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现代诗歌

2024-06-11

她现代诗歌(共16篇)

她现代诗歌 篇1

她热爱大海、阳光、鲸与海豚

她痴迷于宇宙与时间的弯曲

她相信维度的无限延展与无限可能

她相信温柔忍耐是最大的美德

她坚信爱与信心是一生的功课

她是如此这般才华横溢的女子

想她 只需要一勺月光就够了

宇宙有无限多的平行世界

她或许是另一个世界中一模一样的我今晨的云像移动的城堡

神要擦掉你留在我心底的泪

那么多人为你而哭泣

我没有哭 因为我懂你

我会因为你的笑

记住这一秒

你把爱放在了我心里

也把黑暗放在了我心里

你喜欢看别人的故事

却不喜欢从头开始

选择不能从头来过

你教会我的我都记得

生活是如此的曼妙

喜欢迷迭香的你啊

冰箱永远都是满的我想 如果梦想在两个维度里

那么 我爱你!更胜过于从前!

当树叶盖过天空

我会带着清凉

送你一个甜蜜的夏日

自由自在的人儿啊

此刻 我在拨弄你的五线谱

她现代诗歌 篇2

当今学生现代的爱情道德观已与古代传统的爱情观有着明显差异, 那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代爱情诗歌, 并接受和理解中国传统的爱情道德观呢?

一、激情导入, 将学生带入中国古典爱情诗歌崇高的艺术境界中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课堂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教师的饱含感情、富有激情的导入, 会激活整个课堂, 激发出课文较深层次的生命活力,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热情, 从而使晦涩的诗歌被学生所喜欢, 使诗歌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所接受、所延续。

英国哲学家赫士列特曾经说过:“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教师激情的导入不仅是教师激情的语言, 更可以激发学生情感, 调动生的学习热情。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是充满浪漫主义的, 学习新课时, 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导入, 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气氛, 使学生身临其境, 不知不觉中感受诗人的心境。

如在学习《诗经》时,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春华秋实, 是自然规律;少女怀春, 是人之常情。中国人谁不喜欢读爱情诗歌、传爱情佳话。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 家喻户晓;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越剧, 传唱至今。这不, 走进《诗经》, 我们会发现这里也有这么多的爱情诗!读了它, 我们会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会知道什么才是中国传统的爱情观, 同时也会明白: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爱情也不都是甜如蜂蜜的, 欢乐是美, 忧愁是美, 悲戚是美, 分分合合都是美。这样充满激情的导入, 让学生对爱情诗歌充满向往, 在憧憬中全身心投入, 既感受到诗歌中关于爱情的真挚情感, 又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

二、用实实在在的课文分析,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华爱情的忠贞感人

鉴赏古典诗歌, 必须读懂字面意思, 了解诗在写些什么, 才谈得上欣赏、分析、评价。我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时候, 需要借助于文言的基础来读, 如实词的意思、词类活用、文学常识等。尤其是对其中的关键词, 既要立足词语本意, 又要结合具体语境, 挖掘其内在的含义。抓住本意, 由浅入深, 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精选这个词语的“良苦用心”。此外, 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爱情诗歌中, 诗人内心的情感往往融入意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表白, 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读者品味咂摸, 含英咀华, 自然也会受到艺术上的熏陶感染, 获得精神上的审美价值。此时, 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 而且是饱含着诗人的快乐忧伤。诗歌虽不言情, 却句句是情, 字字含意, 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汩汩的情感之流。

例如, 《迢迢牵牛星》这首爱情诗为什么如此感人至深呢?我们抓住文本来分析, 其原因之一是牛郎织女的勤劳与刚强的感人。在一起生活时, 他们男耕女织, 相敬如宾;在被银河隔离后, 他们还是继续辛勤劳动, 刚强地活着, 为的是不放弃对劳动的热爱和爱情的追求。我们看织女被银河所隔后虽然悲痛欲绝“泣涕零如雨”, 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对劳动的热爱。在中国人眼里,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的织女形象和她那勤劳与刚强的品质是最令人感动和敬佩的。原因之二是, 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感人。世界上有哪一对夫妻被活活拆散几千年, 还想着有团聚的一天?“七夕”喜鹊们到银河上搭起鹊桥, 让牛郎织女相会, 这哪里是喜鹊, 分明是中华民族对“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的牛郎织女的同情, 分明是对世上所有爱情忠贞不渝者的赞美。秦观那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说出所有中国人对纯真爱情的理解!在诗歌中理解诗歌的意思并借助意象, 让学生领悟爱情诗歌中美好、真挚的感情, 读懂中华古老爱情的忠贞, 提高对爱情诗歌的审美感受力。

三、抓住诗歌中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学习古典爱情诗歌的表达技巧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蒹葭》之所以能感动人,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能融情入景, 借景抒情, 采用比兴的手法, 因此, 在阅读这首爱情诗歌时, 我们应将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当作重点来学习。借蒹葭、白露、河流等景物的变化:苍苍、凄凄、采采, 为霜、未已、未晞等, 写出一个人在深秋的早晨来到河边, 周围芦苇苍苍, 脚下霜露重重, 勾勒出冷寂又略带感伤的气氛, 通过伊人行踪的飘忽不定, 让整首诗歌意境朦胧, 幻想迷离, 引人遐想, 反复咏叹, 以重章叠句的形式, 写出追寻者的执着精神。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要抒发情思, 驰骋想象, 感染读者, 耐人寻味, 最常见的就是用赋比兴的手法。诗中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和诗歌情境交融的意境相结合的方式, 启示后继的中国诗人, 对形成中国诗歌意蕴深远的特点起了重大的作用。爱情诗歌中特别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 (尤其是女性) 体态服饰的刻画, 使用谐音、双关、暗示、象征等手法。修辞手法和情感往往密不可分, 修辞是外壳, 情感是内核。“修, 洒刷之也, 藻绘之也。”善于抒情的作者往往会通过修辞手法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常见的用来表达作者感情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比、借代、对偶等。不同的修辞, 表达情感的效果也有不同。在爱情诗歌中, 朦胧唯美、缠绵悱恻的爱情更需要通过这些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来给它增色。

四、抓住最凄凉的悼亡词, 引导学生理解古典爱情诗歌的感人至深

在流传至今的古代爱情诗歌中, 就其内容而言, 有男女热恋, 有夫妇相思, 有妇女被弃, 其中独树一帜的当属悼亡词。悼亡词是对亡人的深挚情感、痛切怀思, 而绝非一般酬唱应和、无病呻吟、虚伪矫情之作。这就使悼亡诗以其特有的真实性、真情实感吸引世人的目光, 并为之倾倒。诗中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和呼唤, 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苏轼的《江城子·记梦》这首悼亡词里字字句句都渗透了词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 让学生借悼亡词来感受古人爱情的真挚, 让人读了之后情到深处泪沾巾。

发自内心的情感从何体现?古人的爱情观远胜今人, 他们不会有那些轰轰烈烈的爱的誓言, 因为他们的爱情比今天要纯洁得多, 他们将爱情融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所以, 这份感情是通过生活的细微体现出来的。在词中, 我们能看到:妻子对镜梳妆, 夫妻对望, 这无不充满作者对妻子深深的爱意、浓浓的情意。正是这份情感, 让我们带着和词人一样的心境来读这首词, “忆君情悲满, 肝肠尺寸断”。它留给读者的不是爱情的欢乐之美, 而是爱情的凄凉之美。读了它, 我们一定会真正感受那生死不渝的纯洁爱情之美。

五、抓住最悲凉的爱情故事,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悲剧的真正意义

什么叫悲剧?鲁迅说, 悲剧就是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人的情感是丰富的, 或喜或悲, 悲剧往往更加扣人心弦。悲剧给人的是一种别样的美, 这种美是幽暗的、不快的, 甚至是阴冷凄婉的。悲剧, 作为美的一种形态, 它有着极大的审美教育意义。我们要通过古代爱情诗歌让学生理解悲剧美的认识价值和赏析悲剧美的丰富内涵。在赏析悲剧美时, 要紧紧抓住悲剧人物形象的赏析。即从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悲剧冲突的性质以及所产生的审美特点等方面去赏析。

