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

2024-05-25

幼儿园活动(精选12篇)

幼儿园活动 篇1

童年的成长经历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它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幸福指数, 具有久远的意义, 正如哲人所说:人生的成长秩序之中, 自然有其不同的地位和意义, 童年也是如此, 幼儿教育的游戏活动是与幼儿的本性相连的部分, 幼儿期也即游戏期, 因而, 对于幼儿的游戏活动教育至关重要。

一、幼儿教育游戏活动区域的划分与设计

根据《 指南》 精神实质, 对于幼儿的教育要用先进、科学的理念进行落实, 重点采用幼儿游戏活动区域的设计和实施作为切入点, 按照游戏活动的不同内容和类别, 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 它主要分为两大区域。

1.幼儿园范围内的公共活动区域

在宽松、亲切的幼儿园公共活动区域内, 幼儿可以接受更多的感知性学习和实践性操作, 并从《 指南》 的五个方面对幼儿进行不同领域的活动感受和体验。 在公共活动区域内, 可以有如下几部分: ( 1) 大型器械区域。 这是幼儿园用各种色彩艳丽、复杂多样的大型器械构造而成的, 如攀爬墙、滑滑梯、迷宫等, 是训练幼儿钻爬、攀登的场所, 用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柔韧性和平衡性。 ( 2) 小型器械区域。 这些区域具有占地小、可移动的优点, 可以用多变的移动式器械进行游戏, 如秋千、平衡木、跳球类、绳类等, 它们可以锻炼幼儿的前庭感和本位感, 协调自身与周围环境的能力。 ( 3) 小水域、沙坑区。 水和沙都是幼儿较为喜爱的材料, 在进行游戏玩耍的过程中, 要辅助以不同的工具, 如沙盘、海洋球等, 这样易变的形态, 可以帮助幼儿增强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 ( 4) 种植饲养区域。 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植物都是幼儿的至爱, 幼儿童趣的心态可以与小动物、植物产生共鸣, 通过对小动物、植物的培养与种植, 可以培养幼儿的敏感观察力, 在探知事物成长的规律性认知中, 可以增加对生命和自由的认识。 ( 5) 特定功能室。在幼儿园公共场所内的某一部分可以作为特定的功能室, 它可以为幼儿提供多功能的活动拓展区域, 让幼儿在这一区域内, 延伸其视野, 发散其思维。

2.班级游戏活动区域

幼儿在幼儿园的设置中大多数是以班级为单位, 分为大、中、小班不同的班级, 其中:小班游戏活动区内可以设置幼儿喜爱的娃娃玩具、模拟“ 医护室”、美工设计区域、益智区等环境;中班游戏活动区内, 可以设计泥工雕塑区、美工想象区、书籍阅读区等, 还可以设计一些“ 模拟超市”“ 模拟理发店”等, 提升幼儿的生活实践活动体验;在大班游戏活动区内, 要多注重和开发一些抽象逻辑的游戏区域, 如角色表演区、科学探究区、抢险区等, 这些富于挑战性的活动区域, 可以激发大班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幼儿活动区域材料的投放选择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区域内, 要放置适宜的游戏活动材料, 幼儿可以在合适的材料利用过程中, 增加游戏体验, 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同时, 在幼儿活动区域投入材料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适宜的游戏活动材料选用

幼儿的游戏活动材料要具有安全的前提, 然后, 再根据不同区域的需要选用不同的材料, 如, 自主创造区域要选用色彩各异的积木、塑料制品等材料;美工设计区域要选用彩色笔、剪刀、橡皮泥等材料;益智区域要选用不同层级的幼儿智力开发拼图等材料;科学探索区域要投放磁铁、天平、凸凹镜等材料。 另外, 这些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变化。

2.多功能的游戏活动材料选择

幼儿的天性好玩, 富于创造, 要选用多种功能的、具有开放性质的材料供幼儿游戏, 教师只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则, 让幼儿在开放性的游戏材料中, 自主设计和变化, 如一个丝带, 幼儿可以玩出不同的花样, 一个箱盒, 幼儿可以把它设计出不同的形状, 如此种种, 都可以让幼儿开发智力, 创新活动形式, 丰富游戏内容。

3.注重环保节能材料的选择

为了构建我国倡导的“ 节能环保型幼儿园”, 要坚持节能原则, 鼓励幼儿多多采用环保材料, 如废旧纸盒、空塑料瓶、废纸箱等, 这些就地取材的环保型材料, 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 开发成不同的游戏活动材料, 变化出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形态, 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空间。

综上所述,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 遵循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律, 用适宜的区域划分和合理的材料选用, 提供科学合理、富有创意的游戏活动区间, 根据不同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 进行不同区域的设计和划分, 并在专业的指导下确定介入游戏的契机, 进行不同区域材料的使用, 力求区域活动的安全可靠使用, 使幼儿在不同的结构区间中, 自由地想象和发挥, 真实自然地挥洒属于童年的欢娱, 开阔幼儿的视野, 丰富幼儿的想象, 发散幼儿的思维。

参考文献

[1]车慧.浅谈幼儿园中班《冬日的祝福》主题活动设计[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22) .

[2]宗平霞.以乒乓游戏为资源彰显校园文化特色[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 2015 (24) .

幼儿园活动 篇2

1、锻炼手臂力量,提高合作能力。

2、激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游戏准备:圆扁担2根、自制乌毡帽4顶、酒字图片张贴在幼儿背上(扮演酒坛子)、老酒谣音乐、喜庆音乐。

游戏过程

1、引出游戏

教师:宝贝们黄酒节马上到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名字叫“黄酒飘香”。

2、引出酒坛子

教师以大酒坛的口吻,邀请幼儿扮演小酒坛参加舞会。

3、酒坛子游戏

伴随着《老酒谣》音乐,分角色酒坛子妈妈和小酒坛子一起舞蹈。(舞蹈中贯穿活动头、手、腰、肩、腿等动作,为游戏做准备)

4、游戏:抬酒坛子

教师:今天有两户人家办喜酒,我们要运些酒坛子过去。

(1)、讲解抬酒坛子的方法:3名幼儿一组,2名幼儿当运酒师傅同向站立,头戴乌毡帽,肩扛扁担,双手紧握扁担。1名幼儿当酒坛子,双手交叉挂在扁担中间,身体下蹲,双脚站立准备。听口令酒坛子双脚向后勾起,抬酒师傅一步步前进,一手紧握扁担一头,一手可垂下前后摆动,也可双手紧握扁担一头。

(2)、伴随着喜庆的音乐声,幼儿分成两组,“酒坛子”要努力挂在扁担上,双脚尽量不着地。抬酒师傅尽量把扁担扛在肩上。抬酒师傅将酒坛子运到目的地后放下酒坛子,回来交换队友,到队伍后排好队。

