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怎么做(精选8篇)
课题怎么做 篇1
对于教师来说,上课完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写课题随笔,下面整理了两篇课题随笔,希望对您有帮助~
课题随笔
1(一)、做好研究的过程管理,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
围绕学习习惯问题,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对同类型课题作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比较。同时,利用暑期外出培训机会,就此问题向一些专家和同行们进行咨询,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整理有关信息,为课题研究工作,做好相关的理论储备。有以下几点:
1、阅读《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小学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等书籍,学习好听的故事,欣赏生动的图画,聆听真诚的建议,享受与我们的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明确:好习惯是人生成功的资本,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查阅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系统分析,从理论上研究学习习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包括显性的与隐性的。
2、根据教学实际,对小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对问卷进行分析和研究,整理并汇总研究材料与阶段研究成果,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为进行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3、确定个案研究对象,并通过家访与个别谈心的方式,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建立师生互信的平台。并通过对学困生心理状况的梳理,找出学困生学业不良的内在原因,同时形成调查报告。
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探索出适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方法,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5、有计划的组织教育研究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活动方案、课堂随笔、教育论文、阶段小结等等,以便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交流、调整,让课题研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阶段性初步成果。
1、在课前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1)、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任教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要求学生每天先看一看、想一想。看懂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看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听课,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看关键文字、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看书、去发现问题,让他们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他们课前去做。如上《统计表》一课时,提前三两天教师就要布置学生做好课前收集、调查一些相关数据。
(2)、还要注意,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复习是巩固新知,准备后知的必经之路,做好复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复习内容一方面可以近日的学习知识点,也可背记相关的公式法则定义,还可做适当练习,以巩固新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基。
2、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做完作业,先验算,检验主要是检查理解题意是否正确,数量关系是否找对,列出的算式是否合理、符合题意,有无漏写现象,计算时运算顺序和结果是否正确等。估计,主要是对答题进行估计。检验和估计后发现错误,就要找原因,自觉地改正错。
课题随笔
2说起文言诗词的背诵,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自己独到的高效记忆秘籍。就拿我的课题研究对象班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自小学以来已经养成了固定的记忆习惯,在课题研究老师的指导引领下,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迅速调整背诵状态,改进自己以前传统费时的背诵方法,选取一套高效可行的便捷记忆方式。在我看来,不管是哪种方法,最终殊途同归,达到提高诗词背诵水平、激发同学们对文言诗词背诵的兴趣、丰富传统文化知识的目的。可在这绝大多数同学之外,存在着这样一小撮不谈背诵方法的高效,就连对传统的死记硬背记忆方法都抓耳挠腮的极个别学生,待老师的耐心指导、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训练以后,所有涉及到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白皙、清秀的曾梦瑶,是八
(一)班的一名平时少言寡语的漂亮女孩,可你要根据她的形象想像她的文言诗词背诵功底,那就差远了。一册课本中所要求背诵的文言诗词篇目完成十分之一的任务对她来说都有点勉为其难。你要说她天生脑子不灵活,那你又错了,遇事跟人理论起来那也是妙语连珠、振振有词。终于有那么一天,迫于完成语文老师的背诵任务,她向我诉苦:老师,为什么别人几分钟能背会的简单的五言律诗或七言绝句,我怎么记也记不会,而且背到一会儿我就头脑昏昏欲睡,即使花很长时间勉强背会了,可还是会出现添字、漏字、别字的情况,如果再重新记忆,我又会失去信心,现在我是一提到背诵就如临大敌,痛苦不堪。
听到这,我向她故作轻松地笑了笑说,我们首先要找到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添字、漏字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能说明你在背诵这首诗词之前没有认真而系统地反复朗读这些诗词,并把它作为第一信息输入你的大脑,没有建立准确的语言信息。再之,独立背诵之前默写几遍或根据诗词上下文的含义也能准确写出它的字形。就这样,我要求她按照最基本的背诵步骤先通读,而且要比别人多读几遍,形成定式的语感,这一步即使机械性地去读,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当你这 一步骤做得足够好的程度时,你会在不经意的时候也会根据诗词的上联连贯地接上其它的下联。于是,我选取了较为短小的五言律诗《春望》让她尝试,并且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通读环节,八分钟后我抽查她的朗读效果,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结巴和单句反复重试,从不时地目光脱离课本明显可以感觉到比之前熟练了许多。这时,我告诉她,试着慢慢离开课本尝试把脑海中的诗词默写三遍,或者五遍。她把默写的几遍诗文交给我时,我看到了他脸上跃跃欲试背诵诗词的急切神情,至少我没在她脸上看到对诗词背诵的无奈和痛苦表情,我对她说,先不急着背,现在把刚才默写的内容趁热打铁再反复熟读几遍,巩固一下你头脑中的这些诗词信息。在我面前,她按照我要求的这样去做了,当她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问她,背诵没问题了?她毫不犹豫地对我说:“我背给你听你就知道了。”神情中透漏出满满的自信和迫不及待。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指导训练,曾梦瑶竟然比较流畅地背会了这以前对她来说给她带来痛苦和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想想在这之前,视背诵为世界末日的她每次检查古诗词背诵时,她都恨不能立刻从课堂上消失,或让她离开这备受煎熬的语文背诵课堂是彼时她最幸福的事,可现在,从她自信的笑容和发光的眼神你就知道此时此刻的曾梦瑶是最幸福的。
下午放学时,我给她留了经典诗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苏轼的《水调歌头》的背诵作业,她不再像以前老师布置作业那样愁眉苦脸,至少表情平静中或许还带着些许微笑,从这里我可以知道,她能 比以前做得更好。
背诵要想高效,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选取适宜的背诵方法循序渐进地按照既定目标不懈努力前进,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八年级背诵篇目中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授完本课后的两三天之后,同学们都陆陆续续按照老师的要求比较流利地背诵了该篇文章,就在这第二天,班上的兰长波同学在我问及他是什么原因还没背会时,她有点垂头丧气地跟我说,老师,我也不知为什么,在逐段背会之后,想把各段连接成篇就不那么容易了,总是背了上段就会忘记下段的内容,这样折腾时间长了,头脑里就有点搅浆糊了,最后竟然连先前记熟的段落也一并都忘了,白白浪费了背诵的那么多时间,我现在连一点儿继续下去的信心都没有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说话的同时还带着一脸的茫然。
看到此种情况,我并没有马上教给她这篇文章的高效背诵方法,而是让他简单说说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或者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结果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对这篇文章通篇的结构还比较含糊,或者说他还没有弄清文章的脉络和主旨,他只是机械性地读熟并比较流畅地记住了某一段内容,要想形成连贯而完整的有篇文章,那么文章的层次结构、脉络、主旨都要时刻在头脑中有着清晰的印象。五分钟后,他利用课本和其它工具书以小标题的形式准确地归纳出了《岳阳楼记》的层次内容结构:记的缘由——览物的心情——览物而悲者——览物而喜者——感叹向往敬慕——交代时间,然后我告诉他按照原先熟悉的文章段落把整个内容有机串连起来,这样尝试着背诵几遍,心中有了对文章的总体印象,这之后再整篇背诵就容易多了。
