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

2024-07-07

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精选12篇)

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 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 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区角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和表现的机会, 最适合幼儿个性的展现,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

笔者多次深入幼儿园区角活动, 发现区角活动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 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幼儿园良好的区角活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 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 容易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一、概念的界定

区角活动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 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 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 创设活动环境, 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 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二、目标的界定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 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 投放活动材料,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 通过操作摆弄的方式, 在实践中完成自主学习的活动。它能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优势和获得成功经验的机会。

三、区角活动的设计

在开展区角活动的实践中, 许多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还是非常深刻的, 但在实践中却常常还停留在敷衍应付的层面。表现在区角布置得很丰富, 但很多时候利用率不高, 发挥的作用不大, 区角活动的开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区角活动的设计重点不是具体的教育活动, 而是活动的材料投放、环境的创设, 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发展需要以及本班的主题等开设的若干活动区。这些活动区既是幼儿自主操作学习的阵地, 也是老师实行活动区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实验基地。因此, 选择设计适合幼儿的区角活动至关重要。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设计区角活动:

(一) 操作材料的选择

1. 幼儿收集。 幼儿收集的材料以自然材料为主, 顾名思义是自然的, 没有经过任何复杂的物理化学处理, 它们向幼儿展示的是大自然的最原始的美, 如饮料瓶盖、毛线、豆子、纸杯等。

2. 家长收集。 家长收集的材料主要是由幼儿不便于收集的或活动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提供的, 如高粱秆、玉米秆、麦秆等。

3. 教师收集。 教师收集的材料主要是通过自身或者自己潜在引导的作用而需要的材料, 如沙子、广告等这些不易收集的材料。

为幼儿提供和准备安全、卫生、可操作性强, 避免不利因素限制幼儿的操作学习材料, 能使幼儿在丰富的材料中、在开放的环境下, 有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

(二) 活动内容的选择

1. 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区角活动是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延伸, 也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随着不同主题的生成和更换, 区角活动也顺应主题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明确每一个区角内容的价值目标, 又能让幼儿在全方位整合的环境中互动、游戏、学习和发展。

2. 与幼儿兴趣相结合。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 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 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 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 而且在跳舞时能体会到愉悦、放松的乐趣, 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的动机。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中提出:“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同时还提出“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 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因此, 幼儿园可利用区角活动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 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总之,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贯彻《纲要》精神, 应改变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 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让幼儿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轻松快乐地游戏, 富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角活动,概念,目标,活动设计

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遇到问题能进行协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2、活动中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游戏。

3、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评价自己地游戏过程。

活动准备:

各区游戏材料。美工区增添装饰拖鞋地各类材料,如包装带、邹纹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活动区域及内容。

1、请幼儿自由观察各区游戏内容。

益智区:打牌、下棋。

数学区:完成作业、自编题目。

语言区:拼诗歌、复习汉字

美工区:设计拖鞋。

生活区:穿鞋带。

建构区:建造游乐场。

钓鱼:看谁钓得多。

2、请幼儿提出不清楚地地方,和不会玩的地方,教师正对幼儿提问介绍玩法。

二、提出游戏注意点。

1、安静游戏,小声商量。

2、不争抢玩具,相互谦让。

3、遵守各区游戏规则。

三、幼儿自选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帮助引导幼儿合理选择区域。

2、鼓励幼儿有始有终地完成游戏。

四、结束活动。

1、在音乐声中集中幼儿,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游戏情况。

2、教师小结游戏。

幼儿园区角设计方案

(二)一、娃娃家

家,通常让人感到温馨、亲切、有安全感。因此,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喜欢在这安全的港湾中,放松自己,体验亲情,扮演角色,得到满足。幼儿只需用几块积木围合起来,放进“小床”、“小锅”、“小灶”等玩具,就可以再现家庭成员的言行与关系。为了让幼儿玩得更投入、更开心,教师可以从环境布置、材料投放以及知道等发面动一番脑筋。

首先,“娃娃家”的布置应贴近家庭并充满童趣。在场地布局上,最好用小屏风或积木将“娃娃家”分隔成“厨房”和“卧室”,以便活动的开展。“厨房”摆放“饮具”,“卧室”里放置“家具”,再挂上一张反映家庭生活或合家欢的图片,有条件的话,铺上一快地毯,使“娃娃家”变得更加舒适温馨。

幼儿园装饰中“娃娃家”所投放的玩具与道具,应是幼儿在家常见的东西。如摇篮、布娃娃及日用品(奶瓶、菜篮、小桶、扫把、簸箕、围裙、抹布)等。此外还需准备一些反映角色特征的服饰、道具或小标志,使角色更加形象逼真,也使扮演者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促使他们有始有终地扮演。

“娃娃家”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重要的是观察幼儿的活动,并适时适度的介入指导。一般年龄较小的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强,他们喜欢游戏,但又缺乏经验,活动的内容十分单调,常常是沉浸在玩具材料的摆弄之中。这时教师不妨扮演“外婆”的角色适度地帮助幼儿回忆各角色的言行与职责,提醒“妈妈”给“娃娃”“喂饭”、“洗澡”哄“娃娃”“睡觉”,“爸爸”去“买菜”,“姐姐”去“上学”„„幼儿明确了自己所担任角色的职责,便能逐渐使游戏的情节更加丰富和深化。年龄较大的幼儿已能共同协商,自选角色了,应独立开展游戏。教师只需采取间接的指导方法来帮助他们拓展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引导幼儿向健康的主题及更深的扮演技巧发展。如:给 “家庭成员”“过生日”,开“家庭联欢会”,或到“商店”“购物”,到“美容厅”“理发”,促进“娃娃家”与其他主题的联系。有时侯也可在一个班内多设几个“娃娃家”让各个“家庭”互相往来,到“邻居家”中“串门做客”,培养文明交往能力。

“液化气灶”: 在扁长形的纸箱上方挖两个洞,并加上“开关”,然后稍加装饰。

“锅”: 用废旧皮球切半或用大竹节等做“锅”。

“摇篮”: 用毛巾或绳固定在两张小椅子靠背上,就成为一个简易的“摇篮”。也可用一个长形篮子或木版铺上小床单,四个角安上绳子吊起当“摇篮”。

“洗衣机”、“冰箱”: 选择较大的纸箱,在上方割成两个可翻开的盖,装饰成“洗衣机”。如果在纸箱的侧面割成两个可打开的“门”,加上“拉手”,就是一个“双开门冰箱”。若有条件,用木材制作成外观像家用电器的柜子,将更加牢固,能长期使用。

二、美工区

区角材料:

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所以要尽可能多的准备材料。例如: 各种各样的笔(油画棒、水彩笔、毛笔、彩色铅笔等),绘画纸,也可准备些有造型轮廓的纸,颜料,橡皮泥,废旧报纸、纸盒等物品,剪刀,胶水。

环境布置:

美工区的位置最好选在离窗台近一些的地方,采光要好这样有利于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为幼儿提供作品展台,展台的高度要适于幼儿摆放作品和操作。美工区不单单张贴展示幼儿的美术作品,还要准备一下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成品,供幼儿模仿。

区角开展:

美工区是独立的一个区域,也可以体现老师其他学科的教学,比如,在老师教幼儿认识数字时,便可以在美工区准备一些描有数字体轮廓的作业纸,让幼儿在轮廓内涂色或进行碎纸粘贴。老师在引导幼儿对树叶进行认识时,则可以在美工区准备各种各样的叶子供幼儿创意拼贴或是进行树叶拓印。()对于有些绘画能力差、但有一定讲述能力的幼儿,可以请他们讲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的知识,请教师或家长用文字记录,并展示在区域墙饰上。这样创设的墙饰内容丰富,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使其涉及到艺术、健康、科学、社会、语言等领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各方面发展。

老师要为幼儿准备充分的笔、纸、剪刀、橡皮泥等活动材料,以满足幼儿随时的划线、撕纸、剪纸及玩泥的愿望,如果当幼儿想画却没有纸、想剪却没有剪刀,这样就很容易挫伤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对美工的活动再也提不起兴趣来。

其次,老师在各项美工材料的准备上,都要从幼儿的角度来进行考虑,比如,在剪刀的选择上,就要选择圆头,适合幼儿手掌大小的剪刀,最好有各种卡通选型,从吸引幼儿的目光,供幼儿随意涂鸦的纸张准备上,则可以打破传统的长方形,为幼儿准备一些各种各样外轮廓的纸,比如花的形状,半圆形、扇形等,在绘画用笔的选择上,中班幼儿可以选择油画棒、笔触较粗的水彩笔,大班幼儿则可以提供排刷让幼儿进行大面积涂色、细的彩色铅笔及水彩笔进行细小轮廓的描绘。