(3)、运酒坛子比赛。

幼儿组织两组抬酒师傅,进行抬酒坛子比赛。决出酒坛子运得最快的一组为胜。活动中教师鼓励有毅力、能持久坚持的幼儿。

5、讨论运酒坛子的方法并进行演示(抱酒坛子、抬酒坛子、移酒坛子等)

6、结束放松活动

酒坛子给抬酒师傅按摩。

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 篇3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指导策略

活动区的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开展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设立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区域活动的学习方式要与其他多种学习方式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共同发挥促进幼儿综合发展的作用。

一、活动区活动的意义

1.活动区中丰富的材料能够增强幼儿的快乐感

在活动区中,教师能够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材料,方便幼儿根据个人兴趣喜好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同时幼儿还具有较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因此,在活动中,幼儿也会更加感兴趣,而且会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大胆和聪明。

2.活动区更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伙伴,结成团队,他们还可以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在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而且解决了班级人数过多带来的教学指导难题。

3.活动区中的自由氛围更适合幼儿发展

在活动的实施开展中,幼儿可以自由进行选择与探索,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高效学习。开展活动区活动,比集体活动更能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其创新激情。

二、活动区活动指导策略

1.科学提供活动区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方面,由于每个幼儿的先天条件、动手能力及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所以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上应做到同时兼顾各类幼儿,即投放的材料应当具有层次性。另一方面,所选材料应该是可以让幼儿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与发现的。在活动区中,若是幼儿可以凭借看、嗅、听、摸等感官来进行探究与体验,那么活动的内容也会更为深入和丰富,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

2.更新教育理念,有效指导幼儿自主活动

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活动区中,我们要避免传统的教师主宰幼儿的情况,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活动。积极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激发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注重培养其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会学”终究要比“学会”更有价值。

3.合理创设活动区环境,引导幼儿不断探索

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借助材料来实现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充分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为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同时培养其团结合作的能力,我们可以分别设置建构区、种植区和超市区,在超市区,我们往往会听到幼儿讨价还价的声音:“这件东西有点贵,可以便宜些卖给我吗?”在种植区,也能听到幼儿吃惊的声音:“看,咱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而在建构区里,则能够看到幼儿认真、齐心协力地共同建构同一物体。这样一来,幼儿就会在无形中加深对货币的认识,积极探索科学的奥秘,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4.教师有效影响,引起幼儿模仿与思考

教师亲身加入到幼儿的活动当中,可对幼儿产生教育影响。一般可分为以下的三种方式:

(1)平行活动方式

平行活动的指导方式是指,在空间的距离上,教师多与幼儿亲近,并与幼儿使用相同活动材料进行同一种活动,但要避免与儿童直接的言语交流和互动,不应直接介入到幼儿区域活动中,而应凭借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幼儿学习进步开展指导工作。

(2)合作活动方式

在活动中,合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指当幼儿正专注于自身的活动时,教师作为活动的合作者这一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并对幼儿加以教育方面的影响的一种合作式活动方法,但仍应该由儿童作为活动主体,掌握活动全过程。如在菜市场这一游戏中,教师可以扮演顾客,专挑模拟市场中没有的东西,比如说“小狗”“小布娃娃”,激发幼儿寻找代替物,临时制作道具进行买卖,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领导活动方式

此方式是指先由教师预先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同时教师需要在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便于控制活动的进展过程。活动中可大胆尝试一些创新的玩法,如:在看到两个幼儿正在本上乱画时,教师可以走过来:“你们在画画吗?”一个会说:“老师,他不会画。”“好,老师看你们画,谁不会,老师就教他。”这样两个孩子都认真画了起来。实际上,在看似无意中,教师已经教幼儿学习画画了,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综上,教师在活动区的活动中,应做一个有心人,选择合适的活动材料,尽可能地唤醒幼儿先前已有的经验,激发其主动表现和表达的愿望。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为以后的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晖燕.从一个区域讲评案例的剖析谈幼儿园区域讲评活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2011(8).

[2]朱红梅.幼儿区域活动遵循的六大原则[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0).

[3]徐炳兰.区域游戏与幼儿个性化发展刍议[J].学前课程研究,2007(4).

幼儿园活动 篇4

我县位于大巴山东部,地处长江三峡中段,扼川鄂咽喉,据鄂西门户。境内多崇山峻岭、悬崖陡坡、峡谷深沟和溶洞伏流,地形狭长,素有“八百里巴东”之称。总面积3354平方公里,辖一个开发区、12个乡镇,总人口近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3%,是个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属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也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之一。

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企业的大规模改制,红红火火的企业幼儿园随着企业的改制而消失,仅有的几所乡镇公办园吃力地支撑着我县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巨大空隙,使一些民办幼儿园在2001至2009年间,如墙角的小花般悄悄地次第开放,自由地散发着芬芳。2010年12月,随着国务院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国家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的学前教育迅速升温,我县的学前教育机构也随之迅速壮大起来,截至2016年春,我县共有幼儿园78家,其中乡镇公立园5家,民办园73家,在园幼儿12150人。

一、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现状

在对各幼儿园的实地调查中,我发现,由于受地域、园情,特别是园长和老师主观意识的影响,各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指导及实际水平上差距较大,第一层次为一所公办园,能积极开展区域活动,区域活动目标明确并积极准备申报省级相关研究课题,正努力探索,结合幼儿园实际,开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区域活动,占1.2%;第二层次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和部分民办幼儿园组成,区域活动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区域活动的质量不高,教育功能不明显,有的以园为单位设置了图书角、美工角、角色区等,但基本只是摆设、装饰,占6.4%;第三层次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对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意图、做法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都是空白一片,占92.4%。在很多幼儿园,“集中上课”依然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几所幼儿园的“课程表”上,竟然每天安排着6节课。问及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的开展,很多园长的认识十分肤浅,更有教师对区域活动一无所知。区角设置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现状分析

我县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用一片空白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片空白形成的原因,除了我县位处山区,信息交流相对不畅外,主要是园长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够。山区幼儿园聘请教师难度大,且流动性强,很多幼儿园因人手高度紧张,园长只能自己带着一个班,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按部就班地按家长要求完成“小学化”的教学工作,更别说走出去学习了。因教师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有些民办园的园长不愿意花钱让教师走出去学习,

归纳分析,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现状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一)师资严重不足,水平亟待提高

1. 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我县共有幼教工作者785人,幼儿园中能严格按两教一保配齐人员的幼儿园只占10%,能保证每班一教一保的占46%,一人包班的占44%。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因无法聘请到教师,园长只能自己也包一个班。另外,山区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很多,位处农村的幼儿园几乎都有全托幼儿,老师白天是老师,晚上是“妈妈”,导致教师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分身,园长和老师没有时间和条件自行学习提高,更无法走出去学习和参观,导致山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理论和实践的匮乏。

2. 园长和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足,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园长和教师基本了解区域活动的设置与管理指导,但水平有待提高,占15%;

第二类,园长和教师知道区域活动这回事,但怎样去设置和开展活动,没有明确思路,占72%;

