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再无真“狂”人感悟作文

2024-10-21

世间再无真“狂”人感悟作文(通用2篇)

世间再无真“狂”人感悟作文 篇1

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滑头滑脑的“圆”。

悲哀也就来了:世间再无真“狂”人。

有诗云:成熟了的人都必须低着头么?从社会的角度看,是的,而且是不得不。看看那些名人,有谁敢不低头以示谦逊?有谁敢露锋芒?大师是清一色的戴一副眼镜,腋下夹着书,低着头匆匆地走,显出儒家风流;大官是清一色的西装革履,笑容满面,和蔼可亲,手里提着公文包,见人就笑;还有专家啦,成功人士啦,这些“成熟”商人无不这样,他们以前完全不是这样的,是功利的社会改变了他们。他们为了人气,为了知名度,为了粉丝而不敢露出锋芒。就以那知名歌唱演员来说,他还是因为一句“大家好,我来了!”而在社会上栽了不少跟头,他人气少,红不起来,于是他变了,变得圆滑了。

因此,当整个社会都圆滑了的时候,也就世间再无真“狂人”了。为此,我要高呼:世间曾有真狂人!

风度翩翩的儒者龚自珍自述:“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他金榜高中谈及恩师时“狂”言:“居然是上无名小辈王植!”这自然是他“亦狂亦狭亦温文”的体现,当代学者钱钟书正是对老师极不满意,而戏言老师太笨、太懒、太俗。狷介之士刘文典更是狂得痛快,他狂言:“天下懂庄子的就两个半:一是庄子本人,一个是他自己,剩下半个大伙共抢!”当人们提议把沈从文升为教授时,他大喊:“我不给沈从文四毛钱!”自言“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的李敖不顾社会的功利,也狂得洒脱。他在《传统下的独自》一书的封底写道:“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写白话文前三名的:李敖、李敖、李敖。嘴上骂我吹牛皮的,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这些都是“狂”人啊!他们的狂,构建了中华民族屹立的傲骨,这种真狂,是时代的顶梁柱,是历史的撑天树,是一种良知的傲慢!

可叹,当代社会,这种狂被名利吞食了,这种“良知的傲慢”也被风尘遮盖。于是,都变了。

当所有的人都将“大家好,我来了”改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时,世上再无真“狂”人,这不是时代的悲哀吗?

世间再无真“狂”人感悟作文 篇2

一副金丝框圆眼镜,一撇随性小胡子,一袭青灰色长布衫,这就是文史天才刘文典,敢怒踹蒋介石的刘文典。刘文典是民国时期最恃才傲物的一位大师,虽然现在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在民国时期,刘文典那是大名鼎鼎的一位人物,不仅是因为刘文典看不起沈从文,闻一多等具有声望的大师,而且因为刘文典怒踹蒋介石。

相传刘文典怒踹蒋介石是在在他任安徽大学校长的时候,那时正值学生风潮势头比较强劲,1928年11月,安徽大学也爆发了学潮。为镇压学潮,蒋介石亲临安庆,于是就要召见时任安徽大学校长的的刘文典。但刘文典是何许狂人也,怎能让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呢,哪怕是你蒋介石。于是当下他便高呼“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我师承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孙中山秘书,声讨过袁世凯,革命有功。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不仅如此,在与蒋介石见面之后,刘文典在气势上也一分不退让,对蒋介石竟以“先生”相称,而且在蒋介石向刘文典要学生运动敏感党员名单时,刘文典以强硬的态度拒绝给出,还骂蒋介石是“新军阀”。一直压抑愤怒的蒋介石终于爆发,当场打了刘文典两记响亮的耳光。刘文典当然不甘被打,当众跳起一脚踢在了蒋介石的肚子上。蒋介盛怒之下要枪毙他,并当场羁押,不过最后也只是关了他7天,然后就给释放了。

之后刘文典怒踹蒋介石就在坊间流传开来,不同的人便有了不同的评价,但是无论世人如何评价,刘文典始终是一个被人崇敬的人物,因为他为人坦荡,敢于开口,这就是真君子吧。

2. 刘文典挨打

刘文典一生针砭时弊、恃才傲物,是一位怪杰,一生中却有一次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棍棒”。刘文典说:“我一生除了被一位老和尚打过,没有谁敢打我,蒋介石虽然把我关进牢房,并不敢动手打我。”这位老和尚是谁呢?