另外,在美工区一定要设置一些必要的清洗工具,比如供幼儿粘贴活动时用的小块方巾,擦试桌面颜料的海棉块,以及方便幼儿提水用的小桶等,还可以准备一些防水围裙,这样就能避免幼儿在美工活动中将衣服或手弄脏时手足无措的情况。

三、图书角

作为一种典型而有效的早期阅读环境,不仅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的板块,还是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语言表达、社会认知、人际交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优化;班级图书角

投放丰富的阅读材料,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1、投放的图书内容 阅读材料投放要符合以下特点:

(1)符合幼儿的年铃特点 投放适宜的、符合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是优化图书角的根本保证。对大班幼儿来说可提供主题及内容丰富的、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图书。大班幼儿的图书数量、种类要多,内容要在中班基础上增加理性的成分,并适当增加各类型的图书:如百科知识图书、世界名著童话作品、智力开发丛书、历史故事等,大班孩子们对连环画、漫画和有文字的图书也很感兴趣,也可投放此类图书。在投放图书时教师应注意避免提供那些充满暴力和打斗场面的图书,因为幼儿极易模仿其内容而出现过激行为。

(2)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 幼儿碰到感兴趣的内容,话题讲起来往往会滔滔不绝。因此我们在幼儿中开展了问卷调查,请家长协助调查,及时掌握幼儿的阅读兴趣趋向,更及时、有效地充实图书类型,调整图书角各类书的比例,力求不同类型的读物为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营养。如据调查:幼儿对有关迷宫的内容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及时补充各类走迷宫的书给幼儿,幼儿就非常喜欢,一有空就到图书角去。

(3)结合主题的活动内容 我们结合各阶段主题活动内容,投放相应的图书,如在进行“恐龙”主题时,就在图书角投放了许多有关恐龙方面的图书。有幼儿带来的书和从上下载来的资料合订本,也有教师从图书馆借来的和书店购买的恐龙图书。此类图书的添置为幼儿对主题内容的深化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2、投放的图书来源

(1)幼儿园订购的各种图书 如幼儿画报、看图说话、多元智能游戏等。

(2)开展“图书捐助”活动得到的图书 为了保证幼儿的阅读量,我向孩子和家长提倡“捐2本看60本,让图书流动起来 ”的“图书捐助”活动,把孩子在家里看过的图书捐给班级作为公用图书。捐来的书适合幼儿自己看的,就定期定量地投放在图书角里,不适合的,教师就讲给幼儿听。这样不用再另外花钱孩子们的阅读量就可直线上升。

(3)自制的图书 即自画的或用废旧图书剪贴制作成的图书。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同伴间可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不同的阅读材料满足了幼儿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幼儿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图书角成了班中幼儿最喜爱的地方

1、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看书时一页一页地翻开,不用手沾唾液翻书,不躺着、歪着看书等,会取书和摆放书。每天给孩子集体阅读和个人阅读的时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教给幼儿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可组织认识图书活动,让幼儿了解书的基本结构(封面、封底、页码等);教幼儿从左到右按页正确翻阅的方法等。

3、指导幼儿学会有序的观察 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观察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学会寻找画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会发现故事发生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从而想象画面上没有的情节和心理活动。在指导中,采用启发提问法较能发展幼儿思维力,促进幼儿积极思维。例:摆图讲述中,我启发幼儿观察背景图是怎样的?有可能发生什么事?然后出示动物,小动物有可能会怎样呢?等等。让幼儿通过想象画面上的情节及心理,发展语言。

4、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指导语 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就要运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孩子们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大班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抛给孩子们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能进行思考并从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

四、植物角

幼儿园的植物角是常识教育任务的一部分,是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增长和丰富知识的途径之一。通过设置植物角,既可以美化环境,使活动室美观、充满生气,也可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采。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仔细观察植物,从中发现平时不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从而激发起幼儿对自然的兴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求知欲望,使幼儿认识得更深刻、全面,掌握的知识更丰富、更巩固。植物角的特点是:在活动室内所占面积小,所需材料简单、易备,效果直观、易懂,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幼儿,尤其对于活动面积比较窄小的教室更为合适。植物角的活动内容是供幼儿观察和劳动,可以在课外时间以个别的或几个人为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观察对象。在劳动时,教师可有目的地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本班的劳动。如:小班幼儿的体质弱,动作发展差,那么主要就让幼儿观察和协助教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像给植物浇水等。大班的孩子已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除了继续巩固中班的教学成果外,可以逐步由浅到深引导幼儿做观察记录。布置植物角时,应考虑季节因素。如太阳花夏天开花,冬天摆出来,则不合时宜。布置植物角时,生长周期短、生长过程快的要摆在前排,便于幼儿经常拿取、观察、作记录;生长周期长、生长过程不那么显著的要摆在后排较固定的地方。如果有条件,植物角应安排在经常有阳光照射的角落。也要适当安排值日生照顾植物角或组织幼儿集体清扫植物角。让他们自己商量都做哪些工作,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及责任心。

五、构建区

内容:

可以引导架构高楼大厦,公园,大桥等。要求能平整匀称的构造,学会选择使用辅助材料。另外结合基本技能确定搭建内容,还可以构造马路、围墙等。

材料:

1、给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积木。

2、还可利用一些饮料瓶、牛奶盒等废旧物品进行搭建。

3、提供一些场景道具,如:小树、汽车模型等,适合幼儿搭建停车场和公园等。

4、有物品同时可给他们提供一些积木构造图,让他们按图搭建。

5、多让孩子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

设计:

建构区场地应平整,活动可以有连续性,上午没搭建完可以下午接着搭建,所以架构去应靠墙设计在一个固定的角落,避免来回走动破坏搭建的物品。

大班组

幼儿园区角设计方案

(三)一、幼儿园区角游戏内容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玩沙玩水区等。

二、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的原则

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适宜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化原则。

三、各年龄层区角安排

小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操作区。

中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操作区。

大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益智区。

幼小衔接班:表演游戏区、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益智区。

四、各年龄层进区时间

进区时间:小班每天保证2小时,中班每天保证1个半小时,大班每天保证1小时,幼小衔接班每天保证40分钟。

进区时间参考:餐前、餐后、下午游戏时间、离园活动等等。

五、区域活动要求

1.各班教师设计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区域活动,并根据主题活动的更换不断更新区域材料。

2.教师要保证每天幼儿进区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幼儿园区角活动略谈 篇3

一、正确认识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事实证明,区角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有助于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区角活动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现幼儿兴趣与特长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二、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设置

活动区域设置的数量和内容将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我园根据幼儿特点,结合地处农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在活动室里设了六个区,分别是生活区、科学区、图书阅读角、角色游戏区、种植区和美工区。

生活区主要用于发展幼儿的基本生活技能,让幼儿在这里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科学区主要用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图书阅读区主要用于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这是我园区角中的重点,是学校课题研究的基地;角色游戏区主要是训练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种植区种植了农村常见的蔬菜和花草,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植物种植和生长的基本常识;美工区主要是展示幼儿的书画美工作品。

三、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

区角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因此,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区角活动的效果。我园在区角材料的选择上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我园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首先要求做到绿色、环保,对于那些对幼儿健康有着潜在危险的材料坚决不予采用;其次我们将具有潜在隐患的尖角、锐器都用棉布等辅助材料包裹,并用彩纸进行了艺术美化。

2.兴趣为主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选择的材料不能让幼儿有“一见钟情”的感觉,那就是失败的,必然不能让幼儿积极投入到区角活动中去。我园幼儿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一是不求多,只求精,目的在于让幼儿能专注于区角活动,不会出现一心多用、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二是有的放矢,所投放的材料均与区角主题密切相关,针对性、目的性明确。

3.动态性原则。我园在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材料投放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投放的活动材料既能满足小班幼儿的活动需求,也能满足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望,确保不同年级的幼儿在每个区角都能找到他们的兴趣点。

4.家园共建原则。我园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区角活动建设,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我园一名幼儿的爷爷在帮老师布置美工区的任务中,花费5天时间利用水稻秸秆扎出了一条50米长的“巨龙”,成为我园美工区的“镇区之宝”。近年来,我园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幼儿园建设,先后为我园提供各种材料、教玩具1000余件。