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桃花源记》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对于《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背诵,我们还可以采取另外的一种方法叫“情景对比法”。这篇文章结构鲜明地描画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两个带给人截然不同心情的场景。“淫雨霏霏”由风浪起,上至日月星辰,下至山川五岳,旁及商贾羁旅,其情必是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春和景明”从天光湖色开始,动有沙鸥游鱼,静有小草兰花,其心情必定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一动一静,一喜一悲,感情婉转跳跃,激情盎然。沉闷之后的神清气爽,悲凉过后的心旷神怡,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这样优美生动的文词结构,这样极端的心情对比,很容易让人对文章通过相关的联系记住文章内容,背诵起来就非常省时而高效。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除了对高效背诵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外,课题研究对象班中同学们对于古诗文背诵的兴趣爱好也表现出各种不尽相同的情况,如能在研究过程中感染并影响他们对待古诗文背诵的态度和信心,也是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件事,提高水平不就得从激发现实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培养浓厚的爱好古诗词的思想意识出发,再通过这部分同学在古诗文背诵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所树立的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利用有利的背诵时机让这些同学快速掌握适合他们自己的高效背诵方法,并通过他们的巩固熟练后再在班级中进行推广运用,形成浓烈的利用高效背诵方法背诵文言诗词的学习风气,并逐步把这种方法在全年级、全学校中推行开来,达到真正的高效背诵、高效学习。
总之,在高效背诵方法研究的道路上还有我们还有许多的未知的领域需要每一个爱好古诗词的同行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为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作出些微贡献,让中华古诗词这朵绚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之花开放得更加璀璨。
课题怎么做 篇2
用“微小课题”和“教师微科研”提法的分别只有1篇。笔者觉得使用“微型课题”一词更为妥帖。
其一, “微”的字义比较好。它可以组词为显微、精微、见微知著, 这恰好可以说明一线中小学教师所做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精微的, 因为他们对教育教学实践比很多“高大上”的专家看得更清;而“见微知著”不也正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期望达到的效果吗?然而“小”字的涵义远没有“微”字好, 它主要和“大”相对, 一般是指“范围窄, 程度浅, 时间短或者力量、容量、强度、年龄小”。首先, “小”课题所表述的涵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部分一线中小学教师所做课题的特点和局限性。其次, 当前“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盛行, 有时这些媒介本身也成为了课题研究、交流的方式和平台, 因此, 笔者感觉用“微型课题”的提法比较“赶潮流”。再次, 笔者想表达的意思是, 真正的学术研究崇尚科学批判精神, 而不是盲目的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甚至剽窃抄袭, 这样看来“颇有微词”中“微”所表达的负面语义也恰到好处。
其二, “型”字一般表达的是“模子”“样式”“成型”的意思。一线中小学教师所做的研究一定要“成型”才称得上课题。第一, 问题要“成型”。微型课题研究的是具体的小问题, 而不是一己的、个别的、即时解决的问题, 它应能由点及面、推而广之, 成为某一“类型”的问题。比如探讨、提炼一种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 它不应只能在一节课中使用, 而应能适用于相似课型。转化了一名学困生只能算是完成一件工作, 对这个成功经验进行思考总结出规律并能运用于其他学困生的转化才叫研究课题。第二, 过程要“成型”。课题研究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 比如核心概念应界定清楚、问题调查的方式方法要科学、要遵循学术研究的伦理等。第三, 结果要“成型”。微型课题研究成果除了可以用结项报告、论文的形式呈现, 也可以用教育叙事、个案分析乃至随笔等形式呈现, 尽管后者比较自由, 但是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 要有聚焦的问题和研究的成效。然而在现实中, 中小学教师所做的课题研究, 无论是研究问题、研究过程, 还是研究成果, 都存在“不成型”的问题。比如课题选题与表述不恰当, 主要表现为贪大求全、盲目追风;只重视课题申报和结项, 研究的过程浅尝辄止、敷衍了事;研究报告撰写随意、不得要领, 甚至有不少学校教师把工作总结当成课题研究成果, 等等。
故而, 笔者觉得把中小学教师所做的课题命名为“微型课题”更为恰当。在中国知网收录论文的篇名中, “小课题”的提法从1985年开始出现, 主要是指在中小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来探究某些问题, 且该方法常应用于理科教学中。2000年有研究者提出“小课题大教研”, 这应该是“小课题研究”语义转变的开始。2001年《光明日报》刊发文章《高校教师也要搞些小课题》, 大意是借此呼吁高等学校研究者结合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实际做些具体的研究。其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特别是2005年前后, 中小学教师做“小课题”才开始日渐“兴盛”起来。“微型课题”的提法最早也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其涵义刚开始亦指代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 在2005年以后, 意义逐渐转换为中小学教师所做的研究。虽然“微型课题”应用于论文篇名的数量没有“小课题”多, 但是其在主要教育类杂志、报纸的影响力并不小。
站在课题的肩膀上做课题 篇3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科研领域,“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在理论上与实践中有其必要性,而且存在现实可能性。笔者认为,教师“立足课堂做研究”既是必然之路又是捷径;“基于全体学生做研究”有利于自己做课题研究,也是对学生负责;最后笔者觉得教科研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要促进交流与推广,避免教科研的重复和低水平的循环,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教科研要效益扩大化,并要向周边幅射。
关键词:课堂;全体学生;推广
近几年来,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的教科研呈愈加务实愈加接地气的态势。作为城东小学的一员,也作为目前在研课题主持人,心中不禁为此而开心。2015年12月2日下午,《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相结合,在学校迎春校区的阶梯教室举行了课堂研讨活动。陈老师借《登鹳雀楼》给二年级同学执教了吟诵课。作为一首名诗,《登鹳雀楼》几乎家喻户晓。而陈老师想通过吟诵,回顾古人表情达意的方式。虽然二年级小朋友所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丰富,但吟诵得有模有样。而倪老师通过一篇小古文《自相矛盾》,配乐先朗诵,再吟诵。六年级的孩子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能正确给短文分隔句逗,既而拍桌而诵,整个课堂充满了韵律之美。这两节课,结合了两项课题的实践研究,携课堂实践、校本文化、语文课标于一体。课后,《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集中,针对本次两项课题结合研讨的情况和目前城东小学教科研的现状进行了研讨。《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回顾这两年研究的成果,总结认为课题应这样做:
一、立足课堂教学做研究
无论是《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还是《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近几年的研究都是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教师永远离不开课堂,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吟诵课题组上至六年级,下至一年级,多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其中还把吟诵课送到了邻近的社区学校。2015年暑假里,来自市区城南社区的近一百名学生和家长,早早来到莲花四区文化活动中心,用心聆听城东小学张燕老师的吟诵课。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但鲜为人知。张老师以童诗导入,激发兴趣,诵读古诗《小儿垂钓》和《渔歌子》,指导学生注意停顿,掌握节奏,初识平仄,且吟且诵。在循序渐进的吟诵指导中,孩子们逐步掌握了“平长仄短韵字延”的吟诵秘诀,完全沉浸在趣味无穷的古诗词吟诵中。张老师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展示了吟诵的独特魅力。活动得到了社区领导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也将古诗文的吟诵由学校带向了社会。
吟诵课题不仅送研到社区,也到农村学校。无论送教何方,课题组一直立足课堂。因为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全体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之一。在课堂上,老师将吟诵技巧教与学生,与学生一同诵经典,悟人生。所以老师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将古诗文吟诵送到了万千学生的心里。
二、基于全体学生做研究
陈老师和倪老师都是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她们基于课堂教学做研究。古诗教学和方式很多,历来对古诗教学的研讨活动也是层出不穷。城东小学的《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勇于创新,在课堂上借助插图,以吟诵的方式进行教学。而课堂是全体学生的阵地,是全体学生学习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几乎每一课都有插图。合理利用插图,将之与课文内容结合,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目标。老师们巧妙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学生读书更绘声绘色了,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研由点及面渐幅射
笔者所在学校班级较多,有利于课题的开展。几年来,参与课题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也带动了更多老师的热情。《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来自海陵区内不同的几所学校和单位,规模不同的学校之间教科研必然存在差异,城市孩子与乡村孩子之间的不同造成的教学与研究的不同,这都使我们对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的现状调查更加便利,也使我们的调查思考更加立体丰富。