第三类,园长和教师对区域活动一无所知,占13%。

(二)硬件条件较差,环境亟待改善

我县的幼儿园虽数量多,但硬件条件普遍很差,5所乡镇公办园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部分民办园园舍条件有限,无法创设丰富的区角。另外,在各个幼儿园,都分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班额现象,本就不大的活动室要一室多用,限制了区域的设置和区域活动的开展。

(三)办园目标偏差,理念亟待改变

从逐园调查的情况看,山区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十分严重,农村家长评价幼儿园好坏的依据是孩子能写多少字、会算多少算术题、会拼读多少拼音等,很多幼儿园为树口碑、抢生源,一味地迎合家长,以家长的要求为办园目标,孩子们每天被关在教室里,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背,丝毫感受不到区域活动的存在。

三、提高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发展的对策

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水平目前整体偏低,要想尽快提高水平,赶上全州、全省同行的行进脚步,必须迅速行动起来。换一个角度看,“一片空白”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个人认为,“一片空白”有利于我们从零开始,不走弯路,直奔主题,谱好“进行三部曲”。

1.抓评价,转机制,奏响行进的号角

教育的任何一项工作,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督促指导,管和不管不一样,管得严和管得松两个样。我个人认为,我县要在业务管理提高的同时,从行政管理上加大力度,在制定评价考核机制中,把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的情况纳入幼儿园年检管理、各乡镇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和园领导班子考核管理之中,各幼儿园则要将区域活动的开展与教师的考核评优等直接挂钩,自上而下形成完善的领导与指导机制,以评价促进步,以评价促发展,为区域活动的实施奏响行进的号角。

2.抓培训,转观念,踩稳行进的节奏

活动区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原则,理解它、把握它是使区域活动真正体现幼儿园教育特殊价值的根本保证。针对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广大幼教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区域活动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通过讲座、研讨、参观等形式进行。最好的办法是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研部门负责,组建一支培训专家队伍,落实具体的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做好以下培训:

(1)园长培训

群雁南飞,头雁是关键,园长作为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总指挥,对区域活动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老大难,老大出手就不难”,再难的问题,如果园长重视、支持,无论公民办幼儿园,要办好就不难。作为园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当代学前理念落实的重要形式,认真开展是势在必行的。园长必须带领老师从一成不变的集中教学活动为主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积极带领老师学习、研究、开展区域活动,让山区的孩子感受到已经奏响的区域活动进行曲的节奏。

(2)教师培训

幼儿园老师作为区域活动的设计者、支持者、落实者,她们的认识水平、组织水平决定着区域活动这支进行曲的和谐与否。面对我县幼儿教师队伍这方面工作水平的现状,很有必要从基础培训开始,由理论架构到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再到材料配备与投放、管理,由指导策略到活动评价,在弄清楚“是什么”“有什么”后,再学习“为什么”,采用上台阶的培训方式,让老师们先有系统的了解,再到实际工作中去实践探索,结合遇到的疑难困惑,由专家组负责及时解答,并亲临各幼儿园指导,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规律提供材料,学习观察、评价具体方法,真正让老师们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

(3)家长培训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县幼儿园留守儿童较多,家长主要以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主,这支家长队伍有他们固有学前教育观念,要想转变,有一定的难度,但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不能遇难而退,各乡镇可以用采用几个幼儿园联合或独立进行家长会、讲座、座谈等形式,给家长讲解学前教育及区域活动的内涵,让家长的观念慢慢改变,使家长积极配合。另外,幼儿园还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家长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区域活动材料配备与投放时,号召家长力所能及地帮助准备有山区特色的活动材料,并组织家长来园参加半日活动等,帮助家长提高幼儿教育的策略与水平。

3.抓交流,转行动,谱写行进的和音

考虑到农村幼儿园教师人员少、外出困难的实际,可以提供以域内交流为主、县外交流为辅的多种交流方式。目前,我县已有的5所乡镇中心园,师资相对较强,有能力承担镇域内区域活动示范工作。另外,还可以选择确定部分有实力的民办园,加强指导,提高区域活动组织水平,成立以乡镇中心园为依托的基层培训中心,整合示范、培训、交流功能,辐射、带动民办园,让“从无到有”首先得到落实,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参观、交流活动,让各园在观摩中对比,在对比中加强,在加强中提高,做到“从有到优”。并鼓励各幼儿园积极开发和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创设和挖掘适合自己幼儿园的山区特色的区域活动,形成较稳定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内容,促进我县各类园所区域活动开展水平的提高,早日形成“树树皆秋色”的山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美景,奏响山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和音。

不经破茧之痛,哪有成蝶之美?我省学前教育研究总指挥伍香平老师的指挥棒已经优雅地举起,各地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色音正陆续奏响,雄劲刚健的旋律已然耳闻,作为山区幼儿园,我们必须迅速和上这坚定有力的节奏,让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进行曲早日在大山里回荡。

摘要:<正>区域活动,于20世纪90年代落户我国上海等大城市幼儿园,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突破了集体教学的大一统形式,使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活动实现自我发展。这种有别于中小学教学的特殊形式,以其清晰的节奏、刚健豪迈的旋律,形成昂扬向上的气势,是当代学前教育理念得以落实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情况不均衡,使

参考文献

[1]杨琪.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

幼儿园活动 篇5

幼儿园小朋友活动总结1

任奕冰小朋友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男孩,可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叽里呱啦说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有时根本不听我的话。

这一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二组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到了水杯架跟前。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此刻请任奕冰来当小教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仁奕冰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样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教师上课的时候,你老讲话,别人还听的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这件事后,他的“毛病”改了许多。

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幼儿园小朋友活动总结2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些很随意地就过去了,而有些事情,只要教师把握住机会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今日午时在领孩子们随便走走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孩子们欣喜若狂的叫着:“教师,你看何处有一只花蝴蝶。”在那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跑过去捉蝴蝶,我用力的喊着,可是他们已跑的很远了,听不到我的喊声,过了一会,他们归来了,哮喘嘘嘘的说“嗨,真惋惜没有捉到它。”我庆幸蝴蝶没有被捉到。我把孩子们社团过来给他们讲了一个姑且自编的“花蝴蝶的故事”。孩子们听完后都对我说:“教师我不再捉蝴蝶了。”“教师,我们会掩护蝴蝶的。”有的小朋友还提议回教室绘画美丽的花蝴蝶……

可见教师的RAND教育在一日活动中重要作用,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捕捉,善于指导,对造就幼儿观察本事、探索情欲等各方面都起着必须的催化剂的作用。

幼儿园小朋友活动总结3

我班的赵天语一星期没来幼儿园上学了。平时她来的时候,总是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的,照着机会就跟我说话,这一不来,还真有点想他。

今日早晨一进教室,就看见她站在桌子旁,心里真高兴。可是因为忙于晨检,就没来得及先跟她打招呼。赵天语在离我较近的地方,看了看我,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我刹那间注意到她的表情,我立刻意识到是我冷淡了孩子。于是,我立即走到她身边注视着她,热情地说:“呀,赵天语来了,你的病好了吗?教师都想你了!并请轻轻地在她脸上抚摸了一下。她一下子抬起了头来,高兴的答应了一声,笑了。