四、区角活动后的评价机制

区角活动后的评价对于整个活动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活动搞得再好,如果不能让幼儿正确评价自己和小伙伴的表现,那肯定也是失败的。区角活动后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要引导幼儿学会发现自己和小伙伴的优点,同时要借此训练幼儿的表达能力,采取开发式的评价模式。此外,将幼儿个体的自我评价和幼儿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让幼儿注意到团体、合作、互助这样的关键字眼,认识到在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体会到面对困难时互助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区角活动中正能量的体现。

五、区角活动与课程的融合

区角活动是课程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教师可以在区角活动中发现、开启幼儿的兴趣点,为课程教育提供支撑点。同时,也可以将课程教育中的内容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检验和巩固。如我园大班教师在科学活动课《认识人民币》之后,在区角活动中的生活区设置了“购物游戏”,将“商品”明码标价,幼儿分别扮演“店家”和“顾客”,让学生对照标价去“讨价还价”,直观感知人民币。教师还设置了“银行”,让幼儿进行“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由于幼儿缺少这样的生活经历,起初他们感觉比较陌生,可在很短的时间之后,他们就熟悉了游戏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游戏,及时巩固了幼儿在课程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同时教师也从幼儿的实践操作中发现了他们认知上的“弱点”和“长处”,为以后的课程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有意义的是,这个活动充实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少家长在家园互动的活动中还与教师就此游戏进行积极交流,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强区角游戏的信心与决心。

综上所述,区角活动是幼儿园众多活动项目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徑。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通过活动的开展,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

浅谈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4

区角活动, 是指幼儿园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已有发展水平, 利用游戏特征创设活动环境, 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 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在宽松的环境中按自己的意愿, 自主的选择活动材料与合作伙伴, 主动进行探索、操作, 在获得游戏经验的同时, 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行为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近年来, 随着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幼儿园新课程实施逐渐成为幼教活动的关注重点, 区角活动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性行为形成具有很大作用, 为幼儿今后的人生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作用

2.1 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 应当让他自己想。”对于孩子来说, 自己动手得来的经验胜过成人无数遍的说教。区角活动的设计来自于成年人的生活经验, 环境创设符合幼儿心理要求, 材料的投放能有效刺激幼儿去主动参与, “我玩什么?”“我和谁玩?”“我怎么去玩?”, 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意志为导向自主活动, 活动的内容、时间、节奏、顺序以及同伴的选择都可由自己决定, 让幼儿自己去想、去做, 从而使个性初步显露、得以发展。

2.2 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初步形成和发展

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 几个家庭围着一个孩子转,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事事依赖大人, 缺少适龄玩伴, 因此缺乏独立性, 不会与同伴合作。在区角活动中, 孩子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要自己选择材料, 在等待中拿到想要的材料, 通过与同伴的商量合作完成自己的意向。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了老师的关心、同伴的协作帮助, 体会到做成一件事需要细心耐心的态度, 其社会性行为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为将来的人生打下了基础。

3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区角活动中环境创设的实效性是活动完成的前提基础

在区角的创设中, 往往存在表面形式花哨, 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情况。区角活动中幼儿是主体, 所以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 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 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为前提。如区角可以设在楼道的角落、活动室的窗台, 这样孩子玩起来很方便。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安全、童趣化, 材料摆放高度以孩子目光能平视为宜, 还要考虑孩子已有的认知经验, 能让孩子经过活动认知经验能有所提升, 不仅能玩得愉快, 还能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实现其有效性的最大发挥。

3.2 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针对性是活动完成的有力保障

区角活动与教师而言, 是基于教师对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的了解, 并能反映一定的教育价值而设计组织的活动。区角活动的支柱是材料, 材料的投放要有针对性。

首先,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比如对各个年龄班材料的投放应有所区别。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生活经验贫乏, 接触社会范围小, 活动的目的性差, 所以材料要生动、新颖, 颜色要鲜艳, 种类可以少, 但数量要充足, 一个区角可以多放几套相同的材料;而大班幼儿的认知及能力都有很大发展, 材料的投放上则更应注重实用性, 种类、用途不同的材料可以多投放一些, 让他们自主的去选择、探索。鼓励一种材料多种玩法, 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用多种途径达到不同的目的。

其次, 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这就要老师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注意观察、了解、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通过投放孩子感兴趣的材料增加孩子们的兴趣, 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需要注意的是, 原始而基本的半成品, 比一些成人化的成品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一些废旧材料的投放往往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 区角活动中老师适度的指导可以使孩子更专注。在区角活动中, 老师应是环境的创设着者, 条件提供着, 活动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老师的指导不能干扰幼儿的活动, 老师需要时刻观察幼儿的活动, 可以轻声提示, 眼神示意, 但要注意不要打断孩子的思路, 让孩子能专注地活动, 有自主地选择、操作、探索、解难的过程。老师通过观察活动过程, 了解活动结果, 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让孩子们在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总之, 区角活动可以激发幼儿探究的愿望, 养成动手的习惯, 掌握动手的技能, 体验动手的快乐。让幼儿愉快地玩耍, 自主、自由地学习。让幼儿想自己所想, 说自己想说, 玩自己想玩, 做自己想做, 有手的操作, 脑得思考, 经验的获得, 才会有创造的萌发。让区角成为孩子的乐园, 让区角活动成为幼儿发展的平台。

4 区角活动的意义

4.1 区角活角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

区角活动多类属于自选活动, 幼儿根据自己当时的兴趣和意愿, 自由选择区角,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 幼儿在区角里可以自由地选择摆弄、操作、探索, 通过实践积累自己的经验, 总结自己的感受, 使幼儿体会到更多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有益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在空间上, 允许每个幼儿在相关联的区角内任意走动、自主选择区角, 如在“娃娃家”区角, 因角色需要, 教师指导, 幼儿可以去“银行”区角取钱, 邂逅去“商店”区角买衣服, 回家“向宝宝”展示所买的漂亮衣服, 促进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

4.2 区角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区角活动里, 幼儿兴趣浓厚, 他们更容易专注于活动, 培养了幼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智力潜能也容易得到极大的开发, 为避免活动区成为幼儿随意游玩的场所, 必定有活动的地方就有活动规则, 规则一旦制定, 就会要求幼儿遵守, 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促进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区角活动结束时收拾, 整理材料, 要求幼儿材料要分类、有序摆放, 各自回自己的“家”, 不可胡乱收拾、随意摆放, 也可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4.3 区角活动有利于因材施教, 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维里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 是儿童独立活动时的水平;二是可能的发展水平, 是儿童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达到的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既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 但不是独立地而需要在教育者引导下, 能做到的那个区域。区角活动是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教学或游戏, 老师根据观察, 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或游戏目标, 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每个孩子“跳一跳、够得着”, 激发每个幼儿去思考, 去创造, 去体会成功的快乐, 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4.4 区角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

常言说: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心理学研究表明, 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 手的活动能够刺激大脑的运动神经中枢, 运动神经中枢与手指活动反复地相互作用, 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所以说,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 幼儿智力会得到极大的开发。区角活动为幼儿动手操作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如在娃娃家中, 幼儿要学会穿脱衣服、鞋袜, 整理被褥, 收拾家中物品、泥工等, 在手脑并用的学习过程中促进触觉、视觉、听觉、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的发展, 达到手巧心灵的功效, 促进心智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2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9:107, 113.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感触 篇5

内容提要:在长期的幼儿园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区角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这种活动模式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而且有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逐步形成。教师要发挥区角活动的新型教育模式的功能,就要从思想行为上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一、儿童是活动的主体的观念。

二、长远发展的教育目标价值观。

三、注重个别性的教育观。

关键词:区角活动 个体 发展

正文:

区角活动作为介于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性活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正在日益被幼儿园广泛采用,因为它是在幼教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以儿童发展为本这样一种先进理念呼唤下运用而生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无疑是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魅力: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学习材料、自由结伴、自主探索、共享交流…

1、这样的活动使孩子从教师的指挥棒下摆脱出来(教师的预设思维、预期的即时目标要求…)走向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在与材料的互动(操作摆弄)与客体的交往中,在兴趣、需要的动力支配下,不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以满足需要,获得发展;

2、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因为它以期培养的是一种学力,而非单纯的教师传授下的知识积累;

3、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孩子潜能的发展,因为宽松的氛围,多层次的材料,为孩子提供了发展潜能的机会,帮助孩子走向最近区发展;

