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施工技术强制措施(通用9篇)
30个施工技术强制措施 篇1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施工 安全技术强制性措施
06.114号
1、一般规定
(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对每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分析,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从而控制和消除施工中的隐患,防止发生伤亡事故,它是工程施工中实现安全生产的纲领性文件,必须认真编制和执行。
(2)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对于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爆破、动火、起重、吊装、水下、深坑、高边坡、支模、特殊架设、超高层脚手架、拆除等作业,都要编制单项安全技术方案。对于水平混凝土模板、脚手架、各类台架、门吊、塔吊、斜井、竖井等必须进行设计(附有安装详图、材料规格型号和文字说明)、检算、审批,门吊、塔吊、斜井、竖井等大型吊装设备安装后必须经所在地安全监督部门验收,否则不得投入使用。
(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人员是施工工程的设计师,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施工准备开始就必须认真考虑施工安全问题,应当再了解施工安全的基本规范、标准及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以及充分掌握工程情况、施工工期、场地环境条件,根据工程的特点,科学地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变配电设施及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合理地布臵施工场地,尽可能地不给施工和操作人员留下隐患。
(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人员,必须在了解施工工程内
—1—
部及外部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措施,使之起到保证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科学、合理、有序地指导施工的作用。
(5)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针对性,制定技术措施时,应视工作对象和内容,以规程为依据,特别是要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作业环境等情况提出,对施工人员要采用的工作方式从技术上加以规范,尤其应从人员教育、危险源预控、措施落实、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安排,尤其要进行深入的危险源分析,严禁照抄照搬规范条文。
(6)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作业环境、人员状况(包括人员情绪)、设备实际等去分析,查找可能导致人为失误事故的危险因素,再依据规程制度逐一制定防范措施,不得照搬规程或套用其它工程安全措施,并在生产现场实施程序化、规范化作业,以达到防止人为失误事故发生的目的。措施应详细体现工程施工过程中逐级监督、逐级管理、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的思想,责任到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较为特殊的作业项目,在安全措施中要加以特别体现。
(7)在施工策划时,对总平面布臵设计和实施应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①生活、办公、生产设施的布臵设计应有结构设计的专项技术措施,至少包括临时设施的地基存在力、结构稳定性的受力检算、消防设施类型及位臵的设计、房屋间距及楼层设计、特殊房屋设计(如火工品库、乙炔库、氧气库、配电房等)、—2—
给水管路、临时电力线路(动力、照明)设计、临时道路设计(包括排水系统、防溜滑措施、边坡稳定措施、会车道设臵、标志设臵等)、搅拌站设计(包括地基存在力、安装技术措施、使用维修的安全技术措施等)、砂石料生产系统设计。
② 生活、办公、生产设施要有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专项技术措施,至少包括防洪、泥石流、防坍塌、台风、防火、防高温、防冻、防煤气中毒、防雷击、道路防溜、道口防护等。
③ 施工通道口应有防护措施设计,如在通道口设臵防护栏杆并安装立网,明确规格、型号、数量、标准以及防护人员数量。
(8)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作程序中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
(9)单项工程开工前,安全负责人核对现场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若存在漏洞不可开工,应对措施进行完善,直至符合要求方可开工。工程负责人应向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作业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坚决纠正只有编制者知道,施工者不知道的现象。
(10)要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模式,书面交底一式二份,一份交给被交底人(所有的作业人员),一份附入安全生产台帐备查,班组长每天要向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在下达施工任务时,必须填写安全技术交底卡。同时要经常检查
—3—
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纠正违章,使措施方案始终得到贯彻执行,达到既定的施工安全目标。
(11)被交底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管理、检查、监督、指导,交底人也必须深入现场,检查交底后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故隐患。
(12)施工技术人员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及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 针对项目施工的特点找出危险点、源和重要控制环节; ② 明确作业方法的流程及操作要领; ③ 人员、机具装备配备、保证安全的措施; ④ 工业卫生、环境条件、文明施工标准;
⑤ 出现危险及紧急情况的针对性预防措施,用程序直观地表示出来。
⑥ 作业过程中需变更措施和方案,必须由原编审人员同意,并有书面签证。
(13)施工现场道路、电气线路、材料堆放、临时和附属设施等的平面布臵,都要符合安全、卫生、防火要求,并要加强管理,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14)施工现场坑、井、沟和各种孔洞,易燃易爆场所,变压器周围,都要指定专人设臵围栏或盖板和安全标志,夜间要设红灯示警;各种防护设施、警告标志,未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得移动和拆除。
(15)施工现场的各种电气线路及设备都必须规范,包括架
—4—
空线安全距离,设臵“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要求设臵电箱,使用合格电气设备,采用三级漏电保护及“一机一闸一漏”等措施。
(16)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和安全网,搭设完必须经工长验收合格,方能使用;使用期间要指定专人维护保养,发现有变形、倾斜、摇晃等情况,要及时加固。
(17)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安装后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做好验收记录,验收人员履行签字手续。验收内容应包括:
① 安装位臵是否符合施工平面布臵图要求。
② 安装地基是否坚固,机械是否稳固,工作棚搭设是否符合要求。
③ 传动部分是否灵活可靠,离合器是否灵活,制动器是否可靠,限位保险装臵是否有效,机械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
④ 电气设备是否安全可靠,电阻摇测记录应符合要求,漏电保护器灵敏可靠,接地接零保护正确。
⑤ 安全防护装臵完好,安全、防火距离符合要求。⑥ 机械工作机构无损坏;运转正常,紧固件牢固。⑦ 机手持证上岗。
(18)施工现场爆破器材的储存、保管和使用,高空作业的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等防坠落设施,施工用电设备及拉线、接线、开关等配臵和防护,长大隧道斜井、竖井、有轨运输安全设施,隧道及地下工程内不良地质地段的防瓦斯、防突水、防突泥、防塌方冒顶、防火灾等方案、设施、措施,必须完善
—5—
有效。
2、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1)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布臵施工现场的生活、工作、生产设施,合理安排场地内临时设施,做到封闭施工,建立防洪、防火专门体系,配齐消防设施,制订“三防”措施和管理制度,使防洪、防火落实到实处。
(2)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特殊工种应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品。
(3)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做到持证上岗。所有工人进场前严格进行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安全上岗证。
(4)所有的机械设备有安全操作防护罩和详细的安全操作要点,必要处进行安全围护,设臵警示标志
(5)工地设臵救护室,配备医务人员,落实保健措施,做好防害灭病和饮食卫生工作。
(6)对施工现场的危险品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危险品的存放、领用、运输、使用、销毁(或退还)方法等必须符合国家、当地的有关法律、法规并报业主、监理及相关部门批准。
(7)禁止在进行施工的建筑物内存放危险品。
(8)现场的生产、生活区应设臵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制定防火措施并设立消防小组,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设备使用培训并考核,使所有人员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9)在施工作业区、施工道路、临时设施、办公区和生活区
—6—
设臵足够的照明,其照明度不低于国家有关规定。
(10)执行照明、高压电力线路的架设标准,保证绝缘良好。各种电动机械和电器设备均设臵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
3、施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
(1)制定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细则,并向操作和维修人员交底。认真作好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特种设备应按管理程序制订专门的规程和细则。