2014年初《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刚起步时,课题组周老师在苏陈小学交流,当时便对苏陈小学的教研骨干教师和学校教研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得出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周老师边参与城东小学的教科研活动,边在苏陈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很好地将两校的学校文化和教科研搭桥牵线,起到了实效性的交流作用。课题组朱老师则对朱庄小学的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分析后与城东小学的问卷结果进行比对,我们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两所学校问卷结果,发现学校间位置不同,教科研现状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随着时间的前移,两所学校都在进步着。老师们的教科研意识都在逐渐加强,而且教研水平也在提高。
魏书生在他的《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一书中说道,教育科研是我们每位教师份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的需要。教师的使命不应该只是教书育人,也要有自己的事业人生——做一个有个性有成就的“教育家”。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老师们意识到“做”研究,比“教书匠”更利于实现教育人生,也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所以才会有更多的老师投身课题研究当中来。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曾将吟诵课送到九龙实验学校,陈娟老师向九龙实验学校的全体语文老师普及了吟诵的相关知识,介绍了吟诵的历史背景和吟诵的规律。陈老师以《枫桥夜泊》为例,教大家学习“中国读书法”。陈老师以美妙的声音现场示范,揭秘吟诵诀窍。一所学校做课题,受益扩大到区域内的其它学校,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的真正旨意所在了。要想将教科研效益最大化,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以下三点:1.结题后不要束之高阁。教科研的成果尤其是课题对于一所小学而言,花了大力气,也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如果把老师们对于课题的思考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效果将得到放大。课题结题了,并不代表研究结束了。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内部、区域层面上一定要促进交流与推广,避免教科研的重复和低水平的循环,造成资源浪费。2.推广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宣传那一纸奖状。科研成果是一所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在这个追求名利的社会,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推广成果:一节课如何上得效率高、潜能生的转化策略研究、表扬与批评的艺术运用等,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智慧,这些智慧应该长久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而不只是存在于课题研究中。3.把教育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将教科研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推广和运用并物化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才是科研的终极目标,才会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是小学进行教科研的真正目的。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并不以取得结论、发现规律作为研究的终点,在整个学校教育科研进程中,不断地传播改革经验、推广己有成果,不断地将它们转换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才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终归宿。[1]
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好 篇4
来源:医学论文发表——达晋医学编译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值得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下面达晋医学编译小编教你课题研究报告如何写?
一、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开题报告是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掌握课题研究进度、对课题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研究者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进度、对如期完成科研任务,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也是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全面把握课题研究领域理论的过程。课题研究报告如何写?
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1、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4、课题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共四个部分组成:
1、课题名称即课题的选题、申报和批准情况。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文号、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课题开题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开题的形式等。如:课题《初中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研究》,课题主持人:海州区中学教育科研室主任张杰人。课题经过对本课题省内、外实验情况的了解和对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论证,于2005年11月9日向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2006年1月9日由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批号为286号。经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2006年8月20日在阜新市海州区文教局开题。参加课题开题的有阜新市教育科研所所长任翠红同志,海州区教文局副局长李明同志和课题组全体成员。课题名称就是把课题的基本情况做以简单介绍。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这部分主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社会价值,以及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意义,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你研究的课题有什么实际价值?这个课题研究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确定研究的视角,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指出研究的出发点和已经过的途径。
4、研究工作的安排,组成研究队伍。这部分阐述研究阶段、步骤时间及分工。阐述研究进度、子课题设置及人员分工,每个阶段要取得什么形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及承担单位。分工是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研究工作的安排,是研究实施步骤、时间规划,就是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这样,就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篇5
群惠小学蔡雅玲
我是一位参加工作已9年的青年教师,2008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但是对于怎样搞课题研究我心里一直没有底。可偏偏在此时,学校又安排我参与了区级微型课题《指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有效策略》的研究,我是该课题的负责人。为了搞好课题研究,我选择了《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钱爱萍等编著)一书,想从中找到一研究的思路。当我认真进行了学习后,受益匪浅。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探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之一,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2007年1月出版。全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教育科研课题;第二章,教育调查;第三章,课题结题报告精选。该书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科研的问题。
第一章主要谈了三个问题:1.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2.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
3.教育科研课题的鉴定。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申报课题,了解了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的方法、形式和基本程序。这对我今后开展教育科研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章教育调查: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教育调查的步骤和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此外,还介绍了数据分析的方法及科研报告的呈现方法。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开展教育调查的各种方法及处理、分析调查数据的方法。
第三章内容是课题结题报告精选,共给出了6个结题报告。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撰写教育科研的结题报告,同时也了解了相应的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成果等,丰富了我的教研经验。
