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2024-10-12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通用12篇)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1

《幼儿园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 此课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 研究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设计与指导等问题, 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 是学生转变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以往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是师生模拟或者是生生模拟, 在一种仿真的环境下模拟幼儿园的教学, 在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过于笼统抽象、活动环节不能与活动目标有机结合、活动目标不能有效完成、活动环节设计缺少预见性、对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把不够准确、幼儿的主体性体现不足等等。此外, 根据对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开展深入的调查, 发现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不能尽快胜任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针对这一现状, 必须开展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调整, 开展有效地教育教学活动。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依据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们对此课程进行了改革, 加强校企合作前的有效沟通, 从幼儿园典型工作任务入手, 进行了校企合作条件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课程的研究, 注重学生实际技能训练, 注重课程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基础和有力保障,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更新观念, 构建了适应“产学结合”的活动设计教学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主体, 通过“产学结合”模式的实施, 使教师实现了“三个转变”, 即: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的转变, 理论型向技能型的转变, 提高了教师对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研究的积极性, 提升了教师的服务意识, 从而建立起一支适应“产学结合”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与幼儿园深层次合作。采用了“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 督促幼儿园活动设计教研室教师走出学校、深入幼儿园观摩一日常规及教育教学活动, 积极参与园本教研, 亲身体验幼儿园的课程改革, 了解幼儿园最新发展动向, 与幼儿园教师合作进行课题的研究, 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真正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适应了“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同时, 从幼儿园引进一批具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学人员, 把幼儿园的园长、管理人员、优秀教师请进校园, 走入课堂, 指导学生教育教学活动。这些有着丰富幼儿园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学人员补充了教师队伍。学校与幼儿园彼此融合, 资源共享, 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 产学结合,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化成长

首先, 大胆调整了课程内容。教学中突破教材体系的限制, 融合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 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块, 依据幼儿园现行的教学删减和增加了一些必要的内容。通过此方式, 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教学内容, 真正做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设施设备与幼儿园的“无缝对接”。

其次, 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科特点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 基于行动导向,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 变传统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为多样的教学模式, 如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根据每个项目的内容特点, 有针对性的、灵活的采用小组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教学、主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加强对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 结合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 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为指导, 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大胆实践, 增添了各项内容的基本活动模式, 使学生在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领域教育活动时有了依据。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双线并行的教学活动模式, 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化成长。

再次, 课程教学以幼儿园实训为特色, 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学中, 在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加重了实践教学的分量, 让学生将活动方案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尝试, 在实训中学生真正掌握了组织幼儿园各个领域教育活动的要点,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提升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及应变能力, 能够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 举办在校生“幼儿园活动设计大赛”, 在幼儿园的支持配合下, 幼儿园的教师及学生现场观摩评价, 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通过与幼儿的零距离接触, 让理论知识更为鲜活, 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有助于适应岗位的需要, 使学生毕业即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3 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坚持实训教学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 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先后与十余所幼儿园建立了实践教学协作关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 确保学生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学生技能训练与幼儿园岗位要求相协调。校内建立了多个幼儿园仿真模拟实训教室,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 保证了学生有效地练习。在实训室中包括:多套手工制作的玩具及手工操作工具;录音、放像设备和相应的声像资料;历届学生制作的手工作业、动植物标本及科学实验操作材料等, 为学生营造幼儿园的氛围, 提高活动设计能力。同时, 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设备, 对外开创了亲子中心、附属幼儿园等教育实体, 承接了育婴师、营养师、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等师资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 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总之, 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引领下,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提升了学生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 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态度、知识与技能, 具备了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 让每个学生获得在实训基地进行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实现课堂学习内容与幼儿教育实践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缩短在校学生到幼儿教师的过渡时间, 为今后高质量地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在传统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的弊端, 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导下进行教学改革, 对《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进行了调整, 从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入手, 校内外兼容, 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升了学生综合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 缩短学生到幼儿教师的过渡时间, 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校企合作,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占兰主编.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2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

3、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1、健康领域中的身体保健部分包括生活习惯、饮食与营养、人体认识与保护、保护自身安全四个方面。身体锻炼部分包括身体基本活动技能、身体素质和基本体操三个方面。

2、社会领域包括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

3、科学领域包括数学与科学两部分。数学部分包括分类、排序与对应、1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几何形体、量、空间和时间。科学部分包括自然现象、物质世界及其相互关系、常用的科技产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和人体的奥秘及其保护等。

4、语言领域包括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五个方面。

5、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和美术两部分。音乐部分包括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和欣赏四个方面。美术部分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三个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形式:

一、根据活动内容的组织特点划分:

1、核心课程

2、学科课程

3、活动课程

二、根据对活动者的组织形式划分:

1、集体活动,是全班幼儿参加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传统的组织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和进行集体教育,缺点是不便于照顾幼儿的个别差异。

2、小组活动,是部分幼儿参加的教育活动。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观察、了解、因类施教;有利于幼儿交往、商讨、合作,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减少等待。缺点:一是对幼儿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这种组织形式要求幼儿有一定的合作、交往能力。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难以把握,是放任、限制、还是启发引导?

