的特点和原因,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

5、交通安全教育

当前,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主要体现在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两个方面。

6、安全规章制度教育

近几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治安管理制度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觉悟、价值观念、自律意识千差万别,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教学实习、社会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造成个人或他人利益受到侵害。因此,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7、心理安全教育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感到心理有压力,表现为各种心理上的不适。诸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等,情绪色彩十分强烈,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发生在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8、自我保护教育

大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和内部的侵害,而当面临侵害威胁时,又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显得很懦弱。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卫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学习的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今天,人们面对的安全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人身安全问题,还涉及生活环境安全、社会财产安全等方方面面。对人类安全的影响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还有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这些均会给人类的安全带来威胁。可以说,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基

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季节,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还要注意自己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才。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必然要以安全作为保障。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法制观念,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能力,也正是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总体体现。

三、怎样正能量的传播给他人安全意识?

“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当然多多益善,但却需要社会共同创造;因此我们大家要共同努力。

我们可以在学校内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在校内显眼的地方、可以粘贴海报的地方粘贴安全知识宣传海报。在班上开展安全知识宣传班会,由老师、班委,或者知道安全知识的同学来给大家讲解安全知识。我们还可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学习。

除了在校内可以宣传,我们还可以把讲座、宣传活动搬到校外,在社区、养老院、孤儿院和人流量较大的街道等地方举办;在举办的时候我们可以和社区居委会、公安部门或者消防部门合作。在校外我们还可以粘贴安全知识宣传海报。

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发帖来宣传安全知识,我们也可以收集视频或者拍视频播放给大家看。

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行为道德

引言:

当前, 信息安全教育还没有为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所普及并推行, 但从长远来看, 信息安全教育关系到我国人才的素质教育, 从我国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 在国内高校大学生中普及信息安全教育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 国内外信息安全教育现状

1.1 信息安全教育意识不足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显得愈来愈重要。然而人们普遍认为, 计算机系统内的数据受到非授权的更改、删除、销毁、外泄, 以及受到不断变异的病毒程序的攻击, 这是网络信息系统的责任而非网络用户个人的责任。由于信息安全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系统管理机制混乱、缺少长期的安全策略、缺少紧急情况应对手段, 致使信息安全事故频发。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更容易导致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人们在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同时, 忽略了对广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

1.2 信息安全教育课程设置重专业技术、轻素质教育

经教育部批准, 武汉大学于2000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 我国从此开始了信息安全本科生的培养。2001年批准了22所高等院校建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 2003年又批准了19所高等学校建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 除此以外, 还有一部分院校开设了信息安全方向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然而, 对于信息安全课程的普及性教育至今国内尚无高校专门开设。

信息安全是计算机、通信、微电子、数学、物理、法律、管理、教育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现有的信息安全学科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某个相近学科课程体系的翻版或者延伸, 在课程中注重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单纯安全理论与技术知识的传授, 缺少系统观点与方法。对于如何构建安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 如何设计与实现安全的信息系统等重要问题很少涉及, 而针对如何做一个文明网民、如何遵纪守法、如何维护网络有序、良好的道德秩序等方面更无一涉及。这种重专业技能、轻素质培养的信息教育现状迫切需要改善。

1.3 国外信息安全教育状况

美国政府在《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中制定了4个信息安全教育的长期培训项目:联邦计算机服务 (FCS) 项目、服务奖学金 (SFS) 项目、中小学拓广项目、联邦范围内的意识培养项目。其中, 联邦计算机服务 (FCS) 项目是综合性的, 以某些大学为中心建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 (CITE) , 对联邦政府内的各类IT职位进行不同程度的信息安全培训和认证。而服务奖学金 (SFS) 项目主要资助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信息安全保障学习, 使在信息安全领域内接受有效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目得到增加, 以此来解决信息安全人才的缺乏问题。中小学拓广项目主要提高中学生和教师对IT安全和联邦计算机服务的认识, 就信息安全和联邦计算机教育及工作向中学师生进行宣传教育。联邦范围内的意识培养项目则主要是保证所有的联邦雇员都知晓计算机入侵给联邦系统带来的威胁, 使他们能够识别这类事件, 并且知道应该采取哪些步骤来响应事件。

美国政府的这些信息安全教育项目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层次性与衔接性, 如果我们把这些项目放到整部《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中去看, 这些信息安全教育项目更表现出了一种战略性。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也都根据本国的需要制定了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计划。

2 信息安全普及教育课程设置

2.1 信息安全普及教育课程的设置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教育还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制订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而在高校里普及信息安全教育则不失为一项必要的, 也是当务之急的教育国策。

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信息安全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等一系列研讨活动, 并成立了“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 共同指导“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但是这一系列工作均是针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而言的, 对广大非信息安全专业的普通大学生、中学生的普及课程则是空白, 对这种普及性教育的研究也尚未开展。因此, 在信息化的新时代, 进行信息安全普及教育课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适应时代发展所必需的。

2.2 大学生信息安全普及教育的课程设置

区别于培养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课程设置, 大学生信息安全的教育应重在“普及”, 以提高广大学生对IT安全及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认识, 并建立自我约束与调整的网络行为道德为目的, 培养遵纪守法的网络用户, 以促进网络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大学生信息安全普及教程内容应包涵以下内容:

2.2.1 有关计算机与网络知识介绍, 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网络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以及网络行为与现实社会行为的关联性;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等方面。这一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化进程有一个系统、初步地了解, 并认识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共性及各自特点与关联性。目前国内各种教材中, 除计算机专业类教材有相关系统的介绍外, 其他类教材都只部分的涉及, 而且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不适合普及教育的内容。

2.2.2 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剖析。

包括最初始的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变化;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演变与趋势;信息安全问题的发展与演变等。这部分内容主要让人们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性, 以加深教育与警示作用。这是信息安全普及教育的重要内容。