《孔雀东南飞》究竟“悲”在哪里?悲在刘兰芝聪明勤劳, 知书达礼, 却被焦母歧视与驱逐;悲在焦仲卿逆来顺受, 忠于爱情, 却得不到母亲的理解;悲在刘兰芝的长兄自私凶狠, 见利忘义, 将亲妹妹往死路上逼去;悲在刘兰芝与焦仲卿相亲相爱, 却被专横的家长制活活拆散、双双殉情。这首悲情诗引人步步去思索造成这一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

悲剧的美在于内涵, 不在故事本身, 而在于读者本身, 在于悲剧激发出的情感力量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这份思维既有对人物命运的同情, 又有对这个悲惨结局的深深思索, 这种在道德和情感上的双重思考才是美的所在, 也是审美的核心, 更是悲剧真正的含义和本质。

建筑是她心灵诗歌 篇3

1949年以后,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委员。五十年代初,她在建筑教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方面,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1955年她去世时,“碑建会”决定把她亲手设计的纪念碑基座花圈浮雕的刻样作为她自己的墓碑,以铭记她的贡献。

然而,在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人们应当知道的,也许还不只是她的成功,而更是她的那些重大的失败。是她,当年和梁思成一道,耗尽了自己最后的心血,想要把北京城,这“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作为当时全世界仅存的完整古城保存下来,成为一个“活着的博物馆”留给后人。然而,他们却抵不过当时那种要“从天安门上看下去,到处都是烟囱”以示“现代化”的权威意志,而节节败退。在后来关于北京古城墙存废问题的“急诊”中,他们又彻底失败。其结果是,北平解放时炮口下得以幸存的五百年完整的古城墙,却在“和平建设”中被当作封建遗孽而彻底铲除了。当年她在顽强抗争之后留下的一句话:“有一天,他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如今不是言中了吗?

林徽因什么时候开始其文学活动,这不太容易说得清。她的文艺细胞当然首先来自她的书香世家……然而,直接把她领入现代文学之门的,却是她前半生一位最亲密的朋友徐志摩。毫无疑问,林徽因后来的文学审美观,她作品的风格,乃至诗的格律,都受过徐志摩的深刻影响,其中有一些大概可以追溯到伦敦时期。1924年印度诗翁泰戈尔访华时,林徽因与张歆海、徐志摩、林长民等同台用英语演出泰翁诗剧《吉德拉》,在当时的北京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也可算是她登上文坛之前的一次即兴的彩排吧。

林徽因大概只能算是个“低产作家”,她的存世文学作品——几十首诗,几篇散文,三个短篇,再加半出话剧,合在一起也不过10来万字,小小一册而已。然而,使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她这仅有的一点东西,尽管略有参差,但总的说来,却几乎是篇篇珠玉。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遗憾的是,林徽因没能看到她为之付出了生命最后一息的这座建筑物的完成,便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了。现在,她自己也许应该感到欣慰:在她出生90年后的今天,她的诗还活在许多与她素不相识,乃至隔了几代的读者心里,也确实还有许多人仍然相信,在她那空灵的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1993年4月 北京

心灵物语

梁从诫先生是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子,这是梁先生回忆自己母亲的一篇小短文,篇幅虽短小,却已是将自己母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项事业都囊括了——建筑与文学。或许,此前我们对于林徽因的了解和喜爱,是源于那首《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诗,也或许是她别的动人心弦的文字,我们一直以为她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诗人、女作家。但从梁先生的这篇短文中,我们才知“建筑是她心灵诗歌”,学建筑、为建筑事业奉献自己不仅是林徽因最初的梦想,更是她为之践行一生、百折不挠的人生追求。

《她》诗歌 篇4

我不知道

她,在何方

我还在寻觅

前世,我曾经犹豫

是否去追随她的步伐

可我没有,直到她离开地平线的那一刻

我决定去追随她的步伐

可,我早已经看不见她的身影

今生,我寻觅到她前世的足迹

我没有思索

便,跟随足迹去寻觅她

走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川

穿越了一片又一片的沼泽

寻觅了一载又一载的风霜

我依旧在寻觅她

来世,我定会站在她前行的路上

在那里等她

我相信我会遇见她

会陪她度过那一世结束

我相信我会遇见她

会与她共渡时间的河流

我相信我会遇见她

会和她携手同行

她,是我寻觅的人

她,是我不舍的人

她,是我今生追随的人

忘了她爱情诗歌 篇5

忘掉那落叶纷飞的季节

抹去那清晨雨露的痕迹

忘了她

就像遗忘一首诗

忘去那首尾迷人的韵味

切去那平仄的节奏

忘了她

就像听过的一首歌曲

听了也就听了

过了也就过了

因为还有下一首

虽然放不下

但时间总是不等人

歌完了

也就切换了

总是歌词写得在好

如写你的心情一样

如写你的青春一般

但青春还有花季雨季

花季过去了

雨季来临了

心也就渐渐的淡了

忘了她

就像是忘了年华一样

因为

年华有她

梦里有过她

年少过了也就没了

梦醒了

影子也就散了

忘了她

在灯光下

将关她的全部全部全部留下

在最美的夜空下谱写恋曲

把岁月留给昨天

将希望送给明天

让今晚只属于你

或许真是该结束了

这一段迷糊的感情

忘了今天忘了昨天

忘了你

从此刻开始

从前 过去 现在 再不来

红红落叶掩埋在尘土里

就像潇潇暮雨洒江天

忘了你

忘记所有

忘记回忆

忘记自己

再见

曾经梦里 心里 生活里的你

再见

那一身白色衣服的你

感谢有你

真好

也许

我还在幻想能够在一起

但不在期待和你一起

灯灭了

她,搭错了车 篇6

慌乱中, 看到路边停着一辆蓝色的豪华轿车, 再看车牌, 正是她上司的。像遇到救星一样, 她赶忙跑过去, 对司机说:“师傅, 您是去公司吧?我搭您车, 不然这月奖金就泡汤啦!”司机支吾了一声, 没置可否, 她拉开车门就坐了进去, 心想, 上司常讲互相帮助, 今天就让他帮助一回。

刚刚坐定, 司机转过头来对她说:“你最好马上去打的, 不然会后悔的。”林丽刚要问为什么, 上司拿着公文包上来了。见到林丽坐在旁边, 他愣了一下。林丽赶忙解释:“班车开走了, 我就沾沾您的光吧!”语气中充满了轻松和随意。上司没言语。司机把车打着了, 刚要起步, 只听上司低沉地说:“你不能坐这车, 请你下去。”

腾的一下, 林丽的脸红了。她转过身来, 近乎乞求又近乎娇嗔地说:“情况特殊嘛, 照顾一下还不行?”

上司没有任何表情。

“就这一次, 以后我一定早点儿起床……”

上司的嘴巴闭得紧紧的, 似乎根本就没听到她说什么。

林丽看了一眼司机, 司机目视前方, 一言不发。

林丽的眼眶里渐渐充满了泪水。她扶着前面的座椅靠背, 茫然地一动不动。一会儿, 她瞟了一眼上司, 想再说句什么。上司闭着双眼, 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时, 林丽的心急速地跳了起来, 脑袋里嗡地一声。她转正身体, 猛地往后一靠, 双臂抱在胸前, 索性把头靠在了头枕上。

车里静极了, 只有发动机沙沙的响声。

林丽把目光移向窗外, 窗外是奔腾不息的车流, 是脚步匆匆的行人, 是正在呼啸的寒风。

忽然, “咔哒”一声, 上司把车门打开了。他一句话不说, 拿起公文包扭身下去了。只见他优雅地拦下一辆出租车, 优雅地钻了进去, 很快就消失在了车流当中。

直到这时, 泪水才顺着林丽的脸颊流了下来。司机手拍方向盘, 叹了一口气。林丽掏出纸巾擦了擦泪, 欠起身来, 真诚地对司机说:“谢谢您了。”然后, 把车门轻轻打开, 下去后, 又用双手轻轻关上了车门。

“她”时代的“她”力量 篇7

“平等对待女人和男人,包括在权利、待遇、义务和机会方面的平等对待,或在某些情况下,尽管存在不同但被视为平等对待。”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这样定义性别平等,并且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性别平等与社会责任、组织发展的关系,并要求组织(包括企业在内)梳理推动实现性别平等实践,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

本刊从2014年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评比前300名当中,平衡企业性质与行业,选取161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样本,调查目前中国企业在公开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性别平等实践状况,并考察了国内外部分优秀的企业实践,以期为中国企业打开一扇通往可持续发展的新窗。(详见本期封面文章《让“她”绽放》)