3、个别活动,是幼儿自我探索活动或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教育活动。其优点是可以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幼儿充分展现个性,学习自我管理,便于因材施教。缺点是容易出现偏爱、错爱等现象,教师应注意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划分小组的形式:

1、按幼儿的发展水平分组,把相近水平的幼儿分为一组,对各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

2、按幼儿的兴趣分组。

3、按操作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分组,换组操作,轮流尝试。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类型:

1、预先设计,是教师在分析幼儿当前的发展特点、能力经验和需要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设想活动的进程、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写出活动计划的过程。预先设计能加强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临时设计,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主体,活动中充满了幼儿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活

动时不能机械地照搬原有的计划,而应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针对幼儿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随时调整计划,进行临时设计。这种设计既可以是对预定的某个环节的临时调整,也可以是针对幼儿的自发学习而临时进行的设计,它能尊重幼儿活动的主体性,使活动更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3、反思设计,活动结束后教师对自身组织及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进行分析思考,及时对原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不断的反思会促使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实现自我成长。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立足于活动。幼儿是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调节和更新认知结构而获得发展,因此教师应满足幼儿喜欢活动的愿望,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参加,使幼儿的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应注意:

1、活动必须能激发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所设计活动应能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注意和兴趣,使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让幼儿在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3、为幼儿提供较多的社会交往机会。

4、应重视为幼儿提供同伴间交往的机会。

5、应建立与幼儿的平等的关系,不能以指导者的身份强制幼儿接受、服从现成的答案或教师的想法。

二、发展性原则,是设计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及“最近发展区”,通过活动,使每个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应注意:

1、对幼儿提出适当的要求,依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因人施教。

2、考虑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充分挖掘活动中可促进幼儿发展的因素。

三、综合性原则,指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仅要充分发挥活动内容、形式、过程等因素的功能,还应加强各因素间的协调、配合,发挥其综合效能,从而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1、实现教育内容的综合,尽可能地把多种活动的内容科学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合理的、科学的网络结构,实现多方面的发展目标,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2、实现教育活动形式的综合,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统一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核心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3、实现教育过程的综合,要实现教育过程中各因素间的协调,如幼儿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使活动过程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

确定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方面、能力方面、情感社会性方面。

2、活动目标的确定应注意问题:

①活动目标应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不能太笼统、太抽象,以免在操作过程中级检查活动效果时产生困难。

②活动目标表述中应突出重点。避免主次不分。

③活动目标应符合实施班级幼儿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切实可行。

④活动目标中行为的发出者应一致,都是教师,或都是幼儿,即主语一致。

⑤活动目标应表述结果,避免表述过程。

选择教育方法和途径:

1、教育方法的分类。

(1)口头语言法,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语言评价法。(2)直观教育法,分为演示法、范例法、观察法榜样法。

(3)活动法,分为游戏法、操作法、探究法、移情训练法、练习法。

2、教育活动的途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随机教育、家园配合。

3、注意问题:

(1)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方法与途径。(2)根据教育内容选择方法与途径。(3)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方法与途径。(4)多种方法与途径配合使用。

(5)选用任何一种方法或途径时,都要注意教师语言的配合。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

2、幼儿知识经验方面的准备。注意问题:

1、教师对教具的操作应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

2、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教具、学具,学具应符合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重视幼儿的参与。

指导类型:直接指导方式、间接指导方式。

指导技能分类:

1、组织活动进程的技能:活动导入技能、活动过程技能、活动结束技能。

2、运用语言的技能:提问的技能、描述的技能、评价的技能。

3、观察的技能。

4、运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活动导入技能:

1、要求:精练、巧妙、准确。

2、常见类型:教具导入、演示导入、悬念导入、作品导入、游戏导入、音乐导入、经验导入、直接导入。

活动过渡技能:

1、要求:自然合理、衔接紧凑。

2、类型:分析性方法、演绎性方法、转移法。

活动结束技能:

1、要求:明确目的、把握时间、留有余兴。

2、类型:回应法、归纳法、发散法、练习法、游戏法、延伸法。

提问技能:

1、要求:选点准确、适时适量、难易适度、层层递进、面向全面,区别对待。

2、类型:回忆式、判断式、理解式、应用式、分析式、综合式、评价式。

描述的技能:

1、要求:具有科学性、体现艺术性、注意启发性、要有针对性。

2、类型:解释型描述、叙述型描述、答问型描述。

评价的技能:

1、要求:评价要客观、公正;评价要具体、明确;以正面评价为主;既重结果评价,又重过程评价。

2、内容: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态度;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幼儿能力的发展情况;行为表现。

3、方式:肯定;表扬、奖励;批评;纠正;讨论;总结。

观察的技能:

1、要求:目的明确、迅速准确、全面客观、做好记录。

2、类型:环视法(扫视法)、点视法。

3、方式:文字描述式、列表打钩式、等级评定式。

运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1、作用:增加活动内容的直观性、增加活动过程的趣味性。

2、类型:演示性教具、表演性教具、学具、操作性学具。

3、教具选择注意:注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要根据活动需要自制和加工改造教、学具。

4、制作注意:选材要多样、制作要新颖、具有实用性、让幼儿参与。

5、出示教、学具的要求:实际恰当、数量合适、方法得当。

6、操作要求:动作熟练、程序清晰、方位适宜、适当伴随语言讲解。

现代教学媒体:

1、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型媒体、系统交互媒体。

2、作用:缩短时间与空间、增加感染力。

3、要求: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一致;运用要适度;与其他教学媒体互补利用。

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的原则

1.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与个别健康行为指导相结合

一般来说,幼儿健康教育以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为主,但是,由于幼儿常常存在着个体特殊的健康问题,因此必须在进行集体健康行为指导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的尽快行为的个别指导。

2.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园其他各科教育相结合

为实现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落实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结合幼儿园的音乐,美术,语言,科学,社会等教育活动形式实施幼儿健康教育,使幼儿健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3.幼儿健康教育与家庭和社会健康教育相结合 4.幼儿健康教育要求与幼儿年龄相适宜。

幼儿身体锻炼的原则 一,经常化原则

1. 每天让幼儿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活动,且保证“幼儿每天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2. 动静交替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 二,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1. 合理安排活动量

2. 活动量的安排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能力变化的规律 3. 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灵活调节活动亮及活动过程 4. 教师要注意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的心理负荷 三,多样性原则 四,全面发展原则

1.注意整体素质的提高 2.注意身体各部分的锻炼 3.注意活动美容的多样性

4.选编的体操注意全面锻炼身体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选择内容的要求 1.科学性和启蒙性 2.时代性和名族性 3.广泛性和代表性 4.地方性和季节性