2.2.3 介绍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种种行为, 这部分是关键内容。

主要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虚拟空间的各种危害行为的详细介绍, 并从社会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剖析, 让受教育者知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什么行为是不妥的, 什么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如对操作使用计算机网络不当的行为 (区别违法与犯罪, 但会带来危害和损失) 、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的违法犯罪行为, 借助、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传统类型犯罪的行为及网络虚拟空间专有类型的犯罪行为的分析介绍, 并对其危害性与后果进行分析, 通过详细的案例式教育, 达到普及信息安全教育效果。

2.2.4 有关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内容的阐述。

要防范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 就必须了解并懂得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外部表现形式;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各种病毒、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网络不法行为的表现, 并具备风险防范意识, 主动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 并自觉约束网络行为, 不实施危害网络和利用网络实施损害他人及社会的行为。

2.2.5 对道德、法律在网络空间的适应方面内容的阐述。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自由放任的初期设想, 让人们对网络世界认识不足, 并产生许多错误的理解。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网络世界 (虚拟空间) 的行为与现实世界行为的客观联系;尊重他人权利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信息并重;道德与法律在网络空间的适应。其目的是从社会公德、法律教育和思想意识等方面来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综合素质, 以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网络法则, 共同维护网络虚拟世界的秩序。

2.2.6 普及教育内容中应包括对相关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解读。

知法才能懂法, 才能自觉地去守法。作为国家权威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 在普通民众眼里是陌生的, 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了解和掌握, 而往往认为那是属于法律专业人士所了解和掌握的, 与自己关联不大。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与国家机关制定的其他法律法规一样, 都需要一个认识、了解和遵守的过程。因此, 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也是信息安全普及教育课程必备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顾乃杰, 黄刘生.关于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 .

[2]张靖, 贾璐洁.信息安全教育探析[J].科技信息, 2007, (18) .

[3]Donna Richmond.Security Awareness Training atAetna[J].Computer Security Journal.2006, VolumeXXII, (1) .

[4]Paul King.In the new converged world are wesecure enough?.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cal Re-port, 2007, (90-97) .

[5]Brian Tjaden.Training Students to Administer andDefend Computer Networks and Systems.ITICSE’06, June 26-28, 2006, Bologne, Italy.

[6]Patricia Y.Logan Ph, D.Teaching Students to Hack:Curriculum Issue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SIGCSE'05, February23-27, 2005.St.Louis, USA.

[7]刘志军, 张天长.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中的信息安全教育问题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6, (1) .

信息安全普及教育课程的设置研究 篇3

关键词: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行为道德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0604043B)

作者简介:叶茜(1975-),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馆员,在读研究生;

李润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读博士,副研究员。

引言:

当前,信息安全教育还没有为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所普及并推行,但从长远来看,信息安全教育关系到我国人才的素质教育,从我国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在国内高校大学生中普及信息安全教育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 国内外信息安全教育现状

1.1信息安全教育意识不足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显得愈来愈重要。然而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系统内的数据受到非授权的更改、删除、销毁、外泄,以及受到不断变异的病毒程序的攻击,这是网络信息系统的责任而非网络用户个人的责任。由于信息安全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系统管理机制混乱、缺少长期的安全策略、缺少紧急情况应对手段,致使信息安全事故频发。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更容易导致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人们在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同时,忽略了对广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

1.2信息安全教育课程设置重专业技术、轻素质教育

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于2000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我国从此开始了信息安全本科生的培养。2001年批准了22所高等院校建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2003年又批准了19所高等学校建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院校开设了信息安全方向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然而,对于信息安全课程的普及性教育至今国内尚无高校专门开设。

信息安全是计算机、通信、微电子、数学、物理、法律、管理、教育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现有的信息安全学科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某个相近学科课程体系的翻版或者延伸,在课程中注重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单纯安全理论与技术知识的传授,缺少系统观点与方法。对于如何构建安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如何设计与实现安全的信息系统等重要问题很少涉及,而针对如何做一个文明网民、如何遵纪守法、如何维护网络有序、良好的道德秩序等方面更无一涉及。这种重专业技能、轻素质培养的信息教育现状迫切需要改善。

1.3国外信息安全教育状况

美国政府在《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中制定了4个信息安全教育的长期培训项目:联邦计算机服务(FCS)项目、服务奖学金(SFS)项目、中小学拓广项目、联邦范围内的意识培养项目。其中,联邦计算机服务(FCS)项目是综合性的,以某些大学为中心建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CITE),对联邦政府内的各类IT职位进行不同程度的信息安全培训和认证。而服务奖学金(SFS)项目主要资助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信息安全保障学习,使在信息安全领域内接受有效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目得到增加,以此来解决信息安全人才的缺乏问题。中小学拓广项目主要提高中学生和教师对IT安全和联邦计算机服务的认识,就信息安全和联邦计算机教育及工作向中学师生进行宣传教育。联邦范围内的意识培养项目则主要是保证所有的联邦雇员都知晓计算机入侵给联邦系统带来的威胁,使他们能够识别这类事件,并且知道应该采取哪些步骤来响应事件。

美国政府的这些信息安全教育项目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层次性与衔接性,如果我们把这些项目放到整部《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中去看,这些信息安全教育项目更表现出了一种战略性。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也都根据本国的需要制定了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计划。

2 信息安全普及教育课程设置

2.1信息安全普及教育课程的设置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教育还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规划是很有必要的,而在高校里普及信息安全教育则不失为一项必要的,也是当务之急的教育国策。

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信息安全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等一系列研讨活动,并成立了“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共同指导“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但是这一系列工作均是针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而言的,对广大非信息安全专业的普通大学生、中学生的普及课程则是空白,对这种普及性教育的研究也尚未开展。因此,在信息化的新时代,进行信息安全普及教育课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适应时代发展所必需的。

2.2大学生信息安全普及教育的课程设置

区别于培养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课程设置,大学生信息安全的教育应重在“普及”,以提高广大学生对IT安全及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认识,并建立自我约束与调整的网络行为道德为目的,培养遵纪守法的网络用户,以促进网络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大学生信息安全普及教程内容应包涵以下内容:

2.2.1有关计算机与网络知识介绍,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网络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网络行为与现实社会行为的关联性;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等方面。这一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化进程有一个系统、初步地了解,并认识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共性及各自特点与关联性。目前国内各种教材中,除计算机专业类教材有相关系统的介绍外,其他类教材都只部分的涉及,而且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不适合普及教育的内容。

2.2.2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剖析。包括最初始的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变化;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演变与趋势;信息安全问题的发展与演变等。这部分内容主要让人们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性,以加深教育与警示作用。这是信息安全普及教育的重要内容。

2.2.3介绍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种种行为,这部分是关键内容。主要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虚拟空间的各种危害行为的详细介绍,并从社会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剖析,让受教育者知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妥的,什么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如对操作使用计算机网络不当的行为(区别违法与犯罪,但会带来危害和损失)、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的违法犯罪行为,借助、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传统类型犯罪的行为及网络虚拟空间专有类型的犯罪行为的分析介绍,并对其危害性与后果进行分析,通过详细的案例式教育,达到普及信息安全教育效果。

2.2.4有关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内容的阐述。要防范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就必须了解并懂得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外部表现形式;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各种病毒、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网络不法行为的表现,并具备风险防范意识,主动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并自觉约束网络行为,不实施危害网络和利用网络实施损害他人及社会的行为。

2.2.5对道德、法律在网络空间的适应方面内容的阐述。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自由放任的初期设想,让人们对网络世界认识不足,并产生许多错误的理解。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网络世界(虚拟空间)的行为与现实世界行为的客观联系;尊重他人权利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信息并重;道德与法律在网络空间的适应。其目的是从社会公德、法律教育和思想意识等方面来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综合素质,以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网络法则,共同维护网络虚拟世界的秩序。

2.2.6普及教育内容中应包括对相关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解读。知法才能懂法,才能自觉地去守法。作为国家权威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在普通民众眼里是陌生的,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了解和掌握,而往往认为那是属于法律专业人士所了解和掌握的,与自己关联不大。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与国家机关制定的其他法律法规一样,都需要一个认识、了解和遵守的过程。因此,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也是信息安全普及教育课程必备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顾乃杰,黄刘生.关于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3).

[2]张靖,贾璐洁.信息安全教育探析[J].科技信息,2007,(18).

[3]Donna Richmond.Security Awareness Training at Aetna[J].Computer Security Journal.2006,Volume XXII,(1).

[4]Paul King.In the new converged world are we secure enough?.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cal Report,2007,(90-97).

[5]Brian Tjaden.Training Students to Administer and Defend Computer Networks and Systems.ITICSE’06,June 26-28,2006,Bologne,Italy.

[6]Patricia Y.Logan Ph,D.Teaching Students to Hack:Curriculum Issue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SIGCSE'05,February23-27,2005.St.Louis,USA.

[7]刘志军,张天长.公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中的信息安全教育问题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1).

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4

第一部分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地方课程建设的意见,结合我省中小学生的安全状况和教育教学实际,就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地方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文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以中小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服务,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实用性

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中小学生的全部生活。本课程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使学生能够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三)实践性

从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生活中进行安全教育;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四)综合性

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其相关的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施课程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帮助中小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是本课程的追求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小学阶段是关系到学生健康发展和安全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对他们度过健康安全的一生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

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伴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逐步扩展,他们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也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保护个体生命安全,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学校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安全意识的形成、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安全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的自身实践和生活体验。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把学校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本课程提倡把安全教育寓于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中小学生逐步扩展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网络生活等不同生活领域为基本线索,切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围绕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中主要涉及的生命安全问题,分层次、分阶段整合了预防和应对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和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模块的内容,突出了课程的主题性,把教育内容寓于生活主题之中。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二、分类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尊重生命、珍视健康的态度。

2.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形成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3.树立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

4.珍视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

5.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6.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人格。

(二)能力

1.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2.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知识

1.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

2.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范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应对措施。

3.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知道网络的用途,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知道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措施。

5.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知道躲避自然灾害引发的危险的基本方法。

6.了解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知道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的求救和求生的方法。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与活动建议

一、1至3年级

(一)社会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了解在公共场所活动时的安全常识,遵守公共规则,避免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发生。

2.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列举生活中发生的实例(正反面例子均可),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从报刊、影视作品中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与危害。

(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习惯。

2.了解本年龄段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常识,培养疾病预防意识。

3.了解有关卫生保健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环境卫生。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本年龄段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常识的宣传小报。

介绍自己的良好卫生习惯,在班级里评选出“卫生小标兵”。

(三)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认识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了解简单的居家安全常识,远离生活中的危险区,从生活中发安全隐患。

3.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紧急求助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122等电话。

4.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画一画你所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唱一唱交通安全的儿歌。

展示并识别各种危险标志,从防火、防触电等方面,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举办安全知识小竞赛或进行情景模拟表演。

(四)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逐步提高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的简单技能。利用相关图片、电视片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询问家长,了解本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在班级里交流。

模拟演示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

(五)校园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与同学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会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启发学生思考,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初步形成在活动与游戏中的安全意识。

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使学生学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

二、4至6年级

(一)社会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学会与人正常交往;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安规范,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意识。

3.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安全隐患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束后,要写出调查报告,说明是否发现隐患,以及发现安全隐患后是如何处理的。查找有关敲诈、恐吓、性侵害的典型案例,组织讨论,学会应对这些突发情况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展示生活中遇到陌生人时正确的应对方法。

(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加强卫生保健常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2.了解常见病、重点地方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在传染病到来时不惊慌,形成一定的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3.崇尚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拒绝陋习。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方式。

4.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如实记录自己一周的生活情况,在小组内交流,从中选出健康的生活方式。

请医生到学校来举办讲座,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

结合“世界无烟日”的宣传活动,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收集资料,了解因吸食毒品酿成的严重后果,举办以“吸毒危害大”为题的板报展览。

(三)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培养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主动避让车辆,做到文明出行。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烧烫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及周边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设施的安全知识。

4.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5.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意识。开展一次交通法规知识竞赛。

