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2024-10-16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通用10篇)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篇1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暨育儿书籍读书心得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买来快半年了,断断续续的看。前几天终于看完了,心里竟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一、先列一下我的书单吧。食谱除外。

第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孕期买的。不到一周就看完了。这本书给了我最初的育儿理念——教育孩子,首先要改变大人自己。这是根本。

《卡尔-威特育儿全书》给出了教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让我充满了信心。

《郑玉巧育儿经》胎儿卷和婴儿卷,这是生长发育方面的,也有一些智力发育的内容。到现在还在孩子半夜持续哭泣的时候翻回头查找原因。

还有《0-1岁婴儿养育每日一页》,给我每天的指导。

《宝宝生长发育监测卡(0-3岁)》是孩子5个月的时候买的。这个好在有每个月的生长指标,可以记录下来。还有当月要学会的大动作、精细动作等等,以及训练方法。也很实用的。不过里面的胸围啦、囟门都没量过。头围也是到了快10个月才第一次量。知道闺女随她爸的头围,没当回事过。

后来买的游戏类书,比如《让孩子越玩越聪明的160个游戏(0-3岁)》,简单、方便而又实用。

给宝宝看的第一本书是颜色、数字什么的,第一本故事书是万友童书的《宝宝最喜欢的经典动物故事大全(0-3岁)》。到现在还喜欢。会指着上面的动物惊喜的啊啊叫。一起买回来的还有《儿童常用成语接龙大全》和《儿童经典智力测试题大全》,不过这2本现在看有点早。

淘宝商城11月份5折还包邮的时候,买了一套乐乐趣的触摸书。有动物羽毛、皮肤之类的。让孩子的小手指多摸摸东西吧,这些刺激都会在她心灵里留下印迹。所以我给家里的老人说,只要她愿意摸,没有危险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别怕脏。《欧美经典儿歌-动物大游行》的一套9本是我一直想找的。标准的英语,经典的儿歌,好玩的游戏,还配五线谱,虽然只会C大调,也凑合着能在电子琴上弹弹。现在最喜欢听的还是动物大游行这张CD。小朋友会指着CD机告诉我打开它。也会指着旁边的加湿器告诉我打开它,嘿嘿。喜欢玩加湿器里冒出的水汽。再后来,买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和《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第一本让我更多的学会了和孩子相处之道。明白了自己的一小点点举动对孩子的莫大影响。我也想放养,可是我做不到。那就只能努力做到既关心,又有点技巧的那类家长吧。第二本,也是很不错的指导。我记住了“凡是被关注的都会被强化”,知道

了怎么让孩子少吃手。每次看到她吃手,我就知道,这一段时间给她手的工作少了。

二、作为读书心得,我整理了我的育儿观点如下:

1、想教育好孩子,大人首先要发现自己的问题。希望孩子学这个会那个,是真的为孩子着想还是满足大人的欲望?想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大人首先要改掉自己性格里的急躁。否则孩子会一点不落的学到不想她有的毛病。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拥有创造力,原来需要那么高超的技巧。创造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是挖掘出本来就拥有的而已。

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小心呵护,就怕大人的眼光破坏了孩子脆弱的心灵和感觉。我曾经的困惑现在找到了答案:大人之所以忘记了、不再理解孩子的想法,是因为大人用心、用灵魂去感觉自然的通道已经封闭。既然已经封闭无法感受,就千万别动辄以为孩子的感受荒唐、错误。可能大人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毁了一个孩子。

3、给孩子提供氛围,引导而不是安排。这几天看完了《失落的密符》,里面讲到兰登和彼得讲的几节课。内容不是重点,关键是他们讲课的方法,引导听众兴趣的能力。我曾无数次的设想孩子遇到问题问我的时候我会怎么讲。看了书,才知道,答案不重要,方法是关键。

总是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说,他的母亲没有文化,但每天都会问他,今天你给老师提了什么问题。另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说,他的母亲没有文化,但每次他遇到困难,妈妈总是说,我相信你能找到答案。希望我也能做到。