4、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幼儿个别化的发展,使幼儿从教师的统一尺码中摆脱出来,趋向于与自己的起点相吻合的学习内容,从而照顾到孩子个体间的发展差异,如认知发展速度、认知风格、认知策略的不同等,因此使孩子得到有效的发展(充分的发展);

5、区角活动所特有的主动性,自由选择,相互交流,持续探索能促使孩子创造,使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培养,可见区角活动是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好途径,是幼儿园当前教育纲要精神与理念的具体体现。如何使区角活动真正体现孩子的自主学习,让孩子真正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老师。区角活动这一实践模式,不仅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目的观、教学观、学习观、儿童观,对教师本身的教育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我认为要在幼儿园开展好区角活动教师必须树立以下观念:

一、儿童是活动的主体的观念。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第五条作了明确阐述: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强调儿童是在与同伴及环境的交往、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的,教师必须要给孩子以自我发展的机会。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环境有种好奇、探索,有一种主动了解的欲望,教育就应该要保护这种主动,并发扬光大,使无意的主动性变有意的主动性,培养与发展主动性是教育对人的最大馈赠,而往往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比较重集体教学,忽视非正轨的学习。我们比较习惯于在活动中满堂灌,习惯于教师先示范,幼儿被动模仿,教师灌输,幼儿被动接受,用接受式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这种教师高高在上唱主角,幼儿颤颤惊惊看、学、做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在区角活动中也留下了点滴的痕迹:如教师规定学生去某个角落,规定孩子要坚守岗位等,教育应尊重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认知与情感的发展水平,尊重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注重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自主发展。要使孩子在区角活动中自主选择、自主交流、自主活动则老师必需具备幼儿是活动主体的理念。

(一)、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合法权益。

1、教师要学会与儿童相处。

(1)以同心理接纳孩子:要求教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给孩子以认同与接纳;将心比心,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去体会与理解孩子,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体谅和容忍孩子的所作所为,与孩子愉快分享、平等交流等。

(2)以平等心与孩子沟通:这是一种平等、民主的相处原则,要求教师和成人在孩子面前隐去权威形象,不要居高临下看孩子,缩短与孩子间的身体和心理距离,多用共同遭遇者或伙伴的身份来欣赏孩子的行为,用同伴的威性来影响孩子,使孩子能接纳教师。

2、尊重孩子参与活动的意愿和支配材料的权利。孩子活动的意愿来自于其内在的需要与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应该 给予尊重,让孩子在活动中有一种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己支配活动材料的感觉,但尊重并非是完全放任,而应该建立在一定的适当的活动规则的基础上的尊重。例如:教室地方小,孩子都想去玩某一区角怎么办?

(1)、建一定的规则或学会协商。

(2)、进行集体活动等,教师不能强制、指令让孩子去某个区,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自主。

(二)、在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期望。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适时适度用鼓励、微笑等定性的言语、动作、表情鼓励孩子大胆探索,进行发现学习。

(三)、提供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区角物质环境:孩子的发展是其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应提供良好的区域活动物质环境才能为孩子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即提供合理的时间、空间,提供不同层次的趣味性的活动材料等,以吸引不同孩子按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

(四)、适时、适度地指导与评价: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环境的创造者,材料的提供者与活动的支持者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度地指导,客观合理地组织评价才能帮助孩子主动探索,发现世界,主动改变自己的方式,超越现状,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二、长远发展的教育目标价值观。

我们的幼儿教育哪些是年龄阶段必须给的?哪些是长远发展最有价值的?这些都是我们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的基础阶段,作为此阶段,不但要给孩子最近发展打好基础,更应挖掘幼儿的发展潜能,着眼于他们的持续发展,着眼于他们未来一生的发展。因此以孩子发展为本是课改的新理念,我们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可持续的发展。教育应培养孩子会学习即:敢想、敢问、敢做、能创新,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使孩子成为具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下一代,有了这样长远发展的观念才能指导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多多考虑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关注孩子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关注孩子探索精神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使区角活动不仅仅成为孩子掌握短期的即时的知识或经验的积累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观念,才能指导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多多关注孩子潜在能力的发展――用欣赏的态度观察孩子的稚拙,发现孩子稚拙中的独特性;积极运用指导良策、创设最佳活动环境,提供孩子潜能发展的机会。(鼓励孩子进行探索、发现,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在与材料、客体的互动中获直接经验。)使区角活动成为教师发现孩子潜在,展现孩子潜在,让孩子的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桥梁。

三、注重个别性的教育观。

幼儿园区角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6

问题1:区角内容设置失之偏颇

某幼儿园为了突出班级特色,要求每个班设置一类特色区角,如:大班的科学区角(动植物区、数学区、科学操作区、地球风貌区),中班的艺术区角(泥工区、剪纸区、手工制作区、绘画区),小班的表演区角……

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说明部分指出:“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因此我们给孩子营造的环境一定要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相关内容,而不能按成人(或个别幼儿)的喜好,只设置某一个领域的内容。如果要突出特色,可在均衡设置各领域区角后,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办园特色、幼儿兴趣等将某个区角空间设置大一些、内容丰富一些。如:根据大班幼儿(特别是男孩子)喜欢挑战性活动的特点,科学区域内容可丰富些,如:棋牌、数学、科学小实验活动等。

问题2:区角投放材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例如:小班数学区有椭圆形、菱形等图形,中班数学区有分解组成的内容,大班商店中物品的价格带小数点;购买的拼插玩具大、中、小班平均分配,没有考虑到不同班级对于拼插玩具的造型特点、拼插难易度的不同需求。

分析:

这些问题表现出了教师投放区角材料的盲目性,没有针对幼儿认知水平、身体发育水平和本年龄段的教育目标来考虑区角活动的内容。要使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有所发展,所提供的操作材料一定要与其认知水平相匹配,《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指向有助于达成教育目标的新经验。”在同一年龄段,不同的月份、上下学期,材料内容投放都要有层次性。

问题3:区角名称是书面语言、成人语言

幼儿园随处可见的区角名称:益智区、美工区、建构区、创意手工吧、某某书吧、DIY手工坊、XX创意坊……

分析:

区角为什么要有名字?是因为:①名字是对活动区功能的概括和体现。②使幼儿明确到哪里去活动。归根结底名字是为幼儿发展设置的,不是无用的符号,不是装饰。所以区角名称要做到:幼儿易理解、简明、朗朗上口。明确了其用途,就不难看出上边的名称存在的问题,一种是幼儿很难理解的书面语言,如:益智区、美工区、建构区,这是活动区功能分类的名称,而不是活动区的具体名称。益智区可有棋牌类活动、动手类活动、数学类活动等。另外,某某吧、某某坊等名称成人味道十足,没有童趣,幼儿不理解、不喜欢。建议让幼儿自己给区角起名字,把提高概括能力的机会让给孩子,教师组织大家甄别选用。

问题4:为了“好看”,区角名称使用变形字、美术字

某幼儿园的区角名称、墙面栏目中,为了“美观”,教师花了一番功夫,名称用变形的美术字(字中加图画、添加装饰笔画),成人都需要仔细看才能看出字的原形。

分析:

幼儿园《纲要》《指南》中有阅读和书写准备的要求,但没有识字的要求。对于幼儿随处可见的文字,我们不建议有意教给孩子,但如果孩子感兴趣,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在生活、游戏中识认的。所以,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可以出现少量的文字。基于幼儿识读的需要,我们给孩子呈现的一定是规范字而不能是变形字、异化字。否则,将干扰幼儿对文字的识认。

问题5:盒盖盖住了幼儿的思维

某些幼儿园利用废旧月饼盒投放活动材料,最让老师感到“满意”的是盒盖的利用,孩子玩时打开盖子,玩后盖上盖子,玩具架始终“整齐而卫生”。

分析:

老师把废旧物品“为我所用”很好,但盒盖要去掉,因为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在活动中,需要客观条件的刺激来诱发其思维,诱发物的信息需要通过视觉获得。盒盖一盖,孩子看不到盒子里的物品,就影响了幼儿视觉刺激,不利于活动开展。所以,不要让盒盖盖住幼儿的思维,把盒盖去掉,以便提高幼儿视觉的广度、活动的选择度、参与活动的兴趣度、思维的敏感度。