该书是一本较系统地介绍教师如何搞教育科研的专著,实例丰富,不空谈大理论,而是理论与现实践相结合,读后使我对如何搞好教育科研有了明确的认识。回顾自己半个学期的课题研究,我有了几点体会:
一、有利于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课题研究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原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我认为是很简单,学生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就采取简单指导之后便让学生开展活动,但是真正实施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完成效果非常糟糕,当时便归责于学生的能力差。但是,现在想来实际责任在我,我没
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对学生的必要指导,而这也正说明了我工作作风还欠缺严谨。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之后,我开始逐步养成全面考虑各方因素,不再想当然的考虑问题,而是做好事先的调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情况,更有效地、科学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有利于学术素养的提高
由于教学压力、生活压力等等原因,能够静下心来读本书,已经成为了很多教师的一种奢侈行为。但是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这时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你就会寻找时间阅读大量的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主动的、理解基础上的理论学习,必然将促使教师在学术素养上的提高。而通过这半年的研究,我不仅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一扫原先对理论书籍的偏见——枯燥与乏味,而是逐渐习惯阅读它们。
三、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
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原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总是凭借着经验,知道哪些知识该采取哪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哪些学生该采取什么方式来进行教育?总停留在经验的套用上,而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在开展课题研究后,我便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对一些好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寻找其中的规律,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最终探寻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些大大促进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我能够逐步向“智慧型”教师的最终目标靠近。
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 篇6
教育科学研究是利用科学理论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进行研究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是进行教育科研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近10年来,它普及到了农村中小学。下面对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教育科学课题研究讲几点看法。
一、教育科研的意义
1、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对收集的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和认识,从而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规律及运动变化的规律。
2、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科研是教育创新的基础,是学校能力发展的动力。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创新:方法创新与内容创新: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知识——通过教育科研对知识进行开发、进行创新。
发展:通过教育科研,培养学术气氛,形成学术环境,造就学术人才,提高学术声誉,扩大教育资源,对学校的教育力进行开发、进行创新。当我们把一项工作作为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时,我们的工作是被动的,只能是达到要求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浅层次的,当我们把一项工作作为研究课题去完成,我们的工作是主动的,是深层次的,其效果能达到最高要求,并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教育科研在教师个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是培养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4、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课题研究是对需要加以解决的某一个突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找到合适解决方法的探究活动.a、教育课题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b、教育课题研究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C、教育课题研究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2)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二、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一)教育科研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心理:
首先,“欲研不能”。第二,“欲研不敢”。第三,“欲研不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中小学教师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科研热情,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在这段刚刚涌动起来的科研热潮中,已经明显暴露出浮躁现象,那就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状况是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是,实质上却欠扎实、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带有非常明显的功利色彩
(二)应对策略
第一,要端正教育科研的目的。不可否认,从事课题研究可以给老师评先评优和晋升职称带来好处,但更主要的是通过课题研究,要解决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二,要科学课题选择。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能用于科研方面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应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而不是理论性的课题研究。因为,理论研究的周期比较长,并且要求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第三,研究过程要规范。目前,选择课题时要对课题的必要性进行论证,要着重考虑课题实用价值,在研究过程中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课题的研究计划,要保证课题研究前期、中期和后期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全面收集研究资料并加以归类整理,在结题时材料才会充实,质量才有保证。
第四,要杜绝抄袭现象。对他人的文章,可以做一些必要的引用,但不能大段抄袭。教师要有良好的学风这是教师品格的体现。不能用他人辛苦得出来的研究成果为自己谋求利益。
三、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
1、选题
选题的原则 A、科学性原则:选题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立论要充分、合理。研究者要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所选的课题要以事实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为依据。没有科学理论为基础的课题盲目性很大,研究成果也经不起推敲。B、价值性原则:理论价值(学术价值):是指课题对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C、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并且表述准确。研究者要将所研究的课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定的课题要具体,不能过于笼统,不着边际。要小题大做。尤其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更应该选定明确而具体的课题,避免课题过大难以驾驭,无法达到教育研究应有的深度。D、创新性原则:好的课题应该具有独创性,选定的课题是前人没有解决的,或是未被完全解决的,也可以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对一些问题的定论。研究者要清楚一个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加以创新。E、前瞻性原则:有创见、有新意,属科研前沿、学术空白。所选课题及研究成果能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服务。F、可行性原则:所选课题要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经验、专长、所掌握的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时间、经费、设备、技术支持等主客观条件都是选择课题时要考虑的因素。
2、立项申报
首先,获取课题申报信息;第二确定申报的课题,申请者根据自己研究团队的专业结构与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第三按要求填写有关申报表格(见附件),写出课题名称,表明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体现课题价值;第四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信息,申请立项。
3、课题论证(开题论证):
