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八零后散文随笔

2024-08-17

我们八零后散文随笔(共3篇)

我们八零后散文随笔 篇1

奔三的八零后们,我们共勉散文

我还在想象着我的18岁,可我却马上30岁了!真的吗?不愿意去想,但不得不面对。

曾经的年少轻狂,早已荡然无存。曾经的花样年华,早已悄然而逝。80后的我们已经开始站在了20岁的尾巴上,面对三十而立,还有多少人可以昂着头,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依然年轻?是的,年轻就是资本,面对着90后的异军突起,80后的我们是否还年轻?

曾经,骄傲的我们都怀抱着崇高的理想,奔走在陌生的城市,只为寻找内心深处最真的梦想。曾经,生活得再艰难,都会想着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曾经,单纯的认为,就算很小很小的一个房间,都可以经营自己最美的。当事业依然碌碌无为的时候,当变得虚无缥缈的时候,80后的我们,是不是依然还会说,年轻不怕失败?

终有一天,我才发现,原来,80后的我们,都早已经老去。我们不再轻狂,我们不再潇洒,我们不再坦荡,我们不再微笑,我们有的是对于生活的压力,我们有的是对于婚姻的恐惧,我们有的是对于未来的失望,我们有的是对于困难的却步.

面对工作:我们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激*情,只希望能够有一份足够安稳的工作。有风险的工作都已经被排斥了,曾经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走关系找工作的我们,面对着事业的平淡,连收入都无法给予自己温饱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选择屈服,放下原本最高傲的脸面,开始寻求人际关系的最大化。工作的艰辛,对于我们无所畏惧,重要的是可以一直将这份工作持续。

面对:已经不把婚姻当成爱情的升华,而是把婚姻当作是。我们不再渴望一份浪漫而刺激的爱情,而是奢望一段而美满的婚姻。曾经固执的以为,相亲那只不过是70后,或者说更早一代的婚姻方式,然而等到现在才发现,相亲已经成为了80后婚姻的主流方式。难怪,一个朋友说:“我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

面对穿着:曾经过度讲究品牌感觉的我们,对于品牌已经变得陌生,橱柜里的昂贵的衣服,让工薪阶层的我们没有勇气再去试穿。赚钱之后,才知道,原来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不再讲究品牌,而更注重衣服的质量以及用途,适合穿着的`场合,不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去血拼那些打折的衣服,衣服不在于多,而在于体面。合适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品牌只不过是一个虚幻的东西。

面对社交:当越来越多的朋友有了家庭之后,已经没有多大的勇气再和他们一起聊聊关于生活,因为在他们的口中,都是关于家庭的,而单身的80后更注重个人的书法。曾经极度热爱的酒吧、KTV都不再喜欢了,已经忍受不了那种嘈杂、疯狂的环境,更喜欢坐在咖啡厅里或者茶馆里,看看书,听听音乐,享受咖啡的苦涩,亦或者茶的清香。

面对:家庭超越了爱情和,一切都将家庭放在第一位。没有了原本的冲动,了解了父母的苦心,懂得去体谅他们的无可奈何。原本单纯的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某一天突然变得清晰,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来一直都不那么单纯,最值得相信的,除了父母,还有自己。越来越讨厌,走亲访友,因为总是会有很多人问题,关于婚姻的某个问题。

我们八零后散文随笔 篇2

学校教育应根据这代孩子的特点施行适合他们需要的, 适合社会需要的教育。俗话说,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代学生具有什么特点。

这代学生很有激情, 为完成好一项工作, 能够加班加点, 甚至还会动员自己的社会力量。可惜的是, 这种激情来得快, 去得更快, 有时迅速得让老师们都摸不到头脑, 大有“冰火两重天”之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增强目标教育和抗挫折教育, 让其明确其目的, 并在遇到挫折时及时给与帮助。拨正方向加油鼓劲, 教师此时不应只是观望者和评价者, 更不能挖苦打击。

