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诗词

2024-08-05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精选9篇)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 篇1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b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 篇2

一.怀才不遇

在唐宋诗词中, 作者塑造了一位位俯仰古今, 环视宇宙, 深感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自我形象。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几句, 忧思悲愤, 传达出封建社会中一切壮志难酬的人士的共同心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也有悲怆忧愤的诗句“身经大小百余战, 麾下偏裨万户侯” (《陇头吟》) , 通过关西老将的不平遭遇, 写出朝廷不公。这位关西老将戎马一生, 身经百战, 到头来只能是“驻马听之双泪流”, 而他的那些偏裨副将, 却早已飞黄腾达, 封侯拜将了。诗人的作品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和不平。王维还有两句“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叹白发》) , 是他晚年消极思想的流露。只因李白素有匡时济世之志, 却不能一伸其能, 愁怨激愤郁结胸中, 无处喧泄, 于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 以夸张的比喻把深长的愁思表达出来, 具有惊世骇俗的艺术力量。

在宋代有许多怀才不遇的文人抒发他们的悲愤。苏轼在《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二中, 在这样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 世间唯有蜇龙知。”诗人认为, 桧树的根和它的树干一样, 也是挺直的, 但根在地下, 无人知晓。苏轼借此赞美王复的才能和品德表里一致, 劲节不屈, 只是无人了解。辛弃疾在《丑奴儿》【少年不识】这首咏愁词中, 更是生动真切:“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毕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 有出将入相之才, 南宋小朝庭却不予重用, 反而罗织罪名, 横加排斥, 年仅四十二岁就被迫退职, 闲居江西二十余年。词人为自己的遭遇悲愤不已, 积郁难平。

从以上诗词中可看出唐宋文人对他们当时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 对当时朝庭的软弱与黑暗日益看得明白, 对于政治舞台的倾轧变幻, 对于世态炎凉也体会得更深了, 所以他们在诗词中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二.壮志难酬

唐代描写壮志难酬的诗句较少些, 但其中不乏名句。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 这两句写诸葛武侯北伐未竟, 染疾而终, 使得后世的英雄志士莫不为此惋惜垂涕, 伤心不已。温庭筠的咏史诗《经五丈原》中有这二句“下国卧龙空寤主, 中原得鹿不由人”, 也是写号称卧龙的一代名相诸葛亮的, 诸葛亮虽然竭智尽忠, 也无法使昏庸的后主刘禅醒悟, 天下政权不由人愿地旁落在司马氏手中, 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已无计可施了。这首诗是温庭筠凭吊诸葛亮祠庙时写的, 这和杜甫的《蜀相》有类似的地方, 借古代名相来表达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心情。

宋代描写壮志难酬的诗词很多。这里主要以陆游和辛弃疾的作品为例。爱国诗人陆游以抗金复国为己任, 一直想驰骋疆场, “手枭逆贼”, 收复旧京。但被投降派把持的南宋小朝庭却一直对他排斥打击, 使他壮志难酬, 抑郁终生。辛弃疾晚年的作品《鹧鸪天》【壮岁旌旗】也是一首壮志难酬的词, 作者有卓越的文才武略, 青年时代就拥军上万, 驰骋敌后, 以抗金爱国为己任;南归后虽做了二十多年地方官, 却远离前线, 而且受到朝廷猜忌, 常被弹劾, 后罢官落职, 闲居江西二十来年。对此作者愤愤不平, 常在词中吐露悲愤的心曲。这首词的下阕“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是作者与客人谈到功名时发出的慨叹, 概括了一个落魂英雄的毕生遭遇, 意境悲凉, 感慨深沉。这末两句颇有诙谐戏谑的意味。

三.家国之痛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是天宝十四载 (公元755年) 末, 杜甫从京城长安回奉先县探视妻小, 至家正赶上自己的小儿子饿死而作的。“所愧为人父, 无食致夭折”, 杜甫因小儿子饿死而深感惭愧, 既表现出自己的悲痛, 也曲折反映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杜牧《泊秦淮》中最有名的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作者以国事为忧的爱国情怀。晚唐时期, 唐朝江河日下, 国势日趋危急, 而当政的官僚贵族仍过着醉生梦死、声色歌舞的生活。作者一次夜泊秦淮河, 听见歌女仍在为麻木不仁的听唱者演唱这亡国之音, 使诗人产生了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抚景感时, 这两句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 既引起人们对陈亡悲剧的追忆, 又使人联想到国势危殆的晚唐现实。

