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2024-10-02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通用8篇)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篇1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㈠目标、内容

⒈教育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符合幼儿实际; ⒉体、智、德、美相互渗透;

⒊内容处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涉及的内容正确、科学。㈡方式、方法

⒈以游戏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注重游戏的教育性;

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选择和使用符合内容需要和幼儿实际; ⒊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善于处理偶发事件。㈢程序、结构

⒈教学结构完整,程序严密、活动之间的过渡和转换是否能用来作为儿童学习的良机,自然、平稳地引导儿童从一项活动转换到另一项活动,既不匆忙,又不让儿童长时间地等待;

⒉程序结构符合幼儿活动和学习心理,符合动静交替,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和全班集体活动、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小肌肉活动与大肌肉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与以幼儿为中心的活动等方面的平衡的原则; ㈣教师的基本素质

⒈准备充分,能根据计划组织教学活动,指导意识和能力强,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⒉尊重幼儿的意愿,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独立能力,教态自然; ⒊创设与教学目的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比较充分的实践活动材料及玩具;

⒋语言生动、规范,富有启发性,熟练掌握必要的技能。㈤教学效果

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效果好;

⒉幼儿心情愉快、主动参与,学习习惯良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为了给新教师打下一个比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基础,要求接受培训的准老师们在各科教学法和教学实习课上统一使用一个教案模式,每个教案都需要涵盖以下的内容:

⒈儿童行为基础。它是指幼儿在能够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之前需要具备的行为基础。比如你要让孩子们参与剪剪贴贴的手工活动,就要考虑一下班上的幼儿是否大多已经具备了使用剪刀和贴纸片所需要的小肌肉精细动作的能力;而在设计一堂语言课时,你也要考虑幼儿现有的吕语表达能力、听的能力以及语言理解能力。奥苏贝尔说过“如果要我把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概括成一句话,我就会说,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想这也许就是把“儿童行为基础”放在教案的第一条的原因吧。

⒉“长期教育目标”和“本课的即时目标”。在我们中国,各年龄幼儿需要达到的长期教育目标在教育纲要中已经规定出来,老师们只要遵循就可以了。把它们写在教案里可以强化教师对长期教育目标的认识,使他们的教学活动目的性更强。当然,老师并不需要把教学纲要中所有的教育目标都列出来,而只需要选择与本课有关的就可以了。“本课的即时目标” 需要由教师来具体制定。比如,上音乐课,这堂课的即时目标可能就是“幼儿能够分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幼儿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使用打击乐器”等等。制定这些行为目标的关键在“行为”这两个字上。也就是说,这些即时目标应当可观察到的儿童行为为指标(比如孩子的动作、操作、语言等等)。越是给年龄小的幼儿上课,这一占越是重要。

⒊教学材料的准备。这部分委简单,就是把备课时需要准备的一切教具用品都列出清单来备查。不过,即使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列清单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发现他准备使用的教具存在的问题,比如材料搭配不当或用具效果不佳等。

⒋活动区的布置。它是指教师计划如何布置教室。活动区的布置能够起到成功地激发幼儿兴趣、有效地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的重要作用。

⒌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策略。它是与活动区的布置密切相关的。事实上,活动区的布置是教学的前提,也是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一个重要策略。当然,除了活动区要对幼儿有吸引力外,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可以分为:开始、进行和结束等几个阶段。开始时,教师要考虑如何通过提示、示范、讲解等方法引导幼儿引导幼儿认识教学材料,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帮助幼儿指导新的学习内容与他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一旦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就注意观察,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来强化幼儿的新概念,纠正幼儿的错觉,或扩充幼儿相关的词汇。当幼儿的操作结束了以后,教师又要考虑该如何帮助幼儿从一个活动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活动环节。

⒍丰富相关词汇与提问的方法。这是每一个活动都必须强调的重要的环切。这不但是因为情况教学是语言的最佳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参与能够帮助幼儿把具体的、特殊的经验抽象化、概括化,有利于更好地巩固学习效果。此外,有效的提问还能够激发幼儿独立思考,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当然,我们做老师的都知道,开放式的问题(如“为什么......”“ 怎样才能......”“你会如何去......”)比封闭式的问题(“对不对”“是不是”“应该不应该”“好不好”)的教育性要强得多。

⒎考查教学效果的方法。有许多方法,如提问、通过“即时教育目标”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达到行为目标而确定教学效果如何。考查教学效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下一次的课提供有关“儿童行为基础”的资料,以便继续教学。

⒏教学注意事项。可以有几个幼儿同进参与一个活动,使用某种材料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某个幼儿应该特别注意哪方面的辅导等。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篇2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它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 即幼儿园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其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重点培养学生作为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

本研究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 将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分为四个方面:即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和教学环境创设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教学评价反思能力。[1]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重理论, 轻实践”, 理论课程比重偏大, 实践课时少。第二, 教学方法上一直沿用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以及从理论到理论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就业后, 用人单位对大多数幼教毕业生教学能力并不满意, 普遍反映幼教毕业生教学技能与岗位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为适应学前教育师资市场的需求, 培养技能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们对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形成了具有中职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 即“三维情境·三重角色·三方评价”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三维情境·三重角色·三方评价”教学模式是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以及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 在仿真实训室或幼儿园进行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

“三维情境”指的是教学场所, 即教室、幼儿园仿真实训室和幼儿园三处场所。

“三重角色”指的是学生所要扮演的角色, 即学生、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幼儿三重角色。

“三方评价”指的是参与评价的对象, 即同班同学、任课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三方共同进行评价。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关于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 我校根据自身办学实际情况, 开展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系列教改研究。本教学模式的建构, 强调以五大领域的教学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和评估标准的基础。

2. 关于中职学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中职学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中职学校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分为三大模块, 一是教育活动设计基础理论模块:幼儿园课程理论、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幼儿园教育纲要理论等;二是教育活动设计基本技能模块: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指导和评价;三是教育活动设计拓展技能模块:生活活动的设计、区域活动的设计、一日活动计划的设计、说课训练、各种课程模式方案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动态。[2]这既为学生系统学习掌握“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突出了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教学能力。