二.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1.幼儿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 包括:季节现象;气候现象;理化现象

2.幼儿周围的物质世界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环境教育 3.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4.人体的奥秘及其保护

幼儿教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 二.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教学学习

幼儿语言教育的指导原则 一.重视幼儿完整语言的教育 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范例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3

关键词:课后作业 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和必修课,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幼儿园教育理念向实践的转换,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方法,能进行初步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评价,为今后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育大百科全书》(1999)中对作业做了具体的陈述:作业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条基本途径,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消化和巩固课本知识,促使课本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现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达到培养和提高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责任心及克服困难的意志磨练。

教师都认同精心设计作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业能否有效的设计和实施,从某种角度上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影响到教学目的的实现与学生的完满发展。有效的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当前学生课业负担偏重的现实中,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提升作业的有效性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并给予积极实践的。

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中发现,目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高,首先表现在上课回答问题的主动意识淡薄,尤其是个别班学生汉语水平基础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不高,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更是少见,没有老师的点名,学生不会主动独立回答问题。其次,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好,65﹪多数学生都处在抄袭作业的水平上,还有小部分的学生直接不做作业,能够主动并认真思考做作业的学生只能占到班级学生的15﹪~20﹪。

根据调查分析,总结出造成《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课后作业成效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课后作业的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基本全部以书面为主。学生认为机械、枯燥、脱离学生实际,导致了学生缺乏对专业课作业的兴趣,抄写、代写、不交作业现象很普遍。大部分的作业内容注重识记,忽略实践。作业布置侧重对新课内容的考察、识记;对于知识的外延拓展不够。为了识记和巩固课内的一些认知性知识,背诵与抄写成为作业的主要手段,此类作业的目标就在于强化基本知识点,对于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弊大于利。课后作业几乎是填鸭式,教师布置大量的习题,不结合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相差甚至脱离社会,作业的配置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岁以下。这样一来,学生就在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中绕来爬去,逐渐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就享受不到学习专业知识和运用专业知识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故我们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专业知识作业的设计要本着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出发点,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态度和积极思考问题的原则而进行。

为此,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课后作业设计方面,我们普遍认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本”,尊重个性差异的可也设计原则,设计作业是必须立足中职生的学习实际,打破传统的所有学生都做统一练习题的单一模式,设计形式多样、内容贴近学生、学生感兴趣。在作业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觉学生潜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自主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索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

灵活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作业不应局限于课上学习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把书面纸笔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是要把内容扩展和延伸,能让学生自主地把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与作业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吸引力。活动型作业,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活动,使学生探讨的能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如可结合各领域的知识内容,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模拟课堂等形式的作业,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让专业课作业不再是以写为主。

作业形式多样性。书面作业与活动性、实践性作业相结合。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作业设计形式有不同的分类。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可分为合作性作业,如小组撰写教案;集体性作业,如参观、观摩;独立性作业,如背诵、展示等;巩固性作业,如简易问答题;有拓展性作业,如查阅、搜集;有创造性作业,如制作、演示等;以上作业形式设计时,要注意相互交替、变换使用,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灵活选择,不可长时间于某一种,且要针对学生兴趣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复习、巩固、神话知识的同时,也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同时培养分析、创造与综合等能力。通过实践尝试,我们进行了课后作业多样性的设计,也涌现出了优秀案例:

1.课内与课外的优化结合。幼儿园专业素养的积淀,离不开课外的有效实践,因此根据所学内容,设计既能加深理论知识,又能在课外的应用中习得技能,体验幼儿园的乐趣。例课内学习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相关知识,于是结合理论设计了课外拓展作业,搜集并设计一份手抄报,以幼儿园环境创设为主,并融入教育理念。课外拓展部分既可以是网络搜索,也可以是通过校内幼儿园实地参观拍照,将理论融入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效果显著。

2.集中智慧开发题库。多名任课教师共同商讨,根据教学目标,分模块设计,将重点知识精选精编习题,让学生在做题中识记、思考、领会理论知识。通过典型题、启发题、遗忘题和反馈题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3.模拟实践作业。在教授幼儿园五大领域等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为学生设计相关领域、相关主题的教案设计和组织实施作业,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名,各取所长、各补所短。

总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课后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兴趣点为突破口,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开放作业、自主作业,减少重复过多、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价值不大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增加作业的选择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让学生愿做作业、爱做作业、练而有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韩影.幼儿园有效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3]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09):69-76.

[4]王燕.幼儿园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杨晓峰.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创设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4

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2012年9月, 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而这“五大领域”的整合与灵活生成内容即《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 高职院校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相应教学也应适应现行学前教育体系发展, 在课程教学中加以改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高技能人才。

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现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的选择陈旧

现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多以一本教材为蓝本, 而教材多半为纯理论知识讲解, 部分教材含有案例分析, 但案例是相当老式没有创新性的案例, 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且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学会的不仅是一些基本的方法原理, 而且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是利用这些方法和原理组织实践活动。因此, 现行教材难以让师生达到这门课程所需达到的学习目的。

2.教学方法手段老式

现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 教师习惯整堂课灌输式教学, 学生只能被动学习, 导致师生对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只能进行高谈阔论的演讲, 一旦进入幼儿园就力不从心, 所学的设计与指导方法缺乏实践性、针对性, 更缺乏有效性, 导致“学”与“用”脱节。另外, 多数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缺乏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甚至让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师资力量薄弱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几大模块:幼儿园健康、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美术、音乐、生活、区角游戏, 可以看出这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多元化课程, 但是对教师而言, 要求教师对本门课程所有的技能都完全精通是完全不可能的。据调查, 现行本门课程教师的配备每班仅一名教师, 而且很多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出来进入高校的, 根本没有下园实践的经验, 为本门课程的高标准开展造成不便。