这代学生能力很强, 特别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为擅长, 可惜团队意识稍差一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加强与人合作的教育, 比如平时课堂可设置学习讨论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奖励, 个别特别个性的同学交给他特别任务, 让他组织小组办板报, 做值日, 在组织过程中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这一代, 他们敢爱敢恨, 追求个性解放, 故此纪律性稍差一些。

这一代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期, 物质条件比较优越。

这一代学生非常有闯劲, 有开拓意识,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很明显。

理解是成功领导他们的基础

尽管在老师们眼中, 他们有诸多可挑剔的缺点, 但是我们还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那就是自己的工作中不仅离不开他们, 而且还必须教育好他们。

特别是在这一代学生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的今天, 想在工作中回避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说, 我们应该摒弃对他们的种种成见, 站在理解的角度上, 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扎实开展工作, 理性对待困难, 科学规划人生。

首先, 我们应认识到, 这一代学生是其所处年代所致, 也是其涉世未深的表现。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特点, 其实我们自己也经历过, 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 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相处。他们面临的生存压力很大, 挫折教育又比较缺失, 因此心理一般比较脆弱。同时, 由于生活条件优越, 接触外界事物又较多, 特别是借助互联网之力, 敢于也善于挑战权威。因此在教育他们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不宜过分强调师者为尊, 更不能在他们面前一味摆老资格。

技巧是成功教育他们的关键

理解他们的诸多特点, 有针对性地利用一些工作技巧, 则可以非常巧妙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能够成功避开他们的诸多缺点。

从目前的情况看, 老师有许多他们工作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应从自身出发, 从工作特点出发, 挖掘一下这诸多技巧。

技巧一:以网为媒, 增强认同

他们是与网络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他们身上有很深的网络烙印, 他们可以一日无食, 但不可以一日无网。这正是我们了解和理解他们的最佳方式, 通过心与心的交流, 让他们自发地认同你, 从而自愿与你合作。

技巧二:以心换心, 荣辱与共

由于是独生子女, 虽然有些娇气, 但也有很多苦水无处诉。比如父母离异, 比如情感问题, 这时, 我们就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 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他们出现差错时, 我们更是要善于揽过推功, 多替这些学生承担责任。只有荣辱与共, 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和拥戴。

技巧三:以技服人, 增强“粘性”

他们敢于质疑权威, 但也佩服真才实学。在他们面前, 我们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经验, 用真本领“震”住他们, 而不是靠命令来“压”他们。这种人格魅力也是一种软实力, 能够增强我们与学生之间的粘性, 有了向心力, 战斗力也就自然会出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已, 做让学生佩服的老师。

八零后情真意切的入党申请书 篇3

我叫***,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幸运地得以沐浴共产党带来的改革春风,享受共产党伟大政策所带来丰硕成果。我们的好生活好日子都是共产党给予的,我对共产党充满着爱戴和感激之情,今天,我满怀崇敬之情,向我们的党组织呈上我的真诚的入党申请,请党组织审查。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折磨与考验,四人帮的肆虐与跋扈,但最终屹立不倒,后积薄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曾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从1921年建党以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当今的建设成就。无数事实证明:党能够靠本身的力量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更加生气勃勃的前进。

我深深认识到,我们只有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使我们国家早日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党的命运息息相关,没有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将是一句空话,更何况个人的前途、命运。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中国共产党千里奔波,雪中送炭;5月汶川大地震,中国共产党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共产党的光辉照耀华夏大地,我渴望加入这个先进的组织,并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坚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永不叛党。我衷心希望得到党组织的帮助和培养,我决心积极向组织靠拢,在组织的教育和帮助下,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不断进步,争取早日从思想上入党。

如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能够在此时向党递交申请,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如果党接收了我,我一定会遵守党的规则制度,认真履行一个党员的义务,争做最优秀的共产党员;如果暂时不能入党,我也不会泄气,一定继续努力,缩短与党的距离,争取早日加入党。

上一篇:如何从法律角度防范政府融资风险下一篇:青奥 南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