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讲述活动设计

2024-10-10

幼儿园讲述活动设计(共11篇)

幼儿园讲述活动设计 篇1

幼儿园小班讲述教案:小鸭找朋友

讲述内容:

一天,小鸭到池塘边去游泳。只有自己玩,多难受。这时,一只小兔跳来了,小鸭说:“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小兔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的朋友吧!”一只小鸟飞来了,小鸭说:“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小鸟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的朋友吧!”一只小乌龟爬来了,小鸭说:“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小乌龟说:“好啊!我和你一起玩!”它们一起高兴地游了起来。

一、活动前思考

1、教材分析

《小鸭找朋友》这一讲述活动内容简单、情节单一,特别是小鸭与朋友间的对话简单重复,适合小班幼儿的语言特点。故事讲述了小鸭自己玩觉得很难受,于是一次又一次邀请朋友(小兔、小鸟、小乌龟)一起玩,在小鸭与朋友的对话中,让幼儿明白了小鸭要找的朋友是会游泳的小动物,同时又富有教育意义:只有和朋友一起玩,才是最开心的事。所以我将它定位为小班的讲述活动。

2、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幼儿完整讲述出图片的主要内容。

难点:丰富相应的动词:跳、飞、爬、游。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丰富相应的动词:跳、飞、爬、游。

2、指导幼儿充分运用动觉、听觉和视觉,完整地感知理解、并讲述出图片的主要内容。

3、培养幼儿安静地听别人讲述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大声地表述。

(二)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小鸭、小兔、小鸟、小乌龟、猫、鸡、青蛙图片各一。

(三)活动过程

1、观察理解讲述对象。

*出示背景图,不断出示小兔、小鸟、小乌龟,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中的主要内容。

*“嘎嘎嘎”谁来了?小鸭来到了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只有自己玩,它心里怎样啊?

评析:教师能抓住图片的三要素(人物、地点、事件)

进行提问,为幼儿进行完整地讲述奠定了基础。在进行情感引导时,教师要注意加强语境的创设,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

2、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逐一出示小动物图片,看看,谁来了?小兔(小鸟、小乌龟)是怎样来的?(幼儿用动作表示动词)小鸭看见小兔(小鸟、小乌龟)来了,会说什么?它们是怎么说的?

评析: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还比较贫乏,当问到“小鸭是怎么说的?”他们想到的就是“小兔,你好!”之类的礼貌用语。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小鸭想找小兔玩,会怎么说呢?”从而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启发幼儿积极参与讲述。

3、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逐一出示小动物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边回答边集体讲述图片内容。

*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小鸭找朋友》,幼儿边看图边连贯、完整地讲述图片的内容。

*请几名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讲述。老师以鼓励的口吻和插话的方式帮助其完整、大胆的表述。

评析:在这一环节,教师采用了“平行提问”的方法,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完整地讲述图片的主要内

容。特别是能力强的幼儿,已经能独立地完整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4、引导幼儿迁移讲述经验。

*老师还会讲一个不一样的《小鸭找朋友》的故事呢,引导幼儿把“小鸭找小兔、小鸟、小乌龟”的讲述经验迁移到新的经验上面来完整、连续的讲述。

评析:能根据小动物的特征,置换成小猫、小鸡、小青蛙的动物图片。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都能迁移经验进行讲述。

三、活动后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能根据讲述活动的基本步骤进行设计。我在设计图片时,设计了背景图和可以活动的小动物图片,既可灵活操作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虽然幼儿基本都达到了目标,但活动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果我在活动中设计一些游戏的情景,就更能激发幼儿参与讲述的兴趣;我也运用了难点前置的方法,但幼儿“动”的还不够,使幼儿的兴趣不是很高;在活动中,我还应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给能力中下等的幼儿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有让我感到疑惑的地方:那就是讲述活动与故事教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希望通过以后的探索和学习,能有所收获。

幼儿园讲述活动设计 篇2

一、问题设计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力水平, 贴近幼儿发展需求

兴趣是决定幼儿活动参与情绪高低的关键,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认知发展规律, 从活动内容的实际出发, 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理解水平, 激发幼儿表述、思考的愿望, 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做到的。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形象性, 他们通常根据图画中的直观画面进行思考。因此, 为小班幼儿设计的问题宜简单、具体, 从细节入手, 引起幼儿经验联想与讨论。如在小班看图讲述活动《礼物》中, 老师在出示图画前先提问:“你生过病吗?生病的感觉怎么样?”然后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猴的表情、姿态和所处的背景 (医院) , 使幼儿获得相应的感受, 帮助幼儿体会到小猴生病苦闷、难过的心情, 并鼓励幼儿想办法帮助小猴开心、忘记病痛, 从而引出小动物们也来送礼物, 启发幼儿观察小动物们送了什么, 启发幼儿猜猜小动物们说了什么。中班幼儿则应在小班“有中心地说”的基础上有序地讲述并丰富相应的故事情节, 因而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提问后的追问和发散。而大班幼儿有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教师应注意提问设计的层次性、冲突性、延伸性, 设计一些难度适中、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并引导幼儿总结甚至提升看图讲述内容的含义。

二、问题提出要考虑指向性、层次性,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 提问应紧扣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因而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活动目标, 抓住其中的关键预设。如在大班看图讲述《三只蚂蚁》活动中, 目标为:“ (1) 引导幼儿围绕图片所设悬念, 完整、连贯地表达出自己所看到的和所想象的内容, 提高讲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能从强烈的大小对比、动静对比中体验幽默感。”我们逐步展示前四幅图画, 为每幅图设置悬念:“三只饿着肚子正在找食物的小蚂蚁, 发现草地上有一根长长的白线, 你觉得它们会想到什么?会怎么做?”“三只蚂蚁顺着白线往上爬时, 分别会怎么想?”“远远有一个黑色的物体, 你觉得那会是什么?”以一个接一个的设问来激发幼儿的观察、讲述、想象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充分猜测、尽情表达之后, 出示第五幅图, 此时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结论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幼儿也在学说“啊呀!一只大蜘蛛的屁股!”中体验了幽默、趣味。幼儿在老师步步设问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想象、讲述体验了蚂蚁疑惑—好奇与期待—惊愕与失望的心情历程, 活动目标有效地展现在师幼互动中。