有着深沉的家国之痛的词人是李清照。她的词《武陵春》【风住尘香】, 是李清照五十三岁在浙江金华避难时所作。当时, 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江山, 李清照的故乡沦陷在金人手中, 丈夫也已亡故, 她无儿无女, 寡居异乡, 尝尽了国破家亡的滋味。这两句抒写了她无可告语的沉重愁苦:“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前一句写愁苦的来由, 带有极大的概括性。当时, 抒情主人公在生活中经历了重大变故:统一的故国, 幸福的生活, 挚爱的伴侣, 共同追求的事业, 一切的一切都永远失去了, 这种失落既是剧烈的、广泛的, 又是无可挽回的, 所以称为“事事休”。后一句写愁苦的神态, 抒情主人公想找人诉说一下愁怀, 但种种伤心事从何说起?还没开口, 已经泪如雨下, 泣不成声了。从艺术效果看, 确实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在“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暮春季节, 曾打算强打精神到双溪去泛舟解闷, 但转念一想, 那双溪的小小舴艋舟, 怎能载得动自己心里的沉重愁苦呢?刹那间闪上心头的春游之念, 倏然而逝。这里, 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比作有分量的物体, 它是如此沉重, 以至舟载不动, 水浮不起。而这沉重的愁苦却背在作者肩头, 压在作者心头, 无时无地不在折磨着女词人。

陆游也有家国之痛的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 , 这首诗写于公元一一九二年, 离北宋灭亡已经有六十五个年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 宋王朝苟且偷安, 不图光复。遗民们的爱国之心却不能泯灭, 他们在敌占区一年年、一代代地盼望着王师北伐, 盼望着回到故国的怀抱, 等待他们的却是失望接着失望。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却依然见不到“王师”的踪影。

四.愤世嫉俗

唐人王昌龄在《塞上曲》中写出了这种情况:“功多翻下狱, 士卒但心伤”, 诗句揭示了封建社会好人受屈, 功臣遭黜的黑暗现实, 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与不平。李白“吾观自古贤达人, 功成不退皆殒身” (《行路难》) 的诗句, 既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 更是对自己所处社会政治黑暗, 贤才不得其用的激愤之情的抒发。“虐人害物即豺狼, 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杜陵叟》) , 这是白居易对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的痛斥。这些“长吏”不顾颗粒无收的严重旱灾, 对农民“急敛暴征”, 逼得他们“典桑卖地纳官租”, 沦于衣食无着的绝境。白居易借杜陵叟之口, 痛斥他们“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简直是一群披着人皮的豺狼, 激愤之情, 溢于言表。这种直面现实的精神, 为人民鸣不平的勇气, 值得钦佩。刘禹锡有首《与歌者米嘉荣》, 米嘉荣是唐代著名歌唱家, “近来时世轻先辈, 好染髭须事后生”, 作者借劝慰米嘉荣, 抒发自己辛酸的愤世之情, 表面上是诚恳地进行劝告, 实含对世事犀利的嘲讽。诗句于正中见反, 于平和中见激荡, 能使人体会到诗人的委屈和苦闷, 更能引起人们的关切和同情。