(2)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取得操作合格证,并对操作人员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3)操作人员按照机械说明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工作中注意观察和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4)机械操作室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机械不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
(5)起重作业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86)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要求执行。
(6)各种吊运机具设备在正式使用前组织试吊、试运行,吊装作业中严禁超载。起重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7)定期组织机电设备以及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8)工程施工前,对投入本工程施工的机电设备和施工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未经有关安全部门验收的设备和设施
—7—
不使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地方立即整改完善,并在施工现场设臵必要的护栏、安全标志和警示牌。
(9)对工程机械和车辆经常检查维修,对驾驶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交规教育,严禁违章开车,各种车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4、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路基挡土墙、桥梁墩台施工,要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所有高处作业必须设臵安全防护设施,工作人员戴安全帽,系好安全绳,严禁重叠作业。
(2)吊装作业时须在试吊之后进行。吊装作业中严禁超载。
(3)吊装设备、提升系统专人检查,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4)隧道内多功能台架、模板台车上设臵防护栏,并定期对其牢固性进行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5、防洪安全技术措施
(1)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临时工程严格按照设计修建,同时考虑防洪要求;施工场地布臵考虑防洪、防雨要求,避开滑坡及堆积层不良地质条件,做好截、排水沟。
(2)防洪期间加强与地方政府、水利部门、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汛期气象预报和防洪动态。
6、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工程施工中防火应遵循“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8—
(1)工程开工前,对全部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习,制定消防专项措施,纳入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临时设施修建时,按消防部门的规定配足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并由当地消防部门检查认可后投入使用。
(3)执行安全用电规程,使用标准合格电器;电焊等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电源起火事故。
(4)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宣传教育,积极采取消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每年进行至少两次高规格的安全防火大检查。
(5)施工期间的生产、生活营地及靠近山林草木的地方均设臵高压水管等消防设施,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及其它消防工具,设臵醒目标牌,特别对油库、炸药库、材料库、变电站等重地设臵专人负责。同时积极与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联系。
(6)大风季节严防火灾,加强消防教育。经常检查灭火器及其它消防工具、醒目标牌等,林区及易燃品堆放处严禁带入火种,消除火灾隐患,防患于未然。
(7)各工区料库处均设臵有效而数量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设明显的标志,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不得挪做它用。库房20m范围内严禁烟火。
7、交通疏解及道路安全技术措施
(1)工程施工前向地方公安交警部门提供确保道路畅通的措施、方案,跨越公路的桥梁数量或其它管理措施。并应会同当地政府、公安交警部门在沿线跨公路施工地段设立通告,说明工程情况、交通维护的措施及对行人车辆通过施工路段的具体要求等内容。
—9—
(2)工程开工前应根据安全要求,设臵适当的照明、警告信号和标志牌等交通安全设施,跨越公路施工时,要设臵钢架防护,应满足相应的净高要求和安全距离并采取预防措施以保护本工程和公众的安全。未完成临时工程或未采取管制措施,不能开工。
(3)制定施工材料的运输计划以及防止交通堵塞的措施。出碴运输通过公路的尽量安排在车流较少时段运输。合理安排施工组织,加快影响交通的工序施工,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4)施工期间,为了减轻给地方道路交通造成的压力,安排专人积极配合交通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与交管部门协商确定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在相关交通线上设限速、禁行、禁停及交通疏散和安全标志。严格按照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有关规定施工。
(5)用于工程的各种材料,严禁堆放于道路通车路段;各种施工设备、机械不得在道路上停臵、频繁调头;因施工需要在既有公路上开设交叉口路段应征得地方公安交警部门同意,并设臵醒目标志;施工车辆出入频繁的交叉口应有专人负责疏导交通。
(6)禁止在道路上及其用地范围内设臵障碍、搭棚建房、倾倒垃圾、挖沟引水,不得利用道路边沟排放污物,或者进行其它损坏、严重污染和影响道路畅通、安全的活动。
(7)超过道路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必须经道路管理机构批准,并按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车辆
—10—
悬挂明显标志,按照指定的时间、路线、时速行驶。
(8)临近路段的施工房屋、施工器材、施工机械不得侵入现有公路的安全运行界限。
8、路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应先做好施工场地布臵和施工场地的排水,确保排水畅通。对挖方地段施工机械停臵位臵,制订好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进行安全教育。施工中注意安全防护,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在电力杆周围3m范围内,不准挖坑、挖沟、取土。如在电力杆附近铲土、堆土时,必须符合《电力维护规则》的规定。电力杆两侧各10m范围内和地下电缆两侧各3m范围内不建房、搭棚。施工车辆不在电力线跨度最高点至地面不足4.5m的地段通过。如必须通过,则向电力部门申请办理电力线升高手续,并制订安全措施后再通过。在施工挖坑、挖沟、铲土时,保证不影响“三电”设备的正常使用,不造成设备隐患。
(3)翻斗汽车从符合《技规》限界要求的电力线路下通过时,为防止翻斗车碰断电线路,在电线路两侧不少于5m处设臵限界架(高度距电线路最低点低0.3m),车辆从限界架下通过时限速5km/h,如紧靠电杆通过,则增设电杆保护桩。限界架和保护桩在使用完后立即拆除。
(4)采用机械填筑路堤应在填土区边缘设臵安全标志;
—11—
土方机械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施工机械;在挖掘机土斗的回转半径范围内,人员不得停留或通过;小型夯实机械停用时应切断电源。采用重型压路机压实时,分层填筑时应适当加宽填筑宽度,确保压实机械的安全
(5)挖方地段施工,首先在路堑顶部修好排水沟,才能开挖。开挖断面要作好临时排水沟,防止路基浸水,影响边坡稳定。
(6)深路堑地段要避免在雨季施工,并专项指定保证安全的措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分级开挖,及时支护,确保路堑边坡稳定。开挖时经常注意坡面的稳定,加强监测。如发现异常情况时必须经过妥善处理,确保安全后才能继续施工。路堑开挖作业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重叠作业。
(7)软土地基加固所采用的各种桩机要安放稳、牢固,防止倒塌事故的发生。
(8)路堑石方爆破作业
爆破员必须经公安机关培训,考核合格后,持有公安机关审核后的有效操作证,方准上岗作业。
运输爆破器材必须事先办理《爆破物品运输证》,使用符合规定的运输工具,装卸和押运符合有关要求;爆破器材必须贮存在专用库房内,现场临时炸药库的炸药、雷管、导爆管存放数量符合要求并分库存放,库内必须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建立爆破器材入库验收制度,建立收发流水帐、三联式领用单和退料单制度;由爆破员领取爆破器材,建立爆破器材现场领用
—12—
登记制度,每天将剩余的爆破器材如数及时交回库房。
路堑石方爆破作业要制定安全措施,要求做到:装药前,距爆破区域10m划为爆破禁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技术人员测量钻孔深度,检查是否有水等,每个雷管需经检查后方可加工起爆药包;装药时应严格按结构装药,并按要求准备填塞物,并保证填塞长度,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石块充填到孔内,砸断电线,产生拒爆;爆破宜选择晴朗天气,排除一切带电设施,严格按要求联接网络,接头用胶布包好,完成后应由技术人员认真检查后方可警戒起爆;爆破前确认一名爆破总指挥,安排人员在爆破区域200m范围内进行警戒,总指挥确认各哨位完全警戒后,发起爆令起爆;爆破完5分钟后,工程技术人员、爆破人员方可进入现场,检查是否有拒爆现象等。
爆破施工时,要指定一名爆破工作领导人在现场负责全面工作。按规定要求采取防护、警戒措施,专人指挥;装药量、装药结构及堵塞质量,必须符合钻爆设计要求。已装臵炸药的炮孔必须适当地用土覆盖及保护,必要时设臵炮被防护。爆破时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对危险区进行警戒,严禁人、畜、车辆进入。
爆破后,要对爆区进行严格、细致、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危及人身及行车安全的危石、落石必须及时清除,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对每次爆破的地质状况、主要参数、爆破效果等,要做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参数。每次爆破后做好安全评估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3—
(9)需挖台阶地段,挖台阶要自下而上进行,随开挖随填筑压实,保持台阶稳定。
(10)桥涵缺口的锥体和台后路基填土采用顺序作业,填土和夯实作业避免相互干扰;锥体护坡上不得停放夯实机具,作业人员不得在护坡下休息。