4.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据调查, 某些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度的考核多为简单地进行卷面考核, 根本无法考查学生对幼儿园活动进行设计和指导的应用能力, 导致学生在考试前死记硬背, 只是学会基本理论知识, 对活动和方法一知半解, 为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埋下隐患。

三、对今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改革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对《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教材改革

鼓励教师自编或与品牌幼儿园合作, 编著《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材, 这样才能以幼儿园一线资料为基础, 引进更多有用的、学生今后会在工作岗位上经常遇到的最新案例与问题, 并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适合幼儿成长与学习的新的游戏及特点, 为其以后走上岗位设计与指导新的活动提供灵感, 并提高其学习兴趣, 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传统老式教学手段, 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使用教学课件, 并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新式教学方法, 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 采用播放一些有关视频和社会新闻等方式, 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撰写总结报告,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更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 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 将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实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操作, 培养职业能力。

3.加强师资力量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 对教师综合技能和实践的要求较高, 因此要提高教学水平, 必须增强师资力量, 主要应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应对本门课程配备不只授课教师, 应选择精通各个模块的多个教师, 这样才能保障每一个模块的学习都有强硬的师资力量作保障;二是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 应选择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或者请本地品牌幼儿园园长及业务骨干教师进入课堂;三是学院应提供教师下园实践的机会, 让相关教师从实践活动中总结经验, 提高自身技能, 并为课堂引进一些新的实际案例和问题供学生探讨。

4.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简单的考核方式并不能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形式, 对学生进行分模块、多元化的考核, 并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讨论、角色模拟情况、活动组织情况与笔试结果等进行考核, 旨在考核其综合技能与实际组织与设计活动的能力,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严碧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 2014 (1) .

[2]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5

一、前言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作为最基本的幼儿教育手段,它的设计和实践已成为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教材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为主线,注重体现现代教育观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哟二元教育活动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过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美术,写教案课等,为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此课的学习较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课程,其中的案例和分析,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思考,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分析

本教材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为主线,注重体现现代教育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知识。

五、教学内容安排

前半期主要围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展开。

中间部分结合《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的教学。

后半部分的教学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两部分开展。六,教学措施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6

【关键词】幼儿经典故事 主题活动课程 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59-02

幼儿经典故事是幼儿文学的重要文体之一,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经典故事为媒介,开展主题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进行多角色体验、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品德的内化养成。本文以《木偶奇遇记》故事为例,探讨经典故事与主题活动的有效整合。

一、兴趣让预设的主题活动更有趣

幼儿园主题课程又称核心课程,是以幼儿生活中的主题为轴心设计的课程。主题课程的内容选择多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幼儿潜在的课程内容。

《指南》特别倡导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精选少量有价值、有意义、适合集中教学的内容,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推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一天区域活动的时候,美工区的小朋友正在利用纸芯筒制作小玩偶,先做好的泽泽和轩轩拿着“小玩偶”互相比划着,一旁的童童说:“你们可以教它唱歌啊”,悠悠也跟着说:“对啊,还可以做早操”。轩轩一听,举起“小玩偶”有模有样地表演起来,泽泽看了一眼小声地说:“它又不是真的!” 小伙伴们听了,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是真的小孩也可以表演啊”“不是真的我们可以教它呀”“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真的呀”。借助这个契机,我把经典故事《木偶奇遇记》中介绍给幼儿认识,他们对“小木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木偶奇遇记》刻画了小主人公匹诺曹最初怀揣梦想,后来因为淘气、贪玩、撒谎受到了惩罚,最后改正错误,变成了诚实、善良、勇于承担和乐于助人的真正的孩子。故事内容既反映了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又体现了幼儿浪漫与幻想的内心世界。

二、参与让生成的主题活动更丰富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所以只是根据教师编制的主题网络和组织内容以及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在主题活动中我们也要积极鼓励、认真倾听、充分尊重幼儿,对预设的网络进行必要的调整,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1.进阶式学习让幼儿的参与更有效

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我们分析:这一作品篇幅较长,情节曲折复杂,适合分段讲述,以局部扩展的方式建构课程。

有如主题活动《讨论:真正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让幼儿以自己为范本,跟小木偶匹诺曹进行对比,发现木偶和自己存在的差异,由此引出探索“人体结构”“我的成长”“各种各样的人”等小单元的内容。从第一个活动到最后一个活动、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的开展做准备,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深入,活动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2.有效性提问让幼儿的参与更深入

匹诺曹神气地拍着胸脯说:“嘿,我是个真正的孩子啦。”这句话激发了幼儿对“真正的孩子”的思考。由此我们展开了一场讨论:真正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有的孩子说“真正的孩子应该像我们这样的”;有的孩子说“真正的孩子不是用木头刻的”……显然幼儿的关注点只停留在匹诺曹身上。于是我开始更加深入地提问:那真正的孩子应该是怎样的?你们有哪些特征是真正孩子才具有的?幼儿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把关注点转移到的了自己身上。他们先观察自己,再对比匹诺曹,然后总结性地说:真正的孩子有血有肉,会动会痛,能思考会学习。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重復进行提问,就推动了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可见有效的提问很好地激发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

故事在前引路,探索在后行动。幼儿从先前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发了后来对自己身体的关注,于是我们在预设主题内容的基础上,生成了一系列探索活动:从“我的成长”生成了“感谢妈妈”;从“人是从哪里来的”生成了“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从“认识人体器官”生成了“临摹人体”等等内容,这让幼儿打开了从自我狭小空间通往世界大视角的通道,他们不仅了解了自己的存在,也懂得了外面世界的千差万别和丰富多彩,初步了解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种粗浅却又微妙的认识让他们感到兴奋,而这种兴奋也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索学习的愿望。可见有效地外部的刺激很重要,内在的驱动更重要。因此,当我们在结束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后,回过头来再次欣赏故事时,幼儿已然能带着更深层次的情感态度来理解匹诺曹和老爷爷之间的故事了。