内容:鉴定研究价值、规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1)论证准备(准备开题报告并提交给诸位论证人员)开题报告的内容
课题的性质:研究性还是应用性
课题的价值:什么样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课题的突破性:国内外现状及本课题有何突破。充分掌握研究课题现状,摸清研究对象在实验前的水平,课题组必须进行摸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的可行性:研究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事实依据,研究的基本条件(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这些条件是否满足研究需要,需要哪些部门或单位协作。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成果表述形式。(2)开题论证
采取座谈式开题听政会的形式,围绕开题报告,讨论、审议,互问互答,提出修改意见,完善研究方案。
4、设计课题方案 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Ⅰ)
课题名称;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的理论假设;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保障;成果预期;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经费预算;资料附录。课题研究方案的写作格式(Ⅱ)
问题的提出。主要写: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内外研究中已经解决的问题,还有那些尚未解决。)
理论假设。主要写:通过课题研究将会取得的效果(格式:如果A则B)。即是一种对预期成果的推测或猜测。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主要写依据具体来源,切忌概念化的说:如心理学研究表明,或者教育学说明。而要具体表明某种理论的基本原则。如果是依据几种理论,那么在叙述各种理论之后,要加以综合叙述;或者直接加以综合叙述。
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介绍课题研究的对象,课题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严格地说,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课题研究组的组成;课题研究的经费;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
5、实施课题方案
严格执行研究方案,搞好研究的过程管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保证研究工作循序渐进,保证课题研究的效率和效果。
6、收集研究资料、整理分析资料
按指向性原则、系统原则、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收集一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按切实化、条理化、系统化原则进行资料审核、分类、汇总,进行统计分析、逻辑分析、理论分析。统计分析、逻辑分析引入第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来考察所研究的两个变量间存在的有关实施含义。理论分析,运用抽象思维方式,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揭示事物规律和内在联系。7、得出研究结论,并对结论进行验证。
通过验证得出的结论,理论上说应该与方案的理论假设一致。
8、形成成果并对成果进行表述 写出科研课题报告或论文。教育科研报告,是用约定俗成的格式与规范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和研究结论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报告。实验报告的撰写:题目——引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与具体措施 ——课题的进程或阶段说明——研究结果、结论及其取得的社会效益 ——问题讨论及建议。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基本要求:具有科学性、学术性、独创性、开拓性、关联教育性。符合论文格式和文本规范,有学术价值,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基本格式:题目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本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一般步骤:拟题 构思并列出提纲 收集资料 撰文 反复修改 形成正稿。
9、写出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结题材料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任务下达书复印件(立项批复)《课题结题验收表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原件(论文、著作等)相关附件或佐证材料复印件(问卷、调查报告及分析、案例、个案分析、各种数据及统计、被采用、转载、获奖证书等)。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结题报告由四部分组成: 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步骤、过程。
方法:写出实施本课题的作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争取领导改善条件,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评价:对课题成果和不足作出平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科研课题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和意见。
10、请专家验证结题:
结题的形式:会议结题;通讯结题;现场结题三种形式。11、专家结题、颁发结题证书。
四、精心策划 设计好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就像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那样是施工的依据,做教育科研课题首先要精心策划,做好课题方案的设计。
(一)课题名称
课题的名称就是课题的题目,研究什么内容就用什么标题,一般不用新闻报导标题,不用文学标题,不用副标题。
(二)问题提出
1、无论写问题的提出或研究背景或研究原因,都是为了说明要研究这个课题的理由,因此,要真实地阐述自己研究该课题的原因,切忌牵强地抄录别人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那些资料。
2、可从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背景入手说明动因: 第一,从分析历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第二,从分析国际、国内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第三,从分析当地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第四,从分析本校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分析一、二方面的背景,是对大一点的课题而言的,一般的应用性的研究课题,要重点对第三、第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说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别人已研究的状况。
3、写研究动因时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引用的背景材料和所要研究的课题要相符,不能脱节,否则就会形成背景分析和研究问题“两张皮”。
第二,对问题的分析要客观,要切合实际,不能夸大事实,使研究的问题缺乏真实性。第三,不要写得太长,形成“大头爸爸”或“大头儿子”。
第四,要重点突出本校或本人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
(三)理论依据
1、写这个问题是为了说明研究该课题的理论基础或政策法规依据。理论依据一般是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2、在撰写时,首先要交待选择什么理论,再简要说明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研究“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时,用得比较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在行文中,除了说明要运用这个理论外,还要用简要的话语加以表述,如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或“实践——认识——实践”等。
3、写这个问题时容易出现的偏差:
第一,所选择的理论或政策、法规依据与研究的问题要相一致,否则理论依据就被架空。第二,提出了理论概念,还要对相关内容作具体阐述。如不作具体阐述,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教育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因为这些理论的内容很多,不知道该课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理论作指导。第三,不能用某个人的话语作为理论依据,这难以说明它是什么样的科学理论。
(四)课题界定
课题界定也叫概念界定。界定的目的是对课题名称或重要概念作解释。一般地说是对所用的新概念或别人难懂的概念予以说明,对通俗易懂的常用的概念不必解释或界定。写课题、概念界定时,应采用定义式的语言说明其定位或内涵,不要拖泥带水,含糊不清。
(五)研究目标和内容
写研究目标和内容的目的是使研究的方向明确,研究的内容具体,使本课题研究的任务清晰。研究目标和内容应是从教育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研究目标是指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研究内容是指该课题围绕上述研究目标将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目标和内容要条文化,要简洁、明确,不要展开论述。一般的行动研究或应用性研究课题,可以不写假设,因为研究目标包含了设想。若用实验研究法应有假设内容。
(六)研究方法
写研究方法的目的是要说明在进行该课题研究中将采用哪些方法。如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文宪法、反思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在行文时对其中主要的方法要重点说明。如采用行动研究法,不仅要说明行动的方法,还要说明研究的方法。
(七)研究措施及步骤
这项内容应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而定,在课题方案中大致说明就可以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还会有调整。
(八)预期成果
