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共14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 篇1
一下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1、反思教具、学具准备
要很好的实现这些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具、学具准备。因为没有配套的学具,虽然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好相应的立体图形实物等学具,但从上课的表现来看,很多同学并没有准备,以致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没有实现人人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
2、反思教学目标:
上完以后,我觉得孩子对平面图形已经能够识别,但还不能很好的说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因为一年级学生的认识特征,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感性认识,但抽象出平面图形概念还是有一点难度。
3、反思教学重难点:
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这单元的难点是: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的辨认;
2、图形摆放的位置不同了如何辨认。但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我的起步太高了,而且没有帮孩子在研究平面图形特征及区分上给予“阶梯”,引导学生不够到位,而且还“拔苗助长”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
4、反思教学方法:
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尤其在教学伊始,通过引导学生怎样画手形,很多同学想到了印、描的方法,为后面从立体图形中画出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但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我来说,我虽然做到了“放”,但却“放”得不合理,做到了“收”,但“收”得不全面,因为在讨论汇报这五种平面图形过程中,我有让孩子自己去找各种图形的特征难度太大,放给学生去做,但学生无从入手去进行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也不懂得研究;收得不全面是因为孩子不懂得系统的找到图形的特征,汇报出来的结果不能达到我想要的,所以导致这知识点没有突出,还令学生学得模糊了;另外,在练习上,很多孩子还没能很好看分辨出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把一些平面图形斜着放的时候,学生也很难辨别,这就是难点没有突破好的问题。
今后需要注意问题:
通过这单元的教学,使我知道许多教学上的误点,我个人认为如果要上好课要做到以下几点,同时也请各位老师多给意见,有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教。
1、全面理解教材(1)把握本教材教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知识。
(2)认真细读教参与课标,了解教学的重难点。
2、充分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2)、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准备好学具,如果不能,教师应该适时准备几组学生课堂所需学具。
3、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课时,整合教材
(1)每位教师都就应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不一定要按教材所说的课时去开展教学,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对教材的理解来组织教学。
(2)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单元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首先老师要知道,并写好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做好本单元的整体设计。
4、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
(1)目标要明确。
(2)目标要易于操作。
(3)目标要体现三维。
一下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二)》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之后又让学生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但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的能力不强,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
一下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能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四种图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平体图形的认识”,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 篇2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这个主题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 向孩子们展示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画, 让孩子们欣赏。在展示的过程中, 孩子们被春天那五彩缤纷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自然而然地活跃了起来。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我想, 能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充满情趣, 让我们的教学也变成一种游戏呢?记得在教学《柳树醒了》和《春雨的色彩》这两篇课文时, 我采用了课堂表演的教学方法。当时孩子们非常踊跃, 被请到台上来的孩子, 利用一些适当的动作和语言进行表演, 比如在表演《柳树醒了》这首儿歌时, 扮演春雷的孩子, 一边用手做着动作, 一边还用嘴发出“轰隆隆, 轰隆隆”的声音;而扮演柳树的孩子开始是闭着眼睛的, 后来经过春雷的呼唤, 才伸了一个懒腰, 将眼睛睁开, 孩子们表演得那么认真、那么可爱。我在让孩子们表演时, 不仅是要表演课文里面有的角色, 还让他们表演课文里没有的角色, 比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 我让孩子既可以表演课文里的角色, 也可以表演课文以外的角色, 于是,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 参与表演。有些孩子扮演的是课文里有的角色——小燕子、麻雀、小黄莺, 他们按照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有些孩子扮演的是课文以外的角色——猫头鹰、小鸽子、布谷鸟、啄木鸟, 他们有的说春雨是黑色的, 有的说春雨是紫色的, 有的说春雨是白色的, 有的说春雨是无色的, 并且也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就这样, 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明白了, 春雨本身是无色的, 但它滋润着万物, 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 我还注重培养孩子们动手和动口的实践能力, 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 去学唱关于春天的歌曲;利用周末的时间, 和爸妈一起到公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同时还通过细心的观察, 用笔去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孩子们准备了之后, 就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发现, 以及自己唱会了的歌曲、画的图画, 表现得比较出色的孩子, 就让他们走到讲台上来展示, 这样一来, 孩子们对春天的认识和体会就加深了一步。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 篇3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提示:仔细看图,要写清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endprint
一、照样子连线。(9分)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提示:仔细看图,要写清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endprint
一、照样子连线。(9分)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 篇4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
(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
(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
(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四、补充练习
1、在○里填上“〉”、“〈”或“=”。
5+6○813-6○612+2○15
15-7○616-8○811-2○7
12-6○15-410+5○13-717-9○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13-4=9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篇5
1、在14-x=8,7×5=35,x÷0.9=1.8,4x,79<8.3x,15x=75中,方程
有 ,等式有 。
2、a-34=6,a表示的值是( ),a÷4=( )。
3、体育组买了4只排球,每只X元,付给营业员200元,4X表示,200-4X表示()。
4、小刚坐在班上的第6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是( );小强坐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4,6 ),他坐在第( )列、第( )行。
5、写出下面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
(1)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7人( )
(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个数的4倍( )
(3)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多15棵()
6、在( )里填上“>”、“<”或“=”
①当a=23时,a+13( )87
②当x=0.8时,x÷2( )0.4
③当y=2时,5y( )100
④当x=9.6时,x-3.8( )3.8
7、天平左边的盘里放2个梨,右边盘里放一个梨和3个桃,天平两边平衡. 1个梨和( )个桃同样重.