刘文典任教清华大学时,遇到一个佛学上的难题,需要解决难题,北京西山的香山寺藏经阁藏有大量珍贵的佛经资料。刘文典决定去香山寺查阅资料。虽然他不是佛家子弟,但是主持特许他借阅书籍,借书前,住持将本寺的借书规定讲述了一遍。住持走后,刘文典在念经堂看书到深夜,他有些疲倦了,见室内有一张空床,刘文典就躺在床上看起书来。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手中的佛经也就随之掉在地上了。住持本想与他谈论佛学,进来一看这情景,非常生气,拿起扫帚就打过来。吃过一顿“棍棒”之后,刘文典顿时清醒,他一面苦苦求饶,一面在佛堂内抱头鼠窜。住持见他甘心挨打,并没有大师架子,也就转怒为喜。

从这件刘文典轶事中,他们不打不成交,这次事情之后,刘文典和老和尚成了好朋友。不久,住持到清华大学拜访,刘文典还专门设素斋招待。刘文典后来回忆此事说:“我的脑袋虽然不太高贵,但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打的。但这次挨打应该,君子不可失诺!”面对强权敢于以身犯险,而失信于一个普通的佛门中人却甘愿挨打,这就是一代国学大师的可敬之处。

3. 刘文典为何看不起沈从文

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有传闻说刘文典与沈从文关系不和睦,其实沈、刘二人往来不多,应是相安无事,但刘文典喜欢针砭时弊,语言锋利,而沈从文性格腼腆、资历稍低一些,二人同在中文系任教,于是沈先生可能就成为了刘文典奚落的对象。刘文典为何看不起沈从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件事情上面。

沈从文授课非常认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1943年,西南联大聘请沈从文为本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月薪360元。听闻此事的刘文典很生气:“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4毛钱!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表达了心中的不满。

抗战初期,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昆明,昆明的防空力量较弱,每当飞机来袭,昆明就会拉响防空警报,警报一响起,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就都往郊外跑,这叫做“跑警报”。有一次警报响起,刘文典与众人一起跑出校园,突然他想起陈寅恪还在后边,于是赶紧回头,找到视力不佳的陈寅恪,扶起他就向外跑,快跑到郊外时,刘文典看到沈从文也在人群里,便上前说道:“陈先生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的希望,可是你什么用都没有,跑什么跑啊!”这可以看出刘文典为何看不起沈从文。

通过这两件事情,便得知言语锋利的刘文典一定得罪了沈从文,但是这些故事都无足考证了,所以也不能妄言评论二人的关系,只有刘文典与沈从文先生的学术造诣是不可忽视的。

4. 刘文典瞧不起新文学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动荡的年代总会出现各类奇才。就如民国时期的文坛一样,民国是中西方文化、中国古典文化与新文化相碰撞的年代,那个年代迸现出了一个个文学怪才,其中比较耀眼的就是代表古典文学的典型代表—刘文典。为什么说刘文典代表的是古典文学呢,因为刘文典瞧不起新文学。

说刘文典瞧不起新文学是有依据的,因为刘文典一直研究的就是古典文学,他曾口出狂言“古今真正懂《庄子》的,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庄子本人,第二个就是我刘文典,其他研究《庄子》的人加起来一共半个!”,虽说这句话似疯人疯语,但是就连陈恪寅教授都赞叹他对《庄子》的认识之深。