3. 中职学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改革成功的经验

中职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在借鉴原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六法”的经验基础上, 针对原“六法”课程内容的单一和零散的问题, 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及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对课程的体例进行探索和重构。课程体系分别为“基础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 拓展技能模块”, 这一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促使我们从“上课”到“活动”, 从“备课”到“设计”, 从“单一”到“综合”, 从“照本”到“建构”等一系列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教学模式正是在借鉴这些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

三、探索与实践

(一) 征求行业意见, 修订课程标准

1. 开展行业需求调研, 广泛征求行业意见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那么,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能力状况如何?近几年我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员调查走访了长沙市、衡阳地区和深圳市近百家幼儿园及其他幼教机构, 对近五年内毕业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较强, 但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教学组织能力较差, 教学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亟待提高, 评价反思能力亟须加强。

2. 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修订完善课程标准

根据行业反馈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我校制订出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标准为:

(1) 掌握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相应教育方法。

(2) 能根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 确定活动目标, 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3) 理解整合各领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能够综合地设计并开展教育活动。

(4) 能根据活动中幼儿的需要, 选择相应的互动方式, 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 在活动中能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

(二) 修订课程方案, 开发教学材料

1. 研读并修订课程方案

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大纲,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为144 课时, 每周为4 课时。由于课时少, 教学任务重, 所以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少之又少。我们改革课程设置, 增加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时数, 将实践教学时间比例由原来的20% 提高到50%。实践的时间分段安排, 配合各章节各类型的教育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同时把原来144 学时的总教学学时, 分为“三段”教学, 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阶段 (常规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幼儿园教育活动仿真教学阶段 (幼儿园仿真实训室) 和教学实践阶段 (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 。

2. 研读教学材料, 开发校本教材

我校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原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各领域教材。因该套教材理论性强, 而中职学生喜欢操作与探究活动, 过多的理论学习反而会使课堂的学习效率降低。因此该套教材不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需要。为此, 我校着手自编校本教材。

我校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综合版) 》教材在吸收已有教材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基础上, 将当前幼儿园教育的新信息、幼儿教育改革的成果编进教材, 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使学科内容呈现一种开发性的状态。该教材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同时开发有配套的音频、视频等优质教学资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该教材, 普遍反响较好。2015 年, 我校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试行) 》的精神, 对该教材进行修订, 进一步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实战性。

(三) 教学组织实施与能力发展鉴定

1. 教学场所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场所。如健康领域中的《幼儿园身体锻炼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单元, 案例观摩和活动方案设计环节我们选择在常规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对学生进行幼儿园体育活动相关知识的教学与活动方案设计能力的训练;在对单元知识掌握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设计体育活动方案;然后我们进入幼儿园仿真实训室, 实施模拟教学, 如开展以“跳” (小班“小青蛙捉害虫”、中班“勇敢的小兔”、大班“好玩的跳绳”) 为主题的模拟教学活动;最后, 进入我校附属幼儿园, 以幼儿园各年龄班为单位开展以上主题教育活动。

2. 教学条件保障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本理论认知环节, 需要使用性能良好的多媒体硬件设备, 适宜的音频、视频、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软资源。教育活动设计基本技能训练环节需要使用幼儿园仿真实训室, 即完全模拟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设备, 同时配备该教学单元所需的教具。幼儿园实地教学环节要求更高, 需就近选择幼儿园, 有充足的实习基地、稳定的导师队伍, 保证教学活动的安全、顺利开展。

3. 课堂教学实施

(1) 教学基础诊断与能力发展动员。本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五大领域各类型教学的起始环节, 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诊断, 诊断的内容包括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及情感、态度等。然后依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发展动员,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譬如:在授课的方式上, 通过案例观摩、现场答疑、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来实施课程内容。一是授课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喜欢的授课方式等;二是要求授课教师课堂上留10 分钟的时间来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三是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学习共同体, 就课程中困惑的地方进行交流与学习。课堂授课方式的改革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纷纷表示, 他们从未有过这样的学习经历, 非常愿意主动参与此课程的学习。

(2) 小组形式互动教学。小组环境有利于创设一种表现自我的宽松的氛围, 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小组教学是本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角色扮演是本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 多维互动是本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小组互动教学的基本环节为:

第一, 教学分组。一般来说, 可以三四人为一组, 人数太多不利于每个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第二, 分组活动。小组合作初步尝试设计某一个活动片段 (或活动方案) , 然后师生讨论修改, 学生制作教具、课件, 到幼儿园仿真实训室进行小组试教。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幼儿及幼儿教师, 试教后小组自评。

第三, 活动评价。每小组推选1 名代表到集体面前展示本组的活动设计, 进行试教。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后, 实行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三方相结合的方式, 以小组最后展示成果作为评价标准, 活动设计为5 分;组与组相互找问题, 包括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试教等环节, 每一项问题扣除1 分。最后推选出本次得分最高的课, 到幼儿园进行现场教学, 课后学生、指导教师和幼儿教师三方互评相结合, 通过三方评价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五大领域每类型活动都要努力按此流程展开教学。

(3)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与反馈可以在常规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幼儿园仿真实训室和幼儿园进行。本教学模式以学生教学能力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采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评价内容为学习过程表现、理论学习考核、实践能力考核等三方面。学习过程表现由学科教师在教学和课堂环节, 通过制订考查量表、小组形式互动教学等多种手段收集反馈, 加以评价。理论学习考核具体内容为期末理论考核或教育理论面试;实践能力考核具体内容为课堂实践内容、小组展示考核、幼儿园现场教学。

(4) 能力发展鉴定。鉴定要按照“学前、学中、学后”三阶段, “教室、幼儿园仿真实训室、幼儿园”三场所, “教师、同学、幼儿教师”三方评价进行, 包括设计鉴定工具、开展鉴定工作和检验鉴定的有效性。譬如:

中班诗歌欣赏活动:有趣的梦。

鉴定工具与鉴定证据收集:鉴定工具为“幼儿教师文学作品教学能力发展水平鉴定表”;鉴定的证据除“鉴定表”外, 还应有诗歌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及试教现场实录等。