8、天平左边的盘里放一个苹果和3个梨,右边盘里放5个梨,天平两边平衡.( )个梨和一个苹果同样重.
二、认真辨析,仔细判断(10%)
1、因为5+X中含有未知数X,所以这个式子是方程。…………… ( )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
3、在平面图上,数对(8,3)表示第8行第3列。…………………… ( )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5、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三、选择(10%)
1、下面式子中不是方程的是( )
A、24×5=3M B、2X+13=3X-16 C、15=5×6÷2
2、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其余两个数分别是( )
A、33 31 B、32 33 C、33 34 D、32 34
3、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N为( )
A、11 B、10 C、9 D、13
4、甲数是20,比乙数的5倍少5,乙数是( )
A、5 B、3 C、4
5、爸爸今年X岁,妈妈今年X-2岁,后,他们相差( )岁。
A、12 B、2 C、8
五解方程,最后一小题请写出检验过程。(1—7题每题2分,最后1题4分,共18分)
0.3 x=7.2
x÷14=98
0.8+x=9.1
x-257=582
x+19=37
1.5 x=4.5
x÷1.2=0.8
x-105=15
六、下面是小冬家所在街区平面图(6%)
1、用数对表示小冬家、学校的位置。小冬家:( , )学校:( , )
2、学校在小冬家的( )方向。小冬从家到学校可以先向( )走( )格,再向
( )走( )格;也可以先向( )走( )格,再向( )走( )格
3、小华家的位置在(7,4),在图中标出小华家的位置。小华从家向西走5格,再向北走2格,这时小华在( )。
七、列方程解答下列问题。(4分+3分+3分+3分+3分+6分=22分)
1.略
2.小红今年重36千克,比去年增加了2.5千克,她去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一种饮料有两种包装规格,大瓶容量是小瓶的5倍,大瓶容量是1.5升,小瓶容量多少升?
4、小红今年重36千克,比去年增加了2.5千克,她去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5、甲桶有水15.6升,倒给乙桶1.8升后比乙桶少0.2升.乙桶原有水多少升?
6、有两桶油,甲桶油的重量是乙桶油的1.2倍,已知甲桶油的重量为90千克,乙桶油重多少千克?从甲桶里向乙桶里倒多少千克油,两桶油就一样重了?
八、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每题2分,共10分)
1.男生有x人,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1.2倍,男女生一共有440人。
2.图书馆原有图书1500套,借出x套后,又进了200套,图书馆这时有图书900套。
3.小明今年x岁,爸爸今年42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7岁。
4.篮球每只m元,排球每只n元,学校用1200元刚好购买了8只篮球和12只排球。
5.第一根绳子长a米,第二根绳子长13米,第二根的长度比第一根的2倍还要多6米。
九、附加题:
1、7X=63和□+X=51中X的值相同,□中的数应该是多少?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篇6
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梳理知识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
(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
2、减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
(2)小组合作
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
(3)展示交流
(4)练习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
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
△+○+□=40△=
△+○+□+□=46○=()
△+○+○+□=70□=()
3、P78T2
三、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 篇7
雄夜莺以它的歌喉著称, 它的音域之宽连人类的歌唱家也羡慕不已。夜莺的鸣叫声高亢 (kànɡ) 明亮、婉转动听。尽管夜莺在白天也鸣叫, 但它们主要还是在夜间歌唱, 这个特点显著地区别于其他鸟类。
关于夜莺, 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潘特柔斯 (Pandareus) 之女埃冬 (Aedon) 是底比斯国王泽托斯 (Zethus) 的妻子, 他们有一个女儿埃苔露丝 (Itylus) , 埃冬有一次不幸失手杀死了女儿埃苔露丝, 从此埃冬陷入了无尽的悲哀和自责中。神祇 (qí) 们出于怜悯就把她变成了夜莺, 从此夜莺每天晚上都要悲鸣以表达对女儿的哀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8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endprint
一、我会填(26分)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endprint
一、我会填(26分)
1.(1)7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4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按要求写数。
3.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74和72中间的一个数是( )。
4.小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可以得到两个( )形或两个( )形。
(1)爸爸买一辆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9
教
材
分
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探索总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情境导入。
师:我们学校的学生每天都要排队做早操。请看,这些学生排得整齐吧!数字娃娃们也想表演一下。(课件出示学生排队图及百数表)
通过情境导入,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板书课题:数的顺序)
自学共思
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4百数表中的前两行。
师:你发现了什么?
