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

2024-06-23

化工园区(精选10篇)

化工园区 篇1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已达502家,工业总产值合计超过6.6万亿元,占到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56%。随化工园区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愈发明显,2015年福建漳州古雷“4·6”火灾爆炸事故、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为确保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安定、发挥化工园区应有的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本刊特策划“化工园区安全”专题。

在本期专题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安全研究咨询处处长汪卫国对化工园区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安全规划、技术支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对化工园区的现状、重点、难点问题及未来发展规划作出深刻解读;天津市公安局消防局、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亦分别撰文发表观点。此外,专题还对国外化工园区过程安全与风险管理作了介绍。

藉本期专题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化工园区,共同促进其安全发展。

化工园区 篇2

济宁市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纪实

秋雨祛暑,干劲倍增。坐落在金乡县的济宁市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派繁忙景象——投资14.7亿元的济矿民生焦化一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总投资5.38亿元的阳光颜料项目,年内先期项目可建成投产;投资1.5亿元,长16.2公里的六路两桥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投资1.8亿元的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及投资5000万元的人工湿地等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4亿元建造的两座28层的综合服务楼已“浮出地面”。自去年市政府批准成立济宁市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按照生态、低碳、循环发展的路子,济宁市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国际大市场,科学规划、快步实施,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同步。

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

“济宁龙头、国内一流、千亿元产业、高端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市委主要领导给化工园区的发展提出要求。

“入轨就与国际接轨,起步就与世界同步;用一年的时间干了三年的活。”金乡县委书记张胜明语言铿锵。园区干部职工不负重望,围绕“规模集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借鉴上海化工区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开发建设理念,进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配套建设、跨越发展”,决心逐步把园区打造成以煤化工为主体,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及医药为辅的国家级煤基多联产产业新区、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创新型绿色生态示范区,力争实现“国内一流,千亿元产业、高端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作为第一个入园的龙头大项目,山东济矿民生煤化有限公司在先期36亿元的投资规模、5亿元的技改资金,让企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6倍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水平降低了30%以上。目前,吸引了4家企业与之配套,延伸出近20条上下交织成网的产业链,废物全部变废为宝。

在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的同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则被拒之门外。园区规划伊始,就对高污染企业实行 “一票否决”。到目前,近20个不符合环保要求和产业规划的项目被拒之门外,投资额近30亿元。

在园区,“管廊”成为一个新名词。化工园区内企业与企业、项目与项目之间没有围墙,其物流运输是用 “管廊”内的流量来统计。据了解,园区投资6000万元的地上“管廊”与投资9700万元地下管网等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顺利。

重招商更重服务

实现招商任务,服务必须跟上。投资1.8亿元的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日处理污水4万吨,达到化工行业污水治理的最高标准,但成本却比较低。一家入园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如果他们企业自己配套建设一个污水处理设备,至少需要投入2500多万元,园区集中搞污水处理,企业每年只要交少量的费用就可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园区规划了从现代物流到技术研发等8大服务平台,总投资超过30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

在园区服务区内,投资4亿元建造的两座28层的综合服务楼正在加紧施工,年内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这两座 “双子星座”将给入园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企业不出园区就可享受到金融、教育、医疗、餐饮、娱乐等多方面服务。

化工园区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化工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53-01

由于地缘的关系,处于相同或相近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下的某一区域的经济,会形成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点[1],进而形成一种经济上的优势,即为区域经济。而这种经济的区域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区域经济正在大规模形成,尤其是对于化工经济这种实体经济来说。

化工区域经济的形成,社会需要更多更好的职业技术人才去推动和促进,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发挥它的长处[2]。2014年9月25日,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迁建长寿区开工仪式举行,校园用地550亩,这标志着长寿区即将迎来区域内的第一所高校,很显然,职业技术人才的直接补充对于长寿化工园区的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发挥促进作用。

而两者结合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政府已经着手正式将化工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并是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创新。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企业、政府、知识、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高职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高职院校与化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两者共同发展的理想选择,研究高职院校与化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4]。

通过理论的研究,以及实际生产的调查分析,结合我们目前的职业教学情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化工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更好的促进两者共赢。

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协同创新机制。就如上面提到的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直接将一个校区搬迁至长寿化工园区。这样,职业院校可以将化工类技术类学生直接安排到就近的化工单位进行实践,而学校教师指导起来也是非常方便,可以随时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而不需要像以前如进行电话指导,或者是视频指导。或者,职业院校可以直接将化工技术类学生的课堂直接搬迁到化工厂;比如,进行化工设备的教学,提到冷凝器等,学生只看图片可能很难想象。但是课堂在化工厂的话,教学就不一样,同学们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直观看到工作流程与工作原理,更具有创造力和想象性,从而更好地结合课堂教学。同时,化工厂的技术人才可以到职业院校兼职教学,他们的一线经验是学校很多教师所达不到的。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和推进化工经济发展[5]。我们要要改变关起门来只由学校培养人才的过时模式,努力探索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多部门、多渠道协同培养化工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是科学研究的协同创新机制。随着国家越来越多出台关于鼓励学生和教师创新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研究的创新对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是重要,尤其是我们化工类的创新,它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为了不至于使科学研究闭门造车,提供现实研究基地非常重要。而对于化工类职业教育来说,一般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比较少的,因为这一块的投资是非常大的,通常学校的教学设备都是老旧的。我们现代化的化工企业正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研究基地和与时俱进的设备和材料。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在企业里面建立职业学校的研究基地,教师、学生定期轮岗进行科学研究。研究出来的结果,双方可以进行共享,又反过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生产。