鉴定场所:幼儿园仿真实训室或幼儿园。

鉴定方法:把幼儿教师文学作品教学能力标准的量表作为鉴定的方法和手段。

鉴定过程:设计鉴定计划 (时间、地点、内容、鉴定者与鉴定对象等) —开发鉴定工具—开展鉴定工作—检验鉴定有效性。

四、改革创新点

1. 教学思想的大转变

本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采用实践导向型的教学方式, 运用案例观摩法、小组互动学习法、实践法等, 各种方法有机配合, 有效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此外,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 实现教学的信息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 教学场所的大转换

本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在教学场所的选择上实现了普通教室 (或多媒体教室) 、幼儿园仿真实训室、幼儿园的结合, 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场所转换。

3. 教学资源的大整合

由于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因此, 教师方面, 整合了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及社会幼儿园教师等多方面的师资资源。教学内容方面, 整合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幼儿园优质视频课、场景教学等资源。

4. 教学评价的大改革

传统教学评价过分重视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 而本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评价的模式, 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施“五项考核制”, 即学习过程考核、教学能力考核、教学方案设计和评析考核、课堂实践内容小组展示考核、期末考试, 从理论到技能到实践效果, 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教学方式的大创新

教学方式上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节课前5 分钟, 通过讲故事、朗诵儿歌 (儿童诗) 、情境表演、律动、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形式, 着力提高学生对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人文素养。教学过程中, 训练学生“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学能力。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学能力的基础性综合训练, 强调将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融入幼儿园, 贴近学生未来职业, 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

1. 对教师的要求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需要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教学与指导能力强、乐于教书育人的“双师型”教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首先, 学校要实施“传、帮、带”工程。老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子”, 新教师跟班听课一年, 老教师认真指导, 帮助新教师尽快入门并成熟。其次, 所有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师每人必须在园任教一年以上, 每周应有一定的时间下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教育。通过强化专业技能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最后, 也可以聘请幼儿园骨干教师兼任学生实习、见习的指导教师。

2. 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学校要增加投入, 改善教学环境, 建设好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教室、实训室等。校内重点建设的实训室包括:幼儿园仿真实训室、游戏和玩具教学教室、微格教室、蒙台梭利教学法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体能训练室等。同时校企合作,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科学管理, 建设一批办园条件好、师资水平高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摘要: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本文以湖南省衡阳幼儿师范学校 (以下简称“我校”)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探索为中心, 以中职教学特色为参照, 努力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三维情境,三重角色,三方评价

参考文献

[1]郭咏梅.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0.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问题与应对 篇3

一、厘定:洞察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实质

所谓教育评价,就是根据某种价值观或目的,运用一定手段收集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对教育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价的对象,既可针对个人,也可针对群体或机构,还可针对事物或活动。[2]与此相关,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涉及活动目标、领域内容、活动程序、方法手段、环境材料及活动效果的评定。评价的过程,不仅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可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方法。因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由师幼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整个教育活动充满着动态性、偶然性与潜隐性,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不仅十分复杂,还带有一定挑战性。

作为幼儿园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评价包括对幼儿的评价、幼儿教师的评价和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一般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主体由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组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其他主体共同参与为辅。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有利于保证教育活动正常开展,促进管理规范化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3]

二、诊断: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乱象

我国幼教界也开展了不同类型的评价尝试,如观察法、访谈法、儿童作品展示、幼儿成长档案记录袋等。然而,由于受传统评价思维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也出现了一些错位,一些乱象,产生了种种矛盾。因此,需要我们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一)评价目的:常常急功近利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但在实践中常常急功近利:不管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价,还是对幼儿发展的评价,都过多重视甄别或选拔功能,注重结果,忽视过程——不少幼儿园把评价结果与职称或绩效挂钩。关注外显状态下的总结性评价,忽视内隐状态下的潜在性评价。[4]

例如,在日常教学评课中,重视行为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缺乏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情感的考察。又如,对幼儿学习有效性的评价,我们常常在表面看到幼儿是在讨论、游戏、操作等,但实质上幼儿还是在被动按照教师指令操作——儿童的“动”是由教师牵着鼻子的“动”,然而在评价环节中,视该教学方式为“好”的教学方式。再如语言评价,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会常用“宝宝真棒”等对幼儿进行口头评价,其实,这些评价相当随意,全凭教师主观印象应付差事,忽视幼儿所处的真实情景和状态。

(二)评价标准:不够客观理性

虽然不少人都明白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发展,但在实施中难免还是会带有某种主观性。因此,在幼儿园评价实施中,评价者不能单凭主观意志来判断教学质量和发展状况,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教育评价的应用价值,最重要的是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从评价中去发现问题,进行反思,提升自我。但是,当前在我国不少幼儿园,一提到评价,许多教师就会想到甄别和选拔。例如,重视幼儿知识掌握及其结果的呈现,忽视幼儿发展过程及其多样性,评价的标准不够理性,缺乏客观性。不少幼儿园,忽视对评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评价的指标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没有把握住评价应对幼儿、对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服务。一些教师往往认为,评价完成了,就大功告成,把评价的结果当作是一个静态的档案,仅仅作为一个供上级检查、绩效评估的“成果”,没能发掘评价中的本质性的东西,尤其是其中的反馈改进功能。

(三)评价方式:过于狭隘单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需要多方参与,以多元化评价为基本方式。这意味着,在评价中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使教育评价更加客观而效。但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多以教师为主,甚至主要是管理人员;评价的方式,多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评价的过程,忽视了幼儿和家长在评价中的作用。例如,虽然现在不少幼儿园都强调要加强家园合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但是实际作用发挥不够。又如,在幼儿园教育评价中,家长多处于被动地位,深入互动不够,而且很多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不够了解,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此外,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教师拥有“绝对”而单向的话语权,幼儿自身的声音,在评价中很难听见。显然,家长、幼儿在评价中共同参与目前仍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上。

三、应对:支持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开展

“锦标主义”的实质是以“锦标评价”替代“工作评价”——“锦标评价”重在竞争夺标,“工作评价”重在服务教学。[5]针对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的乱象,我们要转变人们对评价的态度,回归教育评价的本真。