从防止溺水、防止烧烫伤等方面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和典型案例,以情景设置等方式,学习演练遇到上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方法。

以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说明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的意义。

(四)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做到不浏览不良网络信息。

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说明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查阅资料,总结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和危害,写一份《健康上网公约》,号召大家共同遵守。

(五)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了解家乡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明确主要的保护环境的法规性要求,形成保护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3.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的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突发自然灾害对自身可能带来的危害。开展环境调查活动,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想一想自己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并坚持做下去

收集有关重大自然灾害的典型案例,认识灾害的巨大破坏性。

(六)校园安全教育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1.知道怎样正确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不激化矛盾,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

校本课程系列-消防安全教育教案 篇5

《消防安全教育》

盐池三中 2017年.秋

《消防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宣传学习并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3、了解灭火的基本措施,学会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掌握灭火方法。

三、教学活动难点:

1、掌握火灾扑救常识,灭火方法。

2、学会自救与逃生。

四、活动准备:

1、师生搜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实例。

2、四瓶液化气(小瓶),四个煤气灶(小)。3、4台小灭火器。

4、疏散途径的安全标志。

五、教学方法: 自主参与实践、合作探究式。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特别是火灾,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两件由火引起的灾难。

2、教师讲述两个“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 案例一

2005年12月15日下午4时30分左右,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发生火灾,火灾造成38人死亡。据目击者讲,从医院冒出浓烟到出现火苗不过10分钟,眼看着凶猛的火越烧越大。20分钟后,火就蔓延到其他的附属建筑,浓烟布满整个疗区,此时,住院楼上不断有病患者从窗口跳出。

案例二

2006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由于火势蔓延迅速,53人罹难,70人受伤,120多名群众被解救。58岁的生还者于成彦当时在四楼,烟呛得他睁不开眼,他细心留意周围,发现附近有一盆水,还有条毛巾,就用毛巾沾上水,捂住鼻子和嘴,蹲在了窗口,直到救援人员把云梯伸过来。

2、学生分组讨论(四人小组)“消防安全事故”实例,把所见所闻讲述给同组同学听,以增强火灾预防意识,增强安全意识。

二、分组讨论“消防安全”应注意的事项,火灾扑救的方法,及逃生方法。1、校园防火应注意什么? 2、如何使用液化气、煤气? 3、如何正确使用电器? 4、外出野炊应注意什么? 5、发生火灾时应如何报警? 6、火灾扑救有哪些方法? 7、人身着火时如何自救?

8、炒菜的油锅着了火怎么办 ?

9、楼房着火如何逃生?

10、山林着火如何逃生?

三、小组代表分题发言(略)

(第2课时)

四、学习“消防安全”内容。1、学习火灾的概念:

火灾,就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带来的灾害。一般说来,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菜引起的火灾:二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

2、你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

(1)可燃物(2)助燃物(3)着火源

3、怎样预防火灾的发生?(小组分题讨论后交流)(1)如何做好家庭防火? 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 安全用电及家用电器 安全使用炉火

(2)如何做好学校防火?

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等易然、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学校

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有严格的使用,保管制度,并在专门库存放,随用随领,用完产即清理。

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消防制度,关键部位要设置灭火器材,在有寄宿生的学校里,严格管理,不允许使用电炉、热得快等电热器具。(3)如何做好山林防火?

要杜绝人为火种(吸烟、野炊、举行火晚会

要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如防止汽车漏气,扔烟头引起火灾

4、遇上严重火灾怎么办?(1)保持镇静。

(2)呼唤附近的同事援助。

(3)报警;通知消防中心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4)关闭火场附近的电器总闸。(5)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

(6)要指示出方向,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和自己逃生,千万不可乘坐电梯。

5、逃生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要镇静,采取措施自救

(2)火初起时要报警,设法疏散物资

(3)离开房间时带上一条湿毛巾,开门时先开一条小缝观察,离开后要关 门。(4)过浓烟区要弯腰或爬行前进

(5)用牙膏涂在暴露在外的皮肤上,防火熏烫(6)不要乘坐电梯(7)在窗边呼救

(8)自制救生绳索,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跳楼

6、小结:

师:大火扑来,脱离火境是上策。但是,首先需要的是镇静。要明确自己所在的楼层,观察分析周围的火情。明确楼梯和楼门的位置和走向。千万不要盲目开窗开门,不要盲目乱跑、跳楼。在冲过着火地带过程中,如果火势尚不太猛,可以穿上浸湿的不易燃烧的衣服或裹上浸湿的毯子,地面上如有火焰,可以穿上雨鞋。要迅速果断,不要吸气,以免被浓烟薰呛窒息,有条件的可以用毛巾捂住口鼻。如果楼梯已被隔断,可以用绳索系在窗棂或其它固定物上,顺绳慢慢下滑,要浸湿绳子,选择没有火的方向,防止在下滑的过程中绳子被烧断。如建筑物上有铸铁水管的,也可以沿着水管下楼,但要注意下面的铸铁管道是否已被火焰烘烤,以免因管道烫手而坠楼身亡。

五、实践活动。

1、分4人小组,让学生实例操作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煤气灶。

2、分4人小组,“用灭火器”演示如何“灭火”,让学生实例操作如何使用“灭火器”。

六、总结。

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使我对义务教育课程和学校课程培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使我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内容: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新课程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将“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突破。通过培训学习,让我懂得了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永久不变的教材与教法不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

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7

学生各类安全事故95%发生在校外, 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 两类事故数量占事故总量的70%, 造成学生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74%。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52%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溺水身亡是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广东省2010年学生死亡人数占比为:交通意外30%、溺水60%[2]。另外, 自然灾害也不容小视。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受难八万七千人 (其中学生有一万八千人) 。其他突发情况如火灾、食物中毒、煤气泄漏等也是夺取学生生命的安全隐患。