4、相信孩子的能力。《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最爱看里面的例子,李跃儿总能化腐朽为神奇。也不知道用词恰当不恰当,反正像我这样的大俗人看起来都没办法的事情,她易如反掌的解决了。最神奇的还是教画画。孩子竟然能画出“味道”来——就是酸甜苦辣的味道。看了画,就知道想画出的味道。还有画出大怪鱼等等。

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她会在其中理解、进步和升华。

书里的方法有些我还不太会呢。要看第二遍。

5、教育方法是鼓励、鼓励、再鼓励。这是一个朋友的父亲说的。当然,郑渊洁也说过这样的话。朋友的父亲是小学校长。

还有身教。胜于言传。

摆了这么多理论,还没到用的时候。相信孩子能听懂我的话,现在开始,就平等的对待她,用学到的方法。比如,摔了遥控器,对她说,不要摔,它会疼的。还要家里老人配合,LG和我不在家的时候也这样说。

只想到这么多。慢慢再总结,用用再提高吧。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篇2

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交织在一起。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 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和行为。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而愉悦的心理体验, 使人更加自信;反之, 不好的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良的、甚至很糟糕的心理体验, 使人感到自尊心受损而失去自信。那么, 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你的快乐感受, 降低了你的幸福感呢?

一、个体因素的影响

1. 影响心理健康的性格特征

荣格把性格类型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 他认为人在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时, 心理一般有两种指向, 一种指向个体内部世界, 称为内向型, 一种指向外部环境, 称为外向型。

内向型性格比较安静, 富于想象, 爱思考, 但是有退缩的、敏感、害羞和防御性的倾向, 对人的兴趣相对比较淡漠;外向型的性格比较乐观积极主动, 爱交际, 很好相处, 乐于助人也不拒绝别人的帮助, 易于适应环境, 但兴趣容易转移, 缺乏坚持性。

不少人对自己性格倾向抱有偏见, 而实际上内外向性格的人各有自己的特点, 重要的是要接纳自己, 充分认识并体会自己的优点。例如内向的人冷静、善思考, 能观察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 处事谨慎, 办事认真, 能细致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外向的人积极进取, 善于沟通和交流, 易于融入环境。特别注意的是, 不要用放大镜去看自己的缺点, 缺点夸大、膨胀起来, 会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的。

2. 影响心理健康的人格类型

(1) A型人格。

A型人格与B型人格是对人们人格特质的一种区分方式。A型人格者属于较具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 并且容易紧张。A型人格者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 不断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B型人格者则属较松散、与世无争, 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

A型行为特征:其一, 争强好胜, 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其二, 苛求自己, 不惜代价实现目标;其三, 以事业上的成功与否, 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其四, 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 试图在极少的时间里, 做极多的工作;其五, 不知道放松自己, 极不情愿把时间花在日常琐事上。

A型性格的人, 由于对自己期望过高, 以致在心理和生理上, 负担都十分沉重。由于长期生活在紧张的节奏之中, 其思想、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模式, 源源不断地产生内部的紧张和压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 “经常想到有许多事情要做, 却没有时间去做”, 这种左右为难的复杂心态, 会使我们紧张、忧虑, 长期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 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等疾病会随之发生。

如果你感觉自己有A型人格的倾向, 不妨放慢一下行进的脚步, 看看身边的风景……

(2) 外控性人格。

控制点 (Locus of control) 这一概念, 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的朱利安·罗特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 旨在对个体的归因差异进行说明和测量。罗特发现, 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对某些人来说, 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 所以这种人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 称为内控者。对另外一些人, 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 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 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 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 他们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 称为外控者。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 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 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 面对困难情境, 能付出更大努力, 加大工作投入。他们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而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 面对失败与困难, 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原因, 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运气。他们倾向于以无助、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显然这种态度与行为方式是不可取的。

外控性人格是导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原因。当你发现自己总是倾向于把失败或者不如意归于自身以外的因素, 如运气、命运或他人, 请停止抱怨, 也不要逃避, 请把目光投向自己, 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吧……