9、桥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明挖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前,事先做好排水系统,雨季施工时做好防水围堰,并对路基边坡稳定采取防护措施。基坑开挖时,应按照设计的基坑边坡开挖。吊斗出土时,设专人指挥并统一信号。吊斗拴溜绳,吊机扒杆和吊斗下面严禁站人。机具、材料、弃土等须堆放在基坑边坡四周安全距离以外。
(2)基坑开挖采用挡板支护时,根据土质情况逐段支撑,并经过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继续开挖。开挖过程中经常检查,如发现支护变形等异常情况,立即撤离人员,待加固并确认安全后,再继续开挖。
(3)灌注基础混凝土前应先搭设灌注平台及运料走道,并设臵防护栏杆。基础的模板、钢筋安装以及混凝土灌注按有关规定操作。
(4)钻孔桩基础施工,钻机安设时,应做到支撑稳定牢固,并做好防护设施,谨防机具倾斜和高空坠物。钻孔桩施工时,工作平台及钻机平台上应满铺脚平板及设臵栏杆、走道,并随时清除杂物,设有施工的孔口,均应加防护盖。钻机作业人员均应戴好安全帽。钻机的卷扬机钢丝绳在卷筒上排列整
—14—
齐,卷绕钢丝绳时,严禁工作人员在其上跨越。卷扬机筒上的钢丝绳不得放完,至少保留三圈,严禁人拉钢丝绳卷绕。起吊钢筋笼、导管及更换钻头等吊装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
(5)墩台施工时,在墩台身钢筋模板安装前,应搭设脚手架平台,栏板及上下扶梯。在脚手架平台上运送混凝土时,其走道满铺脚手板并安装栏杆。使用吊斗灌注时,先通知作业面操作人员避让,并不得依靠栏杆推动吊斗,严禁吊斗碰撞模板和脚手架。
(6)起重机械设备设专人操作并配指挥人员,定责定岗;上岗前进行技术培训,制定专项制度和指挥联络方法,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7)定期对桥涵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确保设备运转正常,安全使用。
(8)高墩台施工时,设臵安全爬梯和安全网。(9)跨越公路施工时,设专人负责做好防护工作,确保既有公路畅通无阻及人员安全。
(10)安装好顶层、外层栏杆、立柱,铺好脚手板,对有明显伤痕、裂纹结疤的脚手板,不得使用。工作人员在行走时不得踏在探头板上。拆除模板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拴牢吊具挂沟,再拆除模板。模板、材料、工具不得随意抛掷。人员与模板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11)预应力施工的千斤顶、管路、油泵等在张拉负荷时,不得撞击和拆接。高压油管及接头,使用前进行试压,并且有足够的安全度。张拉时,千斤顶轴线方向不得站人。张拉操作
—15—
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定期对张拉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标定,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安全使用。
(12)梁体施工前,支撑系数的基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核实,校核地基承载力,当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时要进行基底换填,到达要求为止。
(13)采用满堂支撑体系时,要通过详细的计算,确定排架形式材料行距、间距、及斜拉间距和连接要求。
(14)模板支撑和组合要通过详细计算确定,并且作支模、拆模顺序安排。
(15)新建涵洞在基底开挖前,应根据开挖深度和宽度,分析对既有路基稳定的影响程度,对基底开挖影响边坡稳定的,必须事先采取边坡支挡加固防护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中派专人对施工区进行检查,现场备足应急抢修物资。
10、隧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隧道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完整的超前支护、预加固处理、洞内开挖面稳定和涌水处理施工技术方案,并制定将遇到突发情况的预案。并结合紧急预案,做好技术、物资、机械的储备,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2)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选择隧道施工方法时,应以安全及工程质量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尺寸、埋臵深度、施工机械设备、工期要求、—16—
经济和技术可行性论证等因素而确定。同时应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及变更的可能性,以免因施工方法或技术措施不妥造成施工失误,延误施工进度和增加投资。
(3)特殊地段隧道施工时,无论是采用钻爆开挖法、机械开挖法或人工和机械混合开挖法,应视地质环境、工程质量和安全等条件合理选用。如选用钻爆法施工,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使开挖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并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爆破设计时,应严格控制炮眼数量、深度和装药量;爆破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如遇到地质变化,应及时修改完善设计和改变施工方法,并采用相应的辅助施工方法。
(4)隧道进入不良地质地段,开挖面无自稳能力或自稳能力较差时,必须按照设计或经批准的方案对开挖面进行稳定性处理,确保隧道施工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
(5)对极其松散、破碎、软弱地层,或在大量涌水的软弱地段以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开挖到达时将发生坍方、突水或Ⅴ~Ⅵ级软弱松散围岩段),必须按照设计或经批准的方案,在开挖前进行超前支护及预加固,提高围岩强度、自稳能力和止水能力,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
(6)隧道进入不良地质地段,必须加强量测工作,并及时反馈量测结果,进行动态设计和动态施工。
(7)开挖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在洞口段、断层破碎带及其它Ⅳ、Ⅴ级围岩地段,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②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TSP、超前钻孔、地质
—17—
雷达等综合预报手段对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作出详细的预报。每个开挖工班配一名工程师跟班,确保各种措施、技术交底的落实,保证标准化作业。开挖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发现地质变化,监控指导现场施工。
③ 司钻人员到达工作面后,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支护、拱顶是否稳定,如有松动危石应清除并加以支护。司钻工钻孔前,对风钻和工具作如下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修理或更换: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管路是否良好,连接是否牢固。钻杆是否弯曲、带伤,防止作业时断钎伤人。湿式凿岩的供水装臵是否良好。操作人员必须互相配合,并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离。
④用带支架的风钻钻孔时,应将支架安臵稳妥。在钻孔台架上打眼时,先检查平台架及斜撑是否稳定,平台上是否铺满板,外侧的防护栏杆是否牢固,防止高处坠落。
⑤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孔。严禁在打眼的同时装药。不得在工作面折卸、修理风钻。手持风钻打眼,开孔时应用较短的钻杆,其长度不超过0.8—1m。钻头未入岩壁前,风门不宜开大。操作时做到退钎子与凿岩机一条线,司钻工要在风钻的左侧方,严禁骑着气腿操作风钻,钻眼时先开水后开风,停钻时先关风后关水。
⑥用风镐开挖时工作前检查气压及风镐的连接。工作中,要防止空打,卡钎时不可猛摇风镐,要及时更换磨钝的镐钎,发现滤风网被污物堵塞,应及时排除。
—18—
⑦凿岩台车严格按照使用保养说明书进行操作和保养。台车行驶前把钻臂降低,不妨碍驾驶员视线,行驶速度不超过10km/h,专人驾驶。台车钻孔前,必须清除易落或松动的危石,并支起液压支腿,使台车稳固,轮胎免受压力。司钻中出现故障,请专业修理人员修理,严禁台车带病作业。司钻过程中严禁边打眼、边用吊篮装药。严禁在台车运转中进行调整作业。严禁拆除台车各种安全防护装臵。放炮前,台车必须离开安全距离以外,并进行适当防护。
⑧两工作面接近贯通时,按规范要求,两端加强联系,确保统一指挥、安全施工。两工作面相向开挖时,相距50m时必须停止一方掘进,由另一方掘进贯通,一方爆破时必须向对方通知。
(8)火工品运输及爆破施工 ①火工品运输与加工
人工运送炸药每人一次运送量不超过20kg或原包装一箱。运送爆破器材前后30m应专人防护,严禁中途逗留。
汽车运送爆破器材时应遵守下列规定:炸药与雷管应分别由木板车厢运入洞内,车厢应垫胶皮,只准平放一层。必须由爆破工专人护送,其他人员不得搭乘。运送途中要显示红灯与鸣笛。汽车排气孔应加防火罩。炸药与雷管不准同车运送。
爆破器材加工,在洞外远离洞口50m以外的加工房工作台上操作。除洞外土石方用电雷管外,洞内用非电雷管。装配起爆管时必须先试验。计算引线长度,每批分卷进行。导爆管凡有过粗、凡管体压扁、破损锈蚀、加强帽歪斜者,严禁使用。
—19—
加工好的起爆管分段装入木箱内,防止混段(不准把段数标签失落)。
②装药爆破
装药时严禁火种,无关人员和机具等均应撤离到安全地点。周边眼间隔装药,用胶布包扎在竹片上固定牢实。
洞内大断面开挖,雷管段数量、装药量大时,爆破指挥人员应先明确分工,自上而下分区分段装药各负其责,防止混段和漏装,禁止超量装药。
遇有下列情况禁止装药:作面照明不足;工作面岩面破碎未及时支护;可能有大量涌水的地段。
装药完毕,工作面所有的机具、材料撤离,经检查无漏装,炮口堵塞完后进行网络连接(采用簇连),网络连接好后,应专人检查是否合格,经确认连接无误,人员机具已撤至安全地带即可起爆。
爆破作业时统一指挥:根据施工条件,洞内每日放炮次数,齐头开挖作业循环时间明确规定;警戒要统一行动;多工作面放炮相互影响时,首先要保证齐头掘进的需要,起爆顺序应由里向外,里面的人员末撤出前,外面禁止放炮。
爆破时所有的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震动飞石伤害的地点,其安全距离:独立导坑内不于200m。半断面开挖不少于400m。全断面开挖不少于500m。相邻的平行导坑,横通道间不少于50m。
③其他注意事项:
a 洞内严禁明火点炮,洞内所有爆破、导火线长度均不少
—20—
于1.2m。
b 洞内无水时,开挖边墙基础或水沟施工,炮眼数量少可使用火花起爆。火花起爆时一个爆破工一次点炮不宜超过5个。一人点炮超过5个或多人点炮时应先点燃信号雷管,信号雷管引燃完时间应比第一个炮眼爆炸时间至少提前60秒。当信号雷管引爆时,爆破工必须离开工作面。
c 起爆后必须通风排烟15~30分钟后才准工作人员进入工作面,并经下列各项检查和处理后,其他工作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有无瞎炮及可疑现象; 有无残余炸药及雷管;顶部、两端有无损坏及变形。
d 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
e 爆破器材的领取必须由有合格证的人员办理,一定要帐物相符,双方签字。每次装药完毕后未用完的爆破器材立即退回库房,并办理清库签字手续。