孩子是敏感的,异常期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就连一声问候,也会使她们感到教师是喜欢他的。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更加细心一些,不能忽视孩子的情感,要珍惜爱护她们天真的心灵。

幼儿园小朋友活动总结4

孩子与孩子之间不免会出现抵牾冲突,争抢皮球、故意挑逗、不慎触犯等事件屡见不鲜,碰到这种事,我们教师的做法一般是赶快避免、解决抵牾,以免抵牾“进级”,大打出手,而一件小事却转变了我的观念,在重视孩子抵牾冲突的基础上,不妨静观抵牾冲突的成长,看看孩子本身的解决之道。

一天,孩子户外分离活动时,悦悦与晨晨因争抢一个跳跳球而争吵起来,互不相让,我刚想上前处理时,一个孩子跑过来却让我“陷入”了另外一场“官司”,延迟了我的行动。当我“审判”完这一场“官司”,去处理刚才的争抢事件时,却发明两个孩子已兴奋的玩了起来,他们用本身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个为另外一个数数,每人跳20下,之后互换,不但和平解决了问题,还操练了数数,真乃一箭双鵰之策。

针对这件事情,我思量了很多,我想孩子之间出现了抵牾,不要认识不清的去干涉,而要学会静观孩子的抵牾冲突,看事态成长,赏识孩子本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孩子粒在没有办法处理了,教师再从其中指导调治。

其实,每一次抵牾冲突都是对孩子的磨练,锻炼孩子矫捷的思维,成长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对孩子的成长成长是极其有利的。我们不要只看到抵牾冲突欠好的方面,更要看到它有利于孩子成长、提高的一面,是以要善于利用孩子间孕育发生的抵牾冲突,这是孩子解决问题本事成长的最好契机,不要让我们的善意轻易褫夺孩子成长的良机,还这种权力给孩子本身。

幼儿园小朋友活动总结5

有哪个家长不期望自我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近年来许多关于人类脑潜能的医学研究成果见于报端,形形色色的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课程、方案、教学方法更是大行其道,他们冲进了毫无抵抗本事的幼儿园和家庭,侵占了幼儿洁净的心灵,遮住了幼儿精神成长所需的自由空气……

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最需要什么,幼儿教育应当是根的培育与呵护,过早的剪掉了在他们看来是剩余的大树用来吸收阳光和水分的枝叶,结果播种并未最终获得丰收。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原先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关注和耐心等待,把幼儿过早的规定为某种模式违背了幼儿教育本质。

幼儿教育应是生活的体验与创造,幼儿的天性应是游戏的,好奇的,探索的和梦想的;幼儿的生活中应当有着足以滋润幼儿生命的“养料”,有着幼儿健康成长的时机。

幼儿园活动 篇6

一、问题分析

我园有美术室、陶艺室、科发室、阅览室、建构室、舞蹈房、淘气堡、小剧场等8个专业活动室,每个活动室根据室场的特色投放了相应的材料、活动器械等。进入活动室,孩子们可以在其中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操作了,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各班区角活动的欠缺和不足。然而,孩子们对专室活动并没有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感兴趣。渐渐地,专室活动越来越流于形式,许多老师也不愿意带幼儿进室活动,我们陷入了迷茫和困惑。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在对孩子活动的观摩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

(一)活动室设置形式化

在设置活动室时教师只根据自己的意愿想法提供操作材料,如科发室里只是堆放了现成的、昂贵的科学探索玩具,或是找一些和科学有关的探索内容,没有进行分门别类。而且在同一个空间里投放太多的内容,容易引起幼儿的“视线混淆”。美术室里只是投放了画架及相应操作材料的柜子,这些材料是否适合幼儿,能否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活动,活动室成了一种摆设。

(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目的性不强

由于我园的专用活动室是面向幼儿园全体幼儿开设的,它的学习层次规划、学习目标定位带有很大的难度和不科学性。在一间专用活动室里,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条件创设,很难让幼儿根据自己和伙伴的不同发展需求进行活动。另外材料投放时间长,缺少经常性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活动的原因之一。材料单一、不够新颖,缺少层次性难以满足幼儿需要,引发不起孩子主动探索、操作的兴趣,从而阻碍了活动的深入开展。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缺少挑战性和趣味性。

(三)活动时间不足,活动成“兴奋剂”

由于我园规模较大,许多专用活动室和幼儿活动室相隔距离较远,特别是小班幼儿动作比较缓慢,生活环节占去了大部分的时间,除去在班级内整队、上下楼梯、教师做必要的安全提示时间外,幼儿真正在活动室内活动的时间其实是所剩无几的。因此专用活动室内开展的活动就很容易成为“兴奋式活动”。

二、解决策略

(一)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合理规划场地优化配置

根据各个年龄层的不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室配置,在每个年龄段的楼层上相应地开设一些必要的、有意义的专用活动室。并科学合理地配置相应卫生设备,如美术室水源的利用率比较高我们就把原有的卫生间进行了调整,把台盆状的洗手池改造成了两大排龙头缩短了清洗的时间,又如陶艺室的厕所门原来是在外面的走廊里,我们进行了改造封掉厕所的走廊门,把门改建在陶艺室里面这样就避免了“时间隐型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安全性。

(二)从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制定适宜活动内容

专用活动室内容是限定的、单一的,但它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幼儿园应根据园所文化背景、周边环境人文特点、幼儿群体生活实际状况,制定适用的专用活动室内容。活动设计以幼儿的现有经验和能力为基础,强调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创造性运用。我们强调的不是教学而是创造,并以此为标准筛选确定活动内容, 内容跟随主题,表现形式多变。活动内容基本上与幼儿园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保持一致。与教室里的集体教学活动不同的是,专用活动室的活动更强调多种表现形式的尝试和运用,让幼儿能接触到多种表现形式,积累多元的经验。

(三)从幼儿兴趣出发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材料是活动室活动的物质支柱,對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选择材料时既要考虑是否新颖有趣,还要兼顾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其产生新鲜感。

1.从幼儿生活入手,挖掘本土资源

在材料投放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活动室作为幼儿专用操作室,其材料应与教室区域有所区别。活动室材料应是幼儿所感兴趣的,是具有较大创造空间和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那么,以何种途径来挖掘这些材料呢?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从幼儿的生活着手,从幼儿所熟悉的环境中挖掘。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孩子从家里带来了羊毛线桶、各种罐子、河蚌、蟹壳、羊毛衫片子等材料。有了这些材料,我们的活动室一下子丰富了起来。源于孩子生活经验的材料总是特别容易受到他们的关注。在画画、涂涂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愿意与这些材料产生互动。