二、工作环境因素的影响

⒈影响心理健康的组织因素

(1) 工作要求过高。

当你承受着太多要求, 却只有太少的时间以及太少的资源完成工作时, 就意味着已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虽然有时会考虑到工作量的问题, 可是对工作质量的过分要求也是超负荷工作的表现。

(2) 工作氛围。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对工作满意程度很重要, 工作上的社会支持可以减少应激。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生活日益复杂, 心理、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工作负荷加重, 人际交往时间缩短, 这些都使得人际交往的阻碍不断增多, 有效沟通减少, 导致人际支持缺乏。

(3) 角色冲突。

所谓角色冲突, 即个体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的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 你通常都不只是扮演一个角色, 而是要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这是由社会地位的特点与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决定的。一方面, 个体往往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社会身份, 而对于这些身份, 他也被要求履行不同的角色;另一方面, 对于不同的社会身份, 不同的人或社会群体所持有的角色期望也不尽一致, 他可能因此被要求按照不同的角色模式去行事, 这样, 当个体受时间、精力及自身价值倾向的制约, 不能同时满足外在社会不同的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 而这些角色又都对其具有意义, 不履行任何角色都会出现消极后果时, 个体就会出现角色冲突。

(4) 自主与做决策。

每个人都渴望控制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并做相应的决定。参与组织的决策过程, 对于保持个体的士气、动力、自尊和工作满足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一些研究表明, 教师常感觉自己的工作是由他人控制的, 必须努力工作, 因为自己是被高度监督的, 包括定期进行的标准化考核, 都对教师构成了很大的压力。

(5) 公平。

在一起工作的人相互尊重, 是一个团队稳定的基础。信任、公开和尊重是一个公正的工作岗位的关键因素, 缺少公平是工作量分配不公的标志, 是行政人员偏心的表现。当个体感到在分配工作和报酬方面缺乏公平时, 会表现出嫉妒、竞争和报复心理。

(6) 冲突的价值观。

迫切地想得到工作岗位, 使部分新人很少注意那些反映在学校政策和行政中的价值观, 他们只是想得到一份工作。在某些情况下, 学校的政策和制度会与个体的价值观相冲突从而导致心理问题。

(7) 努力与回报之间的差距。

个体是为内在的和外在的报酬而工作, 期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工资报酬、威信、地位、与同事合作时的满足感。当得不到合理的收入时, 个体本人和他的工作就被降低了价值, 引起心理倦怠。

⒉影响心理健康的管理因素

(1) 领导的支持不够。

领导与同事的支持, 对减少工作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来自上级的支持比来自同事的支持更为重要, 当缺乏这种支持时, 个体会感到领导与他们不在同一阵线。

(2) 管理混乱。

个体工作在一个秩序混乱的环境中, 会在工作中形成缺少控制的经验。如果一个单位没有权威的领导, 就会缺少工作所需要的方向和秩序, 但是一个不能决策也不能以清晰的政策和制度来管理单位的领导, 就会出现管理混乱。

某人力资源网调查发现, 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组织结构呆板、不健全、缺乏监督机制, 员工不能参与决策, 包括个人创新不受支持等都会降低工作满意感, 导致工作倦怠。

(3) 压抑的工作环境。

现在, 很多单位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清晰的沟通渠道和界定清楚的政策和制度, 似乎管理非常到位, 但个体却感到自己没有一点界定制度的权力, 只能一味地服从原有的标准, 会感到非常有压力。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⒈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生活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庭环境, 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教育条件、教育方式、家庭成员间的心理气氛等均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特别是对心理发展方向及水平产生影响。

⒉冲突、挫折

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处于面临选择的冲突情境中, 一般情况下, 个体在面对冲突情境时, 能够做出抉择, 减少冲突, 但有时因个人自身的局限性, 或个人所选择的目标缺乏实现的客观条件等, 也会使冲突难以解决, 使个体处于焦虑、失望的状态下, 造成内心痛苦。

⒊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

应激又称“紧张状态”, 是由应激源 (紧张性刺激物) 引起的, 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可以维持人的正常功能活动, 而长期的、超过人应付能力的应激, 会对人的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如出现身体不适、虚弱等生理反应, 造成人对疾病的易感状态。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篇3