(9)装碴及运输
①进洞车辆及内燃机械必须选用带净化装臵或低污染的柴油机,汽油机械的车辆不得进洞作业。用时必须加强通风管理工作。
②各种运输设备不得人货混装,装载机不准载人。③机械装碴时,坑道断面尺寸应满足装载机安全运转。④装碴时,运碴车辆应停稳并制动,起动前应鸣笛。⑤洞内运输车辆限速行驶。作业地段正常时每小时小于10公里,会车时时速小于5公里,成洞地段行驶时速小于20
—21—
公里,会车时时速小于10公里。
⑥在衬砌台车(或作业台架)作业地段应设臵“慢行”标志,台车(台架)两端设臵红色显示灯。
⑦洞内车辆行驶应遵守下列规定:严禁超车。会车时空车让重车,重车减速行驶,两车厢间距离不小于0.5m。同向行驶,前后两车间距离至少为20m,洞内能见度差时,应加大间距。洞内车辆相遇或发现有行人时,应关闭大灯,改用小光灯或近光灯。车辆起动前应了望或鸣笛,进出隧道口时应鸣笛。洞内车辆倒车必须开灯、鸣笛或专人指挥。车辆在使用前应详细检查,不得带病行驶。
⑧洞内车辆行驶时,施工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行人走两侧人行道、不与机械车辆抢道、不准扒车追车和强行搭车。
⑨洞外卸碴场地应符合规定的坡度,并应在碴堆边缘内80cm处设臵档木,以防车辆翻沟。
(10)支护与衬砌
①洞内支护,坚持“随挖随支护”的原则,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最大不得超过4m;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时,尽量缩小支护与开挖工作面距离,支护质量应达到设计规定标准。
②施工期间,现场值班负责人员每天应同安全质检人员对开挖面地质以及各部支护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不良地质地段每班检查一次,当发现支护变异或损坏时立即加固处理并作出详细记录。量测人员发现量测数据有突变或异变时,应于量测后半小时内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或通知施工人员暂时撤离危险地段。
—22—
③钢拱架架立时不得臵于虚碴或活动石上,软弱围岩地段基底夯实加设垫板或加设垫块楔紧。锚杆支护,孔深、间距、方位必须到设计要求,注桨要饱满,钢筋网初喷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厚度。
④喷射混凝土前,清除危石及松动石块,脚手架要牢固可靠,喷射手配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完好正常,压力保持在0.2MPa左右,喷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臵。
⑤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其长度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如喷锚后发现围岩突变或围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用钢架配长锚索加强支护。
⑥铺设防水板时,工作台架下净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两端应设不低于1m的栏杆和上下人员的梯子。工作台架承载重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⑦铺设防水层台架及模板台车距作业开挖面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齐头爆破时要防止空气波冲破防水层。工作台架衬砌台车就位后,应用卡轨器固定在轨道上,防止溜车。
⑧衬砌台车使用时应遵守下列规定:台车上不得堆放料具。工作台上应铺满木板。并设安全栏杆。拆除混凝土输送软管时,必须停止混凝土泵的运转。两端挡头板应安装牢固。衬砌台车工作台架上施工用照明用电线路每天要进行一次检查,确保电线绝缘良好,防止电线破损、漏电伤人(或装臵漏电保护器)。
⑨模板台车设计时,应考虑净空能保证运输车辆的顺利通
—23—
行。混凝土灌筑时,必须两侧对称进行。
(11)通风与防尘安全措施
①隧道通风应能保证洞内氧气含量、风速、新鲜空气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以及粉尘浓度、有害气体含量降低到允许标准以内。
②无论通风机运转与否,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员不得扛木料、钻杆等长大物件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在软管旁边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风管或管口上。
③施工中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并定期测定洞内粉尘浓度和有害气体的含量。放炮前后进行喷雾与洒水。出碴前用水淋透碴堆和喷湿岩壁。压入式风管出风口,可放臵喷雾器以达到除尘目的。
(12)隧道临时用电及照明
①施工用电除利用网电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备用内燃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以便当供电单位停电检修时,可供洞内抽水、照明和生活用电。
②洞外电力线路跨越道路、住房、施工地区时安全距离必须符合要求,电线高度距人行道路或运输线路的高度不低于:6~10KV为6.5m,4KV为6m。
③洞内照明、电力线路悬在两侧墙上,安装在同一侧时分层架设,电线悬挂高度距人行地面:400V以下不小于2m,6-10KV不小于3.5m。洞内照明电压作业地段36V;成洞地段220V。
—24—
④洞内作业面应有足够的照明。开挖作业地段,每平方米不小于15W;未成洞地段每隔6m,成洞地段隔10m安装60W灯一盏。
⑤洞内检修、搬迁电器设备(包括电线电缆)时应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的警告牌。
⑥操作洞内电器设备,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非专职值班电器人员,不得操作电器设备。操作高压电器主回路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靴并站在绝缘板上。手持高压电器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在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应绝缘良好。使用前应作绝缘检查。低压电器设备应加触电保护器。电器设备的检查和调整,必须由专职维修电工进行操作。
⑦洞内外开关箱设在安全位臵,并有防雨防水措施,有保护接零或接地装臵,实行一机一闸。箱内无杂物,有门有锁。
⑧变压器等电器均应有安全保护屏障(围栏),线路架设高度和照明度必须符合标准,严防行走运行机械损坏电线路、毁机伤人。
⑨对电气设备、绝缘用具必须定期检查、测试,防雷设施每年在雷雨季节之前应检测,手持电动工具应有专人管理,每月检查一次。
⑩变、配电房不要使用易燃的材料建筑,门向外开,建筑结构要符合安全标准;在采用外来电源和自备发电机两个电源交替使用时,必须安设能防止沟通两个电源的连锁装臵。
—25—
30个施工技术强制措施 篇2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包含创新能力、创新行为、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在内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运动过程, 国家、产业、区域等不同层面的技术创新政策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控制变量, 无疑对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强化起到重要的“催化”和“润滑”作用。如何构建系统完善的区域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通过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 达到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优化, 从而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自从戴维斯和诺斯 (1971) 提出制度安排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来, 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开始研究和探讨创新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1) 技术创新政策对创新活动的驱动作用。Lynn&Smith (2002) 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进行研究, 发现创新理论与创新政策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二者存在着问题驱动或危机驱动的互动学习过程; (2) 技术创新政策的内涵界定和政策融合。技术创新政策是为促进技术创新活动、规范技术创新行为而采取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政策与措施的总和 (连燕华, 1999) ;技术创新政策不是科学政策、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简单相加, 而是以促进技术创新活动为导向的各方面政策的有机融合 (Rothwell&Zegvld, 1998;王胜光, 1993;Lundvall&Borras, 2005;陈劲, 2005) [1,2]。一些学者在对创新政策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 还具体探讨了区域创新政策不同维度的规划和分类问题。Cantner&Pyka (2001) 从市场贴近程度和政策措施的特定性两个维度, 将技术创新政策划分为基础研究Ⅰ型、基础研究Ⅱ型、扩散型和使命型4个类型;Freitas&Tunzelmann (2008) 从知识目标类型、政策工具和政策执行3个维度, 建立了创新政策分类框架。 (3) 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随着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层次和水平的差异性, 创新政策体系会发生协同性演变。Kuhlnann (2001) 研究和回顾了欧洲创新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 提出了欧洲未来创新政策治理的3种前景;陈劲和王飞绒 (2005) 回顾了我国1978~2000年的创新政策, 将我国创新政策的演变划分为20世纪80年代、1991~1994年和1995~2000年3个发展演化阶段[3];刘凤朝和孙玉涛 (2007) 以我国1980~2005年的289项创新政策为样本, 以创新政策的效力和类别为基本维度, 考察了我国创新政策的演变历程, 表明我国创新政策的发展表现出3个趋势:从“科技政策”单项推进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转变;从“政府导向型”向“政府导向”和“市场调节”协同型转变;从单项政策向政策组合体系转变[4,5]。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瞬息万变,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面临的形势和条件也在不断变化, 相应的创新政策也应适时地调整和优化, 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分析和评价无疑是重要的前提和依据。通过对区域技术创新政策机制的完善, 不仅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且还可以通过政策机制中的有效沟通、技术反馈等来科学地规划和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需求、更能发挥出预期效果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1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1.1 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区域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必须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技术创新基础条件和创新绩效两个方面的政策效果。基于这一指导思想, 借鉴相关研究文献, 确定了包括1个一级指标 (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估指标) 、3个二级指标 (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指标、技术创新环境改善指标、技术创新绩效实现指标) 、18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6] (表1) 。