合学共研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课时备课 篇10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系列活动,2、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3、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旋 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旋转观察有所认识,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何描述出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3.第9页4题、板书设计:
旋 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欣 赏 设 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活动,本节分为两部分。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本节以独立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为主,再在本班展示交流。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 :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 篇11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三、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发愤 乐坛 享受 不屈不挠
B. 码头 撕裂 游厉 人山人海
C. 赠送 沉寂 残生 波涛滚滚
四、按要求答题。(20分)
1.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a.扶老携幼( ) ①带, ②提着, ③拉着手。
b.惊叹不已( ) ①完成, ②停止, ③已经。
c.严阵以待( ) ①等待, ②对待, ③停留。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4分)
倾诉 倾注
①好久不见,大家在一起尽情地( )。
②妈妈将毕生的精力( )于教育事业。
增强 增进
③他为( )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
④知识( )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心( )诚服 ( )臂一呼 ( )经风霜
夜以( )日 互通( )( ) ( )定自( )
4.照样子,写词语。(3分)
①化险为夷(含有反义词)
②奇珍异宝(含有近义词)
③浩浩荡荡(AABB式)
5.按要求写句子。(6分)
①阿炳非常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②请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比喻句。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 篇12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其基本教学理念中倡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这要求英语教师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 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
因此, 本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手段, 采用视听法、情景模拟、情感激励及任务型教学等相结合的方法, 导入、练习、归纳过去进行时态的陈述句与疑问句,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交替进行, 使学生认识到语言学习过程的多样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角色扮演, 实践体验, 合作与互助等学习方式, 来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使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过程, 使枯燥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 易于接受。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Unit3以“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为课题, 谈论过去某一时刻正在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如何在各项语言实践中正确使用过去进行时态是本单元的重、难点。本课是Unit3的第一课时, 围绕着UFO到达时人物在做什么这一话题展开, 主要通过听说形式让学生初步学习、应用过去进行时态, 让学生能使用这一时态表述在过去某一时刻正在发生的事情或状态, 从而为本单元接下来的语言教学打下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贴近生活实际, 易于引发学生使用目标语言进行简单的交际与交流。在学习活动中, 通过观察图片、情景思维、俩俩对话, 角色扮演等形式, 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掌握过去进行时态的陈述句和疑问句, 学会描述过去正在发生的事情或状态,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现在进行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 特别是对要用到的一些动词, 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 这样便于教学内容的突破。教材选编了富有科普意义的UFO作为话题的引入, 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所以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应该能较为轻松地掌握。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大部分学生能认读、听懂、理解目标词汇和过去进行时态的陈述句和疑问句;90% 的学生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分层情境, 两人或多人运用过去进行时态进行对话。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情境, 采取小组合作互动的方法, 开展对过去进行时态的学习, 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四) 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创设新闻播报、抓凶手等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 学以致用,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 并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在语言情境中使学生理解过去进行时态的意义。
(二)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使用过去进行时态的陈述句和疑问句进行会话等语言交际行为。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歌曲欣赏 :“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
(一) 学习目标
1. To be able to read, listen and understand the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 with the Past Progressive.
能够认读、听懂并理解过去进行时态的陈述句和疑问句。
2. To learn to talk about the past events by using the Past Progressive.
会用过去进行时态谈论过去正在发生的事件。
3. To be able to cooperate with your partners and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to solve the real problems..
能在小组内与同伴进行合作互助学习, 并学以致用。
(二) 新课导入
1. 图片导入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s this? (老师指着图中的UFO)
S: A UFO.
T: What’s the man doing?
S: He’s looking at the UFO standing...
T: Yesterday afternoon a UFO arrived on the earth. At that time a man was standing near it.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1: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S2: I was cleaning my room. ….