问题6:男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偏少

表演区是幼儿喜爱的区角,但在很多幼儿园表演区所提供的物品多是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时装、纱巾、发卡等,而鲜见男孩子的服装、用品,如:军服、警服、指挥棒、各种玩具枪支等。

分析:

因为大多数女教师喜欢这些美丽、鲜艳的女性服饰用品,所以就顺理成章地提供了这些物品,而欠缺对男孩子兴趣、爱好的观察、了解和关照,导致在表演区90%以上是女孩子参与,偶有男孩子参与也多是服务员或配角。在其他区域或多或少也存在此类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问题7:墙饰高度高于幼儿视线

在区角活动、环境创设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物品,如区角名称等挂得较高,高于孩子的头顶(有的甚至更高),幼儿往往看不到所挂物品。

分析:

教师从成人审美角度和视线高度去布置空间,为了空间的“美观”将物品高挂,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视觉高度和教育功能。作为装饰,空中可以有一些饰品,但不宜过多,还要使环境起到促进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作用,要保证幼儿能看到。特别是区角名称,它兼有文字识认作用,幼儿看不到,这个功能就丧失了。

问题8:区角材料出现大量文字

很多幼儿园区角材料投放的盒子盖上,用大量文字来说明区角的玩法与规则,在幼儿生活环境中也出现大量文字。

分析:

在幼儿操作盒盖上用大量文字来说明具体的玩法与规则,教师这样做的是无用功。因为区角投放材料是为幼儿操作之用,如果幼儿不会操作,教师要向幼儿讲解示范材料使用方法、规则,无须幼儿看说明文字。另外,在幼儿园环境中出现大量文字也是不妥的,因为幼儿的思维方式是具象思维,抽象文字不利于幼儿的认知。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可以出现少量汉字,这样有利于幼儿对文字的初步感知,但大量出现则会失去意义。

浅议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性评价 篇7

关键词:区角活动,环境创设,教师指导,幼儿发展

区角活动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将整体的活动范围划分成小的活动区域,并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投放学习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活动区域和活动伙伴,从而促进幼儿的有效的学习和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对区角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的话,就会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散漫,没有目的和系统,从而把有效的学习时间变成无效的玩耍和打闹。所以有必要对区角活动进行有效性评价,笔者根据自己在幼儿园的实际观察情况,结合自身的体验,提出从教师、环境创设以及幼儿发展三个方面评价幼儿园区角活动有效性的标准。

一、对幼儿教师的评价

1. 教师是否能够适时地介入、鼓励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思考。

区角活动,对幼儿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幼儿可以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均可自由选择,充分自主地活动。所以对教师来说,如何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该能够尊重幼儿的愿望,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激发他们进行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用“瑞吉欧教育理念”里面一句话,“教师应该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给予回应”。那么在区角活动里面,更重要的就是教师如何去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何时做出回应。这就要求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和以往工作经验,有效判断孩子什么情况下需要帮助,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回应,在既不改变任务难度的情况下,帮助孩子达成目标,获得成就感。所以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作用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脚手架”,来不断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一层的目标与发展。其次,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学习进程。材料丰富、新奇多样的区角,自然对儿童有较强的吸引力,孩子可以在区角里乐此不疲地活动。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任让孩子自我探索,随心所欲地玩耍。相反,教师的任务更重了,她不仅仅只是一位知识的传授者,在区角活动里教师更应是一位观察者和指导者,细心地观察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状况和所遇到的问题,适时地给予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所做的工作更多了,不仅要观察,还要写观察记录,对孩子进行有效和必要的指导。再次,教师应该能够促进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儿童伙伴的作用是教师、家长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替代的。他们的地位平等,有着共同的经验背景和语言,他们之间不存在交流的困难和障碍,而教师只能从成人的角度去对幼儿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分析。那么在区角活动中,伙伴的角色地位表现得就更为明显了。因为在区角活动中,由于空间有限,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规定每个区角里的人数,一般都在2~3个人,或者3~4人左右,那么在这个人数当中,伙伴之间的交流就会容易和频繁,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这样一个教育契机,来增进儿童伙伴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但是由于区角的玩具和空间有限,儿童难免会因为抢玩具和空间引起冲突,所以教师应该防止和避免儿童之间的同伴冲突。

2. 教师是否能够制定相应的合理的区角规则。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说的自由是在有规则下的自由,只有在有规则下的自由,才是真正有秩序合理的自由。所以在区角活动中,就要求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和幼儿一起制定合理的规则。在幼儿选择区角的时候,就应该要求幼儿自选和教师指定相结合,以免幼儿偏区,喜欢哪个区,就仅仅只是在一个区角里面活动。儿童不同于成人,他们的同伴模仿能力特别强,当一个孩子选择进一个大家比较喜欢的区角的时候,其他孩子可能就会“跟风”,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班级成员进入该区进行活动。所以,在进入区角的时候,教师在尊重幼儿个体兴趣时,也要顾及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与其他幼儿的需要。对区角里的人数有所规定。因为区角的空间有限,只能容纳2~3幼儿在一个区角内进行活动。那么教师在幼儿选择进入区角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实行插卡进入,看到人数满了以后自行换一个区角进行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也可以在无形当中学习到相应的数学尝试。在区角活动结束之后,制定相应的整理规则,让幼儿主动收拾区角里的工具和玩具。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从哪里拿就放到哪里去。也可以让幼儿进行协商,共同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最主要的是:区角活动之后教师的总结评价工作。教师应该对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讲解和评价,可以选择让幼儿自我讲评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幼儿自我讲评就是每一次活动之后,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参观学习一下别的区角里的活动成果,让孩子们自己讲讲都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成果和作品,有什么不会的地方,这样做一是让孩子学会关注别人的劳动成果,二是让幼儿自己获得一种成就感,有积极性和热情投入到下次的区角活动中。教师评价是对整个区角活动进行的总结性评价,对于个别表现突出的孩子进行表扬,提出优点和不足,有利于下次区角活动的开展。

3. 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是否具有针对性。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的定位应该是信息的导航者、兴趣的激发者、愿望的支持者、关系的协调者。所以,教师在区角中对幼儿进行指导时,必然要求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对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在2000年出版的《幼教绿皮书》(Development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中指出当前幼儿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对个别差异的关注不够,教育方式仍然无法真正重视个别差异的存在,并配合孩子的差异调整教育方式。近年来,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智力以及个别差异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变化。孩子们的差异有两种:个体之间的发展状况的差异和个体内部独特性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气质、性格、学习品质都不尽相同,所有儿童都有自己的长处、兴趣和需要,也都有自己发展不足的地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区角活动的指导中,真正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使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符合每一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水平。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以个别化的学习为主,教师需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二、对区角中环境创设的评价

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既不来源于主体,也不来源于客体,而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向内协调主体的动作;通过反省抽象形成逻辑数理化经验;其二是向外组织外部世界,以产生认知的内容,即形成物理经验。向内和向外活动,构成同时的双向建构。那么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解释儿童在区角活动中的学习过程的话,就务必要求教师在区角中准备丰富的、可操作性的、具有挑战性的材料,以供幼儿进行操作和建构。首先,区角的划分是否符合教室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满足孩子的需求。一般而言,区角都有美术区、益智区、阅读区、建构区、表演区、娃娃家、生活区等,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合理地分配这些活动区域,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遵循一些原则,例如动静的分离、区域大小的搭配等。其次,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求材料的投放要有:目的性,也就是要求当前材料的投放要符合我们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特点;层次性,相同内容,不同年龄,不同的发展阶段,材料层次是不同的;自然性,区角活动中的材料要尽量真实,贴近儿童的生活,最好能用儿童熟悉的事物,废旧物品的利用当然最好,虽然儿童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但是材料也要具备可以想象的条件;丰富性,不同区角内的活动材料应该多样,不仅要求数量够用,也应该花样新奇,同一区角内的材料投放也应该种类齐全。

三、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一是幼儿是否能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的建构学习是区角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角活动则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判断有效的区角活动是否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还要看幼儿是否在区角活动中是积极主动建构的个体。因为在区角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来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玩到什么时候,可以通过幼儿在区角活动的表现以及他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来判断幼儿是否在区角活动自主的探索中获得了体验,建构了知识。二是幼儿的学习是否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我们知道,我们中国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曲折,从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又到整合课程、活动课程,最近又比较流行主题课程,现在又提出的区角学习,又有学者提出主题课程和区角活动的整合。那么我们比较我们所经历的一次次课程改革,不难发现,每一次都有进步,但又恰恰不完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对以前而言,无论是身体特征还是心理特点,我们对幼儿都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了解,已经认识到儿童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和活动的选择必须要尊重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发现活动课程、主题课程以及我们现在所谈的区角活动,都是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的。但是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难免就会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的可持续性有所忽略。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的学习是同化、顺应的过程,那么这就需要知识之间要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如果仅仅只是依照儿童的需要则会造成幼儿学习的不持久、知识的不连贯。此外,在区角活动中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它并不要求儿童在一次区角活动就可以实现所有的教育目标,而是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适宜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适宜性教育”。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儿童学习的总体目标,及时地、不断地调整具体活动的目标,以使区角中活动的设计、材料的投放都能更好地定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

总之,区角活动丰富多样,幼儿对区角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较高,如何利用幼儿的这种热情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追求的。那么就区角活动而言,对它的评价,应该是一种“过程性评价”,不是“一锤子定音”的事。在活动中对教师、幼儿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价,从而才能促进区角活动积极有效持续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黄琼.对区角活动的性质、功能及指导方法的再认识[J].学前教育研究,2001,(3).