2. 提问应指向明确、突出重点

提问要紧扣主题, 指向、目的性要明确。不提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也不要被幼儿发散到与主题不相干的事情。如大班看图讲述《理发师的奇遇》活动中, 第一幅图可提问:“理发店里来了一位狮子先生, 它是来做什么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将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引到狮子与理发师身上, 而不必去讨论“这是哪里?里面有什么?”分散幼儿的关注点。同时, 要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有次序地观察。从一部分观察到另一部分, 使幼儿能有目的地、投入地感知活动内容, 形成有效应答的氛围。再如, 出示到第五幅图时, 狮子头上几乎没有头发了, “理发师吓得浑身发抖, 狮子则笑了笑……”可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瞧!理发师太紧张、太害怕了, 他又一次地失败, 狮子都没有发火, 还笑了, 你觉得, 这回狮子会怎么说?如果你是理发师, 你会怎么办?”促使幼儿积极思考, 续编故事情节, 更可引起讨论进一步总结出“不可以貌取人, 不能从表面看问题”这一寓意。

3. 提问应层次清晰、循序渐进

幼儿的思维往往会存在较为肤浅、缺乏深度的缺点。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 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构建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 分层提问、层层设问, 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 遵循“ (1) 帮助幼儿理解图文内容、结构; (2) 启发幼儿分析情节发展线索; (3) 引导幼儿抓准图文内容的中心思想; (4) 启示幼儿图文蕴含的深层寓意”的梯度设计提问, 起到引导幼儿思维步步深入的作用。

4. 提问应面向全体、注重差异

教师提问时, 目光应面向所有的幼儿, 一方面设计一些能够鼓励全体幼儿参与的问题, 让每个幼儿感到教师在问自己, 让每个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应尊重幼儿间的个体差异, 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应提出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 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 他们经过思考回答, 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 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 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 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 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 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 提高学习兴趣。如教师在中班看图讲述《小松鼠的大尾巴》活动中, 对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 就设计了提问:“小松鼠的大尾巴像什么?”对一些能力中等的孩子设计的提问是:“小松鼠的大尾巴有什么作用?”而对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则提问:“小松鼠可以用大尾巴帮助小动物们做些什么呢?”由于准确把握幼儿特点选择恰当的提问内容, 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 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三、提问时要抓准“发散点”, 突出“转折点”, 引发幼儿的思考与想象

精巧有效的提问得益于活动前充分解读教材, 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语言表述能力, 思考如何巧妙运用提问等教学手段最有效地引发幼儿的思考、想象, 促进幼儿表达与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体现发展性原则。

因而, 抓准看图讲述内容中的“发散点”及把握幼儿思维的“转折点”, 显得尤为重要。如绘本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中, 刚开始老师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爱”的多少:手有多长, 我就有多爱你, 跳得多高, 我就有多爱你。接着引导孩子开拓到看到的景物:“小兔子用眼前看到的东西怎样表示心中的爱的?还有什么可以表示爱?”“房子有多大……;路有多长……;树有多高……”然后引导到生活中的实物:“其实除了这些, 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表示我有多爱你。” (出示图片:围巾、星空……) 幼儿看图表达, 教师随机引导: (1) 有比围巾更长的吗? (2) 比星星亮的是什么?此后老师又引导孩子思考:“生活中有好多东西可以让你来表示对周围人的爱, 有什么呢?”幼儿:“巧克力……”最后老师提出:“这个故事爱多吗?平时在家里你最爱谁呢?在幼儿园的伙伴当中, 你最喜欢谁?除了伙伴, 你还爱其他老师吗?”一步步地突破幼儿的思维局限, 扩展幼儿思维的广度。

四、活动中应审时度势, 把握好提问的方式和时机

优化看图讲述活动中的提问, 应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 运用幽默、诙谐的问题调节活动气氛;运用富有启发的问题引导幼儿想象, 不但有效推进课堂进程, 更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常提问的时机在于:幼儿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幼儿观察图片重点偏移或思维受阻的时候;活动进程推进到转折、推理、概括、小结的时候。同时, 有效结合多种提问方式将进一步引导幼儿挖掘画面内涵, 促进幼儿思维活动的逐步深入。

一般看图讲述教学的提问设计可分为描述性、判断性、推想性、分析性、比较性、想象性和追究性几类问题, 在设问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类问题进行有机搭配。 (1) 描述性问题与推想性问题结合。如:“小猫正在做什么事情?” (描述) “他为什么要给小兔子写信?” (推想) 通过推想促使幼儿对人物心理进行猜测, 将事件与相关因素联系起来, 使讲述由表及里地深入展开, 从而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2) 判断性问题与追究性问题结合。如:“小猴随手扔了罐头对不对?” (判断) “为什么不对?” (追究) 通过追究促使幼儿讲述自己判断的依据,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推想性问题与分析性问题结合。如:“下雨了小兔子们可怎么办?” (推想) “躲在什么地方最适合?” (分析) 通过分析促使幼儿的讲述由扩散到集中, 有利于引导幼儿扩展自己的推想或修正自己的推想。 (4) 想象性问题与分析性问题结合。如:“小老鼠真的能帮助大狮子吗?” (想象) “它能帮大狮子什么事?” (追究) 通过追究促使幼儿讲述想象的依据, 引导幼儿展开合理的想象, 通过讲述理由, 还可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 促使想象的分散。

