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活动引发的思考

2024-07-20

五四青年活动引发的思考(通用15篇)

五四青年活动引发的思考 篇1

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矿业分公司团委举办了一场“青春与安全同行”文艺联欢会,吸引了众多团员青年的积极参与,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让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青年员工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人生价值观超前,接收外界信息快捷,思维和思想都较为活跃,如何丰富和

满足青年员工的文化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青年员工喜欢热闹,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渴望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矿业分公司团委举办的这次联欢活动,由于人数限制,一些没能参加演出的青年还闹起了情绪,甚至作出了“只要参加一个节目表演,啥条件都可以答应”的保证。不难看出,当下这些80后、90后的青年员工,除了在工作中有冲劲,更愿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而这样的展示不仅仅局限于工作中。但事实上,在工作之余,能让这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展示自己的平台还很有限。

如今的青年员工,从学校到企业,业余生活经历了丰富到单一的变化,对于集体性活动有着很高的积极性。矿业分公司团委举办的这次联欢活动,从筹备策划到正式演出,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共排练了歌曲、舞蹈、小品、合唱、时装秀等14个节目,让人没想到的是,参与演出的团员青年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全部是利用自己的工余时间进行排练,就连演出服装也是自掏腰包。这些团员青年都表示,只要能参加活动,大家能在一起交流交流,就根本不计较有没有报酬,总比下了班不是打牌就是喝酒好!一位青年员工曾这样说道:我们离家远,下班后,我们不是喝酒就是打牌,不是睡觉就是上网打发时间,除此之外,还能干啥呢?象这样的现象还很普遍!这足以表明,随着企业的发展,青年员工对物资方面有着很高的期望值,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我们在抓“两个”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多为青年员工多创造一些释放青春活力的机会呢?

青年员工是企业的希望,员工队伍稳定是企业发展之根本。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同时,我们应通过多种渠道来丰富青年员工的文化生活和满足青年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学习交流活动,努力为青年员工发挥所学专业以外的特长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使这些思想活跃的青年员工立足岗位,立志在扎根企业,安心于本职工作,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四青年活动引发的思考 篇2

由于讲课竞赛的评价主体由多位评委组成,各个评委对选手的评价和排名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大相径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可能与评委的客观评价能力有关,也可能与评委的主观评判公正性有关[1]。但是组织竞赛的单位在邀请评委时都是凭借主观判断,没有实质性的客观评判条件,一般选择的条件是评委本身是教学能手,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不会考虑评委的打分能力。所以竞赛评委的评价质量直接影响到赛事的成败,面对一组数据,统计员只是把有限的评委评分加加减减,定量地评定青年教师的讲课成绩,然后按分数排名选出获奖者。赛后,教师只能知道自己是否“中奖”,对于评委打分和评分统计方法一无所知。竞赛的结果只能说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很客观。评审机制存在漏洞,因此,在竞赛组织过程中对评委的评价行为本身进行元评价,考量其评价质量,进而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控,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研究课题。

从广义上讲,教师讲课竞赛评委评价行为的规范性及其评价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多个侧面进行考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评委评分的严厉程度

对评委的评分进行描述性统计,获取5位评委的标准差和全距,标准差越小,表示评委间的评分差距越小,数据较集中,从全距(最高分—最低分)可进一步看出,评委的全距越大评分跨度越大,区分度越高。如评委4的标准差最大为6.71317,他的全距为23,说明该评委能清楚地区分选手的讲课能力等级,高分与低分相差大,评分相对其他评委比较严厉。而评委5的标准差最小,只有3.32666,是5位评委中最低的,全距10也是最小的,表1中的原始数据打分最不严厉,也可以看出他的评分分数普遍偏高,最高分是98,最低分为88,最高分和最低分都是5位评委中最高的和最低的,打分最不严厉。

二、评委的一致性程度

评委的打分一致性是竞赛组织者考虑的一件事情,希望评委们的打分都能一致,好的都是高分,而不好的都是低分。每个人都存在感性的一面,评委在打分时,虽然有表格限定,每个项目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限制,但在每位评委心中都有一把单位距离不同的“理性尺子”,难以统一定量,有时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第一印象、自身的教学观点等,所以每位评委对同一选手的讲课评分或起评分不能一致。虽然多位评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甚至评委足够多时误差可以相互抵消,并且理想的状态是评委们的评分能够一致,由于现实因素,不可能有大量高水平评委同时一起打分。

注:**表示显著水平为0.01, *表示显著水平为0.05

注:**表示显著水平为0.01, *表示显著水平为0.05

采用经典测量理论,可以根据5位评委对10位选手讲课的打分,使用SPSS16.0软件计算,求其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高,表明他们的评分一致性程度越高。从表3可以看出,只有评委5不能与其他4位评委的打分一致,不仅没有形成显著相关,而且形成负相关,意味着评委5与其他评委的意见相反,其他评委认为讲课不好的,得分低的,评委5会认为好,得分高;而其他评委认为好的相应地他打低分。其余4位任何两者之间至少是显著相关(p<0.05), p值越小,说明显著性水平越高,在这里显现为评委的评分一致性越高。从表4也可看出,评委1、评委2、评委3和评委4的表现非常出色,如果选用评委评分的算术平均分作为每一位选手的最终得分,他们各自的评分与选手讲课最终得分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都是显著相关(p<0.01),在这里可以看出评委5的评分能力存在问题,因为只有评委5与选手的最终得分不能一致,形成负相关为-.137,明显不能与其他评委形成一致观点。

三、评委的筛选

在教育系统中,讲课竞赛聘请的评委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参考的只能是这些评委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但他们的评价讲课能力却没有等级评价或有一个公认、一致的标准。

在任何一项竞赛中,组织者都希望评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准则执行,希望评委都能正确地评价每一位选手,打上“公平、公正”的分数。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邀请评委时,除了要考虑其教学能力、对教学的认识和对课程的了解,还要考虑其评价能力的高低,排除不合格的评委,才能让竞赛更公平、更公正。

如果把5位评委对10位选手的讲课打分分别排序,然后统计每位评委打分排序为1—5位时的次数。为了使展示时一目了然,采用直方图表示(如图1—5),横坐标表示排序的位数(第1、2、3、4、5位),纵坐标表示评委的10个评分中在该位数的次数。理想的状态是评委的分数都集中在第3位,即中位数(如图6),从图中可以发现,评委5的评分分布最不合理,直方图耸立在数轴两边,中间如低谷,正好与理想状态相反,直接看出评委5的评分水平最差。而评委2在图中的分布靠近中位数,水平比较好,评委1和评委4的直方图很难看出水平高低。