三、整合让主题活动更多元

1.结合领域内容,激发创新思维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看什么戏……”古老的童谣唱出了许多人的童年记忆——看戏。戏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不同的曲调,不同的音律,不同的口音,有听得懂的,有听不懂的,尽管如此,仍然让很多孩子痴迷,他们喜欢的是那股凑热闹的劲儿。这也包括了故事里的匹诺曹,匹诺曹拿着老爷爷用仅有的棉袄换来的新书本,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当听到匹诺曹要去上学了,孩子们非常地激动,他们从情节中找到了自我的认同感,这就是幼儿对故事的共鸣。

在孩子们与故事的共鸣中我们开始研习各种各样的戏曲。从最贴近故事情节的木偶戏入手,扩展到提线木偶、皮影戏、京剧等等,随着视野的开拓,幼儿对“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看戏、了解有关戏种的知识。利用区域活动,尝试用信封、纸杯、牛皮纸制作木偶、皮影道具,自发组成小舞台进行表演。各种各样的演出剧目在“剧场”里轰轰烈烈地上演了。看着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我提出了新的疑问:戏这么好看,那还要上学吗?这个问题把孩子们的思路又拉回了故事中,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看戏也可以学到本领,我们就懂得了学多知识啊”;有的孩子说“上学多么不容易啊,那可是老爷爷用唯一的棉袄换来的书呢?”不同的想法碰撞出了新的思考。在争辩中,孩子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处处都可以学本领。当他们听完匹诺曹经历木偶剧场的经历后,更加坚定“学习是成为真正孩子的最佳途径”。带着这个想法幼儿跟着匹诺曹又开始了下一段奇妙的旅程。

2.借助角色体验,感受核心价值

当幼儿坚定地认为匹诺曹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故事峰回路转地把他们带到了玩具国。那是一个未知的、充满诱惑的世界,那里到底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先让幼儿欣赏故事,结合故事的描述让孩子对玩具国展开联想。我们绘制了玩具国蓝图,创设了玩具商场,组建了玩具大家庭,这些场所很受幼儿的喜爱。不过到了这个环节,幼儿已经会运用前两个段落总结出的经验了:不能忘记学习。于是,我们结合幼小衔接的班级工作目标,开展了“你会玩玩具吗”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幼儿表现出自主和独立的良好品质,而这正好跟故事的情节发展恰恰相反,正所谓有矛盾冲突,才有解决问题的机会。匹诺曹因为贪玩,魔法将他变成了一头毛驴,然后被送进马戏团,吃尽了各种苦,这一波三折的经历,让幼儿的心情也跟着起起落落。在这种境况下我抛出了问题:“实现梦想的路上这么艰难,该怎么选择呢?”这一次,幼儿没有异议、没有犹豫:不放弃,一定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瞧,他们俨然从一个故事的听众变成了跟这出“戏”融为一体的鲜活角色了。他们跟着情节的发展表现出紧张、叹息、难过、担忧,在关键时候,他们也会迫不及待地给匹诺曹出各种主意。这些美好的情感态度在故事不断的推进中自然地发生了,把人性的闪光点不以大道理的方式,而是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并由他们展现无遗。

故事发展到尾声,幼儿对匹诺曹的经历比对结果更感兴趣。在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带领着幼儿对整个故事进行了梳理:从一次次变身、到一次次历险,他们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继续进行拓展:为什么匹诺曹会变?他还会怎么变?还有什么会变?带着这些问题,幼儿开始观察周围的事物:季节会变,天气会变,温度会变,你会变、我会变。我们推荐了几个亲子互动实验,让孩子通过实践操作,观察、记录变化过程和结果。体验探索的乐趣,也感知万事万物都的变的神奇。

在尝试多次科学探索活动后,教师又把幼儿的关注点引回故事本身。我们引导幼儿关注匹诺曹的几次重要变身,从而分出了具体剧目,帮助幼儿绘制故事流程图。结合幼儿现有的表演基础,开始分剧目表演。幼儿自己动手做头饰、搭建表演舞台、分配角色,安排了换场、撤台人员,虽然他们之间的配合还不是很娴熟,但这剧目表演的相当有水准。

把幼儿带入一个生动形象的世界,并为他们创造主动探究、认识事物的求知情境,产生愉悦情绪。童话故事总有个完满的结局,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皮诺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老爷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说是匹诺曹的梦想,还不如说是幼儿共同的梦想。从最开始的“木偶诞生”到最后的“大海还生”,幼儿好似经历了一场冒险,一场关于追逐梦想,愿望成真的冒险。这过程中,有对梦想的憧憬、有对困难的退缩、有对进退两难的犹豫,不过还好他们都陪着匹诺曹坚持了下来。这无形中发展了他们勇敢不畏惧的品质,这不正符合了大班孩子爱探险、爱挑战的个性特征吗?你瞧,一个历久弥新的经典故事,就是能做到这点:悄然无息地传递某种情感、某种品质,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34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7

一、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 是形成新课程体系的要素之一。教师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 (群) 能力分析为基础, 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 从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完善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 从目标、内容、方法、条件保障、考核等方面构建完整有效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其次, 突出知识融合与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符合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二、构建“园·校”双向互动的实践合作教学模式

“园·校”双向互动的实践合作教学模式即高校与幼儿园相合作,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

1.紧密结合幼儿园教学结构调整本学科的教改思路和教学实践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 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 提高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素质, 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学校,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活动设计课的理论学习, 以幼儿园教材为内容, 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后在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 并结合教学活动效果及反思评价整理修改教案。与此同时, 对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带来新的挑战, 督促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园教学实际, 不断提升教师的分析评价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2.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 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 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教学中充分整合幼儿园现行的教育教学资源及内容幼儿园教学资源, 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全方位实践平台, 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践机会。