五、合理控制提问节奏、频率, 善于等待和引导

提问可分为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能有效激发幼儿思考,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但需要幼儿较长的时间去思考, 并组织语言说出答案, 如果在教学中频繁进行开放式提问, 可能会使教学进度减慢, 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推进, 多应用在重难点突破;而封闭式提问省时高效, 在短时间内可帮助教师清楚地了解到幼儿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 更有助于推进教学目标, 但频繁使用会使幼儿养成机械记忆的思维习惯, 弱化思维的批判性, 逐步丧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在活动中教师应依据两种提问形式的利弊合理取舍, 如: (1) 活动内容富有想象空间、情节发展有多种可能, 可进行开放式提问, 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展开充分联想, 表达独特的见解。 (2) 当教师希望幼儿记住某些词汇或短句的时候, 就可以采用对具体教学内容或具体情节、对话进行提问的方式, 帮助幼儿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 开放式提问语速应放慢, 身体前倾, 以眼神、动态提示幼儿展开思考、想象;封闭式提问时语气坚定、语速提快, 问题与问题间衔接顺畅, 不留空白, 集中幼儿注意力。

浅谈对大班幼儿讲述活动的看法 篇3

关键词:讲述;兴趣;经验;词汇

幼儿园的讲述活动主要为幼儿创设正式的口语表达情景,使幼儿有机会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对某一图片、实物或情景的认识和看法,从而学习表达的方法和技能。它是幼儿园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之一,对培养幼儿讲述能力与锻炼独白语言,掌握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调节教育活动,积累了许多做法和感悟。

一、精心选择题材,激发幼儿的讲述兴趣

兴趣是内在驱动力,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对某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萌发出积极的探索欲望,对活动具有维持和促进作用。在讲述活动中,题材的选择是影响幼儿讲述兴趣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分析,笔者发现以下题材更能调动幼儿讲述的兴趣。

1.适合幼儿年龄的看图讲述。图片形象、直观,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大班幼儿在观察、判断、推理等方面能力有所发展,能较好地掌握图片传递的信息,理解图片之间的关系,用简练的语言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加以正确地引导,幼儿就能把图片讲述得很完美。

2.贴近幼儿生活,能引起共同关心和讨论的生活经验讲述。幼儿往往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贴近自己生活的题材感兴趣,讲述起来能畅所欲言。例如:“美丽的公园”“阳台上的猫”“我做的一件家务事”“我喜欢的玩具”等。

3.主题活动中生成的讲述。这是对主题活动的巩固与提炼,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结合,为幼儿积累了大量的客观形象的语言素材,为其愿讲、爱讲提供了平台。大班的主题活动“幸福漂流瓶”中,幼儿对生病的小老鼠波波很同情,知道生病的朋友需要关心和爱护,教师就引导幼儿用“幸福漂流瓶”中写信的方式与讲述活动相结合,先“写信”,再“读信”,表达对同伴的关心和祝福。

4.尝试新颖题材的讲述。讲述题材的创新能给幼儿一种新鲜感,如辩论或联想讲述“冬天好还是夏天好”“狼和小羊”“假如我有一对翅膀”等。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事物或事件的看法、愿望、情感等,这样的活动能让幼儿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明白凡事都有两面性,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二、奠定讲述基础,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讲述能力

讲述活动要求幼儿围绕题目,用词正确,词语搭配恰当,做到条理清楚,前后连贯,在此基础上还要求讲述内容丰富,用词生动形象。因此,培养幼儿一些讲述的技能对于提高其讲述能力尤为重要。

1.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

讲述活动有一定的凭借物。凭借物为幼儿指出了讲述的中心内容。无论凭借物是图片、实物还是情景,教师要根据具体要求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为讲述活动打好基础。如实物讲述“我带来的盒子”,引导幼儿按顺序认识:名称—颜色—形状—条形码—用途—赞美的话。

2.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纲要指出:“要养成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要求孩子能安静、专注、有礼貌地倾听他人讲话。讲述活动中,倾听者的信息直接影响讲述者的讲述。教师在教学中通常用以下方式引导:榜样示范,培养倾听意识;加强正面引导,促进习惯养成;配合家长,培养专注的习惯。

3.帮助幼儿丰富词汇

讲述活动有正式的语境,在用词造句方面,尽量注意准确性,合乎规则,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是讲述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如词语接龙、亲子大比拼、小小故事会等。

三、巧妙地提问设计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活动,讲出新意

提问作为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感知讲述对象的重要手段,始终贯穿于讲述的整个过程。为此,提问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影响讲述活动的开展情况。提问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问的设计要紧扣主题

提出的问题应是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不能脱离主题,盲无目的。如看图讲述“大扫除”,主要讲的是小熊擦桌子、扫地、拖地等,提的问题应与小熊大扫除有关的问题,而不应该去问房间的大小等。

2.提问的设计要根据讲述内容的需要

提出的问题要能引导幼儿有次序地观察事物,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等。

3.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认知发展规律,在提问的设计上更应重视这一点。

4.多提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的问题能调动幼儿的发散思维,把内容讲得更加丰富且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四、语言环境的创设,有利于讲述经验的积累

“环境可以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很重要”,因而,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与激发幼儿讲述兴趣密不可分,如图书角、故事区、排图区、故事表演区、小喇叭广播站等。

开展讲述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这不仅需要家长的配合,还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文学基础和较好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语言素质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讲述活动中真正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幼儿园讲述活动设计 篇4

作者: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ESEC儿童语言研究中心网站 上传时间:2013-12-02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娃娃”。丰富相应的形容词如:漂亮、可爱、胖嘟嘟等。