第三、社会服务的协同创新机制。在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中,职业学校学生掌握的知识量是非常充分的,他们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很有助于健康、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化工类职业人才和教师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可以深入化工其企业进行急救、心理健康及防火等方面的社会服务,非常有利于在职的化工职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同时他们的接纳,也会促进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达到双赢。

第四、“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协同创新机制。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是非常看中的。在我们实行这个政策以来,“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起到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化工技术人才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更加突出。而在化工区域经济里面的众多企业,给了更好的培育“双师型”教师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使我们的老师更好的掌握技能。同时,我们也可以对一些技能能手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育,使他们成长为“双师型”教。

第五、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在化工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涌现出了一批高技能的一线人员,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又是非常低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协同创新机制让这些技术人才能够回到课堂,接受继续教育,从而提高知识储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飞跃和发展。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使其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应用,逐步深入完善;学校、企业共同进行合同制度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彼此能约束也要相互依靠,达到企业、学校、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样就能可持续发展。使得化工园区与职业教育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马树超.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林勇.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及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6):13-16.

[3]邹阳,李琳.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J].高教探索,2008 (3):44-48.

[4]张文耀. 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2(6):101-106.

[5]候宁,沙秋琳.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59-62.

作者简介:屈琦超(1981.12-),男,重庆潼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功能材料。

基金项目: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办”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与重庆化工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编号(2014-GX-056),主持人:屈琦超。

化工园区 篇4

围绕化工园区的安全规划与评价、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安全监管制度、安全封闭管理、安全环保一体化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问题, 7月25-26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研究中心在银川召开了第八届化工园区安全发展高级研讨会, 探讨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化工园区。

正确认识化工园区

化工园区是经政府批准, 由某个组织所规划开发的拥有特定工业用地土地范围, 以石化、化工产业为发展方向, 集聚了若干石化化工类企业 (项目) 且彼此以生产要素为纽带, 形成了相互分工协作的产业链, 共享着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公用工程、基础公共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产业聚集区。

根据这个定义和内涵可知, 只有以化工为单一主导产业, 属于专业化工园区;或是在开发区范围内设立了化工园 (区) , 属于专业功能区, 与其他类型产业区并列, 这2种情况下可以称为化工园区。

开发区内拥有化工生产企业, 但与其他类型企业混杂分布, 没有明确的化工产业集中区域;或者实际面积很大的化工集中区, 但化工企业较为分散, 相互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也没有统一集中的公用工程体系, 这两者都不符合化工园区的概念。

园区现实状况

化工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有效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截至2012年底, 全国各省统计的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共有208家。其中, 国家级化工园区 (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 29家;省级化工园区112家。入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有9 000多家, 占全国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的1/3左右。

以上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调研统计提供的数据。化工园区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 化工园区是重大危险源的聚集地, 企业多且集中, 安全风险大, 安全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直接或间接导致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的发生, 都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2年, 全国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44起;2013年1-6月, 全国共发生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50起。

化工园区安全形势严峻的表现:一是化工园区普遍缺乏整体性安全评价与规划, 二是安全生产“三同时”未到位, 三是园区普遍还处于“新设备”期限, 四是周边密布敏感区等。

另外, 化工园区火灾事故突发性强、蔓延快、火势猛, 可燃性液体流淌性火灾难以控制, 园区动力能源较多, 装置设备大型化、立体化、集团化, 导致化工园区火灾危险性远比城镇居民火灾危险性要高, 且扑救方式也与城市公共建筑、居民楼火灾存在较大的差异。

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项目准入门槛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管力度不够、园区环境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环境应急管理基础薄弱等, 则成为化工园区面临的环境风险问题。

部门指导与规范

化工企业园区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针对化工园区的安全发展, 国务院安委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环保部、工信部等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意见、规划等, 以指导和规范化工园区安全管理。

2008年, 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从2010年起, 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 逐步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

2010年, 环保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通知”, 对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内容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1年9月15日起, 环保部暂停受理在工业园外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的各类申请 (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项目除外) 。

2012年, 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为今后我国化工园区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明确了化工园区的安全建设和发展方向, 为我国化工园区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进一步促进化工园区安全建设、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2012年,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 要求推行化工园区一体化安全管理。按照规划先行、控制容量、统筹协调、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严格全面地论证、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严格企业入园条件, 科学规划化工园区内的产业链, 合理确定化工园区安全容量, 优化园区内的企业布局。充分利用化工园区内各企业的监测监控、应急救援等资源, 构建园区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 实施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

2012年, 工信部《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设置在化工园区等专业工业园区内, 并严格准入条件。对不在规划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制定‘关、停、并、转 (迁) ’计划。”工信部《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强调, 新建危化品企业进园入区率达到100%;搬迁企业进园入区率达到100%。

与会人员参观中宝能源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展厅

2012年, 环保部发布《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从环境准入、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 解决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布局不合理、项目准入门槛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2013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要求化工园区 (化工集中区) 安全发展规划的编制参照该导则, 同时, 正在起草《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示范化工园区创建指标体系》。

据悉, 工信部正在起草“绿色化工园区准入条件”, 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新建化工园区以及企业进区入园提出相应要求, 以规范化工园区的发展。

安全发展关键环节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安全生产、有效的环保消防应急处置等, 是化工园区安全发展的关键环节;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园区也已成为政府、安监部门、化工园区建设者与管理者日益关注的核心问题。

安全规划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安委办[2012]37号) 要求开展化工园区区域安全风险评价这项工作, 园区可委托评价单位在新建园区论证阶段开展安全规划的编制工作, 并对在建、已建园区定期开展化工园区区域安全评价, 通过风险评估、科学评价, 提出消除隐患对策措施和调整方案。

安全距离

园区布局规划要与周边设施、人口密集区域、敏感目标之间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或企业周边建筑、设施、地块等, 由于对事故伤害的敏感程度、人员的密集程度以及紧急疏散的容易程度不同, 防护距离也应该不同。安全距离的设定采用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是较为科学合理的, 同时考虑事故场景的频率和危害后果。