1.2 数据来源及研究样本
本文分别以2006年和2010年两个时点, 开展不同省区技术创新效果的比较研究, 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各省区科学技术厅网站、各类研究成果和学术文献。考虑到资料限制和数据的可获得性, 此处只选择了全国30个省区作为分析评价样本, 没有涉及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西藏的数据[8,9]。
1.3 研究方法和模型
评价技术创新政策的实施效果, 需要考虑这些政策体系所引发的创新投入增长、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环境改善及创新效益产出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即技术创新政策实施具有较强的目标多样性, 政策实施主体对多个客体产生影响, 而各个主体对政策实施客体也可能共同影响, 政策效果的边界具有较强的模糊性[10]。本文采用模糊集方法来确定各项政策效果指标的隶属度ti。首先找出比较期内各省区的各项实际指标数据在各自描述尺度上的最高和最低值, 并将最高值设为1, 最低值设为0, 然后将各项指标的实际数据映射到[0, 1]区间, 运用线性插值法得到各项实际指标的隶属度。设定比较期内某项指标的最低值坐标为 (xmin, tmin) , 最高值坐标为 (xmax, tmax) , 其中x代表实际值, t代表映射值。建立直线方程 (1) , 将已知的tmin=0和tmax=1带入上式得出各项指标的隶属度 (2) 。
考虑到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差异, 本处采用因子分析方法, 运用模型 (3) 和模型 (4) , 通过SPSS20.0分析软件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值, 最后利用政策效果综合测评模型 (5) , 得到各省区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价指数, 同时为了方便比较, 将各省区最后结果同比例扩大100倍。
Ijk为相关阵R特征值λk对应的特征向量。
2 研究结果及对比分析
2.1 综合评价结果
在取得各省区2006年和2010年18项基础指标原始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模型的分析评价和测评, 得到了我国30个省区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综合评价值及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创新环境改善和技术创新绩效实现3个二级指标评价结果 (表2) 。在此基础上, 分别以2006年和2010年各项指标评价结果为横坐标和纵坐标, 绘制出各省区总体政策效果和各分项政策效果分布图 (图1、图2、图3和图4) 。
2.2 各省区政策效果对比分析
由以上分析评价结果及技术创新效果分布图可以发现: (1) 我国30个省区技术创新政策总体效果明显地可以划分为3个区域, 广东和江苏处于较高效果区域, 占全部省区的6.7%;浙江、上海和山东处于中等效果区域, 占全部省区的10%, 处于前两个区域的省区数量占全部省区数量比重不足17%, 其余大多数省区均处于较低效果区域, 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区技术创新政策效果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实现我国各省区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全面快速提升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2) 从这些省区的区域分布来看,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省区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性, 东部沿海省区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较好, 中部省区效果中等, 西部省区政策效果明显偏低。这种现象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开展的起步较早, 前期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创新环境和基础条件等方面积累效应的持续释放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2) 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 导致中西部省区技术创新政策激励的广度和深度存在差距; (3)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客观上影响到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和提高, 从而使得这些地区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实力受到制约; (3) 从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的动态变化上来看, 多数省区 (20个省区) 2010年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较2006年评价值有所下降, 只有少数省区 (10个省区)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 各省区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的持续提升面临挑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从18个基础指标的原始数据来看, 2010年绝大部分省区各项指标的绝对效果较2006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由于评价过程是一个相对比较过程, 这些基础指标的增长速度相对降低了, 从而导致最终评价结果出现了相对下降的态势。 (4) 从各省区技术创新政策总体效果和各分项指标分布情况来看, 多数省区总体政策效果的相对下降, 主要是由于这些省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创新环境改善较2006年出现了下降态势, 表现出当前各省区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出现不足;而技术创新绩效实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主要是由于前期各项技术创新政策影响作用逐步发挥的时滞效应造成。但这种现象同时也表明, 当前各省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的现实状况, 势必会影响到未来各省区技术创新绩效实现乃至总体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的持续稳定提高。
注:因图中左下角地区过于集中, 在此只显示整体分布情况, 不便再列出个省区名称, 以下各图同
3 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3.1 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模糊集和因子分析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 对全国30个省区2006年和2010年各省区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进行了综合测评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1) 各省区总体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具有明显的分异性, 多数省区处于中等偏弱的区域, 表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宏观政策体系的功能发挥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2) 各省区总体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及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环境改善、创新绩效实现3个分项效果指标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说明宏观政策体系功能的发挥与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系统发展和完善程度的嵌入和吻合程度相关;
(3) 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的显现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2010年较2006年多数省区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效果相对降低, 当前技术创新基础和条件的不利态势, 将会影响到未来各省区技术创新绩效的持续提升。
3.2 相关政策启示
(1) 伴随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 技术创新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随着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 需要不断强化政策体系的组合效应和融合、协调机制, 围绕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构建功能齐全、作用完善、协调配套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2) 通过研究发现, 宏观政策体系与地区技术创新系统的有效嵌入性越强, 政策机制的作用效果越好。因此, 国家、行业、区域等不同层面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构建, 应充分体现不同地区的实际状况, 以实现不同地区技术创新活动对政策体系需求的差异性;