T : V e r y g o o d . T h i s c l a s s w e ’ l l l e a r n “ u n i 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First let’s look at some pictures of places.
设计意图:导入课题, 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出示图片
bedroom, kitchen, bathroom, barber, barber shop, barber chair… (新词呈现)
T: What place is it? (依次指着图片, 让学生猜什么地方)
S: It’s a bedroom…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通过各种图片资料把学生带入新课。
(三) 图片展示
出示图片:
T: Where was the girl when the UFO arrived? (老师指向图中人物a发问)
S: She was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老师依次提问人物b-f)
T: Now imagine you are one of the persons. Talk about what you wer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with your partner.
Pair Work:
A: Where were you when the UFO arrived?
B: I was in the front of the library.
(同学结组谈论1a图片中的人物当UFO到达时他们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练习目标词汇和句型“当什么时候某人在哪里”。
(四) 猜一猜:
依次出示五张图片:T:What was she he doingat 9:00 yesterday morning …?
引导学生回答S: Was she he doing sth. ?
T: Yes, she was. No, she wasn’t. She wasdoing sth.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创设情境, 呈现目标语言。
(五) A flash:“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UFO arrived?”
T: What was h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复述)
S: He was…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flash, 使学生能 说出当UFO到达时flash中的人物分别正在做什么, 练习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六) 听录音, 排顺序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听力练习目标语言, 培养学生捕捉关键词语的能力。
(七) Pairwork
W h a t w a s h e / s h e d o i n g w h e n t h e U F O arrived?
He/ She/ was doing……..
设计意图:由学生结组谈论当UFO到达时图片中不同的人物活动, 进一步练习目标语言。
(八) News Report
昨天晚上10点钟一个不明飞行物降落在我们学校, 当时你正在哪里?在做什么?
A: Where were you when the UFO arrived?
B: I was in the barber shop.
A: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at time?
B: I was cutting hair.
(活动要求:可以小组内两两对话进行展示, 也可由一人提问, 轮流回答。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 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运用过去进行时进行交流和汇报, 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句型。
(九) Activity: Catch the Killer
昨天夜里, 一名男子被谋杀了。张警官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但是每名嫌疑人都能说出当时他在做什么。凶手到底是谁?请你来当“一分钟警官”。
(游戏规则:请每组扮演警官的同学在一分钟内, 尽可能多地询问其它小组同学, 那时他在哪里、在做什么?无法回答或回答不符合逻辑的同学即为“凶手”。完成任务最多的警官即为“最佳警官”。被抓到的“凶手”在课后要完成警官布置的额外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景, 在游戏中再一次复习了重点句型。
(十) Group Work: A Lifestyle Survey
请学生调查组内的其它同学上周一晚上8点分别在做什么, 然后由调查人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中, 进一步使用目标句型进行交流, 增进对彼此生活的了解, 让学生懂得要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十一) Summary
小组合作归纳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过去进行时表示什么样的动作或状态, 你认为常与哪些时间状语连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归纳, 加深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印象, 让学生学会小结、反思, 知道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做到有的放矢。
(十二) 课堂即时性评价
每个小组准备一套题 (每人一份) , 八个小组交换题目, 当堂完成, 由出题的小组对其进行现场评价。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评出最佳出题小组, 最佳完成小组, 本课最佳合作小组、明星小组各一个, 其余小组为希望小组。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十三) 布置作业
以“Yesterday Once More” (昨日重现) 为题, 写一写在昨天这些不同的时刻你和家人在哪里、在做什么, 60词左右。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写作的形式使学生灵活地应用目标语言,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板书设计: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T: Where was the girl when the UFO arrived?