[2]王梅香.区角活动的改善和指导[J].教学与管理,2002,(9).

[3]邹蓉蓉.浅析区角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J].基础教育,2005,(4).

[4]张丽萍.区角活动的指导与评价[J].幼教园地,2005,(7).

[5]叶颖.区角活动促进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策略探析[J].教育导刊,2003,(8).

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 篇8

一、制作绘画, 放置盆景, 营造富有乡土气味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环境是最好的老师。所以, 我们的老师要常常有意识地创造设计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环境, 对儿童潜移默化的进行教育。

1.制作绘画, 激发兴趣。用具有乡村特色的原料制作成漂亮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的四周, 以此来激发儿童的兴趣。例如:具有童趣的的豆贴画、布贴画、草编画等等, 零距离的呈现在幼儿们的眼前, 启发了他们探索的愿望与兴趣。

2.放置盆景, 间隔空间。我们在各个区的角落位置, 全部放置了用农村植物栽插的盆景, 或者是挂着修饰过的生活物品, 这样一来, 巧妙化解了空间分割造成的生硬感, 给活动室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开展各种活动, 多途径挖掘乡土资源

有位国外专家说过:能把竹竿当马骑, 是真正富有创造的玩具。我们在小时侯玩耍过的推铁圈、打水漂、抽陀螺等游戏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它曾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梦想与乐趣, 也激发了我们的创造性与主动性。由此可见, 区角活动的素材不在于有多么的高档, 而在它是否有助于孩子们的发展。所以, 我们在发掘区角活动材料时, 有目的地从农村蕴含的乡土资源着手, 通过幼儿、家长、教师、社区的共同努力进行收集。

1.收集区角操作材料, 激发孩子们的认知兴趣

乡村自然风光优美, 四季特征明显, 农作物、树木等乡土资源丰富多彩。我们经常指导孩子们到工厂、户外、社区、家里去收集可以利用的区角使用材料。例如:在春天到来的时候, 我们带着儿童去采集树叶、麦穗、花朵、麦管;夏天引导儿童收集河蚌壳、螺丝壳;秋天指导幼儿把树枝、落叶、稻草带回来进行制作活动。与此同时, 我们还引导孩子们采集种子、果实等, 特别是稻穗、棉花等, 用此来增加区角的材料, 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乡村资源的丰富, 在增进儿童对身边环境认知的同时, 也引发了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发挥家长的积极性, 丰富收集充实区角活动

现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家长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本领, 无暇也不屑地去关心乡土材料, 有部分家长认为老师有点不可思议, 如何让家长配合我们的采集工作, 一定要在沟通上做文章;因此, 我们向家长开放区角活动, 幼儿们美丽多彩的作品、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 让家长们立即明白:原来家中那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 原来也是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好帮手。所以, 向家长们提出的收集各种物品的要求也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

3.采用教师收集, 合理投放区角材料

老师收集活动区角材料, 主要是通过老师自身及老师潜在的引领作用实现的, 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采集、制作区角活动材料, 例如, 在“美食一条街”的区角活动中, 老师依据乡土资源, 利用废旧材料为孩子们制作了他们喜爱的烧烤、饺子、包子等, 这些手工自制的材料得到了小朋友的喜欢。在这个活动过程中, 活动区的材料逐渐丰富, 孩子们在开放的环境中有较多的材料, 畅游在更加宽广的创造天地间。

4.利用综合教育资源, 让区角活动走进社会

伴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 幼儿园已经由封闭式教育转变为开放式的教育, 尤其是扩大了与社区的联系, 增强了社会服务的功能, 为了满足幼儿认知世界的需要, 我们在区角活动中, 有意识地综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逐步丰富孩子们的社会生活经验, 以增强孩子对自身、社会、他人的理解。社区资源包括孩子周边的设备、设施, 还有工作人员、居民等。我们通过建立各种社区活动网络, 让他们把已有的经验应用到社区服务中, 获取新经验, 例如:三八妇女节, 我们组织孩子到社区工厂、医院, 为奶奶、阿姨表演歌曲、舞蹈, 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她们阵阵的喝彩声。

三、开办多种区角活动, 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

俗话说的好“心灵手巧”, 我们常常动手操作, 有利于小朋友肌肉的发展。为此, 我们有目的地开办了各类操作区, 让孩子们有一定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认知区”:由小到大的种子粘贴, 水果、蔬菜、根的分类等;“美劳区”:有各种树叶贴画、各种种子制作的项链等;在建构区:“小小建筑工”们会变着法子地运用牙膏盒、牛奶盒等搭建出一座座高楼大厦;计算区:小朋友又挥着笔, 来探知水果的分类、种子集合的奥秘;科学区内, 孩子们更是“潜心钻研”, 制作了蛋壳不倒翁, 在制作过程中, 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主动积极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也在逐步增强, 还能够互相帮助, 并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 开发和利用乡村蕴藏着的乡土教育资源, 为幼儿园节省了较大的教育经费, 这也是符合了纲要精神。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通过材料的收集和活动的“创造”, 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探索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收到了良好效果。

摘要:幼儿的生活家园有着广泛的教育资源;我们做为幼儿园的老师, 要善于利用和发掘乡土资源, 发挥它教育价值的独特性, 唤醒孩子对乡土资源的良好认知, 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关键词:幼儿园,区角活动,乡土资源

参考文献

[1]刘保险.浅谈幼儿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J].时代教育, 2013 (16) .

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 篇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其意义重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家庭能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家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 也是最自然的生态坏境。在家幼儿感到安全和舒适, 身心可以得到最自然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的良好态度为儿童以后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奠定了基础。因此, 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是幼儿园不可替代的。

2. 家长是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最佳合作伙伴。

家长是幼儿园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如果幼儿教师能适当加以引导, 激发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这种热情, 家长都会尽自己所能来支持幼儿的教育工作。另外, 具有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性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 并能为幼儿的教育需要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 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家园友好互动本身对幼儿就是一个良好的心育环境。

良好的家园共育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环境。从中教师获得轻松、顺心, 幼儿学得积极、愉快。作用集中体现在:其一, 教师和幼儿都得到理解和支持;其二, 师幼都能在良好的家园互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1. 区角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 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所以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 教师虽然比较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 但针对性不强, 而区域活动的特殊性恰恰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如在理发店游戏中, 有三个孩子都想当理发师, 可是理发师只能有两个, 怎么办呢?孩子们只好自己商量, 或者改变角色等;或者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学会了等待, 学会了合作, 学会了相互协调。

2. 区角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 心理学研究证明, 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 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到大脑, 又有大脑传到手, 动手是动脑的外观, 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 手巧心灵, 心灵手巧, 在玩玩做做中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通过区角活动, 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3. 区角游戏发展了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区角活动是幼儿对现实生活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 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 能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自由地发展游戏, 从而发展其交往能力。例如过家家, 从游戏的对话中不难看出, 幼儿是借助言语的交流来丰富和完善游戏的, 实现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准则的模仿和再现, 在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交往中他们发展了语言, 丰富了词汇, 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也得以建构和运用。

4. 区域活动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 孩子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 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 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 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 在照顾娃娃时想象表现并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做医生时细心照顾病人等。

三、幼儿园区角活动材料的有效管理

区角活动材料的管理包括材料的收集与购置、材料的投放、材料的及时归位、更新与维护等繁杂的内容。这些都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