消防体系建设

探索化工园区建设消防队站的模式, 按照“共建、共享、共担”的指导原则, 采取自建和共建的模式, 包括公安消防站、政府专职站、政府企业共建站、企业自建站、企业共建站等。推行消防员职业化, 面向社会扩充消防力量, 录用消防部队退伍人员及熟悉化工生产工艺、掌握相关应急处理技能的人员。

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整合园区内各企业配置的自动化监控措施, 构建园区一体化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依托信息平台, 对园区安全生产状况实施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 建立与园区周边社区危险性告知和应急联动体系,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防范事故发生及布置应急处置措施。

但是, 化工园区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很难整合公安、消防、环保、海事 (水上) 、安全生产、市政等部门资源, 尤其是海事、消防等部门;使得化工园区涉及“安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重复进行;且各地化工园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在建设、使用过程中还未完全有效解决“信息有效、及时”的问题, 制约着平台发挥功效。

环境应急管理

环保部提出, 化工园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突出“三、四、六”原则。“三”指化工园区的3个主体:化工园区内的企业、化工园区管理机构、当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并明确3个主体的主要责任。“四”是坚持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 在预防、准备、处置和事后管理等4个环节方面明确3个主体的不同工作内容。“六”是化工园区的环境应急管理要实现6个“一”:一种全员的环境应急意识、一套完善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制度、一套可靠的环境风险防范设施、一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环境应急预案、一套科学的应急物资储备、一支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典型经验

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天津南港工业区、天津临港经济区等众多化工园区、工业区参加了研讨会, 东部沿海的化工园区在安全管理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会上, 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和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基地作为其中代表, 就各自安全管理中的亮点, 与参会人员作了分享和探讨。

上海化学工业区——桌面演练

上海化学工业区应急响应中心组织园区各应急联动单位业务主管、部分企业HSE经理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桌面演练, 以专题会议的形式, 通过事前准备的事故模拟, 按照应急预案及其运作程序作为行动标准, 来检验各相关部门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快速有效, 同时评估跨辖区、跨部门之间协同作战、信息沟通、资源调配等各项综合能力, 总结存在的功能缺陷, 最终完善相关应急预案。

每年至少组织1次大型联合演习, 选择园区内一处重大危险源作为事故模拟对象, 模拟科目包括:危险化学品装置泄漏、储罐泄漏、管道泄漏、危险化学品槽车泄漏事故、装置爆炸、装置火灾、重点区域恐怖袭击、人员疏散等。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应急响应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应急响应中心平台建设以“平战结合”为理念, 将其分为日常管理、事故应急响应、应急演练3部分实施。集园区安全环保综合管理系统、园区规划建设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公用工程设备管理及实时调度系统为依托的三大基础数据平台及业务系统。

建设详尽的应急资源库, 并配备应急力量。收集园区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信息, 建立危化品企业专业应急救援抢险队伍管理信息库, 如金浦锦湖的氯气专业救援队伍, 德纳化工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专业救援队伍, 扬子石化不停车带压专业堵漏抢险队伍等。

依托应急响应中心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收集园区企业应急救援器材信息, 建立园区应急救援器材信息库, 并依托第三方专业服务商建立健全应急器材储备, 提升园区及企业应急处置的能力。

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安全运输

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简介 篇5

福建省政府于2007年9月24日批复的《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湄洲湾石化基地以泉港石化工业区为先导,向泉惠、东吴石化工业区延伸,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和福建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以上游带动中下游,以中下游促进上游,促进石化产业集聚。2007年12月,泉港石化园区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入第二批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2008年4月中石化协会正式命名“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泉港石化园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正日益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石化基地和对台石化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沿平台。

几年来,泉港致力于推进石化基地建设,2005年提出了“三年打基础、六年上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石化基地”的奋斗目标,先后投入资金4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产业布局、产业配套、港口资源、交通区位、公用设施和服务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目前,泉港石化园区已开发面积近10平方公里,建成投产及在建的相关企业23家,总投资530亿元,2009年园区石化产值达317.52亿元,比去年增长61.75%,占全区工业产值的63.05%。整个园区发展至2020年将基本建成以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一、二期项目和石化中上游原料产品为主的国家级石化基地,形成年炼油2400万吨,乙烯200万吨,丙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各超百万吨的产能,建成世界级的石化基地。

泉港石化园区规划面积24.5平方公里,由仙境、南垦、洋 1

屿和氯碱四个片区组成。

仙境片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以现有联合石化为中心,发展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相关中下游项目。区内的福建联合化工公司炼油乙烯一体化1200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项目将于今年上半年全面投产,年产值将超过600个亿。林德气体和福炼公司合资12000万美元建设的4万m/小时的2套空分装臵也将随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投产的项目还有北大方正属下的方兴聚苯树脂公司年产普通型、高抗冲型聚苯树脂12万吨装臵。东鑫石化6万吨/年环己酮、鸿基石化60万吨/年重交沥青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洋屿片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规划布局石化码头和仓储区,包括保税区。区内的福建华星石化有限公司拥有2座2.5万立方米低温常压液化石油气罐,为我国第三大低温液化气贮库。泰山石化仓储有限公司已建成3千吨级固体化工码头和5千吨级液体码头各一座及6万立方化工罐、3万立方油品罐,正在建设1个10万吨级石化码头和150万立方米罐区及配套设施(是福建省唯一的化工品保税仓库)。东港石化5万吨化工仓储码头和方通石化的5万吨化工仓储码头也正在建设之中。

