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态势语活动设计(通用6篇)
幼儿园态势语活动设计 篇1
教师态势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除了要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外,态势语言的运用也发挥着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它通过一定的手势、姿势、动作、眼神、服饰等各种身体语言不断发出信息,在传道、授业、解惑等教育活动中诉诸情感,达到增强表达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的作用。同时,良好的态势语言能够改善教师的外在气质,传递审美愉悦,是教师大方、文雅的良好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俗话说:“佛要金身,人要衣裳”。服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体现出一个人的风度和气质。因此我认为作为老师他的服饰首先要整洁高雅、美丽大方、轻便自如,这样不仅可以在上课的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灵动和活力,而且也体现出教师的文化修养。其次,教师的服饰不应该过于陈旧迂腐,也不能过于时尚,要显出高雅而不俗气、朴实而不轻浮的风范。总而言之,要能以细腻的服饰语言展现教师风采,给学生在衣着打扮上首先留下一个好印象。
一种优美、正确的姿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当教师进入课堂站立讲台时应该时刻保持腰板挺立、稳重端庄的精神面貌,不要出现弯腰驼背或左右摇晃,这样会使学生觉得这个老师不严肃、不稳重,甚至会让学生觉得严抑、别扭。还有教师不要长时间把双手撑在讲台上,也不要总是站在一个位置上一动不动,更不要不停地变换位置。因为总是站在同一个位置会挡住同学们的视线,而快速移动会干扰同学们的注意力。当需要在讲台上或是学生中间走动时,要行走速度适中、步伐平稳。
面是心灵的镜子,心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讲课时的表情是创造和谐课堂气氛和良好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可以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其中对教师面部表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面带微笑,课堂上老师给认真听课的同学一个默许的微笑会使他们信心倍增;提问时一个疑惑的表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而在讲解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产生的喜怒哀乐也可以通过表情传达给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交流。同时鼻子、嘴巴、眼睛等这些感官在营造良好的表情时也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例如嘴角应该上扬成微笑状,眼神应该明快成喜悦状,始终把全班同学都置于自己的视线之下,达到用眼神组织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懂得正确应用态势语言,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协调一致的应用到课堂上,达到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幼儿园态势语活动设计 篇2
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是教育劳动的必要条件。沟通的方式很多, 但是, 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莫过于教师态势语的使用了。一个微笑, 一道目光, 一个手势, 往往比言语更能起到表达情感、融合心灵、扫除疑虑的作用, 更能唤起学生对成长的向往, 对学习的勇气, 对发展的信心。因此, 教师要特别注意用态势语来实现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的班主任, 即使再忙, 也要做到每一天都同每一位小朋友进行至少一次的拉拉手、摸摸头、 拍拍肩之类的态势语交流。对于渴望受到老师重视和关爱的学生来说, 这无疑是最好的待遇了。
二、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若能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的传播渠道、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丑善恶, 从而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与人生观。态势语中运用最多的是表情语和手势语。
手势是体态语的要件, 手势最多, 也最细腻生动, 运用起来也方便自如。通常情况下, 人们通过手的接触或手的动作可以解读出对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 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对方, 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交际方式。课堂教学中, 手势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它是教师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 有助于描摹事物复杂的状貌, 表达潜在情感, 有助于有声语言的陈述、说明和强调, 有助于组织课堂秩序, 调节课堂气氛, 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得体的手势构成教师多彩的主体形象, 有经验的教师, 总是以文明大方、运用自如的手势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绪, 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形成有个人固定的手势。教师的手势通常都是伴随相关的内容进行的, 比如讲到精彩片段时, 提问时等。
三、教师态势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堂上, 教师的态势语对学生的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态势语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表达工具, 有一个恰不恰当、受不受看的问题。因此,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要随意使用没有明确含义和逻辑基础的动作、表情, 或者机械重复某种动作、表情。 应该将那些能够较好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和服饰美、动作美、表情美的语言行为方式培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使教师态势语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
教师态势语的类型很多,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 教师都应把态势语表现得恰当得体、准确简练、自然生动并富有个性。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 是“万善之源”, 是启蒙大众、兴旺国家的崇高事业。教育活动是一个成就人、发展人的大系统,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 学校教育处于中心位置。教师则是在学校里专门从事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导工作的人。
关键词:态势语,教育教学,习惯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活动与教师态势语 篇3
关键词:态势语;教育教学;习惯
一、态势语在教育教学中的沟通作用和鼓励作用