作为“她力量”的代表之一,诺华(中国)总裁徐海瑛有着骄人的简历,她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国际金融硕士学位。在加入诺华(中国) 之前,她拥有在大型跨国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丰富经验曾担任中国惠普公司主管政府及公共事务的高级副总裁。如今,她负责诺华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公共事务和公益项目。

“诺华要做对社会、对未来有影响力的事。关注医疗卫生,是因为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而刚好我们在业务上有这方面的核心优势,所以这些年就这样一路坚持下来了。”徐海瑛的“她能量”,正在诺华的企业社会责任领域里大放光彩。(详见本期“CSR会客厅”栏目《徐海瑛的责任密码》)

对于中建一局安全总监姜华来说,安全就是她的信仰。“我在职业生涯中从没遇到过性别歧视的问题,也没有人因为我的性别对我的工作提出质疑”。姜华强大自信直率的气场来自于一个建筑企业安全总监必须具有的“特质”,因为她的工作人命关天,集团施工高峰期,她需要对10万一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危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强势和雷厉风行正是建筑工地数万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当你工作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些事情就会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这时候,你不会对自己的工作有丝毫倦怠,也不会对工作有任何质疑”。(详见本期“中央企业与CSR”栏目《安全是她的信仰》)

遥远的她爱情诗歌 篇8

无法触及遥远的她,

唯有凭靠想象,将她勾画。

我们曾经海誓山盟,

我们如今各自天涯。

相聚一场,亦如烟云缥缈。

相对一笑,已如镜中看花。

拱手向苍天祈祷,

仿佛拥有的.幸福将拱手相让。

一句我爱她,

胜过了多少尘世浮华。

仿佛她的微笑,

只可在回忆的湖中荡漾。

天气晴朗,

她,就像宛在湖中的一朵莲花!

人生不过数十年的短暂,

一回眸,一刹那,

疲惫的灵魂已身首异乡,

漂泊、流浪,耽想。

在归来的路上,

唯有回忆的不灭灯,

将这几十载的辛酸、苦辣、甜蜜

全部照亮,却已无法看见

与她和平相处但别让她做主 篇9

娜姐不玩微信,所以我没法在朋友圈看到她的信息。不过,每当我看到朋友圈里各种晒,秀恩爱、晒幸福、秀美食、晒园艺,我还是会想到娜姐。娜姐的真实生活秀,秒杀一众微友,却不会让我感到肉麻。

娜姐很能干,同时也很有女人味儿。她常常批评我不懂得夸赞老公,在穿衣搭配上也太过随便。她推荐我看时装杂志和韩剧,教我烹饪、整理、收纳等各种生活小窍门。她说这些时,难免以自己为例,却并不自夸,而是用一种调侃和自嘲的方式,将她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与人分享。

我们曾经是同事,至今我都记得,那次我来例假人不舒服,娜姐只朝我瞟了一眼,就对我的状况心知肚明。她给我一包小包装的益母红糖,嘱我快快冲水喝下。隔两天,她又抄了份食谱,用草鸡和盐、生姜、米酒隔水蒸,作为经期后的滋补品。

她说:“大姨妈是每月来一次的客人,要好好招待她。”

这道“待客”食谱,娜姐几乎抄给过所有女同事,不过,似乎只有我和芳姐照做了,并与娜姐交流了选材、火候、配料等细节。

也许女人之间的友谊,就是缘发于这样简单的小事。芳姐、娜姐和我相继离开那间公司,转眼已过去十年,而这十年间的不定期相聚,早让我们仨成了感情深厚的好朋友。

有一次在咖啡馆小聚,娜姐听我说到这件往事,大笑后却叹了口气。

“芳姐搬家后一直很忙,我们三个聚得少了。这道‘待客’菜,恐怕我也做不了几回了。我已经跟老公、儿子打过招呼,非常期,情绪不稳,你们最好别惹我。”

我大吃一惊,转念再想,娜姐 47岁,的确处在了女人的非常时期。

“贵客”驾到

那以后,每次跟娜姐见面,她都会提到更年期的种种不适。她说过了这个阶段,她就要从女人变成老太太,得有老人家的威仪,不能扮嫩,也不能任性。她得抓住最后的机会,好好享受做女人的种种好处。

我只当娜姐在开玩笑,附和着说了些支持她想法的话。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发现娜姐并非说说而已,而是身体力行。

比如我俩去逛商场,她不再去成年女士区选购服装,而是直奔少女区。她说自己身材瘦削,那些蓬蓬裙、短裤都能穿。跟同龄人相比,娜姐的身材的确保持得相当好。可是,春夏秋冬,万物生长自有其规律,女人再显得年轻,实际年龄摆在那里,眼睛和颈纹会出卖年龄的秘密,娜姐穿这些少女装,合适吗?

娜姐沉着脸买下一堆粉嫩的衣裳,买完单才对我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等你到这个阶段,没准比我打扮得更嫩!”

想到娜姐正处在“非常期”,我有些内疚,赶紧帮忙拎起几个购物袋,热烈地夸赞她的身材、容貌,又力邀她去新开的一家甜品店吃东西,直到笑容在她脸上重现,我才长舒一口气。

这世界说大很大,说小很小,刚进甜品店,我就看到米妮。米妮是娜姐的现任同事,也是我同学的亲戚,我高兴地同她打招呼,寒暄了几句,再回头时,娜姐已出了店门。我赶紧追了出去,娜姐轻描淡写地解释道:“店堂里太闷,我不想吃了。”

方才在甜品店里,米妮看到娜姐时的表情也颇不自在。难道她俩在闹不和?

果然,娜姐向我投诉起米妮:“她那位客户是小三上位,凭什么在米妮面前摆谱儿?米妮点头哈腰卑躬屈膝,我可看不过去,甩两句话挖苦挖苦她,有什么不对吗?米妮不领情,竟为这么一个人跟我理论,怪我乱说话得罪人。真是拎不清!”

我有些郁闷,越界惹事,不是娜姐的惯常做派呀!尚未开口,娜姐倒过来安慰我说:“同事们都知道我现在是非常时期,就算我好心办了坏事,也应该理解。我算是想明白了,这时候不体谅我的人,算不得真朋友。”

我隐隐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儿,娜姐这番话却堵住了我的所有劝说辞。

寒来暑往,冬至节这天,我去市郊看望了正在陪护母亲的芳姐,顺便聊了聊发生在娜姐身上的种种更年期症状。芳姐笑起来,“成天把‘非常期’挂在嘴边,娜娜是把这家伙当贵客招待啦。”

芳姐年长些,几年前已安然度过更年期。我请芳姐有空劝劝娜姐,传授传授招待“非常期”这位客人的经验。芳姐笑道:“平常心就好。”

过来人的经验,还得过来人亲自传授。芳姐和我商量了一下,决定下个周末约上娜姐,我们三个老同事,小聚一番。

与“客人”和平相处

聚会这天,娜姐迟到了。宽幅墨镜遮住了她的半张脸,落座后也不肯取下来。原来,昨晚上娜姐和她老公大吵一架,眼睛哭肿了。她让老公发誓,在她绝经后也要一心待她,决不在外胡来。娜姐夫虽然照她说的赌咒发誓了一番,却唉声叹气,显然是出于无奈才勉强为之。

“你們看看,我现在是非常期,叫他说两句好听话安慰安慰我,他都这种态度。往后他会怎样待我,只有天知道!”

我照例赔笑着,劝了她许多好话。芳姐也劝娜姐不要跟身边人过不去,可以分散注意力,摄影、旅行、养花、跳舞,干什么都行,别把更年期太当回事。

“怎么能不当回事呢?芳姐你比我更有体会啊!从前每个月大姨妈都会来访一次,最近它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叫人心里七上八下的。女人的身体就像花园,等过了这段时间,老朋友彻底不来,花园也就完全枯萎了。”

“照你这样说,绝经了的女人干脆不要活了。”芳姐笑盈盈的,语气却有些严厉。

娜姐看看芳姐,“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怕。对了,姐,你气色不错,是不是吃了什么特效补品?”