2.发幼儿通过有趣的“猜猜谁不见了”,“改错”游戏,对“娃娃”进行由特征到一般 的有序感知,表述。

3.帮助幼儿形成“听清楚了再回答”的倾听表述习惯。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神态,性别,衣饰不同的玩具娃娃。2.已放在“娃娃家”游戏角中让幼儿玩了几天。

(在学前阶段,引导幼儿用描述性、陈述性、议论性及交往的语言进行谈话,是培养幼儿表述能力的具体行为内容。而描述性语言在实物讲述中运用得更为普遍。本次活动就运用了智力游戏“猜猜谁不见了”、“改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生动、有趣地夸赞自己喜爱的娃娃,可以达到从娃娃的特征到一般形态的有序表述的目的。)

活动过程

1.运用游戏“猜猜谁不见了”,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娃娃”。老师将六个娃娃(每组一个)展示在幼儿面前。请幼儿闭上眼睛然后拿走一个娃娃。教师提问:哪只娃娃不见了?让幼儿集体回答。幼儿回答后,老师也可以进一步启发幼儿从某娃娃的特征到一般形态进行描述。可以提问:第几个娃娃长得什么样?游戏可以进行多次,由老师藏娃娃大家猜,然后可以请几位幼儿上来藏娃娃大家猜“谁不见了”。

(这一活动重点叙述了游戏“谁不见了”的玩法。游戏的规则即是启发幼儿有序地运用描述性语言讲述娃娃的语言过程。)

2.运用“抱一抱,亲一亲”,让幼儿结伴讲述。

(1)幼儿分组进行讲述(每组一个娃娃)大家传着抱娃娃,当抱着娃娃时,可以亲一亲、搂一搂娃娃,并说“我最喜欢娃娃×××(特征部分),因为娃娃穿着××(长着××)。”或“我的小宝宝,你的嘴长得像一朵小花,你的××长得像××(抓住”特征到一般“进行描述)。

(2)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讲述中去,以平行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娃娃。

(幼儿自由结伴讲述也是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的。它很像民间游戏”击鼓传花“。可爱的娃娃在每个幼儿的手中传来传去,谁见了都忍不住抱一抱、亲一亲,说句夸奖的话。

如果那位幼儿不愿说或说得不合适不要紧,老师可以以参加者的身份抱抱,亲亲夸夸娃,为他们做示范,同时示意幼儿也来夸夸自己的娃娃。这种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结伴讲述,可以减少幼儿表述时的紧张成份,使孩子们得以调整自己的讲述经验,为下面的讲述作好准备。)

3.运用”改错“游戏,提供讲述思路。

(1)老师抱起娃娃:我的娃娃真快,你听,他长着像苹果一样的鼻子,绿绿的嘴唇,两条大大的耳朵,我真喜欢我的娃娃。

(2)幼儿运用集中讲述的方式,纠正老师不正确的讲述,同时说出正确的表述方式和思路。

老师可以这样启发幼儿:哪里说得不合适?为什么?如果你要说,又应该怎样?怎样说才能让别人一下找到你的娃娃?(提供新的讲述思路也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老师故意说几句错话,让幼儿去纠错,因为中班幼儿已具备了初步识别字、词、句错误与否的能力。因此,在欢快的纠错活动中,他们又一次在自然,生动,有趣的玩耍中学习了新的讲述思路,并在纠错游戏中一遍遍地练习了新的讲述的思路的表述方式。)

4.从说”娃娃“到”夸“同伴。(1)请出一位幼儿。

(2)大家以集中讲述的方式”夸夸××小朋友“。老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先特点再其他的讲述思路进行”夸同伴“。

幼儿园讲述活动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教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物体沉浮实验;袋鼠的习性特点。

2、指讲诉图片四幅。

活动重难点

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的内容。

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有趣的图画,一起来看看图片里讲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观察讲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1)出示图片一(遮挡住袋鼠)

提问: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发生什么事?让幼儿自由说一说。

教师小结: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兴!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远处飞去。。。

(2)重点观察图二。提问:

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处找,它们看见了袋鼠妈妈,它们会对袋鼠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动作,体验小袋鼠的心理活动;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动物间的对话来丰富情节。)

过度语: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开遮挡住的袋鼠,解开谜底)噢,原来足球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怎么办呢?

(3)出示图片三。

提问:大象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4)出示图片四。

提问:大象用什么办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3、自由讲述。

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怎么看?(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开始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丰富情节。)

4、集体讲述。

(1)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2)提问:我们能不能将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引导幼儿按顺序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教师注意提示和丰富相应的词句,如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着等。)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6、讨论。

(1)小象是怎么帮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欢袋鼠妈妈吗吗?为什么?

(2)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引发幼儿的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建议

1、将讲述图片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继续讲述。

2、鼓励幼儿尝试将该故事讲述给伙伴、家长听。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流畅而生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工作很充分,制作了与故事内容相符的ppt,以及视频动画课件,将故事一张张展现给幼儿欣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师生间的互动效果非常好。

浅析如何指导幼儿看图讲述 篇6

一、老师要注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幼儿对图片所反映的事物的感知是以观察图片得来的。根据幼儿观察的无目的性、随意性、概括性差及带兴趣性的特点。首先,要选择颜色鲜艳、画面清晰、幼儿能理解的图片,同时要根据不同年龄班采取不同的开头方法,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另外,根据不同的图片内容,采取不同的展示方法,既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和目的性,又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小班不宜多副图片整体展示,而宜逐一展示,这样会使幼儿感知清晰,大、中班可以根据图片内容,采取单副局部展示,多副逐一展示或多副整体展示。

二、注重提问要有艺术

看图讲述是一种创造性讲述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它能引发幼儿对图片的兴趣,促使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积极思考问题和讲述故事。可见,教师的提问艺术对提高幼儿的观察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小班幼儿宜用鼓励的口吻提问,中班宜用竞赛的方式提问。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班,不同的图片内容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幼儿的观察由粗线条向精细发展,由局部向整体、理解内容发展。