氯碱片区规划面积0.8平方公里,为湄洲湾氯碱公司用地,用于发展氯碱工业及1.4-丁二醇等下游项目。现有8万吨/年离子膜烧碱、4万吨/年环氧丙烷及5万吨/年聚醚、1万吨/年高纯盐酸、1万吨/年普通盐酸、3万吨/年液氯和5000吨/年漂白粉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建3万吨/年1,4-丁二醇项目;规划建设10万吨/年丁苯橡胶(SBR)、5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SBS)、3

3万吨/年聚四氢呋喃等项目。

化工园区良性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化工园区,良性,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 我国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 当市场经济占据整个国民经济主角的时候, 人们发现由于矿物燃烧和大量的森林毁坏而导致的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 极端气候越来越明显, 由此而产生的气候异常、冰川融化、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现象不容回避的摆在了人类面前。由此, 低碳生活摆在人们面前, 对于化工园区的实现低碳经济战略,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1 化工园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工业化的进程日益推进, 化工产品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工业化的发展让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承担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任务。在环境承载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 传统的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已经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 人们开始倡导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高回报的低碳生产方式。在低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的三废处理技术得到迅速更新, 尽管和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是对于化工园区的经济发展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的特点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 传统的化工生产模式是一种单向的流动的线性经济,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也就是说从资源, 生产产品, 生成废物的模式下实现的经济增长, 是一种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 严重的破坏了自然资源, 对森林资源、石油资源等的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 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化工区必须要实现工业改革, 才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于是便研究出了新的“开采-利用-废弃物-再利用”工业生产模式。这种工业生产模式让废物得到了极大的利用, 减少了由于废物过多排放而造成的严重资源浪费现象。这就是典型的循环经济理念, 这种方式减少了资源消耗, 降低了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真正实现了循环经济。

3 构建化工园区良性发展策略

化工园区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目的。但是如何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 笔者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 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3.1科学管理, 鼓励低碳项目建设

化学工业园区由于产品的关联性强、公共基础设施共享和有利于污染集中治理等优势迅速在我国各地得到发展。但是, 由于我国化工园区内企业集中易燃、易爆等有毒化学危险源较多, 一旦发生事故, 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对于化工园区的安全、科学管理是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化工园区要做到低碳发展, 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 要从源头杜绝对高碳化石能源的使用, 要开发新的再生能源。第二, 要做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治理。第三, 在废品使用过程中要尽量根据废物的材料来进行重新利用。随着低碳经济的推动和发展, 我国未来化工园区的生产布局要发生很大的调整。大型工业的基础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要结合发展优势, 尽量选择低碳环保的原材料。对于进驻化工园区的企业, 要对他们的生产进行充分的论证。如果发现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高能耗的现象, 坚决拒绝加入工业园区。根据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来看, 有的企业对于低碳经营模式不关注, 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到工业园区进行产品加工。事实上, 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 更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因此, 从工业园区的管理来看, 严格把好入口关, 对于不按国家标准, 没有达到排污标准的工业生产企业一律给予拒绝。

参考文献

[1]孙燕君, 钱瑜, 张玉超.蒙特卡洛分析在氯气泄漏事故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11 (11) .

[2]马禄义, 许学工, 徐丽芬.中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5) .

[3]杨丽芳, 何家宁, 王皓, 黄玉生, 周清.动力与热力抬升对烟气抬升高度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S1) .

化工园区安全监管的挑战 篇7

概况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洋浦开发区)位于海南西北部的洋浦半岛,处于环北部湾区域中心地带,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国务院于1992年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个吸引外资、成片开发的国家级开发区,是北部湾离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深水良港,也是我国距离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和中东西非石油最近的国家级新型石油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和油气储备基地,更是中东、非洲油气进入中国的第一个节点。

近年来,洋浦开发区充分发挥区位、港口、政策和产业优势,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安全和南海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紧紧围绕“新型油气化工和能源储备”产业发展定位,按照“安全、环保、高技术”产业发展要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同时,依托洋浦保税港区平台,建设能源化工品交易和物流中心,配套发展商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实现经济社会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前,洋浦石化功能区化工产业总产值超过700亿元,炼油能力接近1 000万t,油气储备规模超过1 000 m3。这些产业项目,一方面对我国能源安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也让洋浦成为海南省重大危险源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区域,给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洋浦开发区是海南发展的一张独特的靓丽名片,蕴藏着深厚的发展潜力,孕育着重要的发展生机,要坚持集约、集群、环保、园区化、高技术的发展方向,推动新型特色工业成长壮大。

主要挑战

随着化工园区的不断发展,化工生产和储运装置逐渐密集,安全风险不断积聚,做好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工作的难度较大,同时还存在诸多挑战。

第一,很多园区在多年的曲折发展过程中,项目规划选址服从企业落地亟需,安全规划布局相对滞后,一些难以整改的风险隐患被保留了下来。

第二,化工园区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工生产企业,有的竣工投产多年,设备进入疲劳期;有的刚刚竣工,试生产、设备安装调试还未能有效衔接,事故隐患多且繁杂。

第三,目前许多化工园区还存在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到位、监管装备不达标等问题,就安全监管本身而言,也还存在“三不清”的问题。一是安全监管机构职责不清。从横向看,园区职能部门安全监管职责交叉,例如港口码头易燃易爆危化品的监管工作,安监局、港航局、消防局都具有安全监管职责,但各自的职责重点不明确;从纵向看,园区和属地对应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划分同样不甚清晰。二是安全监管机构责任不清。主要体现在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划分不明确,部分企业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对监管部门提出的事故隐患整改要求不以为然,认为其应由监管部门承担,与企业自身没有关系。三是安全监管机构任务不清。目前,虽然大部分园区的职能部门都公布了“责任清单”“权力清单”等,但在日常实际监管工作中,还没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清单,如何“照单监管、尽职免责”需要国家进一步研究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议对策