没错,芳姐肤色光润,精神饱满,状态看上去比前几年还要好。

“哪有什么特效补品?关键是心态。如果你当大姨妈是老朋友,更年期就是一位不受欢迎的长住客。女人这辈子,这位客人只来一次,但她来了总要走,你得学会跟她和平相处,不要惯着她,也不要怠慢她。我看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里面有句话很有道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像你这样,先就被更年期这个客人给打败了。”

芳姐噼里啪啦说了许多,批评娜姐恃宠而骄、太过任性。

“更年期总会结束,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像你这样,还没过完这个阶段,人品值已被你刷光,人人对你敬而远之,你觉得合适吗?娜娜呀,你怕什么呢?你是你身体的主人,你的厨房,你的花园,怎么能让客人来做主?”

娜姐哭了,哭得我心慌意乱,不停地给她递纸巾拭泪。非常期的女人,需要周围人的体谅与呵护,但我打心眼里认为,芳姐的话,也要听一听。

那次聚会后,娜姐有好些天没跟我们联系。

再见面时是春天,我和芳姐相约去植物园赏花。人群熙熙攘攘,我俩和娜姐竟迎面相撞,三个人惊喜之余,兴奋得拥抱在一起。更让我高兴的是,跟娜姐一块儿来植物园赏花的,是跟她绝交过的米妮。

我想,一切向好,娜姐跟她的“非常期”客人,准定已达成了谅解。

“她”与韩国男权社会 篇10

2012年韩国诞生首位女总统成为这一全球大选之年的完美收官。在历来被西方认为是缺乏民主的东亚国家中, 一位女性可以成为政治顶峰人物的确值得人们惊叹与瞩目。乐观者认为这预示着东亚女性地位的崛起, 而悲观者认为, 朴槿惠的胜利依旧是男人的胜利。纵观历史, 女性权利的斗争似乎贯穿各国的始终, 女性对于男性强势的反抗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与之比肩的渴望, 而新世纪诞生的女权主义则是这种渴望的更加激进的表现形式。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与男性本无区别,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 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 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 是整个文明。”[1]这是法国哲学家波伏娃的重要观点。但是叱咤政坛的女性同胞往往不是女权主义的拥护者, 女权主义存在一种矫枉过正的嫌疑, 致使很多人对它敬而远之。韩国出现首位女总统不能视为女权主义的胜利, 因为在这期间并没有女权的诉求, 而男权依然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但它却是女性地位提升的一个信号, 即使在保守的立场上理解, 人们依然可以认为, 这是女性争取政治地位迈出的重要一步。

一、朴槿惠何以成为韩国“第一”?

当西方世界的女人们还在通向权力顶峰的道路上跋涉, 在绝对男权社会的东南亚国家, 女人却先后成为男人效忠的对象。[2]这是儒家文化统摄东亚的结果。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但即使这样, 在古代也有“吕后”、“武则天”甚至“慈禧”这样的女皇帝, 这并不意味着女性获得了平等的对待, 应当看到她们的存在严重依赖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与所掌握的政治资源, 因此这样的“奇迹”很难常态化。近代中国在经过“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后, 旧有思想已被摧毁殆尽, 现代社会虽尚未形成西方那种对于权利积极寻求的意识, 但女性已逐渐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韩国在继承儒家文化的过程中保留了较多“男尊女卑”的观念, 成为韩国女性内心深处最深切、最难以摆脱的文化力量。可喜的是, 韩国女性的地位虽然无法与中国相比, 但是其总统直选制度带来的不确定性为女性升格开辟了一条捷径。制度在促进人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凭借自身能力与男性进行博弈, 女性与男性的距离缩短了, “她们”的社会地位开始被认可。

1. 特殊的政治经历。

朴槿惠的政治经历不可不谓是其胜选的一个重要资本。朴槿惠其父朴正熙为前韩国总统, 朴槿惠得以接受长久的政治熏陶。1974年8月, 朴槿惠的母亲遭韩裔日本人刺杀身亡, 承受巨大的悲痛, 朴槿惠中断留学, 全程陪伴父亲参加各种社交及外事活动, 迈出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步。1979年10月, 朴正熙被其下属、韩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刺杀。哀悼期满后, 朴槿惠随即在政治界销声匿迹。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重创韩国。在此背景下, 朴槿惠重返政坛。2012年8月, 她在新国家党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本党总统候选人。2012年12月, 朴槿惠以韩国民选总统史上最高的51.6%得票当选。这一过程为朴槿惠带来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练就了她钢铁般的意志, 成为其问鼎青瓦台必不可少的基石。反对者认为这些经历已经将朴槿惠塑造成一位刚强的男性, 而非传统女性的代表, 但是事实是社会和制度造就了女人, 社会和父权制度塑造了女性气质, 并且这种父权制从根本上把女性排除在政治经济权利系统之外。[3]因此, 女性形象不应当被固定于传统框架之中, 如果社会条件允许, 她们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 坚韧、冷静、隐忍并不是男性的专利。

2. 集天时地利人和的“政策”。

外交上, 朴槿惠在南北关系、国家安保方面的政策使选民更有安全感。属保守派的朴槿惠积极主张在如京畿道和仁川市, 特别是在平泽、坡州、抱川、涟川等北部边境地区或军事设施密集地区[4], 而朝鲜发射卫星更是送给朴槿惠的助选大礼。

在经济政策上, 对“汉江奇迹”记忆犹新的老一辈对朴槿惠的经济作为充满期待。在稳健保守的执政理念指导下, 朴槿惠重视促进经济增长, 不主张对财阀进行“大手术”, 而是通过建立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谋求“经济民主化”。[5]

朴槿惠自称“三无一有”。无父母、无丈夫、无孩子, 她表示自己唯一的爱就是国家, 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 所以国民认为她不可能有腐败行为。同时她坚决主张惩治贪腐、消除政党政治弊端, 同时改革行政机构,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缓解官民矛盾。[6]

在此次选举中, 朴槿惠拥有比对手更大的优势, 传奇的政治背景与经历, 丰厚的政治资源, 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政治纲领, 加之女性的身份, 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当今社会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大众关注的是一位领导人能否带来他们需要的价值, 而并不十分在意他 (她) 的性别、种族等。这种包容、客观、功利的价值观也是她取胜的重要原因。

二、韩国男权时代终结?

一位女总统的诞生会带来男权社会的颠覆么?可以说, 韩国本土对这位女总统在女权方面作为的关注远不如国际社会。一位女总统一定会将女性权利置于高位吗?大部分韩国女性认为槿惠尚未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缺乏女性应有的社会化过程, 这对于她理解女性弱势地位有一定难度, 因此很多韩国女性认为她不会坚定地站在女性一边。虽然朴槿惠的女性身份有助于她吸引一些妇女的选票, 但这不是她当选的主要原因, 她的保守性、惩治腐败的决心及较为稳健的经济政策才是取胜的关键, 相比之下, 激进的女权言论反而会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因此, 朴槿惠的上台不意味着男权社会的颠覆。

最近朴槿惠公布的首次组阁名单中, 只有2位女性获提名 (共17名) 。该比例 (12%) 甚至低于李明博和卢武铉政府的首次组阁。[7]朴槿惠的保守性决定其对女性问题没有过多热情, 她认为当下的工作还是解决国内的民生问题, 而非解决女性权利这一更激进的问题。一位女总统并不直接导致整个社会中女性所处地位结构的改变。事实上, 韩国女性在大公司的管理阶层只占12%, 女性收入更是比同工同职的男性低三分之一。而韩国女性参与经济的机会更差, 重要岗位绝大多数为男性所占据, 中高级的女性官员和女性企业家更是凤毛麟角。在男性权力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现实下, 男性对女性的要求和判断标准左右着女性的价值观和自我认同感, 女性无法摆脱男权话语的价值体系。[8]若要改变这一现状, 则不仅要改变韩国主行的男权观念, 更要靠女性自身权利意识与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 平等不能依赖赋予, 而应当积极争取。当前朴槿惠尚不能抛开支持她的男性政治权势“独揽天下”, 无法在她的政府运作中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 但她承诺将会关注女性的工作和家庭问题, 这将为韩国女性带来福音。

韩国诞生首位女总统不可否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正如其他国家的相似经历:美国正处于历史上第一位黑人的领导之中。标志性事件发生总是在一瞬间, 而社会的改变却需要日积月累。与其将朴槿惠的当选视为女性胜利的开始, 倒不如接受它为女性崛起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因为正是平等观念的普及打破了男权一言堂的状况, 才使得女性“异军突起”。女皇帝在传统看来是阴盛阳衰的体现, 在饱受苛责的统治中, 古代女皇极权形式似乎比男性更胜一筹。而现代女总统并不是延续一种对男权的报复, 她们会用更加理性、更加科学的方式为女性的权利做出阐释, 在尊重男性的基础上实现平等的对话。虽然韩国的妇女没有因朴槿惠的当选太过欢喜, 但是她可以为大众塑造出一个寻求女性平等的正面例子, 激励更多的妇女甚至是男性认识、尊重女性。必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社会的性别平等。因此, 朴槿惠当选对于韩国男权社会有多大改善这一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韩国社会内部逐渐发生的变化, 男女之间相互认可, 女性更加独立与自信。无论性别如何, 大众可以实现充分全面自由的发展, 这是未来社会将要达到的目标。相比之下, 男权还是女权不应成为关注的焦点。

摘要:韩国自古以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保留了较多男权文化的思想,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2012年韩国迎来了首位女总统。这是否意味着女性已经掌控一切, 男权文化已经衰落?伴随着期待与质疑, 应当如何看待朴槿惠的当选及当下韩国女性的地位?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朴槿惠,男权社会,女性权利,平等

参考文献

[1][法]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251) .