宋人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这首词作于苏轼出狱后谪贬黄州的第三年。苏轼秉性旷达, 虽身处逆境, 仍然放浪于诗酒之中, 寄情于山水之间, 不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这首词写他在一夜之间醉了又醒, 醒了又醉, 回家时已经三更。就在这万簌俱寂的深夜, 他带着醉意独立江边, 思考着人生的归宿。他对以往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忘却世事深以为恨, 不知何时才得以解脱。下阕是:“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下阕的前两句既是感慨, 又是议论。它反映了作者宦海浮沉, 九死一生的经历, 反映了当时待罪黄州, 身不由己的处境, 反映了他追悔憾恨, 愤懑不平的心情, 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探索, 对解脱的向往, 内涵十分丰富。后两句写他向往驾起一叶扁舟远离仕途, 远离尘世, 自由自在地在江湖中度过这劫后余生。“郡守徐郡猷闻之惊且惧, 以为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 (苏轼的字) 鼻鼾如雷, 犹未兴也。” (叶梦得《避暑录话》) 。词人终于没有一走了之, 因为在他的世界观里, 儒家的入世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尽管没有走成, 这两句词依然反映了他愤世嫉俗, 希冀摆脱逆境, 追求闲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辛弃疾素有抗金复国之志, 出将入相之才, 但是他曲折坎坷的遭遇使他痛心疾首, 在《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中发出了愤世嫉俗的慨叹。“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作者在这里所要否定的并不是“古人书”, 而是与这些书上所说的“圣贤之道”完全背道而驰的黑暗现实。辛弃疾“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唱彻阳关】) 两句以江上的“风波恶”与人间的“行路难”相比, 用“别有”相区别, 表明了作者的认识, 也突出了世路艰难的感慨。

以上都是唐宋诗人、词人心声的鸣奏:从李白和杜甫的诗中, 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社会弊端的揭露, 忧国忧民的可贵精神;从杜牧、李商隐的诗中, 看到了他们对国势衰落的忧虑, 对个人怀才不遇, 仕途坎坷的愤慨;从苏轼的词中, 看到爱国宏愿, 体会到怀古伤今;从辛弃疾的词中, 看到盼望收复国家山河的热切心肠, 也体会到在国势颓败, 复国无望情况下的痛苦心情;从李清照词中, 听到国破家亡夫逝之后孤孀的哀鸣……

总之, 透过唐宋诗词的悲愤描写, 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明确。我们读懂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体会到了作者的悲愤之情。这些优秀诗词的字里行间, 给我们流下了情感充沛、动人肺腑的良好印象。

参考文献

[1]张健雄.易扬.唐宋词百首浅析[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2:78.

[2]陈新璋.唐诗宋词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45.

[3]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1:123.

[4]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12

古典诗词细节描写的艺术功能 篇3

细节描写能够精当刻画人物形象。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不能做到十分完备和细致,它往往会抓住人物的一个典型细节,通过简练的笔法,精当地刻画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如果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會单薄、干枯、模糊。细节描写成功与否,关系到能不能把人物写活了。一个好的细节描写,就会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崔颢在《长干曲》(其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作者抓住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诗一开头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不待回话,即自报家门。这,是那样平凡,但通过不平凡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刻画了热情中蕴柔美,大胆中含羞怯,率直中寓婉曲的性格特征,在读者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可爱动人的舟女形象。可以说,细节描写达到了既凝练集中又鲜明饱满的艺术高度。

细节描写能够表达真情实感。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投射。细节在表情达意方面,确是有独特功能的。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深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诗句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然而在这个动作中,将焦躁而期望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些单调机械的动作。棋子本不是敲的,但此刻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寂中的苦闷;“闲”字说明无聊,而正是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的失意;“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也同样表现了诗人怅然、失望的情绪。诗的末句是一个小小的衬垫,却令全诗大为生色。细节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在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形下,诗人所产生的情绪,尽在不言中。

细节可以反映丰富的内容。细节虽小,却能小中见大,见微而知著,以一当十,其中包含丰富的患想内容。如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社日场面,而是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很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细节“半掩扉”是很有表现力的,它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都半掩着。“半掩”门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朴,丰年富足,同时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半掩扉”,如果是说猪圈、鸡舍的门半开着,那说明家禽家畜都放养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村前村后鸡鸭成群的景象。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正是村民欢庆社日的原因。细节“家家扶得醉人归”也颇为别致,我们由此也可以联系到社日欢乐的场面,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一个“扶”字,一字千文,把村民畅饮后的醉态、丰收的喜悦、节日的盛况,庄稼人淳朴的形象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都一一表现出来,很有感染力。通过这些细节的渲染,也流露出作者的喜悦、赞赏之情。