如何建设安全化工园区,是安全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明确指导思想、构建现代化监管平台、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3点建议。

明确指导思想

锲而不舍地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牛鼻子”抓安全生产工作,应该成为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方面,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化工园区生产安全事故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重特大事故的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对安全监管工作而言,应该强化预防治本、健全预警的应急机制,人防、技防、物防等多管齐下,“谨其微而治之”,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构建现代化监管平台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值得我们反思:一是重大危险源的信息没有备份,爆炸物的属性、储量等信息不清;二是缺乏预警,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构建现代化监管云平台服务于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工作十分必要,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三维GIS、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区内重大危险源和重要风险点的有效安全监管。

目前,洋浦开发区正在推进“安全洋浦、智慧园区”建设,依托一体化应急中心构建一套安全监管全覆盖和智能应急响应的云数据平台,提升化工园区整体安全水平,该平台具有3方面优势:

一是数据化。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的优势,对频繁发生报警的装置装备、关键区域进行重点布控,做到精准管理,使其成为安全监管工作的第二只眼。

二是智能化。构建集应急值守、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

三是可视化。大屏幕、电脑、手机等信息媒介可实时呈现所需图像信息,既科学监控又便捷实用,在保持安全常态固定性的同时,维持监控的灵活性,从而为化工园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保驾护航。

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化工园区作为安全监管的特殊区域,需要构建与化工园区安全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监管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机制,整合化工园区内安监、消防、交通等部门的职能监管力量,将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安委办)、应急办公室(应急办)、三防(防旱、防汛、防风)办公室(三防办)“三办合一”,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强化对化工园区内重点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力度。

二是建立以化工园区化工技术专家为主的专家库工作机制,化工园区管委会要定期召开安全发展研讨会,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在安全“三同时”审查、事故隐患排查、专项检查方面的作用,让专家们在经济上有待遇、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

三是建立“一降一升”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机制,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扶持基金政策,引导企业整改事故隐患,推进工艺技术改造升级;另一方面通过诚信体系、黑名单制度、约谈通报主要负责人等机制,提高企业安全事故的违法成本,引导主体责任落实。

四是建立安全监管警察执法机制,强化安监、公安的联合执法,提高安全监管的权威性,让《安全生产法》成为真正“带牙齿”的法律。

化工园区 篇8

水质、水量的确定:

根据现已建成的实际生产装置,提出了工业园总体的水质及水量(见下表)。

根据以上主要废水的水质及水量,根据国家的相关环保要求及氯碱行业现已运行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各种水质进行了分类收集和相应的处理,以尽可能多的使各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减少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外排量,使污水能够循环使用。

2 工业园废水处理原则

为工业园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园,提高水的资源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降低单位产品的新水耗用量和污水排放量。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对园区内新水利用、废水收集、污水回用设施与治理工艺进行了统一考虑,对清净下水、生活废水和工艺废水分别治理,重复利用,从而降低污水事故性排放的风险。针对工业园废水处理的原则是废水治理从源头抓起,清污分流,分别处理,最大回用,减少排放。

3 处理工艺及工艺分析

3.1 各种废水的收集

对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废水能够更好的区分和收集是对后续针对性处理的良好开端。

我公司根据化工园区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废水,在进行建设时分别建设了清净下水管线、生活废水管线、聚氯乙烯废水管线、氯碱废水管线、含汞废水管线、聚氯乙烯离心母液水管线、聚氯乙烯气提废水管线等,尽可能细化各种不同类型废水的分类收集。

3.2 各种分类收集后废水的处理工艺

3.2.1 清净下水处理工程。

此清净下水主要为各个循环水装置的排污废水,由于此废水CODcr含量较低,仅水中SS和含盐量相对较高,我公司利用清净下水管网收集全厂清净下水到收集池,在夏季将此废水全部用于工业园园区内及周边绿地及林带的绿化用水,基本可将此水全部使用完,由于冬季及春秋季绿化用水量减少,我公司规划使用膜法处理,回收约70%的产水用于循环水系统,产水达到循环水补充水标准,浓水可用二次反渗透继续处理,浓水部分回收率70%,总回收率可达到90%。剩下小部分浓水外排或回用于冲渣、脱硫、浓缩池、厕所冲洗水等,若顺利实施,基本可实现不排放清净下水。

3.2.2 氯碱界区废水处理。

氯碱界区在进行工艺设计时,根据氯碱界区主要污水为含盐的酸碱性废水的特性,在工艺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将此废水在界区内重复利用,螯合树脂塔再生酸碱废水,这样,以后氯碱车间所有生产废水全部回收利用,无外排废水。

3.2.3 聚氯乙烯界区废水处理工程。

聚氯乙烯界区的废水主要分为乙炔界区的次氯酸钠清净废水、氯乙烯界区的含汞废水、聚合界区的离心母液水和气提废水。

乙炔次氯酸钠清净工序的清净废水主要含有大量的乙炔气及大量的硫酸盐及磷酸盐,此废水在界区内基本没有办法处理回用,因此此废水排入厂区综合废水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

氯乙烯工序主要产生的废水为含汞废水,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氯乙烯工序内需将此水处理合格,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综合废水处理站,我公司将此股废水处理合格后在界区内进行重复使用。为使此股含有重金属的废水能够处理达标,我公司将此股废水经过二次处理,水中的汞含量基本可以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

我公司结合国内已成功的同行业处理方法,最终确定了将此部分废水全部采用生化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现此方法已取得了成功,基本可将所产生的母液水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循环水工序,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使用。