(一)更新评价理念,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创设良好前提

理念是支撑一个人行动的信念,理念之于评价,好比一个人的灵魂和骨髓。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有了好的理念的支撑,才能展示正确的教育行为。

幼教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以理念支撑付诸行动;对幼儿的成长评价,努力做到不戴有色眼镜:即教师应成为“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6]。在评价中,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幼儿的真实感受,反映幼儿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健全评价机制,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提供客观标准

nlc202309081709

在进行教育评价时,我们应该正视评价要素间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相关专家的沟通交流,吸收多方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幼儿园管理者还应该把教育评价纳入日常管理,在制度上重视起来,形成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教育活动评价的客观公正,要全方位规范性开展工作。首先,在评价实施之前,教师应对评价的对象、内容及评价的依据做认真考虑,明确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评价、解决什么问题、收集哪些信息、采取什么手段、在什么时间和场合进行评价等,充分做好评价前的准备工作。其次,在评价实施中,方法和手段要有科学标准,方便评价的操作,静态和动态评价相结合,既有量化指标,又体现质性要求。最后,在评价结束后,要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检讨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挖掘其中规律性,体现评价的“导向”功能。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还需要一个比较可靠的评价标准,一个衡量教育活动价值的尺度。这样的标准需要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其一,准确性,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是准确的、可靠的;其二,有用性,评价结果具有实用性;其三,合法性,评价标准应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尊重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的权益;其四,可行性,评价应该是切实可行的。[7]

(三)采用多元方式,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评价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能仅用一两种评价方法。所谓多元化评价方式,就是根据各种评价的长短特点,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这意味着不管是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还是对幼儿学习进行评价,都应将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方式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例如,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因为幼儿特殊学习方式,应以非正式评价为主,更多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为例:这种评价方式通过对幼儿发展中的真情实景及发展轨迹的记载,是一种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方式。“成长档案袋评价”虽然表现为一种评价方式,但它却是多种评价方式“整合”的结果,既体现了正式评价的计划性和导向性,又体现了非正式评价的针对性和情境性;既有总结性评价对幼儿阶段发展的总结,也有形成性评价对幼儿学习进展的反映。

参考文献:

[1]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7):98-103.

[2]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3.

[3]李艳.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4):7.

[4]秦旭芳,陈铮.幼儿园教育评价实践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5(2):135.

[5]袁艳琼,熊威,葛金国.找找“分数主义”的病根[N].中国教育报,2015-09-23(06).

[6]李丽君.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及对策初探[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20.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5-116.

幼儿园活动与评价 篇4

1.幼儿园的活动评价中,根据()可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两种评价方式。2.课程设计活动史上,布鲁纳是()课程设计的代表人物。3.幼儿园活动设计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技术取向,()和人文取向。

4.活动内容与材料的设计一方面要与活动目标的内涵相吻合,另一方面要与()相适应。5.美国教育心理学者加德纳通过研究,提出了(),认为个体身上主要包括八种智能。

6.一般而言,幼儿园活动目标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包括目标定位不当,目标的超载现象与()。

7.幼儿园活动设计中,活动性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以()为基本的形式。8.幼儿园活动设计各环节的主要变化体现在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评价的变化。

9.幼儿园评价手段中,根据评价对象的层次和内容可分为宏观评价和()。

10.一般而言,幼儿园活动目标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包括目标定位不当,目标的超载现象与()。

11.活动设计原则是设计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针对幼儿园活动设计可以考虑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与()。

12.幼儿园活动目标设计中目标定位不当体现在:偏重()的倾向,假、大、空的现象。13.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及其实验学校反映了()课程设计理念。

14.人文价值取向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其内容的选择往往突出典型化、个性化、()等特点。15.幼儿园活动评价设计存在的问题包括有:在理论上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但是()往往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进行横向的比较。

16.目前幼儿园在使用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片面化以及唯档案袋评价为其工作的核心和全部。

17.活动内容与材料设计要领主要包括活动内容要与目标内涵相吻合、与儿童()相适应。18.分科设计活动的设计考虑的几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科逻辑.19.幼儿园活动设计各环节的主要变化体现在()、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活动延伸的变化

二、名词解释 1.综合主题活动设计

2.形成性评价 3.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4.活动设计 5.活动设计 6.诊断性评价 7.活动设计原则 8.方案教学 9.分科设计活动 10.档案袋评价

三、简答题

1.简答幼儿园活动设计目标的超载现象? 2.幼儿园活动内容与材料设计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3.幼儿园延伸活动设计的要领?

4.目前幼儿园在使用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哪几方面? 5.简答人文价值取向活动设计的主要特点? 6.幼儿园活动设计包括那些要素?

7.简答幼儿园分科设计活动的优势及其不足? 8.简述幼儿园活动目标设计存在的超载现象? 9.简答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一般过程?

10.你认为幼儿园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化,单一化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应当如何克服? 11.简述幼儿园活动设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2.结合活动设计的内涵,分析活动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分析? 13.简述综合活动设计的基本依据,并阐述其局限性?

14.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功能?

15.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如何对活动目标进行评价?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幼儿园活动设计各环节的主要变化与发展趋势?

2.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幼儿园活动设计的人文价值取向?

3.你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具有哪些基本的功能?

4.论述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依据?结合具体实例,谈谈综合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

5.论述多元智能评价具有哪些特点?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是如何运用多元智能对幼儿进行评价的?