[2]王艳.新生代“她”势力[J].中国新闻周刊, 2006, (12) :60.

[3]李孝英.波伏娃女权理论评述[D].重庆:西南大学, 2006.

[4]詹小洪.朴槿惠何以胜选?[J].南风窗, 2013 (1) :69.

[5][6]刘天聪.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J].决策与信息, 2013 (3) :27.

[7]刘霞.朴槿惠:王者归来[N].中国妇女报, 2013.2.25.A03.

我知道她再也不会回来诗歌 篇11

吹落一地的月光

躺在冰冷的铁轨上

它们,编制成最优雅的送别诗

车窗外的柳叶,安静的与往事道别

从此,每个被黄昏吻醒的星光

都会在孤独的庭院里,照亮着

属于一个人的风景

时光,在我们的脸上贴满了皱纹

岁月,在两个人的`心里刻下深沉的故事

我读不懂,深夜留给世界的梦

可是,我能在每个恬静的梦里

贴近你的温暖,从遥远的玉龙雪山

在格桑花盛开的季节,与我遥遥相望

★ 经典爱情诗歌欣赏

★ 放手经典诗歌

★ 我爱情诗歌

★ 不曾遇见放手诗歌

★ 我希望爱情诗歌

★ 如果我有爱情诗歌

★ 学会放手的爱情句子

★ 放手的爱情感悟人生感悟

★ 爱情诗歌

一个人和她的祖国 篇12

一个不会做小学三年级数学题的人

一个记不住工资卡密码, 把自己拿去挂失的人, 一个看见五位数就要扳着指头数个十百千万的人

一个人乘车有人让座, 上公园买半票

一个坐享福利的人, 一个老人

老了老了, 才知道

小厨房一滴油一粒米一棵菜

都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

一个人, 老了老了才开始关心GDP、CPI、PPI, 关心各种数据阅读有关金融、债券、次贷危机通货紧缩等等全球性词语

一个诚实本分的人, 最怕心灵负债, 最怕用自尊作抵押

年轻时透支借用荣誉, 立下字据

正用一生的不懈努力来赎回

不是自己的别墅不能住

不是自己的银子不能要。这样的一个老人啦, 老了老了还想弄明白

为什么大洋彼岸一场风暴

会打得地球焦头烂额

虚妄不可救药, 被冻僵的经济数字

谁能打开智库, 搬动厚厚的冰雪

让它们起死回生

“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重要”

一个人听到这句话

从椅子上站起来鼓掌

春天已从东方的站台起程

一个人和这个世界, 方醒悟过来

需要重新发现东方

2. 表达

她在自己的诗集中

竟然没有找到

想找到的两个字

祖国!您骂她吧

怎么骂怎么打都不为过

她的诗歌吃您的五谷, 穿您的云雾

是您打开满天星斗, 夜夜为她点灯

是您的群山、峡谷、沙丘、大海和阳光一起奔涌而来

赐予她波浪一样起伏不平的词语

草尖上的风暴和雨露, 会告诉她

应该怎样成为一个诗人

她比您早一些进入花甲

而怎么白发, 都是您的女儿

她喊您的声音是带韵的

您的爱属于给予, 属于照耀, 笼罩着

存在于她一切文字的呼吸之中

她在山上住得太久

只会发出鸟一样的呢喃, 甚至

把一生都藏进一棵渐渐大起来的树

以为幸福就是水果的味道

展开的树枝就是飞翔

您的一片树林就是她的故乡

您的一条河就是祖国在她全身流淌

她从一个苹果的脏腑里来

肺腑之言, 就是由雨水、雪水、泪水

和汗水, 酿制而成的赞歌

她一刻不停地从花朵里

提取红色, 就像从爱情里提取镭

深深深深的爱啊

她以为最好的表达

就是一心一意把树种好

饱满着, 绿着, 像血液一样葱绿着

3. 菖蒲河公园

到了北京, 谁能不去天安门

不去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旗每天在这里升起

哪一块砖石不留下

流连往返, 难以离去的脚印

紫禁城太古老, 历史书轻轻一翻

就翻开遍地名胜

正午, 特别巨大的光在枝头爆裂

渴了, 累了, 想歇一歇

再去朝拜故宫的皇帝

忽然间有了长廊, 有了坐椅

有了一弯浅浅的水

那清凉, 那喜悦, 那颤动

外地人风尘仆仆的口袋, 落满了星星

菖蒲河, 一个来自山野的名字

轻轻放在祖国的贴心处

是谁像种植真理一样种植了一棵草

种植了对叶生长的悠闲和浪漫

在庄严和肃穆里

小小的公园, 百姓的脸

由小花小草的清芬塑造而成

借菖蒲河的折扇, 掀开人性一角

我看见百姓脸上写着祥和太平

飞驰的历史

不断向春天运送草芽和花蕾

我已被草征服, 在花径中

她现代诗歌 篇13

5月,“第三届豫商·她世界年会”将在郑州市裕华迎宾路3号隆重开幕。

本届年会由主题论坛和颁奖晚会组成,本着创新震撼、互动温暖的基调,将传递商界女性的财智与力量、生命与幸福。

300多位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商界女性精英、优秀男性企业家代表将盛装出席并互动。年会上,还将举办隆重的颁奖盛典,除了颁发“豫商·魅力女杰”奖、“豫商·最具影响力女企业家”奖之外,仍将推出 “豫商·最佳事业伴侣”奖,将挖掘河南本土各行业夫妻创业典范。

作为河南最有影响力的年会,豫商·她世界年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豫商她世界年会已成为《商业2.0豫商》杂志为河南女企业家打造的第一影响力平台。

越来越多的女企业家、女性职业经理人以其独特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影响力重塑着着中原商业。她们的探索与成功,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新商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0年8月15日,以《商业2.0豫商》杂志为依托,由数位中原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女性发起,正式成立豫商·她世界俱乐部,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女企业家俱乐部。俱乐部旨在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 、构筑智慧接触, 探求心灵成长,成为财智女性的心灵家园。会员来自不同的领域,她们不仅有光鲜的外表,还有智慧的头脑、顽强的个性、健康的心态、公益的情怀……

成立以来,豫商·她世界俱乐部系列活动也以其独具的开放包容、智慧碰撞、创新公益等活动赢得了广泛关注。

探寻中原商界女性的成功路径,展现豫商女性企业家的独特智慧和魅力、打造财智女性交流、分享的平台,助力商界女性的成长。

一场时尚与财经的盛宴,一场深刻而新颖的头脑风暴,一场商界女杰汇聚的年会,即将在郑州盛大开启。

看她落泪任她心碎美文 篇14

爱,有时就是站在不远处,看你落泪,任你心碎,而无能为力。

我一直忘不了那一幕。

暑假,我送小年去口语培训班。到早了,先到休息室玩会儿,里面一个花裙子小姑娘正在哼唧,见到小年,她奶奶眼前一亮:“看,有小朋友来了。”小年也立刻忘了我的存在,径直朝花裙子而去。好像也没听见她们说什么,反正两个小毛头肩并肩蹲下来,一人一块积木,携手搭起城堡来。

两小无猜,一见钟情好容易。

我去趟办公室办手续,临走又回来看一眼,却发现形势大变:来了个T恤小男孩,可能是“花裙子”的老熟人,“花裙子”立刻丢下墙垣半立的城堡,跑过去和他玩起来。小年一时没反应过来,手里还拿着积木,喊她:“回来”“花裙子”理也不理。