本书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所著。她用最明确、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是天使,不是上帝

作者认为素质教育是爱的教育。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爱来爱孩子,同时让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若将人的素质比做一棵树,心灵是根,精神是干,能力是枝,知识是叶,那么老师是什么?是可以让美好发芽、生长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灵的明灯。成为老师的先决条件是爱,但只有爱心远远不够,还得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做到智慧的爱而不是愚昧的爱。老师教育的价值观应该是给儿童发展的自由,获得了这个自由,他们的成长才是快乐幸福的。书中所说的正面赏识教育、示弱赏识方法就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智慧。

把幸福还给孩子

如今,许多父母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知识,让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孩子幸不幸福,他们鲜少考虑。实际上素质是指人多彩多姿的特点和应对社会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

作者认为现如今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二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三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要是不懂什么是儿童教育,就不如不教,不教或许会更好”。教育不得法,抽去孩子的自然属性,按照成人的想法去塑造,本质上就是一种严重的“毒化”,它使得孩子丧失了作为人的基础,最后只能成为“非人”。因此,家长是否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把幸福还给孩子,也是把未来还给孩子,毕竟未来的世界里,他们才是主角。

新书速递

《那些滚雪球的人》

作者:王星等

定价:35元

类型:经济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中收录的访谈,既有耳熟能详的来自北上广的明星职业投资者,也有来自中国的“民间巴菲特”。本书堪称与国内投资大家的灵魂交谈,一场享受多种投资理念及策略的精神盛宴。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作者:林特特

定价:32.8元

类型:女性励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在本书呈现的54个人生温暖的瞬间里,我们渐渐明白,平凡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最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简单的故事》

作者:[德]英果·舒尔策

定价:40元

类型:小说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以东德、西德统一之后的8年为历史背景,通过各类人物,如饭店服务员、出租车司机、记者、失业教师等的对话,引申出生活在阿尔滕堡小城里居民们的状况和故事。

《苦水音乐》

作者:[美]查尔斯·布考斯基

定价:32元

类型:小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小说家之一。《时代周刊》评论他是“美国底层社会的桂冠诗人”。他的作品继往开来,独树一帜。本书是其短篇小说代表作,侧重描写社会边缘人的生活。

新片速递

《时光恋人》

导演:沈东

主演:李小璐/立威廉/方中信

类型:爱情/战争/奇幻

上映时间:9月6日

本片是李小璐产后首次亮相大银幕之作,她在片中再演青春美少女,挑战勇敢追爱的90后大学生。故事讲述的是女大学生苏琳(李小璐饰)在参观完历史博物馆后的夜晚,突然穿越到了1949年,并在那里邂逅了革命烈士孙志阳(立威廉饰)。本片不仅仅展示了一段奇幻又错综复杂的传奇故事,同时诠释了一种高于生命的纯美爱情。

《极乐空间》

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

主演:马特·达蒙/朱迪·福斯特

类型:动作/惊悚/科幻

上映时间:9月10日

本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的2159年,那时的世界,一边是生活在无污染的人造空间站——极乐空间的富人,一边是生活在废料成堆、人口过剩的地球上苟延残喘的穷人。尽管两个世界之间存在沟通的渠道,但是朱迪·福斯特饰演的“极乐空间”高官罗兹,一个性格残暴的铁血统治者,却迫使穷人世代生存在地球上。故事由此展开。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篇4

我自认为是懂孩子的人,也怀有一颗想要唤起孩子们真、善、美的教师心。读完李老师的书,才觉自己之幼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幸运的是,我读了这本书,有了莫多的收获。

我看到了李老师的爱与智慧。但凡爱教育的教师,是不乏爱的,就像天下的父母,少有不爱自己子女的。我记得做过一道教育类的选择题,有百分之八十的老师都回答他们是爱学生的,但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确实,爱,需要方式。不是父母、老师爱的方式,而是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就像书中提到那个叫杨一帆的女孩爷爷奶奶爱她么?非常爱。一直把她抱在怀里,因为担心被其他的小孩欺负,不让她和其他小孩在一起玩耍。