三、激发幼儿的想象

启发幼儿的想象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和不同的图片内容进行。小班要根据图片内容启发幼儿想象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的简单的心理活动。想象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对大、中班幼儿,不仅要启发他们想象图片上反映的情节,还要以图片为线索,想象出画面外的情节。

我们利用看图讲述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还要根据图片内容,指导幼儿在同一个主题的图片中合符情理地、符合逻辑地想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给人物起不同名字、想象事情发生的不同原因、想象不同的细节、想象各角色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想象不同的开头和结尾。多向性的想象就会防止讲述上的千篇一律,还有打乱图片顺序,让幼儿按事件发生的顺序或倒序重新排列,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好方法。还有根据图片内容的讲述给图片命题,可以培养幼儿的综合、推理能力。

四、看图讲述的图形要色彩搭配合理

小班幼儿的集中注意时间很短,有时课刚上到一半,孩子们便不认真听讲了。在观察中我发现色彩鲜艳的物品往往能延长他们的注意时间。所以在选择图形时,我根据所讲内容把图形的色彩合理搭配,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吸引他们注意,来更好的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

五、要充分发挥图形的作用

图形是看图讲述活动不可缺少的教具,幼儿可以借助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图画来看看、说说、想想、编编,继而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讲述图上内容,每上完一节看图讲述课后我都把图形放在教室的一角,让幼儿自由地看、自由地讲,这是提高幼儿讲述的一个好办法,孩子们很感兴趣,每下课后他们都能自发地对图片观察、讲述、交流,并把新发现告诉老师。

六、幼儿表述的合理指导

表述是观察和思维结果的反映,也是幼儿看图讲述的主要目的。同样的图片内容,有的幼儿讲述起来形象、生动,有的却呆板、枯燥,这与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表达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教师平时要重视幼儿的词汇学习和积累,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创造多种看、听、讲的机会和场合让幼儿学习、积累,应用词汇、训练表达能力。看:看图片、看实物、看动作表情。听:听广播、听录音、听故事、听同伴讲话。讲:自由交谈、回答问题、造句比赛等。如在参观花坛时,教幼儿学习“漂亮”、“美丽”、“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好看极了”等词语和短句效果很好。造句比赛既使幼儿互相竞争又互相交流。他们会尽量说得和别人不一样。如用“高兴”造句,有的说:“我高兴地上幼儿园。”有的说:“我说话,妈妈很高兴。”有的说:“我玩得真高兴”等。

七、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孩子们的年龄不同,生长发育也不同,如经常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那么只能对一部分符合标准的幼儿产生影响,而对那些智力水平高或弱的幼儿就达不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我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小组、个别的教育形式进行指导,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和发展的机会。慢慢地锻炼他们的讲述能力,从而使每个幼儿的讲述都在原有水平上得以提高。

总之,幼儿期时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教师如果能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讲述活动,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想象和表达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把讲述活动继续进行下去,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更进一步提高。

摘要:幼儿园的讲述活动是指在幼儿园里开展的以指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和看法的教育活动,属于语言领域范畴,需要一定的语言经验来完成。它包括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故事讲述、情景讲述等内容。而看图讲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语言教育活动,也是幼儿语言特色教育中的一种活动形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老师的指导能力呢?今天笔者就来跟大家探讨下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看图讲述的。

用情境讲述促进幼儿口语发展 篇7

关键词:情景;幼儿;口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47-01

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将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让孩子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比较各类客观现象进行思考,参与社会交往等情景讲述活动,是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锻炼敏锐的观察力,使幼儿言之有物

自然情境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并不会随我们的意志而改变,这与老师创设的情景有很大不同。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活动,能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

在参与情境讲述中,情境的选择很重要。我们应尽可能地找合适幼儿讲述的环境让幼儿观察。然后,老师应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有意识地、不违背幼儿意愿地引人讲述主题。例如对“十字路口”的讲述,老师先带幼儿坐在离十字路口最近的候车亭里,与他们讨论后把讲述主题确定定为“十字路口”,而后提醒幼儿由远及近地顺序进行观察;也可确定主题后,让幼儿自己寻找讲述环境。刚开始,幼儿的讲述很简单,只有一两句完整的话。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幼儿的讲述水平明显提高;随着主题的深入,描述性语言越来越多,并且判断能力、审美能力越来越强。有的孩子讲完以后,马上就会有其他人进行评价,被孩子确定为符合主题并较为优美的词句才会被大家采纳,比如,“远远地看上去,马路直直的,又宽又平”,一直到十字路口,才分成好几条是十字行的路。”“红灯亮时,车只能停下来,可是一些等不及的叔叔不遵守交通规则,摩托车骑得真快,就是想赶在红灯亮以前冲过斑马线。”在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中,幼儿的观察力受到了锻炼,越来越敏锐了。

二、比较各类客观现象,使幼儿言中有思

所有的客观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与周围的事物相互作用。幼儿经过细致的观察,自然会将事物联系起来比较。有了比较,就有思考,幼儿的讲述也就不会单纯停留在表面了。

自然情境讲述活动所选的主题经常是连续相关的,如看过“大桥”之后,又进行“汽车”的讲述,讲完“街道”接着讲“马路边的商店”,然后又讲“逛超市”等等。幼儿对观察对象进行比较,会产生“商店在大街边,超市又是商店的一种”的概念。这样,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在浅移默化中形成了。

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会给幼儿带来思考。经常在户外走动,会看到一些在幼儿园看不见得现象。对此,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是非标准,给予比较和评判。比如看到垃圾满的、随地吐痰等现象,他们对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进行讲述时,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加强。有的孩子说:“我想,应该制造两种机器人,一种能打扫卫生,一种能告诉人们不乱扔垃圾。”有的孩子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还会有人这么不自觉,我想,应该请他们到幼儿园来上学,让老师教教他们,让小朋友帮帮他们。