刘文典瞧不起新文学是因为他对古典文学的狂热,让他心里只能装得下古风古韵。那刘文典是怎样瞧不起新文学的呢?他不仅很抵触新文化运动,排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而且瞧不起以白话文成就而出名的沈从文,他从不掩饰自己瞧不起新文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刘文典瞧不起新文学,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朴实随性,狂狷耿直倒也不失可爱。

5. 刘文典国学大师是如何抗战的

说刘文典是国学大师无人敢质疑,他就是民国古典文坛的一朵奇葩,但是他犀利的文人风骨总让人误会他是一个消沉、颓唐、腐朽的,与现实脱离的文人。其实刘文典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抗日文化战士”,刘文典国学大师是如何抗战的呢?

古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践证明,这是千年良训。刘文典说,天底下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不知,凡事只要知道,就不再可怕。刘文典大师曾多次留学日本,他对日本的历史,经济,文化都很了解,刘文典正是秉承着“只有了解敌人,才能打败敌人”的理念,将手中的笔当作抗战的利剑,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的刺向敌人的心脏。

刘文典大师的抗战步伐,更是紧跟抗日战况。首先他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发表万字长文。深刻剖析日本侵略中国的真正动机,惊醒世人,就连傅斯年也称赞“这是值得国人永久注意的好文章”。1933年4月10日刘文典又在《大公报文学副刊》发表《荒木贞夫告全日本国民书》警醒国人“知道日本统治者的意见、政策和野心”。1942年11月13日刘文典在《云南日报》发表的文章《第六纵队》激励国人坚持必胜的信念,毫不动摇的将抗日进行到底。1944年3月30日刘文典在《云南日报》发表《日本败后我们该怎样对他》,文中刘文典对蒋介石放弃琉球群岛的做法进行指责,认为在琉球问题上是不能退让的。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刘文典国学大师是如何抗战的,他虽为人孤傲,但是对抗日毫不马虎,在抗战时期,他犀利的文笔给广大国民和前线抗战将士带了勇气和知识面帮助。

6. 刘文典怎么死的

刘文典,民国时期国学大师,人称怪杰国粹,1889年生于安徽合肥,1958年逝世。他在有生之年潜心研究古典文学,为人狂傲不羁,不受世俗约束,他可以活在纷乱的民国,却熬不过红歌嘹亮的年代,那么清高孤傲的刘文典怎么死的呢?

那时,刘文典老先生在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1952年全国上下各大高校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运动的序幕拉开,刘文典老先生就成为了思想改造的重点对象之一,他的古体诗也遭到莫须有的污蔑,被视做反动诗。1957年,刘文典先生被视为右派,遭到批斗,直至1958年的交心运动。但是刘文典的性格是绝不允许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1958年云大贴出他的大字报,但是这些带有政治色彩的做法被刘文典嗤之以鼻,刘文典总是用轻蔑和不屑的态度对待这些侮辱,这就致使刘文典成为被批斗的中心,当时云大的党委书记还在大会上公开强调,刘文典是中文系难以攻克的堡垒。虽说刘文典放纵傲然的性格会让他无视这些污蔑,但是一次次的批斗让这位近7旬的老人在精神上受到了创伤。

关于刘文典怎么死的,除了精神上受到摧残之外,刘文典之死还有其他原因。众所周知,刘文典先生是一位无烟不欢的老烟枪,早在西南联大任教授的时候就嗜烟如命,烟杆和烟袋是他的标配,讲到兴奋之处,就“吧嗒、吧嗒”吸上两口,有他在的课堂上每每都是烟雾缭绕,但是谁教他博学广识,狂妄又不失幽默,很多学生偏偏爱听他的课。不过常年累月这样下来,他的身体就受到了伤害。在受批判期间他被查出肺癌晚期,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的刘文典并没有公开病情,逃避批判,面对那些污蔑他依然昂首挺胸。最终在1958年7月15日刘文典先生病逝于昆明。

上一篇:谯家镇中心完小班级安全计划下一篇:加强绩效考核管理,构建有效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