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是教育劳动的必要条件。沟通的方式很多,但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教师态势语的使用了。一个微笑,一道目光,一个手势,往往比言语更能起到表达情感、融合心灵、扫除疑虑的作用,更能唤起学生对成长的向往,对学习的勇气,对发展的信心。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用态势语来实现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的班主任,即使再忙,也要做到每一天都同每一位小朋友进行至少一次的拉拉手、摸摸头、拍拍肩之类的态势语交流。对于渴望受到老师重视和关爱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待遇了。
二、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正确运用态势语言,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的传播渠道、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丑善恶,从而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与人生观。态势语中运用最多的是表情语和手势语。
手势是体态语的要件,手势最多,也最细腻生动,运用起来也方便自如。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手的接触或手的动作可以解读出对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对方,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交际方式。课堂教学中,手势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是教师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助于描摹事物复杂的状貌,表达潜在情感,有助于有声语言的陈述、说明和强调,有助于组织课堂秩序,调节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得体的手势构成教师多彩的主体形象,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文明大方、运用自如的手势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形成有个人固定的手势。教师的手势通常都是伴随相关的内容进行的,比如讲到精彩片段时,提问时等。
三、教师态势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势语对学生的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态势语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表达工具,有一个恰不恰当、受不受看的问题。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要随意使用没有明确含义和逻辑基础的动作、表情,或者机械重复某种动作、表情。应该将那些能够较好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和服饰美、动作美、表情美的语言行为方式培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使教师态势语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
教师态势语的类型很多,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教师都应把态势语表现得恰当得体、准确简练、自然生动并富有个性。
参考文献:
杜秀花.概论教学行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作者单位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三江小学)
演讲时注重演讲态势语技巧 篇4
所谓确要,就是准确、优美,要由演讲者内在的思想意图决定,要能恰当地传情达意,具有补充或加强话语、帮助听众理解、促使听众接受的作用,所谓精炼,就是要以少胜多。
手势动作对于每个人来说,一来库存就不多,变来变去也不会出现什么新花样,要是随意使用,或者多次重复一种手势动作,就可能丧失其功效。
态势语言的作用还在于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形象、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弥补有声语言表达上的不足,因此在演讲中要学会运用一些态势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演讲效果。
幼儿园态势语活动设计 篇5
一、态势语的功能
1. 态势语是有声语言的辅助和补充。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 说话人的身姿体态、举手投足、神情容貌始终伴随着有声语言发送着各种信息。动态的、直观的形象与有声语言的协调统一, 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 拓宽信息传输渠道, 补充和强化有声语言的信息, 使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升华。在课堂教学中, 态势语能补充、强化口语信息, 扩大教师信息的传播量, 增加学生有用信息的接受量。
2. 态势语具有暗示和替代功能。
态势语不仅可以补充、阐释有声语言, 而且有时可以替代有声语言, 超越有声语言, 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闻一多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讲“反对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后, 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想, 这些无耻的东西, 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时, 愤怒地用力拍了一下讲台, 这“砰”的一声顿时震撼了全场听众的心扉, 把混在台下的几个特务吓得紧缩脑袋不敢吱声。这拍桌子的动作比语言更有力地表达了闻一多愤慨的心情。
3. 态势语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控。
生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视觉听觉的注意力不宜长久地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源上, 因为这样容易疲劳,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做出某些态势语, 使学生不断变化集中点, 获得新鲜的刺激, 减轻视觉的疲劳和心理感受的疲劳, 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精力的旺盛。
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中很注意身姿的变动, 从教室各个角落搜寻信息反馈。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听课思想不集中或交头接耳, 就要在不中断讲述的情况下, 靠近该生, 用眼神示意, 将该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 这样做不仅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而且不会影响全班的情绪, 不失为课堂调控的好方法。
4. 态势语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讲台形象。