教育, 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生命是教育的原点, 教育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之一[3]。为此, 为了学生安全, 老师应及早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 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4]。安全教育涉及学生生命安全逃生, 需要学生亲身亲历, 在体验、认知、接触的基础上, 对安全问题重新认识、反思, 并能付诸行动。所以综合实践是最佳的安全教育方式, 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亲身体验, 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处理方法, 在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思索中领悟安全知识、掌握逃生本领、提高思想认识。高中生自主性强, 为了提高高中生安全意识, 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互救技能, 达到安全预防目的,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和时代必要性。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综合实践

本文结合体育课例“逃离火海”, 分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1.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 安全教育渗透在身体练习的各个方面。如在模拟火灾的安全疏散演练中, 场景的布置和描述以火灾为背景, 指引学生面临危险调整心理状态, 做到临危不乱, 有序疏散, 快速逃离火灾现场。在此过程中, 有搬运灭火器、穿越障碍物、打结绳索攀爬或下行, 低姿爬行、滚翻 (拍灭身上火) 、快速逃离现场、搬运伤员等一系列身体练习动作。

2.教学情景模拟贴近现实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 真实反映事件的具体情景, 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逃离危险。如大火初起, 伴有浓烟;大火封门, 出路被堵;烈火熊熊, 浓烟滚滚;火势凶猛, 衣衫着火;高楼失火, 楼道被封;搬运伤员等各种情景。根据各个情景, 做出相应的自救动作。如大火初期, 伴有浓烟时, 用湿毛巾捂鼻子, 弯腰低位跑步前行;大火封门, 出路被堵, 通过低位爬行身披湿毛毯等穿越障碍物;火势凶猛, 衣衫着火, 在地上滚翻拍灭身上火;高楼失火, 楼道被封, 将绳子、被单等打结淋湿, 爬过窗户或阳台, 拴住固定物, 悬垂下爬等。

3.精心设计与准备课堂教学

(1) 搜集教学相关资料。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贴近现实, 教师就必须先了解各类生活常识, 懂得各类安全事故过程及自救、互救的方法。另外, 教学课时有限, 时间有限, 而教学内容含量过大, 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 让学生先自学了解相关知识。资料要准确无误、简明扼要, 自救、互救动作描述要清晰, 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2) 场地器材的布置很耗时, 也很讲究。安全教育模拟现实情景才更显真实。如爬行垫、绳子、梯子等摆放是否安全, 前后左右间距是否便于学生跑动、观看且避免相撞, 场地器材的利用是否便于教学组织。场地器材布置时也要考虑集队讲解、教学示范的位置, 合理的位置更有利于学生安全快捷集中、观察。

(3) “备学生”是有效备课的关键环节。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高中生有一定的思考和自学能力, 已经厌烦了教师一味地灌输。因此, 安全教育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为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运动基础, 学生能够领悟安全教育知识点, 并大多数能通过肢体活动完成逃生的目标。

4.艺术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

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有利于促进、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以目标为导向, 以贴近现实为基础, 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自救与互救。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适度把握教学秩序的宽严之度, 激励为主。在有限时间, 将教学涉及到“火灾”情景的各个方面, 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做到收放自如。教师设疑导入课堂, 小组自学讨论并尝试自学, 学生解疑。分组尝试角色扮演,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生动讲解动作要领, 让学生互评动作的科学合理性, 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 并铭记于心。设置系列情景, 学生分组练习, 顺利逃生, 收获成功喜悦。学生在实践中要提高安全意识, 教师要将安全问题作为重大问题管理, 做到宽严有度, 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而不失严谨、活跃而不失有序、紧张而不失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开发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1.利用学校环境, 开发安全教育课程资源

我校属于乡镇高中, 依山傍水, 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地理资源进行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讲授地震导致山体滑坡、下雨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如何自救与互救。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并进行地质灾害演练, 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技能。用搜集的数据和资料说明溺水问题的严重性, 并解析溺水的原因, 强调游泳和下水救人的注意事项。

由于学校扩大教学规模, 学生人数剧增, 但教学建筑陈旧, 楼道过窄是很大的安全隐患。1个教学楼, 1个实验楼, 每栋6层。教学楼每层4个教学班, 2个1.8米的楼道, 实验楼每层6个教学班, 2个2.5米的楼道, 每班人数60人左右。全校学生大型集会活动或者发生火灾时, 如何让学生有序离开教室, 预防踩踏事件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疏散演练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教育素材。

2.防止运动损伤, 做好安全防范与救护

校园内常见的学生伤害主要是运动损伤, 如崴脚、扭腰、摔跤、骨折、韧带拉伤等。除了对抗性项目中的冲撞导致外, 大部分是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运动前没有热身习惯。如学生课余时间少, 抢占篮球场, 立即开打, 当动作幅度过大或激烈时, 就难免出现一些崴脚、手撑地骨折、大腿或肩关节拉伤等。教师应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专业知识, 向学生讲解损伤产生的原理,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并通过实践活动, 让学生了解如何止血、如何包扎、如何固定伤肢等。

3.贴近高中生活, 做好各类安全教育

由于高中生有了较高的自主性, 自主出行机会较多, 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也较多, 现实与需求的矛盾决定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进行各类安全教育有其必要性。利用体育游戏作为枢纽, 设置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 特别是紧急逃生的技能和知识, 将它们融进游戏中, 让学生在极其有趣的情境中锻炼身体, 在“玩”中掌握逃生的技能, 丰富安全知识[5]。创编“安全交通”的游戏、“水灾安全教育”的游戏、“游泳救生”的游戏, 在游戏中, 教师要协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观察, 认识原有观念, 输入新观念, 从而获得新的成长。

综上所述,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综合实践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既符合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 也符合体育亲身体验的运动特性。以身体练习为主, 技能训练与安全意识培养相结合, 精心设计与准备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 (游戏) 中体验、反思、领悟、认知, 形成技能, 获得新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关于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情况分析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佛山教育局.佛思教[2008]16号

[2]溺水:学生非正常死亡首因.南方日报, 2011-7-19.

[3]郑小兰.安全教育:远离危险的孩子最幸福.北京:朝华出版社, 2009.

[4]郭莹.学生非正常死亡拟纳入政府考核.京华时报, 2013-7-17.