可这让“孩子作为人的所有技能未被使用到。在孩子身体里,那颗作为人的灵魂很少被感动过,很少有痛苦也很少有愉快。”这是错误的爱的方式。当孩子因被错误的爱而变成“问题孩子”时,就需要老师的智慧。

★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 谁拐走了外公读后感

★ 谁偷走了你的月光作文

★ 《预约幸福》读书笔记

★ 谁欠谁的幸福作文

★ 二年级雪孩子读书笔记

★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师读书笔记

★ 关于中学生幸福的读书笔记

★ 哈佛幸福课读书笔记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篇5

作者是一个用真心对待孩子的老师,她能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感化,升华那一个个稚嫩却澄澈的心灵。她的书里列举的是生活中那些受传统教育毒害的孩子,那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当方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怜或可悲的命运沉重的另人叹息,他们本是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本来应该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怜的孩子,因为父母和社会不恰当的教育体制和价值观承受了太多太多,葬送了自己的童年甚至一生。

看完李跃儿老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思:试问,我的孩子幸福吗?我用在他身上的教育方法正确吗?

如果从物质满足的角度来说,他是比以往的我们的时代富足。要吃有吃,要穿有穿,零食呈大堆,玩具满天飞,音乐,动画,游戏更是玩不累,可是他真正从心理上幸福吗?

李跃儿老师说过“要是不懂什么是儿童,就不如不教,不教或许会更好。”孩子也不是得到更多物质他就幸福,如果一些家长以为平常辛苦工作,赚更多的钱,补偿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孩子就是幸福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要知道孩子的认知状况与心理特征。就是儿童还不能理解自然的规律,社会的秩序,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既要理解又要有耐心,放手让孩子依照自己的努力认知,“经验”到“规律是不能由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如果我们用“教”的方式告诉了她,就会切断她进一步思考的可能,久而久之他就会丧失独立思维能力;成人如果过于干预,不但会使孩子失去探索精神,还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问题。

李跃儿还说过“教育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教育,一种是不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成熟的、建设性的,不好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掠夺性的;建设性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帮助孩子进行内在建构,掠夺性教育阻碍孩子成长,破坏孩子的内在建构。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让孩子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吸收性心智最强的时期。

大多数家长和个别私立幼儿园在孩子两岁左右就开始逼着孩子认字、计算,以为这样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这样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结果只能徒劳无功。不尊从孩子成长机制的行为是愚蠢的。

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

李跃儿老师认为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二类,不懂教育,却有责任心。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李跃儿老师在书中讲述了现代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如何改进现代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篇6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所著,李跃儿从自己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巴学园”的教育实践,和自己育儿实践的切肤之痛中领悟到教育的真谛,然后用流畅的故事语言表达出来,出版了这本书,深受读者喜爱。在北京召开的一次这本书的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专著,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

著名育儿专家小巫把李跃儿称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认为她不仅精通教育,而且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能让我们入迷地读着故事的同时,学习着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故事,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孩子,并在为这本书写的序言中把它推崇为“一定要看的一本书”。她写道:

“对读者,我想说,如果你想博览教育群书,我推荐你先看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如果你懒得多看书,只想看一本,那我建议你别的书都可以不看,却一定要看这一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别是“用灵魂感受孩子的灵魂”“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幸福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动机”。书中,李跃儿用她那爱与真诚的语言讲述着关于爱育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性格鲜亮的小精灵,告诉人们孩童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要人们去理解那个色彩斑斓而鲜活跳亮的心灵。用她自己的话说:“研究孩子和懂得孩子是教育的根本。抓住了,所有的方法都是对的;抓不住,所有方法都是错的。”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封面语上赫然写着“不懂得孩子,就不懂得教育”一行字。这是李跃儿的教育观,她的教育座右铭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意味着做鞋的人一定要让穿鞋的人感到舒适;舒适的先决条件就是鞋子适合于脚。对教育来说,只要适合于孩子,孩子就不再感到困惑。她在书中表明,孩子总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孩子从出生到学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一切从无开始,就像生命之树,只要你种下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出土,什么时候抽叶,什么时候开花结果那是按预先设定好了的机制在起作用。婴儿实际上就是一颗准备长成精神大树的种子。