自然大方、准确得体的态势语能够展示教师良好的台风, 体现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生活积淀, 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喜爱往往就是从教室第一堂课上的讲台形象开始的, 而态势语在这其中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通过其优雅得体、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态势语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形象不亚于少男少女所崇拜的明星。
二、态势语的运用
1. 身姿语———端庄、大方。
身体姿态, 简称“身姿语”, 指人的躯干 (包括躯干、臂、腕、臀部、腿、颈部等) 发出某种信息的姿态, 包括行姿、站姿、坐姿等。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堂上的举止, 即坐站行走都要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庄重、洒脱的风度。
行姿, 是讲话的前奏, 给听众以第一印象。行走时要步履稳健而轻捷, 不要慌慌张张, 摇摇晃晃, 拖拖沓沓。教师讲课时, 来回走动是不可少的, 但又受到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教师一般不离讲台, 只是偶尔围绕讲台缓慢走动而已。在板书时, 可随时走至讲台左右, 在领读、巡回教室时, 可走到教室课桌行间, 步履以慢、轻、静为宜。起步时以站姿为基础, 上身略微前倾, 身体重心在前脚掌上, 步态轻盈稳健。行走速度适中, 不要过快或过慢, 因为过快给人轻浮印象, 过慢则显得没有时间观念, 没有活力。
站姿, 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姿态。教师的站姿稳健挺直可以给学生传递出正直、挺拔之美的感觉, 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 振作学生的精神。
站立时应肩平、腰直、身正、立稳;身体重心均衡分布在两脚之间, 或根据表达需要落在前脚;上身可略微前倾, 给人以亲切、进取、伟岸的印象。不要上身后仰, 重心落在后脚, 不要左右摇晃, 不要两脚打颤或轮流抖动, 以免给人轻率、傲慢或慌张的感觉。
有的教师坐着讲课, 坐姿也是教师气质、素养和个性的显现。优美得体的坐姿可以优化教师的形象, 给学生以美感。坐姿要求身体挺直, 双脚并拢或略微分开。女教师可以并拢双膝或脚踝交叉地坐, 这种姿势显得文雅、庄重。教师的坐姿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姿, 会给学生以优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 手势语———自然、适度。
手势, 是能够传情达意的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姿势动作, 是态势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布罗斯纳安认为“手势实际上是体态语的核心”。古罗马政治家西赛曼说:“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 这种语言甚至连野蛮人都能理解。”他们的话从不同侧面指出了手势的重要性。手势运用必须自然、适度、真挚、协调。动之于衷, 形之于外。手势发自内心才真实、自然、优雅。协调自然的手势不仅能有效地帮助教学, 而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形象。
手势的使用首先要和所表达的内容相符合, 手势是为了配合内容服务的, 所以手势的使用要适当、简洁易懂。手势的使用不可过多或过少, 过多了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过少了缺乏感染力, 不足以表达感情。其次在使用手势时要协调合拍, 注意手势的舒展、大方, 和表达内容相协调, 和其他态势语相协调。
3. 表情语———得体、丰富。
面部表情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外部体现, 面部表情对有声语言起着解释、补充、强化、纠正的作用。面部表情得当, 会消除说话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使双方的交流更愉快、更默契。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师的表情变化对学生学习情绪的影响很大。如果表情能使教师和学生心心相通, 那么就可以密切师生感情, 增进互相了解, 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因此, 教师要善于巧用面部“说话”和表演, 做到端庄中见微笑, 严肃中有柔情, 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迪。面部表情反映教师的内心世界, 它又受职业的制约。在通常情况下, 教师的面部表情应该是平静而有活力, 严肃而和蔼, 开朗而不放纵, 充满信心而无骄气。教师的面部表情应使学生感到亲切、真诚、爱护、信任、鼓励, 并能接受责备之情, 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4. 目光语———亲切、有神。
眼睛历来被人赞为“心灵的窗口”, 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折射出来。它是一种非常复杂、深刻、微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教学中, 巧妙运用目光语, 可以使目光犹如乐队指挥的指挥棒一样, 起到传情达意与导向的作用。教师要始终把全班学生都置于自己的视幅之中, 并用广角度的环视表达对每个学生的关注, 用眼神的交流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目光要有神采, 用丰富明快的眼神, 使口语表达更生动、形象、传神, 切忌眼神黯然无光。
教师通过目光, 可表达出对学生行为的赞同、默许, 即传达表扬之情, 可表达出对学生的限制、否定传批评之意, 还可表示暗示、诱导, 以达到启迪学生心灵的目的。一般说来, 讲课既要学生听, 又要学生看。教师讲课不是对着学生的耳朵说话, 而是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教师要善于巧妙运用自己的眼睛, 帮助传授信息,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心的感情, 并善于洞悉、审视学生的眼神, 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
5. 服饰语———大方、和谐。
巧用服饰语言感染熏陶学生, 让学生感悟美的内涵。教师服饰必须干净整洁、入时、得体、色彩谐调, 头发有形、卫生, 鞋面光洁。无论在任何场合, 教师的着装都要给人一种美感, 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教师的服饰打扮要符合教师的年龄、性别、性格, 以及教师自身的体态、脸型、粉色等方面的特点, 力求做到协调、平和, 使服饰与人融为一体。同时, 也要注意着装大方得体, 色彩要明暗适度, 既不能穿奇装异服, 又不能不修边幅。这样才能使课堂保持一种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气氛。令学生满意和接受的服饰打扮, 不仅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 而且能给教师以安全感和自信心。
教学是一门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态势语,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而且能拓宽语言的传播渠道, 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甚至在某种情境下代替有声语言传情达意。因此, 教师应努力训练自己运用态势语的能力, 力求达到得体、自然、适度的境界, 这样就能够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摘要:态势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恰当地使用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服饰语等态势语, 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态势语,功能,运用
参考文献
[1]马小萍.态势语——课堂教学中的第二语言[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8, 6.