2.从个体差异出发,有层次地投放材料

幼儿的学习应该是在最适宜的情境、最适宜的时间、最适宜的方法等方面多元互动下有效完成。根据幼儿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同一材料进行分层次的投放,既能够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又能使教师的指导变得有目的、有计划、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不同材料适合不同能力差异的幼儿,使大家在操作中均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感。

3.材料投放要有计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材料是支撑幼儿活动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根据幼儿整体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阶段性地投放材料。如:在玩树根材料时,我们首先向幼儿提供了颜料、刷子等材料,使幼儿在涂涂画画中初步了解树根的性质,感受在不同材质上图色、绘画的乐趣。随着幼儿对这些材料的不断了解,创作的兴趣也增大了,于是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各色橡皮泥、剪刀、折纸、羊毛等材料。在与不用材料的互动中,孩子们的剪、贴以及审美能力均得到了提升。从中也培养了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

专业活动室课程作为选择性课程是共同性课程的推进和提高。它与教师、幼儿之间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加速了园本课程的推进,做到了“资源共享”。实践证明:每个专用活动室应该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发展、园本课程推进的“右臂左膀” ,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不断优化。

幼儿园活动 篇7

幼儿园教育活动总体上来说具有广泛性和启蒙性, 趣味性和游戏性, 综合性和整合性, 随机性和潜在性等特点, 幼儿园教师必须把握住这些特点, 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设计教育活动。下面从一节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教育活动《认识方形》来谈谈在此教育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广泛性和启蒙性的体现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涉及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体共分为五大领域, 分别是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认识方形》属于科学领域中数学认知的部分, 要求幼儿对身边的一些图形的认识。从幼儿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来看, 其所能接受的, 理解的教育内容是粗浅的、初步的、简单的, 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 通过各种环节和过程, 只要求幼儿能正确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通过直观的感受认识正方形, 并且能从现实生活环境中找出与一些正方形相似的物品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提出比这些更难的要求。其他图形的认识也是如此。

二、趣味性和游戏化的体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幼儿从认知特点上来看, 最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是游戏。游戏从本质上来看, 是幼儿自身的一种自由自发的主体性活动, 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教师在完成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意其趣味性、游戏化的特点, 将所教的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 激发儿童兴趣, 提高教学实效。《认识方形》这部分内容属于小班的教育内容, 更要充分地通过游戏来完成教育活动。如在让幼儿认识到方形的特点后利用教具在纸上盖章, 盖出不同颜色和大小的方形, 比比谁盖得好, 并说出是什么颜色的, 让幼儿感受和认知方形, 体会其中的乐趣。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展示多个圆形和方形, 让小朋友辨别后找出方形, 用小手点击, 然后出语音给与表扬, 如“你真棒”, 激发幼儿的斗志。最后让幼儿找出身边的方形物品, 看看谁找得快, 找得多,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多种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强化幼儿的认识。

三、综合性和整合性的体现

《纲要》指出,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 相互渗透,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五大领域的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只是以某一领域为主, 其他领域的内容要自然地渗透其中, 体现教育的综合性、整合性。如对方形的认识可以先观察方形的特点, 然后找出其中不同颜色的方形、不同大小的方形, 找找身边的方形, 想想生活中曾经见到过的方形, 然后再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 幼儿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 除科学领域外涉及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社会领域等多个领域, 充分体现出幼儿知识经验形成过程中的综合性、整合性。

四、随机性和潜在性的体现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遗憾的教育价值, 把握时机, 积极引导”。幼儿的想象力天马行空, 表现力也是千奇百怪, 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应激事件, 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突发事件, 因此教学活动有一定的随机性, 要求老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导幼儿, 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 保护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认识方形的过程中, 在找身边的方形, 还有生活中曾经见过的方形的过程中, 可能幼儿会说出一些不常见的甚至教师本身也没想到的例子, 教师要鼓励表扬幼儿的发现, 让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及时发现教育的契机。

总之, 幼儿园教育活动要充分体现活动的特点, 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些特点并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不死板, 不偏颇, 不填鸭式硬性灌输, 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幼儿园活动 篇8

一、幼儿园洗手活动的问题诊断

健康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教育。在幼儿园, 我们随便问一个孩子“你会洗手吗?”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肯定的。但是, 如果我们真正地去关注这个孩子的洗手情况, 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 按照幼儿年龄因素分析

小班幼儿洗手经验不足、方法欠缺且自律性差, 洗手时弄湿衣袖和地面、玩水、不用肥皂洗手、洗手时间短, 出现了“不会洗手”、“不去洗手”的问题。

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个人清洁卫生的能力, 但有的洗手时马虎、打闹、肥皂或洗手液用量过多, 出现了“为完成任务而洗手”的问题。也有的, 乐于在洗手的时候玩水、玩泡泡, 在享受这种游戏的乐趣时, “洗手”这一重要问题却被幼儿遗忘了。

第二, 按照教师的指导因素分析

在组织小班幼儿洗手时, 教师往往会以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 且将“洗手”作为过渡环节中关注最多的活动来组织。但是, 对于个体落实情况的关注, 却明显地处于“忽视”或者“忙不过来”的状态。

对于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的中大班幼儿, 教师在过渡环节的关注点往往会放在“秩序与安全”、“下一个活动准备”等方面, 洗手等生活活动以幼儿“自律”为主。教师忽视了对幼儿正确洗手情况的了解和个体关注。

二、幼儿园洗手活动的指导策略

主题词:熏陶

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健康为直接目的的, 其教育过程应当使幼儿感到愉悦、可接受, 它比任何的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力更为深远。所以, 开展健康教育切忌说教, 指导幼儿“洗手”切忌“纸上谈兵”和“点到为止”, 必须在一日生活的全过程, 采用适当策略开展教育指导。这种指导策略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 以隐性教育为主, 即为:“熏陶”。

(一) 生活常规的熏陶

教师要重视生活常规的培养, 使“什么时候要洗手”成为幼儿的常规活动。下面, 以上午半日活动为例, 列举各个过渡环节中应注意的洗手常规。

1. 晨间户外活动到共同性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

这个环节, 幼儿在外活动后回到活动室,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幼儿, 教师都应组织集体洗手。对于个别要如厕的幼儿, 教师还应提示“先洗手再如厕, 如厕后还要洗手”。

2.共同性活动到活动区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个环节, 以喝水、如厕等生活活动为主, 教师主要要关注如厕的幼儿是否争取洗手。如果共同性活动进行了美术、数学等动手操作的活动, 教师也必须组织集体洗手。

3.活动区活动到户外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个环节, 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 (如:阅读、建构、美工等) , 一些活动区的活动后必须要洗手。教师要进行提示和个别关注。

4.户外活动到午餐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个环节是为午餐做准备, 是一个必须组织集体洗手的环节。

5.午餐后到散步、午睡时间的过渡环节。在这个环节里, 要组织幼儿漱口、睡前如厕, 并且每位幼儿吃完午餐的时间不同。所以, 组织洗手时, 以小组形式和个体关注为主, 但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幼儿。