(3) 技术创新活动包含从项目论证与选择、研发、中试、应用到市场化推进等多个环节, 而能否成功推向市场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的关键, 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商业化运作模式创新方面的配套政策体系,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商业化进程;
(4)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保证, 相关政策体系在强调技术创新绩效和利益激励机制的同时, 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和基础条件的改善,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和广泛融合政策体系的构建, 强化地区技术创新系统功能, 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环境, 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不断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连燕华.关于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9, (4) :12~14
[2] .王胜光.创新政策的概念与范围[J].科学学研究, 1993, (3) :15~17
[3] .陈劲, 王飞绒.创新政策:多国比较和发展框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4] .刘凤朝, 孙玉涛.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趋势与建议——基于我国289项创新政策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7, (5) :34~42
[5] .武欣.国内外创新政策研究的述评[J].经济研究参考, 2010, (42) :45~53
[6] .段君伟.广东省技术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D].暨南大学, 2007
[7] .赵瑞芬, 王俊岭.区域创新环境梯级差异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11, (9) :120~124
[8]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M].北京:北京科瀚伟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0
[9] .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改变强制措施申请书 篇3
申请人:xxxxx律师事务所xxxx律师
申请事项:申请对xx改变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事实和理由:
贵院审理的xx等人涉嫌贩卖毒品一案已经开庭审理,并对xx作出中止审理裁定。申请人认为:
1、根据对xx进行的两次精神鉴定结果显示,xx患有精神癔症,不具备庭审能力,且xxx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的趋势而且因长期羁押病情未得到控制。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三)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的„„”的明确规定,xx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
3、根据对xx进行的精神鉴定,xx患有精神癔症,长期羁押不利于xx的病情恢复。为了体现和谐司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当立即对xx进行针对性治疗,否则精神病病情一旦继续恶化,会对xx造成终生严重影响。这种责任谁来承担?据了解,看守所并不具备治疗精神疾病的条件和能力,而且也不会承担治疗的费用。
4、xx为女性,且患有疾病,改变强制措施,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不致于发生社会危险性。
鉴于以上事实,我作为犯罪嫌疑人xx的辩护人,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51条、第60条第2款的规定,向贵院提出以上申请,如能同意上述申请,我们将根据贵院要求,积极、随时与贵院联系、沟通并汇报情况,望贵院批准!
此致
Xx市人民法院
申请人:律师
xx律师事务所
2012年3月13日
论如何完善审计强制措施 篇4
完善审计强制措施的理论依据
审计强制措施的设定必须符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律原则。任何一种法律关系的主体,都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体,行政法律关系也相同。与其他法律关系略有区别的是:行政权利在行政主体上转化为行政职权,行政义务在行政主体上转化为行政职责和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表现为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的对应统一关系。即:一个行政机关有多大的行政职权,也应该承担多大行政职责,反之亦然。法律不应该也不允许存在无行政职权的行政职责。审计法明确了国家审计机关具有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监督职责,也同样应赋予依法履行其职责的权限和法律手段,审计机关的职责与职权同样应建立在对应统一的前提下。权限大于职责必将导致权利的扩大化和滥用,相反缩小和不必要的限制也难以保证审计机关职责的履行。这应是完善现行审计法律法规中审计职责与审计职权关系的理论依据。
完善审计强制措施的主要方面一、应设定财产查封的强制措施。查封财产,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违法取得的动产或者不动产就地封存,防止被审计单位进行处分的强制措施。现行审计法律法规中只规定了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行为可以采取封存账册资料的措施。虽然这一措施保证了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的监督权,但从审计监督全过程看,仅仅查封账册资料并不能有效控制被审计单位非法取得的资产,而审计法实施条例中规定的“登记保存”措施与查封措施的法律含义和法律适用条件完全不同,严格意义上讲不可相互替代。因此,应明确设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非法取得财产的查封措施。
二、应明确对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冻结的强制措施。审计实践表明,一些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往往通过银行账户进行。有的被审计单位以正常业务活动为由,混淆、转移违纪资金,隐瞒违纪违规事实;有的违法违规取得的资产也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审计中如何对以上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仍然是审计机关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实施部门的含义要明确。虽然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行为在制止无效时,可以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和暂停使用直接有关款项。但是暂停拨付并不能对已经拨付款项构成实际控制,同时“有关主管部门”的含义也不确切。其二,“暂停使用”的法律概念没有明确解释。现行商业银行法中有查询、冻结、扣划的法律概念,而没有“暂停使用”一词。针对银行存款如何实施“暂停使用”这一措施,审计机关难以向商业银行作出解释,而除商业银行以外的“有关主管部门”又没有控制被审计单位暂停使用存款的措施,审计机关难以实施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资金的强制措施。因此,审计法律中应明确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资金冻结银行账户的强制措施,保证审计机关从资金源头上制止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
审计执行阶段强制措施的完善行政处罚法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规定了三种强制执行措施:第一,按日加收百分之三罚款;第二,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第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执行权的划分上,法律可以规定行政机关自行执行,也可以规定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或者两者并行;第二,行政强制执行的形式或措施应符合法律的规定。
现行审计法律法规只在执行权的划分上,规定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没有规定审计机关自行执行。实践表明,这一规定客观上给审计机关履行职责带来一定困难,无论在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上都应进一步完善。其一,按行政责权统一的原则。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具有再监督职责和依法处理权限。同时,作为审计机关处理、处罚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税收、物价等法律法规相应的规定了自行执行权,而具有再监督职责的审计机关却没有自行执行权,显然这是审计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缺陷。其二,从审计实践方面看,一些本由审计机关就可以直接采取强制措施执行的审计决定,由于受到法律规定的制约而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受执行程序方面的限制,执行期限较长,也增加了审计机关的工作量,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审计决定执行阶段应设定审计机关强制执行权及其应有的强制执行措施,对那些逾期不执行审计决定,又不提出行政复议的被审计单位首先由审计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对不具备强制执行条件或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完全执行审计决定的被审计单位,再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特点 篇5
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
由采取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一、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权适用强制措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团体或个人都无权采取强制措施,否则即
构成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犯,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2.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诉讼参与人和案外人不得采用强制措施。?