这是表面观测,为了进一步鉴别评委的水平,采用“向中位数靠近程度”的量化方法。以评委1为例,根据图1, 10个选手分数被排在第1位到第5位的次数如下。

1, 3, 2, 3, 1。

被排在第1位的评分次数是1,第1位与第3位(中间位数)的位次之差是1-3=-2;类似地,被排在第2位的分数次数是3,第2位与第3位的位次之差是2-3=-1,依此类推,并把这些差数与相应的次数列出:-2 (1),-1 (3), 0 (2), 1 (3), 2 (1)。以P代表偏离中位数的程度,计算方式如下。

根据图2-5记录的数据,以类似的算法求出其余四位评委的偏离值。

由此看出,P值越小越好,偏离中位数程度越小,水平越好。P=0说明是位顶尖高手,毫无偏心;P=1说明是位百分之百偏心的评委,或是水平极差。根据计算结果,5位评委的水平比较为P2

四、统计方法的比较

从实用性考虑,往往采用算术平均分统计,也就是每位评委的评分重要性是一样的。但在很多统计方法中会采用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即去掉极端数据。比较两种方法,发现各位选手的讲课最终得分非常相关,相关系数是0.983,具体可见表5,只有第7名和第8名有变化,其他排名都一致,说明未去极端值和去掉极端值的评分方法几乎不影响选手的最终排名。

在统计结果前先筛选符合条件的数据,剔除“老好人”、打分随意的不合格评委的分数后再进行统计,发现评委筛选和未筛选结果有明显差别,具体见表6。前三甲中,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在任何竞赛中前三甲是最受关注的,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所以前三甲的结果是最重要的,第八名和第九名也发生位置变化。

高校培养人才,教学是关键。学校举办教师讲课竞赛的目的是促进教学,使教师间进行教学交流,但组织者往往过于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重视对竞赛教师的评价而忽略对评委评价能力的评价。再看整个高校的评审机制,缺乏客观有效规范的操作模式,为了完善评审机制,应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在评委选择上要邀请评分跨度大的评委,避免“老好人”、过分严厉或者评分不符合一般规律的评委,他们的评分或者不能说明问题,或者影响竞赛者的真实成绩。

其次,在统计结果的过程中,要先对所有评委的评分进行分析,类似于对评委进行评分能力考核,发现有问题的评委要剔除后再统计。这些评委也要被打入“黑名单”,以免以后的竞赛浪费资源。

第三,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评审前对评委评分进行培训,按照规范化操作,如监考等工作都会对监考教师进行考前培训。培训中举例说明每一个评分等级的细则,用实例辅助说明,让评委对打分有一个参照。

上述所讲的评委的严厉程度、一致性程度都能从某一方面说明评委是否为合格的评委。通过上述方法,希望对评委有个客观的评价,并能使竞赛的组织者更好地办好竞赛,选好评委,采用合理的统计方法,客观合理地评价每位参赛者。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为了加强管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会发现涉及学生、教师、课程、专业、项目等各类评审评选,本文以“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的一组评审数据为例,希望借此为评委的选择及结果的统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五四青年活动引发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中国青年

【中图分类号】D616

五四运动造就了一代新人,并且熔铸了经久不衰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有着多方面表现形式,但是归根结底则是极强的民族意识觉醒及忧患,那些先进的人们持续批判及选择出的,使得中国民族不断独立与富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及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参与各项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及方针落实,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念,实现五四先驅们未实现的强国富民远大理想及爱国抱负。

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

1、爱国及爱社会主义统一性

五四运动中的五四青年们反帝则主要是为了爱国,不过这并不是爱北洋政府的国,那时反对这个政府则是爱国体现。这个政府是卖国政府,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更是保护落后生产关系及腐朽文化思想,并且压迫人民群众的政府。新时期的中国爱国主义则是将爱国及爱社会和谐统一,并且坚持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一致性及统一性。爱国主义可谓是体现人民群众对祖国深厚情谊的崇高精神,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与维护国家独立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则爱国主义是注重推翻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与官僚主义等资本主义反动统治斗争,将黑暗的旧中国进行改革,成为有着光明曙光的新中国。现代爱国主义关键是建设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参与祖国统一事业。

2、爱国主义开放性

现代社会属于一个非常开放的时代,全球化早已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地球似乎变得很小,就像是地球村。这时的爱国主义特性主要是开发性,新时代爱国主义并不是闭关锁国式的民族主义,而是有着开阔的胸襟及全球化意识和视角。中华民族的民族腾飞及国富民强主要支撑点就是宽阔的视野及开放的胸怀,海纳百川,汲取人类文明中所有的优秀成果。世界和平及稳定和全球环境等方面问题与人类息息相关,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主要依靠于世界和平及稳固的国际格局,更是离不开地球良好的生态环境。爱国不能摒弃全球意识,应树立及世界和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理念。

3、爱国主义国家利益至上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应具备极高的国家利益至上性,应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发达国家引领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资本主义国家假借民族国家主权过时论及人权高于主权等西方理论展开全球扩张。所以维护国家利益也就极为关键,也是现代爱国主义最核心的内容。

4、爱国主义理性化

爱国主义属于情感及理性的统一结合体,近代爱国主义主要是依靠于爱国情感来凝聚国民及振兴祖国的,这时的五四爱国主义逐渐理性化。五四先驱们开始深刻认识到爱国并不仅仅是喊一个口号那样简单,主要是各个民族均应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发挥自己的各项才能,为国家作出贡献。随着全球化及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国家之间的竞争持续激化,导致国家之间各方面矛盾及摩擦时常出现。

二、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途径

1、利用历史培养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文明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更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来讲意义非凡。近代诸多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崛起及复兴而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更是谱写了诸多英勇奋斗的赞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则革命及建设也随之走上了新道路,中华民族解放及崛起逐渐成为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及建设历史令人为之自豪。所以应针对性且有计划的利用历史培养当代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注重中国近代史及现代史方面的教育,紧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各类优秀文化教育。

2、利用现实培养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迅速,勃勃生机,国家各方面建设事业也均获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旧面貌也都焕然一新,各项伟大成就催人奋进,利用这些伟大的成就培养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不失为一本非常生动的教材。

3、利用理论力量引导中国青年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当代中国青年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对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理论等方面理论问题有着非常强烈的学习理解和渴望。当代中国青年在注重自身成长发展的同时还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及发展道路,关注各项社会热点问题及敏感话题,并且这些相关问题总是涉及到非常深刻的理论。因此只有讲通理论,才能使得当代中国青年深刻懂得并真心接收,从而付诸于真实行动。

4、引导中国青年学会客观的社会观察及社会现象分析

应重视引导中国青年学会在客观视角下进行各项社会观察及社会现象分析,从而形成理性的爱国习惯。帮助中国青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也是培养当代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手段。