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8

学生各类安全事故95%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数量占事故总量的70%,造成学生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74%。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52%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溺水身亡是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广东省2010年学生死亡人数占比为:交通意外30%、溺水60%[2]。另外,自然灾害也不容小视。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受难八万七千人(其中学生有一万八千人)。其他突发情况如火灾、食物中毒、煤气泄漏等也是夺取学生生命的安全隐患。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之一[3]。为此,为了学生安全,老师应及早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4]。安全教育涉及学生生命安全逃生,需要学生亲身亲历,在体验、认知、接触的基础上,对安全问题重新认识、反思,并能付诸行动。所以综合实践是最佳的安全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处理方法,在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思索中领悟安全知识、掌握逃生本领、提高思想认识。高中生自主性强,为了提高高中生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安全预防目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和时代必要性。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综合实践

本文结合体育课例“逃离火海”,分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1.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安全教育渗透在身体练习的各个方面。如在模拟火灾的安全疏散演练中,场景的布置和描述以火灾为背景,指引学生面临危险调整心理状态,做到临危不乱,有序疏散,快速逃离火灾现场。在此过程中,有搬运灭火器、穿越障碍物、打结绳索攀爬或下行,低姿爬行、滚翻(拍灭身上火)、快速逃离现场、搬运伤员等一系列身体练习动作。

2.教学情景模拟贴近现实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真实反映事件的具体情景,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逃离危险。如大火初起,伴有浓烟;大火封门,出路被堵;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火势凶猛,衣衫着火;高楼失火,楼道被封;搬运伤员等各种情景。根据各个情景,做出相应的自救动作。如大火初期,伴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鼻子,弯腰低位跑步前行;大火封门,出路被堵,通过低位爬行身披湿毛毯等穿越障碍物;火势凶猛,衣衫着火,在地上滚翻拍灭身上火;高楼失火,楼道被封,将绳子、被单等打结淋湿,爬过窗户或阳台,拴住固定物,悬垂下爬等。

3.精心设计与准备课堂教学

(1)搜集教学相关资料。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教师就必须先了解各类生活常识,懂得各类安全事故过程及自救、互救的方法。另外,教学课时有限,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含量过大,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让学生先自学了解相关知识。资料要准确无误、简明扼要,自救、互救动作描述要清晰,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2)场地器材的布置很耗时,也很讲究。安全教育模拟现实情景才更显真实。如爬行垫、绳子、梯子等摆放是否安全,前后左右间距是否便于学生跑动、观看且避免相撞,场地器材的利用是否便于教学组织。场地器材布置时也要考虑集队讲解、教学示范的位置,合理的位置更有利于学生安全快捷集中、观察。

(3)“备学生”是有效备课的关键环节。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高中生有一定的思考和自学能力,已经厌烦了教师一味地灌输。因此,安全教育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为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运动基础,学生能够领悟安全教育知识点,并大多数能通过肢体活动完成逃生的目标。

4.艺术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

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有利于促进、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以目标为导向,以贴近现实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自救与互救。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适度把握教学秩序的宽严之度,激励为主。在有限时间,将教学涉及到“火灾”情景的各个方面,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做到收放自如。教师设疑导入课堂,小组自学讨论并尝试自学,学生解疑。分组尝试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生动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互评动作的科学合理性,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并铭记于心。设置系列情景,学生分组练习,顺利逃生,收获成功喜悦。学生在实践中要提高安全意识,教师要将安全问题作为重大问题管理,做到宽严有度,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而不失严谨、活跃而不失有序、紧张而不失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开发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1.利用学校环境,开发安全教育课程资源

我校属于乡镇高中,依山傍水,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地理资源进行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讲授地震导致山体滑坡、下雨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如何自救与互救。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并进行地质灾害演练,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技能。用搜集的数据和资料说明溺水问题的严重性,并解析溺水的原因,强调游泳和下水救人的注意事项。

由于学校扩大教学规模,学生人数剧增,但教学建筑陈旧,楼道过窄是很大的安全隐患。1个教学楼,1个实验楼,每栋6层。教学楼每层4个教学班,2个1.8米的楼道,实验楼每层6个教学班,2个2.5米的楼道,每班人数60人左右。全校学生大型集会活动或者发生火灾时,如何让学生有序离开教室,预防踩踏事件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疏散演练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教育素材。

2.防止运动损伤,做好安全防范与救护

校园内常见的学生伤害主要是运动损伤,如崴脚、扭腰、摔跤、骨折、韧带拉伤等。除了对抗性项目中的冲撞导致外,大部分是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运动前没有热身习惯。如学生课余时间少,抢占篮球场,立即开打,当动作幅度过大或激烈时,就难免出现一些崴脚、手撑地骨折、大腿或肩关节拉伤等。教师应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专业知识,向学生讲解损伤产生的原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止血、如何包扎、如何固定伤肢等。

3.贴近高中生活,做好各类安全教育

由于高中生有了较高的自主性,自主出行机会较多,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也较多,现实与需求的矛盾决定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进行各类安全教育有其必要性。利用体育游戏作为枢纽,设置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特别是紧急逃生的技能和知识,将它们融进游戏中,让学生在极其有趣的情境中锻炼身体,在“玩”中掌握逃生的技能,丰富安全知识[5]。创编“安全交通”的游戏、“水灾安全教育”的游戏、“游泳救生”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观察,认识原有观念,输入新观念,从而获得新的成长。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综合实践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既符合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也符合体育亲身体验的运动特性。以身体练习为主,技能训练与安全意识培养相结合,精心设计与准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游戏)中体验、反思、领悟、认知,形成技能,获得新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关于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情况分析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佛山教育局.佛思教[2008]16号

[2] 溺水:学生非正常死亡首因.南方日报,2011-7-19.

[3] 郑小兰.安全教育:远离危险的孩子最幸福.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

[4] 郭莹.学生非正常死亡拟纳入政府考核.京华时报,2013-7-17.