写预期研究成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通过该课题研究打算产出哪些成果,这些成果用何种方式表现?一般地说,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理论成果,包括专著、论文、报告、模式、策略等;二是实践成果,是指通过研究,直接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程度或效果。形成哪些成果应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而定。虽然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果要在课题总结时才能揭晓,但在课题方案中对成果应有设想。
五、注重过程 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重视课题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要对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因此,要将研究过程和过程中的问题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
为了突出过程和问题研究,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三点:
其一,成果不能从天上掉下来,不能凭空想象出来,更不能从报刊和著作中抄录而来,只能在扎扎实实的研究过程中产生。其二,在研究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教学研究行动,而要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在研究上多下功夫,特别是要深入地对某一现象的规律或本质进行探索。
其三,要理顺研究、成果、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说,研究是手段,成果是载体,应用是目的。
在研究过程中,除了明确以上三个问题外,还要抓实三项基础工作,或熟练三项基本功。
(一)切实转变思维方式
教师做教育科研课题是在教研工作的基础上起步的,有的教师其思维方式并未转变过来,仍然用教研思维指导科研行为,所以,做课题的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因为传统的教研是指教材教法研究,它习惯于运用接受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接受、掌握、传承,也就是说,执教者只要接受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将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而进行教育科研或做课题,则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接受性思维,而且更应具有发展性、构建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研思维,因为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二)切实改进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它是将课题转变为成果的一种手段,是过河的桥梁。建立在传统教研思维模式基础上的教研方法,其特点是封闭的、线性的、经验式的,它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的质量和效益。
不少教师在做课题时将教研方法替代科研方法,由于方法不当,往往达不到科研的目的。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虽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有显著的区别。从范围上分析,前者广,后者窄;从过程上分析,前者实施严密的研究方案,后者实施教研计划;从研究深度上分析,前者回答“为什么这么做”?后者回答“应该这么做”;从成果总结上分析,前者揭示规律或本质,使其具有普遍应用性,后者总结教学研究经验,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在明确了上述区别的基础上,研究者必须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还要特别注重整合研究方法,如调查和研究相结合、个案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叙事研究与提炼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中小学教师只有切实改进研究方法,其研究能力和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三)切实端正教育科研价值观
引领教师做实校本课题研究 篇7
以实践的理念引领选题
科学选题是做实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如果选题脱离校本实际、脱离教育教学实践与发展需求、脱离研究者的能力基础, 那么所选课题则是低效或无效课题。教师职业的实践性特征、专业成长的自主性特点和校本研修的实践表明:只有来自实践、生成于发展需求的课题, 才能有效挖掘教师的研究潜能、激发其探究和创新精神、促进专业成长。
引领教师基于发展需求、从实践中科学选题, 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着力。一要优化教学反思制度, 构建问题发现的路径, 引领教师从备课过程中反思、课堂实践中感悟、学生学习状态观察和作业批阅的体验中产生灵感、发现问题。二应加强学科教研组活动, 通过有组织的交流和探讨, 汇聚群体智慧, 提炼并形成有研究价值的共性问题。因为, 相同学科教师使用的教材相同、面对的学生学习基础与状态相近;虽然他们在教法上各有特色, 遇到的问题也有差异, 但相似环境下的教学体验总会产生一些共鸣, 这些共性问题正是校本课题研究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三要建立校本课题征集和梳理制度, 组织骨干力量, 对实践中产生的重点、热点或难点问题, 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整合, 列为学校教研课题, 编制校本课题研究指南;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发展情况, 以及实践和研修需求科学选题;并通过专家引领, 提供培训与学习机会, 提供经费等方式, 为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环境与资源保障。
以科学的态度指导研究
科学指导课题研究过程是做实课题的基础保障。以科学的态度指导研究, 就是要组织和指导教师依据“重实践、重过程、重创新、重实效”的校本课题研究原则, 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方案, 创造性的实施研究过程, 力求实现突破、创新和生成等多维发展目标。
方案是引领课题研究的目标预设、方法设计和过程规划, 科学的方案是规引研究与探索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高效运行的保证。因此, 要引领和指导研究者, 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预设成果, 制定课题研究的措施、方法和步骤, 形成既充分体现引领和驱动功能, 又突出创新与生成作用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还应引领方案的研制过程, 使研究者明白:“实践”是课题研究的基础, “过程”是课题研究的载体, “创新”是课题研究的动力, “实效”是达成策略生成、措施生成、方法生成的期盼。
创造性的实施研究过程, 需要研究者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去实践、去探究。课题研究不是做文章, 不是课时设计, 更不是常规的话题交流;而是一个融理论研修、实践和探索为一体的递进性专业发展过程;它不仅需要不断的规划、预设, 更需要在理论引领下经历反复的实践验证, 并在不断反思、提炼、改进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优化策略和方法;其过程既是一个策略实践与方法验证的漫长且艰苦的探索过程, 更是一个内化理念、追求创新与实现突破的奋斗过程;这个探索与奋斗历程必然会有诸多障碍、困难及挫折。因此, 管理者要善于换位思考, 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涉身处地设想他们可能的困惑和疑虑以及需求;当他们可能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服务和帮助;当他们疲倦时及时给予激励和指导, 努力激发其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使他们在体验解决困惑、破解疑难问题的乐趣中, 增强奋斗精神, 进而生成克难攻关、超越自我的能力与智慧。
以发展的思维激励创新
如果说课题研究过程是引领教师实践理念、探索措施和专业研修的发展历程;那么科学归纳与总结成果、深化成果的推介与应用, 则是理念转化为常规、成果转化为行动的新起点。只有以发展的思维总结成果, 以创新的精神运用和推广成果, 成果才能成为创新的生长点, 研究才能成为发展的推动力, 才能使基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课题研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教师:做探究性课题的创造者 篇8
课后几位同行结合课堂实际提出了如下问题:在强调直棱柱侧面积公式不适用斜棱柱时,有学生提出斜棱柱侧面积如何计算,教者为何不再深究?圆台侧面积公式S=■(c+c′)L=π(r+r′)l是教学时类比棱台得到的,未作严格的证明,为什么学生没有质疑?等等。归纳起来意见集中在一点:课堂没有鼓励质疑的精神。
其实,上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者是有意识地作了回避。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现行教材中已删去斜棱柱侧面积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不作要求。二是公式推导并非教学重点,圆台侧面积公式的推导也就被省略了。三是从教学时间安排上不能顾及。“几何体侧面展开图”的教学仅1个课时,没办法在实际教学中既关注难点又关注考点。
尽管如此,对这节公开课指出的问题令人深思。我们又该如何改进这节课的教学?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尝试,笔者提出,把“柱锥台的侧面积”作为探究性课题,并认为只有把它作为探究教学的案例来组织教学活动,才能把本节内容的学习引向深入。
【重构及说明】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可以设计为:首先教师围绕本课题设计好要探究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教师收阅后,再选择对象组织课堂交流。
1.回答“柱锥台的侧面积如何计算?”,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
按照平面化思想方法,将上述几何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再通过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得出,并建议列出结果。要求对多面体从棱柱、棱锥、棱台中的特殊情形入手。如图1所示。
S直棱柱侧=ch
S正棱锥侧=■ch′
S正棱台侧=■(c+c′)h′
类比可得出旋转体的侧面积公式:
S圆柱侧=2πrl
S圆锥侧=πrl
S圆台侧=π(r+r′)l
2.由柱、锥、台三种几何体的内在关系,说明侧面积计算有怎样的统一性?
正棱锥可以看成正棱台上底面收缩为一点的情形,直棱柱可以看成正棱台上底面扩展为下底面的情形。故棱台侧面积公式中c′=0,c′=c时,即为正棱锥、直棱柱侧面积。
3.延伸探究问题:
(1)斜棱柱的侧面积展开图是怎样的?如何计算侧面积?
(2)圆台侧面积公式S=■(c+c′)L= π(r+r′)l,如何证明?
(3)圆锥、圆台展开图中的圆心角与哪些量有关?