3.多角度实践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设计教学方案、案例观摩评析、模拟教学、试教、见习、实习以及幼儿园活动设计大赛、幼儿园说课大赛等, 将教与学背景相融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优化学习过程, 增强幼儿园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 培养学生设计、组织、评析、反思的能力。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 鼓励学生亲身尝试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假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到幼儿园进行社会调查和实习, 增强对幼儿园的感性认识, 明确学习方向, 增强学习动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依据学生的不同风格进行分组, 给每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同时, 邀请幼儿园教师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 介绍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4.以形成性、发展性的多元化评价为主优化实践教学评价

评价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能够激发学生对活动设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激发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因。教学中将评价应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 自评、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综述的多维评价, 对学生进行公正而全面的评价, 促进学生在成果分享及思考中, 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进而自我改进, 不断提高执教的能力。

三、建立校企合作双赢的实践教学新机制

校企合作源于共同的使命与追求,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始于“双赢”, 其目标在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学校和幼儿园双方只有找到了利益的共同点, 合作才有基础, 才有正确的方向。在人才供求市场以需方为主导的今天, 高职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 合作过程中应更加主动, 并且合作机制创新的目标应定位于构建促进和维系校企双方合作共赢、能动性全面激发的制度环境。

构建校企共赢机制, 推进合作发展。学校和幼儿园合作能及时补充幼儿园师资队伍, 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执行力, 学校通过与幼儿园合作, 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建立校企合作培育机制。在学校层面, 要建立由幼儿园、行业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咨询委员会, 为高职院校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或参与决策, 从而把高职教育与行业幼儿园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专业层面, 要成立由高职院校、幼儿园负责人、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以及有专家委员会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制定课程方案。

建立校企利益分享机制。要发挥人才智力资源优势, 共同设计与开发科研项目, 开发幼教产品和幼教资源。要以教学、培训、科研合作项目为纽带, 确保幼儿园在获得学校服务的同时, 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幼儿园优秀教师与管理骨干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发挥其精通实践技能的优势, 在实训教学、实训教材开发、项目案例实施、实训教学手段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学校与幼儿园的社会分工不同, 其资源特征和容量也各有千秋, 因此必须建立双方资源互补和共享的机制。要按照“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使幼儿园共享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资源以及文化生活资源, 使学校共享幼儿园的环境、项目和人力资源。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幼儿园活动设计实践教学, 能够有效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因此, 通过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实现课程开发与幼教机构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8

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中明确规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 “了解实习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 在指导下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组织一日活动获得对教育过程的真实感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中规定“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教育活动设计素养的高低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时量不够, 影响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论层次高, 建立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上, 该类课程一般在第三、四、五学年集中开设, 每周2学时, 每门课程都设置为32学时。

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该类课程的讲授和实践环节分别安排16学时。对教师来讲, 教学任务繁重, 讲授部分的理论知识, 难以展开, 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总共分为5大类语言教育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教学基本步骤, 但由于课时量有限,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基本处于满堂灌, 互动和交流较少, 这些直接导致学生在教学实际活动中从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力不从心。

(二) 多媒体教室有限

从物质环境来看, 教室配置遵循的原则是“合班上课使用多媒体教室, 单班授课使用普通教室”,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只有部分课程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 没有直观的教学视频资料作为参考, 所有的活动都只能是凭空想象, 导致学生在自己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理念上的错误, 教学形式刻板, 大多属于空洞的说教。

(三) 对幼儿教育特点的了解不足

高校开设此类课程一般是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但在课程设置中忽视了学生没有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经验, 对于第三学年的学生来讲, 很少有幼儿园教育的见习、实习经验, 学生在没有幼儿园教育直观经验的情况下, 依靠自己的想象进行思考, 这样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把理论基础知识背的很熟,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无从下手, 真正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觉得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 甚至觉得理论没有多大用处。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实施的对策

(一)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 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具体场景, 学生在这种场景中模拟扮演不同角色, 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是学生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和环境的模拟。在课堂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寻找和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二) 加大课时量, 增加实践环节

班额大, 课时量有限, 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深化不够, 实践部分时间紧迫。采用小组分工活动, 不能给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机会;采用单个同学的说课形式, 不能看到教学活动进行的全貌, 不利于教学活动真实过程的展现。因此有必要增加课时量, 让整个教学有质量的有序进行。

(三) 利用多媒体观看幼儿园优质课教学视频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最大的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怎样来组织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 在学生真正组织优秀的教学活动之前, 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是优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幼儿园优质课程的教学视频, 让学生在观摩学习和评价的基础上, 学习优秀幼儿园老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技巧, 学会评课, 教师对优质课程的评价和分析, 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对范本的模仿、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的基础。

(四) 定期参观幼儿园, 观摩幼儿园真实教学活动

学生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除了学生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外, 还包括对幼儿的了解和分析, 定期参观幼儿园, 观摩幼儿园真实的教学活动, 有利于学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 观察分析幼儿的认知特点, 思维特点, 这些直观的信息, 能够指导学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课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增加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熟悉程度。

参考文献

[1]步社民.教师成长中的“技能”及其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4) :48一53.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9

一、“十子”活动课程整合的实施

整合课程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设置应依据孩子们的兴趣、生活, 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上来延伸。而“十子”活动恰恰是孩子们所熟悉的, 他们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 因此, 我们应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从而使课程内容自然地整合。那么, “十子”活动内容是如何达到和课程领域整合的呢?。

1.“十子”活动与各领域的整合。

相对于以往的分科教育而言, 领域已经对教育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因此, 领域的内容必然比学科内容整合程度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领域的内容已不需要整合。从目前我国幼儿素质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 素质教育要在幼儿教育中充分体现, 我们就必须加强对重要领域内容的整合。与此同时, “十子“活动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但在这个独立的体系中, 其教育内容又可以做出相对的划分。如在科学领域, 我们可以划分为:数学方面的内容、科技方面的内容、自然方面的内容, 等等。因此, 在实施这一体系的教学中, 我们应努力使这些内容之间尽可能地相互联系, 有机整合。