5、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感

应开展各项宣讲活动,宣讲革命历史及光荣传统,进行各项形势报告及政策宣讲,有效引导青年重温那些历史,把握主流形势,从而坚定信心及凝聚力量。将培养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及引导中国青年把爱国情怀转为各项报国行为有机结合,引导青年们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转为刻苦学习等各方面实际行动,珍惜当下中国维系的安定团结局面,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及国家利益。

结束语

爱国主义属于一个历史性范畴,有着很强的历史性,爱国主义处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则有着不同的内容,具备特定时代及特定阶级的不同特征及内涵。古代的中国皇帝则为天下统一的象征,爱国及忠君是紧密相连的。爱国主义主要是维护国家统一及民族利益和忠君与治国安邦等方面。近代中国则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也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则爱国主义是反封建及反帝制,维护民族独立及国家主权,从而推翻腐败封建专制统治,找寻与探索救国之路。现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是对历史上的中国爱国主义的充分积淀和凝练,特别是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持续继承和发扬。申奥行动及迎接香港和抗洪抗震救灾等无一不体现着中国青年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怀,继承着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也焕发出现代中国青年时代气息,显示着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特征。

参考文献

[1]李静.弘扬五四爱国精神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J].学理论,2013(14).

[2]陈章乐,张松青.大力弘扬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3).

五四青年活动方案 篇4

一、比赛主题

歌颂伟大祖国,弘扬五四精神

二、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4月28日下午

地点:江夏区五里界街政府礼堂

三、组委会成员

策划:

领导小组:

撰稿:

主持:

评委:

调度:

音响:

美工:

记录:

四、比赛要求

1、以班级为单位,要求人人都参加。按参加期中考试实考人数为标准,缺一人扣0.1分,扣完为止。

2、每个参赛队要求演唱两首参赛歌曲,《保卫黄河》或者《每当走过老师窗前》中选一首为必唱曲目,另外一首可以自选其他曲目。自选曲目要求思想内容好、艺术水平高、传唱范围广、适宜广大学生合唱或齐唱,各班于20xx年4月23日前将参赛曲目名称报于团总支。

3、班级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3名。

五、活动程序

1、全体师生齐唱国歌

2、政教处主任张进致词

3、五里界街团委潘书记讲话

4、团支部书记王伟峰宣布新团员名单,主持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

5、新老团员代表发言

6、学生表演配乐演讲《青春赞歌》

6、各班按照抽签顺序比赛(中间穿插歌伴舞及大学校园节目演出)

7、学生集体舞表演

8、葫芦丝独奏

9、颁奖仪式

10、五里界街道团委爱心资助仪式

11、五里界街领导总结

六、评分标准:

1、主题突出,内容健康 (2分)

2、声音响亮,富有感情 (3分)

3、服装统一,形式新颖 (2分)

(九年级可自行组织服装,七八年级已校服为统一服装。)

“五四”青年节活动方案 篇5

一、组织开展捐助失学儿童活动

3月6日雷锋活动月,镇团委举行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献爱心”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共捐款3500余元,资助学生12人。“五四”青年节前后镇团委将继续开展捐助失学儿童活动,所捐款项资助成绩优异、家境贫困的失学儿童,并在近期走入他们的家中进行探访,与他们携起手来共同度过人生的第一道难关。这次活动不仅得到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响应,连一些早已退团的老同志也积极响应,捐款捐物。镇团委呼吁更多的团员和党员干部为贫困失学的孩子奉献出一片爱心。

二、开展志愿者服务的经常性活动。

为配合县团委有关文件的精神镇团委除了组织志愿者和团员青年参加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的志愿服务以外,还将对所管辖的绿色责任区进行定期管理,清除白色垃圾、植树护绿等,打好绿色保卫战。

三、青年文明号的工作继续有效进行

五四青年团日活动总结 篇6

省委书记夏宝龙出席并讲话,王辉忠、袁家军、赵一德、陈金彪、厉志海、陈加元出席。市领导徐文光参加。

主题团日活动在位于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举行。活动开始前,夏宝龙看望了新锐浙商、G20峰会志愿者等优秀青年代表,考察了企业车间。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潮青春”视频短片,团省委负责人作了情况介绍,青年代表进行了创业创新技能展示和护航G20风采展示,表达了“高举旗帜跟党走,齐心服务G20,青春奉献十三五”的坚定决心。

夏宝龙祝全省广大青年节日快乐。他说,说过:“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些年来,全省广大青年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在“两富”“两美”浙江建设第一线,挥洒青春汗水,唱响青春之歌,为浙江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去年5月,在考察浙江时,对我省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当前,全省上下正肩负新使命,朝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希望广大青年敢于担当,勇于追求,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的力量,为自己留下最美丽、最精彩、最无悔的青春回忆。

一次主题活动引发的思考 篇7

为了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言不发, 我在活动前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我故意问大家:“谁的书好看?借给我看看。”学生顿时兴奋起来, 纷纷把书往我手里塞。我笑着说:“我这几天只能看一本。要不, 你们先给我介绍一下, 我觉得哪本有趣, 就先看那本。”于是, 一些胆大的学生就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书的内容, 还讲了自己喜欢的理由。这其实给那些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我走到了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旁边, 表示出对他的书比较感兴趣, 请他介绍一下书的内容。他刚开始比较拘谨, 后来在大家的鼓励下, 终于红着脸介绍了自己的书。这时, 我对学生说:“在今天下午的‘红领巾书市’上, 你们不仅是一个推销员, 同时还是一个顾客, 要把自己所喜欢的书换过来。要使这次交易成功, 大家该怎么做呢?”经过讨论, 学生们得出结论:“说话要有礼貌, 热情详细地介绍自己的书, 耐心地听对方的介绍, 公平交换。”最后, 在全校举行的“红领巾书市”活动中, 学生表现得很出色。“红领巾书市”结束后, 我让学生说说活动的感受。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不仅知道了很多书的大概内容, 更重要的是他们愉快地完成了一次交流活动, 口语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这次主题活动让学生受益无穷, 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深度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应该把口语交际训练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中, 渗透到学生的生活里,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为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把口语交际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给口语交际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我们要用心捕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借机训练。如班里有学生病了, 我准备派几位学生代表去看望一下, 但如何带去全班同学的问候呢?我让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教育, 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二、把口语交际融入学生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学生实践交际能力的机会延伸到家里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课的内容, 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口语交际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学生给爸爸、妈妈介绍体育课上学到的新游戏等。这样的作业, 学生乐于做, 又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把口语交际融入学生的社会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资源。所以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要有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如我带领学生外出活动时, 有时需要问路, 这时我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与社会上的人接触、交流, 实践在口语交际课上学到的“问路”“感谢”等交际技巧。又如学习了《买文具》后, 我为学生组织了主题为“逛商场”的实践活动, 让其在逛商场的过程中与售货员进行交流。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五四青年活动引发的思考 篇8

1.介绍你读过的鲁迅作品,说说作品的内容,谈谈读后感;