[5] 艾安利.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

【责任编辑郑雪凌】

一、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的必要性

学生各类安全事故95%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数量占事故总量的70%,造成学生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74%。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52%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溺水身亡是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广东省2010年学生死亡人数占比为:交通意外30%、溺水60%[2]。另外,自然灾害也不容小视。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受难八万七千人(其中学生有一万八千人)。其他突发情况如火灾、食物中毒、煤气泄漏等也是夺取学生生命的安全隐患。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之一[3]。为此,为了学生安全,老师应及早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4]。安全教育涉及学生生命安全逃生,需要学生亲身亲历,在体验、认知、接触的基础上,对安全问题重新认识、反思,并能付诸行动。所以综合实践是最佳的安全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处理方法,在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思索中领悟安全知识、掌握逃生本领、提高思想认识。高中生自主性强,为了提高高中生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安全预防目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和时代必要性。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综合实践

本文结合体育课例“逃离火海”,分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1.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安全教育渗透在身体练习的各个方面。如在模拟火灾的安全疏散演练中,场景的布置和描述以火灾为背景,指引学生面临危险调整心理状态,做到临危不乱,有序疏散,快速逃离火灾现场。在此过程中,有搬运灭火器、穿越障碍物、打结绳索攀爬或下行,低姿爬行、滚翻(拍灭身上火)、快速逃离现场、搬运伤员等一系列身体练习动作。

2.教学情景模拟贴近现实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真实反映事件的具体情景,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逃离危险。如大火初起,伴有浓烟;大火封门,出路被堵;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火势凶猛,衣衫着火;高楼失火,楼道被封;搬运伤员等各种情景。根据各个情景,做出相应的自救动作。如大火初期,伴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鼻子,弯腰低位跑步前行;大火封门,出路被堵,通过低位爬行身披湿毛毯等穿越障碍物;火势凶猛,衣衫着火,在地上滚翻拍灭身上火;高楼失火,楼道被封,将绳子、被单等打结淋湿,爬过窗户或阳台,拴住固定物,悬垂下爬等。

3.精心设计与准备课堂教学

(1)搜集教学相关资料。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教师就必须先了解各类生活常识,懂得各类安全事故过程及自救、互救的方法。另外,教学课时有限,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含量过大,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让学生先自学了解相关知识。资料要准确无误、简明扼要,自救、互救动作描述要清晰,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2)场地器材的布置很耗时,也很讲究。安全教育模拟现实情景才更显真实。如爬行垫、绳子、梯子等摆放是否安全,前后左右间距是否便于学生跑动、观看且避免相撞,场地器材的利用是否便于教学组织。场地器材布置时也要考虑集队讲解、教学示范的位置,合理的位置更有利于学生安全快捷集中、观察。

(3)“备学生”是有效备课的关键环节。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高中生有一定的思考和自学能力,已经厌烦了教师一味地灌输。因此,安全教育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为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运动基础,学生能够领悟安全教育知识点,并大多数能通过肢体活动完成逃生的目标。

4.艺术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

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有利于促进、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以目标为导向,以贴近现实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自救与互救。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适度把握教学秩序的宽严之度,激励为主。在有限时间,将教学涉及到“火灾”情景的各个方面,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做到收放自如。教师设疑导入课堂,小组自学讨论并尝试自学,学生解疑。分组尝试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生动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互评动作的科学合理性,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并铭记于心。设置系列情景,学生分组练习,顺利逃生,收获成功喜悦。学生在实践中要提高安全意识,教师要将安全问题作为重大问题管理,做到宽严有度,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而不失严谨、活跃而不失有序、紧张而不失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开发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1.利用学校环境,开发安全教育课程资源

我校属于乡镇高中,依山傍水,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地理资源进行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讲授地震导致山体滑坡、下雨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如何自救与互救。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并进行地质灾害演练,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技能。用搜集的数据和资料说明溺水问题的严重性,并解析溺水的原因,强调游泳和下水救人的注意事项。

由于学校扩大教学规模,学生人数剧增,但教学建筑陈旧,楼道过窄是很大的安全隐患。1个教学楼,1个实验楼,每栋6层。教学楼每层4个教学班,2个1.8米的楼道,实验楼每层6个教学班,2个2.5米的楼道,每班人数60人左右。全校学生大型集会活动或者发生火灾时,如何让学生有序离开教室,预防踩踏事件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疏散演练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教育素材。

2.防止运动损伤,做好安全防范与救护

校园内常见的学生伤害主要是运动损伤,如崴脚、扭腰、摔跤、骨折、韧带拉伤等。除了对抗性项目中的冲撞导致外,大部分是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运动前没有热身习惯。如学生课余时间少,抢占篮球场,立即开打,当动作幅度过大或激烈时,就难免出现一些崴脚、手撑地骨折、大腿或肩关节拉伤等。教师应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专业知识,向学生讲解损伤产生的原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止血、如何包扎、如何固定伤肢等。

3.贴近高中生活,做好各类安全教育

由于高中生有了较高的自主性,自主出行机会较多,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也较多,现实与需求的矛盾决定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进行各类安全教育有其必要性。利用体育游戏作为枢纽,设置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特别是紧急逃生的技能和知识,将它们融进游戏中,让学生在极其有趣的情境中锻炼身体,在“玩”中掌握逃生的技能,丰富安全知识[5]。创编“安全交通”的游戏、“水灾安全教育”的游戏、“游泳救生”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观察,认识原有观念,输入新观念,从而获得新的成长。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综合实践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既符合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也符合体育亲身体验的运动特性。以身体练习为主,技能训练与安全意识培养相结合,精心设计与准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游戏)中体验、反思、领悟、认知,形成技能,获得新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关于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情况分析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佛山教育局.佛思教[2008]16号

[2] 溺水:学生非正常死亡首因.南方日报,2011-7-19.

[3] 郑小兰.安全教育:远离危险的孩子最幸福.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

[4] 郭莹.学生非正常死亡拟纳入政府考核.京华时报,2013-7-17.