李跃儿告诉人们,一定要懂得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并尊重和理解这些规律。在一次家长会上,她苦口婆心地劝说一位家长:孩子6岁之前是属于大自然的,他们天生就具有自己的发展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不是由养育他们的成人所决定的。正因为他们能够固执地按照自己先天所带来的方式去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东西和学习的方法,才使他们成为他们自己。阅读本书,我们就能明白什么叫“爱育的宣言”。她大声疾呼,要为孩子营造爱的平台,用爱占有孩子的灵魂。

很多时候,成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由于不理解而带给孩子许多痛苦,这些痛苦造成了孩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被解决就会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为将来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难,影响他们的发展。故事中的杨一凡,起初她的身体里像没有灵魂一样。她并不是天生就是这样麻木的,也不是不能改变的,我们成人完全可以避免孩子变成这样沉睡的状态。如果由于不懂使孩子成了这样,我们也可以引领她走出麻木和沉睡的状态。

谁拿走了她的性和谐 篇7

1.妨碍夫妻正常性生活的隐疾,本来经过简单治疗便可痊愈,竞在许多夫妻身上盘踞多年,给他们造成极大痛苦,甚至导致不幸,其祸首就是令夫妻羞于启齿和就医的封建意识。

2.许多夫妻性生活质量不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妻子心灵深处笼罩着封建意识阴云。为此不少妻子给丈夫订出几不准,如不准在白天进行、不准开灯、不准变换花样等等。这些禁忌势必影响性生活质量,是夫妻性生活和谐的重要障碍。

3.许多妇女尤其是文化水平低或农村妇女认为嫁夫从夫,妻子就是侍候男人的。丈夫什么时候提出性要求,都不该拒绝。即使在白己身体不适,毫无性的要求,甚至是孕期、经期,也要满足丈夫要求,勉强地过性生活。这种被动、消极的性生活,不仅达不到性和谐和性高潮,久之还会导致女子性冷漠,十分有害。

4.许多妇女认为在性生活上女子不应该主动,有要求也不该表达,女子主动就是不正经,会被丈夫瞧不起或起疑心。因此在性生活时都是被动的,很少主动配合,更不与丈夫进行交流和协调,很难使夫妻性生活达到高质量。

5.不少丈夫在性生活方面有大男子主义,夫权思想严重。他们认为妻子是配角,就应该服从和满足自己的需要。自己愿意什么时候做爱就什么时候做爱,从不征求和尊重妻子的意见。这种不是由情爱升华、水到渠成而产生的性生活,缺乏应有的准备,很难达到和谐完美。

这些现象足以说明,封建意识和医学知识匮乏在今天仍然是影响夫妻生活和谐与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对它绝不可等闲视之和掉以轻心。因此,凡是性生活不和谐的夫妻都应当自查原因,看看有没有上述因素。

要正确认识性爱。性欲是人之本能,绝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羞耻之事。和其他欲望一样,都是人类生存的正当要求,特别是男女的性欲基本上是一致的,男强女弱之说是不科学的。科学研究和大量实践均已证实,没有妻子的主动和积极合作,夫妻性生活就达不到高度的和谐和完美的境界。

性生活是男女平等、夫妻恩爱的试金石。有人说得好,没有性生活方面的真正平等就没有夫妻间的真正恩爱。还有人说,夫妻的性生活正是夫妻关系的缩影。有些口口声声对妻子说“我爱你”的丈夫,在过性生活时很少考虑到妻子的需要,只顾满足自己的情欲,根本不能称之为好丈夫。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篇8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一年以前,当我因女儿的逆反期教育问题请教她的幼儿园老师时,她向我推荐了李跃儿的这本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首先吸引我想一睹为快的是它的书名,可能对很多家长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应是类似《谁拿走了哈佛第一名》这样的书。但对读过较多教育专著的我来说,第一感觉就是这应该是一本比较优秀的有关教育孩子的专著。

看到书名,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爱他还来不及呢,谁还去拿走他的幸福呢?”我们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吗? 先来看看本书中的几个小主人公吧!