6.你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具有哪些基本的功能?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论述。7.谈谈你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涵及活动评价的功能的认识? 8.对比分析分科设计活动和综合活动的优势与不足?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篇5

A、知识化和技能化倾向;假、大、空现象

B、不存在不适应情况

第2题(2)分 1.()年《纲要》的颁布,不但重申了幼儿社会教育作为单独一个领域的重要意义,而且给出了明晰的幼儿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幼儿社会教育慢慢走向成熟。

A、1998

B、2001

第3题(2)分()对儿童的社会教育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天赋良心”说把爱提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要求培养儿童具有“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

A、卢梭

B、福禄贝尔

第4题(2)分()年《纲要》的颁布,不但重申了幼儿社会教育作为单独一个领域的重要意义,而且给出了明晰的幼儿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幼儿社会教育慢慢走向成熟。

A、1998

B、2001

第5题(2)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的过程

A、积极主动

B、消极被动

第6题(2)分 教育观具体包括:教育目的观、教育价值观和()等

A、教育成长观

B、教育发展观

第7题(2)分 课程目标上的确立:要变知识本位为()的生本关。

A、儿童发展本位

B、儿童成长本位

第8题(2)分 课程是一种()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

A、发展

B、定性

第9题(2)分()是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兴趣的一个关键概念。

A、教育机会

B、教育时机

第10题(2)分 教育情境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和()的特点

A、多样性

B、单一性

第11题(2)分 幼儿园活动设计各环节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A、活动目标、准备、过程及延伸的变化

B、活动材料、活动过程

第12题(2)分 1.()年《纲要》的颁布,不但重申了幼儿社会教育作为单独一个领域的重要意义,而且给出了明晰的幼儿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幼儿社会教育慢慢走向成熟。

A、1998

B、2001

第13题(2)分()是教师教育机智的首要前提,也是教育机智的理论基础。

A、尊重

B、有所知

第14题(2)分 “择”包括判断和(),是对各种模糊、可能性的决断。

A、选择

B、决定

第15题(2)分

从环境的存在的时间维度可分为动态环境和(静态环境)

A、静态环境

B、自然环境

第16题(2)分 “悟”的突出特点是理解的()

A、整体性

B、全局性

第17题(2)分 教育活动的成败取决于()幼儿、环境以及管理四个主要因素

A、幼儿园

B、教师

第18题(2)分 活动设计原则是设计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针对幼儿园活动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发展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与整合性原则

B、以幼儿的兴趣为最大原则

第19题(2)分 分科设计活动的设计考虑的几个方面的因素包括:

A、种族经验、学科逻辑体系

B、知识结构、学科逻辑

第20题(2)分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对活动目标的评价包括:

A、活动目标的定位、活动目标的表述

B、活动目标定位的适宜性、全面性;活动活动目标表述的艺术性;活动目标达成的程度

第21题(2)分 目前幼儿园在使用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A、档案袋评价形式化、片面化以及唯档案袋评价为其工作的核心和全部

B、档案袋评价较好的纪录了幼儿的发展,属于质性评价。

第22题(2)分 活动内容与材料设计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活动内容要与目标内涵相吻合、与儿童生活经验相适应

B、根据幼儿的兴趣随即选择活动材料

第23题(2)分 人文价值取向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其内容选择往往突出()等特点。

A、对环境的控制、管理

B、典型化、个性化、生活化

第24题(2)分 幼儿园活动评价设计存在的问题包括有:在()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但是()往往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进行横向的比较。

A、理论上;实践中

B、理论上;原则上

第25题(2)分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及其实验学校反映了()课程设计理念。

A、结构主义

B、实用主义

判断题

第26题(2)分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是科学活动的目标。

正确

错误

第27题(2)分 评价时应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要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正确

错误

第28题(2)分 评价时不应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要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正确

错误

第29题(2)分

分科活动设计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化,过分关注学科的逻辑体系,容易脱离儿童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园活动设计中应完全抛弃分科活动设。

正确

错误

第30题(2)分

幼儿园活动设计目标的超载现象的原因包括有以下几方面:社会导向,家长压力,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些列问题。

正确

错误

第31题(2)分

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在开展综合主题活动,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幼儿教育机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能以及当今知识琐碎化。

正确

错误

第32题(2)分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质的评价方式,具有主观性,标准化的客观性较低,难以评定分数,缺乏有效的评定标准,只适用于过程性评价,必须与其他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正确

错误

第33题(2)分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依据评价的功能和用途可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正确

错误

第34题(2)分 活动组织实施中不需要重视环境的作用和整合不同的教育资源。

正确

错误

第35题(2)分 幼儿园的活动评价中,根据评价的功能和用途可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正确

错误

第36题(2)分 方案教学强调步骤性的学习过程。

正确

错误

第37题(2)分 材料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正是通过感知操作材料进行学习,材料的多寡与优劣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正确

错误

第38题(2)分 活动设计是课程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确

错误

第39题(2)分 评价时应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要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正确

错误

第40题(2)分 幼儿园的活动评价中,根据评价的功能和用途可分为个体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正确

错误

第41题(2)分 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正确

错误

第42题(2)分 材料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正是通过感知操作材料进行学习,材料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正确

错误

第43题(2)分 活动设计是教师将教育理念具体化的过程。

正确

错误

第44题(2)分 综合主题课程的局限性表现在: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幼儿教育机构的问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能的问题以及当今知识琐碎化的问题。

正确

错误

第45题(2)分 评价活动中的片面性,尤其是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在实践活动中还是很严重的。

正确

错误

第46题(2)分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是科学活动的目标。

正确

错误

第47题(2)分 材料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正是通过感知操作材料进行学习,材料的多寡与优劣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正确

错误

第48题(2)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正确 错误

第49题(2)分 方案教学强调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的意义性,主张强迫性的和索然无味的学习。

正确

错误

第50题(2)分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是健康活动的目标。

正确

错误

幼儿教学游戏活动评价 篇6

完整观察一个教师指导的游戏或游戏教学活动,对教师指导的方式、内容、使用策略等作重点而尽可能详细的记录,参照相关理论作分析。

我对小班的一个老师指导的建构游戏活动印象比较深刻,教师指导方式:我觉得老师是借助观察的参与指导和通过讨论的建构指导,因为老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她是针对观察个别小朋友在建构过程中进行指导的,但是,当建构活动进行到一定时间后,老师会召集所有幼儿一起,然后与幼儿讨论所建构的建筑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的,这个活动总共进行了两次,前一次是对结构的讨论,而最后一次对于最后完成的建筑的讨论,讨论得出楼宇应该是对称的,有规律的,而马路应该是发达的等等,而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内容:主要是组织幼儿进行光大花园和公路以及停车场这三块的建构,而开始的时候,老师进行分工,小朋友是通过举手来让老师分配的,而老师会将幼儿分配到各个地方,如有些建门口,有些建房屋,有些建公路,有些建停车场等等,然后就让幼儿自己去砌,而这时候老师也在周围指导着幼儿去进行建构活动,但是总体来说指导得不多,只是在旁边观察,防止幼儿在做恶作剧等等,但是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她就集中所有的幼儿,进行刚刚十分钟的建构的讨论