[5] 艾安利.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

【责任编辑郑雪凌】

一、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的必要性

学生各类安全事故95%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数量占事故总量的70%,造成学生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74%。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52%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溺水身亡是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广东省2010年学生死亡人数占比为:交通意外30%、溺水60%[2]。另外,自然灾害也不容小视。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受难八万七千人(其中学生有一万八千人)。其他突发情况如火灾、食物中毒、煤气泄漏等也是夺取学生生命的安全隐患。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之一[3]。为此,为了学生安全,老师应及早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4]。安全教育涉及学生生命安全逃生,需要学生亲身亲历,在体验、认知、接触的基础上,对安全问题重新认识、反思,并能付诸行动。所以综合实践是最佳的安全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处理方法,在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思索中领悟安全知识、掌握逃生本领、提高思想认识。高中生自主性强,为了提高高中生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安全预防目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和时代必要性。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综合实践

本文结合体育课例“逃离火海”,分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1.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安全教育渗透在身体练习的各个方面。如在模拟火灾的安全疏散演练中,场景的布置和描述以火灾为背景,指引学生面临危险调整心理状态,做到临危不乱,有序疏散,快速逃离火灾现场。在此过程中,有搬运灭火器、穿越障碍物、打结绳索攀爬或下行,低姿爬行、滚翻(拍灭身上火)、快速逃离现场、搬运伤员等一系列身体练习动作。

2.教学情景模拟贴近现实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真实反映事件的具体情景,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逃离危险。如大火初起,伴有浓烟;大火封门,出路被堵;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火势凶猛,衣衫着火;高楼失火,楼道被封;搬运伤员等各种情景。根据各个情景,做出相应的自救动作。如大火初期,伴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鼻子,弯腰低位跑步前行;大火封门,出路被堵,通过低位爬行身披湿毛毯等穿越障碍物;火势凶猛,衣衫着火,在地上滚翻拍灭身上火;高楼失火,楼道被封,将绳子、被单等打结淋湿,爬过窗户或阳台,拴住固定物,悬垂下爬等。

3.精心设计与准备课堂教学

(1)搜集教学相关资料。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教师就必须先了解各类生活常识,懂得各类安全事故过程及自救、互救的方法。另外,教学课时有限,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含量过大,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让学生先自学了解相关知识。资料要准确无误、简明扼要,自救、互救动作描述要清晰,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2)场地器材的布置很耗时,也很讲究。安全教育模拟现实情景才更显真实。如爬行垫、绳子、梯子等摆放是否安全,前后左右间距是否便于学生跑动、观看且避免相撞,场地器材的利用是否便于教学组织。场地器材布置时也要考虑集队讲解、教学示范的位置,合理的位置更有利于学生安全快捷集中、观察。

(3)“备学生”是有效备课的关键环节。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高中生有一定的思考和自学能力,已经厌烦了教师一味地灌输。因此,安全教育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为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运动基础,学生能够领悟安全教育知识点,并大多数能通过肢体活动完成逃生的目标。

4.艺术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

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有利于促进、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以目标为导向,以贴近现实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自救与互救。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适度把握教学秩序的宽严之度,激励为主。在有限时间,将教学涉及到“火灾”情景的各个方面,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做到收放自如。教师设疑导入课堂,小组自学讨论并尝试自学,学生解疑。分组尝试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生动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互评动作的科学合理性,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并铭记于心。设置系列情景,学生分组练习,顺利逃生,收获成功喜悦。学生在实践中要提高安全意识,教师要将安全问题作为重大问题管理,做到宽严有度,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而不失严谨、活跃而不失有序、紧张而不失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开发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1.利用学校环境,开发安全教育课程资源

我校属于乡镇高中,依山傍水,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地理资源进行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讲授地震导致山体滑坡、下雨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如何自救与互救。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并进行地质灾害演练,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技能。用搜集的数据和资料说明溺水问题的严重性,并解析溺水的原因,强调游泳和下水救人的注意事项。

由于学校扩大教学规模,学生人数剧增,但教学建筑陈旧,楼道过窄是很大的安全隐患。1个教学楼,1个实验楼,每栋6层。教学楼每层4个教学班,2个1.8米的楼道,实验楼每层6个教学班,2个2.5米的楼道,每班人数60人左右。全校学生大型集会活动或者发生火灾时,如何让学生有序离开教室,预防踩踏事件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疏散演练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教育素材。

2.防止运动损伤,做好安全防范与救护

校园内常见的学生伤害主要是运动损伤,如崴脚、扭腰、摔跤、骨折、韧带拉伤等。除了对抗性项目中的冲撞导致外,大部分是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运动前没有热身习惯。如学生课余时间少,抢占篮球场,立即开打,当动作幅度过大或激烈时,就难免出现一些崴脚、手撑地骨折、大腿或肩关节拉伤等。教师应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专业知识,向学生讲解损伤产生的原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止血、如何包扎、如何固定伤肢等。

3.贴近高中生活,做好各类安全教育

由于高中生有了较高的自主性,自主出行机会较多,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也较多,现实与需求的矛盾决定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进行各类安全教育有其必要性。利用体育游戏作为枢纽,设置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特别是紧急逃生的技能和知识,将它们融进游戏中,让学生在极其有趣的情境中锻炼身体,在“玩”中掌握逃生的技能,丰富安全知识[5]。创编“安全交通”的游戏、“水灾安全教育”的游戏、“游泳救生”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观察,认识原有观念,输入新观念,从而获得新的成长。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综合实践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既符合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也符合体育亲身体验的运动特性。以身体练习为主,技能训练与安全意识培养相结合,精心设计与准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游戏)中体验、反思、领悟、认知,形成技能,获得新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关于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情况分析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佛山教育局.佛思教[2008]16号

[2] 溺水:学生非正常死亡首因.南方日报,2011-7-19.

[3] 郑小兰.安全教育:远离危险的孩子最幸福.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

[4] 郭莹.学生非正常死亡拟纳入政府考核.京华时报,2013-7-17.

[5] 艾安利.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

上一篇:伊宁县社区开展秋季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下一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