2.介绍鲁迅的一段生活,或者是一个小故事,然后就此谈谈你对鲁迅的评价,比如鲁迅的思想、人格等;

3.介绍评论鲁迅的文章,转述评论者的观点,阐明你的态度。

在开展活动之前,我要求学生把小学以来所学过的鲁迅作品全部搜集起来,同时鼓励他们到图书馆、书店和网络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评论鲁迅的文章等资料,然后要求每人写一篇总结性的文章——《我心目中的鲁迅》。要求是:第一要说真话,你想怎么说就怎么写;第二要言之有理。

批阅完学生所写的习作之后,我很是吃惊,所任教班级共90名学生的习作取材视角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大部分学生表达了自己对鲁迅的独特理解,而这种理解与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迥异,且一些同学所阐述的观点之锐利、新颖更是前所未闻。可以说,从学习活动的开展这一角度来说,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是让我感到疑惑的是,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联系当前各地课程改革中鲁迅作品所遭遇的尴尬,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当今的教材改革及流行的“个性化阅读”等作一番深入思考。

学生眼中的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自小学以来,语文教材选了鲁迅的十几篇作品,鲁迅应该是学生最耳熟能详的作家了,可是学生的脑海里对鲁迅到底留有多少印象呢?且看学生的作文片段:

1.鲁迅,一个有“一”字胡须的老头,印象中感觉只是在中学学过,经常在语文课上遇到的一个人。

对于他的身世,我不太清楚,听老师讲过,可是没什么兴趣,自然也没装进耳朵里去。不过,我读过他的几篇文章后,感觉还是蛮有意思的,但具体内容大多都忘了!记忆中,他有一条“一”字型的胡须,样子还算英俊,可是看他那照片,感觉挺凶的……

2.从小学到现在,我接触的无非是鲁迅作品的一些皮毛而已,从未对他的作品作深入研究。对于鲁迅本人也一样,只知道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仅此而已。

应该说,不了解鲁迅生平,学过鲁迅作品后仅对课本扉页的鲁迅照片留有印象或产生兴趣,以致曲解鲁迅的同学并不在少数。而对鲁迅作品,学生是怎么看的呢?

1.在智者的眼里,鲁迅是个伟人,一个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现了他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可是,在我们看来,它就是一篇文章,一篇充满讽刺的文章,我们无法从他的笔下理解到什么。这也许就是我无法成为智者的原因吧。

2.鲁迅,老实说,虽然你是中国文化的巨匠,读你的小说时却感到你所写的那些东西既没有什么价值,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修养,让人觉得你好像在写没有意义、逗人发笑的材料。

大部分学生对鲁迅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其讽刺艺术,并把它归结为作品的全部:

1.在我的脑海里,鲁迅写的小说都是讽刺别人的,而他笔下的人物也个个都那么会讽刺人,我真不明白。就如《阿Q正传》来说,……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无从接受。

2.先生的作品,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两个字——“讽刺”。

如果说,上文的习作者并没有真正读懂鲁迅的话,下边这篇习作片断则显得有点耐人寻味,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在那些专业人士和读者的眼里,鲁迅是文学界的骄傲,是一匹骏马,但在我看来,他不是最好的,伟大的作家应该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

鲁迅笔下的世俗生活,总是表现出一种愚民社会的封闭落后。那里人情淡薄,充满失意者的颓废气息。从那些茶楼、酒店、家庭流露出来的除了凄凉还是凄凉。我不喜欢鲁迅作品的风格,先不说那是不是当时生活的写照,只是觉得读者看了之后会很难受,很压抑,以致对生活产生了恐怖,产生了抗拒。我相信生活是美好的,没必要写得那么灰暗。

在《阿Q正传》里,那些人物形象大多是非常单一的,大多是病态生活里的病态人生。他们不是穷困潦倒就是愚昧麻木,很难看到一个精神健全的人。在鲁迅的文章里,我只看到病态,没有看到希望。鲁迅的杂文,还有小说多是悲剧,笼罩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孤寂色彩。读了他的作品,我觉得会让人陷入困境,丧失奋斗的目标;看多了只会让人变得更加冷漠尖刻……

那么,学生从鲁迅那里究竟学到了什么呢?除了上文所说的“无法从他的笔下理解到什么”和“看多了只会让人变得更加冷漠尖刻”外,还有部分学生这样表达自己的不解与迷茫:

1.为什么他写的文章我们都要拿来学习?是要学习他的什么精神,还是……这样说来,感觉我上的课都白上了。

2.像这样的作家,对我来说,只能当作学习过的一个人物,学到一点点精神,但课后也就没用了。既不能当明星来追捧,也不能当神来供奉,所以,在我的世界里,他只是一个只要念过书的人就会懂的一个人物,如此而已。

应该说,在本次学习活动中,对鲁迅生平不了解、对其作品不理解进而误读鲁迅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另有部分学生的习作只是“介绍鲁迅的一段生活”或“介绍评论鲁迅的文章,转述评论者的观点”而未表明自己的态度,是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的。

人们常说,阅读是人格与精神的对话。在读与感之间为自己的卑琐、势利、狭窄而愧疚与不安,就是人格对话所催生的精神增长和心灵提升,而学生阅读鲁迅作品却全然没有这种感觉。看到这些“言为心声”的学生习作,我不能不惊叹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力!这是一个崇尚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时代,写作本身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我们无法对学生求全责备,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经过十几年的中小学教育,学过十余篇鲁迅作品,为什么学生最终的收获却只是懂得“在我的世界里,他只是一个只要念过书的人就会懂的一个人物,如此而已”?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鲁迅作品该不该淡出教材

郁达夫曾经说过,鲁迅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以来最杰出的代表,“鲁迅的小说,比这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逸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风味。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然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阿Q不敌胡斐”,人们不禁要问:鲁迅作品该不该淡出教材?我们需要怎样的教材?