聚合工序产生的另一个高污染的废水为气提废水,我公司通过前期的考察发现,将此股废水全部打入乙炔浓缩池,此废水基本无外排现象。

3.2.4 综合污水处理站。

各工序建有一条生产污水排放管线,此管线收集各工序排放的事故污水及正常排放的零星污水,管线与乙炔清净废水一同进入厂区综合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综合废水处理站采用的是物化法进行处理,由于各工序的排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因此,此方法处理后的废水只能达到《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中的二级标准后外排。

4 结语

整个工业园建成后,全厂的废水经有效的收集和处理,工业园内的废水基本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并最大可能的减少了排放,但有些废水处理技术仍然存在处理工艺不稳定,投资过高、调试周期过长等不利因素,在以后相关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后,期待有更好的、更经济的技术对现有技术进行替代,使氯碱—聚氯乙烯行业废水能够真正实现零排放。

摘要:分析氯碱—聚氯乙烯化工园区各种废水的处理技术,结合现有的已生产的化工装置进行了分析,对化工园区内各种不同类型的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以可能合理的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

关键词:聚氯乙烯,废水,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国外化工园区资源优化的启示 篇9

资源优化

资源优化是为达到最大效益化所做的努力, 是所有化工园区的主动行为。这种基于利益的主动行为在客观上缓解了资源短缺问题, 减少浪费, 还可能带来更大的环境效益。经调查, 国外典型化工园区接受入园企业的首要条件就是, 入驻企业的产品必须能与园区内现有的产业形成配套, 这样不仅在基础设施上可以共用, 还可以达到产业集群的效果, 降低整体成本。

荷兰切梅洛特工业园区已入驻众多的世界级公司, 如帝斯曼公司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以及Medtronic、Granental、Eurogentec等20多家公司。帝斯曼公司在此生产许多特种产品, 包括高质量生物技术化学品和用于生命科学工业的化学品, 以及许多高质量材料,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兼并原帝斯曼石化产品业务后也驻足于此。

荷兰鹿特丹港化工园区内目前拥5座炼油厂, 43家化工和石化公司, 3家工业燃气生产商, 4家食用油和油脂生产厂。壳牌、埃克森美孚、BP、科威特石油、道达尔5家公司的大型炼油厂年原油加工能力8500万吨以上;化学品领域主要有朗盛、阿科玛、瀚森特殊化学品、阿克苏诺贝尔、帝斯曼、亨斯迈、莱昂德尔巴塞尔、赢创等多家跨国化工公司, 港区产品覆盖无机化学品、有机中间体、聚合物、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几乎所有化工领域。

法国上诺曼底化工园区的炼油能力占法国的三分之一, 拥有世界规模的石化联合企业和较好的基础设施。法国的润滑油、聚合物和弹性体均在此生产。不仅如此, 园区还是法国第三大医药生产中心, 聚集了众多医药生产商, 如:阿克苏、Aventis、Fresenius、Kabi、GSK、Janssen、Pfizer等知名企业。

化工园区一体化不仅能大幅度减少运输成本、节约资源, 而且极大提高效率, 是化工园区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上的最优选择。通过对国外典型化工园区的分析, 化工园区的快速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一体化。

比利时安特卫普化工园区创建于1964年, 是巴斯夫按照“一体化”理念在德国本土以外兴建的最大生产基地, 其规模仅次于路德维希港。与路德维希港基地侧重于特种化学品的生产有所不同, 安特卫普基地主要致力于基础化学品、日用品及塑料的规模化生产。目前, 安特卫普基地共有54个生产单元, 分属24个工厂, 被整合为7条产品链——聚亚安脂原料MDI/多经基化合物、苯乙烯、环氧乙烷相关产品、乙内酚胺/聚酞胺、化肥/无机物、丙烯酸/酸性脂以及裂解衍生品。

按照“一体化”理念, 每条产品链中所涉及的生产单元均“比邻而居”。由于整条产业链中的所有产品都是巴斯夫自己的产品, 因此所有的利润也都留在了这里。“一体化”理念继续向下延伸, 形成了巴斯夫全新的客户关系战略——“帮助客户取得更大的成功”。在这一战略下, 巴斯夫将其客户整合到一个更为广义的一体化结构中, 与客户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直接到顾客那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为客户带去更多利益, 实现更大的双赢局面。

美国休斯顿化工园区企业共享水、铁路、高速公路和公用设施等;园内生产企业在生产中大量所需的乙烯、丙烯等原料均可通过园区管线互相传输, 形成园区企业间的产品流。同区内的建设一体化, 达到项目设计一体化, 利用化工产品上下游关联的特点, 形成化工项目链;公用工程一体化, 对园区能源供应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 形成一体化的“公用工程岛”;物流传输一体化, 通过输送管网、仓库、码头、铁路和道路等, 形成园区内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

对国外化工园区的分析看出, 几乎所有的化工园区都具有管道、仓库、码头、铁路和公路等一体化的运输网络。一体化运输网络, 不仅可以节约运输成本, 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运输时间, 保证产品和原材料的补充, 为园区内的公司带去最大的经济效益。

以荷兰鹿特丹港化工园区为例。鹿特丹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几十年前就已发展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石油和化学生产中心之一。许多世界顶级石油和化学公司都在鹿特丹开展业务。鹿特丹一流的物流和运输服务是各个公司非常看重的一点。

存储、仓库和配送是鹿特丹石油和化学品工业群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许多生产在工厂里建设了自己的储罐, 成为非固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可以为分散在个鹿特丹港的化工企业提供第三方仓储服务。

鹿特丹地处欧洲市场的心脏地带, 能够提供6种富有竞争力的内陆运输模式。欧洲各大经济中心都处于这些运输模式的抵达范围之内, 其中以德国中部和南部为重。海洋运输通常都是由鹿特丹进入欧洲, 同时又是从这里离开欧洲。经过鹿特丹港, 货物总能以最快捷、最高效的方式被送往目的地。