小年发现喊也无用,眼巴巴看了半天,低下头自己玩会儿,索然无味,又抬头看那一对喜新厌旧、始乱终弃的小人儿。她小小的脸上,有被拒绝被抛弃后的挫败,有意识到孤独而刻意掩饰的寂寥,有还在盼望她回来的不甘,又有明知“这是应该的”而生的认命。

她怏怏地蹲着,胡乱拼几下积木。

无端的,我心中一恸。

我很想一步跨进休息室――房间漆成明快的小鹿色,泡沫地垫是苹果绿,四壁的卡通都在说:这是大厦里的森林小屋,彩虹做成的糖果屋,这是童话剧的舞台,发生的一切都当不得真――但小年的难过,是真的。

我很想抱起她,对她说:别伤心。这不是你的`错。大部分人与我们不过是萍水相逢,他们来了,并不是因为你多好,只是那一刻你想玩他们也想玩;他们离去,也不是因为你不好,也许是妈妈喊他们回家吃饭,也许是想起还没做完的作业,也许是突然发现了新玩伴。

我还想告诉她:总有一天你会明白,那些让你一想起来心就皱成一团的事物,总会抚平;再怎么念念不忘,梗在你喉管里不上不下,让你咳你喘你难受,醒了便睡不着、睡着又哭醒的悲伤,都会在平淡日子里融合。

我没有这么做。

我说了她也听不懂。

懂了她也不会接受――十岁时我认定我生来要拯救世界;二十岁相信拉过的手永远不会松开;三十岁遇到一生最大的浩劫,我以为将自此萎谢。。。。。。我固执地拒绝每个长辈的规劝:“我们这代人,和你们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顶多是表现方式不同。

就算接受了又怎么样。我饱读诗书,终于弄清楚抽筋是因为缺钙――它就不抽了吗?不,还得忍着小腿的阵阵痉挛,把脚拼命上跷,捶捶僵硬的小腿肚,让它慢慢平息。知识不能加速痊愈的速度,用理性安抚情绪,真不如哭一场来得痛快。

我只是,看到了我的母亲。

曾有一个又一个晚上,我瞪着一个角落,并没发现自己在痛哭不已。忽然有人碰我,是我妈递过来一盒纸巾。

发生过什么,她一定很想问我。我可能断断续续说过,一边说一边努力克制;我已粉身碎骨,每一张嘴,迸出的每一个字都是飞溅的玻璃碴,一粒粒穿透她苍老的脸颊。她老了,我何忍毁坏她对世界淳朴的信任。

因此努力沉默不语,聚拢自己,收拾起残破的信念。我若无其事,我以为没人知晓,就像爱面子的小年,假装继续玩积木。但此刻我明白了,我母亲一直站在门外,看我。我所有想说而没说的话,就是她想跟我说而没说的话。

她掩藏了自己的真面目 篇15

月亮在夜幕之下苏醒散发出光芒

《She Wolf——Shakira》

沉寂四年之后,哥伦比亚拉丁天后Shakira终于推出最新英西双语单曲《She Wolf/La Loba(母狼出没)》。Shakira被誉为“哥伦比亚音乐史上最畅销国宝”,出道以来在歌坛连创佳绩,除了轰动全球的歌曲《Whenever,Wherever (爱相随)》之外,2006年她与Wyclef Jean合唱的《Hips Don't Lie》更创下全球排行超过55个国家第一名的光荣纪录,成为本世纪最热卖单曲!2005年她的英文专辑《Oral Fixation Vol.2 (爱的原罪)》创下了超过5000万的销售纪录,2006年世界杯上的《Hips Don't Lie》更让Shakira的拉丁魅力风席卷全球。

让歌迷引颈四年盼来的首支单曲《She Wolf》来势汹汹,这是Shakira首次尝试舞曲加电子的风格。性感前卫的Shakira果然没有让翘首以盼的乐迷们失望,第一波宣传照中她就以“笼中女狼”和“女狼裸奔”的大胆造型出现,性感令歌迷惊呼不已。为了配合西班牙市场的宣传,她还为这首单曲录制了一首西班牙语的版本《La Loba》。MV中Shakira化身为一只性感野性的母狼,不但以火辣造型在金色笼子里展露S曲线的完美身材,还用指甲狠抓裸背,清晰地传达出新歌的意境。毫不意外,这样撩人火辣的舞曲一经推出就受到全球歌迷的热捧,在这支颇为香艳的《She Wolf》MV中,我们看到的也都是Shakira性感舞蹈的镜头。对于这些舞蹈动作,Shakira却表示,这些动作都是她面对镜头时的即兴创作。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拍摄MV时,音乐一响起,我就开始做出各种夸张的动作,而许多动作都没有经过排练,都是即席创作的。我完全融入到我的音乐中去了。”

(Everybody Hurts)——Susan Boyle

有一种歌曲,无论什么时候唱起,总会让人想起生命最初的感动,当那动人心灵的旋律响起时,每个人都会静下来,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年伊始,海地的灾难牵动着地球上每颗有爱的心灵。这时,曾让无数人为之感动的苏珊大妈振臂一挥,联手英美两地21位大牌明星为海地重新翻唱了美国著名Rock乐队R.E.M的歌曲《Everybody Hurts》,Leona Lewis、Mariah Carey、Michael Buble、Robbie Williams、Mika等歌手都倾情献声。一瞬间,关于这首慈善单I.Q发行的消息响遍全球,“每个人都受伤了,”每个人也都听到了。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已故流行天王MJ的(

《Lupin》——KARA

备受关注的韩国女子组合KARA近期以第三张迷你专辑《Lupin》的正式发售重归舞台。连续推出的人气歌曲让这五位青春无敌的美眉一跃成为了代表韩国的女子组合,此次发行的《Lupin》预计将成为韩国上半年歌舞市场的焦点。 专辑中的主题曲《Lupin》以华丽的节奏和Pop带来的比前作更加强烈且爽快的音乐为特点。并且,就像变身的鬼才Lupin的形象,曲目展开会使人体验到紧张和消失的乐趣。添加乐队感觉的曲目《Tasty Love》是充分展现成员们可爱、活泼感觉的舞蹈曲目,感性的旋律和Kara特有的乐队风格的绝妙组合比较有趣。《Umbrella》则是以类似音乐舞台剧的感觉为特点的舞蹈曲目,会使人既舒服又兴奋。

《Carry Out》——Justin Timberlake

坏也可以坏得有性格有理由,“坏小子”贾斯汀这回又与两名“法国女仆” 大玩起了舞蹈。在日前公布的新专辑《Carry out》MV中,这位流行小天王与两名身穿惹火法国女佣服装的黑人女舞者频频眉目传情,场面十分性感火辣。 贾斯汀和两位女配角的服装经过精心挑选,以黑白两色为主。本来端庄的颜色经过设计师和贾斯汀的演绎,也变得戏谑和挑逗起来。

哲学,她表达希望 篇16

有人认为,在时下的青年人中,对我国目前的哲学状况,产生着一种失望情绪。不过,笔者近几年却发现,在各地的青年理论工作者和研究生的床头案几,时常可以看到李泽厚的哲学论著;他们争相谈论的主题,也往往涉及到李泽厚以之作为注意的中心或曾有所论列的那些问题。这种情况使人感到,在青年人的失望当中更多蕴涵的倒是对于哲学的热切的希望。

李泽厚有句话,堪称是意味深长的:“哲学并不许诺什么,但它表达希望”(第178页)。新近出版的《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发表的引起学术界广泛注目的一系列文章,它们使人得到的感受,亦是那种并非失望的希望。

“走我自己的路”

读毕《文选》,首先使人想到的是关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康德哲学评价的一些问题。

今天,我国的经济学家们,通过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勇敢地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一系列崭新的见解和主张,在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坚实、可喜的步伐。而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呢,相形之下,依然步履蹒跚。在孑然前行、坚持探索的少数人身上,人们看到了哲学追赶时代的脚步。就中,李泽厚所做的探索,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目。

李泽厚之所以引人瞩目,首先在于他在哲学研究中坚持“走我自己的路”的信心和勇气(参见《文史哲学者谈治学》第341—348页,以下援引此书简称《治学谈》)。所谓“走我自己的路”,就是批判地独立思考。这是从事哲学研究的首要条件。翻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一篇,开宗明义,就可看到如此激动人心的词句:“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年轻的马克思正是在这种勇敢的自由精神的激励下,完成了从《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这一系列不朽著作,为全人类开拓出一条光辉的道路。