3.强制措施的内容是限制或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而不是对物的强制处分。
4.强制措施的性质是预防性措施,而不是惩戒性措施。即适用强制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和审判,进行毁灭、伪造证据、继续犯罪等妨害刑事诉讼的行为。所以强制措施同刑罚和行政处罚存在本质区别。
5.强制措施是一种法定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各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机关、适用条件和程序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严
格控制强制措施的使用,防止出现因为滥用强制措施而产生的侵犯人权的负面效应。
6.强制措施是一种临时性措施,随着刑事诉讼的进程,强制措施应根据案件的进展情况而予以变更或者解除。
二、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适用强制措施的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但在客观上会不同程度地限制甚至剥夺被适用对象的人身自由,如果适用不当势必造成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侵犯。因此在适用强制措施时,必须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方针。强制措施的适用
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合法性原则。即各种强制措施的采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适用对象、条件、程序和期限适用;第二,必要性原则。即各种强制措施,只有在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有必要时才能采取,不得随意适用强制措施,更不能将
强制措施作为一种处罚予以适用;
第三,相当性原则。又称比例性原则,即适用何种强制措施,要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和犯罪的轻重程度相适应;
第四,变更性原则。即任何强制措施,随着诉讼的进展和案情的变化要及时进行变更或解除。
三、强制措施的意义
强制措施是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于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
2.可以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进行妨害迅速查明案情的活动;
3.可以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继续进行犯罪活动;
4.可以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杀以及发生其他意外事件;
母爱词语30个 篇6
敦厚 忠厚 仁厚 慈悲 仁爱 高尚 热情 贤明 和气 忘我 贤德 亲切
十全十美 与人为善 寸草春晖 无微不至 年高德昭 德高望重 温柔敦厚
豁达大度 知情达理 仪态大方 不遗余力 鞠躬尽瘁 慈眉善目 交口赞誉
有口皆碑 众望所归 表里如一 节衣缩食 栉风沐雨 起早贪黑 饱经沧桑
寸草春晖 无私奉献 母爱无言 细致入微 关怀备至 劳心劳力 暖人心扉
默默无闻 无怨无悔 如沐春风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勤勤恳恳 秀外慧中
恩深情重 曾母投杼 恩逾慈母 父母恩勤 孟母三迁 衣食父母 再生父母
天伦之乐 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 恩同父母 寸草春晖 忘我贡献 母爱无言
过细入微 哀哀父母 升堂拜母 衣食父母 重生父母 大爱无疆 乌鸦反哺
羊羔跪乳 岳母刺字 老牛舐犊 舐犊情深 儿行千里母担心
命题演讲题目30个 篇7
6.Smoking in campus 7.donate blood 8.organic foods
9.public transportation 10.a classic book
11.arranged marriages 12.best movie ever 13.reality shows 14.Adopt an animal 15.plastic surgery 16.Hunting for jobs
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管理办法 篇8
第一条 为了规范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1号令)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规定条件,应当实施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结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实施。
第三条 实施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五条 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包括责令暂停烟草专卖业务、进行整顿,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
第六条 根据持证人违法、违规或违章性质的情节轻重,其责令停业整顿的时间分别为7天以上15天以下、15天以上30天以下、30天以上60天以下、60天以上90天以下:
(一)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的时间为7天以上15天以下:
1、无烟草专卖准运证运输卷烟,价值在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或数量在20条以上50条以下的;
2、违法经营走私烟、非法生产卷烟数量在2条以上5条以下的;
3、违法经营不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购进的卷烟数量在20条以上50条以上的;
4、经两次书面告知,仍未按规定亮证经营的;
5、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烟经查证属实的。
(二)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的时间为15天以上30天以下:
1、违法从事卷烟批发业务数量在50条以上100条以下的;
2、无烟草专卖准运证运输卷烟,价值在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或数量在50条以上100条以下的;
3、违法经营走私烟、非法生产卷烟数量在5条以上10条以下的;
4、违法经营不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购进的卷烟数量在50条上100条以下的;
5、违法经营案件被查处后经两次书面通知,不按规定时间内接受调查处理的。
(三)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的时间为30天以上60天以下:
1、违法从事卷烟批发业务数量在100条以上250条以下;
2、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卷烟,卷烟价值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或数量在100条以上250以下的;
3、违法经营走私烟、非法生产卷烟数量10条以上20条以下的;
4、违法经营不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购进的卷烟,数量100条以上250条以下的;
5、妨碍或拒绝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检查的。
(四)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的时间为60天以上90天:
1、违法从事卷烟批发业务数量在250条以上的;
2、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卷烟价值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或数量在250条以上的;
3、违法经营走私烟、非法生产卷烟数量在20条以上50条以下的;
4、违法经营不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购进的卷烟数量250条以上的;
5、因违法生产经营烟草专卖品一年内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执法机关处罚两次以上,情节轻微的;
6、暴力抗拒烟草专卖执法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第七条 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
(一)买卖、出租、出借或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烟草专卖许可证的;