2. 幼儿园“十子“活动与生活的整合。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都是以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为背景来展开的, 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重要素材。例如, 晨间活动、用餐、午睡等, 都是孩子们在园里的生活写照。如果教学课程的设计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 就难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和效果。幼儿的生活能力与习惯的养成均是在生活活动中逐渐形成、慢慢积累的。由于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的特殊性, 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必须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鉴于此, 我们将“十子“活动的内容尽可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因此, 在实施这一主题活动中, 应要求教师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

机进, 幼儿调身动心幼健儿康学发习展的。兴趣和积极性, 促幼

3合。

幼.儿特有的生活幼儿园“十子”活动与游戏的整方式和学习特点要儿求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必须与游戏整合, 园这幼样儿才的能基提本高活他动们形学式, 习是的孩兴子趣。生游活戏经是验﹃的主人的反映, 。可以自主能动地进行自己的活在游戏过程中, 孩子们是自己十子动, ”活动与游戏是密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不可分, 的幼。游戏是儿园“十子进行幼儿教学课堂的重要方式, 它可以﹄造性, 为孩子们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贾玉充分发挥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活

4习到的.

“十子知识及能”活动整合课程的资力提供必要的条件。玲源利动用。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与资这源些。都幼是儿教园育、资家源庭, 、应社充区分、加民以俗利风情用, , 课并进行有机整合会, 家园联系栏等。我们通过召开家长方式做好与家长的联程系工作, 充分利用社会这一教育资源, 整开这些展教各育项资活源动, 三使位幼一儿体, 园、达家成庭共、识社, 从区合调一致地对幼儿的成长而拓宽幼儿教育的空间, 产生积极使它们真、有效正协初二的影响、。整合课程凸显“以幼儿为本”探的理念

作为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 更应凸显“目中有人”的理念。表现在形式和方法的整合上, 除了在课程设计中考虑如何整合外, 更要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进行整合, 坚持“反思—实践”的原则, 积极调整教学实践, 不断反思和调整整合策略, 使“十子”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10

幼儿园课程整合, 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 以儿童发展为本, 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 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 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 可由教师进行预设, 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 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 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 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 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 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 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 (大班) 。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目标领域:语言。

(1) 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 了解中秋节的风俗, 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 学唱歌曲, 理解歌词大意, 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 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 轻声演唱, 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 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 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 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目标领域:综合。

(1) 通过观看录像, 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 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 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 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 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 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 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 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 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 (综合化) 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 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 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 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 尽量整合各学科 (领域) 的内容, 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 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才能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 (1) 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 (2) 老师根据情况, 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 (3) 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 (1) 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 (2) 学跳扭秧歌, 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 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 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 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 理解古诗大意, 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 (976~997年) 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 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 月亮最大、最圆、最亮, 中秋夜月亮升起时, 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 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 (3) 再次欣赏课件, 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 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4) 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 (1) 认真观看录像, 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 (2) 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 (4) 游戏活动, 师幼共同制作月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 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 (5) 烤制月饼, 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 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 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 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 找到一个切入点, 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 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 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 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 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 提高活动效率。

三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 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 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 但无何种方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 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 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 活动一, “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 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 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 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 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 因此, 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 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 是幼儿的玩伴,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 解放幼儿的思维, 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 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 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 要从活动目标出发, 总结发现问题, 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 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 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 形成新的工作策略, 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 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 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 教师了解到, 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 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因此, 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 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 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 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 《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防止片面性, 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 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 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 进而相信自我。其次, 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 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 以彰显其意义, 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 并做观察记录, 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 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 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表述能力;学习方法

幼儿园不同于其他学校,幼儿园的孩子们接受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完全,所以,在孩子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进行怎样的管理,怎样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与孩子进行沟通,是每个优秀幼儿园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通过教师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实现管理的价值,达到教学的最初目的,能够使孩子们不断健康成长,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找到学习技巧。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管理价值

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要进行很多主题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需要进行正确地、适当地管理。那么,怎样进行管理才能体现出管理的价值呢?比如,小明总是喜欢用左手写字,幼儿教师不应该进行批评和纠正,而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只要写字的姿势正确就可以了。比如,小×经常东张西望,那么教师不该进行直接批评,而是提示引导这个孩子,或是用一些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可以严肃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从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通过这样的管理策略,真正体现出幼儿教学活动中的管理价值,是人性化的、符合课程改革标准的。

二、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追求目标

幼儿园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根据这些活动追求的标准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美术方面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分发各种学习材料,比如,彩笔、彩泥、彩纸等比较有吸引力的东西,让孩子们自己进行绘画并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而不是让孩子们按部就班地模仿教师进行学习。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的追求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不断地进行思考,進行创新,这才是幼儿教学追求的目标。

幼儿教育是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幼儿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合理地设计、策划与管理教学活动,采取有效的教学途径,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学习,使孩子们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很小的时候就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总而言之,通过幼儿园主题活动的人性化管理,达到教学的目的,实现教学的标准。

参考文献:

刘丽娜,庄丽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儿主题活动设计[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Z1).