(4)你自己想到的其他问题。
问题(1)教材中未涉及,但解决此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棱柱侧面积计算有完整的认识。问题(2)关于圆台的侧面积公式,教材中是类比棱台得到的,在章节后的链接中给出了推导。可以引导学生研读教材,参阅资料。问题(3)是传统教材中给出的结论。如图2所示。
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圆心角?夼=■·360°,圆台侧面展开图扇环圆心角?夼=■·360°,其中r、r′是底面半径,l是母线长。以上在新课程教材中未出现,但是作为训练学生探究能力的素材是十分理想的。
笔者以上述问题为探究内容布置给学生,一周后学生提交的报告内容丰富,想法很多。首先,对斜棱柱侧面积公式、圆台侧面积公式都能给出完整的推导过程。其次,学生的研究报告中还提到旋转体中球的表面积,由于不能展开成一平面图形,平面化思想方法已经行不通,需要“积分”思想,将球体分割成一个个“准锥体”来推导球面面积。还有学生干脆围绕本节内容,收集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向同学进行问题征解。这些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鲜活的素材。
在课堂交流环节中,一方面要重视上述探究问题的讨论,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辨析、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学习和讨论。在直棱柱、正棱锥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概念辨析问题,如比较正方体与正四棱柱、正三棱锥与正四面体的异同等。在常见的侧面积计算问题中,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学会从高、斜高、侧棱长、底面正多边形边长(边心距、外接圆半径)中的一些量来推算其他量。还有几何体表面两点最短距离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平面化思想方法来解决。这些重点内容在探究性课题的课堂交流环节需要统筹考虑。
笔者在选择“柱锥台侧面积”作为探究课题,按照上述几个环节组织探究教学活动后,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一改以前被动学习的状态,课上积极主动发问,学习讨论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超出了我们教学的预期。
【启发与思考】
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的课堂,倒逼我们要加强数学探究教学。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是开展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取向。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至少应为学生安排一次数学探究活动,虽然数学探究的课时和内容未作具体安排,但是数学探究活动是刚性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成为数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就需要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了解与中学数学知识有关的扩展知识和内在的数学思想,并认真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高数学能力,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做好充分准备,并积累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资源。
如何确立数学探究的课题?笔者提出如下两个路径供参考。
一是从课本教学内容中选择探究课题。这样的课题既能照顾到基础教学,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实践中选取探究性问题,需要教者的智慧也需要观念的更新。就本节内容而言,在笔者组织探究性课题教学后,还有教师提出质疑,斜棱柱侧面积和圆台侧面积公式推导是传统教材中繁难的内容,已删去,在教学中花时间是否妥当?教材及考试说明是开展教学的依据。乍一听很有道理,但细细品味,却很不妥。因为新课程理念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参考不同版本教材,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究的课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新课程教学的真正要求。
二是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和见解中捕捉探究课题。例如教学“点到直线距离”一课,除了课本介绍的“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方法”,即求出垂线交点,用两点距离求解。教学实践中有学生提出用等积法来计算距离。还有学生用两点距离建立函数,通过求函数最小值来计算距离。把这些不同解法,用问题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用“点到直线距离”作为探究课题,组织探究教学活动。因此平时要重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资源,并加以收集、汇总、提炼,许多有意义的探究性课题就蕴藏其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学)
endprint
最近,在扬州市范围内举办了一次公开教学活动,课题是“柱锥台的表面积”,它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一章内容。教材没有像以往那样重公式的推导,而是侧重介绍推导的思想方法,即立体几何问题平面化思想、类比思想等。
课后几位同行结合课堂实际提出了如下问题:在强调直棱柱侧面积公式不适用斜棱柱时,有学生提出斜棱柱侧面积如何计算,教者为何不再深究?圆台侧面积公式S=■(c+c′)L=π(r+r′)l是教学时类比棱台得到的,未作严格的证明,为什么学生没有质疑?等等。归纳起来意见集中在一点:课堂没有鼓励质疑的精神。
其实,上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者是有意识地作了回避。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现行教材中已删去斜棱柱侧面积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不作要求。二是公式推导并非教学重点,圆台侧面积公式的推导也就被省略了。三是从教学时间安排上不能顾及。“几何体侧面展开图”的教学仅1个课时,没办法在实际教学中既关注难点又关注考点。
尽管如此,对这节公开课指出的问题令人深思。我们又该如何改进这节课的教学?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尝试,笔者提出,把“柱锥台的侧面积”作为探究性课题,并认为只有把它作为探究教学的案例来组织教学活动,才能把本节内容的学习引向深入。
【重构及说明】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可以设计为:首先教师围绕本课题设计好要探究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教师收阅后,再选择对象组织课堂交流。
1.回答“柱锥台的侧面积如何计算?”,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
按照平面化思想方法,将上述几何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再通过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得出,并建议列出结果。要求对多面体从棱柱、棱锥、棱台中的特殊情形入手。如图1所示。
S直棱柱侧=ch
S正棱锥侧=■ch′
S正棱台侧=■(c+c′)h′
类比可得出旋转体的侧面积公式:
S圆柱侧=2πrl
S圆锥侧=πrl
S圆台侧=π(r+r′)l
2.由柱、锥、台三种几何体的内在关系,说明侧面积计算有怎样的统一性?
正棱锥可以看成正棱台上底面收缩为一点的情形,直棱柱可以看成正棱台上底面扩展为下底面的情形。故棱台侧面积公式中c′=0,c′=c时,即为正棱锥、直棱柱侧面积。
3.延伸探究问题:
(1)斜棱柱的侧面积展开图是怎样的?如何计算侧面积?
(2)圆台侧面积公式S=■(c+c′)L= π(r+r′)l,如何证明?
(3)圆锥、圆台展开图中的圆心角与哪些量有关?
(4)你自己想到的其他问题。
问题(1)教材中未涉及,但解决此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棱柱侧面积计算有完整的认识。问题(2)关于圆台的侧面积公式,教材中是类比棱台得到的,在章节后的链接中给出了推导。可以引导学生研读教材,参阅资料。问题(3)是传统教材中给出的结论。如图2所示。
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圆心角?夼=■·360°,圆台侧面展开图扇环圆心角?夼=■·360°,其中r、r′是底面半径,l是母线长。以上在新课程教材中未出现,但是作为训练学生探究能力的素材是十分理想的。
笔者以上述问题为探究内容布置给学生,一周后学生提交的报告内容丰富,想法很多。首先,对斜棱柱侧面积公式、圆台侧面积公式都能给出完整的推导过程。其次,学生的研究报告中还提到旋转体中球的表面积,由于不能展开成一平面图形,平面化思想方法已经行不通,需要“积分”思想,将球体分割成一个个“准锥体”来推导球面面积。还有学生干脆围绕本节内容,收集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向同学进行问题征解。这些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鲜活的素材。
在课堂交流环节中,一方面要重视上述探究问题的讨论,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辨析、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学习和讨论。在直棱柱、正棱锥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概念辨析问题,如比较正方体与正四棱柱、正三棱锥与正四面体的异同等。在常见的侧面积计算问题中,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学会从高、斜高、侧棱长、底面正多边形边长(边心距、外接圆半径)中的一些量来推算其他量。还有几何体表面两点最短距离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平面化思想方法来解决。这些重点内容在探究性课题的课堂交流环节需要统筹考虑。
笔者在选择“柱锥台侧面积”作为探究课题,按照上述几个环节组织探究教学活动后,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一改以前被动学习的状态,课上积极主动发问,学习讨论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超出了我们教学的预期。
【启发与思考】