我们从事哲学研究的目的,无疑是要澄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李泽厚的立足点亦在于此。据他自述,他在早年,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比较”,“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治学谈》第345页);而且,他认为自己后来所作的许多新的探索,依然都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围(第177页)。但在方法上他主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不在于用“我注六经”的方法使其逐渐成为僵化、凝固的经院式的教条,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六经注我”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及其他社会科学思潮,成为指导和促进我们哲学研究和发展的“建设的哲学”(见《批判哲学的批判》修订版,第443页),以期“在哲学人文学科领域有大的建树和开拓,以适应国家现代化的总目标和回答世界向何处去的挑战。”(第164页)

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具体研究上,李泽厚主张“取乎其上”的方法(《治学谈》第348页)。所谓“取乎其上”,也即溯流而上,直探其源的方法。正如马克思自己所曾指出的,哲学家的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他必须以承继前人遗留下来的必要的思想资料,作为自己赖以前进的出发点,因此,“取乎其上”的意义,也就在于探明思想家赖以前进的出发点。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渊源在于德国古典哲学。把握德国古典哲学深邃、丰富的思想,不仅是一般原理问题而且是整个现实哲学问题得以深化的重心。然而,在传统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中,人们历来偏重于马克思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思想渊源关系,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却被忽视了。如果细细品味原著和重新回顾哲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康德哲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康德这个二元倾向甚浓的哲学家的思想中,更显得出有层次、有矛盾、有启迪后人的问题。从现代系统一功能的方法论角度看,他的意识一思维的整体结构更能与发展变化、纷纭繁复的大千世界“同构”。尤其是从近现代哲学发展的趋势及重心转移上看,德国古典哲学的源泉和重心在康德,而非黑格尔。如同日本著名的康德哲学研究专家安培能成形象表述的那样:康德“在近代哲学上恰似一个处于贮水池地位的人。可以这样说,康德以前的哲学概皆流向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是从康德这里流出的。”(《康德的实践哲学》中译本,第2页)可以确信,康德哲学的启迪作用是深远的。首先,康德影響了整个德国古典哲学以及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例如,由康德分而治之的真、善、美三个方面,经由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各有侧重的发挥,分别与现代哲学中的存在主义、分析哲学及其他人文思潮和美学流派有关。就康德提出的问题看,现代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流派,并非纯然是痴人说梦或信口雌黄,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们不过体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向而已。或许,轻视康德哲学多元、丰富、含蓄、深沉的内容,正是我们今天哲学发展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康德哲学中更重要的似乎还在于方法的意义上:它在探寻人性及人自身的知识和价值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冷峻的批判精神。康德哲学不仅摧毁了教条(宗教)唯心主义的统治地位,而且还批判地扬弃了传统哲学(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片面性。康德哲学中这种对教条和传统的批判,可以唤起我们在哲学研究中追求真理的勇气。而这,正是一个哲学研究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郑昕先生昔曾有言:“超过康德,可能有新哲学,掠过康德,只能有坏哲学”(《康德学述》第1页),语虽诙谐,却是发人深思的。而恩格斯则指出,我们不仅以继承圣西门等人,而且以继承了康德等人而感到骄傲(参见《马恩选集》第三卷,第378页)。当我们深入到康德这一源头时,就会愈益感到这些话意义匪浅。

对于李泽厚对康德的批判和评价的观点、论据,人们尽可以保留不同意见和反驳,但透过他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所展现的那种批判的哲学思考与追求的精神,则确乎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反之,在哲学研究中因循守旧、恬然自得,最终必将重新陷入曾使我们民族精神文化历经浩劫的迷信与教条。剪伯赞先生生前曾为这种害人的教条主义画过三幅画像:头等教条主义——原著中抄;二等教条主义——从别人书中转引转抄;三等教条主义——抄都不会抄得。教条主义的最大恶果是宗教神学。法国著名哲学家拉美特利曾说过:神学开始之处,便是哲学完结之处。

我想,恐怕正因于此,李泽厚才以“走我自己的路”自勉;也正因于此,他才把重新思考、评价康德哲学作为自己出发的起点和重心。我认为,《文选》中最精彩的文章,就是以康德哲学为缘起的关于“主体性”问题的那些篇章。

“主体性将为开辟自己的道路而不断前进”

研究康德、评价康德,并非是要钻进牛角尖,发思古之幽情,以康德哲学本身为目的。当浩劫过后,精神上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人们象黑洞吸收星体那样,骤然吞食着外来的一切。康德哲学也象其他所有曾遭冷遇的观念、思潮、意识一样,引起了人们较大的兴趣。人们期望着通过对康德哲学的冷静思索,解答“哲学何处去”(《文选》第176页)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

李泽厚在几年前曾经说过,他已经出版的四部书:《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和《美学论集》,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对好些重要论题都一笔带过,“语焉不详”;虽然有心的读者能看出它们几部书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但这个方向本身是什么,他认为暂时隐而不宣为好。随着近年举国上下改革浪潮的兴起,李泽厚收入这部《文选》中的先后曾在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已明白无误地宣示了这一方向。这就是:建立主体性的哲学。主体性哲学不仅是这部《文选》的中心内容,而且也是李泽厚近几年在创作中孜孜以求的标的。理解了主体性哲学及其内涵,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研究特色及其重心所在。

所谓“主体性”,李泽厚认为,它“包括有两个双重的内容和含义。第一个‘双重’是:它具有外在的即工艺—社会的结构面和内在的即文化-心理的结构面。第二个‘双重’是:它具有人类群体的性质和个体身心的性质。”(第164页)所谓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人之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功能),以及落实在人性诸方面的具体因素(结构)。按系统观点看,主体性即是人性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照李泽厚的阐发去理解,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所谓主体性,首先含有康德哲学所赋予的意义,即指主体(人的人性的方面)在认识中、道德中和审美中的先验性、条件性、能动性。例如,在认识中,康德认为主体不仅是对象的认识所必需的条件,而且是一切经验的对象之成其为对象所必需的条件。这在认识论史上,就是变从客体入手为从主体入手的“哥白尼倒转”。

第二,李泽厚所说的主体性,并非仅仅是康德意义上的,毋宁说倒是对它的发展。例如,一方面,他强调人类群体的工艺-社会的结构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物质基础的另一种表述)是根本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另一方面,他又着重从个体的角度,把主体性主观方面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作为主体性思想的主题(参见第165页)。而作为“人性具体所在”的、包容知、情、意三要素的文化-心理结构(微观方面),是注重社会-历史(宏观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亟待深入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从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物化社会的趋势来看,文化-心理问题将愈益突出。不是经济上的贫困,而往往倒是精神上的贫乏、孤独和无聊,将日益成为引人注意的课题。这些,却是为康德当初所不曾料及的。

第三,问题的关键在于:主体性不仅在于人区别于动物的能动性,也不仅在于工艺-社会与文化-心理、以及人类群体与个体身心所表现出的静态的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要科学地、历史地去解释该主体性在动态中的形成的问题。这就涉及到李泽厚进一步地对实践(使用工具的活动)在主体性的形成(积淀)中的作用所作的创造性解释,也接触到他所倡导的主体性哲学(或谓人类学本体论)的核心内容了。一句话,就是要将康德所提出的纳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必然……等二律背反为一统的主体性理想,建构在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符合当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思维水平的现实中。如同李泽厚所说:“马克思对黑格尔作出了扬弃改造的范例。今天似乎该轮到我们对康德作工作了。”(第166页)

康德哲学曾把“人及人性是什么”这个问题作为其哲学体系中最后最高的问题,但始终未获解决。而李泽厚一开始,就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触及到这一深刻的问题,以期借此作为推动整个研究深入和发展的契机。他所提出的主体性,其核心是要在更深入、更广泛的层次上,深掘马克思把人及人性规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哲学意蕴。在康德那里,作为人性的主体性是以先验逻辑的形式设定的,他不可能了解主体性形成的历史根源。李泽厚提出“积淀”的概念,正是力图描述主体性的历史建构。而以使用工具为标志的“实践”概念的引入,则是进一步解释主体性的历史积淀何以成为可能的物质动力。人的主体性——积淀——实践这三个密切联系的概念,构成李泽厚近几年来哲学思考的轴心。而其哲学意义,是对康德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倒转。