细节描写还有助于加强思想意义。好的细节描写,往往含蓄隽永,意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成为表现主旨或某种思想倾向的有力手段。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夜半前席”是一个有趣的细节描写,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觉移坐席向前而就之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并且承转的艺术处理得到了落实,通过细节的“承”把文帝由“求”贤而“访”而“赞”的“重贤”云梯升到最高处而“转”,至篇末方知“虚前席”的“重贤”,并非为国计民生,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不知真贤。这个细节写得准确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成了全诗的枢纽,起到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作用,加强了诗篇的讽刺意义,也有助于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反映唐代的社会现实——唐代帝王也正像汉文帝那样,表面似开明,实质昏聩无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描写端午的诗词 篇4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却没朋友能共赏,略凄凉哀伤,怀念起为国尽忠的屈原,又增添了许多悲哀。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纪念屈原,又不得不深思,为何会发生屈原投江自尽的悲剧呢?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欢度端午佳节,免不了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总是滋生异样的深情。

端午节的祝福诗词 篇5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⒒鹘诶足巽伲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G鬣动,EX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 篇6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唐.张建封.《竞渡歌》)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唐.殷尧藩.《七律·端午》)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宋.苏轼.《浣溪沙·端午》)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唐.杜甫.《端午日赐衣》)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宋.苏轼.《屈原塔》)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碧艾香蒲处处忙。——舒《小重山·端午》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端午至,挂菖蒲。龙舟起,糯米香。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最短的端午节诗词 篇7

诗词用纷繁的色彩描绘着同样的.端午主题,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化体现。

端午节诗词

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代: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芰荷香(端午和黄玉泉韵)

宋代:赵以夫

倚晴空。爱湖光潋滟,楼影青红。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

天上菖蒲五色,倩掺掺素手,分入雕钟。新欢往恨,一时付与歌童。斜阳正好,且留连、休要匆匆。应须倒尽郫筒。归鞭笑指,月挂苍龙。

醉蓬莱(端午)

宋代:赵长卿

见浴兰才罢,拂掠新妆,巧梳云髻。初试生衣,恰三裁贴体。艾虎宜男,朱符辟恶,好储祥纳吉。金凤钗头,应时戴了,千般忔戏。

那更殷勤,再三祝愿。斗巧合欢,彩丝缠臂。刻玉香蒲,泛金觥迎醉。午日熏风,楚词高咏,度遏云声脆。赤口白舌,从今消灭,诸余可意。

念奴娇(端午酒边)

宋代:陈著

雨帘高卷,见榴花、应怪风流人老。是则年年佳节在,无奈闲心悄悄。巧扇风轻,香罗雪湿,梦里曾看了。如今溪上,欢盟分付年少。

遍是眉好相宜,呼儿扶著,把菖蒲迎笑。说道浮生饶百岁,能有时光多少。幸自清贫,何妨乐趣,谱入瑶琴调。杯杯酒满,这般滋味谁晓。

贺新郎(端午)

宋代:詹无咎

梅子黄时雨。对幽窗、依依抱独,几多愁绪。润逼琴丝无雅韵,难续文园旧诣。头白尽、相如谁顾。燕子楼空尘又锁,望天涯、不寄红丝缕。嗟往事,且休语。

伤情当日班衣舞。更宫衣,香罗乍带,九天繁露。一寸草心迎永日,更把葵心自许。怎料有、风推雨如。惹起灵均千古恨,转凄凉、更不成端午。拚小醉,读骚句。

南歌子(次东坡端午韵)

宋代:杨无咎

小雨疏疏过,长江滚滚流。落霞残照晚明楼。又是一番重午,身寄南州。

罗绮纷香陌,鱼龙漾彩舟。不堪回首凤池头。谁道于今霜鬓,犹自淹留。

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代: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代: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南乡子·端午

宋代: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代: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代: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北风吹雨黄梅落,

西日过湖青草深。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端午节的传统古诗词 篇8

画扇双酒壶,置前兵吏立。

言将国匠奇,重以风义执。

树石冰上看,山河月中入。

便持菖蒲饮,不畏青蝇及。

《端午作》原文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端午日恩赐百索》原文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端午日赐衣》原文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竞渡歌》原文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 篇9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适合幼儿的端午节古诗词(精选10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5.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6.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7.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8.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9.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0.六幺令·天中节

佚名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上一篇:外语系工作计划下一篇:中学生学雷锋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