三、参与社会交往,促使幼儿交往能力提高

在自然情况讲述中,幼儿并不只是以旁观者的角色,讲述所见所闻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也有机会运用已有的语言技能,直接参与社会交往。

如“逛超市”,我只让孩子带5元钱,很多孩子开始算计怎么买东西。有的拉住旁边的顾客问:“叔叔,你帮我看看,我买这几样东西合起来会不会超过5元钱。”有的干脆拿几样东西,请收银小姐帮他们算。

还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在马路边走,发现有人随意扔下一张纸。孩子马上指给我看,我让他们自己处理。孩子充当起环保卫士:“喂,你的纸不能乱扔”。结果没有人理睬,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受到了打击。我让他们好好反思:别人为什么有错不改,是他们没救了,还是我们的方法有问题。孩子们受到启发,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以后几次遇到这样的事,他们都能顺利地解决。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幼儿能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口语表达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这对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大有益处。

四、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孩子言语能力发展

我们每天进行的游戏活动或是其它的户外活动,在活动的同时让幼儿学说一句话或是一个短句,让幼儿体验到在游戏中学习语言的快乐。打电话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交流方式,也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每次玩打电话的游戏,幼儿争先恐后地对着“电话机”介绍:“小兔,我是××;小兔,我叫×××”对着电话机都很会说,也特别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些游戏融入了语言活动、社会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幼儿虽然已有3-4岁,但仍有个别幼儿口语发展较慢,出现发音不清晰或只发一个单词句。

五、结合生活环节,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绘本讲述教案 篇8

1、感受绘本故事的兴趣。

2、通过看图阅读,理解并积极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办法,尝试找出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最佳办法。

3、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

2、教师准备:大图书。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共同阅读封面,进行讨论

1、《鸟窝里的树》——这本图画着非常好看的封面,封面上有些什么?(教师总结:树上有鸟窝和小鸟)

2、但这本图画书的书名却是“鸟窝里的树”。奇怪吗?鸟窝里长出小树苗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自由阅读

1、提出幼儿阅读的要求:

(1)认真仔细观察画面。在阅读过程中可与同伴交流讨论。

(2)看完后要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

2、幼儿自由阅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大胆猜测动物们之间的对话

三、大图书阅读

1、师幼阅读大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师:鸟太太在孵蛋,发现了什么?

(2)谁帮鸟太太和鸟先生想办法了?

(3)螳螂提议把小树苗砍掉,鸟太太同意了吗?小朋友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鸟太太不同意?

(4)甲虫建议鸟先生和鸟太太鸟窝,鸟先生愿意吗?为什么?

(5)师:小朋友能不能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一个既能保护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好办法?(幼儿讨论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6)大家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这个办法为什么很好呢?

(7)借助画面理解词语“轻手轻脚、争先恐后”。

(8)最后鸟窝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树苗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幼儿讨论:你喜欢鸟先生和鸟太太吗?为什么?

四、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完整欣赏,聆听书中的语言。

五、延伸活动

幼儿谈谈对图画书阅读后的感受。

鸟窝里的树(活动三)亲子阅读

六、活动目的:

1、让幼儿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在与家长共同阅读中加深亲子关系。

七、活动准备:

图画书

八、活动要求:

浅谈幼儿园看图讲述的教学 篇9

看图、想象、表达是看图讲述的三部曲,要提高看图讲述的教学效果就是要在观察图片、想象情节、语言表达三方面下功夫。

一、引导幼儿观察好

幼儿对图片所反映的事物的感知是以观察图片得来的。根据幼儿观察的无目的性、随意性、概括性差及带兴趣性的特点。首先,要选择颜色鲜艳、画面清晰、幼儿能理解的图片,同时要根据不同年龄班采取不同的开头方法,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另外,根据不同的图片内容,采取不同的展示方法,既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和目的性,又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小班不宜多副图片整体展示,而宜逐一展示,这样会使幼儿感知清晰,大、中班可以根据图片内容,采取单副局部展示,多副逐一展示或多副整体展示。

还有教师的提问艺术对提高幼儿的观察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小班幼儿宜用鼓励的口吻提问,中班宜用竞赛的方式提问。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班,不同的图片内容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幼儿的观察由粗线条向精细发展,由局部向整体、理解内容发展。

二、唤起幼儿的想象

启发幼儿的想象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和不同的图片内容进行。小班要根据图片内容启发幼儿想象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的简单的心理活动。想象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

对大、中班幼儿,不仅要启发他们想象图片上反映的情节,还要以图片为线索,想象出画面外的情节。

我们利用看图讲述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还要根据图片内容,指导幼儿在同一个主题的图片中合符情理地、符合逻辑地想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给人物起不同名字、想象事情发生的不同原因、想象不同的细节、想象各角色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想象不同的开头和结尾。多向性的想象就会防止讲述上的千篇一律,还有打乱图片顺序,让幼儿按事件发生的顺序或倒序重新排列,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好方法。还有根据图片内容的讲述给图片命题,可以培养幼儿的综合、推理能力。

丰富的想象有赖于丰富的生活经验。因为生活经验有助于幼儿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如幼儿经常在一起玩积木,就能很快的理解图片<<搭积木>>的内容而展开想象,幼儿做了拾物交公或退还失者的事,或听到类似好人好事,就会很快理解<<谁丢了手帕>>的图片内容,想象就会活跃起来。所以教师平时要利用观察、游戏、讲故事和日常生活丰富幼儿生活的经验,或在讲述前有目的地丰富某些生活经验使生活经验在幼儿理解图片内容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唤起幼儿想象还有赖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和技巧,所以教师要充分理解图片中的内容,想象与图片中有关联的情节,做到闻道在先,并注意表情和语调,把问题提得有鼓动性、针对性、启发性、不提含有原始答案的问题。