抓住了主体性思想,就抓住了人建筑在动物性生理机制上的社会性的心理结构和能力,就会对人性有更深刻的、内在的认识。不仅从社会物质条件、历史氛围等外在的因素方面去揭示人性及人的存在的诸问题,而且从内在的、人自身活动的知、情、意各文化—心理结构,去开拓对于人性的视野。例如,当用文化—心理结构的原则及积淀的理论去考察孔子的“仁学结构”后,势必得出对孔子学说再评价的结论;去考察秦汉思想后,势必得出对“天人合一”理论的重新臧否;去评述庄禅哲学后,也定会体验到它们所透露的人的存在的更深沉的意蕴。总之,李泽厚运用文化—心理结构的主体性原则,无疑使中国历史、观念、文化、心理、民俗诸问题的研究,获得了新的“阐释”,展现了新的生机。

主体性哲学与真、善、美

李泽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将真、善、美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作出了以实践为统一原则的独特解释,这些,构成了主体性哲学的主要内容。

康德之后,对真、善、美的追求,曾明确地成为几代哲人们追求不舍的最高理想。而对真、善、美本身的理解,以及追求的方式,它们三者的关系及其地位等等,许多哲学流派都有着不同的解释。而现代哲学的一些流派,把这种对真、善、美的统一的执着与追求,多少看成是古典的或近乎浪漫的奢望。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对真、善、美的产生、功能、结构及其机制,作出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创新的分析和阐述,从而回答世界和未来的挑战,这是摆在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可喜的是,李泽厚在这方面已走出了一步。

在李泽厚看来,正是以使用工具为标志的实践,才有可能在人性结构中由“理性的内化”而建立起智力即认识的结构;才可能由“理性的凝聚”而建立起意志的结构(伦理观念);才可能由“理性的积淀”而建立起审美的结构。由这三层结构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人的主体性结构,使人性的概念更加明确和得理。

在美学研究方面,李泽厚这一实践的主体性原则表现得最为明显。随着认识、伦理、审美的发展,审美的文化—心理结构将会以新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伴随文明的发展,美学将不仅仅是一门审美的科学,而且还是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及未来精神文明的灵魂部分。这就是说,在未来社会物质需求得以基本满足之后,审美的需求将高于认知、伦理的需求。文化—心理结构中审美因素将突出出来。作为知、情、意真正合谐统一的审美的感受,将以不同于认知的感觉(杂乱)和伦理的感觉(欲望)的方式,表达出人的内在的心理理想。生活的最高经验和体验,应当是如同审美愉悦一样的惬意。人将真正摆脱物态社会对人感觉的蚀钝,以及终日的心理疲劳,陶冶自己的内心而成为知、情、意统一的完整的人(歌德语)。李泽厚认为,这一可能性的实现有待于未来教育学的实践。显然,这些设想并非没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它们的确使人振奋、憧憬、开阔。正如李泽厚所描绘的那样:“必须具有冷静的对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的科学分析,又同时具有主动创造历史的伦理主张;即包括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也包括对未来的追求和渴望。”(第177页)而笔者以为,这种在根本上把自已诉诸实践的、真善美统一的主体性哲学构想,之所以富有生气(尤其在青年人看来),就在于她将自己诉诸未来。

“哲学何处去?”

当前,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标志着我们时代特征的就是改革。革故鼎新,在中国从来都是艰难的。改革,恐怕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的改革;第二个阶段是管理制度和體制的改革;第三个阶段是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即观念的改革。就起步的时间看,这三个阶段是逐步发展的三个必然步骤。但就逻辑上、以至改革实际发展着的需要看,却是浑然一体的三个同步运转的层次。近代史上一些改良主义者把观念与科技分为“道”与“器”,分别置于“本”“末”的不同地位,实为一种幻想。有鉴于此,在改革的三个层次中,观念的改革似乎是更为重要的一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清醒地意识到“知难行易”这个中国社会进程的严峻问题。

不过,读罢《文选》,掩卷遐思,倒使人减少了一些忧虑,增强了不少信心。观念变革者在变革着观念,观念在变革着观念变革者。我们时代提供给人们的就是这样一座规模空前的“立体交叉桥”,它无疑将“积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哲学要改革,今天已不仅是停留在少数人内心的默祷了。从《文选》中,我们也可以获得一些富有启发和可资借鉴之处:

首先,《文选》的作者注意批判地吸收现代外国哲学、自然科学的一些成果。例如:在分析孔子哲学中“仁”这个概念时,作者有意识地運用了当代系统论的一些成果,建构起孔子及儒家学说得以依凭,以及对中华民族心理影响甚大的“仁学结构”。又如,在分析庄禅哲学的意蕴时,作者联系到当代西方哲学的泰斗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铃木大拙和马斯洛等同质异构的多种观点,真是纵横捭阖,切中肯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站在现代哲学的高度,分析了“美”在美学范围的三重含义,即作为(1)审美对象;(2)审美性质;(3)作为美的本质和美的起源。并认为这三重含义分别代表中国当代美学领域中主观派、客观派和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派。而且,进一步指出:争论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只能在第三个意义所界定的范围中进行。这样,至少在逻辑上澄清了争论的语境,避免了无谓的争论,精确了对“美”的认识。总之,从“天人合一”到中医理论,从中国书法到“有意味的形式”,从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和马尔库塞的“新感性”到作者所强调的经过实践而积淀了的审美的“新感性”,等等,都看出作者力图站在当代的哲学水平上,面向世界,迎接挑战,主动对话。一些新概念、新观点、新方法的引入,不唯强化了分析的手段,而且也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列宁曾颇有预见性地指出:“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立无产阶级文化。”(《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著名物理学家玻姆也曾明确谈道:“科学发展史极其普遍地表明,科学是沿着两条路线向前发展的。首先是依靠着新事实的发现,它最终导致新型的概念和理论;其次,也依靠着用新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大范围内的已知事实,……。”(《现代物理学中的因果性与机遇》第117页)假如说近几年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所开拓,从一定意义上看,是在于找到了一个开放的模式;那末,哲学的改革与发展,能否从李泽厚开放性地扬弃现代外国哲学及社会科学的一些积极成果中,获得某种启示呢?

第二,站在中国文化—心理结构所辐射出的广阔的哲学传统上,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哲学发展的道路,在作者的反思中,已明确地表露出来。近几年他在一系列关于中国思想史的文章中,经过艰苦的思索,提出了不少富有新意的见解。例如,在对孔子的仁学结构中“血缘基础”、“人道主义”、“心理原则”和“个体人格”等四个方面作出独到的分析后,李泽厚认为正是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的整体功能构成的“实践理性”原则,形成了中国人之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心理依据。他说:“孔子的仁的仁学思想似乎恰恰是这样一种整体模式。它由四个方面的因素组成,诸因素相互依存、渗透或制约,从而具有自我调节、相互转换和相对稳定的适应功能。正因如此,它就经常能够或消化掉或排斥外来的侵犯干扰,而长期自我保持延续下来,构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思想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在塑造汉民族性格上留下了重要痕迹。”(第9页)从他对秦汉思想及“天人合一”观念的深入考察;从他把庄禅哲学看成通过知识阶层而与儒家传统构成中华民族文化一心理不可缺少的互补和耦合;从他对宋明理学在主体意志和道德行为方面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所作贡献的褒扬,等等,都看到古老的哲学在我们今天哲学发展中的地位,确证了歌德所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名言的份量。无疑,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包含着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卓越智慧和精神,这也就是李泽厚所时常提及的: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儒家进取精神;那种以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为特征的庄子哲学;那种不否弃生命的中国佛学——禅宗;以及那种执着于美好理想和不屈情操的屈骚传统;同时也有种种与现代社会不相容的糟粕,正是它们,构成了中国哲学和美学的传统。对此,如何去伪存真,激浊扬清,推陈出新,避免以牺牲中国哲学传统中深邃、生动的哲学韵味,来建立新时代的哲学和美学,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总之,斯书,斯言,读后使人确信:一种将深邃的理智溶于实践和探索的有批判、有生气的哲学的复兴,是我们建设精神文明、实现观念更新和民族振兴的希望。

哲学啊,她应当表达希望……

一九八五年五-六月

上一篇:安娜的故事下一篇:关于数据库培训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