(二) 环境教育的熏陶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健康教育方面, 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 是人们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 也就是物质环境。这种环境应当使适宜的。具体地说, 在“洗手教育”方面, 我们可以做到:

1.洗手台高度、宽度适宜, 水龙头的水量适宜, 避免水量过大的放射状水柱, 确保幼儿洗手时水不易溅湿衣服。

2. 投放数量适宜的肥皂或洗手液, 放置的位置要确保幼儿的自行取放。

3. 墙面有正确的洗手步骤示意图。该示意图应醒目、鲜明地提示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如:六部洗手法。

4. 地面、台面保持尽量干爽。这样一方面是安全上的考虑, 避免幼儿滑倒摔伤;另一方面是一种环境上的暗示, 减少幼儿玩水的现象。

第二, 是互动中积极构建的心理生活环境, 也就是心理环境。这种环境应当是健康的。具体地说, 在“洗手教育”方面, 我们应当做到:

1.适时地组织幼儿洗手和提示洗手, 使幼儿感受到“洗手”在一日生活中的重要。

2.运用儿歌、童谣或游戏的形式, 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使“洗手”从任务式的活动变成趣味性的活动。

3.给幼儿充分的洗手时间, 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特别是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 不要因为急于进入下一个活动催促幼儿加快洗手速度。

4. 引导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相关规则, 鼓励幼儿认真遵守、互相提醒。

在这样的互动中, 幼儿获得了信任、关爱等成功体验, 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提升。

5. 开展积极有效的家园互动, 使幼儿不仅在幼儿园获得健康教育, 还在家中得到家长的帮助和关注。

幼儿园剪纸活动初探 篇9

一、剪纸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1. 培养幼儿创造、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累, 因此要选择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内容进行创作。如装饰蛋糕盒。平时幼儿已接触到各种图案花纹, 已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教师提供一只白色的蛋糕盒, 让幼儿运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装饰, 剪出各种图案、花纹, 如可爱的小鱼、小花等。在剪纸活动中, 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 使幼儿在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后, 便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 依据个人的喜好, 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意趣的图画来。因此, 剪纸便成了幼儿表意、抒情的重要方式。对幼儿来说, 在剪纸中如同他们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一样。一次剪《宇宙飞船》, 一名幼儿剪了一个形状怪异的飞船, 教师问他, 他回答说:“我长大了要做科学家, 研究UFO的奥秘。”这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也是一种创造。可见, 创作剪纸活动不仅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 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 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发展的起点, 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条件。”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了, 其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以发展。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习惯于父母、长辈的溺爱, 导致动手能力很差。而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大脑的灵活度是成正比的, 只有大脑支配能力和动手能力相互协调, 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教育者应该利用各种途径努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 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幼儿自信心。

在活动中, 常有一些孩子缺乏自信。在游戏中他们害怕尝试有一定难度、具有挑战性的动作。在活动中他们缺乏主见, 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即便是交流, 也是用很小的声音来谈话, 不敢用眼神去看你。但自信并非与生俱来, 它是在通过自己无数次的努力和失败、成功和教训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幼儿进行剪纸活动的训练, 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如何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1. 创设游戏情境, 增强幼儿剪纸的兴趣。

在剪纸作品展览会中, 幼儿观看栩栩如生的作品后,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愿意学剪纸吗?”他们便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们将自己剪出来的作品向幼儿展示, 并让他们拿在手里看, 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 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 调动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而师生共同动手操作, 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先剪了几种简单美丽的窗花, 贴在窗户上让幼儿看。当他们开始跃跃欲试的时候, 我们顺势向幼儿传授如何进行剪纸的技法。

2. 营造剪纸氛围。

教师首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 如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 让他们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 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和“福”字, 因此, 老师布置幼儿课下收集这些“喜”字和窗花, 并带来相互交流分享。幼儿看后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喜”字。

3. 培养合作精神, 提高兴趣。

在平时的剪纸操作活动中, 一般以幼儿个人动手剪为主, 但在创作情境过程中偶尔也会让幼儿共同合作, 让每位幼儿都参加合作剪贴, 效果就更完美了。让每位幼儿剪出自己喜爱的形象来, 并协调来布置整个美丽的画面, 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了。

三、剪纸教学中的体验

1.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在剪纸教学中, 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进行, 逐步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小班幼儿刚学习剪纸时, 可以在美工区投放大量的旧报纸, 让幼儿任意地剪。这个过程对从来没有使用过剪刀的幼儿是很有必要的。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 心里没有压力, 这样幼儿既有兴趣性, 又对剪刀的使用技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班孩子小手越来越灵活, 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于是便可以开始逐渐训练他们沿轮廓线剪纸的技能。如:沿线剪圆形、椭圆形等弧线。弧线幼儿掌握较难, 这就要教幼儿用剪时左手要配合右手的动作旋转进行, 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

到了大班后, 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剪纸技能, 小剪刀在他们手里也能运用自如, 因此我们也加深了剪纸活动的难度。在目测剪的基础上进行对称剪, 让孩子通过对称剪, 感知半个会变成一个、一个会变成两个;然后在已有剪纸经验的前提下, 学习镂空剪。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设计了自己画、自己剪的环节, 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的思维不受限制, 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乐此不疲, 一个个就像个小设计师, 不但提高了剪纸技能, 就连绘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2. 欣赏和感受民间剪纸艺术, 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民间剪纸艺术在昆山有着浓厚的氛围, 每年市文化馆都要举办民间剪纸艺术展, 这给领幼儿参观、欣赏创造了有利条件。幼儿会被那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所吸引, 有“十二生肖富贵图”、“渔家风情”等。那一幅幅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富有情趣、色彩鲜艳的剪纸作品, 令幼儿浮想联翩, 陶冶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拓展了幼儿对剪纸艺术的视野。

3. 运用多媒体, 激活幼儿园的剪纸课堂。

剪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在幼儿的剪纸活动中, 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优秀经典作品, 追溯历史寻踪, 学习一般的表现手法、形式等常识, 变生硬的书本纸张等资料为声形并茂的课件、视频等高新科技产品, 激发了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成为了幼儿自主学习的伙伴, 给传统剪纸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这门可以使语言休息的艺术在2l世纪每个后辈子孙的血液里吟唱。总之, 多媒体以其自身特点, 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 其优势也不能替代全部, 还要应剪纸活动的需要有选择性地筛选, 决不是唯“电”是从。

4. 加强引导, 在自由创造的氛围里感受剪纸的乐趣。

剪纸活动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 幼儿是剪纸活动的主体,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体, 都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规律, 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来表现自我。也只有创造机会,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 才能让幼儿与创造美的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 才能在自由创造的氛围里充分感受剪纸的乐趣。

幼儿园活动 篇10

2011年5月15日, 吉林市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专题讲座在吉林市教育学院西一楼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相关教研员、市直幼儿园园长及教师, 共两百余人。活动中,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李海英做了一场题为《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的讲座。通过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和老师们分享了在区域活动组织过程中, 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与讲评, 使教师对幼儿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环境布置、教师讲评的策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参训教师针对区域活动中的问题进行了现场互动, 分享交流了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的策略, 给教师们有效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