关于语文教材的选编思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规定:“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也就是说,教材编写应注重时代性、关注人文精神、难易适度以及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中国的语文教育常常是过分神化了教材的教化功能,承载了太多非语文的东西,而忽视了学生的承受心理,致使教科书好像总是板着一幅面孔,成了说教的工具,学生究竟接受了多少知识,是不在其列的。

长期以来,鲁迅都被“脸谱化”,加上对鲁迅作品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等因素,鲁迅给人的印象往往除了晦涩就是深奥,除了激进就是尖刻。难怪部分学生看了鲁迅作品之后“很难受,很压抑”,认为“他的小说多是悲剧,始终笼罩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孤寂色彩”。因此,可以说现实中真正喜欢鲁迅作品的并不多。泰山学院教育系的臧秉武副教授曾作过一项调查,他发现,中学生最熟悉的作家往往不是他们最喜欢的作家。几位在“最熟悉”一项中排名靠后的作家,在“最喜欢”一项中的名次却非常靠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或许可以理解鲁迅作品遭遇“寒流”的原因。

教学是一个对话与交往的过程。教材作为教学的媒介是一种潜在的文本,要实现其意义和价值,必须通过“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营造尽可能广阔与自由的言语环境,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本。学生由于受知识积累、社会阅历和审美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与鲁迅作品的认知对话中,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的编者与授课的教师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因此,教材编者要善于设计问题与引导,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接受心境,使目标的预设与教学的生成相辅相成,减少学生的误读。

鲁迅的著作很多,编者在选编鲁迅作品作教材时,是否多考虑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体验和接受能力等,处理好所选编的“激愤而又批判锋矛毕露”的作品与“在险恶的背景下透露出亮色和暖意”并充满“温馨的回忆”的作品之间的比例关系,同时适当编排部分介绍鲁迅日常生活和回忆、评价鲁迅的文章,让鲁迅走下神坛?这样,不仅无损于鲁迅的崇高与伟大,且对于远离鲁迅时代的中学生来说,无疑会更能全面正确地理解鲁迅,并“看到美好与希望”,也更能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这样也不至于“感觉课都白上了”。

有人说“金庸取代鲁迅是语文教改的堕落”,也有人为武侠入选教材而鼓掌,更多的人认为教材改革折射出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功能之争。其实,对教材取舍的争议并非坏事。《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从来没有关于教材必须“从一而终”的规定。时代在发展,教材同样要“反映社会、科技发展的趋势,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编者应该用一种长远和宏观的目光来看待时代,进而选择教材的内容,做到既要传承文明,又能够面向未来,否则就会被时代的滚滚大潮所淹没。而武侠小说与明星进入教材作为语文教材开放与创新的改革探索,可以是还原文学审美本质功能的一次尝试。

怎样看待学生的误读

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鲁迅是语文的灵丹妙药,特别是作文的灵丹妙药。然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反而“望鲁迅而却步”,误读连连。这是为什么呢?

阅读鉴赏既要尊重作者和文本,又要在文本语言的指引下,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尊重作者和文本,就是要正确地理解作品,把作品、作家还原于时代,尽可能接近作者的本意。文学鉴赏的主观性则强调必须以文本为依据作出合理的引申和想象,要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学生由于知识积累、社会阅历和审美能力等原因,决定了他们和文本之间必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构成的“对话”既可能相应,也可能相悖,这必然产生种种误读。这种误读有时可能与文本的本义南辕北辙,但它仍然是一种正常的普遍性的阅读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当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愿意不符,但却符合文本或生活的客观实际时,这类误读可以是一种创造。在阅读鉴赏中,我们既要鼓励学生个性化与创造性地解读,又要认识到这种解读是受一定限制的(也就是“多元有界”),应尽力避免那种“歪曲作品,糟蹋名作”的“另类解读”。

鲁迅,由于他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切实的思考,形成了独立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理解,更不用说当今时代的中学生了。因此,学生对鲁迅产生一种不可理喻的“误读”,也是正常的阅读现象。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阅读鉴赏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要找到现在的学生生活世界与鲁迅文本意义世界的关联点,找到两者之间同质同步关系命题,进而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考虑学生怎样解读作品,怎样联系学生的内心世界,怎样进行意义生成,在阅读的言语感悟中,在价值评判中丰富扩展其精神世界,达成心灵的、语文素养上的自我构建。■

学校五四青年节的活动总结 篇9

初赛筛选

初赛阶段各团支部积极参与,递交材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于多方位的考虑和研讨,团委副书记和各部长从众多团支部材料中筛选出11支较为优秀的团支部代表参加决赛,进行5-8分钟的PPT展示和演讲。

团支部决赛展示

各团支部分别从政治面貌,学习情况,团支部获奖及学生工作等几个方面,运用图片,数据,统计图等方式鲜明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班的优势与风采。有的班级挚爱于志愿服务,有的班级热衷于学习,有的班级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大赛并成绩优异。

评委打分

为选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团支部参加校级选拔,经过了两个小时的展示评选和评委量化打分,经管1581班、金融1504班、会计1502班、会计1602班、金融1610班、金融1614班、经济1708班七个班级拟推荐为校五四红旗团支部,金融1501班、金融1612班、经管1681班、管二1701班四个班级分别评为院级五四红旗团支部一、二、三等奖。

五四青年活动引发的思考 篇10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九周年,伟大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强烈的爱国热情。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司青年团员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先锋队、生力军作用,学习先烈们的脚踏实地、勇担责任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为公司生产经营发展和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借此活动打响公司团员青年队伍建设第一枪。特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追烈士英魂,扬五四之志”

二、活动时间:3月27日下午13:30出发,14:30在烈士陵园准时开始扫墓。

三、参加人员:公司团员青年志愿者(骑行志愿者20人。)

四、骑行方式:十人一组,共两组,按指定线路骑行宣传。

五、宣传及准备材料:团旗一面,鲜花两把。

六、安全保障:安排两名团员青年领骑;安排保障车一台,随车准备酒精、纱布等急救用品;出发前向志愿者宣读骑行安全注意事项。

七、骑行线路

八、扫墓流程:第一项:全体肃立、团员代表敬献花;

第二项:向革命烈士致哀一分钟;

第三项:团员代表致辞;

第四项:全体立正,主持人宣布扫墓仪式结束;

第五项:集体合影。

扫墓结束后原路骑行返回,至此活动结束。

九、应急预案

五四青年活动引发的思考 篇11

在手工区的墙面上,我巧妙地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把一张正方形手工纸剪成一只花瓶的每一个步骤。这里没有老师的示范讲解,也不存在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而是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我学习的环境。

费姗小朋友来到了手工区,拿起了剪刀、笔和手工纸……

“不剪了!烦死了!”费姗小朋友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一看,原来是她两次都把花瓶剪断开了。“剪坏了,是吗?没关系,老师第一次剪时,也试了好多次才成功的,你仔细看看墙上花瓶的剪法,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了。再试试,你一定行!”