(一)不会笑的王欢

李跃儿第一眼中的王欢是个瘦弱与敏感的孩子,闪着刺目光亮的眼睛让他看上去像一个被吓坏了的透明的小玻璃人。他的爸爸对李跃儿说他儿子不会笑。进班一个多月他竟然真的从没笑过无论问他任何话,他只会目视前方,没有反应。我们要问:小王欢幸福吗?

(二)无法上学的天才宋子然

宋子然小的时候特别优秀,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天才的资质,所以家长对其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一下给他报了4个兴趣班,每个周末大人孩子就上午这个班下午那个班,今天这个班明天那个班的满城奔波。但后来所有的班都放弃了,而且小子然竟然发展到了躺在被窝里发抖,不敢见人的程度,直至无法上学,只好呆在家里。本是天才的小子然幸福吗?

(三)7岁的富家“小偷”

这个男孩家里有百货店,生活很富足,吃穿无忧。但有一天,他妈妈发现他在偷店里的钱,于是将他打了一顿。可是,从那以后,这个孩子狂偷不止了。偷了钱干什么呢?乱花一通,见什么买什么,买来也不珍惜,扔得到处都是,要么胡乱送人,要么扔进垃圾桶。他的妈妈甚至这样要求他,说:你以后不要偷了,你要什么妈妈都给你买行不行?还是不行。家长就打,用火烧他的手,还是照偷不误。我们能说这个孩子幸福吗?

这几个小主人公的处境告诉我们:他们不幸福!另外,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孩子压力很大,越来越苦。虽然物质生活比上代人丰富,但童年并不幸福。可以说,没有人愿意拿走孩子们的幸福!然而,孩子们的幸福确实被拿走了,或者正在被拿走。那我们可能要问: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个重要人物的表现吧!

王欢的爸爸在王欢4岁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克服胆小的毛病,想尽了办法:让孩子站在窗台上,游泳时硬将他推下水,甚至晚上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大人特意离开„„这是为了让孩子更幸福吗?

宋子然的妈妈不光不顾孩子的累与否给他报了4个兴趣班,而且最糟的是,只要她觉得某个兴趣班对孩子将来的发展益处不大了,不跟任何人打招呼,更不与孩子商量,突然有一天会给孩子报上其他的班。比如说学游泳,孩子不愿意,一路上放声大哭

啊。你想这样的状态能学好游泳吗?孩子大哭大闹,妈妈死拉硬拖。孩子在游泳池里边哭边游,永远都是最后一个。宋子然的爸爸呢?他的教育观念是让孩子听话,方式极其粗暴,为了建立父亲的威严,动不动非打即骂,搞得孩子见了他就像看见一头凶猛的狮子一样。他还认为自己很会教育孩子:为了锻炼小子然的毅力,爸爸竟然看电视时专门让本就很爱看电视的小子然坐在旁边写作业,并说:儿子,这是我的节目,我能看你不能看!„„他们是在给孩子幸福,还是在拿走孩子的幸福?

为什么富家里出了个“小偷”?因为家长只顾挣钱,缺少与孩子进行交流,作为人,尤其是孩子,最看重的就是情感的需要、精神的满足。当这些得到满足时,他就只能转向寻求物质的满足了。

周弘先生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对,我们的孩子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我们这些当家长的在不经意间拿走了孩子的幸福:4岁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刚发展的时候,本就分不清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线,而我们的家长却晚上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硬生生的夺去他的安全感;家里出了个“小天才”本来是喜事,而我们的家长却逼着孩子处处更优秀,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挣钱是正事,但因挣钱忙碌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要就本末倒置了;一分钟前你是一个慈母,为儿子洗脚,一分钟后又变成了一个凶神,为盆子踩翻而对儿子拳打脚踢„„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我们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要与孩子平等地相处。我们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你是农民,我就以农民的方式与你交往;你是大使,我就用大师的心态与你交往;你是孩子,我就用童心跟你交往。只有放下父母的架子,与孩子形成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孩子才会被爱包裹起来,当他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浑身都会充满幸福。

家长,手下留情,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孩子吧!