二、专题研讨, 引发教师对科学开展区域活动的深度思考

我们借助“吉林地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项调研”的机会, 与调研单位的老师们进行专题研讨, 不仅梳理了老师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还引发了教师们对科学开展区域活动的深度思考, 同时也是对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的又一次有力推动。专题研讨后教师们纷纷反映受益匪浅, 表示要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完善自己, 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三、观摩交流, 共享区域活动的丰硕成果

为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提升办园品质, 促进教育教学与区域活动间的有效整合, 借助“吉林市第五轮幼教专题教研展示现场会”活动, 我们组织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幼教教研员、园长、骨干教师, 以及刚刚加入到市直队伍中的吉化六所幼儿园相关负责人, 参加了此次观摩、研讨、交流活动。活动中, 承担开放任务的幼儿园园长向参观者对本园区域活动的创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说, 并突出展示了富有个性特色的活动区域和趣味多变的多功能操作材料。有的班级区域活动围绕当前主题内容;有的班级能充分利用班级空间, 根据主题及幼儿兴趣、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设置各活动区, 有相应的标识;有的班级空间开放、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划分, 并能体现动静分离;有的班级特色区域环境创设有特色。在观摩活动中, 老师们相互学习、交流和沟通, 一幅幅温馨、愉快的学习、游戏画面映入了参观者的眼帘, 一个个有趣的区域活动内容和一件件精美的操作材料让参观者不时沉浸其中, 流连忘返。

四、基本经验

经过几年的坚持, 我市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已经形成特色。2009年以来, 以省级示范园为示范, 在其他幼儿园普及开展区域活动,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幼教教研员则加强督促、指导力度, 以保障各幼儿园区域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一) 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快乐成长

1.区域活动发展了幼儿的聪明才智

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的天地, 里面设置的各种区域使幼儿感到温暖、舒适、方便、有趣和可玩。各种区域活动就是一个个游戏内容,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 在一个个游戏中, 幼儿不断实践、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增长知识、摸索规律、探究奥秘, 从而激发创造力、想象力, 发展了幼儿的聪明才智。

2.区域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情绪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打开了认识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美的途径, 在这些过程中, 幼儿能获得一种积极愉悦的感受, 这是一种心灵深处的美的心理活动, 是积极的情绪体现。心理学家把喜悦、愉快归为积极情绪, 把愤怒和哀伤、恐惧归为消极情绪。通过实践证明, 积极情绪能明显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成长, 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还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区域活动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尽情地模仿成人的活动, 体验成人的活动。当幼儿在模仿活动中获得一些经验后, 他们就会转移到现实活动中来。这种行为一旦成功, 幼儿会感到自己已经长大, 已经能够在许多方面独立工作了, 从而更不会依赖成人, 生活自理能力大大加强, 幼儿自信心也随之树立起来。

4.区域活动发展了幼儿的个性

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锻炼和发展良好个性的条件。个性特点也是幼儿模仿的内容之一。如幼儿扮演一位英雄, 就应该表现得勇敢、坚强、不怕牺牲等。在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 幼儿体验着各种各样的个性品质。久而久之, 这些品质则可能成为幼儿的个性倾向, 并且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来。幼儿在这些游戏角色的扮演中, 获得了健康的体验, 从而锻炼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

5.区域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 这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区角的设置和运用能跟教育内容统一起来, 为幼儿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例如:区角可根据教育主题和内容更换内容和活动材料, 还可随季节变化及时更换内容和材料,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合理利用区角, 能及时给幼儿传递各种信息, 使它成为最佳的教育环境。

6.区域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精神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破坏性行为, 如把玩具拆坏, 把小动物弄伤等, 冷静地询问一下你便会发现, 这是幼儿好奇心的驱使, 我们应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及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要鼓励幼儿的这种探索精神, 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使幼儿获得更多实践知识, 积累宝贵经验, 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区域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区域活动研究促进了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

各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的骨干力量。在开始的区域活动研究中, 他们只是跟在示范园教师后面研究, 对活动研究了解不多。现在他们成长起来了, 成了区域活动研究的骨干力量。在他们刚实行区域活动研究时, 他们感到困难很大。但他们迎难而上, 在几年的区域活动研究过程中, 不仅了解了区域活动的实质和意义, 还能组织、指导本园内教师进行科研讨论、课题研究。区域活动促进了他们的迅速成长。

2.区域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在几年的区域活动研究中, 教师们不断学习、实践、反思, 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区域活动研究, 又将活动中的经验进行总结, 对活动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理性思考。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3.区域活动的指导和引领提升了教研员的业务水平

(1) 充分研究。以区域活动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及困惑为重点进行研究。在充分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围绕教师的进步、幼儿的成长、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疑惑等诸多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与总结。同时与教师、幼儿园一起合作, 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共建、共同成长。

(2) 有效指导。教研员的指导作用的发挥是基于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我们对一线教师对于新《纲要》、新理念如何转化到教学行为上进行重点指导。指导采取如现场研讨、互动交流 (以教师为主, 教研员作以中心点评) 、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指导的过程中, 善于发现或预见到教师容易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能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迅速为教师解决问题, 为其提供有效帮助。在对话与合作中达成共识, 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摘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和《2011年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机会, 更好地落实幼儿园新《纲要》的精神, 使教师们提高环境创设及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吉林市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幼教教研组陆续采取理论指导、专题研讨、观摩交流等形式, 针对市直单位的幼儿教师及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教研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取得了阶段性的收获。

幼儿园活动 篇11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的不足分析

(1)组织形式较为单一,过多以室内教学为主,固化的美术教学模式,也使得幼儿作品失去灵动性,艺术表现力缺乏。

(2)在以往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关注孩子在该领域的发展,却忽略了生活、情感等其他方面。然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融合一日生活,虽然目标是分领域表述,但其实施却必须整合各领域综合地有效进行。

二、何为写生活动

广义的写生活动是指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幼儿园的写生活动是指引导幼儿自己善于主动地捕捉、去观察周围自然景象、生活环境、周边人物等一切美的事物,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以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再现、表现出事物造型、特征。而不是指幼儿被动地按一种规定的标准图像去模仿。

三、为写生活动提供条件

1.灵活运用组织形式,激发幼儿写生创作兴趣

幼儿园内的写生活动通常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集体活动形式下的写生;第二种是小组活动形式下的写生;第三种是一对一个别指导形式下的写生。以上三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灵活运用。例如:中班写生活动《仙人掌》,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仙人掌实物的观察、图片的欣赏,在全班进行集体写生活动,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参与到写生活动中。

2.创设专门的写生区域,鼓励幼儿大胆写生

为了丰富幼儿写生活动的内容,我们创设了以下两种写生区域:

(1)美工室外延的写生区域:利用空间的优势,创设了两组景物组合造型,避免了幼儿写生内容的单一。其中一组造型是幼儿喜爱的各种毛绒动物,有一米多高的小熊,有可爱的机器猫,还有很多动画片里幼儿喜爱的动物角色。

(2)与自然角结合的写生区域:每个班级门口都有自然角,里面的观赏植物很多。教师巧妙地放上一个写生板,在引导幼儿观察植物颜色、形态以及变化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画出自己所看到的美的事物。幼儿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生的同时,也体验着艺术家们写生的乐趣。

3.丰富幼儿写生内容,提升幼儿写生水平

适合写生的内容很多,如何选择适宜3~6岁幼儿的写生活动内容,如何确定一节写生活动的目标,是教师需要在不断地带领幼儿参与写生活动实践中进行辨别的。目前,我们实践过以下几种类型的写生活动:

(1)静物写生:选择一盆造型与众不同的植物,请幼儿围坐成圆圈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幼儿找出植物的颜色、叶子的形状、叶茎的造型、花盆的图案等相关信息。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写生过玩具、水果和落叶。

(2)人物写生:幼儿身边熟悉的人物都可以成为写生的对象。比如,教师节写生班级里的某一位老师,教师引导幼儿按照顺序进行观察,幼儿不仅能够捕捉到教师的发型发色、服饰的图案、鞋子的花纹,细心的幼儿还能捕捉到教师脸上的黑痣、项链吊坠的造型、无名指上的戒指以及衣服上的拉链等细节特征。

(3)图片写生:教师在尝试动物写生的时候,大多是通过百度上的各种动物图片进行的。例如,在进行螃蟹写生的时候,由于电视机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螃蟹,幼儿观察到了螃蟹的身体轮廓上有刺,腿上有毛,硬壳上还有纹路等。

四、为写生活动提供适宜的指导

无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的是哪一种写生活动,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给幼儿提供适宜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幼儿写生的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和制止,也不能置之不理。

1.当幼儿不会画时

对于不会画的幼儿,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耐心进行引导。(1)教师可以将写生的内容放在离幼儿近一点的地方,再次引导幼儿观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熟悉写生的对象,鼓励幼儿尝试写生对象的局部写生;(2)可以让不会画的幼儿坐在会画的幼儿旁边,观察同伴是如何写生的,巧妙利用差异资源,变不会画、不敢画为会画、喜欢画。

2.当幼儿乱画时

在画画的时候,由于之前模式化教学的影响以及思维的定势,幼儿画出来的不是眼前的观察对象。遇到不画自己所见的幼儿,教师首先要主动发起与幼儿的对话,从平等的交流中,分析幼儿乱画的真正原因。(1)已成定局,鼓励下次再画。(2)粗心大意,及时弥补。在可以弥补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建议幼儿添画某些细节部分。

利用幼儿园写生活动这一载体,改变幼儿园教师传统的范画教学形式,探索幼儿园写生活动的园本化课程,教师真正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变。

参考文献:

黄立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看农村幼儿园活动有感 篇12

镜头1:小班美术课上, 教师在出示了用五彩颜色装饰好的鸡蛋以后, 发给每人一张纸。纸上已画好了椭圆形, 让孩子们在椭圆形上涂色。一个小男孩涂好后, 又在椭圆形边上添画了两个三角形。教师看到后, 连忙拿起橡皮把三角形擦去, 说:“你这样已经做好了, 不要再画蛇添足。”

分析:孩子有“百种语言”。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式。孩子对画面或作品的色彩、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不能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成人的思维方式去主观判断幼儿的行为是否正确, 而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 对孩子稚拙的想法、行为应该首先给予鼓励、支持, 而不能以标准化来要求孩子的艺术表现。如果我们站在孩子角度, 用孩子的眼光来欣赏幼儿作品, 引导、启发他们用自己语言表达自我, 就会发现, 这是一幅生动的、有创造表现的作品。

镜头2:走进一所市级优质幼儿园, 发现每班的环境布置内容都很丰富, 活动室内有主题墙, 有展示孩子学习成果栏目;活动室外有家园联系栏等。但这些都被老师布置在1米高的墙裙以上, 孩子看起来很吃力。为什么张贴得那么高呢?教师们说, 如果放低了, 两天不到, 就被幼儿摸坏了。包括一些自然角、活动区角, 也都设置得比较固定, 并且要求幼儿不要乱搬、乱移, 要保持整齐。

分析:我们都知道, 环境作为“隐性课程”,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纲要》提出,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导、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而我们许多农村幼儿教师在布置环境时, 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美观, 环境成了装饰的“门面”。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 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或出于功利性目的而“我想怎样布置, 就怎样布置”。只有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 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共同参与, 创设可变的、有教育内涵的、可供幼儿自主探索的环境,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镜头3:我在一所农村幼儿园听课, 看到一个小男孩跟在他的老师后面一直重复这样一句话:“老师, 老师, 我不想上小班。”我很纳闷, 以为这是一个想快快长大, 能够像中、大班小朋友一样学习的小班幼儿。经询问, 才知道中班要上公开课, 为了效果好, 只要二十多名幼儿。而农村幼儿园班额一般偏大, 所以只能从中挑选一部分孩子, 余下的就被带出中班教室, 暂时由小班教师照看。这名孩子就是落选的二十名孩子中的一个, 他以为教师想把他送到小班 (老师以前也说过谁要是不听话就把谁送到小班) , 故此发出这样的请求。

分析:尊重孩子, 让他们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 心情愉快地游戏、学习, 是《纲要》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这所幼儿园, 围墙上还赫然写着:为了一切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应该说, 教师还是知道怎么做才是真的为了孩子。但为了自己获得好评价, 就不再考虑孩子的感受。从根子上讲, 是教师没有理解幼儿教育的内涵, 没有真正做到爱孩子, 其结果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镜头4:自主游戏活动时间, 张老师一边准备明天上课用的教具一边不时瞄一眼孩子。她心里正想着, 今天孩子真乖, 没有哭闹或告状的。正当她暗自庆幸的时候, 突然玲玲跑了过来, 眼里含着泪水:“老师, 我正在搭大桥, 强强却说要盖房子, 把我的积木抢去了!”张老师边继续做教具边对玲玲说:“玲玲乖, 不哭, 过一会儿我去批评他。你先去玩吧!”可玲玲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张老师批评强强。

分析:在孩子的自主游戏中, 教师依然应该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很多农村幼儿园, 虽然能够为幼儿开展自主游戏提供材料、安排时间, 但在孩子游戏时, 教师的观察、指导、融入不到位, 不能最大限度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在幼儿游戏时, 教师要倾听他们之间的谈话, 记录下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了解游戏的进展, 关注他们的兴趣点, 或者以玩伴的身份和幼儿共同游戏, 用动作、语言暗示、引导游戏持续、深入进行;观察和了解孩子, 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

上一篇:脱落细胞下一篇:中小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