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 篇12

一、构建非正式数学活动的教育价值

1. 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在非正式数学活动中, 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和力所能及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如幼儿可以在入园时, 午饭后或离园前到数学角去玩天平, 操作、比较物体的轻重 (见活动一) ;和小朋友们玩“插花” (见活动二) 和“数字娃娃” (见活动三) 等游戏, 以发展有关数学经验, 体验数学的乐趣。这些活动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 又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 能有效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非正式数学活动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活动体现不同层次的操作, 它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幼儿完全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材料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发展水平上都有所收获和提高, 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另外, 非正式数学活动能够克服正式数学活动因受到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和目标的有效达成等因素的制约, 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往往很难兼顾到不同发展层次的孩子的弊病, 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

3. 能对正式数学活动进行适宜的补充

将数学内容融入幼儿的生活, 提供材料让孩子动手操作, 可以帮助孩子反刍巩固正式数学活动所学的知识, 发展幼儿运用数学的能力。

4. 能调动多主体参与活动

非正式数学活动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可以调动多主体积极参与活动。如孩子们自己在玩“跳格子”等游戏时, 可以认知基数、序数等;在玩撕纸的游戏中可以认识几何图形, 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有规律的排序等。家长在家可以利用扑克牌和幼儿玩“钓鱼”等游戏, 从帮助孩子巩固对基数和序数认识, 也可以利用“掷骰子”等游戏玩数字比大小或练习加减运算等。

二、构建非正式数学活动课程的原则

1. 适宜性。

虽然非正式数学活动以其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等因素的限制而彰显着自身特有的魅力和价值, 但在实际操作时, 教师仍要结合现代教育理念, 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发展特点来提供适宜的材料, 让幼儿在明确规则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探索、交流来发展数学经验,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 间接指导性。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 在没有成人的帮助情况下可以自然地获得很多非正式数学的知识和经验, 特别是如果环境中提供了有关的刺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 儿童的数学知识并不是完全靠自己, 或以偶发的情景下来学, 成人有意识的指导也极为重要。”[1]但指导要体现间接性, 即使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 教师也只能旁敲侧击, 要留时间给幼儿自己去思考、发现, 最终自己解决问题。

3. 相辅相成性。

非正式数学活动是对正式数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因此, 无论是材料的选择、操作的要求和规则, 还是目标的确定, 都要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拓展和巩固与正式数学活动有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 达成正式数学活动的目标。相应地, 在非正式数学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可以通过正式数学活动来学习。

4. 家长参与性。

当前家长参与课程构建已经是一种趋势, 对于非正式数学活动课程的构建不仅不例外, 还完全可能。因为现代数学课程理念就是要让儿童学“生活中的数学”, [2]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而且家长参与课程建设, 可以了解孩子的数学学习内容, 增进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 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课程开发。

三、构建非正式数学活动课程的策略

1. 变废为宝, 创设良好的非正式数学活动区域环境

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创设环境, 可以让幼儿在多种材料的操作中, 发展数学经验, 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如我们利用幼儿家中都有的可乐瓶, 在上面开口处剪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再利用平时布置活动室时剩下的彩色卡纸的边角料, 剪成各种形状的图形让小班孩子将相应图形的纸片投放到相应形状开口的可乐瓶中。再如, 我们利用保鲜膜中间的纸棍, 将其锯成长短粗细不等的材料, 让幼儿比较长短、粗细、高矮并按不同的标准进行排序, 等等。

2.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内容和材料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因此在选择数学内容和投放的材料时要进行分析, 进而制定适宜各年龄段幼儿的非正式数学活动课程实施的进度安排表和支持策略。如小班幼儿刚认识数字1~5, 能区别1和许多的关系, 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数数小手指、给手指套上指环、选择色彩鲜艳的卡纸做成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给“小动物喂食”等游戏。大班幼儿已有一定数学知识和经验, 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投放一些材料让他们玩“超市”等游戏进行人民币的兑换、进行加减运算等, 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 通过操作蕴涵教育价值的材料, 体验构建数学经验, 获得发展。

3. 将非正式数学活动渗透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之中

数学和幼儿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而幼儿的在园生活有许多零碎的时间段, 如课间、入园、离园、午睡前后等,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安排幼儿玩各类游戏, 如玩手指游戏, 感受自己身体器官的数量及对称性;在“点名”“报数”中学习巩固数概念;玩“套圈”“给小动物喂食”等游戏复习巩固数物及图形对应;而小小的一副扑克牌则能让孩子玩排序、相邻数、比大小等各种游戏。

4. 孩子和家长参与课程研发

周围环境中充满了数、量、形的现象和事件, 这些现象给幼儿提供了接触数学的大量条件机会。如:家长接送孩子时可以顺数、倒数楼梯有多少级;平时乘车可以让孩子知道乘的是几路车;说说自己家的门牌号;在家让孩子摆碗筷巩固孩子的一一对应和量的守恒的认识;外出散步可以让幼儿测量距离的远近和树木的粗细……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掌握数学知识, 可以达到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 在玩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建议幼儿园各年龄班都能将数学学习内容及目标告知家长, 并力荐家长在家和孩子共创环境、共同游戏, 并将自己创设的游戏及材料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

附活动:

活动一:轻与重

目标:运用测量方法区分物体的轻重。

材料准备:玩具、自制天平秤、弹簧秤、记录卡、笔。

操作方法:将不同的玩具尝试用目测、掂量、称的办法区别它们的轻重, 还可随意选择其他物体尝试。

指导要点: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 应做好记录。

活动二:插花

目标:

1.在目测数量的基础上, 放入等量的物体。

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

3.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材料准备:贴有小花的薯片罐、塑料管小棒、小花卡片, 彩色纸若干。

操作方法:先目测薯片罐上贴的花朵数, 接着往瓶中插花, 边插边数, 直至瓶中的花朵与瓶上的花朵数相等。

指导要点:插花时, 一定要边插边数, 直至瓶中的花朵与瓶上的花朵数相等。

活动三:数字娃娃

目标: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材料准备:一次性纸杯, 一次性纸盘。

操作方法:

玩法一:任意拿一个数字娃娃, 找出它的邻居。

玩法二:10以内单双数排列。

玩法三:1~10顺数、倒数、排序。

玩法四: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玩法五:加减法的练习。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想出更多的玩法。

参考文献

[1]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85

上一篇:大专学生的英语早读下一篇:畜禽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