家长,手下留情!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感》

张琴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篇9

我看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一章,当我看完几篇以后,给我的感悟很深,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例如:当一位老师上课的题目是“我的幸福”。

她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被家人当宝贝,每个人周围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着我们;再物质上,我们要什么就有什么;星期天可以游泳,放假了还可以旅游——那么,在这样的生活状态里,我们一定感到很幸福了。

话音未落,孩子们呢齐声回答:老师——我们不幸福。这么一问全班一下子活了,全都举起手来,其中一个10岁的男孩,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是年级第一,他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幸福是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躺在床上睡觉。”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在真真切切地渴望着幸福,他们说的全是真话。孩子的幸福其实就像能够调出所有颜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给了他们一种或者两种,他们挑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福被人拿走了。

孩子们在小学已经减负,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孩子们应该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孩子的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无限制地报兴趣班,无限制地为孩子购买复习资料,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孩子们当然感觉不到幸福。

李跃儿老师归纳的三类做好一个好妈妈: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当我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位母亲给10岁的儿子洗脚,儿子把脚盆打翻了,母亲大发雷霆骂了一番;一个10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洗脚,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把盆子打翻,可能是他心烦意乱的结果。

这样妈妈在孩子眼中,几分钟前是慈母,给儿子洗脚;而几分钟后就变成了凶神,爱与恨的转瞬转换肯定会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心理怎么能承受得了呢?

究竟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答案显而易见了!我们大人们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他们却很少考虑。

最后,我只想说,教育与爱育的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我的幸福伤害了谁作文700字 篇10

我的幸福伤害了谁作文700字

认识女儿和她母亲是前些年的事情,当时我还是个地道的单身汉,与前妻分手孤身一人闯天涯的时候。

她母亲是朋友的小姨子,与朋友相识,也就认识了她和她母亲,还有女儿的父亲。记得当时女儿还是个其貌不扬的小女孩,当多年后再见到她并且称其为女儿的时候,女儿已是与花争艳的年龄。

作为我,作为现在的我,是相信命运的。十几年的漂泊生涯,历尽了艰辛困苦,饱尝了世间冷暖,如今回首,那却是我的另类财富,如同一枚果实,只有风吹了,雨打了,才会甜美一样,这与人生有相同之处吧。

与张小俞结缘是有违我做人准则的,但我们还是走到了一起,这就是我相信命运的来由。张小俞是女儿的母亲,是现在与我共生活的女人。人的一生有些事情难免是自己无意识做的,但还是糊里糊涂地做了,一切已成定局了,没得改变了,事情的错与对也就不重要了,唯一值得我思虑的,是为此我伤了的人,她那好酒如命的父亲,还有我那外强里弱的女儿。身行影单的`他,是否与我当年一样孤苦?如花般少女,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你又因何偷偷掩面长啼?我知道,那是因为你亲爱的母亲“自私”地远离;我知道,那是因为你爱酒胜过爱妻的父亲的不争气;我知道。

那时,你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爱你的母亲,疼你的父亲。

父亲因酒变了,如是母亲也变了。父亲变得体弱多病,猜疑妒忌。母亲变得忧郁寡欢,暴躁脾气。于是你也变了,你的性格。

你说,你看破红尘万千事,只待去日长久时。我为此很是忧虑,平曾我的内疚与恐慌。尽管小俞对我讲,即使不和我在一起,也不会和他生活,但对自己的出现,我还是倍感负罪,至少对你我是的。

我不能退出,女儿,请你原谅我,同时希望你要懂得,一波三折才是生活,落幕的是终结,上妆的是开始,我们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上妆的角儿,半路卸妆的不是个好演员,我知道你是个要强的孩子,希望你把这场人生之戏演下去,并且演好,卸妆,那是自然轮回才有的权力。

上一篇:无言的爱——《光之塔》观后感250字下一篇:药学实习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