1. 挖掘资源, 废物利用。

作为老师要充分挖掘资源, 懂得废物利用, 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变废为宝。如:卫生纸的纸卷心, 不仅可以让幼儿在上面进行装饰 (绘画角) , 还可以让幼儿用它进行造型 (手工角) ;单个月饼的小包装盒, 用透明胶进行包装后, 可以变成中型积木, 既安全又方便 (建构角) 。还有果冻壳、碎布头、旧电线、旧螺丝螺帽、家电泡沫、香烟盒等等, 都是可利用的好材料。幼儿在把材料变着花样地满足不同的游戏需要时, 既锻炼了手, 更锻炼了脑。

2. 开展竞赛, 制作区角活动用具。

通过开展变废为宝, 家长区角活动用具制作比赛活动, 首先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让家长认识到, 生活即教育, 即便是生活中的废品, 也能成为孩子很好的玩具、学具, 第三通过家长的制作, 孩子的参与, 加强的孩子的动手能力, 和手工制作的兴趣;第四, 丰富了幼儿园的区角材料。第五, 为建立家庭区角打下基础。

3. 利用家长开放日, 让家长参与区角材料的投放与维护。

通过这样的活动, 首先让家长认识到区角活动中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对老师的工作认可, 尊重, 以后会给予更好地配合。其次, 在维护中需要哪些废旧材料, 家长会主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补充。

4. 请家长设计指导孩子的部分区角活动内容。

比如科学角, 可以让有特长的家长, 给孩子讲解, 设计探索方案, 指导探索方法, 参与活动用品的维修等。

总之, 幼儿园区角材料的管理是一项常规工作, 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参与下, 可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事半功倍, 使区角材料管理更加合理有效, 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

[2]王丽娟.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与指导刍议, 《价值工程》[J], 2011年04期

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活动指导

0 引言

幼儿园区角活动是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和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方式去学习的一种活动模式。根据大班幼儿爱探索、爱动手的特点,我们在幼儿园大班创设了科学区,分别有农作物角、转动角、网、复制角、弯管角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掘幼儿的探索潜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主要目的。现结合我指导农作物角的一些做法,讨论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与指导。

1 科学区材料投放的依据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材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因此在科学区投放适宜的材料显得至关重要。

1.1 材料投放应有目的性

在创设科学区之前教师要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那么教师为什么要准备操作材料?准备这些材料的目的是什么?”已有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区材料要丰富,但是如果混在一起,幼儿拿起操作材料会不知所措,为了便于幼儿更好的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我们有目的的将操作材料进行了分类投放,分别是农作物角、转动角、网、复制角、弯管角。如在农作物区,投放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投放材料的目是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种子的知识,让幼儿认识种子的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除此之外还提供了放大镜,百科全书、光碟等材料,目的是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提供乐花盆、塑料格、铲子等辅助材料,目的是让幼儿扩大科学实验的范围。这样有目的的提供操作材料可以使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不断积累感性经验,构建关于种子的新的知识。

1.2 材料投放应有层次性

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前预先思考,将投入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比如在装米粒游戏中,以探索装米粒的方法为目标,分层投放材料。首先为幼儿投放各种各样的米,幼儿选择好自己所要装的米之后,一粒一粒仔细地装。看到大家只有这一种方法时,我提议,每个人想一个又快又好的方法来装豆子。接着,我为幼儿提供了纸,文文马上把纸对折来当装米的工具,壮壮则将纸卷成一个漏斗,扬扬把纸卷成了一个比瓶口还大的筒。在此次活动中,我在提供各种各样米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辅助材料纸,幼儿借助辅助材料不但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装米,而且提高了速度。

在表扬的小朋友的同时我启发幼儿发现问题,他们发现文文的大米和钊钊的小米混在了一起,于是在表扬的同时我又提出问题,现在地上,桌子上都是混在一起的各种米粒,该怎么办呢?壮壮说:那就用筛子筛(用筛子的经验是在科学区网的操作过程中获得的)。这时我又投放了盘子、筛子,幼儿利用提供的操作材料,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最快的速度成功将大米与小米分开。因此在科学区开展活动时,我们要根据幼儿的需求,活动的需要,提示和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然后分层给幼儿提供材料,才能使科学区的探索活动不断深入和发展。

2 科学区有效的教师指导

进入科学区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看待幼儿的活动自主权。幼儿有权决定在科学区的主题、材料;活动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活动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需要确定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规则的建立和教师有效地指导尤为重要。

2.1 幼儿规则的建立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维果茨基语),游戏具有规则性。然而对于刚刚萌生规则意识的幼儿来说,他们在科学探索中中还不能自觉地遵守规则,在他们身上经常出现经常出现思想与行为脱节的现象。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幼儿提高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

幼儿在科学区进行自我探索活动时,经常会出现随意丢放材料,带着玩具到处走动,大声讲话……等不良的规则。因此开展科学区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首先和幼儿协商设立进区卡,幼儿可根据自己喜好的选择区角,然后由管理员收卡,这样可以使幼儿不任意换区,也可以使每个区的人数基本相同;其次每个区选举一名组长,由组长组织和监督组员的表现,这样幼儿进区后会按照指定的规则进行游戏。同时教师作为指导者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问题,自己制定规则,比如在装豆子第一次活动中,文文把豆子倒出一半就和其他小朋友开始比赛谁装的快。壮壮说:“你的豆子少,所以装的快,我的豆子多,所以装的慢。”在第二次活动时文文提出,每位小朋友倒在盘子里的豆子一样多,只能用瓶子装,不能用手装,不能把豆子洒出来,壮壮提出“大豆和黄豆不能混在一起装”的游戏规则。因此通过幼儿亲身感受后制定的规则,其他小朋友都能认真的遵守,使游戏有序的进行。随着游戏规则的不断改变,科学区的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

2.2 教师有效的指导

教师应该怎样指导才能使科学区更好地发挥作用呢?教师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才能使区角活动深入发展。教师细致的观察是关键,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做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观察,教师能发现预设的目标是否适宜?预设的材料是否引起幼儿的兴趣?何时添加辅助材料?幼儿生成的课题如何引导?等等,通过观察获得了准确的信息后,便可以选择指导的行为,进行适度的指导。

2.2.1 教师适时介入游戏

当幼儿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对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找准时机介入,引导幼儿对操作材料产生兴趣。在第一次活动时,幼儿十分兴奋,文文、壮壮、扬扬、林林、钊钊选择了农作物角,他们坐好后,将瓶子里的农作物拿起来看,文文说:“这是大米,我认识,我妈妈用大米做米饭”,壮壮说:“这是黑米,是黑色的”,其他几位小朋友也拿起瓶子看啊看,认识了各种米粒,他们交流了一会,壮壮说:“没意思”,然后开始东张西望,其他几位小朋友随之也开始看别人。这时我介入了游戏,他们把目光都投向了我,我说:“今天用这些农作物来玩一个装米的游戏好吗?我们来比赛看谁装的又快又好?”大家一口同声说:“好、太好了”,文文马上拿出瓶子将米倒了一半,其他几位小朋友也找到了自己的喜欢的材料开始了游戏。看来幼儿刚刚的没意思,是因为没有人提出这些操作材料怎么玩的目标,幼儿不知道提供这些操作材料要干什么,我的提议使他们觉得,农作物除了认识、看看、说说用途以外,还可以变成游戏材料。

2.2.2 教师适度提问引导

我们发现,提问引导过早,则会让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引导过迟则会让幼儿放弃探索。农作物区为什么会出现幼儿拿起瓶子不知该怎样去操作呢?就是因为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投放材料的目的和意义,更缺乏适当的提问引导。那么,何时介入最合适呢?我认为当幼儿的探究行为或结果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时要介入,当幼儿有求助需要时要介入,当幼儿发生困难,如发生纠纷或活动有停顿或放弃现象时教师应准时介入。装米粒第二次活动中,文文提出游戏规则,大家积极响应之后,但我发现,用瓶子装,孩子们会因为装的时间太长而厌烦。所以我适度引导孩子,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装,幼儿马上说可以用勺子、筷子、吸管、漏斗等,这时再让幼儿尝试那种方法最好,幼儿获得了成就感,还想继续新的尝试。

3 区角活动中有益的交流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提供幼儿交流各自经验、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使之分享同伴的快乐。幼儿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在能力的发展中的个体,不同幼儿的发展存在差异性,教育就要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3.1 活动后与幼儿适时交流

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发现,教师可用提问或集体讨论的方式,在活动后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比如:在装米粒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什么样的方法能使豆子装的又快又好?幼儿可以用记录,谈话等方式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3.2 科学区活动应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

科学区角活动将以主题探究式活动形式开展,也是集体活动的一个延伸活动。幼儿可在平时科学探索活动之余,在区角活动中发现新的问题,让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幼儿是区角活动的主人,操作材料则是开展区角活动的工具,我们将让幼儿在亲自参加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中不断构建新的知识,在肯定幼儿经验来源多渠道的基础上,让每个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5.