S: She was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T: What was he / sh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 He/ She was……..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 评价内容: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 例如:提问、竞争、表演、游戏、调查等, 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让他们能够在情境中较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差别。同时对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合作、创新和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这有益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评价的主体既包括教师, 也包括学生。
2. 针对本课所学语言点, 由学生小组互相评价。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个体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乐于合作, 勇于创新的精神, 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 评价方法:
1. 观察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 篇13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长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存折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然后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
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教学用具:温度计、课件 总课时数:2课时 教 学 设 计
教 材
分 析 本节课通过选取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正负数。通过6个城市同一天的温度和存折收支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
3、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2、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理解负数的含义法制教育渗透知识点 教学用具 温度计、课件 教法、学法 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主题图。
2、揭示课题。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 和 3℃ 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3、教学例2。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教学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3)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X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设 计 负数的认识 ℃: 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3℃: 零下3摄氏度 3℃(+3℃): 零上3摄氏度 正数: 负数: +2000-500 +500-13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作业布置
1、先读一读,在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8 +23 17-41 5.5-0.7 0.004 0 正数:()负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 篇14
一、略读课文的课程功能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略读原是用来训练阅读的优良习惯, 必须脚踏实地, 毫不苟且, 才有效益。”从叶老的话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略读课文的课程功能。
1. 精读“主体”的“补充”
“补充”什么呢?简言之, 补充精读课文“主体”的不足。如:人教版六 (下) 第二单元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然而,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地区、民族独具特色, 衣食住行各不相同。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反映的是“节日风俗”, 我们知道除了北京的节日风俗, 还有其他地区的节日风俗;除了“节日风俗”, 还有其他的民风民俗。故除了《北京的春节》外, 教材中还编写了略读课文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各具特色的民居》;反映维吾尔人豪气、豁达、乐观的《和田的维吾尔》。这样, 在文化、民居、人物等方面进行补充, 尽可能全方位地反映“中华民风民俗”。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 精读“准备”的“应用”
“应用”主要指应用精读中学得的阅读方法和获取的知识经验, 进行独立的阅读实践。人教版六 (下) 第二单元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 在阅读知识与能力方面, 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以时间为经线, 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作为全文结构, 其写作特点是表达顺序清楚明白。二是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情趣盎然, 学生喜闻乐见, 有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有的部分则一笔带过, 其写作特点是详略得当。三是文章有较多的场景描写, 有较强的画面感, 其写作特点是用词准确, 生动形象。以上三个写作特点应在精读课文中习得, 在后面三篇略读课文中加以应用, 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们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习作表达”为例进行探讨:一是依据单元导语。本单元的导语第二自然段指出:“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它提示了语文学习的重点, 明确了读写训练点。由此, 我们在单元导语中可以看出, 本单元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 准确用词, 生动表达, 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二是依据精读课文。为了达到单元导语中提出的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依据课文的特点及课后思考题, 可将教学目标定为:“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及详写、略写的好处。”由此, 后面三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基本可定为:“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但是, 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各篇课文的表达特点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现列表如下:
所以,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可依据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以及略读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就教学目标达成过程的性质而言, 精读课文侧重于“学会”, 略读课文侧重于“会学”。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教参中指出:“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的提示, 独立阅读、思考、交流, 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 可以是内容的, 也可以是写法的,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 可不必多作要求。”在以上思想的引导下, 略读课文大体上可作如下设计:
1.“提示”引路, 简化课堂结构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 有一段流畅的文字, 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 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 更好地发挥了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如《和田的维吾尔》前的连接语:“提起维吾尔族, 我们眼前便会浮现出他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其实, 除了能歌善舞, 维吾尔族还有许多饶有兴趣的风俗, 读读下面这篇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以上连接语中, “还有许多饶有兴趣的风俗”, 在主题内容上进行过渡, 让学生想一想有哪些饶有兴趣的风俗呢?接着提示:“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在文章的内容方面再次进行引导, 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概括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交流”什么, 怎么“交流”, 是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学生可以交流读后的体会, 也可以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特点。这样情感上铺垫, 能力上迁移, 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连接语, 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既能事半功倍, 提高阅读效率, 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 抓住关键, 精读课文重点
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 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 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 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 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 更集中。因此, 我们需要反复斟酌, 寻找准确的着力点, 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如《藏戏》一文, 一是要整体感知课文, 明确课文是按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以“总—分—总”结构安排的:先是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继承和发展。二是可抓住两个方面进行重点教学。其一, 表现主要内容的重点句子。如:“那时候, 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 数不清的牛皮船, 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急流中, 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 被咆哮的江水吞噬。”课文中的这段话,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 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 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 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 也说明艺术源于生活, 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让学生重点理解这段话, 对感悟后面藏戏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可以作为重点句子加以处理。其二, 体现表达形式的重点句子。对六年级学生来说, 除了阅读文章、理解内容外, 更重要的是学习表达, 特别是略读课文, 此项任务显得更为重要。表达的顺序、表达的方法、语言的风格等等都可以作为重点句子来教学。如:文中“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本句话看似平平常常, 但在全文布局谋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总结藏戏的三大特点, 接着用“还是”转折, 介绍了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 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教学时, 在理解内容与表达形式两个方面抓住重点词句, 以点带面, 层层推进, 提高效率, 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
3. 课外拓展, 增大课堂容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推荐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与复习》教案01-04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质量分析05-24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10-27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10-28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学反思12-25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08-01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改09-20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5-14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例题6教案12-17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