然后老师是从光大花园的建筑开始说起的,首先从门口说起,她提问幼儿门口的建构是否妥当,并且把一些多余的积木拿在手里,跟幼儿说,如果有这一块的话,建筑就会不安全,刮风的时候呢,就可能会掉下来压到路人噢,还有一些积木呢,是可以不用的,这样是可以节省材料的,然后就分析房子里面的楼房,很多小朋友都是砌得比较乱,没有建筑的外形,而老师就问幼儿,砌成这样好不好看啊?然后又问,我们住的楼房是怎样的呀?是不是很高大的,很美的,然后她是一边说,一边再摆得,然后又问,我做的好不好看啊?然后就对幼儿一边说,一边摆建筑应该是要摆得高点,而且要协调点对称点,要不建筑就会不稳的了,然后就说到了公路,上面是第一次的公路的图,老师先问幼儿这条公路哪里砌得好哪里砌得不好,让他们自己说,最后老师就提出了几点意见,第一公路有个地方断路了,又问幼儿万一断路了怎么办啊,然后又说怎么这条公路没有高架桥呢?然后她又问哪个小朋友会啊,最后她就自己一块一块的砌出来教幼儿们应该怎样砌,这样都是很生动形象的,很容易懂 而且,有一条公路上布满了花,而其他公路却没有花,幼儿们要分配好,那时候停车场还没建好,然后点评后就让幼儿继续去建构改善。(当老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选择了交叉式介入法,然后老师通过引导幼儿讨论刚才建构的大概造型的问题,老师从光大花园的建筑说到停车场,而且通过在幼儿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更加合理的建构,并一边引导幼儿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这样能刚帮助幼儿自己建构新的经验体系,更好地去进行建构活动)

我看到第二次,有了老师的指导,幼儿们都是有了方向去做,就好像高架桥那样,但是他们的高架桥却是一样高的,很快第二次集中了,老师对屋子进行了点评,并且一边点评,一边改善幼儿的建筑结构,并且一边说,一边说为什么要这样,最后把大多的建筑都改进了,而在公路那边的改进,老师也是一边说一边改,而停车场那边起得不错,老师就对其进行表扬。点评结束,游戏结束,收拾玩具。

总体而言,老师也有要用到平行式介入法,老师在幼儿在建构的旁边也在建构,目的能让幼儿看到,学会模仿,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但主要的是用了交叉介入法,对幼儿的整体建构进行讨论,老师则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去思考,让幼儿自己去说出来,而通过讨论的建构指导,能帮助到幼儿自己建构新的经验体系的方法,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

而对于建构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因为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中幼儿与周围的人和物积极地主动相互作用产生了学习效应,将以往的“关注性”谈话和“倾听式”谈话所积累的经验在游戏中巩固,也就把玩转化为一种新的获得,教师可通过游戏让幼儿娱乐、学习、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在我观察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建构活动,幼儿不仅仅只是了解到如何去建构,而且从建构,从建筑中可以说到很多生活中的一些常识等等,如建筑的建构应该是怎样的,公路应该如何去建构,等等,在这些过程中,涉及到许许多多方面的常识,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语言能力在其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在游戏中,老师有时候会针对个别幼儿与他讨论关于建筑等方面的东西,营造了一个说话的环境给幼儿,鼓励和激励他们说话,而且可以引导和纠正他们的语言,提高语言发展能力,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就好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因为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也能增强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篇7

在幼儿的艺术情趣活动中, 究竟该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艺术情趣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等的适宜性如何?我们将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精神的指引下, 在省级课题《构建幼儿艺术情趣教育的园本课程研究》的引领下, 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评价理念和取向

(一)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把握好艺术教育的“情”和“趣”

根据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和《指南》的精神, 树立正确的艺术情趣教学评价观念, 明确艺术情趣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激发幼儿的艺术情趣, 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 特别是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主动性, 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情感、社会性、实际能力, 只做枯燥反复的训练活动的倾向。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 使幼儿乐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艺术表现

新《纲要》指出:作为评价的主体,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 更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速度、特点等。因此, 教师不能简单或单一地评价幼儿的表现, 或是贴上好生和差生的标签, 幼儿的成长“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不能放弃任何激励他们成长的机会, 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把握好幼儿在园的每一天, 用我们的能力去激发幼儿的潜能, 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发展。

(三) 尊重年龄特点, 把握艺术教育的敏感期

哲学家阿朗说:“播好种子, 应该播在土壤里, 而不是沙地上……”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况下进行评价, 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儿童敏感期是指幼儿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 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 在这期间内, 幼儿会对某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的感觉, 他们会有大量的有意识的行为, 艺术教育有明显的年龄特点, 小、中、大班进行的艺术教育活动也不一样, 我们在小班开设少量的艺术活动, 如美术和舞蹈, 而在中大班则开设更多的艺术活动, 如钢琴、电子琴、二胡、琵琶等, 给幼儿更多的选择和学习的机会, 在评价幼儿时, 年龄段不同, 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也不同, 评价的标准也不同。

二、确立艺术“情趣”课程评价的目标体系

(一) 根据年龄特点确定不同门类的评价目标

我园开设器乐类、舞蹈类、书画类等多类型的专门艺术活动, 如器乐类的艺术活动有钢琴、电子琴、葫芦丝、竖笛、琵琶、二胡等, 舞蹈类的有幼儿舞蹈和民族舞蹈、拉丁舞蹈等的教学, 绘画类的有油画、水墨画、水粉画、刮画等的艺术活动, 这些活动都在小、中、大班中实施教学, 因此, 我们分年龄段对不同门类的艺术情趣活动制定不同的评价目标。

(二) 关注兴趣点的艺术与主题评价目标

艺术活动与主题内容融合在一起, 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为幼儿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和个性创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评价时, 关注的是幼儿对主题内容的掌握情况、兴趣点和情感的激发, 是否能大胆地进行艺术表达, 发挥审美的功能, 同时重视幼儿学习主动性、专注力、学习习惯等的养成。