[3]华爱华.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幼儿园区角活动规则的制定与实施 篇11

一、区角活动的规则制定

区角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又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指定区角活动规则的主体应是教师和幼儿,所以,在实践中我总结出师幼共同制定活动规则的三种方法。

1.在活动矛盾中自主商议和制定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影响该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幼儿无法解决的,如,在角色游戏“烧烤吧”中,幼儿看到很多逼真的投放材料时,蜂拥而上发生争抢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地组织幼儿就此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幼儿清楚地明白活动正常开展需要共同商定活动规则,如“烧烤吧”中必须有专门的烤串师傅、服务员、收银员、钱币。服务员是专门招呼客人入座、点菜、收拾桌椅的,烤串师傅是负责为客人烤出香喷喷的烤串的,收银员是负责收取客人吃烤串费用的等。由于采用幼儿自己商议的活动规则和要求,而且这些规则和要求都是孩子们切实需要的,因此,幼儿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2.在活动过程中尝试、探索和完善

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准则加以规范,所以,活动规则往往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完善的。而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应急于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而是应该引导幼儿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我们主张让幼儿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中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这不仅会让幼儿深刻地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编织拖鞋区域活动中,幼儿玩得非常尽兴,但却没有像样的作品呈现,为什么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得到的答案多种多样:“只顾着编忘了老师的要求”“编完又拆了”“别人给我拉开了”……那怎样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经过幼儿的反复实践、总结自主得出:活动中要牢记活动要求,做事要有耐心,要爱护其他幼儿劳动成果等,这不仅使幼儿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前,教师参与制定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地提出来。比如,一些社会行为准则,约定俗成的规则。又如,使用学具的卫生常规、安全问题、收拾整理等;进入安静区应保持安静;与同伴合作要友好;投放材料要归类整理等。

二、区角活动规则的实施

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觉遵守,自觉实施游戏规则是保证区域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虽然有了规则但幼儿毕竟是小孩子,他们自控能力较差,需借助一些外在因素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我得出以下几种方法可有效引导幼儿。

1.暗示法

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角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中,让“环境”来告诉幼儿活动规则。如,“编辫区”只创设四个活动位置。为防止拥挤现象,我就在每个活动位置上画一双小脚,提示幼儿,每个活动位置只能有一个幼儿,位置占满就不能强行进入;在班级区角同时开展时,我们可用插牌来提醒幼儿某区角参与人数,使幼儿看插牌就知道能否进入区角活动;我们还可利用“小脚丫”提醒幼儿进入区域要有序地摆放鞋子,在绘画区我们也可创设彩笔宝宝穿衣服,引导幼儿归纳物品等。

2.图示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也可通过图画、文字的方法提示幼儿,如,在“逛超市”“开医院”中我们还可利用箭头图标指示幼儿游戏方向、顺序等;“开医院”中,我们可以用醒目的“安静”(配有图片说明)提醒幼儿走路轻轻、说话轻轻等。图示法还特别适合提醒幼儿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规则。如我们在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不用老师说,幼儿自然明白应按颜色分或形状分,还是按大小分等。通过图示法的引导,不仅提高了幼儿自主参与的意识,同时还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提醒法

幼儿常常在活动中会忘记规则,所以,我们老师采用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提醒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伴,提醒的方法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提醒。比如,在游戏过程中,某一幼儿无意干扰了其他幼儿活动时,老师可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站在这,医生怎么给病人看病啊!你的位置再空着,就被别人占了”“娃娃家的妈妈不见了,如果娃娃被人抢了怎么办?能不能离开啊?”等等。这种“介入”方式既纠正了孩子不当行为,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总之,在不同情况下教师应灵活运用,只有我们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摸索出更有效的区角活动开展方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幼儿园)

幼儿自然角教育活动指导策略研究 篇12

创设自然环境要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喜欢的、需要的环境。自然角是幼儿了解自然知识的一个窗口,是探索自然规律的有利场所,它能帮助幼儿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创设自然角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植物角的管理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老师遇到了一些困难:

案例一:开学初,幼儿园都要举行自然角创设评比,老师就会动起来,要求孩子们带一些诸如小金鱼、小蝌蚪、小乌龟之类的小动物;苹果、桔子、土豆、青菜之类的蔬菜水果;还有一些盆景、种植等。有时由于时间紧,还给孩子们分任务,你带什么、他带什么,第二天把小朋友带来的东西往自然角的塑料架上一放就算完成任务。每到学期结束,小朋友带来的蔬菜水果早已枯的枯、烂的烂,饲养的小动物也早死光,只剩下一只只空花盆,一个个空鱼缸,最后拿到一个角落里堆起来,每学期都如此反复着。

案例二:虽然老师安排了每天由值日生管理,提醒他们要记下自己的发现,但是孩子们的管理总不是自发的,有时老师不提醒就忘记管理、忘记记录,自然角的管理甚至成了孩子们的压力,孩子们在自然角也没有收获可言,更没有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自然角成了摆设,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幼儿对自然角兴趣的短暂性,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认真的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然角内容较单一。

2.教师在自然角的创建中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想当然,缺少目的性和自己的思考。

3.教师对幼儿参与自然角管理的指导不到位。

这些问题在教师创设和管理自然角时比较普遍,其实这里还折射出了教师对自然角的认识观念问题,很多老师认为自然角只是一种展示,所以并没有真正发挥自然角的教育效能,自然角的创设也就流于形式。

二、针对以上现象,我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在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注意获取来自幼儿的信息,在创设自然角的时候尊重幼儿的想法,事先与他们讨论可以在自然角中投放什么材料,让他们参与材料的收集。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引领幼儿亲近自然,喜欢观察与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和动植物,为幼儿创设具有观赏性、趣味性、观察性和操作性的环境,使幼儿能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进行欣赏、触摸、认识、观察和探索等活动。

(一)适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创设

任何一项教育只有以幼儿为主体、遵从孩子的意愿、重视孩子的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能。自然角的创建尤应如此,因为那是完全属于孩子的天地。因此在内容的设置、材料的选择、形式的采用、过程的管理等方面都应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的自然角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

自然角的创建内容是首要,种什么?栽什么?养什么?种、栽、养的物品必须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这样能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到自然角的活动中来。在自然角创建之初,教师要广泛地征求和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和建议,建议幼儿把自己家里有的盆景带来,或和家长一起种植植物,让幼儿参与布置自然角,让孩子们照顾“生活起居”,调动孩子对自然角照料的积极性。

(二)丰富———大自然中各种物品和内容都可以作为自然角创设资源

1. 自然角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要及时调整、丰富

自然角的物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季节特点、幼儿兴趣需要等有针对性地调整、丰富自然角的内容。比如春天,可以扦插桃花,带领幼儿饲养蚕宝宝,观察蚕宝宝变飞蛾的全过程;初夏,可以到小河里舀一些小蝌蚪,让孩子们了解小蝌蚪会变什么,观察它们是怎么变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果实等,有些树开始落叶了,可以让幼儿捡一些落叶放在自然角,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获得树叶形状的经验,以及落叶树、常青树的不同;冬天,可以种植水仙花等。自然角的不断调整和丰富,新事物的出现,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变化,和它带给动植物的影响,丰富幼儿对各种动植物变化的相关经验,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 除了种植、养殖类的内容,可以丰富实验类的内容

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开展一些动、植物的小实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工具、记录纸,对幼儿进行引导。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探索自然的窗口,是亲近自然的最好途径。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开阔幼儿的眼界,增长幼儿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追随孩子的脚步,自然角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愉快的活动带给孩子们许多有趣的想象和甜蜜的向往。

摘要:<正>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引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并饲养动物等。”可见,自然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园围绕环境、课程等关键词展开了相关的学习、尝试与研究,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创设自然环境要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喜欢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敏,方景融.中班绘本阅读活动:风中的树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10).

上一篇:语文教学主体下一篇:竞争力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