费姗小朋友开始了第三次尝试,这次她看了看图示,对折后,在有开口的一边画半个花瓶,这就意味着她的花瓶又会一分为二了。当她打开后,一脸的失望与困惑,最后,她用眼神向我求助。“没关系,我们把两张拼起来看看,瞧,两张拼起来就一只完整的花瓶了。”她把刚才剪开的花瓶也拼了起来,似乎产生了兴趣,又有一些疑惑。

“剪出来的花瓶中间是不能分开的,你可以仔细看看第二步骤。”她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仔细研究,对折后又打开看看。她看了一会儿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她非常小心地画轮廓,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来了!”她兴奋地给我、给同伴看。“你太棒了!”我及时表扬了她,这下她更有兴趣了:“我还想剪一只!”有了成功的体验,她格外开心。这次,她动手的速度又快了,剪到最后一刀时,她意识到,花瓶又将一分为二了,于是,她赶紧刹车,打开来,看了看。她又拿了一张纸重试,这一次,她找准了方位,剪出了完整的花瓶。

二、活动反思

在传统的纸工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集体示范讲解法,老师教一步,幼儿学一步。幼儿的学习是在接受直接传授或教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幼儿获得的只是剪纸的技能,但绝不是智慧。或者说,这样的学习对一部分幼儿而言,是乏味而没有意义的。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他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父母和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

“剪花瓶”案例所指定的目标是剪出一只花瓶,根据陈鹤琴的“做中学”教育原则,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我们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但又不能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幼儿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老师对幼儿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环境的设计,即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教学,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教育观念的更新,促使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很多还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把“让幼儿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理解为教师的“非指导”或者只限于“多给孩子提问题”、“多让孩子动动手”等,导致许多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半途而废”。

在“剪花瓶”案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遭遇矛盾时,会不知所措;当错误反复出现时,会沮丧失望。此时我及时为幼儿提供了个别化的帮助和支持,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幼儿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必然是会失败的,幼儿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

三、老师支持的体现

(一)细心观察,提供情感的支持。

我国古代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愤”,是幼儿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对幼儿思考问题的方法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幼儿开启思路,这是“启”。“悱”,是幼儿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教师帮助幼儿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言行表达出来,这是“发”。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两种矛盾心理的深刻揭示。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老师采取设置障碍等方法让幼儿面对适度的困难,可让孩子得到一定的锻炼,提高探究的兴趣。为了促成这种学习,老师应耐心观察,在适当的时候,恰当地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使幼儿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并引导幼儿追求克服困难的愉悦心理,体会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在上述案例中,当费姗小朋友反复两次都没有成功,而且犯的是同样的错误时,她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放弃。我用话语给予及时的鼓励,提醒她寻找错误的原因,避免了徒劳的尝试。

在活动结束后的谈话中,费姗小朋友十分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和剪纸的经过,她告诉大家她剪了多次才成功。在自我学习中,孩子能获得自身整体能力和经验的增长,并体验探索成功的愉悦。这种情感的体验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搭建“平台”,提供探究的支持。

对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老师应当有目的地在问题情境中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促使幼儿积极介入。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固着点”,而和需要探索的新问题之间的“潜在距离”则构成了幼儿的问题冲突。“理论上说,问题解决需要一定的知识固着点,知识固着点与所解决问题的潜在距离的大小,会影响探究活动的难易难度”。有效的探究应该始终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相连接,基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而又高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

问题解决需要知识固着点,当两者的潜在距离较大时,能力强的人可以借助其认知结构的同化功能,使之与新知识建立联系,而大多数幼儿则需要老师提供帮助他们继续“前进”的资源或“平台”。“平台”应该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而搭建,为幼儿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也是为发展幼儿的进一步理解而提供一定的支撑,使他们的理解逐步深入,不断提高。

在“剪花瓶”活动中,当费姗小朋友的第三次尝试失败后,我引导她通过另一种方式进行弥补,缓解失败情绪,告诉她,剪出来的是两个一半,只要将它们拼在一起就行了。同时也给了她一个“平台”,即暗示了中线的重要性,为她进一步地探究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但“平台”应该随着幼儿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除或重新组合。

(三)创造机会,提供反思的支持。

孩子的发展是一种过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待教育,我们等待———一种自然的、积极的、有意识的等待。毫无疑问,幼儿需要一个完全自由的时空,才能不断地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矛盾的症结,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答案来。教师需要等待,需要“慢一拍”,压抑住想直接给予提示的冲动,让幼儿有自我纠错的机会。还要明确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就像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埋下的同一批种子,虽然外部条件相同,但发芽的时间依然有先有后。

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 篇12

今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2周年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89周年的纪念日子,为了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共青团优良传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团委举行了一系列活动。

5月4日,校团委组织全体同学在大操场举行了重温入团誓词宣誓活动。校长杨健、校党委书记阿卜杜拉,赵咏梅副校长、图尔贡副校长来到现场,与全校百余名青年学生共同庆祝五四青年节。赵咏梅副校长向所有的团员青年提出希望与要求,鼓励团员严以律己,勤奋学习,严守纪律,努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并勉励大家弘扬“五四”精神,奋发向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奉献青春,让在场的团员接受了一次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洗礼。

紧接着,进行五四表彰优秀活动。获得表彰的辅导员和共青团员欣喜的上台领奖,他们是全校师生的榜样。最后,团员在李艳玲书记的带领下唱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五四青年”主题活动方案 篇13

“五·四”主题活动方案

梦想和信仰铸就了一名青年,千千万万个梦想千千万万个信仰凝聚起来便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014年5月4日是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的日子,回顾共青团90多年的历程,不难看出共青团在广大青年群众中的勃勃生机与活力。为弘扬“纽带”精神,我校团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广大青年群众的桥梁作用。

一、活动主题

重温1919展望2014

二、活动时间

2014年5月

三、活动内容及要求

(1)五四表彰——活力五四,彰显青春

① 为进一步发挥优秀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示范作用,鼓舞和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学校团委决定组织开展“2012-2013学年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干部(团员)”的评选活动。

② 为充分展示我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取得的成果,广泛宣传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优秀志愿者的事迹,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校团委决定开展12-13学年校“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队”和“优秀青年志愿者”的评选活动。

(2)十八岁成人礼——活力五四,喝彩青春

为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跨入十八岁的意义,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成年后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学校、老师、家长对青少年即将跨入社会的关心、爱护、祝愿和期望,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自主与自治、立志与成才”,在跨入社会后,继续健康成长,真正成为具有爱国心责任心、求真创新精神、现代公民人格的一代新人。

(注:11级各班参加活动,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另订)

(3)寄语卡评选活动——活力五四,笑傲青春

每班至少选出5张优秀寄语卡,主题“青年·行管宝典”寄予对学校的期望,也可以提出对学校教学方面的意见,前提是自己有更好的观点。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内容丰富,言语励志;切勿凑数以及写对学校形象有损的言语。制作卡片精美,有创意和深刻的涵义。5月20日之前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团委,照片将发至新浪微博,举行投票活动。

(4)金点子——活力五四,主宰青春

为了开发青年的创新思维、提高青年的创造能力,开展以“你行,创我形”为主题,塑造特色班级形象,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日期另订,评选出3个优秀特色文明班。要求:在班级墙面整洁,排版有序的前提下,展现出班级(专业)的特色,避免俗气、消极、非主流。5月24日之前完成。