三、指导幼儿表述

表述是观察和思维结果的反映,也是幼儿看图讲述的主要目的。

同样的图片内容,有的幼儿讲述起来形象、生动,有的却呆板、枯燥,这与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表达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教师平时要重视幼儿的词汇学习和积累,重视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创造多种看、听、讲的机会和场合让幼儿学习、积累,应用词汇、训练表达能力。看:看图片、看实物、看动作表情。听:听广播、听录音、听故事、听同伴讲话。讲:自由交谈、回答问题、造句比赛等。如在参观花坛时,教幼儿学习“漂亮”、“美丽”、“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好看极了”等词语和短句效果很好。造句比赛既使幼儿互相竞争又互相交流。他们会尽量说得和别人不一样。如用“高兴”造句,有的说:“我高兴地上幼儿园。”有的说:“我说话,妈妈很高兴。”有的说:“我玩得真高兴”等。

有人说,童年意味着游戏,幼儿的词汇和讲述能力、学习也离不开游戏。如我领幼儿玩词语开花的游戏:“红”。幼儿脱口而出“红花”、“红衣服”、“红太阳”、“红旗飘飘”“红艳艳”。当幼儿说不下去的时候,我抓住这个契机教幼儿学新词“红星闪闪”“红光满面”幼儿很快掌握了。词语接龙是中大班幼儿常玩的游戏。如教师出词“吃饭”幼儿马上接——饭香——香喷喷——喷泉——泉水......把讲述内容变成游戏形式,让幼儿扮演角色来讲述。幼儿常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如讲述<<谁丢了手巾>>后,让幼儿扮演角色表演:小朋友表演逼真,讲述自然。扮演拾到手巾的小朋友高声喊:“是谁丢了手巾?”“谁的手巾掉了?”另一个扮演过路的小男孩的幼儿一边摇头、摆手,一边说:“这不是我丢的”......讲述<<小猫在哪里>>后,组织幼儿玩寻玩具的游戏,使幼儿很快掌握了方位词:在......上,在......下,在......里等,提高了教学效果。

幼儿看图讲述的另一个基本任务是培养语言的连贯性。幼儿连贯性语言是在情境性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连贯性语言的发展需要训练。我认为:看图讲述教学要从看图谈话——描述性讲述——创造性讲述,逐步提高要求,让幼儿从连贯地讲述一个角色——讲述一个情节——讲述一副图片——讲述一组图片循序渐进地发展。

在讲述教学中要纠正只有少数能力强的幼儿讲述和只按照一个模式讲述的偏向,要面向全体。要鼓励幼儿构思不同情节,特别要鼓励平时胆小不爱说话的孩子大胆说话,也要引导能力强的说出最好水平,要求他们说的和别人不一样,练习形式常采取单个讲、分组讲、集体讲、给讲述者录音等。让幼儿都有兴趣,都有机会参加。

拼图(粘贴)讲述、绘图讲述是在看图讲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讲述形式。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拼出或绘出画面后,再通过想象用语言进行描述。这类形式能使全体幼儿都参与,并客观地反映他们的想象和表达水平。照顾差异,又能克服千篇一律的现象。在幼儿动手、动脑、又动口常表现得兴致勃勃。如我给幼儿每人一张从破图书上剪下来的动物,几个几何图形,让幼儿每人拼出一座房子,把动物贴在想象的位置上,有的把黑猫警长贴在房子门口,讲述:“黑猫警长昨晚抓小偷去了,他抓到小偷,把小偷送到公安局,他高高兴兴地回家来。”有的把老虎贴在门口,讲述:“小兔子的妈妈到外婆家里去了,小兔子把门关得紧紧的,老虎来到小兔家门口敲门......”又如在绘图讲述中,幼儿把树画成倾斜的,一个小朋友在跑,并且头发飘起来。幼儿画完讲述起大风来了的情节:“大风吹得树枝摇摇摆摆,小姑娘赶快跑回家去......”总之绘图讲述和拼图讲述给了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也是提高幼儿讲述水平的好方法。

提升大班幼儿的讲述能力之我见 篇10

关键词:大班;幼儿;讲述

一、“七彩舞台”演出,激发讲述兴趣的源动力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老师发现幼儿比较喜欢听故事、表演故事,对故事讲述的积极性却并不很高。究其原因,常常是幼儿故事讲述的材料多为教师设计准备的,如图片、头饰、胸饰等,又多是平面和静止的物品,给幼儿提供想象、创造、发挥变化的空间不大,幼儿在最初的好奇新鲜感过后,也就失去了反复操作和讲述的兴趣。对于幼儿来说,立体的手指木偶、布偶、拉线玩偶等逼真、直观的道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操作和讲述的欲望。为营造故事表演和讲述的氛围,可为幼儿创设一个故事表演讲述的“七彩舞台”。老师和幼儿共同商量制作表演道具,幼儿把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续编创编故事等形式迁移到这种语言游戏活动中。这时幼儿将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有表情地学说角色间的对话,边玩边说,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角色扮演是幼儿在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表情、动作、语气以及借助一定的辅助物对扮演内容进行演绎再现,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七彩舞台”的演出激活了文本语言的生命,使静态的语言在“角色扮演”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成为动态的立体语言。轻松、快乐、有趣的“七彩舞臺”演出,是激发幼儿讲述兴趣的源动力,幼儿能从中享受生动形象的语言张力,引起共鸣,进而品出真挚的情感、精彩的细节、动人的语言所带来的生命体验。