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的课堂,倒逼我们要加强数学探究教学。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是开展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取向。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至少应为学生安排一次数学探究活动,虽然数学探究的课时和内容未作具体安排,但是数学探究活动是刚性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成为数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就需要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了解与中学数学知识有关的扩展知识和内在的数学思想,并认真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高数学能力,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做好充分准备,并积累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资源。
如何确立数学探究的课题?笔者提出如下两个路径供参考。
一是从课本教学内容中选择探究课题。这样的课题既能照顾到基础教学,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实践中选取探究性问题,需要教者的智慧也需要观念的更新。就本节内容而言,在笔者组织探究性课题教学后,还有教师提出质疑,斜棱柱侧面积和圆台侧面积公式推导是传统教材中繁难的内容,已删去,在教学中花时间是否妥当?教材及考试说明是开展教学的依据。乍一听很有道理,但细细品味,却很不妥。因为新课程理念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参考不同版本教材,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究的课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新课程教学的真正要求。
二是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和见解中捕捉探究课题。例如教学“点到直线距离”一课,除了课本介绍的“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方法”,即求出垂线交点,用两点距离求解。教学实践中有学生提出用等积法来计算距离。还有学生用两点距离建立函数,通过求函数最小值来计算距离。把这些不同解法,用问题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用“点到直线距离”作为探究课题,组织探究教学活动。因此平时要重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资源,并加以收集、汇总、提炼,许多有意义的探究性课题就蕴藏其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学)
endprint
最近,在扬州市范围内举办了一次公开教学活动,课题是“柱锥台的表面积”,它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一章内容。教材没有像以往那样重公式的推导,而是侧重介绍推导的思想方法,即立体几何问题平面化思想、类比思想等。
课后几位同行结合课堂实际提出了如下问题:在强调直棱柱侧面积公式不适用斜棱柱时,有学生提出斜棱柱侧面积如何计算,教者为何不再深究?圆台侧面积公式S=■(c+c′)L=π(r+r′)l是教学时类比棱台得到的,未作严格的证明,为什么学生没有质疑?等等。归纳起来意见集中在一点:课堂没有鼓励质疑的精神。
其实,上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者是有意识地作了回避。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现行教材中已删去斜棱柱侧面积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不作要求。二是公式推导并非教学重点,圆台侧面积公式的推导也就被省略了。三是从教学时间安排上不能顾及。“几何体侧面展开图”的教学仅1个课时,没办法在实际教学中既关注难点又关注考点。
尽管如此,对这节公开课指出的问题令人深思。我们又该如何改进这节课的教学?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尝试,笔者提出,把“柱锥台的侧面积”作为探究性课题,并认为只有把它作为探究教学的案例来组织教学活动,才能把本节内容的学习引向深入。
【重构及说明】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可以设计为:首先教师围绕本课题设计好要探究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教师收阅后,再选择对象组织课堂交流。
1.回答“柱锥台的侧面积如何计算?”,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
按照平面化思想方法,将上述几何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再通过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得出,并建议列出结果。要求对多面体从棱柱、棱锥、棱台中的特殊情形入手。如图1所示。
S直棱柱侧=ch
S正棱锥侧=■ch′
S正棱台侧=■(c+c′)h′
类比可得出旋转体的侧面积公式:
S圆柱侧=2πrl
S圆锥侧=πrl
S圆台侧=π(r+r′)l
2.由柱、锥、台三种几何体的内在关系,说明侧面积计算有怎样的统一性?
正棱锥可以看成正棱台上底面收缩为一点的情形,直棱柱可以看成正棱台上底面扩展为下底面的情形。故棱台侧面积公式中c′=0,c′=c时,即为正棱锥、直棱柱侧面积。
3.延伸探究问题:
(1)斜棱柱的侧面积展开图是怎样的?如何计算侧面积?
(2)圆台侧面积公式S=■(c+c′)L= π(r+r′)l,如何证明?
(3)圆锥、圆台展开图中的圆心角与哪些量有关?
(4)你自己想到的其他问题。
问题(1)教材中未涉及,但解决此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棱柱侧面积计算有完整的认识。问题(2)关于圆台的侧面积公式,教材中是类比棱台得到的,在章节后的链接中给出了推导。可以引导学生研读教材,参阅资料。问题(3)是传统教材中给出的结论。如图2所示。
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圆心角?夼=■·360°,圆台侧面展开图扇环圆心角?夼=■·360°,其中r、r′是底面半径,l是母线长。以上在新课程教材中未出现,但是作为训练学生探究能力的素材是十分理想的。
笔者以上述问题为探究内容布置给学生,一周后学生提交的报告内容丰富,想法很多。首先,对斜棱柱侧面积公式、圆台侧面积公式都能给出完整的推导过程。其次,学生的研究报告中还提到旋转体中球的表面积,由于不能展开成一平面图形,平面化思想方法已经行不通,需要“积分”思想,将球体分割成一个个“准锥体”来推导球面面积。还有学生干脆围绕本节内容,收集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向同学进行问题征解。这些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鲜活的素材。
在课堂交流环节中,一方面要重视上述探究问题的讨论,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辨析、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学习和讨论。在直棱柱、正棱锥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概念辨析问题,如比较正方体与正四棱柱、正三棱锥与正四面体的异同等。在常见的侧面积计算问题中,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学会从高、斜高、侧棱长、底面正多边形边长(边心距、外接圆半径)中的一些量来推算其他量。还有几何体表面两点最短距离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平面化思想方法来解决。这些重点内容在探究性课题的课堂交流环节需要统筹考虑。
笔者在选择“柱锥台侧面积”作为探究课题,按照上述几个环节组织探究教学活动后,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一改以前被动学习的状态,课上积极主动发问,学习讨论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超出了我们教学的预期。
【启发与思考】
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的课堂,倒逼我们要加强数学探究教学。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是开展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取向。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至少应为学生安排一次数学探究活动,虽然数学探究的课时和内容未作具体安排,但是数学探究活动是刚性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成为数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就需要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了解与中学数学知识有关的扩展知识和内在的数学思想,并认真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高数学能力,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做好充分准备,并积累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资源。
如何确立数学探究的课题?笔者提出如下两个路径供参考。
一是从课本教学内容中选择探究课题。这样的课题既能照顾到基础教学,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实践中选取探究性问题,需要教者的智慧也需要观念的更新。就本节内容而言,在笔者组织探究性课题教学后,还有教师提出质疑,斜棱柱侧面积和圆台侧面积公式推导是传统教材中繁难的内容,已删去,在教学中花时间是否妥当?教材及考试说明是开展教学的依据。乍一听很有道理,但细细品味,却很不妥。因为新课程理念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参考不同版本教材,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究的课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新课程教学的真正要求。
二是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和见解中捕捉探究课题。例如教学“点到直线距离”一课,除了课本介绍的“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方法”,即求出垂线交点,用两点距离求解。教学实践中有学生提出用等积法来计算距离。还有学生用两点距离建立函数,通过求函数最小值来计算距离。把这些不同解法,用问题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用“点到直线距离”作为探究课题,组织探究教学活动。因此平时要重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资源,并加以收集、汇总、提炼,许多有意义的探究性课题就蕴藏其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学)
【课题怎么做】推荐阅读:
课题预期效果怎么写08-28
课题研究假设怎么写09-02
学生研究性课题报告高中怎么写07-16
人大调研课题——西部大开发雨露怎么办(抢抓机遇 借势而谋 跨越发展)09-14
教师怎样做课题06-08
做广告创意课题有感07-06
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08-12
做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09-11
做SEO要攻克的几个课题06-27
九段秘书怎么做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