(三) 提倡个性化表达的情趣吧评价目标

艺术情趣吧是我园艺术情趣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 是以个别活动形式展开的自主游戏活动, 充分挖掘园内公共闲置区域, 建立起来的特色活动区吧, 分别有沙画吧、DIY手工吧、打击乐吧、快乐写生吧、音画吧等内容, 每周安排一次活动。评价主要关注幼儿自主性的发挥、在区吧中活动的兴趣、大胆表达的意愿、与同伴的交往、探究交流情况、自主表现、个性创新等等, 教师应根据艺术情趣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 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环境, 投放相应的艺术活动材料,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 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四) 鼓励大胆展示的艺术情趣项目评价目标

艺术情趣项目活动主要有“快乐宝贝”剧场表演和系列艺术节活动, 这些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 主要目的是给幼儿创设一个机会, 搭建一个舞台, 让幼儿或与家长一起进行艺术才艺表演。评价重点在于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不过分追求表演的效果和技能, 给予每个幼儿机会, 让每个幼儿都能进行展示, 体现“我的舞台我做主”的精神。

三、立足幼儿特点的艺术情趣课程评价指标和内容

(一) 艺术“情趣”课程评价的指标

对幼儿的评价以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个性品质等为目标, 设立相应的指标。对教师及教学活动的评价则侧重于艺术教学过程, 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运用, 对艺术活动内容的选择、理解、设计, 及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和把握等, 通过对教师的评价, 最终的目的是激励教师提高艺术教学能力, 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二) 艺术情趣课程评价内容

从艺术情趣课程来说, 主要围绕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或缺点、课程是否对幼儿具有吸引力、课程的后续发展如何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从幼儿的艺术兴趣和情感出发, 我们强调幼儿的艺术情趣评价内容应回归幼儿的真实生活, 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来说, 评价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表现、教师的指导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师幼的互动等等。

美术类的艺术教学评价, 主要关注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情绪, 美术作画的姿势和习惯, 作品的构思和布局, 内容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学习的专注性和品质、收拾整理习惯等的评价。

音乐类的艺术教学评价, 主要围绕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情绪、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学习的专注力和习惯、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关注“情感”的艺术教育过程评价策略

《纲要》指出, 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 教师需综合采用观察记录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因此, 我们注重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价。

(一) 耐心倾听感受——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有些幼儿因为内向或自尊心很强, 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想法, 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倾听和揣摩幼儿的心声, 引导幼儿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给予他们适时的评价和启发。当我们蹲下来耐心倾听幼儿内心的想法时会发现, 有很多都不是我们作为教师所能想到的, 幼儿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去读懂, 这样才能给予幼儿最适宜的评价和鼓励。

(二) 换位识别真相——正确分析幼儿在现场情景中的“谎言”

幼儿的言行其实很大程度上受情绪和情景的影响, 有时幼儿很难分清现实和虚幻的区别, 成人就要细心观察分析, 换位思考, 认清幼儿言行背后的“真相”, 多去倾听幼儿的想法, 多换位思考幼儿的言行, 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 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 坚持欣赏和赞美——树立幼儿积极正面的自我概念

1. 从泛泛的表扬转向描述性表扬

如何帮助幼儿树立积极正面的自我概念, 赞赏幼儿是关键, 但是教师又该如何赞赏幼儿呢?真棒、真行、真不错等等, 都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赞赏语, 但是幼儿是不是真的会吃我们这一套呢, 答案是不一定。幼儿希望教师能真心的欣赏和肯定, 不喜欢教师的敷衍, 也不喜欢教师空泛、简单、没有针对性的表扬。幼儿在听到教师的具体的表扬后, 就能够肯定和赞赏自己, 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2. 从内心出发投入真情实感

幼儿的内心是敏感和脆弱的, 教师要呵护幼儿幼小的心灵, 在鼓励和肯定幼儿时要尊重他们。如用眼睛看着幼儿, 友善地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欣赏和赞许, 这样幼儿也心领神会, 心理得到满足。

(四) 适时表达期望——在幼儿故态复萌时说出自己的期望

幼儿因为年龄小, 具有不稳定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即便有成功的体验, 却也会不时地故态复萌, 这时教师的鼓励和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说出对幼儿的期望, 幼儿就会朝向这个目标迈出一步。教师期待的目光, 鼓励的微笑, 赞赏的话语, 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 除了直接运用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期望外, 还可以运用非语言表达方式, 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语等, 教师对幼儿微笑、点头、注视等体态语言, 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使教师的期望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

(五) 期待更好的合作——让幼儿和我们合作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幼儿的发展, 把幼儿的一些细小的不足改掉, 使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正能量”, 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 教师需要引导幼儿, 让他们与我们合作, 一起进步。

五、基于“情趣”的艺术课程评价主体和方法

根据《指南》的精神, 明确在评价时, 关注的是幼儿的兴趣点和情感的激发, 以及幼儿是否能大胆地进行艺术表达, 发挥审美的功能, 同时鼓励幼儿学习主动性、专注力、学习习惯等的养成。评价更多的是指向幼儿后续的发展方向, 不是仅仅停留在目前的评价结果上。

(一) 教师、家长、同伴、自我等多元评价主体激发情趣

艺术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 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家长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交互评价。在正确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教师和家长一起创设和谐、愉悦的情趣氛围, 肯定幼儿的亮点、兴趣保持的持久性, 充分发挥幼儿艺术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可以直接参与对自己以及对同伴艺术活动和成效的评价, 幼儿成为积极的自我评价者, 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家长关注幼儿、参与幼儿的评价, 才能提供幼儿良好的家庭氛围, 给幼儿更多的支持, 帮助幼儿树立艺术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通过师生、生生、亲子等的交流互动, 让幼儿生成持续良好的习惯、能力、品质等, 始终沐浴在一种尊重、幸福、关爱、和谐的精神氛围中, 让艺术的理趣和情趣交相辉映。