二、“读书交友”互动,拓展有效讲述的平台

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讲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的相互作用。在阅读讲述活动中,除了进行师生共读、师生交流外,同伴交流、合作阅读也能补充、完善发展幼儿的阅读讲述技能。可见,同伴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讲述方式。我班尝试定期开展“读书交友”系列活动,如系列活动之一:“大带小阅读”活动,大班与中班或小班的弟妹进行共同阅读活动,由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与弟妹分享阅读,也可共同表演故事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不仅增强了阅读兴趣,而且学会了交往的技巧、实现在交往中学习分享,在分享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获得了快乐。

三、“故事大王”争霸,体验单独讲述的成就感

刚开始的“故事大王”争霸赛中,发现幼儿缺乏讲述经验,表现出声音小,口语表达不够流畅,说起话来结结巴巴的,词汇不够丰富,不自觉的小动作太多,如抖腿、摸口袋等。怎样来改变现状呢?我尝试在班内利用晨间、餐后、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开展复述短小故事或精彩片段,鼓励幼儿讲给别人听,也可两两讲述,小组讲述,进而要求幼儿自然大方地进行集体讲述。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幼儿在集体中讲述的胆量,增进了幼儿语言的流畅与自然。针对幼儿讲故事时无关动作太多这一现象,启发幼儿根据故事需要加上体态语言,让手和脚都得到解放,并为讲述增加效果,在说一说、动一动中更能调动幼儿讲述的兴趣。慢慢地幼儿能将所学的故事在人前讲述,态度大方、自然,并且声音也很响亮。渐渐地,胆小的幼儿也变得勇敢、自信,敢于说话,敢于展示自我了,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飞跃。我班真正的“故事大王”争霸赛开始了,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想讲、敢说了,讲故事的表情也生动有趣。当有人拿到“故事大王”的奖状时大家都会为他送上最热烈的掌声,光荣与骄傲在幼儿最灿烂的笑容中一起绽放。可见,为幼儿提供特定的时间和环境让幼儿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自己学习的成果,收获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和最佳期,在幼儿发展语言的黄金阶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注重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式,寓教于乐,变静为动,诱导幼儿想说、敢说、会说,从而使孩子六岁之前的阅读能力、记忆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互动能力等五大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将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及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碧华.大班幼儿看图讲述之我见[J].学前教育研究,1999(06).

幼儿园讲述活动设计 篇11

一、选择适宜的图片,是提高幼儿自主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首先,选择色彩鲜艳、主要角色特征突出、有一定感染力的图片作为看图讲述的材料,这是开展看图讲述活动的关键。只有材料美观、艺术性高,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观图兴趣,使幼儿乐于观察、愿意表达。如看图讲述“小老鼠去旅游”,图片中的小老鼠坐西瓜船去旅游的可爱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幼儿,使幼儿能带着浓厚的兴趣,细致观察第一幅图片中所呈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等,能从近到远、有序地观察并描述,尝试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由于幼儿被画面所吸引,参与活动的兴趣就提高了,也就有了表达的愿望。由此,在观察第二幅、第三幅图时,教师采用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观察并讲述的方式,对画面尤其是对小老鼠高兴的面部表情、动作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尝试着利用适宜的语言描述图中的情节内容,在互动表演中感受小老鼠坐西瓜船去旅游的愉悦心情,讲述效果良好。因此,生动形象的图片,最能诱发幼儿的视图兴趣,引发幼儿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促使其大胆表达。

其次,选择看图讲述活动的图片还应具有教育价值,主题要鲜明、生动,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某方面(如社会性情感、知识、能力等)教育,符合时代要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大班看图讲述“哪个宝宝好”。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讲述宝宝在园和在家的表现,使幼儿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认知,在情境表演中习得良好的行为;在延伸活动中,通过贴红花表彰的形式,促使幼儿做到在园和在家一个样,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用于看图讲述的图片内容要丰富,能引发幼儿根据画面线索联想角色的心理变化、动作、表情、对话等,讲述画面上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幼儿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间。例如看图讲述“小红伞”。图片隐含着对幼儿进行互帮互助、安全自救的教育,主题突出,使幼儿想说、有话可说、会说。教师指导幼儿重点观察第一幅图中的天气的变化,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天气以及小兔带伞出门的情景,有条理地想象、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并猜想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第一幅图的画面激发了幼儿看图以及表达的兴趣,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随后,幼儿细致观察第二幅图中小兔和刺猬的动作、表情,想象小兔和刺猬的对话及小兔用小红伞的伞柄帮助小刺猬摘果子的情景,并采用表演的方式,将语言表达和形体艺术有机整合,使讲述活动更具形象性。当看第三幅图中小兔告别小刺猬后,来到了蘑菇地,机智地利用小红伞自救,以及大灰狼被发现后表现出的沮丧表情,幼儿不仅兴致高,想象丰富,还能较连贯讲述。

二、多种形式的支持策略,是提高幼儿自主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1. 活动准备的支持。

教师要分析材料,从所要使用的图片入手,寻找每幅图的讲述重点及需要丰富的关键词等,思考、设计每幅图提出的问题及辅助性问题,以帮助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有条理、清楚地讲述;活动前要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准备;教学用具应简便易行,能反复使用;创设与讲述相适宜的活动环境,使幼儿有话可说、想说、愿意说、会说。例如看图讲述“谁救了小猫”,图一教师重点要引导幼儿观察“小猫被气球带上天害怕”的表情,提出问题为:“你从哪里看出小猫很害怕?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图二至图四的问题为:“长颈鹿、大象及小鸟是怎么救小猫的?”问题清楚明了,利于幼儿观察、思考及表达;活动前教师注意帮助幼儿丰富有关动物习性、气球会飞上天及有关物体重量等知识经验,为讲述奠定基础;同时创设“谁救了小猫”的表演情境,使幼儿在小组表演中情绪高涨,乐于表达。

2. 观察图片和讲述方法的支持。

上一篇:我想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舞台作文下一篇:初中生一封家书范文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