在鹿特丹, 船舶是散货 (煤、矿及粮食) 和集装箱的首选运输方式。莱茵河将鹿特丹与德国和瑞士连接在一起, 成为最便捷、廉价和环保的运输方式。鹿特丹港活跃着至少50家船务公司。鹿特丹每日列车发送量达到几十列, 目前欧洲正在建设贝突威货运专线, 从2007年起实现鹿特丹与德国之间的直达贯通。

鹿特丹有很多运输公司, 可以提供连接欧洲各地150个港口的各类近洋/支线班轮, 成为替代公路运输的一种有吸引力的形式。公路适合短途运输, 鹿特丹港与欧洲高速公路网直接连通。鹿特丹港60%的土地建设了石油和化学品装置, 精心设计的庞大地下管网, 承担了20%的总运输量, 其中以石油和石油产品为主, 主要被送往西欧各地的工业用户。

位于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普霍尔国际机场是欧洲最重要的机场之一, 从鹿特丹到该机场只有45分钟车程, 鹿特丹也有自己的国际机场。

园区内完善的后勤服务在各个工厂提供服务的同时, 也能形成工厂之间联系的纽带, 节约资源, 提高效率。

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 (JTC) 建立了一体化的后勤系统 (ILS) , 目的也是提高裕廊岛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投资商不需在此建电厂、油槽、码头、仓库或办公室, 一切设施向新加坡政府租用即可, 减少了其初期投资成本并降低了其投资风险。2003年8月成立的裕廊岛“邦岩物流园区”是新加坡第一个综合性化工物流园区, 由JTC公司负责建设, 占地80公顷, 耗资4500万美元。Banyan为裕廊岛的、化学工业提供整套物流服务, 包括仓储、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装运、清洗等。

荷兰瓦罗帕克-特尔纳曾化工园区有配套的热电联产等公用工程设施和辅助设施, Delta公司从事公用工程作业, 美国Filter公司负责供水服务, 液化空气公司 (LcAirLiquide) 和空气产品公司 (Air Products) 供应工业用氮和用氧。Katoen Natie公司和Vos Logistics公司服务于陶氏化学公司的塑料产品包装和分销。

拜耳在德国的工业园内的所有工厂都必须与服务机构签署服务合同。合同规定, 工厂必须从服务机构处购置公用设施;工厂必须通过服务机构的许可部门提出许可申请, 服务机构负责管理与当局的沟通;工厂必须遵守服务机构发布的工业园现场规则;工厂必须分担工业园的总费用和工业园总体规划、急救站、消防队、应急响应、治安保卫等费用。服务机构主持每月与工厂经理一起召开的规划会议, 讨论实际费用、重大维修和服务机构服务的绩效。费用分配的主旨是各方同意的, 政府不会加以干涉。

环境友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人们意识到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并不是与环境无关的过程。正像人们所观察到的那样, 有时资源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更加严重, 而且也要消耗其他的资源。因此, 国外典型化工园区将循环经济的重点开始转向环境友好,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达到节约资源和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

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是化工园区保护环境的基础, 虽然各个化工园区在制度细节上有所不同, 但是环保制度不断趋于完善和易操作, 是国外典型化工园区的共性。

巴斯夫是世界上较早在企业内部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公司。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10名运营部门、职能部门及区域负责人组成, 包括气候保护官。巴斯夫全球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下设可持续发展中心, 由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负责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区域指导委员会, 以及公司内外各利益相关方的工作。

过去几十年里, 人与环境因素已经融入到陶氏化学的整体商业战略里, 陶氏的“血管”里如今流动着“绿色的血液”。早在1994年, 陶氏在全球第一家提出了1995~2005年“环境、健康和安全 (EH&S) 十年目标”规划。这一“十年规划”的具体目标包括:工伤和疾病事故率减少90%、初级泄漏事故减少90%、工艺安全事故减少90%、货物运输事故减少90%、车辆安全事故率减少50%、废物排放减少50%、污水排放减少50%。

经过不断的改进、创新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这些目标在2005年已基本实现,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这10年间, 陶氏在产量增加31%的基础上使工业排放量减少56%, 减少了73万吨固体废弃物排放, 这足够在270个足球场上堆积高达1米;减少了8300万吨废水排放, 这相当于80万中国家庭一年的用水量;节约的能量足够800万美国家庭使用一年。在此基础上, 2005年, 陶氏又制定了“2015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一陶氏第二个“10年规划”涵盖三大方面:通过创新和产品安全监管实现“可持续的化工”;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 陶氏宣布, 2006~2015年把能源利用率提高25%, 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减少2.5%。

多途径保障化工园区消防安全 篇10

2015年的福建漳州古雷“4·6”爆燃事故、江苏南京“6·12”德纳化工厂爆燃事故、山东日照“7·16”液化烃罐爆燃事故、天津滨海新区“8·12”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2016年的江苏泰州“4·22”靖江德桥仓库爆炸事故等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此类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和要求更应高于其他行业。

主要特点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在产业布局、企业生产、石油化工危险品储存、从业人员素质、安全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等6方面存在如下特点:

产业布局呈现“点多、线长、小散、沿水”的产业分布格局。

企业生产产业规模大型化、企业园区集约化、生产工艺复杂化,总产能往往突破原设计产能。

石油化工危险品储存混合型储罐区与独立式大型库区并驾齐驱,储罐的类型由固定顶罐发展为外浮顶、内浮顶、液化烃、低温罐等多种储罐型式同时出现,储罐区混存现象严重,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极易殃及周边。