(5)纪念五四青年节电影——活力五四,共享青春

学校组织同学们在报告厅观看《辛亥革命》,各班派5名同学前往报告厅,其余在班级电视观看电影,每班至少3名同学上交观后感,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观看时间另行通知(注:每班将文件打包于5月30日之前将观后感统一传至邮箱:xzgltw@sina.com,发送时注意注明班级)

(6)新团员社会实践——活力五四,点亮青春

为了培养新团员的社会实践意识,我校开展“活力青年·社会未来”志愿者活动,与“五四村”共建发展,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培养新一代团员的团队协调能力,搭建团员与社会民众的心灵桥梁,温暖老人心。

五四青年活动引发的思考 篇14

一、过多的复习铺垫是否有必要

三位教师很注重复习铺垫, 在复习铺垫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一节课教师复习铺垫包括教学新知中的导入部分都是为新课准备的基本训练, 耗时约13分钟;第二位教师的复习视角更广阔, 涉及整数、小数加法, 让学生从整数、小数加法数位对齐中, 体会到分数加法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的道理, 加上基本的通分练习, 耗时大约18分钟;第三位教师花在复习铺垫上的时间也在10分钟左右。一节课时间是40分钟, 在复习铺垫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这无形中就侵占了学生新知探究的时间和巩固新知必要的练习时间。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水平与掌握程度主要依赖于学生原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因而, 新课前激活处于“休眠”态的旧知识有助于同化新知识。鉴于此, “复习铺垫”成了传统教学最常见的导入形式。然而, 从新课标的理念看, 它恰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 大大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课前的铺垫实质是对学生的一种暗示, 铺垫越多, 与新知越接近, 学生的建构能力也就越低;其次, 铺垫越多, 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向就越清晰, 学生的依赖性也就越强, 学生的思维空间就越受限制, 创新意识就越不能得到体现。

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元目标的转变, 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习作准备为主转向情感诱导为主;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转向关注发展性领域。

基于以上的思考, 我们提出要弱化复习的作用, 强化情景创设的功能。在导入阶段让学生体会今天学的数学就在身边, 形成探索的欲望。因此, 铺垫要在“精、巧、少”上下功夫, 并力求自然、新颖、形象、多样, 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

生: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相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大家不成问题, 你觉得“分数加减法”还有哪些问题值得研究?学生回答后教师选择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样导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复习铺垫环节中, 没有把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知识全部拿过来复习一遍, 而是通过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识进行简单回顾, 直接通过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值得研究”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铺垫简单明了, 直奔教学主题, 为学生下面主动探究新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模式化”的东西是否真的很重要

“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 是通过执教老师独立备课、上课, 看不同的教师在处理相同教材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方法, 展现出的应该是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 三节课基本都是按照“复习—新授—巩固”进行的。为什么三位教龄不同、教学风格迥异的教师, 在教学设计上竟有这样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思想, 固有的模式化的东西在我们教师头脑中还占有一席之地。针对教学中这种不自觉的“世袭”现象, 我们提出了“课堂要简明、灵动”的教学理念。简明, 即简约、明了, 是指教师教学要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瞄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体现在教学流程上:要快速推进, 直达核心, 在宝贵的15分钟解决最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在教学结构上要简约、简练, 复习、新授、练习要无缝对接, 浑然一体, 让师生在对话、互动中形成知识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多年的教学与探索, 使我深深地相信:繁杂、呆板、模式化的课堂只会消磨学生的个性, 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 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知识, 自身的创造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教学中, 我们既要传承, 又要不断创新。让孩子们在各种想象、交流、画图与操作中去体验、去创造, 让新知在孩子们不断思考与动手中, 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内化到孩子们的认知结构中, 从而体现其鲜明的个性与创造性。

三、单项的强化练习是否能实现质的建构

众所周知, 解题策略多样化也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 所使用的方法必然多样,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A、B、C三位教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教学, 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一问一答, 从计算这一单一层面加以理解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通过直观演示 (操作或画图) ,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强化, 虽然学生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但是, 这样的教学更多的是模仿, 一部分学困生是不能真正理解“先通分”的含义的。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改进:当学生通过个体研究、小组交流得出多种解决方法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让学生对个性方法有进一步的理解;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不能解决, 就会对“书中为我们介绍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教师在尊重学生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优势, 在分析比较中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

四、“做对了, 请举手”究竟是为了什么

由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是计算教学, 每节课都有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每次在讲评之后, 教师都要面向全班同学发问:“做对了的同学, 请举手!”结果, 我每次都是看到全班同学“唰”地举起了小手, 即使有少数几个不举手的同学, 教师也无暇顾及, 微笑着点头, 又匆匆忙忙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教学了, 这样的场面, 经常在我们的课堂见到。我的理解是, 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无非是想了解一下教学的效果, 了解之后,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但是, 这句话在我们的课堂变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 不是吗?只要老师说“做对了, 请举手”, 全班同学几乎都会举手, 由于平时有这方面的思考, 听课时每当老师问这句话, 我就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 我不止一次地看到不少同学开始还是迟迟疑疑的, 当抬起头来, 看到其他同学举手了, 也就举手了。有一次, 我忍不住问身边的一个同学, 我说:“老师叫做对了举手, 而你错了, 怎么也举手了呢?”他笑着说:“人家都举手了, 我不举手老师会不高兴的。”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通过“做对了, 请举手”这句话获得的反馈信息往往是不可靠的。为什么我们的教师热衷于这样提问呢?我想:如果是平时教学, 那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还不放心, 通过这样的提问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学的情况;如果是公开课或在有人听课的情况下, 这样的提问无非是想让听课的老师感觉到他的教学效果很好。其实, 要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有很多途径。如:学生做题时教师通过巡视、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等了解。另外, 我们可以找回丢失的小黑板, 记得十年前, 我们的不少班级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块小黑板, 学生把题直接做在上面, 反馈时, 只要举起小黑板, 老师就清楚地看出学生做题的情况, 信息反馈及时、准确, 是多媒体无法实现的, 值得提倡。

五四青年节活动心得 篇15

五四青年节活动感想

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活动,在大家的参与与交流中圆满结束了。听了大家的感想及董事长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每每回想起来都感慨万千。

来到安装公

司已经快四个年头了,这样的集体活动参加了很多次,从刚开始来的素质训练,到这一次的丛林野战。每一次的团队活动都能给我很多的启发,让我更加的懂得“精诚合作”的重要性,我们来到这个集体中感受着这个集体的温暖与它的包容,从我们什么都不会到现在的业务自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我们也总是在错误中学会成长,学着成长成一名优秀的员工,为建安的明天做出自己的努力。爱岗敬业,爱厂如家,把单位的事当做自己家的事情来做,或许工作中会有很多的不如意,我也总是抱怨,但是工作还是坐下来了,虽然磕磕绊绊的,但是我还是在这个工作岗位中学到很多的东西。