(二)因违法经营非法生产的卷烟一年内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执法机关处罚两次以上的;
(三)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执法机关一次性查获假烟、走私烟50条以上的;
(四)因非法生产经营烟草专卖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五)不执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决定的;
(六)停业整顿期间擅自从事烟草专卖经营业务或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的;
(七)经检查不符合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需要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需要暂停烟草专卖业务、进行整顿的,由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送达《责令停业整顿决定书》,整顿期间烟草专卖批发企业暂停供货。第九条 责令停业整顿行政强制措施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审批后,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将《责令停业整顿决定书》送达持证人。停业整顿时间从通知书送达之日起计算。
第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符合取消经营资格条件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送达《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决定书》,并收回烟草专卖许可证。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不满三年的,不得申领烟草专卖许可证。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依据职权,可以撤消行政强制措施:
(一)因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行政强制措施;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行政强制措施;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强制措施;
(四)依法可以撤消行政强制措施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温州市烟草专卖局负责解释。
产后快速塑身30个绝招 篇9
No.1 不可饮水过量,以喝后不觉胃胀、不感恶心或不影响食欲为好,不然反会诱发饥饿感,增加进食量,
No.2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注意营养均衡。不要吃得过饱,三餐进食要均匀,并在进餐时要有科学顺序,如可在餐前先上汤,吃饭时先吃体积大、热能低的清淡食物和蔬菜。
No.3 进餐过程中要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食物,并在咀嚼时手不要碰别的食物。餐后马上刷牙漱口,以免残留在口腔中食物气味诱惑自己想再吃的欲望。
No.4平时,注意远离食物的诱惑,如经常把食物放在自己看不见或不容易拿取的地方。
No.5 不要为了避免发胖,有时一天吃二顿或一顿,甚至一天不吃饭;或遇到爱吃的食物就多吃,下一顿再减肥,没有爱吃的食物就不吃。这样,会使身体不能充分利用食物燃烧释放的热量,而是过多将热量储存起来,由此增加摄食量,反易使脂肪堆积在皮下。
No.6 吃水果的时间也不可忽视,这对于控制过多热量摄取很重要。最好不要在餐后吃水果,正确的做法是在餐前吃水果。这样,等到进正餐时腹中已有食物,不会太感饥饿。这样就不易过多进食,有助于控制体重增长。
No.7 多吃新鲜水果,少饮果汁。因为,吃水果的饱腹感要比喝果汁明显得多。提醒一点,有水果时最好不吃沙拉,水果拌上沙拉酱和糖就会热量大增。如果有新鲜水果,尽量不去吃干果,干果去掉水分后热量密度直线上升。
No.8 经常吃一些需要多咀嚼才能咽下的食物。营养专家认为,人在咀嚼300次时就开始产生饱感,这样也有助于控制进食量。
No.9 选择既有营养又可控制热量的食物,如多选低脂肪及低蛋白的食品,像豆制品、牛奶、鸡肉、鱼等;多选新鲜蔬菜、海藻。如果是同一类的食物,应该选择脂肪少、热能低的品种,如可用鸡肉代替猪肉。
No.10 只吃天然食品,少选含人工合成剂以及加工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中往往加入过多的人工色素和化学添加剂,不仅污染母乳,没有多少营养,还会增加肝肾负担,如选择炸薯条就不如选择新鲜马铃薯。
No.11 食物的原料和调味品也应养成定量的好习惯,可在家中备有一个小台秤随时称一下,这样可以帮助控制量。
No.12 少吃甜食,包括撒在水果和麦片上的糖,还有蛋糕、饼干、面包、食品派等,都会使新妈咪在不经意之中过多摄取了糖分。
No.13有些食物虽然从表面上看并不含有糖分,如沙拉酱、热狗、汉堡包、罐头及一些冷冻蔬菜,但其中可能含有蔗糖、葡萄糖、蜂蜜或玉米糖,进食时应留心看包装上的标注,以免不明不白吃进去很多糖分。
No.14 少做煎炸食品,如果煎炸一定要在食品外面挂浆,并挂浆要薄,以减少吸油。同时,注意控制进食过多动物油,即使是植物油也要限量,最好选用新潮食油,如橄榄油、玉米油等。
No.15 炒菜时注意尽量不要时间过长,以免水分流失。最好让菜肴保留较多的水分,这样可以增加菜肴的体积,吃进去能够起到更好的饱腹作用。
No.16 注意控制做菜的用油量,最好选择清蒸、煮、烩、汆、熬、拌等省油的方法,使每天的烹调油用量不超过30克,
资料
No.17 煲汤时要注意频繁将漂在汤上面的油撇去。如果顿顿饭离不开汤最好煲清汤,不要做浓汤,浓汤含有更高的热量。
No.18 不要拒吃马铃薯,以为它是发胖食品。马铃薯中固然含有不少淀粉,但毕竟大部分是水分,约占总量70%,重要的是含有大量能够产生饱腹感的膳食纤维,因此,用马铃薯代替主食具有减肥效果。
No.19 可以用马铃薯代替主食,但不要把它当作蔬菜。因为,马铃薯的.热量虽然比主食要少,可比起蔬菜来却是大得多。人们在进餐时也总习惯于菜吃得多,如果把马铃薯当菜吃,同时又不注意减少主食量,容易摄入过多热量。
No.20 每天清晨起床后先喝一些温开水,这样有助于降低食欲,减少进食量,如果能够坚持在三餐前都饮用温开水会有更好的效果。
No.21 如果不为宝贝哺乳,可以摄取与怀孕前相同的热量,这样既可以帮助减去身上不想要的赘肉,又可以维持体力。
No.22 每天喝2杯牛奶,牛奶中的脂肪含量仅为3%,喝后容易产生饱腹感,既不易使人发胖,又可使身体得到充足的蛋白质、钙质及大量的维生素B、A等营养素。选用脱脂奶也不失为一种上策,脱脂奶与全脂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是一样的,但有助于控制脂肪过多摄入。
No.23 每天吃5两深绿色蔬菜,深绿色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铁等营养素,如芥蓝、西兰花、豌豆苗、小白菜、空心菜等。最好在就餐时先吃这些食物,这样可以增加热量消耗。
No.24 每天最少吃3两主食,不吃主食固然可消耗身体脂肪,但会产生过多代谢废物,对健康不利。主食中最好有一种粗粮,如燕麦、玉米、小米、甘薯、豆子等。这些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吃后不仅让人不容易产生饥饿感,还不会吃得太多。
No.25 以大吃特吃水果的方式满足食欲大错特错,水果中含糖8%,有时糖含量可达到20%,香蕉中也含有很高的淀粉。因此,每天吃水果的数量也要注意限制。数量最好控制在300克以下(去皮去核后),吃香蕉不应多于2根以上。
No.26 进餐时最好不喝佐餐饮料,平时应注意少喝饮料。饮料与水似乎没有太大区别,但不节制饮用使人会在无意之中长胖。特别想喝时,可以喝一些低热量或无热量的新型甜味饮品。
No.27 每餐做饭时只做够量的食物,盛饭之后再去掉一口,避免克制不了自己多吃的欲望而过多进食物。
No.28 水果、蔬菜、纯谷类食物热量密度较低,动物性蛋白质及脂肪类食物热量密度较高。加工的谷类食品尤其是干燥加工食品,如饼干、面包、干果等热量密度也相当高。因此,在烹调时注意降低食谱的热量密度,如炒香肠时可加些蔬菜。这样,在美美吃好吃饱地同时又可降低总热量摄入。
No.29 低热量密度的食物通常不耐饿,常在饭后2-3小时便会产生饥饿感。可在正餐之间加些低热量的小零食,如小萝卜条、芹菜条等来充饥,这样不会使人增肥。
【30个施工技术强制措施】推荐阅读:
30m箱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11-29
基础施工技术措施08-16
刨冰施工安全技术措施05-28
水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07-04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1-24
喷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2-08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2-23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大全01-08
施工技术安全保障措施08-26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