(二) 多形式课程评价方法促进持续发展

依据幼儿艺术情趣的目标和特点进行评价, 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一般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展示评价法、观察记录法、个案分析法等, 充分获得幼儿活动过程的相关信息与数据, 了解幼儿现有的经验、能力、认知、兴趣等, 并对这些信息作出价值的判断, 进一步掌握幼儿的情趣认知、情趣能力和意志品质等等, 并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策略等。

1. 档案袋评价记录, 关注成长的点滴

通过制作幼儿的档案袋, 收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信息, 如幼儿艺术的作品、操作和表现的情况、艺术学习的兴趣、在家的学习情况、同伴的交往等等信息, 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轨迹, 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激励幼儿情趣感知和创意表现等, 评价幼儿的发展过程。

2. 才艺展示评价, 激励能力的发展

以对外开放的形式展示幼儿的才艺, 锻炼幼儿的自信和能力,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主要形式有快乐宝贝剧场的才艺展示、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六一艺术节展示、重大节日文艺演出、毕业典礼、下社区和进商场的演出等等, 让幼儿展示自我、锻炼自我、肯定自我。

3. 期末各类评比, 体验艺术的成功感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艺术的兴趣, 我们每学期定期开展幼儿钢琴、独唱、美术等评比, 并进行“快乐小歌星”“小小画家”“金话筒”“小小演奏家“等评比, 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幼儿的胆量, 树立信心。同时也创设家长与教师交流的平台, 增进了家园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4. 个案观察记录, 情趣的因材培育

(1) 个案观察记录法:观察幼儿的行为, 发现其兴趣、行为特征的变化发展,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切合实际的记录, 再形成合适的行动计划。同时, 设计阶段性活动《幼儿艺术情趣活动评价表》, 展开评价。

(2) 个案分析法: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每个幼儿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能力差异, 基于个性动态的特性, 需要长期跟踪研究, 让艺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探索发展的载体。

有效评价,促进幼儿球类活动 篇8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贯彻,制订了详细的球类运动计划。球类运动的玩法很多,如滚球、传球、拍球、运球、踢球等,每一种玩法都能让孩子全身运动起来,起到全身锻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大脑更好地发育。

一、更好地开展球类运动,需要有效评价

1.评价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对球类活动的评价是对球类活动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这是始终不变的,但在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价值、价值标准和要判断的问题则是不断变化的,或者说,价值标准如何确定、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判断什么等,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在跨拍活动中,存在一个顺手的问题,有些孩子从内而外跨拍顺手,而有一些孩子从外到内跨拍更顺手,教师在评价其成功与否时,更应看到其能否连贯地进行跨拍,而不是一味地纠结于顺序问题。

2.对球类活动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进行球类活动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一次观察、测试等得来的资料作出判断,系统地搜集资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评定、观察、交谈等多种渠道得来的资料加以综合,进行系统的整理,才能成为对本次活动评价的最终结果。如在三人互换拍球的活动中,一开始孩子们在默契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孩子们在拍球的过程中没有达到一致的速度,在第一次活动的时候,我一味地观察孩子能否传球成功,而忽略了他们交流的过程,孩子们交流的过程是他们成功的基础。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才发现,他们在不断地往对方的速度上靠,当他们各自做出调整过后,就能取得成功。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系统地搜集各方面资料,才能对活动作出有效地评价。

3.球类运动评价应注重对资料的解释。

仅搜集资料而不对照片中的细节展开观察和反思,这些都是无效的,对孩子动作的发展毫无意义,必须对资料作出相应的解释、分析。只有通过对个别孩子的连续观察和记录,才能发现他的问题所在,帮助他一起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4.球类活动评价是价值的判断,而非情景、现象描述。

幼儿球类活动大都是在情景中展开的,然而,对球类活动情景或现象本身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判断其意义和效用。要在每次球类活动结束之后进行记录,仔细回顾自己所记录的信息,很大一部分都是浮于对现象的描述,如对“夹球跳”活动的描述,大体是这样的:今天和孩子们一起练习了夹球跳的技能,有的小朋友由于协调能力不好,每当跳起来时,球总会从他双脚中间跑掉,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还是不显著。经观察发现他的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在动作的连贯性上没什么问题,问题很有可能出在他的力度上,他的脚步力度较弱,导致双脚夹不住球,经过多次练习过后,他失去了信心。纵观整段描述,虽然对原因做出了分析,但是评价的方向出现了错误,我没有思考夹球跳对孩子动作发展的作用,没有发现球球的点滴进步,而只是一味地和能力强的孩子做比较,从而得出对他的评价结果。

5.对球类活动的评价是一种反馈——矫正系统。

评价的过程中出现无效的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才能确保过程的有效性,为球类活动设计和采取更加的球类活动手段提供科学、及时的服务。它通过不断地判断、分析和比较,用于在球类活动实施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

二、采用行为评价模式

学前教育评价的模式主要有行为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外貌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等。这些评价模式对球类活动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的行为评价模式比较适合对球类活动的评价。在具体评价中,该怎样运用行为目标评价模式进行学前教育评价呢?

1.确立总目标,树立目标意识。

制定球类活动目标要确定整个系列活动总目标及评价的总目标,这才算有最初的基础。

2.制定目标体系。

要想实现总目标,必须将目标进一步分解,分解成多层次、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制定科学、周密的目标体系。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在学期开始之前,根据本园、本班幼儿的特点,制定学期目标,再把学期目标分解成月目标,月目标再分解成周目标,这样我就可以根据目标选择恰当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三、采用两种基本观察方法

由于观察的目的和角度不同,可采用两种基本观察方法:

1.描述观察。

描述观察比较灵活和方便,在方便的时间、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在记录的过程中,对孩子在球类活动中的自然行为获得鲜明的印象。可以随手记下孩子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从而评价孩子的发展情况。

2.抽样观察。

抽样前,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例如,在“三人互换拍球”的活动中,可以观察两组以上幼儿共同互换拍球的情况,其中包括共同拍球持续的时间、成功传球的数量、谁经常掉球、合作的结果如何。有了这样明确的观察目的,就能避免观察无从下手,让观察始终贯穿着一条明确的主线,让球类活动成为有科学价值的活动。

上一篇:陆集乡教育目标管理工作汇报下一篇:工程业务分包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