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我们不可以满足于现状,要有危机感,要有把工作做到最好的信念,不断地学习,进取,充实自己的生活。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在安装公司这个大集体中,与大家精诚合作,共创安装公司美好的未来。我很喜欢公司每次青年活动的时候都会找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我们亲自动手去做,这次的几个小游戏,既让我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又让我们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大智慧,如何在突发事件面前,做最好的应变。虽然我们也遇到了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但是大家都能在队长的统一指挥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

参与,互相帮助。

习主席给了我们一个“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听了董事长的讲话,我更有信心为“我们的建安梦”而努力。我们青年人,是未来,是希望。我们必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一个自己的梦想。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的努力不仅仅是为自己这个小家,更重要的是这个集体,这个社会,这个大家庭。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我们青年人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

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建安梦,添砖加瓦。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篇二:“五四”青年节活动心得体会

“五四”青年节活动心得体会

大地苏醒万物复苏,在这春意盎然之际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迎‘五·四’青年座谈会暨增强‘十大意识’知识竞赛”及户外拓展活动。此次参加活动的人员来自公司各个领域,这里有公司的领导、部门骨干与普通基层员工,在公司的组织下进行了一天积极的、阳光的、向上的活动,是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年轻人能够在一起相互认识、相互协作、相互搀扶、相互鼓励的进行一天户外拓展运动。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通过相互协作增加办事效率、增加办事成功率,如何营造一个积极的、向上的、优秀的团队是多么的重要。作为建安的一名职工,要弘扬“五四”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立志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我司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贡献一份力量。从我自身的角度思考,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勤奋好学。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孜孜以求,不断进取。要不断拓展知识面,博学兼收,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向先进经验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要爱岗敬业。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具体到日常工作中来说,就是要忠于职守。做到“在岗一日,敬业一天”,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要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甘当一颗永不生绣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

在哪里发光。

三是要开拓创新。要着眼实际,放眼未来,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挑战,必须敢于以开阔的视野、宽广的眼界、开放的胸怀,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四是要有团队精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人,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发挥自己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与同事之间融洽交流,工作中能互相支援,并且能够互相鼓励,以最佳状态奉献给团队,搞好了团队的协作工作,我们就能以快乐的工作态度来迎接新的挑战,全局一道共同发展。

五是要有拼搏奉献的精神。面对每一个难题,不退缩、不逃避,关键时刻要冲在前面,不回避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

通过此次五四活动磨练了我们青年人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团结一致的精神。作为一名建安职工,我们年轻,我们朝气澎湃,我们是新的主力军,我们要学习并发挥“五四”精神,为祖国更加繁荣做出贡献,为建安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篇三:五四青年节户外活动有感

五四青年节户外活动有感

大地苏醒万物复苏,在这处以盎然之际我参加了集团组织的五四青年节户外大联欢活动。红活动当天风和日丽,来自我公司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青年团员从不同方向汇聚到有“绿色露天矿”之称的武家塔露天煤矿,在集团团委和武家塔露天矿团委领导的带领下进行了激情饱满、意义深刻、值得回味的活动。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当然,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五四精神应该有不同的诠释,基于现在和平、发展和开放的现实,我认为,五四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热爱的、积极的、进步的、诚实的青春精神。

集团公司特意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具有历史性的时间安排我们进行户外活动,就是让我们年轻人在这特定的时刻充分的交流、沟通、互助互利。团委安排了三个部分的活动:

一、参观武家塔职工的休闲区和工作区,了解武家塔人的精神风貌。

二、观看电影《钱学森》,补充青年人的精神食粮。

三、在户外进行“五四团青联欢会”的活动。这些娱乐活动充分调动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力,深刻地教育我们“团队”这一集体的重要性。

此次参加活动的人员来自公司的各个领域,分别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着不频繁的工作。这里有年轻的领导、部门骨干月普通员工,他们在集团团委的召唤下从不同的方向汇集在武家塔露天矿,在生机勃勃的季节里进行了积极地,阳光的向上的活动,使我们

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年轻人能够在一起相互认识,相互协作,相互搀扶,相互鼓励。通过此活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营造一个积极地、向上的、优秀的团队是多么重要。今后我将把此次活动的经验带到工作中去,努力工作,刻苦阻延专业知识,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天隆集团煤炭运销分公司 黑炭沟集装站 解欣 篇四:五四青年节活动小结

“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

——第一市政五四青年节团体活动 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为贯彻总书记“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青年强国基本思路,激发公司青年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及工作热情。我们组织了以“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为主题的五四青年节团体活动,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观看青年励志影片等方式度过了一个有意的、充满正能量的青年节,激发了项目部青年员工热爱企业、快乐工作的生活热情,培养大家的集体观念,充实了公司文化建设。

九十六年前,12名意气风发的青年们为了自己和祖国的梦想,聚在这不足18平米的客厅内完成了伟大的壮举!馆内用一整面墙悬挂了这12名进步青年的肖像和简介,柔和的灯光下,这些散发着历史光辉的陈旧照片和文物史料,似乎又把我们带回了那段峥嵘岁月。

我们依次参观了所有展厅和史料陈列室,聆听馆内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产生及其活动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党史教育。使我们青年人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进一步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它的发展与时俱进,它的奋斗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们第一市政的青年员工们更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并表示将在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召下,把爱国主义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向前辈们学习,以梦想为导向,把个人的成长梦想和单位的创新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借此再次号召倡议,让我们做一个敢于梦想、勇于担当的青年人,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到条件艰苦的施工一线、项目部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使自己成为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以实际行动展现我们青年人灿烂的风采!篇五:五四青年节感想

“ 五四青年座谈会”感想

五月四日是五四青年节。我和许多青年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座谈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听取三位杰出优秀的青年教师们的宝贵经验。会议将近三小时,但我却受益匪浅,久久无法淡忘。

为学生,甘为“孺子牛”

冯杰超老师是三位老师中唯一的男老师。第一次见到他,厚厚的镜框下是一双拥有深邃目光的眼睛,浑身散发出和蔼慈祥。他的经历颇为坎坷,与学生质检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他例举了许多作为班主任应对学生之间发生的棘手问题该如何解决的例子。听后深有感触,做班主任实属不易,不但是个需要爱心、耐心、勤奋之心的活还是个技术活。我理解到如果班主任处理问题巧妙而得当的话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课堂,和学生作“死党”

虎语蓉老师是三位老师当中最年轻的一位。她的言辞很有青春气息。有些快的语速和轻快的语调透漏出她的激情和热情。有着作为英语教师独有的不拘一格和爽朗大方的气质。她自称是学生的“死党”,他们关系很“铁”。听后,我羡慕不已,这是需要多大的人格魅力啊!她在课堂上与学生打成一片,课外和他们亲密相处,放下老师的架子后赢得的却是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自我反省,扬起新帆

上一篇:学雷锋做最美少年演讲稿下一篇:服务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