[2]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司组编.教师口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2.5.
[3]柏恕斌, 丁振芳.教师口才学.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 8.
教师态势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态势语;教师;课堂教学
所谓态势语是一种非口头语言,指通过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言语辅助形式,又称为体态语、无声语言、非语言信息。教师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以得体的装扮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教学中能收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效果,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态势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助有声语言,促进课堂教学
态势语在课堂教学上是对有声语言的补充,它与有声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符号系统的不同,它是以视觉代码代替了有声语言的听觉代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如果能伴之以适当的体态语言,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真情,就能把学生带进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想象,课文中的内容能形象生动地再现在脑海中,有利于迅速地理解学习的内容,心情愉快地牢记知识,学生往往喜欢教师在讲课时绘声绘色,就是这个道理。而对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说,靠视觉渠道收取信息总是比从听觉渠道接受的信息印象更强烈。人的记忆,80%是靠视觉来确立。态势语是诉诸于人的视觉器官,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够把抽象的语言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能保障学生对知识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并作出更准确的反应。因此,教师在使用有声语言的同时辅以态势语,可使学生获取的信息更清晰、更精确。
二、传递有效信息,增进师生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通过实验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资料的总效果=7%的词语+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姑且不谈论这个公式所列的百分比的精确度如何,但它可以说明,面部表情对信息传递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包括面部表情在内的态势语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交际双方心理状态和情感的自然而真实的表现。人们可以通过态势语表情达意,也可通过态势语观察、分析,揣摩对方的心理,还可用态势语委婉地表情达意,避免尴尬,达到双方交流、沟通的目的。(1)无声鼓励,增强学生信心。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鼓励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产生欣慰、幸福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健康、全面发展。语言的鼓励有时可能会带给学生一种莫名的压力,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巧妙利用微笑、注视、点头、肯定的手势等身体语言进行鼓励,能够于无声中给予学生信心与勇气,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因为教师给学生以积极期望,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心理气氛就会比较融洽,学生的心理就会健康地发展,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委婉批评,维护学生自尊。当学生犯错时,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对学生指指点点,甚至拍桌子、摔东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逆反情绪。若能根据其错误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眼神、表情或动作来批评对方,既保留了犯错学生的尊严,让其充满感激,又让其认识到自己错误所在,积极地加以改正,这比直接的言语批评效果更佳。
三、增强自我约束,塑造教师形象
(1)约束言行,缔造榜样。教师的言行常常被学生引以为榜样,扮演着学生灵魂塑造者的角色。教师必须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增强对自身的约束力,正确地运用良好的态势语,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塑造上佳的个人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神清气爽、温柔端庄的精神状态出现,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教师微扬的嘴角,鼓励或激赞的眼神、輕柔的抚慰常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和煦的微笑与慈爱、温柔的眼神是师生关系的桥梁,对开展各项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帮助。(2)得体装扮,注重形象。教师的服饰是体现教师风度与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教师的服饰与其性格特点和审美意识密切相关。服饰能显示人的个性,对服饰不同样式、颜色、整洁度的选择,反映了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服饰要整洁高雅、美丽大方、协调自然,不要过艳、过奇、过俏,要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要与教师的沉稳性格、文化修养、为人师表的风范相吻合。不能过于样式老化、色调灰暗。服饰是时代的象征,是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把握住这一点,就可以做到高雅、不俗。教师要以细腻的服饰语描写服饰文化,来展示教师的风度。
古人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用来表情达意的便是态势语,当其与口头语、书面语等相结合时,则能更为直观、具体地表现出客观现实,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见态势语的艺术蕴含与艺术魅力决不亚于任何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态势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则应重视态势语的正确运用,在加强有声语言修养的同时,努力使自己无声的态势语交流发挥得自然和谐、准确、适度并富有生气,使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最佳的组合。
参 考 文 献
[1]李峻.《态势语言论略》.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幼儿园态势语活动设计】推荐阅读:
亲子活动总结语-幼儿园亲子活动总结09-09
幼儿园安全提示语08-29
幼儿园英语问候语01-19
幼儿园冬季温馨提示语05-12
幼儿园花草温馨提示语07-13
三类幼儿园早晨问候语08-19
幼儿园温馨提示语大全10-13
幼儿园楼梯间提示语11-28
幼儿园天冷温馨提示语06-19
关爱幼苗,快乐起跑——幼儿园宣传语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