从业人员素质个别中小型石油化工企业工艺相对落后、人员素质不高、装备水平偏低,安全管理能力弱,事故易发多发。

安全防范工艺工程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高温高压常态化,事故诱发因素多,安全风险防范难度大。

危险化学品运输我国95%以上的危险化学品需要异地运输,全国危险化学品年运输量约在1~2亿t,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事故也屡见不鲜。化工园区(港口)进出货物多,货船停靠时间有限,陆路运输线路复杂,输气、输油管道布局交织、紧邻人员密集区,交接货物场地几乎没有安全设防,存放危险品登记管理不严格。

(图片源自百度)

(图片源自百度)

主要问题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消防安全问题愈发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6方面:

一是石油化工企业整体规划不合理。个别石油化工企业因城市建设发展逐步进入市区,消防水源、消防道路、消防队(站)的规划布置不合理,且因缺乏消防专项规划等因素,建设滞后,整体抗御灾害风险的能力不足。个别新建化工园区缺乏整体规划,首先进园的企业无限制发展,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企业高度集中,各个库区危险化学品储存量无规划性限制,储量和库区面积无限大,不同危险性物品混存,安全布局不符合要求。

二是专业技术规范编修滞后。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相关专业技术规范的更新速度。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183—2015《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现行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石油化工企业灾害防控的实际需要。从石油化工企业的总平面布置、管道敷设、电气防爆防静电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先天性缺陷和不足。随着仓储物流行业大发展,危险品堆垛、集装箱堆场、非石油化工产品的仓储储罐区、精细化工及煤化工、盐化工企业等场所,还缺乏专门的设计防火规范。

三是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体系不健全。部分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不合理或执行实施不到位,致使各类事故频发。据统计,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因“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导致的事故约占46.5%;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事故约占25.7%;因职工安全意识差造成的事故约占21.8%;其他类型占6%;人为因素是石油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的最大诱因,特别是在装置检修和装置开、停车期间。

四是不能依法依规落实安全管理行为。个别大型国有石油化工企业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部分员工不按操作规程施工作业;中、小型石油化工企业偏重经济效益,在安全设施配备方面投机取巧,在安全管理方面松散懈怠,漠视生产安全;部分新、改、扩建项目不经过任何审批,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违章作业、违章生产等问题多发、频发。

五是设施装置材料、设备质量问题突出。石油化工装置通常在高温高压、低温深冷的条件下连续生产,对设备容器及零部件具有严格要求。一些石油化工企业选用的部分材料、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设备、管线“带病”运转,“跑冒滴漏”现象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容易引发各类事故。

六是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处置技能均不到位。石油化工企业多地处城市偏远地带,工程、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有的企业将工程层层转包,使得一些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或者队伍鱼龙混杂,而这些企业实施工程的施工人员又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和危险事故处置能力,不具备资质、素质低、安全意识差是普遍问题。

对策建议

针对化工园区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特点及主要问题,笔者提出7点建议:

一是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做好消防专项规划的“大文章”,提升综合抗御能力。联合规划、建设、土地等部门开展石油化工企业集中区消防安全状况普查,形成现状分析评估报告,提请政府依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科学编制消防专项规划。统筹考虑石油化工产业布局、公共消防设施、消防队(站)、消防水源、应急管理等需求,加大各类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用水量大的实际,应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建设消防取水码头。

(图片源自百度)

二是解决意识落后问题,以“大安全观”统领,跳出消防安全审视消防工作。消防安全工作也好、安全生产工作也好不能就安全而抓安全。火灾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消防安全管理的社会性和综合性,做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尤其要把消防安全工作放到企业整体运营的制高点去审视,进行全局性、全时性、全过程性的谋篇布局。

三是以标准化思维,建设符合消防安全管理需求的3大体系。消防安全管理不是企业安全监管部门的独家绝技,不是监管部门的“独生子”,而是企业生产重要保障能力的体现。要强化企业的自主责任,就要建立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团队体系、“精确到微米级”的标准化责任体系。另外,要突出抓好5个必须落实,即单位的责任体系必须完善高效;火灾等事故预警报警工作必须有效快捷;固定消防设施及相关设备必须完整好用;石化企业的消防车道、消防水源、防火间距必须遵守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应急物资和应急预案准备必须贴合实战。

四是善抓主要矛盾(责任)方,严资格审查、严责任落实、严惩处追责。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方,或者说责任方。要重点抓好3个主要“矛盾”,即一抓企业责任人团队,任何环节具备对应执业资格方可工作,要坚决警惕无资质施工和无看护动火等行为;二抓监管(工程师)团队,能够查消防安全、治火灾隐患、防事故发生;三抓车间、班组和安全员团队,防消防安全工作虎头蛇尾、防各项措施衰减。

(图片源自百度)

五是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引用第三方专业化力量,弥补专业不足和能力不足。要探索和建立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专项评价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或是以有偿服务形式,积极鼓励企业引入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辅助进行隐患检查和整改。要把握3个节点并探索做好评估结果的应用,一把握消防安全初评阶段(如新建项目或者改造项目投入生产);二把握阶段性指导和评估阶段(如项目停产、企业转型、设备升级);三把握年度消防安全考评(重在查找工作不足、隐患彻底消除情况)。

六是要善于把握规律,以信息化手段,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石化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善于把握规律,以前的规律靠一代代管理者的经验积累,现在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可以更快捷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方法和措施。同时,努力做好4个转变,即应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转变;运用“互联网+思维”从各自为战向共享协作转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预警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决策从经验决策向大数据科学决策转变。

【化工园区】推荐阅读:

园区治理05-20

蔬菜园区06-02

旅游园区07-26

特色园区08-02

校园园区08-05

园区党建08-07

职教园区08-08

园区管理08-18

园区设计09-05

承接园区09-13

上一篇:电机发热下一篇:观念差异